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厚煤层分层开采顶分层综采工作面防火设计

厚煤层分层开采顶分层综采工作面防火设计

厚煤层分层开采顶分层综采工作面防火设计
厚煤层分层开采顶分层综采工作面防火设计

厚煤层分层开采顶分层工作面防止煤层自然发火设

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为防止II883-1工作面煤层自然发火事故,确保II883-1工作面初采、回采、收作期间的安全生产,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集团公司有关防灭火技术管理规定,编制II883-1工作面防止煤层自然发火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一、II883-1工作面概况

(一)位置概况

该面位于井田西部,西部井西北部,矿区专用铁路东北部,地面受Ⅱ881、Ⅱ981工作面采动影响已塌陷下沉,地表多为农田,无其它建筑物。

该面上邻Ⅱ881工作面采空区,下邻Ⅱ885工作面(正在准备),东至Ⅱ八采区边界,西以F14断层为界。该工作面平均走向长314m,倾斜宽95m,平面积29830m2(斜面积31072m2)。

(二)所采煤层概况

从溜煤眼、钻孔及三巷揭露煤厚资料分析,该面8煤层煤厚1.1-16.7m,平均厚度8.4m,煤厚变化大,煤体结构复杂;煤层结构简单,全区发育1层8煤;煤层倾角5-29°,平均16°。

(三)所采煤层自然倾向性

II883-1工作面所采煤层为8煤层,由 2011年重庆煤科院进行的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鉴定得出如下结论:8煤自燃倾向性等级为I类,属容易自然煤层。根据研究和现场实际确定煤层自然发火参考标志气体是一氧化碳。

二、防止煤层自然发火技术设计

(一)灌浆防火

II883-1工作面采用随采随灌与采后集中灌浆相结合的方案,工作面依靠新副井地面灌浆站。工作面回采期间进行随采随灌,收作后进行采后集中灌浆。

图1 灌浆系统布置示意图

1、浆液的制备

目前灌浆使用的浆液的制备是机械制浆,每配制一立方的浆液添加0.5kg 的阻化剂、0.4kg 的粘稠剂、1kg 的发泡剂。使用2个搅拌池和1个注浆池,池深和直径均为2m ,池体用砖砌筑水泥抹面或用钢板焊接,其上固定搅拌器。搅拌池底部留有出料口,在浆液流入注浆池前设双层过滤筛子(孔径为10mm),各安设离心式液下泥砂泵2台。

2、灌浆管路设计

主要灌浆干管直径是根据管内泥浆的流速来选择。在设计中,泥浆给定后,先确定泥浆在管道中流动的临界流速,再求出泥浆的实际工作流速,使之大于临界流速即可。井下灌浆管道采用无缝钢管,其井筒内钢管直径取6吋;大巷、上山等灌浆管路直径取4吋;工作面管道直径取2吋。

灌浆管路路线:西部井灌浆站→西风井→II 八进风上山→Ⅱ八回风上山→II881回风道→II881轨道巷→II881-3#联巷→材料眼→风巷。具体见灌浆系统图。

3、灌浆参数的设计

(1)浆液的水固比

水固比的大小影响着注浆的效果和泥浆的输送,一般情况下为4:1,冬季为5:1。

(2)灌浆量(煤矿注浆防灭火技术规范MT/T 702—1997)

至钻孔

至钻孔

()t

r M 1+δG k =Q c w 式中 Q W ——工作面注浆量;

k ——灌浆系数,一般0.03~0.12,本设计取0.03;

G ——工作面日产煤量,t ;

δ——土水比的倒数;

M ——浆液制成率,取0.90;

r c ——煤的密度,t/m 3;

t ——工作面日灌浆浆时间,h 。

()

()

396.424.19.014200003.01k m t r M G Q c w =××+××=+=δ 所以,II883-1工作面每个月计划灌浆量为:2892m 3。

(3)工作制度

地面灌浆站在正常情况下与矿井工作制度一致,年工作日为330d ,每天早班灌浆,每天灌浆时间不小于2h 。

4、灌浆疏水系统及预筑防火墙

(1)疏水系统

灌浆疏水系统设施设备主要有:水沟、集水坑、排水管路和小水泵等。

(2)预筑防火墙

矿井为防止工作面自然发火及采空区发火,需设置防火墙及预留防火墙位置。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后,须及时砌筑永久性封闭。井下发生火灾不能直接灭火时,必须砌筑防火墙,封闭火区。

II883-1工作面的防火墙基础共有两处,一处位于II883-1工作面材料上山, 材料眼上口4米;一处位于II883-1工作面溜煤上山, 溜煤眼上口4米,均为瓦石墙结构。同时,在防火墙基础附近要提前备足防火材料,以备需要。

2)技术标准

①. 防火墙基础,必须采用不燃性材料建筑;

②. 墙体厚度不得小于800mm;

③. 墙体四周应与巷壁接实,见硬底、硬帮、硬顶,其掏插深度不得小于300mm;

④. 墙体无重缝、干缝,灰浆饱满,不漏风;

5、灌浆方法——随采随灌和采后集中灌

(1)随采随灌。严格执行预防性防火灌浆制度,在工作面进行回采期间,每天必须安排防火灌浆,否则不准回采。灌浆管路设置在回风巷,可进行采空区埋管灌浆,即在工作面风巷铺设三趟2吋的管路,压茬距离不大于20m,进行迈步交替埋管灌浆,每天的灌浆时间不得小于2h。根据自燃预测预报结果,在出现火情征兆时增大灌浆量。

(2)采后集中灌。在工作面回采过眼和收作后,通风区必须对采空区进行集中灌浆。在过眼地点和收作线位置铺设两趟灌浆管路,压茬距离不大于20m,对收作地点进行大量灌浆,并及时对漏浆地点进行封堵,确保黄泥浆能够覆盖整个区域。在灌浆的过程中必须要安设专人在现场看管,确保灌浆质量。

(二)均压通风

充分利用均压技术减小采空区漏风是防止采空区遗煤及煤柱自然发火的有效手段。已经开采的区域实行均压通风,保证工作面机风巷进风断面,确保符合不小于设计断面的75%。回采工作面回采结束后,要根据矿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联络巷道,做好调压工作,使工作面两巷密闭之间的压差尽量减小,以减小向采空区的漏风。通风区定期对工作面风量和风压进行测量和调节,确保均压通风的效果。

(三)预测预报

通风区要作好自然发火日常的预测预报工作,一旦发现冒高区、上隅角CO浓度上升速度较快,温度有升高趋势,应及时向通风区、调度所汇报,以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束管系统

①在工作面回风巷按一定间距布置束管,测定采空区范围内60m左右的气体,间隔20m进行迈步。

②工作面收作封闭后,在进回风侧密闭内分别设观测孔,并在密闭内各设置一个测点。

③地面色谱分析。井下束管采样仪采样送至地面进行色谱分析,并对化验结果认真分析。

2、监测监控系统

为了实时监测CO情况,矿井应配备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报警仪。按照要求在采煤工作面及回风流中布置CO监测探头,并做到对传感器定期维护,确保探头灵敏可靠。具体见防止自然发火监控系统附图。

3、人工观测

在II883-1工作面形成后,通风区必须及时安装CO和温度传感器。明确自然发火观测点,并安排专人对观测地点进行观测、取样,主要防火观测点为:上隅角、工作面风巷、巷道冒高处、架间、抽放管道等。

根据预测预报结果,分析综放面自燃情况,制定相应措施及时处理局部火情。采用灌浆为主,堵漏风,阻化剂防火等相结合的自燃综合防治措施,在工作面回采的不同时期,根据自燃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有针对性的防灭火措施,对于工作面、采空区出现的自燃征兆或自燃隐患,编制防灭火补充措施进行处理,确保II883-1工作面安全回采。

(四)注氮(备用)

按照规定工作面机巷压两路注氮管路,20m迈步循环加以保护。注氮作为工作面异常时期的防火措施,注氮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另外编制。

三、防治自然发火安全技术措施

1、初采期间防火措施

开切眼形成后,工作面开始推进时,由于初采期间人员对设备和工作面环

境条件需要一个适应期,此时工作面推进速度很慢,需加强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工作。工作面推进一定距离后,即可对开切眼位置连续注入一定量的黄泥浆。初采时在工作面上出口处插管、挂牌,插管采用2吋钢管,深度2m,插管兼作取气化验孔使用,具体布置如图所示。

图2 回采前上出口插管示意图

2、工作面因故停采时期防火措施

当工作面因故停采或推进速度慢时,应加强上下隅角、抽放管道内和支架上方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工作;如较长时间停采,应加强自燃预测预报工作,尽可能降低工作面风量。工作面回采前根据掘进提供的地质资料,超前100m制定工作面过构造期间防火措施,措施主要围绕加强预测预报,上下隅角充填堵漏,加大灌浆、注氮量,均压通风等环节开展。

(1)预测预报。距离构造带100m前调整取气化验频率,调整瓦斯检查人员巡回检查路线和次数。

(2)在距离地质构造带一定距离前,上下隅角每隔10m施工凝胶隔离封堵带,实现封堵采空区。

(3)过构造期间实行架间洒浆,架后注浆等措施,根据需要面内架后注浆孔密度合理控制。

(4)通防部门合理调整老塘抽采负压,并对抽采管路出口每天取气化验,

发现异常及时汇报。

(5)管路压设。及时调整灌浆、注氮管路压茬距离,将20m迈步改为10~15m迈步,增大灌浆、注氮量。

3、冒高的管理

9煤层为三软煤层,地压较大,II883-1工作面进、回风巷在掘进过程中,容易出现高冒,容易发生自燃。应加强巷道支护,必要时对底鼓进行清理,以增大巷道通风断面、降低巷道通风阻力,巷道支柱间背板,减少巷道松散煤体与风流的接触,预防巷道浮煤自燃。加强巷道高冒管理和自燃预测预报工作,在出现巷道高冒自燃情况时,采用井下移动式注浆设备注黄泥胶泥、凝胶或喷洒气雾阻化剂等方法进行处理。

4、停采前防火措施

工作面推进到距离收作线100m前,应加强自燃预测预报工作,进行每班连续检测,上下隅角加强堵漏工作,尽可能降低工作面风量,进行采空区连续灌浆。出现自燃征兆时,向顶底板浮煤喷洒阻化剂,向采空区注防火材料。并按照规定编制工作面收作防止煤层自然发火技术措施。

(1)灌浆、注氮管路敷设。工作面回采距离收作线100m前,超前制定收作防火安全技术措施,主要是固化凝胶隔离封堵带、灌浆、注氮、均压等措施。束管埋设按照“三带”规律进行敷设,确保取气可靠。间隔15m埋设两路束管,监测采空区30m范围内气体状况。

图3 采煤工作面收作前灌浆、注氮管路埋设示意图

(2)上下隅角封堵。工作面收作距停采线100m开始,强化上下隅角封堵,每隔10m施工一次隔离垛,隔离木垛打好后及时充填凝胶封堵,有效降低采空区漏风。工作面回采结束前及时对上、下隅角最后一道隔离垛及架尾老塘侧重点进行注凝胶封堵,如图4所示。

图4 工作面收作前压注凝胶示意图

(3)插管。收作扒大棚时施工架间插管,插管密度为面内三组,每组两个,对工作面架间、架尾及支架回收垮落区域进行重点插管注胶、注浆,有效

消除采空区漏风通道以及后部煤体蓄热环境。

四、防治煤炭自燃管理措施

1、采煤单位要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提高回采率,减少采空区遗留量,做好上下隅角充填工作,减少采空区漏风。

2、通风区要加强矿井和工作面通风系统管理,做好工作面封闭工作,当有影响工作面正常推进的构造带时,提前编制防灭火措施。

3、加强工作面自燃预测预报。建立一只精干的防火隐患探查队伍,明确专人对观测地点进行观测、取样,每周对II883-1工作面观测地点进行不少于2次取样观测,自然发火观测地点为:上隅角、工作面风巷、架间、巷道冒高处、抽放管道等。正常使用气相色谱化验仪进行分析化验,尽早发现自燃情况及时汇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治理。

4、根据工作面自燃预测预报结果,综合运用灌浆为主的防治自燃综合措施,结合自燃预测预报,进行防治自燃措施效果考察。

5、加强巷道顶板管理,保证巷道工程质量,及时清除浮煤,防止冒顶事故发生,高冒处必须采用不燃性材料充填。回采中严禁任意留设设计外煤柱和顶煤,否则将根据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

6、永久性封闭必须用不燃性材料砌筑,必须采用双墙结构,两墙间隔不小于2m,中间用水泥砂浆带压注实,墙体厚度不小于800mm,墙体周边必须掏槽,见硬底、硬帮、硬顶与煤岩接实,并抹不小于0.2m的裙边,保持封闭墙施工符合标准化要求,做到严密不漏风,并对墙面及墙前后5米范围内巷道进行喷浆,喷浆厚度不小于100mm。封闭墙必须留三孔(观察孔、措施孔、放水孔),并根据瓦斯防治需要预埋瓦斯抽采管路。自封闭墙砌好之日起,必须编号上台账,墙前设计栅栏、警标、说明牌、检查记录牌和检查箱,记录表、检查手册、台账做到“三对口”。

因采动影响造成墙体开裂,围岩裂隙引起漏风的必须及时喷浆堵漏,防止因漏风供氧造成采空区煤炭自燃。

7、各职能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工作,确保工作面开采期间各防火措施落到实处,各有关单位要全力配合,确保工作面安全回采。

五、煤炭自然发火后的处理计划

1、煤炭自燃的主要征兆有:

(1)巷道中空气温度升高,出现雾气或者巷道壁“挂汗”;

(2)能够闻到煤油、汽油、松节油的气味,如果闻到焦油味,表明自燃已经发展到相当程度;

(3)从煤炭自燃点流出的水温或空气温度较高;

(4)人体不舒适。如头晕、闷热、精神疲乏等。这是自燃使氧气浓度降低,同时产生有毒气体的缘故;

(5)出现烟雾、火炭、火焰等。

2、煤炭自燃后的处理措施

(1)井下作业人员发现上述煤炭自燃征兆后,必须立即向调度室汇报,并要立即组织人员撤离灾区。

(2)调度所及时通知通风部门及有关领导及时组织救护队进行抢救,同时立即启动《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2014年度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等安全预案,进行抢救。

(3)火区封闭后,由矿长、总工程师组织编制灭火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并积极落实灭火方案,加速火区熄灭进程。不得在火区的同一煤层的周围30m 进行采掘活动。

(4)通风区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布置气体、温度等测点,利用气体分析手段,判断、确定火源位置,掌握火情。通风区建立火区管理台账,进行备案。

六、避灾路线

水灾:

II883-1工作面→II883-1工作面风巷→材料上山→Ⅱ881岩石轨道巷→88辅助小轨道→88石门→西部进风上山→西部井→地面

火灾、瓦斯、煤尘:

II883-1工作面→II883-1工作面机巷→溜煤上山→Ⅱ883岩石集中巷→Ⅱ884岩石集中巷→Ⅱ88运输上山→西部进风上山→西部井→地面。

七、附图

II883-1工作面防火灌浆系统示意图

II 883-1工作面监测系统示意图

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报告(模板)

×××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总结报告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区队:__________________ 编写人:________________

目录 1 工作面地质及开采条件......................................... - 1 - 1.1工作面地质及开采条件...................................... - 1 - 1.1.1工作面概况及地质说明书................................ - 1 - 1.1.2顶底板岩层岩性组合结构分析............................ - 3 - 1.1.2地质.................................................. - 3 - 1.2支护...................................................... - 3 - 1.2.1正常支护.............................................. - 3 - 1.2.2特殊支护.............................................. - 4 - 1.2.3确定支护强度.......................................... - 4 - 1.2.4巷道布置.............................................. - 4 - 2 矿压观测计划................................................. - 5 - 2.1 矿压观测领导小组......................................... - 5 - 2.2×××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的目的和任务 ......................... - 5 - 2.3观测方案.................................................. - 5 - 2.3.1观测工具.............................................. - 5 - 2.3.2测线布置.............................................. - 6 - 2.3.3研究方法.............................................. - 6 - 2.4矿压观测容................................................ - 7 - 2.4.1顶板动态:............................................ - 7 - 2.4.2支护质量.............................................. - 7 - 2.4.3 ×××工作面矿压观测方法................................. - 7 - 2.4.4 ×××工作面观测效果预计................................. - 7 - 2.4.5 ×××工作面观测制度及守则............................... - 7 - 2.4.6 ×××工作面观测记录表格及资料整理表格设计............... - 7 - 3 矿压规律分析................................................. - 8 - 3.1 初采期间的矿压规律....................................... - 8 -

综采工作面初次放顶安全措施(2020年)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综采工作面初次放顶安全措施 (2020年)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综采工作面初次放顶安全措施(2020年) 1016综采工作面支架、采煤机、运输机等安装已经结束,通风、供水、供电、排水及运输系统已形成,工作面将投入生产,为了确保该工作面初次放顶期间的安全生产,特编制工作面初次放顶安全技术措施。 1.初采前,工作面倾角为89?40',为了防止工作面支架、输送机向下窜动,应加快刮板输送机机头处的推进,在工作面初次来压前必须将工作面调直,保持支架、输送机、煤壁三直。初采期间工作面采高保持在1.8- 2.0米。 2.1016工作面为十层南盘区第一个工作面,由于我矿没有在破碎顶板下采煤的经验,因此,我队在初采期间必须做好初次放顶的安全准备工作,并记录好工作面直接顶的跨落情况。1016切眼煤壁至九层保护煤柱的水平距离为19-24米,在初采期间,由于采空区

悬顶面积逐渐增大,使工作面承受的压力也随之增大,因此,在初采期间应做好顶板管理工作。 3.由于该工作面的上方采空区距该工作面的间距在0-1.29米之间,直接顶为九层采空区冒落的岩石形成的再生复合顶板,顶板强度较小,整体性较差。遇顶板破碎或压力明显增大时,应缩小两巷的棚间距,增加单体支柱的数量,并在棚梁上方背好木板,防止碎石冒落砸伤人员。 4.加强泵站系统与支架的维修,严禁带病使用。必须保证泵站压力在30MPa以上,杜绝管路的窜、漏液现象。 5.工作面所有支架要调好平衡,使支架前梁与顶板平行支设,保证支架接顶面积始终保持最大,且接顶严密。 6.队领导跟班现场指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本班班长及验收员对工作面顶板、煤壁活动情况必须向下班交接班时说明,不得无故将安全隐患移交给下一班,并在队内做好记录。 7.割煤过程中机组牵引速度不得大于3m/min,如发现煤壁片帮严重,顶板活动剧烈应停止割煤,立即躲入支架内,严禁站在支架

浅谈综采工作面下对接技术的应用(标准版)

浅谈综采工作面下对接技术的 应用(标准版) Safety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enterprise production, and production is the guarantee of efficiency.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浅谈综采工作面下对接技术的应用(标准 版) 摘要:通过对综采工作面对接技术的探索研究和在某矿7216综采工作面的实践,总结出了切实可行的综采工作面下对接技术,应用此技术可提高综采工作面煤炭资源的回收率,实现综采工作面的持续稳定生产,促进矿井的高产高效建设。 关键词:综采工作面下对接技术 0引言 由于受井田设计或地质条件的限制,部分工作面的布置不是标准矩形,而是采用刀把式布置。为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刀把式工作面在切眼内安装好设备后,进行回采的同时,在对接切眼内将支架安设好。为了行人方便和安全,对接切眼内运输机槽一般

不提前铺设。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实现回采工作面和预备工作面的对接。而综采工作面对接的难点就在于采面运输机和液压支架的对接,其技术关键是对接后两组支架的间距不能过大,更不能出现回采工作面支架和预备工作面支架的重叠,那就意味着对接工作失败。因此如何实现综采工作面的正确对接,就成为一项研究课题。通过在某矿7216综采工作面成功对接,总结了一些经验和做法。 1工作面概况 1.1地质条件该工作面位于-500水平下。东部为7214工作面采空区,南部为7214(里)工作面采空区,西部至采区边界F10断层防水煤柱,北部为设计的7218工作面。该面内煤层结构复杂,煤厚0.2-3.5m,平均 2.13m左右,该面普遍含一层夹矸,局部地区含多层夹矸,局部受构造影响倾角较大。周期来压步距为12~16m。工作面走向长度520.5m,倾斜长度148.3m,采高2.2m~ 3.4m,煤层倾角7°~16°,平均12°左右。 1.2工作面主要设备配置该面共安设100组ZY6800-17/36

煤矿综采工作面供电设计

附件2: ***矿综采工作面供电设计 (一)综采工作面主要条件 该工作面属于3#煤层一盘区,平均煤层厚度5m,工作面长度225m,走向长度为2000m,平均倾角3-5度,采用一次采全高采煤工艺,可采最高煤层厚度5.5m,工作面采用三进两回布置方式。 矿井井下高压采用10KV供电,由西翼盘区变电所负责向该综采工作面供电,西翼盘区变电所双回10KV电源来自地面***110KV站815、816号盘,变电所高压设备采用BGp9L-10型高压隔爆开关,保护选用上海山源ZBT——11综合保护,盘区变电所距综采工作面皮带机头200m。 (二)设备选用 1、工作面设备 采煤机选用德国艾柯夫公司生产的SL500型采煤机,其额定功率1815KW,其中两台截割主电动机功率为750KW,额定电压为3300V;两台牵引电机功率为90KW,额定电压为460V;调高泵电机电压1000V,功率35KW,破碎机功率100KW,额定电压为3300V。两台主电动机同时起动。 工作面刮板输送机采用山西煤机厂制造的SGZ1000-Z×700型输送机,机头及机尾都采用额定功率为350/700KW的双速电机,额定电压为3300V。 2、顺槽设备

1)破碎机:采用山西煤机厂制造PCM-315型破碎机,其额定功率315KW,额定电压1140V。 2)转载机:采用山西煤机厂制造SZZ1200/315型转载机。其额定功率315KW,额定电压1140V。 3)顺槽带式输送机:采用**集团机电总厂生产的SSJ-140/250/3*400型输送机(1部),驱动电机额定功率3×400 KW,循环油泵电机额定功率3×18.5KW,冷却风扇电机额定功率3×5.5KV,抱闸油泵电机额定功率2×4KW,额定电压均为1140V,自动涨紧油泵电机额定功率12KW,卷带电机额定功率15KW,电压1140V。皮带机采用CST启动方式。 4)乳化液泵站:三泵二箱,乳化液泵采用无锡威顺生产的BRW400/31.5型液泵,其额定功率250KW,额定电压1140V。 5)喷雾泵:采用无锡威顺生产的BPW516/13.2型(2台),其额定功率132KW,额定电压1140V。 3、其它设备 移动列车处安装JH2-18.5慢速绞车两部,用于移动列车牵引。绞车电机功率18.5KW,额定电压等级1140V;顺槽皮带机机头安装电磁除铁器一台,型号RCDC-25S,电机功率30KW,额定电压1140V;皮带顺槽巷采用2台15KW 排污泵临时排水,额定电压1140V;其余巷道排水设备及水仓处固定离心泵就近接取电源或另设移动变电站供电。 (三)工作面移动变电站及配电点位置的确定

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的实践与研究

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的实践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0-01-16T14:47:55.4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作者:武姣姣王建志 [导读] 摘要:不同地区的煤层赋存条件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此而造成的综合机械化开采过程中的矿压显现特征也会有很大程度的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矿区具体的煤层开采主、客观条件,对采场矿压显现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运用数值计算方法对采场周围应力场分布、顶底板岩层稳定性、支架对围岩的支护效果等进行了研究,掌握老顶的初次断裂步距,对采场来压进行预测预报,并据此制定有针对性的矿压控制技术措施,来保证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新汶矿业集团山东新泰 271219 摘要:不同地区的煤层赋存条件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此而造成的综合机械化开采过程中的矿压显现特征也会有很大程度的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矿区具体的煤层开采主、客观条件,对采场矿压显现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运用数值计算方法对采场周围应力场分布、顶底板岩层稳定性、支架对围岩的支护效果等进行了研究,掌握老顶的初次断裂步距,对采场来压进行预测预报,并据此制定有针对性的矿压控制技术措施,来保证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关键词:矿压显现特征;初次断裂步距;矿压控制技术 1研究背景 我国回采巷道的支护技术已经发展很快,很多回采巷道都已成功支护,但是回采巷道受到采煤工作面的动压影响,在采掘过程中往往会造成顺槽的底鼓、片帮、顶板下沉、两帮变形及回采巷道局部破坏,这些都对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造成不利影响。由于受地质因素及巷道断面大小的一系列客观因素的影响,回采巷道受工作面的采动影响规律及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为了更加全面的掌握回采巷道受采动影响的程度与规律的一般性,以及针对该矿客观条件下回采巷道的安全性有必要进行顺槽受采动影响的观测研究。 本次针对三沟鑫都煤矿2101工作面面进行采场和回采巷道的矿压特征进行观测研究,目的是掌握2号煤层长壁综采工作面及顺槽的矿压显现规律及机理,为进一步优化矿压控制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2采场矿压控制领域 采场岩层控制、开采工艺优化、设备配套、提高资源回收率等一直是煤矿开采领域中的主要研究课题。近一个世纪以来,各国煤炭行业围绕改革采煤方法、改善顶板管理状况、推进矿井新型装备利用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 为了进一步研究开采引起的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的移动和破坏规律,掌握采空区上方形成的冒落带、裂隙带、弯曲下沉带的高度,查明上覆岩层移动机理和回采工作面周围应力重新分布规律,以及上覆岩层移动与工作空间顶板下沉和支架受载的关系,部分矿区在井下巷道内或通过地面打深钻孔,设置深部测点,进行岩层内部移动规律的观测研究。有些矿区为了解决坚硬顶板的管理,以及铁路下、建筑下、水体下采煤,水力采煤,有冲击矿压、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煤层开采等问题,曾采用地音仪进行采空区矿压观测,利用微振仪检测顶板动态,用钻孔电视设备观测岩层移动、难冒顶板人工爆破效果以及开采后顶板的断裂、离层、跨落等情况。通过以上一系列观测研究,在防治井下冒顶事故、改善顶板安全状况等方面起到了良好效果。 3研究方案 3.1工作面液压支架压力自动记录仪的布置 工作面两端头各选2台支架、中部选取9台支架作为支架工作阻力观测对象。 利用YHY60(B)型数字压力器自动记录仪对三沟鑫都首采工作面ZY4000/09/21型液压支架的工作状况进行了持续监测,工作面宽度为150m,安装液压支架103架,在3#架、4#架、30#架、31#架、32#架、60#架、61架、62#架、90#架、91#架、92#架、100#架、101#架分别安装编号为1、2、3、4、5、6、7、8、9、10、11、12、13号的自动记录仪。记录仪布置如图2-1。 全工作面煤壁、端面顶板作为煤壁片帮形态和顶板漏冒形态观测对象。通过观测统计、素描等方法记录全工作面煤壁片帮形态和顶板漏冒形态。 3.2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的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液压支架压力自动记录仪安装好后即开始采集数据,采集时间间隔设置为5分钟。数据采集工作由专人负责,定时进行,妥善保管。同时检查仪器的工作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维修和更换,保证所获得的数据能够真实反映实际情况。 每次收集数据时,须记录相应的时间以及工作面推进距离(回采工作面煤壁至开切眼后壁的距离),并认真与综采队核实,保证记录进度与实际进度的一致性。 图3-1 压力计分布位置 3.3原始数据整理方法 在2101工作面回采期间,利用YHY60(B)型数字压力器自动记录仪对三沟鑫都首采工作面ZY4000/09/21型液压支架的工作状况进行了持续监测,获得了大量原始数据。为了对实测结果进行系统分析,首先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导入excel工作表,并绘制工作阻力变化曲线图。 4.观测方案 为了更加全面的掌握顺槽受采煤工作面的采动影响,针对2101工作面顺槽进行20多天的连续观测,为了全面准确的获得采煤工作面的采掘活动对顺槽的具体影响程度,在每个顺槽的超前支护段的铰接顶梁上均匀布置4个液压表来观测顺槽超前支护段顶板的压力。在到超前支护段每15m左右的距离在进风顺槽、回风顺槽内各布置4各测站,每个测站内观测顶底、两帮位移,布置顶板、两帮窥视孔,安装锚杆测力计。并在测站附近安装顶板离层仪。采用米尺对进风回风顺槽内测站内顶底、两帮位移进行测量,精确到毫米。采用窥视仪对测站内顶板、两帮的窥视孔进行观测,以确定顶板、两帮是否受到采动影响而破坏。采用锚杆测力计观测测站内锚杆的托锚力受到采动影响的程

综采工作面初次放顶安全措施(2021)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综采工作面初次放顶安全措施 (2021)

综采工作面初次放顶安全措施(2021)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1016综采工作面支架、采煤机、运输机等安装已经结束,通风、供水、供电、排水及运输系统已形成,工作面将投入生产,为了确保该工作面初次放顶期间的安全生产,特编制工作面初次放顶安全技术措施。 1.初采前,工作面倾角为89?40',为了防止工作面支架、输送机向下窜动,应加快刮板输送机机头处的推进,在工作面初次来压前必须将工作面调直,保持支架、输送机、煤壁三直。初采期间工作面采高保持在1.8- 2.0米。 2.1016工作面为十层南盘区第一个工作面,由于我矿没有在破碎顶板下采煤的经验,因此,我队在初采期间必须做好初次放顶的安全准备工作,并记录好工作面直接顶的跨落情况。1016切眼煤壁至九层保护煤柱的水平距离为19-24米,在初采期间,由于采空区悬顶面积逐渐增大,使工作面承受的压力也随之增大,因此,在初采期间应做好顶板管理工作。

综采工作面机尾对接安全技术措施优选稿

综采工作面机尾对接安 全技术措施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综采工作面机尾对接安全技术措施33408综采工作面切割巷分为两段,Ⅰ段倾向长177米(中-中),Ⅱ段(等切巷)倾向长24米(中-中),对接后工作面全长为201m(中-中)。Ⅰ段共安装支架118架,Ⅱ段共安装支架16架,共计安装134 架。工作面Ⅰ段再推进130m后将与工作面Ⅱ段进行设备对接,对接试转后等切巷进行初采、初放;为保证在设备对接过程及等切巷初采初放中的施工安全,特制订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一、巷道支护 1、工作面推进至等切巷10米处,顶板支护材料不予回收,至止工作面对接完成后再进行回收。 2、等材巷对面绞车硐室支护:工作面推进至等切巷绞车硐室30米处,顺巷道轴线支设戴帽点柱支护,支柱选用DZ-31.5或DZ-35型单体液压支柱,柱帽选用1/2Φ18~20cm×1.4m棚板或柱帽,棚板顺巷道轴向布置,排距1.4m,柱距1.4m。(详见支护平面图) 3、等材巷口西侧扩段帮支护:工作面推进到等材巷西侧扩帮段时,采用短棚板或道木配合单体支柱进行加强支护,顺巷道轴线支设戴帽点柱支护,支柱选用DZ-31.5或DZ-35型单体液压支柱,柱帽选用

1/2Φ18~20cm×1.4m棚板或柱帽,棚板顺巷道轴向布置,排距1.4m。(详见支护平面图) 4、等材巷超前支护变更:当等材巷超前支护推进到等切巷10米时,将原有沿走向支设三排一梁四柱,变更为倾向棚(π梁选用3.6mπ钢梁),棚距0.7m,一梁三柱,支设一梁三柱时在距两梁头0.3m各支一根,另一根支设在巷中。 5、等材巷端头支护变更: 当工作面推进至等切巷14.8米时,端头支护将无法正常支护时,为保证生产生产,将将采用戴帽点柱对此处顶板进行支护,沿走向支设三排,距煤帮、煤壁各支设一排、巷中支设一排,柱距0.7m。 当工作面推进至等切巷10米时,端头支护变更为倾向棚(π梁选用 3.6mπ钢梁),棚距0.7m,一梁三柱,支设一梁三柱时在距两梁头0.3m 各支一根,另一根支设在巷中。每循环移设一根。 二、施工顺序: 1、支架到位→拆除22KW(JH-22)回柱绞车及25KW(JD-25)绞车→出设备列车→进中部槽及牛牛车→进超前支架→进设备列车→支架对接

煤矿综采工作面供电设计

煤矿综采工作面供电设计

————————————————————————————————作者:————————————————————————————————日期: ?

附件2: ***矿综采工作面供电设计 (一)综采工作面主要条件 该工作面属于3#煤层一盘区,平均煤层厚度5m,工作面长度225m,走向长度为2000m,平均倾角3-5度,采用一次采全高采煤工艺,可采最高煤层厚度5.5m,工作面采用三进两回布置方式。 矿井井下高压采用10KV供电,由西翼盘区变电所负责向该综采工作面供电,西翼盘区变电所双回10KV电源来自地面***110KV站815、816号盘,变电所高压设备采用BGp9L-10型高压隔爆开关,保护选用上海山源ZBT——11综合保护,盘区变电所距综采工作面皮带机头200m。 (二)设备选用 1、工作面设备 采煤机选用德国艾柯夫公司生产的SL500型采煤机,其额定功率1815KW,其中两台截割主电动机功率为750KW,额定电压为3300V;两台牵引电机功率为90KW,额定电压为460V;调高泵电机电压1000V,功率35KW,破碎机功率100KW,额定电压为3300V。两台主电动机同时起动。 工作面刮板输送机采用山西煤机厂制造的SGZ1000-Z×700型输送机,机头及机尾都采用额定功率为350/700KW的双速电机,额定电压为3300V。 2、顺槽设备

1)破碎机:采用山西煤机厂制造PCM-315型破碎机,其额定功率315KW,额定电压1140V。 2)转载机:采用山西煤机厂制造SZZ1200/315型转载机。其额定功率315KW,额定电压1140V。 3)顺槽带式输送机:采用**集团机电总厂生产的SSJ-140/250/3*400型输送机(1部),驱动电机额定功率3×400 KW,循环油泵电机额定功率3×18.5KW,冷却风扇电机额定功率3×5.5KV,抱闸油泵电机额定功率2×4KW,额定电压均为1140V,自动涨紧油泵电机额定功率12KW,卷带电机额定功率15KW,电压1140V。皮带机采用CST启动方式。 4)乳化液泵站:三泵二箱,乳化液泵采用无锡威顺生产的BRW400/31.5型液泵,其额定功率250KW,额定电压1140V。 5)喷雾泵:采用无锡威顺生产的BPW516/13.2型(2台),其额定功率132KW,额定电压1140V。 3、其它设备 移动列车处安装JH2-18.5慢速绞车两部,用于移动列车牵引。绞车电机功率18.5KW,额定电压等级1140V;顺槽皮带机机头安装电磁除铁器一台,型号RCDC-25S,电机功率30KW,额定电压1140V;皮带顺槽巷采用2台15KW 排污泵临时排水,额定电压1140V;其余巷道排水设备及水仓处固定离心泵就近接取电源或另设移动变电站供电。 (三)工作面移动变电站及配电点位置的确定

一份综采工作面供电设计说明书

842综采工作面供电设计说明书 一、工作面概述 842综采工作面是西四采区8层煤的一个综采工作面,总安装长度635米,其中切眼长145米,机巷长400米,溜斜长90米。工作面支护选用ZY3800/13/28型综采支架,采煤机选用MWG-300/700WD型,工作面车选用SGZ-764/2×315型。机巷安装SDJ-150P型皮带机一台、溜斜安装SGB-80T 型刮板机一台、转载机使用SZZ-764/160 型以及WRB-400/31.5型乳化泵站、通讯控制采用KTC-2 型。移变、乳化泵站、工作面设备控制开关设备集中安设在联巷设备硐室,这样可便于检修和管理,供电电源来自西四上部变电所。 二、移变容量计算 1、设备负荷统计 根据设备选型,负荷统计结果如下: 本系统供电设备额定功率之和为: ∑P=700+160+250+110+2×315+2×75+2×55+2×55=2220KW 2、移变容量计算与选择 采区供电一般采用需用系数法,因自移支架且设备按一定顺序起动,故需

用系数为: 589.02220 700 6.04.06.04.0max =?+=∑? +=e X P P K 查表综采面加权平均功率因数cos Ψdj 取0.7。 因此移变容量计算为: KVA P K S dj e X B 97.18677 .02220589.0cos =?=ψ∑?= 2、移变选择: 根据以上计算,选用两台移变负责该面供电,1140V 系统采用一台KSGZY-800/6型矿用移动变电站分别对转载机、破碎机、机巷刮板机、机巷皮带、溜斜刮板机进行供电。3300V 系统采用一台KSGZY-1600/6型矿用移动变电站对工作面输送机、乳化泵、采煤机进行供电。 容量验算如下: 1#移变KSGZY-800/6型(6/1.14KV): 设备总功率:∑Pe=640KW 查表K X 取0.5,cosP dj 取0.7 故移变容量计算为:KVA P K S dj e X B 14.4577 .0640 5.0cos =?=ψ∑?= 因S B 457.14KV A <Se=800KV A ,该移变选择符合要求。 2#移变KSGZY-1600/6型(6/3.3KV): 需用系数:666.01580 700 6.04.06.04.0max =?+=∑? +=e X P P K 设备总功率:∑P =700+250+2×315=1580KW 故移变容量为 KVA P K S dj e X B 86.15027 .01580 666.0cos =?=ψ∑?=

10102综采工作面供电设计说明书

山西吕梁离石金晖荣泰煤业有限公司10102综采工作面供电设计说明书 设计:孟庆保 2011-6-21

10102综采工作面供电设计 (一)综采工作面主要条件 该工作面属于10#煤层一采区,平均煤层厚度3.3m,工作面长度180m,走向长度为1170m,平均倾角3-5度,采用一次采全高采煤工艺,可采最高煤层厚度3.5m。 矿井井下高压采用10KV供电,由采区变电所负责向该综采工作面供电。变电所高压设备采用PBG23-630/10Y型高压隔爆开关,保护选用常州市武进矿用设备厂GZB-ARM-911系列智能型高压数字式综合继电保护装置,采区变电所距综采工作面皮带机头200m。 (二)设备选用 1、工作面设备 采煤机选用山西太重煤机煤矿装备成套有限公司生产的MG300/730-WD型采煤机,其额定功率730KW,其中两台截割主电动机

功率为300KW,额定电压为1140V;两台牵引电机功率为55KW,额定电压为380V;调高泵电机电压1140V,功率20KW。 工作面刮板输送机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SGZ764/630型输送机,机头及机尾都采用额定功率为160/315KW的双速电机,额定电压为1140V。 2、顺槽设备 1)破碎机:采用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PCM-110型破碎机,其额定功率110KW,额定电压1140V。 2)转载机:采用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SZZ764/160型转载机。其额定功率160KW,额定电压1140V。 3)顺槽带式输送机:采用兖州市华泰机械公司制造的DSJ100/63/2*110型输送机(1部),驱动电机额定功率2×110 KW, 4)乳化液泵站:两泵一箱,乳化液泵采用无锡威顺生产的BRW200/31.5型液泵,其额定功率125KW,额定电压1140V。 5)喷雾泵:采用无锡威顺生产的BPW315/6.3型(2台),其额定功率45KW,额定电压1140V。 3、其它设备 (三)工作面移动变电站及配电点位置的确定 工作面电源电压为10kV,来自井下中央变电所。根据用电设备的容量与布置,采用1140V电压等级供电,照明及保护控制电压采用127V。在临时变电所处设置移动变电站,为顺槽皮带机供电;在顺槽

综采工作面对接技术应用

综采工作面对接技术应用 一矿马民生张健徐世良范平 内容提要通过对综采工作面对接技术的研究和在一矿的实践,总结出了切实可行的综采工作面对接技术,应用此技术可提高综采工作面煤炭资源的回收率,促进矿井的高产高效建设。 关键词综采工作面对接切眼伪倾斜 由于受井田设计或地质条件的限制,部分工作面的布置不是标准矩形,而是采用刀把式布置。还有一些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为躲避断层,提高煤炭质量和煤炭资源回收率,需要局部跳眼搬家。为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刀把式工作面在切眼内安装好设备后,在对接切眼内将支架安设好。而在回采过程中,需要局部跳眼搬家时,回出的支架直接安装到对接切眼内。为了行人方便和安全,对接切眼内运输机槽一般不提前铺设。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实现回采工作面和预备工作面切眼的对接。而综采工作面对接的难点就在于综采液压支架的对接,其技术关键是对接后两组支架的间距不能过大,更不能出现工作面支架走到对接切眼支架的后面,那就意味着对接工作失败。因此如何实现综采工作面的正确对接,就成为一项研究课题。 一矿先后成功地进行了多个综采工作面的对接,以戊8-9—21191工作面对接为实例介绍如下。 1 工作面概况 1.1 地质条件

戊8-9—21191工作面位于戊一采区东翼,西与戊一采区沿煤层皮带及轨道下山相连,东至十矿边界,南与戊8-9—21171工作面采空区相邻,北为尚未开采的戊8-9—21211工作面。工作面走向长度1988m,倾斜长度179.2m,采高2.8m,煤层倾角3°。该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43~1.32m3/min,最大涌水量0.5m3/min。直接顶为0~10m厚的砂岩及砂质泥岩,老顶为10~26m厚的砂岩,周期来压步距为30~40m。直接底为4~16m 砂质泥岩,老底为10~20m厚的砂岩。工作面内有断层10条,其中5号断层落差8m,对回采有严重影响,回采至此需要跳眼,见图1。 图1 戊8-9—21191工作面示意图 1.2 工作面主要设备配置 该面共安设120组QY200—14/31型液压支架,运输机为SGZ —764/400型,采煤机为MG—200W型。 2 补切眼及补风巷位置的确定

1803综采工作面供电设计

贵州五轮山煤业有限公司1803综采工作面供电设计 编制人: 编制单位:综采办公室 编制时间:

审批人员签字 调度室:年月日技术部:年月日安监部:年月日机电部:年月日综采办:年月日副总工程师:年月日批准人:年月日

一、概述 1803工作面为走向长壁俯斜开采,运输顺槽平均坡度13°,最大坡度20°。采用固定、加移动电站方式布置,先期布置到1803运顺切眼以外100米处,以后设备列车通过JSDB-10型回柱绞车进行整体移动式下放,采用40T链条配合卡轨器分别固定到轨道上,三台移动变压器、2台乳化泵、2台喷雾泵及泵箱固定在8煤集中运输巷(1803运顺开口位置)。后期回采过程中,采用JSDB-10回柱绞车分次下放设备列车,直到工作面停采线以外。 二、供电系统 1)供电系统回路如下: 1、井下中央变电所—+1330m水平轨道大巷—8煤辅运巷—8煤集中运输巷—(10KV)移动变电站(1140V)—1803运输顺槽—组合开关—工作面设备。 2、工作面运顺胶带输送机供电由井下机车充电硐室单独敷设一条电缆。其供电回路为:井下机车充电硐室—+1330m水平轨道大巷—8煤辅运巷—8煤集中运输巷—1803运输顺槽胶带输送机 2)1803工作面综采设备装机总容量为2281KW,分为3台移动变电站供电。其中: 1#移动变电站设备总功率:1226KW。 2#移动变电站设备总功率:835KW。 3#移动变电站设备总功率:220KW 三、负荷统计及分配 (1)设备负荷统计表

(2)负荷分配情况 根据变压器容量,台数及设备的功率,大致分组如下: 1.KBSGZY—1600移动变电站 ●MG300/701-WD 采煤机 P e=2×300+2×45+11=701kw ●GRB315/ 1#乳化泵 P e=200kw ●KPB315/16 1#喷雾泵 P e=125kw ●SZZ764/200 转载机 P e=200KW ΣP=1226KW 2.KBSGZY—1000移动变电站 ●SGZ764/400 刮板输送机 P e=2×200=400KW ●PLM1000 破碎机 P e=110 kw ●GRB315/ 2#乳化泵 P e=200 kw ●KPB315/16 2#喷雾泵 P e=125kw ΣP=835KW 3.BSGZY—500移动变电站 ●DSJ80/40/2X55 皮带运输机 P e=55kw ●JSDB-8 涨紧绞车 P e= ●JSDB-8 涨紧绞车 P e= ΣP=235KW (3)变压器容量的验算 根据公式 S bj =K X ×ΣP/ COSφpj 式中, S bj ——所计算负荷总视在功率, KVA K X ——需用系数, K X =+∑Pe P S ——变压器所带负荷中最大电动机的功率,KW ∑Pe——变压器所带设备电动机的总功率, KW COSφ——变压器所带设备电力负荷的加权平均功率因数,取COSφpj=

(整理)4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

第四章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 第一节概述 大多数情况下,矿山压力显现会给地下开采工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使矿山压力显现不至于影响正常的工作和保证生产安全,就必须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加以控制。包括对巷道及采煤工作空间进行支护、对松软煤岩体进行加固、用各种方法使巷道或采煤工作面得到卸压、用人为的方法使采空区顶板按预定要求冒落等。此外人们对矿山压力的控制不仅在于消除和减轻对开采工作造成的危害,还包括合理地利用矿山压力的天然能量为开采工作服务。例如,利用矿山压力的作用压酥煤体以方便落煤工作,借助采空区上覆岩层压力压实已冒落的矸石形成再生顶板等等。所有这些人为地调节、改变和利用矿山压力作用的各种措施,叫做矿山压力控制。简称矿压控制。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采煤工作面常有下述一系列矿山压力现象,并习惯上用这些现象作为衡量矿山压力显现程度的指标。 (1)顶板下沉量,一般指煤壁到采空区边缘裸露的顶底板移近量。随着工作面的推进,顶底板处于不断移近状态。 (2)顶板下沉速度,指单位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以mm/h计算。它表示顶板活动的剧烈程度。 (3)支柱变形与折损,随着顶板下沉,采煤工作面支柱受载也逐渐增加,一般可以用肉眼观察到柱帽的变形,剧烈时可以观察到支柱的折损。 (4)顶板破碎情况,常常以单位面积顶板中冒落面积所占的百分数来表示。它是用来衡量顶板控制好坏的质量标准。 (5)局部冒顶,指采煤工作面顶板形成局部塌落,它影响采煤工作的正常进行。 (6)大面积冒顶,指采煤工作面由于顶板来压导致顶板沿工作面切落。常常对工作面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其它还有煤壁片帮、支柱钻底、底板臌起等一系列矿山压力现象。

综采工作面初次放顶安全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综采工作面初次放顶安全 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2304-98 综采工作面初次放顶安全措施(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016综采工作面支架、采煤机、运输机等安装已经结束,通风、供水、供电、排水及运输系统已形成,工作面将投入生产,为了确保该工作面初次放顶期间的安全生产,特编制工作面初次放顶安全技术措施。 1. 初采前,工作面倾角为89?40',为了防止工作面支架、输送机向下窜动,应加快刮板输送机机头处的推进,在工作面初次来压前必须将工作面调直,保持支架、输送机、煤壁三直。初采期间工作面采高保持在1.8- 2.0米。 2. 1016工作面为十层南盘区第一个工作面,由于我矿没有在破碎顶板下采煤的经验,因此,我队在初采期间必须做好初次放顶的安全准备工作,并记录好工作面直接顶的跨落情况。1016切眼煤壁至九层保

煤矿供电设计高低压

一、负荷计算与变压器选择 工作面电力负荷计算是选择变压器和移动变电站台数、容量的依据,也是配电网络计算的依据之一。 1、负荷统计 按表1-1内容,把工作面的每一种负荷进行统计。 表1-1 工作面负荷统计表格式 平均功率因数计算公式: en e e en en e e e e pj P P P P P P ++++++=...cos ...cos cos cos 212211???? 加权平均效率计算公式:

en e e en en e e e e pj P P P P P P ++++++=......212211ηηηη 注:负荷统计表的设计参考北京博超公司的负荷统计表的设计 2、负荷计算 1)变压器需用容量b S 计算值为: pj e x b P K S ?cos ∑= ()KVA 2)单体支架各用电设备无一定顺序起动的一般机组工作面,按下式计算需用系数: ∑+=e x P P K max 714 .0286.0 3)自移式支架,各用电设备按一定顺序起动的机械化采煤工作面,按下式计算需用系数: ∑+=e x P P K max 6 .04.0 max P ——最大一台电动机功率,kw 。

井下其它用电设备需用系数及平均功率因数表

二、高压电缆选择计算和校验 1、按长时负荷电流选择电缆截面 长时负荷电流计算方法:pj pj e x e g U k P I η?cos 3103 ??= ∑ ∑e P ——高压电缆所带的设备额定功率之和kw ;(见变压器负荷统计中的结果) x k ——需用系数;计算和选取方法同前。(见变压器负荷统计中的结 果) e U ——高压电缆额定电压(V) V 10000、V 6000; pj ?cos ——加权平均功率因数; (见变压器负荷统计中的结果) pj η——加权平均效率。0.8-0.9 2、电缆截面的选择 选择要求是: g y I KI ≥ ―> 长时最大允许负荷电流应满足: K I I g y ≥,初步筛选出符合条件 的电缆 g I ——电缆的工作电流计算值,A ; y I ——环境温度为C o 25时电缆长时允许负荷电流,A ; K ——环境温度校正系数。

采煤工作面矿压分析报告

山西王家峪煤业有限公司150102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分析报告 调度室 2018年2月1日

150102工作面矿压分析报告 一、150102工作面基本情况 1、150102工作面位于+680水平,工作面标高为+620—+670m ,该工作面可长度为790m ,工作面长度为180m ,面积为142200㎡,平均煤厚3.61米,倾角5—10度,平均7.5°。150102工作面位于井田的中部。其周围均为未开采区域。 2、地质情况 3、采煤方法 本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一次采全高的采煤方法 工艺流程:割煤——装运煤——移架——推溜——清煤——下一循环 4、工作面设备 采煤机:MG300/700—WD 型 工作溜:SGZ-764/500型前部输送机 顶、底板 名 称 岩石 名称 厚度 m 特 征 老 顶 深灰色石灰岩 6.77 深灰色石灰岩,灰黑色,裂隙发育,含粉石,较硬。 直接顶 黑色泥岩 6.4 黑色泥岩光泽亮,较软,零星可采。 伪 顶 0.2—0.3 灰黑色,质脆,含黄铁矿结核 伪 底 直接底 粉砂岩 1.23 黑灰色,泥质胶结,含植物化石及黄铁矿结核。 老 底 砂 岩 8.21 灰黑色,以石英岩为主,坚硬,局部为砂质泥岩沉积。

转载机:SZZ-764/160(自移式转载机) 皮带机: DSJ—1000/2×75 液压支架:ZY6400/17/31的两柱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 5、液压支架及乳化液泵站性能参数 (1)、液压支架(ZZ5200/19/42支撑掩护式): 支护宽度为1.43—1.60m,支架中心距:1.5m, 放顶步距0.6m。最大控顶距离:4.8m, 最小控顶距离:4.2m。最大高度:4.2m 最小高度:1.9m 支架数量:共124架。 初撑力:4364KN 工作阻力:5200kN 系统供液压力:30Mpa 支护强度:0.95Mpa 支架重量:18.9t (2)、乳化液泵站(BRW400/31.5型) 额定供业液压力:31.5Mpa;供液流量:315L/min 液箱容积:1600L 乳化液浓度:3%—5% 乳化泵数量:2台。 二、矿压观测方案 1、观测目的 (1)、通过对150102工作面进行现场矿压观测和掌握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的支架工作状况,分析工作面围岩(煤层)超前支撑压力分布状况。 (2)、工作面液压支架支护阻力观测,支护阻力包括初撑力、最大阻力,确定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老顶的初次垮落和周期垮落步距。 (3)、统计观测,统计综采工作面支架受载损坏情况、采空区上覆岩层垮落、移动和悬顶程度,架前冒顶情况、煤壁片帮、安全阀开启率等。 (4)、为我矿开采15#煤层的事故预测和动力信息基础研究提供必要数据,

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顶的安全技术措施

盘县新民龙源煤业龙鑫煤矿 11900采煤工作面 初采、初次放顶、初次来压、周期来压安全技术措施 工程名称: 11900采煤工作面初采初放 施工单位:采煤队 施工队长: 编制人: 审核人: 编制日期: 执行日期:

龙鑫煤矿安全技术措施会审表

采煤安全技术措施贯彻记录

11900采煤工作面初采 初次放顶、初次来压、周期来压安全技术措施 一、组织措施: 工作面初次放顶由生产矿长、总工程师、安全矿长、工程技术部、安监部和调度室有关人员,及采煤队管理人员一同组成放顶工作小组,每班必须有小组成员在现场指挥,检查放顶措施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防止重大冒顶事故的发生。 成立初次放顶领导小组: 小组成员组成 组长:生产矿长 副组长:安全矿长总工程师 成员:各个科部室管理人员 领导小组负责初采、初采及工作面回料期间安全措施的监督落实和安全管理工作。 采面初采初放期间的矿领导跟值班表使用调度室排定的矿领导跟值班表 二、技术措施 初采准备工作: 1、所有支柱必须见顶见底,严禁掺打在浮煤、浮矸上,所有支柱必须穿柱鞋。 2、强化工作面支护质量,特别是新掺打的支柱及密柱质量,当班跟班矿领导,采煤队现场跟班队长和当班安检员要严格现场管理,

严格按“三大规程”作业,班班强化支护质量,当班跟班矿领导,采煤队现场跟班队长和当班安检员严格督促检查,防止出现顶板台阶下沉和缓慢下沉。 3、单体支柱面安装,应自下而上安装,若自上而下,必须有可靠的防倒防抽冒措施。 4、加强工作面顶板管理,严格控制采高,不得破顶。 5、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防止危岩活矸滑落伤人。 6、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工作面工程质量必须做到“三直、两平、一净、两畅通”,即煤壁直、溜子直、支柱直、顶板平整、底板平整、工作面浮煤净、上出口畅通、下出口畅通。 7、采煤队当班跟班队长和安检员要时刻注意观察顶板和支护情况,防止顶板来压,推到柱子造成事故。 8、初放顶时的支护形式:“见五回二保三”形式。正常支柱距离为0.6m,密集柱的柱距为0.3m.密集柱和第二排支柱间,每隔10米打一个木垛。切顶密集柱必须加打戗柱和戗棚,戗柱支于木垛之间的空隙处。每隔一颗切顶柱打一颗戗柱。 9、整修好两巷,对于偏挂歪扭的棚子要加强维护,空顶漏顶片帮处重新背顶背帮,清净巷道内的浮渣杂物。 10、顺槽和采面溜子调整好,要求平、直、顺,不得高低起伏。 11、安装调试好泵站及液压管路系统,上齐“一通三防”设施及各项安全设施。电话通讯保持畅通。 12、采面柱子、梁数量配足,否则严禁开工生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