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复数与复变函数()

第一章 复数与复变函数()

第一章 复数与复变函数()
第一章 复数与复变函数()

复变函数教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任课教师郭城

课程名称复变函数

采用教材高教三版(钟玉泉编)

周课时数 4

数统学院数学教育专业 2010 年级1班

引言

数学从产生、有发展到现在,已成为分支众多的学科了,复变函数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以复数作为自变量的函数就叫做复变函数,而与之相关的理论就是复变函数论。解析函数是复变函数中一类具有解析性质的函数,复变函数论主要就研究复数域上的解析函数,因此通常也称复变函数论为解析函数论,简称函数论。

我们知道,在解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ax2+bx+x=O(a≠o1时,如果判别式b2-4 ac

=0的根,它求出形式的根为5和5-,积为为40的问题,即求方程(10)

-+115

x x

4

--=.然而这只不过是一种纯形式的表示而已,当时,谁也说不上这样表示究竟有什么25(15)40

好处。

为了使负数开平方有意义,也就是要使上述这类方程有解,我们需要再一次扩大数系,于是就引进了虚数,使实数域扩大到复数域。但最初,由于对复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了解不清楚,用它们进行计算又得到一些矛盾,因而,长期以来,人们把复数看作不能接受的“虚数”。

直到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随着微积分的发明与发展,情况才逐渐有了改变。另外的原因,是这个时期复数有了几何的解释,并把它与平面向量对应起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缘故。复变函数论产生于十八世纪。1774年,欧拉在他的一篇论文中考虑了由复变函数的积分导出的两个方程。而比他更早时,法国数学家达朗贝尔在他的关于流体力学的论文中,就已经得到了它们。因此,后来人们提到这两个方程,把它们叫做“达朗贝尔一欧拉方程”。到了十九世纪,上述两个方程在柯西和黎曼研究流体力学时,作了更详细的研究,所以这两个方程也被叫做“柯西一黎曼条件”。关于复数

理论最系统的叙述,是由瑞士数学家欧拉(Euler)作出的。他在1777年系统地建立了复数理论,发现了复指数函数和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创立了复变函数论的一些基本定理,并开始把它们用到水力学和地图制图学上,用符号“i”作为虚数的单位,也是他首创的。此后,复数才被人们广泛承认和使用。

在复数域内考虑问题往往比较方便,例如,一元n次方程在复数域内恒有解。这就是著名的代数学基本定理,它用复变函数来解决是非常简洁的。又如,在实数域内负数的对数无意义,而在复数域内我们就可以定义负数的对数。

复变函数论的全面发展是在十九世纪,就像微积分的直接扩展统治了十八世纪的数学那样,复变函数这个新的分支统治了十九世纪的数学。当时的数学家公认复变函数论是最丰饶的数学分支,并且称为这个世纪的数学享受,也有人称赞它是抽象科学中最和谐的理论之一。在十九世纪,复变函数的理论经过法国数学家柯西(Cauchy)、德国数学家黎曼(Riemann)和维尔斯特拉斯(Weierstrass)

的巨大努力,已经形成了非常系统的理论,并深刻地渗人到代数学、解析数论、概率统计、计算数学和拓扑学等数学分支;同时,它在热力学、流体力学、和电学等方面也有很多的应用。二十世纪以来,复变函数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理论物理、弹性理论和天体力学等方面,与数学中其它分支的联系也Et益密切。致使经典的复变函数理论,如整函数与亚纯函数理论、解析函数的边值问题等有了新的发展和应用。并且,还开辟了一些新的分支,如复变函数逼近论、黎曼曲面、单叶解析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广义解析函数论以及拟保形变换等。另外,在种种抽象空间的理论中,复变函数还常常为我们提供新思想的模型。为复变函数论的创建做了最早期工作的是欧拉、达朗贝尔,法国的拉普拉斯也随后研究过复变函数的积分,他们都是创建这门学科的先驱。后来为这门学科的发展作了大量奠基工作的要算是柯西、黎曼和德国数学家维尔斯特拉斯。二十世纪初,复变函数论又有了很大的进展,维尔斯特拉斯的学生,瑞典数学家列夫勒、法国数学家彭加勒、阿达玛等都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开拓了复变函数论更广阔的研究领域,为这门学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从柯西算起,复变函数论已有170多年的历史了。它以其完美的理论与精湛的技巧成为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曾经推动过一些学科的发展,并且常常作为一个有力的工具被应用在实际问题中。现在。复变函数论中仍然有不少尚待研究的课题,所以它将继续向前发展,并将取得更多应用。

第一章复数与复变函数

1.教学目的

复变函数的自变量和因变量都是复数,因此,复数和平面点集是研究复变函数的基础。复变函数及其极限理论与微积分学的相应内容类似,但因复变函数是研究平面上的问题,因此有其新的含

义与特点。本章主要介绍复数和复变函数的基本概念,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复变函数要研究的对象是解析函数,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复数域和复平面上。

2.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复数、区域、单连通区域、多连通区域、约当曲线、光滑(逐段光滑)曲线、无穷远点、扩充复平面等概念;理解复数的性质,掌握复数的运算,理解复数的模和辐角的性质;理解并掌握复变函数极限与连续性的概念与性质;进一步认识复数域的结构,并联系中学的复数教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复变函数的概念、极限与连续性;难点是无穷远点及无穷远点邻域。

4.学法指导

以自习为主,通过讲授1节习题课来加强学生对该章主要概念的理解。

5.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1 复数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复数的概念及复数的模与辐角; 掌握复数的代数运算复数的乘积与商﹑幂

与根运算.

重点:德摩弗()DeMoiVre 公式.

难点:德摩弗()DeMoiVre 公式.

课时:2学时.

1. 复数域

形如z x iy =+或z z yi =+的数,称为复数,其中x 和y 均是实数,称为复数z 的实部和虚

部,记为Re x z =,Im y z = i =

两个复数111z x iy =+,与222z x i y =+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实部和虚部分别对应相等,即12

x x =且12y y =虚部为零的复数可看作实数,即0x i x +=,特别地,000i +=,因此,全体实数是全体复数的一部分.

实数为零但虚部不为零的复数称为纯虚数,复数x iy +和x iy -称为互为共轭复数,记为

()x iy x iy +=- 或 x iy x iy -=+

设复数111z x iy =+,222z x iy =+,则复数四则运算规定:

容易验证复数的四则运算满足与实数的四则运算相应的运算规律.

全体复数并引进上述运算后称为复数域,必须特别提出的是,在复数域中,复数是不能比较大小的.

2.复平面

从上述复数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一个复数z x iy =+实际上是由一对有序实数(,)x y 唯一确定.因此,如果我们把平面上的点(,)x y 与复数z x iy =+对应,就建立了平面上全部的点和全体复数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由于x 轴上的点和y 轴上非原点的点分别对应着实数和纯虚数,因而通常称x 轴为实轴,称y 轴为虚轴,这样表示复数z 的平面称为复平面或z 平面.

引进复平面后,我们在“数”与“点”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为了方便起见,今后我们就不再区分“数”和“点”及“数集”和“点集”.

3.复数的模与幅角

由图1.1中可以知道,复数z x iy =+与从原点到点z 所引的向量oz 也构成一一对应关系(复数

O 对应零向量)

.从而,我们能够借助于点z 的极坐标r 和θ来 确定点z x iy =+,向量oz 的长度称为复数z 的模,记为图1.1

图1.1

0r z ==.

显然,对于任意复数z x iy =+均有x z ≤,y z ≤,z x y ≤+ (1.1)

另外,根据向量的运算及几何知识,我们可以得到两个重要的不等式

(三角形两边之和≥第三边,图1.2)

图1.2

(三角形两边之差≤第三边,图1.3)

图1.3

(1.2)与(1.3)两式中等号成立的几何意义是:复数1z ,2z 分别与12z z +及12z z -所表示的三个向量共线且同向.

向量oz 与实轴正向间的夹角θ满足y x

θ=tan 称为复数z 的幅角()Argument ,记为Argz θ= 由

于任一非零复数z 均有无穷多个幅角,若以Ar gz 表示其中的一个特定值,并称满足条件 Argz ππ-<≤ (1.4)

的一个值为Argz 的主角或z 的主幅角,则有

注意:当0z =时,其模为零,幅角无意义.

从直角坐标与极坐标的关系,我们还可以用复数的模与幅角来表示非零复数z ,即有

同时我们引进著名的欧拉()Euler 公式:

则(1.6)可化为i z re θ= (1.8)

(1.6)与(1.8)式分别称为非零复数z 的三角形式和指数形式,由(1.8)式几指数性质即可推得复数的乘除有

因此 1212z z z z =,1122

z z z z = 2(0)z ≠ (1.10) 公式(1.10)与(1.11)说明:两个复数1z ,2z 的乘积(或商),其模等于这两个复数模的乘积(或商),其幅角等于这两个复数幅角的和(或差). 特别当21z =时可得 12()12i z z re θθ+= 此即说明单位复数()21z =乘任何数,几何上相当于将此数所对应的向量旋转一个角度. 另外,也可把公式(1.11)中的Argz 换成argz (某个特定值),若argz 为主值时,则公式两端允许相差2π的整数倍,即有

公式(1.9)可推广到有限个复数的情况,特别地,当12n z z z ===时,有

当1r =时,就得到熟知的德摩弗()DeMoiVre 公式:

例1.1求cos3θ及sin3θ用cos θ与sin θ表示的式子

解:3cos3sin 3(cos sin )i i θθθθ++()=

4.曲线的复数方程

例1.2连接1z 及2z 两点的线段的参数方程为121()(01)z z t z z t =+-≤≤

过1z 及2z 两点的直线(图 )的参数方程为121()()z z t z z t =+--∞≤≤+∞

例1.3 z 平面上以原点为心,k 为半径的圆周的方程为z R =

z 平面上以0z 为心,R 为半径的圆周的方程为0z z R -= 例1.4 z 平面上实轴的方程为Im 0z =,虚轴的方程为Re 0z =.

作业:第42页 2,3,4

§2 复平面上的点集

教学目的与要求:平面点集的几个基本概念;掌握区域的概念;了解约当定理.

重点:区域的概念,约当定理.

难点:区域的概念.

课时:2学时.

1. 几个基本概念

定义1.1 满足不等式0z z ρ-<的所有点z 组成的平面点集(以下简称点集)称为点0z 的ρ-邻域,记为0N z ρ()

. 显然,0N z ρ()

即表示以0z 为心,以ρ为半径的圆的内部 定义1.2 设E 为平面上的一个点集,若平面上一点0z 的任意邻域内巨有E 的无穷多个点,则称0z 为E 的内点.

定义1.3 若E 的每个聚点都属于E ,则称E 为闭集.若E 的所有点均为内点,则称E 为开集 定义1.4 若0M ?>,z E ?∈,均有z M ≤则称E 为有界集,否则称E 为无界集.

2. 区域与约当()Jordan 曲线

定义1.5 若非空点集D 满足下列两个条件:

(1) D 为开集.

(2) D 中任意两点均可用全在D 中的折线连接起来,则称D 为区域.

定义1.6 若0z 为区域D 的聚点且0z 不是D 的内点,则称0z 为D 的界点,D 的所有界点组成的点集称为D 的边界,记为D ?,若0r ?>,使得0()r N z D ??=,则称0z 为D 的外点

定义1.7 区域D 加上它的边界C 称为闭区域,记为D D C =+有关区域的几个例子

例1.5 z 平面上以点0z 为心,R 为半径的圆周内部(即圆形区域):0z z R -<

例1.6 z 平面上以点0z 为心,R 为半径的圆周及其内部(即圆形闭区域)0z z R -≤

例1.5与例1.6所表示的区域都以圆周0z z R -=为边界,且均为有界区域

例1.7 上半平面 Im 0z >

下半平面 Im 0z <

它们都以实轴Im 0z =为边界,且均为无界区域.

左半平面 Re 0z >

右半平面 Re 0z <

它们都以虚轴Re 0z =为边界,且均为无界区域.

例1.8 图1.4所示的带形区域表为12Im y z y <<.

其边界为1y y =与2y y =,亦为无界区域.

例1.9 图 所示的圆环区域表为r z R <<其边界为z r =与z R =,为有界区域.

定义1.8 设()x t 及()y t 是两个关于实数t 在闭区间[,]αβ上的连续实数,则由方程

()()()z z t x t i y t ==+ ()t αβ≤≤ (1.13)

所确定的点集C 称为z 平面上的一条连续曲线,(1.13)称为C 的参数方程,()z α及()z β分别称为C 的起点和终点,对任意满足1t αβ<<及2t αβ<<的1t 与2t ,若12t t ≠时有12()()z t z t =,则点1()z t 称为C 的重点;无重点的连续曲线,称为简单曲线(约当曲线);()()z z αβ=的简单曲线称为简单闭曲线.若在t αβ≤≤上时,()x t '及()y t '存在节不全为零,则称C 为光滑(闭)曲线. 定义1.9 由有限条光滑曲线连接而成的连续曲线称为逐段光滑曲线.

定义1.1(约当定理) 任一简单闭曲线C 将z 平面唯一地分为C 、()I C 、()E C 三个点集(图 1.5 ),

它们具有如下性质:

图1.5

(1)彼此不交. (2)()I C 与()E C 一个为有界区域(称为C 的内部)

,另一个为无界区域(称为C 的外部) (3)若简单折线P 的一个端点属于()I C ,另一个端点属于()E C ,则P 与C 必有交点.

对于简单闭曲线的方向,通常我们是这样来规定的:当观察这沿C 绕行一周时,C 的内部(或挖)始终在C 的左方,即“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称为C 的正方向(或负方向). 定义1.10设D 为复平面上的区域,若D 内任意一条简单闭曲线的内部全含于D ,则称D 为单连通区域,不是单连通的区域称为多连通区域.

例如,例1.5 1.8-所示的区域均为单连通区域,例1.9所示的区域为多连通区域.

(请同学们针对定义1.10自己作图思考)

作业: 第42页 6.(1) (3) (5) , 7, 8,9

§3复变函数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复变函数的概念;了解复变函数的极限与连续的概念.

重点:复变函数的概念.

难点:复变函数的几何表示.

课时:2学时.

1.复变函数概念

定义1.11 设E 为一复数集,若存在一个对应法则f ,使得E 内每一复数z 均有唯一(或两个以上)确定的复数u 与之对应,则称在E 上确定了一个单值(或多值)函数()w f z =()z E ∈,E 称为函数()w f z =的定义域,w 值的全体组成的集合称为函数()w f z =的值域.

例如w z =,w z =及11

z w z +=- (1)z ≠

均为单值函数,w =w Argz =(0)z ≠ 均为多值函数.

今后如无特别说明,所提到的函数均为单值函数.

设()w f z =是定义在点集E 上的函数,若令z x iy =+,w u iv =+则u 、v 均随着x 、y 而确定,即u 、v 均为x 、y 的二元实函数,因此我们常把()w f z =写成()(,)(,)f z u x y iv x y =+ (1.14) 若z 为指数形式,i z re θ=,则()w f z =又可表为(,)(,)w p r i r θθθ=+ (1.15)

其中(,)p r θ,(,)Q r θ均为r 、θ的二元实函数.

由(1.14)和(1.15)两式说明,我们可以把复变函数理解为复平面z 上的点集和复平面w 上的点集之间的一个对应关系(映射或变换),这是由于在复平面上我们不再区分“点”(点集)和“数”(数集).故今后我们也不再区分函数、映射和变换.

3. 复变函数的极限和连续性

定义1.12 设()w f z =于点集E 上有定义,0z 为E 的聚点,若存在一复数0w ,使得0ε?>,0δ?>,当00z z δ<-<时有0()f z w ε-< ()z Z ∈则称()f z 沿E 于0z 有极限0w ,记为lim ()0()

f z w z z z E =→∈ 定义1.12的几何意义是:对于0ε?>,存在相应的0δ>,使得当z 落入0z 的去心δ-邻域时,

相应的()f z 就落入0w 的ε-邻域.这就说明lim ()0()

f z z z z E →∈与0z z →的路径无关.即不管z 在E 上从哪个方向趋于0z ,只要z 落入0z 的去心δ-邻域内,则相应的()f z 就落入0w 的ε-邻域内,而在数学分析中,0

lim ()x x f x →中x 只能在x 轴上沿着0x 的左,右两个方向趋于0x ,这正是复分析与数学分析不同的根源.

今后为了简便起见,在不致引起混淆的地方,lim ()0()

f z z z z E →∈均写成lim ()0f z z z → 可以类似于数学分析中的极限性质,容易验证复变函数的极限具有以下性质:

(1)若极限存在,则极限是唯一的.

(2)lim ()0f z z z →与lim ()0

g z z z →都存在,则有 另外,对于复变函数的极限与其实部和虚部的极限的关系问题,我们有下述定理:

定理1.2 设函数()(,)(,)f z u x y iv x y =+于点集E 上有定义,000z x iy =+为E 的聚点,则

lim ()0

f z a ib z z η==+→的充要条件0lim (,)x x u x y a →=及0lim (,)y y v x y b →= 证明:因为()[(,)][(,)]f z u x y a i v x y b η-=-+-

从而由不等式1.1可得(,)()(,)()u x y a f z v x y b f z ηη-≤-???-≤-??

(1.16) 及 ()(,)(,)f z u x y a v x y b η-≤-+- (1.17)

故由(1.16)即可得必要性部分的证明.由(1.17)可得充分性部分的证明.

定义1.13设()w f z =于点集E 上有定义,0z 为E 的聚点,且0z z ∈,若0lim ()()f z f z =则称()f z 沿E 于0z 连续.

根据定义1.13,()f z 沿E 于0z 连续就意味着:0ε?>,0δ?>,当0z z δ-<时,有0()()f z f z ε-<

与数分中的连续函数性质相似,复变函数的连续性有如下性质:

(1)若()f z ,()g z 沿集E 于点0z 连续,则其和,差,积,商(在商的情形,要求分母0z 不为零)沿点集E 于0z 连续.

(2)若函数0()f z η=沿集E 于0z 连续,且()f E G ?,函数()w g η=沿集G 于00()f z η=连续,则复合函数0[()]w g f z =沿集E 于0z 连续.

其次,我们还有

定理1.3 设函数()(,)(,)f z u x y iv x y =+于点集E 上有定义,0z E ∈,则()f z 在点000z x iy =+连续的充要条件为:(,)u x y ,(,)v x y 沿E 于点00(,)x y 均连续.

事实上,类似于定理1.2的证明,只要把其中的a 换成00(,)u x y ,b 换成00(,)v x y 即可得到定理的证明.

例1.10 设1()()2z z f z i z

z =- (0)z ≠ 试证()f z 在原点无极限,从而在原点不连续.

证明:设(cos sin )z r i θθ=+,则 因此000lim ()0z z f z z θπθ→→??=?→??当沿着正实轴=0时1当沿着正实轴=时4

故0

lim ()z f z →不存在,从而在原点不连续. 定义1.14 若函数()f z 在点集E 上每一点都连续,则称()f z 在E 上连续,或称()f z 为E 上的连续函数.

特别地,当E 为实轴上的区间[,]αβ时,则连续曲线(1.16)就是[,]αβ上的连续函数()z z t = 其次,若E 为闭区域D ,则D 上每一点均为聚点,考虑其边界上的点0z 的连续性时,0z z →只能沿D 的点z 来取.

与数学分析相同,在有界闭集E 上连续的伏辩函数具有以下性质:

(1)在E 上()f z 有界,即0M ?>,使得()()f z M z E ≤∈ (2)()f z 在E 上有最大值和最小值.

(3)()f z 在E 上一致连续,即0ε?>,0δ?>使对E 上任意两点1z ,2z ,只要12z z δ-<就有12()()f z f z ε-<

作业: 第43页 10(1) (3), 11(1)(3) 13 14 15 17

§4复球面与无穷远点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复球面的概念;了解与无穷远点相关的扩充复平面的几个概念. 重点:复球面的概念.

难点:无穷远点与扩充复平面.

课时:1学时.

1. 复球面 复数还有一种几何表示方法,它是借助地图制图学中将地球投影到平面上的测地投影法,建立复平面与球面上的点的一一对应,这种说明引入无穷远点的合理性。

6.作业

习题(一)

2,3,4,6.(1)(3)(5) ,7,8,9,10(1)(3),11(1)(3),13,14,15,17,19,20

7.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复数与复变函数的基本概念,复数的概念和性质在中学数学中已学过,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复变函数的极限理论与实函数的极限理论相似,但由于复变函数理论是建立在复数域或复平面上的,因此与实函数的理论又有所不同,学生在学习时应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既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复习,又能更快接受并理解新知识。

复变函数试题与答案

第一章 复数与复变函数 一、 选择题 1.当i i z -+= 11时,5075100z z z ++的值等于( ) (A )i (B )i - (C )1 (D )1- 2.设复数z 满足3 )2(π = +z arc ,6 5)2(π = -z arc ,那么=z ( ) (A )i 31+- (B )i +-3 (C )i 2321+- (D )i 2 123+- 3.复数)2 ( tan πθπ θ<<-=i z 的三角表示式是( ) (A ))]2 sin()2 [cos(sec θπ θπθ+++i (B ))]2 3sin()23[cos(sec θπ θπθ+++i (C ))]23sin()23[cos(sec θπθπθ+++-i (D ))]2 sin()2[cos(sec θπ θπθ+++-i 4.若z 为非零复数,则2 2z z -与z z 2的关系是( ) (A )z z z z 222≥- (B )z z z z 22 2=- (C )z z z z 22 2≤- (D )不能比较大小 5.设y x ,为实数,yi x z yi x z +-=++=11,1121且有1221=+z z ,则动点),(y x 的轨迹是( ) (A )圆 (B )椭圆 (C )双曲线 (D )抛物线 6.一个向量顺时针旋转 3 π ,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后对应的复数为 i 31-,则原向量对应的复数是( ) (A )2 (B )i 31+ (C )i -3 (D )i +3

7.使得2 2 z z =成立的复数z 是( ) (A )不存在的 (B )唯一的 (C )纯虚数 (D )实数 8.设z 为复数,则方程i z z +=+2的解是( ) (A )i +- 43 (B )i +43 (C )i -4 3 (D )i --43 9.满足不等式 2≤+-i z i z 的所有点z 构成的集合是( ) (A )有界区域 (B )无界区域 (C )有界闭区域 (D )无界闭区域 10.方程232= -+i z 所代表的曲线是( ) (A )中心为i 32-,半径为2的圆周 (B )中心为i 32+-,半径为2的圆周 (C )中心为i 32+-,半径为2的圆周 (D )中心为i 32-,半径为2的圆周 11.下列方程所表示的曲线中,不是圆周的为( ) (A ) 22 1 =+-z z (B )433=--+z z (C ) )1(11<=--a az a z (D ))0(0>=-+++c c a a z a z a z z 12.设,5,32,1)(21i z i z z z f -=+=-=,则=-)(21z z f ( ) (A )i 44--(B )i 44+(C )i 44-(D )i 44+- 13.0 0) Im()Im(lim 0z z z z x x --→( ) (A )等于i (B )等于i -(C )等于0(D )不存在 14.函数),(),()(y x iv y x u z f +=在点000iy x z +=处连续的充要条件是( ) (A )),(y x u 在),(00y x 处连续(B )),(y x v 在),(00y x 处连续 (C )),(y x u 和),(y x v 在),(00y x 处连续(D )),(),(y x v y x u +在),(00y x 处连续

复数与复变函数

第一章 复数与复变函数 一、 选择题 1.当i i z -+= 11时,5075100 z z z ++的值等于( ) (A )i (B )i - (C )1 (D )1- 2.设复数z 满足3 )2(π = +z arc ,6 5)2(π= -z arc ,那么=z ( ) (A )i 31+- (B )i +-3 (C )i 2 321+- (D )i 2 1 23+- 3.复数)2 ( tan πθπ θ<<-=i z 的三角表示式是( ) (A ))]2 sin()2[cos( sec θπ θπ θ+++i (B ))]2 3sin()23[cos( sec θπ θπθ+++i (C ))]23sin()23[cos( sec θπθπθ+++-i (D ))]2 sin()2[cos(sec θπ θπθ+++-i 4.若z 为非零复数,则2 2z z -与z z 2的关系是( ) (A )z z z z 222≥- (B ) z z z z 222=- (C ) z z z z 222≤- (D )不能比较大小 5.设 y x ,为实数,yi x z yi x z +-=++=11,1121且有1221=+z z ,则动点),(y x 的 轨迹是( ) (A )圆 (B )椭圆 (C )双曲线 (D )抛物线 6.一个向量顺时针旋转 3 π,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后对应的复数为i 31-,则原向 量对应的复数是( ) (A )2 (B )i 31+ (C ) i -3 (D ) i +3 7.使得2 2 z z =成立的复数z 是( ) (A )不存在的 (B )唯一的 (C )纯虚数 (D )实数

第1章复数与复变函数-难题解答

第一章 复数与复变函数 §习题 2.设12,,...,n z z z 是任意n 个复数,证明:1 1 ||||n n k k k k z z ==≤∑∑,并给出不等式中等号成立 的条件. (提示: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号成立的条件是12,,...,n z z z 线性相关). 3(Re Im )Re Im . z z z z z +≤≤+ 证明:设z a ib =+,则Re z a =,Im z b =,||z = .由题2知, z a bi a b ≤+=+ 故22 22 2222 2 22||2 2 22 a a b b a b a b a b ab z +++++= = +≤+=, (Re Im )Re Im . z z z z z +≤≤+ 4.若12||,0z z λλ=>,证明:21212||z z z z λλ-=-. 证明:不妨设2 2 2 21210.z z z z λ≠= 则2 2 2 2212122 121 112z z z z z z z z z z z z λλ-=-=-=- 即有21212||z z z z λλ-=-成立. 5.设|a |<1,证明:若|z|=1,则 11z a az -=-. 证明:由1z =得1zz = 故11z a z azz z az az -=-=-=-

即证之. 6.设|a |<1,|z|<1.证明: 11z a az -<-. 证明:提示:( 11z a az -<-?2222||2Re ||12Re ||||;z az a az a z -+<-+ 而2 2 2 2 2 2 1||||||||(1||)(1||)0;a z a z a z --+=-->) 7.设12,,...,n z z z ,12,,...,n ωωω是任意2n 个复数,证明复数形式的Lagrange 等式: 2 2 2 2 1 1 1 1()(),n n n k j j j j j j k j j j j k n z z z z ωωωω===≤<≤=- -∑∑∑∑ 并由此推出Cauchy 不等式: 22 2 1 11 n n n j j j j j j j z z ω ω===???? = ??? ???? ??? ∑∑∑. 证明:提示(记1212......n n z z z A ωωω?? = ??? , 1112'2212...det det()0.........n n n n z z z z z AA z ωωωωωω?? ? ?? ? =≥ ? ??? ? ??? , 2 det det ||j k j j j k k j j k k k z z z z z z ωωωωωω?? ??=- ? ? ? ????? ,则原式=2 10k j j k j k n z z ωω≤<≤-≥∑.(1) 另外,2111 112 22212 11...det det .........n n j j j j j n n n n j j j n j j n z z z z z z z z z ωωωωωωωωω====???? ? ??? ? ? = ? ? ??? ? ? ? ? ?? ??∑∑∑∑ 2 2 2 1 1 1 ()()0n n n j j j j j j j z z ωω ====- ≥∑ ∑∑.(2) 由(1)=(2)可得证.

复变函数论第一章复数与复变函数

引言 复数理论的产生、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又艰难的岁月.复数是16世纪人们在解代数方程时引入的. 1545年,意大利数学物理学家H Cardan (卡丹)在所著《重要的艺术》一书中列出将10分成两部分,使其积为40的问题,即求方程(10)x x -的根,它求出形式的根为 5+525(15)40--=. 但由于这只是单纯从形式上推广而来引进,并且人民原先就已断言负数开平方是没有意义的.因而复数在历史上长期不能为人民所接受.“虚数”这一名词就恰好反映了这一点. 直到十八世纪,,D Alembert (达朗贝尔):L Euler (欧拉)等人逐步阐明了复数的几何意义与物理意义,建立了系统的复数理论,从而使人民终于接受并理解了复数. 复变函数的理论基础是在十九世纪奠定的,主要是围绕..A L Cauchy (柯西),K Weierstrass (魏尔斯特拉斯)和B Riemann (黎曼)三人的工作进行的. 到本世纪,复变函数论是数学的重要分支之一,随着它的领域的不断扩大而发展成庞大的一门学科,在自然科学其它(如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电学、热学、理论物理等)及数学的其它分支(如微分方程、积分方程、概率论、数论等)中,复变函数论都有着重要应用. 第一章 §1 复数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复数的概念及复数的模与辐角; 掌握复数的代数运算复数的乘积与商﹑幂与根运算. 重点:德摩弗()DeMoiVre 公式. 难点:德摩弗()DeMoiVre 公式. 课时:2学时. 1. 复数域 形如z x iy =+或z z yi =+的数,称为复数,其中x 和y 均是实数,称为复数z 的 实部和虚部,记为Re x z =,Im y z = i =,称为虚单位. 两个复数111z x iy =+,与222z x iy =+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实部和虚部分别对应相等,即12x x =且12y y =虚部为零的复数可看作实数,即0x i x +=,特别地,000i +=,因此,全体实数是全体复数的一部分. 实数为零但虚部不为零的复数称为纯虚数,复数x iy +和x iy -称为互为共轭复数,记

第一章复数与复变函数

第一章复数与复变函数 (Complex number and function of the complex variable) 第一讲 授课题目:§1.1复数 §1.2 复数的三角表示 教学内容:复数的概念、复数的四则运算、复平面、复数的模和辐角、复数的三角不等式、复数的表示、复数的乘方与开方. 学时安排:2学时 教学目标:1、掌握复数的乘方、开方运算及它们的几何意义 2、切实理解掌握复数的辐角 3、掌握复数的表示 教学重点:复数的乘方、开方运算及它们的几何意义 教学难点:复数的辐角 教学方式: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 P思考题:1、2、3.习题一:1-9 作业布置: 27 板书设计:一、复数的模和辐角 二、复数的表示 三、复数的乘方与开方 参考资料:1、《复变函数》,西交大高等数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 2、《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学习辅导与习题全解》,高 等教育出版. 课后记事:1、基本掌握复数的乘方、开方运算 2、不能灵活掌握复数的辐角(要辅导) 3、能灵活运用复数的三角表示进行复数的运算

教学过程:

引言 复数的产生和复变函数理论的建立 1、1545年,意大利数学家Cardan在解三次方程时,首先产生了负数开平方的思想.后来,数学家引进了虚数,这在当时是不可接受的.这种状况随着17、18世纪微积分的发明和给出了虚数的几何解析而逐渐好转. 2、1777年,瑞士数学家Euler建立了系统的复数理论,发现了复指数函数和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创立了复变函数论的一些基本定理,并开始把它们应用到水力学和地图制图学上.用符号i表示虚数单位,也是Euler首创的. 3、19世纪,法国数学家Cauchy、德国数学家 Riemann 和Weierstrass经过努力,建立了系统的复变函数理论,这些理论知直到今天都是比较完善的. 4、20世纪以来,复变函数理论形成了很多分支,如整函数与亚纯函数理论、解析函数的边值问题、复变函数逼近论、黎曼曲面、单叶解析函数论等等,并广泛用于理论物理、弹性物理和天体力学、流体力学、电学等领域. 5、复变函数课程主要任务为研究复变数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其中许多概念、理论和方法是实变函数在复变函数领域内的推广和发展,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它们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的比较.

复变函数论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解答 (一) 1 .设2z =z 及A rcz 。 解:由于32i z e π- = 所以1z =,2,0,1,3 A rcz k k ππ=- +=± 。 2 .设1 21z z = = ,试用指数形式表示12z z 及 12 z z 。 解:由于6 4 12,2i i z e z i e π π - += == = 所以( )646 4 12 12222i i i i z z e e e e π π π π π - - === 54( )14 6 12 2 6 112 2 2i i i i z e e e z e π ππππ+ - = = = 。 3.解二项方程440,(0)z a a +=>。 解:1 244 4 (),0,1,2,3k i i z a e ae k ππ π+= ===。 4.证明2 2 2 1212 122()z z z z z z ++-=+,并说明其几何意义。 证明:由于2 2 2 1212 122Re()z z z z z z +=++ 2 2 2 121 2 122R e () z z z z z z -=+- 所以2 2 2 12 12122()z z z z z z ++-=+ 其几何意义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长平方和等于于两边长的和的平方。 5.设z 1,z 2,z 3三点适合条件:0 321=++z z z , 1 321===z z z 。证明z 1,z 2,z 3是内 接于单位圆1 =z 的一个正三角形的顶点。 证 由于 1 321===z z z ,知 3 21z z z ?的三个顶点均在单位圆上。 因为 3 33 3 1z z z == ()[]()[]2 12322112121z z z z z z z z z z z z +++=+-+-= 2 1212z z z z ++= 所以, 12121-=+z z z z , 又 ) ())((1221221121212 2 1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 ()3 22121=+-=z z z z

第一章-复数与复变函数

复变函数教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任课教师郭城 课程名称复变函数 采用教材高教三版(钟玉泉编) 周课时数 4 数统学院数学教育专业2010 年级1班

引言 数学从产生、有发展到现在,已成为分支众多的学科了,复变函数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以复数作为自变量的函数就叫做复变函数,而与之相关的理论就是复变函数论。解析函数是复变函数中一类具有解析性质的函数,复变函数论主要就研究复数域上的解析函数,因此通常也称复变函数论为解析函数论,简称函数论。 我们知道,在解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ax2+bx+x=O(a≠o1时,如果判别式b2-4 ac

第一章 复数与复变函数

第一章 复数与复变函数 第一节 复数 1.复数域 每个复数z 具有x iy +的形状,其中x 和R y ∈,1-=i 是虚数单位;x 和y 分别称为z 的实部和虚部,分别记作z x Re =,z y Im =。 复数111iy x z +=和2 22iy x z +=相等是指它们的实部与虚部分别相等。 如果0Im =z ,则z 可以看成一个实数;如果0Im ≠z ,那么z 称为一个虚数;如果0Im ≠z ,而0Re =z ,则称z 为一个纯虚数。 复数的四则运算定义为: )2 1()21()22()11(b b i a a ib a ib a ±+±=+±+)1 221()2121()22)(11(b a b a i b b a a ib a ib a ++-=++ ()()11121221122222()222222 a i b a a b b a b a b i a ib a b a b ++-=++++ 复数在四则运算这个代数结构下,构成一个复数域,记为C 。 2.复平面 C 也可以看成平面2R ,我们称为复平面。 作映射:),(:2y x iy x z R C +=→,则在复数集与平面2R 之建立了一个1-1对应。 横坐标轴称为实轴,纵坐标轴称为虚轴;复平面一 般称为z -平面,w -平面等。 3.复数的模与辐角 复数z x iy =+可以等同于平面中的向量。向量的长度称为复数的模,定 (,) x y

义为:||z 向量与正实轴之间的夹角称为复数的辐角,定义为: Arg arctan 2y z i x π=+(k Z ∈)。 复数的共轭定义为:z x iy =-; 复数的三角表示定义为:||(cos sin )z z Argz i Argz =+; 复数加法的几何表示: 设1 z 、2z 是两个复数,它们的加法、减法几何意义是向量相加减,几何意义如下图: 关于两个复数的和与差的模,有以下不等式: (1)、||||||1212z z z z +≤+;(2)、||||||||1212 z z z z +≥-; (3)、||||||1212z z z z -≤+;(4)、||||||||1212 z z z z -≥-; (5)、|Re |||,|Im |||z z z z ≤≤;(6)、2||z zz =; 例1.1试用复数表示圆的方程: 22()0a x y bx cy d ++++= (0a ≠) 其中a,b,c,d 是实常数。 解:方程为 0azz z z d ββ+++=,其中1()2 b i c β=+。 2z

复数与复变函数

第一讲 复数及复变函数 1.复数的基本概念 R ∈+=y x y i x z , , . 其中:x 称为复数z 的实部,y 称为复数z 的虚部.分别记为: Im , Re z y z x ==. 设两个复数222111 , y i x z y i x z +=+=,我们规定 212121 , y y x x z z ==?=. 当00 , 0i y x +==时称为复数零,仍用0表示. a .复数的运算 设222111 , y i x z y i x z +=+=,则 b .复数的模与幅角 复数集C 与平面点集R ,和平面中从原点发出的向量一一对应.所以我们将不加区别地使用. 容易证明,复数的加减法(1.1)与向量的加减法(平行四边形)法则相吻合. 复数与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所以我们可用平面坐标表示复数.y i x z +=的坐标为()y x , .这样,平面上的点可以表示复数了.这个复化后的平面我们称之为复平面,仍用C 表示.x 轴称为实轴,y 轴称为虚轴. 设y i x z +=,称 为z 的模,而复向量z 与x 轴正向的夹角称为复数z 的幅角,记为 π2 Arg k z +=θ, 其中θ为z 的主幅角,ππ≤<-θ,记为z arg . 由此 Z ∈+=k k z z ,2arg Arg π. (1.2) c .复数的三角表示 设非零复数z 的模r z = ,幅角πk z 2 Arg +=θ,其中θ为主幅角.则 θθsin ,cos r y r x ==. 若记θθθsin cos e i i +=,则 θθθi r i r y i x z e )sin (cos =+=+=. (1.3)

复变函数试题与答案

第一章 复数与复变函数 一、 选择题 1.当i i z -+=11时,5075100z z z ++的值等于( ) (A )i (B )i - (C )1 (D )1- 2.设复数z 满足3)2(π =+z arc ,6 5)2(π=-z arc ,那么=z ( ) (A )i 31+- (B )i +-3 (C )i 2321+- (D )i 2123+- 3.复数)2( tan πθπθ<<-=i z 的三角表示式是( ) (A ))]2sin()2[cos(sec θπθπθ+++i (B ))]2 3sin()23[cos(sec θπθπθ+++i (C ))]23sin()23[cos( sec θπθπθ+++-i (D ))]2sin()2[cos(sec θπθπθ+++-i 4.若z 为非零复数,则22z z -与z z 2的关系是( ) (A )z z z z 222≥- (B )z z z z 222=- (C )z z z z 222≤- (D )不能比较大小 5.设y x ,为实数,yi x z yi x z +-=++=11,1121且有1221=+z z ,则动点) ,(y x 的轨迹是( ) (A )圆 (B )椭圆 (C )双曲线 (D )抛物线 6.一个向量顺时针旋转3 π,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后对应的复数为i 31-,则原向量对应的复数是( )

(A )2 (B )i 31+ (C )i -3 (D )i +3 7.使得22z z =成立的复数z 是( ) (A )不存在的 (B )唯一的 (C )纯虚数 (D )实数 8.设z 为复数,则方程i z z +=+2的解是( ) (A )i +-43 (B )i +43 (C )i -43 (D )i --4 3 9.满足不等式 2≤+-i z i z 的所有点z 构成的集合是( ) (A )有界区域 (B )无界区域 (C )有界闭区域 (D )无界闭区域 10.方程232=-+i z 所代表的曲线是( ) (A )中心为i 32-,半径为2的圆周 (B )中心为i 32+-,半径为2的圆周 (C )中心为i 32+-,半径为2的圆周 (D )中心为i 32-,半径为2的圆周 11.下列方程所表示的曲线中,不是圆周的为( ) (A )22 1=+-z z (B )433=--+z z (C ))1(11<=--a az a z (D ))0(0>=-+++c c a a z a z a z z 12.设,5,32,1)(21i z i z z z f -=+=-=,则=-)(21z z f ( ) (A )i 44-- (B )i 44+ (C )i 44- (D )i 44+- 13.0 0)Im()Im(lim 0z z z z x x --→( ) (A )等于i (B )等于i - (C )等于0 (D )不存在 14.函数),(),()(y x iv y x u z f +=在点000iy x z +=处连续的充要条件是( )

复变函数论第四版第一章练习

复变函数论 第一章 练习题 2014-03 一、复数的表示、运算------充分掌握非零复数的三种表示及其互相转换(要善于根据不同问题选用适当的表示以简化计算);熟悉掌握复数运算,与共轭有关的等式,模的性质等,并能灵活运用。 1. 设(1)(2)(3)(3)(2) i i i z i i +--=++,求||.z 2. 将复数2 3(cos5sin 5)(cos3sin 3) i i θθθθ+-和复数tan ()2z i πθθπ=-<<分别化为指数形式和三角形式. 3. 设0,2x π <<试求复数1tan 1tan i x z i x -=+的三角形式,其中x 为实数. 4.求复数(1cos sin )n i θθ++()πθπ-<<的模和辐角. 5. 设3||),4z z i π=-= 求z . 6.已知210x x ++=,求1173x x x ++值. 7.若0,z ≠∈证22||2.z z zz -≤ 8. 试证:(1)1Re 0||1;1z z z -≥?≤+ (2)设||1,z =则|| 1.az b bz a +=+ 9. 设0,arg ,z z ππ≠-<≤ 证明|1|||1||arg z z z z -≤-+. 10.试证:满足||||2||z z ααβ-++=的复数z 存在的充要条件为||||αβ≤;求满足条件时||z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1. 设(1)(1)n n i i +=-,求整数n 之值. 12. 一个向量顺时针旋转 3π后对应的复数为1,求原向量对应的复数. 13. 24(49)0.z iz i ---=解方程 二、复数在几何上的应用 1. 设,x y 为实数,12,z x yi z x yi ==且有1212z z +=,则动点(,)x y 的轨迹是( ) (A )圆 (B )椭圆 (C )双曲线 (D )抛物线

第1章复变函数习题答案习题详解

第一章习题详解 1. 求下列复数z 的实部与虚部,共轭复数、模与辐角: 1) i 231+ 解: () ()() 13 234 9232323231231i i i i i i -=+-=-+-= + 实部:133231 = ??? ?? +i Re 虚部:132231- =??? ?? +i Im 共轭复数:1323231 i i +=? ?? ?? + 模: 13 113 232312 2 2= += +i 辐角:πππk arctg k arctg k i i Arg 232213 3 13 22231231+?? ? ??-=+-=+?? ? ??+=??? ??+arg 2) i i i -- 131 解: () ()() 2 532 3321 133********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 -+-= ++-- -=+-+- =-- 实部:23 131=??? ??-- i i i Re 虚部:25 131-=??? ??-- i i i Im 共轭复数:2 53131i i i i +=? ?? ??-- 模: 2 344 342 531312 2 2= = += -- i i i 辐角:πππk arctg k arctg k i i i i i i Arg 2352232 52131131+??? ??-=+??? ? ? ??-=+?? ? ??--=??? ??--arg

3) ()() i i i 25243-+ 解: ()()()2 2672 2672 72625243i i i i i i i --= -+= --= -+ 实部:()()2725243-=? ? ? ??-+i i i Re 虚部:()()1322625243-=- =?? ? ??-+i i i Im 共轭复数:()()226725243i i i i +-= ?? ? ??-+ 模: ()() 292 522627252432 2= ? ? ? ??-+??? ??-= -+i i i 辐角:()()ππk arctg k arctg i i i Arg 27262272 26 25243+??? ??=+??? ? ? ??--=?? ? ??-+ 4) i i i +-2184 解:i i i i i i 31414218-=+-=+- 实部:()14218=+-i i i Re 虚部:()3421 8 -=+-i i i Im 共轭复数:()i i i i 314218+=+- 模:103 142 221 8 =+=+-i i i 辐角:()()πππk arctg k arctg k i i i i i i Arg 23213244218218+-=+?? ? ? ?- =++-=+-arg 2. 当x 、y 等于什么实数时,等式() i i y i x +=+-++13531成立? 解:根据复数相等,即两个复数的实部和虚部分别相等。有: ()()()i i i y i x 8235131+=++=-++ ? ? ?=-=+832 1y x ???==?111y x 即1=x 、11=y 时,等式成立。

复数与复变函数

复变函数教案 2012—2013学年度 第二学期 任课教师 郭 城 课程名称 复 变 函 数 采用教材 高教三版(钟玉泉编) 周课时数 4 数统 学院 数学教育 专业 2010 年级1班 引言 数学从产生、有发展到现在,已成为分支众多的学科了,复变函数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以复数作为自变量的函数就叫做复变函数,而与之相关的理论就是复变函数论。解析函数是复变函数中一类具有解析性质的函数,复变函数论主要就研究复数域上的解析函数,因此通常也称复变函数论为解析函数论,简称函数论。 我们知道,在解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ax 2+bx+x=O(a ≠o1时,如果判别式b 2-4 ac

系,于是就引进了虚数,使实数域扩大到复数域。但最初,由于对复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了解不清楚,用它们进行计算又得到一些矛盾,因而,长期以来,人们把复数看作不能接受的“虚数”。 直到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随着微积分的发明与发展,情况才逐渐有了改变。另外的原因,是这个时期复数有了几何的解释,并把它与平面向量对应起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缘故。复变函数论产生于十八世纪。1774年,欧拉在他的一篇论文中考虑了由复变函数的积分导出的两个方程。而比他更早时,法国数学家达朗贝尔在他的关于流体力学的论文中,就已经得到了它们。因此,后来人们提到这两个方程,把它们叫做“达朗贝尔一欧拉方程”。到了十九世纪,上述两个方程在柯西和黎曼研究流体力学时,作了更详细的研究,所以这两个方程也被叫做“柯西一黎曼条件”。关于复数理论最系统的叙述,是由瑞士数学家欧拉(Euler)作出的。他在1777年系统地建立了复数理论,发现了复指数函数和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创立了复变函数论的一些基本定理,并开始把它们用到水力学和地图制图学上,用符号“i”作为虚数的单位,也是他首创的。此后,复数才被人们广泛承认和使用。 在复数域内考虑问题往往比较方便,例如,一元n次方程在复数域内恒有解。这就是着名的代数学基本定理,它用复变函数来解决是非常简洁的。又如,在实数域内负数的对数无意义,而在复数域内我们就可以定义负数的对数。 复变函数论的全面发展是在十九世纪,就像微积分的直接扩展统治了十八世纪的数学那样,复变函数这个新的分支统治了十九世纪的数学。当时的数学家公认复变函数论是最丰饶的数学分支,并且称为这个世纪的数学享受,也有人称赞它是抽象科学中最和谐的理论之一。在十九世纪,复变函数的理论经过法国数学家柯西(Cauchy)、德国数学家黎曼(Riemann)和维尔斯特拉斯(Weierstrass)

复数与复变函数题库

一.复数与复变函数 ㈠选择 1.包含了单位圆盘|z|<1的区域是( ) A.Re z<-1 B.Re z<0 C.Re z<1 D.Im z<0 2.arg(2-2i)=( ) A.4 3π- B.4 π- C. 4π D.43π 3.复数方程z=3t+it 表示的曲线是( ) A.直线 B.圆周 C.椭圆 D.双曲线 4.设z=x+iy ,则|e 2i+2z |=( ) A.e 2+2x B.e |2i+2z| C.e 2+2z D.e 2x 5.下列集合为无界多连通区域的是( ) A.0<|z-3i|<1 B.Imz>π C.|z+ie|>4 D. π<<π2z arg 2 3 6.复数i 25 8-2516z =的辐角为( ) A . arctan 2 1 B .-arctan 2 1 C .π-arctan 2 1 D .π+arctan 2 1 7.方程1Rez 2=所表示的平面曲线为( ) A . 圆 B .直线 C .椭圆 D .双曲线 8.复数)5 isin -5 -3(cos z π π =的三角表示式为( ) A .)54isin 543(cos -ππ+ B .)54 isin ,543(cos ππ- C .)54isin ,543(cos ππ+ D .)5 4 isin ,543(cos -ππ- 9.下列复数中,位于第Ⅱ象限的复数是( ) A.1+i B.1-i C.-1+i D.-1-i 10.下列等式中,对任意复数z 都成立的等式是( ) A.z· z =Re(z·z ) B. z· z =Im(z·z ) C. z· z =arg(z·z ) D. z· z =|z| 11.不等式4z arg 4 π < <π -所表示的区域为( ) A.角形区域 B.圆环内部 C.圆的内部 D.椭圆内部 12.设复数z 满足ππ 6 5 )2arg(,3)2arg(=-= +z z ,那么=z ( )

第一章 复变函数习题及解答

第一章 复变函数习题及解答 1.1 写出下列复数的实部、虚部;模和辐角以及辐角的主值;并分别写成代数形式,三角形式和指数形式.(其中,,R αθ为实常数) (1)1-; (2) ππ2(cos isin )33-; (3)1cos isin αα-+; (4)1i e +; (5)i sin R e θ ; (6)i + 答案 (1)实部-1;虚部 2;辐角为 4π 2π,0,1,2, 3 k k +=±±;主辐角为4π 3; 原题即为代数形式;三角形式为 4π4π2(cos isin )33+;指数形式为4π i 32e . (2)略为 5π i 35π5π 2[cos sin ], 233i e + (3)略为 i arctan[tan(/2)][2sin()]2c e αα (4)略为 i ;(cos1isin1)ee e + (5)略为:cos(sin )isin(sin )R R θθ+ (6)该复数取两个值 略为 i i isin ),arctan(1isin ),πarctan(1θθ θθθθθθ+=+=+ 1.2 计算下列复数 1)() 10 3 i 1+-;2)()3 1i 1+-; 答案 1)3512i 512+-;2)()13π/42k π i 6 3 2e 0,1,2k +=; 1.3计算下列复数 (1 (2 答案 (1 (2)(/62/3) i n e ππ+ 1.4 已知x 【解】 令 i ,(,)p q p q R =+∈,即,p q 为实数域(Real).平方得到

22 12()2i x p q xy +=-+,根据复数相等,所以 22 1,(p q pq p x q x ?-=??=??=±==±+ 即实部为 ,x ± 虚部为 说明 已考虑根式函数是两个值,即为±值. 1.5 如果 ||1,z =试证明对于任何复常数,a b 有| |1 az b bz a +=+ 【证明】 因为||1,11/z zz z z =∴=∴=,所以 1() ()1||||| |||||||1()az b az b az b z az b az b z bz a bz a z z bzz az b az b az +++++=====+++++ 1.6 如果复数b a i +是实系数方程 ()011 10=++++=--n n n n a z a z a z a z P 的根,则b a i -一定也是该方程的根. 证 因为0a ,1a ,… ,n a 均为实数,故00a a =,11a a =,… ,n n a a =.且()() k k z z =, 故由共轭复数性质有:()()z P z P =.则由已知()0i ≡+b a P .两端取共轭得 ()( ) 00i i =≡+=+b a P b a P 即()0i ≡-b a P .故b a i -也是()0=z P 之根. 注 此题仅通过共轭的运算的简单性质及实数的共轭为其本身即得证.此结论说明实系数多项式的复零点是成对出现的.这一点在代数学中早已被大家认识.特别地,奇次实系数多项式至少有一个实零点. 1.7 证明: 2222 121212||||2(||||)z z z z z z ++-=+,并说明其几何意义. 1.8 若 (1)(1)n n i i +=-,试求n 的值. 【解】 因为 2 2 22 44444444(1)2(cos sin )2(cos sin ) (1)2(cos sin )2(cos si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i i i i i i ππππ ππππ+=+=+-=-=-

1.复数与复变函数

《复变函数》(西安交大 第四版) 第一章 复数与复变函数 §1.复数及其代数运算 复数: iy x z +=, 1-= i ——虚数单位. )Re(z x =——实部, )Im(z y =——虚部. 两复数相等是指实部、虚部分别相等.复数间不能比较大小. 复数的代数运算:, 111y i x z += 222 y i x z +=. 加法:)( )(212121y y i x x z z +++=+; 减法:)( )(212121 y y i x x z z -+-=-; 乘法: )(x )(2112212121y x y i y y x x z z ++-=?; 除法: 0)(z , 222 22 211222 2 2 21212 2212 1≠+-+++= =y x y x y x i y x y y x x z z z z z z . 复数的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共轭复数: iy x z +=, iy x z -=. 满足: (1) 212121212121z z z , ,z z z z z z z z z = ???? ???=±=±; (2) z z =; (3) 2 2 y x z z +=?; (4) x z z 2=+, y i z z 2=-. 例1.设 i i i z -- -= 1 31,求 )Im( ),Re(z z 与 z z ? . 解:i i i i i i i i i i z 21 23232 3)1)(1() 1( 3) ( ))(1(-=??? ??+--=+-+- ---= , 2 3)Re(= z , 2 1)Im(-= z , 2 54 14 9 = + = z z . §2.复数的几何表示 1.复平面 平面上建立直角坐标系xoy ,这样 (1) ) ,( y x iy x z ???→←+=应 对一一. x 轴——实轴, y 轴——虚轴. 两轴所在平面称为复平面. (2) 复数 iy x z +=可用从原点指向点 (x, y ) 的向量表示. z 的摸: 2 2 y x r z += =. 2 2 z z z z ==. 辐角:当 0≠z 时,向量 z 与x 轴正向的交角θ, 记 θ =Argz . x y A r g z tg =)(.

复变函数论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我的答案 祝大家学习愉快 第一章习题解答 (一) 1 .设z =z 及Arcz 。 解:由于3i z e π -== 所以1z =,2,0,1,3 Arcz k k ππ=-+=± 。 2 .设121z z =,试用指数形式表示12z z 及12 z z 。 解:由于6412,2i i z e z i e ππ -==== 所以()6 46 412 12222i i i i z z e e e e π πππ π --=== 54()14612 26 11222i i i i z e e e z e πππππ +-===。 3.解二项方程44 0,(0)z a a +=>。 解:1 244 4 (),0,1,2,3k i i z a e ae k ππ π+====。 4.证明 ,并说明其几何意义。 证明:由于2 2 2 1212122Re()z z z z z z +=++ 2 2 2 12 12122Re()z z z z z z -=+- 所以2 2 21212 122()z z z z z z ++-=+ 其几何意义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长平方和等于于两边长的和的平方的二倍。 5.设z 1,z 2,z 3三点适合条件:0321=++z z z ,1321===z z z 。证明z 1,z 2,z 3 是内 接于单位圆1 =z 的一个正三角形的顶点。 证 由于 1 321===z z z ,知 321z z z ?的三个顶点均在单位圆上。 因为 3 33 31z z z == ()[]()[]212322112121z z z z z z z z z z z z +++=+-+-= 21212z z z z ++= 所以, 1212 1-=+z z z z , 又 ) ())((1221221121212 21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 ()322121=+-=z z z z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