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代史复习思考题

中国近代史复习思考题

中国近代史复习思考题

《中国近代史》复习思考题汇编

第一章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从国际形势来看,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开拓市场,商品、资本侵略扩张,东西方的历史走向巨大反差。

从国内形势看,中国社会总体上呈现出由强到弱的趋势,以清朝中期(嘉庆、道光)为分水岭,之前强大,之后落后。

①政治上:统治者独断专行;吏制腐败,人民反抗不断。

②经济上:土地高度集中,赋税劳役繁重。

③军事上:军制、战术思想落后、武器陈旧,军备废弛,缺乏驯练,没有战斗力。

④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上:大兴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⑤外交上:闭关锁国。

从中英贸易来看,清政府的闭关政策以及自然经济的抗拒让英国商品在中国市场很难畅销,而清朝出口英国的商品都非常畅销,结果造成英国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的态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英国通过向中国走私贩卖鸦片来获取高额利润,从此解决贸易的不平衡问题,清政府严行禁烟政策,又触犯了英国利益,双方矛盾升级,最终导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

从地缘政治上看,中国临边地区和临近国家不同程度受到侵扰和殖民统治,缓冲带越来越少。

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2、《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共13款,主要内容是:

(1)、宣布结束战争。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

(2)、五口通商。清朝政府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3)、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其中600万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元偿还商人债务。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元。(4)、割地。清朝政府将香港割让给英国。

(5)、另订关税则例。清朝政府将以公平的原则颁布一部新的关税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6)、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南京条约》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英国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国接受其侵略要求,这就使中国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遭到了破坏。强占香港,损害了中国领土的完整。通商口岸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和不等价交换的中心。巨额赔偿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身上,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苦。《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英《南京条约》附件:

中英《南京条约》签署后,应道光皇帝要求,清廷继续与英方交涉,商定具体实施过程中相应的细则。道光十三年(1843年)六月二十五日《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公布施行,八月十五日订立《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即《虎门条约》。通过这些附近条约,英、法、美等国子啊中国攫取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许多特权。

3、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危害性:

1、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割让香港,从法律上第一次承认)

2、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关税自主权、领土司法权、司法/领事自主权)

3、中国被迫巨额赔款,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和人民的负担。

4、中国被迫打开了大门,开始融入世界,成为列强掠夺的对象。

5、严重冲击了清政府的统治,加速了其统治危机。

4、清政府失败的原因:

(1)、清政府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清王朝长期以来夜郎自大,闭关自守,盲目排外,对西方列强缺乏认识,故不能了解敌人,对敌判断失当。

(2)、制度落后。清王朝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帝国,而西方列强资本主义迅猛发展,社会制度远远落后。

(3)、武器装备和战略战术落后。

(4)、战和不定,战略被动多变。

(5)、没有发动人民群众没有支持群众自发的抗英斗争。

5、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1、政治上: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自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经济上:原本占主导地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强烈冲击,中国日益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但外国资本主义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一定程度上致使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3、思想文化上:鸦片战争后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对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

4、社会矛盾上: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开始经受更加深重的苦难,中国人民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斗争。

名词解释:

1、禁烟运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清政府为解决鸦片的危害和白银外流问题的一场严禁鸦片的运动。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前,中国在与外国的贸易中始终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英国资产阶级出于其掠夺本性,竟用鸦片来

冲击中国的贸易市场,获取一本万利的不义之财。鸦片的泛滥,极大地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大量白银外流,若任其发展,必将使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为解决这种状况,道光帝命林则徐南下,到广州解决禁烟斗争。禁烟运动表明了中国人民禁绝鸦片的决心,谱写了近代史上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光辉篇章的第一页。

2、虎门销烟:由林则徐在广东虎门主持的一次销烟运动,是清政府禁烟运动的高潮。当鸦片泛滥对清政府造成巨大危害且威胁到上层统治时,在禁烟派努力下,道光帝命林则徐开展禁烟运动。自1839年6月3日至25日,在虎门将所缴获英美两国的鸦片当众销毁。各地群众闻讯赶来观看,万众欢腾。虎门销烟的壮举,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表明了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

3、林则徐:林则徐,福建侯官人,鸦片战争前,主张禁烟,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主持禁烟事宜,严拿烟贩,惩办不法官弁,晓喻外国烟贩,限期收缴所有鸦片,并于1939年6月主持“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积极组织人员

搜集和翻译西方国家新闻纸,了解西方,派人编写《四洲志》。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代表,积极整顿海防,认真备战,坚决抵抗外国侵略。

第二章

1、太平天国革命爆发的原因: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鸦片战争后,巨额的战争赔款,清朝全以捐税形式转嫁到民众身上。加之鸦片和外国商品的大量输入,使中国农村出现大批游民饥民,引起人民多次起义。太平天国起义就是这许多起义中比较壮大的一次。

②南方大饥荒是人民起义的直接原因

③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和沉重剥削。

④西方宗教的影响。在洪秀全等人通过拜上帝教的宣传也对这场

起义爆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天京事变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1)直接原因——内部矛盾激化(领导集团之间的矛盾)。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袖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远。洪秀全把精力用于宗教神学的著述,其余领导结成自己的集团明争暗斗。争权夺利的都正日益尖锐。1856年秋,领导集团内部因争夺权势而分裂,先是韦昌辉杀了杨秀清,继而韦昌辉被处死,接着由于洪秀全的猜忌石达开率领精锐部队出走。

(2)间接原因——敌人破坏颠覆的影响。太平天国内部成分日益复杂,其中不乏暗藏的敌对分子、见风使舵的投机分子,还有一些人是被迫参加的。这些人在军队中挑拨离间、煽动逃亡、叛变,甚至与清军暗通消息,给太平天国带来很大危害。

(3)根本原因——农民自身阶级的局限性。建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的领袖们的思想作风发生了变化,沉醉于胜利喜悦中,革命进取心日益减退,开始了对权力和生活的追求,生活上的腐化已相当严重。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后果: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内人心开始涣散,搞垮了领导核心,削弱了革命力量。加剧了政权的腐败(巩固了洪秀全的政治地位,从此不信任何人)。摧折了太平天国的信仰支柱。导致战局急剧逆转,清军陆续在各战场得胜。天京事变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3、《天朝天亩制度》中有关土地问题的规定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此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6555455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1853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

度》。

《天朝田亩制度》的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其中心内容是要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涉及到经济、政治、军事、文教和社会改革等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土地分配原则和方法:它把土地分为九等,好坏平均搭配。然后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16岁以上分全份,16岁以下分一半。

农副产品的生产和分配方法:都以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每25户为1“两”。设立“圣库制度”,生产所得,“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圣库”;“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鳏寡孤独废疾者“皆颁国库以养”。

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希望通过施行这一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具有进步意义。

不过,《天朝田亩制度》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

这表明,即使是想太平天国这样的农民起义,尽管给腐朽的封建制度以严重的冲击,却难以建立足以替代腐朽制度的新的社会制度。

4、《天京条约》、《北京条约》主要内容

中俄《北京条约》主要内容:

1.中俄东段边界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为界,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划归俄国。原住这一地区的中国人,仍准留住。

2.中俄两国未经划定之西部疆界,今后应顺山岭的走向、大河的流向以及中国现有常驻卡伦路线而行,即从沙宾达巴哈界牌起,经斋

桑湖、特穆尔图淖尔至浩罕一线为界。

3.俄国在伊犁、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设领事官,“遇有大小案件,领事官与地方官各办各国之人,不可彼此妄拿、存留、查治”。

4.东北新定边界地区准许两国之人随便贸易,并不纳税;新疆贸易除伊犁和塔尔巴哈台外,增辟喀什噶尔一口;俄国商人可由恰克图照旧到京。

中俄《天津条约》主要内容:

1.向俄国增开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湾(台南)、琼州七处通商口岸,俄国兵船可在各口岸停泊。

2.扩大陆路通商,嗣后对俄国陆路通商人数、所带货物与资本,不加限制。

3.俄国得在各通商口岸设领,俄人若与中国人发生纠葛或其他事故,由两国官员“会同办理”。俄人在华犯罪,按俄国法律受审。

4.俄国人在内地传教,中国方面不得禁止。

5.中国今后给予别国的一切政治、贸易及其他特权,“毋庸再议,即与俄国一律办理施行”。

6.由两国派员查勘“从前未经定明边界”,“务将边界清理补入此次和约之内”。

5、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其后俄国侵吞我国领土的基本情况

1、清朝康熙皇帝时期,与俄罗斯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清朝放弃了贝加尔湖以东的尼布楚地区(大约60万平方公里),传统上属于中国管辖的外兴安岭以北大片领土(面积不详)。

2、雍正时期,清朝与沙俄签署《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俄罗斯再次占领蒙古以北原属契丹族、蒙古族牧区(面积不详)。

3、咸丰同治时期,适逢第二次鸦片战争,俄罗斯威逼利诱黑龙江地方政府,以中间人身份蒙骗清王朝,通过《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强占外东北和库页岛(100万平方公里)、外西北(44万平方公里)土地。

4、通过《中俄伊犁条约》,俄罗斯强占中国西北数块7万多平方

公里领土。

5、辛亥革命后,俄罗斯通过《满洲里条约》,强占中国1400平方公里土地。

6、辛亥革命后,俄罗斯扶植外蒙古独立势力。十月革命后,苏俄再次培养外蒙古独立势力,并于1945年强迫国民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

7、在1929年,中苏边境冲突中,苏联强占黑龙江干流原属于中国的江中岛屿数个,彻底占领江东六十四屯。

8、1944年,苏联将中国领土唐努乌梁海吞并设立图瓦州,侵吞中国领土17万平方公里。

综上所述,俄罗斯至少侵略中国领土200平方公里以上。/依据1858《瑷珲条约》1860《北京条约》1864《勘分西北界约记》和19世纪八十年代7个改订条约,俄国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新疆边界还有星星点点的领土是在条约之外被俄国强占的。现归属中亚各国。外蒙古独立是俄国一手造成的。外蒙古领土156万,也应该算在俄国头上,中国因为俄国而失去外蒙古。在策划外蒙古独立的过程中,俄国强行占去了唐努乌梁海,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半江苏省。另外,1689年《尼布楚条约》是平等条约,但清政府代表在与俄国代表谈判时,一再退让,把从贝加尔湖到外兴安岭一线,南到额尔古纳河的广大领土,包括尼布楚在内的大片领土让与俄国,加上1727年《布连斯齐界约》,贝加尔湖周围地区一起约100万,均让与俄国。综上所述:中国因为俄国失去的领土加在一起大约有430万平方公里土地。

6、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失败原因

1、主观上:贴提不出科学的革命纲领

2、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不团结和享乐、腐化

3、太平天国领导层存在着严重的宗派思想,削弱了革命力量

4、战略战术的失误

5、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的强大。

6、历史影响

①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朝统治的衰落和崩溃。

②太平天国对救国救民的道路做出了有益探索

③鼓舞了亚非拉的民族解放斗争。

名词解释

1、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拜上帝会众两万余人在桂平县金田村正式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军队称太平军,并颁布军纪五条,这就是举世震惊的金田起义,它标志着气势磅礴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从此开始。

2、永安建制:1851年9月25日,太平军攻占永安后,洪秀全在永安进行了政治、军事建设,称永安建制。永安建制的内容有:第一,封王建制。初步建立了政权,封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分别为东、西、南、北、翼王,并决定由东王节制诸王(见右图)。同时颁布《太平官制》、《太平礼制》等各项制度,通过永安封王建制,太平天国政权已初步形成。第二,颁行《太平天历》(冯云山创)。第三,整饬军纪。颁行军律《太平条规》、《太平军目》(冯云山编制)。永

安建制,初步确立了太平天国的立国规模和军政体制,进一步巩固了起义队伍,增强了太平军的战斗力,为太平天国的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

3、“马神甫”事件:1856年广西地方政府惩办法国不法传教士的事件,又称西林教案。1853年,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从广州潜入广西西林县,勾结官府,作恶多端,激起民愤。1856年2月,知县张凤鸣将马赖和不法教徒逮捕归案,后判处死刑。法国以此为借口,于次年联合英国出兵侵华。

4、“亚罗号”事件:1856年围绕中国商船亚罗号进行的中英交涉。1856年10月8日,广东水师在中国走私船“亚罗号”上搜查海盗,逮捕了十几名中国水手。而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却借口该船曾在香港注册,领有执照,要求两广总督叶名琛立即释放被捕人员,向英道歉。但当叶名琛把12人全部送还时,巴夏礼仍然拒收。23日,英驻华海军悍然向广州发动进攻。“亚罗号”事件成为第二次鸦片战

争的导火线。

5、天京事件:在太平军取得重大胜利的同时,太平天国内部潜在的矛盾和弱点也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思想在蜕化,一些人在生活上追求享乐,在政治上争权夺利,终于在1856年9月发生了天京事变。在天京事变中,杨秀清、韦昌辉先后被杀,石达开出走败亡。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第三章

1、洋务派所创办军事工业的性质和特点

使用新式机器生产,出现了新的生产力,带有资本主义的性质.但企业都是官办的(用国家的经费由官吏来办理),由封建官僚管理.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一个工厂形同一座衙门。

性质:封建主义性质的官办企业

2、洋务运动的评价(7个方面)

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到90年代进行了30年,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1、开办了大批军事和民用的资本主义企业,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2、逐渐改变了中国交通运输和通信成陈旧落后的状况。

3、开了社会风气,从而改变了一些传统的观念(社会)

4、传播了科学技术,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5、推进了中外之间的往来,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6、旅顺和威海卫港口的建设,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对后来的反侵略战争起到了积极作用。

7、造就了清末的一些政治实力集团。

3、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和特点

条件:(1)鸦片战争以前,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2)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分解着中国的封建经济,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和可能.

(3)外商在华企业的高利润刺激了官僚,地主,商人的投资热情.

(4)洋务派的倡导作用.

于是在19世纪60,70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兴起来了.

特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特征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先天不足是指:在经济技术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缺乏市场竞争力。在阶级来源上,民族资产阶级不少是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企业而形成的。

后天不足是指:民族企业分布不均匀,集中在东部沿海沿江地区;轻重工业比重失调(缺乏重工业基础)

4、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洋务派中央的代表人物奕欣

地方上的代表人物中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

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虽失败了,但创造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早期维新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以后,它是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传入,是早期维新思想的思想来源。具有早期维新思想的人物较多,时间跨度也较长,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冯桂芬、王韬、郑观应等,他们代表着正在转化中的资产阶级的新型知识分子。

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企业

1、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

2、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3、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

4、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

5、满族贵族崇厚创办的天津制造总局等

名词解释:

1、洋务派: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清朝统治阶级中标榜“自强求富”、兴办“洋务事业”的封建官僚集团。其洋务事业主要有: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其目的在于镇压农民起义、加强海防及发展本国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经中日甲午战争,北洋海军覆灭,企求“船坚炮利”的洋务运动破产,李鸿章集团日削,张之洞集团势力遂成为洋务派的后劲。义和团运动之后,清政府举办“新政”,洋务派作为一种政治势力逐渐解体。

1、总理衙门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认为同外国关系仅是“理藩而已,无所谓外交也”。俄国使臣来华,沿例由理藩院接待,其他各国均由礼部接待办理。鸦片战争后,由两广总督专办与欧美国家的交涉,特加钦差大臣头衔,称“五口通商大臣”。《北京条约》订立后,各国在华设使馆、驻使节。外国侵略者认为地方总督无权处理涉外事务,多次要求建立专门机构。1860年11月,英法联军依约从北京撤走,使奕大喜过望,在奏折中说:“该夷并不利我土地人民,犹可以信义笼络,驯服其性,自图振兴”,劝咸丰帝“尽可放心”回銮。1861年1月,奕再上奏折指出:“近年各路军机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繁,驻京以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请求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理衙门首任事务大臣均为清朝贵族,且与外国侵略者关系密切,使总理衙门实际成为外国侵略者控制清政府的总枢纽,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总理衙门存在了40年。其间,奕任首席大臣28年,庆亲王奕任12年。直到1901年,据《辛丑条约》第12款规定,改为外务部,仍位列六部之首。

第四章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国际:到19世纪90年代,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接

近完成,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大了对外扩张的步伐,在远东,朝鲜和中国就成为争夺的焦点。另一方面,当时的国际形势对日本十分有利,各列强都支持日本日期对朝、对华政策。

国内:一方面,清政府腐败无能,长期存在着帝党和后党之争,内部不团结。

另一方面:对外妥协、投降,这就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

导火线:1894年5月,朝鲜东学党起义。

2、《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马关条约》的内容,可概括为割领土、赔巨款、开四埠、设工厂四个方面.《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苛刻、对中国危害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主要内容:1.中国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废绝中朝宗藩关系。

2.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3.赔偿日本军费银二亿两。

4.开放重庆、沙市、苏州和杭州为商埠。

5.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危害:①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进一步直接破坏了中国领土的完整。

②巨额赔款,使清朝政府的财政进一步破产,为列强进一步控制清政府创造了条件。

③开创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这对中国的民族工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为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市场/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

总之,《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化得进一步加深,为列强进一步控制清政府的财政、经济、军事、政治和外交创造了条件。

3、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的原因:

(1)、落后的封建制度是根本原因。

(2)、实行消极防御的战略计划是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3)、军事思想落后,组织指挥笨拙,远不能适应近代战争的需要。

(4)、军队腐败,纪律松弛,缺乏训练,没有战斗力。

(5)、脱离群众,不支持民众的抗日战争。

(6)、从客观上讲,国际形势对日本有利,并且日本在战前做了充分的准备。

名词解释:

马嘉理事件:英法等国在打开中国沿海门户及长江后,又想打开内陆的“后门”,从19世纪60

年代起,不断探测从缅甸、越南进入云南的通路。1874年,英国再次派出以柏郎上校为首的探路队,在近二百人的武装士兵护送下,探查缅滇陆路交通。英国驻华公使派出翻译马嘉理南下迎接。1875年1月,马嘉理到缅甸八莫与柏郎会合后,向云南边境进发。2月21日,在云南腾越地区的蛮允附近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发生冲突,马嘉理与数名随行人员被打死。这即是“马嘉理事件”,或称“滇案”。

第五章

一、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原因

1、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使得民族矛盾加剧。

2、甲午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加重。。

3、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4、变法维新思想的形成和维新派的出现。

二、维新派创办的近代报刊

《万国公报》康有为在京创办维新派第一份报纸(后改名《中外纪闻》)

《强学报》上海强学会的机关报。维新派南方的代表。

《时务报》1896年在上海创办,梁启超任总编辑。维新派最重要的舆论阵地。

《知新报》维新派在华南的重要舆论阵地。澳门创办,由康有为胞弟康广仁任总经理。

《湘学新报》湖南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报刊,在长沙创办、唐才常、陈为镒先后主编。

《湘报》在长沙创办,主要撰稿人:唐才常、谭嗣同。

《国闻报》北方维新派最重要的舆论阵地。它是维新派创办的第一家日报。1897年严复创办。《新民丛报》在日本横滨创办,编辑和发行人署名冯紫珊,实由梁启超负责。

三、“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1、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撤闲散、重叠的机构,撤销湖北、广东、云南三省的“督抚同城”的巡抚;裁汰冗员,澄清吏治,提倡廉政;提倡向皇帝上书言事;准许旗人自谋生计,取消他们受国家供养的特权。

2、经济方面,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中央设立农工商总局与铁路矿务总局,各省设立商务局;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注重农业发展,提倡西法垦殖,建立新式农场;广办邮政,修筑铁路;在上海、汉口等大城市开办商学、商报,设立商会的各类组织;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决算。

3、军事方面,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兵制,练洋操,西洋枪等。

4、文化教育方面,创设京师大学堂,各省书院改为高等学堂,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提倡西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派人店铺;奖励新著,奖励创办报刊,准许自由组织学会。

四、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

(一)、失败的原因

客观:顽固派力量过于强大,资产阶级势力太脆弱。

主观: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是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②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主要原因)

③维新派的成分复杂,形不成凝聚力。

④维新派的主要领导人缺乏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的经验,对政治斗争的残酷性认

识不足。

⑤缺乏群众基础。

(二)、历史意义

①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运动。

②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有了国家、民族观念)

③维新变法运动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为中国民族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认识到了顽固派势力的强大,改良的方式完成不了,只有革命)

(三)、启示

改良的方式在中国走不通,只有革命。

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革命要充分发动人民群众,要处理好与列强的关系等等。

五、《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主要危害

《辛丑条约》共12款,还有19个附件

主要内容:

1.赔款。清政府赔款各国(共11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约9.82亿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

2.划定使馆区。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成为“国中之国”。在区内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3.拆炮台、驻军队。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帝国主义列强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重要地区的12个地方驻扎军队。

4.胁迫清政府承诺镇压反帝斗争。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的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5年。其中这一条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沦为了帝国主义的工具。

5.对德、日“谢罪”。清政府分派亲王、大臣赴德、日两国表示“惋惜之意”,在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之处建立牌坊。

6.惩治附合过义和团的官员。从中央到地方被监禁、流放、处死的官员共百多人。

7.设立外务部。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成为清

政府与列强交涉的专门机构。

主要危害

①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空前屈辱的条约,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发展。

②通过这个条约,列强控制了清政府的经济、军事,使中国的主权丧失殆尽。

③在经济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使中国人民承受了巨大的灾难。/加速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和社会的凋零。

④列强在政治上进一步控制了清政府,使其成为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的形成。

名词解释

1、公车上书:是指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率同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清光绪皇帝,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举人1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因为汉朝时封建政府用车马接送应举之人到京称“公车”,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举人的代称,因此,叫“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是近代知识分子第一次群众性的爱国行动,它冲破了清政府规定的知识分子不得干政的禁令,是资产阶级变法维新思潮转变为政治运动的标志.

2、“戊戌六君子”: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

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6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第六章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爆发的原因

(一)民族危机的加剧

1、政治上:列强瓜分中国的继续

①俄欲占东北②英武装侵略西藏③1904-1905年,日俄战争

2、经济上:列强对华侵略进一步扩大

①借款、在华设立银行、争夺铁路权、矿山等

3、思想文化教育上:成立慈善机构,开展慈善活动,成立教会学校(奴化教育)等

(二)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剧

财政上困难、政治上清政府沦为列强的统治工具,军事建设上没有起色。

(三)民族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四)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的促进

(五)群众运动的发展

四川保路运动,抢米、抗军税活动,云南个旧周云祥起义,反对法国修筑滇越铁路等

失败的原因

(一)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相互勾结。

(二)主观上:

①资产阶级提不出先进的革命纲领,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②革命派的成分复杂,没有凝聚力、战斗力

③革命派没有掌握革命的军队

④革命派缺乏政治斗争的经验,对政治斗争的残酷性认识不足

⑤孙中山等人对国情认识不深,没有做好艰苦斗争的准备

⑥没有充分发挥群众,没有群众基础

历史意义

1、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2、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局面;

3、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对后影响方面:

1、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沉重打击了列强在华的侵略势力;

3、鼓舞了亚非拉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立的革命小团体

随着革命思想的传播,国内先后出现了许多革命小团体。

光复会、华兴会、日知会、科学补习所、兴中会(1894,中国第一个革命小团体)

独立会(福建汉族)、岳王会(安徽)、强国会(江苏)、自强会(江西)等。

名词解释

1、预备立宪:辛亥革命前清政府为抵制革命、拉拢立宪派而采取的政治措施。1905年夏,清廷派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并于中央设“考察政治馆”,筹议立宪大纲。1906年宣布“预备仿行立宪”;1907年改考察政治馆为“宪政编查馆”,命筹设资政馆于京师,各省设咨议局。1908年公布《钦定宪法大纲》,以是年至1916年共九年为预备时期。1909年各省咨议局成立,1910年各省咨议局成立,1910年经过各省立宪派的多次联合请愿活动,宣布提前于1913年召开国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被推翻,预备立宪终止。

2、武昌起义:武昌起义由湖北新军中的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于1911 年10 月10 日晚联合发动。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起义军一夜之间就占领武昌,取得起义的胜利。武昌起义吹响了辛亥革命的号角,腐朽的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随之覆灭。

3、宋教仁案:1913年初国会选举,国民党获得参众两院392个议席,成为国会中的多数党。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民党将以多数党的地位组织责任内阁,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准备出任内阁总理,从而成为总统袁世凯独揽大权的最大政敌。袁世凯以50万元钱拉拢宋教仁,遭到拒绝。1931年春,宋教仁路经湖南、湖北、安徽、江苏到达上海,沿途发表演说,批评时政,反对袁世凯专权主张成立责任内阁,制定民主宪法,使袁世凯大为嫉恨。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袁世凯所派刺客枪击,22日逝世。

4、二次革命: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于1913年发动的讨伐袁世凯的一场战争。1913年7月12日,李烈钧在江西湖口宣布独立,组织讨袁军。接着上海、南京、安徽等地相继宣布独立,孙中山领导的“二

次革命”爆发。因这次斗争是继辛亥革命以来的又一次反对专制统治的斗争,故称“二次革命”,因战事集中在江西、南京,又称“赣宁之役”。

附: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主要内容有:

1、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2、增开天津为商埠;

3、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4、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

5、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

《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

(1)英国公使得住北京,并在通商各口设领事官;增开牛庄、登州、台湾(台南)、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后来开埠时,牛庄口岸设在营口,登州口岸设在烟台,潮州口岸设在汕头);

(2)耶稣教、天主教教士得自由传教;

(3)英国人得住内地游历、通商;

(4)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往来;

(5)中英两国派员在上海举行会议,修改关税税则;

(6)中国给英国赔款银四百万两;

(7)确定领事裁判权和片面的最惠国待遇

第七章

名词解释:

1、洪宪帝制: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推翻共和,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并下令废除民国纪元,改民国五年(1916)为洪宪元年,史称洪宪帝制。袁世凯自镇压二次革命后,实行总统独裁制,大权独揽。1915年8月,袁世凯的宪法顾问美国人F。J。古德诺发表《共和与君主论》一文,认为中国人知识程度太低,无研究政治之能力,只适合于君主制。杨度在袁的示意下串联了孙毓筠、李燮和、胡瑛、刘师培和严复,联合发起成立筹安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思考题 1.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答: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现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②因为没有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控制着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着中国民族工商业难以发展;③没有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束缚着农村生产力,无法改善农民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④没有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⑤综上,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互相区别的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同时这两大任务又是互相紧密联系的。 2.近代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答:①内部原因:本国落后腐败的封建制度的残酷压迫;②外部原因:外国帝国主义势力残暴的民族压迫。 3.近代史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答:①军事侵略: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②政治控制: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③经济掠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④文化渗透: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4.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和洋务运动 答:一、太平天国农民运动:①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面对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广大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1851年到1864年间,在洪秀全等人的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目录 上编综述:(2-4)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4-6)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6-8)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9-10) 1、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中编综述:天翻地覆三十年(10-12)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这对中国革命事业带来哪些影响? 2、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2-13)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3-15)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5-17)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之行的路线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近代史期末复习思考题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思考题 1、资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表现及其给中国带来的各种后果? (1)资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表现: 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1856—1860年,英法联动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883年,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 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中日甲午战争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给中国带来的后果: A.军事侵略: 手段:发动侵华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掠夺财富B.政治控制: 手段:控制中国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C.经济掠夺: 手段: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控中国的经济命脉 D.文化渗透 手段:1.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2.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资本—帝国主义对华的侵略不仅造成了中华民族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打击了中国的民族自信心,中国的国际地位急速下降;同时使中国在经济上丧失独立性,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中,成为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更重要的是随着军事侵略而来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在反侵略斗争中,清朝官兵中有哪些英勇抗敌的著名爱国人物及事例?P32 中法战争中,督办台湾事务大臣刘铭传指挥守军击退法舰(进犯台湾基隆、淡水),老将冯子材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提督史荣椿、乐善;中日甲午战争致远舰管带(舰长)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等。 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内容:a兴办近代企业;b建立新式海陆军;c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意义:洋务运动继承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为目标的主张,在客观上对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5、戊戌变法的过程、目的及意义? (1)过程: 戊戌变法是清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变法运动,又称"百日维新"。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同年5月,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举人进行"公车上书"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呈递了"应诏统筹全局折详论"变法主张.6月11日,光绪宣谕"明定国是诏"决定变法,在103天内先后发出数十道变法的诏书,颁布了变法的具体内容.变法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杀谭嗣同等维新人士,变法失败

《中国近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全)

上编综述: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增加了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中国近代史复习思考题

中国近代史复习思考题 《中国近代史》复习思考题汇编 第一章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从国际形势来看,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开拓市场,商品、资本侵略扩张,东西方的历史走向巨大反差。 从国内形势看,中国社会总体上呈现出由强到弱的趋势,以清朝中期(嘉庆、道光)为分水岭,之前强大,之后落后。 ①政治上:统治者独断专行;吏制腐败,人民反抗不断。 ②经济上:土地高度集中,赋税劳役繁重。 ③军事上:军制、战术思想落后、武器陈旧,军备废弛,缺乏驯练,没有战斗力。 ④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上:大兴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⑤外交上:闭关锁国。 从中英贸易来看,清政府的闭关政策以及自然经济的抗拒让英国商品在中国市场很难畅销,而清朝出口英国的商品都非常畅销,结果造成英国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的态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英国通过向中国走私贩卖鸦片来获取高额利润,从此解决贸易的不平衡问题,清政府严行禁烟政策,又触犯了英国利益,双方矛盾升级,最终导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 从地缘政治上看,中国临边地区和临近国家不同程度受到侵扰和殖民统治,缓冲带越来越少。 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2、《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共13款,主要内容是: (1)、宣布结束战争。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 (2)、五口通商。清朝政府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3)、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其中600万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元偿还商人债务。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元。(4)、割地。清朝政府将香港割让给英国。 (5)、另订关税则例。清朝政府将以公平的原则颁布一部新的关税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6)、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南京条约》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英国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国接受其侵略要求,这就使中国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遭到了破坏。强占香港,损害了中国领土的完整。通商口岸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和不等价交换的中心。巨额赔偿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身上,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苦。《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英《南京条约》附件: 中英《南京条约》签署后,应道光皇帝要求,清廷继续与英方交涉,商定具体实施过程中相应的细则。道光十三年(1843年)六月二十五日《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公布施行,八月十五日订立《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即《虎门条约》。通过这些附近条约,英、法、美等国子啊中国攫取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许多特权。 3、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危害性: 1、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割让香港,从法律上第一次承认) 2、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关税自主权、领土司法权、司法/领事自主权) 3、中国被迫巨额赔款,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和人民的负担。 4、中国被迫打开了大门,开始融入世界,成为列强掠夺的对象。 5、严重冲击了清政府的统治,加速了其统治危机。 4、清政府失败的原因:

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课后习题答案)[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落后封闭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封建社会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中国近代史纲要25个大题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25个大题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思考题 1、试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1840年鸦片战争和其后的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起点。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856年开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和随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加快了中国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演变的历史进程,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和随后的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成都进一步加深。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次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 2、为什么说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华民族贫穷落后的总根源? 原因: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使中国在政治经济上基本彻底丧失了独立性,中国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成为了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除了沿海,沿江少数城市经济得到畸形繁荣发展之外,中国广大地区特别是农村的经济都濒临破产。外国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导致了中国近代经济的落后和人民的贫困。 3、试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进中国人探索民族民主革命的过程。农民阶级:以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为代表的农民革命运动,主要以农民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规模宏大,参与人数众多,但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最后都遭到失败。资产阶级改良派: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形式,开展戊戌变法运动,希望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通过他们的努力,中华民族的民主意识开始初步觉醒,许多荼毒良久的封建恶习开始改变,推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同样,由于自身局限,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外加反动势力的强大导致了戊戌维新变法的失败。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暴力方式推翻了清政府统治,使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再也无法在中国建立起比较稳固的统治,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空前解放;在辛亥革命失败之后发起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斗争,为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积极奋斗。同样因为自身的妥协性和软弱性,外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而最终失败,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社会的现状。资产阶级激进派:发动了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国内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怎样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他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还打击了外国的侵略势力。最后,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运动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它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原因: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克制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一切都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教义毕竟不是科学的思想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思考题 1、试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1840年鸦片战争和其后的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社会半殖 民地半封建化的起点。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856年开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和随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加快了中国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演变的历史进程,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和随后的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成都进一步加深。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次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 2、为什么说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华民族贫穷落后的总根源? 原因: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使中国在政治经济上基本彻底丧失了独立性,中国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成为了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除了沿海,沿江少数城市经济得到畸形繁荣发展之外,中国广大地区特别是农村的经济都濒临破产。外国帝国主义 和中国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导致了中国近代经济的落后和人民的贫困。 3、试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进中国人探索民族民主革命的过程。 农民阶级:以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为代表的农民革命运动,主要以农民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规模宏大,参与人数众多,但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最后都遭到失败。 资产阶级改良派: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形式,开展戊戌变法运动,希望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通过他们的努力,中华民族的民主意识开始初步觉醒,许多荼毒良久的封建恶习开始改变,推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同样,由于自身局限,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外加反动势力的强大导致了戊戌维新变法的失败。 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暴力方式推翻了清政府统治,使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再也无法在中国建立起比较稳固的统治,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空前解放;在辛亥革命失败之后发起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斗争,为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积极奋斗。同样因为自身的妥协性和软弱性,外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而最终失败,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社会的现状。 资产阶级激进派:发动了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国内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侵略者也缺乏理性的认识。 4.简述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

中国近代史复习论述题思考题

一.导言 1.中国历史段限怎么划分? ①中国古代史:前21世纪-1840年 ②中国近代史:1840-1919 ③中国现代史:1919-1949 ④中国当代史:1949-至今 2.从制度、思想、文化、社会等多重角度,分析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 (1)经济上,封闭的自然经济和封建统治者所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小农经济曾有利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同时又束缚和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从汉代以来,封建统治阶级以农为本,以商为末,重本抑末。这种观念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政治上,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宗法等级制度。这种封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体制,巩固了封建统治,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思想与文化上,实行严厉的文化专制主义政策。严重抑制了社会思想和文化的进步与发展,致使整个思想文化界万马齐喑,一片沉寂。(4)社会结构上,实行的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父权、夫权、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在封建社会前期、中期起过稳定和规范封建社会秩序的作用,但其保守性日益增强,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5)对外关系上,清朝统治阶级闭关锁国、故步自封,致使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产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距离。 二.第一章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阶级发生了变化。战前中国社会主要是两大阶级: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战后出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3)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 (4)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为什么说资本—帝国主义侵略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的总根源?(1)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粗暴地中断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自然进程; (2)资本—帝国主义的政治控制破坏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政治根基; (3)资本—帝国主义的经济掠夺,使得近代中国难以积聚工业化所必须的资本基础;

中国近代史复习思考题

中国近代史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年),清代爱国政治家、思想家。福建侯官人,鸦片战争前,力主禁烟,受命钦差大臣赴广东主持禁鸦事宜,严拿烟贩,惩办不法官兵,晓谕外国烟贩,限期收缴所有鸦片,并于1839年6月主持“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积极组织人员搜集外国新闻报刊,了解西方,组织编写《四洲志》;积极整顿海防,认真备战,坚决抵抗外国侵略者。林则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伟大民族英雄。 2、虎门销烟 林则徐领导的中国禁烟运动所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1839年3月,林则徐奉命到达广州查禁鸦片,一面加紧整顿海防,严拿烟贩,一面收缴鸦片。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主持在虎门海滩销毁收缴的鸦片,使禁烟运动达到最高潮。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它鼓舞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信心和决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 3、《南京条约》 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时间1842年8月,主要内容:开放五处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协定关税,废除公行制度。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海国图志》 晚清著名的爱国思想家魏源所著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详尽系统的世界史地著作。1841年8月,魏源受林则徐嘱托,立志编写一部激励世人、反对外来侵略的著作。他以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为基础,广泛搜集资料,编写成《海国图志》,全书达到100卷。《海国图志》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代表了当时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最高水平,其“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命题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异国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 5、金田起义 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反清武装起义。1850年春夏,洪秀全发布“团营”令,号召各地会众集聚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整编队伍,积极准备武装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借寿诞之机率拜上帝会会众在金田村誓师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为表示与清朝统治者誓不两立,全体将士蓄发易服,头裹红巾,号称太平军,洪秀全称天王,建立五军主将制度,颁布五大军纪。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由此拉开了序幕。 6、“天京变乱” 建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袖们的思想作风发生了变化,他们之间关系逐渐疏远,宗派色彩日渐浓厚,矛盾加剧。1856年9月,杨秀清公然逼封“万岁”。洪秀全密诏韦昌辉、石达开回京“勤王”。韦昌辉包围东王府,杀杨秀清及其家属,血洗天京。洪秀全遂诛杀韦昌辉,后又有石达开负气出走。“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破坏了内部团结,削弱了战斗力,丧失了歼灭敌人的有利时机,故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7、《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的革新天国内政的方案。政治上,主张制定法律制度;经济上,主张效法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近代交通运输,邮政,金融商业;思想文化上,主张设学馆、医院和育婴堂,严禁买卖人口和使用奴婢、严禁鸦片入口;外交上,主张同资本主义国家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的纲领性文件,符合当进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19世纪中期中国第一部资本主义的建国大纲,是到他那个时期为止的向西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和答案

中国近代史 目录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提出及影响。 3、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4、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5.鸦片贸易对中国造成了哪些危害? 6.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7.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8.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9.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为什么《天朝天亩制度》的主张是难以实现的? 2、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3、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威信派与守旧派争论的内容有哪些方面?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 的原因、教训是什么? 4、简述龚自珍的政治思想: 5、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6、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7、简述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 8、试述改良主义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2、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4、武昌首义的简单过程是什么? 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6、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中编综述:天翻地覆三十年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这对中国革命事业带来哪些影响? 2、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

近代历史纲要课后思考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封建社会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侵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参考:1)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由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变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原有地主和农民阶级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工人等新阶级。 (3)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演变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历史任务发生了变化。

2、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 什么? 参考: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列强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不利:(1)列强入侵,使得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深受灾难。 (2)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掠夺财富,扩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 (4)不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5)破坏了中华文明 利:(1)利于我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西方民主科学的思想的传入,利于 解放人民的思想 (3)帝国主义的侵略刺激了中国人民的

反抗,刺激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促使中国人民投入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 3、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根本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 重要原因:经济技术的落后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必须从根本上铲除腐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4、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意义:(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2)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3)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根基 (4)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近代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和变革,对于理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的参考答案: 一、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之一,请简要谈谈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推翻封建制度的革命,开启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这场革命的最重要影响之一是打破了封建帝制的传统框架,为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提供了契机。 辛亥革命的成功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主意识,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觉醒和思想解放。辛亥革命还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家和思想家,他们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大规模群众运动,请简要描述五四运动的背景、目标和意义。 五四运动是在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之后逐渐兴起的一场广泛的社会运动。五四运动的背景是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订了对中

国不利的《凡尔赛和约》,引发了广泛的民族愤慨和抗议情绪。这场 运动的主要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列强的侵略,并主张中国独立、自由和民主。五四运动最重要的意义之一是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 族自尊心和抵抗情绪,为中国革命的兴起铺平了道路。 五四运动也促进了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变革。在这场运动中,许多知 识分子提出了新文化运动的理念,主张彻底改革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这场运动的影响深远,推动了中国文化和思想的现代化进程,为中国 近代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重要标志,请谈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是中 国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 了中国的独立和民族解放,结束了几百年来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中国社 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时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中国历史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它奠定了中 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成立后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和措施,包括土地改革、 农村集体化、三大改造运动等,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还为中国的独立自主、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 提供了坚实保障。

2023年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至十章课后思考题解答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至十章课后思索题解答.考前必备 第一章bbs.zikao5 ' u! L( b0 o$ K! K5 F 1、外国列强是怎样侵略中国旳?它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怎样旳劫难? 2、为何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旳起点?提供自考资料,自考笔记,自考串讲资料,自考历年试题及答案旳自考小区平台!5 L) O7 c: r$ T) _% w 3、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社会旳重要矛盾以及中华民族面对旳两大历史任务? 4、近代中国人民是怎样进行反侵略斗争旳? 5、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原因是什么?bbs.zikao5 - T0B0 x% _8 G 第二章 1、怎样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旳意义以及失败旳原因、教训?bbs.zikao5 , b$o! I; k* o'r 2、怎样认识洋务运动旳性质以及失败旳原因、教训?3 @: o- d( G-N4l; I*g 3、怎样认识洋务运动旳意义以及失败旳原因、教训?2023年自考资料,自考笔记,自考串讲,历年试题及答案,自考白皮书- w8 }* n1 P! `5 w: f5@0 { 第三章 1、怎样理解孙中山旳三民主义学说? 2、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旳重要内容有哪些? 3、怎样理解辛亥革命旳历史地位? 4、辛亥革命为何会失败?它旳失败阐明了什么? 5、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为捍卫辛亥革命果实进行了哪些斗争?

第四章提供自考资料,自考笔记,自考串讲资料,自考历年试题及答案旳自考小区平台!5 z+ @. U$ F/ S.r1[; o2 m w 1、为何说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一次伟大旳思想启蒙运动?]- t5 j* n5 G3 A2 N2 ] 2、为何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旳开端? 3、中国旳先进分子为何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4、为何说中国共产党旳成立是开天辟地旳大事变?简述中国共产党建立旳历史必然性?我自考网( zikao5 ): h) i! W1 V. L 5、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出现了那些新面貌? 第五章 1、以毛泽东为重要代表旳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旳?我自考网( zikao5)0h. q( e; j7 x: P 2、20世纪23年代后期、3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何持续出现“左”倾错误?bbs.z ikao5 " t, b1_4 q! D. Q+ i7 _( q 3、为何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种生死攸关旳转折点? 4、长征旳意义是什么? 第六章2023年自考资料,自考笔记,自考串讲,历年试题及答案,自考白皮书" G9 J( V, \' M3 P 1、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旳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怎样旳深重劫难? bbs.zikao5 3 }9 b. T. W3 D6 ^ u 2、怎样评价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旳地位和作用?提供自考资料,自考笔记,自考串讲资料,

纲要专题复习思考题

近现代史纲要参考复习题 一、“改革与近代中国出路的探索”专题: 1、中国近现代史的主要线索 2、中国近代史的主要趋势 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探索国家出路的艰难历程 4、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对国家出路所做的有益探索 5、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改革史和近代化进程中的的历史地位 6、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7、中国近代改革为什么让位于革命 8、如何认识当前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质和历史意义 二、抗日战争专题 1、“九一八”国耻日的思考 2、抗日战争留给中华民族的历史教训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5、关于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政府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的评价 三、综述 1、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演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怎样看待西方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4、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5、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6、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这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哪些影响? 7、为什么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 8、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四、“革命与近代中国出路的探索”专题 1、暴力革命还是和平改良更有利于推动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 2、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太平天国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3、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4、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5、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及基本经验是什么? 五、“近代中国革命与土地问题”专题 1、从“平均地权”到“耕者有其田”谈孙中山对农民土地问题认识的发展变化。 2、简析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我党土地政策的演变(土地革命时期) 3、结合史实,谈谈你到建国初期土地改革运动的评价。 4、试述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路线的形成。 5、试析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土地政策的调整及其原因。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了侵入中国的大门,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关税、司法等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受到外国侵略者的干涉和控制,清王朝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沦入半殖民地。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又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的社会。 第二,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战后,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个主要矛盾。 第三,革命任务发生变化。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落在中国人民肩上的双重历史任务。因此,中国革命进人了一个新的时期,即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么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也是发展是不平衡的。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这两对主要矛盾互相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逐渐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使本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中国,沦为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半封建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原有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很大的解体作用,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的发展,但同时封建地租剥削与买办资本、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相结合,仍然在社会经济中占据显著的优势。 (3)基本特征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它的主要特征是: 第一,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后来,帝国主义国家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其中第一条、第二条指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统治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并把其作为自己的统治基础,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解答

思考题解答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1840—1919)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1840年的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一个封建的社会。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步演变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2.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处于闭关自守的状态。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开放,从此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3.鸦片战争之后,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革命性质随之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成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革命的性质也因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的变化发生了变化,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时期。 二、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特征?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则是最主要的矛盾。 2.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所谓半殖民地,即是说中国还不是完全的殖民地,还没有完全丧失主权;所谓半封建,即是说中国已经有了一些资本主义的因素,封建经济已经开始瓦解,但封建经济在经济生活中依然占据重要地位。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呈现以下特征:(1)资本-帝国主义通过发动侵略战争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2)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帝国主义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和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3)中国的封建经济虽然遭到了破坏,但封建剥削的根基地主对土地的占有制依然在广大的地区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4)民族资本主义虽已产生,但很微弱,发展亦很缓慢,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保持着或多或少的联系。(5)中国处在帝国主义列强的间接统治中,加之地方性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的分裂剥削政策,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处于不统一状态。(6)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尤其是农民的生活异常困苦,中国人民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少有的。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个形成的过程,与此相联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也是逐步形成并不断加深的,在不同的阶段其程度也不完全一样,在某些时期,中国的某些地区甚至成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三、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联系? 1.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1)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这两大历史任务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不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不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况,也就不可能有国家的独立,生产力就不能得到解放;而没有国家的独立,就不可能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去发展生产力,也就没有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中国经济技术落后、人民困苦的状况,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加以改变,中国的民族独立也不可能真正实现。因为单有政治上的独立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经济上的独立。历史证明,国家的真正独立富强和人民富裕幸福必须建立在经济发达、技术进步、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