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博大精深的文化”,教案

“博大精深的文化”,教案

“博大精深的文化”,教案
“博大精深的文化”,教案

第十二课《博大精深的文化》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是聪明智慧、富有创造性的民族,我国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学生对于中医、武术、围棋、民族音乐等形式各异的文化瑰宝,是有所了解的。但为了让他们有个系统整体的认识,有更深入细致的理解,真正深刻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培养自己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特长爱好,为传承文明尽到自己的责任。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等中华文化瑰宝是我国人民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对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学难点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文化经济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古人的这种创造精神,为祖国建设作贡献。

在突破重难点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设计重点放在教学方法上,放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上。充分让学生动手参与,感受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并从内心激发自豪感。

二、设计思路

《新课程标准》对学科进行了调整,强调了品德与生活课、品德与社会课要讲究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在自己的教学中尝试“自主探究加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地活动中去体验、感知和感悟。

课堂教学中的交流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以不同的活动形式为载体,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搜索信息,用自己的大脑去梳理处理信息,用自己的方式去体验四大发明的作用,用自己乐于接受参与的形式开展活动,从而全面细致地了解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等中华文化瑰宝,自发地产生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我国古代文化是我国人民对人类文化的伟大贡献,对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是我国古代发明家和广大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能力:学习和培养自己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特长爱好,为传承文明尽到自己的责任。

知识:了解我国优秀文化瑰宝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知道四大发明、青铜器、汉字等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四、教学重点

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等中华文化瑰宝是我国人民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对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教学难点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文化经济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古人的这种创造精神,为祖国建设作贡献。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中国古代文化有关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文字、戏曲、古代文物等资料。

七、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80-P83页内容,话题为“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84-P86页内容,话题为“走进博物馆”;

第三课时完成教材P87-P90页内容,话题为“中华文化瑰宝”。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导入话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一定不会忘记2008年8月8日这个令每个中国人激动兴奋的日子吧?这一天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拉开帷幕,观看了开幕式表演你有什么感受呢?这届奥运会开幕式是讫今为止最成功的,其原因不仅是那盛大壮观的超强阵容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更重要的是这些美丽的画面体现了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2.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令人难忘的一幕吧!(播放投影)你知道刚才的短片向我们呈现了我国什么样的标志性文化?(活字印刷)

小结:中华民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和极为古老的文明,在祖国这片辽阔和肥沃的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四大发明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之一,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个令我们骄傲自豪的话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到课题上。

【设计意图:在激动人心的视频表演中感受活字印刷的伟大,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活动二学习思考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快速浏览,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四大发明的(约3分钟)看完的同学请坐好。

2.同学们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搜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在小组内展示交流。

3.同学们的辛勤准备真令老师感动,我想勤奋应该是先民留给我们最宝贵财富吧!来,我们现在分分组(师拿出牌子放在桌上)请选择相同的同学坐到一块,火药组在这里,这是指南针组、造纸术组、印刷组,大家坐到一组讨论一下待会怎么在全班汇报展示自己的学习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地收集和学习,对中国的四大发明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并教会学生怎样处理收集来的资料,提高学习能力。】

活动三汇报交流

1.指南针组的代表上台汇报。

(1)介绍指南针:大家看,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指磁针)磁针在地磁场作用下能保持在地球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

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现在磁针静止时所指的方向就是南北极(学生用手指实地南北),这是南,这是北。

互动:同学们,会用指南针吗,你能告诉大家我们学校的大门在哪一面?

(2)指南针的发展史:相传在黄帝时期,我国就有了指南车,两千多年前我国人民发明了简便的指南工具——司南(展示图片指)这就是司南,这个勺状的东西就是磁针,静止时,勺柄指向南方,宋代人民还制造出了罗盘,你能想象它们是什么样子吗?

(3)有关指南针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具体说也就是1405年7月11日,明成祖命郑和率领一支庞大的船队远航,其中海船共有二百四十多艘,船员二万七千四百名,远航途中,他们访问了三十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郑和的西太平洋之行一共有七次之多,在茫茫的大海中郑和的船队白天用指南针导航,夜间则用观看星斗和罗盘的方法保持航向,可以说指南针的出现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小结:我们的同学知识真丰富,非常感谢!老师也为同学们带来了一点小资料,点击课件介绍,这就是刚才提到的司南,宋代罗盘和现代指南针,指南针的出现在航海旅行,军事,大地测量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它在航海上的应用导致了以后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航行和麦哲论的环球航行,大大加速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也为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接下来,我们有请造纸术小组为我们介绍吧!

2.造纸术小组汇报交流。

(1)你们知道在纸发明之前,世界人民用过哪些书写材料吗?是的,有很多种,树叶、羊皮、竹简、木牍、丝帛、甲骨等,但是这些材料有的很笨重,如竹简、木牍、甲骨;有的价格昂贵如羊皮、丝帛;有的没有纸张的柔韧性,如树叶。我们小组还选用了四种材料做了个对比实验,展示实物,这是竹片、木块、布片、纸,我们通过在这四种材料上书写,发现竹片、木块太硬写字很费劲,布片太软,不易展平,写字不流畅,用纸书写最容易、最清晰流畅,这种纸就是蔡侯纸,由××同学来介绍蔡侯纸的发明史。

(2)2000多年前的汉朝,我国人民已经发明了造纸术,后来,蔡伦总结前人经验,用树皮、木头、破布、旧渔网等,原料经水浸、切碎、蒸煮、舂捣加水配成浆液捞取纸浆、晾干等工序制成纸张,这种造纸原料很容易得到,造出来的纸很便宜、质量好、又便于书写。

(3)我们还研究了一幅地图(展台上出示图,指着说)这是造纸术向国外传播的地点、时间示意图,同学们看这些箭头由中国指向世界各地,说明造纸术传播地域广泛,时间从公元四世纪一直到公元九世纪,经历一千多年,世界各国一直在沿用我国发明的造纸术。

3.印刷术小组同学介绍。

(1)活动:请班上写字最快最好的同学来和我们玩个游戏,游戏规则是:复制“四大发明”这四个字。(印刷术组的用印章,这个同学用笔写,看谁一分钟内复制的又好又多。)

(2)师述:刚才的这种印刷就是雕版印刷,它所印刷的内容都是一个整体刻在一块雕版上,在运用中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大家看这本词典有1000多页,如果

用整块的雕版印刷,就需要几千块雕版,其实每一块都有很多字是重复出现的,如果我们把汉字一个个单独雕刻再排版印刷,效率会更高。鉴于这种思考,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3)讨论:你能说说活字印刷比雕版印刷相比有哪些优点呢?

小结:活字印刷术比雕版印刷更经济,更便宜,更灵活,更方便,这种印刷术出现后元代著名农学家与机械学家王桢发明了木活字,并创造出比较简捷的适于汉字复杂特点的转盘排字法,后来又发明了金属活字,使活字印刷得到了改进,15世纪德国人学会了用合金铸字,从此毕昇首创的活字印刷在欧洲各地推广开来,活字印刷术虽然原始简单,但它却与现代铅字排印原理相同,它的发明让印刷术进入一个新时代,为人类文明的传播与普及提供了更好的物质条件。

4.火药组同学介绍。

以提问请人回答的方式与其它组同学交流。学生提问:

(1)火药是什么?

(2)火药是怎么发明出来的?

(3)火药在古代的应用与现代的应用?

(4)它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火药组回答:炼丹家用硫磺、硝石等炼丹,从偶尔发生爆炸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在经过多次实践,找到了火药的配方。

小结:火药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也带来了阴影。火药的出现使战争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

【设计意图:每个小组用自己不同的方式,介绍祖国的四大发明,让每个学生对它们都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从内心感叹古人的聪明才智。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活动四总结提升

1.回顾: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同学们作为一个中国人此刻你的心情怎样?回顾一下前面的学习,你知道我国古代人民为什么能做出这么伟大的发明呢?

2.讨论: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小结:古代的劳动人民可真了不起,有那么多伟大的发明,这些发明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真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我们要传承古人的创造精神,学习他们的勤劳与智慧,勇于探索乐于创新,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一个现代化的科技强国经济强国,让中国这个东方巨人登上世界之巅。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的重大影响,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板书设计

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

指南针

造纸术

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印刷术

火药

中国人民的自豪

第二课时

活动一导入新课

1.欣赏《神话》片段,你知道影片中,她守卫的是什么陵墓吗?

秦始皇陵园是一座古代文化的艺术宝库。高大的陵墓和神秘的寝殿,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

2.交流:你了解到了哪些关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知识?陶俑是什么呢?陵墓中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陶俑?

陶俑:俑是用于陵墓中陪葬的明器,以陶、木质最为常见。在奴隶社会时,奴隶主死后,所有的奴隶都得殉葬,非常的残忍。春秋战国时期,丧葬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用“俑”代替活人殉随葬。

【设计意图:秦兵马俑虽然离学生很远,但通过欣赏影片和学习有关知识,让学生走进历史,对秦兵马俑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感悟。】

活动二欣赏秦兵马俑

1.阅读教科书P85页内容:为什么国际友人都一致盛赞秦兵马俑呢?

2.交流“秦兵马俑”古遗迹的资料,探究它们背后的故事。

(1)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陶俑是我国陕西西安临潼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历时39年,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封建社会规模最大的一座帝陵。秦始皇从13岁继位后,便开始为自己建造陵墓。统一六国后,又从全国各地征调70万人建造陵墓,直到秦始皇死时,陵园尚未完全竣工。秦始皇帝陵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请看屏幕。秦始皇陵墓是一座结构宏大、富丽堂皇的地下王国和巨大的珍宝库。其中秦兵马俑的发现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堪称“世界第八大奇迹”。

(2)兵马俑是秦始皇陵东侧的一组大型陪葬坑。1974年3月29日,当地农民挖井时,偶然发现了一号兵马坑。以后相继发现了二号坑和三号坑。整个俑群寓静于动,给人千军竞发的感觉。这些数量众多、与真人真马大小相似、并围绕同一主题展现的艺术群雕,向后人展示秦始皇气吞六国、横扫八荒的惊人气魄。他的恢弘气势、安详的姿态、肃穆的表情向后人诉说秦王朝的强大,表现了秦朝人的聪明才智。

(3)让我们一睹它们的风采:欣赏不同姿态的陶俑。提问:看了这些之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小结:秦兵马俑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是全人类的一份珍贵文化财富。【设计意图:资料的呈现和交流,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了古代劳动者技艺的精湛,表现了中国人民非凡的天才。同时也给了学生极大的精神享受和震撼。】

活动三拓展延伸

1.师: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考古出土的文物都是我们的国宝,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秦兵马俑以外,你还知道中国哪些历史文物吗?

2.阅读教科书P84页文字:

(1)三星堆出题的青铜大立人

(2)湖北荆州出土的越王勾践剑

(3)甘肃武威出土的青铜器“马踏飞燕”

3.拓展:你还知道或见过哪些青铜器?请把你收集到的青铜器图片和它们背后的故事给大家介绍一下。

4.延伸:阅读教科书P86页“小明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和建议?

读一读小资料,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知识。

小结:这一处处古老的遗迹,让我们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同学们,希望大家课后能继续我们的探索,去感受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吧!

【设计意图:进一步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我国的文物多样和精美,同时对学生进行自觉爱护文物的教育。诱发学生欣赏、赞美并自觉保护它。】

板书设计:

走进博物馆

文物和名胜古迹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

保护文物和名胜古迹人人有责

第三课时

活动一追寻文字,探究汉字的起源及演变

1.了解汉字的起源。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它光辉灿烂的文化令世人瞩目。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汉字去领略汉字的神奇。汉字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那么我们想不想知道汉字是如何产生,又是谁创造的?播放视频《仓颉造字》。

2.猜字游戏。

最初的汉字长什么样,我们认识吗?播放视频、甲骨文图片,猜一猜是什么字。 3.出示:“马”的异体字图片,了解秦始皇统一文字的重要意义。

4.播放汉字演变的基本字体图片。总结汉字的发展规律:由繁到简,有形象到抽象。

小结: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秦统一了中国文字,促进了全国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便利了国家政令的推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设计意图:通过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汉字是世界最古老的、独特的文化。】

活动二走进汉字,感悟汉字的神奇

1.以楷书为例,认识汉字的八种基本笔画。

2.活动:日字加一笔能组成那些字?学生交流总结,有旧、甲、田、由、白等字。

3.交流:从这些字中,自己体会到什么?

4.欣赏王羲之的书法,进一步感受汉字极强的表现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师生进一步交流课前收集的书法家的作品。

小结:汉字太神奇了!大家要好好学习写好每一个汉字。书法大家们的作品或端庄秀丽,或稳重大方,或潇洒飘逸,体现了汉字极强的表现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要学习书法家勤学苦练的精神。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欣赏感悟书法的魅力,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适时渗透教学目标“学习和培养自己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特长爱好,为传承文明尽到自己的责任”的落实】

活动三欣赏印章,领悟文字的艺术魅力

1.出示:北京奥运会会徽的中国印,讨论2008年奥运会会徽的喻意。

2.学生交流总结,并填写在书上。

3.欣赏印章艺术。

【设计意图:印章艺术是我国汉字艺术形式之一,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北京奥运会会徽的中国印是把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世界的一个标志。这种设计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四拓展交流,精彩纷呈的戏剧

1.欣赏戏曲《天仙配》,并请学生表演其中的一小段。

2.了解我国戏剧的种类、名称及特点。

3.按小组自由活动:表演武术、画脸谱、唱京戏、说大鼓……

4. 活动:寻找中华文化的瑰宝。

小结:在我们中国有很多独特地文化艺术瑰宝,我们不仅了解还要勤奋学习,把它们传承下去。

【设计意图:在听和表演等多种形式中,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文化瑰宝的独特魅力。从内心愿意了解、学习这些文化并能传承下去。】

板书设计

中华文化瑰宝

神奇的汉字

多样的印章

精彩的戏剧

传承文化瑰宝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公开课)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课程内容表现标准】 3.9 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 【教学目标描述、预设达成及其评析】 本框内容是对第一框内容的承接,通过对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来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由此而得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所在。以下是目标的描述和预设达成: 目标1:学生通过具体实例回忆中华文化丰富内容,理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的作用/意义、特点、地位。 目标2:学生通过典型具体例子的对比,理解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形成的原因和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目标3:学生通过讲解具体实例,能够理解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及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难点) 目标4:理解包容性的含义和意义,再现包容性的相关知识并运用到材料中。(重点) 评析以上四个教学目标在分类表中的位置:

二、教学任务分析 1、学生能力及学习动机分析: 高二的文科生已经具备了较为基础的文科思维和对问题的质疑能力,同时也具备学习本课《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知识准备。在相关课程方面历史的必修3也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学生已经掌握了不少与中华文化相关史实资料。但是,历史展现出了多彩的现象,需要通过学习来感受和获得本质的理论,因此学生对本框的内容会有较强的学习动机。通过本框学习能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领会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2、本课表现标准类型及其学习条件分析: 1)本课属于理解、运用、分析性知识类别学习。 2)其学习条件是:高中的文科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从而有够通过事例现象分析内在的本质的能力。 3、采用情景式体验教学程序: 情景体验——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学生自主交流、展示讨论成果——学生质疑与答疑——教师点拨——对应练习——学生的思维导图建构(课后) 4、课型:新授课。 5、教学时间安排:1课时。 三、教学过程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教学目标】感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 【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教学设计】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P68探究——请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回答, 中华文化的特色是什么?(中华文化从发展历程看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中华文化从内涵看具有博大精深、无与伦比的特点。)中华文化对世界有什么贡献?(中国的四大发明输入欧洲,为欧洲科学文化带来了黎明。马克思说过: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世界市场并建立殖民地;而印刷术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说来,变成科学复兴的工具。中国造纸术的西传结束了欧洲用羊皮纸的历史,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使文艺复兴成为可能。) 中华文化曾以博大的胸襟、精深的内涵、恢弘的气度以及蓬勃的生机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对世界文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华文化在多领域取得辉煌成就。 P68探究——选择你最熟悉的一项,谈谈自己的见解。(从初创于商代、到真正创制于东汉时期的中国瓷器,是中国人为世界文明史的又一重要贡献。唐代瓷器的制作技术和艺术创作已达到高度成熟;明清时代从制坯、装饰、施釉到烧成,技术上又都超过前代。我国的陶瓷业至今仍兴盛不衰,质高形美,其中比较著名的陶瓷产区有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江苏宜兴、河北唐山和邯郸、山东淄博等。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长期对天文、气象、物侯进行观测、探索、总结的结果。在我国广大农村开展农事活动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一般更适用黄河流域一带的农事活动。)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到的作用。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1、文学艺术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一部极品之作,也是世界文学之宝。作者架构出贾、王、史、薛四大家庭的兴衰史。《红楼梦》的叙述和描写就像生活本身那样丰富、深厚、逼真、自然。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皮影戏艺人不仅手上功夫绝妙高超,嘴上还要说、念、打、唱,脚下还要制动锣鼓。演出时皮影紧贴屏幕活动,镂空的人影和五彩缤纷的颜色真切动人。《红楼梦》、皮影戏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有什么特点和作用?(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的特点是历史悠久辉煌、内涵丰富绚丽、风格鲜明独特。展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2、科学技术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发现的数以万计的青铜兵器虽埋在地下两千多年,但挖出来后,仍然寒光闪闪,锋利无比。经过考古人员的现代技术分析和检验,发现兵器表面有一层致密的含铬化合物的氧化层,具有良好的防腐蚀功能。可见化学镀铬技术至迟在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就已经产生。而且青铜剑的锋利程度简直让人难以想象。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的青铜宝剑,有人曾作过实验,在桌子上放一叠纸,然后轻轻将剑从纸上拉过,一次居然划透19张纸。这把剑是用铜、锡、铅等金属制成的,各种金属的比例掌握得恰到好处,从而使秦剑坚硬锋利而富有韧性。中国古代的兵器制作技术在当时来说处于领先的地位。 公元前256年,郡守李冰率领蜀地各族人民在岷江中上游创建了都江堰这项彪炳史册千古不朽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以其“历史跨度大、工程规模大、科技含量大、灌区范围大、社会经济效益大”的特点享誉中外。以都江堰为首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担负着中西部地区农田的灌溉、成都

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德安一小五(4)班郭承佳指导老师李娟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从现代追溯五千年的历史。传统文化顾名思义,就是从古代一直流传至今的文化,这些文化都是古人,我们的失人,从他们身上演变而来的。比如,屈原是清明节的代表,屈原如果穿越到现在,绝对会是一位伟大烈士,供在中国最大的烈士陵园。 由于屈老的坚贞不屈,为国为民,不畏强权,誓死不做卖国的,宁可跳入江中牺牲自己的性命,也不会为了一点小利益,而出卖国家出卖自己的人格,不会践踏自己的尊严。 屈原死后,他的后人们为了纪念他,虽然他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但是现实中还是需要表示一下的,他们在屈原自杀的江中划着小船,撒着用叶子包着的米团,人们觉得这样鱼虾就会吃这些米团,而不会吃屈原的躯体了。由此在江中划船变成了赛龙舟,撒米团演变成了现在家家吃的粽子,而在那一天人们把那一天定位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之士的纪念日,每年的五月初五日就是纪念屈原的日子,我们叫它“端午节”。 例如这样事例还有很多,很多人肯定都不明白,在除夕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让我来告诉你为什么。 相传每年有一天,有个叫“年兽”来扰乱居民的安全,出居民粮食,毁他们的房子,弄的他们人心惶惶。可是看年兽那么凶恶高大,他们却又不敢与之抗衡,终于有一天他们发现年兽怕响声,于是家家户户都在年兽来的那天放起了鞭炮。年兽听见这些鞭炮响声,吓得落荒而逃,人们终于又回到了平静的生活。那天就成了除夕春节,就是这么来的,家家户户都要过年,给红包,这样才吉利,说这一年都会富富贵贵,平安无事。 这些都是我们中华的传统文化,我们中午的传统文化节,所以源远流长,就说明我例举的仅仅是个皮毛,还有好多好多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所不知道的,就是有了这些传统文化我们才会多姿多彩,这传统文化代表了我国古代到今天,人民的智慧结晶。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教案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1)知道我国古代科技曾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2)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特色 (3)明确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4)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5)感受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能力方面: (1)提炼解读信息的能力。解读信息的能力本课信息量大,应注重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2)综合分析的能力。对文化的了解离不开历史和地理知识,要引领学生以“文化”为主线,整合不同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3)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相关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增强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 (2)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3)增强坚定维护民族团结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理解包容性在中华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感受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四、教学方法:引入实例法、讨论式教学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 六、教学课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华夏文明之歌) 上堂课我们从发展历程的角度,向大家揭示出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那么就其本身来说,中华文化还有着什么样的基本特征呢?(视频:鸦片战争31分59秒—33分14秒)中华民族文化,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紧紧地将世界的目光吸住。她那灿烂的成就,对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黑格尔认为:中国的诗词可以“比较欧罗巴文学里最好的杰作”。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科学家李约瑟博士说:在中世纪时代中国几乎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都遥遥领先于西方,中国的科技常常为欧洲人望尘莫及。 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中华文化的成就体现在什么方面?反映出中华文化有何基本特征? (二)课堂过程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1.中华文学艺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阅读课本第67页的相关链接,感受一下中华文学艺术辉煌而优秀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阅读课本第67—68页的相关链接,感受一下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以及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处处都有值得人去思考的地方,如果说中国文化是太平洋的话,那么余秋雨就是一个航海家,而我也勉强算得上是他的小追随者。 一路上,余秋雨引领着我去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领略着大自然的美好风光,深思着中国文化的发展。他的探索之旅不像陈景润那样在字母的世界中遨游,可以说是飞翔,从山脚飞向山顶,从江南飞向那更远的地方。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道士塔。青砖黄泥,这再普通不过;细细探探,才知道它大有玄机,可是这也是一种耻辱。道士塔只是个普通的佛教地方,可当那王道士开掘了一门永久性学问的洞穴后,这儿再也不普通。王道士也成了达官贵人宠的“妃”,王道士的古文物,不,是正用在阿谀逢迎的官场的中国的古文物,它们的清白也渐渐被抹黑,更糟的是:外国友人的不客气,王道士的傻笑,中国古文物就此一车一车地安全运出国境,王道士与外国友人的寒暄,唉!伤心欲绝!经历如此难堪的旅途,思的多了,得的也多了。 再乘船去那个三峡吧,离开道士塔,去找李白和刘备罢了。也许三峡之流正是为了这两股主流而日夜不息地争流着。放眼现在,三峡大坝工程的逐步完工,中国人逐渐满足了自己对能源的需求,这无不是三峡的功劳。无论怎样,三峡蕴藏着无限的能源和智慧。 苦旅,也不算太苦,只是思想上受点儿跌宕而已。对文化的追思和探索是无休止的,那是因为人生也是个无休止的边界。就正如智者说“不在乎你拥有多少钱,就在乎你花了多少钱。”同样不在乎你有多聪明的头脑,就在乎了有多少有内涵的思想,好的思想多了,人就富了。 不管是春温秋肃,还是大喜大悲,最后都是要闭上眼睛,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罢了 “报纸上说我写书写得轻松潇洒,其实完全不是如此.那是一种很给自己过不去的劳累活,一提笔就感到年岁徒增,不 管是春温秋肃,还是大喜悦大悲愤,最后总得要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这是余秋雨教授 在《文化苦旅》中的自序。 也难怪,看这本书要慢,要细,里面的思考,非常人所思,非常人所见。他笔下的《风雨天一阁》我记忆犹新,一个人, 不!一个家族背负着坚守一座藏书楼的命运,范钦让偌大的中国留下了一座藏书楼,保留到现在。别的藏书家有,藏书也有, 但没过几代,历史的风尘就将它们掩埋了。但是,范氏天一阁留下了,靠的是什么,是执着,坚定,还是如余秋雨说的“超越意气, 嗜好,才情,甚至时间的意志力。”这种意志力体现在哪儿?他曾毫不客气地顶撞过权势极盛的皇亲郭勋,为此遭廷杖,下监 狱,他似乎什么都毫不顾惜,在仕途上耿直不阿,最后连权奸严氏都奈何不了他。“一个成功的藏书家在人格上至少是一个强 健的人。”余秋雨在这里总结道。 看到这,反思一下,我们这些读书人,如果生在那个年代,身为一个藏书家,会像范钦一样吗?我想不会,范钦身上

3.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课标要求】 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 2、理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不同区域的文化形成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各民族文化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能力目标] 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古老文明;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表现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情景设置法、讨论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忆上一框题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知识导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且博大精深。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千古未绝、唯我无双的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源远流长,这节课我将带领同学们继续领略华夏神韵,走进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板书: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二)推进新课 【课件展示】幻灯片展示中国的瓷器、茶文化、戏曲、书法、武术等文化,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博大精深,从而激发他们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第2课时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2.理解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 3.分析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待续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2.以我国不同地区的风俗文化为例,说明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 3.结合我国四大名著、四大发明及古代农业科技成就,说明中华文化的独特性特征。 4.结合我国不同民族的灿烂文化遗产,说明中华文化的民族性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重点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难点: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视频导入】中华文化之瓷器 (学生讨论) 【总结】中华瓷器丰富多样、造型精美、技术精湛,世界之最,体现中华文化的精深。【过渡】中华文化内容极为丰富: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也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又一基本特征。 【板书】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1.中国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课件】精美文学图片 问题:同学们一定了解不少中国文学名著和表演艺术,你能说出对它们的印象吗?(师生互动) 【总结】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具有辉煌而悠久的

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等特征。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的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过渡】不仅如此,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也长期走在世界前列。 2.中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科学技术中独树一帜 【课件】精美科技图片 问题:同学们一定了解不少中国著名的科学技术,你能说出对它们的印象吗? (师生互动) 【总结】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长达两千多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过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仅表现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上,还表现在不同区域文化上。【板书】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课件】精美区域文化图片 (指导学生看书68页相关链接) 问题:看了材料,你能说说二者的差异吗? (师生互动) 【总结】吴越文化:典型的水乡文化,流动性和开放性强,“水性使人通”。滇黔文化: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内敛性强,“山性使人塞”。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各地区受到不同的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不同区域的特色文化。 【过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还表现在各少数民族的文化贡献上。 【板书】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课件】精美的少数民族文化贡献图片 问题:少数民族文化的贡献是什么?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是什么?各民族文化的地位、关系是什么?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意义是什么? (师生互动) 【总结】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文化的骄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荐.doc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课标要求]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2、理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不同区域的文化形成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各民族文化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能力目标: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古老文明;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教学重点、难点]不同区域的文化形成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情景设置法、讨论法、讲授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华文化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博大精深,对于整个世界而言,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我们如何把握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二)推进新课(多媒体展示古代陶瓷、苏州园林的图片)第一目“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方方面面,教

材具体从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两方面加以说明。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a、作用: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有独特的作用。b、特点:中国的文学艺术,历史悠久辉煌、内涵丰富绚丽、风格鲜明独特。c、地位: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展现,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2、中华文化中的科学技术①地位:从一般意义上论述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②中国古代科学技术a、地位:长期处于世界前列(长达两千年)b、贡献: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c、特点: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③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过渡)“自主探究”第二目“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任何一种文化的产生、演变、丰富和发展都有一定的生存环境。受特定的地理和历史环境、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政治结构影响,我国形成了不同的地方文化,它们既渐趋合一,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1、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1)形成原因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通同;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2)不同区域的文化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多媒体播放视频《滇黔文化》和《吴越文化》)2、吴越文化与滇黔文化的差异(1)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精致淡雅,流动性和开放性强,“水性使人通”。 2019-05-09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作文700字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作文700字 9月1日,我坐在电脑桌前观看《开学第一课》。 汉字是中国的文化之一,它促进了古人的沟通,它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汉子在文学当中,是极其重要的。 古时候有四种艺术:琴、棋、书、画。首先上台的是柯洁,他是世界围棋冠军,但是与“阿尔法围棋”(围棋机器人)比拼时,不幸失败。虽然他没能比过“阿尔法围棋”,但是他很乐观:“机器人没有情感,他赢了也不会笑。”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爷爷将中国诗词翻译成英文法文,据说他一辈子的梦想就是弘扬中国文化,还鼓励我们长大后把中国文化发扬光大;还有“钢琴少年”和机器人“特奥”的钢琴对决…… 最令人难忘的是巴西国立大学中文系教授米斯巴的传播中文的故事。在她年轻时,中国的常敬宇夫妇来巴西专门教授中文。由于杨老师与学生相处融洽,所以学生们觉得杨老师就像他们的母亲。那时,会说中文的巴西人都是常敬宇夫妇教出来的学生。有时,杨老师会带学生们到她在巴西的房子。在那里,她会教学生们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如剪纸,包饺子。杨老师对学生说,凡在一起吃饺子的人,都是一家人,因为饺子把幸福包在了里面。突然有一天,杨老师病倒了,原来是患了疟疾。学生们都去看望她。大夫开了药方,但摇摇头说:“我的小诊所里没有这种药,只有距这儿几十里的另一家医院里才有。”常教授和米斯巴立刻开车出发去买药。不料汽车输油管堵塞,米斯巴费了好大劲儿才把堵住管子的异物吸出来,保证了及时买回药品。可杨老师还是去世了。为了表示对杨老师的尊敬,学生们每年在中国的清明节时到她坟上献花。米斯巴说,自己虽然已临近退休,但是自己还会坚持传播中国文化。不知不觉,《开学第一课》已近尾声。通过观看,我惊叹:中国传统文化真是无奇不有、博大精深。中国,我为你感到骄傲。

必修33.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品优秀教案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二框题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一、教案目标: 知识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原为: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重点、难点: (一)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 (二)难点: (1)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三、设计思想: ①学法: 讨论探究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身性的参与,在“交流讨论”“欣赏感悟”等环节中充分地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通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观点,加深认识,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 ②教法:多媒体辅助教案法、引导启发教案法(通过设计易于让学生接受的教案情境情境,提出要求,引导同学动脑,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实际教案方法,注意书本知识与实际的结合,把维扬文化作为了解中华文化的一个契入点,以小见大,由表及里,使抽象的知识易于被学生理解。 四、教案设计: 【引入新课】 (引言)在外国人心中她是茶叶,她是瓷器,她是泰山,她是长城,她是北京太和殿,她是西安兵马俑 在中国人心中她是盘古,她是女娲,她是大禹,他是皇帝,她是白居易的《长恨歌》,她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同学们,她到底是谁? 是啊,是我们的祖国,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这节课我们继续领略华夏神韵,走进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板书: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引导过渡]提到中华文化你首先能想到的是什么?

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 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医学的兴旺发达,人们对健康的意识前所未有地增强,铺天盖地的营养学与养生学知识的推广让人们对健康的奥秘懂得不少。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我们看到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所面临的疾病似乎越来越多,很多人饱受着癌症、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中风、骨质疏松等种种现代病的困扰,甚至一些看起来不是很严重的诸如感冒、发烧之类的小毛病,也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治愈。更有很多人在治病的过程中,体质竟然每况愈下。这些病使现代医学相形见绌,似乎无人可逃过现代病魔的折磨。这真是天大的笑话。 怎么会科技愈发达,人类反而在疾病面前愈无助?世界上的科学家们给出了各种答案,也试图从各自途径探究真正的养生之道。然而,真正让人信服的,实在是少之又少,怪不得很多人会说,凡是市面上的保健品公司,几乎都是骗子公司了。 人类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摆脱病魔的纠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我们回归古老的中医药养生文化理念时,一切的答案似乎越来越清晰,传出的声音也越来越让人兴奋。中医药养生文化告诉我们,人类现有的所有疾病绝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发生的,而是完全可以治疗、可以预防的。 现代科学所谓“基因”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称为“天赋”,即“先天禀赋”。中医文化中称“真元之气”。西方医学目前对人

“基因”方面的缺陷无能为力,所谓“修复基因”方面的研究还属于“前沿科学”正在不断探索中。 而我国中医理论对此却有几千年的成熟理论“先天不足后天补”。中医认为,生命的诞生是阴阳和合,精子与卵子合成而成。由于男女双方排出精卵那一时刻的身体条件不同,从而导致了新生命在孕育过程中先天禀赋的不同。在怀胎十月的过程中,先天禀赋及“真元之气”先化生出肾脏,最后才化生出脾脏,所以新生儿的脾胃虚弱,刚生下来不能直接吃食物,只能靠母乳维持生命。中医所称的“元气”,西医称免疫力,是先天的“真元之气”和后天的“宗元之气”两部分的综合。而“真元之气”保存在肾脏中,后天的“宗元之气”靠脾胃运化五谷得来,所以中医称“肾乃先天之本”、“脾乃后天之本”。 男女排出精卵的时刻,如果双方身体的五脏六腑都平衡,新生儿的先天禀赋就高,否则,比如男方肝气很强,女方肝气偏弱,强可以弥补弱。但如果男女双方肝气都弱,新生儿就会表现出肝功能天生弱。这样新生儿在诞生下来以后就会于肝经和胆经在身体通过的区域以“胎痣”的形式出现。如果新生儿先天肝胆没有问题,后天造成了肝胆损伤,身体同样会于肝经和胆经在身体通过的区域出现不同的标记给人以警示。青年时期以痣、痘、痦中医通称痤疮的形式出现、中年以皱纹的形式出现、老年以斑的形式出现,这就是中医望诊的理论根据。 随之相学也就诞生,其实相学就是以中医望诊的理论演变而

高一作文: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作文800字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文化”一词的含金量非常高,它是人类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后世影响巨大。 五千年优秀文化传统在历史上留有深厚的印记。历史上有儒家、道家、佛家‘法家等教导人们怎样做人,怎么办事,更有孔子学院传承中国优秀的文化。 世纪之交的几十年里,中国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社会文化心理也随之改变,先失去优良文化支撑的民族注定是缺乏信仰的族群。有人以西方文化为坐标,衡量中国文化;有人振臂高呼“文化回归”。无论如何,他们的担当精神和文化良知,无疑使值得尊敬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陆续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无疑是文化流向世界的重要途径,也使中国的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中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增强,比如神州五号到神州九号顺利进入太空并顺利对接的画面;王丽平首次在太空授课,讲述一切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下的状态,是同学们更加深知物理学的奥秘。中国文化在科技领域更上一层楼。再如我国农业领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养活了23﹪的世界人口,创造了世界奇迹。 中国开展第三次科技革命,以蒸汽为主,赶上“末班车”。第一只配种羊——多利,丰富了克隆技术的空间。

孔子是儒家代表,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古代的人都拥有一种谦虚的优良传统,这种传统延续到今天,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内涵,提升了中国人民的素质。儒家学说所包含的优秀品质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并且经过千百年来的历代王朝和改革,仍永存中华文化中历久弥新,生生不息,为中华文化输入了正能量,洗刷了中华而儿女的心灵,冲击着每一个人的优质品格。 道家文化以墨子为代表,恪守成规,作风严谨,对大众博爱,拥有一颗热爱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以及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这一点,当今的执政党上,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拥有跨时代的优越性。法家主张严谨,遵守法律,形成一种严谨的学术之风。 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我们必定要经历的阵痛,割去糟粕,融入世界优秀文化基因,中华文化才能获得新生。

博大精深的中火文化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中华文化独特性的表现: 1.文学艺术: 地位和作用:对于反映人们的,展示人们的具有独特的作用。 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特点:的历史、的内涵、风格 2.科学技术 地位和作用: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对整个人类文 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特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_实用性___和__整体性___的特点。(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1、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 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特点。 2、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 又保持着各自的。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1.中华各民族文化 (1)各民族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又有各自 的 (2)地位:他们都是中华文化的,都是中华民族的 (3)关系:各兄弟民族的文化,,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4)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和强大的。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所特有的。 (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含义:包括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两层含义。所谓“求同存异”, 就是能与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 族文化中的。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增强对自身文 化的、对外域文化的。 ※3.中华文化的作用: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丰富生活,也是激励 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 1

国学学习感想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国学学习感想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始终伴随着国家前进发展的脚步体现着中华大地与众不同的文化魅力。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使得我国的文化有着深深的民族烙印。可以很骄傲的说我们祖国的文化是伟大的!然而岁月变迁时光斗转,千年的文化底蕴千年的文化内涵渐渐不再清晰取而代之的反是西方文学是现实主义是浪漫主义是批判主义,我们吟诵的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而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仿佛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想来着实让人感叹千年文化是否要就此香消玉殒?但是中华文化作为国人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是中国文人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有了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做支柱。因此中华文化不能断国学不能断。庆幸的是学习国学的号叫在中华大地上响亮的吹起了,身为一名大学生虽对国学知之甚少但也无限想往因为它不仅是文化也是一种精神!学习国学先要了解什么是国学,之所谓国学即是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在我国是指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国学中 最为令人称道的是它传授的不仅是文化知识而是方法论是根的思想,因它涉猎广泛思想内涵丰富绝非西方几百年文化可以与之比拟的国学如同是中药治标更治本,他不可一日求成但却是厚积薄发对个人各方面品格能力的塑造深刻持久!学习虽然重要,但人立于人世,最重要的是做人的道德标准。在目前我们学习的国学经典书目《弟子规》中就有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同学们在父母面前要孝顺父母,与兄弟相处要尊敬兄长;说话要谨慎而讲信用;博爱大众而特别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做到了这些之后,才谈得上学习文化知识。一个人就算有了很高的文化水平,如果没有高的做人道德标准,那最终也是社会的隐患。通过学习国学提升自己的素质,增强自己的理解能力,让自己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有着更深层次的领悟。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说孔子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不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七十岁随心所欲不越规矩”。告诉我们人的一生学习和修炼品性的过程,从求学、立身、明德和思想境界的不断提升,从中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人生感悟! 通过学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的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态去对待;对犯错误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道路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方向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要想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优秀的国学人才,不但要求我们老师要以身作则,身教言传,家长们同样也得做到,希望家长们从此刻做起,多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国学培训,和老师们一起努力一起学习,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拥有仁、义、礼、智、信,高尚品德的优秀人才!

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活水,也是世界思想文化发展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源。然而,中国传统文化正处于危机中。青少年儿童只有亲近中国传统文化,重温经典文化,从现在做起,才有可能传承文化传统,化解危机。因此,在基础教育改革中,要重视青少年儿童传统经典著作的阅读。 青少年阅读经典著作的现代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王大磊 据一家颇具影响力的报纸报道说:英国的教育家不但提出了儿童在四岁时就该读莎士比亚,而且有的幼儿园从小班已开始尝试,并且获得了可喜的成果。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公司有关人士说,如果等儿童到十四岁时再叫他们读莎士比亚,那就太晚了。他们提出孩子在四岁时还不会被语言所吓住,他们在那时候就接受莎剧,反而获得了崭新的语言境界。英国人对于自己民族文化伟大代表作的那种无可比拟的崇敬和骄傲的精神心理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1] 经典著作是民族文化和知识的结晶,犹如“精神母乳”,是哺育一个民族的精神源泉,是人安身立命的典册。其实,早在1998年初,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就正式在全国范围展开,将青少年阅读经典著作的活动推向高潮。青少年儿童在课余时间阅读一定数量的经典著作,不管对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还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经典”的涵义 什么是“经典”?《文心雕龙》中说经典是恒久之至道。《博物志》中说圣人贤者的著述叫经典。老子《道德经》中说立德、立功之后立言为经典。《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经典”就是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在中国文化中,譬如说,儒家的“四书五经”或者《十三经》,道家的《老子》与《庄子》,墨家的《墨子》,兵家孙武的《孙子兵法》,法家的《韩非子》,以及楚辞、唐诗、宋词,等等,这些都属于经典著作。 然而,对于读者来说,准确、客观地去了解、选择、阅读真正的世界名著,往往是十分必要的。于是,王余光等人于20世纪末,推荐出了十本经典著作:《诗经》、《史记》、《庄子》、《老子》、《论语》、《孟子》、《韩非子》、《楚辞》、《左传》、《荀子》。这十种书都是公元前的著作,这或许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读书人的一种珍古典重基础的心理。长期以来,中国学人强调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以上这些著作,真正是中国学术之源。 [2] 根据汪凤炎教授从常见的七种经典文献(《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千》、《朱子治家格言》、《增广贤文》)统计的相关信息表明,从思想性标准看,约93%的言论都是合宜言论,约6%的言论是易引起争议的言论,只有约1%的言论是不合宜言论。可能不同的研究者对上述七部经典的看法不尽相同,导致不同研究者所统计出来的数字可能略有差异。但只要研究者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去看待,得出的这三组数字的差异不会太大。[3]因此,不能认为经书里所包含的人文社会科学思想的主体都已经过时了,更不能将其精华弃置不用。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亳州三中政治组郭敏 课标要求: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理解中华文虎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 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的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事例、多媒体及同学们的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身于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第六课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基本特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基本特征,这也表现在许多方面。A.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B.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C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学情分析:优势:学生表现欲强,活跃,合作学习气氛浓。 弱势:基础比较弱,知识缺少知识系统性,另一点就是浮躁。 学法指导:合作探究,联系历史知识着重领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原因、作用。 难点:中华文化和中国各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问题探究、讨论、多媒体展示、分析归纳等 课前准备:课前收集与教学有关的资料,课上大胆地参与学习活动,主动地观察材料、思考问题、讨论,使课堂成为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展示自我、发挥才能的平台。 课时:1课时 新课导入: 分组比赛——欣赏歌曲《中国美》,找出歌词和舞蹈中提到了哪些值得弘扬的中国文化 学生活动:欣赏歌曲,提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 除了同学们在歌词中找到的中国文化,如果让你向国外友人介绍中华文化,你还会介绍什么?同学们抢答。 幻灯片展示:中华武术,酒文化,茶文化,中药文化,丝绸等 新课讲解: 教师点拨: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既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这就是中华文化的另一个基本特征——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幻灯片展示:瓷器(美国学者德克·海德说:“虽然从此以后在欧洲和其他地方生产了大量的瓷器,但是,在瓷器之乡以外的地方,还从来没有过什么工艺品可以跟中国陶瓷工最出色的制品相媲美。”)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优秀教学设计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政治论文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李顺梅(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一、设计理念 贯穿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对于学生来说,对中华文化是有所了解的,一方面来自初三《思想品德》课中讲到《灿烂的中华文化》,另一方面来自历史书本和各种媒体宣传。如何让学生从身边看到的中华文化向更深层次的思考转变,这是本节课的思考内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包括许多内容,在一节课中让学生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一定的难度。设计时选取学生身边能看到的建筑文化为主线,让学生亲自去看,去感受,在课上交流分享,从而进一步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与学生一起设计参观路线,与学生一起分享感受。学生分组参观,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重视课程资源与本土资源的整合。教材在讲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时选用的是文学艺术和科技,这与学生语文与历史课的内容有重合,本课选取学生熟悉又陌生的建筑文化。北京是一个文化之都,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北京的文化资源为教学服务,增强了学生的直接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究、在生活中体验、感悟,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理解建筑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进一步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三个特点;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感受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2.过程与方法: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让学生进行分享、交流;教

师发挥主导作用,与学生一起分享;引导学生分享、讨论并进行综合归纳总结,从而引导学生形成观点,加深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认识到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通过学生自己看到北京胡同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觉。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中华文化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 2.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四、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建筑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就从建筑文化这个视角跟随几个同学分享他们所见、所闻、所感,进而进一步深入理解中华文化。 第一站我们跟随着某某同学的脚步来到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分享他的感想。 第一站:谈古建——赞华字之匠心 (学生介绍)(结合PPT讲)前段时间我来到“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参观,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有了些认识,结合我查的一些资料,来讲一讲中国古代建筑和西方建筑的区别。 “中国古建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那它到底与西方建筑有哪些区别呢? 1.用料。 很多同学都参观过国外的古建筑,罗马的斗兽场,巴黎的卢浮宫,他们与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修身立志、治国安邦、成就事业等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可供借鉴的宝贵遗产。罪犯犯罪入狱,人生观的扭曲、价值观的错位和道德观的沦丧是主要因素。因而,对罪犯而言,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从根本的道德问题上入手,对改造他们的道德思想,重塑他们的道德观念,激发他们内在的改造动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进一步强化教育改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大有裨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矫治罪犯中的作用 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根,是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中华文化的烙印。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潜移默化,不仅能够帮助罪犯摆脱愚昧、脱胎换骨,而且对罪犯起到了警示、教育和引导作用,激发他们积极改造,早日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新人。具体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矫治罪犯中有如下作用: (一)帮助罪犯消除消极情绪,树立改造信心。实践经验证明,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减轻罪犯因刑罚造成的痛苦,帮助其消除消极情绪,树立改造信心,走向悔过自新道路。特别是针对罪犯特殊的心理,管教民警通过儒家思想的“仁”和“义”进行约束、教导,唤醒罪犯的恻隐之心,从而对自己的可耻的犯罪行为进行忏悔,学会“换位思考”,推己及人;认识到不应该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促使他们认罪服法,安心改造。 (二)帮助罪犯矫正不良品行,提升道德水平。事实上,当下有相当一部分罪犯家庭观念淡薄、自私自利、狂妄自大、崇拜金钱万能、视法律为儿戏。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在日常管理教育罪犯的过程中,管教民警引导他们围绕孝敬父母、尊老敬长、诚信守约、勤劳俭朴、乐群利群等作为教育主题,使他们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陶冶。中国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