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教育史题库

中国教育史题库

中国教育史题库
中国教育史题库

中国教育史题集及答案

第一篇中国古代教育

第一章官学制度的建立和“六艺”教育的形成

一、选择题

1.对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没有阶级性B.有组织性C.有等级性D.无目的性

2.我国教育萌芽于()

A.原始社会初期B.原始社会中期C.原始社会末期D.奴隶社会3.以下几项哪一个不属于学校产生的条件()

A.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

B.社会事务日益复杂,需要专人管理

C.家庭的出现为教育提供场所

D.文字的产生为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4.以下几项哪一个不是原始学校的形态()

A.辟雍B.瞽宗C.序D.庠

5.西周建立的两大学校系统是()

A.大学和小学B.国学和乡学C.官学和私学D.上学和下学6.对“辟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是西周国学中的大学B.是西周国学中的小学

C.是西周的乡学D.是西周的一种私学

7.西周时期诸侯所设的大学称为()

A.辟雍B.泮宫C.瞽宗D.庠

8.关于西周时期的“六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B.是夏、商、西周时期教育的基本内容

C.体现了文武兼备、诸育坚固的特点

D.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早期的辉煌

二、简答题

1.简要介绍西周时期的官学教育制度。

第二章私人讲学的兴起和传统思想的奠基

一、选择题

1.以下哪一项不是古代私学兴起的原因()

A.受教育的对象越来越多B.奴隶制的解体

C.学术文化下移D.养士之风盛行

2.诸子百家中被称为“显学”的是()

A.道家和法家B.儒家和道家C.道家和墨家D.儒家和墨家3.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的一所著名学府,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A.楚国B.燕国C.齐国D.秦国

4.对稷下学宫的性质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由官方出资兴办的官学

B.以私人讲学为主,因而是私学性质

C.是在一种学术交流机构,而非学校的性质

D.是一所由官家操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

5.孔子政治主张的基本出发点是()

A.利B.仁C.德D.信

6.“性相近,习相远”是孔子对的概括。()

A.教育对象B.教育目的C.教育作用D.教育任务

7.以下几项哪一个不属于孔子所确定的“六艺”。()

A.礼B.乐C.数D.易

8.在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中,是最高的道德概念。()

A.礼B.仁C.孝D.德

9.以下哪一项不是孔子的道德教育的原则。()

A.持志养气B.立志乐道C.克己内省D.改过迁善

10.被封为“亚圣”的是()

A.庄子B.老子C.荀子D.孟子

11.孟子教育思想的基础是()

A.性恶论B.性善论C.性三品D.素丝说

12.孟子认为人人天生都有的四个善端是()

A.仁、义、孝、礼B.信、爱、敬、惧

C.仁、义、孝、忠D.仁、义、礼、智

13.首先提出“明人伦”的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

14.“反求诸己”是由提出来的。()

A.荀子B.孔子C.孟子D.韩非

15.“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这是对教学方法的总结。()

A.孟子B.荀子C.孔子D.老子

16.第一个提出“化性起伪”的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

17.荀子提出的教育目标是()

A.大丈夫B.仕人C.鸿儒D.大儒

18.荀子将“六艺”改为“五经”,去掉了“六艺”中的()

A.《诗》B.《书》C.《易》D.《春秋》

19.自称其学说代表“农与工肆之人”的利益的是()

A.荀子B.墨子C.庄子D.孟子

20.“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这是提出的。()A.墨翟素丝说B.韩愈性三品

C.荀子素丝说D.韩非性三品

21.提出培养“兼士”的教育目的是哪个学派。()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22.“三表法”是墨子提出的。()

A.教学的三种方法B.判断言谈的三条标准

C.道德教育的三个层次的要求D.一种数学方法

23.在教育上主张主动施教,“强说人”的学派是()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

24.孔子主张“述而不作”,墨家对此的态度是()

A.批评B.赞成C.不作回应D.默认

25.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的是()

A.韩非B.庄子C.老聃D.荀子

26.道家的教育主张是()

A.“不言之教” B.“以法为教” C.“兴利除害” D.“化性起伪”27.以下人物在人性论上的观点相似的一组是()

A.孔子荀子 B.孟子荀子

C.荀子韩非 D.韩非孟子

28.“以吏为师”是哪个派别的教育管理手段()

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

29.以下教育论著不属于《礼记》的是()

A.《大学》 B.《四书》 C.《学记》 D.《乐记》

30.“藏息相辅”是中的教育教学原则。()

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乐记》

二、辨析题

1.《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三、简答题

1.简述私学兴起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2.分析稷下学宫的性质特点和历史地位。

3.孔子对教育作用是如何分析的?

4.孟子的教育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

5.孟子提出了哪些教学原则?

6.《大学》里的三纲领、八条目是指什么?

7.简要介绍《学记》里的教育思想。

四、分析论述题

1.评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2.试比较孟子与荀子教育思想的异同。

3.试述墨家的教育思想。

第三章儒学独尊与读书做官教育模式的形成

一、选择题

1.“立五经博士”是哪一位统治者的决策()

A.汉武帝 B.秦始皇 C.周文王 D.唐太宗

2.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

A.王充 B.董仲舒 C.贾谊 D.郑玄

3.“太学”这一官办教育机构是在哪个朝代出现的( )

A. 唐代

B.汉代

C.秦代

D.周代

4. 汉代首先提出“独尊儒术”思想的是( )

A.王充

B.董仲舒

C.贾谊

D.郑玄

5.以下哪一个不是太学的法定教材()

A.《诗》 B.《礼》 C.《乐》 D.《易》

6.我国读书做官的教育模式是在形成的。()

A.西周 B.唐代 C.秦朝 D.汉代

7.察举制是时期得以确立的。()

A.西周 B.唐太宗 C.汉文帝 D.汉武帝

8.是一种专门学校,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A.四门学 B.太学 C.鸿都门学 D.国子监

9.董仲舒流传下来的代表作是()

A.《师说》 B.《劝学》 C.《春秋繁露》 D.《聊斋志异》10.董仲舒的人性论属于()

A.性三品 B.性善论 C.性恶论 D.素丝说

11.以下教学方法不是由董仲舒提出的是()

A.强免学问 B.节博合宜 C.兼程中衡 D.专一虚静

12.《论衡》是哪位思想家的代表作()

A.王充 B.王阳明 C.韩愈 D.董仲舒

13.王充的思想中,与儒家神学明显对立的论点不包括()

A.天道自然 B.性有善恶 C.万物自生、万物一元 D.人死神灭14.以下几位,在人性论上的观点与其他几位区别最大的是()

A.韩愈 B.董仲舒 C.王充 D.孟子

15.王充把人才分为四等,其中最理想的一类人是()

A.鸿儒 B.文人 C.通人 D.儒生

16.王充所提倡的教育内容是()

A.四书 B.五经 C.六艺 D.博通百家

17.在处理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上,王充提出的观点是()

A.师云亦云 B.问难与距师 C.师道尊严 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二、简答题

1.简述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2.试分析董仲舒的“性三品”学说及其教育作用。

3.简述王充的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善

一、选择题

1.“重振儒术,兼融佛、道”是什么时期的文教政策?()

A.汉代 B.隋唐 C.宋代 D.魏晋

2.我国古代首次设立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是()

A.国子监 B.太学 C.教育部 D.文部省

3.我国历史上教育成为独立的部门是始于()

A.西周 B.汉代 C.隋唐 D.北宋

4.以下唐朝的学校中,不属于国子监管辖的是()

A.太学 B.广文馆 C.律学 D.医学

5.唐朝府学的性质是()

A.中央官学 B.儒学 C.私学 D.地方官学

6.唐朝各类学校中,属于东宫管辖的是()

A.弘文馆 B.崇文馆 C.广文馆 D.国子学

7.唐朝五月份放的长假称为()

A.旬假 B.田假 C.授衣假 D.月假

8.隋朝科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产生。()

A.进士 B.秀才 C.明经 D.明法

9.科举生源中,由中央、地方官学经过规定的学业考试合格,选送到尚书省应试的,称为()

A.乡贡 B.举人 C.进士 D.生徒

10.唐代科举考试的时间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1.隋唐科举中最高、最难考的一科是()

A.进士 B.秀才 C.明经 D.明法

12.隋唐科举考试中,由考官任揭经书的某一页,将其左右两边遮住,露出中间一行,再裁纸为帖,贴盖其中的数字,令应试者填出来,这种方法是()

A.帖经 B.墨义 C.策问 D.诗赋

13.设题指事,由被试者做文章,是针对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发表评论,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考试方法是()

A.帖经 B.墨义 C.策问 D.诗赋

14.以下哪一向不属于科举制度的合理性()

A.明确了学校教育的目的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使选士与育士结合 D.使选拔人才较为公正客观

15.中外文化交流中以中国输入为主的是()

A.中日 B.中朝 C.中突 D.中印

16.中日文化交流中,肩负着外交和学习双重任务的是()

A.留学生 B.学问僧 C.遣唐使 D.观光客

17.唐代被称为“振兴儒学的卫道者”的思想家是()

A.柳宗元 B.韩愈 C.王安石 D.王充

18.韩愈在人性论上主张()

A.性善轮 B.性恶论 C.素丝说 D.性三品

19.从性三品出发,韩愈认为不可教,须施以刑罚的是()

A.上品之人 B.中品之人 C.下品之人 D.都不可教

20.韩愈的代表作是()

A.《劝学》 B.《师说》 C.《论衡》 D.《春秋繁露》

二、简答题

1.试述科举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

2.分析韩愈的性三品说及其教育作用观。

3.简述韩愈《师说》中的教育思想。

第五章理学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一、选择题

1.宋朝科举考试的地位提高的表现不包括()

A.罢察举,重科举 B.取士名额增加 C.增加恩科 D.增加考试方法2.宋朝科举废除帖经、墨义、诗赋等传统科目,改试()

A.策问 B.经义 C.口试 D.殿试

3.北宋范仲淹主持的兴学称为()

A.庆历兴学 B.崇宁兴学 C.熙宁兴学 D.庚款兴学

4.熙宁兴学是由主持的。()

A.范仲淹 B.蔡京 C.王安石 D.胡瑗

5.北宋第一次兴学期间,胡瑗用于太学的教学制度称为()

A.苏湖教学法 B.三舍法 C.朱子读书法 D.实学教学法

6.“三舍法”是北宋兴学期间,用于太学的教学改革方法。()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7.崇宁兴学时期的是中国古代唯一举办过的专门美术学校。()A.书学 B.美学 C.画学 D.国学

8.《三经新义》中的“三经”是指()

A.诗、书、乐 B.礼、乐、易 C.诗、乐、春秋 D.诗、书、礼9.“三舍法”是在熙宁兴学期间创立的,是对太学的一种改革。()A.范仲淹 B.王安石 C.蔡京 D.胡瑗

10.在太学中,初入学者为()

A.外舍生 B.内舍生 C.上舍生 D.下舍生

11.苏湖教学法实质是一种()

A.升舍考核制度 B.科举制 C.分斋教学制 D.选拔制

12.创立了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必修选修制度()

A.王安石 B.范仲淹 C.蔡京 D.胡瑗

13.以下几个书院中,哪一个性质与其余几个不同?()

A.应天府书院 B.白鹿洞书院 C.东林书院 D.集贤殿书院14.朱熹担任洞主,亲自掌教的书院是()

A.东林书院 B.白鹿洞书院 C.嵩山书院 D.岳麓书院

15.创立的书院定期举行学术会讲。()

A.朱熹白鹿洞 B.顾宪成学海堂

C.顾宪成东林 D.朱熹东林

16.诂经精舍的创立者是()

A.阮元 B.顾宪成 C.胡瑗 D.朱熹

17.以下几种私塾,哪一个属于义塾()

A.《三味书屋》 B.有钱人家为孩子请家庭教师C.村里的医生捐钱办的一所简易学校 D.全村人凑钱办的学校18.以下蒙学教材,哪一个不是唐宋时的?()

A.《三字经》 B.《急就篇》 C.《千字文》 D.《百家姓》

19.以下蒙学教材,不属于诗歌类的是()

A.《蒙求》 B.《训蒙诗》 C.《千家诗》 D.《唐诗三百首》20.《四书》的作者是()

A.孔子 B.颜元 C.朱熹 D.王守仁21.“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对的描述。()

A.教育的作用 B.教育方法 C.教育内容 D.教育手段22.朱熹认为大学的教育目的在于()

A.学事 B.明理 C.学经 D.锻炼意志23.“心外无物”的观点是由提出来的。()

A.朱熹 B.陆九渊 C.王充 D.王守仁

24.提出了“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

A.朱熹 B.陆九渊 C.王充 D.王守仁

25.在教育内容上,王阳明的主张是()

A.六经皆史 B.博习百家 C.提倡儒学 D.反对读书

二、简答题

1.介绍北宋的三次兴学的主要内容。

2.三舍法及其历史意义。

3.什么是苏湖教学法?

4.宋代书院产生的原因,办学特色及其意义是什么?

5.简述王阳明对教育作用的分析。

三、分析论述题

1.阐述朱熹的教育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六章早期启蒙教育思想的产生

一、选择题

1.以下几项哪一个不属于早期启蒙教育思想的一般特征?()A.批评传统 B.包容广大 C.崇尚西学 D.提倡实用2.早期启蒙思想家的教育目标是()

A.治术之士 B.实德实才之士 C.统治人才 D.明道之人3.颜元是时期的教育家。()

A.宋代 B.元朝 C.明清 D.隋唐

4.颜元认为治国安民的根本是()

A.礼教 B.人才 C.劳动 D.科技

5.颜元对学校、人才、治国三者之间关系的描述是()

A.“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

B.“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C.“齐家、治国、平天下”

D.“人才为政事之本,而学校尤为人才之本。”

6.颜元的教学内容可概括为()

A.“三事、六府、三物” B.“正德、利用、厚生”

C.“六德、六行、六艺” D.“金、木、水、火、土、谷”7.颜元的分斋教学中,没有设立的斋舍是()

A.理学斋 B.艺能斋 C.治事斋 D.帖括斋

8.颜元晚年创立,采用分斋教学的学校是()

A.应天府书院 B.湖州书院 C.漳南书院 D.颜氏书院9.颜元的漳南书院中有两斋是应时局的需要暂时设立,待时机成熟就会关闭,指的是()A.文事斋帖括斋 B.理学斋帖括斋

C.经史斋理学斋 D.经史斋帖括斋

二、分析论述题

1.阐述颜元的实学教育思想。

第二篇中国近代教育

第一章洋务教育的兴起与近代教育的起步

一、选择题

1.以下哪一个不是封建教育衰败的表现()

A.官学名存实亡 B.闭关锁国 C.教育内容空疏 D.科举弊病丛生2.以下哪一项不是清末改革派的新主张()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不拘一格降人才”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复兴“经世致用”之学风

3.清末,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是()

A.龚自珍 B.颜元 C.林则徐 D.魏源

4.“不拘一格降人才”反映的是清末的教育主张。()

A.改革派 B.启蒙家 C.改良派 D.洋务派

5.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开办的最早的学校是()

A.圣约翰大学 B.马里逊学堂 C.英华书院 D.圣保罗书院6.对于外国人在中国开办的教会学校的教育内容,以下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没有宗教方面的内容

B.不为中国学生开设外语课程

C.西学也是教育内容之一

D.教会学校不设中国儒家经典的课程

7.对教会学校的性质,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是中西文化平等交流的成果

B.是西方国家在教育事业上对中国的大力支持

C.是一种文化侵略,对中国百害而无一利

D.西方殖民扩张的产物,中国半殖民地的国家地位在教育上的表现

8.以下不属于洋务学堂教学内容的是()

A.西方军事技术 B.西方政体制度 C.外国语 D.外交准则9.洋务派最早创办的外国语学堂是()

A.上海广方言馆 B.京师同文馆 C.京师大学堂 D.广州同文馆10.中国最早创办的官方新式学堂是()

A.福建船政学堂 B.上海广方言馆 C.京师大学堂 D.京师同文馆11.福建船政学堂最初的创办者是()

A.张之洞 B.沈葆桢 C.左宗棠 D.曾国藩

12.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福建船政学堂培养的人才范围()

A.政治人才

B.军事人才

C.军工技术人才

D.艺术人才

13.洋务派所创办的学堂,在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所是()

A.京师同文官

B.福建船政学堂

C.广东水陆师学堂

D.天津电报学堂14.清朝最早提出派遣留学生留美建议的是()

A.容闳

B.沈葆桢

C.左宗棠

D.李鸿章

15.以下几位,没有提出国派遣留学生建议的是()

A.李鸿章

B.林则徐

C.沈保桢

D.容闳

16.张之洞的使“中体西用”的思想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A.《劝学篇》

B.《中体西用》

C.《洋务教育》

D.《大同书》

17.“西学”中的“西艺”指的是()

A.西方文化艺术

B.西方政治体制

C.西方历史

D.西方科技

18. 洋务派的教育宗旨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全盘西化”

二、辨析题

1.京师同文馆是中国最早的新式学校,具有巨大的历史进步意义。

三、简答题

1.介绍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第二章普及教育思想的提出与近代学制的建立

一、选择题

1.早期改良派对向西方学习的态度是()

A.“中体西用” B.“全面学习西方”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全盘否定

2.以下哪一个是早期改良派的代表人物()

A.张之洞 B.严复 C.郑观应 D.魏源

3.中国最早倡导把书院改为学堂的人是()

A.郑观应 B.康有为 C.梁启超 D.颜元

4.以下哪一个不是维新派兴办的学堂()

A.经正女学 B.万木草堂 C.时务学堂 D.陕北公学

5.强学会是的宣传组织。()

A.改革派 B.改良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6.《京师大学堂》的章程是由起草的。()

A.梁启超

B.康有为

C.邹韬奋

D.陈天华

7.康有为在一书中论述了他所理想的学制体系。()

A.《变法通议》 B.《请开学校折》 C.《猛回头》 D.《大同书》8.康有为设想的学制系统不包括()

A.慈幼院 B.通儒院 C.人本院 D.大学院

9.以下几项中,对康有为的学制系统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视学前教育

B.特别强调师范教育

C.提倡实施公费教育

D.主张男女教育平等

10.在中国,最早提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阶段来确定学制阶段和年限的人是()A.康有为 B.容闳 C.梁启超 D.严复

11.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以专文论述师范教育的文章是()

A.《大同书》 B.《劝学篇》 C.《变法通议.论师范》 D.《学记》12.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没有涉及的教育领域是()

A.职业教育 B.师范教育 C.女子教育 D.幼儿教育

13.中国教育史上,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教育目标模式的第一人是()

A.严复 B.谭嗣同 C.蔡元培 D.梁启超

1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严复的教育目标()

A.鼓民力 B.保民生 C.兴民德 D.开民智

15.中国近代政府最早颁布的全国性学制系统是()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子学制 D.壬戌学制

16.中国近代最早得以实施的学制系统是()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子学制 D.壬戌学制

17.癸卯学制将整个教育过程分为()

A.两段七级 B.三段五级 C.三段七级 D.两段五级

18.癸卯学制中的最高级是()

A.人本院 B.大学院 C.研究生院 D.通儒院

19.科举制正式废除的时间是()

A.1902年 B.1875年 C.1905年 D.1915年

20.清末新政设立的学部最高长官是()

A.祭酒 B.学监 C.提学司 D.尚书

21.中国近代第一次正式颁布的教育宗旨是()

A.自由、平等、博爱

B.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C.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D.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22.1898年维新变法失败后,在形式上唯一未被顽固派废除的新设学堂是()A.北洋西学堂 B.南洋公学 C.时务学堂 D.京师大学堂23.1905年,清政府成立中央教育行政机关,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管理机构。()A.教育部 B.学部 C.学府衙门 D.国子监

24.“壬寅—癸卯学制”是在什么时期颁布的?()

A.1912—1913年B.1902—1903年C.1922—1927年D.1898—1899年25.梁启超提出的,即普遍提高民众素质。()

A.“开民智” B.“伸民权” C.“鼓民力” D.“兴民德”

二、辨析题

1.我国近代第一部由国家公布实施的学制是壬寅学制。

三、简答题

1.早期改良派的基本教育主张包括哪些内容?

2.“百日维新”教育改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简述严复“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

4.简述清末“新政”教育改革的措施。

四、分析论述题

1.试评述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第三章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的建立

一、选择题

1.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在教育问题上的最大分歧是()

A.革命派认为教育在救国问题上不起作用,改良派宣传教育救国

B.革命派坚持救国先发展教育,改良派认为应先革命后发展教育

C.革命派坚持先革命后发展教育,改良派认为要救国必须先发展教育

D.革命派主张教育救国,改良派认为教育无用

2.民国初年,五育并举的方针是由提出来的。()

A.蔡元培 B.陈独秀 C.李大钊 D.吴玉章

3.民国初年颁布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癸卯学制 D.戊辰学制

4.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壬子癸卯学制与癸卯学制相比的进步之处()A.取消毕业奖励出身,消除了科举制度的阴影

B.增加了师范和实业两个教育系统

C.女子教育取得一定地位,开创了男女同校

D.课程上增加了自然科学和生产技能的训练

5.以下几项,不属于蔡元培的教育方针的一项是()

A.爱国主义教育 B.实利主义教育 C.美感教育 D.军国民教育6.蔡元培在教师的聘用上所采取的原则是()

A.品行第一 B.政治清白 C.兴趣第一 D.学诣第一7.“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蔡元培办理的基本指导思想。()A.辅仁大学 B.陕北公学 C.中国教育 D.北京大学

8.对蔡元培的教育独立思想,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教育经费独立,不得挪为它用

B.教育行政独立,不属于政府部门,而由教育人士主持

C.教育权脱离国家而独立

D.教育方针稳定,不受政治干扰

9.新文化运动在教育方面,与前面的洋务运动、维新运动所不同的是()A.开始从技艺层面接受西方教育

B.开始从思想观念的层面接受西方教育

C.开始从制度层面上接受西方教育

D.开始批判西方教育

10.以下哪一项不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的特点()

A.现代化 B.实用化 C.科学化 D.个性化

11.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方法和内容受到欧美那种思潮的影响最大()A.新教育运动 B.劳作学校 C.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D.要素主义教育12.下列教育思潮中,不属于五四时期教育思潮的是()

A.工读主义教育思潮 B.职业教育思潮

C.复古主义教育思潮 D.平民教育思潮

13.以下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平民教育代表人物的是()

A.黄炎培 B.胡适 C.邓中夏 D.孙中山

14.工读主义者分为四派,其中胡适代表的是()

A.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B.纯粹的工读主义

C.工学主义者 D.无政府主义者

15.中国近代第一个研究职业教育的专门机构是()

A.杨贤江创立的中国职业总工会

B.黄炎培创立的中华职业教育社

C.陶行知创立的中华职业教育社

D.黄炎培创立的中国职业总工会

16.杜威的思想在五四时期表现为哪一种教育思潮?()

A.科学教育思潮 B.国家主义教育思潮

C.平民教育思潮 D.实用主义教育思潮

17.率先发表文章提出“收回教育权”口号的是()

A.余家菊 B.蔡元培 C.陈独秀 D.李大钊

18.以下四项中与其余几项所指的内容不一样的一个是()

A.1922年学制 B.壬戌学制 C.戊辰学制 D.“六三三学制”19.1923年8月,由晏阳初、陶行知、朱其慧等人发起成立了,从而将平民教育运动推向高潮。()

A.平民教育讲演团 B.平民教育社

C.平民教育学校 D.中华平民教与促进总会

20.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首任教育总长是()

A.孙中山 B.蔡元培 C.袁世凯 D.李大钊

21.蔡元培于1912年发表一文,奠定了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A.《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 B.《改革北京大学的设想》

C.《学校系统改革案》 D.《教育独立议》

22.1919年10月,第五次全国教育会联合会通过了的国民教育宗旨。()A.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B.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

C.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D.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二、简答题

1.简述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观念的特点。

2.1922年学制的内容和主要特点是什么?

三、分析论述题

1.试分析蔡元培先生改革北京大学的指导思想、具体措施,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第三篇中国现代教育

第一章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建设

一、选择题

1.1929年3月国民党在南京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决议通过了教育宗旨和实施原则。()

A.新民主主义 B.党化主义 C.三民主义 D.中华民国

2.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实施以为核心的抗战教育政策,客观上维持了教育的连续性。

()

A.“战士须作平时看” B.“民办公助” C.统一战线 D.党化主义3.1927年,中央设立中华民国大学院主管全国教育,任大学院院长。()A.孙文 B.胡适 C.杨贤江 D.蔡元培

4.1928年中华民国大学院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上,以1922年学制为基础并略加修改,提出了()

A.壬寅学制 B.戊辰学制 C.癸卯学制 D.壬戌学制

5.国民政府时期——抗战时期——抗战胜利,中等教育的发展状况是()A.稳定发展——维持——衰败

B.起步——发展——顶点

C.稳步发展——挫败——顶点

D.起步——受挫——停滞

6.以下哪一个学校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政府将其他学校西迁而成的()A.南开大学 B.北京大学 C.抗大 D.西南联合大学

二、简答题

1.简答介绍国民政府时期的大学院和大学区制。

2.简单介绍抗日战争前后,国民教育发展的状况。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教育实践

一、选择题

1.以下几位,哪一个是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A.恽代英 B.胡适 C.黄炎培 D.梁漱溟

2.《新教育大纲》是哪一位教育家撰写的?()

A.鲁迅 B.胡适 C.杨贤江 D.恽代英

3.杨贤江认为,完满的青年生活应当包括()

A.健康生活精神生活物质生活

B.健康生活劳动生活公民生活文化生活

C.体育生活职业生活政治生活情感生活

D.体育生活学艺生活健康生活

4.“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劳苦大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的劳苦群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这是()

A.苏区教育教育总方针 B.解放战争时期教育总方针

C.抗日战争时期教育方针 D.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

5.以下哪一个教育政策不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来的?()A.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 B.干部教育第一,国民教育第二C.民办公助 D.战士须作平时看

6.西北抗日红军大学更名为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后,迁到了()A.瓦窑堡 B.北平 C.延安 D.重庆

7.抗大的教育方针是由确定的。()

A.周恩来 B.毛泽东 C.晏阳初 D.杨贤江8.抗大学风中最重要的一点是()

A.走群众路线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理论联系实际

9.以下哪一个不是根据地时期小学的办学形式()

A.童子军 B.游击小学 C.两面小学 D.联合小学10.下面哪一个不是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

A.教育为政治服务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育要有独立权 D.要依靠群众办学

二、简答题

1.简述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的基本内容。

2.请解释“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方针。

3.简要介绍抗大的教育情况。

第三章民主教育家的教育探索

一、选择题

1.1917年,黄炎培发表了标志着职业教育思潮的形成。()A.《论中国职业教育》 B.《新教育大纲》

C.《教育独立议》 D.《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

2.黄炎培提出的职业教育的要旨不包括()

A.为改善人民生活之准备

B.为个人谋生之准备

C.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

D.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3.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的社会作用在于()

A.有助于缓和阶级矛盾

B.有助于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

C.有助于中国教育的完善

D.有助于解决中国最急需解决的生计问题

4.1929年开始的河北“定县实验”是由下列哪位教育家主持的?()A.陈鹤琴 B.梁漱溟 C.晏阳初 D.黄炎培5.晏阳初针对中国农村实际,提出的四大教育是()

A.生活教育文化教育健康教育政治教育

B.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

C.文艺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生产教育

D.生活教育生计教育健康教育卫生教育

6.梁漱溟是的代表人物。()

A.平民教育 B.职业教育 C.乡村教育 D.生活教育7.“活教育”的思想是由哪位教育家提出来的?()

A.陈鹤琴 B.梁漱溟 C.陶行知 D.晏阳初8.“活教育”的实验主要是在教育阶段进行的。()

A.幼儿 B.中学 C.大学 D.成人

9.陶行知是理论的代表人物。()

A.生活教育 B.乡村教育 C.活教育 D.平民教育10.陶行知最早创办的学校是()

A.小庄学校 B.育才学校 C.山海工学团 D.自然科学园11.对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影响最大的外国教育家是()

A.裴斯泰洛齐 B.凯兴斯泰纳 C.福禄培尔 D.杜威12.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

A.社会即学校 B.生活即教育 C.教做学合一 D.教育即生长

二、简答题

1.简述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2.简述梁漱溟的乡村教育理论。

三、分析论述题

1.评述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启示。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版--配套习题及答案

习题集锦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需要。 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创造了文字。 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和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二、判断题 ()1、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二、简答 1、如何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 3、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___”,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2、商代的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3、西周的学校设臵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和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 4、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和。 5、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6、“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的局面。 7、“不分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个意思在孔丘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 8、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___》、《___》、《__》、《》、《__》、《__》,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六经) 二、单项选择题 ()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A 商代 B夏代 C西周 D东周 ()2、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 A《千字文》 B《史籀篇》 C《三字经》 D《急就篇》 ()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 A、射 B、御 C、诗 D、数 ()4、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 A、孝 B、礼 C、忠 D、仁 ()5、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老子

七年级中国历史期末测试题

第二学期 七年级《中国历史》期末测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历史展室!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丰富的中国古代史,为后世留下了无数有益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应该从历史这面镜子中得到启示,找到答案,振兴中华,再现昔日的辉煌,延续华夏不败的文明。在过去几个月的学习中,相信你一定有了不少的收获和体会,现在请把你们的学习成果向你的大朋友们展现出来吧!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5题共50分,各有一个答案符合题目的要求,把答案填入答案卡内) 1、唐朝有一位皇帝的统治被郭沬若先生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位皇帝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女皇武则天 D、唐玄宗 2、“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中的第二个“人”指的是 A、魏征 B、房玄龄 C、杜如晦 D、姚崇 3、科举制度创立和废除分别是在哪个朝代 A、隋朝、明朝 B、隋朝、清朝 C、唐朝、明朝 D、唐朝、清朝 4、假如你是唐初的一位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大臣,会经常处理下列哪些少数民族的事务? ①吐蕃②回鹘③突厥④靺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不是发生在唐玄宗统治时期的事件有 A、鉴真东渡日本 B、玄奘西游 C、南诏首领被封为云南王 D、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当宰相 6、与宋朝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①辽②西夏③金④海东盛国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 7、穿越时光隧道,假如你是宋代的一名市民,下面哪些社会风貌是可以看到的 ①在当时商业都市里你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其中就有精美的景德镇瓷器 ②夏天,在夜市上、瓦子里你可以喝到冷饮 ③四川地区的人们可使用“交子” ④城市平民都住在四合院里,客商住宿可到邸店去 ⑤士大夫出行一般都骑马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8、南宋有位诗人曾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写作该诗的主要目的是 A、赞美杭州的繁华 B、讽刺金朝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C、咏写了西湖秀色与人的关系 D、讽刺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9、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你可在此书中了解到哪些时期的历史: ①春秋②战国③汉朝④唐朝⑤宋朝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0、“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一首题为《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作者是 A、苏轼 B、李清照 C、辛弃疾 D、陆游 11、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电大《中国教育简史》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

电大《中国教育简史》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2分) 1.“____”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 2.《大学》提出的教育目标是:“大学之道,____,____,____” 3.汉代太学教师称为____,学生称____。 4.魏晋南北朝时期,颜之推所写的《____》是一部系统的家庭教育著作。 5.韩愈的《_____》,是我国第一篇专论教师的名作。 6.北宋庆历兴学时,采用胡瑗的___为太学法度,以改进太学教学及规章体制。 7.王守仁提出___的教育目的和___的道德修养原则。 8.《劝学篇》是___所著,其中内篇宗旨是___,外篇宗旨是___ 9.中国最早的近代技术学校是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设立的___。 10.受美国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中国引进了___和___两种影响较大的教学方法。 11.1927年,国民党政府决定进行教育行政改革,试行___制。 12.杨贤江的两部主要教育著作是___和___。 13.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的校训是“团结、___、___、活泼”。 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18分) 1.三大文教政策 2.“三、百、千、千” 3.生活教育理论 三、简答(每题l0分,共30分) 1.王安石关于造就人才的纲领有哪些内容? 2.简述科举制的废除及意义。 3.毛泽东是怎样论述新民主主义教育的特点的? 四、回答(每题30分。可以二选一) 1.试述孔子在教育实践和理论方面对中国教育的重要贡献。 2.试评述l922年学制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填空(每空1分。共22分) 1.学在官府

《中国教育简史》习题及答案简答

三、简答题: 0.“百日维新”期间在教育改革上有哪些主要举措?答:(1)下令各地建立新式大、中、小学堂,学堂中增加了近代学科内容;(2)创办了京师大学堂,作为全国学堂的表率,这是变法失败之后得以保留的唯一变法成果;(3)下令各地设立农务学堂、蚕桑学堂、茶务学堂,决定兴办矿务、铁路、医学等专业学堂。(4)改革科举,改试策论,并增设近代科学类。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和实质是什么?试对它在教育领域的作用加以分析。答:(1)1898年,张之洞发表了《劝学篇》,它分内、外两篇,内篇主要谈“中学为体”,宗旨是“正人心”;外篇主要谈“西学为用”,宗旨是“开风气”。从而系统论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奠定了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文教政策的基础。(2)张之洞将西学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认可,从而为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制度措施的系统引进开辟了道路,但中学与西学的地位仍是不平等的。中学是本体,是基础,西学只能在不触犯中学所代表的封建专制及伦理纲常的前提下适当引进并发挥作用。张之洞所主张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本质就是如此。(3)中体西用的观点既维护了封建统治的根本利益,又提供了适当变革、以解外忧内患的原则措施,因而得到清统治当局及社会政界和思想界多数人士的认同,成为近代新教育制度建立的政策基础。 2.《大同书》中是如何构建理想教育体系的?答:《大同书》是康有为构思理想社会的著作,完成于1884年,但直到变法失败后经过修改才发表。《大同书》中包括一个完整而系统的理想教育体制的蓝图,体现大同世界人人平等、教育普及、施教合理、使人健康发展的远景。(1)人本院和育婴院,属于学前教育;(2)小学教育,6岁儿童入学;(3)中学院,11岁入学;(4)大学院,16岁以上中学毕业生。《大同书》中的教育体制是儒家教育思想与借鉴西方学制结合的产物。 3.20-30年代进行的教学改革实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杜威的一些教育观点,如“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等,几乎成为教育界的口头禅。教改内容:(1)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通过日本传入中国;(2)设计教学法;(3)道尔顿制;(4)文纳斯特卡制也开始介绍到中国;(5)智力测验和教育测验的做法也被引进中国。 4.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在教学改革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答:(1)缩短学制,迅速为革命斗争输送人才和教育、发动群众;(2)教学紧密联系实际,删节陈旧或不实用的内容;(3)注重实效的教学方法,以自学为主,重在启发、研究、讨论和实际考察、实习训练,推广“小先生制”。 5.革命根据地教育的结构(或称教育体制)有什么特点?答:革命根据地教育分为干部教育、群众教育和儿童教育三个部分,干部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和培训革命领导干部和各类专门人才,群众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政治觉悟,儿童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三类教育还有明确的主次之分,即整个教育中成人教育重于儿童教育,成人教育中干部教育重于一般群众教育,干部教育中对在职干部的培训又重于对后继干部的培养。这样的教育结构和重心所在,正是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决定的,其出发点是速见成效,立竿见影。 革命根据地教育的结构:分为干部教育、群众教育和儿童教育三个组成部分。干部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和培训革命领导干部和各类专门人才,群众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政治觉悟,儿童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三类教育还有明确的主次之分,即整个教育中成人教育重于儿童教育,成人教育中干部教育重于一般群众教育,干部教育中对在职干部的培训又重于对后继干部的培养,这样的教育结构和重心所在,正是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所决定的,其出发点是速见成效,立竿见影。 6.何谓“九品中正”选士制度?它对教育有何影响?答:“九品中正”选士制度,是一种由“中正”官评定士人品级,朝廷按品授官的选士制度。中正官根据标准评定士人,将其分为九个品级: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即所谓“九品”,朝廷择“上品”任官。这种制度,具体实施始自魏文帝曹丕执政时代,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士制度。这种选士制度,在开始实行时,确实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到后来,则蜕变为门阀世族

中国教育史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1、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答:原始社会教育表现出与阶级社会教育迥然不同的一些特点: (1)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原始社会的集体生产与集体生活,决定了其教育也是集体的、公共的、社会性的活动,没有阶级的界限。 (2)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原始社会的教育尚未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它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 (3)教育以口耳相传和观察模仿为主要手段,因为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出现,也没有专门的教学场所和教师,当时教育手段极为简陋,主要是口耳相传、观察模仿。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1、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辟雍和泮宫。 2、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3、孔子的德育原则有哪些? (1)立志:以实现仁道为志向,走仁的道路,时刻以仁为道德行为的准则。 (2)克己:在处理对人对己的关系时应着重在要求自己上,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礼、仁的规范。 (3)力行:言行相顾、言行一致,不要出现脱节,道德认识的真假、深浅,依靠道德实践的检验而证实。 (4)中庸:能明辨各种行为过与不及的是非得失,择其中道而行。 (5)内省:就日常所做的事,进行自我思想检查,看其是否合乎道德规范。 (6)改过:有过错不应该掩盖,而要正视错误公开改正,有过不改才是真正的错误。5、试述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 (1)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2)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 (3)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 (4)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典教育体系的基础; (5)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 第三章战国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制定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 2、孟轲提出的“五伦”分别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3、《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新)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4、《中庸》将学习的过程具体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先后相续的步骤。 5、我国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是《学记》。 二、名词解释题 1、稷下学宫:

中央电大专科《中国教育简史》历年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央电大专科《中国教育简史》历年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6年7月至2014年7月试题) 说明:试卷号:2011 课程代码:03124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教育管理;专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50%;终考:网考、比例50%) 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孔子所用的教材,主要是《诗》《》《》、《易》、《乐》、《春秋》六种,即后世所称的“”。书礼六经 2.“教育”、“学校”的概念最早都是出于一书。《孟子》 3.“”、“”是董仲舒提倡的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三纲五常 4.主持和推进熙宁兴学的代表人物,是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和学者。王安石 5.明清科举考试最大的特点是。八股文取士 6.元代除普通国子学外,还有国子学和国子学。蒙古回回 7.王夫之认为人性不是的,而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之中,即人性是“”的。一成不变日生日成 8.中国第一所官方举办的近代新式学校是。京师同文馆 9.张之洞所著的,其中内篇宗旨是,外篇宗旨是。《劝学篇》正人心(或中学为体)开风气(或西学为用) 10. 1904年1月,清政府正式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史称“________”。癸卯学制 11. 1915年,在文化教育领域兴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文化革命,即。新文化运动 12.梁漱溟的“”实验,强调农村社会注重亲情和伦理的特点,并根据这一特点开展农村教育。乡村建设 13.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将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河北省立女师迁往陕西的,成立。固城西北联合大学 14.抗大全称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二、名词解释 15.豫时孙摩:是《学记》中提出的四个教育原则。“豫”是预防,即在不良行为尚未出现时就要加以预防。“时”是及时,即要抓住最适宜的时机进行相应教育。“孙”是循序,即要依照一定次序开展教育。“摩”是观摩,即相互观摩,取长补短。 16.六学二馆:唐在隋的基础上,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六学,前三学似属大学性质,后三学似属于专科性质,归国子监统领。此外,还设有崇文馆弘文馆,这“二馆”为收藏书籍、校理书籍和研究教授儒家经典三位一体的场所。 17.民国元年教育方针:1912年7月10日,在蔡元培的主持下讨论通过,于9月2日由教育部颁布实行。其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原则和道德观念,较之清末教育宗旨具有本质的进步。 三、简答题 18.九品中正制对教育有何影响? 曹魏初期,多数中正符合“德充才盛”或“贤有识鉴”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东汉以来州郡名士操纵舆论、左右选举的局面,中央加强了对选举权的控制,国家也能得到一些有用之才。但是自魏末晋初,世家大族的势力日益膨胀,中正官职几乎全部被朝廷的大世族所把持,致使九品中正制偏离了选拔人才的方向,逐渐蜕变成门阀世族的政治工具。九品 1

中国教育史试题样卷(华东版)

南阳师范学院 学年第学期年级教育学 专业中国教育史课程(本)期终考试卷(样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起初是教射的场所,后来发展为奴隶主贵族议政、 祭祀、养老的场所。 2.稷下学宫给予教师很高的政治和经济待遇,曾经三任“祭酒”。 3.汉代太学内部的考试基本上采用的形式。 4.魏晋玄学教育中的‘三玄’指《老子》、《庄子》和______。 5.隋炀帝大业三年设“”是科举考试制度确立的标志。 6.元朝第一所书院为。 7.明朝科举制度不仅规定了考试程式,而且将______固定为考试 文体。 8.强调“”教学法,是颜元在学术思想转变后关于教学 方法的一个最基本也即最重要的主张。 9.185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获学士学位,成为第一个 毕业于美国第一等之大学的中国人。 10.是中国近代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教育目标 模式的第一人。 二、判断题(正确项在括号里打“√”,错误项在括号里打 “×”,每小题1分,共10分) ()11.史载夏代不仅国都有学校,地方也有学校,“校”是国学。 ()12.儒家教育思想在战国后期形成的《礼记》中实现了第一次理论提炼。()13.魏的“五经课试法”是把学校教育与文官选拔考试统一起来,这是魏与东汉的相同之处。 ()14.书院产生于唐,发展于宋,完善于明。 ()15.朱熹提出小学教育的内容以“教理”为主。 ()16.王夫之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命题,创立了与程朱理学相径庭的“阳明学派”。 ()17.清代乡试取中者被称为举人。 ()18.近代第一个在华基督教教会的联合组织是益智书会。 ()19.1898年,康有为积极参与中国第一所女学,以实际行动推动女子教育的发展。 ()20.中国近代史上以日本学制为蓝本建立的学制是癸卯学制。 三、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代码填在横线处,每小题1 分,共10分) 21.古籍记载,我国五帝时代已有大学,名叫“”。 A.庠 B.成均 C.泮宫 D.瞽宗 22.在教育上主张主动施教、“强说人”的学派是。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 23.下列不是汉朝学校系统中中央官学的一项。 A.鸿都门学 B.太学 C.宫邸学 D.郡国学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分数 得分 评卷人得分评卷人 得分评卷 人

中国教育史试题库

1、魏源提出学习西方的观点是师夷之长技以制。 2、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3.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巫师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4.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 5.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成均” 和“庠” 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 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6、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__序__”,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7、商代的甲骨文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8、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国学 _,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大学和小学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乡学。 9、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辟雍和泮宫。 10、在先秦教育家中,荀子提倡“虚壹而静”的学习态度。 11、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礼、乐、射、御、书、 数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12、“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春秋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13、“不分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个意思在孔丘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有教无类”。 14、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__诗__》、《_书___》、《_礼___》、《_乐》、《_易__》、《_春秋__》,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 15、孔丘去世后,儒家内部分为八派,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思孟学派和荀况学派。 16、颜之推的家庭教育著作是《颜氏家训》。 17、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制定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 18、在关于人性的认识中,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是墨翟;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的是孟轲;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是荀况。 19、墨家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兼士或“贤士”, 20、孟轲的教育理论基础是“性善论”。 21、孟轲提出的“五伦”分别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22、法家关于教育实施的主张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23、《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新)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教育史期末考试内容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中国教育史》 试卷(A B C)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 1、美国教育家克伯屈1918年创立____________________,该教学方法于次年输入我国。 2、1862年6月11日,_________________正式开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开端。 3、明朝自嘉靖后,连续发生过四次大规模的________________事件。 4、______________作为西方列强文化侵略政策的一部分,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上,具有两重性 5、_______________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士的主要制度。 6、汉代名师大儒办的私学,通常包括两种学生,即及门弟子和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35分) 六艺教育22 两周国学、乡学、小学还是大学,都是以“六艺”为基本学科,只是在要求上有所不同。西周的教育内容总称为六艺教育,它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它包括多方面的教育因素: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既重视使用技能。包括德智体美多方面的教育,形成了一种教育传统,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有教无类32 孔丘提倡“有教无类”作为办学方阵,指导他的实践活动,是孔丘思想的组成部分。有教无类本来的意思是:不分贵贱贫穷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孔丘实行有教无类的方针,广泛地吸收学生。实行有教无类的方针,满足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社会的需要,将受教育范围扩大化,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发展。 性恶论73 荀况批评性善论,未得到实际验证,是一种无实用价值的理论。他认为,性恶论更能说明问题。荀子认为,人的本能中不存在道德和理智,如听任本能发展而不加节制,必将产生暴力,所以说人性恶。因此在谈论人性的时候,应该把人的先天素质与后天获得的品质区分开来。荀况的性恶论是其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的基础理论。 稷下学宫55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齐国一所著名的学府,因齐国君主在稷下设立学宫,稷下学宫因此得名。它既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也是当时教育上的重要创造,其性质是一所由官家举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同时是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议作用的高等学府。具有学术自由、待遇优厚,与齐国政治息息相关。对我国古代学术、文化、教育产生过重大的历史影响。 三纲领八条目91 《大学》的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被称为“三纲领”是一个要求由低到高、

中国教育史期中考试题目

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1.六艺教育的内容是什么? 答:礼乐射御书数。总之,六艺教育既重视思想道德及文化知识 2.孔丘在教育史上有哪些贡献? 答:(1)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强调重视教育; (2)他创办大规模私学,开私人讲学之风,改变“学在官府”局面,成为百家争鸣的先驱; (3)实行“有教无类”的方针,扩大受教育的范围,是文化教育下移至平民; (4)培养从政的君子,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制改革准备条件; (5)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与整理,编《诗》《书》《礼》《易》《乐》《春秋》作为教材,保存了中国古代文化; (6)总结教育实践经验,对教学方式有所创新,强调学思行相结合; (7)首倡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8)实行因材施教,发挥个人专长, (9)重视道德教育,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 (10)提出道德修养应遵循的重要原则,要重视立志,明确人生方向 战国时期的教育 1.分析战国时期私学兴盛的原因? 答:战国时期是社会大转变时期,生产力大发展为更多的人脱离物质生产从事脑力劳动,为思想、科学、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丰富的物质产品和更宽广的活动舞台。战国时期又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各阶级矛盾尖锐,构成了战国时期思想学术、文化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战国还是一个思想科学文化大繁荣时期,战国时期各政治集团为了加强自己的势力竞相网罗招致士人、由于士需经过一定的学习与训练才能造就,因此人们拜师求学,促进了私学的大发展。百家争鸣,各家各派为了传播自己的思想,进行施教,促进了私学的发展与兴盛(养士之风盛行与百家争鸣) 2.试述稷下学宫的性质、特点与意义。 答:(1)性质:是一所由管家主办而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兼有官学与私学的双重性质);是一所集讲学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议作用的高等学府。 (2)特点:学术自由;待遇优厚。 (3)意义:促进了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的发展;显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留给人以思考。 3.评《学记》对教育理论的贡献及历史地位 答: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它主要论述教育的具体实施,偏重于说明教学过程的各种关系,主要包括关于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等。《学记》为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发展树立了典范,它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思维专门化的形成,是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良好开端。 秦汉时期的教育 1.评述秦朝的文教政策与措施? 答:(1)秦朝教育政策遵循一个中心原则,及维护国家统一和君主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法家思想在教育中占据统治地位。 (2)措施及评价①统一文字:利于统一政令的推行和各地间的文化交流;有利于汉字走向统一,规范化,定型化;同时文字的统一,对中国文化和教育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对维护中国统一,形成中华民族统一的文化心理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②严禁私学:具体表现—焚书坑儒—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思想的统一,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的需要。它是文化专制和愚民政策的反映,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堵截了文化传播的途径。③吏师制度—进一步加强思想统一,使法家思想深入人心,使教育上出现了一种法律之外无学,官吏之外无师的局面。但秦又一次人为地官师合一,取消了专职教育,却是教育发展史的一大倒退。 2.评述董仲舒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影响 答:(1)基本内容:主张教化与刑罚并用,但施教以道德教育为主教育内容:“六艺”教学方法:强勉努力;专心致志;精思要旨三大文教政策 (2)评价:三大文教政策的提出,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教育起深远影响,此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儒家的道德观成为道德教育的依据。有助于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 授课地点——院内 一、选择题 1.古代教育起源于 B 。 A.与人类同步产生 B.生产劳动 C.生产关系 2.墨子的教育思想中,最有特色的是 A 。 A.科学技术教育 B.政治道德教育 C.生产劳动教育 3.“六艺”中除了《诗》、《书》、《礼》、《乐》和《春秋》外,还有 B 。A.《中庸》 B.《易》 C.《论语》 4.《学记》中提出了“预、时、孙、摩”的施教原则,其中,“孙”指的是 A 。A.循序渐进 B.及时施教 C.因材施教 5.韩愈关于人性的看法是 A 。 A.“性三品” B.“性本恶” C.“性本善” 6.洋务派在创办企业的同时,招聘外国教习,兴办外语学堂,当时也叫“方言教育”。在1862年创设了 B 。 A.上海广方言馆 B.京师同文馆 C.天津水师学堂 7.张之洞的教育代表作是 A 。 A.《劝学篇》 B.《大同书》C.《师说》 8.癸卯学制于 B 公布实行。 A.1903年 B.1904年 C.1905年 9.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的代表作是 B 。 A.《颜氏家训》 B.《新教育大纲》 C.《家庭教育》 10.“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 C 改革北京大学时提出的办学方针。 A.陶行知 B.黄炎培 C.蔡元培 11.在教育对象的问题上, B 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 A.墨子 B.孔子 C.荀子 12.《学记》中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指的是 B 原则。 A.长善救失 B.教学相长 C.启发诱导 13.唐代采取了 A 的文教政策。 A.重振儒术兼重佛道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中体西用 14.韩愈的主要教育著作是 A 。 A.《师说》 B.《春秋繁露》 C.《劝学篇》 15.教会学校的联合组织是 B 。 A.中国教育会 B.中华教育会 C.全国教育联合会 16.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最早的洋学堂,是 B 在北京创办的,隶属于总理衙门。 A.1861年 B.1862年 C.1864年 17.时务学堂的主持人是 C 。 A.谭嗣同 B.康有为 C.梁启超 18.《大同书》的作者是 A 。 A.康有为 B.张之洞 C.梁启超

《中国教育史》2015年春期末A卷及答案

湖北科技学院教育学院2015年春季学期 2013级小学教育本科 《中国教育史》期末考试试卷(A卷、闭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前7题每题1分,后5题每题2分,共17分) 1.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巫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2.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3.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制定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 4. 《颜氏家训》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指导书,它的作者是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 5.颜元在教育内容上强调实学,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习行 6.魏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中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代表。 7.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政府将部分大学迁往内地,迁往云南的称西南联合大学。 8.孟子明人伦的教育目的的基本内容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9.《中庸》将学习的过程具体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先后相续的步骤。 10.《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它是由朱熹编定的。 11.蔡元培主张五育并举,这五育是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 12.晏阳初针对当时我国农村存在的“愚”、“穷”、“弱”、“私”四大问题提出的“四大教育”是指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1. 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老子 2.道家的教育主张是什么? A、“不言之教” B、“以法为教” C、“兴利除害” D、“化性起伪” 3.“太学”这一官办教育机构是在哪个朝代出现的? A、唐代 B、汉代 C、秦代 D、周代 4.《白鹿洞书院揭示》是谁制定的?

中国教育史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题1分,共30分) 1、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活动有:()、()、()、()、(). 2、“六艺”是指:()、()、()、()、()、(). 3、晏阳初的“四大教育”是指:()、()、()、(). 4、《中庸》把学习过程分为:()、()、()、()、(). 5、北宋“理学三先生”是指:()、()、(). 6、西周小学学程是:() 7、宋元的书院有:()、()、()、()、()、().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有教无类: 2、壬寅学制: 3、壬子癸丑学制: 4、洋务学堂: 5、东林书院:

三、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试述1922年新学制的特点? 2、如何评价“性相近、习相远” 3、试述科举制度与学校教育之关系? 4、试述私学的历史特点? 5、试述“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性?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试述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2、试述孔子对中国教育的贡献?

3、试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及其价值。 中国教育史试题答案111 一、填空(每题2分,共18分) 1. 生产劳动教育、生活习俗、原始宗教、原始艺术、体格军事训练 2. 礼、乐、射、御、书、数 3. 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 4. 学、问、思、辩、行 5. 胡瑗、孙复、石介 6. 7 年 7. 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有教无类: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 2、壬寅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在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衔接关系。 3、壬子癸丑学制:又称1912-1913年学制,特点是:a、缩短了学制年限。b、女子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法定教育权。c、取消对保人的制度。d、规定一学年度为三个学期。 4、洋务学堂: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洋务活动所需要的翻译、外交、工程、技术、水陆军事等多方面的专门人才,教学内容以所谓的“西文”与“西艺”为主。 5、东林书院:明朝江南无锡城东南,原为北宋理学家杨时讲学之所,后即在该地建书院,又称龟山书院。是当时重要的文化艺术中心,它形成一套完备的将会制度。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⑴根据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

中国教育史习题及答案

中国教育史习题及答案 1. ( 单选题 ) 西周建立的两大学校系统是()(本题3.0分) A、大学和小学 B、国学和乡学 C、官学和私学 D、上学和下学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3 2. ( 单选题 ) 以下几项哪一个不属于学校产生的条件() (本题3.0分) A、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 B、社会事务日益复杂,需要专人管理 C、家庭的出现为教育提供场所 D、文字的产生为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3

3. ( 单选题 ) 以下几项哪一个不是原始学校的形态()(本题3.0分) A、辟雍 B、瞽宗 C、序 D、庠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3 4. ( 单选题 ) 我国教育萌芽于()(本题3.0分) A、原始社会初期 B、原始社会中期 C、原始社会末期 D、奴隶社会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3 5. ( 单选题 ) 对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描述正确的一项是()(本题3.0分)

A、没有阶级性 B、有组织性 C、有等级性 D、无目的性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3 6. ( 单选题 ) 《理想国》的作者是( ) (本题3.0分)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夸美纽斯 D、卢梭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3 7. ( 单选题 ) 洋务派最早创立的军事学堂是( ) (本题3.0分)

A、福建船政学堂 B、天津水师学堂 C、 广东水陆师学堂 D、江南水师学堂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3 8. ( 单选题 ) 抗日根据地教育的总方针和政策是( ) (本题3.0分) A、教育要为抗战服务 B、教育为生产劳动服务 C、教育为劳动人民服务 D、教育为统一战线服务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3 9. ( 单选题 )

中国教育史湖师大期末试卷整理

填空题 《大学》提出的大学教育“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 “庶富教”是我国春秋末年教育家孔子提出的教育社会作用思想。 董仲舒在《对贤良策》中提出了著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材和重选举以尽天下之材三大文教政策建议。 北宋著名书院有: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和矛山书院。 科举制创设于606年,废止于1906年。 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的三大主张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 维新运动中创办的新式学校主要有:万木草堂、时务学堂和经正女学。 东汉末年镌刻的熹平石经,是太学的标准教科书。 国子学是西晋咸宁二年年创立的,是门阀世族享有各种特权在教育制度上的放映。 唐六学是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律学和算学。 宋代三次兴学分别是范仲淹领导的庆历兴学、王安石领导的熙宁兴学和蔡京领导的崇宁兴学。 “六等黜陟法”是清朝地方官学督促学生学习、对学生实行动态管理的制度。 1862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创办了京师同文馆,这是我国官办的第一所近代新式学校。教会创办的第一所女子学校是宁波女塾,我国自行创办的第一所女子学校是经正女学。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提出的近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方针是中体西用。 西周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政教合一、学在官府和官师合一。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我国春秋末年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中庸》提出的为学过程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和笃行之。 鸿都门学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文艺专科学校. 科举考试的类型是常科和制科。 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两所最著名的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和福建船政学堂。 名词解释 墨子 我国春秋战国之际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墨家学派创始人,重视科技教育。 六艺 稷下学宫 义学 清代创建于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的一所招收贫寒家庭和少数民族家庭孩子进行简单基础知识教育的学校。 文翁兴学 王守仁 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提出“明其心致良知”的教育作用思想。 四书 东林书院 京师同文馆

中国教育史题库答案_复习20141208

一、名词解释 1.六艺教育 六艺教育起源于夏代,商代又有发展,西周在继承商代六艺教育的基础上,使它更为发展和充实。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六个方面。六艺教育有符合教育规律的历史经验,可供后世借鉴;在儒家思想居于支配地位的时代,六艺教育被奉为标准,对传统教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3.《学记》 是《礼记》中的一篇,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主要论述教育的具体实施,偏重于说明教学过程的各种关系。 5.分斋教学制度 分斋教学是胡瑗在主持湖州州学时创立的一种新的教学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在学校内分设经义斋和治事斋。经义斋以培养比较高级的统治人才为目标,治事斋则是为了造就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技术、管理人才。这是中国教学制度发展史上,第一次按实际需要在同一学校中分设经义斋和治事斋,实行分科教学,在当时被太学取法,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升斋等第法 元代国子学教学管理方法之一。就是把国子学分为下、中、上三个等级六个斋舍,学生按程度分别进入各个斋舍学习不同的内容,依据其学业成绩和品德行为,依次递升的方法。它是宋代三舍法的延续与发展。与之密切联系的另一个教学管理方法就是“积分法”。9.朱子读书法 朱熹强调读书穷理,他本人一生也酷爱读书,对于如何读书有深切的体会,并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他的弟子将其概括为“朱子读书法”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这是朱熹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0.东林会约 明代无锡东林书院讲会规约。首列孔孟为学要旨,次列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最后早之以“饬四要,破二惑,崇九益,屏九损”,旨在继承杨时精神,上承周程,下接朱熹,反对王学末流的陋习。其中有关讲会制度的规定,影响最大。 14.《大同书》 是康有为的代表作之一,成书于1901至1902年间。在《大同书》中,康有为设计了一个前后衔接的完整教育体系,从母亲受胎怀孕进入人本院接受胎教时起,到出生后进育婴院,然后再进入慈幼院,直到进入小学院、中学院和大学院。《大同书》所描绘的教育理想,是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和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综合体,带有明显的乌托邦色彩。15.癸卯学制 1904年,清政府公布了由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主持重新拟订的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包括《学务纲要》、《各学堂管理通则》等,统称《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较壬寅学制更为系统详备,

中国教育史复习重点试题及答案.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3、试述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 (1)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 (2)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 (3)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 (4)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典教育体系的基础; (5)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 4.评析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主张。 "学而优则仕"是孔子的学生子夏提出来的,但它在理论上集中地概括了孔子的教育目的。其基本含义是主张把官职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有官职的人应该是受过教育并继续学习的人,受过教育的人应该得到一定的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能治国安民的贤能之士。 "学而优则仕"教育目的论的提出,在当时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 ①反对不学而仕的世袭制,为平民开拓了从政的道路; ②把学优与仕优联系起来,以学优保证仕优,有利于推行贤人治邦,改良社会政治。 但是,这一教育目的论对中国古代教育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①过于突出教育的政治功能,忽视了教育的经济功能,强化了中国"官本位"的传统观念; ②以名利为诱饵,使中国知识分子从一入学读书始,就产生严重的功名意识,形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观念。 5.试述孔子的基本教育主张: 答:孔子的基本教育主张主要体现如下一些方面:(1)教育作用:(2)有教无类:(3)教育目标:(4)教育内容:(5)道德教育原则方法:(6)教学原则方法:(就以上几点需要展开论述)。 2、试述孔子对中国教育的贡献? 孔子是全世界公认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首先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重视教育;他创办规模较大的私学,开私人讲学之风,改变“学在官府”的局面,成为百家争鸣的先驱;实行“有教无类”的方针,扩大受教育的范围,使文化教育下移到平民;培养从政君子,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制的政治改革准备条件;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编撰《诗》、《书》、《礼》、《乐》、《易》、《春秋》作为教材,保存了中国古代文化;总结教育实践经验,对教学方法有新的创造,强调学思行结合的教育理论;首倡启发式教育,发展学生 的思维能力;实行因材施教,发挥个人特长,造就各类人才;他重视道德教育,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准则,鼓励人们提高道德水平;提出道德修养应遵循的重要原则,要重视立志,明确人生的前进方向,力求走在中庸之道上,要自觉进行思想检查,改过迁善;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他认真总结教育经验,提出了不少创见,成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产生重大的历史影响。 3、孔子的德育原则有哪些? (1)立志:以实现仁道为志向,走仁的道路,时刻以仁为道德行为的准则。 (2)克己:在处理对人对己的关系时应着重在要求自己上,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礼、仁的规范。 (3)力行:言行相顾、言行一致,不要出现脱节,道德认识的真假、深浅,依靠道德实践的检验而证实。(4)中庸:能明辨各种行为过与不及的是非得失,择其中道而行。(5)内省:就日常所做的事,进行自我思想检查,看其是否合乎道德规范。(6)改过:有过错不应该掩盖,而要正视错误公开改正,有过不改才是真正的错误。 6、试述“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性? “中体西用”作为中、西文化接触后的初期结合方式,有其历史合理性。但是“中体西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