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立技术规范

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立技术规范

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立技术规范
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立技术规范

ICS11.220

B41DB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 45/T XXXXX—2011

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立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stablishing biosecurity system in swine farms

(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日期:2010年12月25日

2011-XX-XX发布2011-XX-XX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5/ XXXXX—2011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猪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要求 (2)

4.1 猪场选址原则 (2)

4.2 猪场布局 (2)

4.3 猪舍设计要求 (2)

4.4 生产工艺 (3)

4.5 猪场设施设备 (3)

5 生物安全管理要求 (3)

5.1 组织和管理 (3)

5.2 引种 (3)

5.3 饮水、饲料和兽药的使用要求 (3)

5.4 疫病预防 (3)

5.5 疫病控制和扑灭 (5)

5.6 病、死猪无害化处理 (5)

5.7 粪污处理 (5)

5.8 档案记录 (5)

参考文献 (6)

I

DB45/ XXXXX—2011

I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健敏、陈凤莲、覃绍敏、白安斌、黄红梅、马玲、谢彬。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DB45/ XXXXX—2011

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立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在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和猪场生物安全管理上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 16567 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GB/T 16569 畜禽产品消毒规范

GB/T 17823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兽医防疫工作规程

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排放标准

NY/T 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 5027 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

NY 5030 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 5032 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饲料使用准则

NY/T 5033 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管理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防疫条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猪场生物安全体系(Swine farms biosecurity system)

为阻断病原体侵入猪群,保证猪群健康安全,同时避免病原体在猪场内传播和向场外扩散而采取的一系列疫病综合防范措施。

3.2

病原体 (Pathogen)

能引起疫病的生物体,包括寄生虫和致病微生物。

3.3

1

DB45/ XXXXX—2011

2 净道(Non-pollution road)

猪群周转、饲养员行走、场内运送饲料的专用道路。

3.4

污道(Pollution road)

粪便等废弃物、外销猪出场的道路。

3.5

全进全出制(All-in all-out system)

同一猪舍单元只饲养同一批次的猪,同批进、出的管理制度。

4 猪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要求

4.1 猪场选址原则

4.1.1 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城镇发展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和相关法规。

4.1.2 猪场应建在地势高燥、平坦、排水良好、背风向阳、交通便利、供电稳定、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易于组织防疫的地方。

4.1.3 猪场应距离大型化工厂、矿厂、医院、皮革、肉品加工、屠宰场、动物隔离场、无害化处理场或其他畜牧场污染源3000m以上。

4.1.4 猪场应距离学校、城镇居民区和公共场所1000m以上。

4.1.5 猪场应距离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500m以上。

4.1.6 禁止在旅游区、自然保护区、古建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疫区和环境污染严重区域建场。

4.2 猪场布局

4.2.1 猪场周围应建有围墙。

4.2.2 猪场应设置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并严格执行各区之间相隔离的原则,生产区应在生活区、管理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隔离区应在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4.2.3 隔离区应建有消毒室、兽医室、隔离舍、粪污处理设施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区,应距离猪舍的下风50m以上。

4.2.4 生产区应设置繁殖区、保育区和育肥区,每区应相距500m以上或采取一定的隔离防疫措施。

4.2.5 配种舍、怀孕舍、保育舍、生长舍、育肥舍、装猪台的建设应按从上风向下风方向排列。

4.2.6 猪舍应坐北朝南,舍间距离应满足日照、通风、防火和排污要求,相邻两猪舍纵墙间距应在8m~12m,相邻两猪舍端墙间距应在15m以上。

4.2.7 生产区内应严格划分净道和污道,防止交叉感染。

4.2.8 猪舍的粪、尿排放沟应采用防漏暗沟,并与排雨水沟分开。

4.3 猪舍设计要求

4.3.1 猪舍应能保温隔热,舍内温度、湿度应满足不同生长阶段猪的需求。

4.3.2 猪舍地面和墙壁应便于清洗,并能耐酸、碱等消毒药液清洗消毒。

4.3.3 猪舍内应通风良好,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应符合NY/T388的要求。

4.3.4 每个单元猪舍应为独立生产单位,单独设置安全生产设施和设备。

DB45/ XXXXX—2011

4.3.5 每头猪的饲养面积应达到:小猪0.3m2,中猪0.6m2,大猪0.8m2~1m2,公猪不少于6m2,母猪产栏不少于3.3m2。

4.4 生产工艺

4.4.1 生产流程应采用“全进全出制”。

4.4.2 饲养模式应采用“多点式”隔离饲养。

4.5 猪场设施设备

4.5.1 猪场大门入口处应设置与门同宽,长4m~6m,深0.3m以上的消毒池。

4.5.2 生产区入口处应设置更衣消毒室,各栋猪舍入口处应设置消毒池或消毒垫。

4.5.3 猪场应配备完善的清洗、消毒设施设备。

4.5.4 生产区应有良好的采光、通风设施设备。

4.5.5 猪场应配备对害虫和啮齿类动物等的生物防护设施。

5 生物安全管理要求

5.1 组织和管理

5.1.1 根据猪场实际情况定员定岗,明确各岗位职责。

5.1.2 制定卫生消毒制度、药品保管和使用制度、疫苗保管和使用制度、饲料保管和使用制度、兽医防疫制度、档案记录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

5.1.3 制定公猪、后备母猪、怀孕母猪、哺乳母猪、哺乳仔猪、保育猪和育肥猪各个生产阶段的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5.2 引种

5.2.1 禁止从疫区引进种猪,应避免从多家种猪场引进种猪。

5.2.2 种猪应从具有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核发的《种畜禽经营许可证》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种猪场引进,并按GB16567进行检疫。跨省引种应经过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审批。

5.2.3 新引进的种猪到场后应立即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并对卸猪台、车辆、猪体及周围地面进行消毒,种猪在隔离舍隔离观察饲养30d~90d,经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确定为健康合格后,方可混群饲养。

5.3 饮水、饲料和兽药的使用要求

5.3.1 猪场生产和生活用水应符合NY5027的规定。

5.3.2 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按NY5032的规定执行。

5.3.3 兽药使用按NY5030的规定执行。

5.4 疫病预防

5.4.1 对人员的要求

5.4.1.1 工作人员应定期体检,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5.4.1.2 工作人员不宜随意离开场区。

5.4.1.3 工作人员应严格实行岗位责任制,专人专舍专岗,禁止擅自串舍串岗。

5.4.1.4 猪场兽医人员不应对外诊疗动物疾病;猪场配种人员不应对外开展猪的配种工作。

3

DB45/ XXXXX—2011

5.4.1.5 新到场的工作人员经消毒通道入场后,应在生活区内隔离3d后方可进入生产区。

5.4.1.6 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时应淋浴消毒,更换衣鞋。工作服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

5.4.1.7 非工作人员一般不允许进入生产区。特殊情况下,非工作人员需经淋浴消毒,更换防护服后方可入场,并遵守场内的一切防疫制度。

5.4.2 卫生消毒

5.4.2.1 消毒剂

应选择对人和猪安全、无残留毒性、对设备无腐蚀性的消毒剂。选用的消毒剂应符合NY 5030的规定。

5.4.2.2 消毒方法和消毒制度

消毒方法和消毒制度按NY/T 5033的规定执行。

5.4.2.3 物品消毒

5.4.2.3.1 进入猪场的所有物品,应根据物品种类选择使用多种消毒形式(如紫外灯照射 30 min~60 min,消毒药液喷雾、浸泡或擦拭等)中的一种或组合进行消毒处理。

5.4.2.3.2 进入生产区的所有物品,应进行消毒药液喷雾、浸泡或擦拭至最小外包装。

5.4.2.4 饮水管道系统消毒

将消毒液从水箱顶部倒入,确保整个饮水系统浸泡消毒液60min以上;依次从各个饮水器排放,冲洗饮水系统(可以配合使用高压水枪冲洗饮水管道系统,尤其是水嘴)。

5.4.3 免疫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规的要求,结合当地疫病流行等实际情况,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兽医人员的监督指导下选择疫苗的种类和免疫程序。疫苗应采用具有《兽药生产许可证》企业生产的合格产品。

5.4.4 驱虫措施

5.4.4.1 驱虫药物

驱虫药物的使用按5.3.3的规定执行。

5.4.4.2 驱虫程序

驱虫程序按GB/T 17823中4.2条的规定执行。

5.4.5 疫病监测

5.4.5.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规的要求,结合当地疫病流行等实际情况,制定疫病监测方案。

5.4.5.2 种猪常规监测疫病的种类至少应包括:猪瘟、口蹄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布鲁氏菌病和支原体肺炎。

5.4.5.3 单纯饲养肉猪场常规监测疫病的种类至少应包括:猪瘟和口蹄疫。

5.4.5.4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疫病监督抽查,并将抽查结果报告当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

4

DB45/ XXXXX—2011 5.4.6 鼠、蚊、蝇控制措施

5.4.

6.1 及时处理粪便、净化污水,减少蚊、蝇产生。

5.4.

6.2 每年定期灭鼠、灭蚊、灭蝇2次~3次。

5.4.

6.3 及时收集死鼠和残余鼠药进行无害化处理。

5.5 疫病控制和扑灭

猪场发生疫病或疑似疫病时,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规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防疫条例》及时采取措施。

5.6 病、死猪无害化处理

5.6.1 需要淘汰、处死的可疑病猪,应采取不会把血液和浸出物散播的方法进行扑杀,属于传染病猪的尸体应按GB16548进行无害化处理,消毒按GB/T16569 的规定执行。

5.6.2 猪场禁止出售病猪、死猪。

5.6.3 有治疗价值的病猪应隔离饲养并由兽医进行诊治。

5.7 粪污处理

5.7.1 猪场粪污应实行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原则。

5.7.2 猪场粪便应集中堆放,经生物发酵消毒后可作农业肥使用。

5.7.3 猪场污水应进行生物处理并达到GB18596的规定排放。

5.8 档案记录

5.8.1 猪场应建立猪群详细的档案记录。

5.8.2 生产记录应包括引种、配种、产仔、哺乳、断奶、转群、饲料消耗等。

5.8.3 种猪应有来源、特征,主要生产性能记录。

5.8.4 饲养人员应做好饲料来源、配方及添加剂使用情况记录。

5.8.5 兽医人员应做好免疫、用药、发病和治疗情况记录。

5.8.6 出场的猪应有销售记录。

5.8.7 档案记录至少保留2年。

5

DB45/ XXXXX—2011

6

参考文献

[1] 程方主编.良好农业规范实施指南(一).(第一版).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2] 《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农业部令2010年第七号).

[3] 广州市生猪安全生产技术规范(DB440100/T 22-2003).

规模猪场建设可行性报告

规模猪场建设可行性报 告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规模猪场建设可行性报告 浙江四季富阳XX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 可行性报告 项目名称:浙江四季富阳XX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 主管部门:浙江省农业厅 建设单位:浙江四季XX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负责人:XXX 建设地点:富阳XX镇XX村 编写单位:浙江四季XX有限公司 项目联系人:XXX 电话:XXX96718688 XX XXX05810556编写时间:二00八年三月十二日 目录 一、项目摘 要 (1)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 三、市场(产品)供求分析及预测(量化分析) (6) 四、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 (7) 五、项目地点选择分析 (9) 六、生产工艺技术方案分析 (10) 七、项目建设目标 (11) 八、项目建设内容 (12) 九、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8) 十、建设期限和实施的进度安排 (20) 十一、土地规划和环保 (20) 十二、项目组织管理与远行 (20)

十三、效益分析与风险评 价 (22) 十四、有关证明材 料 (26) 十五、应附表 格 (26) 浙江四季富阳XX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摘要 1、项目名称:浙江四季富阳XX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 2、建设单位:浙江四季XX有限公司 3、建设地点:富阳XX镇XX村 4、建设期限:2008年3月—2008年12月 5、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该项目建设占地20亩,建造猪舍7幢,建筑总面积3651.24㎡。另配套猪粪堆放发酵场1个80㎡,地下污水道1300m,沼气池1套,小区场地绿化硬化等粪污处理设施;引进培育优质种猪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我市养猪业已逐渐由过去传统的生产方式向规模化、专 业化生产发展,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大量推广使用。为 提高规模猪场的综合生产水平、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根据焦作市规模化猪场的生产现状与猪场建设经验,特提出本规范。 1.选址与布局 猪场选址应选择在各级政府规划的禁养区以外,禁止在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古建筑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城镇建成区及规划区和工业等公害污染严重环境区建场。新建猪场应在二环高速公路以外选址建场。 猪场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城镇发展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应体现节约用地原则,尽量选用不宜耕作土地,并为扩大生产预留空间。 猪场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应满足防疫要求,远离主要交通干道,猪场与居民点、工厂、学校、商业区、其他养殖场、屠宰场、兽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保持一定距离。猪场场址选择应距一级以上等级公路500米以上、距二级公路200米以上,距二级以下等级公路50米以上,距集中50人以上的居民点、工厂200米以上,距其他年出栏生猪当量999头以下300头以上养殖场500米以上、年出栏生猪当量1000头以上养殖场1000米以上,距

屠宰场、兽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等区域2000米以上。 猪场场址应选择在城镇居民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避免气味、废水及粪肥堆置而影响居民区生活环境。 猪场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空气流畅、非污染区域,并且要避开城镇和村民居住区的水源地。地面应相对平坦,坡度不宜过大,不宜建在低凹、风口处。 猪场进出道路畅通,水、电供应有保障。水源丰富、水质良好,电力应充足、可靠。 2.设施与设备 猪场建筑设施按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三个功能区布局,各功能区界限分明。管理区应位于生产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及地势较高处,隔离区应位于场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及地势较低处。做到各功能区相对分开,净道与污道分开,正常猪与病猪分开,种猪与商品猪分开。 猪场生产区主要包括各类猪舍及有关生产辅助设施。猪舍建筑面积占全场总建筑面积的70~80%。 2.2.1根据猪场生产实际和不同猪群特点,分类别建设猪舍,舍内必须有相应的采食、饮水、通风、降温和取暖等设施设备,有条件的猪场要增加圈顶喷淋降温设施。 2.2.2种猪舍应设在人流较少和猪场的上风向或偏风向,

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

猪群生物安全体系建立细则(一) 2005-11-24 阅读次数: 193 发布者:赵书广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100089 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是指在养猪生产中防制猪病传染源进入猪场,侵袭猪群,造成疫病流行的技术措施。包括致病性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进入,增强自体免疫力和对已侵入猪场、猪群中的致病菌(毒)不能连续传染给其他猪只等一系列生物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防疫免疫制度的建立等。 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猪生产的发展,面临严重的挑战――猪群健康问题,每年因疫病死亡造成的经济损失达上百亿元,使养猪生产的成本增加,经营无利或亏本,甚至企业倒闭。 当前,在规模化养猪场中所发生的疫病,具有新的特点: 1.新疫病多,传播迅速。1986-1990年普查时,畜禽疫病共有202种,80年代以来新病增加17种(传染病15种,寄生虫2种),90年代又发现新的传染病10种,新病增加很快,且传播速度亦快。如在1987年于美国北卡罗纳州发现的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症(蓝耳病,PRRS)不到10年的时间,在世界大多数国家蔓延,我国于1996年发现以来,迅速在全国流行。又如在1996年在加拿大首次报告的“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我国于2001年开始有报告,一年后许多省、市、区均有发生。 2.非典型化。如猪瘟,非典型猪瘟(温和型)呈现母猪繁殖障碍,仔猪先天感染,断奶前大批死亡。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萎缩性鼻炎等过去是在种猪中呈隐性感染,近年来呈现应激性发病,均为非典型特征。 3.攻击猪的免疫系统。有很多病原体(尤其以病毒为主)如猪的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症、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Ⅱ型等等,都是破坏猪的免疫系统,造成免疫抑制。 4.在传播方式上也有改变。如哺乳仔猪由胎盘垂直感染而发病;断奶仔猪由于母源抗体水平降低,加上环境应激易发感染。在繁殖、保育、生长育肥一条龙生产过程中,分段模糊、不能全进全出,以致母仔间的垂直、老幼间的接力传播,造成猪群中反复循环感染。 在此情况下,没有一个综合的有效地办法,控制疫病的发生,只靠药物保健,很难达

规模化猪场建设指南

猪场场址选择 选择猪场场址,应根据猪场的生产性质,规模,特点和任务,结合地形地势,土壤土质,水源水质,交通运输,生物安全等条件,进行综合调查分析后再做出科学的决策。 确定猪场占地面积 养猪场应面积充足,复合当地城乡建设的发展规划并留有发展余地。 猪场的总占地面积可以按每饲养一头基础母猪需60-70M2计算,或者按每出栏一头商品猪需3-4M2计算,不同规模的猪场占地面积应适当的调整,其调整系数为:大型猪场0.8-0.9,中型猪场1.0,小型猪场1.1-1.2,不同规模猪场的总占地面积参考表1-1 一亩=666.6M 猪场规划布局 养猪场通常分为生活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三个功能区。 一,生活区包括行政和技术办公室,食堂,宿舍,娱乐室,配电室,车库,饲料库,杂品库等,是猪场经营管理活动的场所,与社会联系密切,因此,该区的位置应靠近大门,并与生产区分开,外来人员只能在管理区活动,不得进入生产区。车库,饲料库应在该区靠围墙处设置,运输车一律不得进入猪场。生活管理区设在上风向和地势较高处,以免受到生产区的污染。 二,生产区是猪生活和生产的场所,该区的主要建筑为各种猪舍,生产辅助建筑物。生产区应位于全场中心带,地势应低于生活管理区,并在其下风向。但地势要高于病畜管理区,并在其上风向。 三,隔离区主要用来治疗,隔离和处理病猪的场所,为防止疫病传播和蔓延,该区应在生产区的下风向,病在地势最低处,而且应远离生产区。 猪场供水,供电设计 猪场用水质量应达到NY5027——2001的要求,可选用水塔,蓄水池或压力罐给自来水管网供水,保证供水压力为0.15——0.2Mpa,供水设施的规格应根据饲养规模和总需水量设计。猪场每头猪平均日耗水量参数见表2—1

规模化养猪场系统规划与建设工艺技术参数规程

规模化养猪场系统规划与建设工艺技术参数规程* 摘要我国养猪生产已进入到规模化、集约型养猪的新时代。针对社会典型规模量年产1.5、1.0、0.5、0.3万头商品猪场建设的特点, 华中农业大学“九.五”国家“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瘦肉型猪规模化养殖及产业化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组,“规模化养猪生产工艺与管理技术” 的专题研究小组,围绕着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技术研究工作。对“规模化养猪场建设进行系统规划与工艺技术参数的系列化研究”与《规模化养猪场系统规划与建设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的制定。主要内容包括:规模化养猪场的厂址选择、系统规划与布局、建筑工艺与技术设备、设施参数、环境调控以及猪群规模量与栏位需求数的配置等。并且,在湖北、江西、重庆、福建等地区十三个规模化养猪场得到了推广利用。应用此项技术设计规模面积达到9.3万平方米,受益规模量达到10.7万头,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利用效果! 关键词:规模化养猪生产工艺流程系统规划工艺参数管理技术 工厂化养猪是现代化养猪的重要标志1),是采用类似于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以先进的生产工艺流程,综合应用现代科学的最新成就,实施流水式作业,在单位时间内常年均衡地进行高密度、高效率的生产。实现资金、技术、管理的高度集成。它的基本特点是: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流程,完善的技术设施、设备,对环境和生产节律进行有效地控制;用性能优良的品种或品系进行配套繁育,提高产品的规格化程度;用现代营养科学的最新成就,配制系列日粮,饲养不同生理阶段的猪只;实施严格的兽医卫生消毒、免疫程序,保证猪群健康。使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在单位时限内生产规格化产品,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一、规模化养猪场的生产技术目标参数 对规模化、工厂化养猪场制订科学合理的生产技术目标,是发展现代养猪生产的前提和落脚点。而生产技术目标又是猪场制定其他系列技术参数的基础和前提2)。应以取得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为出发点,按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和条件来确定生产目标。 我国规模化、工厂化养猪的生产技术性能指标: (一)、繁殖性状指标 ①产仔数:每头母猪平均年产仔2.2窝,经产母猪每胎平均产仔10头,初产母猪则为9.5头; ②产活仔数:经产母猪每窝平均产活仔10头,初产母猪为8.5头; ③初生个体重:1.1—1.4千克; ④初生全窝重:11—14千克; ⑤断奶全窝重:45—65.7千克 ⑥哺育率(断奶成活率):90%以上 ⑦母猪年产窝数:2.2窝 ⑧母猪产后14天配种率:90%以上 ⑨一次情期受胎率85.0% ⑩仔猪35日断奶,成活率达到90.0%以上,断奶重达8.5公斤;

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

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 2002年加入了WTO以来,我国在重大动物疫病方面几经波折。2003年SARS对全球带来的生存威胁,导致了全国上下一片恐慌,2004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又一次席卷,给我国的养禽业造成致命性的打击,2006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到来,使我们养殖业进入了低迷状态,巨大的经济损失,所带来的灾难远远大于一场战争,如何有效杜绝、防御传染病的袭击,加强畜禽生产的安全性呢我国通过对疫病的总体状况的统计,分析了造成新疫病层出不穷的原因,提出了猪场今后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建立生物安全体系。通过各种手段打断疫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建立健康猪群,防止疫病的发生,保证猪场正常生产发展,获得更高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总体来说包括以下几大方面: 1、隔离 养殖场与外界环境的隔离动物养殖场要做到与外界环境高度隔离,使场内动物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隔离措施主要包括空间距离隔离、设置隔离建筑物隔离和建立限制进出制度隔离。 1.1.1 空间距离隔离场址的选择要按我国有关技术规范和世界畜牧业发达国家有关技术标准,从保护人和动物安全出发,充分利用生态养猪,选择在地势高 燥、通风良好、水质良好、排水方便,远离交通干线和居民区500m以上,远离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及污水处理厂2km以上的地点。最好建在山边或鱼塘、果林、耕地边,利于排污和污水净化。 建筑物隔离将养殖场从外界环境中明确的划分出来,并起到限制场外人员、动物、车辆等自由进出养殖场的作用。养殖场内根据生物安全要求的不同,应划分生产区、管理区和生活区,各区之间也应建筑围墙等隔离性建筑物。 限制进出隔离:养殖场应严格限制外来人员、车辆等进出场区和生产区。必须进入时,要严格进行消毒;同样,养殖场工作人员也禁止任意离开场区,必须离场时,要严格进行消毒;生产区内使用的车辆禁止离开生产区使用,运输饲料、动物的车辆应定期进行消毒。 养殖场内各物群之间隔离:养殖场应执行“全进全出”制和单向的生产流程,养猪场和养鸡场,猪、鸡分群、转群和出栏后,栋舍要彻底进行清扫、冲洗和消毒,并空舍5~7d,方可调入新的猪群和鸡群。养殖场的栋舍布局应以方便生产和防疫为原则依具体情况而定,但栋舍之间距离不应少于10m。场内部布局应根据科学合理的生产流程确定,养殖场各生产单位应单设,并严密隔离,严禁一舍多用,严禁交叉和逆向操作。养殖场饲养、兽医及其他工作人员,要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专人专舍专岗,严禁擅自串舍串岗。 2、消毒 消毒是生物安全体系中重要的环节,也是养殖场控制疾病的一个重要措施。一方面,消毒可以减少病原进入养殖场或畜禽舍。另一方面,消毒可以杀灭已进入养殖场或畜禽舍内的病原。总的结果是减少了畜禽周边病原的数量,减少了畜禽被病原感染的机会。养殖场的消毒工作有以下对象: 大门及猪舍进出口的卫生消毒: 为了减少工作人员和参观人员以及车辆等携带的病原微生物带进猪场要采取如下措施。在猪场的大门口及每栋猪舍的出入口都必须设立消毒池(且池长为车辆车轮两个周长以上)用1:300菌毒灭或3%烧碱溶液注满消毒池,用以消毒来往人员的靴鞋和进出车辆的车轮,池内的消毒液每周更换两至三次。设喷雾消毒装置:用1:800消毒威或1:1000全安药液对来往车辆的车身、车底盘进行细致、彻底的喷洒消毒。设立洗手池:用1:1200消毒威或1:500碘酸溶液进行洗手消毒。脚的消毒:工作人员应穿上生产区的水鞋或其它专用鞋,通过脚踏消毒池后进入生产区。 人员消毒: 工作人员在进入生产区之前,必须在消毒间用紫外线灯消毒15分钟,或更换工作衣、帽;有条件的地方先淋浴、换衣后再进入生产区。参观人员的消毒方法与工作人员相同,并按指定的路线参观。 猪舍: 采用“全进全出”饲养方式的猪场,在引进猪群前,对空猪舍应彻底消毒。一般采取三步进行,先消除杂物、粪便及垫料,用高压水枪从上至下彻底冲洗顶棚、墙壁、地面及栏架,直到洗涤液清澈为止;后用稳

谈猪场生物安全

谈猪场生物安全 武汉市云龙养猪场有限公司张所清王子方 在工业企业管理上常常讲这样一句话:“安全是企业的生命,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效益。”它讲出了安全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企业的安全一般包括劳动安全、人生安全、财产安全、信息安全等诸方面,由于养猪是将生物活体作为“生产机器”并生产活体产品的特殊生产形式,其安全除具有一般企业的安全特性外,更具有特殊的内涵,为此,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一个能准确表达养猪企业安全的特殊定义——猪场生物安全。猪场生物安全本属于企业财产安全的范畴,但由于这种财产是有生命的财产,它的安全管理不只是象工业企业那样对机器进行安全检修与维护、安全保管与使用、防火防盗就符合要求了,而是每时每刻都涉及到与猪健康相关的因素的管理与改善,决定着养猪企业经营的成败,因而比工业企业安全管理的意义更重大,可以说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是养猪企业管理的主题。 一、对猪场生物安全的理解 简单的讲,猪场生物安全指对危害猪群健康的一切因素进行控制,以保证养猪生产安全高效运转。 “猪场生物安全”与“猪场防疫”是具有不同层次含义的两个名词。“猪场防疫”一般指对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其主要是防止传染性病原微生物侵入猪场,预防传染性疾病在猪群中流行,而“猪场生物安全”除包含对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外,更主要的含义是维护猪群自身健康水平。“猪场生物安全”包含“猪场防疫“,但不等同于“猪场防疫”。 猪场生物安全表达出了“考虑猪群健康极限的生产才是安全的养猪生产”的含义。一个猪群在没有重大疫病侵袭的情况下,本身应该是健康的,由于人为的在养猪技术上过分追求高技术指标和高效率,挑战猪的健康极限,忽视发挥其高生产水平所应有的供给与保障,超过了猪的健康耐受能力,猪的健康受到损害,这种生产是不安全的生产。 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管理的概念。有许多猪病并非是由传染性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而是由不良环境、不良技术操作方法、品质低劣的饲料等因素所致,这些不良因素使本来健康的猪群受到攻击与破坏,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以致出现更大的安全事故,解决这些问题应做好猪场系统管理工作。 二、猪场生物安全控制体系 一切与猪群健康相关的因素和一切与猪场发生联系的事物,都是影响猪场生物安全的因素,具体列为以下几个控制体系: 1、免疫预防控制体系:免疫预防是猪场生物安全的首要工作,是控制重大烈性 传染病的最主要的措施。由于我国有千家万户养猪这样的特殊性,决定了猪场外部的生物安全环境较差,不能象西方国家那样淡化免疫预防,只要做好猪场其它的生物安全工作就绝对安全了。因此在相当长时间内,还必须把免疫预防作为猪场生物安全的首要控制手段。 2、饲料安全控制体系:饲料霉变、霉菌污染、饲料存放不合理引起的结块发热、 营养散失与破坏等是猪场常见的安全隐患,因饲喂发霉变质及霉菌污染的饲

养猪场系统规划与建设参数

养猪场系统规划与建设参数 一、规模化养猪场的生产技术目标参数 对规模化、工厂化养猪场制订科学合理的生产技术目标,是发展现代养猪生产的前提和落脚点。而生产技术目标又是猪场制定其他系列技术参数的基础和前提。应以取得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为出发点,按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和条件来确定生产目标。 我国规模养猪的生产技术性能指标: 1、繁殖性状指标 (1)、产仔数:每头母猪平均年产仔2.2窝,经产母猪每胎平均产仔10头,初产母猪则为9. 5头; (2)、产活仔数:经产母猪每窝平均产活仔10头,初产母猪为8.5头; (3)、初生个体重:1.1—1.4千克; (4)、初生全窝重:11—14千克; (5)、断奶全窝重:45—65.7千克 (6)、哺育率(断奶成活率):90%以上 (7)、母猪年产窝数:2.2窝 (8)、母猪产后14天配种率:90%以上 (9)、一次情期受胎率 85.0% (10)、仔猪35日断奶,成活率达到90.0%以上,断奶重达8.5公斤。 (11)、育成仔猪:仔猪断奶后在育成舍培育35天,培育期成活率在98.00%以上,70日令转群重达到28—30公斤。 2、生长肥育性状指标 (1)、平均日增重:750—800克,育肥期105天(18周),平均体重达100公斤出栏,育成期成活率在98.0%以上,育成期每增重一公斤活重消耗饲料在2.8—3.0公斤以下。 (2)、出栏率:160.0% (3)、全群料肉比:生产每千克肉猪活重消耗的饲料数量,若以仔猪出生到育肥应摊的母猪和公猪所消耗的饲料加上肥育猪本身消耗的饲料计算,约为3.5—3.8公斤。 (4)、肥育速度:170—180日龄,体重达100公斤; 3、胴体性状指标

规模猪场标准化综合技术规范20150923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F/ 福州市农业标准规范 Q/XXX XXXXX—XXXX 福州市生猪规模养殖场 标准化综合技术规范 点击此处添加标准英文译名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文稿版次选择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前言 本规范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范由福州市农业局提出。 本规范起草单位:福州畜牧产业协会和福州畜牧兽医学会。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福州市生猪规模养殖场标准化综合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根据规模化猪场的品种良种化,生产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和粪污无害化规定了规模猪场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福州市规模化猪场的新建、改(扩)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959 《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 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l6548 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GB/T 17823-1999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兽医防疫工作规程 GB/T 17824.1-2008 规模化猪场建设 GB/T 17824.3-2008 规模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 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39 农村防火规范 NY/T 65-2004 猪饲养标准 NY 5027 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 NY 5030 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 5032 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饲料使用准则 NY/T 5033-2001 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管理准则 NY/T 1222-2006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设计规范 HJ 497-2009 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HJ/T 81-2001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NY/T 1168-2006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DB33/593-2005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福建省跨省引进乳用动物种用动物检疫管理规定》(闽农医[2008]161号)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医发〔2013〕34号) 《兽药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0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一号)

最新养猪场建设方案设计

×××养猪场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养猪场建设项目 投资规模:240万元 法人代表:××× 电话:××××××××× 申报单位:×××镇×××养猪场 申报时间:**年3月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地处×××区,当地和外来流动人口集中,肉制品的需求量较大,玉米、小麦是当地的主要农产品,产量高,质量优,而且价格低于其他地区,饲料资源丰富,易于采购。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不断调整,对肉制品需求量不断加大,发展标准化生猪养殖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本场设计规模和生产能力得到了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指导和肯定,具有极大的可行性,同时也得到当地政府及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可有效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符合当地实际情况,项目切实可行。 二、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养猪场建设项目 2、建设地点:×××镇×××村北 3、法人代表:×××联系电话:××× 4、建设内容:猪舍3900平方米,50立方米沼气池及等其它配套设施设备。 5、建设规模:项目基建总投资240万元,占地面积18亩,存栏母猪200头,年出栏肥猪3800头,达到年销售额560万元,利润170万元。 6、建设个人概况: 法人代表:×××,男,××岁,本人敢于创新,谋于发展,具有强烈的发展意识,市场意识和人才意识。工作中强化养殖厂管理,注重信息技术和传统工艺的结合,为规模化、标准化养猪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三、场地选择与周围环境条件 本场区远离村庄和厂矿企业,基础设施完善,物资材料进出方便,通讯设施齐全,水、电供应充足,地势南高北低,向阳避风、地势高燥、通风良好、水质好、排水方便,猪场轻微的噪音和臭气不会影响周围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拟建养猪地点选择较为理想,适合养猪产业的发展。 四、厂区布局 猪场包括3个功能区,即生活管理区、生产区和粪尿污水处理区。具体布局如下:

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

云阳县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技术规范 https://www.doczj.com/doc/9e18462120.html, [2009-05-19] ·作者:·来源: 为落实好《云阳县人民政府关于扶持牛羊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提高规模牛场的综合生产水平、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根据我县牛场的生产现状与建设经验,特制定本规范。 一、审查备案 1、饲养肉牛50头以上的养殖户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以下简称牛场)需向当地畜牧兽医站申请备案,经畜牧兽医站和乡镇政府加注意见后报县畜牧兽医局。 2、申请经县畜牧兽医局初审合格后,由包片技术人员到建场所在地审查场址选择是否合理。在合理的情况下对肉牛养殖场进行规范设计。 3、在备案牛场现场条件审查时,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和包片技术人员要重点审查周边土地消纳粪便能力、附近已有养殖场数量及规模、牛场对粪便处理利用方式等,合理布局和控制养殖场数量和出栏量。 4、养殖户新建牛场之前必须经过环保部门的环评审查备案。 二、场址选择 1、牛场选址应选择在各级政府规划的禁养区以外。禁止在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古建筑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城镇建成区及规

划区、工业等公害污染严重环境区建场。新建牛场应在高速公路一公里以外选址建场。 2、牛场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城镇发展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应体现节约用地原则,尽量选用不宜耕作土地,并为扩大生产预留空间。 3、牛场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应满足防疫要求。要远离交通干道。牛场与居民点、工厂、学校、商业区、其他养殖场、屠宰场、兽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保持一定距离。牛场场址选择应距一级以上等级公路500米以上,距二级公路200米以上,距二级以下等级公路50米以上,距集中50人以上的居民点和工厂20 0米以上,距其他年出栏肉牛500头以下300头以上养殖场1000米以上,距年出栏肉牛500头以上养殖场2000米以上,距屠宰场、兽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等区域3000米以上。 4、牛场场址应选择在城镇居民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避免气味、废水及粪肥堆置而影响居民区生活环境。 5、牛场应选择地势干燥、排水良好、空气流畅、非污染区域,并且要避开城镇和村民居住区的水源地。地面应相对平坦,坡度不宜过大,不宜建在低凹、风口处。 6、牛场进出口道路畅通,水、电供应有保障。水源丰富、水质良好,电力应充足、可靠。

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

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猪场生物安全措施 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是猪场取得好的经济效益的保证,因此应视其为猪场的首要工作。 对一头猪的健康影响最大的是另一头猪。 传染病发生的三个方面: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 一.减少和消灭传染源 1.猪场禁止从外地购买猪肉以及相关的猪肉制品(如:火腿,香肠,熏肉等); 2.不得从不明健康状况的猪场购买种猪,商品猪; 3.病猪应及时隔离,及时治疗,死猪应焚烧或深埋; 4.弱毒苗不得随意丢弃,必须要用火烧或灭活处理; 5.应鼓励3KM之内的养猪场实行与本场相同的免疫程序; 6.保育室应建在上风口,化粪池及死猪处理坑应放在远离猪舍的下风口;7.饲料走道与运粪道要分开; 二.切断传播途径 1.人员 1)所有的外出人员必须隔离2天后才能进入猪场; 2)参加养猪会议,访问屠宰场,集贸市场的人员必须隔离3天; 3)凡是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必须彻底淋浴,彻底更衣后方可进入; 4)尽量减少参观人员; 5)进入各个生产区必须有脚浴盆;

6)访问时应该先看保育室,再看产房,配种,最后看育肥室; 7)各个区之间不能随意走动; 8)猪场内的所有走道,淋浴房每周消毒一次(3%火碱); 2.车辆 1)外地的车辆一律不准进入生产区; 2)饲料车在进入生产区之前就应进行清洗消毒; 3.工具 1)所有内部使用的工具必须经熏蒸消毒后方可带入; 2)给猪打针的针头必须每猪一个针头; 3)各个区的工具应单独使用,不能窜用; 4)猪舍内采用全进全出的制度,每栋必须经充分冲洗,彻底消毒干燥后方可进猪; 4.其它动物及昆虫 1)猪场内不得养狗,猫及其它的宠物; 2)猪场内不得养任何其它的家畜家禽; 3)猪场内应定时除蚊,蝇老鼠; 5.饲料 1)选择合适的饲料厂,其原料不能含有严重的污染源; 2)谨慎使用动物制品(如:肉骨粉,) 3)所购饲料必须先放仓库中干燥消毒一周后方可使用; 三.降低动物的易感性 1.进行适当的免疫接种,定期进行免疫检测(口蹄疫,猪瘟,伪狂犬);

猪场建设标准

万头猪场建设标准 一、标准化建设之目标规模 建成年(出栏)销售10000头瘦肉型商品猪规模猪场,按照每头生产母猪年提供18头商品猪计算。全场共需要种猪如下: 1、生产母猪:年饲养母猪600头,其中25头为后备母猪,年饲养后备猪150头(分两批饲养,按照25%的淘汰率更新母猪群);实际生产种母猪600头×92%(8%左右母猪不能生产)=550头。 2、种公猪:年饲养种公猪24头(按照公母比例1:25计算),每年饲养或引进后备公猪8头。 3、生产周期:从配种到上市共计42周。16周怀孕+4周哺乳+6周保育+16周育肥=42周 4、生殖周期:16周怀孕+4周哺乳+1周配种+2周空怀期=23周。全年52周/23周=2.27胎/母猪/年 5、生产标准:550头×2.27胎/年=1248胎/年,24胎/周, 24胎/周×9头断奶猪/窝×97%=210头断奶猪/周, 210×97%(3%保育死亡率)=204头猪出保育/周, 204×98%(2%育肥死亡率)=200头猪出栏/周 6、群体维持标准:母猪生产年限为5.5~5.8胎,平均为5.7胎。 平均利用年限=5.7胎/2.27胎/年=3年 年更新母猪数=550头×40%年更新率=220头,公猪平均利用年限=2年 年更新公猪数=25头×50%年更新率=12头 7、饲料利用: 按照年生产10400头商品猪计算:10400头×200斤×3.5:1料肉比=3640吨料/年 其中母猪料:550×365天×5.5斤/天=552吨/年,1吨料/母猪/年 保育料:204头保育猪/周×52周/年=10608头 10608×34斤(16斤~50斤)×2.0:1料肉比=360吨/年 生产育肥猪料:10400头/年×150斤(最少50斤)×3.5:1料肉比=2730吨/年 总耗料=552+360+2730=3642吨,相当于6.6吨/母猪/年

养猪场技术建设标准

2011.08.22 页面功能【字体:大中小】【关闭】 【母猪养殖技术】万头养猪场建设标准 万头猪场设计 ? 万头猪场的总体设计计划 一、万头养猪场建设标准之目标规模 建成年出栏(销售)10000头瘦肉型商品猪规模的万头猪场。按每头生产母猪年均提供18头商品猪计,全场共需种猪如下: 1.生产母猪:年饲养生产母猪600头,其中25头为生产后备母猪用,年饲养后备母猪150头(分两批饲养,按25%的淘汰率更新母猪群);实际生产母猪为600头×92%(8%左右母猪不能生产)=550头。 2.种公猪:年饲养生产种公猪24头(按公母比例1:25计),每年饲养(或向外引进)后备公猪8头。 3.生产周期:从配种到上市共计42周。 16周怀孕+4周哺乳+6周保育+16周肥=42周 4.生殖周期:16周怀孕+4周哺乳+1周配种+2周生产无效期=23周 全年52周/23周=2.27胎/母猪/年 5.生产标准:550头×2.27胎/年=1248胎/年,24胎/周 24胎/周×9头断奶猪/窝×97%=210头断奶猪/周 210×97%(3%保育死亡率)=204头猪出保育舍/周 204×98%(2%育肥死亡率)=200头猪出栏/周 6.群体维持标准:母猪生产年限为5.5~5.75胎,平均为5.67胎。 平均利用年限=5.67胎/2.27胎/年=2.5年 年更新母猪数=550头×40%(年更新率)=220头 公猪平均利用年限=2年 年更新公猪数=25头×50%(年更新率)=12头 7.饲料利用:按年生产10400头商品猪计: 10400头×100kg×3.5:1料重比=3640吨饲料/年, 其中母猪料:550头×365天×2.75kg/天=552吨/年,约1吨/母猪/年 保育猪料:204头保育猪/周×52周/年=10608头 10608×17kg(25kg~8kg)×2.0:1料重比=360吨/年

(工程建设标准)商品猪场建设标准

DB37 T303-2002商品猪场建设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商品猪场的建设规模、选址与建场条件、规划与布局、工艺设备、畜舍建筑、卫生防疫和环境保护等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年出栏商品肉猪2000头以上的养殖企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产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J 39—1990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959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GB5084—19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11607—1989渔业水质标准 GB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6548—1996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规程 GB16549—1996畜禽产地检疫规范

GB/T17824.3—1999中、小型集约养猪场设备 GB/T17824.4—1999中、小型集约化养猪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 GB/T304—2002规模化猪场生产技术规程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商品猪场 本标准所称商品猪场是指从事商品肉猪生产、年出栏2000头以上商品肉猪的养猪场。 3.2猪场规模 本标准所指商品猪场规模是按猪场年出栏商品猪的头数确定。 4要求 4.1建设规模要求 4.1.1建场要求 商品猪场的建设规模应根据建设地区资源、投资、本地区及周边地区市场需求量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技术与经济合理性和管理水平等因素综合确定。 4.1.2建筑规模要求 本标准所称的商品猪场其的建设规模与基础母猪的头数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种猪场建设规模划分表

现代规模化猪场建设与日常管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e18462120.html, 现代规模化猪场建设与日常管理 作者:宁俊平 来源:《乡村科技》2018年第25期 [摘要] 扶持并鼓励现代规模化养猪业发展是当今促进我国生猪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途径之一。近年来,我国养猪业逐渐向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但在猪场建设和日常管理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制约了养猪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对现代规模化猪场的建设与日常管理要点进行简要叙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 现代化猪场;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 S828.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8)25-108-2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养猪业的逐渐重视与大力扶持,我国生猪养殖业发展极为迅速,各地纷纷建起标准化、工厂化猪场。然而,由于在猪场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缺乏前瞻性和科学性,导致其中出现较多的问题,严重影响猪场的效益和农户的养殖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养猪业的发展。 1 规模化猪场建设要点 1.1 猪场选址 在进行猪场选址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远离居民区500 m以上、化工厂1 000 m以上,不得建设在法律明文规定的禁养区;为了有效防控疫病,选址地1 000 m以内应没有其他养殖场。二是选址在远离居民区的前提下还应处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以免猪场产生的废气和粪污影响居民的生活。三是尽量选择地势较高且土地平坦的区域,且土壤的排水性较好,应远离居民的水源地500 m以上、种畜禽场1 000 m以上,且处于低势区或风口区。四是产地环境符合NY/T 388的要求,水质符合NY 5027的要求[1]。五是其他交通方便、水源充足且水质良好和电力充足等也是在选址过程中必须考虑的方面。 1.2 合理布局猪场 在猪场建设过程中应考虑布局是否合理。一般规模猪场划分为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和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区,员工的生活区必须相对独立且封闭;猪场总占地面积按年出栏一头育肥猪需要2.5~4.0 m2计算。猪场道路应设置净道和污道,净道和污道应相隔较远,且互不交叉,污道一般用来运输病死猪和粪污,而净道则用运输饲料、药品等和转运活猪。生产区入口应设置消毒通道,降低外来人员携带病原体入场的风险;在猪舍周围可以种植草木,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和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吸收有害气体和改善环境。此外,猪舍建设高度应适宜,且窗户应大小和数量适当,有利于保证夏季凉爽和冬季温暖[1]。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技术规范(参考Word)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技术规范 为落实好《人民政府关于扶持牛羊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提高规模牛场的综合生产水平、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根据我县牛场的生产现状与建设经验,特制定本规范。 一、审查备案 1、饲养肉牛50头以上的养殖户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以下简称牛场)需向当地畜牧兽医站申请备案,经畜牧兽医站和乡镇政府加注意见后报县畜牧兽医局。 2、申请经县畜牧兽医局初审合格后,由包片技术人员到建场所在地审查场址选择是否合理。在合理的情况下对肉牛养殖场进行规范设计。 3、在备案牛场现场条件审查时,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和包片技术人员要重点审查周边土地消纳粪便能力、附近已有养殖场数量及规模、牛场对粪便处理利用方式等,合理布局和控制养殖场数量和出栏量。 4、养殖户新建牛场之前必须经过环保部门的环评审查备案。 二、场址选择

1、牛场选址应选择在各级政府规划的禁养区以外。禁止在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古建筑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城镇建成区及规划区、工业等公害污染严重环境区建场。新建牛场应在高速公路一公里以外选址建场。 2、牛场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城镇发展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应体现节约用地原则,尽量选用不宜耕作土地,并为扩大生产预留空间。 3、牛场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应满足防疫要求。要远离交通干道。牛场与居民点、工厂、学校、商业区、其他养殖场、屠宰场、兽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保持一定距离。牛场场址选择应距一级以上等级公路500米以上,距二级公路200米以上,距二级以下等级公路50米以上,距集中50人以上的居民点和工厂200米以上,距其他年出栏肉牛500头以下300头以上养殖场1000米以上,距年出栏肉牛500头以上养殖场2000米以上,距屠宰场、兽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等区域3000米以上。 4、牛场场址应选择在城镇居民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避免气味、废水及粪肥堆置而影响居民区生活环境。

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立技术规范

ICS11.220 B41DB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 45/T XXXXX—2011 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立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stablishing biosecurity system in swine farms (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日期:2010年12月25日 2011-XX-XX发布2011-XX-XX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5/ XXXXX—2011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猪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要求 (2) 4.1 猪场选址原则 (2) 4.2 猪场布局 (2) 4.3 猪舍设计要求 (2) 4.4 生产工艺 (3) 4.5 猪场设施设备 (3) 5 生物安全管理要求 (3) 5.1 组织和管理 (3) 5.2 引种 (3) 5.3 饮水、饲料和兽药的使用要求 (3) 5.4 疫病预防 (3) 5.5 疫病控制和扑灭 (5) 5.6 病、死猪无害化处理 (5) 5.7 粪污处理 (5) 5.8 档案记录 (5) 参考文献 (6) I

DB45/ XXXXX—2011 I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健敏、陈凤莲、覃绍敏、白安斌、黄红梅、马玲、谢彬。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规模猪场建设技术规范

规模猪场建设技术规范 ICS 备案号: DB 川省地方标准 四DB 51/ T1073—2019 规模猪场建设技术规范 Construction Norms for Intensive Pig Farms 2019 - 06 - 01发布 2019 - 07- 01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51/ T1073-2019 目次 前 言 ........................................................................... ...... II 1 范 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 件 (1) 3 术语和定 义 (1) 4 场址选 择 (2) 5 功能分 区 (2) 6 饲养工艺与技术参 数 (2)

7 建筑要 求 (4) 8 水电供 应 (9) 9 设施设 备 (10) I DB51/ T1073-2019 前言 本标准由四川省畜牧食品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由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吕学斌、龚建军、何志平、应三成。 II DB51/ T1073-2019 规模猪场建设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规模猪场的场址选择、猪场布局、饲养工艺、建设要求、水电供应以及设施设备等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规模猪场的新建、改(扩)建。其它猪场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J 39 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T 17824.1 规模猪场建设

猪场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总则

猪场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总则 (草案) 现代规模化养猪场,其对猪场整体的生物安全防控原则是:积极、科学、适用的以预防为主;及时、准确、细致的以诊治为辅。一套完备而科学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应包括以下七方面:大环境的生物安全防疫措施、检疫与隔离、猪场的清洁与消毒、猪只的免疫计划、猪只的驱虫计划、猪只的疾病诊治、猪只的营养与管理。 一、大环境的生物安全防疫措施 1、猪场的选址与科学布局: 猪场的选址应避开居民区和交通主干道,但交通应便利,地势高燥且水源方便的地方,其三公里内应无散养户。养殖场建筑设施按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三个功能区分区布置,各功能区之间界限分明,联系方便。厂区内空地应保有100%植被覆盖,不得有裸露的土地。场区内的道路应划分出净道和污道,并严格坚持实施。管理区应位于生产区主风向的上风向及地势较高处,隔离区应位于场区主风向的下风向及地势较低处。管理区内包括工作人员的生活设施、办公设施、与外界接触密切的生产辅助设施(饲料车间、肥料车间);生产区内为商品猪养殖舍; 隔离区包括兽医室和隔离舍。为便于防疫和安全生产,根据当地全年主风向和场地地势,依次合理布局各区域。 2、猪场基本防疫设备设置: 猪场的外围最好建有活水生物防卫水沟,以防止外界动物的侵入。四周建有密闭围墙,入场口建有淋浴室、更衣室和紫外光消毒室以及洗手台,场内建有转猪通道、上猪台、隔离舍、待售舍、饲料库房、入口汽车消毒池等。 3、人员车辆控制: 养殖场区内应按照其防疫功能区的划分严格控制各区域的人员,严禁串场串区域。场区工作人员应严格自觉的遵守猪场防疫制度(如不得随地吐痰大小便,不得饲养宠物,不得在场区开小灶)。其外来参观人员应杜绝进入生产区。因工作需要需进场的应严格经过消毒程序后方可进入。场区大门及其各出入口都得设有消毒池,并每两周更换一次消毒液。大门要设有长为机动车辆车轮周长一周半长的消毒池并结合喷雾消毒设施,进、出车辆必须严格仔细消毒。停车场地应保持清洁,每两周清洗消毒一次。 4、外界生物的控制: 猪场应定期进行灭鼠灭蚊灭蝇工作,定期对围墙、圈舍进行检查,及时堵住穿洞和缺口,以防外界动物的侵入。场区内严禁带入或饲养其它动物其。 5、场区生产工具管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