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沏茶问题》习题

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沏茶问题》习题

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沏茶问题》习题
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沏茶问题》习题

《优化-沏茶问题》习题

一、填空

1.丽丽每天晚上睡觉前要背诵成语6分钟,烧开水10分钟,泡好不烫的牛奶2分钟,喝牛奶5分钟,那丽丽在()同时可以(),做完这些事情最少用()分钟。

2.小明给客人烧水沏茶。洗水壶要2分钟,烧开水要12分钟,洗茶杯要2分钟,拿茶叶要1分钟,为了使客人早点喝上茶,按你认为最合理的安排()分钟就能沏茶了。

3.星期六吃过早饭,东东的妈妈要做几件事,请你帮她安排做事的顺序。

东东的妈妈做完这些事,最少要用的时间是()

4. 妈妈感冒了,芳芳准备为妈妈冲“感冒冲剂”,需要做下面几件事:

①找感冒药2分钟②开饮水机等水开5分钟

③拿杯子放药倒水3分钟④洗杯子3分钟

做上面这四件事情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 C.

5.妈妈买好菜后,让小丽烧菜。小丽择菜花了5分钟,洗菜2分钟,切菜2分钟,切姜片、葱花1分钟,洗锅2分钟,将锅烧热2分钟,将油烧热3分钟,炒菜8分钟,共计25分钟,如果你来合理安排,至少要花()分钟。

二、解答

小明和小亮是双胞胎兄弟,每天他们一块起床,一起上学。但弟弟小亮总是很慢,让哥哥小明等着,耽误了大家宝贵的早晨时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第一单元过关检测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已知两个数的和是793,其中的一个加数是297,另一个加数是()。2.0乘任何数都得();0加任何数都得();0不能作()。3.()-56=130 89×()=356 4.根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4×45=180 ()() 360÷20=18 ()() 5.367比()多89,247比()少156。 6.在里填上“>”“<”或“=”。 56÷7÷256÷(7×2) 40×(5+4) 40×5+4 24+102+0 (24+102)×0 150-(120+15) 150-(120-15) 二、选择。(每题3分,共15分) 1.甲数是100,比乙数的3倍多16,乙数是()。 A.28B.312C.38 2.从459里减去15的4倍,差是多少?正确的算式是()。 A.(459-15)×4

B.459-15×4 C.459×4-15 3.根据算式选择问题。 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甲骑车每小时行15 km,乙步行每小时行 6 km,经过4 小时两人相遇。 (1)15×4() (2)15+6() (3)(15+6)×4() A.甲、乙两人每小时共行多少千米? B.两地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C.相遇时,甲行了多少千米? 4.在除法里,0不能作()。 A.被除数B.除数C.商 5.下面的算式中,不一定等于0的算式是()。 A.0+△B.0÷○(○≠0) C.0×△ 三、判断。(每题2分,共8分) 1.280÷4-15×3可以同时先算280÷4和15×3。() 2.25×4÷25×4=100÷100=1 () 3.57+15-5与57+(15-5)的运算顺序不同,计算结果相同。() 4.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四、计算。(1题5分,2题10分,3题4分,4题8分,共27分) 1.口算。

四年级数学沏茶问题教案

2014年秋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数学广角优化:沏茶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明确做事要考虑先后顺序,能同时做的事情要同时做,并能结合具体事例安排做事的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安排做事的过程,通过比较,探究最优方案,培养学生的择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逐步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事情的先后顺序,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难点:掌握同时做的事情要同时做。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汇报课前调查资料课前调查1分钟能做什么事。师:你有什么感受?【设计意图】体会时间真的很宝贵,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体会学习的必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板书:合理安排时间) 师:大家会合理安排时间吗?下面我们就开展“今天我来当家”的活动,比一比谁最会合理安排时间。 (二)探究新知 1.明确“做事要明确先后顺序”。 师:今天你是值日生,主要负责地面清扫工作,包括拖地、扫地、倒垃圾、撮垃圾。你将怎样安排你的工作程序呢?不这样安排可以吗?(板书:明确先后顺序。)【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新知之前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为新知的教学奠定基础。

2.明确“做事不仅要明确先后顺序,而且能同时做的可以同时做。” 师:小明的家里也来了客人,(出示情境图):从图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生:李阿姨来家里做客,妈妈让小明烧水沏茶; 怎样让客人尽快喝上茶。 师:你们知道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情吗? 师:怎样安排这些工序才能尽快喝上茶呢? 师:这么多的事情到底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呢?请同学们帮小明想一想,他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李阿姨尽快喝上茶?用你手中的小纸片摆一摆。 (1)小组合作学习: ①独立思考,设计方案。 ②小组讨论,探究方法,展示流程图。 ③计算所需的最少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为新知的方法的掌握奠定基础。 (2)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展示你的设计方案? 生:板演。预设情况: ①洗水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共14分钟 师:还有更省时的方法吗? ②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 找茶叶(1分钟) 茶杯(2分钟)共11分钟 师:比较两种方法,哪种设计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呢?为什么? 生:烧水时可以同时找茶叶、洗茶杯,不用计算这两件事的时间了,只计算烧水时1+1+8+1=11(分钟) 师:(板书:同时)接水、沏茶能同时进行吗? 生:不能,要有先后顺序。 师:(板书:顺序)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测试卷及答案

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 1.线段有()个端点,射线有()个端点。 2.()角小于90°,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 3.1平角=()直角1周角=()直角1周角=()平角 4.下图中,∠1与∠2组成的角是()角,已知∠1=40°,那么∠2=()。 5.在时钟上,时针与分针成90°是()时与()时;时针和分针形成平角 的时刻是()。 二、写出下面用三角尺拼出的角的度数。 ()()() 三、选择题。(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答案的序号) 1.过一点可以画()条射线。 A.1 B.2 C.3 D.无数 2.角的两条边是两条()。 A.直线 B.射线 C.线段 D.曲线 3.9:30,时针与分针形成的角是()。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D.平角 4.在一个5倍的放大镜下看一个5°的角,看到的角是()。 A.5° B.25° C.30° D.45° 5.可以测出长度的是()。 A.直线 B.射线 C.线段 D.角的边 四、给下面的角分类。 93°24°100°89°2°75°121°90° 锐角直角钝角

五、先量一量,再在里填上“>”或“<”。 ()() ()() 六、量出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 七、按要求画一画。 1.以A点为顶点画一个50°的角,并在角的一边上截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2.用合适的方法画出下面度数的角。 135°110°72° 八、看图填一填。 图中有()条射线,()个角,其中有()个直角,()个锐角,()个钝角。 九、看图计算。 1.已知∠1=35°,那么∠2=(),∠3=(),∠4=()。 2.已知∠1=65°,那么∠2=(),∠3=(),∠4=()。 3.已知∠1=30°,那么∠2=(),∠3=(),∠4=()。 十、三个正方形的摆放如下图,已知∠2=30°,∠3=45°,求∠1。 第三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1.2 1 2.锐钝角 3.2 4 2 4.平140°5.3 9 6时 二、105°120°75° 三、1.D 2.B 3.C 4.A 5.C 四、锐角:24°89°2°75° 直角:90° 钝角:93°100°121° 五、30°<100°80°<130° 六、120°60°90° 七、略 八、4 6 2 3 1 九、1.145°35°145° 2.25°115°65° 3.30°60°60° 十、15°

《数学广角—沏茶问题》说课稿

《数学广角—沏茶问题》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第二课时沏茶问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法、说学法、说设计意图五个方面谈谈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数学广角—沏茶问题》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课时。这个单元一共有4个例题,主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求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生活中的运用以及对策论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对生活优化问题的合作探究,感悟合理、快捷解决问题的方法,渗透数学优化思想。 2、初步感受统筹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尝试用统筹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体会通过合理安排,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学情分析: 优化问题是人们经常要遇到的问题,虽然它是新教材新增的内容,但四年级学生已有这方面的经验,例如生活中他们会注意怎么做会省时些,只是更多的是无意识的,要实现从经验到数学方法再到实践的跨越有些难度,所以本节课从学生身边的简单事例出发,让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启发,唤起生活中的经验,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法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求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良好意识,难点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合理安排生活、学习中的事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从以下三方面有所突破: 1、引导学生主动尝试用所学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沏茶,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创造性使用教材,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我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利用与整合,将例题与练习串成一个连贯的情境,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3、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经历发现过程,领悟数学思想方法,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充满探索、创新,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说学法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1、给学生创设熟悉的情境,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尝试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在家中招待客人要沏茶是学生经常遇到的事情,学生本身也有过亲身经历。 2、在学习过程中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优化沏茶问题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优化教学设计 城关中心学校何素勤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发现、提出问题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寻求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过程中积累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探求活动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感悟优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 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课,初步感知(5分钟)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 幻灯片:狮子猴子大象 4件事:扫地5分钟拖地板15分钟洗衣服23分钟晾衣服2分钟 讲故事:有一只狮子王很忙,每天都有很多事情需要打理,这一天它想招聘一位总管帮忙打理日常生活。应聘的小动物很多,经过层层选拔,最后猴子和大象胜出,可是总管的位置只有一个,怎么办呢?狮子王又出了一道题考猴子和大象,获胜的才能当总管。考题要求他们有条理的完成4件事。猴子平时爱动脑筋,看到考题就想,怎样才能最快完成?大象平时很懒,看到考题根本就没有动脑筋。结果,猴子完成4件事用了25分钟,大象用了45分钟。假如猴子和大象做这4件事,做得一样好,如果你是狮子王,你会选谁做总管?为什么?

师:指名说 生: 同样做好4件事花的时间却比大象少。 师:是啊,花最少的时间办最好的事情,其实猴子是运用了我们今天要学的数学知识---合理安排时间,才能快速地完成4件事,也就是提高办事效率。猴子真是聪明能干!最后被狮子王招聘了。孩子们,一个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办事效率的人到哪都受到尊重和欢迎,想不想当这样的人啊? 好!那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办事效率这个数学问题。(板书:合理安排时间) 二、探究新知,掌握方法(20分钟) 1、出示情境图【幻灯动画】 (过渡语:小明是一位聪明懂事的孩子,这一天家里来客人了,妈妈要陪客人说话。) (1)小明家里来客人了,妈妈陪客人说话。让学生观察情境图 妈妈请小明烧壶水,给李阿姨沏杯茶。 小明想:怎样才能尽快让李阿姨喝上茶呢? (2)师:怎样理解“尽快”? (3)师:愿意帮小明好好设计一下沏茶方案吗?试试吧! 学生独立设计方案,师巡视。 (4)指名展示,交流评价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展示】 个个真是厉害的设计师呀!哪个同学设计的流程图最简洁、最合理?说说理由。 (5)小组讨论。 (6)指名汇报,全班交流。【幻灯片5,6】 ①沏茶的顺序是什么? ②怎样安排节省时间? ③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测试题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我最棒。(20分) 1、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2、在○里填上运算符号,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1)436-279-21=436-(279○_____) (2)34×125×8=34×(___○____) (3)120÷5÷4=120÷(___○____) (4)49×38+15×38+38=(49+___+___)×___ 3、在里填上“>”“<”或“=”。 651-45-355○651-(45+355) 12×15×25○12×(15+25) 80×125○10×8×125 15×(14+6)○15×14×6 二、大法官判对错。(对的画“√”,错的画“×”)(5分) +33=215-(67+33) ( ) ÷5÷4=240÷(5×4) ( ) ×47=100×47+2 ( ) ×16=85×10×6 ( ) ×125+125=(99+1)×125 ( ) 三、择优录取。(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24+53×36=53×(24+36)运用了( )。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4×25×8的简便算法是( )。 A.(125×8)×(4×25)×8+(4×25) C.(125×25) ×(4×8)×99=792×100○792×1,○里应该填( ) A.+ C. × 4.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乘法( )律。 A.交换 B.结合 C.分配 四、数学门诊部。(对的画“√”,错的画“”,并改正)(3分) 1. 675-(275+43) 2. 76×99+76 3、47×99 =675-275+43 =76×(99+1)=47×100-1 =400+43 =76×100 =4700-1 =443() =7600 () =4699() 五、我是神算手。(14分) 1.直接写出得数。 15×11= 2400÷25= 180-79-21= 25×13×4= 200÷5÷4= 480÷3÷8= 125×3×8= 16×99=

数学广角沏茶问题

课题《数学广角——沏茶问题》课时1课时 分层教学目标下限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明确做事要考虑先后顺序,能同时做的事情要同时做,并能结合具体事例安排做事的过程。 上限目标: 过程与方法: 经历安排做事的过程,通过比较,探究最优方案,培养学生的择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逐步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事情的先后顺序,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难点掌握同时做的事情要同时做。 教学过程二度备课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整体性教学个别化教学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汇报课前调查资料 课前调查1分钟能做什么事。 师: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体会时间真的很宝贵,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体会学习的必 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板书:合理安排时间) 师:大家会合理安排时间吗?下面我们就开展“今天我来当家”的活动,比一比谁最会合 理安排时间。 (二)探究新知 1.明确“做事要明确先后顺序”。 师:今天你是值日生,主要负责地面清扫工作,包括拖地、扫地、倒垃圾、撮垃圾。你 将怎样安排你的工作程序呢?不这样安排可以吗?(板书:明确先后顺序。)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新知之前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生 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为新知的教学奠定基础。 2.明确“做事不仅要明确先后顺序,而且能同时做的可以同时做。”

师:小明的家里也来了客人,(出示情境图):从图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李阿姨来家里做客,妈妈让小明烧水沏茶; 怎样让客人尽快喝上茶。 师:你们知道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情吗? 师:怎样安排这些工序才能尽快喝上茶呢? 师:这么多的事情到底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呢?请同学们帮小明想一想,他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李阿姨尽快喝上茶?用你手中的小纸片摆一摆。 (1)小组合作学习: ①独立思考,设计方案。 ②小组讨论,探究方法,展示流程图。 ③计算所需的最少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为新知的方法的掌握奠定基础。 (2)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展示你的设计方案? 生:板演。预设情况: ①洗水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共14分钟 师:还有更省时的方法吗? ②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 找茶叶(1分钟) 茶杯(2分钟)共11分钟 师:比较两种方法,哪种设计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呢?为什么? 生:烧水时可以同时找茶叶、洗茶杯,不用计算这两件事的时间了,只计算烧水时1+1+8+1=11(分钟) 师:(板书:同时)接水、沏茶能同时进行吗? 生:不能,要有先后顺序。 师:(板书:顺序) 师:能同时做的事情竖着摆在一起,其他事情要有先后顺序,如果用箭头表示顺序是不是更清晰呢?(边说边画箭头,出现流程图)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解决问题的策略,做出最优化的方案,达到解决问题最优化的目的。 师小结: (1)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时间就越少。 (2)几件事情同时做时,计算时只加最长时间。 3.明确“在做一件事的同时可以做几件事时,也要考虑这几件事的先后顺序和所用时间”。师:今天我们也试着炒鸡蛋吧。 (1)炒鸡蛋需要做哪些工作?(读信息) (2)合作建议: ①思考:如何安排炒鸡蛋的过程最合理? ②利用信封中的学具摆出炒鸡蛋的过程。 ③算出炒鸡蛋整个过程所用的时间。 (3)小组活动摆学具 (4)学生汇报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测试卷

一.填空(14分) 1.10个十万是( )万,一千万里有( )个十万。 2.把2020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 3.最小的三位数比最大的五位数少( )。 4.一个数由5个千万,5个百万和50个一组成的,这个数写作( )。 5.用0、2、5、7、3五个数组成的最大的五位数是( ),最小的五位数是( )。 6.一个长9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纸,可以剪成( )个面积是1厘米的正方形。 7.一个占地1公顷的正方形操场,如果边长各增加100米,操场的面积是( )公顷。 8.两个数相除商是12,如果被除数扩大2倍,除数缩小3倍,商是( )。 9.425—199的简便算法是( )。 10.一个整体平均分成9份,这样的7份用分数表示是( )。 11.把1/7、1/5、1/3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 12.除数与商的乘积,除以被除数商是( )。 二.判断(7分) 1.甲÷乙=14,如果乙不变,甲扩大2倍,商也扩大2倍。( ) 2.正方形的边长扩大10倍,它的面积增加100倍。( ) 3.一个长方形长是7分米,宽是3分米,周长是2020。( ) 4.把一根绳子对折两次后,每段是这根绳子的1/8。( ) 5.边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6.一个数连续和两个一位数相乘,改成和这两个一位数的积相乘,一定比较简便。( ) 7.把一个整数平均分成5份,这样的5份用分数表示是1/5。( )三.选择(5分) 1.8/9是8个( )。A8/9 B1/8 C1/9 2.4个1/4( )5个1/5 。A= B> C< 3.25×24,用简算方法计算是( )。A25×6×4 B25×4×6 C25×12×2 4.3个1/8和1个3/8( )大。A一样大B 3个1/8 C1个3/8 5.把一个边长是8厘米的正方形,剪成4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周长是( )。A4厘米B16厘米C8厘米 四.计算(32分) 1.直接写得数(12分) 125×24= 720208= 630÷45÷2= 299+435= 260-98= 25×24×5= 960÷48= 431+199= 362-103= 360÷8÷5= 25×32= 720208= 2.求未知数X(8分) X×45=5715 612÷X=51 X-610=370 600÷X=25 3.用简便方法计算(12分) 1674+197 1010-198 25×24×4 5400÷36 3600÷5÷8 71202004 五.求下图的面积(单位:厘米)(5分) 3 6 4 9 六.列式计算(12分) 1.5475是哪个数的75倍?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沏茶问题》说课稿

提高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年级上册沏茶问题说课 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是来自。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中例1沏茶问题。说课的主题是:面对实际问题,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我将按照以下6个部分进行说课: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评价以及本节课的教学特色。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课书主要是小明家来客人了,妈妈让小明给客人沏杯茶。对于这个话题对学生并不陌生。因此,在本课书学习时,我将从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小组探究的合作方式,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形成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意识。另一方面,我将通过巩固练习进行进一步理解与掌握,体会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数学的价值,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例1沏茶问题。本单元教学内容围绕简单的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统筹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本单元例1主要讨论沏茶问题;例2主要讨论烙饼问题;例3主要讨论田忌赛马问题。这三课书之间的关联性是比较大的。 本课书的教学内容是小明家来客人了,妈妈让小明给客人沏杯茶,怎么能够很快的让客人喝上茶。综合分析学生的认知和上位知识,本课书的新授是做事要按照顺序来做,在做多件事的时候,有的事情时可以同时进行的。这两个内容将是本课书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学生情况: (一)学生已有的上位知识 认识了钟表,学会了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次授课的班级是四年级二班的学生。共有学生29人,本市学生1人,其他28人来自各地。因为父母大多数都是在外面上班,家里就只有孩子,因此做简单的家务,对于他们来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测试题

四年级数学测试题(二) 学校:年班:姓名: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七十三亿五千六百九十八写作(),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是(),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等于()。 2、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可以写作()。 3、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 4、已知14×19=266,那么140×190=(). 5、3600是()的12倍,()是15的12倍。 6、过一点可以画()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条直线。 7、在“○”里填上“﹥”、“﹤”或“=” 98900○100000 1100000○1010100 42×76○76×42 8、用9、1、7和三个0组成一个只读一个零的最大六位数是()。 9、∠1﹢65°组成一个平角,∠1=()。 10、365除以33的商是()位数,商的最高位是()位。 11、线段有两个端点,()有一个端点,()没有端点。 12、比最大的六位数多1的数是()。 二、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5分) 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 2、我国领土总面积约是9600000平方千米,这是一个准确值。() 3、一个角的两边越长,这个角越大. ( ) 4、大于90°的角是钝角。 ( ) 5、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 ) 三、精挑细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5倍,积()。 A 扩大5倍 B 缩小5倍 C 不变 2、用2倍的放大镜看100°的角,这时该角为()。

A 100° B 200° C 50° 3、九时三十分,时针与分针成()。 A 锐角 B直角 C钝角 4、一个平角有()条边。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5、在下面各数中,一个零也不读的数是()。 A 4000960 B 4008600 C 4080600 四、认真计算。( 28分) 1、直接写得数。( 10分) 23×90= 540÷90= 2600÷13= 8×125= 2100÷700 350÷50= 50×80= 6300÷900= 40×12= 420÷70= 2、列竖式计算。(18分) 432×86= 150×90 1820÷65= 645÷12= 707×49= 1512÷72= 五、图形与计算。(12分) 1、画一画。(6分) (1)过点A分别画直线a的平行线和垂线

《沏茶问题》教学反思

《沏茶问题》教学反思 杨丽芳 《沏茶问题》是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第一课时内容。沏茶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也有一些认识。本节课,通过简单的优化问题向学生渗透运筹思想,使学生从中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作用,认识到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性,懂得珍惜时间。本节课我从以下几点来分析: 1、设计引入。在教学中,我使用了教材中提供的主题图创设为客人沏茶的情景,并提出问题“沏茶时通常需要做哪些事?”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为学生帮助小明让客人尽快喝上茶问题打下基础。在学生大脑活跃的时候紧追着问“怎样安排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呢?”,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解决问题,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合作探究学习。在探讨怎样合理安排这些事情时,采取了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四人为一组,根据合作要求设计沏茶方案,让学生经历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过程。在汇报学习成果时,学生展示了11分钟的方案(最优方案),当追问“还有更省时间的方案吗?”全班同学没有一个。当问到还有其他方案吗?有一个小组举起了手,但是方案中他提出“接水的同时要找茶叶”,这点引起了全班同学的质疑,所以这种方案被否定掉了。也让学生加深理解了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同时做。不可以同时做的事情要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来完成。 得到最省时的方案后,提问“为什么这种方案最省时呢?”,刚开始可能同学们没有明白这个问题的意思,所以课堂回答问题的氛围不太好,但是由个别学生的引导大家都慢慢理解了,大家也都能合理的分析。让学生从简单的事例中,总结出合理安排时间的技巧——在空闲的时间里做可以同时做的事,从而更深地理解优化思想。问题解决后还从生活中列举出一些事例,让学生来分析他们的合理性,从而加深这种优化思想不是任何事情都能运用的,还要根据事情的合理性来安排。能同时做的事才能同时完

数学广角优化沏茶问题教学设计

《沏茶问题》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实践与综合应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二、教材分析 《数学广角——优化》是人教版教材第八单元第一节。本单元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使他们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从而达到《标准》中提出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的目标。 本册数学广角这单元渗透了运筹思想。运筹思想包括着:优化思想和对策论。本单元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例1分析家里来客人需要沏茶时,怎样安排各种事情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讨论如何用优化的思想选择合理、快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在情境图下给出了沏茶所要做的各种工序,以及做每件事情所需的时间。然后呈现学生们讨论怎样安排的场面。在这些内容中包含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考方法:首先要明确沏茶的大致顺序,也就是说哪些事情要先做,然后再考虑还有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能同时做的事尽量同时做,这样才能节省时间。教材还提示

可以用流程图的方式表示解决问题的顺序或方案,教给学生设计方案的具 体方法。 本节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分析家里来了客人需要沏茶时,怎样合理安排各种事情的顺序,让客人在最短的时间喝上茶。教课时教师要向学生渗透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统筹法,即在诸多解决问题的方案中,寻求最合理、最省事、最节约的方案。 本单元主要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生分析 通过前面几册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统筹方法”的运用,学生在生活中有用到过,平时在做的时候,有 部分学生也注意到怎么做会省时些。但更多的是无意识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统筹方法”的运用有所了解,知道怎么做效率会更高,今后 碰到类似的问题会有意识的去运用。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发现、提出问题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寻求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过程中积累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探求活动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感悟优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 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我会填空。(每空1分,共29分) 1.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位是亿位,与它相邻的两个数位分别是()位和()位。 2.90060450这个数包括()级和()级,读作()。3.60060006从左至右,第一个“6”表示(),第二个“6”表示()。4.408020000000是由4个(),8个()和2个()组成的,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5.542030700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4在()位上,表示4个()。 6.由106个亿、106个万和106个一组成的数是(),读作()。 7.940503070=900000000+40000000+()+()+(),30000000+500000+60000+900=()。8.最大的六位数是(),比它多1的数是()。 9.一个数百万位上是7,万位上是5,个位上是1,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10.与一万相邻的两个数写作()和()。 11.在58的后面添上()个0,就是58万,在5和8之间添上()个0,得到的数读作五十亿零八。 二、我会判断。(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5分) 1.个级的计数单位有个位、十位、百位和千位。()

2.读数时,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 3.两个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4.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5.第六次人口普查上海约有23020000人,这个数是近似数。() 三、我会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5分) 1.由5个亿、6个百万、8个千组成的数是()。 A.560008000 B.506008000 C.500600800 D.56008000 2.下面各数中读两个零的数是()。 A.12003500 B.12030500 C.10023500 D.12300500 3.用算盘表示123705,下面表示正确的是()。 A.B. C.D. 4.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算盘的一颗上珠表示5 B.算盘的一颗下珠表示1 C.在用计算器计算时,做完一道题按ON/C键接着做下一道题D.一个数只含有两级,这个数一定是八位数 5.下面的数中,最接近10万的是()。 A.19999 B.99999 C.100006 D.110000

数学广角——《沏茶问题》教案

数学广角——《沏茶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简单的生活事例,让学生学会选择合理、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老师作自我介绍,说自己的座右铭:一寸光阴一寸金,揭示老师是个珍惜时间的人。 2.提问:老师煮一个鸡蛋需要5分钟,煮两个鸡蛋需要几分钟? 二、动手操作,主动探究 1.师:星期天,小明家也来了客人,妈妈请他帮忙烧壶水,沏杯茶。(出示主题图) 2.师:想一想,你平时沏茶之前都要做哪些准备呢? 3.师: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出示工序图课件){请学生说} 4.师:如果这六件事情一件一件地做,要多少时间?14分钟(学生回

答)这个时间有点长了,万一李阿姨在家里做客的时间不长怎么办?看,小明在想什么?出示课件 5.师:同学们能帮小明这个忙吗? 6.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信封中的小卡片,通过摆一摆,设计出让客人尽快喝上茶的方案,并列式计算出需要用的时间。 7.动手操作,主动探究: (1)学生动手摆出方案,师巡视 (2)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的安排,和所用时间 预设: 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同时 洗茶杯(2分钟) 找茶叶(1分钟) 1+1+8+1=11(分钟)师:请同学们点评。 8. 请同学用卡片摆在黑板上,并用幻灯片显示出来(同步进行) 9. 师生画流程图:为了更清楚地表示这些事情的先后顺序,我们用箭头来连接(课件显示)计算出时间是:1+1+8+1=11(分钟)10.师小结:刚才我们一件一件地做,需要14分钟,现在这样做只要11分钟,时间缩短了,是采用同时做几件事情来使时间缩短的。11.经验总结: (1)先观察做事情的顺序。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各个单元测试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大数的认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从个位起,第八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第六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2、八个千万,八个十万,八个千和四个一组成的数(),读作:(),约是()万。 3、3003003最高位是()位,右边的“3”表示3个(),中间的“3”表示3个(),左边的“3”表示3个()。 4、比1000000的数少1的是(),比999999多1的数是()。 5、用0,3,2,7,1,9这六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小的六位数是 (),组成一个最大的六位数是(),它们相差()。 6、把下面各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89000000= 785000= 509000= 800230000= 6902400= 92000300= 7、把下面各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5000000= 9958200000= 7421305678= 390018300= 289026700= 29001269000=

二、选择题(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4分,共16分) 1、个、十、百、千、万……是() A、计数法 B、数位名称 C、计数单位 2、在29□438≈30万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A、0、1、2、3、4 B、0、1、2、3、4、5 C、5、6、7、8、9 3、在5和9中间添( )个0,这个数才能成为五十亿零九。 A、6 B、7 C、8 4、用三个8和三个0组成的六位数,读数时,一个0也不读出来,这个数是()。 A、888000 B、800088 C、808080 三、判断(每题2分,共8分) 1、729000这个数字中的9所在的数位是万位。() 2、七万零六百写作70000600。() 3、整数的计数单位只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4、99999+1 > 100000-1 () 四、比较大小(12分) 702108 ○ 701208 899000 ○ 870万

数学广角——《沏茶问题》教案

【教学设想】 本节课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逐步掌握最佳方法,通过简单最优化的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解决问题中的应用价值,来感受数学的魅力。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灵活运用教材,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由于小学生比较常见熟悉的沏茶这一生活现象,我就调整了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了为客人沏茶的生活情境。当画面上呈现妈妈让小明帮忙给李阿姨沏茶这一数学信息时,没有急于想去解决如何让李阿姨尽快喝上茶,而是让学生想想平时是怎么做的?特意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学生处于主动思考积极动脑的最佳状态,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信学生,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上以一个个具体事例让学生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体会数学的方法及应用价值,学会优化思想,从课堂教学中多次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从日常沏茶的问题入手到探索最佳方法,再到解决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都是学生在思考、探索、操作、实验,使学生交流比较,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注重体现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考虑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升认识。利用学生已有的探索交流的成果,集中再现了沏茶的全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沏茶的全部步骤,印证了学生的发现,提升了学生沏茶全过程的理解。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了发现过程,领悟了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体现了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新,还带给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的启迪。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套单元检测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套单元检测卷 特别说明:本试卷为最新人版小学生四年级检测卷全套试卷共30份 试卷内容如下: 1. 第一单元使用(2份) 2. 第二、三单元使用(2份) 3. 第四单元使用(2份) 4. 第五单元使用(2份) 5. 第六单元使用(1份) 7. 第七、八、九单元使用(2份) 8. 周培优测试卷(11份) 9. 期中检测卷(2份) 10. 期末检测卷(2份) 11. 模块过关卷(4份)

第1、2单元过关检测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24分) 1.已知两个数的和是793,其中的一个加数是297,另一个加数是()。2.0乘任何数都得();0加任何数都得();0不能作()。3.()-56=13089×()=356980÷()=28 4.根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4×45=180()() 360÷20=18()() 5.367比()多89,247比()少156。 6.在里填上“>”“<”或“=”。 56÷7÷256÷(7×2)40×(5+4)40×5+4 24+102+0(24+102)×0 150-(120+15)150-(120-15) 7.计算32×[640÷(71-55)]时,应先算()法,再算()法,最后算()法。 8.如果要把算式12×450-210÷5的运算顺序改成先算减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那么算式应改为()。 9.由4个小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如右图),从()面和()面看到的图形都是。 10.一个几何体,从前面看是,从上面看是,从左面看是,这个几何体至少是由()个搭成的。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5分) 1.280÷4-15×3可以同时先算280÷4和15×3。 ( ) 2.25×4÷25×4=100÷100=1 ( ) 3.57+15-5与57+(15-5)的运算顺序不同,计算结果相同。 ( ) 4.因为0×24=24×0,所以0÷24=24÷0。 ( ) 5.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几何体,看到的形状一定不同。 ( )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5分) 1.甲数是96,比乙数的3倍多18,乙数是( )。 A .306 B .38 C .26 D .342 2.从459里减去15的4倍,差是多少?正确的算式是( )。 A .(459-15)×4 B .459-15×4 C .459×4-15 D .(459-4)×15 3.下面的算式中,计算顺序相同的一组是( )。 A.???16×25÷8 16+25-8 B.???75-15×4 75÷15×4 C.???96÷16×596-16× 5 D.? ????64-4+1564-4×15 4.下面的算式中,不一定等于0的算式是( )。 A .0+△ B .0÷○(○≠0) C .0×△ D .8×0 5.在上摆一个同样的正方体,使它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不变,有 ( )种摆放方法。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测试题全部

四年级上册数学测试题 大数的认识练习题 一、数位、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 1.个(一)、十、百、千、万……是计数单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是数位;数位和计数单位之间是一一对应的。 2.数位顺序表中从各位开始,越往左数位越高,每四个数位组成一个数级(个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强调:个位不是最低位。 3.每相邻的两个数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自然数(1、2、3、4、5、6……)时表示物体个数的数,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体会自然数与物体个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二、亿以内数的读写。 1.读出下面各数。(四位一级,先画分级线。) (按级读;先读万级再度个级;万级按照个级读,读完加“万”字;级末尾的0不读;其它的一个或连续几个0只读一个。) 24678090 10000001 2659000 2.写出下面各数。(万字后面画分级线。) (按级写;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写“0”占位。 强调:万级完全写好后再去考虑个级。读出一个零,可能会写出多个0。)一千零四十万零五百一百万零七 三、亿以上数的读写。(与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类似,是亿以内数的读写的推广和延伸。) 1.读出下面各数。 1925080030 433040333005 10000000005 2.写出下面各数。 二亿零九四十亿零四十万零四十 四、数的组成。 1.一个数由4个百万、7个十万和5个十组成,这个数是()。

分析:百万位上是4,十万位上是7,十位上是5,其余数位上都是0。2.写出由下面各数组成的数。 (1)、四百万、八十万、五万和三千。 (2)、八千万和四十。 思路同上题。 3.30900500是由()个()、()个()和()个()组成的。 分析:根据题意,将三个非0数所表示的意义填入即可。例如3个千万。4.变式题。 300000000+500000+4000+9=() 分析:结果应由3个亿、5个十万、4个千、9个一组成,方法同上面习题。 五、改写与省略。 1.改写。(4个0换一个“万”字,将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8个0换一个“亿”字,将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 3000000=()万80000000=()万 1200000000=()亿50000000000=()亿 2.省略。 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见到0、1、2、3、4舍;见到5、6、7、8、9入(向前一位进一后省略尾数。)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对千位进行四舍五入。 12678≈10000 439807≈440000 省略百位后面的位数,对十位进行四舍五入。 12678≈12700 439807≈439800 ………… 是舍还是入,看省略部分的最高位是几。 3.346709≈()万 10599874433≈()亿分两步:(1)求近似。(2)改写。 4.近似数与准确数。 见到诸如“约”、“近”、“多”等字眼的数值是近似数,只有数量和单位组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