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苏州城乡一体化改革取得新突破

江苏苏州城乡一体化改革取得新突破

江苏苏州城乡一体化改革取得新突破
江苏苏州城乡一体化改革取得新突破

江苏苏州城乡一体化改革取得新突破

“苏州城乡居民收入比是2∶1,在全国经济发达地区最小。”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5月31日表示。而全国的平均比例是3.33∶1,江苏的平均比例是2.56∶1。

“苏州的这个比例相当了不起,”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建解释说,“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指标就是城乡居民收入比,苏州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987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7800多元。”

与这一比例相对应的是,苏州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科学体制规划设计和制度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这就意味着苏州以富民为核心、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旨归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改革实践已经取得了新突破。

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在苏州调研时,把苏州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经验概括为四个结合,就是加快新型工业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推进城市化和建设新农村相结合,生产方式转变与生活方式转变相结合,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并将苏州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思路归纳为四句话:就是让更多的农民转为市民,让更少的农民种更多的地,得到更多的收入,过上更好的生活。据了解,省委省政府将推广苏州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一直注意城乡统筹协调发展,2008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决定,将苏州全域作为江苏省唯一

的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2009年6月,苏州市被国家发改委列入统筹城乡发展中澳管理项目试点。

按照江苏省委提出的“五个一体化”总体思路,苏州市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富民优先为导向,以制度创新为关键,以组织建设为保障,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相继出台90多个政策文件,通过“三集中”(农民居住向社区集中、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农业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三置换”(鼓励农民将集体资产所有权、土地经营承包权、宅基地及住房置换成股份合作社股权、城镇保障和住房)、“三大合作”(大力发展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和农民专业合作)等一系列制度创新,建立起了一套城乡统筹发展、共同繁荣的有效运行机制。国家发改委有关领导认为,苏州的股份合作,不仅促进了苏州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对全国城乡统筹改革与发展都具有普遍意义。

在苏州,城乡二元结构正在被打破,一个生产要素在城乡自由流动、公共资源在城乡均衡配置、新型工业与现代农业互动发展、城乡空间结构更加合理的新型城乡关系展露出令人鼓舞的现实模样。到去年底,苏州共成立“三大合作”组织2821家,入社农户104.7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95.6%,绝大部分农民实现“持股进城”,农村集体总资产达到787亿元,村级集体年收入平均接近400万元;四分之三的农村工业企业进入工业园区,一半以上的承包耕地实现规模经营,超过三成农户迁入配套完备、环境优美的集中居住区;区域集中供水入户率超过95%,90%以上的村建立了垃圾无害化

处理体系,社会保障在苏州农村基本实现全覆盖,正在实现社会保障的城乡并轨。

城乡一体化,让农民分享更多发展红利

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江苏近年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数千万农民分享着越来越多改革发展红利,他们中的许多人结束了传统意义上的农家生活,工作环境、保障水平、生活方式与城里人靠得越来越近。

2010年,以苏州城乡一体化经验全省推广、新农保首次实现全省全覆盖、3年中全省1200万农民告别饮水不安全等事件为“新闻地标”,江苏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做法和成就,引起了中央新闻媒体和国内外其它媒体的高度关注。

锦绣苏南,为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探路

改革开放30年来,苏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先后经历了3次历史性跨越。第一次跨越,是改革开放后推动城乡工业化进程,形成了“苏南模式”;上世纪90年代苏南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带动苏南农村实现了第二次跨越,经济发展的质量、速度令人瞩目;现在,苏南城乡一体化发展出现了重大拐点,经济社会发展迎来新跨越。

作为苏南的典型代表,苏州是江苏唯一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4月11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刘慧在《“三置换三集中”驱动苏州城乡一体化》一文中,详细报道了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和经验:

2001年以来,苏州农村推进三大合作改革,发展新型合作经济。昆山花桥、吴中木渎、相城渭塘等23个先导区在全国率先试点“双置换”、“三置换”,鼓励农户把集体资产所有

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及住房,置换成股份合作社股权、城镇保障和城镇住房,并推动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农业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居住向新型社区集中,转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刘慧认为,这些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创新是“苏南模式”的升级和完善,促进了农民收入显著增长,实现藏富于民。“去年,苏州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987元,苏州农民踏上了富裕之路!”

4个月后,《人民日报》在8月1日头版刊发重点报道《再做探路“排头兵”——苏州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创新实践》。记者贺广华在报道中写道:“苏州出台新政策,进城进镇农民享受城镇居民同等权益保障和公共服务,同时还可以保留其原股份合作社股权。更大的利好是,苏州正在筹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使农村集体资产、合作社股权等都能上市交易。”《人民日报》记者认为,放眼全国,这绝对又是一次“勇吃螃蟹”的重大举措。

苏南其他城市也从各方面为全国推进城乡一体化探索贡献“路线图”。在无锡,中央媒体记者高度关注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二三四”创新实践:即城乡规划一张图,承包地、宅基地分别置换社保和产权房,“三集中”,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劳动就业、城乡社保、公共服务等4个对接。《中国经济导报》在3月刊登《“一二三四”构建城乡一体美景——江苏无锡统筹城乡发展的样本观察》的报道,字里行间透露出无锡人民敢闯勇试、再攀发展高峰的智慧和决心。记者童海华写道:“无锡新区为拆迁农民建设小高层,户均占地仅0.07亩,比多层住宅又节省了一半土地,同时新区推广房权换股权的农村宅基地流转模式,在农民得实惠的同时,实现政府节土地省投资。”

江苏推进城乡一体化探索过程中的创新举措和成果,令中央媒体从业者着迷。一年下到苏南几十次的新华社记者孙彬告诉记者,新华社今年对苏南经验作了重点调研,明年春天还将就苏南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验再进行一次规模较大的实地采访报道,向全国推介苏南各地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种种机制体制创新。

城乡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一试题

第一部分 ;判断题
1. 下面说法正确吗?长三角区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也明显 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在长三角区域已经 正确 能够比较自由地流通。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2. 下面说法正确吗?双带就是指我们江苏这个沿海发展带 的和东陇海发展带,其中东陇海地区是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 域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正确 √
3. 下面说法正确吗?要推进区域的一体化进程,一是要加快 基础设施一体化,第二个就是要加快长三角地区的市场体系的 正确 一体化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4. 下面说法正确吗?主体功能区规划它具有约束性,既要约 正确 束市场主体的开发行为,不用约束政府的行为。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B

5. 下面说法正确吗?江苏省人口分布和经济布局不协调。区 域间功能服务和生态条件的差距还比较大,就是我们三大区域, 正确 分布还不够均匀,不够协调。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6. 下面说法正确吗?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江苏坚持一手 抓粮食高产制度的普及化,提高单产水平,稳定粮的食生产, 正确 一手抓高效农业规模化,大力发展适时农业,促进了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7. 下面说法正确吗?农业生产空间是叫两带三区。两带是指 沿江农业带和沿海农业带,三区是指我们的太湖农业区和江淮 正确 农业区、徐北农业区,就是苏北灌溉总渠,徐北农业区。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8. 下面说法正确吗?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地建设,要充 分发挥沿海深水港口、土地、岸线爱心资源比较丰富的独特优 正确 势,集中布局发展大型生化、钢铁、造船、汽车等联合产业, 形成产业发展的规模优势和积聚效应。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9. 下面说法正确吗?具有江苏特色的统筹城乡发展的道路 的思路是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产业化提 升农业,我们努力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大力 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就业保障这 五个一体化,这是工作思路。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正确 √
10. 下面说法正确吗?继续深化户籍制度的改革,放宽城市 特别是中小城市的落户条件,鼓励和引导农民向城镇就近和异 地转移。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正确 √

解读4 城乡一体化 打造城乡融合功能完善的现代化苏州

解读4 城乡一体化打造城乡融合功能完善的现代化苏州 □本报记者陆晓华 ◎报告亮点 战略高度 城乡一盘棋,更高水平破解二元结构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是苏州一贯以来坚持的发展方针,也是苏州的一大特色。进入新时期,苏州又以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来推动全局工作,城乡建设在一体发展中呈现新亮点,城乡结构由原来的二元分割向城乡一体转变。 数据显示,过去五年,苏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4%和11.8%;初步形成以苏州市区中心城市为核心、5个县级卫星城市为枢纽、10多个中心镇为基础的区域城市群,城市化率提高到70.6%;建成万亩以上农业示范园区18个,高效农业比重达59%。苏州成为全省唯一的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和国家发改委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联系城市,基本建成城乡一体政策制度框架体系。 如今,在新形势下,我们又该站在什么样的高度来看待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 城乡一体化,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城市做几件事,农村做几件事,而是着眼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站在城乡“一盘棋”的角度,整体布局,统筹安排,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全面整体提升。 我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和第十一次党代会,都把“城乡一体”作为建设“三区三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实施战略之一,党代会报告更是明确提出,要更高水平破解二元结构,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确保城乡一体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既是一种发展理念,也是一种发展路径,是促进转型升级、实现富民强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抓手。苏州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市的现代化。通过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为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谋篇布局 “五句话”勾画“七个一体化”新格局 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的战略方向既定,接下来关键是要理清、找准推进的路径和举措,来率先形成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和社会管理“七个一体化”新格局。党代会报告用“五句话”进行了谋篇布局。 富民优先是导向。苏州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没有筑起城乡差距的鸿沟,苏州城乡居民的收入比连续多年维持2∶1低位运行,是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比最低的地区之一。这是我们的优势。但我们也应清醒看到,“城乡居民富裕程度、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仍有差距,收入分配结构有待调整优化”。党代会报告明确指出,要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六年倍增计划,通过加快推进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股份市场化,支持镇、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等措施,来切实改善和提升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 科学规划是龙头。党代会报告提出,要进一步优化城乡资源配置,推动镇村布局、村庄建设、农业发展、乡村旅游、水系等规划相互衔接,促进城镇建设、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有机融合。就是要求我们以“山河重安排”的气魄和勇气,以大思路、大手笔整体谋划和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 制度创新是关键。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路径有很多,但有一个工作前提是一样的,那就是“放手放开,先行先试”,允许试、允许闯、允许错了改,那就是鼓励和支持基层的首创精神。党代会报告明确:“凡是有利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事情都要敢闯敢创、先行先

江苏省苏州市2018届高三期初调研地理试题

苏州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初调研试卷 地理 第I卷选择题(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半边房(下图)是陕西关中地区的特色民居之一,当地盛传“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钱省木材,遮风避雨又御寒,肥水不留外人田”的说法,据此完成1—2题。 1、半边房门前种植落叶阔叶树可能是为了 A.春季防风固沙 B.夏季遮荫纳凉 C.秋季截水增湿 D.冬季挡风遮雨 2、北京时间12:48,该房屋的影子朝向正北,则该房屋的经度大约是 A.108°E B.132°E C.102°E D.108°W 米粉的生产工序主要有浸泡、蒸煮、打揉、压条、经数日晒制而成,福建沿海某村生产的米粉口感独特,畅销国内外,左下图示意该村局部等高线分布,读图完成3—4题。 3、正常年份,该村最适合晒米粉的月份是

A.1月 B.7月 C.8月 D.11月 4、晴朗的下午,下列四个地点中最适合晒米粉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读松嫩平原的地理条件(下图),完成5—6题。 5、白城的年平均气温高于哈尔滨,主要是因为白城 A.接近冬季风源地 B.海拔低 C.地处大兴安岭背风坡 D.纬度低 6、白城的年降水最少于哈尔滨,原因主要是白城 A.受冬季风影响较小 B.地处夏季风的背风坡 C.蒸发旺盛 D.受夏季风影响较小 下图为世界某海区表层水温等温线图,图中等温线的弯曲是受洋流影响而形成,据图完成7—8题。 7、若图中X=22℃,等温距为0.5,则Y的值为 A.20℃ B.22℃ C.24℃ D.26℃ 8、图中所示季节,①②③④四地为一年中最湿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清源山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区北部,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属于花岗岩地貌,景区內地势起伏,奇石众多,素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誉,据此完成9—10题。

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和特点分析

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和特点分析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萧山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总体经济实力强劲,区域发展能力迅速,民生改善不断提高。基于这样一个现实,需要进一步科学认识统筹城乡发展的方法路径,建立科学的统筹城乡发展模式,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一、引言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明确提出了五个统筹的具体要求。萧山结合实际,在2003年1月的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加快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实现由强县市型向都市型的转变的发展思路。这个思路的提出,使萧山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渐渐凸显。之后,在2003年7月区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做出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决议,使全区基本形成(空间、经济、人口、社会、生态)五个一体化格局,并相继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结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按照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一体化发展要求,以空间重组为突破口,通过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来实现城乡经济发展、空间融合和社会进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 萧山地处钱塘江南岸,为杭州南大门,东接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全区总面积1420平方公里,2008年末总户籍人口120224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00929人。辖有22个建制镇,4个街道。城区4个街道总人口269964人,其中非农人口200953人。主城区建成区面积,由1988年萧山撤县设市时的7平方公里扩展到2001年撤市设区前的26平方公里,至2008年达到54.43平方公里,成为杭州实力最强、地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区域网络化大城区的框架初步形成。2008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86.50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比重达到4.1:64.1:31.8。全年财政总收入126.8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3.18亿元。2008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52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569元,恩格尔系数0.35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987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287元,恩格尔系数0.349。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3.8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73.49平方米。城乡统筹的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城乡统筹的养老、医疗、失业和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都比较高,全区城市化率超过了65%,2008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580.24亿元,成为萧山经济的支柱,尤其是民营经济占到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城市化和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奠定了坚实基础,使萧山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有了现实基础。 二、路径选择

苏州城乡一体化成就的调查

苏州城乡一体化成就的调查 以高新区浒关镇为例 一、选题的原因与意义 浒关镇是苏州城乡一体化的典型代表,通过对其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成就的展示,贴地气地回答目前苏州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对策及建议。 二、调研过程 通过典型社区的居民委员会了解发展情况 进行样本容量为80份的问卷调查 采集可对照的照片信息 收集相关调查资料 三、苏州浒关镇城乡一体化现状 (一)成就及经验 1.成就 因为打破了城乡二元地域分割,引导城乡空间有序融合,经济资源得以在更大范围内合理配置,再加之优化的结构布局,乡村地区全面小康加快实现,城乡居民都享受到了发展的成果。 1.1.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市域交通与环境基础设施,形成城乡无缝对接,助推

生活同质化。 作为苏州城的出入关卡,浒墅关原本位居一隅,和苏州城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现如今,浒墅关虽已经褪去了历史上交通要塞的功能,新的交通枢纽集结地却已然形成。 高铁、地铁、有轨电车在这里汇聚。沪宁铁路、京沪高速、绕城高速与312国道等交通大动脉穿镇而过,沪宁铁路在镇区设有车站。现规划的有轨电车2号线,和在建的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都经过浒墅关镇,大大提高了居民的交通。 公交网络连接市区,黄金中环线穿城而过,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在镇内交织。 另外,上海、苏州、无锡等周边城市的“一小时经济圈”已然在这里贯通。 1.2.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 浒关镇率先实现了社保并轨和居民低保、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的一体化。 2017年,按照商业保险运作的城乡社会保障覆盖全镇,例如,惠丰社区的最低生活保障月标准已达到每人每月700元。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城乡并轨,每月1200元退休金,每年增速10%,保证失地农民的生活不受

苏州市概述

苏州市概述 苏州原称吴,又称姑苏,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地处长江下游,拥有太仓、常熟、张家港等口岸港口,境内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沪宁铁路和沪宁高速公路横穿东西。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总人口598.85万人,现辖5市6区。 苏州是全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也是长三角重要中心城市之一。"苏州园林甲天下",现存古典园林60余个,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等9座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太湖绝大部分景点、景区分布在苏州境内。周庄、同里、甪直等千年古镇充满江南水乡风情。刺绣缂丝、吴门书画、桃花坞年画及昆曲、评弹、苏剧等,构成吴文化的丰富内涵。 全市现有园林60多个苏州现在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3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现有保存完好的古典园林60余处,,其中拙政园和留园列入中国四大名园,并同网师园、环秀山庄与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等9个古典园林,分别于97年12月和2000年11 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自公元前514年建城以来就长期是中国江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后又发展为中国南方、华东乃至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目前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重要的经济中心,苏南地区的工业中心。拥有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内河航运港口、江苏第一大港、中国大陆第九大港——苏州港,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交通网与全国各大城市相连,交通运输十分便利。以经济总量计算,苏州现在是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的中国大陆第五大城市。昔日的人间天堂将成为更加繁荣昌盛的人间新天堂。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68.9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0%,中国大陆排名第5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则达到了11.72万元,已经成为全国人均产出最高的城市之一。全市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00.6亿元,比上年增长20.9%。 2010年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中,苏州排名第十一位,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

苏州园林优质课一等奖教学实录

苏州园林优质课一等奖教学实录 ,附反思。相关课件已上传。仅供参考。 《苏州园林》教学实录3347字 《苏州园林》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堂课作为第一课时,也是本单元第一篇说明文。设计的重点放在回顾说明文的有关知识基础上理清说明顺序,辨析说明方法,明确阅读说明文的一般方法,并能实际运用。上课前我搜集了相关资料,做了充分的准备。设计“情景导入——整体感知——合作式解读——写作拓展”四大环节。实施过程中,以学生的自感、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上完这一课,同学们都感到很满意,既掌握了很多说明文知识,又领略了本文丰富有趣的语言。 以下为课堂实录: 师:上课。(师生问好)同学们,常言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当代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将苏州园林凝化为一幅古朴优美、自然典雅的水墨画,展现了苏州园林的独特风姿。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苏州园林》,来领略它的艺术风采。(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首先,我们来一睹苏州园林的风姿。(出示苏州园林图片,教师解说)苏州园林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以景取胜,景因园异,小中见大,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简直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 师:这样迷人的景观,叶老是怎样运用文字展现出来的呢?。叶圣陶先生曾说:“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本节课,我们将从写作角度出发,深入阅读,揣摩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脉络,学点文章结构的方法。 (一)整体感知请大家用大声自由的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屏幕提示

苏州市《关于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决定》

苏州市《关于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决定》 苏州市《关于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决定》(发稿时间:2010-3-8 15:43:20 阅读次数:1872) /images/line2.gif" height=1> 2010年2月1日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作为省委、省政府交给苏州的重大政治任务,作为苏州实现发展新跨越的一次新的历史机遇,在目标定位上体现率先科学和谐发展,在思路理念上坚持“三农”与“三化”互动并进,在发展导向上突出富民强村,在组织保障上强化整体推进,在改革实践上注重完善政策制度和构建长效机制,以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突破,带动全局改革,促进全面发展,对全局工作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市已列为全省唯一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国家发

改委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联系点,国家发改委中澳管理项目四个试点城市(重庆、成都、苏州、嘉兴)之一。 为了切实巩固提高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成果,进一步开创苏州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新局面,有力推动转型升级,加快建设“三区三城”,全面提升苏州创新能力、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率先科学和谐发展,特作如下决定。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城乡一体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坚持以富民优先为导向,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制度创新为关键,以扩大内需为动力,以组织建设为保障,进一步推动“三农”与“三化”互动并进,使苏州既保持鱼米之乡优美的田园风光,又呈现先进和谐的现代文明,率先形成城乡发展规划、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和社会管理一体化的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 始终坚持富民优先原则。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改革促进发展,发展成果由

加快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思考

加快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思考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在实践中,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问题也凸显出来,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对城乡一体化内涵的认识存在着误区。 城乡一体化的认识误区 对城乡一体化的认识误区,已有不少专家、学者不同程度地进行了阐述,但总体感觉深度不够,对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不够清晰,很有必要进一步加以明确。这些误区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误区一:城乡一体化就是城市化。城市化发端于19世纪中上叶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时期,是由于工业化引起的人口自发迁移到城市,是由工业“积聚效应”引起的农村居民变为城市居民的人口集中过程。城市化是工业化和产业分工的结果。而城乡一体化是指统筹城乡这两个系统的经济社会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不是忽视城市与乡村在空间发展和经济基础上的区别,盲目地把农民转非变为市民,把农村变为城市,不是简单地提高了“城市化率”就代表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这种认识不仅曲解了城市化,更

曲解了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必然会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简单地等同于城乡一体化。 误区二:城乡一体化就是新农村建设。纵观当前国内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关于城乡一体化的措施、报道,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简单的城市反哺农村,在物质和资金上给农村大力支持,帮助农村修路盖楼,解决农民子女教育、生活、出行等就是在搞城乡一体化,把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文件、措施稍加改动就变成了城乡一体化的政策、文件、措施,这显然是片面的。城乡一体化与建设新农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联系在于,城乡一体化包涵新农村建设,是整体和局部。城乡一体化发展了,新农村建设也必然发展了;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得好,必定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二者的区别在于,城乡一体化是更高层面更大范畴的旨在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统筹城乡协调共同发展的重大战略。而新农村建设的着眼点是“乡”,基本不包括“城”,主要是针对“三农”问题提出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要低于城乡一体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首先应该把重点放在“乡”,应该通过提升“乡”的地位、作用,逐步打破分割壁垒,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要素合理流动和分工优化,协调发展,而不能用新农村建设代替城乡一体化。 误区三:城乡一体化就是城乡一样化。这个观点主要体现为

江苏省苏州市2019

江苏省苏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数学试题 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第II 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 一、填空题 1.已知集合{1,3}A =,{3,9}B =,则A B =_____. 2.如果复数2()3bi b R i -∈+的实部与虚部互为相反数,则b 等于_____. 3.下表是某同学五次数学附加题测试的得分情况,则这五次测试得分的方差为______. 4.已知4瓶饮料中有且仅有2瓶是果汁饮料,从这4瓶饮料中随机取2瓶,则所取两瓶中至少有一瓶是果汁饮料的概率是_________. 5.根据如图所示的伪代码,当输入的,a b 分别为2,3时,最后输出的b 的值为______.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双曲线22 221x y a b -=(0,0a b >>)的两条渐近线的方程为2y x =±,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_______. 7.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若四边形AA 1C 1C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且AB =3,BC =5,M 是AA 1的中点,则三棱锥A 1﹣MBC 1的体积为_____. 8.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1530S =,71a =,则10S 的值为_____. 9.已知()y 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当[0,)x ∈+∞时, sin ,[0,1)()(1),[1,)x x f x f x x ∈?=?-∈+∞?,则56f π??--= ??? _______. 10.已知在ABC ?中,1AC =,3BC =.若O 是该三角形内的一点,满足 ()()0OA OB CA CB +?-=,则CO AB ?=_____. 11.已知sin 222cos2αα-=,则2sin sin 2αα+=__________. 12 .已知点A B 、是圆22:4O x y +=上任意两点,且满足AB =点P 是圆 22:(4)(3)4C x y +++=上任意一点,则||PA P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13.设实数1a ≥,若不等式||2x x a a -+≥,对任意的实数[1,3]x ∈恒成立,则满足条件的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 14.在ABC ?中,若 tan tan 3tan tan A A B C +=,则sin A 的最大值为_____. 二、解答题 15.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AB BC =,点P 是棱AC 的中点.

试论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试论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1、城乡一体化的含义、重要性、目的、意义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80年代末期,由于历史宏观因素,城乡分离发展,形成了城乡之间的隔离,造成我国城乡社会发展两极分化的局面,从而产生各种经济社会矛盾,而后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社会进步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一体化已经成为事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对于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重视起来,及时的提出解决对策,保证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城乡一体化是把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规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社会一体化、生态一体化和信息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厉以林认为:城乡一体化应该是双向的,即农村居民可以迁往城市,在城市工作或经营企业;城市居民也可以迁往农村,在农村工作或经营企业。还有学者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指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生产力在城市和乡村间合理分布,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

之间的基本差别,从而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的过程。总之,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和乡村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相互融合渗透的过程。 1、城乡一体化过程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城镇化水平既严重滞后于发达国家和相当部分发展中国家,也滞后于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城乡二元结构”和“三农”问题十分突出。但是,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却在曲折中逐渐提高。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我国城镇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 一、1949年—1978年城乡不协调发展格局 1949年以来,结合自身国情,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施了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和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人民公社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城市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户籍制度把农民和土地绑在一起,城乡之间缺少市场联系,城乡二元化开始形成。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化三改”,优先发展重工业,强化了城乡二元化,而后随着工业发展的快速推进,导致了城乡差距逐步拉大,加剧了城乡不协调发展。 二、1979年—1989年城乡一体化起步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点,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阶

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城乡一体化暨分区规划文本

苏州高新区现代有轨电车线网规划 随着高新区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发展空间不断拓展,交通需求不断增长带来的挑战日益增加,因此,优先发展公交、特别是发展大容量快速公交已成为解决城市交通的必然选择。为落实公交优先,加快公共交通建设,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委托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编制《苏州高新区有轨电车线网规划》。 1、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与《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城乡一体化暨分区规划》范围一致,为苏州高新区行政陆域范围,总面积约223 平方公里。 2、交通现状 根据高新区居民出行调查报告,高新区居民出行以通勤出行为主,在交通出行方式中以个性化交通出行为主,现状公交出行方式的承担比例不高,高峰小时交通需求较为集中,导致道路交通拥堵日益严重,居民对大容量快速公交方式普遍比较认可和期待。 3、现代有轨电车特点 现代有轨电车符合高新区“科技、人文、生态、高效”的发展主题,现代有轨电车不同于传统有轨电车,代表了现代交通发展趋势,能够弥补高新区在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运能之间的空档,成为高新区骨干公交网络的组成部分。

□科技: ●现代化:多种供电方式、智能化 ●经济性:造价为地铁的1/6~1/4 □人文: ●舒适新颖、造型美观、100%低地板 ●塑造城市形象、打造特色交通 □生态: ●噪音比机动车交通低5~10dB ●能耗:小汽车1/9、公交车1/4 □高效: ●客运能力大:0.6~1.5万人次/h ●速度快:营运车速25~30km/h ●周期短:2年左右,满足发展需求 4、功能定位 现代有轨电车是高新区内部公交次骨干系统,是轨道交通的延伸、过渡和补充,以满足客流需求,适应并引导城市发展,展示高新区特色风貌的的生态公交系统。 5、线网规划 规划确定6条现代有轨电车线路,布设有轨电车的道路总长度约80公里(其中,共线段长度约14公里),在规划年形成苏州乐园站、城际站、生态城站、湿地公园站四大综合枢纽。 高新区现代有轨电车线网规划

2016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数学试卷(含解析)

2016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3分)(2016?苏州)的倒数是() A.B.C.D. 2.(3分)(2016?苏州)肥皂泡的泡壁厚度大约是0.0007mm,0.0007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0.7×10﹣3B.7×10﹣3C.7×10﹣4D.7×10﹣5 3.(3分)(2016?苏州)下列运算结果正确的是() A.a+2b=3ab B.3a2﹣2a2=1 C.a2?a4=a8D.(﹣a2b)3÷(a3b)2=﹣b 4.(3分)(2016?苏州)一次数学测试后,某班40名学生的成绩被分为5组,第1~4组的频数分别为12、10、6、8,则第5组的频率是() A.0.1 B.0.2 C.0.3 D.0.4 5.(3分)(2016?苏州)如图,直线a∥b,直线l与a、b分别相交于A、B 两点,过点A作直线l的垂线交直线b于点C,若∠1=58°,则∠2的度数为() A.58° B.42° C.32° D.28° 6.(3分)(2016?苏州)已知点A(2,y1)、B(4,y2)都在反比例函数y= (k<0)的图象上,则y1、y2的大小关系为() A.y1>y2B.y1<y2C.y1=y2D.无法确定 7.(3分)(2016?苏州)根据国家发改委实施“阶梯水价”的有关文件要求,某市结合地方实际,决定从2016年1月1日起对居民生活用水按新的“阶梯水价”标准收费,某中学研究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调查了30户 是() A.25,27 B.25,25 C.30,27 D.30,25 8.(3分)(2016?苏州)如图,长4m的楼梯AB的倾斜角∠ABD为60°,为了改善楼梯的安全性能,准备重新建造楼梯,使其倾斜角∠ACD为45°,则调整后的楼梯AC的长为()

《苏州园林》教学实录(省优质课一等奖)

《苏州园林》教学实录(省优质课一等奖)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竹笛名曲《姑苏行》,在优美典雅而明快的旋律中营造一种舒泰愉快的游园氛围。) 师:同学们,咱们昆明因为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有“春城”的美誉;广州有“花城”之称,济南有“泉城”之名,重庆被誉为“山城”,拉萨是著名的“日光城”,那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是哪两座城市呢? 生(齐):苏州和杭州。 师: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水平如镜的西湖引人入胜。那苏州又有什么美景让人流连忘返呢? 生(齐):苏州有许多的园林。 师:是的,“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通过朗读文字去神游苏州园林。但是在进园之前,大家必须拿到一张门票。如果你会读会写并且能解释课文后面的生字词,就能拿到一张门票,来试试看! (屏显。) 注音: 池沼()轩榭()丘壑()嶙峋() 镂空()蔓延()着眼()蔷薇() 败笔()斟酌() 释义:

重峦叠嶂自出心裁因地制宜俯仰生姿别具匠心 师:谁先来拿第一张门票呢?(一男生踊跃举手。) 师:你真勇敢,请你来读一读屏幕上的字词,注意读准字音哦! (生读,其中“镂空”的“镂”读成了一声,“着眼”的“着”读成了zháo。)师:有些遗憾啊,未能完全读 对!谁来给他纠正错误呢?(生朗读字词。) 师:完全正确,恭喜你已经获得入园的第一张门票。请大家标注字音并把字词齐读两遍。 (生齐读。) 师:下面来解释文中的几个字词。 生:重峦叠嶂,形容山峰层层叠叠像屏障一样。 生:俯仰生姿,形容无论俯视还是仰视都会形成美好的姿态,在文中指高树好像低着头,低树好像抬着头,形成一种相互呼应的优美姿态。 师:解释得很好!这两个成语都是形容词,一个形容山姿,一个形容树态,让人联想到美好的自然景象。文中有两个意思非常接近的词,是哪两个呢? 生:“自出心裁”和“别具匠心”意思相近,都是指在技术和艺术方面出自内心的巧妙构思和设计。 师:那谁能解释一下“因地制宜”这个成语的意思呢? 生: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因,根据;宜,适当。 师:很好,抓住关键词“因”便能准确理解词义了。在我们学过的字词里还有没有把“因”字解释为“根据”之义的词语呢? 生:还有“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城乡一体化基本概念

城乡一体化基本概念 城乡一体化是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使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是思想观念的更新,也是政策措施的变化;不仅是发展思路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仅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也是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进。体制。改革户籍制度废除现行的人口流动管制。 城乡一体化实现方式 社会学和人类学界从城乡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指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生产力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合理分布,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从而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经济学界则从经济发展规律和生产力合理布局角度出发,认为城乡一体化是现代经济中农业和工业联系日益增强的客观要求,是指统一布局城乡经济,加强城乡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协作,使城乡生产力优化分工,合理布局、协调发展,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有的学者仅讨论城乡工业的协调

发展,可称为“城乡工业一体化”。规划学者是从空间的角度对城乡结合部做出统一的规划,即对具有一定内在关联的城乡物质和精神要素进行系统安排。生态、环境学者是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对城乡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保证自然生态过程畅通有序,促进城乡健康、协调发展。我们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是思想观念的更新,也是政策措施的变化;不仅是发展思路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仅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也是方式和工作的改进。元体制度。改革户籍制度废除现行的人口流动管制。 城乡一体化路径选择

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城乡一体化暨分区规划

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城乡一体化暨分区规划 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城乡一体化暨分区规划为促进苏州高新区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保障高新区山水生态格局,指导苏州高新区范围内镇、村庄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制定,苏州市规划局高新区分局特委托江苏省城市设计研究院编制特编制《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城乡一体化暨分区规划》。 1、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苏州高新区行政区陆域范围,总面积约223 平方公里。 2、规划目标 将苏州高新区建设成为先进产业的聚集区、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先导区、生态环保的示范区、现代化的新城区。 3、功能定位 真山真水新苏州:以城乡一体化为先导,以山水人文为特色,以科技、人文、生态、高效为主题,集创新科技生产、高端现代服务、人文生态居住、旅游休闲度假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区。

4、规划结构 总体空间结构:“一核、两轴、三心、六片”。 一核:以阳山森林公园为核心,将山体屏障转化为生态绿核,并成为各个独立组团间生态廊道的汇聚点。 两轴:太湖大道发展主轴:是新区“二次创业”的活力之轴,展现科技、人文、生态的融合。 京杭运河发展主轴:展现运河文化的精华,是城市滨河风貌的集中体现,是公共功能与滨水风光的活力融合。 三心:以浒通片区中心、科技城片区中心、狮山路城市中心构筑三角状的极化空间,为各自所在的城镇建设组团提供公共配套服务。 六片:包括狮山片区、浒通片区、横塘片区、科技城片区、湖滨片区(苏州西部生态城)、阳山片区。 空间布局特征:“紧凑组团、山水环绕” 规划采用紧凑组团布局模式推进城镇建设空间的集约化发展与生态化建设,各组团根据资源状况、产业基础及发展前景相对独立地生长,通过山水生态空间围合形成“功能相对完整,产居相对平衡,空间相对集中”的组团式紧凑城镇发展空间。各城市组团之间强调规模、功能和区位等方面的多样性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协作,特别是新老建设组团之间在功能、空间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2018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数学试卷

2018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3.00分)(2018?苏州)在下列四个实数中,最大的数是() A.﹣3 B.0 C.D. 2.(3.00分)(2018?苏州)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平均距离大约为384000km,384000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A.3.84×103B.3.84×104C.3.84×105D.3.84×106 3.(3.00分)(2018?苏州)下列四个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案的是() A. B.C. D. 4.(3.00分)(2018?苏州)若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A.B.C.D. 5.(3.00分)(2018?苏州)计算(1+)÷的结果是() A.x+1 B. C. D. 6.(3.00分)(2018?苏州)如图,飞镖游戏板中每一块小正方形除颜色外都相同.若某人向游戏板投掷飞镖一次(假设飞镖落在游戏板上),则飞镖落在阴影部分的概率是() A.B.C.D. 7.(3.00分)(2018?苏州)如图,AB是半圆的直径,O为圆心,C是半圆上的

点,D是上的点,若∠BOC=40°,则∠D的度数为() A.100°B.110°C.120° D.130° 8.(3.00分)(2018?苏州)如图,某海监船以20海里/小时的速度在某海域执行巡航任务,当海监船由西向东航行至A处时,测得岛屿P恰好在其正北方向,继续向东航行1小时到达B处,测得岛屿P在其北偏西30°方向,保持航向不变又航行2小时到达C处,此时海监船与岛屿P之间的距离(即PC的长)为() A.40海里B.60海里C.20海里D.40海里 9.(3.00分)(2018?苏州)如图,在△ABC中,延长BC至D,使得CD=BC,过AC中点E作EF∥CD(点F位于点E右侧),且EF=2CD,连接DF.若AB=8,则DF的长为() A.3 B.4 C.2 D.3 10.(3.00分)(2018?苏州)如图,矩形ABCD的顶点A,B在x轴的正半轴上, 反比例函数y=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经过点D,交BC于点E.若AB=4,CE=2BE,tan∠AOD=,则k的值为()

【9A文】苏州园林优质课一等奖教学实录

苏州园林优质课一等奖教学实录,附反思。相关课件已上传。仅供参考。 《苏州园林》教学实录3347字 《苏州园林》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堂课作为第一课时,也是本单元第一篇说明文。设计的重点放在回顾说明文的有关知识基础上理清说明顺序,辨析说明方法,明确阅读说明文的一般方法,并能实际运用。上课前我搜集了相关资料,做了充分的准备。设计“情景导入——整体感知——合作式解读——写作拓展”四大环节。实施过程中,以学生的自感、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上完这一课,同学们都感到很满意,既掌握了很多说明文知识,又领略了本文丰富有趣的语言。 以下为课堂实录: 师:上课。(师生问好)同学们,常言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当代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将苏州园林凝化为一幅古朴优美、自然典雅的水墨画,展现了苏州园林的独特风姿。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苏州园林》,来领略它的艺术风采。(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首先,我们来一睹苏州园林的风姿。(出示苏州园林图片,教师解说)苏州园林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以景取胜,景因园异,小中见大,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简直是无声的诗、立 体的画、凝固的音乐! 师:这样迷人的景观,叶老是怎样运用文字展现出来的呢?。叶圣陶先生曾说:“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本节课,我们将从写作角度出发,深入阅读,揣摩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脉络,学点文章结构的方法。 (一)整体感知请大家用大声自由的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屏幕提示 1.找出表述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的句子(找出本文的主旨句)师:文章的主旨句,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就像三军的总司令,它将统帅和制约着各段甚至各句的内容。 2.苏州园林的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画出每段的中心句(或首括句)。勾画关键语句,并作批注)(5分钟后) 师:相信大家已经读完了课文,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生: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师:很好!请大家齐读一下。生:(齐读) 师:那么,苏州园林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建筑不讲究对称;假山和池沼的配合追求自然美;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花墙和廊子讲究层次;每一个角落都注重图画美; 门窗注重图案美;极少使用彩绘。 师:作者就是从这七个方面展开说明,突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大屏幕展示):(二)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师:以小组为单位,依据首括句,合作探究文章的思路。(屏幕显示) (1)文章第3、4、5、6段的顺序能否颠倒?(补充一点,从布局到配合;映衬到层次, 这样的顺序符合游览者观察的顺序,由浅入深,由大到小) (2第2段的四个”讲究”能颠倒吗?第四段中的“假山”跟“池沼”的顺序能否互换?

城乡一体化构建的意义和措施

2010年 第01期(总第192期)世纪桥Shi J i Q iao No .01,2010(General No .192) 城乡一体化构建的意义和措施探析 张琳琳 (山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 摘要:本文介绍了城乡一体化的内涵,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四个方面阐述了构建城乡一体化格局的意义;并提出了通过建立城乡一体化规划机制,实施城乡合理规划、改革城乡管理体制和制度,为城乡一体化提供政策支持、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等措施作为构建城乡一体化的路径,更好更快的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建设。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构建;措施 收稿日期:2009-12-07 作者简介:张琳琳(1982-),女,山东济宁人,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 一、“城乡一体化”释义 城乡一体化思想由来已久,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城乡一体化即:“通过消除旧的分工,进行生产教育,变换工种,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以及城乡的融合,使社会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由于城乡一体化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多个方面,人们对其理解各有不同,但是,广义上讲,城乡一体化就是在生产力、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城市与乡村之间,逐渐打破壁垒,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二者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渐改变城乡生产生活方式,实现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 城乡一体化从本质上要求“四个实现一兼顾”,即:实现城乡政治管理体制的协调统一;实现城乡经济的科学合理布局,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实现城乡人口的均衡分布;实现城乡文化的均衡发展;同时兼顾城乡发展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城乡一体化的核心是发展,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涵盖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出发点在于城、乡两方面都发展,并非只强调乡村向城市靠拢,或是城市向乡村靠拢。” [1](P .13-23) 城乡一体化的基本 内容应该包括:城乡规划布局的一体化,产业分工的一体化,服务功能的一体化,就业、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一体化等。 二、构建城乡一体化格局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更加深入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当前“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解决“三个最需要”问题,也成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第二,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由于政策的偏向,使城市和乡村发展产生差异,使贫富悬殊差距扩大,在历史条件的制约下,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消除,导致工农关系不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失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只有统筹城乡改革,推行城乡一体化,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同步推进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村现代化,最终有效解决“三农”问题。 第三,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和就业体系,能较好地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生活问题,也可以改善农村贫困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与收入。“此外,推进城乡一体化,一方面可统筹安排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投入,使较多资金投向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也使城乡居民的教育、医疗保健和文化生活等方面条件更加平等。”[2] 城乡一体化建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减少了不稳定因素,维护和实现了 ? 7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