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学与人文地理

中国文学与人文地理

中国文学与人文地理
中国文学与人文地理

中国文学与人文地理

作者:杨义网站编辑:杨宾来源:人民日报日期:2010-04-02

地理空间是人类生存活动的场所,“文学地理学”就是探讨文学和人文地理空间的关系,关注人在地理空间中是如何以审美想象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生命表达。文学进入地理,实际上是文学进入到它生命的现场,进入了它意义的源泉。

中国早期的文献是史地纵横,文学蕴含于其间,地理学是属于史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分支。中国的文学的起源中国诗歌的源头叫《诗经》《楚辞》。《诗经》是如何结构,如何编撰的呢?它分为十五国风,大小雅还有颂。就是由地方的地理的民俗通向士人阶层,通向朝廷的政教,一直通向宗庙的祭祀,就由原野通到朝政然后通到天国,它是以地理作为基础的。作为另外一个源头的《楚辞》,崛起在长江流域,成为相对独立的语言表达系统。所以中国文学一开始就和地理空间结下不解之缘,出现了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两个不同的诗性智慧的系统。

在展开中国文学和人文地理的内在联系的时候,我们发现文学地理学在内涵和原理中存在着四大领域和三条思路。地区、文化、族群和空间的流动是研究的四个重大领域,即“区”、“文”、“群”、“动”四个字。三条思路一条是整体性的思路,一条是互动性的思路,一条是交融性的思路。四大领域所要回答的,是文学地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它的内涵是什么。

首先是个“区”字。中国早期的区域文化是怎么形成的呢?是由于部落间的兼并、联合和凝聚。西周初期,分封了很多同姓国和异姓的诸侯国,周朝初期就是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10世纪的时候,周朝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除了十几个是异姓诸侯国之外,其他的都是同姓诸侯国。这些诸侯国经过春秋战国时候的扩张兼并,留下了屈指可数的一些邦国,这就沉积下文学的区域类型。区域类型重要的有秦、楚、齐、鲁、燕、三晋(即韩、魏、赵)、吴越这些区域类型。其后我们又开发了岭南、塞北、西域、关东、西藏、大理和闽台这么一些区域类型。区域类型的丰富性,使中国思想文化的底蕴非常深厚、多姿多彩。

其次是个“文”字,即文化层面的分析。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以特定的思想价值观念渗透到人间的各种现象和生活方式里面,赋予人间现象和生活方式以意义、特色、思维的那个东西。就像盐溶在水里,看不到那个是盐,但是喝的水就是咸的,这便是滋味。很多亚文化的构成,比如说有官方文化、民间文化、日常生活的文化、山林隐士的文化,这些都是文化的不同层面。雅的层面,俗的层面。从地理上看,有边缘的文化,有中心的文化,有主流的文化,有非主流的文化等等。我们对民间的文化、口传的文化还没有给予必要的位置。如果我们光研究文字,我们就研究的是水果摊上的水果,如果我们加上民间口传的传统,我们就研究了这棵果树是怎么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之后结出果子,研究它的生命的过程。如果我们把民间的口传的传统也记入文学史的话,我们的文学史就会比一些文人酸溜溜的或者很窄的范围内做那短小诗词就很不一样,我们的文学史可能能够动员的资源就非常之丰富。

第三是个“群”字,族群的分合,族群的划分。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居住区域、生产生活方式、信仰习惯、行为方式和语言系统。这些东西相互对峙又相互吸引、相互融合,在长期的发展中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讲中国文学不讲少数民族就讲不清楚汉族,不讲汉族也讲不清楚少数民族,因为我们DNA都混在一起。北方的汉族和北方的少数民族DNA的接近程度超过了北方的汉族和南方的汉族,南方的汉族和南方的少数民族DNA的接近程度,超过了南方的汉族和北方的汉族。民族问题是文学地理学必

须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再一个是家族问题。古代的家族不单是一个血缘的单位,而且有着经济、政治的功能。研究中国文化不研究家族、民族问题,很难把握深层的奥妙。比如王安石变法遭到司马光反对,其中的南北家族问题就不能忽视。司马光等人多来自北方家族、中原家族,在山西、河南这一带;而王安石等人都来自南方家族,在江西、福建这一带。中原家族安土重迁,根底非常深厚,素以文化上稳重见称。南方的家族是从北方迁徙过去的,带有更多的开拓性、冒险性,同时也有投机性。这些问题不深入到家族的脉络中去,很多问题是看不清楚的。

第四是个“动”字,空间流动。无论是区域的类型,文化的层分,民族的组合,族群的组合,只要它一流动,就产生新的生命形态,就产生文化之间、文学之间的新的选择、新的换位、新的组接和新的融合,就可以在一种变动的情景中来锤炼文学的品质和性格。比如在广东、江西、福建、台湾这些地方有一个民系叫客家。梅县有个客家诗人叫黄遵宪,他在《己亥杂诗》中说“筚路桃弧辗转迁,南来远过一千年。方言足证中原韵,礼俗犹留三代前。”就是说他们像楚国人一样,筚路蓝缕的辗转迁移到南方,他的方言能够证明中原的音韵,保留了入声字,说明他来自中原。中原人士一旦进入了赣南、粤北、闽西的山区,变成了山里人,形成了一种刚直刻苦的性格。空间的流动往往可以使流动的主体眼前展开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文化区域和文化视野,这种“双世界的视景”是很重要的。有了两个世界的对比,可以接纳、选择、批判的东西就多了。开拓出一种新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深度,就空间流动的一加一是大于二的,是超越二的,进入一种新的思想层面的。

文学地理学的三条思路,就是整体性、互动性和交融性。地理学给我们展开一个很大的空间,材料是分散的,零碎的,纷繁复杂的,我们要从横向上给它整理出它的类型,又要从纵向上去发掘它的深层的意义,那么我们就要有一种非常有透视性的文化思维方式。第一个是整体性的思想。因为就是从中华民族这个文化共同体的整体性来考察一些具体的专业性的问题,把博通的东西和专精的东西统一起来。第二个是互动性的思维。就是说我们分出一些区域文化层面和族群,不是要把它割裂开来,孤立起来,而是为了更好地看它的特征,它在互动的过程中的功能,看它的转化,看它轻重、浓淡、正反、离合间的那种文化网络。第三个是交融性的思路。讲整体性、互动性,更高的追求还是要融会贯通,然后在贯通中进到一种化境,在交融中创造新的学理。

地理是文学的土壤,是文学的生命依托,文学地理学就是寻找文学的土壤和生命的依托,这样才使我们的研究对象变得开阔,研究方法变得深入。如果文学地理学是个大房子的话,以上谈到的四大领域、三个思路,就构成了文学地理学四大开间、三级台阶的学理体制。

中国文学欣赏论文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文学欣赏》课程论文 题目:《且说说李白》 课程《中国文学欣赏》 班级市政1002 学号1013300201 学生姓名杨海峰 任课教师潘水根 二○一二年四月

且说说李白 实话说来,李白,苏东坡,李清照等人,总是频繁在各类作文中出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被引用了不下千次,而苏东坡的“十年生死两茫茫”又似乎最能触动人心底最柔软的一面,绿肥红瘦的李清照要是泉下有知,也必定被这般光景感动得涕泗横流,满心的喜悦连双溪舴艋舟都载不动了吧。这般来掘古人的墓实在过于残忍,然而他们留给我们的一大批精神财富却又永远享受不完,不求甚解,也得观其大略,抽出时间来细品些许,也倒图个自在,拨弄点趣味。 此三人中,最欣赏便是苏东坡,真性情,满腹才气,余秋雨先生《山居笔记》中所述东坡突围一章我几乎可以背的下来,浩荡人生,起起伏伏,殷勤昨夜三更雨,不过浮生一日凉,惊起回头的苦楚,枫栖沙洲的落寞,最后倒不如徜徉在西子湖畔,暮山好处,空翠烟霏。 作为苏东坡的前辈,李白可比东坡洒脱的多,他多数的唠叨也就是酒饮千杯不醉的乐趣,至于仕途,能顺则顺,不能顺就置身其外。一首洋洋洒洒的《蜀道难》只为换取个官做似乎太过于浪费,得个“谪仙人”的称号也算名满天下。高力士脱靴,杨国忠磨墨,这种被人说烂了的桥段才是我们的太白仙人追求的生活,你们这些权贵达人,在我看来也就是些市井之徒,我为你杨玉环写了那么多违心的赞美的诗词,却都不及高力士这宦官几句挑拨,罢了罢了,你们也只配与我脱靴磨墨的份,什么仗剑去国,什么去国怀乡,不及我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长安城小,壶中日长,不如就做个侠士,管他什么政治! 苏东坡写多了,自然也有些审美疲劳了。看看李白,倒也显得休闲自在,那么,且说说李白。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

2002年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知识试卷

2001年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知识试卷(时间:150分钟) 中国文学(60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神话故事出自( )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 )中的名句 3、谢灵运是南朝时期扭转玄言诗风,开创( )派的关键人物。 4、被称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一诗的作者是( ) 5、“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出自词人( )的《望海潮》( 东南形胜) 6、“三言二拍”中的“三言”具体是指《醒世恒言》、《喻世明言》及( )。 7、汤显祖的《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和《牡丹亭》合称( ) 8、清中叶,代表人物为方苞、刘大櫆、姚鼐的著名散文流派称作( ) 9、清代传奇的杰作当推洪升的《长生殿》和( )的《桃花扇》。 10、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为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和( ) 11、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成熟的鲁讯小说集是( )和( )。 12、“五四”时期出版的中国第一部新诗集是( ) 13、巴金的小说《雾》、《雨》、《电》合称( )。 14、现代小说史上善于创造“市民世界”的作家是( ) 15、“陈奂生”系列小说的作者是( )。 二、选择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汉赋《子虚赋》和《上林赋》是( )的代表作品。 2、现存最早且最完整的七言乐府诗《燕歌行》系( )所作 3、我国第一部专评五言诗的文学批评论著是( ) 4、沈约等提出“四声八病”之说,创作( )诗,为律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王维( )一诗中的名句。 6、“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出自( )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 7、唐代散文作家中以山水游记著称的是( ) 8、《西厢记》中的( )是该剧中对封建礼教最具冲击力的女性形象 9、中国第一部文人独创的、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 ) 10、《红楼梦》写出了所谓“乾隆盛世”具有代表性的( )四大家族的兴衰。 11、《雷雨》剧中,具有“雷雨”般性格的人物是( ) 12、( )是以描写湘西地区“宁静”生活和“民情淳朴”见长的作家。 13、夏衍的戏剧代表作是( )。 14、《创业史》的作者是( ) 15、孙少平、田晓霞是路遥长篇小说 ( )中人物形象。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 1、江西诗派 2、古文运动 3、问题小说 四、论述题(共两题,每题需答300字左右,共18分) 1、简述《史记》对中国文学的影响(9分) 2、简述《子夜》中的吴荪甫形象(9分) 中国文化(40分 )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欣赏》教学大纲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欣赏》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261319 英文课程名: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Appreciation 总学时:37学时 学分:2学分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对外汉语 先修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欣赏》是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该课程将系统地为学生讲解文学作品的各种体裁与文本特点,并结合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著作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赏析技巧,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经典文学作品的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学及文化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四章 第一章:中国经典诗词欣赏 10课时 第一节:诗词的产生及体式特征 2课时 1、诗的产生及各类体式 2、词的兴起、特征及分类 第二节:先秦诗的顶峰——《诗经》、《楚辞》 2课时 1、《诗经》——《关雎》、《蒹葭》赏析 2、《楚辞》——《离骚》、《湘夫人》赏析 第三节:繁花似锦唐代诗——李白、杜甫、李商隐 2课时 1、李白——《将进酒》、《蜀道难》赏析 2、杜甫——《春望》、《登高》赏析 3、李商隐——《夜雨寄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赏析 第四节:宋词三大家——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2课时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2、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赏析 第五节:中国现代新诗三大家——郭沫若、徐志摩、戴望舒 2课时

中国文学欣赏教案

中国文学欣赏 绪论(讲6个问题) 一、什么是名着 二、为什么要读名着 三、欣赏名着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培养和提高鉴赏能力 五、中国文学的特点 六、课程的内容 一、什么是名着 (选定名着的标准(6条)名着与通俗读物的区别 1.名着是经久不衰的畅销书; 2.名着通俗易懂, 面向大众; 3.名着永远不会落后于时代的, 不会因政治风云的改变而失去其价值; 4.名着丰富耐读 , 一页之内容往往会多于许多书籍的整个内容; 5.名着最有影响力 , 最有启发效益 , 含有独特的见解 , 是言前人所未言,道人所未道; 6.名着探讨的是人生长期未解决的问题 , 在某个领域有突破性的进展。 名着与通俗艺术的区别 从美学的角度讲, 名着是真正的艺术, 它与通俗的艺术是有区别的。从艺术生产的角度看, 名着作用于人们的审美的艺术感觉;而通俗艺术作用于人的多是生理感觉。从艺术

消费的角度看, 名着具有“永久的魅力”,可以满足人们多次消费;而通俗艺术是一次性消费, 用过就扔。 二、为什么要读名着 名着可以培育鉴赏能力。歌德说过,“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育完成的。”这是深刻的经验之谈。19 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也讲过类似的话:“每个人判断力无论如何薄弱,他们对与艺术的理解和对美的事物的感觉始终有必要反复地同荷马进行交流, 因为他所取得的最纯洁的乐趣要归功于荷马”。所谓“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 不免为下”就是这个意思。 三、欣赏名着必须树立的正确的审美观 正确的审美观能指导审美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取得具有积极意义的成效。错误的审美观、庸俗的艺术情趣, 会导致美丑不分, 甚至以丑为美 , 使欣赏活动走入歧途。 1.欣赏者和欣赏对象之间必须有某些相通之处,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作品的感染。 2.正确的审美观能接受作品的进步思想, 抵制一些消极或错误的东西。 四、如何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1.需不断地进行欣赏实践。 2.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3.掌握科学的文学理论。 4.掌握与文学名着有关的背景。 五、课程的内容 巧记中国文学名着28字 东西三水桃花红,官场儒林爱金瓶。

一、现代文学作品赏析

目录 一.《狂人日记》赏析 二.《阿Q正传》赏析 三.《凤凰涅槃》赏析 四.《荷塘月色》赏析 五.《子夜》赏析 六.《家》赏析 七.《雷雨》赏析 八.《骆驼祥子》赏析 九.《断魂枪》赏析 十.《再别康桥》赏析 十一.《死水》赏析 十二.《金锁记》赏析 十三.《雨巷》赏析 十四.《围城》赏析 十五.《边城》赏析 十六.《大堰河——我的保姆》赏析 十七.《小二黑结婚》赏析 十八.《王贵与李香香》赏析 一.《狂人日记》赏析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早年曾留学日本,回国后曾任职教育部,辞职后曾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和《且介亭杂文》等。 《狂人日记》最初发表于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鲁迅语)而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这篇小说受到俄国小说家果戈理的同名小说的影响。 这是一篇白话日记体小说,包括小序和正文两个部分。小序主要用文言介绍写作的背景和缘起;正文共有13则白话写就的“疯子”的日记。小说的主人公是日记的“作者”——狂人。狂人,从作品的叙述来看他确实是个疯子,他有种种疯子的病症: 狂人总是时时害怕着,提防着被人活生生地吃掉,作品具体写出了他的狂态:(1)变态的心理。他把平常人的交往如探视、抚摩都看作是吃人行为的一部分。如“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其中最凶的一个人,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将别人善意的“笑”理解为暗藏杀机的吃人者的表面文章,完全背离了正常生活的心理轨道。(2)混乱的逻辑。狂人在这种变态的心理下,正常的逻辑必然会被打破,这就造成了逻辑的混乱。“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三十多年不见月光,从生活逻辑来说是不可能的,因此是荒唐的。“他”与“赵家的狗”没有必然的联系,那狗看“我”两眼更是与“我”不相干,但狂人却将他和“那狗”与“我怕”与“月光”的不见都联系了起来,组成一个三段论。这种将部分前提省略的做法,造成了三段论的不成立。(3)虚幻的幻觉。狂人即疯子,是生活在幻觉世界中的人。“我想:我同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二十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

中国文学欣赏课后感想

中国文学欣赏感想 上了大学之后,就没有再上过语文课。对于文学方面的知识,已经很陌生,偶尔提起一些诗词,只是觉得很熟悉。上过潘水根老师的中国文学欣赏,暂时离开繁琐的数理统计经济现象,再一次接触了很多中国古代文学,感到很亲切。同时也通过听课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 潘老师上的课,初听觉的很不可思议,讲的外星人和古代文学的千丝万缕的练习,一开始对我来说实在有些不能接受,不敢相信,好像天方夜谭。不过慢慢地仔细想想。那些推理的确很有道理也很有说服力,也许外星人真的曾经来过我们地球,甚至统治过一段时间,现在到其他星球去了,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先进的思想技术,还有很多难解之谜。 听到很多古代的传奇,觉得很是奇妙。早在那么多年前,就已经都那么先进的技术的思想,不得不感慨大自然和人类的神奇。 在经过无数次的冥思苦想后,我若有所悟。以下都是我的一些想象。我认为在很久以前,我们居住的地球在经历了若干纪,无论从温度、土壤、水啊等刚刚具备了生物生存的环境,抑或说是外星高科技生命改造了我们的地球,让地球变得适合于生命的生存。那时期的地球还处于蒙昧时代,尚未开发。是外星高科技生命人类把最初生命带入了地球,在此之前,地球上也许有了一些初级生命现象。至于外星人到地球来的原因,是为了实验、占有、开发还是为了流放犯罪,不好一概而论,因为在此先后来到地球的并不是一个外星球的外星人,而是由很多家,就像清末侵华的八国联军,对于这些来自不同科技水平,不同星球的外星人到地球来的目的也是不尽相同的。那时的地球,就这样被这些外星人所瓜分占有。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地球上有黄种、白种、黑种等不同的人种,有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汉族、蒙古、不同民族的真实起因吧。 另外,听老师讲了很多李白的故事,从身世到官场经历,从友谊到身边的女人。似乎古代诗人的感情生活都很复杂,李白前前后后有四个女人,而且一些是门第比较好的,让人想到倒插门女婿。对那些女人似乎也没有什么感情,很奇怪。他竟然还会丢下自己的儿女不顾,执意一个人是寻找他的人生理想,这让我感到很不理解。不过文人思想跟一般人肯定不一样,古人的思想和现代人的思想也不一样,不能拿自己的想法主观臆断。不管怎样这不能改变他就是中国文明千古的一大文豪的事实。 一直以为李白是个豪放派。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体现出他的潇洒俊逸;抒发个人的理想抱负,体现出他的浪漫豪迈;表达对亲友的关心思念,体现出他的重情重义。李白无愧于“诗仙”的美誉。李白的诗作能够千古流传,不仅因为这些诗作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更是因为其中蕴含的作者动人心魄的人格魅力。 其实他也是个落魄的失意的政客。二十五岁时,他离开了家,千里迢迢地去了万里之遥的长安城,找寻他的政治理想。李白毫不掩饰他对功名事业的向往,同时又因为自己绝对无法接受的那些取得富贵利禄的附加条件而弃之如敝屣;他热爱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对其中不合理的现象毫无顾忌地投之以轻蔑。所以李白虽然曾在天宝初年供奉翰林,但因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后来还因永王事件受到牵连,险些丧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诗中悲愁失意之情显而易见。在其他诗句中李白也时时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愁绪,却也始终能坚信有“直持云帆济沧海”的一天。而终究没有等到这一天的他也实在是个可怜的政客。

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知识应试指南笔记

1、上古歌谣是中国最早的文学,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也是我国古代诗歌第一座高峰。 2、早期的历史散文有:尚书和春秋。春秋战国时期有:左传、国语、战国策。 3、楚辞是继诗经之后有一座诗歌高峰。 4、精卫填海和夸父追日出自山海经. 5、淮南子---古代神话----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有名篇:女娲补天、后羿射日。 6、诗经---诗、诗三百----305篇----风雅颂,颂----周颂、鲁颂、商颂,国风反映婚姻爱情最集中艺术最高-----关雎第一、爱情诗。氓和谷风----弃妇诗。诗经以四言诗为主、赋比兴、叠章。 7、左传----春秋左氏传。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懿梁传。 8、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典故----雌蚌相争,渔翁得利、画蛇添足、南辕北辄。 9、论语---语录体、主要记言。 10、墨子----兼爱非攻。 11、孟子的中心思想----仁义。 12、荀子----人定胜天、性恶论。 13、九歌----11篇、九章----9篇。 14、离骚----屈原最杰出的代表作----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15、屈原---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16、楚辞和诗经---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两大源头。 17、诗经----西周至春秋。 18、先秦诸子散文中最早的集子----论语----语录体。 19、北泯有鱼,其名为鲲------庄子----逍遥游 20、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21、两汉散文----历史散文和政论文最为突出。 22、司马迁----史记---纪传体史书新样式----开辟传记文学新纪元---汉代文学最辉煌的成就。 23、东汉班固---汉书---与史记齐名。 24、两汉诗歌----乐府诗和五言诗最为显著。 25、两汉乐府诗----继诗经、楚辞之后又一种新诗体。 26、乐府三绝---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秦妇吟。 27、古诗十九首----汉代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28、枚乘----七发---汉大赋正式形成的标志。 29、司马相如的大赋----汉赋的顶峰。 30、汉赋力作----班固两都赋、张衡两京赋。 31、张衡----归田赋---开启抒情小赋的先河。 32、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书即典章制度。 33、鲁迅称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4、汉书----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35、汉书---继史记之后又一部具有散文文学特色的史学巨著。 36、汉代政论文---最杰出作家是贾谊----最著名过秦论 37、乐府----最初是主管音乐的机构。 38、陌上桑与孔雀东南飞---汉乐府民歌最优秀的作品,也是叙事诗代表作。 39、司马相如---汉赋全盛时成就最大的赋家----子虚赋和上林赋最著名。 40、班固---咏史---现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诗、中国诗歌史上的里程碑。 41、古诗十九首---五言诗中杰出的代表。 42、汉乐府---陌上桑女主人公----秦罗敷。 43、汉魏六朝乐府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 44、魏晋南北朝诗歌---曹氏父子周围---建安诗人。 45、太康诗人---三张(张载、张协、张元)、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 46、西晋末年---产生玄言诗。 47、南朝宋初---由玄言诗转向山水诗。 48、谢灵运---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 49、陶渊明---开创田园诗。 50、魏晋南北朝---骈文盛行。骈体文---也叫骈偶或四六。

中国文学与文化题库(DOC)

中国文学与文化题库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蔡文姬) 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再加上《秦妇吟》称为“乐府三绝”) 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19、凌蒙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20、《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1、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2、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3、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24、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25、岁寒三友:松、竹、梅 26、科考三元:解元(乡试)、会元(会试)、状元(殿试) 27、殿试三甲:状元、榜眼、探花 28、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9、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30、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31、巴金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32、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33、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34、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35、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36、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37、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东晋) 38、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文心雕龙》(南北朝梁人刘勰) 39、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诗品》(南北朝梁人钟嵘) 40、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梦溪笔谈》(北宋沈括)

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试卷标准答案

2005年对外汉语中国文化试卷答案一、 1、旧 2、金 3、《礼记》 4、泰 5、君为轻 6、书 7、五服 8、乐府 9、关羽 10、孝文 11、王右军 12、清明节 13、唐 14、郦道元 15、朱雀 16、利玛窦 17、非 18、乾隆 19、1905 20、恒 21、泼水节 22.宣 23、郭沫若 24、优生 25、澳门特别行政 二、 26B 27B 28C 29A 30C 31A 32B 33D 34D 35A 36C 37C 38A 39A 40D

41A 42A 43B 44C 45D 46A 47A 48C 49D 50B 三、名词解释 1、三纲五常——中国封建社会基本道德规范。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者绝对服从于君、父、夫;为君、为父、为夫者为臣、子、妻做出表率。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关系的行为规范。三纲五常连用始于宋代朱熹。 2、格律诗——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也成为今体诗、近体诗。其名称是相对于没有固定格律的古诗而言的,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具有严格的格律,所以叫格律诗,格律诗自唐代成熟后,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有如下特点:首先是全篇的句数与字数固定,其次是押韵方式有一定的要求,再次是其有严格的平仄格律,格律诗所谓的格律也就是指这一点而言的;最后是也有一些修辞要求,如对仗与用典等。 3、《资治通鉴》——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编年体史书,书名为宋神宗所赐,意在为历代统治者提供统治的借鉴。此书为宋代史学家司马光主持办些,全书记载了从战国至五代间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记载翔实,条理清晰,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同时,其文字简洁传神,叙事生动,也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 4、晋商——凡旧时山西省(古代晋国)籍的从事商业工作、经营商品交易的商人,都可泛称“晋商”。早在春秋时期,古代晋国就已出现了商贾,到明代中叶,随着国内资本主义工业的萌芽和兴起及商品交易的发达,山西商人以善于经营商品交易的智慧和才能,逐渐形成了一股以地域关系、乡土纽带为特征的商行帮会群体。成为能与南方徽帮相抗衡的北方商行帮会集团。到清中叶,晋商逐步向金融业发展,咸同时期山西票号几乎独占全国的汇兑业务,执全国金融业之牛耳。而其中的巨头太平尉、王两家是与清王朝寿命相始终的仕商结合型大家族,刘、杨两家是清末民初与列强资本主义人侵搏争而兴起的民族资本家,他们都为中国商行创造了巨额商业财富。 四、论述题 1、答: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逐渐本土化,并对中国的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影响,文学也概莫能外,而作为中国文学的正宗的诗歌更是蒙受其沾溉,其对中国诗歌创作的影响有如下几点: A,对格律诗的形成起了作用。佛教传入后,由于其佛经诵读梵呗之声,使得中国人发现了汉语四声的特点,经过永明体作者的努力,汉语四声的特点终于成为诗歌艺术zhog 极为重要的一环。汉语诗歌在文人手中,脱离了音乐,但诗歌本质上要求要有规律,于是,通过文字本身的特点来体现韵律成为诗歌的当务之急,而四声的发现则满足了这一要求。于是,人们理清了汉字的平仄关系后,格律诗也就呼之欲出了。 B,扩大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意境创造空间。印度人士最富于想象力的民族,尤其是在佛教中

对外汉语中国文化试题

对外汉语中国文化试题 一、填空题(每个空1分,共25分。) 1. 1929年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完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属于______石器时代化石,为研究古人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2. 通行于西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后世称为________文,也叫钟鼎文。 3. 儒家经典中的“三礼”是指《仪礼》、《周礼》和《__________》。 4. 古代一些帝王曾专程赴_______山祭拜天地,并把这一隆重典礼称为封禅。 5.“民为贵,社稷次之,_______”是思想家孟子对春秋以来民本思想的高级概括。 6.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撰的《史记》分为“本纪”、“世家”等几大部分,其中记述典章制度的部分成为“_______”。 7.中国古代丧服制分成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个等级,称作_____,它反映了生者与死者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 8.汉武帝时设立了一种专门的乐舞机构_______,负责搜集、整理民间音乐创作,对后世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9.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文化传统中,有一文一武两位圣人被人们崇拜和祭祀,其中“文圣”是孔子,而“武圣”是______。 10.北魏是鲜卑贵族建立的封建王朝,______帝积极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中国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11. 被尊为“书圣”的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所以后世也称他为______。 12.中国古代的“寒食节”来源于春秋时期介子推的故事。大约到了唐代,寒食节与______节合二为一了。 13. 为人传诵的《陋室铭》一文是______朝文人刘禹锡所作。 14. 北魏时期,_____撰写的《水经注》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地理学巨著。 15. 唐太宗的昭陵规模宏大。据记载,园内陵冢四周建有方城并四面开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南有_____门,北有玄武门。 16.明朝时,意大利传教士____来到中国,与徐光启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德的《几何原理》。 17. 明朝时,郑和率领庞大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远达______洲东海岸,说明了当时中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技术。 18.对于西藏喇嘛教的“灵童转世”制度,清朝_____皇帝开始采用“金瓶掣签”的办法产生

8846-《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期末纸质考试答案

电大开放小学教育专科等专业《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 期末纸质考试答案 本课程期末考试为开卷考。 重点内容 考虑到新旧教材过渡,本学期只考教材中编的内容,即《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部分。上编和下编的内容作为参考。 本课程期末复习重点如下: 1、何为经学、《论语》。P49 p68 2、经学对中国文人的影响。P56 3、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学在六个方面的影响。P80 4、佛教对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在三个方面的影响。P100 5、何谓正一教、全真教(派)。P105 6、道教对中国古代诗歌三个方面影响、对中国古代戏曲五个方面影响。P112 p117 7、六个民俗节庆在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反映。何为春禊与斗草。P120 p127 8、何谓宋代的瓦舍勾栏。P137 9、宋代说书高度的艺术技巧,请举《日遭三险》为例说明何谓“包袱儿”。P141 10、何谓“代面”。P147 11、中国戏曲语言的四个特点。简述民间曲艺的种类 第一大要素是唱词。唱词,顾名思义,即唱腔的歌词。唱词的功能,主要是抒情,即抒发人物丰富、复杂、细腻、微妙、特殊的思想感情。同时,唱词也兼有叙事、议论、说明等艺术功能。唱词的形式,有四言、五言、七言、十言等多种句式,并要求押韵。唱词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排比、借代、设问等多种。例如京剧《捉放曹》中陈宫的一段抒情唱词:“听他言吓得我心(呐)惊胆怕,背转身只埋怨我自己(呃)已作差,我先前只望他宽宏量(呃)大,却原(呐)来贼是个无(哇)义(呀)的冤家!马行在夹道内我难(呐)以回(呀)马,这才是花随水水不(哇)能恋(呐)花。这时候我只得暂且忍耐在心下,既同行共(呃)大事必须要劝解于他。”就把陈宫发现曹操错掉吕伯奢全家之后,对曹操的痛恨、对自己的悔恨而又无奈的复杂情感表现得精准而又细腻。唱词还分独唱、对唱、联唱、背唱等形式。 第二要素是宾白。宾白即“道白”,俗称“白口”,是“古代戏曲剧本中的说白。明徐渭《南词叙录》:‘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一说‘两人对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①宾白又分独白、对白、旁白、背白、夹白等形式。 第三要素是诗、对、引。诗即上场诗或下场诗;对即上场对(对联)或下场对;引即引子。例如《捉放曹》中吕伯奢的上场诗:“芝兰君子性,松柏古人心;平生无所好,最慕孟尝君。”又如京剧《武家坡》薛平贵、王宝钏下场对:“少年子弟江湖老,红粉佳人白了头。”再如京剧《岳母刺字》中岳母上场念的引子:“两鬓苍然,愿得见,光复江山。”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撰写人: 课程总体介绍:《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欣赏》主要是通过对现当代文学经典名篇的解读,提高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过程以作品为纲,兼及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种文体的发展脉络,对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进行详细解读。同时引入最新的学术成果,力求内容的新、准、精,让传统的作品选讲课焕发出新的活力。注意引进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力求学以致用,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前修课程:无 学分及学时:4学分,48学时。 一、教学目的:本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其任务是熟悉各个历史时期、各主要文体的代表作家作品;大致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发生、发展的脉络和走向,提高学生文学阅读、鉴赏、表达的能力。本课程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教学。 二、教学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现代哲学、美学眼光正确分析、评价作家作品。通过对作家作品的学习,认识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所拥有的美好情操和人文传统。学习中国知识分子感应时代的变迁而激起的追求、奋斗、反思的精神历程,学习他们为追求国家和民族的现代化所持有的特殊的立场和方式,自觉承担起知识分子人文传统重铸的责任和使命。 三、教学内容: 理论讲授: 专题一现代小说。具体内容包括: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鲁迅;茅盾的小说;巴金、老舍、沈从文的小说;钱钟书的《围城》;“诗化”小说。 专题二现代诗歌。具体内容包括:郭沫若的《女神》;新月社的诗歌;戴望舒、艾青、田间、臧克家的诗歌。 专题三现代散文。具体内容包括:鲁迅杂文散文,朱自清、冰心、周作人、陆蠡等人的散文。 专题四现代戏剧。具体内容包括:曹禺的戏剧。 实践环节:无

中国文学之与世界性文化矛盾[上]

中国文学之与世界性文化矛盾[上] 文学之与世界性文化的矛盾一直困扰着中国文学的化,民族化、西方化等不仅困扰着20 世纪中国文学创作的实践命题,也困扰着20世纪中国文艺的理论命题。中国文学之现代化,走西方化路线还是走民族化路线?人们一直存在争议。如何从理论上民族化与西方化之得失,对此理论界也莫衷一是。本文试图地回顾20世纪中国文学过程中西方化与民族 化倾向纠葛缠绕、交替消长的曲折过程,对“西方化与民族化”这一中国文学之现代化进程 中反复出现的基本命题进行反思,并结合中国文学发展的当代状况正面提出“世界化”观念。 一、“西方化”及其历史中国文学的现代化是从五四新文学革命开始的,按照胡适的总结,这个现代化在语言形式上以“白话文”为特征,内在精神上以“人的文学”为特征。胡适进一 步认为,“白话文”的理念是他提出的,而“人的文学”的理念是由周作人提出的。无论是提 出以“白话文为正宗”的胡适,还是提出“人的文学”理论的周作人,在当时都是西化论者, 即主张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必须走西方化的道路。周作人的“西方化”观念主要侧重在文学精 神上,他认为,中国古代的东西就如同遗传基因一样是永远地在我们的血液里的,所以用不着我们着意继承或者模仿,而外来的东西则相反,“我们欢迎欧化是喜得有一种新空气,可以供我们享用,造成新的活力”[1],周作人希望借西方的新鲜血液使中国文学获得新的精神动力,当然周作人也强调这种借鉴必须以“遗传的国民性”作为“它的素地”[2], 也就是说周作人对“西方化”是有一定保留的。比较而言,胡适的“西方化”观念主要侧重在 文学形式上,而且态度比周作人彻底、激进,“吾惟愿今之文学家作费舒特【Fichte】, 作玛志尼【Mazzini】,而不愿其为贾生,王璨,屈原”。“西化论”者如何对待中国古代白 话文学传统呢?胡适从“白话语言”的形式角度对辽、金、元之后中国白话文学传统做了肯定,对《水浒》、《西游》、《三国》推崇备至,不过他对上述古典古代白话文学作品的推崇是从“对欧洲中古路德、但丁反对拉丁文,建立本国的俚语文学的比附”出发的,其立 意点依然是在鼓励中国现代作家向西方人,做路德、但丁上,并非真的要人们向中国传统白话文学靠拢。事实也的确如此,周作人、钱玄同换了一个角度--从思想的角度--就对上述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生出了否定的看法。周作人差不多将中国古代白话小说贬得一钱不值,在《人的文学》[3]一文中,周作人把《聊斋志异》看成是“妖怪书类”,把《水浒》、《七侠五义》看成是“强盗书类”,把《三笑姻缘》看成是“才子佳人类”,把《西游记》看成是“迷信鬼神书类”,并说“这几类全是妨碍人性的生长,破坏人类的平和的东西,统应该排斥”。钱玄同,他一方面极赞成“语录以白话说理,词曲以白话为美文,此为文章 之进化”,“小说为近代文学之正宗,此亦至确不易之论”,但是,一谈到内容,他的观点 就立即来了个大转弯,他说,“词曲小说,诚为文学正宗,而关于词曲小说之作,其有价 值者则殊鲜。[4]”钱玄同从“高尚思想”、“真挚感情”角度遴选中国古代白话小说,选来 选取,却几乎把那些古代白话小说全部否定了。周作人、钱玄同者是从思想内容角度对中国传统白话小说展开批评的,他们把小说定位在为“人本主义思想”做宣传鼓动上,不约而 同地把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看成是“才子佳人”、“诲淫诲盗”、“神怪不经”、“迂谬野史”而加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赏析

2 015 /2 016 学年第1 学期 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 赏析 课程题目《边城》赏析 课程代码32000230 姓名Anjiri Simon 学号1312030193 Nandwa 日期地点三教114 成绩教师徐晓力

摘要:每个国家有都自己的特色。我刚来中国(这美丽土地)的时候我对中国的历史,文化,语言,文学,法学等等非常好奇。我想通过学中文去了解中国。在中国这三年多,我学会了中文,学过中国法学概念,通过电影,电视剧和一些电视节目了解了中国历史和战争时机的故事,跟中国朋友交流过程中了解了中国基本文化,但从来没有接触中国文学。这个学期我终于有了机会选择了这一门课,通过这门课我学会了很多,了解了很多中国作家如沈从文,鲁迅,李白等作家还有他们的精彩作品。我看过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沈从文的边城,蒲钰的脑袋开花这些作品,那么今天想通过这篇作文来简单介绍沈从文的边城里面的故事情节和重要人物形象。 边城 作家介绍 沈从文(1902--1988),是湖南凤凰人,汉族,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他1927年参加“新月社”,曾任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作品着力描绘不受“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一系列以湘西为背景的小说,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中的代表作。 情节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 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傩送,情愿以碾坊做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想娶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对哥哥的死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外国文学欣赏笔记

外国文学欣赏笔记 1《堂·吉诃德》的作者创作的文艺复兴背景骑士精神创作意图主要人物及其形象分析叙事线索反讽的艺术手法现代小说的开端 2《巴黎圣母院》浪漫主义作者的历史地位对照原则及其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3现实主义文学的两种倾向两大高峰及其作品举例 4《双城记》的作者创作意图主要人物故事梗概狄更斯式人道主义主题思想故事的网状结构 5《简·爱》的作者主题思想主人公形象分析叙述模式通俗文学元素的借鉴6《红与黑》的作者主副标题的内涵作品主题的性质主人公形象分析 7《高老头》的出处作者高老头式的父爱认识拉斯蒂涅与于连的比较对“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手法的理解及举例说明 8《安娜·卡列尼娜》作者主要人物造成安娜悲剧的原因“伸冤在我,我必报应”的含义 9《老人与海》作者主人公硬汉形象冰山原则思想内涵 外国文学选修课考试复习内容解答 1《堂·吉诃德》主要人物及其形象分析:堂吉诃德①滑稽可笑的疯子:痴迷于骑士小说,神经错乱,失去理性,模仿骑士言行,游侠冒险,闹出许多令人捧腹的笑话。②可敬可悲的英雄:可敬在始终怀抱铲除不平、扶危济困、悲天悯人的博大胸襟,具有固守信念、勇于牺牲、百折不挠的高贵品质。可悲在他单枪匹马的孤独,想用落伍的中世纪骑士道来实现先进的社会理想,而这种理想又不能被时人理解。 故事模式和叙事方式:游侠骑士小说的故事模式,以人物游踪事迹为线索的单一叙事模式。 2《巴黎圣母院》对照原则及其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对照原则”就是将形式或内容相反相对的人或事物放在一起形成比照,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善者自善,恶者自恶;从而使艺术形象更加生动鲜明的一种基本的文学表现手法。雨果不但将其理论化加以大力提倡,而且在《巴黎圣母院》的创作中成功地应用了“对照原则”,使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情节冲突紧张跌宕,场面描写色彩强烈,给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主要体现在人①物形象对照②情节和场景对照两个方面。(具体展开) 3现实主义文学的两种倾向两大高峰及其作品举例: 分为内倾性和外倾性,前者如《红与黑》,后者如《高老头》。 两大高峰为巴尔扎克和列夫·托尔斯泰 4《双城记》的创作意图:殷鉴之作:有感于当时英国危机四伏的政治气氛,欲借此作引起英国统治者警戒,达到呼吁改良,缓和社会矛盾的目的。 狄更斯式人道主义:是以个体人为本思想一种具体体现。同情下层百姓的悲苦和不幸,谴责为富不仁者的暴行。寄希望于富人阶层的良心发现和大发慈悲来改变下层人的命运。倡导宽容博爱仁慈的基督思想,以德报怨,以爱化恨,用温和的改良主义达成双方的和解和共存。这是文学家为社会矛盾开出的幻想性治理药方。 故事的网状结构(对其他作品故事结构的归纳和比较):通过众多情节线索有机交织,形成纵横交错的情节网络,立体展现生活的横截面。(以《双城记》和《高老头》故事线索来说明)

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

儒家与道家对“人”与“天”的关系的认识有何异同? 儒家和道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两个思想趋势,他们的理论与主张也是万别。然而这两家基于中国传统小农经济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学说,却又出自同一个根源,即“上农”。在中国古代的社会、经济思想中,有所谓的“本”、“末”之别。“本”是指农业,而“末”指商业。区别本末的理由是,农业关系到生产,而商业只关系到交换。在交换之前,必须先有生产。《吕氏春秋》断言,不仅在经济上农业比商业重要,而且在生活方式上“农”也比“商”更高尚。这便是“上农”。由此可以看出,儒家与道家的灵感都来源于对“农”的渴望。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共同基础,儒家和道家基于农耕传统生活方式的知识积累,受日月运行、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的影响对于农耕的启发,(《易传》说:“寒往则暑来,暑王则寒来。”),发展出共性的理论。这个理论说,天地万物发展到一个极端,都可能向另一个极端发展。用道家的理论就是“反者道之动。”(《老子》)。而这个理论也是中庸之道的理论证据。“毋太过”是儒家和道家共识。 而对于“天”的定义,儒家与道家就有了分歧。 儒家来看,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人心中天赋地具有道德原则,这种天人合一乃是一种自然的,但不自觉的合一。但由于人类后天受到各种名利、欲望的蒙蔽,不能发现自己心中的道德原则。人类修行的目的,便是去除外界欲望的蒙蔽,“求其放心”,达到一种自觉地履行道德原则的境界,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儒家的“天”为义理之天,具有伦理意义的道德观念。 而在道家来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庄子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以天合天。”天人本是合一的。但由于人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道德规范,使人丧失了原来的自然本性,变得与自然不协调。人类行的目的,便是“绝圣弃智”,打碎这些加于人身的藩篱,将人性解放出来,重新复归于自然,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道家和儒家最大的不同,就是将“自然”,即“天”最大的理想化。道家的人把原始社会的简朴加以理想化,而谴责文化。《庄子》说:“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便是针对儒家学说进行的抨击。《庄子渔夫》说:“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这一道家的文学观,就是这一主张的体现。道家将自然的、人为的这两者之间做出了鲜明的区别。他们认为:“属于天者是人类最幸福的事,而属于人者是最痛苦的事”。道家的人主张,人的最高成就在于将个人与整个自然宇宙相统一。这便是道家所主张的“天人合一”。 不过于两家而言,“天人合一”都是人的最高境界。天是人的最高起点,也是人的最高归宿。而天人合一这一中国哲学基本精神经过儒、道两家的解读,对于整个中国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文学史分析

中国文学史 一、默写题6*5 二、简答题3*10 三、赏析题1*10 四、论述题2*15(必须结合相关作品) 1.宋代文学的特点:p5 ①诗文的议论成分加强(形成规模,在政论、哲理、说教中); ②诗文基调深沉内敛,作品爱国主题普遍; ③平淡为美、俗中见雅(柴米油盐、吃喝拉撒); ④词极度繁荣。 2.唐诗于宋诗的比较:p12 ①宋诗正是唐诗发展的必然结果。唐诗与宋诗,本是一脉相承的。例如诗歌在题材和语言上趋于通俗化,描写平凡、琐细的日常生活,并采用俗字俚语,这种趋势是从杜甫开始的,中唐韩愈、白居易、孟郊、贾岛等又有人有所发展,宋诗沿其流而扬其波;在诗歌中发议论也是从杜甫、韩愈开始,成为宋诗的普遍风气。宋诗正是充分吸收了唐诗的营养,才创造出一代诗风。 ②宋诗是唐诗之外的又一美学范式。唐诗的美学范式是丰华情韵而宋诗以平淡为美。苏轼和黄庭坚一向被看做宋诗特征的典型代表,苏轼论诗最终陶渊明,黄庭坚则更推崇杜甫晚期诗的平淡境界,两人的诗学理想是殊途同归的。 ③唐诗和宋诗,是五七言诗歌史上双峰并峙的两大典范。“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唐宋诗在美学风格上,既各树一帜,又互相补充。它们是五七言古典诗歌美学的两大范式,对后代诗歌具有深远的影响。 北宋 3.宋初诗歌:p20 白体、西昆体、晚唐体 ①白体学习白居易,白居易诗歌特点:重写实、尚通俗; ②西昆体学习李商隐,李商隐诗歌的特点:题材为咏史、咏物、爱情;体裁为尤擅七律、七绝;风格为深婉清丽、凄艳浑融(辞藻华丽、对仗精工、多

用典,特别像骈文);其它,朦胧多义、注重表现心灵世界; ③晚唐体学习贾岛、姚合,其诗歌特点为:擅长五言律诗、苦吟、有句无篇、郊寒岛瘦(狭窄、孤独、寂寞)。 4.西昆体p23 西昆体,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翰林学士杨亿等18人奉命编纂《历代君臣事迹》大类书,并作诗唱酬,杨亿将他们的唱酬之作编成一集。由于这三年的唱酬活动主要是在皇家图书馆---秘阁中进行的,所以杨亿据《山海经》、《穆天子传》中关于昆仑之西有群玉之山,是为帝王藏书之府的传说,将这本诗集题作《西昆酬唱集》。 5.西昆体致命弱点:p26 ①诗歌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②诗歌艺术立足于模仿,缺乏自立精神。 6.柳永对词的贡献:p33 ①大力创作慢词; ②大量创用词调(很多是慢词调); ③成熟运用铺叙和白描等表现手法; ④着意用通俗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审美情调; ⑤题材广泛,深入表现社会中下层妇女、都市风情、个人情志和羁旅行役生活。 7.欧阳修散文的特点:平易纡徐(欧如澜)p41 8.欧阳修的文赋:p45 综合了散文和赋的特点,名作《秋声赋》,既部分保留了骈赋、律赋的铺陈排比、骈词俪句及设为问答的形式特点,又呈现出活泼流动的散体倾向,且增强了赋的抒情意味。 9.欧阳修的四六:p45 综合了骈文和散文的特点。 10.“王荆公体”p51 王安石后期写景抒情的绝句,字句精工、修辞巧妙、含蓄隽永,唐诗的复归。 11.王安石前期诗歌是宋诗的代表,引议论入诗,引哲理入诗。P51 12.宋文、宋诗和宋词都在苏轼的手中达到了高峰。P54 13.苏文的特点:p56 “苏如海”,观点新颖独到,文笔自然畅达,文备众体,风格多样。例如:《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