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方今用之柴葛解肌汤

古方今用之柴葛解肌汤

古方今用之柴葛解肌汤
古方今用之柴葛解肌汤

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同学们口中传诵着样首经

。诊断“

,苔薄黄,脉细。诊断:

,便未解有腹实之虞。此时疾病已

就是这道理

汤剂

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香薷散 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止嗽散 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屙,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麻杏甘石汤 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辛凉宜泄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升麻葛根汤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发不透,解肌透疹此为良。 败毒散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 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鞭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大黄附子汤 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冷积内结成实证,功专温下妙非常。 温脾汤 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三物备急丸 三物备急巴豆研,干姜大黄不需煎,猝然腹痛因寒积,速投此方急救先。

独活寄生汤方剂详解

独活寄生汤方剂详解 独活寄生汤服用有讲究所谓“服用有讲究”,似乎应理解为用什么剂型疗效最佳。然而,本文所说剂型,既非传统的膏、丹、丸、散,亦非现代的中成药。因为传统剂型,既麻烦又不方便,且疗效不一定理想,而现代中成药由于药味固定,不适应临床辨证随症加减,从而影响疗效。那么,本文所指是笔者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旨在提高本方疗效的剂型(亦属传统的)和服用法。 独活寄生汤系药王孙思邈的成方。方由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川芎、当归、熟地、白芍、肉桂、茯苓、人参(或党参)、杜仲、牛膝、甘草共15味药组成。本方主治由风寒湿三种邪气所致的痹证,尤其是气血虚弱的老年人患痹证,用本方疗效明显。 分析:独活、细辛,能入足少阴肾经,温通血脉,配合秦艽、防风疏通经络,升发阳气而祛风邪。桑寄生益气血而去风湿,配合桂仲、牛膝强筋健骨固肝肾。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活血养血,人参、肉桂、茯苓、甘草,益气补阳。所以本方既能驱风寒湿邪,又能补正气。对肝肾阴虚有热(虚热),被风寒湿乘虚而入所造成的腰膝疼痛、腿脚冷痹无力、屈伸不便的顽固痹证,疗效颇佳。 然而,从多年的临床上看,患风寒湿痹证的病人,服用上方(汤剂),至少要10剂以上方能体现出微小的疗效。若要治愈或基本治愈,则要服几十剂甚至上百剂,而疗程则需要半年以上。因为此证系多年积聚而成的慢性病,治疗非几日之功。可是,如今有耐心服10剂以上中药的病人较少,往往服几剂药后无效,便另行寻医。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提高方剂疗效,至少要尽快体现疗效。 为此,就独活寄生汤所治之证而言,笔者首先想到了酒。因为酒有如下功能:酒性辛窜,可载诸药之性速达病灶部位,使之产生速效。专用术语谓之“药引”,即引药入经之意(经者,病灶部位是也)。同时,酒又属温热之品,具有温寒壮阳的功能,对于寒盛和素体阳虚的痹证患者,酒能加强和提高独活寄生汤的功能和疗效。 具体方法是:凡能饮酒的痹证患者,笔者嘱其以白酒浸泡独活寄生汤诸药三日后始服。每日早中晚三次,每次服量为20~25毫升,缓缓饮服(其剂型属传统的药酒浸泡)。对于不饮酒者,则采用汤药内滴酒的方法——即每次服药时,在汤药里滴入10至15滴白酒。自采用此服用法后,其疗程缩短,疗效明显提高。下面是笔者5年里所治11例痹证患者的概况。 11例患者,男性7人,女性4人,其中60岁以上6人,45岁至60岁以下5人。他们中饮酒者8人,不饮酒者3人。服酒浸剂者,于服药三日后便体现疗效,疼痛减轻,少数病灶部位有红肿者开始消散。一月后,基本治愈6例(其中一例于停药半月后复发),根治1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70%以上。而3例不饮酒者,于服药8天后其疼痛程度不同地减轻,50天症状基本控制,但无治愈病例,有效率100%。

中医常用方剂解析

中医常用方剂解析

1、麻黄加术汤《千金要略》 组成:麻黄15,杏仁15,桂枝10,白术20,甘草10煎剂,一日一剂,日三服,温服。麻黄先煎。 适应症:适应于湿盛伴有小便不利者,以脉浮缓。头痛,咳喘,浮肿,小便不利,鼻塞为主要指征。可用于:风湿热,关节炎,急性肾炎,肾病综合症,以及煤气中毒,鼻源 性头痛等病症。 方解:麻黄,桂枝解表;麻黄和杏仁一起,宣肺利水;甘草调和诸药;白术和麻黄、杏仁一起,加强利水作用且能治身痛。在煤气中毒时,这种发散,利水作用有利于解毒和排泄毒物。 药物疗效:麻黄为止喘药,杏仁为止咳药,桂枝为温中药,白术为健脾利湿药,有利尿和降血糖作用。 2、麻黄杏石甘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15 杏仁15 甘草10 石膏20 煎剂一日一剂,一日三服早晚温服麻黄先煎。 适应症:多汗,胸闷,口渴,咳喘,呼吸困难。如气管炎,支气管喘息,心源性喘息,肺炎和此类病症相类同的疾病。 方解:麻黄解表利湿,可治咳喘;杏仁和麻黄协同平喘利湿;石膏解热清肺,甘草调和诸药; 麻黄和石膏协同,防止邪气上冲有止汗作用。麻黄止喘,升压,杏仁为止咳平喘,石膏清热利湿。 3、麻杏薏甘汤 组成:麻黄15 杏仁15 薏苡仁10 炙甘草8 适应症:用天发汗后而受风体冷,头痛病症。如肌肉风湿,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痛,妊娠肾病,肌体麻木,喘息,冻疮等。 方解:麻黄解表,杏仁协同麻黄,平喘利水,薏苡米仁利湿,和甘草协同有止痛作用。主治范围包括,风、湿、寒、发热,身痛,以及因血燥而致之病症。 治例摘录:例一:病人为60多男性,主诉颈背痛而强硬,。经予葛根汤无效,脉浮有力,颈部僵直起床卧床皆需人协助,给予麻杏薏甘汤二剂后,病减半。四剂病全消 例二:病人为老身妇女,热天夜间露宿庭外,黎明起发现左肩剧烈疼痛。午后加 重,给予麻杏薏甘仁汤二剂后病症消失。 附记:本方为常用宣肺平喘利湿方,由麻黄汤去桂枝,加薏仁而成。 4、柴葛解肌汤《伤寒论》六书。 组成:柴胡15 葛根10 黄苓10 桂枝10 半夏10 芍药10 麻黄10 石膏(碎)20 干姜8 甘草8 煎剂,一日一剂,一日三服,温服。 适应症:由于外感呈现病邪侵入少阳部位,出现严重呕吐口渴四肢痛,发烦狂,用麻黄汤,葛根汤不见效果的流行性感冒(下称流感,肺炎,各种热性病症)。 方解:本方将葛根和柴胡汤合并,另加石膏而成。治疗太阳病。阳明病和少阳病的合病,柴胡,黄苓。丰夏,芍药,甘草解少阳热,并缓解心下肝部,脑胁之不舒;葛根桂枝,麻黄,芍药解太阳热;石膏解阳阴热。柴胡为清热药,煎剂有解热和保护肝脏作用。 柴胡有止咳,镇痛镇静作用。柴胡为解表药,桂枝为温中药。石膏为清热利尿药。以上四种药方均有很好的疗效。

中医综合方剂学方歌功效主治

一解表剂(17) (一)辛温解表 1 麻黄汤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外感风寒表实证】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益。 2 桂枝汤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外感风寒表虚证】 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 小青龙汤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外寒里饮证】 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加,外束风寒内停饮,散寒蠲饮效堪夸。 4 九味羌活汤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证变通良。 5 香苏散 【疏散风寒,理气和中】 【外感风寒,气郁不舒】 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 (二)辛凉解表1 银翘散 【清凉透表,清热解毒】 【温病初起】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柑桔芦根凉解法,温病初起此方宜。 2 桑菊饮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风温初起,表热轻证】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疏风清热肺咳消。 3 麻杏石甘汤 【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仲景麻杏石甘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4 升麻葛根汤 【解肌透疹】 【麻疹初起】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5 柴葛解肌汤陶 【解肌清热,外感风寒】 【郁而化热证】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柴葛解肌汤程 【解肌清热,外感风寒】 【里热亦盛证】 程氏柴葛解肌汤,丹贝知地草芍黄,

不寒而渴风热证,清里之热较陶良。 (三)扶正解表 1 败毒散 【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冒有奇功。 2 参苏饮 【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气虚外感风寒】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苓,益气解表兼理气。 3 加减葳蕤汤 【滋阴解表,素体阴虚】 【外感风热证】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葱白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慰。 4 再造散 【助阳益气,解表散寒】 【阳虚气弱,外感风寒证】 芪参再造桂风草,附辛姜羌芎芍枣,助阳益气解表寒,阳虚气弱风寒了。 5 麻黄细辛附子汤 【助阳解表】 【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暴哑】 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代表方,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 6 葱白七味饮【养血解表】 【血虚外感风寒证】 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葛根与生姜,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 二泻下剂(12) (一) 寒下 1 大承气汤 【峻下热结】 【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证; 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证疗。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较,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2 大陷胸汤 【泻热逐水】 【水热互结之结胸证】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专治水热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 3 大黄牡丹汤 【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泻热破瘀散结肿,肠痈初起腹痛康。 (二) 温下 1 大黄附子汤 【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寒积里实证】

方剂汤头歌诀27

常用方剂汤头歌诀 一、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 1.麻黄汤 麻黄汤中配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身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2.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正可用。 3.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配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临证加减在变通。 4.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草夏味加,外束风寒内停饮,散寒蠲饮效堪夸。 5.香苏散 香苏散纳草陈皮,外感风寒气滞宜,寒热头疼胸脘痞,解表理气此方施。 6.香薷散 三物香薷豆朴先,解表散寒功效坚,化湿和中调胃气,感寒伤湿此方煎。 7.葱豉汤 葱豉汤原肘后方,伤风感冒此先尝,味简力专廉便验,轻宣透表又通阳。 (二)辛凉解表 1.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2.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辛凉平剂用时多。 3.麻杏石甘汤 麻杏石甘法辛凉,四药组合有专长, 麻石相配清宣剂,肺热炎炎喘汗尝。 4.柴葛解肌汤 节庵柴葛解肌汤,三阳合病细端详, 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5.升麻葛根汤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 麻疹初期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彰。 (三)扶正解表 1.人参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芩芎,羌独柴前枳桔同, 瘟疫伤寒噤口痢,祛邪扶正有奇功。 2.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发汗温阳两法彰, 若非表里兼相治,少阴反热怎能康。 3.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 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最相宜。 二、泻下剂 (一)寒下 1.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主硝黄,配以枳朴泻力强, 阳明府实真阴灼,急下存阴是首方。 2.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尝, 肠痈初起腹按痛,泻热攻瘀自能康。 3.凉膈散 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簿荷饶, 再加竹叶调蜂蜜,中焦燥实服之消。 4.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主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 擅医热实结胸证,泻热逐水效专长。 (三)温下 1.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细辛汤,胁下寒凝疝痛良。 冷积内结因成实,功专温下妙非常。 2.三物备急丸 三物备急巴豆研,干姜大黄不需煎, 卒然腹痛因寒积,速投此散救急先。 (三)润下 1.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治便难,枳朴大黄杏芍餐, 土燥津枯兼热结,润踢通便自能安。 2.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 便结体虚难下夺,寓通于补法堪宗。 (四)逐水 1.十枣汤 十枣逐水效堪夸,甘遂大戟与芜花, 悬饮潴留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差。 2.舟李丸 舟车牵牛及大黄,遂戟芜花槟木香, 青橘二皮加轻粉,燥实阳水却相当。 (五)攻补兼施 1.黄龙汤 黄龙汤枳朴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 阳明府实气血弱,玫补同施效力强。 2.增液承气汤 增液承气用硝黄,玄参生地麦冬尝, 热结阴亏肠燥实,滋阴通便效非常. 3.温脾汤 温脾附子与干美,甘草人参及大黄, 寒热并行兼补泻,温通寒积效相当。 三、和解剂 (一)和解少阳 1。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配黄芩加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2。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 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是良方. 3.蒿芩清胆汤 蒿芩清胆枳竹茹,陈夏茯苓碧玉俱, 热重寒轻痰湿挟,胸痞呕恶总能除. (二)调和肝脾.. 1.四逆散 四逆散非四逆汤,柴甘枳芍共煎尝, 透解阳郁治热厥,调理肝脾效亦彰。 2.逍遥散 逍遥散用芍归柴,苓术甘草姜薄揩, 解郁疏肝脾亦理,丹栀加入热能排。 3.痛泻要方 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痛泻医, 此乃肝实乘脾证,治贵泄肝与和脾。 (三)调和肠胃 1.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配连芩,干姜甘草枣人参, 苦辛兼补消虚痞,法在调阳与和阴. [附]治疟

千古名方-唐代孙思邈独活寄生汤-祛风湿止痹痛

千古名方-唐代孙思邈独活寄生汤-祛风湿止痹痛

千古名方唐代孙思邈独活寄生汤祛风湿止痹痛 唐朝是个人才辈出的年代,孙思邈就是一位伟大的医药学家,其撰著的《千金要方》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后世医家在临床上运用《千金方》,诸如温胆汤、犀角地黄汤等,尤其是独活寄生汤,在治疗腰腿痛中作为首选方剂,疗效卓著。 独活寄生汤来源于《备急千金要方》原文如下:夫腰背痛者,皆由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得之。不时速治,喜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疼重,或腰痛、挛脚重痹,宜急服此方。【功能主治】祛风湿,止痹痛,补肝肾,益气血。主肝肾两亏,气血不足,风寒湿邪外侵,腰膝冷痛,酸重无力,屈伸不利,或麻木偏枯,冷痹日久不愈。现用于慢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属肝肾不足,气血两亏者。 【组成】独活三两(45g) 桑寄生(30g) 杜仲(30g) 牛膝(15g) 细辛(10g) 秦艽(12g) 茯苓(15g) 肉桂心(6g) 防风(10g) 川芎(10g) 人参(10g) 甘草(10g) 当归(10g) 芍药(10g) 干地黄(15g)各二两。 本方是治疗痹证的名方,也是治疗腰痛的效方。古人因没有现代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骨质增生等疾病的概念,故凡腰腿痛类证皆从宏观病机分析入手,采取有效方药治之,从

而留下了独活寄生汤这首效方。凡是腰腿痛病证,皆用此方验之,并不断地从药量上,药味上体会用方之妙,最后终于形成了用独活寄生汤治腰腿痛的专方。 中医把上述现代疾病造成的腰腿痛大多归结于痹证一类。在《内经》中即有痹证的论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在此明确指出,痹证的成因是风、寒、湿三种邪气联合侵袭人体。湿邪的特点是重着、黏滞,其致病特点是缠绵难愈。大致是由于湿邪的这种致病特点,使痹证的治疗颇为棘手,病情时好时坏,反复发作,大部分患者病程日久而不愈,特别是遇到即将天气变化时,病情加重或复发。 一般认为病程日久的疾病大多出现两个方面的变证,一是久病多虚,一是久病多瘀。久病多虚。结合痹证来看,病程日久,其虚多在气血和脏腑。由于本病的日久,同时加上久服祛风散寒除湿等温燥之品,大多出现气血的耗伤,从而导致气血两虚证,所以在治疗此类疾病时,要注意有无气血不足的情况。再者,病程日久,由痹证初期的病在“筋脉肉骨”累及“脏腑”。由于痹证属于筋骨病变,而“肾主骨”“肝主筋”,其累及的脏腑必然是肝与肾。肝与肾同居下焦而同源,所以在治疗痹证日久时,若见肝肾不足者,必配伍补益肝肾之品。久病多瘀。这种理论来源于叶天士“久病入络”的观点。络即经络,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久病入络而气血通

方剂速记

1.解表剂 1.麻黄汤--干妈贵姓(炙甘草麻黄桂枝杏仁) 2.桂枝汤--大勺炒姜汁(大枣芍药甘草生姜桂枝) 3.九味羌活汤--皇帝尝百草,细心防穿胸枪.(黄芩生地黄苍术白芷甘草细辛防风川芎羌活) 4.香苏散--扶苏批草(香附子紫苏叶陈皮甘草) 5.小青龙汤--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药干姜五味子麻黄炙甘草细辛半夏桂枝) 6.止嗽散--陈庚借钱去百草园(陈皮桔梗荆芥白前** 百部甘草紫箢) 7.银翘散--金牛和银猪吃草根更俏.(荆芥子牛蒡子薄荷银花竹叶豆豉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8.桑菊饮--荷叶杏花,草根更俏.(薄荷桑叶杏仁菊花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9.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组成与方名一样) 10.柴葛解肌汤--钦差抢劫时,只要姜枣草根.(黄芩柴胡羌活桔梗石膏白芷芍药生姜大枣甘草葛根) 11.升麻葛根汤--麻哥要草(升麻葛根芍药甘草) 12.败毒散--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独活人参生姜羌活桔梗川芎茯苓薄荷枳壳前胡柴胡甘草) 13.参苏饮--目前只办富姐申诉陈根打姜草(木香前胡枳壳半夏茯苓桔梗人参紫苏叶陈皮葛根大枣生姜甘草) 14.加减崴蕤汤--玉竹姐为何早操吃葱(玉竹桔梗东白薇薄荷大枣炙甘草淡豆豉生葱白)2.泻下剂 1.大承气汤--小黄识谱(芒硝大黄枳实厚朴) 2.大黄牡丹汤--大人忙担冬瓜(大黄桃仁芒硝牡丹皮冬瓜子)大陷胸汤--大陷胸汤谁大笑(甘遂大黄芒硝) 3.大黄附子汤--细心大夫(细辛大黄附子) 4.温脾汤--黄夫人当家炒姜忙(大黄附子人参当归** 甘草干姜芒硝) 5.麻子仁丸--朴实妈要黄杏蜜(厚朴枳实麻子仁芍药大黄杏仁蜂蜜) 6.济川煎--智者骑马,从容西归(枳壳泽泻** 升麻肉苁蓉牛膝当归) 7.十枣汤--甘愿着急(甘遂芫花大枣大戟)黄龙汤--肖大人识谱当炒姜枣根(芒硝大黄人参枳实厚朴当归甘草生8.姜大枣桔梗) 3.和解剂 1.小柴胡汤--生芹菜炒大虾仁(生姜黄芩柴胡甘草大枣半夏人参) 2.大柴胡汤--秦皇只要半壶枣酱(黄芩大黄枳实芍药半夏柴胡大枣生姜) 3.蒿芩清胆汤--皇陵青竹,半壁植皮(黄芩茯苓青蒿竹茹半夏碧玉散枳壳陈皮) 4.达原饮--后母要冰炒黄果仁(厚朴知母芍药槟榔甘草黄芩草果仁) 5.四逆散--柴草制药(柴胡甘草枳实芍药) 6.逍遥散--龄少才当干,逍遥逐江河(茯苓白芍柴胡当归甘草** 白术烧生姜薄荷) 7.痛泻要方--猪皮少缝(白术陈皮白芍防风) 8.半夏泻心汤--秦莲婶炒枣拌姜(黄芩黄连人参甘草大枣半夏干姜) 4.清热剂 1.白虎汤--师母炒米(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2.竹叶石膏汤--草人半夜卖米糕(甘草人参半夏竹叶麦冬粳米石膏) 3.清营汤--瞧皇帝住西单卖银元(连翘黄连生地竹叶犀角丹参麦冬银花元参) 4.犀角地黄汤--单脚扫地(丹皮犀角芍药生地) 5.黄连解毒汤--百子练琴(黄柏栀子黄连黄芩) 6.清瘟败毒饮-- 十母亲住西草原,接连巧生赤皮子(石膏知母黄芩竹叶犀角甘草元参桔

邓中甲:大柴胡汤

邓中甲:大柴胡汤 导读:大柴胡汤是阳明腑实证和邪聚少阳证,即阳明腑实证和邪聚少阳证的结合,其功效为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临床中随证加减,在治疗急腹症、胆道疾患方面可收到明显疗效。 大柴胡不同,它是个典型的常用方,涉及到的可以临床用的病种很多。从主治证候来看,它是一个阳明腑实证和邪聚少阳证,也就是具体讲承气证和小柴胡证的结合。那我们根据这个证又要来看看它的归类,我们现在放在和解少阳里,那阳明腑实和和解少阳,相对而言少阳证偏表一些,半表半里。过去把这个方,像四版教材、六版教材到现在都放在和解少阳,五版表里双解,有很多把它放表里双解。 但过去表里双解那一章呢我总有点,每次讲起这一章心里总有点别扭。因为概念上的表里双解表是指的太阳表证,太阳;里呢,那阳明了,那就表里同病它才是表里同治。你从和法定义,表里同治之谓和,表里同治。你这是半表半里和里两个证的结合,并不典型那个表证。 那包括原来那个治疗外邪入里化热造成协热下利,这个葛根芩连汤证认为是表里同治,表里双解剂。但目前来讲,葛根芩连汤很重要是里热为主,应该说里热为主,表里之间的比例,那里热占绝对的主要的地位。所以也有点就是说不是个

(和法),如果这个都叫表里双解,那多呢。那就像《医方集解》上面,那藿香正气这些都是表里双解,就没考虑它有专一的一个侧重的病位,侧重是在哪里?当然有些方你通过调整剂量来侧重于表侧重于里,都可以。 但是它原方比较典型,或者在现代运用上应该说是侧重于哪个方面,不是表里只要都有证就算,麻杏石甘汤你也不能说它是表里双解。那这类方太多了,柴葛解肌汤从太阳一直到少阳、阳明都病,那为什么不放在表里双解呢?所以像大柴胡,葛根芩连汤放在表里双解,有点把表里双解的概念泛化了。表里双解应该是表里基本无侧重啊,像小柴胡,典型的它半表和半里啊,并重,有这种特点,所以这是和法它没有一个单一主要矛盾方面,起支配地位的。那所以单从主治来讲,它是两个证的结合,两小加起来等于一个大,这样把握它。小柴胡汤证加小承气汤证,因为热实互结并不重。那从小柴胡汤证来讲,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小柴胡汤证。 到这里开始有变化,为什么呢?由于小柴胡汤证本身有胆胃不和,有胆热犯胃的,胃气就上逆,就有心烦喜呕。这里呕不止是由于它又加上阳明腑实,有一定程度的热实互结。所以它的胃气上逆要比小柴胡证要重,它就呕不止。从主治证候上,《伤寒论》写的郁郁微烦,郁郁是一种持续貌,就是持续的。

[独活寄生汤]独活寄生汤简介

[独活寄生汤]独活寄生汤简介 [独活寄生汤]独活寄生汤简介篇一 : 独活寄生汤简介 方剂名称: 独活寄生汤 药物组成: 独活三钱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二钱 用法: 上. 功效: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 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痿软,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病症分析: 风寒湿邪客于肢体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故见腰膝疼痛,久则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肝肾不足,则见腰膝痿软;气血耗伤,故心悸气短。 方解:方中用独活、桑寄生祛风除湿,养血和营,活络通痹为主药;牛膝、杜仲、熟地黄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为辅药;川芎、当归、芍药补血活血;人参、茯苓、甘草益气扶脾,均为佐药,使气血旺盛,有助于祛除风湿;又佐以细辛以搜风治风痹,肉桂祛寒止痛,使以秦艽、防风祛周身风寒湿邪。各药合用,是为标本兼顾,扶正祛邪之剂。对风寒湿三气着于筋骨的痹证,为常用有效的方剂。 方歌: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均; 杜仲牛膝人参草,风湿顽痹屈能伸。 篇二 : 独活寄生汤 别名处方来源唐?《备急千金要方》。《卫生部药品标准》(1990年)。剂型丸剂;汤剂药物组成独活、秦艽、防风、细辛、肉桂、桑寄生、杜仲、牛膝、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党参、茯苓、甘草。加减功效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

补气血。主治风寒湿痹,属于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者。症见腰膝冷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舌苔谈白,脉象细弱等。用于治疗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和慢性腰腿痛,肩周炎,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小儿麻痹等。制备方法用法用量汤剂:日1剂水煎服。蜜丸;每丸重9g,成人每次1丸,日2次口服,7岁以上小儿用成人1/2量。用药禁忌孕妇慎用。不良反应临床应用1(颈椎病:用本方加减:独活90g,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党参)、甘草、当归、赤芍、生地各60g。焙干共研成粉末,加醋100g炒干,装入一只约30cm长,20cm宽的布袋中,每晚临睡时烘热后垫于颈肩部,每半个月为1疗程,嗣后更换原有药物。治疗颈椎病69例,男31例,女38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24岁,平均年龄51.5岁。结果:经1-4疗程治疗后,优(颈背肩臂疼痛麻木、头痛、眩晕、视力模糊,恶心,偏瘫等症状完全消失,纵压叩市试验阴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阴性,肝体功能恢复正常)41例,占59.3%;良(颈背肩臂疼痛麻木、头痛、眩晕、视力模糊,恶心,偏瘫等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好转,肢体功能大部分恢复)20例, 占29%;可(颈背肩臂疼痛麻木、头痛、眩晕、视力模糊、恶心、偏瘫等症状减轻,功能有改善)6例,占9%;差(以上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2例,占3%;总有效率为97%。 2(骨性关节炎:用本方加减:熟地黄、杜仲、桑寄生各15g,茯苓、当归、党参各12g,白芍、狗脊、牛膝各20g,防风、独活、川芎、甘草各6g,细辛3g,威灵仙、淫羊藿各18g,鹿角胶6g(烊化)。水煎服,1日1剂,早晚分服,每次150-300ml。同时合用消炎镇痛散(川乌、草乌各140g,白花菜子100g,乳香、没药各80g,白芷、川椒各50g,麝香1g,冰片少许。先将乳香,没药去油后,再用余药共为细末)。用时用低度酒调成糊状,如大枣大小药膏置于7×10cm胶布中央,贴敷患处及相应穴位,贴3-6小时,足部可8-12小时,每周贴敷2次。治疗骨性关

银花、青蒿、大青叶与柴葛解肌汤(一)

银花、青蒿、大青叶与柴葛解肌汤(一) 【摘要】对三阳合病证进行探讨,在研究柴葛解肌汤的方解和银花、青蒿、大青叶功效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疗三阳合病寒轻热重证宜选用柴葛解肌汤加银花、青蒿、大青叶汤。 【关键词】三阳合病银花青蒿大青叶柴葛解肌汤 银花,性味甘寒,归肺、心、胃、大肠经,为清热解毒诸药之首选药。青蒿,性味苦辛寒,归肝、胆经,功效退虚热,截疟,清热解暑,应用于温病后期,热入阴分,或治疗疟疾寒热往来,外感暑热等。大青叶,性味苦寒,归心、肺、胃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温热病邪入血分和热毒所致诸症〔1〕。柴葛解肌汤,是清解三阳合病的代表方剂,功效解肌清热,主治外感风热,寒郁化热〔2〕。然而柴葛解肌汤中加银花、青蒿、大青叶三药则能扩大其治疗范围,提高其疗效,现浅谈之。 1三阳合病之病机:外邪亢盛,传变由外至内 三阳合病是六经病证之外感病演变过程的反映。六经,以阴阳为纲,分三阳和三阴,按疾病的不同性质分三阳为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此三阳经病同时出现称为“三阳合病”。人体是有机的整体,故某一经的病变,很可能影响到另一经,一般来说,三阳合病的传变,大多从太阳开始,然后传入阳明、少阳。三阳合病之病机:外感风寒,寒郁化热,热邪由太阳经初犯阳明经所至。因表寒之邪尚未全解,见头痛,肢楚,脉浮;寒郁肌腠化热,见恶寒渐轻,身热俱增;热邪初犯阳明经,见心烦不眠,鼻干,眼眶痛,舌苔薄黄等内热之证象;而少阳是人体半表半里之枢纽,邪气由太阳之表传经阳明之里之间,少阳被郁,枢机不利,则郁而化火,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心烦。 2三阳合病之论治:热轻者辛凉解肌为主;热重者泻热毒,火郁发之 太阳表证未解,阳明内热初成,此为三阳合病之热轻证,治当外解太阳之表,内清阳明之热。而当太阳表证邪亢,阳明内热已成,少阳之气火郁,此之为三阳合病之热重,往往炎夏季节多见,此时若单用柴葛解肌汤解肌清热则难以速效,根据《素问·热论》“三阳之邪,多热毒,郁而发之,热先解…”的理论,应在解肌清热的基础上加重清解三阳之热毒,宣发少阳之郁火。 3柴葛解肌汤:解肌之力强而清热解毒之力不足 柴葛解肌汤解肌之功效显著,已为千百年来诸医者所证实,对于三阳合病之“头痛肌楚”者,柴葛解肌汤的作用不容置疑。方中柴胡、葛根解肌清热为君药。羌活、白芷助柴胡、葛根以解肌表,散寒止痛,使解肌之力倍增,以达外解太阳之表;黄芩、石膏清泄里热,从而内清阳明之热,此四味为臣药。柴胡配黄芩又可中和少阳之枢。白芍、甘草酸甘化阴、和营泄热;桔梗开宣肺气,以助宣泄邪热,均为佐药。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并能和中,为使药。诸药成方,辛凉解肌,兼清里热,但对于大热、咽肿痛、发斑等热重缠绵者则显功力不足。

中医方剂学第七版方歌

中医方剂学七版方歌 一.辛温解表 1.麻黄汤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而喘服之宜。 2.桂枝汤 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4.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5.止嗽散 止嗽散用白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 二.辛凉解表 6.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7.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8.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9.柴葛解肌汤 柴葛解肌芷桔羌,膏芩芍草枣生姜,恶寒渐轻热增重,解肌清热此方良. 升麻葛根汤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三.扶正解表 10.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再造散 麻黄附子细辛汤 加减葳蕤汤 四.寒下 11.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 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12.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洋化芒,肠痈初期痛据按,散结消肿服之康. 大陷胸汤 五.温下 13.温脾汤 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攻下寒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 六.润下 14.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润肠泻热又行气,胃热肠燥便秘施.

《方剂学》84苓桂术甘汤独活寄生汤(王付)

84苓桂术甘汤独活寄生汤(王付) 现在上课。这一堂,我们学一个方,叫苓桂术甘汤。这个方是张仲景的一个著名方。这个方药物组成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所组成。这个方,根据药物的组成看看,这个方煎煮的时间长不长?煎煮的时间也是比较偏短的。我们说煎煮一般情况下,是多长时间?在特殊情况下,我们说了,张仲景的煎药方法,最短几秒钟,最长三个小时。我们学习到应用,一定要因人而决定的。当然,这里边还得因药而决定的。苓桂术甘汤煎煮大概就是十五分钟左右。当然我们说的煎煮,大火这个时间算不算?它是不算数的。是从水开以后,小火计算的。苓桂术甘汤,这个方的功用是什么呢?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从今天来看,苓桂术甘汤它的药理作用,主要就是保护胃粘膜,抗心肌缺血,缺氧,抗心律失常,以及抑制平滑肌自发性收缩等作用。我们学习苓桂术甘汤,这个方,治疗中医的证,是中虚痰饮证。中,指的是什么?脾胃。也可以说是脾胃虚弱痰饮证,也可以说是脾虚痰饮证。中医所说的脾,在绝大多数情况,应该包括胃。脾虚痰饮证,它的主要病证表现是什么? 举一个例子。在门诊上班,来了一个女同志,我问她哪不舒服?她告诉我,同时她还拿了一张纸,上面是一个胃镜的报告单,是慢性浅表性胃炎。她接着说了这样一句话,她说,她的慢性胃炎胃历来不痛,她又说历来不恶心,历来不吐,历来不腹泻,当然大便也不干。她说她的浅表性胃炎,主要症状,她自己感觉胃里边不柔和,这个东西一会跑到了左边,一会跑到了右边,这个东西在胃里边转来转去。她说大概转不到半个小时,忽然间她感到胃中有一个东西,进到了胸中。她说一到胸中,她感到胸中满闷、不舒服。她又说胸中不舒服,胃中舒服了,说明病跑了。她接着又怎样说呢?她说宁可胃中舒服,还是宁可胸中舒服呢?希望都舒服。她说了一句什么话呢?她说胸中不舒服,比胃中不舒服还难受。她总是怀疑胸中不舒服,有问题,检查来检查去没有问题。她说,大概持续二十分左右,忽然间,头晕目眩,胃中舒服了,胸中舒服了,头晕目眩。头晕目眩,这种情况下,站不能站,只能躺在地上。她说在家里劳动,每一次去地的时候,都要带一个能睡觉的地方。如果胃中不舒服,胸中不舒服,紧接着就是什么?眼前一片漆黑,头晕,要睡觉。她说,睡上个二三十分钟,三四十分钟,起来,好好了。一天多次发作。她这样一说,叫我想到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第67条,张仲景怎样说呢?他说“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那就是什么呢?头晕目眩。我们给她开方,吃了一段时间,大概有二十多天,病证基本解除。你说这样的浅表性胃炎,她就吃二十天的药,能不能达到预期治疗目的呢?有没有必要巩固治疗呢?她又坚持

中医常用汤

即时修护眼部精华霜Advanced Night Repair Eye Synchronized Complex ? 适合所有肤质15ml ¥540 功效 改善6种眼周问题 眼周肌肤水润平滑 产品详情 雅诗兰黛No.1DNA级精华眼霜,拥有No.1口碑的人气产品。 抵御各类岁月侵袭,24小时全天呵护与修护年轻明眸。 一脉相承"瓶中神话"ANR的强大生物钟调节科技Chronolux? Technology,日夜同步维护,极大增强眼周肌肤自我修护能力。 只需一瓶,简单一步,改善细纹、黑眼圈、浮肿、皱纹、干纹及肤色不均6大眼部问题。全新即时修护特润眼部精华包含首次在特润修护系列中使用的独创同步修复技术,帮助支持肌肤细胞在精准时间自我修复的天然同步机制。因此,眼周的细纹和皱纹随时间逐渐减淡。 简单一步,改善细纹、黑眼圈、浮肿、皱纹、干纹及肤色不均6大眼部问题。 只需一周时间,肌肤变得更加水润平滑。肌肤更显健康,眼周肌肤更加紧实年轻。 使用方法 ?早晚各一次。 ?使用蘸取勺蘸取少许轻点在眼周 ?用无名指轻轻拍进眼周肌肤,注意不是涂抹。 ?每次使用完毕后请清洗并晾干蘸取勺。 配方详情 ?经皮肤科医师测试证明经眼科医师测试证明无香型无致痘性

中医常用汤 一、解表剂 1、辛温解表剂 001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002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003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004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005止嗽散 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006香薷散 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2、辛凉解表剂 007银翘散 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辛凉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008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009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辛凉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010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011升麻葛根汤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发不透,解肌透疹此为良。 012竹叶柳蒡汤 竹叶柳蒡葛根知,蝉衣荆芥薄荷施,石膏粳米参甘麦,风疹急投莫延迟。 3、扶正解表剂 013败毒散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014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015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 016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017葱白七味饮 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葛根与生姜,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 二、泻下剂 1、寒下剂 018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019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专治热实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 020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2、温下剂 021大黄附子汤 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冷积内结成实证,攻专温下妙非常。

独活寄生汤7方_思维导图_方剂学_中药同名方来源

独活寄生汤7方 1《慎斋遗书》卷七。 组成:白芍1两,杜仲1两,归身1两,防风1两,白 芷1两,人参1两,细辛1两,桂心1两,熟地1两, 牛膝1两,川芎1两,寄生1两,甘草1两,独活3 两。 功能主治:鹤膝风,痛甚,因干风者,并主痛 风。 用法:加生姜,水煎服。 2《妇科胎前产后良方注评》。 组成:独活8分,桑寄生8分,牛膝8分,木瓜、 薏米8分,秦艽6分,续断8分,当归尾8分,生地 6分,茯苓8分,芍药(炒)5分,焦杜仲8分,甘 草5分。 功能主治:产后腿脚无力,不能动履。 用法:水煎服。 3《医略六书》卷三十。 组成:熟地5钱,独活1钱半,当归3钱,官桂1钱 半,白芍1钱半(酒炒),川芎1钱,茯苓3钱,杜 仲3钱(酒炒),牛膝3钱(酒炒),桑寄生3 钱(酒炒)。 功能主治:产后脚气疼痛,脉虚涩弦浮者。 用法:水煎,去滓温服。 4《得效》卷三。 组成:独活2两半,真桑寄生(无则用川续断 代)2两,杜仲(切,炒断丝)2两,北细辛2 两,白芍药2两,桂心2两,芎?2两,防风(去 芦)2两,甘草2两,人参2两,熟地黄(洗)2 两,大当归2两。 炮制:上锉散。 功能主治:风伤肾经,腰痛如掣,久不治,流入 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之患;及新产腰脚挛疼, 历节风湿,脚气;产后血虚生风,手足抽掣,筋 脉挛急,时发搐搦,半身不遂;或因劳役太早, 风邪乘间而入。 用法:每服4钱,水2盏煎,空心服。 5《鸡峰》卷四。 组成:独活、寄生、细辛、杜仲、牛膝、防风、 芎、熟地黄各等分。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所得,腰 背痛,不速治,喜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 痛重,或腰胁痛,脚气偏重,毒湿多风。素无风 或久履湿冷,或足汗脱履,或洗足当风,湿毒内 攻,足胜两腿缓纵挛痛,或皮肉紫破有疮。 用法:每服3钱,以水1大盏,煎至6分,去滓温 服,1日2次。服讫温身,勿令冷也。取蒴藋菜火 燎,厚安置床上,热卧之上,冷复燎之。冬月取 根,春取茎,熬热卧之。诸处风湿亦用此方。 6《千金》卷八。 组成:独活3两,寄生2两,杜仲2两,牛膝2 两,细辛2两,秦艽2两,茯苓2两,桂心2两, 防风2两,芎?2两,人参2两,甘草2两,当归2 两,芍药2两,干地黄2两。 功能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腰 膝疼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 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象细弱。 用法: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分3 服,温身勿冷。服汤,取蒴藋叶火燎,厚安席 上,热眠上,冷复燎之。冬月取根,春取茎, 熬,卧之佳。 7《医医偶录》卷一。组成:独活1钱,桑寄生1钱,防风1钱,秦艽1钱, 威灵仙1钱,牛膝1钱,茯苓1钱,桂心5分,细辛3 分,炙草3分,当归2钱,金毛狗脊2钱。 功能主治:产后腰痛,上连脊背,下连腿膝。

中医方剂学教案

赤峰松山中蒙医院 方剂学教案 授课对象:非中医类别医师授课学时: 15学时 授课时间:授课教师: 王云亭

《方剂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方剂、方剂学的概念和方剂学的基本任务。 2.熟悉方剂学在中医药学体系中的地位及方剂学的研究方法。 3.了解历代医家在方剂学方面的代表著作和主要成就。 【能力培养目标】 1.能说出不同时期方剂学的发展特点。 2.会查阅方剂学有关资料。 【教学内容】 1.讲述方剂学的性质、任务及其重要性。 2.重点讲述: 方剂、方剂学的概念 方剂与药物的区别 方剂学的研究方法。 3.简述方剂学的起源及历代发展概况,并简单介绍学习方剂学的方法及要求。 第二章方剂与证、法、药的关系 【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方剂与病证、治法和药物的关系。 熟悉“方证相关”,常用治法(八法)的基本内容。 了解中药与方剂之间并存互动的复杂关系。 【能力培养目标】 能根据不同病情,从“八法”中抉择正确治法。 【教学内容】 1.讲述方剂与病证、方剂与治法、方剂与中药的关系。 2.重点讲述: 方证相关的涵义。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常用治法(汗、吐、下、和、清、温、补、消)的含义、作用及适应范围。 3.简要说明方剂在中医辨证论治即理、法、方、药四个环节中的地位和作用。 方剂的分类 【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七方、十剂及治法分类的含义。 熟悉方剂的分类方法及其主要代表著作。 【能力培养目标】 能根据方剂分类的理论,对方剂进行正确分类。 【教学内容】 1.简明方剂分类的五种类型。 2.重点讲述: 七方、十剂的基本概念。 治法分类的概念及基本内容。 3.简述病证、综合分类的基本概念。 第四章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方剂的组成原则与基本结构及君、臣、佐、使的含义。 熟悉药物配伍是方剂组成的基础及药物配伍在方剂中的作用。了解方剂变化的几种形式。 【能力培养目标】 能按君、臣、佐、使的基本结构分析成方。 会对成方进行药味、药量的加减以及剂型的变化运用。 【教学内容】 1.讲述药物配伍是方剂组成的基础及药物配伍在方剂中的作用,方剂的组成原则与基本结构,方剂变化的三种形式。 2.重点讲述: 药物配伍是方剂组成的基础。 药物配伍在方剂中的作用。 方剂基本结构即君、臣、佐、使的含义。 3.简要讲述方剂变化的三种形式。

方剂学(功效、主治、组成)表格

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麻黄、甘草、桂枝、杏仁 枝汤桂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 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外感风寒湿邪,兼有蕴热证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芩、甘草 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外寒里饮证麻黄、桂枝、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半夏、五味子 止嗽散宣利肺气,疏风止咳风邪犯肺证紫苑、百部、桔梗、荆芥、白前、甘草、陈皮 银翘散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金银花、连翘、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芦根 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温初起,表热轻证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苇根 麻杏甘石汤辛凉疏表,清肺平喘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麻黄、石膏、杏仁、甘草 柴葛解肌汤解肌清热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柴胡葛根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生姜大枣 败毒散散寒祛湿,益气解表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人参甘草生姜薄荷 大承气汤峻下热结阳明腑实,热结旁流,热厥痉病大黄、枳实、厚朴、芒硝[与脾约丸的区别] 大黄牡丹汤泻热破瘀,散结消肿肠痈初起,湿热瘀滞大黄、桃仁、丹皮、冬瓜子、芒硝 温脾汤攻下寒积,温补脾阳阳虚寒积证大黄、附子、干姜、人参、甘草当归芒硝 麻子仁丸润肠泻热,行气通便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麻子仁、芍药、炙枳实、大黄、厚朴、杏仁[与小承气不同有2] 济川煎温肾益精,润肠通便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肉苁蓉、当归、牛膝、泽泻、升麻、枳壳 十枣汤攻逐水饮悬饮、水肿芫花、甘遂、大戟、大枣 黄龙汤攻热通便,补气养血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甘草人参当归生姜大枣桔梗 小柴胡汤和解少阳1伤寒少阳证2热入血室3黄疸疟疾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 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内泻热结少阳阳明合病柴胡、黄芩、白芍、半夏、枳实、大黄、生姜、大枣 蒿芩清胆汤清胆利湿,和胃化痰少阳湿热证青蒿、黄芩、淡竹茹、姜半夏、赤茯苓、生枳壳、广陈皮、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 四逆散透邪解郁,疏肝理脾阳郁厥逆之证,肝脾气郁证柴胡、炙甘草、枳实、芍药 逍遥散疏肝解郁,养血健脾肝郁血虚脾弱证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烧生姜、薄荷 痛泻要方补脾柔肝,祛湿止泻脾虚肝旺之痛泻炒白术、白芍、陈皮、防风 半夏泻心汤寒热平调,消痞散结寒热错杂之痞证半夏、黄芩、干姜、人参、黄连、大枣、炙甘草 白虎汤清热生津气分热盛证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竹叶石膏汤清热生津,益气和胃外感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石膏、竹叶、半夏、麦门冬人参、炙甘草、粳米 清营汤清营解毒,透热养阴热入营分证犀角、生地、元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 犀角地黄汤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热入血分证(热伤血络,热扰心神,蓄血瘀热)犀角(水牛角代)、生地、芍药、丹皮 黄连解毒泻火解毒三焦火毒热盛证黄连栀子黄芩黄柏 凉膈散泻火通便,清上泄下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证连翘、川大黄、朴硝、甘草、山栀子仁、薄荷、黄芩、竹叶、蜜 普济消毒饮清热解毒,疏风散邪大头瘟黄芩、黄连、陈皮、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 阳证痈疡肿毒初起金银、白芷、贝母、防风、赤芍、当归尾、甘草、皂角刺、制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陈皮仙方活命饮清热解毒,消肿潰堅,活血 止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