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辩论理论之需根解损,

辩论理论之需根解损,

辩论理论之需根解损,
辩论理论之需根解损,

辩论理论之需根解损(需要性、根属性、解决力、损益比)

奧瑞岡式辯論比賽與身為政策決策者的光榮

我們都知道奧瑞岡式的辯論比賽是政策性命題的辯論比賽,他的賽制源自於法庭辯論的制度,其不同於新加坡式辯論比賽的價值性命題討論,奧瑞岡式討論的都是關於國家政策決策的題目。所以,在這樣子的比賽制度之下,早期,前人都常以身為國家決策思考者為榮,甚至也在辯論場上深信,其所支持的政治制度必定是自己認為對國家來說是最好的制度、有一定的立論基礎,才敢在辯論場上道出。因此,前人們設計了一套關於國家政策的思考框架來幫助初學奧瑞岡式辯論的新手們如何思考國家政策的架構。

而這套思考方式我們通常稱為「需根解損」或「一般性論點」。

正方的政策決策思考

由於奧瑞岡制度下的正方立場必定是違反現狀政策制度的一方,所以作為想要推翻現今政策制度以建立新的制度的一方,必須要有符合一定的論述證明的標準才能被人信服。而又正方因為要推翻現狀制度所以必須是先講的一方,所以為了比賽雙方進度的順利進行,通常裁判會要求正方最好能在一辯的時候就負起「需根解」三者的立論證明完整,否則就很有可能會直接輸比賽。而正方在這一開始就要負起的這三個推論證明,通常則被稱作為「初步方案」,那我們現在就開始來為正方的需根解損來個別作介紹吧:

需要性:改變現狀制度的理由、原因、需要。

「需要性」即「需根解損」當中的「需」。一般而言,如果一個政治制度進行順利,你若想改變它,就必須要有改變它的理由。要不然它進行的好好的,何以要莫名其妙的突然被改變,而這就是需要性的精神。這樣的思考模式也可以用在於說服觀念當中,如果某人在某時某地的行為正在進行順利,當吾人今天想要說服它對此行為做出改變,就不能莫名其妙地叫他說改就改,一定要告知其現在的行為何以有需要被改變,讓他了解改變的需要,他就自然能夠心甘情願地對自己的行為有所改觀。而一般來說,論述需要性的方式有三大方向:

1. 問題導向

問題導向即是正方發現今天現狀底下,有很嚴重的問題存在,動搖到社會或動搖到原本的制度。而這樣嚴重的問題用現狀的制度又不能夠解決,所以必須改變制度以解決這個問題。而解決這個嚴重的問題,即是採取這種策略的正方的需要性。

Eg:在「我國應對青少年施予宵禁政策」一題中,正方發現,在深夜,青少年的犯罪率相當的高。為解決此一問題有所需要對青少年採取宵禁政策。

Eg:在「我國高級中學應回復留級制度」當中,正方發現因為學分制導致學生在高中對課業挑食,造成用學分制新進大學的新一批學生們,二一人數及選錯課的人數大幅暴增。為解決此一問題所以有回復留級制度的需要。

2. 價值導向

採取價值導向的正方,相信有某種精神、某種價值是更值得今天的我們去追求的。而當然的,這樣的價值與精神並不存於現狀的制度當中,所以正方才必須要改變制度去追求。而追求這樣子的價值即是採取這種導向的正方的需要性。然而有的時候採價值導向的正方會將其追求的價值視為絕對的、視為應當去遵循的,意與反方的價值做出相抗,而這樣比賽勝負關鍵就在於雙方的價值說服能力和具有渲染力的舉例了,而非數據資料了。(不過這由於價值導向十分抽象,沒有好的口語表達能力與渲染力將會把比賽打得相當空洞。所以如能闡明出在這價值落實後,對社會所連帶帶來的實質利益,正方的立場將會更加穩固。)

Eg:在「我國應對青少年施予宵禁政策」一題當中,正方發現,青少年皆多為在學學生,而學生晚上本就應該乖乖待在家睡覺,不得外出遊玩。且又青少年依法規的概念,身心智發展都尚未成熟,一個良好的政府本應主動對他們伸出保護。所以在深夜如此危險且治安防治較為困難的時段,政府基於保護青少年的立場,理應對他們實施宵禁。

(像這樣,之後的比賽爭執點將會重在,政府保障青少年的權限界線應當劃在哪。而哪一方劃贏了,架構就算哪一方獲勝了。比賽的層次和著重點就比較不會在實質看得見的利益上面,而會著重在價值層次上。)

Eg:在「我國高級中學應回復留級制度」當中,正方認為高中為基本學識,是一般的知識基礎。所以作為學生不能夠任意拋棄其中的學業。不然新一波的因學分制而學業挑食則被二一的大學新生增加,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不管如何,高中生本應要學好高中的一切學業,並學習如何分配讀書時間和學習讀書方法,因為高中是知識的基本,高中生本就不應有自我決定該學何者科目的自由。(這則是連帶實質利益的例子。)

3. 補充性導向

採取補充性導向的正方發現,某國在某方面與我國國情相同,卻因其所採取的國家制度不同,因而能帶來其他龐大的利益,所以我國也應使用同一制度,來吸取此一制度所產生的利益價值。這種吸取他國制度來補充我國所不足的,即是補充性導向。(注:此種導向在台灣的辯論圈使用較少,由於與台灣政治或社會制度相近的國家不多,所以多為國外辯論所用。且採用此種導向的論述方式,需要將其整體論述得明確,困難度較高。故口傳技巧不高和概念不清的人,常會因此在台上被問得難以回答清楚我國在實施後的實況。)

Eg:在「我國立委選舉應採單一選區制度」一題當中,正方發現由於英國採行了單一選區之後,造成了兩黨政治的出現,兩大黨良性競爭實現了政黨政治的最佳典範,也促進議會進度的順利和民意的反應。所以我國也該實施相同的制度。

在此請注意的是,不管上述何種導向,那都只不過是論述需要性時,正方可採行的方法而已。沒有說用了哪一項就必須不能用哪一項,而且現今辯論圈時常混合著用,根本不太注意彼此的分別。在此只是為了介紹在論述需要性時可出發的思考方向而已。論述本身是自由的,只要你能夠清楚闡明出你要表達的意義和需要,並清楚的落實出您方的需要和利益制度的連結,讓別人不會聽不明瞭。那麼不管怎麼講、從哪種方式出發,都是可以的。

根屬性:制度和需要性之間的確切關聯。

根屬是一個邏輯上的專有名詞,由於一般人於日常生活中沒機會習慣這個詞彙,所以在以前辯論圈常常因為為了這個詞語更深入的思考與應用而有許多的爭執。根屬這個專有名詞,簡單的來說,就是當今天有因果關係時,原因「造成」結果,而結果「根屬於」原因。請見下圖(圖一)的關係。

那為什麼,在打辯論時會使用到這個邏輯上的專有名詞呢?這是肇因於當今天我們在和別人討論問題之時,時常會發現對方所說的結果可能不導因於他所想像中的原因。而為了能夠清楚明白直接指出對方在邏輯上的錯誤,因而使用了這個專有名詞。所以我們會常在辯論場上聽到有人說:「對方辯友您所說的利益好像不根屬於您方的制度喔!」之類的話語。舉例來說:

Eg:在「我國普通刑法應廢除死刑」一題中,偶而會聽到有正方論點是,在廢除死刑之後就可以解決誤判的問題了。由於詞語邏輯不清楚,這個論點像這樣子的發展相當有問題,所以通常你會聽到反方回應正方論點的思想架構是這個樣子的:由於誤判不根屬於死刑,正方想藉由廢除死刑來解決誤判的想法,也就被推翻了。

不過根屬性的觀念不只運用於在需要性與制度之間的關聯,像是制度與制度所帶來的利益之間也有根屬關係,所以我們在場上有「利益不根屬」的攻擊。而在思考質詢問題的設計之時,也有所謂「答案不根屬於問題」的狀況,也就是所謂的答非所問。而也有制度與題目不根屬的狀況,我們通稱「合題性」。但我們沒有必要去硬背每種不根屬的名稱和狀況,只要在辯論場上很自然的從因果關係去思考,能抓出對方不根屬的地方,然後用簡單的語句告出對方的所說的結果並不源自於他所說的原因就好了(像圖二那樣的思考)。

解決力:制度能達成需要性的程度多寡。

正方藉由制度來解決其需要的程度會因為在比賽進行的當中,由於正方語句的重新補述和資料的填補、或者是對方的攻擊和對正方利益大小的拆解,而變得與正方一開始所預期能夠達成的解決能力而有出入。而「需根解損」中的「解決力」在談的就是這個。

正方一辯上台至少要負起一定程度的證明,去證明正方的制度能夠解決他想達成的需要性。如果不能的話,那我們根本不知道今天正方的制度到底有沒有效用,而也就根本無法能相信正方的立場。所以有滿多人會說一開始在正方一辯申論要負起「需根解」的成立,也就是之前所說的「初步方案」。(但要在幾辯成立通常在辯論圈裁判會因辯士素質、程度不同,而有不一樣的要求。一般來說,是對初學的高中生能要求到在正二申論前做完就可,而大型盃賽則標準會再提高更多;而對大學生則是要求要在正一申論就要達成。不過也有人是則是要求在正一答辯之前,因為可能有些「初步方案」和「合題性」問題是需要看對方的質疑和正方的回應而定的。)

總之,正方從頭到尾一定要能守住制度所能帶來的解決力,如果制度不能帶來任何解決需要的程度,那比賽也就沒什麼好談了。

損益比:正反雙方的利益比較。

但是正方就算整場比賽從頭到尾都確保了需要性、根屬性、解決力的成功,告知了裁判這需要的存在以及今天的題目的制度能夠解決這需求而且還有確實的解決效力,但這樣並不代表正方就已經贏得了比賽了。此時的正方還差一個步驟,即是「損益比」。

因為今天正方是一個要變動現狀的一方,就算他的制度可以帶來利益,但那也要所帶來的利益比現狀既存的利益還來的大;或是換句話說,正方變動現狀所帶來的利益必須在扣除「變動成本」之後還要比反方的利益來得大,才算是贏得比賽。

而什麼是變動成本呢?因為今天正方要改變制度,而在改變制度時,必定會因為制度的轉變所花費掉一些社會成本。舉例來說:在「我國應成立色情特區」一題裡,蓋出特區的花費、重新劃定都市規劃的人事成本等等…這些都是「變動成本」。或是在「我國應繼續興建核能電廠」一題裡,蓋核能電廠的費用就是「變動成本」,而帶來發電的利益那則是屬於「正方變動制度後所帶來的利益」,然則反方攻擊正方會有環境污染問題,這我們一般則把這歸類在是「反方維持現狀的利益」(因為環保是反方的利益而正方的利益則是經濟),則與變動成本無關。

於是,前人打趣地化約了一個公式,來解釋損益比,大家不妨可以參考:

正方變動後帶來的利益-正方的變動成本>反方提出的利益

要依照這公式,正方才算是利益比反方來的大。我們才能夠相信變動制度改採正方所提出的新世界會是更好的,所以裁判會依此派定正方贏得比賽。

這樣子雙方利益的互相比較,就是「損益比」。而損益比的工作不太可能在比較前面的辯次

做到,像是正一申論時,反方根本還沒上台,正一根本還不知道反方的制度為何,要如何做損益比?所以損益比的工作在申論上只有正二和正三能夠做得到。不過,一般而言都是正三時才會做損益比的,因為正二的辯次多半要全力回應完反方一開始的攻擊,所以比較沒有時間做損益比的動作。不過談到這裡,這就是「辯士職責」的問題了。之後會另開一課再談,現在是在講需根解損,所以不對此多做說明。

而損益比的工作,正反雙方都可以做。因為只要哪邊比贏了,比出誰帶來的利益比對方大,誰就贏了。所以正三反三理應都會花不少時間在這上面,只不過在整場比賽沒做損益比,而雙方又互相攻擊來攻擊去弄得彼此千瘡百孔的情況下,裁判一般會比較苛責正方沒做損益比。因為是正方要變動現狀,所以正方有積極證明自己制度比現狀來得大的責任在。不過若是裁判自己在心中可以釐清雙方的利弊關係,有的時候裁判會以純邏輯的方式去整理整場比賽,來看出哪一方利益比較大。但這樣子讓裁判自己來處理比賽的論點其實是非常不好的(裁判這樣子因為雙方沒有給出個比較標準而用自己思想介入來處理比賽論點的狀況,我們一般稱為「裁判的自由心證」或「心證空間」。),雖然就字面上來說損益比是在「比較」利益而已,但這「比較」的一個過程中,其實包含了許多正反雙方解讀雙方利益價值及制度的方式,而這樣的解讀將會積極的突顯或放大出己方利益的優勝之處,讓人一目了然,而這樣比賽也才能夠乾淨俐落,不用勞煩裁判去思索到底是哪一方贏得比賽。

因為今天辯論本來就是一個積極說服的過程,我們既然能夠擁有說服裁判不得不讓得我們贏的空間(因為對方不做損益比)。我們又何必放任裁判去思索勝負呢?要不然學習辯論、學習說服的意義又何在呢?

反方的政策決策立場

介紹完了正方的「一般性論點」之後,當然要來介紹反方了呀!雖然正方一開始先上場講述,因而造成反方的論點選擇將必須依循正方所打出的論點而有限制。(這意思就是,正方沒有打的論點,你反方不能因為你曾有設想討論過,所以就硬在場上說正方有這個論點而要和他討論。)但是由於反方只要反對題目就好。於是乎,不同於正方只侷限於要符合題目,反方所可以採用的立場空間會比正方還來得多的很多,我們接下來就是要來介紹反方所能夠採用的四種立場:

維持現狀:維持現今所有制度或既定政策而不做任何更動的立場。

奧瑞岡辯論賽所訂的題目必須要是違反現狀的,故當題目為「我國普通刑法應廢除死刑」時,現今的我國的普通刑法上就必定會還存有死刑。所以正方為了支持題目必定會更動到現今制度,而如果反方採取維持死刑沒有修改任何制度時,像這樣維持著現今制度的立場,我們便稱為「維持現狀」。

反方採取維持現狀的立場有一種好處,就是反方由於沒有更動現狀的任何制度,所以花費不到任何的「變動成本」,所以當正方如果只能證明到正方變動制度之後所帶來的利益只能和

現狀的利益一樣時,裁判會判比賽勝方為反方。因為再雙方制度帶來的效能都相同時,反方少花了「變動成本」,所以他比較省。因此贏得比賽的論點分數,而反方這樣子沒有花費到變動成本的優勢,我們一般稱之為「推定利益」。

而這樣子由於「推定利益」影響比賽勝負的觀念,大家可以參照之前在講「損益比」時所寫的那個公式。

但是維持現狀為何?或者是何謂現狀?這其實有時會因為政府的「既定政策」而有爭議,像是「我國應成立色情特區」一題當中,由於就今年的制度之下而論是還有公娼存在的。但是政府已經有「既定政策」宣布要廢除公娼,但為顧慮原有公娼的工作權問題,所以採用的是逐年逐步讓公娼凋零,最後進而達到零公娼的目的。那就這麼說來,究竟現今的制度到底算是有合法的性工作者還是沒有呢?說沒公娼,但在此時此刻我們的人民還是可以合法去找公娼消費;而說有公娼,但政府的政策和財政都已經撥人力撥錢去做廢除公娼的動作了,所以像這樣子已有「既定政策」但還在實施中或還沒實施的狀況,很令人對現狀的立場為何而頭痛。所以像這樣子的「既定政策」的問題通常都會有大會定義現狀為何。但如果沒有的話,也多是認定以既定政策為主,因為既然已經通過法案和政策了,就代表國家現今是認同既定政策內的制度價值的。不過遇到大會沒定義的時候,反方如要以既定政策為現狀,最好還是準備一下相關資料,以證明既定政策的狀況為何。以免場上對現狀的解釋有太多的紛爭。

修正現狀:小幅度的修正現今制度的立場。

有的時候,反方可以視現狀制度的一些缺失,或意圖想要達到某些正方想追求的利益,而小幅度的修正現狀,以得取利益之。

而由於「修正現狀」只是小幅度的修正,所以反方還是享有「推定利益」(因為推定利益是相較於有變動現狀的正方來說)。只是會比「維持現狀」的推定還來的小些。

相抗計畫:大幅度的變動現今制度的立場,就好比等同另外一個正方。

同樣的反方也可以像正方一樣地「變動現狀」(不過當然不是變得和正方都同樣支持題目啦>_<”)。當反方想追求的利益或價值在現狀之中找不到,或甚至小幅度修正現狀也做不到時,反方就會考慮改採相抗計畫(也就是如同變動現狀精神)的方式了。而當反方採行了這種立場之後,辯論場上就好比有兩個正方在互相對打。因為採取這個立場的反方大幅幅度變動現狀,所以同樣也要負起需根解損的責任,故也就是等同是兩個正方在場上。而且,由於反方也變動現狀,所以他也失去了原有的「推定利益」。所以雙方要互做「損益比」,互相積極地比較雙方制度,才能證明出制度誰優誰劣。

所以像這樣放棄「推定利益」的打法,除非是現狀有著很大的問題難以解決,或是反方想要想出奇襲賭正方猜不到要打這個制度,或真的相抗計畫所使用的新制度真的很不錯。要不

然,一般而言,現今辯論圈內通常不敢冒這個風險去放棄已原有的推定利益來打比賽。

但是究竟修正現狀和相抗計畫到底要怎麼區分呢?這個小幅度和大幅度又是怎麼定義的呢?現今辯論圈對此的學說一般有三種:

1. 有無否定現狀的價值

這種學說相信每個題目討論到最後一定有要它所要探討的核心問題。而這樣的核心問題所討論的是相對立的兩個核心價值,它們各自體現在今日人們所賦予現狀的精神之中和正方制度設計裡的最終價值精神裡。而在今日人們所賦予現狀的精神中有與題目核心價值有對立到的部分,即是我們今天要看是否有被否定的地方。如被否定了,即是相抗計畫。

這樣子講述很空泛,讓我們舉些例子來看好了。

Eg:

在「我國區域立委選舉應採單一選區制」一題中,正方用單一選區,反方用完全比例代表制。此時反方都習已被視為相抗計劃,此乃因這個題目所要討論的核心價值是「選舉制度」的問題。而反方整個否定現狀的選舉制度精神,所以是相抗計畫。如果今天反方只是變更立院內部議事章程規範,希望來達到正方想達到的議事效率的彰顯,而沒有改變選區制度的話,此時我們會說反方式修正現狀而非相抗計畫,因為他沒有變動到這個題目的核心價值,選舉制度。

Eg:

在「我國土地交易所得應改課所得稅」一題中,通常慣例會說反方改成實價課徵是修正現狀,因為它仍然支持現狀原來土增稅的漲價歸公的精神,而漲價歸公的精神廢立即是這題目要討論的核心問題。

2. 看反方的變動成本與正方變動成本相不相近

這種學說則是認為,去界定現狀的精神或題目所要討論的核心問題來當對此問題的一個絕對地判斷準,這樣是很不合理的。舉例來說,如在「我國區域立委選舉應採單一選區制」一題,反方說要改採內閣制,內閣制雖和選區制度無關,也和題目要討論的本意無關,但他變動的成本和對社會的影響可比選區制度還來得嚇人。這或許是反方異想天開,想要用內閣制的行政立法合一的政策執行效率來想比過正方改採單一選區想得到的議事效率的利益吧!但像這樣子反方跳開題意打比賽的漏洞,就不是前面那個學說所能解決的。這學說的支持者認為前者會認為題意一定有確切的核心價值可以界定,這樣的想法其實是用辯論圈大家打比賽所習慣用的論點架構去導果為因而成的思考,這樣是不能涵蓋到特例的。然而前面的一個學說對這裡的質疑則是認為,那種跳開題意打比賽的人本來就該擲判輸比賽,因為他不符合題目要討論的主旨,而修正計畫和相抗計畫的比較基準本來就應該是從反方自身的變動大小來看,所以這樣子的基準我們應該明確地從其自身內部去劃出界線。然而後者的學說卻與正方比較,雖有基準,但其實還是沒有把界線劃清楚,沒清楚交代如何界定出相近不相近。

3. 交由場上雙方損益比

此學說覺得前述兩者意圖找出修正現狀與相抗計畫的客觀界線供辯論圈的裁判有普遍判準的本意固然是好的,但變動成本的大小其實會因場上雙方的論述及辯論技巧的展現而會有所不同。不可能一個題目就能夠訂出有一個絕對的標準存在,所以還是要回歸到雙方的損益比。看雙方如何做出損益比,看反方如何闡述及捍衛自己制度比正方更貼近現狀的部分,來界定反方之於正方是否還享有推定利益。而這樣子反方是否比正方還貼近原來的現狀制度的精神的舉證,裁判會覺得這是反方的責任,因為是反方要變更制度的,本來就應該對其有變更到的部分做以說明和負責。

現今辯論圈使用1、3兩者的人居多,但這裡介紹這些學說並不是要大家去死背或互相評議,只是讓大家對於在自己做反方時如有修改變更到現狀制度的情形,現今辯論圈裡的裁判們是有可能用什麼樣的方法來評判反方的立場。其實不管如何,只要反方有積極去做損益比的動作,將敵我雙方的利弊差距擴大,那這樣子需要介入裁判自由心證來界定反方是修正現狀還是相抗計畫以作為決勝關鍵的狀況,就更不可能會發生了。而這樣子的問題也就不會出現了。所以如果會有不同的裁判在場上對反方的修正現狀或相抗計畫感到困擾時、或有看法歧異時,這其實要苛責的是場上的雙方辯士,不積極釐清比賽戰場或積極去做損益比,害得裁判不得已「介入心證」,用裁判的主觀認定來看反方是否為相抗計畫以決定比賽的勝負關鍵,所以如果因為裁判使用的學說造成比賽評判結果不一其實這不能怪罪於裁判,這還是歸因於辯士們沒把比賽打好的問題。

純反對:純拆解正方的邏輯架構,找出其中的矛盾使其自動崩潰。

「純反對」的立場又被稱作為「檢視角度者的立場」。顧名思義,他其實是一種沒立場的立場。只想藉由邏輯檢證來看正方是否符合一般性論點的要求、或其中的架構是否有矛盾與不成立的地方。至於正方意圖攻擊反方的現狀問題時,反方全以其為檢視角度者的立場一句帶過,不予之討論,因為當正方的架構如有矛盾不成立的地方,那今天根本不用談及損益比,而也就不用討論到反方的制度或現狀了。

Eg:在「我國應成立色情特區」一題,有情況是反方在一開始提出何以金錢性交易如此的完好沒問題而您方卻還要設立特區來限制住他們的自由,之類的意圖攻擊特區存在的需要性上的兩難,如果正方回答不出來,可見其無法說服裁判有理由要成立特區。更遑論之後正方想攻擊現狀之下大陸妹走私或性需求無法發洩的問題了。

但像這種沒有立場一昧只想檢証正方的「純反對」,辯論圈是有很多人不認同他的存在的,因為如果正方確定「初步方案」成立,接下來該做雙方制度的比較與損益比時,這個時候反方可不能再說他只是檢視角度者的立場吧!他最終可能還是要提出一個制度或回歸到現狀來,要不來要怎麼作損益比!所以反方演變到像這樣子的情況,不就已經是前述那三種立場了嗎?之前所用的立場,沒有規定說用了維持現狀或相抗計畫就不能去檢証正方架構是否合

邏輯、是否通過初步方案。如果真規定成這樣的話,那比賽正方就太輕鬆可以亂虎濫還沒事了!所以純反對的檢証觀念其實都已經隱含於前三種立場當中,特別立出「純反對」來,這只能算是一種暫且迴避對方攻擊的取巧技巧,不能當做一種立場來看待。

需根解損在生活觀念上的運用

介紹完了需根解損與反方立場之後,其實像這樣子政策決策者的思考觀念是可以活用於生活之中的。我們人常常會一時糊塗或隨興亂決定要做什麼事情,而等到事後才開始後悔做事之前沒有三思。但雖然警惕自己要三思,卻又不知事情抉擇有何可循的思考架構可用,往往事情多想了等於沒想,最後還是糊塗做事或又回到隨興決定事情的循環之中,如果我們有著需根解損的概念之後,就有好的決策思考的框架了,也就比較不會發生糊塗的決定了。

舉例來說,當今天你在家裡寫作業時,如果突然有朋友要找你去玩,你因此而猶豫不決到底要不要寫功課的時候。那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把寫作業視為正在進行的「現狀」,而放棄寫作業則是正方的「變動現狀」。然後開始思考自己的「需要性」。自己是覺得找你出去玩的朋友很重要呢?她是不你想追的女生呢?還是是一個你很想多陪陪他的人?或是你的需要只是覺得和他出去玩只是純粹的想去玩而已?來找你的朋友你覺得並沒有特別需要陪他的意義,他又不是心情難過想找你傾訴之類的……確定了自己心中的感受所需之後,再來看看「制度」,也就是「根屬、解決」的部分。如果你心中的想法是想去玩的,那他找你是去唱歌,唱歌這個方案真的能夠滿足你想玩的感覺嗎?搞不好你是不喜歡唱歌的人,去了會很無聊。又或是你朋友是很久不見的好友,他找你去看電影,但是你心中的本意是想和他聊聊他的近況的,去看電影就不能聊到什麼了。似乎這樣去看電影的「制度」就不能夠滿足你想陪他聊聊的想法,那倒不如和他改天約出來喝茶之類的。又如果你對於出去玩能有效滿足你的想法的「需根解」都思考無誤了、確定沒問題了,但此時還是要比較現在這時候沒寫功課的「現狀」與出玩的「變動現狀」的「損益比」。仔細想想如果明天作業不交會不會很慘,如果慘到會被當掉,那這一時貪玩就划不來了。如果你是要改採「相抗計劃」玩完回家之後還是要寫作業,那也如同正方需根解損的方式來思考制度「可行性」的問題。你回來真的能寫嗎,就算能寫,那「解決力」也就是能夠寫多少,如果不夠的部分拖到明天再寫還ok嗎?……諸如此類的問題,用了政策決策者的思考模式下去在心中做比較,你真正想做的和能夠做到的事情,將會一目了然。

當然在些思考架構在生活運用的方式還不只這樣,大家可以試圖用依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套用看看,相信一定會助於生活思考的。

思考討論題

為了讓大家對這一堂課的概念更清楚,以下有兩個問題要讓大家想想並且討論討論。1.

如果當今天出現了一個誇張的情況,正反雙方上台都沒有人有講話,通通都只是說聲謝謝就下台了。但是依規定裁判的論點分數和勝方只能判給一方時,請問在這種誇張的情況下,到底是正方還是反方贏?為什麼?請說出理由來。

2.

如果又發生了和上述同樣的狀況,只是反方上台多說了一聲我方要採相抗計劃某某某,但沒陳述理由原因和制度就下台了;或者是當今天反方採相抗計劃和正方同樣也變動現狀時,但此時已經沒推定的反方,卻只有證明他制度的利益頂多只能到和正方的制度一樣好的時候。請問此時裁判應該要判誰贏?為什麼?請說出理由來。

黄执中谈需根解损备课讲稿

黄执中谈需根解损

黄执中 我们都知道,在政策辩论中有所谓的四大核心议题,分别为需要、根属、解决与损益。传统上,在理解与拟定辩题架构的时候,其讨论流程往往依序是「需要→根属→解决→损益」。不过我认为,这个流程用在辩论上,其实并不正确──要能够真正理解并解释政策辩论的架构脉络,其所应遵循顺序,反而应该是「解决→根属→需要→损益」。 这两种顺序,前者,我个人暂称为「医生模式」,后者,则暂称为「推销员模式」。 (一)医生模式 什么是医生模式? 比如说:看病的时候,医生会问病人:「你哪里不舒服啊(你的需要是什么)?」这时,病人也许会说:「我的肚子痛(我的需要是让肚子不痛)!」 可是,引起肚子痛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胃癌,也可能是胃炎,而医生总不能什么药都开一点(只知需要无法判断解决方案)。所以,他必须先试着找出是什么造成了病人的肚子痛(找出肚子痛所根属的原因)。而在一连串的检查后,医生终于发现,这位病人的肚子痛,原来是胃溃疡引起的(肚子痛根属于胃溃疡)。 此时,医生便可以向病人建议各种治疗胃溃疡的方法(向决策者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看他是要选择用药物,还是要动手术。 不过,每一种治疗法,多半都有其各自的利弊,像吃药或许安全、便宜,却是复原慢、疗效差;而开刀虽然能快速根治,却是费用高、风险大……这时,病人就得根据自己的条件与偏好,去评估利弊(损益比),选出一个最好的治疗方式(当然,所谓的最好,必定是一种价值判断)。 以上,就是医生模式在处理问题时的基本流程。 一、确认根属性,是确认解决力「有/无」与「强/弱」的关键 对每一个决策者而言,他们最需要、却同时也是最难以判断的,就是:要如何才能在某方案实际执行之前,确认此一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说:由于高登市的治安持续恶化,亟待改善(需要),因而市政府提出了一个警力增强计划,打算扩编警察员额,加强打击犯罪(解决方案),并将此案送进市议会,希望可以争取到预算(提交决策)。此时,盯着厚厚的一本计划书,市议员们又怎么知道这项耗资不菲的计划,是否能解决高登市的治安问题(解决力的有无)?又能解决多少问题(解决力的强弱)? 所以,他们必须要先搞清楚:高登市的治安恶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找出治安恶化的根属)? 治安为什么会恶化?可能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警察贪污,所以不愿抓坏人,可能是警械老旧,所以不敢抓坏人,可能是警察太笨,所以抓不到坏人,可能是警力不足,所以坏人抓的太少……当然,也可能与警察都无关,其实都是检查官在私纵犯人。 所以,如果高登市的治安恶化,主要是导因于警察的风纪、素质或配备(确认根属为何);那么光是增加警察人数,恐怕还是没有用(从而推断解决力的有无)。反之,如果高登市的治安恶化,有某部分的原因,的确是来自警力不足;那么随着厘清这部分原因所占的比重(确认根属的强弱),我们便能进一步的,预测出警力增加对改善治安的影响有多大(从而推断解决力的强弱)。

理论与实践辩论赛

一辩陈词 主席,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的话题是,艺术管理专业理论与实践哪个更重要。首先我方不否认实践的重要性,但我方更认为艺术管理的学习中理论比实践更重要。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成功。当年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中国革命之所以成功依靠的就是适合中国抗战环境的理论指导,只有全军将领学透了毛泽东同志的战略理论,领悟了毛泽东同志的战略思想,根据不同的地形,兵力,装备,气侯等客观条件,灵活,机动,辨证的运用战术,才能确保无数个战斗的胜利,而不是靠一,二的胜利的战斗来指导整个战争的方向。现如今,立足国际经济环境,以西方管理理论为基础,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推动中国管理事业,是我们当前重要的使命。在改革中的中国文化艺术界,同样也需要建立和探索中国特色的艺术管理理论。欧阳修先生说过,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这也是为什么各大高校先有理论课,再设实践课的原因之所在。 很难想象一个连一部歌剧的由来和发展都没有足够了解的策划者,他怎么去策划这部歌剧呢?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你拿什么去实践?你凭什么去实践?就更不用谈实践是如何如何重要了。 理论不仅是实践的基础,并且理论贯穿于整个实践之中。就是在实践的时候,还是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实践永远只是为了证明已有理论是否科学,是否符合事物的发展,它仅仅是证明理论的一个辅助工具。实践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得出更多先进创新的理论,来进一步更好的指导我们的行动,使事物一步步向着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因此实践终归还是为理论服务。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大学学习比参加活动更重要。谢谢大家。 二辩陈词: 理论的形成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直到科学的世界观牢固树立并不断提高的过程,而理论的学习,对于解决现实问题是致关重要的.可以说理论是实践活动的基本与前提理论指导实践,理论对实践有着各个层面的影响作用,理论解释实践,理论从客观角度来说,就是对实践的解释,描述,批判,反思,比较,指导。 所谓实践就是人们所取得经验的过程.如果没有理论知识的指导,那么实践也将陷入盲区,甚至裹足不前.如果不掌握理论,根本谈不上实践,因此不论实践以何种方式进行,其实施本身就是在运用理论.艺术管理这一学科是为了适应社会而产生的一门新新学科,我们在学习它时就更需要理论的支持与指导,而不是一味的埋头苦干,所以我方观点认为:艺术管理专业应更注重理论知识学习. 理论是人们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知识的系统概括。(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我们党在各个时期取得的成就,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已经证明,我们各项事业的推进需要专业技术人才,需要专业的研究人员,同时也需要政治理论人才,需要理论创新人才,需要

辩论技巧

辩论技巧———网络摘要 两年前代表班级和系里参加辩论赛,后来打破系的建制,组建院队,再然后代表学院参加院级比赛,至今想来,那场场激情四射的比赛仍然历历在目,如在昨天。 经常有学弟学妹询问我们如何掌握辩论技巧,如何让问题更有杀伤力,如何让语言更加犀利,如何让对手无言以对……凡此种种。我们几位朋友交谈时,或者同其他高校辩手在网 上交流切磋时,都不约而同的承认一点:回答上述问题的关键便是——正确的破题。为什么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肯定破题的巨大作用呢?其实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这个过程恰如其分,那就是“破而后立”。准确的破题如同稳若磐石的基础,有了准确的破题,辩论的大厦也就扎稳了根基。如何进行有力的攻辩?如何更好的寻找对手的突破口?如何掌握比赛中的主动权?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指向了同一个事物:破题。因此,将破题列为辩论技巧之首,应属当之无愧。 不同题型有不同的方法破解。我将破题大致分成了三类:比较突出型、判定选择型、内涵升华型。下面我将对三大类题型举出典性例题一一进行分析。 比较突出型 典型例题: 口才与文才哪个更重要 诚信(能力)重于能力(诚信) 竞争与合作哪个更能促进社会进步 社会文明建设是重在自律还是他律 破题分析:以上四题,是在很多辩论赛上都可以看到的辩题,亦或某些题目的母题。比较突出型的最大特点在于每道题目均含有比较词,如:重在、更、比**重要、强于等。对待这类题型,较多的辩手习惯于偏重一方而否定另一方,过多地强调本方立场,而忽视的辩论中的比较词。但是不巧的是,从辩题的整体上看,两个事物的比较才是出题人的意愿。也因此,常被人忽视的比较词,却往往成为辩手最应该付之以大量精力的地方。辩题中的两个事物,往往已形成相互制约的态势,你离不了我我也离不了你,这使得辩手在破题时容易陷入鸡生蛋与蛋生鸡的死循环。在这种情况下,谁能够及早地跳出死循环,无疑会占据较大的优势。跳出死循环的最好方法,则是通过深入理解辩题,制定客观、合理、清晰的比较方法,这样整场比赛中,自己所讲的理论全都可以找到客观的依据,即使陷入死循环也会比较容易跳出来。 判定选择型 典型例题: 是否以成败论英雄 婚姻是否是爱情的坟墓 社会是需要通才还是专才 单身越来越多是社会进步还是退步 破题分析:判定选择顾名思义,先判定后选择。此类辩题与我们上小学时做过的一些数学题有较大的相似性:1是不是整数?只要我们把“1”与“整数”的特点弄清楚,作出这个判断并不困难。相同地,在破题时,辩手要做的事情,就是彻底弄清楚辩题中词语的含义--如“婚姻”与“爱情的坟墓”,并总结出其所有的特点。总结完之后,将两者的特点加以对照,这样的工作就如同判断1是不是整数一样简单了。只是事物的特点总结,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辩手的思维再严谨,也难免有疏漏,这时就需要听取不同人的意见来弥补了。这样求

黄执中谈需根解损

黄执中 我们都知道,在政策辩论中有所谓的四大核心议题,分别为需要、根属、解决与损益。传统上,在理解与拟定辩题架构的时候,其讨论流程往往依序是「需要→根属→解决→损益」。不过我认为,这个流程用在辩论上,其实并不正确──要能够真正理解并解释政策辩论的架构脉络,其所应遵循顺序,反而应该是「解决→根属→需要→损益」。 这两种顺序,前者,我个人暂称为「医生模式」,后者,则暂称为「推销员模式」。 (一)医生模式 什么是医生模式? 比如说:看病的时候,医生会问病人:「你哪里不舒服啊(你的需要是什么)?」这时,病人也许会说:「我的肚子痛(我的需要是让肚子不痛)!」 可是,引起肚子痛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胃癌,也可能是胃炎,而医生总不能什么药都开一点(只知需要无法判断解决方案)。所以,他必须先试着找出是什么造成了病人的肚子 痛(找出肚子痛所根属的原因)。而在一连串的检查后,医生终于发现,这位病人的肚子痛,原来是胃溃疡引起的(肚子痛根属于胃溃疡)。 此时,医生便可以向病人建议各种治疗胃溃疡的方法(向决策者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看他是要选择用药物,还是要动手术。 不过,每一种治疗法,多半都有其各自的利弊,像吃药或许安全、便宜,却是复原慢、疗效差;而开刀虽然能快速根治,却是费用高、风险大……这时,病人就得根据自己的条件与偏好,去评估利弊(损益比),选出一个最好的治疗方式(当然,所谓的最好,必定是一 种价值判断)。 以上,就是医生模式在处理问题时的基本流程。 一、确认根属性,是确认解决力「有/无」与「强/弱」的关键 对每一个决策者而言,他们最需要、却同时也是最难以判断的,就是:要如何才能在某方案实际执行之前,确认此一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说:由于高登市的治安持续恶化,亟待改善(需要),因而市政府提出了一个警力增强计划,打算扩编警察员额,加强打击犯罪(解决方案),并将此案送进市议会,希望可以争取到预算(提交决策)。此时,盯着厚厚的一本计划书,市议员们又怎么知道这项耗资不菲的计划,是否能解决高登市的治安问题(解决力的有无)?又能解决多少问题(解决力的强弱)? 所以,他们必须要先搞清楚:高登市的治安恶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找出治安恶化的根属)? 治安为什么会恶化?可能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警察贪污,所以不愿抓坏人,可能是警械老旧,所以不敢抓坏人,可能是警察太笨,所以抓不到坏人,可能是警力不足,所以坏人抓的太少……当然,也可能与警察都无关,其实都是检查官在私纵犯人。 所以,如果高登市的治安恶化,主要是导因于警察的风纪、素质或配备(确认根属为何);那么光是增加警察人数,恐怕还是没有用(从而推断解决力的有无)。反之,如果高登市的治安恶化,有某部分的原因,的确是来自警力不足;那么随着厘清这部分原因所占的比重(确认根属的强弱),我们便能进一步的,预测出警力增加对改善治安的影响有多大(从而推断解决力的强弱)。

实践比理论重要辩论赛一辩辩词

实践比理论重要辩论赛一辩辩词 第一,大学生所处阶段的特殊性决定了大学生的理论知识比实践能力更重要。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特殊的使命和责任,正如对于一个一两岁的婴幼儿来说,说话和走路时远比学习就餐礼仪重要德夺的事。同样的道理,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大学阶段,学习理论知识是远比掌握实践能力更重要的事。大学生与中专生比较,最大的优势与竞争力在于它有一个足够长的大学阶段来学习理论知识,这样以后参加工作潜力更大,后劲更足。而大学生与已参加工作之人比较,最大的特殊在于大学生工作是毕业以后的事,身于象牙塔之中,理应把学好扎实的理论知识作为重中之重。如果在这个阶段就一味重实践轻理论学习,则犹如未建地基就平地起高楼,即使盖得又快又高,终也难免坍塌的命运。 第二,从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两者关系来看,理论知识,尤其是大学阶段学习的系统的理论知识,制约着大学生目前及未来实践能力的提高。古语有云:“求木之长者,必 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理论知识具有根源性,是实践能力的基础。没有 理论知识的支撑,实践能力只能是无本之末,无源之流。一味注重实践技能,纵然可以成就一大群高级技工,却无法诞生高级工程师,更何谈诺贝尔奖。 第三,从高等教育的目标来看,扎实的理论知识学习才是人文素养的重要来源。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除了积累知识,提高人文素养也是大学学习的应有之意,而且是重中之重。一个文艺编导的学生,他可以将拍片技能学得烂熟于心,推拉摇移样样精通,可是最后是什么决定他拍得片子的厚度?是什么决定片子的文化内涵?是拍片学生的人文素养。可见,理论知识决定了大学生的高度,深度,广度,自然比一两项的实践技能重要的多。 今天,作为传媒大学的学子站在这里讨论,我们不是说实践能力不重要,也决不是鼓励大家成为空有理论无实践能力的书呆子,只是处于大学这个特定阶段,作为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理论知识的确而且应该比实践能力更重要。曾有人说,广院的学生上手快,后劲不足,可是,我真诚的希望,有一天,有那么一天,大家都能说广院的学生,上手快,后劲更足。 我们会努力的,谢谢大家。

精品辩论理论文:论辩论理论的五大毒瘤

辩论的林子大了,不光鸟在变多,鸟屎也越来越多。大陆辩手关于辩论理论的论述虽谈不上车载斗量,不过论者也已是各立牌坊。然而其间既有实在且装逼的,也有纯装逼的,这后一种尤其有害。故此引几种常见又影响深远的论调并批判之,以图清名实而正视听。不过作者水平有限,只好走旁门左道,勉力为之,望观者自清。 此为题记。 第一大毒瘤:逻辑虚无主义 有毒指数:10分 影响力:9分 癌变历史:长 根治难度:极高 悲观一点来说,否定逻辑不讲逻辑可谓是国人自古以来的传统,也是压制言论、消除争辩的利器。重视逻辑并不是说必须使用逻辑术语,言必推理命题外延交集,而是说尊重事实和语言本身的推理形式。鲁迅先生有一篇《论辩的魂灵》,讽刺一些挂羊头卖狗肉、骨子里却不讲逻辑的论者;但吊诡的是不少人竟然只从中看懂“不要多讲逻辑”这一层意思,更铁了心要做逻辑虚无主义者。(1) 需要特别指明的是,一般意义上的“逻辑”并非指“绝对真理”,而是合乎通过如逻辑学等总结研究所代表的一般思维规律,比如前后命题不矛盾、概念同一(不变换概念)、判断(立场)于二分法中必合其一等。当然,逻辑也有很大的局限,因为它只考察形式的合理,而不能检验内容。比如最常见的争论“理由是否充分”,就不是一般逻辑规律所能解决的问题,而需要人们依照自身认识,并结合科学结论等进行判断。毫无疑问,逻辑正确是辩论的必要条件,不是辩论的充分条件——希望大家记住,前半句是重点。 逻辑虚无在辩论中的危害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 其一,在辩论、比赛的过程中,使得辩手、评判无视逻辑规律而做出没有意义或者错误的表达、评判。辩论中最常见的“凡是对方说的都不承认”即是最好的无视逻辑的诠释,而辩手违背逻辑的表述在任何一场比赛中都难以枚举,如果要用刻板的数据来分析则工作量必然非常庞大,此处仅依逻辑三规律各举一例。 违背矛盾律的例子:问:为什么大学生不可以在这一问题上自己做决定?答:因为大学生心智尚未成熟,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问:对方是不是大学生?那么如果你们心智尚未成熟,是否说你们此时的判断也不是正确的?答:大学生在有些时候,比如我方此时做出的判断,可以是正确的…… 违背同一律的例子:问:如果大学要“宽进”,怎么保证学生具有基本的学习能力呢?答:我们说“宽进”不等于没有标准没有选择,是能保证学生基本的学习能力的。问:那么“宽出”为什么不可以呢?答:因为“宽出”的话缺少必要的考察,无法保证毕业生的质量……(“宽”的同一性改变) 违背排中律的例子:问:请问这种违反程序法的行为是正当的吗?答:当然不是……问:所以对方刚刚承认你们所提的是一种不正当的行为对么?答:也不是的…… 而评判的无视逻辑,使得多数基于“合逻辑”产生的辩论技巧都无法使用,任意的诡辩都可以堂而皇之地被一再重复。台湾辩士有所谓“大杀器”,以“今天是几号”这样的问题来拆穿对手的胡扯,但是在大陆,估计十个评判九个看不懂。不重视逻辑,则辩论无意义,因为无法产生任何

辩论赛技巧辩论赛常用句子

第一部辩论赛常用句子 1、辩论赛常用万能语句 辩论赛上有很多常用的一些,可以用在双方争论的时候使用。 1. 请对方辩友不要给我们今天的辩题加上一个定语,今天的辩题是……而不是…… 2. 对方辩友请不要将概念混淆。 3. 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 4. 世界如此奇妙,您却如此烦躁,不好……不好…… 5. 面对这样的真知灼见,对方辩友至今未能幡然醒悟,正好比雨过天晴却仍静坐茅庐听雨,不愿接受真理的光芒。 6. 对方辩友不要回避问题,您所说的……与我们所讨论的题目离了不止万里 7. 对方辩友以偏概全,用……例子来论证……实在是一叶障目,盲人摸象,没有意识到还有…… 8. 我对对方边摇头所提出的观点表示无法接受……这样荒谬的逻辑我们能接受吗 9. 为什么对方辩友一直不敢正面回答我们的问题,闪闪烁烁是在犹豫么还是你们的乱点根本无法面对如此之多的现实 10. 总是拿着A情况下的B结果来跟我们C情况下的B结果来衔接,对方辩友不是牛头不对马嘴吗 11. 我们从刚才就一再强调,今天我们讨论的A情况下会如何,而对方辩友总是举B情况下的例子,是不是“纸糊的月亮当太阳,偷天换日呢” 12. 再华丽的语言也掩饰不了错误的言论,再动情的解释也遮蔽不了真理的光辉 13. 对方辩友不要再逃避问题了,回到眼前的问题中 14. 对方辩友搞错了……恰恰是反映了…… 15. 既然对方辩友不喜欢谈……那我们谈谈…… 16. 对方辩友一直回避这样的问题,请对方辩友正面回答

17. 对方讲的是……这一点我们并非反对,可问题是…… 18. 对方辩友既然说……就是……那么我就请问……你们怎么解释呢 19. 暂且不说……本身……再退一步…… 20. 请对方辩友不要跳出讨论的论题之外 21. 世界上不是缺少实践,只是缺少发现实践的眼睛 22. 对方辩友一直是“坐飞机扔炸弹——空对空”讲来讲去,我方问了那么多遍,他们也没有给我们举出一个例子来。 23. 对方辩友回答我方问题,向来不是“小巷里面抬竹竿——直来直去”,而是拐弯抹角 24. 对方辩友总是人太懒,大学的全面要靠理论来抗,相爱总是太简单,实践可是太难,不懂理论的家庭可千万不要勉强哦 25. 理论教我一首歌,可是只有实践告诉我,为什么共产党才能拯救中国 2、辩论赛常用万能语句 26. 麻子上台——群众观点 27. 猪八戒戴花——自觉其美 ? 28. 拽着胡子过马路——谦虚 29. 老鼠跳到上——乱弹 30. 正如对方辩友所说的,你们的论点只有在……情况下才能成立,而我们要看好今天我们讨论的是在……情况下的论点,对方辩友是不是有点含糊其辞强词夺理呢 31. 按对方的逻辑是不是海马也是马,蜗牛也是牛呢 32. 请问对方辩友,一个苹果什么味道去想还是去尝啊 33. 非常感谢对方辩友的“抛砖引玉”现在我们陈述我方观点 34. 谢谢对方辩友对我方观点的支持,有你们的支持,相信我方陈述的观点会更容易让人了解 35. 对方辩友为什么故意逃避我方问题呢是不是已经同意我方观点呢36. 对方辩友带着眼睛看问题,当然乌鸦一般黑

辩论修养答案整理

第一章辩论修养概述 一.辩论修养概述(一) 1.在学习中,最重要的是:(A)。 A、发现 B、求合 C、效率 D、知识 2.辩论的最终价值体现是:(C)。 A、口才 B、争胜 C、求和 D、谋利 3.显性剥夺是指权利被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和判断所剥夺。(×) 4.学习过程强调的是创造而不是模仿,特别是思维创造。(√) 二.辩论修养概述(二) 1.“壕梁之辩”与下列哪位人物密切相关。(A) A、庄子 B、荀子 C、墨子 D、孙子 2.关于“印象即真实”中“印象”一词表述错误的是:(B) A、观察者的主观感知 B、是完整的、全部的 C、有可能是真实的歪曲 D、有可能是片断性的 3.“本分而理”强调讨论具体事实、细节。(×)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与“白马非马”是倾向于认知层面的辩论。(√) 三.辩论修养概述(三) 1.辩论的最高层次是(C)。 A、完全的胜利 B、辞藻的华丽 C、诗意的栖息 D、肉体的搏斗 2.信息的碎片化会容易让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产生严重偏差。(√) 3.交流的终极目的是价值观念的输出。(√) 第二章辩论中的概念 一.辩论中的概念(一) 1.概念最本质的对社会、对外界的反应是指概念的(C)。 A、外延 B、内容 C、内涵 D、范围 2.在辩论中,将高考移民视为异地高考,是(A)。 A、偷换概念 B、模糊概念 C、模糊内容 D、偷换内容 3.将异地高考限定于外来务工子女异地参加高考,是(D)。 A、缩小内涵 B、扩大内涵 C、扩大外延 D、缩小外延 4.高考移民的外延大于异地高考的外延。(×) 5.外延过大是指概念可以囊括的社会现象、同类事物等更多。(√) 二.辩论中的概念(二) 1.在辩论教育公平时,以下哪个因素可以暂且不给予考虑。(D) A、机会均等 B、资源分配合理 C、结果公平 D、性别平等 2.辩题中经常出现两类概念——以事实判断为主的概念和以(A)为主的概念。 A、价值判断 B、主观臆断 C、客观存在 D、群体意念 3.“网络反腐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属于以下哪类辩题。(C) A、事实性辩题 B、判断性辩题 C、比较性辩题 D、猜测性辩题 4.对概念所具有的内涵和外延的分析是进一步论辩的基础。(√) 5.机会均等是公平的全部内涵。(×)

辩论提问技巧与常用语

辩论提问技巧与常用语 辩论提问技巧与常用语 发布时间:2019-12-04 在我们参加辩论赛前,我们辩手都要知道一些辩论技巧和常用句。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辩论提问技巧与常用语,欢迎阅读。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辩论赛栏目! 辩论提问技巧 一借力打力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名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论辩中来。正方之所以能借反方的例证反治其身是因为他有一系列并没有表现在口头上的、重新解释字词的理论作为坚强的后盾。 二移花接木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我们把这一技法喻名为/移花接木/。移花接木的技法在论辩理论中属于强攻它要求辩手勇于接招勇于反击因而它也是一种难度较大、对抗性很高。说服力极强的论辩技巧。诚然实际临场上雄辩滔滔风云变幻更多的/移花接木/需要辩手对对方当时的观点和我方立场进行精当的归纳或演绎。 三顺水推舟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四正本清源所谓正本清源本文取其比喻义而言就是指出对方论据与论题的关联不紧或者背道而驰从根本上矫正对方论据的立足点把它拉人我方/势力范围/使其恰好为我方观点服务。较之正向推理的/顺水推舟/法这种技法恰是反其思路而行之。 五釜底抽薪刁钻的选择性提问是许多辩手惯用的进攻招式之一。通常这种提问是有预谋的它能置人于/二难/境地无论对方作哪种选择都于己不利。对付这种提问的一个具体技法是从对方的选择性提问中抽出一个预设选项进行强有力的反诘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锐气这种技法就是釜底抽薪。当然辩场上的实际情况十分复杂要想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一些反客为主的技巧还仅仅是一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反客为主还需要仰仗于非常到位的即兴发挥而这一点却是无章可循的。 六攻其要害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双方纠缠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例子或表达上争论不休结果看上去辩得很热闹实际上已离题万里。这是辩论的大忌。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在对方一辩、二辩

辩论赛经典辩驳

经典辩驳 牢记这种思辨方式,举一反三,否则千篇一律容易令人产生审美疲劳。 一、烤鸭理论 “A包含了B就代表A是B吗好比,我方二辩今天吃了一只烤鸭, 他包含了这只烤鸭,你能说我方二辩就是一只烤鸭吗” “烤鸭理论”适用的地方在于对方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包含了本方观点,妄图通过整体大于局部的方式来使本方的辩驳为对方服务。这时如果用理论来强辩首先难以辩清楚,其次容易弄巧成拙。这时候如果采用烤鸭理论类似的类比即可巧妙地推翻对方的理论。 关于这点,在辩论中应该牢记,双方的观点不论是对立还是并行,一般不会出现包含现象,如果可以用己方观点包含对方观点一般都会死的很惨。 典例:在2010校辩赛第一轮上,信工(正方)对人文(反方)辩题为:《大学生择业应以社会需求还是个人需求为主》。期间反方抛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所以社会的需求归根结底是属于个人需求。正方三辩当即指出:“社会包含了人就代表社会需求是个人需求吗好比, 我方二辩今天吃了一只烤鸭,他包含了这只烤鸭,你能说我方二辩就是一只烤鸭吗”可谓是四两拨千斤,赢得了场上阵阵的掌声。 二、并行/包含理论 1.“同时存在就叫做并行吗那么今天您在论证您方观点,我在论证我方观点,那我们双方的观点也可以并行吗那么请对方同学待会并行地论证一下我方观点吧!”

2.“对方同学,如果您方观点已经包含了我方观点,那么我们今天的辩论还有什么意义如果我方观点是您方观点的一部分,那就请您在论证您方观点的时候也论证一下我方观点吧。” “并行/包含理论”其实与“烤鸭理论”是异曲同工,但适用性更广一些,在花辩里,借用一种巧妙的辩驳,将对方抛给自己的难题抛回给对方叫借力打力。但凡在辩论中,某一方强辩,将对方某些观点或者整个辩题拉回己方者,都可以采用这些类似的理论将难题抛回去。典例:在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初赛香港大学(正方)对武汉大学(反方),辩题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以/不可以并行》,正方对并行的概念有意模糊,认为凡是同时进行的都可以叫并行,反方先是以“有人保护环境,有人破坏环境”这样同时进行的矛盾进行反驳,正方仍然强辩,反方四辩当机立断,指出:“同时存在就叫做并行吗那么今天您在论证您方观点,我在论证我方观点,那我们双方的观点也可以并行吗那么请对方同学待会并行地论证一下我方观点吧!”巧妙借力打力,赢得掌声。 三、炒饭理论 “难道多了就更重要吗做炒饭的时候要放入很多的饭,只放一点点的盐,难道你能说饭就比盐更重要吗” “炒饭理论”适用于“在××比××更重要”等等的比较性辩题当中,某一方一味强调多等同于重要,遇到此情况,可以使用类似的例子做类比,言简意赅,还能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辩论赛新手基本常识

【辩论新手入门】:辩论中的破题和论证 一、如何破题: 一、1.分析命题类型:通常辩论赛的辩题按其双方命题关系可以分为比较式命题和互逆式命 题。比较式命题又称优势命题,其命题的辨析部以完全否定对方命题为主要特征,因此在辩论中,对对方的观点采用包容吞并的方法较为适宜,不宜过分激化各自命题的对立面。 而互逆式命题则在大多数角度上均相互抗衡,缺乏共生条件。但是由于两者的针锋相对常常与第三方的存在有较大关系,因此,如何论证两方命题与第三方事物存在的关系是辨析本方辩题的关键所在。此外,辩题的类型还可以划分为现实命题和将来命题等,前者注重联系社会现实,后者注重历史经验。 一、2.确定命题结构:弄清命题各要素的含义和其相互关系是论述好命题的先决条件。辩题种 类较多,因此其结构各异。但一般来说,命题都是条件命题居多,其结构通常为因果联系。厘清各个要素的自身内涵,再分析其逻辑结构,以其推导过程的合理性与否,作为整个辩题的核心争论所在。 一、3.寻求理论依托:理论是维护己方观点的坚实后盾,在分析辩题时寻求稳固的理论依托是 十分必要的。整个世界是一个矛盾的世界,因此互相对立的事物都必然有其合理存在的依据,有时候,甚至这两种合理性能被同一个个体意识所包容。理论依据的首先来源是哲学,哲学是关于整个世界态度的认识表达,因此,其内容往往代表了其思维方式。但哲学内部也包括各类并生的哲学流派,因此,熟知各哲学流派的基本态度,是选取哲学观点的先决条件。其次是人文精神,由于哲学缺少对个体的关怀,这使人文精神有了发展繁荣的空间,个体始终无法摆脱个体或群体对外在需求的桎梏,因此,在论述个体态度类型辩题时应当注重从人文精神上考虑个体的需求及其需求方式的合理性。三是社会经验,这里的社会经验并非指个体的社会经验,而是整个人类社会的社会经验。其主旨被人类社会所认可,在论述将来命题时,我们往往需要驻足回头审视我们的历史。因此,如何提取社会经验应当得到强化。在为辩题做分析时,我们往往可以解析出在不同学科或方面的内容,这要求辩手在不同方面寻找理论依据。 一、二、如何论证本方辩题: 一、1.论证基本认识:对辩题认识的差异是辩论产生的基本原因,因此在辩论时,论证双方对 辩题的基本认识尤为重要。除去价值观的差异外,对辩题认识的产生不同的其它因素包括-对某事物的基本含义或基本状态认识的差异,例如对国情的理解差异,或对辩题的基本含义存在差异,如对辩题的时态缺乏认识,在论述将来命题时过多的论述现实状况。 一、2.论证依据:在论证己方的依据(包括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时,应当至少包括两方面的内 容-理论依据自身的合理性和理论适用的合理性,事实自身的真实性和推导事实的合理性。 一、3.论证观点:己方观点的结论作出是基于前面认识和依据的论述,因此在论述观点时需要 考虑推导过程的逻辑关系合理性。 一、三、如何驳斥对方观点: 一、驳斥对方观点是对论证本方观点的逆向思维,这里就不做过多论述,但并不意味这驳斥地 位作用被轻视。驳斥与论证相对应:1.关于辩题认识上的驳斥。强调以主要概念为核心,以局部概念为辅助。这一方面为我们驳斥指出了目标,另一方面提醒辩手在论述己方命题基本概念时既要有很好的把握,又不宜四至过于明确,以至于陷入孤立的情境。2.关于论证依据和论证观点的驳斥思维大致相同,不在累赘说明 【辩论新手入门】:注重辩论赛中的礼仪

辩论赛常用技巧

辩论的方法和技巧 一、辩论的原则 1.正确对待辩论的胜负 在BBS论坛上辩论没有胜负之分,因为辩论的话题本身往往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结果,所谓决定辩论胜负的不是双方谁掌握了或者坚持了真理,而是看谁能够在理论上自圆其说,能够表现出高超的辩论技巧、风趣幽默的语言、令人尊重的个人魅力、更有人气。 大家在辩论时,应该时时牢记自己上网的目的:“释放生活压力,抒发个人情怀,交结天下朋友,享受轻松人生”,因而,没有必要进行恶意的攻击和谩骂,这才是BBS论坛辩论的真正意义。最后取得胜利的必然是大家。 2.尊重辩论对手的人格 如果当辩论的结果明显不利于自己的时候,要采用种种诡辩的手法进行辩论。但是,如果掌握不好分寸,往往演变成双方的谩骂和攻击,甚至对对方进行人格的蔑视乃至否定。如果你不尊重对方的人格,自然也往往会受到对方对你人格的攻击。要想使自己的人格得到尊重,必须首先尊重他人的人格 3.诡辩不等于胡搅蛮缠 由于辩论双方是为自己所“信奉”的真理在辩,往往明知道自己的观点不对,也不愿意认输,在辩论中进行某种诡辩是很正常的,但诡辩不等于胡搅蛮缠。所谓的胡搅蛮缠就是:当对方把问题阐述得清清楚楚时,自己却不看对方的文章,分析对方的观点,继续把自己所“理解”的观点强加到对方的身上,对别人进行无目标的攻击。 二、参加辩论要注意知识的积累要取得辩论的胜利,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这里包括两方面的含意。 1.要认真地去阅读对方的文章及相关资料。从理论上去分析主题的内容,避免辩词的庸俗化、贫乏化,使辩辞在理论上和知识上丰富。绝对避免使用庸俗不堪的实例和趣味低劣的噱头进行辩论,或者以感情取代理论,故作姿态煽动性地赢取斑油们的同情或喝彩。 2.要注意日常综合知识的积累。论坛上辩论的主题是丰富多彩,要注意日常各个方面知识的积累。一个人如果光有辩论的热情,但其知识底蕴很差,可供调动的东西很少,那就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纵有再高的热情,也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所谓言不达词,词不达意。知识好比一座金字塔,不了解宽泛的知识背景,只对本专业知识了解较多或者比较丰富,想在论坛上的辩论中运用自如、应答如流也是不可能的。 三、辩论的技巧知识积累是重要的,但是不懂得辩论技巧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辩论的技巧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击中要害 俗话说的好,打蛇要打在三寸,就是说只有抓住了要点,攻击才能见效。论坛上的辩论,要在阅读完对方的文章,看清对方的观点后,要抓住对方观点中的要害问题,一攻到底,从理论上彻底地击败对方。在辩论中只有始终抓住要害问题,才能给打蛇打在三寸上。 必要时要使用“避实就虚”的方法。当对方的问题或观点自己无法回答,不要勉强去回答,那样不但会失面子,甚至可能导致辩论的全盘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机智地避开对方的问题,另外找对方的弱点攻过去。同时要合理地“避虚就

辩论理论之需根解损精编版

辩论理论之需根解损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辩论理论之需根解损(需要性、根属性、解决力、损益比) 奥瑞冈式辩论比赛与身为政策决策者的光荣 我们都知道奥瑞冈式的辩论比赛是政策性命题的辩论比赛,他的赛制源自於法庭辩论的制度,其不同於新加坡式辩论比赛的价值性命题讨论,奥瑞冈式讨论的都是关於国家政策决策的题目。所以,在这样子的比赛制度之下,早期,前人都常以身为国家决策思考者为荣,甚至也在辩论场上深信,其所支持的政治制度必定是自己认为对国家来说是最好的制度、有一定的立论基础,才敢在辩论场上道出。因此,前人们设计了一套关於国家政策的思考框架来帮助初学奥瑞冈式辩论的新手们如何思考国家政策的架构。 而这套思考方式我们通常称为「需根解损」或「一般性论点」。 正方的政策决策思考 由於奥瑞冈制度下的正方立场必定是违反现状政策制度的一方,所以作为想要推翻现今政策制度以建立新的制度的一方,必须要有符合一定的论述证明的标准才能被人信服。而又正方因为要推翻现状制度所以必须是先讲的一方,所以为了比赛双方进度的顺利进行,通常裁判会要求正方最好能在一辩的时候就负起「需根解」三者的立论证明完整,否则就很有可能会直接输比赛。而正方在这一开始就要负起的这三个推论证明,通常则被称作为「初步方案」,那我们现在就开始来为正方的需根解损来个别作介绍吧: 需要性:改变现状制度的理由、原因、需要。 「需要性」即「需根解损」当中的「需」。一般而言,如果一个政治制度进行顺利,你若想改变它,就必须要有改变它的理由。要不然它进行的好好的,何以要莫名其妙的突然被改变,而这就是需要性的精神。这样的思考模式也可以用在於说服观念当中,如果某人在某时某地的行为正在进行顺利,当吾人今天想要说服它对此行为做出改变,就不能莫名其妙地叫他说改就改,一定要告知其现在的行为何以有需要被改变,让他了解改变的需要,他就自然能够心甘情愿地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改观。而一般来说,论述需要性的方式有三大方向: 1. 问题导向

辩论基础知识讲解

一、辩论的定义 什么是辩论呢?《墨经·经上》云:“辩,争胜也;辩胜,当也。”《经说下》云;“带也者,或谓之是,或谓之非,当者胜也。从文字学上看,“辩”含有辩论、辩解、辩明的文字意义“论”含有议论,评定之意。合起来的“辩论”即含有通过议论来评定,辨明是非之意。由此可见,辩论是一种人际传播活动,准确地说是以有声语言为载体、角色之间对等直接的人际传播活动。 从本质上说.辩论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游戏,它离不开思维逻辑因此,辩论也是一种逻辑斗智。 公元前5世纪中期,古希腊辩论之风日盛曾出现了一个以教授修辞学、辩论术为业的学派——…智者学派。他们研究演说的艺术(修辞学)、辩论的艺术(辩论学)和证明的艺术(辩证法)被后人称为第一批职业教师。那时,辩论术,雄辩术和诡辩术都是一个意思,是通用的,只是到了后来,诡辩术分化了出来。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烽烟四起,社会的动荡孕育了一大批能言善辩的学者,形成了各种风格迥异的辩论艺术。如孟子的辩论气势奔放,咄咄逼人;庄子的辩论纵横跌宕,变幻莫测;墨子的辩论朴实无华,推理严密;苟子则总结了诸子百家的学说和辩论的经验,写出了著名的辩论艺术专论《非相篇》,第一次把辩论提高到探讨真理和捍卫真理的高度。这是西方辩论学者所不及的地方。汉代的刘向把苟子的辩论理论进一步阐述为:“辩之,明之,持之,固之。又中其人所善,其言神而珍,自而分,能人于人心,如此说而不行者,天卞未尝闻也,此之谓善说”(《善说》)。 在现代社会,一种观念、一种思想的形成,仅有独立的思考是不够的,还要在争辩中发展,在争辩中定型。辩论,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狭义的辩论是指一种有明确目的、有准备的不同观点的争论。而广义的辩论是指双方或多方因观点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程度上的言语冲突,它既包括有明确目的、有准备的不同观点的辩论,也包括日常生活中由某种分歧而引起的随意性的争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给“辩沦" 下个定义——辩论是见解对立的双方(或多方)通过各种论证方法,阐述自己的见解,揭露对方的谬误,以便最终肯定正确的观点,取得共识的,一种有声语言为载体的人际传播活动。 二、辩论的审题 审题是正确立论的基础。辩论赛的辩题通常十分具体、集中,且对双方基本公平。 审题的作用:明确争论的对象;确定辩论的范围。 审题的原则:确立一个最有利本方论证的切入点(所谓最有利本方,就是指该切入点不仅观点旗帜鲜明,容易引起场上共鸣,而且用之攻,能破对方任何立论,用之守,能抵挡住对方的任何攻击)。 审题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1.定准基调 ①辨析辩题的类型 按辩题的性质可以分为:价值性命题,即辩论某事件的利与弊、好与坏。事实性命题,即辩论事实的真假。政策性命题,即辩论某事该做还是不该做。。

辩论技巧与方法

辩论的方法与技巧 辩论的话题本身往往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结果,所谓决定辩论胜负的不是双方谁掌握了或者坚持了真理,而是看谁能够在理论上自圆其说,能够表现出高超的辩论技巧、风趣幽默的语言、令人尊重的个人魅力、更有人气。 一、知识的积累 1、要认真地去阅读对方的文章及相关资料。从理论上去分析主题的内容,避免辩词的庸俗化、贫乏化,使辩辞在理论上和知识上丰富。绝对避免使用庸俗不堪的实例和趣味低劣的噱头进行辩论,或者以感情取代理论。 2、要注意日常综合知识的积累。辩论的主题是丰富多彩,要注意日常各个方面知识的积累。一个人如果光有辩论的热情,但其知识底蕴很差,可供调动的东西很少,那就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纵有再高的热情,也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所谓言不达词,词不达意。知识好比一座金字塔,不了解宽泛的知识背景,只对某部分知识了解较多或者比较丰富,想在辩论中运用自如、应答如流也是不可能的。 三、辩论的方法(反驳) 1、坚持观点,不被对方牵着鼻子走。新手一进入自由辩论阶段,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忘记本方论点,被对方牵着鼻子跑。不管是自由辩论还是陈述、问答,都是为了证明本方观点,驳斥对方观点,而且是以证明本方观点为主,千万不能忘记,对方一旦连续发问,就手足无措,就顾着应付对方的提问,就会非常被动了。 2、针对辩论中出现的问题,要在准备环节做预设。自由辩论的问题大都是提前准备好的,如果你认为那些精彩的问题,都是选手的临场发挥,你就大错特错了。这些问题,都是赛前充分准备,认真推敲,精心组织出的问题,准备的时候首先要自己尝试回答,能力允许还要推测对方可能怎么回答,根据回答进一步发问。这样的问题,辩论双方都可以提出,如果你想不到,那是你还没找对路,这是由辩题的特点决定的(双方都有可辨性)。提问,不能对方答了,就没事儿了,一定要继续进一步发问。发问的一方,往往占有主动权。对方如果回避不回答,就反复发问,同时别忘了说”第X次请教对方辩友......” 3、回答对方的提问,要如拨云见日,不被对方迷惑。看了上面一段,你应该会想到,对方精心准备的问题,必然很难回答,绝妙的问题甚至根本就是对方观点的论据,你一旦回答,就会反而证明对方。怎么办呢?首先要记住“证明本方观点才是第一要务”,回答的时候,也尽量使用本方的论证、论据,其次要拨云见日,从根子上找对方问题的毛病,最后,实在觉得难以回答,千万不要纠缠,顾左右而言他一下,对方再问,就说“我方已经很明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鉴于时间关系,不再重复。请问对方队友……”。当然,有水平的评委一看就知道你输了这一阵,但是辩论赛交锋,是不能计较一城一寨的得失的,最后胜利才是关键。

电力系统基础知识学习

STATE GRID 国家电网公司 电力系统知识学习 一、SG(SG186大型软件) 1、电网公司 供电网: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广东、广西、海南、云南) 发电:大唐、华能、中电投 级别:国网公司—〉省网公司—〉县公司—〉供电所 2、县供电公司主要部门及其职责: 营销部:售电、收费(县局一年购电量平均3~4亿度,多的可达10亿度) 生产部:架设线路、变电站、设备安装等 计量中心:表计管理、校表等 调度中心:监视全电网的一次系统图、开关的关合等 信息中心:保证网络畅通、相关系统的维护等 3、输送电过程 发电—〉供电220V 50HZ 交流单相电 我们日常所用的都是单相电 发电厂发出A、B、C 单相电之后要先经过 升压的变电站—〉降压的变电站—〉降压的变电站—〉降压的变压器—〉用户 4、重要名词解释(一) 线损:电能损耗的简称,电能在传输过程中由于电阻的存在产生的有功电能损失。 线损电量:根据电能表所计量的总的供电量和总的售电量之差。 线损率:线损占供电量的百分比。 技术线损:也称理论线损,是电网中各元件的电能损耗,是不可避免的。 管理线损:主要是由于管理不善或者失误造成的,如:偷窃电,错抄、漏抄,统计失误等。 营销线损:全部购电量与全部售电量之差。 统计线损:也称实际线损,是根据供、售电能表的表记读数计算出的差值。 变压器铁损:变压器的初级绕组通电后,线圈所产生的磁通在铁芯流动,因为铁芯本身也是导体,在垂直磁力线的平面上就会感应电势,这个感应电势在铁芯的断面上形成闭合回路并产生电流,好像一个漩涡,所以称为“涡流”。这个涡流使得变压器的损耗增加,并且使变压器的铁芯发热,变压器的温升增加。由涡流产生的损耗,我们称之为“铁损”。 变压器铜损:绕制变压器需要大量的铜线,这些铜导线存在着电阻,电流流过这些电阻时,会消耗一定的功率,这部分损耗往往变成热量而消耗,我们则称这种损耗为“铜损”。 5、线电压与相电压 发电机:A相、B相、C相u

华语辩论网理论资料

辩词篇 辩词撰写的一般要求 根据笔者训练辩论队的经验,辩词的撰写有以下的基本要求: 1、务必自己动手写辩词。 事先可以请教练或其他人讲一讲,以开拓思路,也可以适当阅读一些辩词以感受、形成自己的“辩词意 识”。但是自己的辩词一定要自己来写。写的过程,既是消化、内化辩论战务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强化认识、 反复应证战略的过程。通过写,会激活自己的思维和已有的知识的储备。写不出来就逼着自己去钻研;写的顺 畅,说明自己对问题的认识是清楚的,有把握的。无论如何,自己动手写辩词的过程是进一步认识、消化、内 化、强化的过程。无论写的好不好,顺利不顺利末期效果在辩论的赛场上自然会显现出来。也可以请人看,提 意见;给人读,看反映;但是改也要自己改,不可以请人写。 2、务必注意时间的分配。 场上陈词的时间是有规定的,因此,陈词的撰写务必要考虑时间的分配问题。以什么开头,怎么结尾,中 心内容是什么,各自需要派多少时间,比例才是对的,问题才能说清楚,均要认真安排,仔细分配好时间。由 于照顾场上的情况变化而适时改变、增减内容,一般一篇陈词不可写满,一般应该留出30-40秒,以来场上补充 或增加预期的处理。3分钟的陈词一般情况下按语速来计算,大约有850字左右。因此可以在这个基础上适当增 减,就不会超时或者不足时。 3、无比考虑陈词中闪光的元素。 陈词是根据战略文案的要求来写的,它是辩手对战略文案的体现和落实。然而,一篇贬词,单是完成和体现 在是最基本的要求,要力争出彩、出效果才可以有共鸣。所以必须考虑其中闪光的元素:趣味元素 诗词元素

哲学元素 这三方面的元素,是闪光点,往往不能感出彩,能够使陈词生辉。 辩题的分析方法之设置要求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可辩性。 即要根据辩手的水平设置辩题,不可太高,也不可太低。太高了,太深了,辩手的实际水平达不到,上不去, 无法讲,则题目再好也没用。反之,太低了,不必去钻研,也没有可钻研之处,这样的辩题,辩手辩起来不上 劲,听众听起来也不来神,也不可取。 因此,可辩性要求辩题能够让辩手有一定的难度,具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有可以钻研、辩驳之处。双方不仅 有话可说,且有一种由辩题引发的可辩的欲望。 2、公平性。 即辩题双方不存在一头重一头轻、一边难以便容易的情况,而是基本上公平。当然,任何辩题都不可能做到完 全公平,只要不是明显的有偏重就可以了。 3、可听性。 即不仅要从辩手的角度去考虑,还要从听众听辩论的角度去考虑,要具有可听性。太深奥的学术问题、尖端问 题、高难问题,不仅辩手不容易辩,听众听起来也沉闷、吃力。太直露、太浅白的琐屑问题,无意义或意义不 大的生活问题,听众听起来也觉得乏味,甚感无聊。这样的辩题都不该设置。总该寻求不仅让听众听得懂、听 得进、听了之后有所思考的价值和意义的辩题,才是可听性的要求。 4、准确性。 准确性指的是设置辩题时,应该注意其用语用词的准确表达。它具体有以下的要求: a、句子完整。一般多用短句、单句形式做标题。但是句子的结构是完整的。 b、涵义清楚。指的是句子的涵义不是纠缠不清,模糊迷乱,而是清清楚楚,一看就明白。 c、表达精练。即辩题的表达简短精练,不复杂,不罗嗦。越简短越好,越精练越好。 d、用语准确。用词用语,尤其是最关键的词语、重心词在表达上尽量不产生歧义。 5、丰富性。 指的是辩题的涵义,内涵是丰富的,双方的可辩之点是丰富的,可挖掘的内容也是丰富的,而不是单一的,僵 化的,无任何弹性。 6、启发性。 指的是辩题可给辩手、听众多方面的、广泛的启发作用与价值。要有思索的余地和可回味的地方。 7、指导性。 或者说是引导型性。即辩题能够对辩手、听众在社会、人生等方面具有指导的意义和价值,或某一方面的引导 作用,而不是摆弄完即完,甚至只停留在斗斗嘴、练练口舌的层次上,那就没什么太大的意思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