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1、我国辽阔疆域

我国领土的四至特点最北端在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15个陆上相邻国家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伯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逆时针方向)

6个隔海相

望国家

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我国的海陆位置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西靠欧亚大陆,东临太平洋)濒临的海洋太平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主要岛屿台湾岛(中国最大的岛)、海南岛(中国第二大岛)

疆域优势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其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使这一地区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有利于发

展海洋事业。中国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

欧洲直接往来。此外,幅员辽阔的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

大的空间,也为中国社会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从海陆疆域方面来看,中、英、美、蒙古的不同之处中美:海陆兼备(美国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中国西靠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

英国:岛国

蒙古:内陆国家

2、行政区别

三级行政区别全国行政区域基本上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

34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23个省

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4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名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即省会或首府)P43、P42图3-3

3、我国人口分布现状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12.9亿)是世界上众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密度较高,而且分布很不均匀。黑河——腾冲线(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以东即东部人口十分稠密,黑河——腾冲线以西即西部人口比较稀少。

4、我国民族分布现状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而其余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汉族主要集中在东西和中西部,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边疆地区。

5、我国地形的特点

地形各类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要占全国总面积的3/2;地势特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大至呈三级阶梯。

6、三级阶梯(P13图5-17)

平均海拔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单元

第一级阶梯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级阶梯100-2000米高原和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

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500米以下平原和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南丘陵

7、比较黄河、长江(P17~P21)

比较点黄海P52长江P54

发源地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峰

全长5400多千米(中国第二长河)6300千米(中国第一大河)

注入海洋渤海(山东省)东海(上海市)

流经的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华北高原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

江中下游平原

流经的省级行政区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

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

山东省(9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

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

省、重庆市、贵州省、湖北省、湖南

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

市(12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

上、中、下游的划分上、中游的分界点:河口(内蒙古自

治区),中下游分界点:孟津(河南

省)

上、中游分界点:宜昌(湖北省)

中、下游分界点:湖口(江西省)

主要支流渭河(陕西省)、汾河(山西省)雅砻江、岷江、乌江、湘江(洞庭

湖)、汉江、赣江(鄱阳湖)

主要景观“黄河第一坝”——龙羊峡大坝、开

封附近的“悬河”、壶口瀑布、“塞

上江南”——宁夏平原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武汉港、著名峡谷——虎跳峡、三峡工程

作用灌溉、发电灌溉、发电、航运(黄金水道)

危害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

沙量最大的一条河流;黄河下游断

流、干旱、“地上悬河”长江流域降水丰沛,干流水量大,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原因人类过度利用自然、滥用自然,造成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

季风气候带来的弊端,人们不合理的

占用河道、围湖造田、使河流、湖泊

的行洪能力大大降低,更加大了沿岸

地带发生严重水灾的可能性

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

如何治理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

治理黄河的根本,修建水库,使治沙

和防洪并举,也是治黄的重要手段。加固江防大堤、兴建水库、疏通河道、中下游禁止砍伐树木、裁弯取直、分洪蓄洪、开挖入海新河等措施。

历史地位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明发祥地.

8、我国南北差异

区域内容习惯上以秦岭——淮河为界,大体上将东部季风区划分为北方和南方

北方(秦岭——淮河以

北)

南方(秦岭——淮河以

南)

生活习惯差异民居特色注重防寒保暖注重通风、散热、防雨饮食习惯喜吃面食喜吃米饭

交通工具陆路交通公路、铁路和水运

气候差异气温

差异

气温带温带气候,比较干燥

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比较

湿润

1月均温低于0℃(<0℃)高于0℃(>0℃)

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温差不大,全国普遍高温

降水

差异

年降水量少于800毫米(<800mm)多于800毫米(>800mm)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农业生产差异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

主要经济作物花生、大豆、甜菜油菜、甘蔗、橡胶、油棕耕地类型旱地水田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熟甚至三熟

漂流水文及内河航运的差异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结

冰,不利于航运河湖众多,水量大,冬季普遍不结冰,便于航运

地形南方地区多丘陵北方地区多平原

主要能源资源的差异煤、石油、天然气资源丰

富、水资源短缺煤、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水资源丰富

9、我国东西部差异(P62图3-28)

东部西部

自然条件地形东部地区平原广阔西部内陆地区高原、山地面积

广大

气候较为湿润气候干旱

资源环境水资源丰富,但矿产和能源短缺,

且工业污染严重

有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但

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

化严重

社会经济条件发展历史有较深厚的文化、经济、政治基础灿烂的历史文化

人口东部人口多,且分布十分稠密西部人口数量较少,且分布比

较稀少

民族主要是汉族人少数民族聚居最集中的地方

特大城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

南京、沈阳

重庆、西安、成都、乌鲁木

齐、呼和浩特

农业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发展农业大部分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

件较差

工业工业发展条件优越,比较发达比较缓慢、不发达、但能源工

业发展潜力大

交通通信交通通信发达、方便交通通讯设施落后

教育发达教育水平、思想观念较滞后

人才资金技术较为丰富短缺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较快、较为发达经济发展缓慢,与东部相比发

展不平衡

经济发展的优势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交

通通信教育发达,城市众多,人才

资源丰富,为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

条件。广袤的土地、壮美的山川、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独特的民族风情、灿烂的历史文化

经济发展的劣势矿产和能源资源短缺,严重的工业

污染困扰着东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气候干旱,水资源短气,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大部分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差,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差距较

南北方交通与互补南水北调工程

东西部交流与互补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

11、如何设计一条科学、合理的旅游线路?

比较点红松之乡(小兴安岭、

东北三省)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黄土

高原地区)

古老而现代的首都

(北京)

答:旅游线路的设计要全面考虑旅行的目的、行程时间、交通情况、经济条件等综合因素。12、中国主要铁路线

主要铁路线线路走向

京九线北京——九江——南昌——深圳——香港九龙

京广线北京——郑州——武汉——株州——广州

京沪线北京——天津——济南——徐州——南京——上海

京哈线北京——沈阳——哈尔滨

陇海线连云港——郑州——西安——兰州

兰新线兰州——乌鲁木齐——阿拉山口

综合探究五认识宝岛台湾

1、台湾的位置:台湾省位于我国东海海域,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东边是太平洋。

主体是台湾岛,此外有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构成

2、台湾的位置重要性:从海上交通的角度:台湾位于中国沿海南北航线咽喉,东亚通往

东南亚、亚洲通往美洲、大洋洲、欧洲、非洲的交通十字路口,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3、台湾之最:台湾降水最多的地方:火烧寮台湾最高的山:玉山

台湾最长的河流:浊水溪台湾最大的湖泊(旅游景点):日月潭

4、台湾的气候:台湾省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只有南部沿海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

候。台湾的降水东部多,西部少(夏季风的影响以及地形的影响)

5、台湾的地形特征:台湾山地多,平原少。山脉集中分布在岛的中部和东部,只有西部

沿海有较为宽广的冲积平原和盆地。(浙江省地形也是以山地和丘陵为主)

6、受地形的影响:漂流短小,落差大,水能丰富;自东向西流。(不修建东西方的铁路:

地形影响)

7、矿产分布:台湾山脉西部多产铁、石油,北部火山区有丰富的硫磺矿,东侧有铜、铁。

8、工业和人口分布特点:分布在西部西区(西部开发历史悠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农业发达,人口稠密,交通便利)

9、主要城市:台北:台湾最大的城市,是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高雄:台湾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第二大城市,其临海工业区是台湾最大的工业区。

新竹:台湾高科技产业的摇篮(硅谷)

台南:记载台湾开拓建设的历史

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一课北方地区(温带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黑龙江中北部的小兴

安岭,亚洲最大的红

松原始森林有“红松

之乡”之称,是我国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

岭,北抵长城,南连秦

岭,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

最大的高原

华北平原北部;北京的

西、北两面为太行山和

长城,东临渤海湾、南

面是千里中原

著名的林区范围:黄土高原垮山西、

陕西、宁夏、甘肃等地

(第二阶梯)

40°N 116°E

自然环境小兴安岭纬度高较

高,山地、冬季寒

冷,夏季温暖,降水

集中夏季,蒸发小,

总体湿润,适宜林木

生长。(温带季风气

候)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夏

季与热同期,降水集中、

形成暴雨;地势平缓,略

有起伏。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人文环境铁路纵贯南北、公路

四通八达(森林火

车)建筑:窑洞音乐舞蹈:信

天游、腰鼓服饰:白羊肚

巾(防风沙)语言表达:

高嗓的民歌饮食习惯:面

食文化:皮影戏、秦腔

作为首都,北京是国家

机关所在的,中南海是

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

地;北京是全国政治、

文化中心

存在问题(北京例外)长期过量开采,森林

资源急剧减少,对林

下野生菌和药材进行

毁灭性挖掘,对林区

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破

裸露的黄土在雨水和漂流

的强烈冲刷下大量流失,

是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

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

原因:自然原因:土质疏

松,地表植被裸露,降水

多集中夏季

人为原因:毁林开荒,滥

砍滥伐、封官许愿放牧等

故宫:清明两朝的皇

宫,又名紫禁城。世界

上现在规模最大、保存

最完整的宫殿群建筑

鸟巢:国家体育场

胡同、四合院:北京的

古建筑

改进措施1、抚育并合理地经

营与管理森林

2、模仿森林自然发

育来采伐森林

3、建立红松自然环

境保护区

4、新的经营方式:

把木材的枝丫、

断木等剩余材料

加工成雪糕棒;

用锯末栽种木耳1、造林种草

2、退耕还林

3、建立拦泥沙、坝淤地工

4、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和开

重要提示植被:多是针叶林,

红松是世界上珍贵树黄土高原的人民创造了独

具特色的黄土高原文化

(黄土高原又称“鸦金高

原”)

北京最早成为“蓟”

第二课南方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

比较点水乡孕育的城镇(太湖地区)富庶的四川盆地(四川

自然环境位置:长江三角洲的南缘

平原为主,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

润,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灌溉

条件优越,封肥沃,农业高产地区,

四通八达的水路贸易提供了便利位置: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

地形:盆地内的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

气候:冬暖、春早、夏热、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文环境主要城市:无锡、苏州、上海、嘉

兴、杭州、湖州等“太湖三白”

(银鱼、白鱼、白虾)、快船、“过都江堰水利工程农业: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主要农作物:水稻、油菜籽畜牧产品:肉猪、家禽

三桥”

城镇的兴起与发展特色:水房屋特点:临河而建,

“人在水上住,船在窗下行”

古镇:盛泽、南浔、周庄、西塘、乌

镇等

丰富水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天然气、

芒硝、井盐“千年井盐:自贡”野生

动植物资源:大熊猫、金丝猴、雪

豹、桫椤等巴蜀文化:川剧、川菜

比较点开放的珠江三角洲(广东省)我国经济中心(上海)

自然环境位置: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和、

毗邻港澳,与东西亚隔南海相望

地形:平原广阔(珠江三角洲)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位置:东海之滨,我国大陆海岸线的中枢,扼长江入海口

地形:地势平坦,湖泊众多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

人文环境农业:粮食基地、蔗糖基地、淡水鱼

基地和亚热带水果基地

工业:区位因素:毗邻港澳,与东南

亚隔南海相望;人文因素:著名侨

乡,引进外资;政策因素:对外开放交通:河港、海港,京沪线,沪杭线在此交汇,海陆共交通枢纽浦东新区:浦东的经融业(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和高科技产业(张江高科技园区)是上海的经济增长点上海经济的辐射效应

城镇的兴起与发展工业:家用电器、纺织和服装、电子

及通信设备等

贸易:通过港澳出口至东南亚、欧

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珠江三

角洲与港澳紧密合作、优势互补

1、国际金融中心

2、高科技园区

3、制造业中心

4、航运中心

第三课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比较点丝路明珠(新疆)草原风情(内蒙古自治

区)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

位置位置:我国西北部位置:内蒙古地区新疆中部,天山北麓,

准噶尔盆地南缘

自然环境地形:高山与盆地相间

(三山峡夹两盆)

三山:阿尔泰、天山、

昆仑山脉

两盆:准噶尔盆地、塔

里木盆地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

候,降水少,沙漠连绵地形:高原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

候,冬冷夏热,降水较

少,降水量自东向西逐

渐减少

植被:东部较湿润的森

林草原,向西逐渐过渡

到半干旱的草原和干旱

的荒漠

我国最大的省级行政

区,邻国最多(吉尔吉

斯斯坦、塔吉尔斯坦、

印度、俄罗斯、蒙古、

哈萨克斯坦、阿富汗、

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

坦)

人文环境坎儿井:原理:将高山

冰雪融水经过暗渠引到

农田里

组成:竖井、暗井、明

井、池塘

优点:免云运水之劳,

减少水的蒸发

意义:与横亘东西长

城、纵贯南北的京杭大

运河被誉为我国古代三

大工程我国最长的地

下水灌溉系统,有“地

下运河”之称衣:蒙古袍(适合马背

活动,抵御寒冷)

食:牛羊肉和奶制品

(白食、红食、茶食)

住:蒙古包(搭建和白

拆卸省力简洁)

行:骑马

娱:建达慕大会、长

调、歌舞

新疆最大的商品基地,

中亚地区重要的进出口

贸易集散地,各类商品

交易市场、乌洽会到中

国——亚欧博览会

民族风情:大巴扎

城镇的兴绿洲农业:草原文化地理位置优越——亚洲

起与发展的原因分布:主要分布在山前

平原和部分的沿河地区

条件:有利:夏季高

温,光照充足,昼夜温

差大,适合多种农作物

的生长;高山冰雪融化

水可用于灌溉

不利:降水少,蒸发旺

盛,水资源匮乏,沙漠

广布

农作物:小麦、哈密

瓜、棉花(夏季气温

高、晴天多,日照充

足)、葡萄(夏季昼夜

温差大,有利于瓜果和

糖料作物糖分的积

累)。

引进了先进生产线和管

理办法,对畜产品进行

了深加工,建立了以牛

羊肉和奶制品为基础的

畜牧业基地,还打造了

以羊绒、羊毛为基础的

毛纺工业基地,等等。

草原上的人们逐渐过上

了现代化的生活

地理中心,邻国众多,

成为向西开放的重要门

户和对外经贸往来文化

交流的窗口

交通便捷——①完备的

公路、铁路和航空交通

网②新亚欧大陆桥(东

起连云港,西至鹿特

丹)贯通使其在中国西

部乃至中亚经济发展中

地位增强

第四课青藏地区(高原山地气候)

比较点海拔最高的牧区(青藏高原)高原圣域(拉萨)

自然环境位置:青藏高原,包括青海省和西藏

自治区

地形:高原

气候:高原山地气候。“高、寒、

旱”,我国夏季气温最低地区

植被:草原(牧草营养成分高)位置:西藏东部,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北岸,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

气候:冬无严寒,夏季冷爽

人文环境牲畜:牦牛(高原之舟)、藏绵羊、

藏山羊

农:藏袍(适应昼夜温差大)

食:牛羊肉、奶制品

住:帐篷

交通:牦牛、青藏铁路“日光城”:地势高,空气稀薄、洁净、日照时间长,有“日光城”之称宗教:藏传佛教

宗教建筑:布达拉宫、大昭寺

传统节日:香顿节

近况:现货化建筑与传统建筑交相光辉印

综合探究六如何开展初会调查——以调查家乡为例1、描述家乡的基本点:

基本自然地理特点,如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等。

经济特点:如主要的物产及其分布。

人文特点:如历史沿革、名胜古迹、教育科技、著名人物。

2、社会调查方法

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文献调查法

3、调查步骤

(1)确定主题

(2)拟定提纲

(3)实施调查

(4)撰写调查报告

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

第一课规则的演变

一、规则之“源”

1、规则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并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更新和修正。规则的废立与沿革折射

着生活的变化。

2、规则是人们行为的规范和准则,是为了标明生活的规范,建立生活的秩序,提高生产的

质量。

3、规则的存在形式:文字、约定俗成。

二、规则之“变”

1、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有旧的规则被废除,有新的规则产生,也有许多规则随社会的发

展而不断完善。

2、有许多规则需要我们参与制定,这使我们更准确了解规则所包含的意义,同时体现了大

多数人的意愿,大家更愿意遵守,也更有利于维护人们的利益,当然也体现了公民对社会的

关心。

第二课传媒的行程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传播是通过语言、文字或者形象等传递、分享或者交换信息的行为。如:文化教育、日

常交往、旅游、商贸等。

2、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商贸活动、人口迁移、教育等。外来人口的迁入始终是文化传播

的重要途径。

3、传媒是文化传播的媒介,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阶段。

二、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

1、大众传媒包括:书籍、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和互联网,是目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是由王先教授发明的。

3、互联网是一种兼收并蓄各种已有的大众传媒。它具有虚拟的人际交往平台和信息传播平

台等独特优势。

4、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1)正面影响:提供了未知学习的新渠道;开拓视野提高青少年

的综合素质;调节身心,丰富生活。(2)负面影响:改变了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沉迷网络,影响身心健康;不良信息影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导致问题青少年增加。

第三课生活的故事

一、生活的时代印记

1、生活的变化一般是从物质条件的改变开始的。物质条件、制度、规则、科技等的变化会

影响到人们的观念(印记)。

2、合理的购物方式:最入为出、节俭、从实际出发、不盲从。

二、生活的代际差异:

1、代际差异:是由于社会生活经验的不同,不同时代的人们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兴趣

爱好、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也称“代沟”。“代沟”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有

一脉相通的继承和坚守。

2、要真正理解并正确把握生活的变化,需要借助历史的眼光。

3、学习历史的作用:可以知道现实事物的来龙去脉,让我们对未来有更清醒的认识;可以

扩大生活经验,增长见识,锻炼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了解历史经验教训,使我

们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综合探究七区域的变化

一、如何了解区域的变化:

1、了解区域变化可以从人口迁移、物产变化、交通变化等方面开始。

2、了解区域变化需要收集资料,资料据其价值分为: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二、如何看待周围的变化:侧重说明区域变化的事实。

三、说说周边区域的变化:选取特色鲜明的标题——收集资料——选取实例,进行描述——进行评价,亮出观点。

第八单元文明探源

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

1、比较北京人头像和图8-5山顶洞人头像,说说山顶洞人与北京人外貌特征的不同?

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相比,北京人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额骨高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额,脸部仍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而经过几十万年的进化,山顶洞人脸部与现代人基本相同了。

2、山顶洞人在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

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制石器与钻孔打桩,会人工取火,生活群体是氏族。

3、远古人类的取火方式:雷电生火、草木自燃生火(天然火);钻木或击燧生火(人工取火)。人工取火比天然火的好处:人类可随时使用火,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4、比较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异同

生活地点生活时间体态社会组织取火方式生产工具生产方式

北京人

北京周口

店龙骨山

(都属于

旧石器时

代)距今70-

20万年

头部保留

猿类特征

原始人群天然火打制石器

采集、狩

山顶洞人距今

30000年

外貌特征

与现代人

基本一样

氏族公社

(血缘)

人工取火

打制石器

为主,出

现磨制石

器和钻孔

技术

采集、狩

猎、捕鱼

5、在世界农业、畜牧业起源时期,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整体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西亚、中美洲和欧洲

6、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是食物生产的革命(有了稳定的衣食来源)。①使生产工具有了显著的改进,出现了磨制石器,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②推动了原始社会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例如制陶、制革、纺织等以妇女为主的手工业;③促使农业村落出现,人类逐步实现了定居生活。

7、较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先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主要有哪些不同之处?

新石器时代的“新”表现在磨制石器和陶器的使用上。石镰作为磨制石器的代表,侧重于生产领域;陶器作为重要的生活用具,侧重于生产领域

8、农业的产生、家畜的驯养、陶器的发明、与定居的实现有什么关系?

原始农业、畜牧业的产生,磨制石器、陶器的发明,使人类逐渐开始了定居生活,形成了农业村落。定居生活促进了原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提高也促进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善,对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9、与到处漂泊相比,定居有什么好处?

定居生活促进了原始农业、畜牧业的发展,食物来源有了保障,人们的生活更加稳定,生活

水平得到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善,对于人类起源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10、半坡居民的房屋有什么特点?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半地穴式房屋。处于黄河流域,气候冬冷夏热、干旱少雨,半地穴式的房屋冬暖夏凉。 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有什么特点?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干栏式木结构建筑。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多雨,这种房屋利于通风、防潮。 11、第八单元内容列表

生活时间

远古人类 特点差异 旧石器时代 距今约70万-20万年 ①北京人

生产工具“新”:主要使用磨制石器生产生活靠种粮食和饲养家禽为主生活方式上过关定居生活生活用具“新”:主要使用陶器

距今约30000年 ②山顶洞人

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7000年

③浙江河姆渡遗址 距今约6000-5000年 ④陕西半坡遗址 距今约5000-4000年

⑤炎黄尧舜禹传说

12、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在哪里?

生产方面:生产工具新,主要使用磨制石器;生活方面:生活用具新,使用陶器。 13、比较河姆渡遗址与半坡遗址的异同(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的异同)

河姆渡遗址 半坡遗址 启示 区域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自然环境对人类生

产、生活方式有着

重大的影响,我们

力求做到人与自然

和谐。

生活地点 浙江余姚

陕西西安

生活时间 距今约7000年

距今约6000-5000年

自然环境 气候比较湿润多雨,水网密布 气候比较干燥少雨,河流

较少

建筑样式 干栏式木结构

半地穴式(圆形尖顶小

屋)

种植的农作物 水稻 粟(小米)和小麦 驯养的动物 牛 猪 制作的陶器 黑陶 彩陶

相同点

河姆渡居民与半坡居民都生活在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会制作陶器、建筑房屋、饲养动物,建立了农业村落,过关定居的生活,从事原始农业的畜牧业。

第二课 早期文明区域

1、比较四大文明古国(文明发源地、产生文明时间、统一时间、统一者)

文明古国 文明发源地 产生文明时间 国家统一时间 统一者 古埃及 尼罗河流域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3000年 美尼斯 古巴比伦 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18世纪 汉漠拉比 古代印度 印度河、恒河 公元前2500年 公元前3世纪 阿育王 中国

黄河、长江流域

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2070年

2、四大文明大致位于哪个温度带上?从地理环境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说明原因(为什么早期人类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

温带:这些文明都属于农业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多雨,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适宜人类居住和生存,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由此可见,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 3、比较四大文明古国的异同(城市、王权、社会等级、刑法)

国家

城市

王权

社会等级

刑法

埃及孟斐斯法老统治阶层:王室、僧侣、贵族自由民:工匠和农民;奴隶

两河流域乌尔城国王奴隶主、自由民、奴隶《汉漠拉比法典》中国二里头国王商王、贵族、平民和奴隶严酷刑法

印度摩亨佐·达

国王

①婆罗门②刹帝利③吠舍④首

陀罗

4、比较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

古老文字

共同点

发源地形成时间发明者构造特点书写材料都是从图画文

字逐步发展而

来,把繁复不

易刻画的图形

简化为一些符

号性质的象形

文字,使它能

记录语言,具

有相对固定的

形、音、义;

都是不同区域

的人们进入文

明时代的重要

标志;都是现

代文字的起

源。

象形文字尼罗河

流域公元前

3000年

古埃及人“画成其

物”

石头、纸

楔形文字两河流

域公元前

3000年

苏美尔人笔画象楔

泥版

甲骨文黄河流

域(殷

墟)商朝中国商朝

“刻成其

物”

龟甲、兽

5、文字空间是谁发明的?(人民群众发明的)

文字的产生有什么历史意义?

①文字的产生和使用,标志着人类告别野蛮,开始进入文明时代。

②文字的出现使人类的生产经验和知识更好地得到交流和传播、继承和积累,为科学文

化的建立和发展准备了必要条件。

6、人类在告别野蛮时代进入文明社会后,四大文明古国所取得的文明成果

文明古国文字建筑和工艺科学技术宗教

古代埃及象形文字金字塔(胡

夫)、狮身

人面像(哈

佛拉)世界最早的太阳历,木乃伊

(解剖学和防腐技术),几何

学、圆周率3.16

多伸教国家、阿

蒙神(王国保护

神)

古巴比伦楔形文字空中花园太阴历、七天一星期制度、六

十进位

古印度发明0——9十个阿拉伯数字佛教

古中国商朝的甲

骨文商朝——青

铜文化(司

母戊大方

鼎)

历法、青铜器西汉末年(公元

前后)佛教传入

7、四大古文明中的哪些成果对今天仍有直接影响?

①古代埃及的历法;②西亚的星期制度;③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

④西亚的“60进位法”

8、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古代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用事例证明这一说法的正确)?

①古代文献证明:“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少,人们就会停止呼吸。”这是在一张纸草上记载的古代埃及人赞颂尼罗河的诗篇,

它说明了古代埃及与尼罗河息息相关。

②地理环境证明:埃及位于非洲的东北部,这里是大干旱地区的一部分,终年雨量稀少,尼罗河成了唯一的水源。若无此水源,埃及人将无法生存。由于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河水灌溉了两岸的土地,还给地面铺上了一层肥沃的淤泥,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河水退却后,埃及人依靠集体的力量,用粗糙简陋的工具,清除荆棘,排干沼泽,开构筑坝,辛勤耕耘。

③科学与数学证明:埃及天文历法的产生,是因为要准确预测洪水的泛滥和播种时节。埃及的数学是要计算灌水退却后的土地面积。

9、希腊文明——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古代希腊文明的开端(渊源于)——爱琴文明::爱琴文明——公元前2000年——前1200年,以克里物岛和迈锡尼城为中心形成了爱琴文明。

10、中美洲文明——奥尔梅克文明,印第安人,墨西哥南部和哥伦比亚北部。

11、人类迈进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阶级的分化、国家的出现和文字的发明。

★12、四大文明古国(四大流域)比较表:

流域名称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明表现

两河流域西亚(今

天的伊拉

克境内)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干旱少雨)

河流:幼发拉底河、底

格里斯河,河流流量不

稳定

土壤:肥沃

A、原始农业出现后,开始有农业聚

落,并逐渐发展成早期城市。B、社

会上慢慢形成靠农夫养活的阶层(手

工业者、商人、祭司、书吏),国家

政权、有组织的宗教、新的社会秩序

初入端倪。C、创造了文字——楔形

文字

尼罗河流域东非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干旱少雨)

河流:尼罗河(自南向

北注入地中海)

A、农耕文明

B、象形文字

C、国家

的出现和统一(距今5500年前后出

现了国家,5000年前后国家统

一。)

印度河、恒河流域南亚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温暖湿润

河流:印度河、恒河,

流量丰富,夏季高山积

雪融化,定期泛滥,滋

润土地

土壤:肥沃

A、修筑拦河堤坝、引水灌溉农田,

培育出棉花 B、出现了城市国家

黄河、长江流域东亚(1)地势低平,冲积平

原上土壤肥沃,易于开

垦和耕作。(2)地处温

带,气候温暖,水利资

源丰富,具有较好的灌

溉条件,适宜发展农业

A、大约4000年前(约公元前2070

年),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

朝——夏朝。 B、甲骨文

13、我国重要遗址的分布共同点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分布?

共同点:都位于大河两岸

原因:①大河流域地势平坦,冲积平原上土壤肥沃,易于开垦和耕作;

②地处温带、亚热带,气候温暖,水利资源丰富,具有较好的灌溉条件,适宜发展农业。

14、早期人类文明大多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的原因有哪些?(早期文明的共同点)

(1)20°N—40°N,邻近大江大河流域,气候温暖湿润,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丰富;(2)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的培植生长,适宜人类生存,能满足人类生存的

基本需要;说明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型较强。

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

一、中华文明的曙光

1、距今一万年前,黄河、长江流域一些地区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并出现了早期农业。北方

和南方分别形成了粟作农业区和稻作农业区。还出现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宗教形式。

2、蛋壳黑陶杯被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良渚遗址的玉琮,牛河

梁的女神头塑。

二、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

1、炎帝发明耒耜,叫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号称神农氏,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黄帝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打井,号称轩辕氏。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

丝技术。

2、在距今约四、五千年,炎帝、黄帝部落联合起来,打败了东方强大的蚩尤部落,经过长

期发展,形成日后华夏族的主题。炎帝、黄帝被尊称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3、尧——舜——禹:禅让制,禹——启:世袭制。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这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新石器时代的大体结束,中华文明正式开始。

综合探究八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

1、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公元纪年、世纪、年代、时代、王朝纪年是表示历史时段的常

用词汇。

2、现在世界上多数国家采用公元纪年,就是把基督教传说中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

元年,即公元1年,并以公元元年为界。

3、有时我们以百年为一个单位来计算时间,每一百年称为一个世纪。我们有时也以10年为

一个单位,每十年为一个“年代”。

4、通常我们还把一个较长的时段称为时代。时代的划分可以是多样的,人们以某一方面的

重要特征为划分的标准。

5、中国在西汉武帝以前,历代帝王都是以自己在位的时间计算年代。至汉武帝,首创以年

号纪年,定公元前140年年号为“建元”,这一年就是“建元元年”。

6、计算时间和时间长度的方法:

公元年换算世纪的方法:

年号换算公元的方法:

公元前X年—年号 Y年+1=公元前N年

公元 X年+年号 Y年—1=公元N年

计算时间的长度:

公元前X年—公元前Y年=共有N年

公元 X年—公元 Y年=共有N年

跨公元前、公元后的计算方法:

公元前X年+公元Y年—1年=共有N年

7、考古学家陆续发现了战国、秦朝、汉朝和三国时期的大量竹木简。

8、文献资料是人们了解历史的重要资料,其表现形式主要是档案、日记、报刊、图片等文

字和音像资料。人人都可以撰写历史。

9、我国早期的文献资料是甲骨文和竹木简。

文物(实物资料的一种)帮助我们了解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帮助我们破译古老的文字,再

现历史。

10、凡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纪念价值的文化遗址、遗物均属文物。大槐树、端午节、牛郎织女的故事描述的是口述资料的一种表现形式——传说;口述历史是口述资料

的另一种形式,可以弥补历史文献的不足。

11、传说大多是人们长时间口耳相传的产物,它们能告诉我们老百姓是怎样看待历史的,而

且它们对历史文献资料的一种补充,帮助人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

12、原始文件、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照片、文物古迹和其它事物是第一手资料。后

人写的历史著作等是第二手资料。

13、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作业本答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作业本答案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第15课 【想一想】“推恩令”巧妙在哪里? “推恩令”巧妙在汉武帝不费一兵,不费寸土,就削弱了诸侯封国的势力,使之无力与中央对抗,而且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对此不仅没有反对,还对皇帝感恩戴德。

【材料阅读】表明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第16课 【材料阅读】(1)同意第一种看法。因为长城的修筑是一种消极被动的防守,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闭关锁国的作用;同时长城把游牧区和农耕区隔开,阻碍了游牧民族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2)同意第二种看法。因为在西域中列置亭障,称为西汉在西域的政治军事据点,称为中原先进经济文化在西域的传播站;对匈奴的进攻起了屏护作用,保证了汉朝同西域的交通畅通,所以说具有关键意义。 【自我测评】 (1)沟通了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 活。(2)促进了汉朝和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经济文化交流(3)奠定了我国对西域管辖和开发的基础 第17课 【议一议】

(1)造纸术发明以前,世界各国的书写材料,有的坚硬,有的笨重,有的价格昂贵,都不是理想的书写材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2)造纸术的发明,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特别是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使纸日益成为普遍的书写材料。(3)造纸术的对外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第18课 【说一说】秦始皇陵兵马俑再现了当年秦国军队统一六国的宏大场面和威武雄姿,生动地表现了秦始皇的煊赫军势,展现了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材料阅读】 《史记》由五部分组成:本纪12篇----记述帝王的事迹;世家30篇----记述诸侯的事迹;列传70篇----记述重要人物;表10篇----编排时间和事件;书8篇----记述典章制度。 第20课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12.9亿)是世界上众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密度较高,而且分布很不均匀。黑河——腾冲线(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以东即东部人口十分稠密,黑河——腾冲线以西即西部人口比较稀少。 4、我国民族分布现状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而其余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汉族主要集中在东西和中西部,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边疆地区。

地形各类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要占全国总面积的3/2;地势特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大至呈三级阶梯。

综合因素。 综合探究五认识宝岛台湾 1、台湾的位置:台湾省位于我国东海海域,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东边 是太平洋。主体是台湾岛,此外有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构成 2、台湾的位置重要性:从海上交通的角度:台湾位于中国沿海南北航线咽喉, 东亚通往东南亚、亚洲通往美洲、大洋洲、欧洲、非洲的交通十字路口,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3、台湾之最:台湾降水最多的地方:火烧寮台湾最高的山:玉山 台湾最长的河流:浊水溪台湾最大的湖泊(旅游景点):日月潭4、台湾的气候:台湾省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只有南部沿海地区属于热 带季风气候。台湾的降水东部多,西部少(夏季风的影响以及地形的影响)5、台湾的地形特征:台湾山地多,平原少。山脉集中分布在岛的中部和东部, 只有西部沿海有较为宽广的冲积平原和盆地。(浙江省地形也是以山地和丘陵

为主) 6、受地形的影响:漂流短小,落差大,水能丰富;自东向西流。(不修建东西方 的铁路:地形影响) 7、矿产分布:台湾山脉西部多产铁、石油,北部火山区有丰富的硫磺矿,东侧 有铜、铁。 8、工业和人口分布特点:分布在西部西区(西部开发历史悠久,地势平坦,土 地肥沃,农业发达,人口稠密,交通便利) 9、主要城市:台北:台湾最大的城市,是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高雄:台湾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第二大城市,其临海工业区是 台湾最大的工业区。 新竹:台湾高科技产业的摇篮(硅谷) 台南:记载台湾开拓建设的历史 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目录详细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 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 4------8 1从社区看我家 2在社区中生活 第二课乡村与城市 9------15 1乡村聚落 2城市聚落 3往来在区域之间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16------22 1带着地图定向越野 2带着地图去旅行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一课大洲与大洋 24------29 1人类的栖息地 2海洋对人类的影响 第二课自然环境 30------41 1地形多样 2气象万千 3众多的河湖 4风光迥异 第三课世界大家庭 42------52 1人口与人种 2语言与宗教 3国家和地区 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53------56 1观察地球仪 2使用地球仪 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第一课家住平原 58------63 1稻作文化的印记 2用机械种庄稼 第二课与山为邻 64------69

1垂直的生计 2山地之间 第三课傍水而居 70------75 1耕海牧鱼 2水上都市 第四课草原人家 76------81 1逐水草而居 2现代化的牧场 第五课干旱的宝地 82------87 1石油宝库 2沙漠绿洲 综合探究三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88------92 1确定区域的位置与范围 2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 3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 4感受区域的发展 第四单元文明中心-------城市 第一课美国政治的心脏:华盛顿 94------96 第二课文化艺术之都:巴黎 97------100 第三课 IT新城:班加罗尔 101------103 第四课汽车城:蔚山 104------106 第五课城市规划的典范:巴西利亚 107------109 综合探究四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110------113 1描述城市的位置和环境 2归纳城市的特色

七年级下册社会提纲【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社会提纲【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 知识点】 学习七年级历史知识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 才能酿出蜜来。X整理了关于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一) 我国南北差异 区域 内容习惯上以秦岭一淮河为界,大体上将东部季风区 划分为北方和南方 北方(秦岭一淮河以北)南方(秦岭一淮河以南) 生活习惯 差异民居特色注重防寒保暖注重通风、散热、防雨 饮食习惯喜吃面食喜吃米饭 交通工具陆路交通公路、铁路和水运 气候差异气温差异气温带温带气候,比较干燥亚热 带和热带气候,比较湿润 1月均温低于00 c(00c) 冬季气温特点冬季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夏季气温特点南北温差不大,全国普遍高温 降水差异年降水量少于800毫米(800mm)

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农业生产 差异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 主要经济作物花生、大豆、甜菜油菜、甘蔗、橡胶、油棕耕地类型旱地水田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熟甚至三熟河流水文及内河航运的差异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结冰,不利于航运河湖众多,水量大,冬季普遍不结冰,便于航运地形北方地区多平原南方地区多丘陵 主要能源资源的差异煤、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水资源短缺煤、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水资源丰富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二) 我国东西部差异 东部西部 自然条件地形东部地区平原广阔西部内陆地区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气候较为湿润气候干旱 资源环境水资源丰富,但矿产和能源短缺,且工业污染严重有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但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 严重。 社会经济条件发展历史有较深厚的文化、经济、政治 基础灿烂的历史文化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期末测试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期末检测卷 (人教版 ) 试 题 卷 一、选择题(请认真思考,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每题 2 分,共 40分) 1.我们家乡嘉兴的地形类型是 A .平原 B 盆地 C .丘陵 D .山地 2.某公司为职员统一提供午餐,可萧强的饭菜很特别,在他的饭盒上总标着“清真”两字, 他吃的荤菜主要是羊肉、牛肉等,从来不吃猪肉。你认为萧强是哪个民族的人 3.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A .水稻 B .玉米 C .高粱 D .大豆 4.我国四个直辖市中,位于西部地区的是 A .天津 B .北京 C .重庆 5.请查阅地图,下列四个平原中位于西半球的是 A ?东欧平原 B ?东北平原 C .亚马孙平原 6.下列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 A .美国 B .蒙古 C .日本 D .法国 7.一艘油轮正航行在这样一个地方:北侧是北半球,南侧是南半球,西侧是西半球,东侧 是东半球,该油轮所在的位置是 C . 180° E , 90° N D .经度 0°, 90° S 8.请查阅地图,北回归线由东往西经过我国的省区依次是 A .云南、广东、广西、台湾 B .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C .云南、广西、广东、台湾 9 .我国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河流是 10.下列河流中的下游被称为“地上河”的是 A .长江 B .珠江 11 .下列不属于文献资料的是 A .满族 B .藏族 C .回族 D .汉 族 D .上海 D .西西伯利亚平原 A . 20° W , 纬度 0 B . 160° E ,纬度 0 D .台湾、广西、广东、云南 A .长江 B .珠江 C .京杭运河 D .淮河 C .黄河 D .淮河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 1、我的家在哪里P4 (1)地图语言(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在社区中生活 P7 2、乡村和城市P9 (1)聚落是指人类集中居住的地方,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一般先有乡村,再有城市。 (2)聚落形成的条件: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动植物资源丰富等。所以在平原地区,聚落数量多,规模大,呈团状分布。而在山区,聚落数量少、规模小,沿河谷呈带状分布。而沙漠地区和高寒地区很少或没有聚落。 (3)乡村聚落的房屋体现了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如云南傣族(热带季风气候)的高脚楼,通风防潮;西亚沙特阿拉伯(热带沙漠气候)的厚墙小窗房,适应那里白天炎热、昼

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 (4)乡村聚落按生产活动的不同,可分为农村、渔村、林场和牧村。 (6)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也不同.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其实,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不仅限于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技术、信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4、从地图上获取信息P16 (1)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稀疏,表示地势比较和缓,是缓坡;等高线密集,表示地势比较陡峭,是陡坡。(答题时一定要先说明等高线的稀疏或密集状况,再得出缓坡或陡坡的结论)具体见书本P17 (2)分层设色地形图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其中,一般来说,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平原,黄色代表丘陵,褐色代表高原,白色代表雪线以上。褐色越深,海拔越高;褐色越浅,海拔越低;绿色越深,海拔越低,绿色越浅,海拔越高。图册P9有缓坡、陡坡、鞍部、山脊、山谷,悬崖基本地形的等高线图,注意山脊处不可能出现河流,山谷处有可能孕育出河流) (3)按照不同的用途,选择不同比例尺和不同类型的地图。如金华小朋友去北京旅游,需要带中国交通图,北京旅游图。 (4)选择交通方式,需要考虑 路上需要的时间、路费花销和交通舒适程度。 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新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新版) 第三中华明探 《中华明的曙光》教学设计 一、【程标准】 标: 2-1-2:列举中国境内远古化遗存,讲述华夏先祖传说,探寻中华明的起和地域特征。 2-1-3:列举表明字出现,阶级、等级和国家形成的实例,知道它们是人类社会进入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解读:“列举”、“讲述”、“知道”这几个行为动词较明确地反映出本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史实,并懂得历史结论的得出需要充分的历史证据,初步学会“论从史出”的基本方法。同时,通过找寻明起的标志及明的发展,知道中华明的延续性。 二、【教材简析】 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 本是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明探》的最后一,属于主题二“社会变迁与明演进”中的专题一:探索早期出现的几大明区域,突出中华明渊。作为八年级与七年级衔接的这个单元,旨在为学生八年级学习历史做好适应性的准备,内容与原的八年级教材也有较大幅度的改动。尤其是本的第一框《中华明的曙光》,原八年级教材中古中国明的起是和其他三大古明起放在一,同属于“大河明”。现在把其他三大

古明放在前,而中华明放在后,不是否定它们的共性,而是让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学生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方法,突出中华明渊。同时,也突出了中华明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延续性。 2、教材结构分析: 农业发展 字萌芽 阶级分化明的诞生 早期城市 原始宗教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中华明的起地,了解新石器时代我国农业发展的条、陶器的制作与使用、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古代城市的出现等明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书本知识,说出中华明起的史实;通过阅读图表,分析史料,描述我国新石器时代农业生产发展的条、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城市及原始宗教的出现;通过比较讨论、合作探究,分析大河明产生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原始明,体会物质生活的提高促进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善,感悟人类明的起和传承。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明诞生的史实依据。 教学难点:城市与农业聚落的区别,大河流域明产生的原因。

初中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完整版)

差 七上第一单元教案集 第一课我家在哪里(第一课时) 从社区看我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平面图,初步掌握地图的三要素。 2、情感目标:从自己所在的社区入手,感受社区的生活,体会社区的功能。 3、能力目标:能够根据平面图上的方向,描述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能利用比例尺,计 算图上某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多种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首先祝贺你们升入了初中学习,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新同学,我们每个家庭都生活在城市的社区里,家在社区中的位置,是我们了解与认识社区的出发点。” 引出社区概念。(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共同的区域身份、相关的利益、共同 的生活空间──人类生活共同体。)社区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但每个社区有不同的位置和环 境。那么怎么让朋友们了解自已家的位置和环境呢?(一个好办法是画一幅社区平面图)新课教学: 一、从社区看我家 1、社区 出示图1-1和图1-2①,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小组仔细观察、讨论“这两幅图画得是同一地方吗?”找出它们的差异,并作好记录。看哪个小组观察得最仔细、 差异找得最多。(两图方向、符号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的异、图幅有大有小等) 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完成图下第二小题,可以让一组同学扮演杜鹃,一组同学扮演王朋,分别向同学描述图中景物的相对位置,看看其他同学能否听明白。 这时教师作适当引导,自然地过渡到第三小题,怎样修改一下,使这两幅图趋于一致, 别人容易读懂?先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然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 两图方向不同-------→要有统一的方向(方向)图幅有大有小-------→要有统一的大小(比例尺)地图的三要素 符号有异-------→要有统一的符号(图例和注记) 展示图1-3②,让学生仔细读图,并比较图1-3对图1-1和图1-3对图1-2,分别作了哪些改进?师生共同一边比较,一边阅读图旁对地图三要素的含义的注释,加深对地图三要素 的理解和认识。然后带领学生阅读“地图的语言”。 2.地图三要素 老师:方向、比例尺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只有懂得了地图的语言才能正确地阅读地图,和地图对话。 介绍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结合地图,让学生懂得地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有三种:指向标③、经纬网④和通常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⑤”,通过反复阅读地图,巩固记忆。 教师:让学生记住比例尺⑥有三种表示方法: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让学生看图操作,训练学生能三种方式互相转换;知道比例尺有大有小,知道用比例尺计算地图上任何两 地的距离。 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颜色和文字说明就是地图的图例⑦,它帮助我们识别地图上不同类型的信息,认识地图上的地理事物。让学生记住一些常见的图例,利用图册,反复 阅读各种地图,巩固学生方向、比例尺和图例知识。 [活动:假如你是杜鹃或王朋,利用1-3图,向别人描述自己家的位置和周围环境] 小结:1、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评一个最佳小组合作奖。 尝试应用:1、画一幅自己学校或自己所在社区的平面图。 教后反思 设计教学情境,尽可能使教学内容生活化、生动化。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发现问题、自主分析归纳地图的三要素。在此基础上,讲述地图的方向、比例尺和图例的概念,然后引导 学生练习使用地图语言去描述某地的位置,并进行比例尺的量算。最后鼓励学生尝试绘制自 家所在社区的平面图。 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第二课时) 在社区中生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对生活的小区进行调查,感受社区的生活,体会社区的功能。 2.通过讨论、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对生活的环境产 生认同感、自豪感。

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 1、 社区: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交往的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社区可以是村庄、小城镇、街道,也可以是市区、郊区、大都市等) 2、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也是绘制平面图不可缺少的) A.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 “一般定向法”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法”:再有指向标的地图上采用此方法。指向标一般指向北方。 “经纬网定向法”是最准确的定向方法。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叫经线,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做“缩尺”。 公式:比例尺= ( 注意单位的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1米=100厘米) 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 线段式文字式。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 数字式。例如,1:10000 。 图幅相同的情况下: 比例尺 地图范围 描述的内容 大 小 详细 小 大 简略 C.图例和注记: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地图上用作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叫做注记。(常见图例—见P6) 3、社区的功能:社区具有政治功能(如,选举,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经济功能(如人们可以在社区超市购物),文化功能(如人们可以在社区内进行健身和学习,进行体育比赛、文艺活动及各种讲座和培训)和管理功能。 4、社区分:功能社区(例如:工业区,大学区,高科技园区,农场,生活小区,商业区等) 自然社区(例如:村落,城镇等) 行政社区(例如:街道,乡,镇,县,市等) 社区的差异:社区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规模不同;二是特色各异,包括城乡之间及城市内部之间的差异。 5、聚落是人类生活和聚居的场所。乡村和城市是聚落两大类型。先有乡村聚落后才有城市聚落。 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牧村、林场和渔村。 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城市聚落规模宏大,建筑林立,街道交通便捷,文化娱乐设施完善,就业机会多、教育等等条件优越。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新教材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各单元练习卷

2013年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中国领土辽阔,与中国面积接近的大洲是( B ) A.非洲 B.欧洲 C.大洋洲 D.南极洲 2.关于我国位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位于南半球,亚洲大陆东部 B.位于东半球,东临达西洋 C.大部分领土在温带,兼有热带 D.北回归线穿过台、浙、粤、桂 3.我国陆上疆界长达2万余千米,陆上领国有( C ) A .11个 B. 18个 C .14个 D .6个 4.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分为( D ) A.省、市、县三级 B.省、自治区、直辖市三级 C.省、地、县三级 D.省、县、乡三级 5.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A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青海省 D.西藏自治区 6.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区是( C ) A.西藏自治区 B.青海省 C.内蒙古自治区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7.我国人口分布的著名地理分界线是( C ) A.秦岭—淮河连线 B.漠河—腾冲连线 C.黑河—腾冲连线 D.天山—阴山连线 8.下列省区中,分布民族最多的省区是( C ) A.新疆 B.西藏 C.云南 D.贵州

9.关于我国地形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地形多种多样 B.山地面积广大 C.地势平坦,起伏和缓 D.地势西高东低 10.我国的四大盆地中,农业发达,物产富饶,有“天府之国”美称的有( D )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11.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 B ) A.秦岭—淮河 B.大兴安岭—阴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 D.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云贵高原东缘 12.我国下列地区中,约6—7月多阴雨天气的是( A ) A.南方地区 B.青藏地区 C.北方地区 D.西北地区 13.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C ) A.加固黄河大堤 B.在上游进行梯级开发 C.搞好中游水土保持工作 D.多开挖几条入海河道 14.航运价值大,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是( A ) A.长江 B.珠江 C.松花江 D.京杭运河 15.我国南北方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 A ) A.秦岭——淮河一线 B.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C.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知识点精华_

1.社区是指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它有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以及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 2.社区的类型有:①功能社区:(围绕人的不同社会活动形成的区域。如:工业区、大学区高科技园区、农场、生活小区等。) ②自然社区:自然形成的社会生活区域。如:村落、城镇等。③行政社区:以行政管理范围来确定的区域。如:街道、乡、县、市、省、大洲3、北京的中关村是高科技园区;上海的南京路、深圳的华强北都属于商业区;明阳小区属于生活小区;王村属于农村社区。 4、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功能:(选举、投票人大代表);经济功能:(开办商店、工厂、超市等);文化功能:(开办老年大学,开展文艺活动,兴建图书馆,兴建体育设施。)管理功能:(组织保安巡逻,调节邻居的纠纷,开展计划生育和流动人口管理等。) 5、社区交流:主要有物产(山东苹果买到广州)交流,还包括经济、文化(深圳少儿艺术团到香港表演)、信息(上网查阅信息)、技术(从德国引进冰箱生产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的交流。 6、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的缩小程度)、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和注记(地图上地理事物的文字说明和数字) 7、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 8、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29%。 9、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欧亚大陆,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10、世界上的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州。 11、洲界分界线:①非洲和亚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②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③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④欧洲和亚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⑤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⑥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是德雷克海峡。 12、赤道穿过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亚洲等四个洲,其中非洲被赤道横穿大陆中部。 13、地球表面分为四个大洋,由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面积最大的是太平洋;轮廓呈“S”型的是大西洋;纬度位置最高,跨经度最广,面积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 14、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直布罗陀海峡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间,连接了地中海和大西洋;白令海峡在亚洲和北美洲之间,连接了太平洋和北冰洋;麦哲伦海峡位于南美洲南端,连接了太平洋和大西洋;巴拿马运河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苏伊士运河连接地中海和红海。霍尔木兹海峡位于波斯湾与阿拉伯海之间,被称为“世界油阀”。 15、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亚洲的喜玛拉雅山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SMJ(二) (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第二课及探究一) 班级姓名学号 一、精挑细选:(相信你能从下列四个选项中挑出一个最佳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基本的社区分类是………………………………………………………………………() A.文化社区和综合社区 B.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 C.政治社区和经济社区 D.巨型社区和微型社区 2.上海的钢铁工业区和江苏的华西村,按类型划分分别属于…………………………() A.功能社区和行政社区 B.自然社区和功能社区 C.自然社区和行政社区 D.功能社区和自然社区 3.围绕着人的不同社会活动而形成的社区叫……………………………………………() A.功能社区 B.自然社区 C.行政社区 D.城市社区 4.街道、乡、镇、县、市等社区是按…………………………() A.社区的地域大小分类的 B.社区行政管理范围分类的 C.社区综合状况分类的 D.社区不同的功能分类的 5.下列四个不同功能的社区中,你认为最适合居住的社区是……………………………( ) A.工业区 B.生活小区 C.商业区 D.高科技园区 6.深圳东门是店铺林立、商品丰富、人流繁多的地区,这里是…………………………() A.文教区 B.住宅区 C.商业区 D.工 业区 小强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儿盛产的板栗、竹笋通过网上销售,销往全国各地。这要归功于从外地引进的两个高学历人才:一个是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另一个是农业专家。据此回答7-8题: 7.小强所生活的社区属于…………………………………………………………………… () A.城市 B.农村 C.厂矿 D.街 道 8.小强的家乡与其它地区之间的联系有……………………………………………………() ①物产②资金③技术④人才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 ③④ 9.爸爸拨通了电话,“你好,天龙旅行社吗?请问七月份到海南旅游的团队还有吗?”小叶知道,这是…………………………………………………………………………………() A. 物产联系 B. 人才联系 C. 技术联系 D. 信息联系 10.如果你所在的社区里,一些公共的墙上出现了乱张贴的广告、传单,这时你应……()A.忍气吞声,照样居住 B.等待别人去清洁 C.与社区领导共同谋求解决的办法 D. 自己也到墙上去写字、画画 11. 下列不属于同一类型的社区是…………………………………………………………() A.西丽工业区和光明街道 B.公明镇、西乡、光明镇 C.深圳大学和侨新生活小区 D.南山科技园和光明农场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3、我国人口分布现状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12.9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密度较高,而且分布很不均匀。黑河—腾冲线(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以东即东部人口十分稠密,黑河—腾冲线以西即西部人口比较稀少。 4、我国民族分布现状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而其余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的边疆地区。 5、我国地形的特点 地形种类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要占全国总面积的3/2;地势特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大致呈三级阶梯。

11、如何设计一条科学、合理的旅游线路? 答:旅游线路的设计要全面考虑旅行的目的、行程时间、交通情况、经济条件等综合因素。 1、台湾的位置: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海域,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东边是太平洋。主体是台湾岛,此外有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构成 2、台湾的位置重要性:从海上交通来角度:台湾位于中国沿海南北航线咽喉,东亚通往东南亚,亚洲通往美洲、大洋洲、欧洲、非洲的交通十字路口,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3.台湾之最:台湾降水最多的地方:火烧寮台湾最高的山:玉山 台湾最长的河流:浊水溪台湾最大的湖泊(旅游景点):日月潭 4、台湾的气候:台湾省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只有南部沿海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台湾的降水东部多,西部少(夏季风的影响以及地形的影响)

5、台湾的地形特征:台湾山地多,平原少。山脉集中分布在岛的中部和东部,只有西部沿海有较为宽广的冲积平原和盆地。可见,台湾地形特征: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小,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浙江省地形也是以山地和丘陵为主) 6、受地形的影响,河流短小,落差大,水能丰富;自东向西流。 (不修建东西方的铁路:地形影响) 7、矿产分布:台湾山脉西部多产铁、石油,北部火山区有丰富的硫磺矿,东侧有铜、铁 8.工业和人口分布特点:分布在西部西区 (西部开发历史悠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业发达,人口稠密,交通便利) 9、主要城市: 台北:台湾最大的城市,是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高雄:台湾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第二大城市,其临海工业区是台湾最大的工业区。新竹:台湾高科技产业的摇篮(硅谷)台南:记载台湾开拓建设的历史 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一课北方地区(温带季风气候)

精华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1 页共24 页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1、地图的语言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地图的方向的表示方法有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 经纬网定向法。其中最准确的是经纬网定向法、最常用的是一般定向法。 3、比例尺= 图上距离 / 实地距离。 4、比例尺的表示方法主要有线段式比例尺、数字式比例尺、 文字式比例尺。 5、种类:大比例尺(大于1:100000)、中比例尺、小比例尺(小于1:1000000) 6、图幅相同时,大比例尺地图表示的区域范围小,内容较 详细;小比例尺地图表示的区域范围大,内容较简略。 7、图例包括各种符号和颜色,注记指 各种文字、数字。 8、社区是一个社会生活的共同体,那里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

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往来。 9、社区功能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 管理功能。 10、社区类型有功能社区、自然社区和行政社区。 11、社区有不同的类型,但是不同类型的社区往往是相互联系 在一起的,一个人可以同时生活在不同类型的社区中。 12、不同区域之间为什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区域间有差异,正因为有差异才有交流的必要。一个区域的优势,可能正好能弥补另一个地方的劣势,因此,我们应该进行区域间的优势互补,促进不同区域的共同繁荣。 第2 页共24 页13、乡村聚落的景观特征 (1)平原的村落——规模大,房屋密集且较集中,呈团状分布; (2)山区的村落——规模小,房屋稀疏且分散,呈块状分布。 14、聚落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各地区乡村聚落中的房屋建筑,因所处自然环境 的差异,以及人们生活习俗、历史文化等

(完整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历史与社会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梳理 班级姓名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 一、我的家在哪里 (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又叫做“缩尺”。(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1)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 线段式:例如,0 50 100千米 文字式: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数字式:例如,1:5000000 (2)比例尺大小对地图的影响: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大、小、详);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小、大、粗)。注意单位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2、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 一般定向法: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还可确定其他四个方位) 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按照指向标定方向。(平移指向标) 经纬网定向法: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线来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 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说明。(熟悉P6页图1-6常见图例)(二)在社区中生活: 1、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 2、社区的含义:社区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以及社区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是构成社区的几大要素。 二、乡村和城市 (一)乡村聚落: 1、聚落的含义:聚落是人们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2、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乡村人们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它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3、乡村聚落景观和生产活动差异的原因: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生产生活方式、历史文化环境等人文环境特点。(如:云南傣族的竹楼,防潮通风作用;沙特民居墙厚、窗小,适应昼夜温差大的条件) (二)城市聚落: 1、城市聚落: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行政管理中心。 2、城市聚落的由来:城市聚落是有乡村聚落发展来的,大致经历了从村落----市井----集市----城市的过程。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必背知识点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必背知识点 1.(1)元谋人、北京人(天然火)、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的位置(书本P46) 2. 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1).炎帝(神农氏)的主要功绩:发明耒耜,教人农耕,发明医药、陶器,开辟集市。(2)黄帝(轩辕氏)的主要功绩: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打井;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3.找出四大文明古国的位置及文明成就(书本P28) 中国:甲骨文、司母戊大方鼎、蛋壳黑陶杯古印度:发明阿拉伯数字、佛教 古巴比伦:空中花园、星期制度古埃及:金字塔、太阳历、分科治病 4. 西方文化之根是什么?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 (1)找出古希腊的主要城邦雅典和斯巴达(书本P50) (2)雅典的民主制度在伯利克里时期达到极盛,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政治特色:雅典——民主,斯巴达-尚武、专制 (3)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屋大维自称共和国的“元首” 2世纪成为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罗马人的小澡盆”-地中海 5. 阿拉伯帝国:8世纪中期,地跨亚非欧三洲,首都巴格达,政教合一,唐朝与其同时代 6.世界三大宗教 (1)西周分封制:基础是——宗法制(“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2)西汉推恩令和监察制度(3)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和科举制:(是隋朝建立,唐朝时完善的一种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 (4)元朝的行省制度设宣政院,西藏正式归入我国的版图 8.经济的发展: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唐朝-筒车和曲辕犁;宋元-秧马和占城稻 9.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1)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奖励农耕,奖励军功,建立县制影响——秦朝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2)北魏孝文帝(鲜卑族)改革的内容和影响(影响) 内容:说汉语,穿汉服,改用汉姓,鼓励与汉族贵族通婚,推行汉人的官制和礼法。 作用: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10.秦朝、汉朝、唐朝巩固统治的措施 (1)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2)汉武帝稳固大一统局面的措施: (3)唐朝繁盛的表现:A、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出现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和开元盛世局面。 ①完善三省六部和科举制②重用人才,善于纳谏③协调君臣和君民之间的关系 B、经济发达,国力强盛。①农业:曲辕梨和筒车②手工业:唐三彩 ③商业:长安成为一座国际性大都市,珠宝业成为长安的第三大产业。 C、社会开放,文化繁荣。①社会风气:中西互通,胡汉交融。②中外交流:玄奘西行天竺,鉴真东渡日本。③文化繁荣:唐诗;道教;“颜体”;画家阎立本的作品等。④雕版印刷术:《金刚经》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 11. (1)丝绸之路(书本P99)新疆(喀什——深圳的对口经济特区)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开辟了丝绸之路(起点长安,最远到达大秦即古罗马) 往来的商品:中国的丝绸、铁器、陶瓷、漆器;西方的毛皮、香料、药材、珠宝 历史地位和作用:1)沟通了亚洲和欧洲 2)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上发挥了巨大作用。(2)京杭大运河(P101) ①隋炀帝下令开凿的②中心在:洛阳,起止点:涿郡(今北京),余杭(今杭州)。自北往南有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条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③作用a、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b、南粮北运,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12. 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宋辽的澶渊之盟) 宋并立的政权:西夏—党项族,辽—契丹族;南宋并立:金—女真族,元朝-蒙古族 13. (1)四大发明:①造纸术(东汉蔡伦改造)、印刷术(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火药(宋元时期广泛用于战争)、指南针(宋朝运用与航海事业);②推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进程(2)棉纺织技术:元代——黄道婆,教松江人民棉纺织技术《清明上河图》北宋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复习知识点

七下社会复习资料 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一、国土与人民 ①我国的位置:北半球,东半球,中纬度,北温带,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P2图5-1)陆地面积约 几乎与整个欧洲面积相等,在世界各国中仅此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② 陆上邻 ③ 丹、缅甸、老挝、越南(逆时针方向)海上邻国 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区,中国海岸线总长18000千米, (N o.3)舟山岛(N o.4)管辖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其优势在于:东部频临海洋,气候湿润有利于浓郁生产,沿海有众多优良港湾片与发展海⑤ 上事业; 西部自然资源丰富,且与中亚、西亚、欧洲相连,陆上交通便利。 (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位置、省会、简称(特别是云南、黑龙江、陕西、内蒙古、甘肃、等省的轮廓形状)⑧ 中国人口总数2010年达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94。 、蒙古族、 12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少数 云贵高原—地势崎岖、石林、溶洞广布 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一望无际 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支离破碎——黄土覆盖最大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 面积最大的盆地—温带大陆性气候 准噶尔盆地—纬度位置最高的盆地—温带大陆性气候 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高原山地气候 四川盆地—海拔最低、纬度位置最低、惟一一个在季风区的盆地—亚热带季风气候 面积最大的平原—温带季风气候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面积第二—温带季风气候 长江中下游平原—面积最小——亚热带季风气候 第一阶梯、第二阶梯、第三阶梯的分界线山脉中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测试卷答案完整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测试 卷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

第一单元测试卷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得分______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您认为最恰当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 A、都生活在同一居民区 B、彼此利益相关,交往比较密切 C、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 D、对所在区域有某些共同的看法 2、在既无指向标,又无经纬网的地图上,通常确定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它们的字母代号分别是(D) A、NSEW B、SNWE C、SNWE D、NSWE 3、下列不属于 ...地图三要素的是(C) A、比例尺 B、图例和注记 C、地图说明 D、方向 4、在1:200,000的地图上,量得你的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那么从你家到学校的实际距离应为(D) A、60千米 B、6000千米 C、600千米 D、6千米 5、如果你要绘制一幅你所在的小区的地图,用下列哪种比例尺,可使地图上的地理事物最为详细(B) A、1:50,0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0米 C、二十万分之一 D、1:45,000 6、图例“◎”通常表示的是(A) A、首都 B、城市 C、湖泊 D、山峰 8、村落、城镇属于(B) A、功能社区 B、自然社区 C、行政社区 D、虚拟社区 9、居委会管理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这是社区的(A)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管理功能 10、下列各区域之间的联系中,属信息交流的是(B) A、杭州的西湖藕粉销往海外 B、教师通过《历史与社会教学网》下载教学资源,交流教学心得 C、山东省派干部支援西部大开发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复习提纲2018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 1、我的家在哪里P4 (1)地图语言(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在社区中生活 P7 2、乡村和城市P9 (1)聚落是指人类集中居住的地方,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一般先有乡村,再有城市。(2)聚落形成的条件: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动植物资源丰富等。所以在平原地区,聚落数量多,规模大,呈团状分布。而在山区,聚落数量少、规模小,沿河谷呈带状

分布。而沙漠地区和高寒地区很少或没有聚落。 (3)乡村聚落的房屋体现了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如云南傣族(热带季风气候)的高脚楼,通风防潮;西亚沙特阿拉伯(热带沙漠气候)的厚墙小窗房,适应那里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 (4)乡村聚落按生产活动的不同,可分为农村、渔村、林场和牧村。 (5)乡村和城市的区别P13 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其实,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不仅限于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技术、信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4、从地图上获取信息P16 (1)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稀疏,表示地势比较和缓,是缓坡;等高线密集,表示地势比较陡峭,是陡坡。(答题时一定要先说明等高线的稀疏或密集状况,再得出缓坡或陡坡的结论 )具体见书本P17 (2)分层设色地形图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其中,一般来说,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平原,黄色代表丘陵,褐色代表高原,白色代表雪线以上。褐色越深,海拔越高;褐色越浅,海拔越低;绿色越深,海拔越低,绿色越浅,海拔越高。图册P9有缓坡、陡坡、鞍部、山脊、山谷,悬崖基本地形的等高线图,注意山脊处不可能出现河流,山谷处有可能孕育出河流) (3)按照不同的用途,选择不同比例尺和不同类型的地图。如金华小朋友去北京旅游,需要带中国交通图,北京旅游图。 (4)选择交通方式,需要考虑路上需要的时间、路费花销和交通舒适程度。 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