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萜类习题

第七章 萜类习题

第七章 萜类习题
第七章 萜类习题

执业中药师《中药化学》历年真题精选考前强化训练: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

考前强化训练

A型题

1.萜类化合物由哪种物质衍生而成

A.甲戊二羟酸

B.异戊二烯

C.桂皮酸

D.苯丙氨酸

E.酪氨酸

A

2.倍半萜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

A.10

B.15

C.20

D.25

E.30

B

3.青蒿素属于

A.单萜

B.倍半萜

C.二萜

D.二倍半萜

E.三萜

B

4.具有抗疟活性的是

A.乌头碱

B.马桑毒素

C.雷公藤内酯

D.紫杉醇

E.青蒿素

E

5.三萜的异戊二烯单位有

A.5个

B.6个

C.4个

D.3个

E.2个

B

A.邻苯二甲酸酐法

B.邻苯二甲酸法

C.亚硫酸氢钠法

D.Girard试剂法

E.浓硫酸法

A

9.下列化合物不属于二萜类的是

A.银杏内酯

B.穿心莲内酯

C.雷公藤内酯

D.紫杉醇

E.七叶内酯

E

10.下列有关环烯醚萜类成分结构特点和性质的论述,错误的是

A.具有半缩醛结构,C1-0H性质不稳定

B.具有环戊烷环结构,有时可裂环

C.具有环己烷环结构,有时可裂环

D.在植物体内多以苷的形式存在

E.骨架结构属于单萜类

C

11.下列化合物不属于环烯醚萜苷的是

A.龙胆苦苷

B.栀子苷

C.桃叶珊瑚苷

D.甜菊苷

E.獐芽菜苷

D

12.环烯醚萜苷具有的性质是

A.苷键不易被酸水解

B.苷元遇氨基酸产生颜色反应

C.与氨基酸加热不产生反应

D.苷元稳定

E.与葡萄糖产生颜色反应

B

13.环烯醚萜类难溶于

A.水

B.甲醇

C.乙醚

D.乙醇

C

14.提取环烯醚萜苷时,为抑制酶的活性、中和有机酸,常需加入

A.碳酸钙

B.氢氧化钠

C.碳酸钠

D.氢氧化钙

E.碳酸氢钠

A

15.下列化合物中具有挥发性的脂肪族成分是

A.桂皮醛

B.丁香酚

C.鱼腥草素

D.桉油精

E.异桂皮醛

C

16.含有奠类成分的挥发油多显

A.蓝色

B.绿色

C.无色

D.红棕色

E.黑色

A

17.分离挥发油中的乙基酮类成分,可用

A亚硫酸氢钠

B.Girard试剂

C.邻苯二甲酸

D.邻苯二甲酸酐

E.丙二酸

B

18.挥发油不具有的性质是

A.挥发性

B.亲脂性

C.折光性

D.旋光性

E.稳定性

E

19.下列挥发油的物理或化学常数不能被直接测定出来的是

A.相对密度

B.沸点

D.酯值

E.皂化值

D

20.用溶剂法提取挥发油时,首选有机溶剂是

A.乙醚

B.乙醇

C.氯仿

D.水

E.丙酮

A

21.C0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挥发油的优点不包括

A.提取效率高

B.无有机溶剂残留

C.可防止挥发油氧化分解

D.较常规提取方法成本低、操作简便

E.可用于提取性质不稳定的挥发油

D

22.分馏法分离挥发油时,主要的分离依据是

A.密度的差异

B.溶解性的差异

C.沸点的差异

D.官能团化学性质的差异

E.酸碱性的差异

C

23.Girard试剂法主要用于挥发油中哪类成分的分离

A.碱性成分

B.酸性成分

C.醛、酮类成分

D.醇类成分

E.醚类成分

C

24.石菖蒲挥发油中“α-细辛醚、β-细辛醚、欧细辛醚三者的分离最好采用

A.纸层析

B.聚酰胺层析

C.硅胶层析

D.硼酸一硅胶层析

E.硝酸银一硅胶层析

E

25.用GC-MS法鉴定挥发油时,主要优点中不包括

B.灵敏度高

C.样品用量少

D.分析速度快

E.样品不破坏

E

26.用气相色谱法对挥发油各组分进行定性鉴别时,常用色谱峰的

A.峰面积

B.峰高度

C.相对保留时间

D.离子丰度

E.裂解碎片

C

27.下列有关紫杉醇的论述,错误的是

A.含有N原子

B.不显碱性

C.对碱不稳定

D.对酸不稳定

E.难溶于水

D

28.下列有关穿心莲内酯的论述,错误的是

A.属于二萜类化合物

B.对碱不稳定

C.对酸稳定

D.为穿心莲抗炎主要活性成分

E.难溶于水

C

B型题

[1~4]

A.柠檬烯

B.鱼腥草素

C.龙胆苦苷

D.穿心莲内酯

E.丁香酚

1.能与氨基酸加热产生有色沉淀的是

C

2.属于小分子脂肪族化合物的是

B

3.能与三氯化铁试剂反应的是

E

[5~9]

A.氢氧化钠

B.盐酸

C.Girard试剂

D.邻苯二甲酸酐

E.碳酸氢钠

5.从挥发油的乙醚溶液中分离羧酸类成分,加E

6.从挥发油的乙醚溶液中分离酚性成分,加

A

7.从挥发油的乙醚溶液中分离碱性成分,加

B

8.从挥发油的乙醚溶液中分离醛类成分,加

C

9.从挥发油的乙醚溶液中分离醇类成分,加

D

[15~18]

A.单萜

B.倍半萜

C.二萜

D.二倍半萜

E.三萜

15.薄荷醇属于

A

16.青蒿素属于

B

17.冰片属于

A

18.银杏内酯属于

C

[l9~22]

A.丁香酚

B.细辛醚

C.(-)薄荷醇

D.(+)薄荷醇

E.癸酰乙醛

19.薄荷挥发油主要含有

C

21.石菖蒲挥发油主要含有

B

22.丁香挥发油主要含有

E

[23~27]

A.单萜烯

B.单萜酸

C.单萜醇

D.单萜醚

E.含氧倍半萜

采用分馏法分离上述5类化合物的混合物时,23.最先馏出的是

A

24.第二个馏出的是

D

25.第三个馏出的是

C

26.第四个馏出的是

B

27.最后馏出的是

E

[28~32]

A.紫杉醇

B.薄荷醇

C.胡萝卜烯

D.齐墩果酸

E.青蒿素

28.属于单萜化合物的是

B

29.属于倍半萜化合物的是

E

30.属于二萜化合物的是

A

31.属于三萜化合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的是D

32.属于四萜化合物的是

C

[33~37]

D.栀子苷

E.穿心莲内酯

33.具有促进胆汁分泌的化合物是

D

34.具有降血糖作用的化合物是

A

35.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化合物是

B

36.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化合物是

E

37.具有抗疟活性的化合物是

C

[38~42]

A.1%盐酸萃取法

B.5%碳酸氢钠萃取法

C.亚硫酸氢钠法

D.水蒸气蒸馏法

E.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38.挥发油常用的提取方法是

D

39.对热敏感的贵重挥发油可采用

E

40.从挥发油中分离碱性成分可用

A

41.从挥发油中分离酸性成分可用

B

42.从挥发油中分离醛酮成分可用

C

X型题

1.挥发油的组成中主要有

A.单萜

B.二倍半萜

C.倍半萜

D.三萜

E.四萜

AC

2.下列结构单元中与紫杉醇的抗癌活性有关的是

D.C-13位侧链

E.C7-8-OH

ADE

3.栀子苷的性质是

A.易溶于水

B.苷键易为酸水解

C.与氨基酸发生显色反应

D.与铜离子显蓝色

E.与Shear试剂显特殊颜色ABCDE

4.分离挥发油中的醛酮类成分可用

A.碳酸氢钠

B.亚硫酸氢钠

C.Girard T

D.Girard P

E.磷酸

BCD

6.属于单萜的是

A.薄荷脑

B.龙脑

C.冰片

D.青蒿素

E.栀子苷

ABCE

7.具有抗癌作用的萜类成分是

A.青蒿素

B.雷公藤甲素

C.雷公藤乙素

D.紫杉醇

E.马桑毒素

BCD

8.α-细辛醚和β-细辛醚的分离可用

A.硝酸银硅胶层析

B.硅胶层析

C.聚酰胺层析

D.氧化铝层析

E.气相色谱

10.下列化合物中,属于二萜类的是

A.丹参新醌甲

B.乌头碱

C.穿心莲内酯

D.银杏内酯

E.雷公藤内酯

ABCDE

11.环烯醚萜类成分常见于

A.玄参科植物

B.龙胆科植物

C.唇形科植物

D.茜草科植物

E.芸香科植物

ABCD

12.下列化合物中,属于裂环烯醚萜苷的是

A.栀子苷

B.桃叶珊瑚苷

C.獐芽菜苷

D.龙胆苦苷

E.獐芽菜苦苷

CDE

13.紫杉醇的结构特点和性质包括

A.含有N原子,具有碱性

B.含有酯键,对碱不稳定

C.含有苷键,对酸不稳定

D.容易还原,丧失活性

E.含有环氧丙烷结构,具有抗癌活性

BE

14.下列有关环烯醚萜的论述,正确的是

A.属于单萜类化合物

B.主要以苷的形式存在

C.可溶于亲水性溶剂

D.可溶于亲脂性溶剂

E.具有旋光性

ABCE

15.提取挥发油的方法有

A.水蒸气蒸馏法

B.乙醚连续回流提取法

C.石油醚冷浸法

E.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ABCDE

16.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挥发油的优点是

A.挥发油得率高

B.挥发油品质好

C.适用于易热解的挥发性成分的提取

D.无毒无污染

E.在常温常压下即可完成提取

ABCD

17.从挥发油中分离醇类成分,可选用的试剂是

A.丙二酸单酰氯

B.邻苯二甲酸

C.邻苯二甲酸酐

D.丁二酸

E.丁二酸酐

ACE

18.存在于薄荷油中的是

A.(-)薄荷醇

B.(+)新薄荷醇

C.(-)新薄荷醇

D.(+)新异薄荷醇

E.(+)异薄荷醇

AB

19.纯化分离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方法有

A.正丁醇萃取

B.活性炭柱色谱

C.聚酰胺柱色谱

D.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

E.离子交换柱色谱

ABD

20.莪术挥发油主要有效成分有

A.莪术醇

B.莪术二酮

C.莪术酮

D.莪术二醇

E.薄荷醇

ABCD

第八章皂苷

考前强化训练

1.单皂苷、双皂苷的分类依据是

A.糖的数目

B.糖链的数目

C.皂苷元的数目

D.端基碳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子的数日

E.端羟基的数目

B

2.区别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的颜色反应是

A.香草醛-浓硫酸反应

B.三氯乙酸反应

C.五氯化锑反应

D.茴香醛-浓硫酸反应

E.茴香醛-高氯酸反应

B

4.组成甾体皂苷元的碳原子数是

A.30

B.27

C.25

D.28

E.20

B

5.甾体皂苷的螺原子是

A.C-22

B.C-27

C.C-25

D.C-3

E.C-17

A

6.异螺旋甾烷C-25位上甲基的绝对构型是

A.25S

B.25L

C.25α

D.25β

E.25D

E

7.三萜皂苷元结构的共同特点是都有

A.5个环

B.30个碳原子

C.8个甲基

E.4个环

B

8.呋甾烷醇类皂苷均为

A.双糖链皂苷

B.单糖链皂苷

C.双糖苷

D.单糖苷

E.酯皂苷

A

9.呋甾烷醇类皂苷的结构特点不包括

A.F环开环

B.多为次皂苷

C.均为双糖链皂苷

D.C26有β-OH且连有糖

E.有甾体母核

B

10.猪苓酸A属于

A.羽扇豆烷型

B.乌索烷型

C.羊毛甾烷型

D.齐墩果烷型

E.达玛烷型

C

11.齐墩果酸的结构类型属于

A.羽扇豆烷型

B.乌索烷型

C.α-香树脂烷型

D.β-香树脂烷型

E.达玛烷型

D

12.皂苷的通性不包括

A.多为无定形粉末

B.多具辛辣味

C.多具吸湿性

D.多呈酸性

E.多为水溶性

D

13.下列有关皂苷溶血性的论述,错误的是

A.皂苷口服无溶血作用

C.溶血指数越大,溶血作用越强

D.皂苷的溶血活性与糖部分有关

E.人参总皂苷无溶血作用

C

14.从中药中提取纯化皂苷常用的方法中不包括

A.乙醇提取,正丁醇萃取法

B.乙醇提取,乙醚沉淀法

C.乙醇提取,丙酮沉淀法

D.碱水提取,加酸沉淀法

E.盐酸水解,氯仿萃取法

E

15.分段沉淀法分离皂苷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皂苷

A.皂苷元结构类型的差异

B.皂苷元极性的差异

C.皂苷极性的差异

D.皂苷酸碱性的差异

E.皂苷分子量大小的差异

C

16.分离皂苷时常不使用的色谱分离方法是

A.硅胶吸附色谱法

B.硅胶分配色谱法

C.大孔吸附树脂法

D.离子交换树脂法

E.高效液相色谱法

D

17.可用于分离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的方法是

A.正丁醇提取法

B.明胶沉淀法

C.分段沉淀法

D.胆甾醇沉淀法

E.乙醇沉淀法

D

18.分离酸性皂苷和中性皂苷,首选

A.胆甾醇沉淀法

B.铅盐沉淀法

C.明胶沉淀法

D.雷氏铵盐沉淀法

E.乙醇沉淀法

B

A.浓硫酸

B.浓硫酸-重铬酸钾

C.五氯化锑

D.三氯乙酸

E.香草醛一浓硫酸

D

20.鉴别甾体皂苷C-25的构型属于25D还是25L,可选用

A.Liebermann反应

B.胆甾醇沉淀法

C.UV光谱

D.IR光谱

E.质谱

D

21.含C12=0的甾体皂苷元与浓硫酸作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后,其UV光谱的吸收峰在

A.200~600nm

B.270~275nm

C.350nm左右

D.415nm左右

E.310nm左右

C

22.甾体皂苷元的质谱中均会出现l个很强的基峰,其质荷比为

A.139

B.115

C.126

D.155

E.137

A

23.螺甾烷醇类皂苷元的13C—NMR谱中,出现在δ109.5处的信号属于

A.C-3

B.C-12

C.C-20

D.C-22

E.C-25

D

24.属于A型人参皂苷的是

A.人参皂苷Re

B.人参皂苷Rg1

C.人参皂苷Rf

E.人参皂苷Rc

E

25.属于五环三萜的人参皂苷是

A.人参皂苷Rc

B.人参皂苷Rd

C.人参皂苷Re

D.人参皂苷Rf

E.人参皂苷Ro

e

26.人参皂苷中具有抗溶血作用的成分是

A.A型人参皂苷

B.B型人参皂苷

C.C型人参皂苷

D.A型人参皂苷元

E.B型人参皂苷元

A

27.A型人参皂苷用2~4mol/L HCl水解,得到的苷元是

A.人参二醇

B.人参三醇

C.20(S)-原人参二醇

D.20(s)-原人参三醇

E.20(R)-原人参二醇

A

29.下列有关人参皂苷R0结构特点的论述,错误的是

A.属于双糖链皂苷

B.属于酯皂苷

C.属于四环三萜皂苷

D.属于酸性皂苷

E.属于葡萄糖醛酸苷

C

30.人参总皂苷用7%HCl的稀乙醇溶液进行酸水解,得到的产物中不包括

A.人参二醇

B.人参三醇

C.齐墩果酸

D.熊果酸

E.糖

D

31甘草皂苷具有的生物活性是

A.止痛作用

C.利胆作用

D.解热作用

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E

32.甘草皂苷的苷元是

A.甘草酸

B.甘草次酸

C.齐墩果酸

D.熊果酸

E.鸟索酸

B

33甘草酸的性质不包括

A.能被中性乙酸铅沉淀

B.易成盐

C.易溶于热冰乙酸中

D.易溶于氨水

E.易被酸水解

E

34.柴胡皂苷元母核属于

A.螺旋甾烷

B.异螺旋甾烷

C.达玛烷

D.齐墩果烷

E.乌索烷

D

35.属于原生苷的是

A.柴胡皂苷a

B.柴胡皂苷b1

C.柴胡皂苷b2

D.柴胡皂苷b3

E.柴胡皂苷b4

A

36.知母皂苷AⅢ属于

A.螺旋甾烷

B.异螺旋甾烷

C.呋甾烷

D.变形螺旋甾烷

E.异呋甾烷

A

A.黄芪皂苷

B.黄芪苷

C.黄芪苷I

D.黄芪苷Ⅳ

E.黄芪皂苷甲

D

执业中药师《中药化学》历年真题精选考前强化训练:B型题

[1~4]

A.柠檬烯

B.鱼腥草素

C.龙胆苦苷

D.穿心莲内酯

E.丁香酚

1.能与氨基酸加热产生有色沉淀的是

C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属于小分子脂肪族化合物的是

B

3.能与三氯化铁试剂反应的是

E

4.属于裂环烯醚萜苷的是

C

[5~9]

A.氢氧化钠

B.盐酸

C.Girard试剂

D.邻苯二甲酸酐

E.碳酸氢钠

5.从挥发油的乙醚溶液中分离羧酸类成分,加

E

6.从挥发油的乙醚溶液中分离酚性成分,加

A

7.从挥发油的乙醚溶液中分离碱性成分,加

B

C

9.从挥发油的乙醚溶液中分离醇类成分,加

D

[15~18]

A.单萜

B.倍半萜

C.二萜

D.二倍半萜

E.三萜

15.薄荷醇属于

A

16.青蒿素属于

B

17.冰片属于

A

18.银杏内酯属于

C

[l9~22]

A.丁香酚

B.细辛醚

C.(-)薄荷醇

D.(+)薄荷醇

E.癸酰乙醛

19.薄荷挥发油主要含有

C

20.鱼腥草挥发油主要含有

E

21.石菖蒲挥发油主要含有

B

22.丁香挥发油主要含有

E

[23~27]

A.单萜烯

B.单萜酸

C.单萜醇

D.单萜醚

E.含氧倍半萜

采用分馏法分离上述5类化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合物的混合物时,23.最先馏出的是

24.第二个馏出的是

D

25.第三个馏出的是

C

26.第四个馏出的是

B

27.最后馏出的是

E

[28~32]

A.紫杉醇

B.薄荷醇

C.胡萝卜烯

D.齐墩果酸

E.青蒿素

28.属于单萜化合物的是

B

29.属于倍半萜化合物的是

E

30.属于二萜化合物的是

A

31.属于三萜化合物的是

D

32.属于四萜化合物的是

C

[33~37]

A.梓醇

B.紫杉醇

C.青蒿素

D.栀子苷

E.穿心莲内酯

33.具有促进胆汁分泌的化合物是D

34.具有降血糖作用的化合物是

A

35.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化合物是

B

36.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化合物是E

37.具有抗疟活性的化合物是

(整理)萜类和挥发油习题

是一种非苯环芳烃化合物,但分子结构中具有高度的共轭体系,奥类化合物溶于石油醚、乙醚、乙醇、甲醇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溶于强酸,预试挥发油中的奥类成分时多用Sabety 反应,即取挥发油1滴溶于l ml氯仿中,加入5%溴的氯仿溶液,若产生蓝紫色或绿色时,表明有奥类化合物存在。 4.挥发油的性质和提取方法①挥发油又称精油,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的总称。在常温下能挥发,可随水蒸气蒸馏。大多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②挥发油常用的提取方法有蒸馏法、浸取法和冷压法。 5.挥发油的分离方法①化学分离法:根据挥发油中各成分的结构或特有功能基团的不同,可用化学法逐一加以处理,使各成分达到分离的目的;②色谱分离法:一般将分馏的馏份溶于石油醚或己烷等极性小的溶剂,使其通过硅胶或氧化铝吸附柱,依次用石油醚、己烷、乙酸乙酯等,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混合溶剂进行洗脱;③硝酸银色谱:除采用一般色谱法之外,还可采用硝酸银柱色谱或硝酸银TLC进行分离。这是根据挥发油成分中双键的多少和位置不同,与硝酸银形成π络合物难易程度和稳定性的差别,而得到色谱分离。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 2.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 3.Girard试剂 4.挥发油 5.萜类化合物 6.酸值、酯值、皂化值 7.脱脑油 8.奥类化合物 9.环烯醚萜 10.硝酸银络合色谱 1 1.脑 二、填空题 1.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认为,自然界存在的萜类化合物都是由_________衍变而来的。 2.环烯醚萜为_________的缩醛衍生物,分子都带有_________键,属_________衍生物。 3.在挥发油分级蒸馏时,高沸点馏分中有时可见到蓝色或绿色的馏分,这显示有_________成分。 4.挥发油中所含化学成分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三类: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其中以_________为多见。 5.提取挥发油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所谓“香脂”是用_________提取的。 6.挥发油在低温条件下析出的固体成分俗称为_________,例如_________。 7.分馏法是依据各成分的_________差异进行分离的物理方法,分子量增大,双键数目增加,沸点_________,在含氧萜中,随着功能基极性增加,沸点_________含氧萜的沸点_________不含氧萜。 8.分离挥发油中的羰基化合物常采用_________和_________法。 9.挥发油应密闭于_________色瓶中_________保存,以避免_________的影响发生分解变质。 10.Sabety反应和Ehrlich氏试剂可用于检出_________成分,若含有此类化合物,则Sabety反应显_________色,Ehrlich反应呈_________色。

--6 萜类和挥发油-习题

第六章 萜类和挥发油 一、写出所示化合物的名称及结构类型 二、名词解释 1. 挥发油 2. 萜类化合物 三、填空 1. 大量实验研究证明,______是萜类化合物生源途径中最关键的前体物。 2. 龙脑俗称“冰片”,为______萜类成分,冰片有______、兴奋、镇痉和______,它和苏合香脂配合制成苏冰滴丸代替冠心苏合丸治疗______,______。 3. 樟脑习称辣薄荷酮,白色结晶性固体,______萜。樟脑有局部刺激作用和防腐作用,可 用于______、炎症和跌打损伤的擦剂。并可作为______,是因其在体内被氧化成______和______。 4. 紫杉醇又称红豆杉醇,最早从红豆杉的树皮中分离得到,为______萜类化合物,临床用 于治疗_____、_____和______,疗效较好。 5. 青蒿素来源于植物______,属于______萜,其药理作用主要表现为______。 6. 挥发油中所含化学成分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三类: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其中以 ______为多见。 7. 提取含有羰基挥发油的试剂有____和_____;其中_____只能与醛类成分发生缩合反应。 8. 挥发油在低温条件下析出的固体成分俗称为______,例如______。 9. 挥发油应密闭于______色瓶中______温保存,以避免______的影响发生分解变质。 四、判断正误 1. 青蒿素是一种具有二萜骨架的过氧化物,是由国外研制的一种高效抗疟活性物质。() 2. 挥发油易溶于水,所以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 3. 用亚硫酸钠提取含羰基的挥发油,提取时间越长,温度越高,则产率越高。() 4. 萜类化合物的含氧衍生物是挥发油中生物活性较强和具有芳香气味的主要组成成分。() 五、选择题 1. 分离单萜类的醛与酮最好的方法是( ): A. 3.5二硝基苯肼法 B.分馏法 C. 亚硫酸氢钠法 D Girard 试剂法 CH 2OH CHO CH 2OH H H O O O H H CH 3 H 3C O O O CH 3 H C H 2 O H H O H O O O

第七章三萜及其苷类

第十章三萜及其苷类 目的要求: 1.掌握三萜及其苷类的结构类型、性质、检识反应和提取分离方法; 2.了解三萜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和波谱特征提要; 3.了解结构测定方法,熟悉三萜极其苷类的生物活性; 第一节概述 一、概述 三萜同前面讲的单、二萜一样是由M V A衍生而来,由30个碳原子组成,根据“异戊二烯规则”,多数三萜类化合物是由6个异戊二烯缩合而成的,他们有的游离存在于植物体,有的则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三萜与糖结合成的苷叫三萜皂苷,皂苷可溶于水,其水溶液振摇后可产生胶体溶液,并且有持久性肥皂水溶液样的泡沫故名三萜皂苷。 经典的皂苷从化学角度讲是一类由螺甾烷与其生源相似的甾类化合物衍生的低聚糖苷以及三萜化合物的低聚糖苷。 二、研究概况: 三萜及其苷类,作为一类天然产物,100多年前就已为人们所认识,但因其结构复杂,分离、精制及结构鉴定都很困难,发展比较缓慢近年来,由于分离纯化及结构测定方法的进展,使一些复杂三萜类的分离、结构鉴定能较为顺利的进行,发现了不少新的化合物,同时又由于三萜类的生理生化活性的多样性,如人参皂苷能促进R N A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调节机体代谢,增强免疫功能。柴胡皂苷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和明显的抗炎作用,并能减低血浆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七叶皂苷有明显的抗渗出,抗炎,抗淤血作用,能恢复毛细血管正常渗透性,提高毛细血管张力,控制炎症,改善循环,对脑外伤及心血管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三、分布 三萜及其苷类,广泛分布与植物界,单子叶,双子叶植物中均有分布,尤以薯蓣科,百合科,石竹科,五加科,豆科,七叶树科,远志科,桔梗科,玄参科等植物中分布最普遍,含量也较高,许多常见的中药如人参,甘草,柴胡,黄芪,桔梗,川楝皮,泽泻,穿山龙,山药等中均含皂苷。从真菌灵芝中也曾分离出许

天然药物化学第9章+萜类与挥发油

第九章萜类和挥发油 (一)选择题 A型题 [1-30] 1.开链萜烯的分子组成符合下述哪项通式 A.(C n H n)n B.(C4H8)n C.(C3H6)n D.(C5H8)n E.(C6H8)n 2. 下列化合物应属于 O OH A. 双环单萜 B. 单环单萜 C. 薁类 D. 环烯醚萜 E. 倍半萜内酯 3. 在青蒿素的结构中,具有抗疟作用的基团是 A. 羰基 B. 过氧基 C. 醚键 D. 内脂环 E. C10位H的构型 4. 下列化合物可制成油溶性注射剂的是 A. 青蒿素 B. 青蒿琥珀酯钠 C. 二氢青蒿素甲醚 D. 穿心莲内酯磺酸钠 E. 穿心莲内酯丁二酸单酯钾 5. 评价挥发油的质量,首选理化指标是 A. 折光率 B. 酸值 C. 比重 D. 皂化值 E. 旋光度 6. 组成挥发油最主要的成分是 A. 脂肪族化合物 B. 芳香族化合物 C. 二萜类 D. 二倍半萜类 E. 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 7. 挥发油薄层色谱后,一般情况下选择的显色剂是 A. 三氯化铁试剂 B. 香草醛-浓硫酸试剂 C. 高锰酸钾溶液 D. 异羟肟酸铁试剂 E. 2,4-二硝基苯肼试剂 8. 挥发油薄层色谱后,喷洒2%高锰酸钾水溶液,如在粉红色背景上产生黄色斑点表明含有 A. 过氧化合物 B. 不饱合化合物 C. 饱合烃类化合物

D. 酯类化合物 E. 薁类化合物 9. 挥发油薄层色谱后,喷洒三氯化铁试剂如斑点显绿色或蓝色,表明含有 A. 不饱合化合物 B. 酯类化合物 C. 薁类化合物 D. 酚性化合物 E. 过氧化合物 10. 提取某些贵重的挥发油,常选用的方法是 A. 通入水蒸气蒸馏法B.吸收法C.压榨法 D.浸取法E.共水蒸馏法 11. 挥发油的组成成分中能被65%硫酸溶出的成分为 A. 芳香族化合物 B. 脂肪族化合物 C. 含氧化合物类 D. 含S、N的化合物 E. 薁类 12. 分离挥发油中碳基成分,采用亚硫酸氢钠试剂,其反应条件为 A. 回流提取 B. 酸性条件下加热回流 C. 碱性条件下加热回流 D. 低温短时振摇萃取 E. 加热煮沸 13. 薄荷脑是指下列哪种结构的化合物 A. B. C. D. E. O COOH OCOCH OH 3 14. 分离挥发油中的羰基成分,常采用的试剂为 A. 亚硫酸氢钠试剂 B. 三氯化铁试剂 C. 2%高锰酸钾溶液 D. 异羟肟酸铁试剂 E. 香草醛浓硫酸试剂 15. 挥发油显绿色、兰色或紫色可能含有 A. 芳香醛类 B. 脂肪族类 C. 薁类 D. 含氮化合物 E. 含硫化合物 16. 具有抗疟作用的成分是 A. 皂苷 B. 黄酮 C. 青蒿素 D. 强心苷 E. 蒽醌 17. 由甲戊二羟酸演变而成的化合物类型是 A. 糖类 B. 有机酸类 C. 黄酮类 D. 木脂素类 E. 萜类

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习题

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 一、最佳选择题1、定性 鉴别环烯醚萜类化合物 的反应是 A. 与Dragendorff’s 试剂呈阳性反应 B. 乙酸-铜离子反应 C. 与2%AlCl3 乙醇溶液呈黄色反应 D. 与Libermann-Burchar d 试剂呈紫红色反应 E. 其水溶液振摇后产生持久性蜂窝状泡沫 1、【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环烯醚萜类苷易被水解,生成的苷元为半缩醛结构,化学性质活泼,容易进一步聚合成各种不同颜色沉淀,可用于鉴别。是含该类成分中药(如玄参、地黄)加工炮制容易变黑的主要原因。 鉴别反应:苷元遇酸、碱和氨基酸等能变色。与皮肤接触使皮肤染成蓝色。 检识:乙酸-铜离子反应:苷元溶于冰乙酸溶液中,加少量铜离子,加热显蓝色。 2、稳定结构挥发油组分的提取方法是 A.95 %乙醇回流 B. 甲醇回流 C. 乙酸乙酯回流 D. 热水提取 E. 水蒸气蒸馏 2、【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蒸馏法虽具有设备简单、容易操作、成本低、出油率高等优点,但总体来说,挥发油与水接触时间较长,温度较高,某些含有对热不稳定成分的挥发油容易产生相应成分的分解而影响挥发油的品质,因此对热不稳定的挥发油不能用此法提取。 3、单萜的代表式是A.C5H8 B.(C5H8)2 C.(C5H8)4 D.(C5H8)6 E.(C5H8)3 3、【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单萜:基本碳架由10 个碳原子,即2 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 4、最适合于CO2 超临界萃取的中药成分为 A. 皂苷 B. 多糖 C. 挥发油

D. 生物碱 E. 蛋白质 4、【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利用超临界状态下的二氧化碳(脂溶性)挥发油的方法。由于二氧化碳的临界温度比较低(31.3℃),所以对热敏性成分比较理想,亦可提高挥发油的品质。国外多用于香料的提取。 5、紫杉醇为三环二萜(C6-C8-C6) ,其生物活性与结构中密切相关的基团是 A.C-4,5,20 的氧环和酯键 B. 羟基 C. 羰基 D. 苯环 E. 酰胺基 5、【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红豆杉属植物含有多种紫杉烷型三环二萜衍生物。药理研究表明,仅为分子结构中含有C4、C-5 和C-20 位环氧丙烷结构,且具有C-13 位酯基侧链的紫杉烷型化合物具抗癌活性,其中紫杉醇活性最强。 6、有甜味的糖苷为 A. 人参皂苷 B. 甜菊苷 C. 黄芪皂苷 D. 柴胡皂苷 E. 环烯醚萜苷 6、【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四环二萜类的甜菊苷是菊科植物甜叶菊叶中所含的甜味苷,因其高甜度、低能量等特点,在医药、食品工业中广泛应用。 7、有挥发性的萜类是 A. 单萜 B. 二萜 C. 三萜 D. 四萜 E. 多萜 7 、 【 正 确 答 案

7 三萜及其苷类

第七章三萜及其苷类 一、名词解释 1.酯皂苷 2. 次皂苷 3.溶血指数 二、指出所示化合物的结构类型 O Glc Xyl R1 2 三、填空题 1.甘草皂苷又称(),由于有甜味,又称为()。甘草皂苷在植物体内以()盐形式存在,易溶于()。甘草皂苷在()条件下水解可以得到甘草皂苷元。 2.皂苷因其水溶液经振摇能产生()而得名,且不因加热而消失,这是由于()的缘故。 3.三萜皂苷结构中多具有羧基,所以又常被称为()皂苷。 4.皂苷的分子量较(),大多为无色或白色的()粉末,仅少数为晶体,又因皂苷极性较(),常具有吸湿性。 5.皂苷可与胆甾醇生成难溶性的分子复合物,但三萜皂苷与胆甾醇形成的复合物的稳定性()甾体皂苷与胆甾醇形成的复合物的稳定性。 6.在皂苷的提取通法中,总皂苷与其他亲水性杂质分离是用()方法。 四、选择题 1.从水液中萃取皂苷最好用()

A.丙酮 B.乙醚 C.醋酸乙酯 D.正丁醇 E.甲醇 2.不适用于粗总皂苷分离的方法是() A.分段沉淀法 B.胆甾醇沉淀法 C.铅盐沉淀法 D.正丁醇萃取法 E.色谱法 3.不符合皂苷通性的是() A.大多为白色结晶 B.味苦而辛辣 C.对粘膜有刺激性 D.振摇后能产生泡沫 E.大多数有溶血作用 4.下列皂苷中具有甜味的是() A.人参皂苷 B.甘草皂苷 C.柴胡皂苷 D.知母皂苷 E.桔梗皂苷 5.制剂时皂苷不适宜的剂型是() A.片剂 B.糖浆剂 C.合剂 D.注射剂 E.冲剂 6.下列成分的水溶液振摇后能产生大量持久性泡沫,并不因加热而消失的是() A.蛋白质 B.黄酮苷 C.蒽醌苷 D.皂苷 E.生物碱 7.Liebermann-Burchard反应所使用的试剂是() A.氯仿-浓硫酸 B.冰醋酸-乙酰氯 C.五氯化锑 D.三氯醋酸 E.醋酐-浓硫酸 8.有关三萜皂苷的氯仿-浓硫酸反应叙述正确的是() A.应加热至80℃,数分钟后出现正确现象 B.氯仿层呈红色或篮色,硫酸层呈绿色荧光 C.振摇后,界面出现紫色环 D.氯仿层呈绿色荧光,硫酸层呈红色或篮色 E.此反应可用于纸色谱显色 五、简答题 1. 三萜类化合物按化学结构可以分为哪几类? 2.人参能不能制成注射剂,为什么?

第六章 萜类和挥发油 (1)重点讲义资料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教案
课次 授课方式 (请打√) 授课题目: 第六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萜类化合物的定义、结构类型及重要代表物的化学结构和生理活性。 2、掌握萜类化合物的性质。 3、熟悉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萜类化合物的定义、结构类型及重要代表物的化学结构和生理活性。 2、萜类化合物的性质。 难点: 萜类化合物的性质和生物合成途径。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方法及手段 萜类和挥发油 概述 萜类的结构类型及重要代表物 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1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安排
3
1

第六章 第一节 一、萜的含义和分类
萜类和挥发油 概 述
1、定义:凡是由甲戊二羟酸衍生的化合物均称为萜类化合物。
OH
OH
异戊二烯 (C 5单位)
2、分类依据
1-薄荷
愈创木
多媒体 讲 解
根据分子结构中异戊二烯单位的数目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各 萜类分子结构中碳环的有无和数目的多少进行分类。 萜类化合物的分类及分布 分类 碳原子数 通式(C5H8)n 半萜 单萜 倍半萜 二萜 二倍半萜 三萜 四萜 5 10 15 20 25 30 40 n = 1 n = 2 n = 3 n = 4 n = 5 n = 6 n = 8 存在形式与分布 植物叶 挥发油 挥发油 树脂、苦味质、植物醇 海绵、植物病菌,昆虫代谢物 皂苷、树脂、植物、乳汁 植物胡萝卜素
二、萜类的生源学说 (一)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empirical isoprene rule) 认为自然界存在的萜类化合物都是由异戊二烯衍变而来的,是异戊二 烯的聚合体或衍生物。并以是否符合异戊二烯法则做为判断是否为萜类化 合物。 (二)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biogenetic isoprene rule) 萜类化合物是经甲戊二羟酸途径衍生的一类化合物。 焦磷酸二甲烯丙酯(DAPP)和焦磷酸异戊烯酯(IPP)是生物体内真正 的异戊烯基单位 合成萜类化合物的甲戊二羟酸途径:
2

中药化学《萜类和挥发油》重点总结及习题

中药化学《萜类和挥发油》重点总结及习题 本章复习要点: 1.了解萜类化合物的含义、生源途径、分布和生理活性。 2.熟悉萜类的结构特点和分类。 3.掌握萜类的提取、分离方法。 4.熟悉挥发油的组成、通性和检识。 5.掌握挥发油的提取、分离方法。 第一节萜类 【含义】 凡由甲戊二羟酸(mevalonic acid, MVA)衍生、且分子式符合(C 5H 8 )n通 式的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均称为萜类化合物。 特点:骨架庞杂、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结构千变万化、生物活性广泛。【生源途径】 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 Wallach于1887年提出:自然界存在的萜类化合物是由异戊二烯首尾相连形成的聚合体及其衍生物。 ★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 活性异戊二烯:焦磷酸异戊烯酯(IPP),焦磷酸γ,γ-二甲基烯丙酯(DMAPP)生物合成前体:3(R)-甲戊二羟酸(MVA) 【分布】 萜类化合物在中药中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尤其在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中萜类化合物分布更为普遍。 【生理活性】 萜类化合物对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都有比较明显的作用; 还具有抗肿瘤、抗病原微生物、抗生育、杀虫以及作为甜味剂的作用。 【结构特点和分类】 ★化学结构特点:大多具有异戊二烯结构片断,其骨架以5个碳为基本单位。 1.单萜---以两分子异戊二烯为单位的聚合体。多是植物挥发油的的组成成分。 (1)链状单萜 常见结构如:香叶醇、香茅醇、橙花醇 (2)单环单萜 常见结构如:桉油精、薄荷醇、胡椒酮 (3)双环单萜 常见结构如:龙脑、樟脑、芍药苷 (4)环烯醚萜类 来源:为臭蚁二醛的缩醛衍生物。 分布:玄参科、茜草科、唇形科及龙胆科 结构特点:具有半缩醛及环戊烷环,半缩醛C 1 -OH性质不稳定。 分类依据:据其环戊烷环是否开环分为环烯醚萜苷和裂环环烯醚萜苷。 常见结构如:栀子苷、梓醇、龙胆苦苷

2019执业药师中药学知识一同步练习题:萜类和挥发油(有答案)

2019执业药师中药学知识一同步练习题:萜类和挥发油(有 答案) 历年考点【最佳选择题】 栀子苷的结构类型是 A.皂苷 B.黄酮苷 C.二萜苷 D.环烯醚萜苷 E.强心苷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栀子苷属于环烯醚萜苷。 历年考点【最佳选择题】 区别挥发油与油脂的方法利用的挥发油的性质是 A.溶解性 B.比重 C.酸性 D.挥发性 E.折光性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挥发油常温下易挥发,涂在纸上不留痕迹,而脂肪

油则留下永久性油迹,可与脂肪油区别。 历年考点【最佳选择题】 具过氧桥结构,属倍半帖内酯类的化合物是 A.龙脑 B.栀子苷 C.薄荷醇 D.小檗碱 E.青蒿素 『正确答案』E 历年考点【配伍选择题】 A.单萜 B.倍半萜 C.二萜 D.三萜 E.四萜 穿心莲内酯属于 薄荷醇属于 『正确答案』C、A 『答案解析』穿心莲内酯属于二萜类化合物,薄荷醇属于单萜类化合物。 历年考点【配伍选择题】 A.穿心莲内酯 B.青蒿素 C.薄荷脑 D.桉油精 E.梓醇

具有抗炎作用的是 具有抗疟作用的是 具有降血糖活性的是 『正确答案』A、B、E 『答案解析』穿心莲内酯属于二萜类化合物具有抗炎作用,青蒿素属于倍半萜化合物具有抗疟作用,梓醇属于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具有降血糖的作用。 历年考点【多项选择题】 中药挥发油中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主要有 A.单萜 B.倍半萜 C.二倍半萜 D.三萜 E.四萜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挥发油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萜类、芳香族类、脂肪族类以及其他化合物,其中萜类包含单萜和倍半萜。 历年考点【多项选择题】 下列属于二萜类化合物的是 A.薄荷醇 B.甜菊苷 C.青蒿素

萜类和挥发油

第七章萜类及挥发油 课次:19、20 课题:第七章萜类及挥发油 第一节萜类概述 第二节萜的各类化合物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萜类的含义、生源途径、分布和生理活性。 2. 熟悉萜类的结构特点和分类。 3.掌握单萜、环烯醚萜的结构与分类。 4. 掌握单萜、环烯醚萜的提取与分离。 5.熟悉倍半萜、二萜及二倍半萜的结构特点与分类。 6. 掌握重要物质的提取分离。 二、教学内容: 1.萜类的结构与分类。 2.萜类的提取与分离。 三、重点: 1.萜类的结构与分类。 2.萜类的提取与分离。 四、难点: 1.萜类的结构与分类。 五、教学内容分析及教法设计: 六、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出勤,填写教学日志,随机应变,组织好课堂纪律。 2.课程引入: 3.展示目标: 4.进行新课: 第一节萜类概述 一、萜类的含义和分类 (一)萜类的含义 萜类化合物指具有(C5H8)n通式以及其含氧和不同饱和程度的衍生物,可以看成是由异戊二烯或异戊烷以各种方式连结而成的一类天然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多数具有不饱和键,其烯烃类常称为萜烯,开链萜烯的分子组成符合通式(C5H8)n,随着分子中碳环数目的增加,其氢原子数的比例相应减少。萜类化合物除以萜烃的形式存在外,多数是以各种含氧衍生物,如醇、醛、酮、羧酸、酯类以及苷等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也有少数是以含氧、硫的衍生物存在。 (二)萜的分类 一般根据其构成分子碳架的异戊二烯数目和碳环数目进行分类,将含有一个异戊二烯单位的萜类称为半萜;含有2个异戊二烯单位的称为单萜;含有3个异戊二烯单位的称为倍半萜;含有4个异戊二烯单位的称为二萜。其余以此类推。同时再根据各萜类化合物中碳环的有无和数目多少,进一步分为开链萜(或无环萜)、单环萜、双环萜、三环萜……等。 二、萜类化合物的生源途径 经同位素标记等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焦磷酸异戊烯酯(IPP)和焦磷酸γ,γ一二

萜类和挥发油

第十章萜类和挥发油 第一节概述 一、萜类的含义和分类 萜类化合物(terpenoids)是一类骨架庞杂、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结构千变万化、又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一类重要的天然药物化学成分。从化学结构来看,它是异戊二烯的聚合体及其衍生物,其骨架一般以五个碳为基本单位,少数也有例外。但是,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甲戊二羟酸才是萜类化和物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的前体物,而不是异戊二烯。因此,凡由甲戊二羟酸衍生、且分子式符合(C5H8)n通式的衍生物均称为萜类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常常根据分子结构中异戊二烯单位的数目进行分类,如单萜、倍半萜、二萜等(见表10-1)。同时再根据各萜类分子结构中碳环的有无和数目的多少,进一步分为链萜、单环萜、双环萜、三环萜、四环萜等,例如链状二萜、单环二萜、双环二萜、三环二萜、四环二萜。萜类多数是含氧衍生物,所以萜类化合物又可分为醇、醛、酮、羧酸、酯及苷等萜类。 表10-1 萜类化合物的分类及分布 名称碳原子数通式(C5H8)n 存在 半萜 单萜 倍半萜二萜 二倍半萜三萜 四萜 多聚萜5 10 15 20 25 30 40 〉40 n=1 n=2 n=3 n=4 n=5 n=6 n=8 n〉8 挥发油 挥发油 挥发油、苦味素、树脂 树脂、苦味素、叶绿素 海绵、植物病菌、昆虫代谢物 皂苷、树脂、植物乳胶等 植物胡萝卜素类 橡胶、巴拉达树脂、古塔胶 萜类化合物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除主要分布于植物外,近来从海洋生物中发现了大量的萜类化合物。据不完全统计,萜类化合物超过了22000种 [1-3]。其结构复杂、性质各异,生物活性也是多种多样的,如雷公藤甲素、紫杉醇等具有抗癌生物活性;青蒿素、鹰爪甲素具有抗疟活性;芫花酯甲具有抗生育活性;穿心莲内酯、穿心莲新苷具有抗菌痢和抗钩端螺旋体活性;芍药苷可抑制血小板凝集、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兔疫功能;葫芦素可预防肝硬化;齐墩果酸能促进肝细胞再生;银杏内酯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药物等。总之,在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研究中,萜类成分的研究一直是较为活跃的领域,亦是寻找和发现天然药物生物活性成分的重要来源。 一、萜类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一)性状 1.形态单萜和倍半萜类多为具有特殊香气的油状液体,在常温下可以挥发,或低熔点的固体。单萜的沸点比倍半萜低,并且单萜和倍半萜随分子量和双键的增加,功能基的增多,化合物的挥发性降低,熔点和沸点相应增高。可利用该规律性,采用分馏的方法将它们分离开来。二萜和二倍半萜多为结晶性固体。 2.味萜类化合物多具有苦味,有的味极苦,所以萜类化合物又称苦味素。但有的萜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甜味,如具有对映-贝壳杉烷骨架(ent-kaurane)的二萜多糖苷----甜菊苷的甜味是蔗糖

第六章 萜类和挥发油

第六章萜类和挥发油一、下列化合物的名称及结构类型 O O O O OC6H11O5 3 2611O5 O O CH 3 O O O H H H 2

CH2OH 二、填空 1. 实验的异戊二烯法则认为,自然界存在的萜类化合物都是由______衍变而来。 2. 环烯醚萜为______的缩醛衍生物。 3. 在挥发油分级蒸馏时,高沸点馏分中有时可见到蓝色或绿色的馏分,这显示有______成分。 4. 挥发油中所含化学成分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四类: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其中以______为多见。 5. 提取挥发油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和____,所谓“香脂”是用_____提取的。 6. 挥发油在低温条件下析出的固体成分俗称为______,例如______。 7. 分馏法是依据各成分的______差异进行分离的物理方法,分子量增大,双键数目增加,沸点___,在含氧萜中,随着功能基极性增加,沸点___,含氧萜的沸点___不含氧萜。 8. 分离挥发油中的羰基化合物常采用______和______法。 9. 挥发油应密闭于______色瓶中______温保存,以避免______的影响发生分解变质。 10.Sabety反应和Ehrlich氏试剂可用于检出_____成分,若含有此类化合物,则Sabety反应显_____色,Ehrlich反应呈_____色。 11.硝酸银硅胶柱层析主要适用于______类化合物的分离,Rf值大小与______数目和位置有关,______数目越多,Rf值越______。 12.三萜类结构的A、B环多以____稠合;3位羟基多为_____构型 13.青蒿素来源于植物______,其药理作用主要表现为______。为提高其水溶性,临床上将其制成______和______以充分发挥其疗效。 三、判断正误 1. 青蒿素是一种具有二萜骨架的过氧化物,是由国外研制的一种高效抗疟活性物质。 ()

6 萜类和挥发油-习题

第六章 萜类和挥发油 一、写出所示化合物的名称及结构类型 二、名词解释 1. 挥发油 2. 萜类化合物 三、填空 1. 大量实验研究证明,______是萜类化合物生源途径中最关键的前体物。 2. 龙脑俗称“冰片”,为______萜类成分,冰片有______、兴奋、镇痉和______,它和苏合香脂配合制成苏冰滴丸代替冠心苏合丸治疗______,______。 3. 樟脑习称辣薄荷酮,白色结晶性固体,______萜。樟脑有局部刺激作用和防腐作用,可用于______、炎症和跌打损伤的擦剂。并可作为______,是因其在体内被氧化成______和______。 4. 紫杉醇又称红豆杉醇,最早从红豆杉的树皮中分离得到,为______萜类化合物,临床用于治疗_____、_____和______,疗效较好。 5. 青蒿素来源于植物______,属于______萜,其药理作用主要表现为______。 6. 挥发油中所含化学成分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三类: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其中以______为多见。 7. 提取含有羰基挥发油的试剂有____和_____;其中_____只能与醛类成分发生缩合反应。 8. 挥发油在低温条件下析出的固体成分俗称为______,例如______。 9. 挥发油应密闭于______色瓶中______温保存,以避免______的影响发生分解变质。 四、判断正误 1. 青蒿素是一种具有二萜骨架的过氧化物,是由国外研制的一种高效抗疟活性物质。() CH 2OH CHO CH 2OH H H O O O H H CH 3 H 3C O O O CH 3 H C H 2 O H H O H O O O

三萜类化合物

三萜类化合物 多数三萜类(triterpenes)化合物是一类基本母核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萜类化合物,其结构根据异戊二烯定则可视为六个异戊二烯单位聚合而成,也是一类重要的中药化学成分。 三萜皂苷的苷元又称皂苷元(sapogenins),常见的皂苷元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类化合物。 组成三萜皂苷的糖常见的有D-葡萄糖、D-半乳糖、D-木糖、L-阿拉伯糖、L-鼠李糖、D-葡萄糖醛酸和D-半乳糖醛酸,这些糖多以低聚糖的形式与苷元成苷,且多数为吡喃型糖苷,但也有呋喃型糖苷。 三萜皂苷多为醇苷,但也有酯苷,后者又称酯皂苷(ester saponins),有的皂苷分子中既有醇苷键,又有酯苷键。另外根据皂苷分子中糖链的多少,可分为单糖链皂苷(monodesmosidic saponins)、双糖链皂苷(bisdesmosidic saponins)、叁糖链皂苷(tridesmosidic saponins),有的糖链甚至以环状结构存在。当原生苷由于水解或酶解,部分糖被降解时,所生成的苷叫次皂苷或原皂苷元(prosapogenins)。 生理活性: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通过对三萜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毒性研究结果显示,其具有溶血、抗癌、抗炎、抗菌、抗病毒、降低胆固醇、杀软体动物、抗生育等活性。如乌苏酸为夏枯草等植物的抗癌活性成分,雪胆甲素是山苦瓜的抗癌活性成分。 据三萜类化合物在植物体(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结构和性质,可分为三萜皂苷及其苷元和其他三萜类(包括树脂、苦味素、三萜生物碱及三萜醇等)两大类。但一般则根据三萜类化合物碳环的有无和多少进行分类。目前已发现的三萜类化合物,多数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少数为链状、单环、双环和三环三萜。近几十年来还发现了许多由于氧化、环裂解、甲基转位、重排及降解等而产生的结构复杂的高度氧化的新骨架类型的三萜类化合物。

第六章 萜类和挥发油习题

一、填空题 1.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认为,自然界存在的萜类化合物都是由_________衍变而来的。 2.挥发油的物理常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衡量挥发油质量的化学指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挥发油分级蒸馏时,高沸点馏分中有时可见到蓝色或绿色的馏分,这显示有_________成分。 4.挥发油中所含化学成分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三类: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其中以_________为多见。 5.提取挥发油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所谓“香脂”是用_________提取的。 6.挥发油在低温条件下析出的固体成分俗称为_________,例如_________。 7.分馏法是依据各成分的_________差异进行分离的物理方法,分子量增大,双键数目增加,沸点_________,在含氧萜中,随着功能基极性增加,沸点_________含氧萜的沸点_________不含氧萜。 8.分离挥发油中的羰基化合物常采用_________和_________法。 9.挥发油应密闭于_________色瓶中_________保存,以避免_________的影响发生分解变质。 10.Sabety反应和Ehrlich氏试剂可用于检出_________成分。 11.硝酸银硅胶柱色谱主要适用于_________类化合物的分离,R f值大小与_________数目和位置有关,_________数目越多,R f值越大。 12.双环单萜的结构类型较多,常见的有_________种。以_________和_________结构最稳定,形成的衍生物最多,如樟树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樟脑属于_________。 13.龙脑又称_________俗名_________。 三、判断题 1.二萜类化合物大多数不具有挥发性。 2.青蒿素是一种具有二萜骨架的过氧化物,是有国外研制的一种高效抗疟活性物质。 3.从数值上讲,皂化值就是酸值和酯值的综合。 4.挥发油中萜类化合物的含氧衍生物是挥发油中生物活性较强或具有芳香气味的主要组成成分。 5.卓酚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变形单萜,其碳架符合异戊二烯规则。 6.水蒸气蒸馏法是提取挥发油最常用的方法。 7.挥发油经常与日光及空气接触,可氧化变质,使其比重加重,颜色变深,甚至树脂化。 8.挥发油是植物体内一类具有芳香气味,在常温下能挥散的油状液体化合物。 9.环烯醚萜苷易被水解、生成的苷元具有半缩醛结构,化学性质活泼,容易进一步聚合,难以得到结晶性苷元。 10.挥发油的芳香气味多来源于芳香族化合物的脂肪族化合物。 11. 萜类成分的沸点随着分子量增大,双键数目增多而升高。 12.环烯醚萜类成分是中草药苦味成分之一。 13.环烯醚萜类化合物也属于单萜衍生物。 14.含羰基结构的挥发油成分,都可以和亚硫酸氢钠加成生成水溶性盐。 四、选择题 1.地黄、玄参等中药在加工过程中易变黑,只是因为其中含有 A.鞣质酯苷B.环烯醚萜苷C.羟基香豆素苷D.黄酮醇苷 2.具有芳香化的性质,且有酚的通性和酸性,其羰基的性质类似羧酸中的羰基,而不能和一般羰基试剂反应的化合物是 A.环烯醚萜类B.愈创木奠C.卓酚酮类D.穿心莲内酯 3.分离单萜类的醛与酮最好的方法是( ) A.Girard试剂法B.3,5二硝基苯肼法C.亚硫酸氢钠法D.分馏法 4.用硝酸银处理的硅胶作吸附剂,苯:无水乙醇(5:1)作洗脱剂,分离下列化合物,各成分流出的先后顺序为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②①③

萜类和挥发油习题

第9章萜类和挥发油 1.开链萜烯的分子组成符合下述哪项通式() A.(C n H n)n B.(C4H8)n C.(C3H6)n D.(C5H8)n E.(C6H8)n 2. 下列化合物应属于() O OH A. 双环单萜 B. 单环单萜 C. 薁类 D. 环烯醚萜 E. 倍半萜内酯 3. 在青蒿素的结构中,具有抗疟作用的基团是() A. 羰基 B. 过氧基 C. 醚键 D. 内脂环 E. C10位H的构型 4. 下列化合物可制成油溶性注射剂的是() A. 青蒿素 B. 青蒿琥珀酯钠 C. 二氢青蒿素甲醚 D. 穿心莲内酯磺酸钠 E. 穿心莲内酯丁二酸单酯钾 5. 评价挥发油的质量,首选理化指标是() A. 折光率 B. 酸值 C. 比重 D. 皂化值 E. 旋光度 6. 组成挥发油最主要的成分是() A. 脂肪族化合物 B. 芳香族化合物 C. 二萜类 D. 二倍半萜类 E. 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 7. 挥发油薄层色谱后,一般情况下选择的显色剂是() A. 三氯化铁试剂 B. 香草醛-浓硫酸试剂 C. 高锰酸钾溶液 D. 异羟肟酸铁试剂 E. 2,4-二硝基苯肼试剂 8. 挥发油薄层色谱后,喷洒2%高锰酸钾水溶液,如在粉红色背景上产生黄色斑点表明含有() A. 过氧化合物 B. 不饱合化合物 C. 饱合烃类化合物 D. 酯类化合物 E. 薁类化合物 9. 挥发油薄层色谱后,喷洒三氯化铁试剂如斑点显绿色或蓝色,表明含有() A. 不饱合化合物 B. 酯类化合物 C. 薁类化合物 D. 酚性化合物 E. 过氧化合物 10. 提取某些贵重的挥发油,常选用的方法是() A. 通入水蒸气蒸馏法B.吸收法C.压榨法 D.浸取法E.共水蒸馏法

三萜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三萜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摘要】三萜类化合物是自然界中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本文对其近十几年来的药理研究做了简单的综述。就溶血、抗癌、解热、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等方面做了综述。 【关键词】三萜化合物;药理研究;进展 三萜类化合物在自然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多以游离状态或成苷或成酯的形式存在于中草药中,几乎都不溶或难溶于水。上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三帖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的多样性和重要性备受人们的重视,成为中药化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多年来,关于三帖类化合物的结构和活性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对该类化合物自1994年以来的活性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为该类化合物做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通过对三帖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毒性研究,结果显示其具有溶血、抗癌、抗炎、抗菌、抗病毒、降低胆固醇、杀软体动物等活性。 1溶血作用 研究证明,甘草中的三萜可使输血用的血制品中的病毒失活,甘草次酸可100%地抑制疱疹性口腔炎病毒。傅乃武等人对甘草中三萜类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进行研究,得出其对抗H2O2的溶血作用明显,而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HPD光溶血无明显对抗作用[1]。 2抗肿瘤作用 Toth等从赤芝菌丝体中提取了6个具细胞毒活性的三萜类化合物,能明显抑制小鼠肝肉瘤(HTC)细胞的增殖(Toth et al.,1983)。李薇[2]研究表明0.80 g/kg 和1.20 g/kg的白桦三萜类物质(TBP)对小鼠黑色素瘤B16、肉瘤S180、Lewis 肺癌和艾氏腹水癌等瘤株的抑瘤率均达30%以上。有研究[2]表明三萜类物质体内抗肿瘤机制之一是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3抗炎、解热、镇痛作用 Rajic A[3]等从菊花中分离得到27种具有抗炎作用的三萜类化合物。体外实验表明对丝氨酸蛋白酶胰蛋白酶或糜蛋白酶均具有潜在抑制作用,作者认为三萜类化合物C-3羟基脂肪酸化是抑制蛋白酶的必需基团。实验及临床提示雷公藤三帖化合物对免疫效应期有直接作用,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症浸润渗出、抑制或对抗各类炎症介质以及有抗凝抗血栓等减少组织损伤作用。五色梅根三萜类物质对醋酸致痛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对二甲苯所致炎性水肿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4]。

萜类和挥发油练习题

第八章萜类和挥发油 (一)选择题 1.开链萜烯的分子组成符合下述哪项通式() A.(C n H n)n B.(C4H8)n C.(C3H6)n D.(C5H8)n E.(C6H8)n 2. 下列化合物应属于() O OH A. 双环单萜 B. 单环单萜 C. 薁类 D. 环烯醚萜 E. 倍半萜内酯 3. 在青蒿素的结构中,具有抗疟作用的基团是() A. 羰基 B. 过氧基 C. 醚键 D. 内脂环 E. C10位H的构型 4. 下列化合物可制成油溶性注射剂的是() A. 青蒿素 B. 青蒿琥珀酯钠 C. 二氢青蒿素甲醚 D. 穿心莲内酯磺酸钠 E. 穿心莲内酯丁二酸单酯钾 5. 评价挥发油的质量,首选理化指标是() A. 折光率 B. 酸值 C. 比重 D. 皂化值 E. 旋光度 6. 组成挥发油最主要的成分是() A. 脂肪族化合物 B. 芳香族化合物 C. 二萜类 D. 二倍半萜类 E. 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 7. 挥发油薄层色谱后,一般情况下选择的显色剂是() A. 三氯化铁试剂 B. 香草醛-浓硫酸试剂 C. 高锰酸钾溶液 D. 异羟肟酸铁试剂 E. 2,4-二硝基苯肼试剂 8. 挥发油薄层色谱后,喷洒2%高锰酸钾水溶液,如在粉红色背景上产生黄色斑点表明含有() A. 过氧化合物 B. 不饱合化合物 C. 饱合烃类化合物 D. 酯类化合物 E. 薁类化合物 9. 挥发油薄层色谱后,喷洒三氯化铁试剂如斑点显绿色或蓝色,表明含有() A. 不饱合化合物 B. 酯类化合物 C. 薁类化合物 D. 酚性化合物 E. 过氧化合物 10. 提取某些贵重的挥发油,常选用的方法是() A. 通入水蒸气蒸馏法B.吸收法C.压榨法

2013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化学复习资料: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2)

挥发油 一、基本内容挥发油又称精油,是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具有芳香气味、可随水蒸气蒸馏出来而又与水不相混溶的挥发性油状成分的总称。(一)挥发油的化学组成 1.萜类成分挥发油中的萜类成分主要是单萜和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单萜和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构成了挥发油的主要的活性成分。其中,它们的含氧衍生物多具有较强的生活活性,并且是挥发油具芳香气味的主要组成成分。 2.脂肪族成分挥发油中的脂肪族成分多为一些小分子化合物,具有挥发性。鱼腥草所含挥发油主要有效成分为癸酰乙醛,具有抗菌作用,有鱼腥气味。 3.芳香族成分挥发油中的芳香族化合物大多为苯丙素衍生物,如桂皮挥发油中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桂皮醛等。(二)挥发油的通性 1.性状(1)颜色挥发油大多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少数挥发油有其他的颜色。(2)形态挥发油在常温下为透明液体。低温放置,可能析出结晶,习称“脑”。(3)气味绝大多数的挥发油具有特殊的气味。 2.挥发性挥发油均具有挥发性,可以此区别脂肪油。 3.溶解性挥发油为亲脂性物质,难溶于水,可溶于高浓度乙醇,易溶于乙醚、石油醚等亲脂性有机溶剂,在低浓度乙醇中溶解度较小。 4.物理常数挥发油的物理常数主要有相对密度、比旋度、折光率和沸点等。 5.稳定性挥发油稳定性比较差,对空气、光线和热都比较敏感。 6.化学反应挥发油属于混合物,成分复杂。常含有双键、醇羟基、醛、酮、酸性基团、内酯等结构,能发生相应的化学反应。(三)挥发油的化学常数 1.酸值表示挥发油中游离羧酸和酚类成分的含量指标。 2.酯值表示挥发油中酯类成分的含油指标。 3.皂化值表示挥发油中游离羧酸、酚类和酯类成分总量的指标。皂化值为酸值和酯值之和。二、挥发油的提取分离(一)挥发油的提取 1.蒸馏法该法利用挥发油的挥发性和水不溶性,是提取挥发油最常用和最简单的方法。 2.溶剂提取法低沸点有机溶剂如乙醚、石油醚(30~60℃)等进行提取。采用连续回流提取或冷浸的方法提取挥发油。 3.吸收法 4.压榨法此法适用于含油量高的新鲜植物药材的提取。 5.CO2超临界流体提取法特别适用于提取不稳定、易氧化、受热易分解的挥发油成分。具有提取效率高,提出物杂质含量低等优点。 6.微波萃取法(二)挥发油的分离 1.冷冻析晶法将挥发油于-20~0℃以下放置,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由油状的液体变成结晶型的固体析出。如薄荷油中薄荷脑的分离。 2.分馏法根据沸点差异,采用分馏法分离。挥发油的组成成分由于类别不同,分子量的大小不同,双键的数目、位置及含氧官能团等都可能有一定的差异,因而沸点也有一定的差距。如单萜类化合物的沸点随双键的增多而升高,含氧单萜的沸点随其官能团极性的增大而升高。 3.化学分离法(1)碱性成分的分离分离挥发油中的碱性成分时,可将挥发油溶于乙醚,加1%硫酸或盐酸萃取,分取酸水层,碱化,用乙醚萃取,蒸去乙醚即可得到碱性成分。(2)酚、酸性成分的分离先用5%的碳酸氢钠溶液直接进行萃取,分出碱水层后加稀酸酸化,乙醚萃取,蒸去乙醚可得酸性成分。提取酸性成分后的挥发油再用2%氢氧化钠萃取,分取碱水层,酸化,乙醚萃取,蒸去乙醚可得酚类或其他弱酸性成分。(3)醇类成分的分离挥发油与丙二酸单酰氯或邻苯二甲酸酐或丙二酸反应。(4)醛、酮成分的分离①挥发油加亚硫酸氢钠饱和溶液,分出水层或加成物结晶,加酸或碱液处理,以乙醚萃取。②挥发油加入适量Girard T或P的乙醇溶液,加热回流,用乙醚萃取除去不具羰基的组分,水层酸化后再用乙醚萃取。(5)其他成分的分离 4.色谱分离法(1)吸附柱色谱常用硅胶和氧化铝为吸附剂。(2)硝酸银络合色谱化合物形成络合物的能力越强,被吸附剂吸附越牢。一般来说,双键多的化合物易形成络合物,末端双键较其他双键形成的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