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机原理课设:可控制霓虹灯

微机原理课设:可控制霓虹灯

微机原理课设:可控制霓虹灯
微机原理课设:可控制霓虹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可控制霓虹灯

班级:电气本151

小组组长:徐明(2015040104)

小组成员:王军三(2015040107)

黄国涛(2015040108)

刘飞鸿(2015040113)

指导教师:刘微

日期:2017年10月11日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系

一、设计可控制霓虹灯目的及意义

霓虹灯其设计目的主要为:

(1) 进一步熟悉8255A并行接口的基本工作原理

(2) 运用CES-86通用微机实验装置,了解键盘的基本结构,学会编写程序.

(3)在熟悉了小键盘的基础上,加上LED发光二极管的使用设计出绚丽闪耀的霓虹灯

.本课程设计是自动化专业学生的一次较全面的的设计训练,是配合“微机与接口技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将起到巩固课堂和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加强综合能力、提高系统设计水平、启发创新思想的作用。

霓虹灯的意义: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与发展,大中小城市都在进行亮化工程。企业为发展自己的形象和产品,一般都会采用通过霓虹灯广告屏这种广告手法,所以当我们夜晚走在大街上,马路两旁各色各样的霓虹灯广告随处可见,一种是采用霓虹灯管做成的各种形状和多种彩色的灯管,另一种为日光灯管或白炽灯管作为光源,另配大型广告语或宣传画来达到宣传的效果,大部分是采用霓虹灯。这就涉及到如何去控制霓虹灯的亮灭、闪烁时间及流动方向等诸多控制问题,如何去快捷、可靠、简单的去控制,成为人们考虑的重点。

当然,虽然程序最后达到了预期控制要求,但是由于实际情况和理想情况存在差距,我知道还有很多地方有待改进,同时我还是个初学者,各方面肯定存在不足,如果老师发现了缺陷之处,请指出,我们一定会虚心接受。

二、总体方案

(一)概述

本次课程设计中所使用的芯片8255A(如右图)是Intel公司采用CHMOS工艺生产的一种高性能通用可编程输入/输出并行接口芯片,可以方便地

应用在Intel系列微处理器系统中。

(二)芯片介绍

1.8255A的内部结构

8255A是40引脚双列直插式芯片,片内有

A,B,C三个8位I/O端口,可提供24条可编程

输入/输出端口线。它的内部结构由三部分电路

组成:把他用线路与8086CPU的接口电路、内

部控制逻辑电路和与外

设连接的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图1

2.8086内部介绍

8086 CPU 中寄存器总共为14 个,且均为16 位。

即AX,BX,CX,DX,SP,BP,SI,DI,IP,FLAG,CS,DS,SS,ES 共14 个。

而这14 个寄存器按照一定方式又分为了通用寄存器,控制寄存器和段寄存器。

3.与CPU的接口电路

(1)与CPU的接口电路由数据总线缓冲器和读/写控制逻辑组成。

数据总线缓冲器是一个三态、双向、8位寄存器,8条数据线D7~D0与系

统数据总线连接,构成CPU与8255A之间信息传送的通道,CPU通过执行输出指令向8255A 写入控制命令或往外设传送数据,通过执行输入指令读取外设输入的数据。

读写控制逻辑电路用来接收CPU系统总线的读信号RD,写信号WR,片选择信号CS,端口选择信号A和复位信号RESET,用于控制8255A内部寄存器的读写操作和复位操作。

(2)内部控制逻辑电路

内部控制逻辑包括A组控制与B组控制两部分。A组控制寄存器用来控制A口PA7~PA0和C口的高四位PC7~PC4;B组控制寄存器用来控制B口PB7~PB0和低四位PC3~PC0。它们接收CPU发送来的控制命令,对A,B,C3个端口的输入/输出方式进行控制。

(3)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8255A片内有A,B,C3个8位并行端口,A口和B口分别有1个8位的数据输出锁存/缓冲器和1个8位数据输入锁存器,C口有一个8位数据输出锁存/缓冲器,用于存放CPU与外部设备交换的数据。

对于8255A的3个数据端口和1个控制端口,数据端口既可以写入数据也可以读出数据,控制端口只能写入命令而不能读出,读、写控制信号(RD,WR)和端口选择信号(CS,A1,A0)的状态组合可以实现A,B,C3个端口和控制端口的读写操作。8255A的端口分配及读写功能见下表:

3.引脚信号

8255A的引脚如下图示,分为数据线、地址线、读写控制线、输入/输出端口线和电源线。

D7~D0:三态、双向数据线,与数据总线连接,用来传送数据。

CS:片选信号线,低电平有效时,芯片被选中。

A1,A0:地址线,用来选择内部端口。

RD:读出信号线,低电平有效时,允许数据读出。

WR:写入信号线,低电平有效时,允许数据写入。

RESET:复位信号线,高电平有效时,将所有内部寄存器(包括控制寄存器)清0。

PA7~PA0:A口输入/输出信号线。

PB7~PB0:B口输入/输出信号线。

PC7~PC0:C口输入/输出信号线。

VCC:+5V电源。

GND:电源地线。

4.8255A的工作方式及初始化编程

8255A有三种工作方式:基本输入/输出方式,单向选通输入/输出方式和双向选通输入/输出方式。

(1)方式0:基本输入输出方式

方式0是8255A的基本输入输出方式,其基本特点是与外部传送数据时,不需要设置专用的信号联络(应答)信号,可以无条件的直接进行I/O端口传送。A,B,C三个端口都可以工作在方式0。A口和B口工作在方式0时,只能设置以8位数据格式输入输出;C口工作在方式0时,可以将高4位和低4位分别设置为数据输入或数据输出方式。方式0常用于与外设无条件数据传送或查询方式数据传送。

(2) 方式1:单项选通输入/输出方式

方式1是一种带选通信号的单方向输入/输出工作方式,其特点是:与外设传送数据时,需要联络信号进行协调,允许用查询或中断方式传送数据。由于C口的PC0,PC1和PC2定义为B口工作在方式1的联络信号线,PC3,PC4和PC5定义为A口工作方式1的联络信号线,因此只允许A口和B口工作在方式1。

(3)方式2:双向选通输入/输出方式

方式2为双向选通输入输出方式,是方式1输入和输出的组合,即同一端口的信号线既可以输入又可以输出。由于C口的PC7~PC3定义为A口工作在方式2时的联络信号线,因此只允许A口工作在方式2。

8255A的A,B,C三个端口的工作方式是在初始化编程时,通过向8255A的控制端口写入控制字来设定的。8255A由编程写入的控制字有两个:方式控制字和置位/复位控制字。方式控制字用于设置端口A,B,C的工作方式和数据传送方向;置位/复位控制字用于设置C口的PC7PC0中某一条口线PCi(i=0~7)的电平。两个控制字公用一个控制字公用一个端口地址,由控制字的最高位最为区分这两个控制字的标志位。

8255A工作方式控制字的格式如图所示:

图3 (三)、硬件设计

积木的具体电路为:

A:单脉冲发生器电路;

B:时钟脉冲发生器电路;

C:数/模转换(DAC0832)电路;

D:可编程计数器/定时器(8253)电路;E:模/数转换(ADC0809)电路;

F:单板机I/O地址电路;

G:逻辑电路芯片插座区;

H:电平开关电路;

I:发光二极管(LED)显示电路;

J:计数器分频电路;

K:可编程并行通信接口(8255A)电路;L:可编程串行通信接口(8251A)电路

M:十六进制键盘电路;

N:七段数码显示电路;

O:随机存储(RAM6116)电路;

P:中继电路;

Q:直流电源及控制电路;

R:PC总线接口;

S:与PC机连接的接口电路;

“单板积木式”图4

本课程设计使用了F(单板机IO地址电路),H(电平开关电路), I发光二极管显示电路, K(可编程并行通信接口即8255A电路)。

设计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A口为输出,连接8个发光二极管,B口为输入,其中的PB0,PB1接开关K1,K2。开关的四个状态分别对应霓虹灯的四种变化状态,做试验时,通过控制开关的断开与闭合,可以观察到霓虹灯的闪烁。同时CPU通过B端口将K1,K2的信息读入,然后转换成ASCII码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设计 指导教师: 班级: 姓名: 学号: 班内序号: 课设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录 一、课程设计题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设计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设计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设计所需器材与工具 (3) 五、设计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设计步骤(含流程图和代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课程设计小结 (36)

一、课程设计题目:点阵显示系统电路及程序设计 利用《汇编语言与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中所学的可编程接口芯片8253、8255A、8259设计一个基于微机控制的点阵显示系统。 二、设计目的 1.通过本设计,使学生综合运用《汇编语言与微型计算机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的内容,为今后从事计算机检测与控制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2.掌握接口芯片8253、8255A、8259等可编程器件、译码器74LS138、8路同相三态双向总线收发器74LS245、点阵显示器件的使用。 3.学会用汇编语言编写一个较完整的实用程序。 4.掌握微型计算机技术应用开发的全过程,包括需求分析、原理图设计、元器件选用、布线、编程、调试、撰写报告等步骤。 三、设计内容 1.点阵显示系统启动后的初始状态 在计算机显示器上出现菜单: dot matrix display system 1.←left shift display 2.↑up shift display 3.s stop 4.Esc Exit 2.点阵显示系统运行状态 按计算机光标←键,点阵逐列向左移动并显示:“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设计,点阵显示系统,计科11302班,陈嘉敏,彭晓”。 按计算机光标↑键,点阵逐行向上移动并显示:“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设计,点阵显示系统,计科11302班,陈嘉敏,彭晓”。 按计算机光标s键,点阵停止移动并显示当前字符。 3.结束程序运行状态 按计算机Esc键,结束点阵显示系统运行状态并显示“停”。 四.设计所需器材与工具 1.一块实验面包板(内含时钟信号1MHz或2MHz)。 2.可编程芯片8253、8255、74LS245、74LS138各一片,16×16点阵显示器件一片。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数据采集系统(查询法) # (

一、课设目的 进一步掌握微机原理只是,了解危机在实时采集过程中的应用,学习、掌握编程和程序调试方法。 , 二、课设内容 用查询法,将ADC 0809通道0外接0~5V电压,转换成数字量后,在七段LED数码管上,以小数点后两位(几十毫伏)的精度,显示其模拟电压的十进值;0809~道0的数字量以线性控制方式送DAC0832输出,当通道O的电压为5V时,0832的OUT为0v,当通道O的电压为0时,0832的OUT为2.5V;此模拟电压再送到ADC0809通道1,转换后的数字量在CRT上以十六进制显示;通道0的数字量经74LS574输出到八位LED上,且以一定的要求,点亮LED指示灯。调整电位器,用示波器或三用表观察0832的变化,观察七段LED数码管数值的变化,观察LED灯的变化, ADC 0809的CLK脉冲,由定时器8254的OUT0提供;ADC 0809的EOC信号,用8255的PC0检测;74LS574外接的LED灯变化如下:若电压值小于0.5V,则最低位(DO)’LED灯亮,若电压值大于4.5V,则最高位LED灯亮,若电压值在0.5V~4.5V,则八位LED灯由低向高变化亮,且高位LED灯亮时低位灯全亮。 要有较好的人机对话界面;控制程序的运行。 三、硬件设计 1、电原理框图 见附件1 2、电原理框图工作过程的简要说明 【 (1)、ADC 0809的INO采集电位器0—5V电压,INl采集0832输出的模拟量。(2)、DAC 0832将ADC 0809的INO数字量后重新转换成模拟量输出。 (3)、8255用于检测ADC 0809转换是否,为七段LED数码管显示提供显示驱动信息。 (4)、七段LED数码管显示ADC 0809的INO的值。 (5)、74LS574驱动八位发光二极管,使它们按要求点亮:来指示当前采样值的范围。 (6)、8254提供ADC 0809的采样时钟脉冲。 (7)、74LSl38译码器为各芯片提供地址信息。 四、软件设计 【 首先进行程序初始化显示提示信息,判断是否有键按下,按下1则继续往下执行,按下2则退出。首先对8254进行初始化选择工作方式及赋初值,然后启动0809的IN0,接着初始化8255,并检测PA7的状态检测转换是否,否继续检测

微机原理课设_加法练习程序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名称:微机应用系统课程设计 专业班级:计科1204班 学生姓名:张婷婷 学号: 201216010433 指导教师:王锋 课程设计时间: 2014.12.22-2015.1.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实验的目的 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更好的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和考验平时学习的成果。我们是计算机专业,离不开编写代码。平时上课所学的知识来自于课本,上机实验相对比较少,所能锻炼的操作能力机会不多。而课程设计是让我们综合平时课本和实验的知识及经验,自己设计和构造,编写一个相对完整的程序。这不仅仅是对以前知识的巩固,更是锻炼我们的思维,我们的设计与编写程序的能力。对于我们以后将会从事的计算机类工作,这能很好的为我们打下坚实的基础,所谓积少成多,每学期都做课程设计,到毕业时我们对于编写一个应用软件或许就能较容易驾驭了。 本次微机应用系统课程设计我的题目是加法练习程序设计,虽然只要求加法运算,但我在该程序里添加了减法运算,使得程序相对不会太单调。虽然给的编程题目可能会与别人一样,但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在设计时添加自己的想法或许就能使程序更加完善了,这也是课程设计对我们的一种锻炼。 二.实验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加法练习设计程序的内容是:随机给出百位数以内的加法算式,并提示输入答案,若正确给出正确提示,若错误给出错误提示,并提示输入答案;按 R 键继续下一题,按 Q 键返回 DOS。按照内容要求,在所学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设计程序,具体的内容设计要求任务如下: 1.设计一个菜单,选项为加法和减法的练习。

2.以获取系统中的秒和百分秒作为两个随机数进行加减运算。 3.将输入的答案和运行结果比较,若相等给出正确提示,若错误给出错误提示,并继续输入答案直到正确为止。 4.提示是否继续下一题,按R键继续下一题,按Q键返回 DOS。 这次课程设计是在完成设计要求的基础上,添加了减法练习运算,以仔细、认真、规范的态度完成自己课程设计。 三.实验设计的思想 加法练习程序设计,主要工作是产生两个两位数的随机数进行加运算,而怎么产生随机数是该程序的难点。在搜集了一些资料后发现很多程序用的随机数是伪随机,是一个比较复杂算法,而不使用算法获得随机数的方法就是获取系统的时间。在翻阅课本后得知mov ah,2ch int 21h语句可以得到系统时间,在考虑后认为秒和百分秒比较适合,因为在短时间内这两个时间变化的多一些,比较适合用于随机数。Dh所存的数对应的是秒,Dl所存的数对应的是百分秒。加法直接将两个随机数相加即可,但减法就相对麻烦些,因为会出现第一个随机数比第二个随机数小得到结果为负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数据段定义了两个变量,用来存放减数和被减数。在获取随机数时先不显示运算式,先将随机数的值给变量num1和变量mum2,如果相减结果小于0则转回去继续取随机数,直到取得随机数相减记过大于0,则显示运算式继续后面的程序运行。 相对较难的部分解决后则是将整个程序流程串起来,先是显示选择加或减运算,产生的随机数并显示相应的运算式;再是输入结果,对结果进行判断给出对或错的提示,错误时提示继续输入结果,对则继续下一步;最后选择是否继续下一题,R返回最初加减运算选择,Q则退出。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实验报告DOC

河北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班级: 课程名称: 学年学期: 指导教师: 年月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学生姓名学号成绩 专业班级起止时间2011.12.24—2012.11.28 设计题目字符串动画显示 指 导 教 师 评 语 指导教师: 年月日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 二、设计题目 (1) 三、设计内容要求 (2) 四、设计成员及分工 (2) 五、课程设计的主要步骤 (2) 六、课程设计原理及方案 (3) 七、实现方法 (3) 八、实施结果 (8) 九、总结 (8) 十、体会感受 (8)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是以自己动手动脑,亲手设计与调试的。它将基本技能训练、基本工艺知识和创新启蒙有机结合,培养我们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课程设计的意义,不仅仅是让我们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作为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基本的动手能力是一切工作和创造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课程设计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在学习完本门课后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设计和应用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具有动手、动脑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是培养在校工科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敢于动手、善于动手和独立自主解决设计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力的一种较好方法。 《微机原理及应用》是一门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没有实际的有针对性的设计环节,学生就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技术知识,更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通过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使学生学会系统地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在微机应用方面的开发与设计本领,系统的掌握微机硬软件设计方法。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检验学生对本门课学习的情况,更要培养学生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查阅专业资料、工具书或参考书,掌握工程设计手段和软件工具,并能以图纸和说明书等表达设计思想和结果的能力。培养学生事实求是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通过设计过程,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微机系统的软件设计的方法、设计步骤,使学生得到微机开发应用方面的初步训练。让学生独立或集体讨论设计题目的系统方案论证设计、编程、软件调试、查阅资料、编写说明书等问题,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由学习知识到应用知识的初步过渡。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熟练的熟练掌握微机系统的设计方法,熟练应用8086汇编语言编写应用程序和实际设计中的软件调试方法和步骤,熟悉微机系统的软件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设计题目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数字时钟的实现(附代码)

合肥工业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课程设计 课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设计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x班学号: 姓名:

一、设计题目及要求: 【课题6】数字时钟 1.通过8253 定时器作产生秒脉冲定时中断。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实现秒、分、小时的进位(24小时制)。 2.在七段数码管上显示当前的时分秒(例如,12 点10 分40 秒显示为121040)。 3.按“C”可设置时钟的时间当前值(对准时间)。 二、设计思想: 总体思想: 1、功能概述: 实验箱连线: 本实验建立在Dais实验箱基础上完成的基本连线及程序如下: 138译码器: A,B,C,D,分别连接A2,A3,A4,GS; y0连接8253的CS片选信号; y1连接8259的CS片选信号; 8253连线: 分频信号T2接8253的CLK0; 8253的OUT0接8259的IR7; 8253的gate信号接+5V; 8259连线: 8259的数据线接入数据总线;

本程序包括显示模块,键盘扫描模块,时间计数模块,设置模块等几个模块, (1)程序运行后,LED显示000000初始值,并且开始计数 (2)按C键进行设置初始时间,考虑到第一个数只能是0,1,2,当第一个数显示2时第二个数只能显示0~4,同理下面各位应满足时钟数值的合理的取值; (3)在手动输入初始值时,按D键进行回退1位修改已设置值,连续按D键可以全部进行删除修改。 2、主程序设计 主程序中完成通过调用子程序完成对8253及8259的初始化,对8259进行中断设置。主要在显示子程序和键盘子处理程序之间不断循环,8253每一秒给8259一个刺激,当8259接受到刺激后会给CPU一个中断请求,CPU会转去执行中断子程序,而中断子程序设置成时间计数加,即完成电子表的整体设计。详细流程图见图三-1。 3、LED显示子程序设计 本程序显示部分用了6个共阳极LED作为显示管,显示程序要做到每送一次段码就送一次位码,每送一次位码后,将位码中的0右移1位作为下次的位码,从而可以实现从左到右使6个LED依次显示出相应的数字。虽然CPU每隔一定时间便执行显示程序,但只要这个时间段不太长,由于人眼的视觉作用,就可以在6个LED上同时见到数字显示。 4、键盘扫描子程序设计 本程序需要用键盘对时间的初始值进行设置,因此对键盘扫描的子程序需要满足的功能如下: 判断是否是C键,若不是就返回至主程序,若是C键就开始对时间初始值进行设置,同时因注意到第一个值不可以超过2,第一个数是2时第二数不能超过4,余下的同理要满足时间数值的取值范围呢,若不是合法输入不予反应继续等待输入。当遇到输入数值错误时可以按下D键进行删除一位重新设置;当6位初始值全部设置成功后,电子表将自动开始走表。 5、时间运算子程序设计 该子程序的主要功能是对时、分、秒的运算,并把运算出的最终结果存到事先已经开辟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

目录 一、设计任务 1、计时秒表,具有分、秒和百分之一秒的计时功能。 2、可以在屏幕中央显示计时结果,屏幕显示彩色图案和文字。 3、秒表具有键控启/停功能,而且可以随时通过键盘复位,清零。 二、设计原理 1、HALT(启动子程序) 2、DIS(宏定义——苹果显示程序) 3、DISS(宏定义——字符串的输出) 4、CLOUR(字体颜色设置程序) 5、IOSET(设置光标位置子程序) 6、GO(初始化显示子程序) 7、TIME(延时子程序) 8、TRAN(压缩BCD码转ASCII码程序) 9、复位、停止等功能的实现 三、流程图 a)主程序流程图 b)压缩BCD转ASCII码子程序流程图 c)延时子程序流程图 四、程序段 五、程序调试 六、程序运行结果 七、心得体会

八、参考文献 一、设计任务: 1.计时秒表,具有分、秒和百分之一秒的计时功能,并可以在屏幕中央显示计时结果。 2.屏幕显示彩色图案和文字。 3.秒表具有键控启/停功能,而且可以随时通过键盘复位,清零。 二、设计原理: 本程序的主要设计原理是用主程序完成百分之一秒与秒之间的转换,显示计时结果,实现暂停,暂停再启动,复位,复位再启动的功能,并通过调用一些附加程序,缩减主程序的长度,提高运行效率和精度,现将用到的所有附加程序的原理及其在运行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汇总如下: 1.DIS(宏定义——苹果显示程序) 通过宏调用,实现苹果图案的显示。在宏定义里,设置一个形参变量,作为移动光标的位置,在下面调用宏中,给予变量X不同的实参,输出苹果图案。 2.DISS(宏定义——字符串的输出) 原理同上。 3.CLOUR(字体颜色设置程序) 通过字体颜色设置程序,实现屏显字体颜色的改变。当改变BX值时,字体颜色会改变。 4.HALT(启动子程序) 通过启动子程序,实现计时的开始,当从键盘输入一个字符时,判断是否等于S,如果不等,则在循环执行启动子程序中动态等待,直到输入的字符为S 时,计时开始。 5.IOSET(设置光标位置子程序) 通过设置光标子程序,来设置显示的区域。一般整个屏幕可显示25行,80列,屏幕左上角字符位置为0行0列,右下脚字符为24行79列,对应十六进制为:左上脚为(0,0),右下脚为(18,4F)。入口信息为:(AH)=2 要设置光标;(BH)=0 页号;(DH,DL)=00要置光标于0行0列。DX赋值为0D27H,光标置位于屏幕中央。 6.GO(初始化显示子程序) 通过将在数据段定义的BUFFER数组的首址赋给BX,将待显示初值字符串00:00存入数组中的相应位置,当每次复位以后,重新调用该子程序,将程序的执行结果修正为00:00,并显示于屏幕上,从而实现了程序的初值设定和复位功能。 7.TIME(延时子程序) 计算机每执行一条指令,虽然很快,但是需要一些时间,因此在本程序中可以通过延时程序,让计算机去执行一些无关的程序,来达到时钟秒与百分之一秒转换时的时间延迟。每条指令执行时间的长短,是以计算机的时钟周期为基本单位的,因此不同的计算机可以通过修改延时程序数值来使其达到准确计时。 8.TRAN(压缩BCD码转ASCII码程序)

8086.8088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8086/8088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说明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主要是测试学生的8086/8088系统输入输出技术应用能力、数字电路应用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 设计题目中综合了《数字逻辑》、《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和《程序设计基础》等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点。特别是电气工程系各专业学习了《模拟电子》、《传感器技术》、《单片机技术》等课程,给题目的扩展和实际应用提供了基础。本课程的课程设计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应用的设计和制作。 这里只给出了部分课程设计的题目,主要和接口电路有关,每个题目的实现方式和扩展空间都很大,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决定设计题目的内容和设计量。纯汇编语言软件的设计未在这里列出。 欢迎学生自拟题目,经指导教师审核其难易程度和确定所用器材,优先选用。 2、课程设计计分办法 课程设计的计分由课设题目(60)、课设报告(20)、考勤(20)三部分组成。 一、题目的选择 设计题目分为星级制(★),根据选择题目的难易程度确定成绩,以百分制计算,按比例计入总成绩。要根据个人情况合理选择题目,不可多组选择同一题目。 1、无星为最简题目,做完多个题目仅记分为及格(69分及以下)。 2、1星(★)为简单题目,做完1个题目记分为良(70~89分)。 3、2星(★★)为较难题目,做完1个题目记分优(90~100分)。 4、星级题目多做可提高分值。 5、课设一般为分组实施,主要设计者记原星级分值,辅助者减1星。 6.、未完成设计者视设计程度减星计分。 7、无星题目可单人完成,但不选题目者记0分。 二、报告要求 课设报告应按规定格式书写,并按时上交。报告原则上要求手工书写,如要打印必须是独立版本,遇雷同课设报告均不计入总成绩。 三、考勤 考勤。点名一次未到扣5分,5次以上记0分。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3篇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3篇课程设计是对课程的各个方面做出规划和安排,是连接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实践活动的桥梁。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1: 计算机网络的设计是一个要求动手能力很强的一门实践课程,在课程设计期间我努力将自己以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程设计期间能够遵守纪律规章,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一共完成了11个实验,分别是1.制作直通电缆和交叉UTP、2.交换机Console口和Telnet配置、3.交换机端口和常规配置、4.虚拟局域网VLAN配置、5.路由器Console口Telnet 配置方法和接口配置、6.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7单臂路由配置、8.动态路由协议配置、9.PPP协议配置、10路由器访问控制表(ACL)、11.网络地址转换(NAT)。 在制作直通电缆和交换UTP的实验中,我起初不能完全按照要求来剪切电缆,导致连接不通,后来在同学的帮助下,终于将实验完成。 在做到单臂路由配置和动态路由协议配置的实验,由于自身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忘掉了一些理论知识,在重新翻阅课本和老师的指导之下,也成功的完成了试验。

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丰富的实践创造,细致的了解了计算机网络连接的的全过程,认真学习了各种配置方法,并掌握了利用虚拟环境配置的方法,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完成实验,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学习网络电缆的制作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践技能。 课程设计是培养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是对我们所学知识及综合能力的一次考察。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也在不断的变化发展当中,这就要求我们用相应的知识来武装自己,夯实基础,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贡献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2: "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 作为电子信息类本科生教学的主要基础课之一,课程紧密结合电子信息类的专业特点,围绕微型计算机原理和应用主题,以Intelx86CPU为主线,系统介绍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基本组成,体系结构和工作模式,从而使学生能较清楚地了解微机的结构与工作流程,建立起系统的概念。 这次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历时两个星期,在整整两星期的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以前在上课的时候,老师经常强调在写一个程序的时候,一定要事先把程序原理方框图化出来,但是我开始总觉得这样做没必

微机原理课设心得体会

微机原理课设心得体会 篇一: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总结,手抄版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总结 以前从没有学过关于汇编语言的知识,起初学起来感觉很有难度。当知道要做课程设计的时候心里面感觉有些害怕和担心,担心自己不会或者做不好,但是但是当真的要做的时候也只好进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做到自己最好的。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自己的感受,我想很多同学都会和我有一样的感觉,那就是感觉汇编语言真的是很神奇,很有意思,我们从开始的担心和害怕渐渐变成了享受,享受着汇编带给我们的快乐,看着自己做出来的东西,心里面的感觉真的很好。虽然我们做的东西都很简单,但是毕竟是我们自己亲手,呵呵,应该是自己亲自做出来的,很有成就感。 我想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和其他课程设计有共同的地方,那就是不仅加深和巩固了我们的课本知识,而且增强了我们自己动脑,自己动手的能力。但是我想它也有它的独特指出,那就是让我们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那就是编程,对于很多学过汇编或者其他类似程序的同学来说,这不算新奇,但是对于我来说真的新奇,很有趣,也是我有更多的兴趣学习微机原理和其他的汇编。 《微机原理实验与课程呢个设计指导书》,陆红伟编,

中国电力出版社,XX年 《8086微型计算机组成、原理及接口》,顾滨编,机械工业出版社,XX年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戴梅萼,清华大学出版社,XX 本次课程设计的总结与体会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很有趣的课程,任何一个计算机系统都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学习计算机原理是要涉及到整体的每一部分,讨论某一部分原理时又要涉及到其他部分的工作原理,这样一来不仅不能再短时间内较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而且也很难孤立地理解某一部分的工作原理。所以,再循环渐进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总是处于“学会了一些新知识,弄清了一些原本保留的问题,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的循环中,直到课程结束时,才把保留的问题基本搞清楚。学习该门课程知识时,其思维方法也和其他课程不同,该课程偏重于工程思维,具体地说,在了解了微处理器各种芯片的功能和外部特性以后,剩下额是如何将它们用于实际系统中,其创造性劳动在于如何用计算机的有关技术和厂家提供的各种芯片,设计使用的电路和系统,再配上相应程序,完成各种实际应用项目。 这次实验并不是很难,主要的困难来自对程序的理解。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总结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数据采集系统(中断法)

一、课设目的:进一步掌握微机原理知识,了解微机在实时采集数 据的应用,学习掌握编程和程序调试的方法。 二、课设内容和要求:用中断法将ADC0809通道0外接0—5V电 压,转换成数字量后,在七段数码管LED上显示。以小数点后 两位表示精度,显示模拟电压的十进制;0809通道0的数字量 以线性控制方式DAC0832输出,当通道0的电压为5V时,0832 的OUT为0V当通道0的电压为0时,0832的OUT为2.5V; 此模拟电压再送到ADC0809通道1,转换后的数字量在CRT 上以十六进制显示。ADC0809的采样脉冲CLK由定时器8254 的OUT0提供;ADC0809的EOC信号用作8259中断请求信号。 三、总体设计: 1)、ADC0809的IN0采集电位器0—5V电压,IN1采集0832输出的模拟量。 2)、DAC0832将ADC0809的IN0数字量重新转换成模拟量输出3)、8259用于检测ADC0809转换是否结束和向CPU发送INTR 信号 4)8255为七段LED数码管显示提供驱动信息 5)、七段LED数码管显示ADC0809的IN0的值 6)8254提供ADC0809的采样时钟脉冲。 四、硬件设计:因采用PC机和微机实验箱,硬件电路设计相对比较简单,主要利用微机实验箱上的8255并行口,ADC0809,DAC0832,七段数码管LED,8254定时/计数器,74LS574输出接口,电位器等

单元 (图1:数据采集系统硬件连接示意图) 六、软件设计:本设计通过软件编程,实现模/数转换,0809分别对IN0 0—5V直流电压的采样和经线性控制后输出电压IN1采样,IN0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电子秒表)

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 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课 程 设 计 姓名高强强 学号3206100232 专业建筑设施智能技术 设计题目可任意启动停止的电子秒表 指导老师傅攀峰 目录

1电子秒表课程设计要求 (1) 2关键字 (1) 3摘要 (1) 4综合实验目的 (1) 5引言 (1) 5.1.1使用各个芯片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2) 5.1.2 8253可编程外围芯片介绍 (3) 5.1.3锁存器74ls273 (4) 5.1.4译码器74154 (7) 5.1.5七段数码管显示 (8) 6程序流程图 (10) 7程序源程序 (11) 8程序及硬件调试图 (15) 9设计心得 (17) 10参考文献 (18) 可任意启动/停止的电子秒表 一、电子秒表课程设计要求 6位LED数码显示,计时单位为1/100秒。利用功能键进行启/停控制。其功能为:上电后计时器清0,当第一次(或奇数次)按下启/停键时开始计数。第2次(或偶数次)按下该键时停止计时,再一次按启/停键时清零后重新开始计时。 二、关键字 8086 8255 8253 控制字 三、摘要 用汇编语言设计数字秒表,用PROTUES仿真软件搭建的硬件电路上正确显示,并且具有开始停止清零功能。用8086作为处理器,8253做定时功能产生0.01S的脉冲,8255具备锁存和并行输出功能,驱动7段数码管正确显示,并且具有足够高的精度。。

四、综合实验目的: 通常,学习知识是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一点点的学习和积累的,而应用知识则是综合运用所积累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知识的系统性来检验对各层次知识的掌握程度。 综合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把理论学习和实验教学阶段所掌握的知识通过一个设计实例,经历一次理论和实践结合、软件和硬件结合的综合训练,也是一次工程实践能力的检验。这次综合实验大家应当把它作为毕业设计的预演。 锻炼通过各种媒体和途径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五、引言 使用8253的通道0 工作在方式0计数,,并选用二进制技术,控制字36H,计数初值500,对1MHZ的CLK计数产生2000HZ的输出脉冲给1,2通道的CLK,通道一选用二进制计数即计数结束中断方式0,初值20产生非屏蔽中断0.01S非屏蔽中断送给8086的NMI产生中断的脉冲,8086开始计数即毫秒位计数并显示,并与10比较,等于给分秒位加一,毫秒位置清零,分秒位与6比较若相等清零秒各位加一,秒个位与10比较若等于清零秒十位加一,秒十位与6比较若等于清零分个位加1,分个位与10比较若等于清零分十位加一,分十位与6比较若等于全部清零。 1、使用各芯片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1)定时器/计数器8253 用系统8253定时器提供的1MHZ定时单位,设计秒表定时程序。 有关系统定时方法:PC机系统中的8253定时器0工作于方式3,外部提供一个时钟作为CLK信号, 频率:f=1MHz。 定时器0输出方波的频率:2000 Hz。 定时器1输出方波100HZ,输出方波周期Tout=1/100=1ms。8253A每隔1ms引起一次中断,作为定时信号。可用1ms作基本计时单位。 253的引脚图及硬件连接图如下图示:

微型计算机原理课程设计

微型计算机原理课程设计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目的 结合微型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已学的知识,同时针对计算机原理知识的具体应用,学会对系统中DOS和BIOS的使用。学会使用屏幕编辑程序——EDIT,弄懂汇编程序的上级过程以及如何运用DEBUG软件进行汇编程序的调试。

二、内容 1.字符串的匹配 为掌握提示信息的设置方法及读取键入信息的方法。编写程序事先两个字符串的比较。如相同,则显示“MATCH”,否则,则显示“NO MATCH” 2.从键盘输入数据并显示的设计 为掌握接受键盘数据的方法,并了解将键盘数据显示时必须转化为ASCII 码的原理。编写程序,将键盘接受到的四位十六进制数据转化为等值的二进制数,再显示在终端上。 3.响铃设计 为掌握响铃的使用方法。编写程序,从键盘接受输入字符,如是数字N,则响铃N次,如果不是数字,则不响。 4.将键盘输入的小写字母转化成大写字母的设计 为了解小写字母和大写字母在计算机内的表示方法,并学习如何进行转换,编写程序,接受键盘字符,并将其中的小写字母转变为大写字母,然后显示在屏幕上。 5. 学生成绩名次表设计 为进一步熟悉排序方法,编写程序,将100以内的30个成绩存入首址为1000H 的存储区中。1000H+i表示学号为i的学生成绩。编写程序使得在2000H开始的区域排出名次表,2000H+i为学号i的学生的名次。 编写程序如下 学生成绩名次表流程图

编写程序如下 CRLF MACROA MOV AH,02H AS MOV DL,0DH INT 21H MOV AH,02H MOV DL,0AH INT 21H ENDM DATA SEGMENT

微机原理课设(电子时钟)

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班级:计08-1班 姓名:秦振兴 学号: 27 指导教师:孙海 2011年 7月 1日 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题目:电子表 二、设计的目的 1. 掌握利用PC机的的中断及中断服务程序的编写方法; 2. 掌握定时器/计数器8253的工作原理及编程方法。 三、设计要求 编写程序,利用主机内的8253-2的计数器0产生10m的方波输出,此输出送至IRQ0使8259A 每10ms产生1次中断,100次后秒加1,然后调整时、分、秒并在屏幕上显示。程序从按下任意键开始显示数据区存放的时间值,运行中按下空格键即停止运行,并返回DOS。要求每人独立完成课程设计。 四、设计内容 采用PC系列微机现有的硬件和软件资源编写汇编语言程序,在显示器上显示XX(时):XX(分):XX(秒),每秒钟更新1次。 五、课程设计工作量 一般每人的程序量应在100行有效程序行以上。不得抄袭,否则给不及格成绩。 六、课程设计工作计划 2011年6月27日1-2节指导教师讲课,学生准备文献资料; 2011年6月28日~2011年7月01日每人完成自己程序并能独立演示; 2011年7月01日下午验收,学生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指导教师签字: 专业主任签章: 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评语与成绩

目录

第1章概述 (1) 选题来源 (1) 选题目的 (1) 选题意义 (1) 解决问题 (1) 技术要求 (2) 第2章总体方案设计 (3) 硬件总体设计 (3) 软件总体设计 (3) 第3章详细设计 (4) 硬件设计 (4) 显示模块 (4) 时钟运算模块 (4) 对时模块 (5) 设计电路图 (5) 软件设计 (7) 程序流程图 (7) 第4章调试与运行结果说明 (9) 试验结果 (9) 分析 (10) 课程设计总结 (11) 谢启 (12) 参考文献 (13) 附录 (14)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 设计 院 系: 专 业: 年级班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设计日期:

一.课程设计目的 1.理解并会用汇编语言实现特定功能的编程方式。 2.汇编语言是计算机能够提供给用户使用的最快而又最有效的语言,也是能够利用 计算机所有硬件特性并能直接控制硬件的唯一语言,所以要会运用所学的汇编语 言编写简单的程序。 3.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加强对汇编语言的熟悉和掌握。 二.课程设计任务 设计并实现一个显示当前系统日期时间的程序。 要求: 1.运行可执行程序systime.exe。 2.该系统要实现与电脑中的日期和时间同步的效果。 3.在出现的提示信息中输入大写字母“D”或输入大写字母“T”可显示系统当前 日期或时间。 4.输入大写字母“Q”,可结束程序。 三.整体设计方案 本程序主要涉及一个主程序及四个子程序。主程序采用了顺序程序和分支程序编程的方式,分别调用显示日期和时间的子程序,在各自小的子程序中又调用了将日期或时间转换成ASC11码的子程序,完成了程序间的循环嵌套。各个子程序实现各自简单的功能,综合构成了本程序的内容,简单而有效的实现题目所要求完成的功能。 各个程序之间的关系框图描述如图3-1所示: 图3-1

四.程序设计流程图 图4-1 流程图 五.程序段功能汇总 1.MAIN程序 MAIN程序是总程序,包含了堆栈段、数据段以及代码段的相关定义及其说明,程序语言运用了数据传送指令、中断指令、常用DOS功能调用、比较指令、跳转指令、调用指令等。其主要的功能是等待用户按键并读取键值,并根据用户键入的字符选择执行相应的分支程序,是整个程序的首领。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一、设计内容 设计一个投票统计器,完成投票、计票统计和票数显示等功能。 二、设计原理及方案 在8086最小工作模式下,连接一块8255A芯片。在 8255A的C端口连接8个开关,开关按下表示支持,灯亮,开关不按便是反对,灯不亮,从8255A的C端口输入投票结果,经8086运算统计出结果;在 8255A的A端口连接一块7段LED数码管,将输出结果通过数码管显示出来。 电路图:

程序代码: A_PROT EQU 200H ;可通过计算获得,连接的是IO1 B_PROT EQU 202H C_PROT EQU 204H CT_PROT EQU 206H DATA SEGMENT TAB1 DB 7FH,07H,7DH,6DH,66H,4FH,5BH,06H,3FH 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 START: MOV AX,DATA MOV DX,AX MOV AL,10001001B ;A端口输出,C端口输入 MOV DX,CT_PROT OUT DX,AL ;控制字写入 MOV DX,C_PROT ;C端口清零 MOV AL,0 OUT DX,AL AGAIN: MOV DX,C_PROT IN AL,DX

接口技术课程设计TJ: XOR AH,AH ;统计1个数 MOV CX,8 LOOP1: SAL AL,1 ADC AH,0 ;进位加CF,以统计出C端口中1的个数 LOOP LOOP1 MOV AL,AH PUSH BX LEA BX,TAB1 XLAT MOV DX,A_PROT OUT DX,AL PUSH CX ;延时10ms MOV CX,2801 WAIT1: LOOP WAIT1 POP CX JMP AGAIN MOV AH,4CH INT 21H CODE ENDS END START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电梯)

计算机原理课程设计 实验报告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目录 1.实验题目------------------------------------------3 2.题目分析------------------------------------------3 3.原理分析------------------------------------------3 4.实验模块------------------------------------------4 5.电路图设计----------------------------------------5 6.程序框图------------------------------------------5 7.程序清单------------------------------------------7 8.实验现象------------------------------------------13

垂直电梯运行曲线控制(一) 模拟题: 在实际中,电梯是我们的交通工具,电梯从静止开始,慢慢加速,当到达某个值时,转入匀速运动,根据电梯运行的速度,电梯快要到达停止层时,开始减速,直到平层停止,打开轿厢门,客人安全走下电梯,无人上下电梯,电梯关门,向另一个目的层运动,火灾时,电梯自动归位到首层。 二、题目分析 从题目要求来看,需要实现的功能有: 1.电机的正转和反转 2.电梯的加速-匀速-减速 3.电梯所在楼层的显示 三、原理分析 本课程设计以步进电机为驱动电机,通过8086处理器、8259A中断控制器、8255可编程接口为核心芯片,并辅以开关、LED,构成一个控制系统,用以模拟电梯正常运行过程。其中的实验器材原理分别为: 步进电机:作为被控制的电机,电机每走一步转过7.5度,转一圈需要48步才能转一圈。电梯的控制方法为:A-AB-B-BC-C-CD-D-DA-A,一个周期内有八步,按照这个规律不断循环就能实现电机的连续运转。 8086:作为CPU,控制步进电机、8259A可编程中断控制器、8255可编程接口以及LED,使用汇编语言编程。 8259A:作为中断控制器,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与8086相连,使用主片上的MIR5和从片上的SIRO作为触发脉冲PLUS1和PLUS2输入口。当来一个PLUS1或PLUS2时,传递给CPU一个中断,让CPU处理子程序。 8255:作为可编程接口,A口的PA0、PA1、PA2和PA3分别与步进电机的BJ-IN1、 BJ-IN2、BJ-IN3和BJ-IN4相连,控制步进电机的旋转。B口为数据输入,PB0-PB7分别与开关K0-K7相连,作为输入目的楼层接口。C口为LED驱动输出口,分别与八个LED相连,可以显示电梯所在的楼层。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音乐播放器

一、课程设计的任务和目的 课程设计题目:音乐播放器 课程设计的实现目的:本课程设计主要是通过汇编语言用软件编程的方法实现简单的音乐播放功能。通过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上所学的汇编知识和8253/8254芯片相关知识,来完成本课程设计;用汇编程序完成键控音乐播放器的,用8253/8254定时器来产生声音。该播放器有若干首歌曲可以选择,开始时输出说明,要用户选择要播放的歌曲,然后根据用户按键进行播放、退出或出错提示。通过课程设计环节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课程设计相关知识 2.1 定时/计数器8253/58254 在微机及控制系统中,经常要用到定时信号。如系统的日历时钟,动态存储器刷新。对外部执行机构控制时也需要定时中断、定时检测、定时查询等。定时的方法主要是两种:软件定时:利用指令的执行时间设计循环程序,使CPU 执行延迟子程序的时间就是定时时间。缺点:执行延迟时,CPU 一直被占用,降低了CPU 的效率。 硬件定时:用计数器/定时器作为主要硬件,在软件简单指令的控制下产生精确的时间延迟。突出优点为计数时不占用CPU 时间,如利用定时器/计数器产生中断信号,可建立多作业环境,提高了CPU 效率。 作为定时器可用8253或者8254,二者功能基本相同,知识工作的最高频率不一样。本实验就采用了8254,其主要功能为: (1)每片上有3 个独立的16 位的减计数器通道。 (2)对于每个计数器,都可以单独作为定时器或计数器使用,并且都可以按照二进制或十进制来计数。 (3)每个通道都有6 种工作方式,都可以通过程序设置或改变。 (4)每个计数器的速率可高达10MHz。 主要部分有:数据总线缓冲器、读/写控制逻辑、控制字寄存器、计数通道0#、1#、2#:内部结构如下图: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电子时钟)

[ 1.设计目的 培养和锻炼在学习完本门课后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设计和应用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熟悉和掌握微机系统的软件、硬件设计的方法、设计步骤,得到微机开发应用方面的初步训练。 掌握8255、8259、8253等芯片使用方法和编程方法,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以致用,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相关芯片的原理、内部结构、使用方法等,学会相关芯片实际应用及编程,系统中采用8086微处理器完成了电子秒表系统的独立设计。同时并了解综合问题的程序设计掌握实时处理程序的编制和调试方法,掌握一般的设计步骤和流程,使我们以后搞设计时逻辑更加清晰。 2.设计内容 \ 设计一个可任意启动/停止的电子秒表,要求用6位LED数码显示,计时单位为1/100秒。利用功能键进行启/停控制。其功能为:上电后计时器清0,当第一次(或奇数次)按下启/停键时开始计数。第2次(或偶数次)按下该键时停止计时,再一次按启/停键时清零后重新开始计时。可用开关控制,也可用按键控制。(开关控制☆ )(按键控制★) 3.设计要求 一.基本要求 1)设计可以显示1~60秒的无存储功能的秒表,最小单位为毫秒。 2)通过键盘按键控制秒表清零、暂停、继续,退出等。其中数字0控制清零,数字1控制继续和退 出 二.提高要求: - 1)秒表可以分组存储、批量显示、倒计时等。 2)采用图像显示,界面精美,设置报警声等 4.设计原理与硬件电路 一.整体设计思想 使用8253工作在方式0计数,对 1/100S计数,并讲计数值写入bl中并与100比较若不相等,则将计数值装换为10进制后送8255控制端显示,如相等则1S计数程序加1之后并与59比较若不相等则将计数值装换为10进制后送8255控制端显示,如相等则1min计数程序加1之后并

微机原理课设

目录 摘要..........................................................I Abstrack.. (Ⅱ) 一、开题报告 (1) (一)、微型计算机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1) (二)、微型计算机市场产品的情况 (1) (三)、未来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案 (2) 二、设计认识 (4) (一)、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 (4) (二)、设计原理 (3) (三)、设计的意义 (6) 三、系统设计 (7) (一)、硬件设计 (7) 1、芯片的相关介绍 (7) 2、硬件电路原理图 (12) (二)、软件设计 (13) 1、实现操作的程序流程图 (13) 2、相关操作的对应程序编程 (14) 四、设计认证 (15) 1、设定具体操作数值进行验证 (15) 2、验证结果 (18) 五、课程设计总结 (19) 本次设计的操作总结和体会 (16) 六、附录 (20)

摘要 微型计算机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由于体积小,价格低,尤其是日益提高的性价比,使其迅速在各个行业乃至家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芯片,其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组三部分组成。本次课程设计,我们主要的研究对象为运算器内部的算术逻辑单元ALU和通用寄存器组。 ALU的内部包括负责加、减、乘、除预算的加法器,以及实现与、或、非、异或等逻辑运算的逻辑运算功能部件。 本次课程设计,通过对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箱的具体实践操作,进一步理解和熟悉微型计算机的基础部分,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字:ALU单元、逻辑运算、算数运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