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标幽赋

标幽赋

标幽赋
标幽赋

标幽赋

拯救之法,妙用者针。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

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候。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况夫阴阳气血,多少为最。厥阴、太阳少气多血。太阴、少阴少血多气。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也,据虚实而候气。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观夫九针针↑①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循机扪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凝。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别两支。足见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郄腘之间,动脉相应。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易定。明标与本,论刺深刺浅之经。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经。岂不闻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更穷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八脉始终连八会,本是纪纲;十二经络十二原,是为枢要。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一时取一十二经之原,始知要妙。原夫补泻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速效之功,要交正而识本经。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泻络远针,头有疾而脚上针。巨刺与缪刺各异,微针与妙刺相通。观部分而知经络之虚实,视浮沉而辨脏腑之寒温。且夫先令针耀而虑针损;次藏口内而欲针温。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背目深掐,坐卧平而没昏。推于十干十变,知孔穴之开阖;论其五行五脏,察日时之旺衰。伏如横弩,应若发机。阴交阳别而定血晕,阴跷阳维而下胎衣。痹厥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循机扪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凝。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别两支。足见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郄腘之间,动脉相应。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易定。明标与本,论刺深刺浅之经。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经。岂不闻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更穷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八脉始终连八会,本是纪纲;十二经络十二原,是为枢要。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一时取一十二经之原,始知要妙。原夫补泻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速效之功,要交正而识本经。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泻络远针,头有疾而脚上针。巨刺与缪刺各异,微针与妙刺相通。观部分而知经络之虚实,视浮沉而辨脏腑之寒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且夫先令针耀而虑针损;次藏口内而欲针温。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背目深掐,坐卧平而没昏。推于十干十变,知孔穴之开阖;论其五行五脏,察日时之旺

衰。伏如横弩,应若发机。阴交阳别而定血晕,阴跷阳维而下胎衣。痹厥偏枯,迎随俾经络接续;漏崩带下,温补使气血依归。静以久留,停针待之。必准者,取照海治喉中之闭塞;端的处,用大钟治心内之呆痴。大抵疼痛实泻,麻痒虚补。体重节痛而俞居,心下痞满而井主。心胀咽痛,针太冲而必除。脾冷胃痛,泻公孙而立愈。胸满腹胀刺内关,胁疼肋痛针飞虎。筋挛骨痛而补魂门,体热劳嗽而泻魄户。头风头痛,刺申脉与金门;眼痒眼疼,泻光明与地五。泻阴郄止盗汗,治小儿骨蒸;剌偏历利小便,医大人水蛊。中风环跳而宜刺,虚损天枢而可取。

由是午前卯后,太阴生而疾温;离左酉南,月朔死而速冷。循扪弹弩,留吸母而坚长;爪下伸提,疾呼子而嘘短。动退空歇,迎夺右而泻凉;推内进搓,随济左而补暖。慎之!大凡危疾,色脉不顺而莫针;寒热风阴,饥饱醉劳而切忌。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精其心而穷其法,无灸艾而坏其皮;正其理而求其原,免投针而失其位。避灸处而加四肢,四十有九;禁刺处而除六俞,二十有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抑又闻高皇抱疾未瘥,李氏刺巨阙而后苏;太子暴死为厥,越人针维会而复醒。肩井、曲池,甄权刺臂痛而复射;悬钟、环跳,华佗刺蹙足而立行。秋夫针腰俞而鬼免沉疴;王纂针交俞而妖精立出。取肝俞与命门,使瞽士视秋毫之末;剌少阳与交别,俾聋夫听夏蚋之声。嗟夫!去圣逾远,此道渐坠,或不得意而散其学,或愆其能而犯禁忌,愚庸智浅,难契于玄言,至道渊深,得之者有几?偶述斯言,不敢示诸明达者焉,庶几乎童蒙之心启。

针灸推拿之经络指导:标幽赋白话解

拯救之法,妙用者针。察岁时于夫道,定形气于予心。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救治疾病的方法,针刺有绝妙的效果。医者要明察天时、自然界的变化,确定病人的形体和气质分类。在春夏季节和对瘦人应浅刺,在秋冬季节和对肥胖的人应深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如果不研究经络阴阳的变化,就会发生违反针刺禁忌的不当治疗。医者如要探究患者脏腑的虚实,就必须诊察研究经络学说。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候。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经脉运行起始于中焦,气血按时辰流注各经,从手太阴肺经开始至足厥阴肝经一圈终而复始;在外部从中府穴开始,止于期门穴。全身有十二正经脉,三百余络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经络在身体的正面侧面和上下部分布,气血有六百余种穴位变化征象。手足三阳经的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手足三阴经的足三阴经从足走腹,手三阴经从胸走手。要掌握迎随补泻,必须明白经脉流注的顺序和方向。 况夫阴阳气血,多少为最。厥阴、太阳少气多血。太阴、少阴少血多气。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 况且了解阴阳经脉气血的多少最为重要。手足厥阴经、手足太阳经少气多血;手足太阴经、手足少阴经少血多气;手足少阳经多气少血;手足阳明经多气多血。 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也,据虚实而候气。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 先了解各经脉气血多少,其次应详察针感的变化,针下轻浮、滑虚、慢迟是气未至,针下觉沉涩紧是气已至。气至有针感后,则考虑寒证留针,热证疾速出针。气未至,应根据虚实 而候气。气至,医者手下有如鱼吞钩饵的沉而浮动感。气未至,则手下如闲处幽堂深处没有感觉。气速至则速效,气迟迟不至则没有针效。 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循机扪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 运用九针治病的方法,毫针最为微妙,它与天上北斗七星相应,在人体有众多穴位相助变化。毫针本身属金,有祛邪扶正的作用;针的长短变化如水,有疏通瘀滞凝结的作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进针后针有斜正不同,如树木枝干;口中温针法如火,有助阳补虚的作用;抚循经脉,针毕按塞针孔如土之功。可知应用毫针合于五行。 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 虽然毫针只有三寸六分,细如毫发,但能贯通气血之通路,巧运神机,其理极奥妙。能调治五脏的寒热,补泻六腑的虚实。筋脉拘挛气血不通者,可以祛邪气通之,寒热痹痛者,可以通过开(合谷、太冲)四关而治之。 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 凡用针刺治疗,应使患者精神集中而后刺人;既刺人,应使患者精神安定,而后施针行气;精神不集中者,不应针刺,神气定而后可以针刺和行针施术。 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 针刺以调气血为要,下手施术补母泻子是基本方法。 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

中医名著99本

中医学的教科书能让你成为一个医生,但很难让你成为一个高明医生。因为教科书的内容只是概括了中医学的起码知识,在临床最安全的范围内去运用辩证论治,包罗的也只是非常有限的信息量。千变万化的临证状态,数千种中药作用目标的不确定性,数万首成方配伍组方的千差万别,如何准确的体会、把握、得心应手的运用?只有你在多读书、勤积累的不懈努力中,才能做到胸有成竹,举一反三,升华你的医术, 在临床运用自如,成为一代名医。 下面推荐99种中医名著,供同道中人参考,每种书根据其成就与价值以星号表示其必读的程度(☆~☆☆ ☆☆☆) 1.☆☆☆☆☆黄帝内经 2.☆☆☆☆类经明·张介宾 3.☆☆内经知要明·李中梓 4.☆☆☆☆☆濒湖脉学明·李时珍 5.☆☆☆☆☆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清·吴谦 6.☆☆☆三指禅清·周学霆 7.☆☆四诊抉微清·林之翰 8.☆☆望诊遵经清·汪宏 9.☆☆辨舌指南曹炳章 10.☆☆☆☆☆珍珠囊药性赋4卷金·李杲 11.☆☆☆☆本草备要清·汪昂 12.☆☆☆☆药征三卷日·吉益东洞附二卷 13.☆☆本草纲目明·李时珍 14.☆☆本草纲目拾遗清·赵学敏 15.☆☆☆☆☆医方汤头歌诀清·汪昂 16.☆☆☆☆☆删补名医方论8V 清·吴谦 17.☆☆☆医方考6卷明·吴崑 18.☆☆☆医方论清·费伯雄 19.☆☆局方发挥元·朱震亨 20.☆验方新编清·鲍相璈 21.☆☆☆☆☆伤寒论汉·张仲景 22.☆☆☆☆☆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吴谦 23.☆☆☆医宗金鉴·伤寒论注吴谦 24.☆☆☆伤寒来苏集八卷清·柯韵伯 25.☆☆☆☆伤寒类证活人书宋·朱肱 26.☆☆☆☆☆金匮要略方论汉·张仲景 27.☆☆☆医宗金鉴·金匮要略注吴谦 28.☆☆☆☆金匱要略心典清·尤在泾 29.☆☆☆☆☆瘟疫论明·吴有性 30.☆☆☆☆温热论清·叶桂 31.☆☆☆☆温热经纬清·王孟英 32.☆☆☆☆温病条辨清·吴瑭 33.☆☆☆湿热条辩清·薛雪 34.☆☆☆时病论清·雷丰 35.☆☆☆☆☆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清·吴谦 36.☆☆☆☆☆杂病证治准绳8卷明·王肯堂

标幽赋原文及白话解说课材料

标幽赋 【出处】本赋作者窦汉卿是金元时期针灸名家。《普济方》、《针灸大全》、《杨敬斋针灸全书》、《针灸聚英》、《类经图翼》及《针灸大成》均收录本赋。本赋学术和艺术价值均高,是针坛文献的奇葩。 【歌诀】 拯救之法,妙用者针。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候。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况夫阴阳气血,多少为最。厥阴、太阳少气多血。太阴、少阴少血多气。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也,据虚实而候气。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观夫九针针↑①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循机扪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凝。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别两支。足见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郄腘之间,动脉相应。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易定。明标与本,论刺深刺浅之经。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经。岂不闻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更穷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八脉始终连八会,本是纪纲;十二经络十二原,是为枢要。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一时取一十二经之原,始知要妙。原夫补泻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速效之功,要交正而识本经。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泻络远针,头有疾而脚上针。巨刺与缪刺各异,微针与妙刺相通。观部分而知经络之虚实,视浮沉而辨脏腑之寒温。且夫先令针耀而虑针损;次藏口内而欲针温。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背目深掐,坐卧平而没昏。推于十干十变,知孔穴之开阖;论其五行五脏,察日时之旺衰。伏如横弩,应若发机。阴交阳别而定血晕,阴跷阳维而下胎衣。痹厥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循机扪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凝。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别两支。足见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郄腘之间,动脉相应。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易定。明标与本,论刺深刺浅之经。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

药性赋(背诵)

药性赋白话解 寒性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 闻之菊花能明目而清风,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 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 瓜蒌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 是以黄柏疮用,兜铃嗽医。 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 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 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止;栀子凉心肾,鼻衄最宜。 玄参治热结毒痈,清利咽膈;升麻消风热肿毒,发散疮痍。 尝闻腻粉抑肺而敛肛门,金箔镇心而安魂魄; 茵陈主黄胆而利水,瞿麦治热淋之有血。 朴硝通大肠,破血而止痰癖。石膏治头疼,解肌而消烦渴; 前胡除内外之痰实;滑石利六腑之涩结; 天门冬止嗽,补血涸而润肝心;麦门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 又闻治虚烦,除哕呕,须用竹茹;通秘结,导瘀血,必资大黄; 宣黄连治冷热之痢,又厚胃肠而止泻;淫羊藿疗风寒之痹,且补阴虚而助阳;

茅根止血与吐衄;石苇通淋于小肠。 熟地黄补血,且疗虚损;生地黄宣血,更医眼疮。 赤芍药破血而疗腹疼,烦热亦解;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退热尤良。 若乃消肿满,逐水于牵牛;除毒热,杀虫于贯众; 金铃子治疝气而补精血,萱草根治五淋而消乳肿。 侧柏叶治血山崩漏之疾,香附子理血气妇人之用。 地肤子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山豆根解热毒,能止咽喉之痛。 白藓皮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旋复花明目治头风,而消痰嗽壅。 又况 荆芥穗清头目便血,疏风散疮之用; 瓜蒌根疗黄疸毒痈,消渴解痰之忧; 地榆疗崩漏,止血止痢;昆布破疝气,散瘿散瘤。 疗伤寒,解虚烦,淡竹叶之功倍;除结气,破瘀血,牡丹皮之用同。知母止嗽而骨蒸退,牡蛎涩精而虚汗收。 贝母清痰,止咳嗽而利心肺;桔梗下气,利胸膈而治咽喉。 若夫黄芩治诸热,兼主五淋,槐花治肠风,亦医痔痢; 常山理痰结而治温疟。葶苈泻肺喘而通水气。 此六十六种药性之寒者也。 热性 药有温热,又当审详。 欲温中以荜茇,用发散以生姜。 五味子止嗽痰,且滋肾水,腽肭脐疗劳瘵,更壮元阳。 原夫川芎祛风湿,补血清头;续断治崩漏,益筋强脚。

标幽赋原文

标幽赋原文 [标幽赋] 拯救之法,妙用者针。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侯。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况夫阴阳,气血多少为最。厥阴太阳,少气多血;太阴少阴,少血多气。而又 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者,据虚实而候气。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 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本形金也,有蠲(juān)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 (léi)。循机扪而可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别两支。 大抵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郄腘之间,动脉相应。取五穴用一穴而必

标幽赋白话解

标幽赋白话解 拯救之法,妙用者针。察岁时于夫道,定形气于予心。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救治疾病的方法,针刺有绝妙的效果。医者要明察天时、自然界的变化,确定病人的形体和气质分类。在春夏季节和对瘦人应浅刺,在秋冬季节和对肥胖的人应深刺。如果不研究经络阴阳的变化,就会发生违反针刺禁忌的不当治疗。医者如要探究患者脏腑的虚实,就必须诊察研究经络学说。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候。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经脉运行起始于中焦,气血按时辰流注各经,从手太阴肺经开始至足厥阴肝经一圈终而复始;在外部从中府穴开始,止于期门穴。全身有十二正经脉,三百余络脉。经络在身体的正面侧面和上下部分布,气血有六百余种穴位变化征象。手足三阳经的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手足三阴经的足三阴经从足走腹,手三阴经从胸走手。要掌握迎随补泻,必须明白经脉流注的顺序和方向。 况夫阴阳气血,多少为最。厥阴、太阳少气多血。太阴、少阴少血多气。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 况且了解阴阳经脉气血的多少最为重要。手足厥阴经、手足太阳经少气多血;手足太阴经、手足少阴经少血多气;手足少阳经多气少血;手足阳明经多气多血。 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 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也,据虚实而候气。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

治。 先了解各经脉气血多少,其次应详察针感的变化,针下轻浮、滑虚、慢迟是气未至,针下觉沉涩紧是气已至。气至有针感后,则考虑寒证留针,热证疾速出针。气未至,应根据虚实而候气。气至,医者手下有如鱼吞钩饵的沉而浮动感。气未至,则手下如闲处幽堂深处没有感觉。气速至则速效,气迟迟不至则没有针效。 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循机扪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 运用九针治病的方法,毫针最为微妙,它与天上北斗七星相应,在人体有众多穴位相助变化。毫针本身属金,有祛邪扶正的作用;针的长短变化如水,有疏通瘀滞凝结的作用;进针后针有斜正不同,如树木枝干;口中温针法如火,有助阳补虚的作用;抚循经脉,针毕按塞针孔如土之功。可知应用毫针合于五行。 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 虽然毫针只有三寸六分,细如毫发,但能贯通气血之通路,巧运神机,其理极奥妙。能调治五脏的寒热,补泻六腑的虚实。筋脉拘挛气血不通者,可以祛邪气通之,寒热痹痛者,可以通过开(合谷、太冲)四关而治之。 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 凡用针刺治疗,应使患者精神集中而后刺人;既刺人,应使患者精神安定,而后施针行气;精神不集中者,不应针刺,神气定而后可以针刺和行针施术。

陕西慈海教育,国内知名、专业的中医考证培训中心

陕西慈海教育 公司简介:陕西教育教育全称是陕西慈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是一所以教育培训产业为主导的综合型培训机构,一直秉承“用良心做教育”的理念。每年都有一大批学员受益于慈海教育组织的技术研讨会,技术培训课,网络公开课及免费教学视频。(慈海教育网校,国内知名的医学教育培训学校。专业做中医专长、中医师承、执业药师、健康管理师、小儿推拿、推拿针灸等考证培训。始终秉承“用良心做教育”的教育理念服务于每一位慈海教育学员,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培养优秀人才的光荣使命.) 慈海教育根据现代中医药技术发展和地方社会需求设置专长。设有中医专长、中医学(全科医生)、中医学(美容方面)、乡村全科、针灸推拿、小儿推拿按摩等10多个专业,以不断进取的精神用心服务于每一个学员。师资队伍主要由陕西省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省导师孙理军和高新彦为骨干的专家教学团队以及省内各著名中医药专家共同组成,共同承担着为中医药事业培养优秀人才的光荣使命。 ?????????????????????????????????? 师资力量: 贾成文: 陕西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理事,陕西省针灸学会副会长,陕西省针灸临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陕西中医学院高级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委,陕西省卫生系统中医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委。陕西省中医药科研课题及科研成果评审专家。 高新彦: 陕西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陕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各家学说与医学史教研室王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研究分会常委,科普分会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文化学学术带头人,陕西省养生协会副会长,陕西健康养生专家讲师团首席专家,咸阳市优秀科普工作者,原陕西中医药大学专家门诊部负责人,2006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全国首届百名中医药科普专家"称号,2010年获全国中医药科学普及金话筒奖。在陕西电视台、咸阳电视台等多家单位宣讲中医养生保健知识,2015年8月受邀赴新加坡进行学术交流,受到普遍欢迎。主编、参编出版中医教材和学术著作53部,其中主编30余部,包括《男性养生保健揭秘》、《男性保健养生指南》、《古今名医医案赏析》、《血府逐瘀汤现代研究与应用》、《补中益气汤现代研究与应用》、《高脂血症中

药性赋白话解

药性赋白话解 (一)寒性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多种药物的天赋自然性能,此类最为寒凉。本篇所列药物,基本上都属于寒性,所以开始作一个总的说明,指出下列药物都属于寒性的一类。 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 犀角味苦咸而气寒,性属阴而清降。主要入心经,清心热、凉血的作用最强,治温热病邪入心经血分所致的高热神昏诂语及发斑,吐衄等症,最为适宜。

羚羊即羚羊角。其性咸寒清降,主入肝经(兼入肺),清肝火、熄风、镇痉的作用最强,治高热引起的惊厥、惊痫、抽搐等症,疗效最好。又能清泻肺热,以治因肺热而引起的心烦发热等症。“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既指出了这二味药作用上的特点,又说出了它们的区别。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 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 泽泻味甘淡而气寒,淡能渗利,寒能清热,故能泻肾经之火,利膀胱之湿,通利小便。对湿热内蕴、小便不通,热淋水肿之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所以赋曰“利水通淋”。至于“补阴不足”这句话,不应把它当作“补阴”作用来理解,而可以作为清泻肾火来认识。因肾火祛而真阴不受其耗,故曰“补阴不足”。六味地黄丸方中用泽泻,其目的在于清泻肾火,而非补阴。所以不应视为该药有补阴作用。 海藻味苦咸而性寒,咸可软坚、寒能清热,专于软坚消痰结。为治痰凝气结而成的瘿瘤(俗称“大脖子”,属甲状腺肿大一类疾患)的主药。对于疝气和睾丸肿痛等症,也较常用。此外,并有利水之功,用治脚气浮肿及水肿,亦有较好疗效。反甘草,因而忌和甘草同用。 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 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 菊花性凉而清散,善清上焦和肝经风热。“肝开窍于目”,“厥阴之脉上行头目”,风热伤肝、多致目疾、头痛、头晕。本品清散肝经风热,故为要药。凡肝阳上升,或内有风热而引起的目赤肿痛、视物昏暗及迎风流泪;或头脑掣痛之“头风”头痛之症,最有良效。 射干性味苦寒,能清热解毒,祛痰利咽喉。主治咽喉肿痛、喉痹不通、肺热咳嗽痰多等症。对于喉闭(治咽喉肿痛、气阻、声闭)以及咳逆痰涎壅塞等症,最为适宜。张仲景用治咳而上气,喉中如水鸡声的“射干麻黄汤”即以本品为主,外敷治痈肿疮毒,有解毒消肿之效。

药性赋白话解

药性赋白话解 (一)寒性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多种药物得天赋自然性能,此类最为寒凉。本篇所列药物,基本上都属于寒性,所以开始作一个总得说明,指出下列药物都属于寒性得一类。 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 犀角味苦咸而气寒,性属阴而清降。主要入心经,清心热、凉血得作用最强,治温热病邪入心经血分所致得高热神昏诂语及发斑,吐衄等症,最为适宜。 羚羊即羚羊角。其性咸寒清降,主入肝经(兼入肺),清肝火、熄风、镇痉得作用最强,治高热引起得惊厥、惊痫、抽搐等症,疗效最好。又能清泻肺热,以治因肺热而引起得心烦发热等症。“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既指出了这二味药作用上得特点,又说出了它们得区别。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 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 泽泻味甘淡而气寒,淡能渗利,寒能清热,故能泻肾经之火,利膀胱之湿,通利小便。对湿热内蕴、小便不通,热淋水肿之症,有较好得治疗作用,所以赋曰“利水通淋”。至于“补阴不足”这句话,不应把它当作“补阴”作用来理解,而可以作为清泻肾火来认识。因肾火祛而真阴不受其耗,故曰“补阴不足”。六味地黄丸方中用

泽泻,其目得在于清泻肾火,而非补阴。所以不应视为该药有补阴作用。 海藻味苦咸而性寒,咸可软坚、寒能清热,专于软坚消痰结。为治痰凝气结而成得瘿瘤(俗称“大脖子”,属甲状腺肿大一类疾患)得主药。对于疝气与睾丸肿痛等症,也较常用。此外,并有利水之功,用治脚气浮肿及水肿,亦有较好疗效。反甘草,因而忌与甘草同用。 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 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 菊花性凉而清散,善清上焦与肝经风热。“肝开窍于目”,“厥阴之脉上行头目”,风热伤肝、多致目疾、头痛、头晕。本品清散肝经风热,故为要药。凡肝阳上升,或内有风热而引起得目赤肿痛、视物昏暗及迎风流泪;或头脑掣痛之“头风”头痛之症,最有良效。 射干性味苦寒,能清热解毒,祛痰利咽喉。主治咽喉肿痛、喉痹不通、肺热咳嗽痰多等症。对于喉闭(治咽喉肿痛、气阻、声闭)以及咳逆痰涎壅塞等症,最为适宜。张仲景用治咳而上气,喉中如水鸡声得“射干麻黄汤”即以本品为主,外敷治痈肿疮毒,有解毒消肿之效。 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 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 薏苡即薏苡仁(又称苡仁、苡米)。性味甘淡微寒,为清补利湿之品,

标幽赋原文

标幽赋 窦汉卿 拯救之法,妙用者针。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侯。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况夫阴阳,气血多少为最。厥阴太阳,少气多血;太阴少阴,少血多气。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寒证留针,热证不留);未至者,据虚实而候气。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浮动感);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 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本形金也,有蠲(juān)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léi)。循机扪而可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合谷穴、太冲穴)而已之。凡刺者,使本神朝(精神集中)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精神安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定脚处,取气血(通调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补母泻子)是根基;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任脉穴位,天突穴下1寸)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脾经第21穴,腋中线第6肋间隙)与天枢地机(脾经第8穴,郄穴,阴陵泉下3寸)。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别两支。 大抵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郄腘之间,动脉相应。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易定。明标与本,论刺深刺浅之经;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径。岂不闻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更穷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不无效。八脉始终连八会,本是纪纲;十二经络十二原,是为枢要。一日取六十

标幽赋

标幽赋 拯救之法,妙用者针。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 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候。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况夫阴阳气血,多少为最。厥阴、太阳少气多血。太阴、少阴少血多气。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也,据虚实而候气。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观夫九针针↑①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循机扪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凝。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别两支。足见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郄腘之间,动脉相应。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易定。明标与本,论刺深刺浅之经。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经。岂不闻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更穷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八脉始终连八会,本是纪纲;十二经络十二原,是为枢要。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一时取一十二经之原,始知要妙。原夫补泻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速效之功,要交正而识本经。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泻络远针,头有疾而脚上针。巨刺与缪刺各异,微针与妙刺相通。观部分而知经络之虚实,视浮沉而辨脏腑之寒温。且夫先令针耀而虑针损;次藏口内而欲针温。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背目深掐,坐卧平而没昏。推于十干十变,知孔穴之开阖;论其五行五脏,察日时之旺衰。伏如横弩,应若发机。阴交阳别而定血晕,阴跷阳维而下胎衣。痹厥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循机扪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凝。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别两支。足见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郄腘之间,动脉相应。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易定。明标与本,论刺深刺浅之经。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经。岂不闻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更穷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八脉始终连八会,本是纪纲;十二经络十二原,是为枢要。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一时取一十二经之原,始知要妙。原夫补泻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速效之功,要交正而识本经。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泻络远针,头有疾而脚上针。巨刺与缪刺各异,微针与妙刺相通。观部分而知经络之虚实,视浮沉而辨脏腑之寒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且夫先令针耀而虑针损;次藏口内而欲针温。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背目深掐,坐卧平而没昏。推于十干十变,知孔穴之开阖;论其五行五脏,察日时之旺

药-性-赋-白-话-解

药性赋白话解 药性赋 一、寒性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犀角解乎心热; 羚羊清乎肺肝。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 海藻散瘿破血治疝何难。 问之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 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 意苡(苡仁)理脚气而除风湿; 耦节消淤血而止吐衄nv(鼻血)。 瓜瘿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 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 是以黄柏疮用,兜铃嗽医。 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 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 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 ;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 白部治肺热,咳嗽可止; 栀子凉心肾,鼻衄最宜。 玄参治结热毒痈,清利咽膈; 升麻消风热肿毒,发散疮痍。 尝闻腻粉抑肺而剑肛门; 金箔镇痛心而安魂. 魄po。 菌陈主黄疸而利水; 瞿qu麦治热淋之有血。 扑硝通大肠,破血而止痰癖; 石膏治头痛,解肌而消烦渴。 前胡除年内外之痰实; 滑石利六腑之涩结。 天门冬止咳,补血固而润肝心; 麦门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 又闻治虚烦、除哕(呕吐)呕,须用竹茹;通秘结、导淤血,资大黄。 宣黄连治冷热之痢,又厚肠胃而止泻; 淫羊藿疗风寒之痹,且补阴虚而助阳。 茅根止血与吐衄; 石苇通淋于小肠。 熟地黄补血且疗虚损; 生地黄宣血更医眼疮。

赤勺药破血而疗腹痛,烦热亦解; 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退让优良。 如乃消肿满逐水于牵牛; 除毒热杀虫于贯仲。 金铃子治疝气而补精血; 萱草根治五淋而消乳肿。 侧柏叶治血山崩漏之疾; 香附子理气血妇人之用。 地肤子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 山豆根解热毒,能止咽喉之痛。 白藓皮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bi; 旋复花明目治头风,而消痰咳雍。 又况荆芥惠清头目便血,疏风散疮之用; 瓜篓根疗黄疸毒痈,消渴解痰之忧。 地榆疗崩漏,止血止痢; 昆布(海带))破疝气,散瘿散瘤。 疗伤寒、解虚烦,淡竹叶之功倍 ;除结气、破淤血,牡丹皮之用之。 知母止嗽而骨蒸退; 牡蛎疬精而虚汗收。 贝母清痰止咳嗽而利心肺; 桔梗开肺利胸膈而治咽喉。 如夫黄芩治诸热,兼主五淋;槐花治肠风,易医痔痢。 常山理痰结而治温虐nve; 葶苈泻肺喘而通水气。 二、热性 药有温热,又当审详。欲温中以筚bi拨;用发散以生姜。五味子止咳痰,且滋肾水;腽wa 肭na(海狗)脐qi疗劳疾,更壮元阳。原夫川芎去风湿、补血清头;续断治崩漏、益筋强脚。麻黄表汗以疗咳逆;韭子壮阳而医白浊。川乌破积,有消痰治风痹之功;天雄散寒,为去湿助精阳之药。观夫川椒达下,干姜暖中。葫芦巴治虚冷之疝气;生卷柏破症瘕jia(肚子里结块的病)而血通。白术消痰雍yong 、温胃,兼止吐泻;菖蒲开心气、散冷,更治耳聋。丁香快脾胃而止吐逆;良姜止心气痛之攻冲。肉苁蓉镇精益肾;石硫磺暖胃驱虫。胡椒主去痰而除冷;秦椒主攻痛而去风。吴茱荑疗心腹之冷气;灵砂定心脏之怔zheng忡chong (虚弱病,心脏跳动很厉害)。盖夫散肾冷、助脾胃,须毕澄茹;疗心痛、破积聚,用莲莪术。缩砂止吐泻安胎、化酒食之剂;附子疗虚寒反胃、壮元阳之方。白豆蔻kou治冷泻,疗痈yong止痛于乳香;红豆蔻止吐酸,消血杀虫于干漆。岂知鹿茸生精血,腰脊崩漏之均补;虎骨壮筋骨,寒湿毒风之并去。檀香定霍乱,而心气之痛愈;鹿角秘精髓,而腰脊之痛除。消肿益血于米醋;下气散寒于紫苏。扁豆助脾,则酒有行药破结之用;麝香开窍,则葱为通中发汗之需。尝观五灵脂治崩漏,理血气之刺痛;麒麟竭jie止血出,疗金疮之伤折。鹿茸壮阳以助肾;当归补虚而养血。乌贼骨止带下,且除崩漏目翳yi;鹿角胶住血崩,能补虚赢劳绝。白花蛇治瘫痪,疗风痒之癣疹;乌梢蛇疗不仁,去疮疡之风热。乌药有治冷气之理;禹yu余粮乃疗崩漏之因。巴豆利痰水,能破寒结;独活疗诸风,不论新久。山茱荑治头晕

第九章《针经指南》选

第九章《针经指南》选 第一节窦汉卿的针灸学术思想 窦默,字汉卿,初名杰,字子声(约公元1195~1280年),广平肥乡(今河北省邯郸肥乡县)人,金元时代著名的针灸医家。据元史记载:“幼知读书,毅然有志,族祖旺为郡功曹,令学习史事,不肯就。”后因战事纷起,流转他乡,在河南娶医者王翁之女为妻,始入医道,后在蔡洲遇名医李浩,授予铜人针法,通过努力自学和医事实践,“继还肥乡,以经述教授,由是知名”。 “窦氏为人乐易平居,未常品评人物,与人居温然儒者,至论国家大计,面折廷争”。窦汉卿曾被元世祖封为太师谥文贞,故后人称他为窦太师或窦文贞公。 窦氏的主要著作有《针经指南》,另有《铜人针经密语》一卷,今已佚失。 《针经指南》是窦氏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集中总结。书中对针灸的穴位、针刺方法、得气、宜忌等方面,作了深入阐述,在针灸理论与临床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故名《针经指南》。 窦氏是我国针灸史上著名的学者。他重流注穴法,精针刺操作,开创针刺得气的新理论,对后人,特别是明代的许多针灸家影响颇深,如:徐凤、高武、楼英、杨继洲、鲍同仁等,充分体现出他对针灸学的重大贡献。 一、重流注八穴 重视“流注八穴”的应用,是窦氏用针的最大特点。他在“流注八穴序”中说:“予少时,尝得其本于山人宋子华,以此术行于河淮间四十一年。起危笃患,随手应者,岂胜数哉!”但关于“流注八穴”及其应用,窦氏序称“乃少室隐者所传。”窦氏根据铜台王氏家藏本及宋子华所传,并结合自己的针灸实践,攥写成“流注八穴”的内容。首先,论述了“流注八穴”的位置及取穴方法,并用大量篇幅详细介绍了“流注八穴”所治疗的213证。指出“流注八穴”治疗时,要先刺主证之穴,如病未已,再取与其相应的穴位,重在得气和停针待气,方能使气上下贯通,以提高疗效。如喉咙闭塞,可先取照海穴,后取相应的列缺穴,然后停针待气,使在下的照海穴和在上的列缺穴,效应相和,使与咽喉肺系相关的肺经、任脉、肾经、阴蹻脉,经气皆通,以达到调气攻邪的目的。此“流注八穴”,经明代徐凤及杨继洲整理和扩充,加上配穴,进一步增加了主治范围,如窦氏归纳公孙穴主治27证,《针灸大成》扩大为36种疾病,使八穴的治疗范围增加到244证,极大丰富了针灸临床的特色疗法。 二、补泻在手指 窦氏在《针经指南》中认为:“原夫补泻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强调手法操作是取得针灸疗效关键所在。书中详列了“呼吸补泻”、“寒热补泻”、“手指补泻”、“迎随补泻”、“生成数法”等。其中,论“呼吸补泻”,重在阐述《内经》的呼吸补泻思想;“寒热补泻”与“生成数法”,则是其后世演变为“烧山火”、“透天凉”的依据,而“迎随补泻”则解释了《难经》中“泻南补北”法的应用,认为“此实母泻子之法,非只刺一经而已”。窦氏提出的“补泻在手指”说,在《难经·六十七》难基础上发展而来,并在《针经指南》中详细论述了各

标幽赋白话解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拯救之法,妙用者针。察岁时于夫道,定形气于予心。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救治疾病的方法,针刺有绝妙的效果。医者要明察天时、自然界的变化,确定病人的形体和气质分类。在春夏季节和对瘦人应浅刺,在秋冬季节和对肥胖的人应深刺。如果不研究经络阴阳的变化,就会发生违反针刺禁忌的不当治疗。医者如要探究患者脏腑的虚实,就必须诊察研究经络学说。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候。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经脉运行起始于中焦,气血按时辰流注各经,从手太阴肺经开始至足厥阴肝经一圈终而复始;在外部从中府穴开始,止于期门穴。全身有十二正经脉,三百余络脉。经络在身体的正面侧面和上下部分布,气血有六百余种穴位变化征象。手足三阳经的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手足三阴经的足三阴经从足走腹,手三阴经从胸走手。要掌握迎随补泻,必须明白经脉流注的顺序和方向。 况夫阴阳气血,多少为最。厥阴、太阳少气多血。太阴、少阴少血多气。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 况且了解阴阳经脉气血的多少最为重要。手足厥阴经、手足太阳经少气多血;手足太阴经、手足少阴经少血多气;手足少阳经多气少血;手足阳明经多气多血。 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也,据虚实而候气。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 先了解各经脉气血多少,其次应详察针感的变化,针下轻浮、滑虚、慢迟是气未至,针下觉沉涩紧是气已至。气至有针感后,则考虑寒证留针,热证疾速出针。气未至,应根据虚实而候气。气至,医者手下有如鱼吞钩饵的沉而浮动感。气未至,则手下如闲处幽堂深处没有感觉。气速至则速效,气迟迟不至则没有针效。 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循机扪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 运用九针治病的方法,毫针最为微妙,它与天上北斗七星相应,在人体有众多穴位相助变化。毫针本身属金,有祛邪扶正的作用;针的长短变化如水,有疏通瘀滞凝结的作用;进针后针有斜正不同,如树木枝干;口中温针法如火,有助阳补虚的作用;抚循经脉,针毕按塞针孔如土之功。可知应用毫针合于五行。 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 虽然毫针只有三寸六分,细如毫发,但能贯通气血之通路,巧运神机,其理极奥妙。能调治五脏的寒热,补泻六腑的虚实。筋脉拘挛气血不通者,可以祛邪气通之,寒热痹痛者,可以通过开(合谷、太冲)四关而治之。 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 凡用针刺治疗,应使患者精神集中而后刺人;既刺人,应使患者精神安定,而后施针行气;精神不集中者,不应针刺,神气定而后可以针刺和行针施术。

标幽赋原文及白话解

标幽赋原文及白话解标幽赋 【出处】本赋作者窦汉卿是金元时期针灸名家。《普济方》、《针灸大全》、《杨敬斋针灸全书》、《针灸聚英》、《类经图翼》及《针灸大成》均收录本赋。本赋学术和艺术价值均高,是针坛文献的奇葩。 【歌诀】 拯救之法,妙用者针。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候。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况夫阴阳气血,多少为最。厥阴、太阳少气多血。太阴、少阴少血多气。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

血多者,阳明之位。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轻 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也,据虚实而候气。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气速至而速效,气 迟至而不治。观夫九针针f①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长水 也, 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循机扪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巩、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凝。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别两支。足见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郑胭之间,动脉相应。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易定。明标与本,论刺深刺

药性赋白话解

药性赋白话解药性赋一、寒性诸药赋性,此类最寒。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血治疝何难。问之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意苡(苡仁)理脚气而除风湿;耦节消淤血而止吐衄nv(鼻血)。瓜瘿子 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是以黄柏疮用,兜铃嗽医。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白部治肺热,咳嗽可止;栀子凉心肾,鼻衄最宜。玄参治结热毒痈,清利咽膈;升麻消风热肿毒,发散疮痍。尝闻腻粉抑肺而剑肛门;金箔镇痛心而安魂. 魄po。菌陈主黄疸而利水;瞿qu麦治热淋之有血。扑硝通大肠,破血而止痰癖;石膏治头痛,解肌而消烦渴。前胡除年内外之痰实;滑石利六腑之涩结。天门冬止咳,补血固而润肝心;麦门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又闻治虚烦、除哕(呕吐)呕,须用竹茹;通秘结、导淤血,资大黄。宣黄连治冷热之痢,又厚肠胃而止泻;淫羊藿疗风寒之痹,且补阴虚而助阳。茅根止血与吐衄;石苇通淋于小肠。熟地黄补血且疗虚损;生地黄宣血更医眼疮。赤勺药破血而疗腹痛,烦热亦解;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退让优良。如乃消肿满逐水于牵牛;除毒热杀虫于贯仲。金铃子治疝气而补精血;萱草根治五淋而消乳肿。侧柏叶治血山崩漏之疾;香附子理气血妇人之用。地肤子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山豆根解热毒,能止咽喉之痛。白藓皮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bi;旋复花明目治头风,而消痰咳雍。 又况荆芥惠清头目便血,疏风散疮之用;瓜篓根疗黄疸毒痈,消渴解痰之忧。地榆疗崩漏,止血止痢;昆布(海带))破疝气,散瘿散瘤。疗伤寒、解虚烦,淡竹叶之功倍;除结气、破淤血,牡丹皮之用之。知母止嗽而骨蒸退;牡蛎疬精而虚汗收。贝母清痰止咳嗽而利心肺;桔梗开肺利胸膈而治咽喉。如夫黄芩治诸热,兼主五淋;槐花治肠风,易医痔痢。常山理痰结而治温虐nve;葶苈泻肺喘而通水气。二、热性药有温热,又当审详。欲温中以 筚bi拨;用发散以生姜。五味子止咳痰,且滋肾水;腽wa肭na(海狗)脐qi疗劳疾,更壮元阳。原夫川芎去风湿、补血清头;续断治崩漏、益筋强脚。麻黄表汗以疗咳逆;韭子壮阳而医白浊。川乌破积,有消痰治风痹之功;天雄散寒,为去湿助精阳之药。观夫川椒达下,干姜暖中。葫芦巴治虚冷之疝气;生卷柏破症瘕jia(肚子里结块的病)而血通。白术消痰雍yong 、温胃,兼止吐泻;菖蒲开心气、散冷,更治耳聋。丁香快脾胃而止吐逆;良姜止心气痛之攻冲。肉苁蓉镇精益肾;石硫磺暖胃驱虫。胡椒主去痰而除冷;秦椒主攻痛而去风。吴茱荑疗心腹之冷气;灵砂定心脏之怔zheng忡chong(虚弱病,心脏跳动很厉害)。盖夫散肾冷、助脾胃,须毕澄茹;疗心痛、破积聚,用莲莪术。缩砂止吐泻安胎、化酒食之剂;附子疗虚寒反胃、壮元阳之方。白豆蔻kou治冷泻,疗痈yong止痛于乳香;红豆蔻止吐酸,消血杀虫于干漆。岂知鹿茸生精血,腰脊崩漏之均补;虎骨壮筋骨,寒湿毒风之并去。檀香定霍乱,而心气之痛愈;鹿角秘精髓,而腰脊之痛除。消肿益血于米醋;下气散寒于紫苏。扁豆助脾,则酒有行药破结之用;麝香开窍,则葱为通中发汗之需。尝观五灵脂治崩漏,理血气之刺痛;麒麟竭jie止血出,疗金疮之伤折。鹿茸壮阳以助肾;当归补虚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