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胞增殖的方式与意义

细胞增殖的方式与意义

细胞增殖的方式与意义
细胞增殖的方式与意义

一、细胞增殖的方式及意义

1.方式: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2.意义: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二、有丝分裂1.细胞周期(1)概念: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

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时间。

(2)阶段划分: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一般前者约占细胞周期的

90%~95%,后者约占细胞周期的5%~10%。

2.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主要特点

(1)间期:最大特点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染色质→染色体,散乱排布;核膜解体, 核仁消失;从植物细胞两极发出许多

纺锤丝,形成一个梭形的纺锤体。

(3)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分开后的子染色体平

均分配到细胞的两极。

(5)末期:染色体逐渐变为染色质;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纺锤体消失;植物细胞在赤道板

位置出现并形成新的细胞壁;动物细胞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最后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3.有丝分裂的意义

亲代细胞内的染色体经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

配到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两个子细胞中,从而保持亲代与子代之

有丝分裂:体细胞增殖

一、真核细胞分裂方式减数分裂: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增殖

无丝分裂:蛙的红细胞。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缍丝和染色体变

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复制及有关蛋白质合成,染色体数目不增加,DNA

加倍。

前期:核膜核仁逐渐消失,出现纺缍体及染色体,染色体散乱排列。

二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

分裂期较清晰便于观察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

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纺缍体,染色体逐渐消失。

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

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间期DNA复制,蛋白质合成(染色体复制)染色体复制,中心粒也倍增

前期细胞两极发生纺缍丝构成纺缍体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构成纺缍体

末期赤道板位置形成细胞板向四周扩散形不形成细胞板,细胞从中央向内

成细胞壁凹陷,缢裂成两子细胞

四、有丝分裂特征及意义:将亲代细胞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稳定性,对于生物遗传有重要意义。

五、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及DNA数目变化规律

六、细胞分化: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

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它是一种持久性变化,是生物体发育的基础,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效率。

七、细胞分化举例:红细胞与肌细胞具有完全相同遗传信息,(同一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

;形态、功能不同原因是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

八、细胞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潜能。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如植物组织培养因为细胞(细胞核)具有该生

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如克隆羊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遗传信

九、细胞内水分减少,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细胞内酶活性降低

细胞衰老特征细胞内色素积累

细胞内呼吸速度下降,细胞核体积增大

细胞膜通透性下降,物质运输功能下降

十、细胞凋亡指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生理过程,

蝌蚪尾消失,它对于多细胞生物体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因素干扰

具有非常关键作用。

能够无限增殖

十一、癌细胞特征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容易在体内扩散,转移

十二癌症防治:远离致癌因子,进行CT,核磁共振及癌基因检测;也可手术切除、化

放疗。

细胞增殖及细胞活力检测方法

细胞增殖及细胞活力检测方法 目前主要有两种用于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方法。一种是直接的方法,通过直接测定进行分裂的细胞数来评价细胞的增殖能力。另一种是间接的方法,即细胞活力(cell viability)检测方法,通过检测样品中健康细胞的数目来评价细胞的增殖能力。显然,细胞活力检测法并不能最终证明检测样品中的细胞是否在增殖。如细胞在某一培养条件下会自发启动凋亡程序,但药物的干扰可抑制凋亡的发生;这时若采用细胞活力检测法,显然可以区分两种条件下的细胞数量,但我们并不能从药物干扰组细胞数大于对照组的事实说明药物可促进细胞增殖的结论。所以最直接的证据应该采用方法一。 用于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最经典的方法是用氚标记的胸腺嘧啶核苷处理细胞,再检测DNA链中氚含量。若细胞具有增殖能力,DNA合成过程中将会采用氚标记的胸腺嘧啶核苷作为合成原料,因此检测细胞DNA链内标记核苷酸的量可判断细胞是否进行DNA 的合成。 但更为常用的方法是BrdU检测法。用BrdU预处理的细胞中,BrdU可代替胸腺嘧啶核苷插入复制的DNA双链中,而且这种置换可以稳定存在,并带到子代细胞中。细胞经过固定和变性处理后,可用免疫学方法检测DNA中BrdU的含量(如采用鼠抗BrdU单克隆抗体特异识别BrdU,再采用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山羊抗鼠IgG二抗标记,最后用比色法或荧光的方法进行定量测定),从而判断细胞的增殖能力。Calbiochem/EMD公司提供一种BrdU检测试剂盒,以微孔板的形式,合并所有清洗、固定、变性的步骤以单一试剂当中。比色检测在一抗二抗标记后在450nm下读数,

所有操作在3小时内结束。而且该试剂盒的灵敏度与市场上其他同类产品相比是最强的。1000个细胞以上水平的检测只需用BrdU预孵育2小时,100个细胞则采用过夜预孵育,即可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 BrdU法的一个缺点是需要固定和变性等破坏DNA的处理。有些情况下,研究者可能希望在测定细胞增殖能力的同时检测细胞的总DNA含量,然而,在变性条件下,DNA 的双链结构将被破坏,DAPI和Hoechest 33342等核酸标记探针就不再能识别DNA,因而也无法估计DNA总量。Molecular Probes公司的Click-iT EdU检测试剂盒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方法不需要变性步骤,因为荧光探针标记的叠氮化物小分子,而不是庞大的抗体分子,可以很轻易的识别并结合未变性DNA双链中的EdU分子。采用BrdU方法时,你必须非常小心的去对DNA进行变性,才能一方面使BrdU抗体进入细胞,另一方面又保留足够的双链DNA分子来进行细胞周期的分析。有了EdU 后则不同,由于你不再需要变性,这一切都很简单了;另外,常常用于DNA变性的HCl,可能破细胞内坏蛋白的抗原识别位点,因而限制了BrdU检测法中同时检测其他蛋白的应用,但这种情况在EdU法中不存在。 图1:EdU及BrdU原理示意图(摘至invitrogen说明书) 在一些情况下,细胞活力的检测相当于细胞增殖能力的测定。用于细胞活力检测的方法又很多,这些方法主要采用特殊的试剂来测定细胞的代谢活力,Alamar Blue,MTT及其他四唑盐。它们通过检测细胞的氧化还原活性来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所以这是一种间接的方法。 Calbiochem的快速细胞增殖试剂盒,或者,严格来说,叫细胞活力试剂盒,采用一

细胞的增殖详细知识点复习总结

细胞的增殖 一.细胞的生长和细胞周期 1.细胞不能无限增大的原因: 1)受相对表面积的制约: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就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2)受核质比的制约:细胞核中的DNA是有限的,其能够控制的细胞质的范围有限。 2.细胞增殖 (1)概念: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2)方式:真核生物: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原核生物:二分裂 (3)意义: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3.细胞周期: (1)范围: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没有细胞周期,高度分化的成熟细胞无细胞周期) (2)概念: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包括分裂期和分裂间期,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分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间期进行物质准备。 (3)细胞周期的表示方法

细胞周期的特点:不同种类的细胞的细胞周期不一定相同,分裂期和分裂间期所占比例也不一定相同 √显微精下观察某种植物组织的有丝分裂时,大部分细胞处于细胞间期:细胞周期中,间期所占的时间长,分列期所占的时间短。 ▲分裂间期各时期的特征 G1期:又称DNA合成前期,主要RNA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如DNA聚合酶等),为S期DNA 的复制做准备 S期:又称DNA合成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 G2期DNA合成后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合成,特别是微管蛋白的合成,为分裂期做准备▲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有三种去向 (1)持续分裂:始终处于细胞周期中,如部分造血干细胞、卵裂期细胞、癌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茎形成层细胞、芽生长点细胞。 (2)暂不分裂:暂时脱离细胞周期,但仍具有分裂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可回到细胞周期中,如肝脏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 (3)永不分裂:永远脱离细胞周期,处于分化状态直到死亡,如肌纤维细胞、神经细胞、浆细胞、叶肉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根尖成熟区细胞等。 ▲无丝分裂: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增殖放式,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但是也有DNA 的复制和分配 二.细胞的有丝分裂 1.有丝分裂过程 (1)分裂间期 特点: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药物筛选方法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药物筛选方法 09级生科3班余振洋200900140156 一、【实验原理】 1.关于恶性肿瘤和抗肿瘤药物: 恶性肿瘤是一种常见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质量,被称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多年来人类一直在不断的进行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是整个研究过程中很重要的个环节,而进行药物的筛选首先离不开合理的筛选方法和系统。寻找选择性强、对实体瘤有效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是摆在抗肿瘤药物研究人员面前的重要任务。世界各国对抗肿瘤药物的筛选都非常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每年都有大量的化合物(合成药、天然产物和微生物发酵产物)待筛,抗肿瘤药物筛选方法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探索的过程。 8O年代中期以前,普遍采用的筛选方法是以体内小鼠白血病/淋巴瘤模型P388和L1210为基础的 J,所有化合物在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之前必须通过这种小鼠肿瘤模型的筛选。即小鼠白血病P388和L1210作为第一轮初筛,能通过第一轮初筛的化合物才能被允许进入第二轮筛选。这种方法有一个很明显的缺陷就是一些在临床上有活性的药物将被筛选掉,无法保证所有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药物都能通过筛选。鉴于以前的筛选方法存在较大的缺陷,1985年之后以NCI为首的一些研究单位普遍开始采用针对疾病的筛选方法来代替针对化合物的筛选方法,即放弃体内小鼠筛选,代之为体外代表各种常见实体瘤的人类肿瘤细胞株筛选。这种筛选系统是一种高通量的抗肿瘤筛选体系,其主要优势有两点:其一是多种细胞株初筛有可能筛选出对特殊的人类肿瘤或对特殊组织亚型有活性的物质;其二是这种体外筛选尤其适合于复杂天然产物提取物中有效成份的证实,过去动物筛选需较大量的天然产物,而现在天然产物的需要量就大大减少,可以指导有效成份的进一步分离纯化,使得从天然产物中发现新的抗肿瘤药物更加便利。 2.关于筛选方法: 下面为现阶段较为普遍采用的一些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方法的实验原理。 1)以端粒酶活性为作用靶点筛选抗肿瘤药物 端粒是染色体特殊结构,起着保护染色体的完整和稳定性的作用,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返转录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可以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末端。已发现在正常的体细胞和良性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是阴性,而在人体恶性肿瘤组织和人的肿瘤细胞株中都表达了很高的活性。因此,认为端粒酶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有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靶点。 2)应用快速荧光素测定法筛选抗肿瘤药物 快速荧光素测定法是一种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应用非常广泛的体外药物敏感性测定方法,其原理为采用一些特殊的荧光染料,对细胞的特定成份进行染色或标记。或通过细胞酶的作用使无荧光性的材料分解或转换为荧光材料,通过测定荧光强度从而测定出活细胞的量。现在普遍采用一种特殊的荧光染 FDAL1u(Fluoreseein diacetate),在正常情况下它不具有荧光,但当它加人到具有完整细胞膜的肿瘤细胞的营养液中时,由于细胞分泌的水解酶的作用,FDA

高中生物知识点——细胞的增殖

高中生物知识点——细胞的增殖 知识点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1.细胞生长的原因 (1)细胞的生长 (2)细胞数目的增多 2.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1)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越低。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生长。 (2)细胞核所控制的细胞质范围有一定的限度,细胞核中的DNA不会随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细胞的核质比限制了细胞的生长。 3.模拟实验 (1)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 (2)NaOH的扩散速率(深度):随琼脂块的体积增大保持不变。 (3)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体积之比:随琼脂块体积的增大而减小。 知识点2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 1.细胞周期

1.细胞的增殖状态 (1)能持续分裂的细胞:红骨髓造血细胞、形成层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等; (2)暂时停止分裂的细胞:肝脏细胞、黄骨髓造血细胞等; (3)不能持续分裂的细胞:高度分化的细胞,如神经细胞、精子等。 3.细胞周期的判断方法 (1)细胞周期以分裂间期为起点,而不能以分裂期为起点。 (2)分裂间期的时间远远长于分裂期。 知识点3有丝分裂 1.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 真核细胞可进行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2.有丝分裂过程(以高等植物细胞为例) (1)分裂间期 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分裂期

3.有丝分裂中规律性变化规律 (1)有丝分裂相关结构的变化规律 (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规律

(3)核DNA、染色体及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以二倍体为例) 数量变化: 曲线变化模型: (4)染色体、染色单体及DNA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当有染色单体存在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 当无染色单体存在时,染色体∶DNA=1∶1。 4.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5.有丝分裂的意义 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持了细胞的亲子代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细胞的增殖 教学设计

细胞的增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从细胞物质交换方面模拟探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2.细胞增殖的方式和意义。 3.细胞周期的概念,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4.分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 1.尝试通过模拟实验以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利用数学、物理方法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3.运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理解释某些生命现象。 4.养成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 5.能够利用多种媒体获取生物信息。 情感目标 1.形成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生物学思想。 2.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细胞周期及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教学难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DNA、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难点突破通过模拟实验和制作动态的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再加以随堂训练,攻克难点。 【教学方法】

探究、讲述和讨论的方法。【教学用具】 教学模型、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观察分裂间期的细胞,引导学生分析间期的主要变化及变化的结果。 观察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注意每个时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 提问:1、分裂前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哪些?染色质转变成染色体的生物学意义?(提示:可以使DNA 分子在分离的过程中不损坏,保证了遗传信息的完整性,确保染色体在子细胞中的平均分配。 2、分裂中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哪些?什么是赤道板?(提示:赤道板是垂直与纺锤体的纵轴,并将其平分的一个平面,实际上并无板状结构存在。) 3、分裂后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哪些? 4、分裂末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哪些?(与分裂前期进行比较) 教师同学生一起分析、归纳有丝分裂的实质。 在授课过程中穿插介绍我国科学家在“细胞增殖”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及成果。

高考背诵第四单元 细胞的增殖教材

第一讲细胞的增殖 [循着图示·想一想] 知识点一细胞生长与细胞周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 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限制因素 2.细胞周期 知识点二细胞的有丝分裂 1.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2.动物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 时期动物细胞高等植物细胞 间期中心粒倍增无中心粒及其倍增 前期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末期细胞膜向内凹陷使细胞缢裂细胞板形成细胞壁

知识点三细胞的无丝分裂 [结合题目·试一试] 1.判断有关细胞分裂叙述的正误 (1)动物细胞分裂间期有DNA和中心体的复制(2013·江苏卷T3A)(√) (2)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2013·江苏卷T3C)(×) (3)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2013·江苏卷T3D)(×) (4)蛙受精卵发育过程中不能发生DNA的半保留复制(2012·四川卷T1B)(×) (5)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板在末期形成(2010·海南卷T3A)(×) (6)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内陷形成两个子细胞(2010·海南卷T3C)(√) (7)无丝分裂过程中核膜不消失(2009·广东卷T23A)(√) (8)动物细胞仅以有丝分裂方式进行增殖(2009·广东卷T23C)(×) (9)生物体内不是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 (10)伴随着细胞的生长,与外界物质交换的效率逐渐提高(×) 2.连线高等植物有丝分裂的时期及其主要特点 考点一细胞周期及其表示方法 [必备知能]

1.分裂间期的物质变化 分裂间期又可划分为G1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和G2期(DNA合成后期),其主要变化如下: (1)G1期 (2)S期:完成DNA复制——每条染色体上1个DNA复制为2个DNA,且两个DNA 位于两条染色单体上,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连在一起,即: (3)G2期:合成蛋白质——主要是用于形成纺锤丝(星射线)。 2.细胞周期的表示方法 方法名称表示方法说明 扇形图A→B→C→A为一个细胞周期 直线图a+b或c+d为一个细胞周期 坐标图a+b+c+d+e为一个细胞周期 柱状图A:DNA合成前期(G1期) B:DNA合成期(S期) C:DNA合成后期(G2期)及分裂期(M期) [易误提醒]

细胞增殖实验(MTT法)的步骤及方法

细胞增殖实验(MTT法)的步骤及方法 一、技术简介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的重要生命特征,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单细胞生物,以细胞分裂的方式产生新的个体。多细胞生物,以细胞分裂的方式产生新的细胞,用来补充体内衰老和死亡的细胞;同时,多细胞生物可以由一个受精卵,经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最终发育成一个新的多细胞个体。必须强调指出,通过细胞分裂,可以将复制的遗传物质,平均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可见,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即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MTT是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 tetrazolium bromide的简称。活细胞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能使外源性MTT还原为水不溶性的蓝紫色结晶甲瓒(Formazan)并沉积在细胞中,而死细胞无此功能。然后采用二甲基亚砜(DMSO)溶解细胞中的甲瓒,用酶联免疫检测仪在570 nm波长处测定其光吸收值,反映活细胞数量。在一定细胞数范围内,MTT结晶形成的量与细胞数成正比。 二、实验流程(以贴壁细胞为例) 1. 收集对数期细胞,调整浓度。 2. 将细胞种植于96孔板中,待细胞贴壁后(约4-12 h)加药。 3. 5% CO2,37 o C孵育一定时间。 4. 每孔中加入200 μL MTT溶液(配制成5 mg/ml),培养4 h。 5. 吸去孔内的培养液,加入150 μL DMSO,可继续孵育4 h,使结晶物充分溶 解。 6. 取出96孔板,将其置于酶联免疫检测仪上,震荡15 s,然后在570 nm下 测量吸光值。 7. 结果统计分析。

体细胞的增殖方式

体细胞的增殖方式 1,利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下列细胞,可能观察到染色体的是() C A.正在分裂的细菌B.进行无丝分裂的蛙红细胞 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D.成熟的叶肉细胞 A,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是没有染色体,错; B:蛙的红细胞通过无丝分裂方式增殖,不会出现染色体,B错误; 在无丝分裂中,核膜和核仁都不消失(所以看不到内部的变化),没有染色体(一直以染色质丝的状态存在)和纺锤丝的出现,当然也就看不到染色体复制的规律性变化.但是,这并不说明染色质没有发生深刻的变化,实际上染色质也要进行复制,并且细胞要增大.当细胞核体积增大一倍时,细胞核就发生分裂,核中的遗传物质就分配到子细胞中去.无丝分裂不能保证母细胞的遗传物质平均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C、根尖分生区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且有丝分裂过程中有染色体的出现,C正确。 D,叶肉细胞的细胞核是有染色质的,而细胞只有在分裂时,才由染色质形成染色体的形态.而叶肉细胞是成熟细胞,不再分裂,所以看不到染色体,即使用电镜也看不到染色体,D错 2.下列关于水稻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器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在核糖体上合成DNA聚合酶 B.线粒体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能量 C.高尔基体与子细胞的细胞壁形成有关 D.两组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A、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NA聚合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A正确; B,在间期,线粒体为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提供能量,B正确; C,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的作用是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所以末期,高尔基体与新的细胞壁的形成有关,C正确.

D,水稻属于高等植物,细胞中无中心体,在分裂前期由细胞两极发生纺缍丝形成纺缍体,D 错误; 3,下图为同一植物处在有丝分裂两个不同时期的模式图,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 A.a结构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 B.b与c结构能周期性的消失与重建 C.d结构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 D.e的蛋白质成分是在间期合成的 解:A、a为细胞壁,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A错误; B,b是核膜、c是核仁,核膜核仁在有丝分裂前期消失,末期出现,故B正确;前期消失末期出现;膜仁(核膜核仁)消失显两体(染色体和纺锤体),形数(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赤道齐,点裂数增(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均两级,两消两现(染色体和纺锤体)重开始 C,d是细胞板,将向四周延伸形成细胞壁,而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C 对 D、e是细胞核,其蛋白质成分是在间期合成的,D正确. 4,下图甲中,a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cd表示另一个细胞周期,图乙表示一个细胞周期,正确的是() A,所有细胞均具备细胞周期,且周期时间基本相同 B,图甲中ab,bc,cd都可以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C,图甲中C段,图乙中B-A段均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 D,纺锤体出现,核膜消失可以出现在图甲的d段或图乙的A-B段 5,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011年高考生物(课标人教版)一轮复习必修1 第五单元 第一讲 细胞的增殖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A图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在正常培养时所测得的细胞中DNA含量与细胞数的变化。用某种化合物处理培养着的细胞,结果DNA含量与细胞数的变化如B图所示,该化合物所起的作用是 () A.促进细胞分裂 B.抑制DNA的复制 C.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D.促进DNA的高度螺旋化 解析:细胞周期中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DNA数为2,加入某种物质后,大多数细胞DNA数变为4,说明细胞DNA加倍,而不进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进入两个子细胞中的过程,所以该化合物所起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答案:C 2.(2010·广州检测)现将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且核DNA都已用32P标记的一个细胞,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若该细胞连续进行4次有丝分裂,则含32P的子细胞数量最少和最多分别是(不考虑交叉互换) () A.2,16 B.2,8 C.4,8 D.4,16 解析:两对同源染色体含32P的DNA单链有8条,复制形成的每个染色单体都有一个DNA单链被32P标记,第一次分裂后形成的两个细胞都含有32P标记的四条单链,每个细胞再经过连续3次有丝分裂,分别带有32P的四条单链随机进入到8个子细胞中,因此含32P的细胞最少数是2,最多数是8。 答案:B 3.细胞周期的各阶段,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和DNA分子数量比不.可能是下图中的() 解析:整个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DNA分子的数量=1∶2或1∶1。所以A坐标中的情况不可能出现。 答案:A 4.(2010·广州一模)下图是同一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可作出的判断是()

A.图①②③④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B.若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①→④→③→② C.该种生物的叶肉细胞中共含有6个DNA分子 D.图③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 解析:根据图中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可判断出:①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②表示有丝分裂的末期,③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④表示有丝分裂的中期。这四个时期构成了有丝分裂的分裂期,而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该种生物叶肉细胞中含有6个或12个DNA分子,基因重组发生于减数分裂。 答案:B 5.(2010·盐城质检)下表是四种植物分生组织的细胞周期,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细胞周期的时间(h) 植物 a时期(分裂间期) b时期(分裂期) 物种1 10.6 0.4 物种2 18 0.5 物种3 16.5 2 物种4 10.4 2.3 A. B.秋水仙素作用于b时期中的细胞,能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 C.最好选用物种1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因其细胞周期最短 D.a时期观察不到染色体,此时细胞核中进行着转录和翻译过程 解析:四种植物的分生组织都能产生吲哚乙酸,但吲哚乙酸只能促进细胞生长,而不能促进细胞分裂。选用实验材料观察有丝分裂过程时,应该选分裂期占整个细胞周期的比例最大的材料,本题中,物种1:0.4/(10.6+0.4)=0.036,物种2:0.5/(0.5+18)=0.027,物种3:2/(2+16.5)=0.108,物种4:2.3/(2.3+10.4)=0.181,所以最好选用物种4观察有丝分裂过程。a时期观察不到染色体是因为该时期的染色质呈细丝状,还没有固缩形成染色体,转录在细胞核中进行,翻译在细胞质中进行。 答案:B 6.体细胞增殖过程中,肯定发生的是 () A.DNA含量的变化 B.纺锤体的形成 C.基因突变 D.染色体自由组合 解析:任何体细胞的增殖都会发生DNA复制,然后通过分裂分配到子细胞中,因此DNA的含量肯定会发生变化;在增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基因突变;若发生的是无丝分裂,则不会形成纺锤体;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于减

(完整版)高中生物《细胞的增殖》练习题

细胞的增殖练习 一.选择题 1.高等动物器官的大小主要决定于( ) A.细胞体积的大小,B.细胞数量的多少 C.细胞体积的大小和数量的多少D.细胞大小一般无明显差别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只能适度增大,不能无限增大B.细胞越小越好 C.生物细胞的大小可以各种各样D.细胞越大越好 3.在一个细胞周期中( ) A、分裂间期占有的时间长 B、分裂间期占有的时间短 C、分裂期占有的时间长 D、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占有的时间相当 4.关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的形态较稳定,数目较清晰 B.每条染色体都有两条染色单体 C.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位置上 D.每条染色体中只有一个DNA分子 5.细胞核中每条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为两个,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彼此分开的时期是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 6.植物有丝分裂期中,不具有姐妹染色体的是( )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7.动物细胞中心粒倍增的时期是( ) A.分裂间期 B.分裂前期 C.中期 D.后期 8.生物有丝分裂使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这是因为 ( ) A.子代细胞和亲代细胞的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DNA不变 B.分裂间期染色体和DNA自我复制一次 C.分裂后期染色体和DNA分子平均分配了一次 D.分裂期细胞平均分裂了一次 9.动物细胞的无丝分裂中( ) A.一般是细胞核先延长,中部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核 B.一般是整个细胞先延长,中部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 C.有纺锤丝的出现 D.也有染色体的出现 10.人体皮肤受伤后,伤口处细胞分裂促使伤口愈合,这种细胞分裂是( ) A.无丝分裂B.有丝分裂C.减数分裂D.分裂生殖11.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你观察时,处于哪一个时期的细胞最多A.分裂中期B.分裂后期C.分裂前期或分裂末期D.分裂间期( ) 12.洋葱根尖细胞染色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主要是因为 A.易使细胞染色 B.细胞质着色( ) C.细胞壁着色 D.染色体着色 13.有丝分裂中“丝”指的是( ) A.染色质丝 B.染色体 C.姐妹染色体 D.纺锤丝 14.细胞既不能无限长大,也不能无限小,细胞最小的限度是由什么决定的( ) A.生物的种类所决定 B.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

高中生物练习:细胞的增殖

必修一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讲细 胞的增殖 一、选择题 1.在一个细胞周期中,以下变化可能发生于同一时期的是 ( D ) A.DNA分子的复制和染色体数目加倍 B.染色单体形成和细胞板的出现 C.着丝点的分裂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核膜的消失和纺锤体的形成 2.下面为细胞周期示意图,其中S期内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活性较高,处于G0期的细胞属于暂不分裂的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B ) A.图示细胞的细胞周期为24 h B.S期应为染色体复制及加倍的时期 C.记忆B细胞所处时期应为G0期D.M期是染色单体出现和消失的时期 3.如图甲表示某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图像,图乙表示细胞内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的变化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C ) A.图甲中的①中心体的活动很活跃,图乙ab段核糖体的活动很活跃 B.图甲中的②处于图乙中的ef段,属于分裂后期 C.图甲中的①处于图乙中的cd段,细胞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 D.着丝点分裂发生在de段,是图甲中的②所示时期 4.下图是同一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可作出的判断是 ( B )

A.图①②③④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B.若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①→④→③→② C.该种生物的叶肉细胞中共含有6个DNA分子 D.图③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 5.下图表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的变化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B ) A.ab段细胞中核糖体的活动很活跃 B.bc段的细胞可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C.处于cd段的细胞可以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D.着丝点断裂发生在de段 6.下图是对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和DNA分子数(c)的统计图。下列解释肯定不正确的是 ( C ) A.①可以用于表示细胞分裂的前期 B.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高可在①时 C.间期用②表示最恰当 D.③可表示细胞分裂完成 7.在“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将琼脂块都切成正方体的目的是 ( D ) A.有利于NaOH的扩散B.促进NaOH的扩散 C.便于观察琼脂块内的颜色变化D.便于计算NaOH扩散的体积 8.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 A.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染色体的行为也有差异B.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后期的图像,可见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平均分成两组向两极缓慢移动 C.蓝藻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于细胞赤道板上,末期细胞中央由高尔基体形成细胞板,之后形成细胞壁 D.动物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在星射线的牵引下,排列于赤道板上,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出现细胞板

专题一 细胞的增殖方式答案

【夯实基础】 一、细胞的增殖: 1、细胞的相对表面积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增殖是生物 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有丝分裂:体细胞增殖 2、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减数分裂: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增殖 无丝分裂:蛙的红细胞。分裂过程中没有 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的变化 3、细胞周期: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直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二、有丝分裂: 1、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 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结果:DNA分子数目加倍;染色体数数目不变(一条染色 体含有 2 条染色单体) 2、分裂期 前期:①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②细胞核解体、核仁、核膜逐渐消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 末期:①染色体、纺锤体消失②核仁、核膜重现 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 动物细胞植物细胞

不 同 点 前期: 纺锤体 的形成方式不同 由两组 中心体 发出的星射线构成纺锤体 由细胞 两极 发出的纺锤丝构成纺锤体 末期: 子细胞 的形成方式不同 由细胞膜从中部向 内凹陷 把亲代细 胞缢裂成两个子细 胞 由 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进而形成细胞壁把亲代细胞分成两个子细胞 4、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 数目的变化: 5、有丝分裂的意义:染色体复制 1次,细胞分裂 1次 ,分裂结果是染色体 平均 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子细胞具有和亲代细胞 相同形态 、相同 数目 的染色体。这保证了亲代与子代细胞间的 遗传 的稳定性。 三、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是进行 有性生殖 的生物形成 成熟生殖细胞 过 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 1 次 ,而细胞连续分裂 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比体细胞 减半 。

细胞增殖知识点总结

细胞增殖 名词:1、染色质:在细胞核中分布着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在细胞分裂间期,这些物质成为细长的丝,交织成网状,这些丝状物质就是染色质。2、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细胞核内长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就形成了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的染色体。 3、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若着丝点分裂,则就各自成为一条染色体了)。每条姐妹染色单体含1个DNA,每个DNA一般含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 4、有丝分裂:大多数植物和动物的体细胞,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加数目。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亲代细胞的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5、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这是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叫分裂

间期。分裂期:在分裂间期结束之后,就进入分裂期。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6、纺锤体:是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质中出现的结构,它和染色体的运动有密切关系。7、赤道板: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准确地排列在纺锤体的赤道平面上,因此叫做赤道板。 8、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例如,蛙的红细胞。 公式:1)染色体的数目=着丝点的数目。2)DNA数目的计算分两种情况:①当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DNA分子;②当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 语句:1、染色质、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关系:第一,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不同形态。第二,染色单体是染色体经过复制(染色体数量并没有增加)后仍连接在同一个着点的两个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当着丝点分裂后,两染色单体就成为独立的染色体(姐妹染色体)。2、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关系和变化规律: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以染色体

细胞的增殖测试题(附解析)

细胞的增殖测试题(附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与植物细胞明显不同的是( ) A.间期有染色体的复制 B.后期有着丝粒的分裂 C.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D.分裂末期在细胞的中部不形成细胞板 解析:选D 动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间期都有染色体的复制;动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都有着丝粒的分裂;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都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动物细胞是细胞膜向内凹陷,最后缢裂成两个子细胞,而植物细胞是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向四周延伸形成细胞壁,将细胞分为两个子细胞。 2.在洋葱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当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时,该细胞可能会发生( ) A.两组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B.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移向细胞的两极 C.染色质丝正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D.着丝点全部排列在细胞的细胞板上 解析:选C 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洋葱属于高等植物,其根尖细胞中不含中心体结构;洋葱根尖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不进行减数分裂,所以不可能出现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移向细胞两极的现象;在有丝分裂前期,染色质丝正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有丝分裂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而细胞板出现在分裂末期。 3.人们通过比较同一时刻同一生物不同细胞的染色体特点,来推测一个细胞在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变化。这一做法能够成立的逻辑前提不包括( ) A.染色体可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B.同一生物的体细胞所含遗传物质相同 C.体细胞增殖的过程相同 D.各个细胞有丝分裂是独立进行的 解析:选A 不同生物不同细胞的染色体都可以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同一生物的体细胞所含遗传物质相同,染色体的数目相同,变化过程相同;体细胞都是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方式和过程一样;各个细胞有丝分裂是独立进行的,互不影响。 4.(2019·杭州模拟)细胞周期包括G1期、S期、G2期和M期。放线菌素D可通过与DNA 结合以阻碍RNA聚合酶与DNA的结合,抑制RNA的合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高二生物体细胞的增殖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二生物体细胞的增殖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体细胞的增殖 二. 学习内容: 本讲学习的是真核细胞体细胞的增殖方式。包括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其中有丝分裂的内容比较复杂,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全面正确的理解与掌握体细胞增殖的方式和意义。 三. 本周学习重点与难点: (一)学习重点: 1. 细胞周期。 2.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 3. 有丝分裂的意义。 (二)学习难点: 1. 细胞增殖的意义和方式。 2. 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过程。 3. 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数目变化。 四. 学习内容及疑难解析: 体细胞的增殖 多细胞生物是由一个细胞“发展”而来的,例如:人就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成具有 个细胞构成的生物体。在这一过程中细胞必需完成数量上的增殖,在细胞增殖的过程中细胞与细胞之间还需要保持遗传上的连续性。 (一)细胞增殖的意义和方式: 1. 细胞增殖的意义: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1)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和发育的基础: 成体 (2)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繁殖的基础: ①单细胞生物: ②高等多细胞生物:产生一个新的生物体(受精卵) (3)细胞增殖是生物体遗传的基础: ①通过无丝分裂或有丝分裂将复制的遗传物质,平均的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②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使生物体子代与亲代之间保持遗传上的连续性。 (4)疑难解析: ①成熟的多细胞生物可以通过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产生新的细胞以补充体内衰老和

死亡的细胞。 ②对于高等动物而言,有些细胞死亡后不能得到补充,如人的神经细胞等。 ③即使可以通过细胞分裂得到补充的细胞,有些细胞其本身也不能分裂,而是由其他细胞分裂后再经过细胞的分化形成的,如人的红细胞。 2. 细胞增殖的方式: 疑难解析: (1)无论是无丝分裂、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都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 (2)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是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与染色体的变化。 (3)人的红细胞既不能进行无丝分裂也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因为人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4)人的红细胞是由红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裂后分化来的。 (5)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细胞(配子)的增殖方式;无性生殖细胞(孢子)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 (6)高等动物的有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直接通过减数分裂产生;而高等植物的有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直接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只是在形成的过程中曾经进行过一次减数分裂。 (二)无丝分裂: 1. 过程:简单。 2. 举例:蛙的红细胞分裂方式。 3. 与有丝分裂的异同: (1)相同点: ①都完成了遗传物质的复制。 ②都实现了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到两子细胞。 (2)不同点: ①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 ②无丝分裂无明显的周期性形态变化。 (三)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变化。 1. 细胞周期:从一次分裂开始到分裂结束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时为止。 细胞分裂间期分裂期 小鼠十二指肠蛙单倍体细胞仓鼠卵细胞13.5 35.3 11.6 1.8 1.6 0.8 2. 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过程:

细胞分裂增殖过程各时期的特点及示意图

细胞增殖 Ⅰ 有丝分裂 一、细胞周期及各时期特征 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一 个细胞周期分为细胞分裂间期和细胞分裂期两个时期,分裂期又人为地分为前期、中期、后 期和末期。细胞分裂各时期的主要特征见下表。 二、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与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相比较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相 同的地方表现在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质是一样的,但由于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在结构上 的差异,所以动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的形式上有所不同。具体见表: 三、细胞分裂与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和变异的关系 1、通过细胞分裂能使单细胞生物直接繁殖新个体,使多细胞生物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 体,也能使多细胞生物衰老、死亡的细胞及时得到补充。通过细胞分裂,可以将亲代细胞复 制的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此,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 基础。 2、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多细胞生物体以有丝分裂方式增加 体细胞数目。有丝分裂过程中,在分裂间期,亲代细胞染色体经过复制,经过分裂期一系列 变化,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 、基因),因而 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3、细胞分裂间期,DNA 复制时,由于生物内部因素或外界环境条件的作用,使染色体

上的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差错,而导致基因突变,从而导致子代(或子代细胞)发生变异。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交叉和交换、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在细胞水平上导致遗传物质的重组,使亲代产生多种类型的配子,从而使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和更强的生活力及适应性。有丝分裂过程中,正常情况下,复制后的染色体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去,但一些外界条件或因素(如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受阻,结果细胞核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多倍体生物,导致生物变异。因此,细胞分裂与生物变异密切相关。 4、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和辨认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而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对于鉴别生物种类、了解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以及研究生物的遗传、变异都是不可缺少的基础。 Ⅱ无丝分裂 无丝分裂:分裂过程是先细胞核延长,从核的中部向内凹进,缢裂成为2个细胞核,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2个子细胞。在整个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这种分裂方式常出现于高度分化成熟的组织中,如蛙的红细胞的分裂,在某些植物的胚乳中胚乳细胞的分裂等。 无丝分裂在高等生物中主要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如人的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肾上腺皮质细胞等,蚕的睾丸上皮细胞,植物的表皮、生长点和胚乳等细胞中都曾见到过无丝分裂现象。蛙(两栖类)的红细胞是进行无丝分裂,但不能依次类推,人的红细胞也是无丝分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已永久失去分裂的能力,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是通过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再分化发育而来的(由造血干细胞依次分化为原始红细胞、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最后形成为成熟红细胞)。 Ⅲ减数分裂 一、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 第一次分裂第二次分裂

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的增殖.docx

第 1节细胞的增殖 1.多细胞生物体体积的增大,即生物的生长,既靠增大细胞的体积,还要靠增加细胞的数量。 2.不同动植物同类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一般,器官大小主要决定于。 3.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4.是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5.细胞在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细胞增殖包括:和整个连续的过程。 6.细胞周期:。其包括两个阶段:。 7.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同时细胞有。 8.分裂期的前期:期的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核仁逐渐,核膜逐渐。从细胞的发出,形成一个的纺锤体。染色体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 9.分裂期的中期:每条染色体的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这个平面的位置成为。 10.分裂期的后期:每个分裂成两个,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由纺 锤丝着分别向细胞的移动。这两套染色体的和完全相同。 11.分裂期的末期:纺锤丝逐渐,出现了新的。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了一 个,细胞板有细胞的向,逐渐形成了新的。大多数子细 胞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的状态。 12.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与植物细胞的基本相同。不同的特点是:第一,动物细胞有由一对构成的中心体,中心粒在倍增,成为两组。中心粒的,发出无数条放射状的, 两组中心粒之间的形成了。第二,动物细胞分裂的末期不形成细胞板,而是细 胞膜从细胞的,最后把细胞成两部分,每部分都含有一个。 13.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 14.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因而在细胞的和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 15.因为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的变化,所以叫做。 16.细胞无丝分裂的过程比较简单,一般是,,缢裂成为两个细胞核;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部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 17.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等细胞。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的细胞。染色体容易被着色。 18.解离液是,目的是用药液使。 19.漂洗:待根尖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的玻璃皿中漂洗。 20.染色:把根尖放入盛有质量浓度为的龙胆紫溶液或。 21.制片的目的是使,有利于观察。 22.把制成的装片先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扫视整个装片,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成显微镜仔细观察,首先,然后再观察。注意观察各时期细胞内的特点。最后观察的细胞。 23.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观察的有丝分裂装片。 24.装片的制作流程为:。 25.统计全班的结果,求每个时期细胞数目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