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压氧治疗脑梗塞40例疗效分析

高压氧治疗脑梗塞40例疗效分析

高压氧治疗脑梗塞40例疗效分析
高压氧治疗脑梗塞40例疗效分析

高压氧治疗脑外伤

高压氧治疗脑外伤 脑外伤是一种最常见的急症,其病情危重,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后遗症多。由于外伤使脑组织结构与功能发生改变,导致脑血管功能紊乱、缺血脑组织变性坏死,产生脑水肿及局灶性神经系统征象,若不及时治疗可致生命危险。现在高压氧可以迅速增加血氧含量,纠正缺氧状态,促进支循环的建立,增加脑外伤患者的生存率。 一、高压氧治疗脑外伤的原理 高压氧治疗脑外伤的原理在于迅速增加血氧含量,提高血氧分压,加强血氧弥散作用,纠正脑缺氧状态,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脑细胞代谢,促进受损脑细胞的恢复。高压氧治疗是在超过一个大气压的环境中呼吸纯氧气的治疗方式。高压氧治疗对改善脑外伤患者的预后,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脑外伤肢体偏瘫后1-3个月是功能恢复最快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作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脑外伤的原理在于迅速增加血氧含量,提高血氧分压,加强血氧弥散作用,纠正脑缺氧状态,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脑细胞代谢,促进受损脑细胞的恢复。 高压氧治疗脑外伤的基本原理主要有: 1、高压氧可减轻脑水肿,迅速降低颅内压。 2、高压氧可快速提高脑组织的氧含量及氧储量,改善脑组织和周身组织缺氧,减少脑细胞的变性坏死。 3、高压氧下可增加脑组织毛细血管氧弥散距离,可弥补因脑水肿使毛细血管间距离加大而出现的缺氧区域。 4、高压氧下可增加对血肿周围的受损细胞的供氧,加速受损细胞恢复。 5、高压氧可以加速血肿的清除,加速胶原纤维、毛细血管的再生,加速病灶的修复。 综上所述,高压氧治疗脑外伤确实有着显着的疗效,但还是有一些脑外伤患者会遗留一定的后遗症。治疗脑外伤后遗症也需及早诊治,以取得最佳的疗效。高压氧治疗脑外伤,而干细胞可以治疗脑外伤后遗症,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干细胞能够修复受损神经细胞,恢复其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高压氧治疗脑外伤的效果 应用高压氧治疗的目的是纠正组织缺氧状态,高压氧治疗是通过血液循环携带更多的氧到病损组织及器官,促进组织修复和功能恢复。高压氧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众多疾病的治疗 高压氧作为脑外伤的首要治疗具有确切的功效,对提高颅脑损伤病人的生存

高压氧治疗原理1

高压氧治疗基本知识 高压氧疗法就是指在高于常压(一个标准大气压)得条件下吸入高浓度氧治疗多种疾病得方法。如今高压氧医学得治疗范围已遍及内、外、妇、儿、神经、职业、五官等多临床学科。医学界对其在复苏、抢救、治疗、康复等方面得独特疗效日渐重视,并延伸至运动医学、军事医学等领域。它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在现代医学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已发展成为现代医学得一部分。其疗效为国际医疗界所公认。它对全身或局部缺血、缺氧疾病得救治,有着独特得功效。中国更被世界同行誉为“高压氧医学大国”。 众所周知,氧就是人体生命活动得第一需要,一个成人大脑重量约占其体重得2、5-3%,它得耗氧量则占全身耗氧量得25%。缺氧几秒钟就会引起头晕、甚至晕厥等症状;大脑缺氧超过6-8分钟,则生命不可逆转。人从出生长大,可以不靠吃药成长,却须臾离不开空气中得氧气。由于高压氧为无创性物理疗法,符合人们回归自然得心理,因而被越来越多得人所认识与接受。国外甚至有个人购置高压氧舱,用于运动后恢复疲劳、美容、防早衰、延年益寿。高压氧疗法将为人类健康卫生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高压氧治疗原理 1、迅速纠正机体缺氧状态:高压氧可增加血氧含量,提高血氧分压,增加血浆中物理溶解氧,可治疗:心血管疾病、脑血管意外、心肺复苏术后急性脑功能障碍、CO中毒等各种毒物中毒; 2、有效改善微循环:提高血氧弥散能力,使氧得有效弥散半径加

大,组织内氧含量与储氧量增加,可治疗伴有微循环障碍得疾病,如烧伤、冻伤、挤压伤、休克、植皮、植骨、断肢再植等; 3、防治各类水肿:高压氧对血管有收缩作用(肝动脉与椎动脉除外),故可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血管、组织渗出,改善各种水肿,如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30-40%;,治疗肢体肿胀、创面渗出、减少大面积烧伤病人得液体丢失; 4、促使侧枝循环得建立,增加血–脑屏障得通透性:促进有害气体得排出,可治疗因缺氧所导致得一系列疾病:心肌梗死、缺血性脑病、断肢再植、某些眼底病及皮瓣移植得成活; 5、加速组织、血管、细胞得再生与修复,特别就是缺血、缺氧组织。 6、抑制厌氧菌生长、繁殖与产生毒素得能力:就是气性坏疽特效疗法。 7、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对许多需氧菌及其它微生物得生长繁殖都有抑制作用;增加某些抗生素药效,协同治疗感染性疾病; 8、增强放疗、化疗对恶性肿瘤得疗效。 高压氧治疗适应症、禁忌症 (一)急症适应证 1、急性CO中毒及其它有害气体中毒 2、气性坏疽、破伤风及其它厌氧菌感染 3、减压病 4、气栓栓塞症

高压氧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的疗效分析

高压氧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高压氧在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0例脑梗塞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8例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如点滴血塞通,胞二磷胆碱,口服阿司匹林等),治疗组52例予以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高压氧治疗,再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2例接受高压氧治疗的脑梗塞患者较48例未经高压氧治疗的脑梗塞患者,前者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后者(P<0.01),且未见不良反应。结论高压氧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功能恢复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标签:高压氧;脑梗塞;疗效 脑血管病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且机制比较复杂。根据相关数据结果显示:美国大约每年有50万人为脑血管意外患者,并且死亡率超过50%,成为了美国死亡的第三原因。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和改善,这种疾病在我国发病率得到上升,如果这种疾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将会诱发其他疾病,如:脑梗死、过性脑缺血(transient ischimic attack,TIA)等[1]。为了探讨高压氧在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对我科对收治的脑梗塞患者加用高压氧治疗,其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有较好的疗效,且未发现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00 病例均为我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塞患者,患者为发病3 d以内,并经CT或磁共振证实为急性脑梗塞,符合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诊疗标准。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为40~80岁,前循环脑梗塞患者67例,后循环脑梗塞3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神經功能缺损程度,梗塞面积均无明显差异,P>0.05病例除外TIA,脑出血,出血性脑梗塞,及严重的心肝肾疾患。 1.2方法对照组48例常规药物治疗(如点滴血塞通,胞二磷胆碱,口服阿司匹林等),治疗组52例,除了上诉治疗外,给予高压氧治疗,治疗压力2~ 2.5 ATA,吸氧60~80 min/次,1次/d,10 d为1疗程,连续3个疗程。 1.3疗效评定两组病例治疗前均检查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血分析等,依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从意识、眼运动、上肢肌力,下肢肌力,手肌力,定向力,语言,步态,面瘫8个方面评分(CSS评分)。随访3个月后,依据大便,小便,修饰,用厕,进餐,转移,活动,上下楼梯,洗澡9个方面进行生活质量评分(Barthel指数)。采用中国脑卒中量表评价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改善状况。临床疗效以CSS减分率判别,基本治愈为减分率90%~89%;进步减分率为18%~45%;无变化减分率为<18%。恶化病例减化率为评分增加。临床有效为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的总和。生活能力用Barthel指数,随访3个月时良好生活能力状态Barthel指数≥95。而临床疗效评价作为次要指标。

高压氧禁忌症

高压氧禁忌证 一、绝对禁忌证 有如下合并症时,不能进行高压氧治疗 1.未经处理的气胸; 2.未经处理的多发性胸骨骨折,胸壁开放性创伤; 3.空洞型肺结核,有咳血史; 4.视网膜剥离; 5.内出血,未控制。 二、相对禁忌证 有如下合并症时,不可以作高压氧治疗,但原发病严重,且高压氧治疗特效,也可进行高压氧治疗。 1.伤风、感冒、鼻炎、鼻息肉等;咽鼓管堵塞; 2.高烧; 3.血压高超过213/13.3kPa(160/100mmHg); 4.精神分裂症; 5.癫痫大发作; 6.严重肺气肿、肺大泡; 7.早期妊娠(6个月以内);

8.月经期; 9.极度衰竭患者。 在临床上考虑某种疾病是否使用高压氧治疗时,应注意如下情况: l.首先应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全面准确地诊断。对病人的身体状况,有客观的评价。 2.了解高压氧对正常机体的不良影响,也就是在进行高压氧时,可能给病人带来的损害,如气压伤、氧中毒、减压病以及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损伤(参考“高压氧对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3.了解并检查病人是否合并有高压氧洽疗的禁忌证,以便综合评价病人进行高压氧治疗时,会给该病人带来多大程度的损伤。 4.高压氧治疗会给病人带来多少益处,即高压氧对病人所患疾病的疗效。如神经衰弱病人和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均进行高压氧治疗,二者受益相差甚远。 5.要了解病人所患疾病,除高压氧以外是否还有其他疗法或药物?它们的疗效?副作用多大?以及费用,以便与高压氧治疗比较。 6.了解病人的经济状况等。 把上述各种因素,客观的分析,然后综合起来,得出高压氧治疗给病人带来“利”和“弊”各占多少。利大于弊者可取,弊大于利则应舍弃。笔者认为: l.高压氧治疗对健康人无益。生物在地球上生存以亿年计算,早已适应地球的环境。一个大气压力、空气、阳光、水、食物是人和其他大部分生物的最适宜条件。高气压、高分压氧气肯定会给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健康的人没病可治,所以不会从高压氧治疗中得到益处,也就是高压氧给健康人的“利”为零。

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治疗 一、概念 在高压(超过常压)的环境下,呼吸纯氧或高浓度氧以治疗缺氧性疾病和相关疾患的方法,即高压氧治疗。 二、基本原理 1、压力作用 2、血管收缩作用 3、抗菌作用 4、清除作用体内的气泡在压力升高时,其体积将缩小。缩小梗塞的范围;利于气泡溶解在血液中。 高压氧有α-肾上腺素样的作用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的血容量,利于脑水肿,烧伤或挤压伤后的水肿减轻。需注意的是,虽然局部的供血减少,但通过血液带入组织的氧量却是增加的。 氧本身就是一种广普抗生素,它不仅抗厌氧菌,也抗需氧菌。 体内大量的氧可以加速体内其他有害气体的消除。如:CO、二氯甲烷、N2等。 5、增加机体的含氧量 ①血中的氧含量增加。高压氧下,由于压力的升高,大量的氧气溶解在血液中,血液带入 缺血组织的氧量增加。 ②组织中的氧含量增加。生理研究证明,组织毛细血管或静脉血的氧张力和氧含量相当于该组织的氧张力和氧含量。经测定常温常压下平均每公斤组织含氧13毫升,而在0.3MPa 下吸氧,平均每公斤组织含氧量可达52毫升。 ③血氧弥散距离增加。气体弥散的规律告诉我们:气体是从高分压环境向低分压环境弥散以取得平衡,弥散的速度和距离取决于分压差的大小,分压差越大弥散的速度越快,距离越远。通常脑的毛细血管网的平均距离约为60μm。正常情况下人脑灰质毛细血管的弥散距离的有效半经约为30μm,而在高压氧下可达100μm。在炎症、外伤、烧伤等情况下,组织细胞水肿,细胞与毛细血管间距加大,在常压下吸氧满足不了组织细胞的氧供,特定高压氧的应用可使上述缺氧情况一扫而光。 三、适应症 一般来说,凡是缺氧、缺血性疾病,或由于缺氧、缺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高压氧治疗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某些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高压氧治疗也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但是高压氧治疗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高压氧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由于压力的不同,吸氧浓度的不同,治疗效果不同;不同的疾病可能选择不同的治疗压力和吸氧方式。

脑梗塞护理个案

广东省云浮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所属专科:神经内科 个案护理计划题目:脑梗塞的个案护理姓名:洪彩霞 所属医 云浮市人民医院 院: 提交日 2016 年4 月09 日 期:

內容 一、学习目的 二、疾病相关知识 三、个案资料入院护理评估: 四、护理计划及评估 五、出院计划: 六、小结

一、学习目的 2010 年6 月24 日,天坛国际脑血管会议宣布,脑血管病在我国排第三,至残率、至死率排第一,缺血性脑卒中占70﹪。卒中的流行病学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四高”特点折射出在缺血性卒中的规范化诊治中存在严重缺陷,在中国脑卒中医疗质量评估(QUEST 协)作组【1】及PRESS-CHIN协A 作组【2】的研究资料提示我国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在规范治疗和预防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使患者尽可能改善临床症状,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医疗费用,使患者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二、疾病相关知识 脑梗塞是指由于脑供血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软化形成梗死的脑血管疾病。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有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其中脑动脉壁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因素造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而导致局灶脑梗塞,称为脑血栓形成。其二由身体其它部位的栓子脱落,如颅外动脉壁的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的血栓碎片或心脏的附壁血栓脱落的碎片或心脏瓣膜的赘生物脱落,进入脑循环,导致某一脑血管阻塞而形成局灶性脑死塞称为脑栓塞。

个案入院时护理评估如下: 1 病例介绍 初步诊断: 1、急性脑梗塞(左侧桥脑)2、高血压3 级(极高危级)3、2 型

高压氧治疗原理

高压氧治疗基本知识 高压氧疗法是指在高于常压(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条件下吸入高浓度氧治疗多种疾病的方法。如今高压氧医学的治疗范围已遍及内、外、妇、儿、神经、职业、五官等多临床学科。医学界对其在复苏、抢救、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独特疗效日渐重视,并延伸至运动医学、军事医学等领域。它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在现代医学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已发展成为现代医学的一部分。其疗效为国际医疗界所公认。它对全身或局部缺血、缺氧疾病的救治,有着独特的功效。中国更被世界同行誉为“高压氧医学大国”。 众所周知,氧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第一需要,一个成人大脑重量约占其体重的2.5-3%,它的耗氧量则占全身耗氧量的25%。缺氧几秒钟就会引起头晕、甚至晕厥等症状;大脑缺氧超过6-8分钟,则生命不可逆转。人从出生长大,可以不靠吃药成长,却须臾离不开空气中的氧气。由于高压氧为无创性物理疗法,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因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国外甚至有个人购置高压氧舱,用于运动后恢复疲劳、美容、防早衰、延年益寿。高压氧疗法将为人类健康卫生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高压氧治疗原理 1、迅速纠正机体缺氧状态:高压氧可增加血氧含量,提高血氧分压,增加血浆中物理溶解氧,可治疗:心血管疾病、脑血管意外、心肺复苏术后急性脑功能障碍、CO中毒等各种毒物中毒; 2、有效改善微循环:提高血氧弥散能力,使氧的有效弥散半径加大,组织内氧含量和储氧量增加,可治疗伴有微循环障碍的疾病,如烧伤、冻

伤、挤压伤、休克、植皮、植骨、断肢再植等; 3、防治各类水肿:高压氧对血管有收缩作用(肝动脉与椎动脉除外),故可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血管、组织渗出,改善各种水肿,如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30-40%;,治疗肢体肿胀、创面渗出、减少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液体丢失; 4、促使侧枝循环的建立,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促进有害气体的排出,可治疗因缺氧所导致的一系列疾病:心肌梗死、缺血性脑病、断肢再植、某些眼底病及皮瓣移植的成活; 5、加速组织、血管、细胞的再生和修复,特别是缺血、缺氧组织。 6、抑制厌氧菌生长、繁殖和产生毒素的能力:是气性坏疽特效疗法。 7、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对许多需氧菌及其它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都有抑制作用;增加某些抗生素药效,协同治疗感染性疾病; 8、增强放疗、化疗对恶性肿瘤的疗效。 高压氧治疗适应症、禁忌症 (一)急症适应证 1、急性CO中毒及其它有害气体中毒 2、气性坏疽、破伤风及其它厌氧菌感染 3、减压病 4、气栓栓塞症 5、各种原因引起心肺复苏后急性脑功能障碍 6、休克的辅助治疗 7、脑水肿

(完整版)脑梗死住院病历

住院72小时内病情告知书 尊敬的张希山患者/家属/亲友: 患者初步主要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血压2级(中危)高脂血症 患者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期间,我科医务人员将本着以人为本、治病救人的原则竭诚为患者服务。现特此向您告知以下情况: 1患者目前诊断为初步诊断,入院后我们将通过进一步详细检查来明确诊断。2患者住院期间王大林医师将为您的经治医师,如有与病情相关的问题,请及时与您的经治医师联系。 3患者病情特点及初步治疗意见如下: 1. 既往高血压病史3年余; 2. 主因“头晕伴短暂右侧肢体麻木3小时”入院; 3. 查体:T 36.6℃P72次/分R 18次/分BP 170/100mmHg 发育正常,神清,颈软,无抵抗,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腹平软,双下肢无水肿,四肢活动正常,肌力肌张力正常,巴氏征(-) 4.辅助检查:血糖:6.31mmol/l、甘油三酯:3.02mmol/l 、低密度脂蛋白 3.31mmol/l 、血流变:全血高粘症。(2017-11-26) 3.诊疗计划:(1)Ⅱ级护理 (2)低盐低脂饮食 (3)予银杏达莫射液、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以改善脑供血、营养脑细胞及口服降压、调脂药物治疗。 (4)对症治疗,观察病情变化。 特此告知 以上情况已知晓,请签名——————————;与患者关系————————— 经治医师签名:————————— 年——————月————日 ——————————

内科病程记录 姓名张希山性别男年龄75岁住院号20170414 首次病程记录 2017-11-26 9:30 AM 一、病例特点; 1、患者张希山,男性,75岁,既往高血压病史3年余。 2、患者于3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头晕,伴短暂右侧肢体麻木,症状持续3-4分钟, 缓解后一切活动如常。全身乏力,恶心,无呕吐,无发热,无视物旋转,无耳鸣,无胸闷、气短,无意识障碍。自服替米沙坦片(用量不详)未见明显好转,遂来院就诊。 3、查体:T 36.6℃P 72次/分R 18次/分BP 170/100mmHg 发育正常,神清,头颅无畸 形,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伸舌居中,颈软,无抵抗,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心率7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未见异常,巴氏征阴性,克氏征阴性。 、辅助检查:血糖:6.18mmol/l、甘油三酯:2.68mmol/l 、低密度脂蛋白4.69mmol/l 、血流变:全血高粘症。(2017-11-08) 二、初步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血压2级(中危) 三、诊断依据:1. 头晕伴短暂右侧肢体麻木3小时。 2.结合辅助检查 四、鉴别诊断:1、前庭神经炎:患者无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无发烧及咳嗽,查体无阳性发现。不 支持此病诊断。 2、梅尼埃综合症:患者既往无耳鸣耳聋病史,查体无阳性表现。不支持此病诊断。 五、治疗计划:1、Ⅱ级护理 2、低盐低脂饮食 3、予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 qd、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80mg qd、吡拉西坦注 射液1.0g qd,改善脑供血不足,营养脑细胞及口服降压、调脂药物治疗。 4、对症治疗 3、观察病情变化 医师签字:

住院医师规培病例分析实例

(共20例) 1号题 男性,62岁,车祸外伤后右大腿疼痛,畸形,创口出血,不能站立1.5小时。1.5小时前在路上被汽车撞倒,自觉右大腿疼痛,畸形,创口出血,不能站立行走,渐出现意识间断|生朦胧,急来笔者单位急诊室。伤后无腹痛,元呼吸困难。未排二便。 查体:T 37.9。C,P l20次/分,R 28次/分,BP 90/50mmH9。意识尚清。骨科专科检查:右大腿中段畸形,向外侧成角,反常活动,大腿外侧可见长约12cm不规IIIl口,可见骨折断端从创口穿出,创口出血较多,创口周围无污物。右足背动脉搏动弱。胸腹部及其他部位体检,未见明显异常。 分析步骤: 1.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 (1)初步诊断:右股骨干开放性骨折失血性休克 (2)诊断依据: 1)车祸外伤后右大腿疼痛,畸形,创口出血,不能站立; 2)血压90/50mmH9; 3)右大腿中段畸形,向外侧成角,反常活动,大腿外侧可见长约Igcm不规则创口,与骨折端相通,创口出血较多; 2.急诊处理:病人骨折合并休克应首先抢救休克 (1)建立输液通道,吸氧,快速输入平衡液;紧急备血、输血。 (2)右大腿创口无菌敷料临时消毒包扎,止血,大腿骨折处夹板或石膏固定。 (3)急检右股骨干正侧位片(X线片所示)。 (4)急检腹部彩超,急检血常规+血型十凝血三项,急检心电图(ECG) (5)收入骨科病房进一步处理。 3.病房处理 (1)继续输血、输液抗休克治疗。 (2)做急诊手术前常规准备。 (3)休克抢救成功后,急诊全身麻醉下行清创、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内固定材料可根据需要选择钢板或带锁髓内钉。 4.术后处理 (1)常规用药(抗生素预防感染) (2)其他用药(促进骨折愈合药物、改善循环药物等) (3)复查右股骨干正位片(含一侧关节) (4)指导病人康复锻炼。 2号题 女性,37岁。右乳房痛2年,月经前明显,10~14天,月经后缓解。查体发现右乳房外上象限片状增厚,未触及明显局限性肿块。B超可见乳腺回声稍增厚、增强,纹理紊乱,腺体内并可见.多个无回声区。 评分要点:(总分22分)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4分)

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6-06-14T11:19:34.43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5期作者:金海风乔逸男王颖 [导读] 通过高压氧来对颅脑的外伤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纠正将大脑内缺氧的状态,治疗效果也较为显著。 齐齐哈尔第一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5 摘要:目的:对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将2014年8月—2015年8月因颅脑外伤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08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患者,其中一组通过高压氧来进行治疗;第二组则采用常规的方案来进行治疗。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观察组的患者康复情况要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通过高压氧来对颅脑的外伤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纠正将大脑内缺氧的状态,治疗效果也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临床效果 颅脑外伤为急重病,是由于外界的暴力对头部产生的损伤,该疾病的病情较重,而且病情的发展速度较快,需要对患者进行积极地治疗。常规的药物或者手术治疗都不能够使患者得到显著的疗效。在早期如果能够对患者进行高压氧的治疗,阻止患者出现脑缺氧和缺血的情况,能够使患者得到较好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入院的颅脑外伤排除有高压氧治疗禁忌症患者,共108例,其中男74例,女54例,年龄为22~75岁,平均年龄为(41±5.7)岁。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间年龄、性别比例、损伤程度和部位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常规治疗方法:速尿、甘露醇对患者进行脑内脱水,从而降低患者脑颅耐压,利用止血药剂对患者微循环进行调节,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事件发生。 调节神经细胞一般采用脑蛋白水解物、美洛宁等药物,同时再应用粒料、康复治疗以及针灸治疗方法对患者的语言功能进行恢复。 联合高压氧的治疗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对脑外伤失语症的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其疗效。其中高压氧的实施环境为SHC-2200/7000型的医用氧仓,氧仓压力为0.21Mpa,在治疗过程中氧气加压时间维持在15-21min左右,稳压时间维持在70min左右。在稳压过程中,用面罩将患者头部裹住,连续进行两次,每次持续时间为30分钟,在裹面罩的过程中,需要中间停止加压时间达10分钟,在这十分钟内,让患者吸入舱内的空气,稳压完成后进行减压,减压时间为30分钟,每日对患者实施一次,10-30天后完成治疗,并观察患者治疗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通过临床症状和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治疗的效果分为治愈、好转和无效。治愈:主要临床体征和症状消失,意识清楚,语言流利,基本可以做到生活自理;好转:意识清楚,症状及体征改善,但是生活不能自理。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生活不能自理。 2 结果 高压氧治疗组治愈和好转均较常规治疗组高,高压氧治疗组总的有效率达到达94.8%,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颅脑损伤是由于脑组织在外力的损伤小受到了相应的挫伤,还会出现颅内血肿的情况。若脑部长时间进行低氧代谢,会出现脑水肿的情况,还会使颅内压出现升高的情况,还会造成血管收缩,使脑组织出现代谢紊乱的情况,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高压氧这种方法,由于其具有较高的血氧含量,使患者的颅内血氧进行良好的分压,能够使血氧进行更广泛的扩散。由于在高压的环境,能够使动脉的血氧分量得到较大的提高,可以使脑缺氧的情况得到较好的改善,从而使受损的脑细胞进行快速的恢复,而且由于高压环境,还可以使血流速度得到较好的提高,使血管进行良好的收缩,毛细血管可以较好的再生,从而使中枢的神经系统得到有效的刺激,能够使患者较快的恢复意识,使临床症状得到减轻,肢体的功能得到恢复。综上所述,对颅脑外伤的患者及时采用高压氧的治疗方法,能够提高患者的疗效,而且副作用较小,有较高的安全性,而且越早使用该种方法治疗就会得到更显著的治疗效果,因此,说明该种方法值得更多患者的使用。 参考文献: [1] 郭文,宋志清,徐晓冉.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的疗效及护理[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2,26(17):14-15. [2] 朱志安,任国仪,陈鑫,等.高压氧对颅脑创伤大鼠脑组织Bcl-2及Bax表达的影响[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3,18(13):178-179. [3] 葛朝明,任海军,张建生,等.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临床、脑电地形图、血浆内皮素、经颅多普勒超声的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2011,15(12):175. [4] 郑永汉,元少鹏,罗伟.应用高压氧治疗脑外伤失语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安徽医药,2102,16(4):477-478.

高压氧治疗脑出血的护理

高压氧治疗脑出血的护理 【摘要】脑出血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中发病率最高,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危重、变化快、临床治疗效果差、后遗症多。我院自2001年至2005年,对60例脑出血采用高压氧治疗,包括进舱前的心理护理、安全教育、进舱前注意事项和舱内护理以及出舱后护理和注意事项,并对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护理进行探索,取得较满意效果。 【关键词】高压氧;脑出血;护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60例患者,男48例,女12例,年龄20岁~80岁。其中高血压脑出血42例,脑血管畸形出血8例,其他原因引起脑出血10例,全部病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语言、意识等功能障碍。 1.2 治疗及结果 60例均采用高压氧治疗,空气加压,压力0.2 mPa~0.25 mPa。面罩吸氧60 min,中间休息10 min,等速加压、减压各20 min,1次/d,10次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配合应用营养脑细胞和醒脑药物,以加速大脑功能的恢复。经过10次~40次的治疗,50%患者痊愈,即完全或部分恢复生活适应能力及处理能力,39%患者功能障碍明显改善,11%患者无效(死亡2例)。 2 护理 2.1 进舱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对脑出血程度轻的患者应做好耐心细致地解释工作,消除患者对高气压环境紧张情绪,说明高压氧治疗的重要性,帮助患者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 2.1.2 安全教育 初次接受治疗的患者对高压氧环境缺乏了解和认识,因此需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安全教育,告知进舱穿纯棉服装,排空大、小便,昏迷患者应留置导尿。舱内严禁携带火柴、打火机、钢笔及收音机等,以免引起火灾或造成损坏。 2.1.3 进舱前注意事项 必须认真测量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对光反射等,准确掌握患者入舱前的身体状况。对体温超过38℃,脉搏、呼吸缓慢、血压超过160/100 mmHg者,均不宜进舱接受治疗。 2.1.4 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护理 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较多者,进舱前时行吸痰。必要时可肌肉注射山莨菪碱,以减少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病情给患者用少量扩张血管的药物,以促进氧吸收。躁动不安的患者,进舱前可给予适量镇静剂,舱内备有必需的急救药品和器材。 2.2 舱内护理 入舱治疗时,由于脑出血患者自理能力差,故应派专人陪护,升压时,指导并协助患者做捏鼻、鼓气、吞咽等动作,如患者出现耳痛等不适,陪舱人员要及时通知操舱者暂停或减慢加压,缓解后继续加压,以防中耳压伤,昏迷患者可用10%麻黄素滴鼻;稳压吸氧是为

高压氧治疗脑出血80例临床体会

高压氧治疗脑出血80例临床体会 发表时间:2011-07-14T14:40:38.8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5期供稿作者:杨廷燕[导读] 脑出血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发病急、进展迅速、死亡率高等特点。 杨廷燕(白银市平川区靖远煤业集团公司总医院甘肃白银 730913) 【中图分类号】R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5-0262-02 脑出血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发病急、进展迅速、死亡率高等特点,2004年7月~2010年10月我们对80例脑出血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高压氧(HBO)治疗,并与同期60例常规治疗患者疗效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根据临床表现及头颅CT结果确诊,出血量按多田式公式计算:血肿量(ml)=长(cm)×宽(cm)×层数×π/6。按入院的先后顺序编号分组(单、双号),其中结合HBO治疗组80例,男55例,女25例;年龄39~80岁,平均57.5岁,基底节区出血48例,丘脑出血17例,脑叶出血15例;出血量10~30ml24例,31~60ml31例,60ml以上15例;其中施行锥颅颅内血肿抽吸术43例,保守治疗27例。对照组60例,基本临床资料与结合HBO治疗组无明显差异。 1.2 治疗方法 HBO组患者均在单纯药物或锥颅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辅以功能锻炼基础上结合HBO治疗。使用HBO时间为发病后3~20d,具体视病情而定,一般无颅内活动性出血即可开始试舱,出血量少者治疗一般进行较早,出血量大者开始较晚。治疗是采用空气加压舱,加压20min至0.1MPa( 2.0A TA)时,面罩吸纯氧20min3次,2次之间间歇吸空气5min,减压20min出舱,总治疗时间110min,1次/d,10次为1疗程,一般治疗2~3个疗程。对照组仅给予单纯药物或钻孔穿刺抽吸引流术辅以基本功能锻炼,不用HBO治疗[1~4]。 1.3 疗效判定标准按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中《临床疗效评定标准》[5]。基本治愈:意识恢复正常,肌力达4~5级,生活自理,血压正常;显著进步:自觉症状好转,瘫痪或失语基本恢复,能独立行走,肌力提高2级以上,血压稳定;进步:瘫痪或失语改善,肌力提高1级,血压偏高;无效:症状、体征、血压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改变。 1.4 统计学处理各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所得数据行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表1 2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3 讨论 结果提示HBO综合治疗脑出血比单纯保守治疗或锥颅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效果显著。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1.脑出血病理改变早期为脑水肿,HBO治疗下正常脑组织血管收缩,脑血流量减少,脑水肿减轻,从而使颅内压迅速降低。2.高压氧可快速提高脑组织的氧含量及氧储量,改善脑组织和周身组织缺氧,减少脑细胞的变性坏死。3.科增加脑组织毛细血管氧弥散距离,可弥补因脑水肿市毛细血管间距加大而出现的缺氧区域,4.可增加对血肿周围(缺血半暗带区)的受损细胞的供氧,加速受损细胞的恢复。5.高压氧可以加速血肿清除,加速胶原纤维、毛细血管再生,加速病灶的修复。6.可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量,提高网状激活系统和脑干的氧分压,加快意识迅速恢复,从而维持生命功能的正常活动。7.高压氧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的含量,加强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的能力,减少再灌注损伤。总之,脑出血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HBO治疗,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参考文献 [1]李温仁,倪国坛.高压氧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99. [2]杨益.高压氧治疗基础与临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87. [3]吴钟琪.医用高压氧临床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66. [4]王维,罗祖明.神经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6. [5]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血管病临床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神经内科杂志,1996,29(7):382.

神经系统疾病案例分析

神经系统疾病 硬膜下血肿=外伤+持续性昏迷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运动瘫(运动性失语)+感觉瘫(一过性黑矇)+眩晕,可以出现在鉴别诊断中。 脑血管疾病常用检查项目 脑血管病治疗原则 脑出血 一、诊断公式 脑出血=高血压病史+急性发作+意识障碍+定位体征+脑CT高密度灶 二、注意事项 1.脑梗死与脑出血的具体位置需要考生指出,例如:脑出血(左基底节区)。 2.考试趋势预测:从考试情况上看,让学生读头颅CT判断是脑出血还是脑梗这种将成为主流形式,建议考生同第3站内容一同复习。 3.脑出血的病因是高血压,故高血压常常作为副诊断出现。

男性,67岁。突发右侧肢体麻木、无力1小时。 患者1小时前进早餐时突感右侧肢体麻木,活动不灵,家人见其口角向左侧歪斜,随急送医院。有高血压病史10年,不规范服用降压药物。无药物过敏、手术及外伤史。 查体:T 36.3℃,P 86次/分,R 18次/分,BP 180/110mmHg。神清,查体合作。双眼球运动正常,未见眼球震颤,两侧瞳孔直径均为3mm,对光反射灵敏,额纹对称,右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偏右,颈软。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86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右上肢肌力3级,右下肢4级。左侧肢体肌力5级,右侧Babinski征阳性。右偏身痛觉减退。 急诊头颅CT检查见图: 一、初步诊断(4分) 1.脑出血(左侧基底节)(仅答“脑出血”得2分,答“左侧基底节出血”或“左侧豆状核出血”得3分)。(3分) 2.高血压3级(很高危)(仅答“高血压”得(0.5分)。(1分) 二、诊断依据(4分) 1.脑出血(左侧基底节) (1)危险因素:老年,有高血压病史10年。(1分) (2)急性起病,右侧中枢性面舌瘫和偏瘫,右侧偏身痛觉减退。(1分) (3)头颅CT检查:左侧基底节区高密度灶。(1分) 2.高血压3级(很高危):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本次发病时BP180/110mmHg,本次诊断脑出血。(1分) 三、鉴别诊断(4分) 1.缺血性卒中(急性脑梗死)。(2分) 2.蛛网膜下腔出血。(1分) 3.脑肿瘤及其他。(1分) 四、进一步检查(4分) 1.头颅MRI检查。(1.5分) 2.脑血管检查:MRA/CTA/DSA。(1.5分) 3.凝血功能、血电解质、血脂检查。(1分) 五、治疗原则(6分) 1.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1分) 2.降低颅内压,维持内环境稳定,营养。(1分) 3.对症处理,防治并发症。(1分) 4.血压管理。(1分)

脑栓塞案例分析

1病因 1.心源性 最常见,占脑栓塞的60%~75%.脑栓塞通常是心脏病的重要表现之一。最多见的直接原因是慢性心房纤颤;在青年人中,风湿性心脏瘤仍是并发脑栓塞的重要原因;感染性心内膜炎时瓣膜上的炎性赘生物脱落。心肌梗死或心肌病的附壁血栓、二尖瓣脱垂、心脏黏液瘤和心脏外科手术的并发证等亦常引起。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者,来自静脉系统的栓子亦可引起反常栓塞。 2.非心源性 主动脉弓及其发出的大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附着物脱落,引起的血栓栓塞现象也是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的较常见的原因。其他较少见的还可有:肺静脉血栓或血凝块、肺部感染、败血症可引起脑栓塞,血管内诊断治疗时的血凝块或血栓脱落,癌性栓子,寄生虫虫卵栓子,异物栓子。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亦可发生脑栓塞。 3.来源不明 约30%脑栓塞不能确定原因。 2临床表现 急骤起病是主要特点,是发病最急的疾病之一,大多数患者病前无任何前驱症状,活动中突然起病,绝大多数症状在数秒或数分钟内病情发展到最高峰,少数患者在数天内呈阶梯样或进行性恶化,约半数患者起病时有意识障碍,但持续时间短暂。脑栓塞多数发生在颈内动脉系统,特别是大脑中动脉最常见,栓塞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取决于栓子数目,范围和部位,急性起病时可有头痛,头晕或局限性疼痛。 3检查 1.脑脊液检查 脑压正常,脑压增高提示大面积脑梗死,出血性梗死CSF可呈血性或镜下红细胞;感染性脑栓塞如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CSF细胞数增高(200×10/L或以上),早期中性粒细胞为主,晚期淋巴细胞为主;脂肪栓塞CSF可见脂肪球。

2.血尿便常规及生化检查 主要与有栓子可能来源的感染,风心病,冠心病和严重心律失常,或心脏手术,长骨骨折,血管内介入治疗等相关,其他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的检查。 3.影像学检查 检查的目的是不仅明确脑栓塞的部位,范围及水肿情况,有无出血等,而且应尽量寻找栓子的来源,如心源性,血管源性及其他栓子来源的检查,即明确脑栓塞的病因。 (1)针对脑栓塞的辅助检查①脑CT扫描。②脑MRI检查。③DSA、MRA、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④脑电地形图、脑电图等检查。 (2)针对栓子来源的辅助检查①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②超声心动图检查。③颈动脉超声检查。④X线检查。⑤眼底检查等。 4诊断 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确诊。 5治疗 脑栓塞的治疗应包括对于原发病即栓子来源器官病变的治疗和脑栓塞的治疗两部分。脑栓塞的治疗主要在于改善脑循环,减轻缺血缺氧所致的脑损害。各种治疗措施与脑梗死大致相同,由于脑栓塞极易发生梗死后出血,故抗凝治疗必须慎重。 1.一般处理 ①卧床及镇静处理。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心脏功能。③注意营养状况,保持水和电解质 的平衡。④加强护理防止肺炎、泌尿系感染和褥疮等并发证的发生。 2.脱水降颅压 是治疗脑栓塞的主要措施之一,目的在于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以降低病死率。 常用的是高渗脱水剂、利尿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3.血管扩张药 若有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或脑脊液有红细胞,禁忌应用血管扩张药;病程已超过24小时或心功能不全者,也不宜使用。

临床护理在高压氧治疗脑外伤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在高压氧治疗脑外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在高压氧(HBO)治疗脑外伤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HBO治疗35例脑外伤患者,同时根据病情应用临床护理。结果:35例患者经HBO治疗后,痊愈26例,显效6例,有效3例。结论:HBO治疗结合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有利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高其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 标签:护理;高压氧;脑外伤 脑外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病情复杂多样,致死致残率相当高。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ation,HBO)是脑外伤术后首选的治疗方法之一,主要是通过给予患者超过一个大气压的纯氧,提高体内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弥散度,从而提高脑组织的氧分压和改善脑组织的缺氧状况;同时HBO能增加脑组织线粒体中H+-ATP酶活性,能加快脑组织的修复。然而在HBO治疗过程中,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也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疗效和康复。因此就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采用HBO辅助治疗35例脑外伤患者过程中所应用的临床护理工作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后的脑外伤患者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16~63岁,平均38.6岁。所有患者均经CT确诊有弥散性脑损伤及脑水肿,均有不同程度的昏迷或不清醒等史。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后均在中型空气加压舱中进行HBO治疗,加压20 min后压力升为250 kPa后,稳压治疗后减压30 min。治疗方案依据患者病情而定:(1)病情较轻者采用面罩间歇吸氧20 min/次,间歇15 min,循环4次,一般1 次/d;(2)病情较重者采用头盔吸氧方法,每次30 min,间歇15 min,循环4次以上,开始2 次/d,待病情稳定后1 次/d,10次为1个疗程,平均为3~7个疗程。 2 结果 根据疗效评价标准[1],35例患者经HBO治疗过程后,大部分患者出现过不同程度的躁动和言语,提示有脑功能的缓慢恢复,其中痊愈26例,显效6例,有效3例。 3 临床护理 3.1 心理护理

脑梗塞的预防与治疗

脑梗塞的防与治 脑梗塞—infarction of the brain ,动脉阻塞后出现相应部位脑组织的破坏,可伴发出血。发病机制为血栓形成或栓塞,症状的性质因病变累及的血管不同而异。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 脑梗塞的主要因素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体重超重、高脂血症、喜食肥肉,许多病人有家族史。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 (一) 脑梗塞的先兆症状 脑梗塞的病人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有的病人一觉醒来,发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流口水,吃东西掉饭粒,举不动筷子,这就是发生了脑梗塞,常使人猝不及防。只有部分病人发病前有肢体麻木感,说话不清,一过性生活眼前发黑,头晕或眩晕,恶心,血压波动(可以升高或偏低)等短暂脑缺血的症状。这些先兆症状一般很轻微,持续时间短暂,常常被人忽视。 (二) 脑梗塞的临床表现: 梗塞的部位和梗塞面积有所不同,最容易出现的表现如下: (1)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起病在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 (2)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可以是单个肢体或一侧肢体,可以是上肢比下肢重或下肢比上肢重,并出现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多种情况,严重者很快昏迷不醒。每个病人可具有以上临床表现中的几种。 (3)脑CT检查的意义:脑CT检查显示脑梗塞病灶的大小和部位准确率66.5%~89.2%,显示初期脑出血的准确率100%。因此,早期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排除脑出血等病变。这是十分重要的,发病早期脑出血与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有截然不同的地方。当脑梗塞发病在24小时内,或梗塞灶小于8毫米,或病变在脑干和小脑处,脑CT检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确诊断。必要时应在短期内复查,以免延误治疗。 (4)有一种称为“腔隙性脑梗塞”的疾病,病人可以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因其他病而行脑CT检查发现此病,有的已属于陈旧性病灶。这种情况以老年人多

一例静脉血栓的案例分析

隐形杀手来袭 我们该如何应对??一IJ静脉血栓的案例分析 r 摘要: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被称为"生命的隐形杀手",是常见的、极为 严重的致死性血栓性疾病,但一直未被充分重视⑴。据了解,静脉血栓栓塞症占院内死亡原因10% ,占高龄患者死亡原因39%o1/3的VTE患者10年内发生血栓栓塞后综合征(PTS),每次发作的治疗费用不菲【2]。现在临床上越来越多的患者因病情的原因出现了静脉血栓,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有效的预防患者发生静脉血栓,当患者发生了静脉血栓后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案例介绍:黄某,男,49岁,因癫痫反复发作入院。入院颅脑MRl显示右侧额叶、顶叶及放射冠区较大范围脑梗死,有高血压病史Z入院查体身高173Cm , 体重70kg ,体遍36.5度、脉搏87次/分、呼吸20次/分。患者于6月IIH 行开颅占位显微切除术,术后神志清楚转出NlCU ,患者6月12日因左侧肢体持续抽搐转入NlCU , 6月13日转出NlCU J留置胃管Z予肠内营养。患者于6月15日测D-二聚体定量显示纤维蛋白原1.89g∕l , 6月16日行双上肢双下肢彩超显示双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右侧大隐静脉曲张。 案例分析: 问题1 :黄某为什么会形成静脉血栓? 问题2 :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有效的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 问题3 :静脉血栓形成后Z我们该如何处理? 案例反思:问题1 :黄某为什么会形成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评估节点:入院(转入)、术前、术后、出院(转出)、病情发生变化时。对入院病人、转入病人、普通手术病人、以及急诊手术病人均需在4小时内进行静脉血栓

风险评估,根据评估风险等级落实相关的静脉血栓预防措施。患者治疗及病情发生变化时需再次(4小时内)进行静脉血栓风险评估。 患者治疗变化包括:手术,行化疗药、避孕药、激素等特殊药物治疗,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石膏固定Z牵引等。 患者病情变化包括:活动能力下降,感染,严重腹泻,脑梗,心梗Z肺功能障碍,血液相关检查结果变化等。 评估工具⑶:CaPrini评分量表、AUta「评估量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