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谚语中的物理知识

谚语中的物理知识

谚语中的物理知识
谚语中的物理知识

谚语中的物理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这些民谚、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民谚、俗语,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这对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下面列举几例:

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

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月晕而风”之说。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1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12、水火不相容——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收热量,至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

13、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几天,则地球上已渡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几千年。

14、千里眼,顺风耳——人们利用电磁波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使古代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为现实。并且人类的视野已远远超过了“千里”。

15、坐地日行八万里——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40003.6千米,约8万里。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它还科学的揭示了运动和静止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16、釜底抽薪——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如果“抽薪”以后,便能制止液体沸腾。

17、墙内开花墙外香——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

18、坐井观天所见甚少——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19、如坐针毡——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

20、瑞雪照丰年——下到地上的雪有许多松散的空隙,里面充满着不流动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的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作用。

21、霜前冷,雪后寒——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雪熔化时要需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有“雪后寒”的感觉。

22、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23、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一定,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可能被损坏。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所以鸡蛋将破裂。

24、纸里包不住火——纸达到燃点就会燃烧。

25、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气体的扩散现象。

26、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27、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夏天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

28、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界中的一条客观规律,原因是水受重力影响由高处流向低处

29、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晴天时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虽然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

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而如果空气潮湿,水蒸发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现了。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当然不需要挑水浇地了。

30、下雪不寒化雪寒——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气凝华或水滴凝固形成的,凝华、凝固都是放热过程,化雪是融化过程,要吸热。

3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下雪天,高山气温低于山下平地气温,下到高山的雪不易融化,而下到平地的雪易及时融化。所以下同样的雪,高山上比平地多。霜是地面上的水蒸气遇冷凝华的结果,山下平地表面上的水蒸气比高山上多,故平地易摻禂霜,而高山不易形成霜。

32、冰冻三尽,非一日之寒——水的温度在0℃~4℃之间是热缩冷胀,4℃时水的密度最大。当整个水温都降到4℃时,水的对流停止。气温继续下降时,上层水温降到 4℃以下,密度减小不再下沉,底层水温仍保持4℃,上层水温降到0℃并继续放热时,水面开始结冰。由于水和冰是热的不良导体,光滑明亮的冰面又能防止幅射,因此,热传递的三种方式都不易进行,冰下的水放热极为缓慢,结成厚厚的冰,当然需要很长时间的天寒。

33、火场之旁,必有风生——火场附近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远处的冷空气必将来填充,冷热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34、一石击破水中天——平静的水面如一块平面镜,可看到天的像,石块投入水中破坏了平静的水面,形成层层水波,水中天的像也就被击破了。

35、瞎子点灯白费蜡——人们能看到世上万事万物,是因为太阳光或用来照明的光照射在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的光线进入人眼,反射光线进入不了瞎子眼中,所以瞎子看不见物体。

36、早虹雨滴滴,晚虹晒脸皮——我国的降雨云大都是由西向东移动的,早晨看到的虹,是东方射来的太阳光照在西方的天空降雨层的水滴上形成的西虹,显然,西虹是本地天气将要降雨的预示。相反,傍晚看到的虹是西方射来的阳光照在东方天空降雨层的水滴上而形成的东虹,它预示着西方天空已没有降雨云了,天气必然是晴朗的。

37、朝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参考上则)

38、虹高日头低,早晚披蓑衣——当“日头低”时,太阳光线和地平线是非常接近的,这时出现虹,虹心必然亦接近地平线,在地面上可以看到虹的半个圆弧。若此时空气中水滴很多,分布的空间很广,那么除了可以看到虹外,还可以看到霓,霓顶的半圆弧比虹高且接近天顶,也预示着降雨云已经移近天顶,本地很快就有暴雨下降。

39、照相的底片——颠倒黑白——照相机是应用物体放在凸透镜两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故照相底片上的像与人是颠倒的。底片上涂有感光剂,人照相时,由于浅色部位反射光的能力强,反射光进入相机的暗箱与底片上的感光剂发生了光化作用,而深色部位由于吸收光的能力强,只有很少的反射光射入底片。这样浅色部位在胶片上感光强,深色部位感光弱。胶片冲洗时,感光弱的部位的感光剂基本冲洗掉,所以呈浅色,而感光强的部位由于发生了光化反应冲不掉,所以呈深色。

40、磨刀不误砍柴工——减小受压面积增大压强

41、一只巴掌拍不响——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只巴掌要么拍另一只巴掌,要么拍在其它物体上才能产生力的作用,才能拍响。

42、四两拨千斤——杠杆的平衡条件,增大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只需用较小的动力就能撬起很重的物体。

43、水银落地——无孔不入——水银的密度大于组成地面各物质的密度,水银又具有流动性,故它总是沉在其它物质的下面。

44、泥鳅黄鳝交朋友——滑头对滑头——泥鳅黄鳝的表面都光滑且润滑,摩擦力小。

45、大船漏水——有进无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船破后,船外的水被压进船内,直到船内外水面相平,此刻船内的水也不会向外流。

46、水上的葫芦——沉不下去——葫芦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只能漂浮在水面上。

诗词、俗语中的物理知识(练习)

诗词、俗语中的物理知识 一、选择题 1、“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谚语反映了我国新疆的某些地区夏季昼夜气温变化显著。其主要原因是砂石比水具有较小的() A、热量 B、密度 C、比热容 D、内能 2、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在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关于小水珠的形成,以下解释中正确的是() A、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是水缸中的水蒸发形成的 C、是水缸中的水分子扩散形成的 D、水缸可能有裂缝,水缸中的水渗到缸外形成的 3、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反映了近几十年来我国河流的水污染日趋严重。“七十年代,淘米做饭;八十年代,浇花灌溉;九十年代,鱼虾绝代。”提高环保意识,防止环境污染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下列有关做法中正确的是() A、利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可以节约用水。 B、洗衣服时尽可能使用污染小的无磷洗衣服粉 C、将废旧干电池统一收集,集中填埋 D、将城市的生活垃圾回收后在郊区焚烧 4、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脍炙人口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中写道:“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文中() A、“皓月”是人造光源 B、“皓月”是月亮的实像 C、“静影沉壁”是反射形成的虚像 D、“静影沉壁”是折射形成的虚像 5、庐山以秀美的风景闻名于世,唐代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是() A、形成“烟”的过程是吸热过程

B、“烟”是液化形成的 C、“飞流直下”的水的动能在增加 D、“飞流直下”的水的重力势能在减小 6、唐朝诗人李益有一首诗叫《喜见外弟弟又言别》,其中描写道:“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从“问姓”中想起初见的“旧容”,可见声音中有一种特征让诗人唤起了十年前的记忆,这种特征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7、“闻其声而知其人”意思是:对熟悉的人,听到他的说话声就知道他是谁了,判断了主要依据是()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8、今年5月23日,蓬莱阁附近海滩上空出现了极为罕见的“海市蜃楼”奇观,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光沿直线传播B、景物经水面成像 C、光经过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发生漫反射 D、光经过密度不均匀的空气产生折射 9.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A.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B.桃花吸收红光 C.桃花反射红光D.以上说法都不对 二、填空题 1、我国民间有名谚语叫“霜前冷,雪后寒”。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现象而形成的;雪在融化时需要热。 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里的三“人”其中的一“人”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3、在《千字文》中有“露结为霜”这样的说法,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并不是来源于露,而露是水蒸气______________形成的小水珠。 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月落”是以作为参照物的。“霜”的形成是过程,船上的客人听到钟声,这是因为寒山寺的大钟受到撞击发生了。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大全(找的好辛苦啊)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这些民谚、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民谚、俗语,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这对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下面列举几例: 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1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12、水火不相容——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收热量,至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 13、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几天,则地球上已渡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几千年。 14、千里眼,顺风耳——人们利用电磁波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使古代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为现实。并且人类的视野已远远超过了"千里"。 15、坐地日行八万里——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

关于生活的谚语大全有哪些有什么

关于生活的谚语大全有哪些有什么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狭路相逢勇者胜。 春天南风不受北风气,秋天北风不受南风欺。 朝刮三,夜刮四,不晌不歪刮一日。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俗话说的好,车有车道,马有马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定的制度一定的约束会让我们生活的更加有序,更有条理,避免很多慌乱很多犯罪。所以我们要记得遵守必须的规章制度,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美好。 水至清则无鱼。万事不要做尽,忠言不要说尽,社会总有一些灰色和黑色的部份。愿你不要想太多,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就

行。 这个世界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已拥有”。用一个洒脱的微笑,忘却忧烦,放下惆怅,忽略计较,容下是非,坦然面对所拥有的一切,用乐观的心去珍惜,就会很幸福。朋友,拥有你真的很快乐,很幸福,祝愿你开心快乐每分每秒,幸福平安每时每刻! 俗话说:男子汉大丈夫,宁死不屈;可俗话又说: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其实宁死不屈是一种精神,能屈能伸是一种随机应变的态度,提示年轻朋友要有一种宁死不屈的奋斗精神,对待机遇要能屈能伸随机应变抓住它,愿前途一片光明。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可俗话又说: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不算是好汉。遇事商量,让人眼界更高,心境更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天生我材必有用。如果不能老老实实做人,脚踏实地做事,好高骛远,骄傲自满,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被炒鱿鱼,年轻人还是谦虚谨慎一些好哇! 认理不认人,帮理不帮亲。水大漫不过船,手大遮不住天。 碾谷要碾出米来,说话要说出理来。

稻多打出米,人多讲出理。 劈柴看纹理,说话凭道理。 一人说话全有理,两人说话见高低。 一正辟三邪,人正辟百邪。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一理通,百理融。 人怕没理,狗怕夹尾。 最底层的品格道德不要忘记,高层次的精神世界努力追求。用心经营生活,踏实努力工作,创造和睦家庭,真心守护爱情,积极帮助他人,努力实现理想,拼搏开拓进取,磨练精神升华。希望你拥有一个自己的幸福人生,筑造完美世界。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生命有限,时不我待,愿你能惜时如金,及时合理地规划好自己的人生,过高品质高效率的生活!朋友,愿你只争朝夕,祝你幸福如意!

关于生活和学习的谚语

关于生活和学习的谚语 导读: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3、少而不学,老而无识。 4、好高骛远的一无所得,埋头苦干的获得知识。 5、清晨不起早,误一天的事;幼年不勤学,误一生的事。 6、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7、光说不练,枉学百年。 8、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0、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11、知识就是力量。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 13、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14、问遍千家成一家。 15、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16、读书不想,隔靴挠痒。 17、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8、到处留心皆学问。 19、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20、谁要懂得多,就要睡得少。

21、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22、不经过琢磨,宝石也不会发光。 23、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 24、知识好像砂石下面的泉水,越掘得深泉水越清。 25、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2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7、知识需要反复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 28、学不可以已。 29、多练多乖,不练就呆。 30、欲知对岸事,就要读过河。 31、读书需用心,一字值千金。 32、吃饭不嚼不知味,读书不想不知意。 3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34、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 35、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6、光阴易逝,岂容我待。 37、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 38、略翻书数则,便不愧三餐。 39、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40、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 41、温故而知新。

初中中学物理中涉及的日常生活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中涉及的日常生活物理知识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2019民谚俗语中蕴含的物理知识1语文

民谚俗语中蕴含的物理知识(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这些民谚、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民谚、俗语,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这对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下面列举几例: 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

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月晕而风之说。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1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关于生活的谚语有哪些

关于生活的谚语有哪些 1、木不钻不透,人不激不发。 2、怕走崎岖路,莫想攀**。 3、打架不能劝一边,看人不能看一面。 4、不怕无能,只怕无恒。 5、晨吃三片姜,如喝人参汤。 6、炒豆大夥吃,炸锅一人担。 7、人熊有人欺,马瘦有人骑。 8、饱吃萝卜饿吃葱,不饱不饿吃花生。 9、大水不到先垒坝,疾病未来早预防。 10、骑马莫怕山,行船莫怕滩。 11、什么都缺别缺钱,什么都有别有病。 12、胡萝卜,小人参;经常吃,长精神。 13、云来云去晒好米,病来病去病死人。 14、交人交心,浇花浇根。 15、臭鱼烂虾,传病专家。 16、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17、识得八角莲,可与蛇共眠。 18、饭菜清淡,身体强健。 19、珍宝丢失了还可以找到,时间丢失了永远找不到。 20、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21、天出半截虹,当天有雨响。

22、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23、谁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 24、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25、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 26、朝食三片姜,如得人参汤。 27、预防肠胃病,吃喝要干净。 28、吃饭不言,睡觉不语。 29、不吸烟,不吃酒,病魔见了绕道走。 30、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31、活动好比灵芝草,何苦去把仙方找。 32、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抵对门。 33、女子三日不断藕,男子三日不断姜。 34、人心要实,火心要虚。 35、酒吃头杯,茶吃二盏。 36、守着馋的没攥的,守着勤的没懒的。 37、饭前便后洗净手,细菌虫卵难进口。 38、北风出高云,风快停;南风出低云,风快停。 39、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40、三好搭一好,三坏搭一坏。 41、无风三尺浪,必有大风降。 42、饭吃八成饱,到老胃口好。 43、人怕没理,狗怕夹尾。

关于生活的谚语

关于生活的谚语 导读:本文是关于关于生活的谚语,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师傅领进门,修炼在个人。 2、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3、新病好医,旧病难治。 4、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5、坐有坐相,睡有睡相,睡觉要像弯月亮。 6、一日三大笑,有病也会好。 7、日落东风止,不止必转南,不转是雨天。 8、路是人开的,树是人栽的。 9、吃饭莫过饱,饭后莫快跑。 10、要捕鱼,先织网;要搭桥,先打桩。 11、与其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12、不担三分险,难练一身胆。 13、一千银子坐吃两年半,坐吃山空海也干。 14、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15、蚂蚁搬家蛇过道,出门小心挨雨泡。 16、药补不如食补。 17、水浸千年松,日晒万年樟。 18、朝刮三,夜刮四,不晌不歪刮一日。

19、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20、牛不知角弯,马不知脸长。 21、一理通,百理融。 22、观棋不语真君子,举棋不悔大丈夫。 23、一日无二晨,时过不再临。 24、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桃一篓。 25、勤人睡成懒人,懒人睡成病人。 26、二十年前看父敬子,二十年后看子敬父。 27、太阳是个宝,常晒身体好。 28、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 29、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 30、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31、不顶千里浪,哪来万斤鱼。 32、若要身体壮,饭菜嚼成浆。 33、雄鹰不怕风,好汉不怕死。 34、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35、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36、春不减衣,秋不加冠。 37、夏天一碗绿豆汤,解毒去暑赛仙方。 38、性格开朗,疾病躲藏。 39、烟伤肺、酒伤肝,色刮骨、气伤神。 40、正月二十五刮南风,春天多雨。

初中物理中涉及的日常生活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中涉及的日常生活物理知识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6、炒菜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的。 7、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这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 1

高中基本能力 民俗谚语中的物理知识素材 人民版

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这些民谚、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民谚、俗语,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这对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下面列举几例: 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 "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工作与生活的英语谚语

工作与生活的英语谚语 导读:本文是关于工作与生活的英语谚语,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志高造就辉煌。 Zhigao makes brilliance. 2、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隋寸功。 Teenagers work hard all their lives, not to the Sui Dynasty inch of merit. 3、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Learning is what we learn. 4、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Seeing is better than hearing, doing is better than seeing. 5、说不烂的嘴,胞不断的腿,打不完的钟,做不完的工。 Speaking mouth, legs, clocks, and work. 6、人吃辣子不嫌辣,马吃麻刺盖不嫌扎。 People don't dislike spicy food, but horses don't dislike spicy food. 7、拽着和尚借梳子。 Dragging monks borrow combs. 8、慢工出细活。 Slow work makes fine work.

9、勤奋铸就辉煌。 Diligence makes brilliance. 10、把舵的不慌,乘船的稳当。 Take the rudder without panic, and take the boat steadily. 11、努力造就实力,态度决定高度。 Efforts to build strength, attitude determines height. 12、百日连阴雨,总有一朝晴。 If it rains for a hundred days, there will always be a sunny day. 13、饭清了不如水。 Food is better than water. 14、牛身子进去,还怕牛尾巴。 When the cow enters, it is afraid of its tail. 15、要想过河先搭桥。 If you want to cross the river, take a bridge first. 16、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 The cowhide is not blown, the train is not pushed. 17、买鸭看嘴,买鸡看瓜。 Buy ducks and chickens and melons. 18、老猴子爬不上旗杆顶。 The old monkey could not climb the top of the flagpole. 19、看见狼,才圈羊。

谚语、诗歌中的物理知识

谚语诗歌中得物理知识 1、我国民间有名谚语叫“霜前冷,雪后寒”。霜就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得水蒸气发生 现象而形成得;雪在融化时需要热。 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里得三“人"其中得一“人”就是由于光得直线传播形成得. 3、在《千字文》中有“露结为霜”这样得说法,其实这种说法就是错误得,因为霜就是空气中得水蒸气形成得,并不就是来源于露,而露就是水蒸气形成得小水珠。 4、“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谚语反映了我国新疆得某些地区夏季昼夜气温变化显著.其主要原因就是砂石比水具有较小得() A、热量 B、密度 C、比热容 D、内能 5、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就是指在盛水得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得小水珠。关于小水珠得形成,以下解释中正确得就是( ) A、就是空气中得水蒸气液化形成得 B、就是水缸中得水蒸发形成得 C、就是水缸中得水分子扩散形成得 D、水缸可能有裂缝,水缸中得水渗到缸外形成得 6、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反映了近几十年来我国河流得水污染日趋严重。“七十年代,淘米做饭;八十年代,浇花灌溉;九十年代,鱼虾绝代。”提高环保意识,防止环境污染就是每一个公民得责任。下列有关做法中正确得就是() A、利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可以节约用水。 B、洗衣服时尽可能使用污染小得无磷洗衣服粉 C、将废旧干电池统一收集,集中填埋 D、将城市得生活垃圾回收后在郊区焚烧 7、“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就是唐诗中得名句,船上得客人听到寒山寺得钟声,这就是因为寒山寺得大钟受到撞击发生了. 8、俗语说“响水不开,开水不响”。开水真得不响吗?小明想对此进行研究,得到爸爸得支持,小明用圆底铁锅在煤气灶上进行烧水试验。用温度计、数字声级计(测量声音强弱得仪器)分别测量锅内水得温度。锅旁声音得强弱、测量结果如下表: 水沸腾时,温度计得示数如下图17所示,请填写表格中得空格,分析以上信息,可知温度为时,响度最大,现在您对“响水不开,开水不响”这句话有什么新得理解? 9、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脍炙人口得不朽名篇《岳阳楼记》中写道:“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文中() A、“皓月”就是人造光源 B、“皓月”就是自然光源 C、“静影沉壁”就是反射形成得虚像 D、“静影沉壁”就是折射形成得虚像 10、“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从物理学角度瞧,诗中得“月落”就是以作为参照物得.“钟声”就是由于钟得所产生得。

有关于生活的谚语

有关于生活的谚语 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于生活的谚语,欢迎阅读。 ⑴有上坡必有下坡,有进路必有出路。 ⑵有时省一口,缺时当一斗。 ⑶有事叫公公,无事脸朝东。 ⑷有心烧香,不管迟早。 ⑸有一兴必有一败,有一利必有一弊。 ⑹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在会说。 ⑺有麝自然香,不用大风扬。 ⑻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 ⑼人横有道理,马横有缰绳。 ⑽人多出正理,谷多出好米。 ⑾不看人亲不亲,要看理顺不顺。 ⑿天上无云不下雨,世间无理事不成。 1⑶有柴有米是夫妻,无柴无米各东西。 1⑷用珠宝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1⑸天下的弓都是弯的,世上的理都是直的。 1⑹有理赢,无理输。 1⑺有理摆到事上,好钢使到刃上。

1⑻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1⑼有斧砍得树倒,有理说的不倒。20、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在会说。 2⑴吃饭吃米,说话说理。 2⑵吃人的嘴软,论人的理短。 2⑶吃要吃有味的,说要说有理的。 2⑷会走走不过影,会说说不过理。 2⑸舌头是肉长的,事实是铁打的。 2⑹灯不亮,要人拨;事不明,要人说。2⑺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2⑻好人争理,坏人争嘴。 2⑼好茶不怕细品,好事不怕细论。30、理不短,嘴不软。 3⑴菜没盐无味,话没理无力。 3⑵脚跑不过雨,嘴强不过理。 3⑶做事循天理,出言顺人心。 3⑷船稳不怕风大,有理通行天下。 3⑸路是弯的,理是直的。 3⑹路不平,众人踩;事不平,大家管。3⑺路有千条,理只一条。 3⑻天无二日,人无二理。 3⑼井越掏,水越清;事越摆,理越明。

40、无理心慌,有理胆壮。 4⑴牛无力拖横耙,人无理说横话。 4⑵放蜂人百毒不侵。 4⑶人的名,树的影,风吹扬花远扬名。 4⑷人要忠心,火要空心。 4⑸上有天,下有地,当中有良心。 4⑹树怕空了心,人怕没良心。 4⑺好心人不出坏点子。(哈萨克族) 4⑻正直的人直走,淘气的马胡整。(哈萨克族) 4⑼人活脸,树活皮。 50、人怕江脸,树怕没皮。 5⑴做人难,难做人。 5⑵见官莫向首,做官莫在后。 【相关阅读】 俗语 俗语是一种形象的定型化的短语,如“纸老虎”、“翘尾巴”、“乱抚琴”、“硬骨头”等。 古今贤文 概述 古今贤文为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增广贤文》。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

天气与生活谚语

天气与生活谚语 导读:1、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 2、天上跑台云,地上雨淋淋。 3、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4、猪衔草,寒潮到。 5、泥鳅上下游,大雨在后头。 6、鸡儿迟迟不进窝,当晚一定把雨泼。 7、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 8、秋湿冷气生,霜冻必早行。 9、有雨天边亮,天雨顶上光。 10、数九不冷,来年多虫。 11、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12、一年三季东风雨,只有夏季东风晴。 13、秋雷走的早,春雨多不了。 14、东风湿,西风干,北风寒,南风暖。 15、六月盖被,有谷无米。 16、久晴大雾阴,久雨大雾晴。 17、六月无风台,有雨无来。 18、云从龙门起,飓风连急雨。 19、鸡晚宿,蛇过道,蚂蚁爬树雨就到。 20、满天星,明日睛。

21、云吃雾下,雾吃云晴。 22、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23、早晨东云长,下雨不过晌。 24、东北风,雨太公。 25、不怕种子旱,就怕秋苗干。 26、大雾不过三,小雾不过五。 27、云布满山低,连夜雨乱飞。 28、春吹东风雨咚咚,冬吹东风雨无踪。 29、冻惊蛰,晒清明。 30、日落黑云接,风雨不可说。 31、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 32、头白露割谷,过白露打枣。 33、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34、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 35、雷声急,雨点小。 36、时雨时晴,几天几夜不停。 37、谷雨前,小满迟,立夏种花正当时。 38、下昼雷,三日雨。 39、棉花云,雨快临。 40、南风刮到底,北风来还礼。 41、早稻要抢,晚稻要养。

42、早晚烟扑地,苍天有雨意。 43、畜禽防疫普打针,牲畜配种好怀胎。 44、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 45、黑蜻蜓乱,天气要旱。 46、久晴夜风雨,久雨夜风晴。 47、麻雀叫声懒洋洋,定有雨一场。 48、豆英云上天,地上晒死人。 49、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50、早上红云照,不是大风便是雹。 51、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 52、春雨漫了垅,麦子豌豆丢了种。 53、夏雷有雨雨不猛,秋雷有雨雨不长。 54、雷打东,一场空。 55、黑云镶金边,下雨不过三。 56、昼雾阴,夜雾晴。 57、黑云是风头,白云是雨兆。 58、无风起横浪,三天台风降。 59、东闪太阳红,西闪雨重重。 60、朝雾晴,晚雾阴。 61、八月雷轰,十个铃子九个空。 62、鸡不安,爱阴天。

民谚.俗语.谜语中的物理

民谚.俗语.谜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这些民谚、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民谚、俗语,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这对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下面列举几例: 一、声学方面 1、曲高和寡:频率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超高,当然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 2、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这是声音在山谷之间发生多次反射,形成洪亮的回声。 3、弦外之音:这是指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外的(如超声、次声)确实存在且我们是听不到的声音。 4、听其声而知其人:这是因为每一个人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月晕而风"之说。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1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12、水火不相容——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收热量,至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 13、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几天,则地球上已渡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几千年。 14、千里眼,顺风耳——人们利用电磁波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使古代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为现实。并且人类的视野已远远超过了"千里"。 15、坐地日行八万里——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40003.6千米,约8万里。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它还科学的揭示了运动和静止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16、釜底抽薪——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如果"抽薪"以后,

关于生活类的谚语大全

关于生活类的谚语大全 导读:1、活动好比灵芝草,何苦去把仙方找。 2、人怕没理,狗怕夹尾。 3、蚂蚁搬家蛇过道,出门小心挨雨泡。 4、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5、早睡早起。 6、饭吃八成饱,到老胃口好。 7、讳疾忌医,难求良药。 8、八十不可留餐,九十不可留宿。 9、细嚼烂咽,身体强健。 10、睡前洗脚,胜服补药。 11、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2、把握一个今天,胜似两个明天。 13、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 14、怕走崎岖路,莫想攀**。 15、朝刮三,夜刮四,不晌不歪刮一日。 16、上炕萝卜,下炕姜,胜过医生开药方。 17、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18、上床萝卜下床姜,常吃不用开药方。 19、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20、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抵对门。

21、善于开窗户。 22、王不留,妇女服了乳汁流。 2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4、财多祸身,欲多伤神。 25、晨吃三片姜,如喝人参汤。 26、记得少年骑竹马,转身便是白头翁。 27、一口吃不完一只饼,一锹掘不出一口井。 28、睡多容易病,哭多伤眼睛。 29、贪得一时嘴,瘦得一身肉。 30、一日舞几舞,活到九十五。 31、饭菜清淡,身体强健。 32、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33、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巧。 34、体弱病欺人,体强人欺病。 35、挤疮不留脓,免受二回痛。 36、大葱蘸酱,越吃越胖。 37、北风出高云,风快停;南风出低云,风快停。 38、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39、阳光是个宝,越晒人越好。 40、心如磐石固,志比松柏坚。 41、手脚勤快样样有,好吃懒做样样无。

42、有钱难买老来瘦。 43、药难医假病,酒不解真愁。 44、学文化,从字母开始;讲文明,从小事做起。 45、久病成良医。 46、穿不穷,吃不穷,打算不到一辈子穷。 47、牛不知角弯,马不知脸长。 4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49、酒多伤人,色多伤身。 50、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51、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52、吃得快、咽得忙,伤了胃口伤了肠。 53、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54、喝开水、吃热饭,身体健康无病害。 55、宁为蛇头,不为龙尾。 56、九里有大雾,百日有风雨。 57、苍蝇不叮没缝儿的蛋。 58、好酒不过量,好菜不过食。 5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0、人望高处走,水向低处流。 61、药对方,一口汤;不对方,一水缸。 62、南风若过三,不雨也阴天。

生活中的物理

物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们日常的生活生产中,人们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物理,能够说处处与物理打着交道,就拿与人们朝夕相处的厨房来说吧,其中就蕴涵着丰富的物理知识,现殒举如下: 一、与电学知识相关的现象 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实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相关的现象 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因为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持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三、与热学知识相关的现象 (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相关的现象

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即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容易破裂。 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6.炒菜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的。 7.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这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受热很快膨胀,压强增大,从而推开瓶塞。 8.冬季刚出锅的热汤,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像汤不烫,但喝起来却很烫,是因为汤面上有一层油防碍了汤内热量散失(水分蒸发)。 9.冬天或气温很低时,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理应先用少量的沸水预热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内外温差过大,内壁热膨胀受到外壁防碍产生力,致使玻璃杯破裂。 10.煮熟后滚烫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儿,容易剥壳。因为滚烫的鸡蛋壳与蛋白遇冷会收缩,但它们收缩的水准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脱离。 (二)与物体状态变化相关的现象 1.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再装入钢罐中的;使用时,通过减压阀,液化气的压强降低,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灶中燃烧。 2.用焊锡的铁壶烧水,壶烧不坏,若不装水,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就烧坏了。这是因为水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是100℃,锡的熔点是232℃,装水烧时,只要水不干,壶的温度不会明显超过100℃,达不到锡的熔点,更达不到铁的熔点,故壶烧不坏。若不装水在火上烧,不一会儿壶的温度就会达到锡的熔点,焊锡熔化,壶就烧坏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