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缅经贸合作的现状与未来展望

中缅经贸合作的现状与未来展望

中缅经贸合作的现状与未来展望
中缅经贸合作的现状与未来展望

中缅经贸合作的现状与未来展望

徐长文

中国与缅甸是好近邻、好伙伴。两国经济上互补性强,经贸合作持续发展。特别是近十年,经贸合作步伐加快,贸易额已从2004年的11.5亿美元,增至2013年的101.5亿美元,年均增长26.4%。自2011年起,中国已经超过泰国,成为缅甸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表1、近十年中国与缅甸贸易发展

年进出口总额出口进口差额

金额增长

2004 11.5 6.1 9.4 2.1 7.3

2006 14.6 20.7 12.1 2.5 9.6

2008 26.3 27.7 19.8 6.5 13.3

2010 44.4 53.2 34.8 9.6 25.2

2012 69.7 7.2 56.7 13.0 43.7

2013 101.5 45.6 73.4 28.1 45.3

14(1--6)84.3 92.6 46.2 38.1 8.1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各年

1、中缅经贸合作快速发展

中缅两国经济互补性强。近十年来,中国对缅主要出口的产品是缅经济发展所需的工业制成品,如机电产品、纺织原料及制品、贱金属及制品、车辆及部件、化工品等五大类产品,占对缅出口总额的80%左右。

中国从缅进口的产品也是缅的出口优势,主要是木及木制品、植物产品、矿产品、塑料制品和水产品等五大产品,占从缅进口总额的80%以上。2010年开始,中国从缅甸进口的珠宝、贵金属及制品明显增加,成为中国从缅进口的第一大产品。

中国也是对缅投资最多的国家。自1989年缅甸宣布引进外资以来,截止2013年10月末,缅从中国引进外资总额达141.9亿美元,是对缅投资最多的国家,占缅引进外资总额的32.2%。

表2、截止2013年10月末对缅投资最多的10个国家及地区

(单位:100万美元)

位次国家及地区

1989--2013年10月末

比重 % 投资项目投资金额

1 中国51 14,193.40 32.33

2 泰国69 9,984.01 22.74

3 香港61 6,458.98 14.75

4 英国62 3,055.52 6.96

5 韩国84 3,044.68 6.94

6 新加坡96 2,584.20 5.89

7 马来西亚46 1,625.86 3.70

8 越南 6 511.19 1.16

9 法国 3 474.36 1.08

10 日本40 292.42 0.67

资料来源:日本JETRO2013年12月《缅甸的投资环境及日系企业投资动向》

中缅经贸合作步伐加快的原因:一是,两国经济增长快速,新世纪以来的10多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在9%左右,也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新世纪以来,缅甸经济也持续增长,至2007年经济年均增长在12%以上。2008年利曼危机对缅经济也受到冲击,但是很快又恢复到5~6%以上。两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不仅为各自的出口提供了丰富的货源,也为扩大进口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促进了两国经贸合作的快速发展。二是,1997年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以缅甸违反人权为借口,发动包括禁止新投资在内的经济制裁,致使缅引进投资举步维艰。而中国一贯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推动与缅贸易、投资等各领域的合作。所以,中国不仅已成为缅最大贸易伙伴,也是最大的投资伙伴。

2、中缅经贸合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十年来,中缅经贸合作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的问题也需引起充分注意,并尽快克服,以利于两国经贸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1)所谓“缅甸将加速摆脱中国”问题

2011年3月,吴登盛就任缅总统后,在政治方面实行民主化,在经济领域也实行开放政策,积极引进外资发展国内经济。与欧美国家关系也逐步改善,欧美等国投资也将增加。所以,西方媒体大肆宣扬“缅甸将加速摆脱中国”。

其主要根据是,中国对缅的直接投资减少。据缅政府发表的统计,2010年度(2010年4月1日至2011年3月31日)批准的中国直接投资(FDI)额达83亿美元,2013年投资只有470万美元。

然而,2011年之后,缅寄希望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投资并未像预想那样增加。全年政府批准的FDI总额也只有46亿美元、2012年度降至14亿美元、2013年度恢复到41亿美元,均未超过2010年度的200亿美元的创纪录水平。

显而易见,2011年后,中国的投资虽然下降,而缅引进的FDI总额下降幅度更大。所以,中国投资占缅甸引进外资的比重,与高峰时的2011年35%也有所下降,但仍占32%,依然是缅最大投资国。

在近3年(2011~2013年)缅引进外资总额中,中国所占比重高达47.2%。而只看某一年中国投资减少,就说“缅甸将加速摆脱中国”是没有根据的、忽悠媒体。

中缅贸易的相互依存关系非常密切。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缅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在缅甸的对外贸易中,中国所占比重不断提升,由90年代中期所占10%后,又升至近年的15%左右。

据缅方统计,至2013年度2月末,中缅贸易额达64亿美元,中国占缅贸易的比重高达28.3%(进口占29.6%、出口占26.8%)。

3013年度中缅贸易迅速增加的原因是,缅方在取缔走私贸易的同时,深化开放政策,并积极发展边境贸易,边境贸易占缅对外贸近20%,而且大部分是对中国的贸易。

(2)在缅投资需注意环保等问题

近几年来,中国在缅甸的投资增加,但是在环境保护等方面遭到当地居民反对的很多,有的甚至被迫暂停建设。中国在缅北部计划投资36亿美元,建设的密松水电站项目,已经投入60%的资金,2009年开始进入施工阶段,2011年9月被暂时冻结。中缅合资建设的莱比塘铜矿项目,也于2012年11月份被迫暂时中止。

对此,有关方面应认真总结经验与教训,发挥双方的优势,避免犯相同的错误,把好事做好,为两国人民造福。

3、未来中缅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随着缅政府引进外资政策的落实,将有更多外资进入缅甸投资兴业,促进其经济发展。据亚洲开发银行最近发表的预测,未来20年缅经济年均增长将达7~8%,到2030年人均GDP将增长3倍,达2000~3000美元,缅甸的消费市场也将进一步扩大。随着中缅经济互补性的增强,双方的经贸合作将进入新的更大的发展时期。欧美及日本等国也看好缅甸未来的市场,也有意增加对缅经贸合作。

特别是日本,对扩大日缅经贸关系非常积极,日本JETRO最近发表报告说,缅甸要通过引进外资大力发展经济,而首先要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缅政府已准备很多项目要推出。2013年就手机通讯、机场建设两个项目进行了国际招标,尽管招标过程还不够透明,但是两项工程均是外国企业中标,表明缅政府对于外国企业具有信赖感。缅政府设立了三个经济特区,促进外资企业发展

日本对增加与缅投资非常积极,已与缅政府及民企合作,在迪洛瓦经济特区法案尚未正式发表之前的2013年10月,就签署了在该特区设立合资企业合同,并于11月末举行了开工仪式等,为迎接2015年夏季开业正在积极进行筹备。

日本已经发布,对缅甸提供510亿日元贷款的同时,还提供400亿日元无偿资金及技术合作。在510亿日元贷款中有200亿日元用于完善迪洛瓦特区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特区开始建设时,将出现电力供应不足、工业园区不足等问题,这正是日本制造业大显身手之处,日资企业给予极大的期待。

中南半岛——中缅边境与麦克马洪线

中南半岛——中缅边境与麦克马洪线 有一个误会,即认为麦克马洪线只是划定了中印之间关于藏南那一段的边境(包括百度和维基上都是这样解释的)。实际上那只是麦线的一部分,麦克马洪当时还划定了中国和缅甸北部的那段。 我们并不应该为此而感到奇怪,因为缅甸当时是印度的一个省。因此麦线划定的意义在于为从地缘上与中国达成平衡,以保障印度本土与缅甸地区的交通线。在分析藏南的时候,我们曾经说到过,麦线在那一段基本是沿着喜马拉雅的山脊也就是“分水岭”而划定的。抛开政治因素,将边境线划在高大山脉的分水岭上是最容易为双方所接受的。因为这样双方都能够达感觉到足够的安全。 在古典时期的东方,限于国家意识的模糊以及技术条件的不足,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东方国家并没有明确的国境线。当然象日本这样的岛国倒是可会有比较清楚的国土范围。因此很多的边境线都伴随着西方列强瓜分世界的行动而诞生的,当殖民势力退出之后,这些合理不合理的国境线也就基本被这些获得民族独立的国家所继承下来了。 既然麦线的中印边境是基本按照喜马拉雅山脉的分水岭而

划定的,那么同样的原则也就适用于中缅边境了。当然喜马拉雅山脉到中缅边境时已基本走完,因此英国人需要在那些南北向的横断山脉中选择一条合适的山脉分水岭,来做为保持双方战略平衡的边境线。当英国人沿着缅甸北部向东往中国境内眺望时,首先映入他们眼帘的就是那条孕育了两条大江的山脉——高黎贡山。这条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大山脉是横断山脉最西侧的一条山脉。从山脊上的雪线大家也可以看出,它足以成为英国人眼中保护缅北地区的天然屏障。因此英国人希望将边境定立在高黎贡山的分水岭上,更多的是出于技术上的考虑。 我们在分析中印边境时曾经说到,在中印边境的西段,喜马拉雅山甚至喀喇昆仑山两个天然屏障基本都掌握在“印度”手中。而中段不丹和尼泊尔两个建立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附庸国足以为印度提供缓冲。因此英国人迫切的希望在印度东北部地区和缅甸地区,也将边境线定格在高大山脉的分水岭上,这也就是为什么麦线要这样划的技术背景。 当喜马拉雅山南坡、高黎贡山的西坡都控制在英国人手中时,英国人可以认为他们已经为“印度”(英属印度,包括缅甸)划出了足够的安全区。“麦克马洪线——中缅段”之所以不为大家所熟知,最主要是因为政治上的原

永宁及小黑土接地极对中缅天然气管道的影响分析

永宁及小黑土接地极对中缅天然气管道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18-12-24T17:09:28.3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作者:潘春锋李洪涛[导读] 摘要:为了研究永宁接地极和小黑土接地极对中缅天然气管道的影响,在中缅天然气管道安装15处电位监测系统和中贵线安装3处电位监测点系统,绘制异常干扰时管道电位的偏移图,以此对阴极保护效果及交直流杂散电流干扰强度进行评估,从而对实际的管道情况做出有效的评判。 中国石油集团西南管道有限公司贵阳输油气分公司贵州贵阳 550081摘要:为了研究永宁接地极和小黑土接地极对中缅天然气管道的影响,在中缅天然气管道安装15处电位监测系统和中贵线安装3处电位监测点系统,绘制异常干扰时管道电位的偏移图,以此对阴极保护效果及交直流杂散电流干扰强度进行评估,从而对实际的管道情况做出有效的评判。结果表明:放电时,对距离接地极较近的绝缘管道影响较大,局部监测点的干扰电位最大能达到55V,超过人体安全电压,且在放电过程中,此段管道的断电电位超出阴极保护标准要求,需要进一步采取防护措施。 关键词:永宁接地极;小黑土接地极;中缅管道;高压直流干扰;断电电位高压直流输电系统(HVDC)是一种能够用于长距离大容量的直流输电系统,自问世以来,其稳定性和可靠性有了极大的保证,它的高效、经济的运行方式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效益,而我国能源和资源分布的极为不均,也促使这种长距离节能高效的输送方式的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沿海地区对能源的需求越发旺盛,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等大型工程的运行,使得高压输电系统不可避免的会与油气输送管道交互,这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严重威胁着管道的安全运行,高压直流接地极对油气管道的干扰影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1 工程简介 西南管道贵阳输油气分公司辖属的中缅天然气管道与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小黑土接地极、永宁一号接地极和永宁二号接地极较近,管道与小黑土接地极的垂直距离仅约7.5km,与最近的永宁二号接地极的垂直距离仅约1.25km,管道存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接地极干扰影响的风险。有研究表明,高压直流干扰产生的入地电流可达数千安培,能产生几百到上千毫伏的电位偏移,同时发现部分测试桩和站场的跨接线有由于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接地极干扰造成的烧毁现象。通过测试沿线管道受干扰时的电位偏移情况,以评估管道的受干扰程度,同时分析管道的阴极保护效果,对当前管道的风险进行评判。 2 监测范围 本项目在中缅天然气管道安装15处电位监测点和中贵线安装3处电位监测点系统,监测系统服务器设置在西南管道油气田,对中缅天然气管道受小黑土直流接地极、永宁一号接地极和永宁二号接地极干扰影响进行监测。通过对沿线管道监测以评估管道的受干扰程度和管道风险,同时对管道平常的阴极保护效果进行实时监测,评价管道的阴极保护效果情况。 3 高压直流干扰结果分析 从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共监测接地极放电8次。其中永宁接地极放电7次,小黑土接地极放电1次;监测结果显示,永宁接地极的7次放电均为阴极放电,共有3个等级的入地电流,分别为:3640A,1200A和720A。小黑土接地极为阳极放电,放电电流为1200A。 3.1 永宁接地极干扰监测数据分析结果 目前中缅管道采用分段保护方案,分别在安顺站和贵阳站将中缅管道分为独立几个绝缘管段,单独采用阴极保护系统保护。 在永宁接地极3640A阴极放电时,靠近接地极的37#阀室的干扰电位达到+55V,超过人体安全电压。阴极放电时,靠近接地极(36#至37#阀室)的这段管段电位正向偏移,同一绝缘管段范围内,相对远离接地极的管道电位负向偏移,干扰电位最负达到-6.4V。断电电位结果显示,靠近接地极位置管道干扰电位正向偏移,断电电位也明显正向偏移,电位偏移至+0.789V,远超过标准要求的-0.85V,存在一定腐蚀的风险。 远离接地极的绝缘管段(安顺站至贵阳站)受干扰较小,靠近接地极的安顺站出站位置受干扰最明显,干扰电位偏移至0V,断电电位正向偏移至-0.48V,超出标准要求,存在腐蚀的风险;远离接地极的几个位置,管段干扰电位负向偏移,但是整体负向偏移量较小,断电电位也仍接近阴极保护标准电位。结果表明在接地极的绝缘管段外,受接地极的干扰程度明显降低,只是在靠近接地极端的干扰超过标准要求,具体超标的管道长度,需要增加监测点。 在永宁接地极1200A阴极放电时,靠近接地极的37#阀室和测试桩k1029位置的干扰电位达到+18V。阴极放电时,靠近接地极(36#至37#阀室)的这段管段电位正向偏移,同一绝缘管段范围内,相对远离接地极的管道电位负向偏移,干扰电位最负达到-4.6V。断电电位结果显示,靠近接地极位置管道干扰电位正向偏移,断电电位也明显正向偏移,电位偏移至+0.808V,远超过标准要求的-0.85V,存在一定腐蚀的风险。 远离接地极的绝缘管段(安顺站至贵阳站)受干扰较小,靠近接地极的安顺站出站位置受干扰最明显,干扰电位偏移至-0.7V,断电电位正向偏移至-0.84V,接近标准要求,远离接地极的几个位置,管段干扰电位负向偏移,但是整体负向偏移量较小,断电电位也仍接近阴极保护标准电位。表明在接地极的绝缘管段外,受接地极的干扰程度明显降低。 3.2 小黑土接地极干扰监测数据分析结果 在小黑土接地极1200A阳极放电时,安顺站至贵阳站段管道干扰电位正向和负向偏移的同时,管道的断电电位也发生了明显的正向和负向偏移。在放电期间管道的断电电位均超过阴极保护标准的要求,其中受接地极干扰时,负向偏移管道长度约19公里,正向偏移管段约59公里,靠近贵阳站段的管道干扰大于上游靠近安顺站段管道。 36#至安顺站段的管道,在接地极阳极放电1200A时,安顺站进站位置干扰较为明显,干扰电位负向偏移至-3.7V,断电电位负向偏移至-1.21V,远离安顺站上游的位置管道电位正向偏移,但是整体正向偏移量较小,且受干扰时,断电电位仍接近-0.85V,处于有效的保护。表明小黑土接地极对上游干扰影响较小,仍处于可控范围。 小黑土接地极阳极放电1200A时,中贵线也存在一定的干扰,但是整体干扰较小。贵阳站进站位置和中贵线71#阀室位置电位均往负方向偏移,贵阳站进站干扰电位负向偏移至-2.0V,但是断电电位仍处于阴极保护准则范围内,71#阀室管道电位负向偏移200mV,断电电位仍处于有限保护。 3.3 阴极保护监测分析结果

中缅边境经济合作区方案

一、边境经济合作区概述 边境经济合作区是指根据两国边境地区对外开放的特点和优势,划定特定区域,赋予该区域特殊的财政税收、投资贸易以及配套的产业政策,并对区内地区进行海关特殊监管,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各种生产要素在此聚集,通过边境两边地区的对接,实现边境地区两边的充分互动和优势互补,实现该区域加快发展,进而通过辐射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一)边境区域合作的特征 跨境区域合作主要着眼于地区的发展和比较优势的发挥,以促进当地的发展为目标。合作参与方多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经济体边界毗邻的部分关税领土,如欧洲上莱茵地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等。也有经济体全部关税领土与另一方部分关税领土进行跨境合作的情况,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新一柔一廖成长三角。虽然大多情况下双方都存在合作机制,却往往没有达成正式的、有约束力的协议,需要参与方自行实施各自的政策以促成合作。 (二)边境经济合作区的主体 从目前国内外边境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行为主体划分,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中央政府是合作区的授权机构,也决定了它的建设思路和发展前景。地方政府是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利益代表,要和毗邻国家的地方政府进行合作,并实施具体的协作管理。国际和地区组织是合作区的倡导者,可以起到协调、提供技术和资金的作用,合作过程中非常需要他们的参与和支持。企业是合作区的核心建设要素,对于多以中小企业为主的边境地区,在双边自由贸易安排协调下,主要基于区位理论和运输成本的有利条件而扩大市场和要素获取范围,通过边境经济项目招标而拉动企业投资,实现边境地区对外贸易转型。 (三)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制约了其发展。第一个就是主权让渡问题。跨境经济合作区需要突破边境对生产要素流动的障碍,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经济合作涉及人流、物流的管理,涉及海关监管和检验检疫管理,必然需要国家间主权的相互让渡。而国家主权的让渡十分敏感和困难,需要国家间友好的政治关系和高度的相互信任为保障。这就增加了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的难度。

中缅三块争议地点

1960年10月,中缅双方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基本确 定了双方的边界线。中缅的边境争议主要有三块: 一、缅北地区 就是尖高山至伊索拉希山口以北未定界,包括胡康河谷、野人山、江心坡、高黎贡山与恩梅开江之间的土地。以高黎贡山为界,中国收回片马地区(约153平方公里,1911年初,英军占领片马地区),放弃对高黎贡山以西地区的声索权;不仅让出了麦克马洪线以西的胡岗谷地,连麦克马洪线以东的江心坡都划给了缅甸。

克钦山区(野人山或枯门岭):原属中国云南省,主要以门巴族为主,因其尚未脱离文明,所以称为野人山。 江心坡:北起西藏察隅县,南到尖高山,通常指密支那以北的大部份地区,约七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台湾),现在多属缅甸克钦邦。1852年至1885年之间,英国发动三次侵缅战争,缅甸沦为英国殖民地。英国遂通过缅甸为跳板染指中国西南边陲,1913年武力占据片马,断绝江心坡与中国内地之信道,并于1927年吞并江心坡。1929年民国政府云南交涉署曾向英国驻滇总领事提出过抗议照会“查江心坡一带仍属我国领土,查此滇缅界务尚未勘定,片马交涉尚未解决之际,缅甸政府复派兵经营江心坡一带,并掳去山官十一人,殊失中英亲善之旨。准函前由,相应照会贵总领事查照,转电缅甸政府,速将派往江心坡以北各地之私桩一律撤去,静候将来中英两国派出之大员会勘,以清谬误,

至纫睦谊。”今日台湾发行的地图上,江心坡和以西的孟养土司控制地仍在中国版图中。 1948年缅甸脱离英国独立,仍霸占江心坡地区不放,建国后我国为了与缅甸交好向缅甸方表示愿意放弃大片国土。 1957年周恩来与缅甸总理吴奴会谈时表示承认当年有英国政府所划定但原不被中国承认的中缅国界线,即英人所划的中印麦克马洪线的缅甸段。1960年中缅两国签署边界条约,仅收回片马,江心坡地区并江心坡以西与印度阿萨姆省接壤的中国藩属孟养土司控制的大片土地一并慷 慨送给了缅甸。这两片土地相加比台湾还大一倍,纵贯孟养西部,与迈立开江平行走向的一座莽荒大山脉即著名的野人山。 二、南坎地区中缅边境的一颗明珠 南坎地区指南畹河和瑞丽江汇合处的三角地区,面积约220平方公里。1897年,英国以“永租”名义取得对这块领土的管辖权。从主权法理上,英国与缅甸都承认此区域属于中国。但是“考虑到缅甸的实际困难”:1960年的中缅边界条约第二条称《鉴于中缅两国的平等友好关系,双方决定废除缅甸对属于中国的孟卯三角地(南坎地区)所保持的“永租权关系”,放弃了对这个地区的主权。中国方面把这个地区(面积约220平方公里)移交给缅甸,成为缅甸联邦领土的一部分。》 中缅实质是以这块土地与片马地区进行互换。

东南亚地图

东南亚(Southeast Asia) 东南亚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组成,其中有十一个国家 包括越南(首都河内)、老挝(首都万象)、柬埔寨(首都金边)、泰国(首都曼谷)、缅甸(首都内比都)、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新加坡(首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东帝汶(首都帝力)(2002年5月20日,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正式成立),不包括中国南海诸岛,南海大部分为中国专属经济区,南海诸岛为中国领土,不属东南亚。面积约45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6亿。 世界各国习惯把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五国称之为东南亚的“陆地国家”或“半岛国家”;而将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五国称之为东南亚的“海洋国家”或“海岛国家”。1967年,东南亚地区出现了一个“国家集团”,这就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发展至今已有10个成员国。

新加坡经济发达,经济和生活水平达发达国家水平,经济以服务业、航运业、物流业、金融业、科研、旅游业为主,近年积极发展高科技和教育。文莱、马来西亚和泰国经济发展有一定基础,经济以旅游业、制造业、农业和渔业为主,近年积极发展航运业和物流业。越南、菲律宾和印尼经济较落后,经济只有旅游业、制造业、农业和渔业。缅甸、柬埔寨、老挝和东帝汶经济落后,缅甸、柬埔寨和老挝的经济只有旅游业和农业;东帝汶的经济只有渔业和石油出口。文莱虽然人均GDP接近发达国家,但经济并不发达,经济以石油出口和天然气出口为主,财富和中东产油国一样只集中在少数富裕阶层。 东南亚各国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且都是新兴的国家。均属发展中国家。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中缅油气管道复习进程

中缅油气管道 中缅油气管道- 简介 中缅油气管道 中缅油气管道,是中国第四条能源进口战略通道[1] ,于2010年开工建设,管道总体为天然气石油双线并行[2] 。其中缅甸境内全长771公里,原油管道国内全长1631公里,天然气管道国内全长1727公里。原油管道设计年输原油2200万吨,天然气管道年输天然气120亿立方米。该项工程总共耗资25亿美元[2] 。 原油管道起点位于缅甸西海岸马德岛。天然气管道起点在皎漂Kyaukpyu港。经缅甸若开邦、马圭省、曼德勒省和掸邦,从云南瑞丽进入中国,中缅油气管道中国境内段途经云南、贵州、广西、重庆4省区市、23个地级市、73个县市。中国境内段工程入境后,在贵州安顺实现油气管道分离,输油管道经贵州到达重庆,输气管道经贵州到达广西。 管道境外和境内段分别于2010年6月3日和9月10日正式开工建设,是中国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

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3] 。 中缅油气管道可使来自中东的原油绕过马六甲海峡,经印度洋在缅甸上岸,由管道输送到中国。对改善中国西南地区能源紧缺,保障能源供给安全,实现油气进口方式多元化具有重要意义。 管道长度 缅甸境内全长771公里。 原油管道国内全长1631公里。 天然气管道国内全长1727公里。 运送能力这条管道每年能向国内输送120亿立方米天然气,而原油管道的设计能力则为2200万吨/年。配套项目中缅油气管道中国境内段示意图云南省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在 安宁市草铺镇。 中缅天然气管道沿途经过贵州省13个县。贵州正沿线建设车用天然气项目、天然气调峰电站项目和低碳工业园项目。预计总投资约70亿元。 重庆正加快长寿化工园区大型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的规划。而之前为充分利用中缅原油管道所输送的原油,重庆已将巴

云南省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的现状及未来

云南省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的现状及未来 云南处于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结合部,具有面向东南亚、南亚国家对外开放的独特优势。昆明与中南半岛五国首都的距离均在二千公里以内,从云南经缅甸到印度边境只有三百多公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陆上的最便捷通道。拥有如此良好的地缘优势的云南一直致力把该省打造成为中国通向东南亚、南亚的西南陆上通道。近年来,云南努力推进昆明至河内、昆明至曼谷、昆明至仰光、昆明至加尔各答四条经济走廊建设,力图更好地发挥云南连接东亚、东南亚、南亚三大市场的平台作用。本文选取了印度、缅甸、老挝、泰国、斯里兰卡、巴基斯坦、越南等8个国家分析了它们与云南省经贸合作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 1.云南与GMS国家的经贸现状及发展思路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GMS)是由中国和泰、越、老、缅、柬五个东南亚国家参加的,一直以来GMS国家是云南省的主要外贸伙伴,云南省对GMS五国的进出口在其全省的进出口总额中一直有着较高的占比,如2004年为28.13%、2008为23.07%。在GMS五国中,缅甸和越南一直以来是云南最大的贸易国不过云南省在对GMS五国的进出口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性。 1.1云南与泰国的经贸合作现状及未来 1.1.1云南与泰国的经贸往来现状 云南与泰国相邻,边境距泰国仅200多公里,在中泰经贸交流中有明显的区位优势。2008年,昆曼大通道开通,为滇泰经贸合作架起了一座金桥。云南积极推进与泰国(北部)地区的经贸合作。 2010年,滇泰贸易额为4.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5.9%。其中,出口3.31亿美元,增长63.3%;进口9040万美元,增长75.9%。 2011年前3个月,云南与泰国贸易额为1.4亿美元,同比增长1.5倍,在云南的10大贸易伙伴中增速第二,泰国尤其是泰国北部在云南的对外经贸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1年4月24日,由中国云南省商务厅和泰王国清迈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云南)泰国(北部)经贸物流洽谈会在清迈举行,洽谈会上企业共现场签约3.3亿美元,其中贸易合同2.3亿美元,投资协议1亿美元。 2012年03月30日,滇泰经贸合作推介会在曼谷举行,会议共计签署11个合作项目,总金额达5.6亿美元。去年滇泰进出口贸易额为7.38亿美元,其中云南进口额增幅达到156%,泰国已经成为云南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云南省对泰国主要出口商品包括有色金属、农产品和磷化工产品。进口商品主要是橡胶、花卉、锡矿砂及其精矿。在农业方面,云南成为泰国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窗口和通道;在旅游方面,双方各有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是两地人民首选旅游目的地;在教育方面,互派留学生数量逐年增加,成为增进友好关系的使者。 值得一提的是,昆曼大通道远远超出了云南与泰国经贸合作的范围。2010年,磨憨口岸进出口额5.7亿美元,增长59.3%,超过了云南与泰国的贸易总额,成为了中国与泰国的贸易物流大通道。 1.1.2云南与泰国的经贸往来中存在的问题

中缅油气管道的战略意义

中缅油气管道的战略意义 10月20日,中缅天然气管道干线建成投产。今后,每年将有120亿立方米天然气造福缅甸和我国西南地区,惠及上亿民众。每年可替代煤炭307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等排放5283万吨。 中缅油气管道全长7676公里,其中缅甸段1504公里,中国境内段6172公里。管道起点位于缅甸西海岸的皎漂市,从云南瑞丽58号界碑进入我国境内。 其中,中缅天然气管道干线全长2520公里,缅甸段793公里,国内段1727公里。 通过中贵线,中缅天然气管道和西气东输系统连接在一起,同时也沟通了新疆气区、长庆气区和四川气区联络的通道,使我国油气管网格局基本形成。 结束云贵高原无管道天然气历史 10月20日11时许,随着中国石油西南管道分公司总经理常延魁下达点火令,来自缅甸孟加拉湾的天然气在中国广西贵港市点燃,这标志着中缅天然气管道干线建成投产。 中缅天然气管道干线建成投产后,每年将有120亿立方米天然气造福缅甸和我国西南地区,惠及上亿民众。每年可替代煤炭307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等排放5283万吨。 据悉,截至10月20日,有来自全国50家建设单位的1.5万人奋战在中缅油气管道(国内段)建设一线,加快推进工程建设,计划天然气管道支线年内投产、原油管道2014年6月建成投产。 中缅天然气管道干线建成投产后,国内段将通过西二线广南支干线向广东地区输送天然气,并从贵阳向中贵线分输。 昆明、贵阳、贵港等沿线城市天然气管网正在加快建设和规划,大理、保山、安宁、安顺、贵阳等一批城市今年底或明年将用上天然气,从此结束我国云贵高原没有管道天然气的历史,掀开天然气清洁能源利用的全新一页。 此外,通过中贵线把中缅天然气管道和西气东输系统连接在一起,使这两个管网系统的气源可以进行相互调度和置换,同时也沟通了新疆气区、长庆气区和四川气区联络的通道,使我国油气管网格局基本形成。 保障能源安全,惠及沿线民生 中缅油气管道是国家“十二五”重点工程,该工程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推进我国西南地区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缅甸农业投资合作分析.doc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缅甸农业投资合 作分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缅甸农业投资合作分析中国和缅甸是中国东盟自贸区成员国,中国是缅甸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国家战略的提出使中缅两国农业合作再次面临重要机遇期。研究中国与缅甸农业合作现状,分析投资环境、探寻未来农业合作潜力,对于促进地区间农业和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缅农业合作现状 中缅两国互为重要经贸合作伙伴,近年来,中缅贸易发展迅猛,投资步伐加快,合作方式多元。 (一)中缅农产品贸易规模较小,互补性较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建设的深化,有力促进了中国与缅甸的双边贸易。中缅农产品贸易总额占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的比重仅为0.3%,贸易规模较小,但增长较快,农产品贸易总额从2005年的0.79亿美元扩大到2014年的5.94亿美元,年均增长25.2%。2013年以来,中国对缅甸农产品出口快速增加,农产品由逆差转变为顺差,2014年顺差额达到2.39亿美元。中缅农产品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出口产品主要为初级加工品,进口农产品多为农产品原材料。中国对缅出口主要产品为花卉、水果、饮品类和粮食制品,进口水产品、坚果、水果、干豆和油籽等。 (二)中国投资占比下降,农业投资受到关注 由于经济和地缘位置优势,中国一直是缅甸最大的投资来源

国,19882016年在缅的外国直接投资中,中国占28.5%,新加坡占21%,泰国占16.3%,中国香港占11.4%。2011年缅甸政府实行改革后,中国仍是缅甸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存量最大的国家,但中国投资占比呈现下降趋势,在20112016年6个财年中,中国对缅投资流量分别占93.6%、16.3%、1.4%、6.4%、35.1%和33.5%。 2012年以前,FDI在缅投资主要集中在资源性行业,包括矿业、制造业、电力、石油和天然气,四类行业所占比重超过90%。2012年改革以后,非资源性行业的外国直接投资快速增加,电力、石油和天然气、采矿行业占比明显下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2012年以前鲜有外国直接投资进入的农业、畜牧业和渔业的投资开始增加,2014年在农业领域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达到3970万美元,在畜牧业和渔业的投资为2690万美元。 (三)中缅农业合作交流范围广泛,成果显著 近年来,中缅双边在农作物品种交换、育种和栽培技术的交流、农业科研技术人员培训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合作,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以替代种植项目为代表的中缅边境农业合作取得明显成效,部分中国企业通过替代种植項目在缅甸进行农业开发,已经形成政府搭台、民营企业为主体的格局,缅甸北部罂粟种植面积大幅下降。中国的小型农机、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特别是手扶拖拉机及其散件,在缅甸市场占有很大比例。2014年《关于加强农业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决定成立农业、畜牧兽医和渔业合作分委会,全面指导在缅甸开展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合作、现代农业改造与育种合作、跨境动植物疫病联防联控合作和小额农贷合作等。 二、缅甸农业投资环境分析 缅甸农业资源丰富,但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开发程度不高。

中缅边界谈判中方为啥让步

建国初期中缅边界谈判 近期,南海领土争端再一次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越南立法圈占西沙南沙群岛,作为回应,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三沙市。为解决南沙领土问题专门调整辖区,可谓我国解决边界问题的新思路。 有“新思路”,自然也就有“旧思路”。建国初期,中缅边界问题的解决,被誉为“新中国处理边界领土争端的典范”,可谓“旧思路”的典范。“新思路”的效果尚需时日来考察,“旧思路”的得失,则已不难看清楚。 2012-7-2 第31期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 中缅三段争议边界

缅甸跟中国云南接壤,两国边界线有2700多公里长。建国初期,中缅边界大部分已经划定,只有三段边界未决。这三段有争议的边界是历史遗留问题,英国在缅殖民时入侵西南边疆的给中缅边界所造成的。 南部阿佤山区一段,英国划定“1941年线”作为边界,国民政府未提出异议 第一段争议边界是阿佤山区的一段,即所谓“1941年线”问题。1941年,英国与国民政府在佧佤山区划定了一条对英方有利的边界,这就是" 1941年线”。该线将班洪部落的一部分和班老部落的全部划入英属缅甸。但是,国民政府始终未与英国进行实地勘界树桩。 为何当年国民政府与英国签订1941年线?学界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英国要挟说。1941年正值中国抗日,英国以封闭中国战略物资的交通要道—滇缅公路为要挟,迫使民国政府同意以换文的形式在南段未定界划了一条片面利于英国的边界线,即“1941年线”。 另一种是朱昭华的观点。朱昭华认为,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封锁了中国整个海岸线,滇缅国际交通线变成了一条重要的运输通道。为了增强运输能力,国民政府下定决心修筑一条滇缅铁路。然而,要修通此条铁路,中国必须得到英国的大力支持。中国政府就此问题多次向英国提出请求,但英国政府却以此为条件,强迫中国政府划定了中缅南段未定界,即“1941年线”。划定后,国民政府未就此段边界提出过异议。 缅甸独立后,全盘接受了英国殖民时代的权益。不过仅在地图上,把这两个部落辖区划入缅甸的掸邦,但并没有实际控制。1951年,国民党军李弥残部长期盘踞缅甸掸邦,人民解放军追击到此,当时这里没有缅甸军队,中国军队当时并没有承认1941年线。 中部勐卯三角地区:英国以“永租”得管辖权,缅甸独立后继承“永租”关系取得实际控制权 第二段未定边界是在南畹河和瑞丽江汇合处的勐卯三角地区,面积约250平方公里。这一地区的边界问题又称“南坎问题”。这个地区是中国的领土,1894年,清政府与英国谈判时,英国也承认这一点。但是,在1894年中英两国签订《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附款》以前,英国借口勘察两国边界,不经中国的同意,擅自通过这个地区修建了由八莫到南坎的公路。 1897年,中英两国再一次签订有关中缅边界条约的时候,英国又以“永租”的名义取得了对中国这块领土的管辖权。缅甸独立后继承了对此地区的“永租”关系。当时的国民政府忙于国内战争,无暇提出废止永租关系、收回领土的要求,但是拒绝接受缅甸政府的租金。因此缅甸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已经取得了这一地区的实际管辖权。 北部尖高山以北一段:英国曾承认片马以及岗房,古浪三地属于中国 第三段未定边界是尖高山以北的一段。长期以来这段边界大部分区域是当时中缅两国政府没有能力管辖的。1891年清政府直隶候补道姚文栋称这一段“即未属华,亦不属缅”。在1894年的中英《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中载明,这条边界需要两国最后进行勘察测量再

中缅经贸合作的现状与未来展望

中缅经贸合作的现状与未来展望 徐长文 中国与缅甸是好近邻、好伙伴。两国经济上互补性强,经贸合作持续发展。特别是近十年,经贸合作步伐加快,贸易额已从2004年的11.5亿美元,增至2013年的101.5亿美元,年均增长26.4%。自2011年起,中国已经超过泰国,成为缅甸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表1、近十年中国与缅甸贸易发展 年进出口总额出口进口差额 金额增长 2004 11.5 6.1 9.4 2.1 7.3 2006 14.6 20.7 12.1 2.5 9.6 2008 26.3 27.7 19.8 6.5 13.3 2010 44.4 53.2 34.8 9.6 25.2 2012 69.7 7.2 56.7 13.0 43.7 2013 101.5 45.6 73.4 28.1 45.3 14(1--6)84.3 92.6 46.2 38.1 8.1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各年 1、中缅经贸合作快速发展 中缅两国经济互补性强。近十年来,中国对缅主要出口的产品是缅经济发展所需的工业制成品,如机电产品、纺织原料及制品、贱金属及制品、车辆及部件、化工品等五大类产品,占对缅出口总额的80%左右。 中国从缅进口的产品也是缅的出口优势,主要是木及木制品、植物产品、矿产品、塑料制品和水产品等五大产品,占从缅进口总额的80%以上。2010年开始,中国从缅甸进口的珠宝、贵金属及制品明显增加,成为中国从缅进口的第一大产品。

中国也是对缅投资最多的国家。自1989年缅甸宣布引进外资以来,截止2013年10月末,缅从中国引进外资总额达141.9亿美元,是对缅投资最多的国家,占缅引进外资总额的32.2%。 表2、截止2013年10月末对缅投资最多的10个国家及地区 (单位:100万美元) 位次国家及地区 1989--2013年10月末 比重 % 投资项目投资金额 1 中国51 14,193.40 32.33 2 泰国69 9,984.01 22.74 3 香港61 6,458.98 14.75 4 英国62 3,055.52 6.96 5 韩国84 3,044.68 6.94 6 新加坡96 2,584.20 5.89 7 马来西亚46 1,625.86 3.70 8 越南 6 511.19 1.16 9 法国 3 474.36 1.08 10 日本40 292.42 0.67 资料来源:日本JETRO2013年12月《缅甸的投资环境及日系企业投资动向》 中缅经贸合作步伐加快的原因:一是,两国经济增长快速,新世纪以来的10多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在9%左右,也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新世纪以来,缅甸经济也持续增长,至2007年经济年均增长在12%以上。2008年利曼危机对缅经济也受到冲击,但是很快又恢复到5~6%以上。两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不仅为各自的出口提供了丰富的货源,也为扩大进口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促进了两国经贸合作的快速发展。二是,1997年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以缅甸违反人权为借口,发动包括禁止新投资在内的经济制裁,致使缅引进投资举步维艰。而中国一贯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推动与缅贸易、投资等各领域的合作。所以,中国不仅已成为缅最大贸易伙伴,也是最大的投资伙伴。 2、中缅经贸合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缅天然气管道工程防汛应急预案

中缅天然气管道工程(国内段)隧道工程 EPC总承包项目地质勘探工程 防汛安全应急预案 铁三院勘察分院地质二队 批准人:批准日期: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健全和完善防汛工作应急管理机制,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抓早、抓紧、抓实各项防汛措施,提高防大汛、战大水的应急反应能力,切实实现“组织、预防、队伍、物资、措施”五落实和“汛期不过、检查不止”的总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确保安全防汛。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铁三院集团公司突发事件应急综合预案》,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中缅天然气管道工程(国内段)4标、5标隧道 ====================专业收集精品文档,您的最好选择======================

工程 1.4 工作方针 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万无一失”的方针,切实做好防汛、排涝工作。 2. 汛情预警状态划分 根据汛情预警状态划分为四级: 一级----区界河道水处饱和状态; 二级----辖区内大面积积水淹泡; 三级----辖区内部分地区积水淹泡; 四级----辖区内小面积积水淹泡。 3. 防汛机构与职责 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各级防汛机构,分工合作,形成完整的防汛体系。 3.1 中缅天然气管道工程防汛指挥部 3.1.1成员 组长:王军 副组长:刘冬 成员:安桂全张越勇 3.1.2 职责 (1)根据汛情、受灾情况和上级指示,决定发布、调整、 ====================专业收集精品文档,您的最好选择======================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缅产业合作的SWOT分析

研 究 ESEARCH ■ 文/ 王婕佳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缅产业合作的SWOT分析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国家期间,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他又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二者共同构成了“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缅甸和中国是两个有着2300多公里共同边境线的国家,而且缅甸是“一带一路”沿线的关键节点之一,作为中国的友好邻邦和全面战略合作伙伴,缅甸发挥着独特的建设性作用,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通力合作,但缅甸正经历政治民主化转型和经济改革,国内形势的变化为双边合作带来了诸加以综合评估与分析得出结论,SWOT分 别代表: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 (劣势)、opportunities(机遇)、threats(威 胁)。针对中缅产业合作进行SWOT 分析, 有利于趋利避害、互联互通、实现双赢。 1. 优势分析 自然资源禀赋充裕。缅甸的森林资源 位居世界前列,其森林覆盖率达到50%左 右。矿产资源主要有锡、钨、锌、铝、锑、 锰、金、银等,宝石和玉石在世界上享有 盛誉。缅商务部数据显示,2015-2016财年 缅甸出口包括玉石在内的矿产品达9.3亿美 军。以制衣产业为例,越南成衣厂的员工 基本月薪为97美元至130美元;中国大陆 在缅甸成衣厂的员工基本月薪为180美元至 240美元,与缅甸本地成衣厂32美元至64美 元的员工基本月薪相比,高出了数倍。缅 甸由于劳工成本低、劳动力丰富及出口享 受关税优惠等便利条件,而逐渐被国际买 家视作是尚未开发的成衣生产中心与下单 采购的目标国。 2. 劣势分析 “民地武”问题。缅甸是一个多民族 国家,有135个民族。各少数民族均形成了

缅甸克钦邦战事原因及历史背景20131226

缅甸克钦邦战事原因及历史背景_克钦邦地图 克钦邦,是缅甸联邦东北部的克钦族自治邦。首府在密支那。东部与中国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接壤,北部与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相邻。克钦族主要信仰基督教。中国少数民族景颇族和傈僳族也是克钦族的分派。克钦邦自古就是西南丝绸之路的通道,20世纪40年代修筑的中印公路进一步沟通了中、缅、印三国,克钦邦故有“缅甸的北大门”之称。 信仰:基督教、佛教、回教、印度教 克钦邦历史背景 克钦邦被人们称为“缅甸的北大门”,1948年缅甸独立后,根据1947年的“彬龙会议”决议,缅甸政府正式将密支那和八莫两个县划出,建立了克钦邦,邦首府在密支那。每年1月10日为邦庆日。

1947年缅甸各邦向英国争取独立,同年翁山将军依据彬龙协议同意将克钦邦、掸邦等地,划为自治区。克钦邦北部18世纪起曾为中国领土,包含江心坡地区、坎底地区、胡康地区,但在196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放弃该地区主权,故划为克钦邦领土。1962年出现克钦独立军和克钦独立组织,除了主要城镇和铁路沿线外,克钦独立军可说实际控制了克钦邦,对外贸易主要是走私玉和毒品到中国大陆。1994年与缅甸政府签订和平协定,允许克钦独立组织可以控制克钦邦,但仍有少数克钦邦独立军和克钦独立组织的成员仍不满意,因此目前克钦邦的政局仍不稳定。 克钦邦资料: 克钦邦主要族群有克钦族、缅族、怒族、傈僳族,也有汉人在此居住。克钦族主要信仰是佛教和基督教。中国少数民族景颇族和克钦族是同一民族。男人喜穿黑色对襟上衣,下穿围布或短裤并配刀于身上。妇女一般穿黑色短衫和花围裙。 中文名称:克钦邦 外文名称:Kachin State 行政区类别:邦 所属地区:缅甸联邦东北部 下辖地区:葡萄县,莫因县,密支那县 政府驻地:密支那 面积:89,041平方公里 人口:1,200,000人(2000年) 著名景点:英多机湖 机场:密支那机场 缅甸克钦独立军简介资料: 克钦独立军(Kachin Independent Army 或 Kachin Independence Army,缩写 KIA)成立于1961年2月5日,是缅甸克钦族分裂运动克钦独立组织(KIO)的武装力量。为缅甸最大的地方民族武装之一,也是缅北势力最大的反政府武装,缅北山高林密的有利地势和漫长且复杂的缅中印边境线为其提供了生存的土壤,为了建立独立的“克钦政府”,数十年来与缅

缅甸联邦经济概况与中缅合作前景

缅甸联邦经济概况与中缅合作前景 中国驻缅甸大使李进军 联邦概况 缅甸联邦位于亚洲中南半岛西北部,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毗邻,东部和东南部与老挝和泰国相连,西南濒临印度洋的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西部和西北部与孟加拉国和印度接壤。首都仰光( Yangon )位于缅甸南部,缅甸语和英语为缅甸官方用语。缅甸是中南半岛国土最大的国家,面积为676580平方公里,以山地、高原为主;从北往南流经缅甸中部的伊洛瓦底江河谷两岸是历史最悠久、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享有“缅甸谷仓”的盛誉。 缅甸联邦共有135个民族,其中缅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3。据统计,2004年全国人口达到5300万。缅甸信仰自由,不同宗教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信仰佛教人数最多,占各种宗教信徒总数的89.3%。全国分为7个邦和7个省。 缅甸历史悠久,18世纪初论为英殖民地。20世纪初开始寻求独立。1948年1月4日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独立以后,1948年至1962年是吴努政府执政时期。1962年至1988年,是奈温将军执政时期。奈温政府建立缅甸式的“社会主义”,奉行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导致国民经济严重衰退。1988年3月和6月首都仰光爆发了由学生、市民和工人参加的大规模反政府示威游行,奈温下台。但此后历届军政府与主要反对派“民主联盟”的斗争仍是

长期和复杂的。 经济发展 1988年,以苏貌大将为首的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简称“恢委会”)全面接管政权,进行缅甸经济改革。1992年丹瑞大将接任国家恢委会主席后,继续大力推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现政府执政以来所采取的有关措施如下: 1、废除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2、颁布法律,强调发展私营经济,扩大出口。 3、积极吸引外资,加强海外合作,开发缅甸丰富的自然资源。 4、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投资环境。 5、积极加入区域经济合作,争取其他国家的支持。 缅积极参加和举办东盟内部的各类区域合作会议,以期打破西方国家对缅的经济封锁;1997年加入了东南亚和南亚经济合作组织——BIST-EC;2003年还举办了首届“缅、老、泰、柬四国经济合作战略首脑会”…… 尽管政府经济状况较前有所好转。但由于缺乏经济管理经验、资金严重短缺和西方制裁等原因,缅甸经济困难依旧,发展缓慢。 1、农业:缅甸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4%,农村人口约占全国的60%以上。其主要农作物有稻谷,其次为豆类、小麦、玉米、高粱等。油料作物为花生、芝麻、葵花籽。经济作物有棉花、黄麻、橡胶、甘蔗、烟草、咖啡等。农业产品是缅甸的主要创汇产

中缅油气管道工程所需标准规范

中缅油气管道工程所需标准规范 1、《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3-2003)(2006年版);---1套 2、《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2003);---1套 3、《原油输送管道用钢通用技术条件》Q/SY GJX102-2009;---1套 4、《油气输送管道线路工程抗震技术规范》GB 50470-2008;---1套 5、《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 50423-2007);---1套 6、《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施工规范》(GB 50424-2007);---1套 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1套 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1套 9、《钢结构设计规范》(GBJ 50017-2003);---1套 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1套 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1套 1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1套 1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套 14、《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1套 1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6套 16、《锚杆喷射砼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6套 17、《石油天然气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管道窜越工程》(SY4207-2007);---1套 18、《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1套 1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6套 20、《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J449-2005)---1套 21、《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J163-2002); 22、《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1套 2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6套 24、《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6套 25、《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6套 2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6套 27、《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6套

中国—南亚 经贸合作渐入佳境

在我们的对外开放战略中,南亚曾长期被忽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里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与我国的经贸关系相对疏远。而今,国际经济格局和制度框架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这种新形势下,推动中国与南亚的关系不仅战略上势在必行,而且在实践中也因前期努力更具有了水到渠成之势。 以双边为基础 南盟(SACCA)因为印巴长期不睦而难以推进地区合作,我国进入南亚也应该避免这样的合作拉锯战。有鉴于此,在南亚地区开展双边合作仍是最便捷、也是最有效的。中国巴基斯坦(以下简称中巴)已签署自贸区协定。孟加拉和斯里兰卡也都期待能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合作。自中巴自贸协定签订以来,一方面中巴经贸确实增长很快,但另一方面贸易不平衡问题也在加剧。2011年中国是巴基斯坦第一大进口来源国,但在巴的前十大出口目的地中却没有中国。贸易不平衡问题也同样困扰着中印、中孟、中斯贸易。当前,考虑到南亚国家工业发展相对落后,短期内很难解决与中国的贸易不平衡问题,中国应更多地将注意力转向投资便利化,鼓励中国企业对南亚的基础设施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直接投资。总之,中国应尽早开始与孟加拉、斯里兰卡开始自贸区谈判,自由化、便利化安排不仅惠及贸易领域,还应涉及投资和服务领域。我们只有以这样的积极态势才可能推动印度早日开始与中国进行自贸区的谈判。 灵活、务实推进次区域合作 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出访印度,首次提出了建立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的构想,印度一方也做出了积极的回应。早在1997年印度就组织建立了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组织(BBIMTEC),意在成为沟通南亚和东南亚的桥梁,并最终建成自贸区。各方也都签署了互联互通协议,表示要积极发展区内的基础设施。但钱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区内没有建立有效的融资渠道,区外又没有获得世行和亚行的重视从而享受多边资金的援助。因而迄今该组织成效甚微。在吸取印度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国在设计和参与项目建设时就应对项目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有所区分,如果是出于战略利益,那么就不能盯着经济账。例如,中缅之间的油气管道建设以及未来可能沿着油气管道修建的公路铁路,对中国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如果是出于经济利益考虑,那么就应协调各方一起努力,以构筑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来保障投资者的投资收益,从而鼓励私人投资参与建设。 适时提升中国与南亚的对话机制 我国目前还只是南盟的观察员,与南盟的合作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将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主要原因一是在于南盟内部贸易开放程度不高,中方分享南盟自由贸易的动力也不大。虽然早在2004年南盟就签署了自贸协定,从2006年开始分阶段降低关税,但当时定的目标是在5年至10年内将关税从30%左右逐步降到5%以下,且各国还都提出了庞大的例外名单。而且印巴之间仍未实现正常贸易,巴基斯坦还未向印度提供最惠国待遇;二是南盟内部意见纷争,很难形成单一谈判主体。大国小国原本就步调难以统一,而印巴对抗更降低了南盟的行事效率。当下中国的选择更多地是与它的成员国之间进行双边的经贸对话。随着中国与南亚国家贸易投资的不断深化,我国完全有能力成为推动南盟一体化的一支力量。而南盟国家也已经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它们只有团结起来,声音才能在国际舞台上传得更远。因此,未来南盟+1这种合作形式不仅可能、而且还应该是必须的。中国与南亚的各级智库可先行一步进行这方面的可行性论证。 中国和南亚之间合作的基础其实早已形成。首先,各自所具有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差异都吸引着相关方开展合作。南亚与我国毗邻,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和斯里兰卡还都是印度洋沿岸国家,未来有可能通过这些国家开辟一条或多条不经马六甲海峡的新能源通道。在资源禀赋方面,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而南亚国家的人口红利尚未达到峰值,未来我国可向南亚国家之间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其次,中国与南亚之间阶梯发展态势已经形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