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框架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框架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框架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框架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国共合作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第七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八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

第九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十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 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教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重点知识及框架

1.希腊文明的摇篮 (1)地理环境:古希腊文明以________为依托,希腊人被山岭和河流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里和海岛上。 (2)城邦建立:①时间:公元前8~前6世纪。②含义: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③特征:________和独立自主。 (3)商品经济: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 【特别说明】雅典民主制的产生,是由经济、历史及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决定的,地理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评价 (1)进步性:①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②促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 就。

(2)局限性:①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少数人(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②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是一种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③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生剂,又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 【走出误区】雅典的民主政治,就其民主范围而言,局限于少数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奴隶、外邦人被排除在外;就其性质而言,仅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就民主政治的方式而言,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意味着不同素质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容易产生政治腐败,社会动乱。 考点2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演变历程 2.内容及评价 (1)基本内容:①保护________(核心)。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③自然法的原则。 (2)评价:①对内:稳定了社会秩序,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调解社会矛盾,巩固了帝国的统治。 ②对外:对近代________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思维发散】罗马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备、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罗马法中买卖、借贷、合同契约、遗产继承以及伤害赔偿等的规定,在日益重视私有财产和人权的今天,更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探究点一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特点及评价 1.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全体男性公民,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是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 (2)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内政、外交、战争、和平、重要官员任免等一切国家大事,都由公民大会讨论决定。 (3)国家常设的行政机关是五百人会议,负责处理日常政务,召集公民大会。 (4)陪审法庭是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和监察机关,对公民大会的决议拥有最终核准权。 (5)伯利克里当政时期,国家一切官职向各等级公民开放,国家官员由选举产生。各级公职人员实行“公职津贴制”。 2.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1)人民主权。即雅典的国家管理大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里。 (2)轮番而治。 轮番而治,“轮流统治与被统治”,即公民内部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人人有权参政议政,一个人统治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统治。 (3)法律至上。雅典民主运作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依据公民大会等机构制定法律的进行运作,如陶片放逐法等。 3.评价 (1)积极影响:①雅典的民主政治重视全体公民的个体自由和责任感,调动了雅典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雅典的管理水平,为雅典经济和文化的全面繁荣创造了条件;②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结构】 本专题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分为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课本第1课);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课本第2、3、4课)。 中央集权制度构成有三个部分: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该制度下包含二大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概括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程。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两大趋势(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 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①背景: 早期政治制度②内容: (夏商周时期) (1)分封制③主要封国 ④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概括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西周政治制度⑤影响: ①含义: (2)宗法制②特点: ③影响: (1)前提:秦的统一。(要求:掌握秦统一的过程和意义) ①皇帝制:特点、地位 确立 (2)确立②三公九卿制和“朝议”制度:三公名称及职权、评价 (秦) ③郡县制:由来、内容、意义。 (3)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 古 代①汉朝:频繁换相、中外朝制度 中②唐朝:三省六部制、政事堂设立; 国(1)中央行政③宋朝: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 的制度变化④元朝:中书省、宣政院 政⑤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治⑥清朝:设置军机处 制演进与强化①秦朝:郡县制 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②汉朝:汉初,郡国并行,东汉末,州、郡、县 (秦朝至清朝) (2)地方行政③唐朝:道、州、县 制度变化④宋朝:路、州、县 ⑤元朝:行省(行省制度)、路、府、州、县 ⑥明清:沿用行省设置。 (3)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发展趋势) ①秦: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史; ②两汉:中央:御史大夫;地方:设刺史 (1)监察体制完善③唐:御史台 ④宋:提点刑狱司 制度保障⑤元明:元朝设有御史台,明朝改为都察院 ①世官制:含义 (2)选官制度变化②察举制:含义、发展、特征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图75586

精品文档考试教学资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 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诸侯的权利:1、在封疆内可对卿大夫再分封 2、职位世袭 3、设置官员 4、建立武装 (1)分封制 5、正派赋役 早期政治制度诸侯的义务:1、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2、镇守疆土 3、随从作战 4、缴纳贡赋 5、召见述职 (夏商周时期) (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 西周政治制度 ①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宗法制②特点:a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 b最大的特点:嫡长子继承 制 c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且有双重关系 (嫡长子与其他之后再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 ③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 稳定和团结。 御史大夫 建立:秦朝:皇帝制→中央官制丞相→郡(守)→县(令)→乡(里) 太尉 古郡国、郡县并存(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与朝廷对抗)代①汉朝 推恩令(是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中②唐朝:节度使制和藩镇(削弱中央集权) 国(1)中央集权军事:兵权收归中央;各地调派精兵,充当中央禁军 ③宋朝行政: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置通判负责监督 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管理 ④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的 政①汉朝:内外朝制度(加强军权) 治②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拟)门下(审)尚书(执) 制演进与强化(2)君主专制③宋朝:分割相权:军事、行政、财政→(加强军权) 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④元朝:中书省(削弱军权) (秦朝至清朝) 汉:察举制

高一历史知识框架(完整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禹传子,家天下——王位世袭制的产生 2、夏商的统治 王权和神权的结合 初步建立起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目的:加强对全国有效的统治 2、分封物:土地和人口 3、分封对象:(以血缘宗亲为主)王室、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4、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5、形成的等级结构: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6、评价: 一方面: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另一方面:诸侯国有很大的独立性,随着王室的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矛盾 2、实质: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3、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4、作用:保证了贵族的世袭特权和政治的垄断。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秦的统一 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 二、皇帝制度的确立和特点 1、独尊——皇帝地位的至尊 2、独裁——皇权的至高无上 3、世袭——皇权的不可转移 三、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结构 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御史大夫:执掌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 特点:相互配合,彼此牵制,服务于皇权

四、郡县制的全面推行(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1、特点:直接向中央负责,完全服从于中央;地方官僚都直接由皇帝任命。 2、作用: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第三课从汉到元中央集权制的发展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总体特点:这一时期,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时隐时现,但总体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受到分割和限制。 1、汉武帝的“推恩令”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唐朝的节度使和藩镇割据 地方藩镇权力很大,发展成为割据势力,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形成了分裂割据之势。3、北宋的“强干弱枝” 表现: 军事上:收兵权; 行政上:文官主政地方,相互牵制;

高中历史线索及知识结构详解

高中历史线索及知识结构 中国历史 (一)古代史(距今170万年前——1840年前) 一、原始社会时期 1、按生产力发展水平来分:旧石器时期(打制)新石器时期(磨制) 2、按社会组织形式来分:原始人群、氏族公社(血缘) (1)原始人群阶段:(距今170万年—前2070年) 元谋人:距今170万年左右。 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左右 山顶洞人:距今1.8万年前左右 (2)氏族公社时期: ①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7000年----5000年左右:半坡文化、河姆渡文化: ②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4000年----5000年左右: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炎帝,黄帝,蚩尤部落时期、尧,舜,禹部落联盟时期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公元前476年 1、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间阳城 2、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间殷奴隶制度确立 3、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间镐京(今西安附近) (1)政治上:王位世袭制(夏)、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西周)确立 (2)经济上:井田制形成,青铜铸造技术高超,出现瓷器,商人出现,商业官控(工商食官)。 4、东周: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洛邑(今洛阳) 春秋:公元前771年-----公元前476年奴隶制瓦解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封建制确立 (1)经济上:春秋时:铁犁牛耕出现,私田出现,鲁国税制改革,垄作法。 战国时:铁犁牛耕得到推广,土地私有确立 (2)政治上: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争霸——各国变法(商鞅变法、李悝、吴起)——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 (3)文化上:诸子百家、百家争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孔子:核心是“仁”为政以德,有教无类。——代表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儒家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 荀子:仁义、王道,以德服人,君民舟水关系。性恶论,法治。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法家——韩非子:法治、中央集权 道家:老子: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代表没落的奴隶主庄子:继承和发展老子的学说;追求“逍遥”贵族的利益(消极)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提倡节俭——代表平民的利益 三、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公元1840年 1、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形成、初步发展 (1)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2)秦朝(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咸阳—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

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图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D少数民族抗日: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 A 1942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 ①背景 B中共七大召开:内容、意义 C 1945年5月,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a1945年7月,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 b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 抗战胜利②胜利 c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关东军作战 d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军民举行反攻。 e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 A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取的反对外来侵略取得了完全胜利; ③意义 B 洗雪了民族耻辱,扞卫了民族尊严,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C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社会基础: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1)背景经济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旧民主主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建立:兴中会、同盟会义革命(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 民国成立:时间、性质、都城、国旗、纪年辛亥革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性质、法令措施 (3)中华民国成立颁布时间:1912年 《临时约法》 制定的机构:孙中山代表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着的里程碑 ①原因: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统治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第一阶段:中心在北京;主力学生;口号 (1)五四运动②过程第二阶段:6月初,中心转移到上海;主力是工人 结果:取得初步胜利(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①条件:1.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日益结合 2.组织基础:陈独秀李大钊酝酿成立中国共产党 3.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近(2)中共成立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上海、嘉兴 代②中共一大 中内容:党的任务: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国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的时间:1922年 民③中共二大内容: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图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 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诸侯的权利:1、在封疆内可对卿大夫再分封 2、职位世袭 3、设置官员 4、建立武装 (1)分封制 5、正派赋役 早期政治制度诸侯的义务:1、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2、镇守疆土 3、随从作战 4、缴纳贡赋 5、召见述职 (夏商周时期) (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 西周政治制度 ①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宗法制②特点:a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 b最大的特点:嫡长子继承 制 c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且有双重关系 (嫡长子与其他之后再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 ③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 稳定和团结。 御史大夫 建立:秦朝:皇帝制→中央官制丞相→郡(守)→县(令)→乡(里) 太尉 古郡国、郡县并存(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与朝廷对抗)代①汉朝 推恩令(是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中②唐朝:节度使制和藩镇(削弱中央集权) 国(1)中央集权军事:兵权收归中央;各地调派精兵,充当中央禁军 ③宋朝行政: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置通判负责监督 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管理 ④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的 政①汉朝:内外朝制度(加强军权) 治②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拟)门下(审)尚书(执) 制演进与强化(2)君主专制③宋朝:分割相权:军事、行政、财政→(加强军权) 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④元朝:中书省(削弱军权) (秦朝至清朝) 汉:察举制 (3)选官用官制度魏晋:九品中正制 隋—清:科举制 明: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 顶峰:明清:君主专制清:议政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

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归纳框架图

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归纳框架图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归纳框架图》的内容,具体内容:学习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因为历史学习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太多,时间、地点、人物、时间,都要记得一清二楚,很多学生备受困扰,下面由我为你提供的,希望大家喜欢。欣赏12... 学习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因为历史学习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太多,时间、地点、人物、时间,都要记得一清二楚,很多学生备受困扰,下面由我为你提供的,希望大家喜欢。 欣赏 1 2 3 4 5 高中历史知识点一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中国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在:明太祖时; 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君主专制强化 2、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为了减轻皇帝工作压力增设了:内阁; 3、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 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牢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 4、区分明朝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内阁制的本质不同: 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它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西方近代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5、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的标志是: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 6、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积极作用: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作用: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中历史知识点二 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 "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结构】 本专题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分为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课本第1课);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课本第2、3、4课)。 中央集权制度构成有三个部分: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该制度下包含二大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概括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程。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两大趋势(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 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①目的: 早期政治制度②内容: (夏商周时期) (1)分封制③主要封国 西周政治制度⑤影响: ①含义: (2)宗法制②特点: ③意义: (1)前提:秦的统一。(要求:掌握秦统一的过程和意义) ①皇帝制:特点 确立 (2)确立②三公九卿制:三公名称及职权、特点(配合、牵制;朝议) (秦) ③郡县制:由来、内容、意义。 (3)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 代①汉朝:三公九卿、中外朝制度 中②唐朝:三省六部制; 国(1)中央行政③宋朝: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 的制度变化④元朝:中书省、宣政院 政⑤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治⑥清朝:设置军机处 制演进与强化①秦朝:郡县制 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②汉朝:汉初,郡国并行,东汉末,州、郡、县 (秦朝至清朝) (2)地方行政③唐朝:道、州、县 制度变化④宋朝:路、州、县 ⑤元朝:行省(行省制度)、路、府、州、县 ⑥明清:沿用行省设置。 (3)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发展趋势) ①秦: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史; ②两汉:中央:御史大夫;地方:设刺史 (1)监察体制完善③唐:御史台 ④宋:提点刑狱司 制度保障⑤元明:元朝设有御史台,明朝改为都察院 ①世官制:世袭制 (2)选官制度变化②察举制:含义、发展、特征 ③科举制:含义、创立、意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体系25256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结构】 本专题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分为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课本第1课);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课本第2、3、4课)。 中央集权制度构成有三个部分: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该制度下包含二大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概括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程。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两大趋势(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 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①背景: 早期政治制度②内容: (夏商周时期) (1)分封制③主要封国 ④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西周政治制度⑤影响: ①含义: (2)宗法制②特点: ③影响: (1)前提:秦的统一。(要求:掌握秦统一的过程和意义) ①皇帝制:特点、地位 确立 (2)确立②三公九卿制和“朝议”制度:三公名称及职权、评价 (秦) ③郡县制:由来、内容、意义。 (3)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 古 代①汉朝:频繁换相、中外朝制度 中②唐朝:三省六部制、政事堂设立; 国(1)中央行政③宋朝: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 的制度变化④元朝:中书省、宣政院 政⑤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治⑥清朝:设置军机处 制演进与强化①秦朝:郡县制 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②汉朝:汉初,郡国并行,东汉末,州、郡、县 (秦朝至清朝) (2)地方行政③唐朝:道、州、县 制度变化④宋朝:路、州、县 ⑤元朝:行省(行省制度)、路、府、州、县 ⑥明清:沿用行省设置。 (3)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发展趋势) ①秦: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史; ②两汉:中央:御史大夫;地方:设刺史 (1)监察体制完善③唐:御史台 ④宋:提点刑狱司 制度保障⑤元明:元朝设有御史台,明朝改为都察院 ①世官制:含义 (2)选官制度变化②察举制:含义、发展、特征 ③科举制:含义、创立、评价。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高中历史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知识归纳 必修课 中国史:必修①第一单元:1.商周政治制度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3.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 政治史: 世界史:必修①第六单元: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法 中国史:必修②第一单元:1.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发展4.资本主义的萌芽、 “重农抑商”、“海禁” 经济史 世界史: 古代史 中国史:必修③第一单元:1.春秋战国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3.宋明理学4.明清儒学思想 文化史 世界史:必修③第六单元第一课: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中国史:必修③第二单元:1.中国古代科技成就2.汉字的演变及书画3.文学成就4.戏剧的发展 科技史 世界史: 只供学习与交流

中国史:必修①第二、三单元:1.1840-1900列强侵略中国及中国人民反抗2.日军侵华战争及中国军民抗日3.辛亥革命 4.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 5.新民主主义革命 政治史: 世界史:必修①第七、八单元: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的确立 4.《共产党宣言》 5.巴黎公社 6.俄国十月革命 中国史:必修②第二单元: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和民族工业兴起2.民国时期我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经济史 世界史:必修②第六单元:1.新航路的开辟2.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 近代史 中国史:必修③第三单元: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文化史 世界史:必修③第六单元: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启蒙运动 中国史(生活史):必修①第四单元:1.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 科技史 世界史:必修③第七单元:1.经典力学2.进化论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只供学习与交流

高中历史知识框架和知识点总结

必修1基本考查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Array 夏商的政治制度 行政管理制度 ①武王分封 ②周公旦进行更大规模的分封 过程③春秋时期,分封制受到破坏 ④战国时期,分封制完全瓦解 西周分封制 ①周王将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 诸侯国 内容②诸侯国有服从周天子命令、镇守疆土等义务 ③战国时期,分封制完全瓦解 加强了统治 作用: 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另外统治区域 定义: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 嫡长子继承制 西周的宗法制特点: 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影响 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的统一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①秦朝疆域不断扩大,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 国家 ②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国家 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以及形成以华 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 和完善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西汉:皇帝制、三公九卿制;汉武帝时,中朝——尚书令、外朝——三公 九卿制度 东汉:扩大尚书台权力 中央政治制度魏晋: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唐:三省六部制 北宋:二府制(中书门下、枢密院);后设参知政事、三司使 元:中枢省、枢密院、宣政院 西汉:汉初郡国并行制,后郡县制,并设州为监察区 东汉:州郡县制 隋代:州县制 地方政治制度唐代:道州县制 北宋:路州县制 元代:行省制,行省下设路、府、州、县,宣慰司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太祖废宰相,权分六部宰相制度从此废除 中央:内阁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的形成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明朝明宣宗时,授予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明神宗时,“部权尽归内阁” 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议政王大臣会议削弱皇权 中央康熙帝设南书房,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 地方:推行行省制度 影响

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归纳框架图

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归纳框架图 学习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因为历史学习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太多,时间、地点、人物、时间,都要记得一清二楚,很多学生备受困扰,下面由为你提供的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归纳框架图,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归纳框架图欣赏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中国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在:明太祖时; 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君主专制强化 2、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为了减轻皇帝工作压力增设了:内阁; 3、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 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牢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 4、区分明朝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内阁制的本质不同: 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它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西方近代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5、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的标志是: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

6、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积极作用: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作用: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中历史知识点二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 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

君主专制 高三复习高中历史知识体系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上位世袭制 中央:相、卿士 地方:侯、伯 分壬寸制宗法制 夏朝商朝西周 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中央村L枸汝岂冊輕 1<<皇权且梅机曲才睛) 权” 化 r崇土三乞、/匕躺I制匹叙=中外#j制应m =三 省六部;1刑采二二府三司三衙w:摩丞相” 设内陶 I请=牟机处 西仅: 右机枸诳冴沿卒 < 屮央隼权与地右旳才丹、 公 抑 三 九 制 中外朝、 扩大尚 书台权力 秦朗两色 早 期 政 治 制 度 4彤阿并行丽J “ m飜毎吁川匕冋 之舌L” 4 "粧曲令仁舸史兀=幵窃制 明=他右邊三司 封建君主专制统治逐步加强口口 六部 制 二府制、 参知政出 和三司使宣政院 元钢 废中书省 和丞相设 内阁 明朝 封建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加强口 眾始社会夏朝商钢叫周仝元前却恥年公元師1颂年督元fiintwi年 禅让制夏商政治制度 设军. *机处 消诩 封 建 专 制 主 文 中 央 集 权 制 度 逐 步 加 强 A 战国秦缰聲禅汉东汉 ?■ ■ ■■ ■■ ■■ ■ ■ ■.■■■ ■■■ I■■一■ ■ ■ ■■■■■ ■ ■■ ■■ ■■■ ■■ ■ ■ ■ 公元和Tl年公元師4恥年公元前4巧年舍无蘭221年公元前206年公元9年苗年220年春秋 宗社制 分封制 皇帝制度中外朝制度 鹫2卿制度豔器

勉年 刑年 112睥 1ZM 1彌年 1⑷年 ISM- "Il 年I 乳眸 二府制 行省制度内阁制度鞫L 处设立鸦片辛袤能壯咖尉束 战争 第1页 第二单兀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三国前晋 Mm 『北来 南宋 元朝 m 懈统治前期淋缆治晚期 九品脚年 屮正制 眈年 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爲T 应 S 3OQO 牟11和年 1100年 歳芥士「士r 爱琴文明 公元前 800年 雅典城 邦萌芽 公元前 巧0年 磐马 城粗立 企元舸 506年 克利斯 提尼改革 公元前 449年 公元前 430年 400年 < + :帽我迭} 产生 公元前 公兀前 13(*年 100 年 耳苴顿土国 征BR 聆 腊" 希腊城邦制 度开 始莊蒂 公元舸 200年 万民袪出现 龙鬲一孟ji 年 27年 頊耳帝 別4年 棱伦改革 罗马共 利国建立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体系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体系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高二历史知识归纳结构框架图

高二历史知识归纳结构框架图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二历史知识归纳结构框架图》的内容,具体内容:历史虐我千百遍,我待历史如初恋。如何摆脱考试焦虑,实现高效记忆,做到各朝代历史知识无缝衔接?下面由我为你提供的,希望大家喜欢。欣赏12345 ... 历史虐我千百遍,我待历史如初恋。如何摆脱考试焦虑,实现高效记忆,做到各朝代历史知识无缝衔接?下面由我为你提供的,希望大家喜欢。 欣赏 1 2 3 4 5 高二历史知识点一 1.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 分封制: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同性亲族是分封的主体。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权利:政治上,设置官吏,军事上,建立武装,经济上,征派赋役,有较大独立性。 宗法制: 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

2.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历史作用和特点 分封制: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②有利于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带有宗族色彩。 宗法制:作用: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②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特点(原则):嫡长子继承制。 3.始皇帝的来历和皇权的至高无上 由来: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认为是"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将"皇"、"帝"两个人间最高的称呼结合起来,为自己的帝号,从此天子称为皇帝。皇帝制度基本特征: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4. 秦朝中央官制与郡县制的内容和作用 内容:中央: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三公:丞相-处理政事;御史大夫-奏章、诏令、监察;太尉-军事)(诸卿: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向丞相负责) 中央官制作用:相互配合,彼此牵制,皇权中心,减少决策失误。 郡县制作用: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5、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1)政治: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巩固国家统一。 (2)经济: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发展 (3)民族: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 (4)局限性: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秦朝短命而亡。另:列表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不同。

高中历史知识框架(新课标)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归纳 中国史:必修①第一单元:1.商周政治制度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3.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 政治史: 世界史:必修①第二单元:1.雅典民主政治 2.罗马法 中国史:必修②第一单元:1.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发展 4.资本主义的萌芽、“重农抑商”、“海禁” 经济史 世界史: 古代史 中国史:必修③第一单元:1.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 3.宋明理学 4.明清儒学思想文化史 世界史:必修③第三单元第一课: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中国史:必修③第二单元:1.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2.汉字的演变及书画 3.文学成就 4.戏剧的发展 科技史 世界史: 1

中国史:必修①第四、五单元:1.1840-1900列强侵略中国及中国人民反抗 2.日军侵华战争及中国军民抗日 3.辛亥革命 4.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 5.新民主主义革命 政治史: 世界史:必修①第三、五单元: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的确立 4.《共产党宣言》 5.巴黎公社 6.俄国十月革命 中国史:必修②第二单元: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和民族工业兴起 2.民国时期我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经济史 世界史:必修②第二单元:1.新航路的开辟 2.殖民扩张 3.工业革命 近代史 中国史:必修③第五单元: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文化史 世界史:必修③第三单元: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启蒙运动 中国史(生活史):必修②第二单元:1.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3.大众传媒的发展 科技史 世界史:必修③第六单元:1.经典力学 2.进化论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