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姜

生姜

生姜
生姜

生姜(各家本草论)

药名:生姜

别名:姜根、百辣云、勾装指、因地辛、炎凉小子、鲜生姜、蜜炙姜、生

姜汁、姜

汉语拼音:sheng jiang

拉丁文名:Rhizoma Zingiberis Recens

英文名:Fresh Ginger, Common Ginger, Gingerrace,Ginger juic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肺;胃;脾经

功效:散寒解表;降逆止呕;化痰止咳

主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捣汁冲。外用:适量,捣敷;或炒热熨;或

绞汁调搽

用药禁忌:阴虚内热及实热证禁服。

功效分类:解表药;开窍药

各家论述: 1.成无己:姜、枣味辛甘,专行脾之津液而和营卫,药中用之,不

独专于发散也。

2.李杲:孙真人云,姜为呕家圣药。盖辛以散之,呕乃气逆不散,

此药行阳而散气也。俗言上床萝卜下床姜,姜能开胃,萝卜消食

也。

3.《药性类明》:生姜去湿,只是温中益脾胃,脾胃之气温和健

运,则湿气自去矣。其消痰者,取其味辛辣,有开豁冲散之功也。

4.《医学入门》:姜,产后必用者,以其能破血逐瘀也。今人但知

为胃药,而不知其能通心肺也。心气通,则一身之气正而邪气不能

容,故曰去秽恶,通神明。丹溪云,留皮则冷,去皮则热。非皮之

性本冷也,盖留皮则行表而热去,去皮则守中热存耳。

5.《纲目》:生用发散,熟用和中,解食野禽中毒成喉痹;浸汁点

赤眼;捣汁和黄明胶熬,贴风湿痛。姜,辛而不荤,去邪辟恶,生

啖,熟食,醋、酱、糟、盐、蜜煎调和,无不宜之,可蔬可茹,可果可药,其利溥矣。凡早行、山行宜含一块,不犯雾露清湿之气,及山岚不正之邪。按方广《心法附馀》云,凡中风、中暑、中气、中毒、中恶、干霍乱、一切卒暴之病,用姜汁与童便服,立可解散,盖姜能开痰下气,童便降火也。

6.《本草经疏》:生姜所禀,与干姜性气无殊,第消痰、止呕、出汗、散风、祛寒、止泄、疏肝、导滞,则功优于干姜。

7.《药品化义》:生姜辛窜,药用善豁痰利窍,止寒呕,去秽气,通神明。助葱白头大散表邪一切风寒湿热之症;合黑枣、柴、甘,所谓辛甘发散为阳,治寒热往来及表虚发热;佐灯心通窍利肺气,宁咳嗽;入补脾药,开胃补脾,止泄泻。

8.《本草新编》:姜通神明,古志之矣,然徒用一二片,欲遽通明,亦必不得之数。或用人参,或用白术,或用石菖蒲,或用丹砂,彼此相剂,而后神明可通,邪气可辟也。生姜性散,能散风邪,伤风小恙,何必用桂枝,用生姜三钱捣碎,加薄荷二钱,滚水冲服,邪即时解散。或问生姜发汗,不宜常服,有之乎?曰,生姜四时皆可服,但不宜多服散气,岂特发汗哉。然而多服则正气受伤,少服则正气无害,又不可过于避忌坐视,而不收其功也。至于偶受阴寒,如手足厥逆,腹痛绕脐而不可止,不妨多用生姜,捣碎炒热,熨于心腹之外,以祛其内寒也。

9.《本草从新》:姜汁,开痰,治噎膈反胃,救暴卒,疗狐臭,搽冻耳。煨姜,和中止呕。煨姜,和中止呕,用生姜惧其散,用干姜惧其燥,惟此略不燥散。凡和中止呕,及与大枣並用,取其和脾胃之津液而和营卫,最为平妥。

10.《本草经读》:仲景桂枝汤等,生姜与大枣同用者,取其辛以和肺卫,得枣之甘以养心营,合之能兼调营卫也。真武汤、茯苓桂枝汤用之者,以辛能利肺气,气行则水利汗止,肺为水之上源也。大小柴胡汤用之者,以其为少阳本经之药也。吴茱萸汤用之者,以其安阳明之气,阳明之气以下行为顺,而呕自止矣;少阴之气,上交阳明中土,而利亦止矣。若人只知其散邪发汗,而不知其有匡正止汗之功,每于真武汤、近效白术汤,辄疑生姜而妄去之,皆读书死于句下之过也。

11.《本经》:去臭气,通神明。

12.《别录》: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

13.陶弘景:归五脏,去痰下气,止呕吐,除风湿寒热。

14.《药性论》:主痰水气满,下气;生与干并治嗽,疗时疾,止呕吐不下食。生和半夏主心下急痛;若中热不能食,捣汁和蜜服之。又汁和杏仁作煎,下一切结气实,心胸壅隔,冷热气。

15.《千金·食治》:通汗,去膈上臭气。

16.《食疗本草》:除壮热,治转筋、心满。止逆,散烦闷,开胃气。

17.《本草拾遗》:汁解毒药,破血调中,去冷除痰,开胃。

18.《珍珠囊》:益脾胃,散风寒。

19.《医学启源》:温中去湿。制厚朴、半夏毒。

20.《日用本草》:治伤寒、伤风、头痛、九窍不利。入肺开胃,去腹中寒气,解臭秽。解菌蕈诸物毒。

21.《会约医镜》:煨姜,治胃寒,泄泻,吞酸。

22.《现代实用中药》:治肠疝痛有效。

生姜

生姜(《名医别录》) 生姜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均系栽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四川、贵州、广西、山东、陕西等地为多。原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严寒、怕潮湿、怕强光直射,以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功效解表散寒、温中健胃止呕、化痰止咳,还可解鱼蟹及半夏、南星之毒。临床用名有生姜、生姜汁、生姜皮、煨姜。 【本草汇言】 《名医别录》:味辛,微温。主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又,生姜,微温,辛,归五藏。去淡,下气,止呕吐,除风邪寒热。久服小志少智,伤心气。 《本草拾遗》:本功外,汁解毒药,自余破血,调中,去冷,除痰,开胃。须热即去皮,要冷即留皮。 《药性论》:使。主痰水气满,下气。生与干并治嗽,疗时疾,止呕逆不下食。生和半夏,主心下急痛,若中热不能食,捣汁合蜜服之。又汁和杏仁作煎,下一切结气,实心胸拥隔冷热气,神效。 《开宝本草》:味辛,微温。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 《本草图经》:以生姜切细,和好茶一、两碗,任意呷之,治痢大妙!热痢留姜皮,冷痢去皮。 《本草衍义》:治暴逆气。嚼三两皂子大,下咽定,屡服屡定。初得寒热,痰嗽,烧一块,含咬之终日间,嗽自愈。暴赤眼无疮者,以古铜钱刮净姜上取汁,于钱唇点目,热泪出,今日点,来日愈。但小儿甚惧,不须疑,已试良验。 《药性赋》:味辛,性温,无毒。升也,阳也。其用有四:制半夏有解毒之功,佐大枣有厚肠之说。温经散表邪之风,益气止胃翻之哕。 《汤液本草》:气温,味辛。辛而甘,微温,气味俱轻,阳也,无毒。 《象》云: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治痰嗽。生与干同治。与半夏等分,治心下急痛,剪细用。 《心》云:能制半夏、厚朴之毒,发散风寒,益元气,大枣同用。辛温,与芍药同用,温经散寒,呕家之圣药也。辛以散之,呕为气不散也。此药能行阳而散气。 《珍》云:益脾胃,散风寒,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孙真人云:为呕家之圣药。 或问东垣曰:生姜辛温入肺,如何是入胃口?曰:俗皆以心下为胃口者,非也。咽门之下,受有形之物,系胃之系,便为胃口。与肺同处,故入肺而开胃口也。又问曰:人云夜间勿食生姜,食则令人闭气,何也?曰:生姜辛温,主开发,夜则气本收敛,反食之开发其气,则违天道,是以不宜食。此以平人论之可也。若有病则不然。姜屑比之干姜不热,比之生姜不润,以干生姜代干姜者,以其不僭故也。 《本草》云:秦椒为之使。杀半夏、莨菪毒。恶黄芩、黄连。 《本草衍义补遗》:辛温,俱轻,阳也。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之圣药。治咳嗽痰涎多用者,此药能行阳而散气故也。又东垣曰:生姜辛温入肺,如何是入胃口?曰:俗皆以心下为胃口者,非也。咽门之下受有形之物,系谓之系,便为胃口,与肺同处,故入肺而开胃口也。又问曰:人云夜间勿食生姜,食则令人闭气,何也?曰:生姜辛温主开发,夜则气本收敛,反食之开发其气,则违天道,是以不宜。若有病则不然,若破血、调中、去冷、除痰、开胃。须热即去皮,若要冷即留皮用。

醋泡姜的功效与作用

醋泡姜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都知道生姜对于养生来说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当生姜和醋夹在一起的时候,又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和功效呢?和醋混在一起,会不会使姜的作用大打折扣了呢?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醋泡姜的功效与作用: 醋泡生姜能促进血液循环,治感冒,增加抵抗力。也有辅助治疗关节炎的作用。 醋泡生姜做法 1.先把生姜切成薄片。最好使用鲜姜,鲜姜有非常好的药用功效,还可以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姜片不用切得太厚,但一定要切得均匀。 2.把切好的姜放到瓶子里,随后把米醋倒入瓶里,注意,这个瓶子一定要洗干净,瓶子里面不能有油,以免生姜变质;米醋一定要没过姜片,不能让姜片露出来,随后把这瓶用米醋泡的姜片放到冰箱的冷藏室里储存。一周以后就可以每天早上吃2~4片鲜姜,有非常好的降血脂、辅助治疗关节炎的作用。 治胃寒的简单良方,一试果真效果不凡。此方如下:优质陈醋500毫升、老生姜100克。将醋倒入有盖的容器里,将生姜洗净切片,放入醋中,浸泡两天后即成。胃寒者每天吃泡好的生姜2~3次,每次2~3片,5天为一个疗程。醋泡生姜可治胃寒 醋泡姜,好吃又健康 醋泡生姜能促进血液循环,治感冒,增加抵抗力。也有辅助治疗关节炎的作用。 醋泡姜 功效:辛温解表,适用于风寒感冒 制作方法:将整块姜浸于老陈醋中,至少一个星期即可食用。 食用方法:吃姜2-3块,喝醋20—50ml (30ml最佳) 每日3次 生姜醋泡脚治失眠 每晚睡觉前,用三大片生姜加入小半盆水中,煮沸后加醋一勺,待水温适宜,浸泡双脚30分钟(其间可适量加热水以保温)。连续泡脚半月后失眠可愈。 醋泡姜祛瘊子 用生鲜姜(手掰开,不见铁器)泡在陈醋里,每天拿醋泡姜块摩擦患处三次以上.经过一周左右,瘊子 就消失了. 生姜既可作蔬菜,调味料,又可入药,用途非常广泛。民间流传有很多关于姜的歌谣,如“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 中医认为,生姜味辛,性温,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解毒等功用,药理研究表明,生姜具有防氧化抗衰老功能。其所含挥发油能使血液循环加快,全身温暖、兴奋神经。姜辣素能刺激胃液分泌,有促进消化作用。

细辛与干姜

细辛与干姜、五味子 干姜辛热,长于“去脏腑沉寒痼冷”和“发诸经之寒气”(《珍珠囊》)。主入肺经,善能温肺散寒化饮,用于寒饮咳喘。五味子“性温,五味俱全,酸咸为多,故专收敛肺气而滋肾水”而“宁嗽定喘”(《本草备要》),为治疗久咳虚喘之要药。细辛辛散温通,外能发散风寒,内能温肺化饮,主要用于风寒咳喘证,或寒饮咳喘证。三者为伍,各司其职,又相须相制。“干姜以司肺之开,五味子以司肺之合,细辛以发动其开合活动之机”(陈修园语)。干姜、细辛相须为用,外散风寒,内化痰饮;五味子酸温收敛,止咳平喘,可防干姜、细辛耗散肺气。三药配伍,散中有收,开中有合,使风寒解,水饮去,宣降复,则喘咳自平。(周祯祥:细辛配伍药对) 细辛配伍干姜、五味子细辛散寒解表而温肺化饮;干姜温中散寒, 亦温肺化饮.二者相伍, 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 可治疗外有表寒, 内有痰饮之证.五味子敛肺气平喘咳而生津, 反佐细辛、干姜, 可防其发散太过而伤气耗津.于散寓敛, 祛邪而不伤正.三者伍用, 有散寒化饮、敛肺止咳之功效, 用于治疗肺寒留饮之喘咳气急、痰白清稀、苔白滑者. 药对名称: 干姜、细辛 性味: 干姜:辛、热。细辛:辛、温。 归经: 干姜:归脾、胃、肺经。细辛:归肺、肾经。 功效: 干姜:温中逐寒,回阳通脉。细辛:祛风,散寒,行水,开窍。 主治: 咳嗽,痰喘,胸痹。 作用分类: 温里药 配伍机制: 二药均有温肺化饮、止痛作用。干姜长于温肺散寒,守而不走。细辛长于化饮、止痛,走窜解表。二药配伍相须为用,温肺散寒,化饮止痛效力增强。 用法用量: 干姜:6-15g。细辛:3-12g。 临床应用: 干姜:治心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风寒湿痹,阳虚吐、衄、下血。细辛: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 药对出处: 干姜配细辛,见于《伤寒论》小青龙汤。 各家论述: 《注解伤寒论》:“水停心下而不行,则肾气燥。《内经》云,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干姜、细辛、半夏之辛,以行水气而润肾。” 药对名称: 五味子、细辛 性味: 五味子:酸、温。细辛:辛、温。 归经: 五味子:归肺、肾经。细辛:归肺、肾经。 功效: 五味子:敛肺止咳,固表敛汗,涩精止泻,生津止渴。细辛:祛风,散寒,行水,开窍。 主治: 1.感冒风寒,咳吐白沫,或寒饮咳喘诸症。2.素有宿饮,复感风寒之咳嗽喘急、痰多稀薄者。 作用分类: 祛痰止咳药

四川泡子姜

四川泡子姜 四川泡子姜是四川的一道地方名吃,主要特点就是比较爽口,鲜嫩,在鲜香的同时口感当中带有一些微辣的甜味,比较开胃,非常适合日常饮食食用,而四川泡子姜的做法也很简单,自己在家就可以制作,首先需要用到子姜,准备好调味料和食用盐放入坛中腌制即可。 四川泡子姜的做法是什么? 酸辣味型,色白或微黄,口感脆嫩鲜香,辣中带微甜,是典型的调料泡菜和开胃泡菜。 四川泡子姜原料:子姜10000克,香料包1个,15%食盐溶液15000克,老盐水土5000克,白糖100克,白酒100克。 四川泡子姜的做法: ①子姜去老粗皮,去根须,去茎柄叶,洗净沥干水分,浸泡在15%食盐溶液中2天。 ②将盐渍的子姜、盐渍食盐水、老盐水、香料及所有作料一起倒入坛中,盖上坛盖,掺足坛沿水,泡5天,即可食用。泡制和管理的好,可数年不坏。 泡制诀窍: ①选用新鲜的竹根姜、小黄姜也可,姜的颜色决定泡姜的颜色,固而有些泡姜颜色洁白。 ②香料包的香料是:白菌20克,山柰5克。加山柰为保色,姜本身就是香料蔬菜,可以少加或不加其他香料。

③泡姜不宜与泡辣椒同泡,泡制时间稍长辣椒肉就泡烂了,也影响泡姜颜色和质量。 ④老盐水的盐度是10度,pH值3.5左右。 做法二 食材:新鲜子姜约2500克,一等老盐水约2500克,鲜小红辣椒约150克,食盐约120克,红糖约25克,白酒50克,香料包1个。 步骤: 1、将能够密封的容器清洗干净,一定要保证没有油星; 2、倒进凉白开和盐,充分化开; 3、姜去皮洗净,晾干表面的水分,放进盐水里; 4、再加蒜瓣、红尖椒、白酒,然后把容器密封好,一周后即可捞出食用。 做法二 醋泡生姜可促进血液循环,治感冒,治胃寒,增加抵抗力,有辅助治疗关节炎的作用。 材料:鲜姜若干、米醋。

2020版药典干姜

干姜 Ganjiang ZINGIBERIS RHIZOMA 本品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者称为“干姜片”。 【性状】干姜呈扁平块状,具指状分枝,长3~7cm,厚1~2cm。表面灰黄色或浅灰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和明显的环节。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粉性或颗粒性,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及黄色油点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 干姜片本品呈不规则纵切片或斜切片,具指状分枝,长1~6cm,宽1~2cm,厚0.2~0.4cm。外皮灰黄色或浅黄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及明显的环节。切面灰黄色或灰白色,略显粉性,可见较多的纵向纤维,有的呈毛状。质坚实,断面纤维性。气香、特异,味辛辣。 【鉴别】(1)本品粉末淡黄棕色。淀粉粒众多,长卵圆形、三角状卵形、椭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5~40μm,脐点点状,位于较小端,也有呈裂缝状者,层纹有的明显。油细胞及树脂细胞散于薄壁组织中,内含淡黄色油滴或暗红棕色物质。纤维成束或散离,先端钝尖,少数分叉,有的一边呈波状或锯齿状,直径15~40μm,壁稍厚,非木化,具斜细纹孔,常可见菲薄的横隔。梯纹导管、螺纹导管及网纹导管多见,少数为环纹导管,直径15~70μm。导管或纤维旁有时可见内含暗红棕色物的管状细胞,直径12~20μm。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酸乙酯2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干姜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6-姜辣素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6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三氯甲烷-乙酸乙酯(2℃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香草醛硫酸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9.0%(通则0832第四法)。 总灰分不得过6.0%(通则2302)。 【浸出物】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不得少于22.0%。 【含量测定】挥发油取本品最粗粉适量,加水700ml,照挥发油测定法(通则2204)测定。 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8%(ml/g)。 6-姜辣素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甲醇-水(40℃5℃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理论板数按6-姜辣素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6-姜辣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2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5%甲醇2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100W,频率40kHz)4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5%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6-姜辣素(C17H26O4)不得少于0.60%。 饮片 【炮制】干姜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干燥。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片块状,厚0.2~0.4cm。 【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同药材。

醋泡姜的禁忌症

醋泡姜的禁忌症 生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其中一种重要的调料,除了调料的作用之外,它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食用,例如醋泡姜。我们都知道醋泡姜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养生食材,醋泡姜不仅有减肥和保持脾胃功能正常的功效,还有提升人体阳气的功效。但这并不意味着谁都可以吃醋泡姜,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醋泡姜有哪些禁忌。 醋泡姜什么人不能吃 胃炎胃溃疡患者 胃炎、胃溃疡患者是不宜吃醋泡姜的。其中使用的醋很容易对胃黏膜造成刺激,加重溃疡症状。另外吃醋泡姜胃部不适的人也要少吃,以免伤害胃部。 内热患者 如果是本身内热较重,有肺热燥咳,胃热呕吐、口臭,痔疮出血的人,要少吃或不吃醋泡姜。姜性热,会加重内热的症状。 阴虚体质 阴虚体质人群要少吃或不吃醋泡姜。阴虚体质的人常手脚心发热,手心有汗爱喝水,经常口干、眼干、鼻干、皮肤干燥、心烦易怒、睡眠不好,而姜性辛温,阴虚的人吃醋泡姜会加重阴虚的症状。 肝炎患者 肝炎患者要少吃或不吃醋泡姜。姜会引起肝火旺盛,加重肝炎症状。肝炎患者应该多吃疏肝理气的食物来缓解不适。

骨质疏松人群 骨质疏松人群应该少吃或不吃醋泡姜。醋泡姜中用的醋会影响身体钙元素的平衡,不利于骨质疏松的恢复。 脱发人群 脱发较为严重的人要少吃或不吃醋泡姜。生姜属于热性食物,脱发也属于热性疾病,吃太多醋泡姜很容易加重脱发症状。但是我们可以用生姜擦头皮来减少脱发。 白醋泡姜好还是陈醋泡姜好 用陈醋泡姜好。 白醋是用蒸馏的酒发酵而成,或用醋酸勾兑,主要物质是醋酸和水,营养成分单一,陈醋的主要原料是高粱,经过多道程序发酵酿制而成,味道香醇、营养丰富,更加适合用来做醋泡姜。 醋泡姜用老姜还是嫩姜 醋泡姜用老姜比较好。 嫩姜是指嫩生姜,这种姜水分充足、辣味淡、韧性低、纤维少,更加适合平时做菜时烹饪,而老姜水分少、辣味浓、韧性高、纤维多,用老姜做醋泡姜风味更佳、营养价值更高。 醋泡姜的做法 1、先把生姜切成薄片。最好使用鲜姜,鲜姜有非常好的药用功效,还可以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姜片不用切得太厚,但一定要切得均匀。 2、醋要选用原香醋,如果用醋精和勾兑醋则起不到中医所讲的作用。豫西一代用柿子醋泡姜也有千年的历史了,当地人虽生活条件很低,但是平均寿命较长。

干姜水的作用与功效

干姜水的作用与功效 干姜水是一种用生姜制作而成的饮品。而干姜是有着一定的要用价值的,比如说赶脚可以温肺化痰、温经止血,对于肺功能不好以及月经期间有痛经问题的人而言,都是一种比较好的饮品。当然,干姜配上一些其他的中药,比如说高良姜、白术、甘草、半夏、五味子等,都是有着特殊的功效的。 一、采收炮制 采集后干燥,去泥沙、粗皮,扬净即成原药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干姜。 取净砂置锅内,用武火炒热后加入姜片或块,不断翻动,炒至鼓起,表面呈棕褐色,内部棕黄色,取出,筛去沙子,放凉,即为炮姜。炮姜经过火炮,温经止血功效加强。 二、功效 温中散寒,温肺化痰,回阳通脉,温经止血。主治肤腹冷痛,呕吐泄泻,寒饮喘咳,亡阳厥逆,虚寒性出血,寒湿痹痛。 三、应用 1、干姜配高良姜:两药皆有稳重祛寒的作用,干姜祛寒力较强,长于温脾祛寒;高良姜止痛作用较大,偏重于温胃止痛。两药相须而用,使温脾散寒止痛之功得到加强,用于胃寒腹痛、呕吐泄泻。 2、干姜配白术:干姜温脾胃以散寒,白术健脾燥湿,两药合用,温补并行,共奏温中健脾,散寒除湿之功,用于脾胃虚寒所

致的食少腹泻,若以炮姜易干姜,用于脾不统血的便血、崩漏。 3、干姜配甘草的功效与作用:干姜辛热助阳,甘草补中缓急而止痛,两者合用辛甘化阳,既能复中焦阳气,又能缓急止痛,用于脾胃虚寒之胃脘疼痛,时发时止,喜温喜按,呕吐涎沫之证,如甘草干姜汤。 4、干姜配半夏:干姜温中散寒化饮,半夏的功效与作用和胃降逆,两药合用能散寒降逆,用于寒饮呕吐。如半夏干姜散。 5、干姜配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干姜温化寒饮,五味子收敛肺气。开合并用,化痰止咳,用于寒饮内伏,肺气不降之咳喘。

专家告诉您:醋泡生姜的吃法

专家告诉您:醋泡生姜的吃法 专家告诉您:醋泡生姜的吃法 每天早上吃三片“醋泡姜”成为许多人养生的首选。专家告诉你:醋泡生姜的吃法生姜防病健身有殊功。民间流传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谚语,这是... 泡姜的做法和醋泡生姜 泡姜的做法和醋泡生姜在这里为大家介绍泡姜的做法和醋泡生姜, 具体材料、做法以及在制作过程中的注意细节,下面一起看看吧。材料:鲜姜若干、凉白开 1000 ... 醋泡生姜的功效和做法 醋泡生姜的功效和做法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醋泡生姜的功效和做法醋泡生姜是一种养生的方法,醋生姜具有养胃、减肥、防脱发, 防止慢性病,提升人体阳气的功效。醋泡... 国医大师路志正吃的醋泡姜的功效和做法 国医大师路志正吃的醋泡姜的功效和做法 2010 年 8 月 4 日

22:00,央视在全球华人圈非常有影响的栏目《中华医药》 ,播出了一期节目: “国医大师路志正我的... 醋泡姜的做法 醋泡姜的做法_中医中药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做法: 1、先把生姜切成薄片。最好使用鲜姜,鲜姜有非常好的药用功效,还可以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姜片不用切得太... 醋泡生姜的做法 醋泡生姜的做法_环境科学/食品科学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环境U7iui7ujjukjul 醋泡生姜的做法: 材料:鲜姜若干、米醋 1、先把生姜切成薄片。最好使用鲜姜,鲜姜... 醋泡生姜的功效及其作用 下面我来介绍醋泡姜的做法:首先把生鲜姜切成薄片,姜片不醋泡生姜的功效及其作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中医疗方,那就是醋泡生姜的功效及其作用。我必须提醒的是,吃... 醋泡生姜是一种养生的方法

(原香醋淘宝链接点击进入湘西贡醋淘宝链接点击进入) 醋泡生姜的制作及服用方法做法:先把生姜切成薄片放到瓶子里,随后把米醋倒入瓶里,注意,这个瓶子一定要洗... 醋泡生姜的妙用 醋泡姜功效:辛温解表,适用于风寒感冒制作方法:将整块姜浸于老陈醋中,至少一个星期即可食用。食用方法:吃姜2-3块,喝醋20—50ml (30ml 最佳) 每日3次 ... 生姜泡醋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生姜泡醋有什么功效与作用醋泡生姜能促进血液循环,治感冒,增加抵抗力。也有辅助治疗关节炎的作用。醋泡生姜做法 1.先把生姜切成薄片。最好使用鲜姜, 鲜姜有... 醋泡生姜做法 醋泡生姜做法_中医中药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醋泡生姜做法 1. 生姜洗净晾干水分 2. 切片,切的不要太厚,太厚了后期的浸泡不容易入味 3. 取一个小碗或其他容器...

区分生姜、老姜和干姜,药用有不同

生姜 -生姜就是鲜姜,新姜,皮薄肉嫩,味淡薄。 性味:辛、微温 功效: (1)生姜用于解表,主要为发散风寒,多用治感冒轻症,煎汤,加红糖乘热服用,往往能得汗而解,也可用作预防感冒药物。生姜发汗作用较弱,常配合麻黄、桂枝等同用,作为发汗解表辅助的药品,能增强发汗力量。生姜为止呕要药,可单独应用,治疗胃寒呕吐。也可治胃热呕吐,配合半夏、竹茹、黄连等同用。生姜能解鱼蟹毒,单用或配紫苏同用。此外,生姜又能解生半夏、生南星之毒,煎汤饮服,可用于中半夏、南星毒引起的喉哑舌肿麻木等症。因此在炮制半夏、南星的时候,常用生姜同制,以减除它们的毒性。 (2)生姜汁:将生姜洗净后打烂,绞取其汁入药。性味辛微温。有化痰、止呕的功效,主要用于恶心呕吐及咳嗽痰多等症。一般用量为三滴至十滴,冲服。 (3)生姜皮:即生姜的外皮。性味辛凉。有利尿消肿之功效,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可配合冬瓜皮、桑白皮等同用。一般用量为五分至一钱五分,煎服。 (4)煨姜:将原只鲜生姜洗净,用草纸包裹,放在清水中浸湿,直接放在火中煨,待草纸焦黑,姜熟为度;或直接放火中烤熟。性味辛温,具有和中止呕的功用。适用于脾胃不和、恶心呕吐等症。一般用量为二、三片,煎服。 (5)生姜和姜片用于烹饪,可以去腥膻,增加食品的鲜味。 【使用注意】:阴虚内热者忌服. 老姜 -老姜俗称姜母,生姜留下来做种用的,皮厚肉坚,味道辛辣,可以说是老生姜。 1、老姜一般用在火工菜中(如炖、焖、煨、烧、煮、扒等烹调方法),主要是取其味,而熟后要弃去姜。 所以姜需加工成块或片,且要用刀面拍松,使其裂开,便于姜味外溢,浸入菜中。 2、老姜(附有姜芽),可以作菜肴的配菜或酱腌,味道鲜美; 3、作为配料入菜的姜,一般要切成丝。 干姜 -干姜是生姜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晒干或微火烘干。 【性味、归经】辛,热。归脾、胃、心、肺经。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应用与配伍】https://www.doczj.com/doc/9f7484805.html,/2367104884 1.用于脘腹冷痛,寒呕,冷泻。本品辛热燥烈,主入脾胃而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治胃寒呕吐,脘腹冷痛,每配高良姜用,如二姜丸。治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多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理中丸。

干姜与生姜的区别

生姜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干姜为姜科植物姜的根茎的干燥品。 姜,我们大家都很熟悉。它不仅可作药用,也是我们一日三餐常用的调味剂。我们能从菜市场买到的鲜姜,就是生姜。把生姜晒干或烘干,就成了干姜。 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上部分大约能长到半米高。姜喜欢生长在不冷不热,不旱不涝的地方,在土层深厚,沙质土壤中长得最好。姜喜欢的生长环境比较温和,所以姜的药性相对还算比较柔和,没有太多霸气。 姜的茎从地下根茎上长出来,笔直向上,仿佛带着一股冲劲。姜的叶子没有叶柄,直接包着茎长出来。它的叶子交叉互生,整齐地排列在茎的两侧,叶子是狭长的披针形,斜向上直直地就伸出来了,就像两排利剑刺向天空,透着一股向外升达的生楞之势。姜的茎叶颜色都是比较深的绿色,茎叶结合得很紧密,给人浑然一体的感觉,所以姜的植株看上去就像一个人憋足了劲准备往外冲的架势。 我们药用的部分是姜的根茎,姜的根茎在地下分支较多,指状分支并排在一起向上长,就像一只胖胖的大手向上伸展着。每一块分支都长得就像小孩胖胖的胳膊腿一样,圆滚滚的,很饱满,一块连着一块,分支多的生姜有的一块能长到几斤重。 新鲜的姜,颜色是鲜黄色的,看着非常干净明丽。它的表皮是膜质的,很光滑,看起来有明显的光泽。切开之后,里面也是淡黄色的,可以看到姜的内皮层,有很明显的环形纹,黄色稍深一些,就好比姜自身穿了一件厚厚的环形外套,把自己给紧紧地约束在里面了,而在这个环形纹里面,长满了平行分布的姜丝,贯穿整个姜的内部。姜丝体现了姜的通达之气,环形纹则把这股通达之气约束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 完整的鲜姜,闻不到什么明显的气味,咬一口在嘴里尝一尝,会有一股非常辛辣的姜味,带着一股淡淡的香气,尽管很辣,但辣味相对比较厚道一些,既使吃到肚子里,也不会像辣椒大蒜那样,引起胃中的明显不适。 新鲜的姜通体内外都是淡黄色,黄色属土;姜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土气其臭为香;姜长得圆滚滚的,没有什么棱角,就像肉一样,外形很中庸,也符合土气中庸的

每天吃三片醋泡姜有好处

每天吃三片醋泡姜有好处 2016年06月10日健康时报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董峰)万病皆损于阳气。要想健康长寿,先要把人的阳气补足。而现在不少人由于生活、心理压力等过度消耗阳气,阳气一少,身体就没有足够的温度温煦四肢,人自然也就畏寒怕冷、手脚冰凉了。补阳气,让身体重新热起来,解决由心阳虚导致的手脚冰凉的问题。方法很简单,就是每天早上吃三片醋泡生姜。 买上半斤姜,切成片,放在瓶中,然后用米醋没过生姜,泡上三天就可以吃了。生姜性热,是补阳气的最好食材,吃生姜最好的方式就是醋泡姜。我在家做的时候都习惯再放点红糖,红糖也是性温的,可以给人体补充阳气,而且加了红糖泡出来的姜酸酸甜甜的,非常好吃。 不过要注意,这醋泡生姜平时最好放冰箱里,这样不容易坏,早餐的时候喝喝粥,吃点醋泡生姜,不仅清爽可口,还能补气升阳,功效远远胜过补药了。 之所以必须用醋泡,是因为酸味是收敛的,于是姜宣发的力量便收敛进去了,姜升发阳气的力量变得平和而有效,升阳而又收敛,不会让阳气四下散开。我给很多人推荐过这个方法,普遍反映效果很好,一般人吃上2个月,就会大大提高人的阳气,身体就开始暖起来,手脚就不再冰冷了。 需要提醒的是,醋泡姜一定要在早饭时吃。这是因为姜最擅宣发阳明经的阳气,而早晨7~9点正是人体气血流注阳明胃经之时,此时吃姜,最能升阳气,促进消化,中午和晚上就应该不吃姜了,大自然的阳气在中午到达顶峰,午后阴气开始升起,阳气开始收敛,此时吃姜会适得其反,容易使人兴奋,无法安睡,也会郁积内火,耗肺阴,伤肾水,不利于养生保健。 很多人问我吃姜要不要去皮,实际上姜浑身都是宝,姜肉性热,姜皮性凉,姜肉发汗,姜皮止汗。一般做菜用姜,可以带皮,而受了风寒要喝姜汤发汗,或者是想用姜平衡食物的寒性的时候,自然是去皮的姜为好。

白醋泡生姜的正确做法

白醋泡生姜的正确做法 生活中大多数人在平时都知道生姜是可以开胃,促进消化,同时能补充营养,而食醋的主要作用是可以促进肠胃黏膜的保护,同时能有利于吸收,起到杀菌消炎,抵抗脂肪的作用,用白醋泡生姜能增强免疫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软化心脑血管,预防高血压。 醋泡生姜是养生学中很常见的一种养生方法,温胃止呕散寒,发汗解表。醋,开胃、解腻,还具有收敛、消炎杀菌的功效。 醋收敛了生姜的热性,让姜的性味和口感都平和许多,所以即使容易上火的人也不用担心。功效:对于脾胃虚寒、胃胀、 消化不良、胃胀、打嗝等都有效。而且还能起到软化血管、降血脂的作用。正常人坚持食用,也能起到养生保健的效果。醋泡 生姜能促进血液循环,治感冒,增加抵抗力。也有辅助治疗关节炎的作用,吃了是软化血管的。 一般来说血粘度稠的人吃,醋泡生姜能促进血液循环,软

化血管,防治高血压;还可以促进消化,治感冒,治胃寒,增加抵抗力,当然也有许多其他的辅助治疗如吃醋泡姜还能治疗关节炎。 生姜机理 吃姜时加醋是很好的养生方法。因为酸味儿是收敛的,于是姜宣发的力量便收敛进去了,姜性由此变得平和起来,也没有姜的一大股辣味儿了。 醋是直接走肝经的,肝遇到酸就会收敛,这时姜的升发功能也入到肝里,收中有发,能提升肝阳之气。 我们平时说的男性阳气不足,其实都是属于肝阳不足。这时,如果直接补肝阳,就会上火,根本补不进去。而姜是升阳的,醋又是收敛的,您吃一点醋泡姜片,就可以把这个药劲儿一下补在肝上,既升阳气,又疏发肝气。 而且这个方法还不会把阳气过多地耗散在脾胃上。因为人吃

完姜后会微微出汗,多余的阳气是随着汗发出来的,这等于说这些能量在肝里就都给您补上了,一点都不浪费。

本草纲目-干姜

干姜 本草纲目菜之一(荤辛类) 【采集】冬季茎叶枯萎时挖取,去净茎叶、须根、泥沙,晒干或微火烘干。 【炮制】干姜:拣净杂质,用水浸泡3~6小时,捞出,闷,润后切片或切成小方块,晒干。炮姜:取姜块,置锅内用武火急炒至发泡鼓起,外皮呈焦黄色,内呈黄色,喷淋清水少许,取出,晒干。 【药材】干燥根茎为扁平、不规则的块状,有指状分枝。长4~6厘米,厚0.4~2厘米。表面灰白色或灰黄色,粗糙,具纵皱纹及明显的环节;在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质坚实,断面颊粒性,灰白色或淡黄色,质松者则显筋脉,有细小的油点及一明显的环纹。气芳香,味辛辣。以质坚实,外皮灰黄色、内灰白色、断面粉性足、少筋脉者为佳。 【气味】辛,温,无毒。 久服令人目暗。余同生姜。《太清外术》言:孕妇不可食干姜,令胎内消。盖其性热而辛散故也。 【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痢。生者尤良。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治腰肾中疼冷、冷气,破血去风,通四肢关节,开五脏六腑,宣诸络脉,去风毒冷痹,夜多小便。消痰下气,治转筋吐泻,腹脏冷,反胃干呕,瘀血扑损,止鼻红,解冷热毒,开胃,消宿食。主心下寒痞,目睛久赤。 【发明】干姜气薄味厚,半沉半浮,可升可降,阳中之阴也。又曰:大辛大热,阳中之阳。其用有四:通心助阳,一也;去脏腑沉寒痼冷,二也;发诸经之寒气,三也;治感寒腹痛,四也。肾中无阳,脉气欲绝,黑附子为引,水煎服之,名姜附汤。亦治中焦寒邪,寒淫所胜,以辛散之也。又能补下焦,故四逆汤用之。干姜本辛,炮之稍苦,故止而不移,所以能治里寒,非若附子行而不止也。理中汤用之者,以其回阳也。 干姜生辛炮苦,阳也。生则逐寒邪而发表,炮则除胃冷而守中。多用则耗散元气,辛以散之,是壮火食气故也,须以生甘草缓之。辛热以散里寒,同五味子用以温肺,同人参用以温胃也。 干姜,心、脾二经气分药也,故补心气不足。或言:干姜辛热而言补脾。今

醋泡生姜的功效原来这么多!我现在才知道!

醋泡生姜的功效原来这么多!我现在才知道! 姜在日常生活中非常的常见,他不仅能让菜味道更好,在治疗疾病方面也是不遑多让,那么醋泡生姜有什么功效呢?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sponsored ads 醋泡生姜的功效有哪些? 1.壮阳 醋泡生姜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首先醋入肝经,肝一旦遇酸就会收敛,同时摄入的姜则会发生升发功效,也进入到肝里,收中有发,可以提升肝阳之气。平时大家讲男性阳气不足,事实上多半是肝阳不足。此时,要是您直接补肝阳,就容易上火,很难进补。而醋泡生姜的特殊性就能够很好地补肝阳。而且这个办法还不会将太多的阳气浪费在脾胃上。这是因为吃姜后人体会微微出汗,体内多余的阳气是伴随汗透出体外的,这就说明这些阳气在肝里已经补充充足了,并没有造成浪费。 sponsored ads 2.治胃寒 因为生姜性温,具有散寒、止呕、止咳等功效,它对于治疗胃寒有着明显的作用。想要发挥出这一醋泡生姜的功效,可以试试以下方法:取1斤陈醋,2两老姜。把陈醋倒进有盖子的罐子,生姜洗净晾干水分后切片。将生姜放入醋中,浸泡两天后即可食用。想要发挥醋泡生姜治胃寒的功效,只要每天吃醋泡生姜2-3次,每次2-3片,两周即可见效。 3.治疗呕吐 醋泡生姜具有温中、健胃、止呕等功效,发生呕吐只要吃一些醋泡生姜,不一会儿就能看到效果。用生姜30克,红糖、醋各适量。将生姜洗净切片,用食醋侵泡24小时;每次用醋泡生姜3克。与红糖一起沸水冲泡,加盖浸片刻后代茶频饮。 醋泡生姜的做法 sponsored ads 原料:新鲜生姜100克,陈醋150毫升。 做法:将新鲜生姜洗净切成薄片,放入干净的有盖瓶子里,加入适量陈醋浸过生姜,盖紧瓶盖,放入冰箱中保存,1周后取出,每天早餐时食用2~4片。

国医大师路志正的醋泡姜(制作方法)

国医大师路志正的醋泡姜(制作方法) 《中华医药》介绍路志正吃醋泡姜40多年,体检表明路志正“90岁的年纪,40岁的心脏”, 姜性辛微温,辛能散,温能祛寒,我开方经常用姜作为药引。此外,姜皮能治浮肿,干姜治胃病,泡姜能治妇科病……可见,醋泡姜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关于生姜的养身祛病功效,古已有记载。早在春秋时代,孔子就有“不撤姜食,不多食”之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推崇生姜的妙用:“姜,辛而不劳,可蔬,可和,可果,可药。”另外,陈允斌在《回家吃饭的智慧》、王焱燚在《健康靠血养》中都讲到了生姜温补阳气的功效。 中国有句俗话:含口姜,保安康。姜乃助阳之品,自古以来中医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现代临床药理学研究发现,姜具有加快人体新陈代谢、抗炎镇痛,兴奋人体多个系统,还有调节前列腺的功能。因此姜常被用于男性保健。饭后吃一片干姜,既可以帮助温胃散寒,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王焱燚《健康靠血养》 接着教大家如果制作好吃又脆的醋泡姜,我们家每年都会做!主料:姜、醋、冰糖、玻璃瓶 姜:

一定是姜芽,八月左右会有出新出的姜嫩,记得买瘦点的。肥大的总让我有种加了增肥素的感觉。 醋: 有个做醋的老板告诉我们,白米醋都是勾兑的,只有陈醋是真正的醋。所以我们家很早就开始只吃陈醋,建议用山西五年或六年的老陈醋。加些冰糖(视姜的量加减。 容器: 玻璃罐。可放冰箱保存,也可放阴凉处保存,保存得好,放一年也不成问题。做法:1、嫩姜不用去皮,但怕农药残留,一定要用盐泡洗干净晾干(最完美的是三洗三晒,吸收太阳阳气),然后切片,切薄一点。2、将冰糖敲碎,与姜和醋一起倒入容器,封密实。所有器皿不沾油,遇油易坏 吃法: 泡半个月就可以吃(但我们通常泡一个月最少,有时吃隔年的。)早上吃,一次吃1-2片。月经前3天内别吃了,过了3天可以吃,因为醋主收敛。醋不用喝,怕浪费,可以用来沾饺子功做大凉拌菜时用。 如果沾腐乳吃,会有另一种香美味道哦!吃姜有几点要注意:“不多食”,一次吃几片就够,或切成细丝和姜末拌于凉菜中,有和胃降气,增加食欲

干姜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干姜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干姜的功效和作用 ①治卒心痛:干姜末,温酒服方寸匕,须臾,六、七服,瘥。(《补缺肘后方》) ②治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甘草100克(炙),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干姜150克(强人可四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伤寒论》通脉四逆汤) ③治中寒水泻:干姜(炮)研末,饮服10克。(《千金方》) ④治头目旋晕吐逆:川干姜100克(炮),甘草50克(炙赤色)。上二味,为粗末。每服20-25克,用水二盏,煎至八分,食前热服。(《传信适用方》止逆汤) ⑤治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各50克,半夏100克。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日三服。(《金匮要略》干姜人参半夏丸) ⑥治伤寒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太热者: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伤寒论》干姜附子汤) ⑦治脾寒疟疾:一干姜、高良姜等分。为末。每服5克,水

一盏,煎至七分服。二干姜炒黑为末,临发时以温酒服三钱匕。(《外台》) ⑧治寒痢青色:干姜切豆大,海米饮服六、七枚,日三夜一。(《补缺肘后方》) ⑨治吐血不止:干姜为末,童子小便调服5克。(《千金方》) ⑩治吐、下血:当归、阿胶各4克,川芎2.5克,蒲黄5克,柏叶7.5克,炒姜炭七分。上水煎,百草霜末点服。(《观聚方要补》断红饮) 干姜的禁忌 本品辛热燥烈,阴虚有热、血热妄行忌服,孕妇慎服。 干姜的食用方法 (一)、干姜羊肉汤 材料:羊肉(瘦)150克,干姜30克,盐1克,大葱3克,花椒粉1克 做法:羊肉切块,与干姜共炖至肉烂,调入盐、葱花、花椒面,即可。 养生功效: 1、温里,散寒,补虚。 2、适用于脾肾阳虚之肢冷畏寒、腰膝酸软、小便清长或下肢浮肿;泄下量多;月经后期小腹发凉等症。 (二)、温肺粥 材料:五味子9克,干姜9克,细辛3克,大米100克。 做法:将三味中药洗净,用干净的纱布包好。大米洗净后加入适量清水,再放入用沙布包好的中药,同煮成粥。将粥中的纱

生姜

生姜(各家本草论) 药名:生姜 别名:姜根、百辣云、勾装指、因地辛、炎凉小子、鲜生姜、蜜炙姜、生 姜汁、姜 汉语拼音:sheng jiang 拉丁文名:Rhizoma Zingiberis Recens 英文名:Fresh Ginger, Common Ginger, Gingerrace,Ginger juic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肺;胃;脾经 功效:散寒解表;降逆止呕;化痰止咳 主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捣汁冲。外用:适量,捣敷;或炒热熨;或 绞汁调搽 用药禁忌:阴虚内热及实热证禁服。 功效分类:解表药;开窍药 各家论述: 1.成无己:姜、枣味辛甘,专行脾之津液而和营卫,药中用之,不 独专于发散也。 2.李杲:孙真人云,姜为呕家圣药。盖辛以散之,呕乃气逆不散, 此药行阳而散气也。俗言上床萝卜下床姜,姜能开胃,萝卜消食 也。 3.《药性类明》:生姜去湿,只是温中益脾胃,脾胃之气温和健 运,则湿气自去矣。其消痰者,取其味辛辣,有开豁冲散之功也。 4.《医学入门》:姜,产后必用者,以其能破血逐瘀也。今人但知 为胃药,而不知其能通心肺也。心气通,则一身之气正而邪气不能 容,故曰去秽恶,通神明。丹溪云,留皮则冷,去皮则热。非皮之 性本冷也,盖留皮则行表而热去,去皮则守中热存耳。 5.《纲目》:生用发散,熟用和中,解食野禽中毒成喉痹;浸汁点 赤眼;捣汁和黄明胶熬,贴风湿痛。姜,辛而不荤,去邪辟恶,生

啖,熟食,醋、酱、糟、盐、蜜煎调和,无不宜之,可蔬可茹,可果可药,其利溥矣。凡早行、山行宜含一块,不犯雾露清湿之气,及山岚不正之邪。按方广《心法附馀》云,凡中风、中暑、中气、中毒、中恶、干霍乱、一切卒暴之病,用姜汁与童便服,立可解散,盖姜能开痰下气,童便降火也。 6.《本草经疏》:生姜所禀,与干姜性气无殊,第消痰、止呕、出汗、散风、祛寒、止泄、疏肝、导滞,则功优于干姜。 7.《药品化义》:生姜辛窜,药用善豁痰利窍,止寒呕,去秽气,通神明。助葱白头大散表邪一切风寒湿热之症;合黑枣、柴、甘,所谓辛甘发散为阳,治寒热往来及表虚发热;佐灯心通窍利肺气,宁咳嗽;入补脾药,开胃补脾,止泄泻。 8.《本草新编》:姜通神明,古志之矣,然徒用一二片,欲遽通明,亦必不得之数。或用人参,或用白术,或用石菖蒲,或用丹砂,彼此相剂,而后神明可通,邪气可辟也。生姜性散,能散风邪,伤风小恙,何必用桂枝,用生姜三钱捣碎,加薄荷二钱,滚水冲服,邪即时解散。或问生姜发汗,不宜常服,有之乎?曰,生姜四时皆可服,但不宜多服散气,岂特发汗哉。然而多服则正气受伤,少服则正气无害,又不可过于避忌坐视,而不收其功也。至于偶受阴寒,如手足厥逆,腹痛绕脐而不可止,不妨多用生姜,捣碎炒热,熨于心腹之外,以祛其内寒也。 9.《本草从新》:姜汁,开痰,治噎膈反胃,救暴卒,疗狐臭,搽冻耳。煨姜,和中止呕。煨姜,和中止呕,用生姜惧其散,用干姜惧其燥,惟此略不燥散。凡和中止呕,及与大枣並用,取其和脾胃之津液而和营卫,最为平妥。 10.《本草经读》:仲景桂枝汤等,生姜与大枣同用者,取其辛以和肺卫,得枣之甘以养心营,合之能兼调营卫也。真武汤、茯苓桂枝汤用之者,以辛能利肺气,气行则水利汗止,肺为水之上源也。大小柴胡汤用之者,以其为少阳本经之药也。吴茱萸汤用之者,以其安阳明之气,阳明之气以下行为顺,而呕自止矣;少阴之气,上交阳明中土,而利亦止矣。若人只知其散邪发汗,而不知其有匡正止汗之功,每于真武汤、近效白术汤,辄疑生姜而妄去之,皆读书死于句下之过也。 11.《本经》:去臭气,通神明。 12.《别录》: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 13.陶弘景:归五脏,去痰下气,止呕吐,除风湿寒热。 14.《药性论》:主痰水气满,下气;生与干并治嗽,疗时疾,止呕吐不下食。生和半夏主心下急痛;若中热不能食,捣汁和蜜服之。又汁和杏仁作煎,下一切结气实,心胸壅隔,冷热气。

常吃醋泡生姜 大葱有壮阳防癌两功效

常吃醋泡生姜大葱有壮阳防癌两功效 醋泡姜片有什么作用呢?醋是直接走肝经的,肝遇到酸就会收敛,这时姜的升发功能也入到肝里,收中有发,能提升肝阳之气。 醋泡生姜做法 1、生姜洗净晾干水分; 2、切片,切的不要太厚,太厚了后期的浸泡不容易入味; 3、取一个小碗或其他容器,放入生姜,倒入米醋; 4、能没过生姜就行,三天以后就可以食用。 早晨饭后1-3片。7-9点胃经当令,此时吃姜更有助于升发胃气,促进消化。一般情况下不建议中午或晚上吃,尤其是晚上。 刚开始吃的时候我是吃一片,后来逐渐适应了,现在是吃3片。你根据自己的接受程度来定,不习惯这味道的就只吃一片,能适应就吃2-3片。但也不宜吃太多,这是要长期食用,量不宜大。 大葱对男人壮阳防癌的功效 对男性来说,每周吃3次大葱或细香葱,可以达到壮阳补阴的作用。 好处1:壮阳 葱的好处,不得不说壮阳功效。大葱中的各种维生素能保证人体激素正常分泌,还能有效刺激性欲,进而起到壮阳补阴的作用。因此,男人们可以适量吃点葱。 好处2:发汗抑菌 大葱具有刺激身体汗腺,达到发汗散热之作用;葱油可以刺激上呼吸道,使黏痰易于咳出。葱中所含大蒜素,具有明显的抵御细菌、病毒的作用,尤其对痢疾杆菌和皮肤真菌抑制作用更强。

好处3:防癌 香葱所含的果胶,可明显地减少结肠癌的发生,有抗癌作用。葱内的蒜辣素也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葱还含有微量元素硒,可降低胃液内的亚硝酸盐含量,对预防胃癌及多种癌症有一定作用。 好处4:解毒调味 大葱味辛,性微温,具有发表通阳、解毒调味的作用。主要用于风寒感冒、阴寒腹痛、恶寒发热、头痛鼻塞、乳汁不通,二便不利等。大葱含有挥发油,油中的主要成分为蒜素,又含有二烯丙基硫醚、草酸钙。另外,还含有脂肪、糖类,胡萝卜素等,维生素B、C,烟酸,钙,镁,铁等成分。 好处5:增进食欲 生葱像洋葱一样,含烯丙基硫醚,这种物质会刺激胃液的分泌,且有助于食欲的增进。与含维生素B1含量较多的食物一起摄取时,会促进食物的淀粉及糖质变为热量,可以缓解疲劳。 好处6:舒张血管 大葱富含维生素C,有舒张小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可防止血压升高所致的头晕,使大脑保持灵活,并预防老年痴呆。大葱的挥发油和辣素,能祛除腥膻等油腻厚味菜肴中的异味,产生特殊香气,如果与蘑菇同食还可以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好处7:降胆固醇 大葱可降低坏胆固醇的堆积,经常吃葱的人,即便脂多体胖,其胆固醇并不增高,而且体质强壮。葱叶部分比葱白部分含有更多的维生素A、C及钙。 男人抗衰老的“补药” 补药一:硼--前列腺之宝 男性前列腺癌的发生率正有越来越高的趋势,前列腺癌一直是男人的最大杀手,国外研究发现,硼的摄入量大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几率比摄入量小的男性低65%。这说明摄入适量的硼可以有效减轻前列腺癌的发生。多吃西红柿也会保护前列腺,就是因为西红柿里面有比较丰富的硼。

生姜和老姜的区别,这常识要明白!

生姜和老姜的区别,这常识要明白! 姜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食材,每个人都非常熟悉,但是家有老姜和生姜之分,这两种姜的营养成分会有些区别,所以功效也不一样,因此大家要懂得该使用哪一种姜才行。 一、生姜有采收娘姜、嫩姜和老姜之别,娘姜于株高16-18厘米,有五片左右真叶时,结合松土取出(弱苗不取);嫩姜于"白露"前后根据市场需要适时适量采收;老姜于"立冬"前后待地上部茎叶始黄、地下根状茎老熟时采挖,此期采的姜,不仅产量高,辣味浓,且耐贮藏,可作种姜或制干姜。 姜有嫩、老之分,一般药用以老姜为佳。药用有生姜、炮姜、干姜等,因加工不同,其功效各异。生姜辛温,有发汗、温胃、逐寒邪作用;炮姜性涩、温,有止血作用;干姜辛热,有温中散寒、除脾胃虚寒作用。 二、生姜在变为干姜的过程中,挥发油及一些化学成分大量丢失,所以,干姜与生姜的药性有比较大的差异。煎药时,应先辨证,如用于止呕、解热、解毒,应放生姜;如用于温中回阳,则应放干姜。两者不可混用。 三、生姜在常温下很难保存,即使放在沙土中,也很容易发生霉烂、变质,影响药效。为使生姜保鲜,可采用真空、密封、速冻法,即使生姜在短时间内快速冻结,以保证生美的成分和鲜味不变。具体做法如下:将生姜洗净,切成2—3毫米的姜片,分别放置在质地较好的小塑料袋中,并将袋中的空气尽量排净、封

口,迅速放入冰箱的冰富中速冻保存,即使没有抽真空,也可以保鲜3个月至半年。 四、生姜,辛能解表,温能散寒,故适应风寒表证。配桂枝,炙甘草等,可外散风寒,内和营卫,治恶寒发热,头痛项强,汗出鼻塞,如桂枝汤。生姜,能温中健胃,降逆止呕,为治呕之要药。如《食医心镜》用生姜一味切碎,与醋浆同煮徐徐含服,治呕吐不止,百药不效者。配半夏治呕吐频频,饮食不下,胸脘痞闷者,如小半夏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