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急症救助

儿童急症救助

儿童急症救助
儿童急症救助

儿童急症救助

选22判15名3×2简3*6论2*10

儿童急症救助:在医护人员和家长到达之前,对受伤或突然患病孩子实施的紧急救助。

儿童急症救助八大步骤:

1、观察现场

2、观察评估三要素

3、安排现场其他孩子的看管

4、检查评估五要素

5、实施急症救助

6、通知家长

7、与目睹整个急救现场的其他孩子或成人进行沟通

8、记录事件发生的情况

拖肩法:怀疑有脊柱损伤的孩子

双手分别放在孩子的肩膀上,并用双前臂夹住孩子的头防止头的转动,慢慢拖动孩子到最近的安全地方

观察评估三要素:外观、呼吸、血液循环

检查评估五要素:外观、呼吸、血液循环、身体活动及其他可能情况

开放性伤口:

1、根据标准预防措施。采用一系列防护措施把你的皮肤和孩子出血的伤口隔离开来。当你要压迫伤口时,可以用手套、一叠纸巾或其他任何干净的东西来隔离你的手和伤口。

2、用手指或手掌压迫出血点直到出血停止。通常直接压迫1-2分钟后出血会停止,如果出血难以控制,压迫伤口至少要持续5分钟。如果压迫时血液从敷料中渗出,不要拿掉与伤口直接接触的敷料,因为拿掉与伤口接触的敷料会同时移去堵住出血点的血凝块。正确的做法是再加一块敷料。如果出血还是无法止住,则用力压住出血部位所在肢体的止血点进行压迫止血(位置:双上肢内侧以及双腿的腹股沟处)

3、如果伤口没有严重污染或碎片,撕脱的部分应尽量保持完整,并放在身体原来的部位;然后像处理其他开放性伤口一样处理撕脱伤口。被截断的部位应该用干燥的消毒布包好,放在一个干净的塑料袋中,然后放在冰块上。不要把被截断的部位直接浸入冰块中或水中。

4、如果血无法止住,或持续直接压迫5分钟后再次出血,则需通知120急救中心。

5、根据标准预防措施,擦掉流出的血,对受污染的物体表面消毒。

6、如果伤口污染明显,并且孩子在过去五年内没有接种过破伤风疫苗加强免疫,就需要看医生,加强免疫。

肿胀救助方法:(闭合性损伤会引起肿胀)

1、为了控制肿胀,可使用毛巾包住冰袋或其他冷冻物品进行冷敷。不要用冷的物体直接接触皮肤,因为过度冰冷会导致组织进一步损伤。

2、如果疼痛或肿胀持续存在,或孩子有挤压伤,则通知120急救中心或送医院就诊。

3、用弹性纱布卷或弹性绑带裹住受伤的部位可以对瘀斑或肿胀部位施加压力,也可以帮助固定冷敷袋。如果使用这些绑带,应让孩子的手指或脚趾尖暴露在外面,这样可以观察孩子的手指和脚趾,来判断受伤部位是否被缠得太紧。(如果皮肤颜色变得苍白而且冰凉,说明受伤部位的纱布缠绕太紧了,需要调整。)

4、在排除孩子有骨折或脊柱损伤后,可以抬高孩子受损伤的身体部位。对于有骨折或脊柱损伤的孩子,如果移动受伤肢体会引起进一步的伤害。

鼻出血的紧急救助:

1、让孩子坐在。

2、按标准预防措施处理。用大拇指和另一手指完全夹住鼻子的柔软部分。

3、向面部骨头方向轻轻地捏压住鼻子。

4、保持按压姿势5分钟,期间不要因为想查看出血是否停止而停止压迫。

5、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压迫鼻子时用布或毛巾裹住冰袋或包裹了冰的物体冰敷孩子的鼻子和脸颊。

6、在压迫5分钟后,轻轻地松开鼻子以防止再次鼻出血。捏住鼻子和压迫面部时,鼻腔中受损的血管处会形成血凝块,当突然再次出血时会冲去血凝块。此时需再次按压,压迫的时间应更长。

7、在鼻出血停止后,让孩子保持至少30分钟的安静活动或轻微活动,以防止再次出血。

8、鼻出血停止后避免让孩子擤鼻子,因擤鼻子会移动血凝块。如果孩子能合作,在采取压迫止血前让孩子擤出多余的血液,使得鼻出血停止后鼻腔内的血液较少。当血液结痂时会痒,如果留在鼻腔内的血过多,导致孩子挖鼻,可能引起再次出血。

9、如果鼻出血无法控制,应拨打120急救中心电话或寻求医疗帮助。

骨、关节及肌肉损伤

救助方法:(如果孩子可以移动受伤部位,稍微有点疼,说明不严重,可以按一下步骤处理,除此之外需医护人员评估和处理)

1、休息。让孩子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体位。

2、冷敷。在受伤处盖上一层布(避免皮肤受到过冷的刺激),受伤后24—48小时内每隔两三个小时对受伤部位进行一次冷敷。冷敷可以用冰袋(可以用薄的布把冰袋包起来),每次冷敷的时间为20—30分钟,可以减轻受伤部位的疼痛、出血及肿胀。长时间不间断冷敷或者直接将冰袋放在皮肤上,会造成皮肤损伤。

3、加压:可以用弹力绑带压住受伤部位,这样可以限制血液和其他液体进一步聚集到伤口,引起严重的肿胀。(绑带可以从伤口以下几厘米开始,一直缠到伤口以上几厘米;不要缠绕太紧,如果孩子诉说手指或者脚趾发冷、发麻或者有刺痛感,就应立即松开绑带,除此之外,只有在对伤口进行冷敷时才能接触绑带。)

4、抬高伤处:可以用几个枕头将受伤的部位抬高,要高于心脏位置。这样可以减少血液聚集到伤处,减轻肿胀程度。

脊柱损伤救助方法:

1、确保孩子没有动,也没有其他人动他。不要强迫孩子做什么,或者强迫其躺下。脊柱损伤的孩子通常不能动,孩子动后会感觉剧烈疼痛而不愿意移动。

2、联系急救中心将孩子送到医院。

晕厥:由于脑部短暂缺血、缺氧造成突然、暂时的意识丧失。

防止晕厥发生可以采用2种方法:头处低位、抬高下肢至高于心脏的平面

开放性颅脑外伤的紧急救助

1、按照标准预防措施处理

2、轻轻按压以控制出血。轻轻按压要比施以重压更恰当,因为此时头颅骨可能已有骨折。

3、血止住后,在伤口上覆盖干净的纱布。如果持续按压后血仍没有止住,应拨打120。

4、在受伤部位放置冰袋10—15分钟(把冰块或

其他冰冻物包在薄布内制成冰袋,这样可以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造成冰冻)。

晕厥救助方法:

1、让孩子仰卧防止摔伤。如果晕厥已经发生,让孩子平躺下并检查呼吸。如果孩子没有呼吸,应按照意识不清且没有自主呼吸情况下的救助步骤实施救助。

2、双腿抬高20—30厘米以增加脑的血液供应。

3、松开紧身的衣服。

4、如果孩子持续数分钟没有反应,或抬高双腿后仍没有恢复神智,应通知120急救中心。

5、仔细检查、可能导致意识丧失的原因,下列为一些常见的原因:外伤、疾病、失血、紧张、误服药物或中毒、空腹、过敏反应、长时间站立、高热、屏气发作、疲劳。

6、详细记录晕厥发作的经过,包括意识丧失持续的时间、可能的原因、症状和体征(如恶心、呕吐、意识不清的程度、无反应、出汗)、曾否跌倒、跌倒的性质,每一症状持续的时间等。

7、通知家长孩子发生了晕厥,根据需要带孩子去就诊检查。

抽搐性惊厥:为惊厥的一种,特点是不自主的肌肉收缩,身体抽动。

抽搐性惊厥的紧急救助:(3岁午饭时抽搐额头发烫体温高)

1、让孩子侧卧位,这样有利于口中分泌物流出,并可以防止舌后坠阻塞气道。采取左侧卧位可以减少呕吐物阻塞气道的可能。

2、松开紧身的衣服。如果孩子面色青紫或没有呼吸,应立即进行呼吸急救

3、决不要把任何东西塞进孩子的口中。

4、移开周围的玩具或家具。如果有两人以上参与急救的话,另一人应照看好其他孩子,告知他们你正在帮助生病的孩子。

5、把你的手伸到孩子头下面,尽可能保护头部免受伤害。也可以用毛巾、毯子或衣服来保护孩子头部。

6、注意惊厥开始和停止的时间,换茬身体受累的部分。看表确定时间对于记录惊厥发作的时间非常重要。因为孩子突发惊厥受到惊吓时,你感觉到惊厥持续时间通常要比实际发作的时间持久。你要对医疗专业人员详细描述惊厥期间以及惊厥前后的

细节,这些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7、如果孩子既往无惊厥发作史,或孩子惊厥时你不知道该做什么,你应该立即联系120急救中心寻求帮助。惊厥发生后务必记得联系孩子家长,即使患儿以往有惊厥史也不例外。

8、惊厥发作后应让孩子侧身躺下休息。惊厥恢复较缓慢。需要一定的时间。孩子可能暂时入睡,或显得精神倦怠,昏昏欲睡。偶尔,惊厥后会出现过度兴奋的表现。

9、如果惊厥的孩子出现发热,应在医务人员许可并经孩子父母或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给予退热药物。给药时确定孩子能很好的吞咽。

10、应该为既往有惊厥史的孩子制定一个照顾计划。按照这个计划实施紧急救助,并联系孩子的家长。

案例:春秋天公园里小明突然呼吸困难首先应做什么?离开现场(环境不适)观察其他幼儿有无此情况。怎样帮助?判断呼吸,休克左侧卧位,呼吸急救,打120,意识清醒身体前倾,坐位放置。事后应做?打电话告知父母有处方药以后带着,与家长一起计划照顾方案避免去此地方。

热衰竭:持续处于热的环境中造成的,常常发生在孩子活跃玩耍并出汗的时候。

热衰竭(和热痉挛)的紧急救助

1.将孩子移动到凉爽的地方。如果办不到,在皮肤上泼冷水或用湿冷的衣服给孩子降温,发现体温又升高了,则继续采用上述降温方法。

2.鼓励孩子大量喝水。运动饮料和水的效果是一样的,通常情况下喝水更方便。

昆虫叮咬伤救助方法:

1、将孩子移至安全地带以避免进一步叮咬。

2、去除遗留在孩子身体上的昆虫残部。仔细检查及迅速用信用卡或指甲刮去昆虫刺针。如果孩子接触毛毛虫后将刺留在了皮肤中,用有黏性的胶带将刺粘起移去。

3、用肥皂清洗叮咬部位并用清水冲洗。

4、隔着纱布进行冷敷以保护皮肤,减少疼痛和水肿。

5、将被叮咬的部位抬高(高于心脏水平)。

6、如果孩子随身携带有治疗昆虫叮咬的抗组胺药或其他处方药,同时又父母或者法定监护人的书面用药同意书,请立即使用上述药物。

7、观察被叮咬孩子是否有其他反应,如果让孩子用药了还需要观察药物反应。

吞食毒物中毒的紧急救助

1.用软布、一次性毛巾或面巾纸包住手指,把孩子口中剩余的毒物去除。

2.收集相关信息并保持镇静、尽可能了解一下信息:孩子的年龄及体重、毒物名称、孩子一般状况

3.如果患儿对刺激能做出反应,带着患儿和盛放毒物的容器,给120急救中心打电话,并遵循呼吸急救的步骤进行抢救。

4.如果患儿对刺激不能做出反应,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遵循呼吸急救的步骤进行抢救。

5.保持左侧卧位。左侧卧位可以延缓胃内容物排空,也可以保持气道通畅,有利于呕吐物排出

热烧伤的紧急救助

1.迅速脱离热的环境:让孩子尽快脱离热源、阳光或其他任何致烧伤的有害环境。如果有火苗,可以用毯子或让孩子在地板上翻滚扑灭火苗。避免让孩子奔跑,因为这样会助燃火焰。如果出现局部皮肤呈灰白、黑色或撕掉皮、皮革样或焦痂样改变(III

度烧伤);面部、手、脚或生殖器烧伤;烧伤面积超过体表面积的1%(手掌大约相当于1%的体表面积)等情况时,应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2.可以把烧伤的局部放在备有凉水的容器中或以轻柔(而不是水压很大)的凉水冲洗。20分钟

3.当剥离湿的衣物时,应防止孩子寒颤。因为寒颤不利于局部降温。

化学性眼损伤的紧急救助

1.带上一次性手套,立即用微温的水将孩子眼中的化学物冲出眼睛。

2.头侧向一边,使受伤的眼在下,以避免冲洗的水污染另侧眼睛

3.用手指撑开受伤的眼睛,用水冲洗15分钟

4.冲洗时让水从眼内流向眼外,并确保孩子不动

5.冲洗时让人拨打120急救中心电话

6.通知孩子家长带孩子看医生

牙齿撞落:立即就医,撞落的恒牙应该复位,可以使恒牙继续存活。乳牙撞落后不应该再植入原处。意识清醒气道阻塞腹部推压法

1.要求别人拨打120急救中心电话

2.站在或蹲在幼儿的后面

3.一手拇指深入手掌紧握拳头,拇指面放在孩子肚脐上方、胸骨下方

4.连续地推压知道120急救人员赶到、或见异物排出、或孩子出现意识不清了才停止推压

眼睛异物的紧急救助

1.异物可以是进入眼部的任何物质。处理时带上一次性手套,拉下孩子的眼睑,当孩子向上看时,看其下眼睑内是否有异物。如果有,可以用干净的湿纱布或手帕擦去。

2.轻轻拉起其上眼睑,将它拉出盖在下眼睑,这时眼泪会流出来,可能会将异物冲出。

3.如果异物仍然存在,用水冲洗眼部。头侧向一边,进入异物的眼在下方。用手指将眼睛打开,用不易碎的杯子冲洗眼睛,冲洗时注意水流应从眼睛内测(靠近鼻子一侧)向外侧(靠近耳朵一侧)流动。不要使用药物。

4.如果眼睛持续流泪、发红或者疼痛,则需要带孩子看医生。异物可能会刮伤角膜,这样的损伤只有医生用特殊的染色的医疗设备才能确定。

意识清醒气道阻塞婴儿背部拍击、胸部按压法

1.要求别人拨打120急救中心电话,婴儿头朝下趴

在救助者的前臂上,婴儿的脚朝着学员的肩膀,学员用手托起婴儿的下颌和颈部

2.婴儿的头部应处于救助者躯干部以下,学员手肘部撑在自己的大腿上,在婴儿二肩胛骨之间,用手掌给予5次迅速有力的拍击

3.学员一手放在婴儿头和颈的背部,另一手支撑着婴儿的头部,用双手和双前臂紧紧固定住婴儿的身体,将婴儿翻个身

4.让婴儿仰躺在手臂上,学员手肘部撑在自己的大腿上,救助者手臂至少2∕3要放在大腿上

5.婴儿的头部应处于救助者躯干部以下,学员将两手指放在婴儿乳头连线稍下方的胸骨上(注意:学员应该避免碰到婴儿模型胸骨下部的尖端)给予5次迅速的胸部按压,胸骨下线深度为整个胸廓厚度的1∕3到1∕2。

6.查看婴儿口腔内是否有异物,若有的话用手指小心地将其取出

7.背部拍击、胸部按压交替进行,然后查看异物,直到120急救人员赶到,或是异物被取出,或婴儿没有反应时

意识不清、没有自主呼吸:心肺复苏

1.检查意识反应

2.让他人通知120急救中心(如果只有一个人,先进行2分钟急救)

3.开放气道

对于没有脊柱损伤的孩子,用(压额抬下颌法)a.一手放在孩子的前额,使孩子的头轻轻向后倾斜

b.另一手的手指放在孩子的下巴上,轻轻向上抬起下巴)

对于有脊柱损伤的孩子,学员将用到推下颌法

4.用看、听和感受的方法检查呼吸

5.观察口腔内异物

6.给孩子施以两次人工呼吸

7.给予两次人工呼吸后,孩子仍旧没有呼吸的征象,则实行胸部按压

8.胸部按压30次、人工呼吸2次交替进行指导孩子出现自主呼吸、异物驱除、急救中心专业人员赶到

幼儿园开展急症救助宣教模式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开展急症救助宣教模式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开展急症救助宣教模式的实践研究 摘要[目的]2007年,由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等部门共同组织 的“护苗计划”——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急症救助培训正式在上海 启动。该项计划引进了美国儿科学会培训教材,并结合中国国情, 对全市3.05万名幼儿园教师和保育人员进行“儿童急症救助”分层 培训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有关人员施行紧急救助的知识与技能水平, 但由于培训模式和次数的原因,一旦面临紧急情况时,保教人员缺 乏自信、手足无措,由于错过了正确急救的最佳时期,严重影响了 患儿的疾病预后和转归。有关儿童意外伤害的研究越来越收到世界 各国的关注,儿童意外伤害已被国际学术界确认为21世纪儿童健康 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急症救助宣教模式单一,多采用一般传 统讲授培训。所以,无论从背景与现状,未来与发展来看,我们深 深感到,幼儿园开展急症救助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探索对幼儿园 保教人员和家长强化培训儿童急症救助知识和技能的常态化机制, 提升保健管理质量,有效提高培训效率、保教人员和家长的记忆, 是减少儿童死亡和伤残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幼儿园急症救助宣教模式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实验幼儿园全体保教人员。在急症救助宣教模式实践 研究的初期,我们通过书面测试、访谈等形式对本园全体保教人员 在急症救助方面的一些问题和困惑进行了梳理,我们了解到,大部分 保教人员对于幼儿园常见的急症救助知识有一些了解,但不够系统。 1.2方法:

1.2.1深入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通过分发调查问卷,了解保教人员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年龄、学历、参加急救培训情况等。 1.2.2分类宣教模式,凸显效果:在宣教的过程中,我们根据急症的不同内容采用了不同的宣教模式,我们将急救归纳为具致命伤害和一般伤害,根据这两种急症的救助方式进行分类宣教。 1.2.2.1具致命伤害中窒息急救的宣教模式: 情景演练:为巩固保教人员窒息急救的操作技能,以每年初一次的教工运动会为平台,进行窒息急救操作的分组比武,使保教人员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巩固操作技能。 专题培训:目前先后开展过2次窒息急救的专题培训,内容主要围绕窒息的原因、临床表现、预防措施、急救的流程和方法展开。保健老师通过视频和现场演示,让保教人员清晰地掌握了窒息不同程度的两种急救流程和操作方法,进一步巩固了保教人员对于窒息不同程度的两种急救流程和操作方法的理解。 理论测试:为检验保教人员对知识记忆的牢固程度,在急症救助专题培训的前后,进行了相同内容的理论测试,通过对2次测试结果的对比,培训后测试结果明显好于第1次。 知识竞赛:窒息急救是所有现场急救中最复杂的急救,分小组进行知识竞赛,其间除了理论知识的竞赛,还穿插操作的竞赛,对巩固保教人员知识、操作技能起到了有效作用。 1.2.2.2一般伤害急症救助宣教模式: 专题培训:保健老师进行了一般伤害鼻出血、烫伤及中暑等应急处理的专题培训。主要从原因、症状、后果及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特别强调了幼儿发生一般伤害后的正确处理方法,并将各类处理步骤操作示意图发放给保教人员,结合现场演示,来加深他们的操作记忆。 理论测试:为检验保教人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专题培训结束后,对保教人员进行了相关测试,测试情况良好。

日常儿童急救知识

每个人从呱呱落地起,免不了会遇到意外伤害。作为家长,该如何预防和处理才能尽量减轻伤害呢? 首先要向家长介绍什么是儿童急症救助:在孩子意外受伤或突然患病时,家长应该具有应对这一类紧急情况的基础技能。家长在医护人员到达前,对孩子采取的简单救助措施,目的是避免受伤或患病儿童情况进一步恶化,但它不取代常规的医疗急救措施,所以在专业医护人员到达后,还是会根据患儿情况采取进一步的医疗急救。 其次,家长要掌握儿童急症救助四步骤:①观察现场:利用非常短的时间观察现场、了解:是否安全,受伤部位,大概发生的时间。②观察评估三要素:当你接近孩子的时候,立即观察需待评估的三要素(外观、呼吸和血液循环)并决定是否需要打急救电话。这个步骤应该在15~30秒内完成。③检查评估五要素:检查需待评估五要素(外观、呼吸、血液循环、身体活动及其他可能情况),并决定是否要打急救电话,以及需要何种紧急救助。④对受伤或患儿实施紧急救助。 再次,向各位家长提供一些幼儿意外伤害的急救方法,希望对家长有所帮助: 1.气管异物:对于幼儿来说,异物卡喉是极容易发生的事情。各种坚果、玩具上面掉下来的小部件等都可能对幼儿造成伤害。父母要提高警惕,及时清扫掉在地上或桌子上的花生、瓜子、钮扣、硬币、水果核等,并且经常教育孩子不要吃果冻、瓜子、花生等食品。在孩子吃鱼或喝汤时,更要格外小心卡喉。进餐时,家长勿恐吓、责骂、逗弄幼儿,防幼儿大哭、大笑而将食物吸入气管。 幼儿异物卡喉的危险程度远大于成人,因为幼儿虽可自如地咀嚼、吞咽食物,但咽反射弱,一旦异物呛入,较难通过剧烈咳嗽反应咳出异物,导致异物吸入气管,甚至出现呼吸困难。此时家长切不可惊慌,如果幼儿意识清醒,应立即将幼儿上半身前倾,防止异物进一步深入,家长利用腹部推压法,于幼儿后方将手置于其肚脐上方、胸骨下方尖端和肋弓下方,双手交叉,向后向上在幼儿上腹部施压,用足够的压力推压以产生人为的咳嗽,促使排出呼吸道异物,实施急救的同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如果幼儿不能自主呼吸、咳嗽,意识不清时,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同时让他人通知120,单独一人时,先进性2分钟的心肺复苏救助,再拨打120急救电话。 心肺复苏法:(1)用压额抬下颌法开放气道,看、听、感受孩子的呼吸,察看异物有无排出,但不要盲目用手指去抠,因为这样有可能使异物进入更深的部位。(2)呼吸急救:用双手固定幼儿的头和下巴,怀疑有颈椎受伤时,不可移动头部,然后家长用口封住幼儿的口,一手捏住幼儿的鼻子,给予2次呼吸,之间稍有停顿,确保幼儿胸部抬起。(3)胸部按压:用一个手掌掌根放在**连线稍下方的胸骨上按压,30次胸部按压与2次人工呼吸交替进行,按压时,胸部下陷深度为胸廓厚度的1/3—1/2,心肺复苏急救持续进行,直到救护人员到达。 2.误服:常见的的原因一般有两种:家长粗心大意或忙碌中拿错了药;幼儿被家中存放药物、化学制剂的鲜艳包装所吸引而误服。因此家长要做好预防措施:(1)家庭所用的各类清洁剂、消毒剂和药类等化学物品一定要摆放在安全处,并上锁,切忌放入果汁瓶、可乐瓶里,以免孩子误服而中毒。(2)家长要及时清理厨房垃圾,以防孩子误食残渣剩饭,损害健康。(3)经常教育幼儿不要随便吃不明物品 万一幼儿误服,家长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在幼儿神志清醒且愿意配合的情况下,先作初步处理。即用手指刺激咽部,使药物被呕吐出来。若幼儿已神志不清或不愿配合,则立即到医院,不要忘记带上药物外包装或说明书,并大致估算服药量,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幼儿误服了强酸、强碱(盐酸、氢氧化钠等),不可催吐。另外,如果幼儿误喝的是碘酒,应立即给幼儿喝米汤、面糊等面粉类流食,以防止人体对碘的吸收;若错喝的是止痒药水、驱蚊药水,就要让小孩尽量地多喝浓茶水,因茶叶中含有鞣酸,具有一定的沉淀及解毒作用。 3.宠物咬伤:很多调查显示,在被宠物咬伤的人群中,幼儿占的比例是最多的。这些咬伤事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及工作规范培训考试重点

填空: 1、第一责任人是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 2、人员培训:1年1次,150名儿童至少配1名。内容: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疾病预防、卫生消毒、膳食营养、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等。 3、健康检查:上岗前要进行健康检查,并取得《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合格证》,1年1次,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应当立即离岗治疗,治愈后方可上岗工作。 4、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一日生活制度,为儿童提供营养膳食、体格锻炼、2小时户外活动时间。 5、建立健康体检制度,卫生消毒制度、免疫规划。 6、对高危儿进行专案管理,建立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做好...工作信息收集。 7、儿童健康体检:托幼机构发现在园的儿童疑似传染病是应当及时通知其监护人离园诊治;传染病的患儿治愈后,凭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方可入园。 8、卫生保健工作内容与要求:一日生活安排、儿童膳食、体格锻炼、健康检查、卫生与消毒、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常见疾病预防与管理、伤害预防、健康教育、信息收集。 9、儿童膳食管理: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建立健全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10、儿童食堂应当每日清扫,消毒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食品加工用具必须生熟标识明确、分开使用、定位存放;餐饮具、熟食盛器应在食堂或清洗消毒间集中清洗消毒,消毒后保洁存放;库存食品应当分类、注有标识、注明保质日期、定位存储。 11、1日生活安排:户外活动时间每日不少于2小时,正餐间隔3.5-4小时,进餐时间20-30分钟/餐,餐后安静活动或散步时间10-15分钟,午睡时间2-2.5小时/日。 12、儿童食品应当在具有《食品生产许可证》或《食品流通许可证》的单位采购,食品进货前必须采购查验及索票索证。 13、留样食品:冷藏存放48小时,每样不少于100g。 14、膳食营养:制订带量食谱,1-2周更换1次。 15、晨午检及全日健康观察:询问儿童在家有无异常情况;观察精神状况、有无发热和皮肤异常;检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6、在园喂药:如果接受家长委托喂药时,应当做好药品交接和登记,并请家长签字确认。 17、常见病预防与管理:对贫血、营养不良、肥胖等营养性疾病儿童进行登记管理,对中重度贫血和营养不良儿童进行专案管理;对先心病、哮喘、癫痫等儿童疾病,及对有药物过敏史或食物过敏史的儿童进行登记,加强日常健康观察和保育护理;重视儿童心理行为保健。 18、健康教育:膳食营养、心理卫生、疾病预防、儿童安全、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等。 19、儿童伤害的大多数情况是可以预防的 20、托幼机构安全管理:制定.....应急预案:执行....制度,落实......措施。 21、伤害发生率:5-6岁最高;时间:室内外活动时、盥洗用厕时、进餐时、家长接送儿童时,新儿童入园1周内。场所:户外活动场地、盥洗室、活动室、走廊等。 22、宣传和培训:对儿童家长...宣传;开展儿童....演练;对保教人员.....培训。 23、生活用品及玩具:...圆角;....触摸不到;玩具符合安全标准,不给儿童玩弄体积过小,锐利,易破碎的东西。 24、睡眠:不含食物睡觉;定时巡视;纠正儿童蒙被睡。 25、如厕:厕所保持干燥;消毒液..... 26、盥洗:先放冷水再放热水。 27、儿童伤害现场急救:又称儿童急症救助。目的:减少儿童痛苦;.....挽回儿童的生命。 28、急救原则和步骤:观察儿童的呼吸、心跳是否正常。8个步骤:观察现场、观察评估、

儿童急症救助培训效果评价

儿童急症救助培训效果评价(一) 姓名:成绩: 单选题: 1、儿童急症救助是指 A.在孩子受伤或患病后,对其采取的停止疼痛并治愈疾病的治疗措施 B.在医护人员和家长到达之前,对受伤或突发疾病孩子进行的紧急救助 C.只在孩子的父母或监护人无法迅速赶到时进行的救助 D.心肺复苏 2、儿童急症救助的内容主要包括 A.心肺复苏 B.儿童常见意外伤害的救助 C.儿童常见疾病的救助 D.以上都是 3、下面哪个步骤是应对紧急事件的准备工作 A.老师和保育员经过儿童急症救助的培训 B.了解如何联系急救中心 C.把附近医疗机构的电话号码记录在固定电话本上 D.所有上述工作 4、观察评估三要素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外观 B.活动 C.呼吸 D.血液循环 5、观察评估三要素中的血液循环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苍白 B.青紫 C.咳嗽 D.皮肤花纹 6、当你单独一人见到一气道阻塞的孩子窒息且没有意识反映,你拨打120急救 电话的时间应该是 A.马上 B.等到异物去除时 C.大约2分钟的紧急救助后 D.30次胸部按压没有解除气道阻塞后 7、呼吸急救时,每次人工呼吸的大约时间为 A.5秒 B.4秒 C.3秒 D.2秒 8、引起孩子气道阻塞的常见原因是 A.硬币 B.纽扣 C. 玩具 D.上述都是 9、当孩子发生窒息时,咳嗽剧烈,你应该 A.让孩子的双手举过头 B.在孩子背部肩胛骨之间拍 击 C.给孩子喝水 D. 不需要任何措施,反复评 估观察孩子 10.观察评估三要素中的外观观察评估中,不包括下列哪项 A.清醒度 B. 运动 C.眼神交流 D.鼻翼扇动 新源幼儿园 2011.11.21

儿童急症救助培训效果评价(一)答案 姓名:成绩: 单选题: 1、儿童急症救助是指 A.在孩子受伤或患病后,对其采取的停止疼痛并治愈疾病的治疗措施 B.在医护人员和家长到达之前,对受伤或突发疾病孩子进行的紧急救助 C.只在孩子的父母或监护人无法迅速赶到时进行的救助 D.心肺复苏 2、儿童急症救助的内容主要包括 A.心肺复苏 B.儿童常见意外伤害的救助 C.儿童常见疾病的救助 D.以上都是 3、下面哪个步骤是应对紧急事件的准备工作 A.老师和保育员经过儿童急症救助的培训 B.了解如何联系急救中心 C.把附近医疗机构的电话号码记录在固定电话本上 D.所有上述工作 4、观察评估三要素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外观 B.活动 C.呼吸 D.血液循环 5、观察评估三要素中的血液循环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苍白 B.青紫 C.咳嗽 D.皮肤花纹 6、当你单独一人见到一气道阻塞的孩子窒息且没有意识反映,你拨打120急救 电话的时间应该是 A.马上 B.等到异物去除时 C.大约2分钟的紧急救助后 D.30次胸部按压没有解除气道阻塞后 7、呼吸急救时,每次人工呼吸的大约时间为 A.5秒 B.4秒 C.3秒 D.2秒 8、引起孩子气道阻塞的常见原因是 A.硬币 B.纽扣 C. 玩具 D.上述都是 9、当孩子发生窒息时,咳嗽剧烈,你应该 A.让孩子的双手举过头 B.在孩子背部肩胛骨之间拍击 C.给孩子喝水 D. 不需要任何措施,反复评估观察孩子10.观察评估三要素中的外观观察评估中,不包括下列哪项 A.清醒度 B. 运动 C.眼神交流 D.鼻翼扇动

幼儿意外伤害急救(通用版)

Safety issues are often overlooked and replaced by fluke, so you need to learn safety knowledge frequently to remind yourself of safety.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幼儿意外伤害急救(通用版)

幼儿意外伤害急救(通用版)导语:不安全事件带来的危害,人人都懂,但在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中却往往被忽视,被麻痹,侥幸心理代替,往往要等到确实发生了事故,造成了损失,才会回过头来警醒,所以需要经常学习安全知识来提醒自己注意安全。 每个人从呱呱落地起,免不了会遇到意外伤害。作为家长,该如何预防和处理才能尽量减轻伤害呢? 首先要向家长介绍什么是儿童急症救助:在孩子意外受伤或突然患病时,家长应该具有应对这一类紧急情况的基础技能。家长在医护人员到达前,对孩子采取的简单救助措施,目的是避免受伤或患病儿童情况进一步恶化,但它不取代常规的医疗急救措施,所以在专业医护人员到达后,还是会根据患儿情况采取进一步的医疗急救。 其次,家长要掌握儿童急症救助四步骤:①观察现场:利用非常短的时间观察现场、了解:是否安全,受伤部位,大概发生的时间。 ②观察评估三要素:当你接近孩子的时候,立即观察需待评估的三要素(外观、呼吸和血液循环)并决定是否需要打急救电话。这个步骤应该在15~30秒内完成。③检查评估五要素:检查需待评估五要素(外观、呼吸、血液循环、身体活动及其他可能情况),并决定是否要打急救电话,以及需要何种紧急救助。④对受伤或患儿实施紧急救助。

儿童急症救助

儿童急症救助

选22判15名3×2简3*6论2*10 儿童急症救助:在医护人员和家长到达之前,对受伤或突然患病孩子实施的紧急救助。 儿童急症救助八大步骤: 1、观察现场 2、观察评估三要素 3、安排现场其他孩子的看管 4、检查评估五要素 5、实施急症救助 6、通知家长 7、与目睹整个急救现场的其他孩子或成人进行沟通 8、记录事件发生的情况 拖肩法:怀疑有脊柱损伤的孩子 双手分别放在孩子的肩膀上,并用双前臂夹住孩子的头防止头的转动,慢慢拖动孩子到最近的安全地方 观察评估三要素:外观、呼吸、血液循环 检查评估五要素:外观、呼吸、血液循环、身体活动及其他可能情况

开放性伤口: 1、根据标准预防措施。采用一系列防护措施把你的皮肤和孩子出血的伤口隔离开来。当你要压迫伤口时,可以用手套、一叠纸巾或其他任何干净的东西来隔离你的手和伤口。 2、用手指或手掌压迫出血点直到出血停止。通常直接压迫1-2分钟后出血会停止,如果出血难以控制,压迫伤口至少要持续5分钟。如果压迫时血液从敷料中渗出,不要拿掉与伤口直接接触的敷料,因为拿掉与伤口接触的敷料会同时移去堵住出血点的血凝块。正确的做法是再加一块敷料。如果出血还是无法止住,则用力压住出血部位所在肢体的止血点进行压迫止血(位置:双上肢内侧以及双腿的腹股沟处) 3、如果伤口没有严重污染或碎片,撕脱的部分应尽量保持完整,并放在身体原来的部位;然后像处理其他开放性伤口一样处理撕脱伤口。被截断的部位应该用干燥的消毒布包好,放在一个干净的塑料袋中,然后放在冰块上。不要把被截断的部位直接浸入冰块中或水中。 4、如果血无法止住,或持续直接压迫5分钟后再次出血,则需通知120急救中心。

儿童急症救助

什么是儿童急症救助 是指在医护人员和家长到达之前,对受伤或突然患病孩子实施的紧急求助。 目的:避免受伤或患病儿童情况进一步恶化,不能取代常规的医疗救助措施。 一.儿童急症救助概述: 1.常识介绍 怎么拨打120 建立应急卡片,及时更新家长联系方式 了解患特殊疾病孩子的具体情况 2.需要去医院就诊的情况 (1)看上去较虚弱的发热孩子 (2)小于2个月体温高于39°的婴儿 (3)孩子看上去非常不舒服,有病的样子 (4)严重的呕吐与腹泻 (5)可能需要缝针的皮肤切割伤 (6)被动物咬伤后的皮肤破损,皮肤局部红肿 二.情况判断 1.需要拨打120的情况 同一时间有多名孩子受伤或患病,孩子表现异常或意识不清,发烧,同时伴有呼吸或血液循环中任何一项异常呼吸困难,不能说话,皮肤或嘴唇颜色发蓝发紫或发灰,抽动或惊厥,没有反应或反应迟钝头部受伤后出现意识不清,头疼和呕吐等,任何部位严重疼痛,大范围皮肤切割或烫伤,血难止住,孩子出现明显脱水症状,冻伤,中暑,其他任何你认为需要紧急救援的情况 三.救助方法 1.观察现场 要点:了解现场是否安全?有多少人受伤?(不要忽视因伤重无法出声的孩子)大概发生了什么? 搬运方法:拖肩法(怀疑有脊柱损伤的孩子) 环抱法(小婴儿) 脚踝拖拉法(年长儿童) 2.观察评估三要素 外观,呼吸,血液循环(并决定是否需要打急救电话,这个步骤应在15-30秒完成) 外观:清醒度,运动,眼神交流 呼吸:异常呼吸音或姿势鼻翼扇动 血液血液:皮肤颜色苍白,皮肤或口唇青紫,皮肤花纹,皮肤异常粉红色 3.看管其他孩子 4.检查评估五要素 外观,呼吸,血液循环,身体活动及其他可能情况(并决定是否需要打120,以及需要何种紧急救助)孩子身体活动情况,其他情况 5.实施儿童急症救助 6.尽快通知孩子家长 7.与孩子沟通(与接受救助及在现场的孩子,沟通,解释,给安慰;年龄大的孩子学习如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