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石潭记重点句子翻译

小石潭记重点句子翻译

小石潭记重点句子翻译
小石潭记重点句子翻译

《小石潭记》的句子翻译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为……感到快乐)之。

译文: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为此感到高兴。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译文: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向下走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而)出。

译文:小潭用整块石头作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6、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7、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8、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任何依靠。

6、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译文:阳光向下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7、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8、潭西南而(表修饰)望,斗折/蛇行,明(现,看得见)灭(隐,看不见)可见。

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9、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0、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1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10、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译文: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凄清没有其他的人。

11、凄神寒(使……寒冷)骨,悄怆/幽邃(幽静深远). 译文:使人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1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表承接)去。译文: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可久留,于是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就离开了。

小石潭记重点句子翻译

小石潭记重点句子翻译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小石潭记》的句子翻译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为……感到快乐)之。 译文: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为此感到高兴。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译文: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向下走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而)出。 译文:小潭用整块石头作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6、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7、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8、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任何依靠。 6、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译文:阳光向下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7、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 往往,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8、潭西南而(表修饰)望,斗折/蛇行,明(现,看得见)灭(隐,看不见)可见。 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9、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0、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河中石兽》原文注释及翻译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a)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a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a)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 ú)? 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疯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正确的结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疯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吗?” 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注释: 1.沧州:沧州市临:靠近。河:指黄河。干:岸边。 2.山门:寺庙的大门。圮:倒塌。 3.阅:经历。岁:年。余:多。 4.棹:船桨。这里作动词用,划船。 5.木柿:木片。 6.湮:埋没。 7.傎:同“癫”,疯。

史记选读高祖本纪翻译

译文 高祖是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字季。父亲是太公,母亲是刘媪。他未出生之前,刘媪曾经在大泽的岸边休息,梦中与神相遇。这时电闪雷鸣,天色昏暗,太公前去看她,就看见一条蛟龙附在她身上。不久刘媪怀孕,就产下高祖。 高祖这个人高鼻梁,上额突起,胡须很漂亮,左大腿有七十二颗黑痣。仁义而爱人,喜好施舍,性情豁达。平常有远大抱负,不从事一般老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到壮年时,(通过)考试成为了官吏,担任泗水的亭长,县廷里的吏员没有不被他戏弄耍笑的。喜好喝酒和美色。常常到王媪、武负那赊欠酒,醉了就睡,武负、王媪看到高祖的上方常常有龙盘旋,认为这很奇怪。高祖每次去买酒畅饮,店里售出的酒是平日的几倍。等到看见了(有龙出现的)怪现象,年终,这两家常常毁掉欠据,免除债务。 高祖曾经到咸阳服役,(秦始皇)任人自由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说:“唉,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 单父县人吕公与沛县县令相交好,吕公因避仇人到沛县县令家作客,于是把家迁到沛县。沛中的豪杰、官吏们听说县令有贵客,都前往祝贺。萧何当时是县令的属吏,主管接收贺礼,命令送贺礼的豪杰乡坤,说:“送礼不满千金的,让他坐到堂下。”高祖做亭长,平时就看不起各个官吏,就在进见的名帖上谎称“贺钱一万”,其实不带一个钱。名帖递进去了,吕公大为吃惊,赶快起身,到门口去迎接他。吕公喜欢给人看相,看见高祖的相貌,就非常敬重他,领他到堂上坐下。 萧何说:“刘季一向满口说大话,很少做成什么事。”高祖趁机戏弄那些宾客,就坐到上座去,一点儿也不谦让。酒席将散,吕公用目示意,坚持让高祖留下。高祖喝完了酒,留下不走。吕公说:“我年轻时喜欢给人看相,看相的人多了,没有谁比得上你刘季的面相,希望你好自珍爱。我有一个亲生女儿,愿意给你做打扫清洁的婢妾。”酒宴结束,吕媪对吕公感到愤怒,说:“你起初常常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她许配给贵人。沛县县令与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不同意,为何随随便便把她许配给刘季?”吕公说:“这不是妇女小子所懂得的。”最终把女儿嫁给了刘季。吕公的女儿是吕后,生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 沛公率兵西进,在昌邑遇到彭越,于是和他一起攻打秦军,战事不利。撤兵到栗县,遇到刚武侯,夺了他的军队,大约四千多人,并入了自己的军队。与魏将皇欣、魏申徒武蒲的军队合力攻打昌邑,昌邑没有攻下。西进,经过高阳。郦食其负责看管城门,说:“经过此地的各将领多了,我看沛公是个德行高尚忠厚老实的人。”于是请求拜见,劝说沛公。沛公正坐在床上,让两个女子洗他的脚。郦食其不叩拜,拱手高举作了个长揖,说:“您一定要诛灭没有德政的暴秦,就不应该坐着接见有才能的人。”于是沛公站起来,提起衣服,向郦食其道歉,把他请到上坐。郦食其劝说沛公袭击陈留,得到了秦军积存的粮食。就把郦食其封为广野君,郦商为将军,统率陈留的军队,与沛公一起攻打开封,开封没有攻下。西进,与秦将杨熊在白马打仗,又在曲遇东面打仗,大大地打败秦军。杨熊逃到荥阳,秦二世派使者将他斩首示众。向南攻打阳,屠戮了颖阳。通过张良的关系,就占领了韩国的轘辕险道。 当初,项羽和宋义向北去救赵国,等到项羽杀了宋义,代替他做了上将军,各路将领如黥布等都归属了,打败了秦将王离的军队,使章邯投降,诸侯都归附了。等到赵高已经杀了秦二世,派人来求见,想(和沛公)约定在关中分地称王。沛公认为其中有诈,就用了张良的计策,派郦生,陆贾去游说秦将,并用财利进行引诱,趁机偷袭攻打武关,攻站了它。又在蓝田南面与秦军交战,增设疑兵旗帜,全军所过之处,不得抢人抢物,秦地的人很高兴,秦军松懈,趁机大败秦军。又在蓝田的北面交战,大败秦军。趁着胜利勇战,终于打败了秦军。 汉元年十月,沛公的军队就先于各诸侯到达霸上。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带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轵道旁投降。将领们有的说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本来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况且人家已经屈服投降了,又杀掉他,不吉利。”于是把秦王交给主管人员(看管),就向西进入咸阳。(沛公)想到宫中居住休息,樊哙、张良劝阻,才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退回来驻军在霸上。(沛公)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说:“父老们以秦朝的苛虐法令为苦很久了,非议国政的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死。我和诸侯们约定,先进入关中的在这里做王,我应当在关中称王。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都废除秦朝的法律。所有官吏和百姓都一切照常。总之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

小石潭记重点句子翻译

《小石潭记》的句子翻译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为……感到快乐)之。 译文: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为此感到高兴。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译文: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向下走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而)出。 译文:小潭用整块石头作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6、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7、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8、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任何依靠。 6、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译文:阳光向下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7、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8、潭西南而(表修饰)望,斗折/蛇行,明(现,看得见)灭(隐,看不见)可见。 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9、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0、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1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河中石兽重点字词以及翻译

《河中石兽》重点字词及翻译 一、注音 1、圮(pǐ) 2、募(mù) 3、曳(yè) 4、棹(zhào) 5、钯(pá) 6、杮( fèi) 7、湮( yān) 8、啮(niè) 一、解释 1、河干(河边) 2、圮(倒塌) 3、二石兽并沉焉(一起) 4、阅十余岁(经过、过了) 5、募金重修(募集) 6、求石兽于水中(寻找) 7、竟不可得(终于,到底) 8、棹数小舟(划船) 9、曳铁钯(拖着) 10、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 11、湮于沙上(埋没) 12、啮沙为坎穴(冲刷) 13、啮沙为坎穴(坑洞) 14、石必倒掷坎穴中(倾倒) 15、溯流逆上(逆流而上) 16、固颠(固然) 17、果得于数里外(果然) 18、然则天下之事(既然这样,那么) 19、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只) 20、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 三、古今异义词(一个词4分) 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今义(一门学科) 阅:古义(经过);今义(阅读) 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是:古义(这);今义(判断词,是) 盖:古义(发语词,原来(是));今义:(器物上有遮蔽作用的东西)四、通假字(3分)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通“癫”,疯狂) 五、一词多义(1个2分) 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 众服为确论(认为) 啮沙为坎穴(形成,成为)

之:当求之于上流(代词,代指石兽) 求之地中(代词,代石兽) 闻之笑曰(代词,代指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 沿河求之(代词,代石兽) 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讲学家的话) 然则天下之事(的) 其反激之力(的) 至石之半(的) 六翻译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终于还是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去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究在寺庙里开馆讲学,听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了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就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石兽,不是疯狂了吗?”大家都很信服,认为是精当确切的结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学究的话,又笑着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反激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刷石前的沙子,形成陷坑。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洞里。 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头便反方向逆流而上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疯狂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了吗?”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还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 摇缀,参差披拂。(珮通:佩)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下澈一作:下彻)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 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 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 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两 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 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最新小石潭记+注音+全文翻译

小石潭记全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xiǎo shítán jì táng dài Liǔ ZōngYuán 小石潭记唐代柳宗元 cóng xiǎo qiūxī xíng bǎièr shí bù ,gé huáng zhú ,wén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 shuǐ shēng ,rú míng pèi huán ,xīn lè zhī 。

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fá zhú qǔ dào ,xià jiàn xiǎo tán ,shuǐ yóu qīng liè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quán shí yǐ wéi dǐ ,jìnàn , 全石以为底,近岸, juàn shí dǐ yǐ chū ,wéi chí,wéi yǔ ,wéi kān,wéi yán 。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qīng shù cuì màn ,méng luò yáo zhuì ,cēn cī pīfú 。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tán zhōng yú kě bǎi xǔ tóu ,jiē ruò kōng yóu wú suǒyī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rì guāng xià chè ,yǐng bù shí shàng ,yírán bù dòng ;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 chù ěr yuǎn shì ,wǎng lái xī hū ,sì yǔ yóu zhě xiāng lè 。倏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tán xī nán ér wàng ,dǒu zhé shé xíng ,míng miè kě jiàn。

语文 课文翻译(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doc

课文翻译 《高祖本纪》 1.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高祖曾经到咸阳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充许人们随意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象这样!” 2.公始常欲奇此女,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他许配给个贵人。沛县县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 3.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又在蓝田南面与秦军交战。增设疑兵旗帜,命令全军,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地的人都很高兴,秦军瓦解,因此大败秦军。 4.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枳(zhǐ,纸)道旁投降。5.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 6.诸吏人皆安堵如故。 所有官吏和百姓都象往常一样,安居乐业。 7.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纳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 现在听说章邯投降项羽,项羽给他的封号是雍王,在关中称王。如今要是他来了,沛公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可以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并且逐步征集关中的兵卒,加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沛公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就依从了他的计策。 8.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后天下约。 项羽怨恨怀王当初不肯让他和沛公一起西进入关,却派他到北边去救赵,结果没能率先入关,落在了别人之后。 9.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 军队离去以后,在陡壁上架起的栈道就全部烧掉,为的是防备诸侯或其他强盗偷袭,也是向项羽表示没有东进之意。到达南郑时,部将和士兵有许多人在中途逃跑回去了,士兵们都唱着歌,想东归回乡。10.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项羽封有功的部将为王,却偏偏让您到南郑去,这分明是流放您。

《小石潭记》注释、翻译、简答习题

《小石潭记》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10课】 班级:姓名: 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篁竹】。 2、【如鸣珮环】。珮、环,。 3、【心乐之】。乐,。 4、【水尤清冽】。尤,。 5、【全石以为底】。 6、【卷石底以出】 。 7、【坻】。 8、【堪】。 9、【翠蔓】。 10、【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1、【可百许头】。可,。许,。12、【若空游无所依】 。1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澈,。 14、【怡然】。 15、【俶尔远逝】 。俶尔,。 16、【翕忽】。 17、【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18、【犬牙差互】 。 19、【凄神寒骨】 。 20、【悄怆幽邃】 。悄怆,。邃,。 21、【清】。 22、【隶而从】。 23、【二小生】。 二、重点句子翻译: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翻译: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翻译: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翻译: 5、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翻译: 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翻译: 7、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翻译: 8、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翻译: 9、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翻译: 三、课内阅读理解: 1、、柳宗元(773-819),字,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文学家,“”之一。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小石潭记》课文、字词、翻译、内容理解

26、《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由、从。篁竹:竹林。闻:听到。如:好像。环:珮环。乐:以…为乐。 译文: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身上佩带的珮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伐:砍伐。取:取得、开辟。下:往下走。尤:格外。清:清澈。冽:凉。 译文:砍了竹子,开辟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以:用。为:作为。近:靠近。卷:弯曲。以:而。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 译文:潭用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翠蔓:翠绿的藤蔓。差:长短不一。 译文: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可:大约。许:来,左右。澈:穿过。布:映在。佁然:呆呆的样子。 译文: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呆呆地不动; 俶:忽然。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译文: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欢乐。 西南:向西南。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一样。犬牙:像狗牙一样。差:交错。可:能够。源:源头。 译文:顺着小石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够看到它的源头。 环:围绕。寂寥:寂静寥落。凄:使凄凉。寒:使寒冷。悄怆:忧伤的样子。 译文: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

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以:因为。清:凄清。居:停留。去:离开。 译文:因为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 隶:附属。从:跟从。小生:年轻人。 译文: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一词多义: 1、从:从小丘西行()隶而从者() 2、环:如鸣佩环()竹树环合() 3、清:水尤清冽()其境过清() 4、以: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以其境过清() 5、为:为嵁()全石以为底()为念珠各一() 6、许: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7、缀:蒙络摇缀()缀行甚远() 8、见:下见小潭()才美不外见() 9、差:犬牙差互()参差披拂() 10、道:伐竹取道()策之不以其道() 益慕圣贤之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11、可: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知其源()

《史记选读》重点句子翻译(学生版)

必修四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第一课时 《季氏将伐颛臾》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乃尔是过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虎兕出于柙,龟玉毁椟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既来之,则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寡人之于国也》 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小石潭记原文 翻译 加点字 重点短语 默写考点等

小石潭记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ai)环,心乐(la)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a)。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 )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lu?)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cha),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注释 1从:自,由。 2.小丘:小山,在小石潭东面。 3.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4.行:走。

5.篁(huáng)竹:竹林。篁,竹林,泛指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佩、环:都是玉质装饰品。鸣:发出声响。 7.乐: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8.伐竹取道,伐:砍伐。取:这里指开辟。 9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10.见:看见。 11.水尤清冽(lia):潭水格外清凉,清澈。尤:格外,特别。清冽:清凉。清,清澈。冽:凉。 12.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为:把……当作(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以:用。为:作为 13.近岸:靠近潭岸的地方。近,靠近。岸,岸边. 14.卷石底以出:石底有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卷:弯曲。以:相当于连词“而”,表承接。 15.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16.坻:水中高地。 17.屿:小岛。 18.嵁:不平的岩石。 19.岩:高出水面较大而高耸的石头。 20.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1.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

河中石兽原文及翻译

《河中石兽》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文章意思就是要具体考虑问题,不能想当然。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错乱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正确的结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颠倒错乱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颠倒错乱了吗?” 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注释: 1.沧州:沧州市临:靠近。河:指黄河。干:岸边。 2.山门:寺庙的大门。圮:倒塌。

小石潭记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带答案

《小石潭记》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 班级:姓名: 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 一、重点注释默写: 1、【篁竹】竹林。 2、【如鸣珮环】好像佩带的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珮、环,都是玉饰。 3、【心乐之】心情为之高兴。乐,以…….为乐。 4、【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尤,格外。 5、【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的石头为底。 6、【卷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7、【坻】水中高地。 8、【堪】不平的岩石。 9、【翠蔓】翠绿的藤蔓。 10、【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11、【可百许头】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表示约数。 12、【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1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澈,穿透。 14、【怡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15、【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俶尔,忽然。 16、【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17、【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18、【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 19、【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20、【悄怆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悄怆,忧伤。邃,深。 21、【清】凄清。 22、【隶而从】跟随着同去。 23、【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二、重点句子翻译: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翻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翻译: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翻译: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翻译: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5、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翻译: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翻译: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7、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翻译: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8、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翻译: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9、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翻译: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三、理解性默写: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高祖本纪演练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乃绐. 为谒曰“贺钱万” 绐:假装 B.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 上坐 延:请 C.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徇:示众 D.乃以秦王属. 吏,遂西入咸阳 属:交付,委托 解析:选A 。绐:欺骗,诈说。 2.下列加点的虚词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仁而.爱人战胜而.不予人功 B.????? 以.备诸侯盗兵袭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 C.????? 高祖因.狎侮诸客因.袭攻武关,破之 D.????? 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 解析:选C 。A 项,连词,表示并列;连词,表示转折。B 项,连词,表示目的;介词,把。D 项,动词,到;结构助词“的”。只有C 项中的两个“因”都是介词,“趁机”。 3.下列各句中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②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 ③无所诎 ④因以文谕项羽 ⑤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⑥夫运筹策帷帐之中 A .①②③⑤ B .②④⑤⑥ C .①②④⑤ D .①③④⑥ 解析:选A 。①“案堵”同“安堵”;②“内”同“纳”;③“诎”同“屈”;⑤“详”同“佯”。 4.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B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 耳 C .秦人大失望.. D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解析:选C 。C 项,古今皆指因为希望未实现而不愉快。A 项,“家人”,古指平民百姓,现指一家的人;B 项,“约束”,古指规约,现指限制使不超出范围;D 项,“无赖”,古指没有恃以谋生的手段,没有出息,现指蛮不讲理或品行不端的人。 5.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 A .此非儿女子所知也 B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 C .不然,籍何以生此 D .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 解析:选B 。B 项和例句均为状语后置句。A 项为判断句;C 项为宾语前置句;D 项为定语后置句。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6~9题。 高祖为人,隆准而. 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

《鱼我所欲也》与《小石潭记》重点知识检测重点知识检测(附答案)

《鱼我所欲也》与《小石潭记》重点知识检测重点知识检测 (附答案) 《鱼我所欲也》重点知识检测 一、重点实词释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易写错的字填空 1.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患者何不为也? 3.一()食,一豆(),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4.呼尔而()之,行道之人弗受;()尔而与之,乞人不()也。 5.万钟则不()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6.为宫室之美,妻妾之(),所识穷乏者()我与? 7.()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8.是亦不可以()乎? 三、理解式名句默写 1.《鱼我所欲也》一文体现作者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 2.《鱼我所欲也》中通过举乞丐不吃嗟来之食的例子,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即“,”。 3.《鱼我所欲也》一文中“,”写出了乞丐身上的傲骨,以此为例告诉我们人生的选择。 4.《鱼我所欲也》中表明自己对“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可耻之事所持的态度并指出其原因的句子是“?”。 5.《鱼我所欲也》中的“?”解释了不苟且偷生而要舍生取义的原因。 6.《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三句是“,,”。 7.(2016年高考课标全国卷Ⅱ)《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 《鱼我所欲也》重点知识检测答案 一、重点实词释义

《河中石兽》原文、书下注释、译文

河中石兽○1 纪昀 沧州○2南一寺临河干○3,山门○4圮○5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6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7二石兽于水中,竟○8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9,曳铁钯○10,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11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12,是非木杮○13,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1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纪昀(y ún)(1742-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清代学者、文学家。 ○2[沧州]地名,今属河北。 ○3[河干(gān)]河岸。 ○4[山门]佛寺的外门。 ○5[圮(pǐ)]倒塌。 ○6[阅]经过,经历。 ○7[求]寻找。 ○8[竟]终了,最后。 ○9[棹(zhào)数小舟]划着几只小船。棹,划(船)。 ○10[曳(yè)铁钯(pá)]拖着铁钯。曳,拖。铁钯,农具,用于除草、平土等。 ○11[设帐]设馆教书。 ○12[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这些人。究,研究、探求。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13[是非木杮(fèi)]这不是木片。是,这。木杮,削下来的木片。

湮○14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15乎?”众服为确论○16。 一老河兵○17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18,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19,必于石下迎水处啮○20沙为坎穴○21,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22,遂○23反溯流○24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25欤? ○14[湮(yān)]埋没。 ○15[颠]颠倒,错乱。 ○16[众服为确论]大家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17[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 ○18[失石]丢失的石头,这里指落入水中的石头。 ○19[反激之力]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 ○20[啮(niè)]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21[坎穴]坑洞。 ○22[不已]不停止。 ○23[遂]于是。 ○24[溯流]逆流。 ○25[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臆断,主观地判断。 沧州南部的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院正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了河中。过了十多年,僧人募集钱款重修寺庙,并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后没能找到。(寺僧)认为它们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曳着铁钯,(向下游)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

小石潭记字词解释翻译

小石潭记 字词解释 1从:自,由。 2.小丘:小山岗。 3.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4.行:行走。 5.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佩、环:都是玉质装饰品。鸣:使……鸣叫。如:好像。7.乐:以……为乐(含有“感觉”“觉得”的意思)。8.伐竹取道,伐:砍伐。取:这里指开辟。道;道路。9下:(名词作状语)向下。10.见:看见。11.水尤清洌(liè),尤:格外,特别。清洌,清澈。洌:凉。12.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为:把……当作(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以:用。为:作为。全石:整块石头。石底:石底有些部分。13.近岸:靠近岸的地方。近,靠近。岸,岸边. 14.卷石底以出:石底有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卷:弯曲。以:表承接,不译。出;露出。15.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16.坻:水中高地。17.屿:小岛。18.嵁:不平的岩石。19.岩:小岩石。20.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接,参差不齐,随风飘动。21.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左右。头:条。22.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空:在空中。皆:都。所依:依靠的东西。23.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下,向下。布:散布。彻:直透。24.佁然不动:(鱼影)静止呆呆地一动不动。佁(yǐ)然,愣住的样子。然:……的样子。25.俶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了。俶(chù)尔,忽然。远:向远处。逝:游去,离去。26.往来翕(xī)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翕:收缩。27.乐:逗乐。似:好像。与:同,跟。游者;游玩的人。者;……的人。相:一方对另一方。28.潭西南而望:向潭水的西南方向望去而,不译,表修饰。西南,向西南(名词作状语)。29.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有的地方露出来,有的地方被掩没了,隐隐约约可以看得出。斗: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30.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差:交错。其:它的,指溪水的。31.不可知其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可:能32.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qiǎo chuàng)幽邃:坐在石潭上,四下里竹子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使人心神凄楚,寒透骨节,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寥:寂静,空虚。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怆:悲伤。邃,深。33.以其境过清:因为那种环境太凄清了。以,连词,表示原因。清,凄清。3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能呆太久,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居:停留。之:代小石潭的景物。而:表顺承,不译。去:离开。35. 余:我的36.同游者:共同游览的人。游:游览。者:……的人。37.隶而从者:我带着一同去的。隶:随从。从:跟随。38.二小生:两个年轻人。39、百二十步:一百二十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