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膜技术在电厂化学水处理中的应用

膜技术在电厂化学水处理中的应用

膜技术在电厂化学水处理中的应用
膜技术在电厂化学水处理中的应用

膜技术在电厂化学水处理中的应用

摘要:反渗透膜是反参透技术的核心。反渗透膜一般由某种高分子化学材料制作成为具有某选择性半透功能的一种薄膜。本文对膜分离技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分析了膜技术在某电厂化学水处理中的实际工程应用,最后就膜技术在电厂化学水处理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半透性反渗透膜

目前,膜技术作为一项极具发展潜力且拥有良好的实用性能的技术[1]。美国在某官方文件中这样说到:“现今世界上,还没有一种技术可以比膜技术得到如此更为广范围的被应用”。

膜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已得到广泛应用。在电厂水处理过程中,膜技术主要分为几下几类:(1)反渗透(Reverse Osmosis);(2)超滤(Ultrafiltlation);(3)纳滤(Nanofiltration);(4)微滤(Microfilt ration);(5)电除盐(Electrode ionization,EDI);(6)渗析(D);(7)电渗析(ED)。在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这10时间里,我国的膜技术被逐渐应用到电厂化学水处理过程中。膜技术在电厂化学水处理过程中,其良好的半透性,以及实用性等优势得到人们的普遍认识。该技术摒弃了传统的酸、碱化学试剂的使用,操作起来及其便利,且水处理的效果良好,水质质量稳定。到今天,反渗透技术在我国沿海,特别是东南地区的电厂中得到广范围内的应用,同时还可以解决当地缺水地区的水资源问题。总而言之,反渗透膜作为反渗透技术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外部作用下,对待处理溶液中的离子、有机物等选择性的通过,进而实现待处理容易的纯化、浓缩、分离等目标。目前,膜分离技术已在水处理领域得到广范关注,其必将发展成为一种高效的废水处理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

1、膜分离技术

现今阶段,膜分离技术的快速发展已为污水处理、海水淡化等问题给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膜分离技术可分为多种实用的技术,其中与水处理相关的主要有一下五种[2]:(1)反渗透(Reverse Osmosis);(2)超滤(Ultrafiltlation);(3)纳滤(Nanofiltration);(4)微滤(Microfiltration);(5)电除盐(Electrode ionization,EDI);(6)电渗析(Eleetrodialysis);(7)渗析(Dialysis)。膜分离技术的处理过程一般为无相分离,同时可以在常温的条件下实现。较传统的分离技术:蒸发、沉淀等技术相比,膜分离技术具有耗能少、高效率、环保、操作简单、可靠性高等优势。其工作原理都是利用某种高分子材料制成半透膜,根据功能需要选择材料,从而完成水的分离与水中杂质去除的过程。例如,在锅炉的补给水生产过程中,利用反渗透技术取代经典的阳阴床一级除盐工序,也可以利用电除盐(Electrode ionization,EDI)来取代混床离子间的交换。其工序流程使:原水→原水预处理→反渗透(RO)→电除盐(Electrode ionization EDI)→给锅炉补给水。

反渗透技术[3],也被看作为横流过滤技术。反渗透技术是将待过滤液体以横向的方式通过反渗透膜,在一定压力作用下,流过反渗透膜的待处理液体可被直接淡化成了成品水。

电除盐(Electrode ionization,EDI)技术[4],其利用电场的作用将待处理液体中的无机离子去除。电除盐(Electrode ionization,EDI)技术有效地结合了经典的电渗析技术以及离子交换技术。电除盐(Electrode ionization,EDI)技术的

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发展与应用

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发展与应用 发表时间:2017-10-20T11:59:18.583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15期作者:王延风 [导读] 并且注意加强原有设施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率,降低能耗节约成本,更应注重整个处理过程中的环保性,走可持续路线。 摘要:电厂是能源行业的重要部门,对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都具有较大的影响。从现有的工作来看,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虽然在某些方面表现的较为出色,但并没有创造出理想的价值。在人口不断增加和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依靠固有的技术,是很难取得较大发展的。在今后的技术研究和应用中,需进一步贴合实际,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要求,进一步优化技术。在此,本文主要对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进行讨论。 关键词:电厂;化学水处理;发展技术;应用 1、当今电化学处理技术的发展特点 1.1设备集中化布置 传统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包括净水的预处理、锅炉补给水的处理、凝结水精的处理、汽水取样的监测分析、加药的、综合水泵房、循环水的加氯、废水的及污的水处理等系统。它存在占地的面积较大、生产的岗位较分散、管理的不便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现在,为了优化水处理整体流程,设备布置也发生了变化,其以紧凑、立体、集中构型来代替平面、松散、点状构型。节约占地面积、厂房空间,提高设备的综合利用率,并且方便运行的管理。 1.2生产集中化控制 传统的生产控制采用了模拟盘,而现在的趋势是集中化控制,即将电厂中所有化学水处理的子系统合为一套控制系统,取消了模拟盘,采用了PCL、上位机2级控制结构,并且利用PLC对各个系统中设备进行数据采集、控制,上位机、PCL之间通过数据通信接口进行了通信。各个子系统以局域网总线形式集中的联接在化学主控制室上位机上,从而实现化学水处理系统集中监视、操作、自动控制。 1.3方式以环保和节能为导向 21世纪环保观念已深入大家心中,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减少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尽量不使用或者少量的使用化学品已经成为一个趋势。绿色的水处理概念已经广泛的被大家接受。“少排放、零排放”、“少清洗、零清洗”也就成为了锅炉水的发展方向。而对于耗水量大的电厂来说,在我国水资源紧缺的现状下,合理的利用资源和提高水的使用重复率已经变成其关键的任务之一。重复率体现着对水的循环使用,串级使用,水的回收等方面的实现。“零排放”在电厂中已有部分实现,也就是说仅从水体中取出水但不向水体及环境排放废水。 1.4工艺多元化 传统电厂水处理工艺以混凝过滤、离子交换、磷酸铵盐处理等为主。当前,电厂的水处理技术出现多元化的特点。随化工材料的技术不断进步与发展,膜处理技术也开始广泛应用在水质处理当中,离子的交换树脂种类、使用的条件、范围也有了较大进展,粉末树脂在凝结水的处理中也同样发挥着积极作用。 1.5检测方法方式趋科学化 随着技术的发展,化学检测、诊断技术进一步的得到了发展、应用,其方式也日趋科学化。化学诊断实现从事后分析到事前防范转变,实现从手工分析到在线诊断转变,实现从微量分析到痕量分析转变。所有的转变,为预防事故发生、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2、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创新 2.1电厂化学水处理中膜技术的应用 与传统的化学水处理技术工艺相比,近几年才开始被采用的膜分离技术具有更加多的优点。膜处理技术是当前世界上最为高端先进的处理技术,在提高用水的品质上有着强大的优势。在传统的化学水处理过程当中,存在着很多的方法手段,比如电厂锅炉补给水的处理,一般情况下,都有过滤—软化—分离等一系列过程。其中,在电厂传统的化学水处理过程中,为了应付其中一道道复杂的工艺和处理难度,电厂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大量的占地面积和比较高的资金成本。然而,更主要的是,对于电厂化学水处理过程中所排放酸碱废液,国家规定了标准,而传统技术并不能达到当前绿色环保的标准要求。然而,在使用膜分离技术时,电厂化学水处理的整个过程中都不会排放一点酸碱废液,大大地减少了环境污染,切实体现了当代人的绿色环保理念。同时,采用膜分离技术还具有使用分离的设备少、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劳动强度小和实现自动化控制等优点,而将该技术应用于电厂化学水处理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耗能低、效率高、生产的水品质量高的最终目的。 2.2化学水处理系统中的FCS技术应用 当前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设备在运行时处于一种分散的状态,比如自动加药、汽水取样和监控常规测点等设备,不仅分布散而且数量还很多。而FCS技术则完全可以解决这一弊端,因为它的全分散性、全数字化、可相互操作性和全开放性的技术特点,与当前电厂水处理系统的设备分散性现状极为适合。在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中,FCS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低成本和性能全数字化,极大地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所以,改造或者建设这样一个能够将自动加药、远程遥控、即时监控和集合信息上传到MIS系统集为一体的化学水处理的综合全自动化平台,已经成为无法阻挡的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潮流。在理论上,这个系统是分解了原有的操控系统后,经过重新构建而形成的。改良后的系统在很多方面都有很明显的效果,可促使每一控制点的控制精准度大幅提高,这是此系统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也由于这一点,系统整体的自动化水平和系统的硬件设备的管理水平都得到了提升,不仅人为的干扰因素大幅度地减少了,机组凝结水系统运行全自动化目标也得到了实现。同时,生产成本也有了很大的降低。此外,在系统改造完成后还提高了它的可靠性,连自动运行的速度也都有明显的提升。 3、关于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应用的要点 3.1电厂水处理技术——锅炉补给水 在使用传统的水系统时,电厂经常使用混凝的方式进行锅炉补给水处理。如今,在变频技术出现后,电厂锅炉补给水系统发生了结构

电厂化学水处理认识

电厂化学水处理综述 ——水寿 摘要:对用水进行较好的净化处理才能防止热力设备的结垢、腐蚀,避免爆管事故,有效防止过热器和汽机的积盐,以免汽轮机出力下降甚至造成事故,从而保证锅炉、汽机等重要设备的安全、有序运行。本文介绍了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特点,以及常规的方法与应用。 关键词:化学水处理;特点;方法 前言:电厂的化学水处理主要是指锅炉用水的给水处理,这个过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相关设备是否可以安全经济运行,所以说化学水处理是电厂生产的重要过程。因此必须在建设前期从设计上严把关,深入研究化学处理的工艺,做好预控工作,建设过程中慎重对待化学水处理的施工和设备安装,为以后电厂顺利投产运营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该背景,本文对电厂化学水处理的发展特点、常见方法和工艺进行了综述,方便更好的理解该该部分技术内容为以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作为本人的学习总结。 1 化学水处理的技术特点 水在火力发电厂水汽循环系统中所经历的过程不同,水质常有较大的差别。因此根据实用的需要,人们常给予这些水以不同的名称,具体为原水、锅炉补给水、给水、锅炉水、锅炉排污水、凝结水、冷却水和疏水等,通常情况下为了方便又简单的分为炉内水和炉外水。电厂化学水处理主要包括补给水处理和汽、水监督工作,补给水处理

也叫炉外水处理,是净化原水、制备热力系统所需质量合格的补给水,是锅炉水质合格的重要保障。汽水监督工作是改善锅炉运行工况、防止汽水循环不良的安全保障。随着当前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现代电厂化学水处理呈现出集中、多元化、环保等特点,下面分别阐述。1.1分布集中化 在以往的电厂化学水处理过程中,常常设有多种处理系统,一般按照功能分为净水预处理系统、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汽水的取样监测分析、循环水处理系统、加药处理系统、废水处理系统等等。这种按照功能作用设立的多种处理系统占地面积大、需要的维护人员多、给生产管理造成了不便。现在为了提高化学水处理设备的利用率、节约场地及管理方便,化学水处理设备的布置呈现紧凑、集中、立体的结构。根据相关文献的研究,该种结构的布局满足了整体流程的需要,是一种效果较好的结构模式。 1.2处理工艺多元化 化学水处理的传统常用工艺为混凝过滤、离子交换、磷酸酸化处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厂化学水处理工艺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当前水处理工艺发展为利用微生物对水质进行处理,利用膜处理技术对化学水进行反渗透、细微过滤也已经广泛应用于水处理,超滤、流动电流技术也在化学水处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处理控制系统也越来越集中化,把各个子系统合为一整套系统,然后采用PLC加上位机的控制结构。其中,PLC负责对各个子系统进行控制和数据采集,通过通信接口与PLC连接起来的上位机负责对各

膜技术在分离二氧化碳中的应用

膜技术在分离二氧化碳中的应用 1.前言 在环保、工业生产等方面的要求,工业上脱除二氧化碳一直是重要的工艺。从工业废气中脱除二氧化碳,可以减少燃烧废气对大气的污染;在天然气净化过程,脱除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可以提高天然气热值,同时减少输送管道的腐蚀。 工业上脱除二氧化碳工艺主要有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吸附法和膜法。化学吸收法是工业上脱除二氧化碳最成熟的工艺,常用的吸收剂一般是有机胺类的水溶液。化学吸收法适用于处理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很低的情况,但化学吸收法中吸收剂再生需要消耗大量的外界供热,同时常用的胺类吸收剂存在设备腐蚀问题,针对化学吸收法存在的缺陷,膜技术具有装置简单紧凑、能耗低、操作方便、占地面积少等优点,研究人员已在积极研究用膜技术脱除CO2。 2.膜分离CO2技术 对于能够有效分离捕集CO2的膜材料,它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即:1)高CO2渗透性;2)高选择性;3)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4)抗塑化;5)抗老化;6)材料价格便宜;7)材料易加工。目前仅有少数膜材料其选择性很高,而且通常高选择性膜材料其渗透性低。目前研究CO2分离的膜材料主要为聚酰亚胺膜、载体促进传递膜、混合基质膜、碳分子筛膜、PEO (聚环氧乙烷)膜和中空纤维膜。 2.1聚酰亚胺膜 聚酰亚胺膜是研究最广泛的膜材料,因为其具有优异的化学和热稳定性、高CO2渗透性、便于成膜。一些聚酰亚胺特别是耦合六氟二酐(6FDA)基团的聚酰亚胺具有高的CO2溶解性和选择性。这主要是因为-CF3基团增加了分子链的刚度,增大链段转动的空间位阻,降低分子链间堆积密度,从而有利于提高气体的渗透性。许多研究者已经进行增强聚酰亚胺膜的渗透性和选择性方面的研究,尤其关注通过改变聚酰亚胺结构来增强扩散系数的研究。图1为聚酰亚胺膜与其他膜材料分离CO2/CH4的性能比较,可以看出一般膜材料的选择性高时其渗透性低,聚酰亚胺膜的分离性能远胜于其他膜材料。另一种引起相当多研究的聚酰亚胺是商业聚酰亚胺,Matrimid5218。Matrimid通过溴化改性,能够显著增加CO2和N2的渗透性,而只稍微降低CO2/N2的选择性。 图1.聚酰亚胺膜与其他膜材料对CO2/CH4分离性能比较

浅谈电厂化学水处理中膜技术的应用

浅谈电厂化学水处理中膜技术的应用 电厂在生产过程中,热力发电系统中,水质的好好对电厂发电设备的运行经济性和安全性都是有很大影响的。在热力发电系统中,使用没有净化处理的水含有很多的杂质的,这些杂质在水汽循环系统中进行使用,是非常容易导致热力设备出现腐蚀、结垢以及积盐的问题,这样对电力设备的运行安全性有很大影响,同时对设备的运行经济性也有很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会对设备检修带来很大的影响,同时,运行成本也会出现增多情况。对水处理中的膜技术进行分析是为了更好的对其反渗透和电除盐功能进行更好的分析,这样也能更好的提出一些解决意见。 标签:电厂;化学水处理;膜技术 电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能源保障,因此,电厂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能源的供应,在热力发电系统中,水质的好坏对发电设备的运行情况有很大影响。没有经过水处理的水在使用过程中会导致电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受到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导致设备的维修成本增多,因此,选择一个非常合适的化学水处理工艺就非常重要,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热力系统的各种水质指标都是合格的,同时,也能更好的保证电力生产的高效性和环保性。在电力系统中,水处理工艺是非常多的,通常的情况下是采用机械过滤的方法将水中悬浮物和各种胶体类的杂质进行去除,然后采用软化的方式将水中的硬度进行去除,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用混床、阴床或者是阳床这样能够更好的去除水中的离子,在这些工艺方法中,也是可以使用离子交换树脂工艺。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非常容易排放出酸碱化学污染废液,同时也无法实现连续生产,这样也会导致劳动强度过高,在操作和维护方面也非常复杂,设备在进行安置的时候需要的空间也非常大,在进行制水的时候成本也非常高,因此,在进行水处理的时候为了更好的保证水质的效果,对树脂再生操作者的技术熟练性要求非常高,而且,在进行操作的时候,对酸碱废液的排放环保要求一定要进行保证,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对环境进行保护。在传统的制水工艺中,进行操作的时候主要的步骤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将原水进行水处理,然后经过阳阴床进行一级除盐,接下来进行混床的除盐,最好实现锅炉补给水。 1 膜分离技术 1.1 膜分离技术定义 膜分离技术在进行使用的时候主要是利用外力来实现推动作用,然后将有选择透过性的特制薄膜制作成为一个选择的障碍层,这样会导致混合物中的某些非常容易通过,而其他成分则会被截留,这样就实现了分离、提纯以及浓缩的效果。在膜壁上有很多的小孔,这些小孔在孔径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根据孔径的大小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几种,分别是反渗透膜、纳滤膜、超滤膜、以及微滤膜。膜分离技术主要分为反渗透、纳滤、超滤以及微滤等。

火力发电厂化学水处理设计技术规定

火力发电厂化学水处理设计技术规定 SDGJ2—85 主编部门:西北电力设院 批准部门:东北电力设院 施行日期: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水利电力部电力规划设计院 关于颁发《火力发电厂化学水处理 设计技术规定》SDGJ2—85的通知 (85)水电电规字第121号 近几年来,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和高参数大机组的建设,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迅速发展,积累了许多新的经验。为了总结近年来水处理设计经验和在设计中更好地采用水处理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新成果,提高设计水平,加速电力建设,我院组织有关设计院对原《火力发电厂化学水处理设计技术规定》(SDGJ2—77)进行了修改。修订工作经过调查研究、征求意见、组织讨论,并邀请了有关生产、科研、设计、施工、制造等单位的有关同志对修订后的送审稿进行了审查定稿,现颁发执行,原设计技术规定作废。 本规定由水利电力部西北电力设计院和水利电力部东北电力设计院负责管理。希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注意积累资料,及时总结经验,如发现不妥和需要补充之处,请随时函告水利电力部西北电力设计院和水利电力部东北电力设计院,并抄送我院。 1985年10月22日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火力发电厂(以下简称发电厂)水处理设计应满足发电厂安全运行的要求,做到 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符合环境保护的规定,并为施工、运行、维修提供便利条件。 第1.0.2条水处理室在厂区总平面中的位置,宜靠近主厂房,交通运输方便,并适当地留有扩建余地;不宜设在烟囱、水塔、煤场的下风向(按最大频率风向)。 第1.0.3条水处理系统和布置应按发电厂最终容量全面规划,其设施应根据机组分期建设情况及技术经济比较来确定是分期建设还是一次建成。 第1.0.4条本规定适用于汽轮发电机组容量为12~600MW的新建发电厂或扩建发电厂的水处理设计。 第1.0.5条发电厂水处理设计,除应执行本规定外,还应执行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规范及水利电力部颁布的有关规程。 第二章原始资料 第2.0.1条在设计前应取得全部可利用的历年来水源水质全分析资料,所需份数应不少于下列规定: 对于地面水,全年的资料每月一份,共十二份;对于地下水或海水,全年的资料每季一份,共四份。

电厂化学水处理工艺流程

化学水处理系统一.从给水品质标准看化学水处理的必要性 下表是锅炉给水品质标准。 总硬度 (口mol/L)溶解氧 (卩g/L)电导率 (s/cm)二氧化硅 (口g/L) PH值 (25 C )二氧化碳 (u g/L) 标准 < 30 < 50 10 < 20 8.8 ?9.2 < 20 我国北方多采用深井水源,其水质超标最严重的是总硬度,总硬度是指溶液中钙离 子(Ca2+)和镁离子(Mg廿)摩尔浓度的平均值。所谓摩尔浓度指每升溶液中溶质含量的毫摩尔数。例如Ca的原子量为40,1mol Ca2+的质量是80g (其化学意义是:1mol Ca2 +内含6.02 X 1023个钙离子)。如果1L溶液中含有1g Ca2 +,那么它的摩尔浓度是1/80 = 0.0125mol/L = 12.5mmol/L。 给水水质不良,特别是钙、镁、钠、硅酸根离子超标,会给热力设备造成如下危

害: 1. 热力设备的结垢:如果进入锅炉或其它热交换器的水质不良,则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在和水接触的受热面上,会生成一些固体附着物, 这种现象称为结垢,这些固体附着物称为水垢。因为水垢的导热性比金属差几百倍,而这些水垢又极易在热负荷很高的锅炉炉管中生成,所以结垢对锅炉(或热交换器)的危害性很大;它可使结垢部位的金属管壁温度过高,引起金属强度下降,这样在管内压力的作用下, 就会发生管道局部变形、产生鼓包,甚至引起爆管等严重事故。结垢不仅危害安全运行,而且还会大大降低发电厂的经济性。例如,热力发电厂锅炉的省煤器中, 结有1mm厚的水垢时,其燃料用量就比原来的多消耗1.5 %? 2.0%。因此有效防止或减少结垢,将会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另外,循环水的水质不良,在汽轮机凝汽器内结垢会导致凝汽器真空度降低, 从而使汽轮机的热效率和出力下降;过热器的结垢会使蒸汽温度达不到设计值,使整个热力系统的经济性降低。热力设备结垢以后, 必须及时进行清洗工作,这就要停运设备,减少了设备的年利用小时数;此外,还要增加检修工作量和费用等。 2. 热力设备及其系统的腐蚀:发电厂热力设备的金属经常和水接触,若水质不良,则会引起金属腐蚀,如给水管道,省煤器、蒸发器、加热器、过热器和汽轮机凝汽器的换热管,都会因水质不良而腐蚀。腐蚀不仅要缩短设备本身的使用期限,造成经济损失;而且腐蚀产物转入水中,使给水中杂质增多,从而加剧在高热负荷受热面上的结垢过程,结成的垢又会加速炉管的垢下腐蚀。此种恶性循环,会迅速导致爆管等事故。 3. 过热器和汽轮机流通部分的积盐:水质不良还会使蒸汽溶解和携带的杂质(主要是Na+和HSiO,离子)增加,这些杂质会沉积在蒸汽的流通部位,如过热器和汽轮机,这种现象称为积盐。过热器管内积盐会引起金属管壁过热甚至爆管;阀门会因积盐而关闭不严;汽轮机内积盐会大大降低汽轮机的出力和效率,即使少量的积盐也会显着增加蒸汽流通的阻力,使汽轮机的出力下降。当汽轮机积盐严重时, 还会使推力轴承负荷增大,隔板弯曲,造成事故停机。

浅谈火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的节能降耗优化措施

浅谈火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的节能降耗优化措施 为了保证有良好的水汽品质从而设置火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目的是避免热力设备出现积盐和腐蚀的现象,从而使火电厂可以正常运转下去。所以,火电厂想要有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对火电厂化学水的处理方式进行改进。 标签:火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节能降耗 1化学水和化学水处理系统 化学水,是指火电厂在电力生产的过程中对自然水进行了加工,例如加入相应的化学试剂,进行去除氧气和除盐等过程之后净化而得到的纯度较高的水。在火电厂中,进行上述工作的设备和系统被称为火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在产生电力整个过程中,化学水处理系统是整个电力生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火电厂中化学水处理系统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锅炉补给水、凝结处理、废水处理。因此火电厂的火电机组想要安全运行,必须保证火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的安全运行,同时还要保证高质量的锅炉补给水。 2电厂化学水处理的技术特点 2.1分布集中化 在之前进行电厂化学水处理的时候,会涉及到较多的处理系统,一般情况下能够根据功能分成净水预处理系统、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汽水取样检测系统、循环水处理系统等。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根据功能作用所设立的处理系统有着较大的占地面积,并且需要较多的维护人员,所以在进行生产管理的时候就会遇到较多的问题。如今要想提升化学水处理设施的利用效率,减少占地面积,并且使得生产管理变得更加方便,有关处理设备的布置情况变得越来越集中,越来越立体。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这种结构布局可以满足整体流程的需求,并且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 2.2处理工艺环保化 由于国家污染监督力度的持续增加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显著提升,电厂化学水处理形式变得越来越节能环保。首先就是在进行处理的时候,处理药品优先选择无污染、无毒的药品,并且不可以多用,甚至有不使用化学药品的情况,由于环保意识的持续深入,化学处理开始向着减少排污、减少清洗以及循环用水的趋势发展。最后就是可以节约水资源、增强对于水的利用效率,电厂化学水处理借助科学技术来进行水循环使用。 2.3处理的检测方法科学化 要想确保机组可以安全运行,进而避免出现意外事故,就需要在开展化学水

电厂化学水处理工艺流程

电厂化学水处理工艺流程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化学水处理系统 一.从给水品质标准看化学水处理的必要性 下表是锅炉给水品质标准。 总硬度 (μmol/L) 溶解氧 (μg/L) 电导率 (μs/cm) 二氧化硅 (μg/L) PH值 (25℃) 二氧化碳 (μg/L) 标准≤30 ≤50 10 ≤20 ~≤20 我国北方多采用深井水源,其水质超标最严重的是总硬度,总硬度是指溶液中钙离子(Ca2+)和镁离子(Mg2+)摩尔浓度的平均值。所谓摩尔浓度指每升溶液中溶质含量的毫摩尔数。例如Ca的原子量为40,1mol Ca2+的质量是80g (其化学意义是:1mol Ca2+内含×1023个钙离子)。如果1L溶液中含有1g Ca2+,那么它的摩尔浓度是1/80=L=L。 给水水质不良,特别是钙、镁、钠、硅酸根离子超标,会给热力设备造成如下危害: 1. 热力设备的结垢:如果进入锅炉或其它热交换器的水质不良,则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在和水接触的受热面上,会生成一些固体附着物,这种现象称为结垢,这些固体附着物称为水垢。因为水垢的导热性比金属差几百倍,而这些水垢又极易在热负荷很高的锅炉炉管中生成,所以结垢对锅炉(或热交换器)的危害性很大;它可使结垢部位的金属管壁温度过高,引起金属强度下降,这样在管内压力的作用下,就会发生管道局部变形、产生鼓包,甚至引起爆管等严重事故。结垢不仅危害安全运行,而且还会大大降低发电厂的经济性。例如,热力发电厂锅炉的省煤器中,结有1mm厚的水垢时,其燃料用量就比原来的多消耗%~%。因此有效防止或减少结垢,将会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另外,循环水的水质不良,在汽轮机凝汽器内结垢会导致凝汽器真空度降低,从而使汽轮机的热效率和出力下降;过热器的结垢会使蒸汽温度达不到设计值,使整个热力系统的经济性降低。热力设备结垢以后,必须及时进行清洗工作,这就要停运设备,减少了设备的年利用小时数;此外,还要增加检修工作量和费用等。 2.热力设备及其系统的腐蚀:发电厂热力设备的金属经常和水接触,若水质不良,则会引起金属腐蚀,如给水管道,省煤器、蒸发器、加热器、过热器和汽轮机凝汽器的换热管,都会因水质不良而腐蚀。腐蚀不仅要缩短设备本身的使用期限,造成经济损失;而且腐蚀产物转入水中,使给水中杂质增多,从而加剧在高热负荷受热面上的结垢过程,结成的垢又会加速炉管的垢下腐蚀。此种恶性循环,会迅速导致爆管等事故。 3. 过热器和汽轮机流通部分的积盐:水质不良还会使蒸汽溶解和携带的杂质(主要是Na+和HSiO3-离子)增加,这些杂质会沉积在蒸汽的流通部位,如过热器和汽轮机,这种现象称为积盐。过热器管内积盐会引起金属管壁过热甚至爆管;阀门会因积盐而关闭不严;汽轮机内积盐会大大降低汽轮机的出力和效率,即使少量的积盐也会显着增加蒸汽流通的阻力,使汽轮机的出力下降。当汽轮机积盐严重时,还会使推力轴承负荷增大,隔板弯曲,造成事故停机。

探讨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

探讨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 【摘要】我国一些地区水资源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节约用水成为社会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问题。火力发电厂是一个耗水大户,为1.0m3/(S?GW),其中循环水冷却塔的耗水量约占整个电厂耗水量的60%以上。本文探讨了电厂化学水处理的特点及工艺应用技术,以期为电厂水处理方面提供借鉴。 【关键词】电厂;化学;技术 1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特点 1.1设备布置集中化 根据设备的功能对其进行分类是传统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的常用布置方式,由于该系统种类繁多,每次布置都需要占用较多空间,且分散状态下的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会造成很大的不便,管理过程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而集中化的化学水处理系统则很好地避开了这些问题,由于其对运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了优化,设备在布置上具有立体性、紧凑性以及集中性等特点,对节约厂房面积、缩小存储空间等十分有效,同时系统的集中化布置能够促进设备之间的良好配合,设备的综合利用率得到了提升,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1.2生产控制集中化 集中化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能够将各子系统融合为一套综合性的控制系统,利用可编程的逻辑控制器以及上位机的二级控制结构,使整个化学水处理系统真正实现检测、控制以及操作环节的集中性。其中,可编程的逻辑控制器用来采集和控制设备中的数据,上位机和PCL之间的数据通讯接口能够满足通讯的需求,以达到连接各个子系统的目的。 1.3工艺多元化 传统的电厂水处理系统模式较为单一,当前却在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随着化工材料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的处理工艺在水质处理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多样化的工艺效果的出现,使化学水处理的水平不断得到完善。 1.4检测方法向着科学化发展 近年来,化学水处理工艺和检测手段都在不断进步,科学化的检测方法和处理方式备受大家追捧。化学诊断方式的出现,不但起到了事前防范的作用,在线诊断以及痕量分析模式的出现都使检测诊断技术日趋成熟,机组的运行安全得到了合理保证,事故的发生频率也由此得到了有效控制。 1.5以环保和节能为主要方向 环保问题己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发电厂污水的处理也随之向着绿色的方向发展。作为水资源的消耗大户,电厂应该做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目前,

电厂化学水处理完整版

第一章水质概述 第一节天然水及其分类 一、水源 水是地面上分布最广的物质,几乎占据着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三,构成了海洋、江河、湖泊以及积雪和冰川,此外,地层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地下水,大气中也存在着相当数量的水蒸气。地面水主要来自雨水,地下水主要来自地面水,而雨水又来自地面水和地下水的蒸发。因此,水在自然界中是不断循环的。 水分子(H2O)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可是大自然中很纯的水是没有的,因为水是一种溶解能力很强的溶剂,能溶解大气中、地表面和地下岩层里的许多物质,此外还有一些不溶于水的物质和水混合在一起。 水是工业部门不可缺少的物质,由于工业部门的不同,对水的质量的要求也不同,在火力发电厂中,由于对水的质量要求很高,因此对水需要净化处理。 电厂用水的水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地表水,另一种是地下水。 地表水是指流动或静止在陆地表面的水,主要是指江河、湖泊和水库水。海水虽然属于地表水,但由于其特殊的水质,另作介绍。 天然水中的杂质 要有氧和二氧化碳天然水中的杂质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杂质按照其颗粒大小可分为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物质三大类。 悬浮物:颗粒直径约在10-4毫米以上的微粒,这类物质在水中是不稳定的,很容易除去。水发生浑浊现象,都是由此类物质造成的。 胶体:颗粒直径约在10-6---10-4毫米之间的微粒,是许多分子和离子的集合体,有明显的表面活性,常常因吸附大量离子而带电,不易下沉。 溶解物质:颗粒直径约在10-6毫米以上的微粒,大都为离子和一些溶解气体。呈离子状态的杂质主要有阳离子(钠离子Na+、钾离子K+、钙离子Ca2+、镁离子Mg2+),阴离子(氯离子CI -、硫酸根SO42-、碳酸氢根HCO3-);溶解气体主。 水质指标 二、水中的溶解物质 悬浮物的表示方法:悬浮物的量可以用重量方法来测定(将水中悬浮物过滤、烘干后称量),通常用透明度或浑浊度(浊度)来代替。 溶解盐类的表示方法: 1.含盐量:表示水中所含盐类的总和。 2.蒸发残渣:表示水中不挥发物质的量。 3.灼烧残渣:将蒸发残渣在800℃时灼烧而得。

电厂水处理对于膜技术的运用分析

电厂水处理对于膜技术的运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6-09-01T15:07:24.5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8期作者:皮洪章[导读] 本文主要介绍了膜技术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原理和应用,通过对膜技术进行简单分析并对膜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合理分析。 广州市华跃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膜技术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原理和应用,通过对膜技术进行简单分析并对膜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合理分析。对膜技术在锅炉补给水系统改造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进行简单试验,希望对膜技术在电厂水处理的推广应用方面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引言 在电厂的水处理领域,膜技术属于新兴的水处理技术,存在很大的发展前途。美国官方文件也曾对膜技术的前景进行了概述,认为膜技术会在20世纪改变整个工业面貌,并且对膜技术广泛的应用进行了高度赞扬[1]。以此可见膜技术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其发展前景不容小觑。同时,膜技术已经在世界的各个领域表现出奇,被研究人员和使用人员所公认。 1 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阶段,节能减排作为主要的手段和长远目标收到重视。上世纪60年代初步开始建立火力发电厂,经过了几十年的市场验证和技术发展,火力发电厂的装机容量从最初的12MW增长到了1435MW,化学水处理的设备也经过了三个阶段的改革。但是,水处理的本质原理依旧没有变化,主要采用的还是离子交换法。工业化的社会进程和快速的科技发展对水处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地表水随着工业的发展收到了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工业用水的水质也收到了严重影响。火力发电厂的锅炉补给水必须保证极低的杂质量,但是,电厂所处的水流若到枯水季节时,基本会出现Ⅲ类以上水体供应不充足的情况,对发电系统的影响致命。同时,恶劣的原水会对电厂系统除盐系统的树脂和热力系统的给水、蒸汽带来巨大影响。每年枯水季节来临时,除盐系统的离子交换器的交换周期会发生改变,制水量会发生急剧下降[2]。一些重型燃机-汽轮机联合循环机组会对进入汽轮机的高压蒸汽品质严格要求,且不同型号的机组要求的标准不同。原水系统若不能保证水质良好,则会对后续的工作产生连锁反应。因此,膜技术在电厂水处理领域的应用需要得到重视。 2 原理介绍 随着科学实验的进行,膜技术在一些实验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水处理方法在其实验中属于最常见的一种方法,通常是电除盐、纳滤、渗透、微滤和超滤等技术。我国对膜技术的应用时间并不长,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膜技术刚出现的时候,技术人员并未对其产生足够的重视,所以当时的膜技术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可是随着膜技术优点逐渐显露,人们开始慢慢意识到其可观的发展前景和使用价值,并开始对膜技术进行研究和使用。膜技术的特点主要为:使用时不需要酸碱物质的协助,水性能良好且稳定。现在的工业中,反透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在我国的工业应用中。以下为几种常见的膜技术应用:(1)反渗透膜技术:反透技术主要应用一种高分子薄膜,在外压力的作用下,将溶液中的水进行分解,达到分离的目的。(2)超滤膜技术:该技术主要的驱动力为压差,超滤膜的高精度性能可以使不同分子量的物质通过膜技术进行分级,主要包括对大分子物质和胶体物质的分离与浓缩。其运行中费用较低,能耗低、膜选择性高等有点使其收到生物技术、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广泛应用。(3)微滤膜技术:该技术主要的推动力为静压差,其吸附量少、膜孔径大小一致、过滤速度快等特点使其在制药行业、食品、生物技术发酵中得到广泛应用。(4)渗透蒸发膜技术:该技术的主要驱动力为压力,通过液体内溶解度和扩散系数的不同,使用蒸发和渗透的手段进行分离,相比其他膜处理技术,渗透蒸发单独使用的成本较高经济性不强,一般与其他应用技术配合使用。 3 膜技术在电厂水处理方面的发展 在电厂水处理中,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并且采用最先进的工艺流程,通常是流程为预处理、反渗透、EDI电除盐[3]。随着膜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膜处理和超滤处理的作用效果也有着突破性的进展。与微滤和超滤的压力驱动不同,反透膜的分离原理为机械截留,其分离的应用范围一般为分离胶体、病毒和大分子物质。通过相关实验和有关资料总结可以证明,经过反渗透的处理,水质较为清澈,污染性小[4]。渗透膜接触的杂质较多,为保证渗透膜的寿命,有效提高水处理质量,渗透膜应得到经常性的清理。因此,对于渗透膜的清理频率可以设定为每个月多次。还可以通过提高预处理水水质大幅延长反渗透膜的使用时间,降低膜的维护和更换的频率和成本。 4 膜技术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发展前景 由上述研究,可以认为膜技术在电厂水处理方面作用明显,膜技术对水高质量的处理能够对电厂锅炉补给水提高高质量的水质保证。资料表明,在1993年巴黎的郊区建成了纳滤净水厂,通过对地表水进行传统的水处理,通过与三级纳滤技术结合,能够有效取出水内含的杀虫剂和THAs前体,使水质量达到洁净标准[4]。使用膜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得到可以饮用的高质量水的实例当属美国丹佛市的膜技术水处理厂的技术水平最优,对污水的处理做到了有效去污并溶解固体的效果。膜技术处理还可对放射性废水进行处理,从上世纪60年代初期,就有运用膜技术对放射性水进行处理的资料,最初的使用方法是电渗析技术,后期的发展中又出现了反渗透和超滤等技术,并且,这些技术在国外的很多工程中应用广泛。膜技术在处理含锌废水处理领域也有很高的成就,对于含锌废水的处理,效果明显,并得到了有效地应用。由于资源的破坏和水资源的过量使用,在水资源匮乏的今天,如何高效的利用水资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膜技术的应用对水资源的运用达到了高效,并且对水资源的破坏降到了最低水平[5]。水资源的匮乏也使废水资源受到了广泛认可,通过废水进行水处理也成了研究重点。膜技术在水处理方面的综合化、全面化的水平将作为提高废水处理能力的主要手段,以此可增加水的再利用,扩大了电厂用水的供应渠道,扩大了电厂对水摄取范围。对特殊时期电厂水资源匮乏提供解决的方案,有效提高电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也符合国家有关水资源应用的政策。上述实例可以对膜技术的作用合理阐释,证明膜处理技术能够对水质进行高质量的处理,在电厂处理水方面可以得以应用,膜处理能够有效提高电厂的生产能力,解决电厂水资源匮乏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冷却水不足对电厂造成的困扰。 5 结语 膜技术在我国电厂中的推广主要的限制因素便是投资费用的严重不足。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类材料的制造流程变得简单,材料利用率的提高也带来了材料价格的降低,反渗透新材料的制造成本和研究成本也随之下降[6]。并且,反渗透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愈发广泛,其运行经验不断得到积累,以致反渗透产品的运行费用和投资成本逐年减少。在水资源日益减少,资源匮乏现象逐年严重。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领导下,我们应该着手于资源的再利用和可持续利用,把提升环保意识作为工厂的发展思想。因此,在我国电厂水处理领域,膜技术必将得到广泛应用,为创造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提供贡献。

浅谈电厂化学水处理设施防腐蚀工艺常见问题原因及对策

浅谈电厂化学水处理设施防腐蚀工艺常见问题原因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9-06-13T10:30:20.007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2期作者:杜永宝 [导读] 摘要:电厂化学水处理设施具有成本高、体积大、重量大等的特点,在化学水处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其作用的发挥,在日常运行中,需要切实注重对其的防腐蚀工作的开展。 (天津华电福源热电有限公司天津 301700) 摘要:电厂化学水处理设施具有成本高、体积大、重量大等的特点,在化学水处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其作用的发挥,在日常运行中,需要切实注重对其的防腐蚀工作的开展。本文主要针对电厂化学水处理设施防腐蚀工艺常见问题原因及对策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厂;化学水处理;设施;防腐蚀;工艺;问题;对策 在电厂运行过程中涉及到众多因素,每一个环节对于电厂的整个工作进程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随着火电厂的不断发展,给电厂化学水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与挑战,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防腐蚀工艺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电厂化学水处理方面将会取得更好的成效。 1电厂化学水处理设施防腐蚀工艺常见问题分析 1.1沟道和中和池的腐蚀防护问题 当前大多数火电厂都是利用中和池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酸和废碱液体,但是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种非线性特征的反应,如果酸碱量过量、不足或搅拌不均匀时,都容易使中和后的pH值达不到规定范围,进而会使沟道和中和池的腐蚀防护层被破坏,之后废酸和废碱液体会逐渐渗漏到基地上去,形成严重的腐蚀,甚至导致周围地面塌陷,给厂房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另外,对混凝土基层出现的腐蚀修复不够彻底也会导致腐蚀问题;初始设施设计的不合理也会引发腐蚀问题;沟道中勾缝和块材的结合层厚度不符合施工要求以及使用的材料不能充满防腐蚀层和混凝土结构之间的缝隙,导致酸碱溶液渗漏,也会逐渐产生腐蚀问题。 1.2循环水加酸系统防腐蚀问题 火电厂在运行中时,循环水的浓缩倍率一般都>2.5,循环水处理方式常采用的是硫酸加阻垢剂的方式,但由于受到材质、安装工艺以及加药方式等细节因素的影响,经常出现腐蚀问题。首先,在安装时安装工艺不标准的话容易出现泄露,进而造成腐蚀。比如说在进行灌水试验时,要等到水箱完全就位后才可进行下一步的连接处理,否则会因为管道直径过于细小而沉降不均匀导致管道被拉断或破坏,出现溶液泄露情况。其次是有的电厂选择材料时违规操作,在贮存浓硫酸的罐内加衬胶层,长久使用下会被浓硫酸氧化,加速老化,最后脱落导致阀门和管道堵塞,产生腐蚀问题;最后是加酸时用量不准确,使酸碱度不稳定,导致盐酸进入循环水产生腐蚀现象。 1.3高位酸槽衬胶层腐蚀问题 衬胶层的原材料是橡胶,如果水处理系统中的盐酸中含有其他物质,比如带苯环的卤素取代物等,会对衬胶层产生破坏,使其出现腐蚀问题。 1.4其他腐蚀防护问题 主要是水处理车间和酸碱平台的铁质沟盖板受到腐蚀、计量室内墙壁受到腐蚀、贮存盐酸和硫酸的衬胶管罐和钢制罐、配电柜和不绣钢气源管的腐蚀等问题。这些腐蚀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受到酸雾、碱性气体或酸碱溶液的存放等,直接接触酸、碱溶液造成的腐蚀问题。比如配电柜和不锈钢气源管的腐蚀就是由于室内产生酸雾,长期以往对室内的器具产生程度不一的腐蚀。在进行化学水处理设备和设施安装设计时设计不合理也可能引起设备发生腐蚀问题。另外,贮存盐酸和硫酸的钢制罐被腐蚀时会产生大量的氢气,聚集在罐体或管道的密封处,一旦检修人员未加注意而在这些地方动用明火,很容易引发爆炸事故,威胁人员的生命安全。 2电厂化学水处理设施的防腐蚀策略分析 2.1沟道和中和池的腐蚀问题处理策略 针对沟道和中和池的腐蚀防护问题,①为了防止酸碱中和池长期接受酸碱溶液的渗透影响而发生混凝土腐蚀后塌陷情况,要定期对中和池进行翻新处理,而且在中和池底部要铺设符合标准的防腐蚀材料,根据中和池需要处理的化学水的频率和量,合理选择较高强度的防腐蚀材料。另外,地面层和抗腐蚀建材层也要有一定标准的防腐蚀材料铺设,确保其足以满足中和池工作的防腐蚀需求。②注意施工时沟道块板的勾缝和合层厚度要符合施工要求,因为一般使用的是树脂胶泥,其较差的流动性使其难以填满块板之间的缝隙,长此以往会导致酸碱废水向混凝土渗透,引起腐蚀问题。所以施工时要注意树脂胶泥的接层、厚度和灌缝,按照相关防腐蚀标准进行施工,并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验收,施工时还要加强管理,避免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③加强修复工作,定期检查混凝土基层的情况,查看是否发生腐蚀问题,注意每次中和反应完成后都要排干酸碱液体,并对存在腐蚀的部位进行彻底的修复。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酸碱中和池的修复时,要打开被破坏的防腐蚀层,观察地底和周围土层是否被腐蚀性酸碱液体浸泡或被腐蚀,如果发现有液体要进行排空,彻底修复好地底的混凝土基层后在修复防腐层。④注意施工设计中防腐蚀设计和凝结水设施设计的合理性,结合整个设施的放置和安装标准,科学设计施工中的防腐蚀问题,并且要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还不能影响其他工作的开展,要严格按照设计施工。 2.2循环水加酸系统腐蚀问题处理对策 ①从材料选择上注意材料化学性质的转变,因为钢结构加橡胶会破坏其耐腐蚀性。有的电厂为了使硫酸贮存罐更加防腐蚀,会在罐内增加一层衬胶层,但时间一长衬胶层会被浓硫酸等液体氧化,产生二氧化碳,加快了衬胶层的老化速度,进而会脱落以至于堵塞管道和阀门,影响液体进出。因此尽量选择新型材料代替铁质材料,也尽量不使用衬胶层,比如使用挤拉式的玻璃钢材,其具有很强的耐腐蚀性。 ②保证正确的安装方式,管道尽量设置成明管,便于及时发现腐蚀问题并给予处理,避免影响周围设备和建筑,并注加强意防锈和保温措施;管道外的防护层选择更加先进的聚乙烯三层结构防腐涂层技术,避免直埋管道的腐蚀问题;水箱到位后进行灌水试验合格后,待其基础沉降稳定后再连接管道。③加药方式,利用精确的计量系统计算循环水中需要加的酸液量,确保正确的加药浓度和加药量,并结合在线pH监测仪器,准确控制中和池中的pH值,防止出现中和反应中酸碱过量问题而引发pH值不达标,进而造成凝汽器管道的腐蚀问题。如果计量系统出现损坏要立刻进行修复,防止未能及时修复使得酸碱液自行流动进行加药,利用阀门调节加药量,一旦阀门出现故障而pH值又无法正确预警,会使大量的酸液流入循环水而不被发现,导致管道出现腐蚀问题影响生产。 2.3其他腐蚀问题处理对策 ①用铁质盖板来充当酸碱平台与水处理车间的沟盖板易形式腐蚀,对此可选用一些挤拉玻璃钢等新型材料,这些材料比钢材更耐腐,

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操作规范

化学水处理系统操作规程 (试行)

目录 第一篇化学水处理治理制度 (6) 第一章交接班制度 (6) 第二章运行值班人员责任制 (7) 第一节班长岗位责任制 (7) 第二节化水运行工岗位责任制 (8) 第三节化验员岗位责任制 (9) 第三章巡回检查制度 (10) 第四章设备缺陷治理制度 (11) 第五章设备包机制度 (14) 第二篇化学水处理运行规程 (16) 第一章概述 (16) 第二章水处理设备的启动、运行和停止 (19) 第一节启动前须具备的条件 (19)

第二节预处理设备的启动、运行、停止 (20) 第三节反渗透系统 (24) 一、概述 (24) 二、反渗透运行中的监督和调整 (28) 三、反渗透的停运 (29) 四、RO操作注意事项 (29) 五、RO系统运行中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30) 六、清洗或冲洗 (33) 七、RO系统运行注意事项 (35) 八、反渗透装置的保养 (35) 第四节混床的启动、运行和停止 (37) 第五节水处理设备运行中的监督与调整 (43) 第六节水处理设备的停运 (44) 第三章水质劣化及设备故障的处理 (45) 第一节总则 (45) 第二节水质劣化处理 (45) 第三节水处理设备故障的处理 (47) 第四节程控及爱护系统的故障处理 (48) 第五节电源和水源故障处理 (48)

第四章电动机、水泵的启动、运行、维护和停止 (49) 第一节总则 (49) 第二节电动机的运行检查 (50) 第三节水泵的启动、运行、维护和停止 (51) 第四节泵可能发生的故障缘故和处理方法 (52) 第五节水泵的故障处理原则 (56) 第三篇水汽监督规程 (57) 第一章设备规范 (57) 第一节锅炉汽机发电机设备规程 (57) 第二节加药设备规范 (59) 第三节汽水质量标准及分析时刻间隔 (59) 第二章机炉运行的化学监督 (60) 第一节总则 (60) 第二节水汽值班员的监督工作 (60) 第三节锅炉的化学监督 (61) 第四节锅炉的排污监督 (63) 第五节炉内磷酸盐处理 (65) 第六节给水处理 (67) 第七节热力除氧 (7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