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离合词研究综述

汉语离合词研究综述

汉语离合词研究综述
汉语离合词研究综述

【收稿日期】2006-04-17【作者简介】魏伟,女,1982年生,山东德州人,辽宁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

第4卷第4期2006年11月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 inzhou Medical College (Social Science Editi on )Vol 14No 14Nov .,2006

汉语离合词研究综述

魏 伟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29)

【摘 要】近十年来,汉语离合词的研究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离合词的本体研究;另一方面,是离合词的

多角度研究。认真总结离合词研究的成绩与不足,对于汉语习得、汉语教学和汉语词语检索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离合词;本体研究;多角度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569(2006)04-0080-04

离合词是汉语词汇中“可分可合”的一个特殊类型。它们虽然保持了词的意义的整体性,却破坏了词的结构的定型性,这一特点影响了人们对其语法性质的认识。离合词在现代汉语中为数众多,因此,其特殊性的研究在汉语习得、汉语教学和汉语词语检索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一、汉语离合词的本体研究

1.离合词的语法性质。明确离合词的语法性

质,就是明确词和短语的划界问题。离合词究竟是

词,是短语,还是属于“词与短语之间的中间状

态成分”,一直是语法学界争论的焦点。[1]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语法学界就存在关于离合词语法性质的不同认识。一种观点认为,离合词不论分合都是词;另一种观点认为,应把它们一律看作短语;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它们合起来是一个词,分开就是两个词。从近十年来发表的论文看,专家们对离合词语法性质的认识依然如故,其分歧依然存在。“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这一语法特点,常常导致词与非词的界限难以划分,这是造成上述

分歧的根本原因之一。

[2]

2.离合词的类型。许多论文都涉及到离合词的分类问题。从构词语素组合方式的角度对离合词进行分类,首先划分出来的就是动宾式离合词。动宾式组合是离合词研究的重点,其数量在离合词中占有绝对优势,其扩展方式也最为丰富。近十年来

的许多论文都是直接以动宾式离合词为研究对象的。此外,还有动补式、动趋式、联合式、主谓

式、偏正式离合词,但这些都是有争议的。例如,动补式和动趋式的离合词,因为其插入语只限于“得”和“不”,许多学者不把它们看作离合词,而分别称之为“动结式粘连短语”和“动趋式粘连短语”。至于汉语中是否存在联合式离合词,在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段业辉根据拆分后的性质,把联合式离合词分为两类———“情绪、惶”为第一类,拆分后介于词和短语之间;“洗澡、游泳”等为第二类,拆分后为短语。段业辉、付士勇认为,“‘情绪’‘惶’是联合式合成词,都可以拆

分,却不能是离合词”;[3]

而“游泳、洗澡、睡觉、考试、鞠躬、登记”等,形式上为联合式而扩展运用时类似于动宾式,把它们当作联合式离合词有

形式主义之嫌。[4]

赵淑华、张宝林则认为“洗澡”等“本来不是动宾式,而是联合式,后来却被人们用作动宾式,带有一种‘强制转换’的意味,而且多是得到人们普遍承认的离合词”,赵文中将

其称为“非动宾式而用如动宾式的动名组合”。[5]

刘顺的《论现代汉语的“离合词”》,对“心烦、心狠、嘴硬、心细”等主谓式离合词的语法特征及扩展方式做了分析,认为其扩展方式十分有限,仅限于在“主”、“谓”之间加入副词,整个功能

大体相当于形容词。[6]

相似论点还在吴道勤、李忠初的文章《“离合词”的语法性质及其界定原

则》[7]和曹保平、冯桂华的文章《“离合词”的构成及离合规律》中出现过。[8]至于偏正式离合词,更是数量有限。总之,汉语离合词中,动宾式离合词数量最多,是研究的重点。蔡国妹的《离合词探源》从语素间的语义凝固程度、强制转换原则、汉语习惯及口语语境几方面分析了汉语离合现象主要集中于动宾式和动补式的原因,对动宾式之所以占离合词主体的事实做了一个解释。[9]

3.离合词的界定原则。陆志韦在定义“离合词”时所依据的是扩展法,但扩展法是否可以成为界定离合词的唯一标准,部分学者持否定态度。谢耀基的《词和短语的离合问题》认为,“可离”的“须有明确的界定”,“除了指构成成分之间可以插入别的成分,还有指构成成分可以变换位置(‘洗澡———澡,洗〔过了〕’)”。[10]另外,作者还列举了构成成分重叠、使用中缀构词、修辞的“析词法”等和扩展法相似的例子;认为,如果只靠扩展法来界定离合词,容易使离合词的数量过大。相似的观点还见于沈怀兴的《“离合”说析疑》,作者在否定运用扩展法认定有关复合词具有“可离可合”之特点的基础上,对“离合”说产生质疑,并且指出,认定词的依据只能是历史。[11]不少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界定原则。例如,赵淑华、张宝林的《离合词的确定与离合词的性质》。对离合词的界定有四个方面:离合词中含有粘着语素;离合词搭配严格受限;非动宾式而用如动宾式的动名组合是离合词;可以扩展又兼属名词或形容词的是离合词。作者认为,凡符合上述四个鉴定标准中的任何一个标准的动名组合,都应划入离合词。但是汉语中还存在无粘着语素的离合词,如曹保平、冯桂华的《“离合词”的构成及离合规律》就列举了“拼命、起家、发财、关心、散会”等词,足以证明赵文的界定原则有疏忽。比较而言,吴道勤、李忠初《“离合词”的语法性质及其界定原则》的界定原则更科学一些。他们从双音节的限定、词义的不可分割性、结构的可扩展性及不可带宾语的性质来界定离合词,抓住了大多数离合词的共性,所以比较严格周密。

4.离合词的扩展方式及其规律。不同类型的离合词,其扩展方式也有所不同。刘顺的《论现代汉语的离合词》对主谓式、动宾式、动补式的离合词的扩展方式进行了梳理,认为主谓式离合词仅限于在“主”、“谓”之间加入副词,动补式离合词一般可插入“得”或“不”表示可能,而动宾式离合词的扩展方式则丰富一些。饶勤《离合词的结构特点和语用分析———兼论中高级对外汉语离合词的教学》则对“VO”式离合词的常见扩展方式做了总结,主要有:V+了/过+O;V+着+ O;V+不/没+O等提问格式;V+补(单音节) +了+O;V+了/(过)+补(双音节)+O;V +定+O;V+O→S+V等。[12]另外,对离合词的扩展方式的讨论还散见于以下论文中,如付士勇的《论离合词》、王海峰的《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动因刍议》[13]、沙吾丽?库尔班别克的《浅谈离合词教学》[14]、韩明的《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离合词》等文中。[15]不同的离合词可以插入不同的成分,什么时候该拆分使用,什么时间该合起来使用,这是有一定规律和要求的。曹保平、冯桂华在《“离合词”的构成及离合规律》中根据语用需要及语法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把离合词的拆分规律总结为“必须拆分”、“不可拆分”、“离合两可”三类,如在表示高兴、不耐烦或否定的语气时,往往把“什么”要插入离合词中间,可以说“你拆什么台!”,但不能说“你什么拆台!”,这里的“拆台”一定要分。黄晓琴的《离合字组的语义研究》,从“字”和“语义”的角度探讨了离合词分合使用的条件和规则,认为离合字组分开使用的形式受到三个方面的语义制约:前字的语义范畴、后字的语义范畴和二者之间的语义关系,其中动字的语义范畴(如[+自立]等)起决定性作用。字组入句后与句子其他成分(主要是主语和宾语)结合会产生三种不同的外部语义关系:自动关系、他动关系和使动关系。这三种语义关系决定和控制了离合字组的分用形式。文章为离合词离合规律研究提供了新视角。[16]

5.离合词的离合原因。语言成分的离析现象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一定的原因的。许多论文都谈到了这个问题。王海峰的《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动因刍议》侧重从语言的内部和外部找原因,认为汉语词与短语结构方式的共通性是产生离析现象的基础,动宾结构的言谈表达功能是其内在动因,言谈交际的促动是其外在动因。另外,还有付士勇的《论离合词》,作者从历时和共时相结合的角度分析离合词的离合原因,认为离合词是古汉语向现代汉语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双音节词的不稳定性为我们表达需要提供了条件;另外,汉语语法的规约性和口语语境的任意性,也是离合词产生的静态和动态原因。作者最后还提到了动宾式离合词的类化作用,为“洗澡、游泳、出嫁、退休”等词的离合现象做了解释。正如颜

红菊在其论文《词汇单位的动态性———汉语词汇单位的离合现象分析》中所说的那样,离合词的“分离形式是它们的历时态,凝固形式是它们的共时态,因此,它们的结构形式就不是完全不能分离的而是潜存有分离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一旦被语境激活,就会实现。”[17]

二、离合词的多角度研究

1.离合词与对外汉语教学。关于离合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困难,不少论文都有提到,一般认为有以下几种主要原因:离合词的性质尚无定论,造成认识上的模糊;界定有分歧,划分标准有差异,得出的离合词的数量也不同;对外汉语教材对其采取回避策略,无解释说明,与一般词无区别。以上种种原因,使得许多人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因不明白离合词的特点,而把它们和一般词等同起来,犯了不少语法错误。针对离合词在教学中所存在的困难,许多学者提出了教学对策。周上之的《对外汉语离合词循环递进复式教学法》提出了“循环递进复式教学法”,从理论上讲是这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也有较强的可操作性。[18]在2004年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上,作者又在分析离合词的定义、离合词的汉字观及HSK大纲中离合词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了离合词教学上的难点所在,进而提出并阐述了利用汉字的特点进行离合词教学的方法和意义,进一步引起人们对离合词教学的关注。另外,刘春梅的《通过教材编写改善对外汉语的离合词教学》则针对以往教材中对离合词一贯回避的做法,着重从生词表处理、词语搭配与扩展、课后增加相关练习和适当引入有关离合词的语法点等几个方面探讨了通过教材编写来改善离合词教学的一些设想。[19]还有许多学者从具体的实例入手,探讨如何减少关于离合词的偏误现象,如吕文华的《短语词的划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认为汉语中的动结式、动趋式、动宾式应划分为短语词,这样更能和国外的汉语教学接轨,有利于汉语教学。[20]此外,还有饶勤、刘江涛、沙吾丽?库尔班别克、韩明等人,都各自在论文中探讨了离合词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离合词的语用研究。离合词既有凝固性又有灵活性,有利于确切地表达人的思想感情。谢耀基在《词和短语的离合问题》中提到词的离合形式除了作静态的分析外,还要联系动态的应用情况,因为语言成分在一定的语境下,可以出现在语法、语义上特殊的用法。所以,离合词什么时候用“离”的形式,什么时候用“合”的形式,这需要从它的语用价值来谈论。

饶勤的《离合词的结构特点和语用分析》从语用的角度,归纳了一些离合规律,加深了我们对离合词的认识,如“说话人急于想知道答案或急着要别人表态时,多半要用离合词的扩展式。”如“到底变没变质?”就比“变质了吗?”表达的语气更急迫。类似这种以归纳的形式以体现离合词运用的观点还见于韩明的《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离合词》,曹保平、冯桂华的《“离合词”的构成及离合规律》等文章中。

我们在语言应用过程中发现,离合词的语用其实也是许多学者在总结离合词的离合规律和离合原因的重要考虑因素。许多学者认为,“离”的频率大小、自由程度、方式等方面甚至更多地取决于语用因素。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群众使用某种语言的形式的目的和功能,往往由群众的语感或习惯决定。扩展不扩展,能不能扩展,以及如何扩展,有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因而在离合词的使用上还有一个规范问题。

3.离合词与词典编纂。杨庆蕙的《现代汉语离合词用法词典》是比较早的一部专门讲解离合词用法的工具书。[21]词典基本上沿用“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语法为纲,并选出较为常用的1738个离合词进行剖析,比较详细地说明了它们各自的离合情况,旨在说明这类组合的用法。除了正面阐述外,还举出一些运用不当的误例进行纠正,以加深读者对某些离合词的用法理解。

除了专门的工具书,离合词的特点在《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为《现汉》)中也有所反映。按照《现汉》的编纂体例,词条注音中如使用符号“∥”,则表明该词为离合词。例如,“睡觉shuì∥jiào进入睡眠状态:该~了/睡了一觉。”但即使是一部比较权威的词典,在离合词的一些处理上也是有问题的。肖模艳、张骁的《也谈离合词》在考察《现汉》中部分离合词的离合度的基础上,认为离合词是个连续统,不能离合的动词是内核,可离合的动词是外缘,两者之间存在中间地带;而《现汉》中以“∥”为标志的大多数离合词凝固性较强,只能做有限扩展。[22]《现汉》“过于偏重‘合’的收词特点必然抛掉大量离合程度适中或者偏于‘离’的述宾式动词。这就给实际应用带来了不便。”作者还意识到《现汉》中对离合词的界定依据并不明确,标准不一,给学习和教学带来困扰。除此之外,刘哲的《〈现代汉语词典〉义项划

分刍议》认为,在《现汉》中,一个离合词和一个跟它形式相同而且意义密切相关的非离合词是被当作两个不同的词条来看的,这样做的后果是使多义词和同音词的界限模糊。另外,也会使词典中条目的数量异常庞大,以至搞乱词义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3]

离合词的特殊和复杂使之成为汉语学界长期讨论的问题之一,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近十年来,学者们发表了大量论文,研究的范围在不断扩展,研究的视角也在不断更新。然而,个别问题至今还存在着分歧,给汉语教学、机器翻译等领域带来了困扰。虽然许多汉语研究的著作注意到了离合词的特殊性,并有大篇幅的阐述,但都不是专门的研究。我们希望有更多高质量的离合词论文发表,更期待着更多研究离合词的专著出现。◆

【参考文献】

[1]史有为.呼唤柔性———汉语语法探异[M].海口:海南出

版社,1992.

[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段业辉.论离合词[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4,(2):112~115.

[4]付士勇.论离合词[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1,19

(1):46~49.

[5]赵淑华,张宝林.离合词的确定与离合词的性质[J].语

言教学与研究,1996,(1):40~51.

[6]刘顺.论现代汉语的“离合词”[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1999,(5):84~87.

[7]吴道勤,李忠初.“离合词”的语法性质及其界定原则

[J].湘潭工学院学报,2001,3(3):47~501

[8]曹保平,冯桂华.“离合词”的构成及离合规律[J].广播

电视大学学报,2003,(4):95~971

[9]蔡国妹.离合词探源[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2,23,

(1):66.

[10]谢耀基.词和短语的离合问题[J].烟台大学学报,

2001,14(2):234~240.

[11]沈怀兴.“离合”说析疑[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

(6):57.

[12]饶勤.离合词的结构特点和语用分析———兼论中高级

对外汉语离合词的教学[J].汉语学习,1997,(1):32~35.

[13]王海峰.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动因刍议[J].语文研究,

2002,(9):29~341

[14]沙吾丽?库尔班别克.浅谈离合词教学[J].新疆教育

学院学报,2002,18(3):85~87.

[15]韩明.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离合词[J].温州师范学院

学报,2003,24(4):571

[16]黄晓琴.离合字组的语义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

2004,(2):141.

[17]颜红菊.词汇单位的动态性———汉语词汇单位的离合

现象分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4,26(5):961 [18]周上之.对外汉语离合词循环递进复式教学法[J].汉

语学报,2000,(1):1611

[19]刘春梅.通过教材编写改善对外汉语的离合词教学

[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11):81

[20]吕文华.短语词的划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3):130.

[21]杨庆蕙.现代汉语离合词用法词典[M].北京: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1995.

[22]肖模艳,张骁.也谈离合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4,23(4):73~75.

[23]刘哲1《现代汉语词典》义项划分刍议[J]1辞书研究,

2002,(2):12~151

A Review on the Study of Chinese Sp lit Words

W eiW ei

(L iaoning Nor mal University,Dalian L iaoning,116029)

Abstract:The study of s p lit words in the past ten years includes the foll owing t w o as pects:the study on the body of the s p lit words and a multi-pers pective study of the s p lit words.A careful summary of the achieve ments and shortcom ings of the study of the s p lit words is of i m portance t o Chinese acquisiti on and Chinese teaching and Chi2 nese word search.

Key words:s p lit words,study of s p lit words in itself,multi-pers pective study,revie w

[责任编辑:王靖宇]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离合词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离合词教学 现代汉语中的离合词是指一种集词法与句法于一体的,其内部语素可离可合的,中间可插入某些成分进行扩展的特殊语言现象。离合词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汉语学习者在进行离合词的学习时往往困难重重,然而汉语教学界目前尚未提出科学、系统的离合词教学法。针对这一点,笔者从教材编写、教学原则、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四个方面对离合词的教学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改善方法。 标签:离合词教材编写教学原则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离合词是指一种集词法与句法于一体的,其内部语素可离可合的,中间可插入某些成分进行扩展的特殊语言现象。离合词在现代汉语中占有一定的数量,据赵金铭先生统计,《现代汉语词典》中就有2500多条[1],而且还在增加。有相当数量的离合词是高频词,而且是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阶段就必须进行教学的,再加之其自身的特殊性,使离合词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笔者从教材编写、教学原则、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四个方面对离合词的教学进行了系统研究,以使汉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離合词。 一、教材编写 目前对外汉语教学教材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但在“离合词”教学方面做得较好的却寥寥无几。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汉语教材的编写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离合词在生词表中应有所标注 据调查,目前大多数汉语教材对离合词不标注词性,只以拼音分写的形式加以提示,这种做法常常使留学生在使用离合词时不知所措。因此,我们应当在生词表中对离合词有所标注,可采用《现代汉语词典》里标注离合词的方法,将离合词标注为“/”,或者在离合词后面直接加“离合词”字样,如“懂/事”“狠心(离合词)”等。另外,高书贵、任雪梅认为应同时兼顾离合词的“相对固定”和“可分离”两种特性,除整体标注外,对组成成分中的自由语素应单独标注。“将单纯动词‘游’‘唱’等做主要词条处理,而动宾结构离合词附着其后,也便有了在生词表中存在的理由。”[2]相信这一方法也会行之有效。 (二)离合词扩展式及其搭配要着重安排 截至目前,笔者所看到的教材中,大部分在离合词的扩展形式方面做得较少,即便是有所体现,也比较凌乱,没有规律性可言,只有陈灼老师主编的《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一书在“词语搭配与扩展”一项内容中,收入了离合词搭配与扩展的变式。因此我们在教材中应当着重安排离合词的扩展式及其搭配,确保离合词及其扩展式在教材中能够有规律地重复出现。如第14课出现的生词“握手”,在第15和第25课课文中便应再次出现了其重叠形式“握握手”。这样就能巧妙地

现代汉语 综述 语气词

现代汉语语气词综述 系别:中国语言文学系 班级:汉语国际教育二班 学号:BC14820226 姓名:张震

摘要:现代汉语语气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本文对近三十篇有关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概况的论文进行综述,其中主要对语气词的意义用法,分布,连用,功能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现代汉语;语气词;综述

目录 序言 一.语气与语气词----------------------------------------1 二.语气词的分类----------------------------------------1 三.语气词的语气意义及用法------------------------------1 3.1基本语气词---------------------------------------1 3.2派生语气词---------------------------------------1 四.语气词的分布------------------------------------------1 4.1句中---------------------------------------------1 4.2句末---------------------------------------------1 五.语气词的连用------------------------------------------1 六.结语-------------------------------------------------1 参考文献---------------------------------------------1 后记-------------------------------------------------1 序言 孙苹的《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综述》从语气词的名称、语气词的分类

离合词

离合词

第一章汉语部分词类及其教学 三.离合词及其教学 (一)什么是离合词 离合词是由一个动词性成分(或语素)和其所支配的名词性成分(或语素)组成的语言形式。如“散步”、“睡觉”、“游泳”、“起床”、“鼓掌”、“唱歌”、“跳舞”等。从词汇意义的角度看,它们很像一个词,但从语法的角度看,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语法学界有的认为这种语言形式是词;有的认为是短语;还有的说是介于词和短语之间的过渡成分。由于“离合词”的说法已为大家所熟知,我们仍称之为“离合词”。 (二)常用离合词 为了便于大家熟悉离合词,我们把常用离合词列举如下: 帮忙、过瘾、成家、出力、喘气、道歉、见面、做寿、招手、唱歌、照相、谈话、让座、争光、受伤、带路、抬头、打工、带头、开会、操心、点头、请假、跑步、做操、打拳、洗澡、散步、聊天、跳舞、离婚、生病、撑腰、睡觉、争气、打球、看病、骑马、认错、刷牙、跳绳、洗脸、起床、录音、游泳、住院、超车、打仗、当兵、坏事、理发、吹牛、考试、鼓掌、毕业、发烧、生气、吵架、放假、养伤、办事、出国、下雨、下雪、上课、保密。 (三)留学生离合词偏误 留学生在学习离合词时遇到的困难出现的问题是很多的,而且所出现的偏误也有一定的共性。下面我们先来看看留学生在离合词方面所出现的偏误:(1)误带宾语:如: *作为班长,他经常帮忙我们。 *她唱得很好,大家都鼓掌他。 *昨天我们谈话了很多事情。 (2)动态助词“着、了、过”位置放错。如: *我们都鼓掌着欢迎他们。/我看见他时,他正跑步着。 *我们下课了就去操场踢球。/我们见面了以后,谈了很多事情。 *我们见面过。/我从来没有撒谎过。 (3)重叠形式有误。如: *爷爷饭后经常散步散步. *他对点头了点头了。 (4)结果补语位置有误。如: *上课完,我们去看电影吧。 *理发完我去洗澡。 (5)时量补语位置有误。如: *我们洗澡了一个小时。 *她生病了三个星期。 (6)带情态补语时有误。如: *她唱歌得非常好。 *她跳舞得非常出色。 (7)趋向补语“起来”位置有误。如: *他突然鼓掌起来。 *我同屋一感冒,就发烧起来。

离合词整理(完成)

离合词整理 甲级词 动宾式 发烧 他发了一天的烧。 放假 我们国庆节放了七天假。 今年我们公司放了三次长假。 见面 我只见过他一面。 请你告诉他,我想在他有时间的时候和他见个面。 看病 他从没去医院看过病。 现在,看一次病要花很多钱。 劳驾 劳您的架帮我一下。 留念 这件礼物送给老师,留个念。 录音 你说的话已经录了音。 录一次音。 跑步 跑了一会儿步,我就累了。 起床 起了床,他就看电视。 请假 他病了,请了三天假。 这个月我都请了5次假了。 散步 我想去散会儿步。 今天天气好,我们去散个步怎么样? 上课我喜欢上英语课。 上学 他病得很重,上不了学了。 睡觉 我刚刚睡了一觉。 跳舞 刚才他们跳了一个民族舞。 我上次和他跳过一次舞。 听说 听天气预报说明天有大雨。 听你这么一说,我觉得我应该去看看这个电影。 问好 代我问你妈妈好。 握手点头拍手张嘴 他只跟我握了握手。 洗澡 我喜欢洗冷水澡。 有的人喜欢一天洗三次澡。 下课 下了课,我就回宿舍了。 游泳 每天下午他都要游两个小时泳。 有意思 这件事有点儿意思。 照相 我们在天安门广场照了一张相。 动补式 变成 我永远也变不成他那样的人。 得到 这次我得不到奖学金。 看见

你看得见我吗? 离开 这孩子离不开妈妈。 听见 你听得见我说话吗? 遇到/碰到 你在学校门口遇得到他吗? 乙级词 动宾式 安心 他总是安不下心来学习。 办公 放假的时候,我们还要办两天公。 办事 我今天办了不少事。 帮忙 请帮一下忙好吗? 报名 我妹妹去学校报了个名。 毕业 你是什么时候毕的业? 补课 这个星期我们补了一次课。 吃惊 在这儿看到他,我吃了一惊。 出口 两国关系恶化,这些大米出不了口了。 出席 今天的会议经理出不了席了。出院 前天她就出了院了。 打针 医生给他打了一针,他就好了。 担心 你担什么心,这是他的事。 道歉 你得赶快向他道一个歉。 动身 事情太多,他也许动不了身了。 动手 家里的事我从来都没动过手。 警察刚走,他们俩就动起手来了。 读书 家里穷,读不起书了。 发言 开会的时候,每人都要发一次言。 放心 我对你还是放不下心。 干杯 我们一起来干了这杯吧。 鼓掌 他演讲过程中,大家鼓了三次掌。 挂号 一到医院,我马上就挂了个号。 过年 过了年,我就开始上班了。 滑冰 我每天只能滑一小时的冰。 回信

浅谈离合词的离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f5241973.html, 浅谈离合词的离合 作者:潘玉华饶春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2年第07期 摘要:在汉语双音词中有一类词,虽然数量相对而言不是太多,但却相当活跃,而且似“词”非“词”,似“短语”非“短语”。这类词就是离合词,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从结构、形式、产生原因等方面对离合词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离合词句法结构词化程度离合程度 一、离合词的界定 (一)什么是离合词 汉语界至今在理论上对离合词的性质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一直都存在不同意见。彭楚南(1954)、林汉达(1955)等认为离合词是词:王力(1955)认为是短语;朱德熙(1982)赞同陆志韦等人“离为短语合为词”的“离合”之说;吕叔湘(1984)认为“词汇上可以认为是一个词,在语法上宁可认为是一个短语。”笔者基本赞同张涤华、胡裕树在《汉语语法修辞词典》中提出的离合词的定义:“离合词是意义上具有整体性、单一性,但在结构上有时可以分开的或扩展的语素的组合。这类词合则为一,离则为二,即合着的时候是一个词,分开的时候是一个短语。”由于这个定义回避了“离合词”是词还是短语的问题,因此笔者比较认同冯胜利提出的要以多维的角度来观察汉语的词语现象,在我们原有的“词”和“短语”两级单位中,存在一个“中级单位”,即“韵律词”。“韵律”指的是人们说话时表现出来的“轻重”“缓急”“节奏”等超语音现象。轻重、缓急、节奏等都必须在语流中实现,因此“韵律词”是一个最小的语流片断。原有的“词”和“短语”是从句法的角度来定义的,而“韵律词”则是从“韵律”的角度来判定的。我们原有的“词”和“短语”的定义无法判定“离合词”的性质,而“韵律词”这一概念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二)离合词和一般词、短语的区别 目前区分词的方法比较流行的是陆志韦(1957)提出的“扩展法”,即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词中各个语素是不能分离或插入其他成分的,如“开关”。但离合词中可以插入其他的成分,如“洗澡”——“洗了一个澡”。离合词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这一特点与短语相同,但离合词与短语之间又是有区别的,短语可以自由组合,意义上可以分离,例如“骑马”,也可以说“骑猪”或者“骑牛”,但离合词在意义上具有完整性,被分开的部分在意义上仍保持联系,相互依赖,例如“鼓掌”——“鼓了两次掌”。 二、离合词的结构 (一)离合词是动宾型的合成词

离合词研究现状综述

离合词研究现状综述 离合词是汉语语言学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学界对它的研究经历了从纯现代汉语领域的探索到结合对外汉语教学、中文信息处理以及语法规范的研究这一过程,今后也必将继续作为一个重要议题而存在。本文将对这一研究过程进行初步综述。 标签:离合词对外汉语教学中文信息处理 “离合词”也称作“离子化、短语词、词组词、最小述宾结构、粘连词组/短语、可分词”等,是指“汉语里有一种AB组合,中间可插进别的成分,A与B可离可合,是为‘离合词’。”离合词是语言学界一个特殊的现象,这是因为它既不符合词的概念,也不符合词组的概念。半个世纪以来,离合词一直被看作是现代汉语领域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语言学领域离合词研究综述 (一)阶段变化脉络 1.离合词概念的提出(20世纪50~70年代) 王力(1944)最早提及离合词这种现象。林汉达(1953)也关注到了这个问题。但首次提出“离合词”概念的是陆志韦(1957):“合起来是一个词;在同形式的结构里,两段分开了,就是两个词。” 这一阶段,学者们倾向于用“扩展法”或类似于“扩展法”的方法来判定离合词。此间,吕叔湘(1959,1979)先后两次对“离合”这一说法提出异议,但并没有引起其他学者的广泛注意。 2.80年代的进一步研究 前一阶段,离合词的研究主要是在论文或专著中被涉及,而80年代初才开始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语言现象加以深入研究。 张宝敏(1981)第一个以离合词为题发表研究专文,而李清华(1983)和赵金铭(1984)奠定了离合词研究的基础。此外还有刘月华、史有为等人的研究。 此时,对离合词的研究范围已经开始扩大,涉及定性分析、结构分析、教学等问题,但还不如90年代之后的研究深入、全面。 3.90年代至今的多角度深化研究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对外汉语教学、中文信息处理等领域的现实需要

汉语语用研究概述_王道英

汉语语用研究概述 王道英 (上海市徐汇区业余大学,上海200032) [关键词]语用学;语法;语义;语境;篇章 [摘要]随着句法、语义研究的深入,语用学独特的解释能力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主要从语用学的产生与发展、语用学的引进,探索适合于汉语的语用学理论,以及从语境、语篇的角度等方面对汉语语用研究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和简要的评述。 [中图分类号]H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365(2003)04-0046-07 The Survey of Chinese Pragmatic Studies WANG Dao-ying (Shanghai Xuhui Community College,Shanghai200032) Key words:pragmatics;grammar;semantics;context;tex t Abstract:As the further studies on sy ntax and semantics w ent on,the unique feature of prag matics at-tracts 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n.This paper attem pts to survey the Chinese pragmatic studies in follow ing aspects:the orig in and development of pragmatics,the introduction of pragmatics to Ch-i na,apply ing pragmatic theory to Chinese,and individual field and the pragmatic studies in tex t and context.Meanw hile,w e make a brief comment on it. k1引言 传统语法分析研究的语料是孤立的句子,可以是自造的,也可以是经过一番剪裁改编的实例。分析的注意力集中在类型的异同上。研究的对象是静态的、脱离语境的成品(陈平1987)。因此,在以往的句法和语义研究中,很多问题都不能得到圆满的解释。语用学结合语境研究动态的语言,在很多方面有其独特的解释力,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 k2语用学的产生与发展 /语用学0(pragm atics)这个术语由美国哲学家莫里斯(M orris)1938年在他的5符号理论基础6(Foundations of the T heory of Signs)一书中首先提出。他指出符号学(semiotics)包括三个部分:句法学(syntactics or syntax)、语义学(se-mantics)和语用学(prag matics)。语用学研究的是/符号和解释者的关系0(1938),后又易为/研究符号的来源、用法及其在行为中出现时所产生的作用0(1946)。莫里斯对符号学的划分得到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卡纳普(R.Carnap)的支持。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语用学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语言哲学家巴尔-希勒尔(Bar-Hi-l lel)1954年提出的指引词语(indexical expres-sions)是语用学的具体研究对象;英国哲学家奥斯汀(Austin)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Theory of Speech Act)(由J.C.Urmson1962年整理成书),美国哲学家塞尔(J.Searle)1969的5言语行 1 o[作者简介]王道英,女,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2000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语用研究。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承蒙导师范开泰的悉心指导,特此致谢。

语气词研究

一.选题理由 语气范畴是语法范畴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人类语言交际过程中语气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语气范畴的研究也具有特别的意义。 要研究语气范畴,语气词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研究之一,因为语气词是语气范畴最基本的一种形式标志。再说,在现代汉语词类系统中,语气词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由于上术的理由,我就决定选择研究"现代汉语语气词"该题。 二.研究目的 本论文对语气词的语音、结构、作用等各种问题进行比较全面的考察作出合理的解释。这些分析和考察不仅有利于对语气词本身的认识也有利于汉语信息处理和对外汉语教学。本论文注意研究一些典型的语气词,如"了、呢、吧、的、吗"本文也把汉语语气词和越语语气词进行对比并分析越南学生在使用语气词的常见错误及提出纠正法。 四.研究任务 第一:对语气词与语气系统进行比较全面考察 第二:研究语气词的语音、结构、作用 第三:研究语气词"了、吧、呢、的" 第四:介绍越南学生在使用汉语语气词中常见的错误并提出纠正法。 六.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有许多,但因为本论文的特征所以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使用并结合这几个方法:收集、分析、综合、调查统计等研究方法。

七.论文结构: 本论文包括三章: 第一章:现代汉语语气词的概说 第二章:语气词的语音、结构、作用的研究 第三章:语气词"了、吧、呢`、的"的研究 第一章:现代汉语语气词的概说 1. 语气词的基本性质 语言的基本功能是表情达意。不同的句子表示不同的意思,首先是凭借不同语义内容的词语。语言还有转情的功能,比如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语调说出来情态和作用就不一样。具有语气词使汉语有别于一部分印欧语系语言的一个明显特点。在语气系统中语气词可以单独或与其他结构成分一起表示各种不同的语气。作为现代汉语中一个独立的词类语气词表现出来的语法性质可以归纳为三点: 1.1.语气词后一般有语音停顿。 以前各位学者对语气词语法性质的论述总是强调"语气词一般位于句未"这一点。近些年来,有学者再次提出了句中语气词的问题。不管是句未语气词还是句中语气词都是用在语气的停顿处。 跟聪明的人啊,我也不抖机灵儿了。 1.2.语气词可以连用:语气词的连用涉及到好几个问题: (1)能够连用的语气词是指位于句未的语气词,位于句中的语气词一般都不能连用。 (2)能够连用的语气词主要是但音节的典型的六个语气词,即"的、了、吧、呢、吗、啊"双音节的语气词一般不能连用。

重动句研究综述

重动句研究综述 杨玉玲① (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北京100037) [关键词]重动句;结构特点;语法化;认知 [摘 要]本文对重动句研究情况作了一下综述,包括重动句结构上的特点、产生的原因及其价值,重动句与其他相关句式的关系,重动句的语法化等方面的研究,指出重动句研究经历了一个从附属于其他结构到作为一个独立的句式、从描写到解释这样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本文对重动句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初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中图分类号]H14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365(2004)03-0037-06 A Summ ary of R esearches on Chinese V erb2copying Sentences YAN G Yu2ling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100037) K ey w ords:verb2copying sentence;constructional feature;grammaticalization;cognition Abstract:This thesis is a summary of the researches on Chinese verb2copying sentence,including the researches on the features of the construction,the cause of the evolution,and the value of the verb2 copying sentence,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verb2copying sentence and other related sentence patterns, and the grammaticalization of the verb2copying sentence.It points out that the researches experienced a gradually2deepened course from a sentence pattern attached to other patterns to an independent one, from description to interpretation.This thesis also presents the author’s tentative views on the ques2 tions still remaining unsolved in the study. 一、引言 重动句是指前后两个动词复现,前一动词带宾语,后一动词带补语的单句。“重动句”这一名称最早源于刘维群(1986)。对于这种句式,学者们还有不同叫法:王力(1944)称为“叙述词复说”;黄正德(1982,1988)、戴浩一(1990,1991)、胡文泽(1994)等称为“动词照抄现象”;范晓(1993)、温锁林(1996)等称为“复动句”;吴竞存、梁伯枢(1992)称为“动词复出”;高更生、王红旗(1996)称为“复制动词句”;李讷、石毓智(1997)称为“动词拷贝结构”。称呼虽有不同,其本质都是一样的。自从王力先生在《中国语法理论》中提到这种句式以来,已有多位学者对它进行了研究。研究文献中对重动句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上:(1)重动句结构上的特点;(2)重动句产生的原因及其价值; (3)重动句和其他相关句式的关系;(4)重动句的演化过程。 二、重动句结构上的特点 上世纪40-80年代学者们虽注意到了重动句的特点并进行了简单分析,如赵元任(1968)、胡 ①[作者简介]杨玉玲,女,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教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法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现代汉语研究概述

第一讲现代汉语研究概述 1.2现代汉语研究概述 20世纪中国语言学由于马建忠的《马氏文通》的问世,可以说是我国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语言学的发展历史。汉字的研究一直占有很重要的位置。30年代,唐兰先生强调“文字的形体研究”,他的《古文字学导论》标志着的汉字学的建立。近二三十年还加强了对汉代以后,现代汉字以前的文字的研究,特别是俗字的整理和研究,并形成了汉字学的一个新分支——现代汉字学。70年代末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推动,汉语音韵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鼎盛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训诂学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该时期训诂学的基本任务是解释文献字词。汉语语法研究也进入了鼎盛时期。下面主要从语法、语音、词汇、语用、对外汉语教学交叉学科等方面进行简要的说明。 1.2.1现代汉语语法方面: 在20世纪的一百年里,我国语言学的发展中要属汉语语法学的发展最快,成果最显著。汉语语法研究是从古代汉语语法开始的,《马氏文通》是一部古代汉语语法研究专著。但从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这第一部白话文语法著作于1924年问世以来,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一直是本世纪汉语语法研究的主流。40年代出现了20世纪前半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鼎盛时期,王力的《中国现代汉语》和《中国语法理论》,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高名凯的《汉语语法论》是该时期的代表作都采用了“三品说”(丹麦叶斯柏森《语法哲学》首品——

主语、宾语、中心语,次品——谓语、定语,末品——状语、补语)。当今世界语言学领域普遍关注和运用的一些语法思想和分析方法,如“动词中心说”、“语义格”、“动词配价”、“范畴论”、“语用分析”、“变换分析”、“篇章分析”等等,在这一时期的著作中都有体现,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论述和阐释。(如朱德熙著作中的动词的“向”,就相当于“价”)新中国成立后,吕叔湘和朱德熙合著的《语法修辞讲话》起到了“匡谬正误”的作用。语法知识的普及大大促进了现代汉语语法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与此同时,随着赵元任的《北京口语语法》(李荣译)一书的翻译出版,美国描写语言学理论方法开始影响着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这个时期(50-60年代)的语法一直停留在词语和句子成分的充当上。 古代汉语语法的研究,自《马氏文通》以后,还有以王力(50年代)为代表的研究古代汉语为主的语法学家。他开创了汉语语法研究的历时研究,这为汉语语法史研究奠定了基础。80年代后,古代汉语语法研究有了可喜的变化。不论在研究队伍、研究方法、研究理念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如“要有明显的时代观点,语料不可古今杂糅”、“必须注重语法的系统性,要从语法系统去思考问题”、“要注意吸取各种语言学理论中有利于古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东西”、“加强专书、断代语法研究”以及“既要有定性分析,又要有定量分析”等,开展了语法化的研究,出现了一批较好的研究成果。 近代汉语语法研究始于20年代末,黎锦熙和吕叔湘分别发表了很多研究近代汉语“把”字结构和个别代词、量词、虚词的研究。黎

语气词啊的研究

语气词“啊”的研究 【摘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汉字“啊”的使用频率一直居高不下,在不同的语境中,“啊”的词性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当它单独使用可以帮助人们表达附加意义,使表达内容感情色彩更加丰富明显。因此,“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一笔。 【关键词】辨析、语音学、规范 一、语气词“啊”与感叹词“啊”的辨析 啊,叹词,表示赞叹或惊异。在不同读音中,“啊”具有不同理解。大多数留学生由于语言知识有限,不能依据不同的的背景来选择“啊“的读音,因此通常会造成使用上的偏误。同时,除了读音问题之外,在“啊”使用过程中也仍须注意语境问题,使之可以在表达感叹的基础之上,结合后面出现的句子,通过丰富的语音变化来表达出不同的意义。 “啊”在词类中既属于拟声词中的叹词,即表示感叹和呼应的声音又属于语气助词,即附在句子末尾表示某种语气。通过分析发现,“啊”字在很多句子中充当了很特殊的又很重要的角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且从例子中可以看出当“啊”以“āáǎà”四个声调使用时,其词性多是以叹词为主,而当“啊”以“a”使用时,则更偏重于作为语气助词出现。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啊”字在句中的作用以及对语义的影响,可以说他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因此,我们在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1)二者读音不同。“啊”作为语气助词一般读轻声,如“千万小心啊!”而叹词“啊”一般不读轻声,读本音。如“啊!真漂亮”。(2)语法特点不同。语气助词“啊”一般附在句末或句中的停顿处,不作句子成分;而叹词“啊”经常独立于句子结构之外,不跟任何词语发生基本的句法结构关系,充当句子的独立成分。如“你来啊!”“啊,上课了”。前者的“啊”附在句末,不作句子成分,是语气助词;后者的“啊”独立于句子的结构之外,充当独立成分,是叹词。 二、语气词“啊”的音变的语音学原理 关于语气词“啊”的音变,各种现代汉语教材均早有定论,且说法基本一致。对此,笔者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因此,想从音变的原理出发重新深入探讨一下这

汉语离合词研究综述

【收稿日期】2006-04-17【作者简介】魏伟,女,1982年生,山东德州人,辽宁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 第4卷第4期2006年11月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 inzhou Medical College (Social Science Editi on )Vol 14No 14Nov .,2006 汉语离合词研究综述 魏 伟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29) 【摘 要】近十年来,汉语离合词的研究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离合词的本体研究;另一方面,是离合词的 多角度研究。认真总结离合词研究的成绩与不足,对于汉语习得、汉语教学和汉语词语检索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离合词;本体研究;多角度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569(2006)04-0080-04 离合词是汉语词汇中“可分可合”的一个特殊类型。它们虽然保持了词的意义的整体性,却破坏了词的结构的定型性,这一特点影响了人们对其语法性质的认识。离合词在现代汉语中为数众多,因此,其特殊性的研究在汉语习得、汉语教学和汉语词语检索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一、汉语离合词的本体研究 1.离合词的语法性质。明确离合词的语法性 质,就是明确词和短语的划界问题。离合词究竟是 词,是短语,还是属于“词与短语之间的中间状 态成分”,一直是语法学界争论的焦点。[1]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语法学界就存在关于离合词语法性质的不同认识。一种观点认为,离合词不论分合都是词;另一种观点认为,应把它们一律看作短语;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它们合起来是一个词,分开就是两个词。从近十年来发表的论文看,专家们对离合词语法性质的认识依然如故,其分歧依然存在。“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这一语法特点,常常导致词与非词的界限难以划分,这是造成上述 分歧的根本原因之一。 [2] 2.离合词的类型。许多论文都涉及到离合词的分类问题。从构词语素组合方式的角度对离合词进行分类,首先划分出来的就是动宾式离合词。动宾式组合是离合词研究的重点,其数量在离合词中占有绝对优势,其扩展方式也最为丰富。近十年来 的许多论文都是直接以动宾式离合词为研究对象的。此外,还有动补式、动趋式、联合式、主谓 式、偏正式离合词,但这些都是有争议的。例如,动补式和动趋式的离合词,因为其插入语只限于“得”和“不”,许多学者不把它们看作离合词,而分别称之为“动结式粘连短语”和“动趋式粘连短语”。至于汉语中是否存在联合式离合词,在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段业辉根据拆分后的性质,把联合式离合词分为两类———“情绪、惶”为第一类,拆分后介于词和短语之间;“洗澡、游泳”等为第二类,拆分后为短语。段业辉、付士勇认为,“‘情绪’‘惶’是联合式合成词,都可以拆 分,却不能是离合词”;[3] 而“游泳、洗澡、睡觉、考试、鞠躬、登记”等,形式上为联合式而扩展运用时类似于动宾式,把它们当作联合式离合词有 形式主义之嫌。[4] 赵淑华、张宝林则认为“洗澡”等“本来不是动宾式,而是联合式,后来却被人们用作动宾式,带有一种‘强制转换’的意味,而且多是得到人们普遍承认的离合词”,赵文中将 其称为“非动宾式而用如动宾式的动名组合”。[5] 刘顺的《论现代汉语的“离合词”》,对“心烦、心狠、嘴硬、心细”等主谓式离合词的语法特征及扩展方式做了分析,认为其扩展方式十分有限,仅限于在“主”、“谓”之间加入副词,整个功能 大体相当于形容词。[6] 相似论点还在吴道勤、李忠初的文章《“离合词”的语法性质及其界定原

离合词

第一章汉语部分词类及其教学 三.离合词及其教学 (一)什么是离合词 离合词是由一个动词性成分(或语素)和其所支配的名词性成分(或语素)组成的语言形式。如“散步”、“睡觉”、“游泳”、“起床”、“鼓掌”、“唱歌”、“跳舞”等。从词汇意义的角度看,它们很像一个词,但从语法的角度看,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语法学界有的认为这种语言形式是词;有的认为是短语;还有的说是介于词和短语之间的过渡成分。由于“离合词”的说法已为大家所熟知,我们仍称之为“离合词”。 (二)常用离合词 为了便于大家熟悉离合词,我们把常用离合词列举如下: 帮忙、过瘾、成家、出力、喘气、道歉、见面、做寿、招手、唱歌、照相、谈话、让座、争光、受伤、带路、抬头、打工、带头、开会、操心、点头、请假、跑步、做操、打拳、洗澡、散步、聊天、跳舞、离婚、生病、撑腰、睡觉、争气、打球、看病、骑马、认错、刷牙、跳绳、洗脸、起床、录音、游泳、住院、超车、打仗、当兵、坏事、理发、吹牛、考试、鼓掌、毕业、发烧、生气、吵架、放假、养伤、办事、出国、下雨、下雪、上课、保密。 (三)留学生离合词偏误 留学生在学习离合词时遇到的困难出现的问题是很多的,而且所出现的偏误也有一定的共性。下面我们先来看看留学生在离合词方面所出现的偏误: (1)误带宾语:如: *作为班长,他经常帮忙我们。 *她唱得很好,大家都鼓掌他。 *昨天我们谈话了很多事情。 (2)动态助词“着、了、过”位置放错。如: *我们都鼓掌着欢迎他们。/我看见他时,他正跑步着。 *我们下课了就去操场踢球。/我们见面了以后,谈了很多事情。 *我们见面过。/我从来没有撒谎过。 (3)重叠形式有误。如: *爷爷饭后经常散步散步. *他对点头了点头了。 (4)结果补语位置有误。如: *上课完,我们去看电影吧。 *理发完我去洗澡。 (5)时量补语位置有误。如: *我们洗澡了一个小时。 *她生病了三个星期。 (6)带情态补语时有误。如: *她唱歌得非常好。 *她跳舞得非常出色。 (7)趋向补语“起来”位置有误。如: *他突然鼓掌起来。 *我同屋一感冒,就发烧起来。

汉语句法分析方法的嬗变

汉语句法分析方法的嬗变 综述:我国古代就有学者对语言进行研究,但我们的研究更多的是音韵、文字等方面,而语法一直是我们研究的弱点,我国的语法研究起步晚,可以说是以《马氏文通》为起点,它奠定了汉语传统语法学的基础。不难发现,我国的语法研究深受西方语言法学研究的影响,当然关于句法分析的研究也是如此。关于汉语句法分析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先后出现了中心词分析法与层析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语义指向分析法等汉语句法分析方法。 摘要: 汉语是一门简单而又复杂的语言,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汉语,语言学家想出了一些方法来解释说明语言中的种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句法分析法”。经过许多学者的努力,到目前已经有不少的研究成果了。众多学者站在不同的专业角度研究出了不同的分析方法来解释语言现象。如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等。那关于汉语句法分析的研究进行了这么多年,其中历经了哪些演变?结合所学知识,我对此做了以下分析。 关键词:句法分析、演变、汉语、作用 正文: 汉语是一门简单而又复杂的语言,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汉语,语言学家想出了一些方法来解释说明语言中的种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句法分析法”。所谓句法分析就是指对句子中的词语语法功能进行分析,比如“我来晚了”,这里“我”是主语,“来”是谓语,“晚了”是补语。迄今为止,众多学者已经研究出了许多不同的分析方法来解释语言现象,从句子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到语义指向分析法,句法分析逐步走上兼顾形式和意义的道路,可以说句法分析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句子成分分析法(也叫中心词分析法)是我国语言研究中最早使用的一种句法分析法,黎锦熙在《新著国语文法》中首次提出了“六大句子成分说”,为句子成分分析法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对于这句子成分分析法,我们比较熟悉。所谓句子成分分析法是从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出发,对句子的成分功能或作用分析的方法,即用各种方法标出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和次要成分(定语、状语、补语)。这种分析方法,分析的对象是句子,认定句子有六个大的句子成分,即所谓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在一个句子中,做句子成分的原则上都只能是词,而且分析时,应该先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作为主语和述语,再看述语是哪一种动词,决定它后面有无连带成分宾语或补足语,最后指出句中所有的附加成分——形容性附加语和副词性补足语。 句子成分分析法的优点是:第一,容易找出句子的脉络;第二,可以分析由中国特色的句子,如兼语句。但是它只能分析单句中的主谓句,不能分析单句中的非主谓句,不能分析复句,也无法分析句组;分析歧义句的能力差,忽视了句子的层次性。 句子成分分析法被语言教学界广泛接受和使用,中小学教学一般采用这种方法来给学生进行句法分析。它对推动汉语教学语法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句子成分分析法之后,又一句子分析法出现在我国的语言界——层次分析法。它是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种语言分析方

汉语语气助词“吗”、“呢”、“啊”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汉语语气助词“吗”、“呢”、“啊”研究 姓名:金浩真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汉语国际教育 指导教师:何洪峰 2011-06-02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使用语气助词表达语气是汉语的特点之一。一个语气助词可能表达多种语气,一种语气也可能由多种语气词表达。此外,语气助词的音变现象能使一个语气助词有若干不同的读音,而每种读音都由不同的汉字来反映,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看,就增加了教学的复杂性。要把汉语各语气助词所表达的语气和说话人的态度、感情、情绪梳理得清清楚楚,确实不那么容易。在中国人之间,由于有共同的语感,表情达意自然畅通无阻,不需要作过于细致的分析。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则非做到这一步不可。所以把现代汉语的语气助词作为研究对象很有价值。 首先,看下面的例子: (1)有人不知道吗? (2)有人不知道呢? (3)有人不知道啊? 我们通过本文的总结可以发现这四句话的用词、语调、语序等都完全相同,唯一的不同是句末使用了不同的语气助词。即使是同样的一句话,如果使用不同的语气助词,那么整句话的含义也就不同。 本文先对现代汉语疑问句的种类进行了分析,对构成疑问句的成分进行整理。同时,分析各成分的组合形式,然后归纳整理,说明其语法功能和特点。由于许多学者对于语气词的分类标准并不完全一致,本文经过细心取舍,精选了常用的三个疑问语气词“吗”“呢”“啊”作为其研究对象,加以分析,详细探讨。 本文主要使用离析法分析,将句末的“吗”“呢”“啊”去掉,然后,将有语气助词的句子与没有语气助词的句子相比对照研究。即把不同的语气助词放在相同的语境中逐一比较,找出相同的句子在语气上的差别和一个语气助词确切的语气意义。这样的目的是,克服传统的语气助词研究中根据语感随文释义的弊病。 现代汉语专职的疑问语气词只有一个“吗”。除了它以外,其他疑问语气助词“呢”“啊”在问句中是有选择性的,可用可不用。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使语气更为

离合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技巧

离合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技巧 摘要:离合词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的语法单位,既有词的性质,也有短语的性质。如“散步”、“睡觉”、“游泳”、“起床”、“鼓掌”、“唱歌”、“跳舞”等。从词汇意义的角度看,它们很像一个词,但从语法的角度看,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离合词从结构上通常可分为两大类:动宾型如“散步”、“聊天”和动补型如“推翻”、“提高”。动宾型离合词数量大。扩展形式多样,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在动宾型离合词的各类偏误中。重叠式偏误所占的比例较大,因此将动宾型离合词重叠式偏误作为考察对象,对偏误类型、偏误成因进行归纳与分析,探讨减少偏误的教学策略,并重视对离合词重叠式的讲解与强化练习,为对外汉语离合词重叠式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离合词;偏误类型;偏误成因;教学技巧 1偏误类型 从形式语法的角度来考察,鲁健骥把偏误可归结为四类:“遗漏”、“误加”、“误代”和“错序”。综合各方面对离合词偏误进行分析。 1.1离合词没有离的用法偏误 在离合词的使用中由于受母语负迁移,目的语泛化等的影响,离合词该离的未离的现象很多。

1.1.1人称代词放在了离合词之后 如:①误:请不要生气我,我以后不再伤心你。正:请不要生我的气,我以后不再伤你的心。 上述两个句子出现偏误的原因是把人称代词放在了离合词之后。当离合词表示的动作涉及了人称代词时,应该把人称代词放在离合词两个语素之间,一般人称代词后要加“的”,即离合词动词语素+人称代词(的)+离合词名词语素;或是用介词引出对象,把离合词放在介宾短语之后。如:帮忙:帮他(的)忙/给他帮忙;伤心:伤我(的)心/让我伤心。 1.1.2了、着、过等助词顺序错误 ②误:我们见面了以后,谈了很多事情。正:我们见了面以后,谈了很多事情。 ③误:孩子们鼓掌着欢迎我们。正:孩子们鼓着掌欢迎我们。 ④误:我已经理发过了。正:我已经理过发了。 此类偏误的成因是不了解助词“了”“着”“过”的用法。由于很多语言中没有助词有时态标记这种用法,因而留学生常常对它们在句中的顺序感到迷惑。在母语负迁移的过程中,留学生常常对这些词手足无措。了、着、过等助词表示动作的持续、完成。如表示动作发生在过去,在离合词中插入“了”。如例句:我们见了面以后,谈了很多事情。表示动作的持续,正在发生时,离合词中间插入“着”,如例句:孩子们鼓着掌欢迎我们。如表示动作的完成,在离合词中间加入“过”,如:我吃过饭了。

主谓型离合词浅析

开题报告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离合词这种特殊的语法现象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被开始关注了。首先正式提出“离合词”概念的是陆志韦,其后有不少学者对离合词进行了多维度的探讨。对离合词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50年代初至80年代;第二阶段80年代至今。第一阶段主要是对离合词的性质的研究;第二阶段主要是由于外国留学生的大量涌入,离合词的偏误现象不断出现,所以离合词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至此语言学界对离合词开始了多角度探讨。 二、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离合词介于“离”与“合”之间,能扩展为词组,但实际上仍是一个词。在复合词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离合词,以动宾结构和动补结构居多。本文通过对主谓型离合词“心X”类的结构类型和扩展成分的的分析。认真总结主谓型离合词的特征,对于汉语习得、汉语教学和汉语词语检索都有重要意义。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可行性分析 本文以主谓型离合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2个“心X”类的例子进行插入特征、语法特征两个方面简要分析。考虑到主谓型离合词的扩展形式较少,学术研究少等现状,本文将主谓型离合词作为考察对象,为以后研究主谓型离合词提供参考。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研究文献法对比分析法 五、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邵敬敏著 2、《三个语法的平面观》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范晓著 3、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王俊著2011级博士论文 4、《现代汉语语法中的纠葛现象》西北师范大学,于燕著,2009级硕士论文 5、《心型支配式离合词研究》吉林大学,包海燕著,2012级硕士论文 6、《“离合”说析疑》语言教学与研究,沈怀兴著,2002.06期 7、,《半个世纪以来的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语文研究,王海峰、姚敏著 8、《关于离合词的语用问题》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华玉山著,2005.03期 9、《论离合词》南京师大学报,段业辉著,1994.02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