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haccp的发展历史

haccp的发展历史

haccp的发展历史
haccp的发展历史

HACCP的发展历史

1960年代

HACCP是由美国太空总署(NASA),陆军Natick实验室和美国Pillsbury公司共同发展而成,最初是为了制造百分之百安全的太空食品。六十年代初期,Pillsbury公司在为美国太空项目尽其努力提供食品期间,率先应用HACCP概念。Pillsbury公司认为他们现用的质量控制技术,并不能提供充分的安全措施来防止食品生产中的污染。确保安全的唯一方法是研发一个预防性体系,防止生产过程中危害的发生。从此,Pillsbury公司的体系作为食品安全控制最新的方法被全世界认可。但它不是零风险体系,其设计目的是为尽量减小食品安全危害。

1970年代

HACCP概念的雏形是1971年由美国国家食品保护会议上首次被提出,1973年年美国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首次将HACCP食品加工控制概念应用于罐头食品加工中,以防止腊肠毒菌感染。

1977年美国水产界的专家LEE首次将HACCP概念运用于水产品。1980年代

在1985年,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S)建议与食品相关之各政府机构应使用较具科学根据之HACCP方法于稽查工作上,并鉴于HACCP实施于罐头食品成功例子之经验,建议所有

执法机构均应采用HACCP方法,对食品加工业应于强制执行。1986年,美国国会要求美国海洋渔业服务处(National Marine Fisheries Service, NMFS)研订一套以HACCP为基础之水产品强制稽查制度。NMFS于是执行了MSSP (Model Seafood Surveillance Project)来订定以HACCP为基础之稽查系统。

1990年代

由于NMFS在水产品上之执行HACCP之成效显著,且在各方面渐成熟下,FDA决定将对国内及进口之水产品业者强制要求实施HACCP,于是在1994年元月公布了强制水产品HACCP之实施草案,并且正式公布一年后才会正式实施,同时FDA也考虑将HACCP之应用更扩展到其它食品上(禽畜产品例外)。

1995年12月,FDA根据"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水产品法规,FDA所提出的水产品法规确保了鱼和鱼制品的安全加工和进口。这些法规强调水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某些关键性工作,要由受过HACCP培训的人来完成,该人负责制定和修改HACCP 计划,并审查各项纪录。

1996年7月25日,美国农业部(USDA)食品安全检查署(FSIS)对国内外肉、禽业颁布了《减少致病菌、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系统最终法规》并于即日生效,即9CFR part416.417

1995年1月1日起,凡进入欧盟的水产品除非在HACCP体系下生产,否则对最终产品进行全面测试。

1997年食品法典委员会颁布了《HACCP体系及其应用准则》,并被多个国家采用。

2000年

2001年1月19日,美国FDA对果蔬汁产品实行HACCP原理,即21CFR part 120,生效日期为2002年1月22日。

2002年4月19日,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第20号令,明确提出了《卫生注册需评审HACCP体系的产品目录》,第一次强制性要求某些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和实施HACCP管理体系,将HACCP管理体系列为出口食品法规的一部分。

太阳能利用发展史

太阳能热水器的BLOG 正文太阳能的发展简史(2008-04-15 14:37:03) 45亿年前,太阳能开始辐射到地球。 公元前9世纪,中国人开始用“阳燧”(凹面镜)聚光取火。 公元7世纪,开始使用凸透境聚集太阳能取火。 公元前3世纪,希腊人和罗马人用“燃烧镜”(凹面镜)做武器聚焦太阳能点火并点燃敌方战船的船帆。 1世纪,意大利史学家普林尼修建了第一个保温隔热的被动式太阳能房。 1-500年,罗马人在欲室中修建了朝向南面的大窗户利用太阳光直射来吸热。 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丁尼颁布法律保护房屋和公共建筑的太阳能浴室,以使档板不再阻挡太阳光热的射入。 14世纪,居住在北美地区的印第安人的祖先,冬季时居住在悬崖的南侧以直接面对太阳方便取暖。 17世纪,有学识的人接受了太阳和其他恒星是相同的这一观念,1615年出现了一台利用太阳能加热空气使其膨胀做功的抽水机。1643年~1715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是太阳能试验的一个时代。 18世纪,欧洲贵族利用太阳能墙储存成熟的水果,英国与荷兰利用倾斜的面向南的玻璃墙促进了太阳能温室的发展。1767年瑞士科学家贺瑞斯发明了第一台太阳能集热器。1774年,在法国巴黎有人举行了地场用透镜会聚阳光把金属熔化的表演。 19世纪,富有的欧洲人开始修建和使用太阳能温室和保温房,法国科学家用从太阳能集热器获得的热量产生蒸气为蒸汽机提供动力。1837年,英国天文学家赫胥黎在去非洲好望角的探险途中,把一个黑箱子埋入沙土中,箱上用双层玻璃保温,使箱内温度达到116度,于是他就用这种简易的太阳能装置烧饭。1839年,法国科学家Edmund Becquerel 观察到了太阳能的光伏效应。1861年,法国科学家Augustin Mouchot 取得了太阳能设备的专利权。1870年Augustin Mouchot利用太阳能炊具、太阳能水泵灌溉、太阳能蒸发器制酒和水蒸馏(广泛

食品质量管理体系(HACCP简述)

HACCP食品质量管理体系 ——原理和实施方法简介 课程目录 u HACCP的定义 u HACCP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u HACCP与ISO9000的关系 u HACCP的基本原理——7大原则 u HACCP计划的编写和验证 u 我国实施HACCP的必要性 HACCP的定义 u HACCP是英文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的缩写,意思是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它是控制食品安全经济而有效的管理体系。 u 国际标准CAC/RCP-1《食品卫生通则》1997修订第三版对HACCP的定义是:鉴别、评价和控制对食品安全至关重要的危害的一种体系; HACCP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u HACCP的产生与发展与现代食品安全有关; u 与欧美发达国家对HACCP发展与应用的大力推动有关; u 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HACCP在全球水产业的推广应用 HACCP的特点 u 改变了以最终检验为主的传统控制观念,是从原料到消费每一个关键环节全面控制的控制体系; u 分析食品中的危害,达到控制危害的目的,保证食品的安全; u 适用于食品、饮品行业; HACCP的优缺点 u 优点: 1、最大优点就在于它是一种系统性强、结构严谨、理性化、有多向约束、适应性强而效益显著的预防为主的质量保证方法。

HACCP的日常运行费用要比靠大量抽样检验的方式少的多。 3、在问题出现之前就可采取纠正措施,因而是积极主动的控制; 4、通过易于监视的特性如时间、温度和外观实施控制; HACCP的优缺点 u 优点: 5、在需要时能采取及时的纠正措施,进行迅速控制; 6、与依靠化学分析、微生物检验进行控制相比较,费用低廉; 7、由直接专注于加工食品的人员控制生产操作; 8、由于控制集中在生产操作的关键点,就可以对每批产品采取更多的保证措施; 9、HACCP能用于潜在危害的预告; 10、HACCP涉及到与产品安全性有关的各层次的职工,包括非技术性的人员。 HACCP的优缺点 u 缺点: 1、个体的独立性和制定规范机构的全局性的统一问题。要求制定规范的机构与食品企业密切合作,这不是容易达到的; 2、对HACCP的理解无论是国际间还是国内一直未有一致的看法,新定义和新原则因广泛的争论而不断出现。 3、缺乏认定某危害物的一致意见(例如生鲜食品存在的李斯特氏菌) 。 4、HACCP需要应用于从食品原料(海捕或养殖的)到消费的全过程,才能显出其巨大效果。这是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 5、HACCP要求使生产方承受更多的产品质量与安全的责任。这会引起生产者的某些抵触,他们通常依赖政府的帮助(监督员、实验室)来保证安全性的质量。 HACCP的发展历程 ——国际篇 u 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承担开发宇宙食品的Pillnbury公司与宇航局共同开发,引入HACCP概念; u 1971年,FDA(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决定在低酸性罐头食品的GMP中采用HACCP原理; u 1985年,NAS(美国科学院)公布了行政当局采用HACCP的公告;

热力管道防腐保温技术探析 孟睿

热力管道防腐保温技术探析孟睿 发表时间:2019-09-04T09:39:26.52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2期作者:孟睿 [导读] 针对当前出现的技术问题给出解决措施,从而保证热力管道运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兰州蓝星清洗有限公司 730060 摘要:热力管道是将热力向消费终端传输的根本途径,若要保证热力管道持续性的发挥作用,对热力的持续供应进行保证,必须重视热力管道的防腐保温工作,因此需要对此类管道的防腐保温技术进行提升,从而使管道寿命得到延长。本文主要对热力管道防腐保温应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探析,针对当前出现的技术问题给出解决措施,从而保证热力管道运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关键词:热力管道;防腐保温技术;问题;措施 目前,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向前迈进的过程中,工程建设不断向前发展,供热投入也有所增加,但面对人们日益增长的热力需求,供热压力只增不减,保证持续热力供应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若要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从热力生产方面着手,更要保证热力输送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热力管道作为热力输送的重要途径,其质量安全牵动着输送质量,而热力管道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腐蚀,且若管道保温效果不佳必定会影响热力质量,最终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因此,应该重视防腐保温技术的应用与提升,使热力输送质量得到保证。 1. 人力管道防腐保温技术分析 1.1 防腐技术 热力管道防腐技术实质上是在管道内部涂抹防腐材料形成防腐层,从而使湿度及热度对管道造成的腐蚀影响减轻,并增加管道使用寿命,为热力公司创造良好效益,并使环境污染得到减轻,但在防腐材料涂抹的过程中,应保证薄厚程度适中,方能发挥防腐效果。 1.2保温技术 若要对管道保温功能进行保证,应于热力管道外部增添保温材料,将热力管道全部实现包裹,从而使管道内部温度不至于流失,进而使保温效果得到增强,而管道外部包裹的保温材料在包裹厚度方面也存在一定的要求,应保证其薄厚程度适中,过厚会造成管道施工难度加大,过薄会导致管道保温效果降低,不利于有效供热。 1.3材料要求 在对热力管道进行防腐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有多种选择,但在选择热力管道防腐材料时,应该保证材料具备一定的绝缘性和抗老化性,方能保证材料能够真正发挥防腐作用;而对于保温材料而言,通常使用石棉、泡沫胶等保温效果良好的材料,但所使用的保温材料的成本也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且还应该将各类材料的优势结合在一起,研发并使用各方面存在突出优势的材料,这是提升保温技术实施效果的重点所在。 2.热力管道反复保温技术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防腐技术问题 导致热力管道出现腐蚀的原因众多,在供热过程中热力所产生的湿度及热量是管道腐蚀的主要因素,同时在管道安装施工过程中,其建设所处的环境也会导致管道出现腐蚀,影响较为严重的便是土壤产生的腐蚀作用,热力管道铺设地点通常在城市区域地下,对此区域土质特质进行分析非常重要,在建设时,所使用的材料应该与建设当地土质特点相符,从而保证管道的抗腐蚀性能,此外,管道内部防腐材料的应用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2.2保温技术问题 在选择热力管道保温材料时,应该重点考虑保温效果,对于气温较低的区域,还应该对保温材料的抗冻性进行考虑,以免因气温过低造成管道破裂,因此,应该重视保温材料的选择,以免造成热力管道维修维护成本增加。 3.热力管道防腐保温技术问题的解决措施 3.1防腐技术问题的解决措施 通过上述内容可知,热力管道防腐主要是对管道内部的防腐层进行涂抹,从而使管道内部形成保护膜,从而保证管道内部不受湿度和热量腐蚀。在对热力管道实施防腐技术时,应该重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该及时对管道内部发生氧化反应所形成的氧化物实施处理,从而保证防腐材料涂抹的均匀性,使防腐效果得到提升,且保证防腐层能够发挥长效作用;其次,应该重视防腐材料选择工作,应选择防腐性能良好的材料,并保证防腐材料质优价廉,使工程成本降低,并提升工程效益;最后,应该从供热着手,保证供热过程中形成的湿度和温度得到合理控制,从而使防腐难度得以降低。 3.2保温技术问题的解决措施 从上述内容中可以了解到,在对热力管道实施保温技术的过程中,应该重视材料选择,并且热力管道保温技术实施过程中,对材料的要求非常严格,需要保证最大程度实现保温效果,并且还要保证保温技术实施成本控制在一定水平,从而使供热公司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在保温技术实施过程中,除了包裹有效的保温材料之外,还应该对热力管道完成防护板的铺设,从而使管道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得以降低,以减少管道出现的损坏,同时还可以使管道防腐保温效果得到提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热力管道在正式投入使用前便应该做好防腐保温工作,虽然当前我国热力管道防腐保温技术的发展还不够成熟,但是可以针对当前热力管道出现的防腐保温技术问题来采取针对性措施,实现技术问题的合理解决。此外,在实施热力管道防腐保温技术的过程中,一定要从导致管道腐蚀及失温的原因着手,不断更新管道防腐保温技术,从而更好的实现热力管道的防腐保温工作,从而在热力输送过程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沈卫芬. 暖通工程施工及管道防腐保温技术解析[J]. 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8(9):187-187.

云计算的发展史(DOC)

云计算的发展史 (2012-10-31 14:47:51) I、云计算发展历程大事记 众所周知,云计算被视为科技界的下一次革命,它将带来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追根溯源,云计算与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和网格计算不无关系,更是虚拟化、效用计算、SaaS、SOA 等技术混合演进的结果。那么,几十年来,云计算是怎样一步步演变过来的呢?本文总结回顾了云计算发展历程中的点滴事件: 1959 年6 月,ChristopherStrachey 发表虚拟化论文,虚拟化是今天云计算基础架构的基石。 1961 年,JohnMcCarthy 提出计算力和通过公用事业销售计算机应用的思想。 1962 年,J.C.R.Licklider 提出“星际计算机网络”设想。 1965 年美国电话公司WesternUnion 一位高管提出建立信息公用事业的设想。 1984 年,Sun 公司的联合创始人JohnGage 说出了“网络就是计算机”的名言,用于描述分布式计算技术带来的新世界,今天的云计算正在将这一理念变成现实。 1996 年,网格计算Globus 开源网格平台起步。 1997 年,南加州大学教授RamnathK.Chellappa 提出云计算的第一个学术定义“,认为计算的边界可以不是技术局限,而是经济合理性。 1998 年,VMware(威睿公司)成立并首次引入X86 的虚拟技术。 1999 年,MarcAndreessen 创建LoudCloud,是第一个商业化的IaaS 平台。 1999 年,https://www.doczj.com/doc/9e1813007.html, 公司成立,宣布”软件终结“革命开始。 2000 年,SaaS 兴起。 2004 年,Web2.0 会议举行,Web2.0 成为技术流行词,互联网发展进入新阶段。 2004 年,Google 发布MapReduce 论文。Hadoop 就是Google 集群系统的一个开源项目总称,主要由HDFS、MapReduce 和Hbase 组成,其中HDFS是GoogleFileSystem(GFS)的开源实现;MapReduce 是GoogleMapReduce 的开源实现;HBase 是GoogleBigTable 的开源实现。

食品工业中HACCP体系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

食品工业中HACCP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摘要: HACCP体系是一种预防性质量控制体系,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不断增多。本文介绍了HACCP体系的原理、特点,综述了HACCP体系与食品安全性的关系、HACCP体系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及其自动控制系统和控制软件。对该体系在食品工业应用方面所面临的问题进行讨论,并介绍了HACCP体系在食品分配流通等领域应用的进展。 Titl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HACCP in food industryand Its Future Development Abstract: HACCP system is a defending system Of quality control,beingadopted widely to assure quality in food industry.The principles and character of HACCP were described.the paper review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HACCP system and the safety of food,at the same time,the application of HACPP system in food industry and the autocontro1 system and software for HACCP system were also summarized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industry were discussed and some developments of the application in the course of distributing and circulating and circulating were presented. Key words: HACCP, safety, quality, control, software, application 0前言 HACCP的全称是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即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它是一个以预防食品安全为基础的食品安全生产、质量控制

兰州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TOT项目融资案例分析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08金融学(2)班《投资银行》TOT项目融资案例分析 08金融投资银行学案例分析 案例题目:兰州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 ———-TOT项目融资案例分析

目录 引言 (2) 一、兰州市七里河安宁区污水厂背景介绍 (2) 二、兰州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TOT项目融资概述 (3) 三、兰州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TOT项目融资流程 (3) (一)招标项目概况 (4) (二)中标公司情况 (4) 11>.成都市兴蓉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之所以中标原因 (5) 2.成都市排水有限责任公司简介 (5) 3.成都市兴蓉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5) 四、兴蓉投资:投资兰州市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TOT项目进

展 (6) 五、结束语 (8) 兰州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TOT项目融资案例分析 引言 2010年4月22日下午,兰州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TOT项目在雷迪森大酒店举行了签约仪式。兰州市城市建设管理委员会与中标人成都市排水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特许经营权协议,袁占亭、刘为民等兰州市领导出席了签约仪式。 受兰州市城市建设管理委员会、兰州市城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及兰州市供排水市场化运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委托,国信招标集团有限公司对兰州七里河

安宁污水处理厂TOT项目进行公开招标,招标内容为选择项目投资、运营和移交人。2009年12月19日上午,在兰州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举行了开标仪式。经过专家评标和三轮谈判,最终确定成都市排水有限责任公司获得兰州市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TOT项目的特许经营权,中标价为4.96亿元人民币。此项目标志着兰州市城市公用行业市场化运作有了实质性进展。 一、兰州市七里河安宁区污水厂背景介绍 兰州市七里河安宁区污水厂位于兰州市安宁区北滨河路西段、是日处理16万吨的先进污水处理厂,服务面积42Km2。污水处理厂终沉池共计8座,单座净尺寸40×40m,池边水深4.3m。终沉池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形式幅流池。污泥回流泵房为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屋层采用网架结构屋面,平面尺寸18.4×10.4m,地面以下深度8m,分为污泥回流泵井和剩余污泥泵井两部分,两泵井设连通闸板,剩余污泥泵井可兼顾终沉池放空。每座回流污泥泵房6台潜水排污泵,电动闸板10个以及相应的起吊、配电等附属设施。目前,本污水厂是甘肃省规模最大,工艺先进,污泥污水设施齐全,沼气发电、余热充分利用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本污水厂的启动,是改善母亲河污染状况的有力举措,它将逐步改善本地区环境污染的状况,对于我国的水资源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深远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然而,2009年9月,由于主体工程及配套管网建设滞后,或长期处于低负荷运行,或无故不正常运行出水超标,或污泥未有效处理处置、长期“大马拉小车”等原因,规格标准是按照日处理20万吨建造,日处理在10万过一点,兰州市最大污水处理厂、有“涤污手雷”之称的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被国家环保部公开通报批评,责令企业年底前完成整改,整改不到位或逾期未完成整改任务的,将暂停审批有关城市新增化学需氧量排放的建设项目环评,依法给予有关电厂扣减脱硫电价款、全额追缴二氧化硫排污费的处罚。

关于中国航天飞船发展史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航天飞船发展史的调查报告 郴州市九中209班贺虹莎 【摘要】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关键词】中国航天, 飞船发展史,稳定发展. 【正文】 一、简介中国航天发展史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64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宇航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8年9月7日,长征4号运载火箭在太原成功发射了风云1号A气象卫星。

1990年4月7日,“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1号”卫星,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宇宙飞船--“神舟”试验飞船,飞船返回舱于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2号试验飞船,按照预定计划在太空完成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于1月16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返回。 2002年3月25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3号试验飞船,环绕地球飞行了108圈后,于4月1日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 2002年12月3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4号飞船。 载人航天工程又称“921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1992年1月做出决策并开始实施的重大工程。1999年月11月成功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随后又成功发射了3艘无人飞船,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胜利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天”的千年梦想。 2005年10月12~17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圆满完成神舟六号飞行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了2人5天、航天员直接参与空间科学实验活动的新跨越,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2008年9月25日~28日,航天员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和景海鹏圆满完成神舟六号飞行任务。因为有人出舱活动时,必须要有三个人协同完成。2008年9月27日16点30分,景海鹏留守返回舱,另外两人分别穿着中国制造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和俄罗斯出品的“海鹰”舱外航天服进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兼任气闸舱的轨道舱。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待命,实现了中国人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 2011年11月1日~17日,神舟八号飞船发射。神舟八号无人飞船,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艘飞船,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升空后2天,“神八”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12天后,神舟八号飞船脱离天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接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2011年11月16日18时30分,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分离,返回舱于11月17日19时许返回地面。

我国HACCP体系应用现状和前景

我国HACCP体系应用现状和前景 谢杰100201147 (海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摘要食品安全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保证食品的安全对人类健康十分必要。危害分析与临界控制点(HACCP)体系是一种预防性的质量控制体系,对建立现代食品安全系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简要地介绍了HACCP 的由来、框架、基本原理与计划实施的基本过程以及在食品安全控制中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并强调要积极推行HACCP。 关键词HACCP 原理现状应用前景 1、前言 食品安全是全球关注的热点,它关系到人类健康和国计民生。近年来,我国接连发生多起恶性食品污染事件。尤其2008 年的“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污染事件”,不仅造成了大批婴幼儿的健康损害,而且严重危害了我国产品的国际声誉。实施和推广以HACCP (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为代表的食品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已成为目前最迫切的要求。2009 年6 月1 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明确提出,国家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实施HACCP 体系,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2、关于HACCP 2.1 HACCP的发展 二十世纪60年代,美国Pillsbury公司与美国宇航局用“零缺陷”

方法控制宇航员食物的卫生质量而开发航天食品时,形成了HACCP 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并证实其可靠性,在国际上也得到承认[1]。美国食品医药局(FDA)首先将其用作制定酸性食品和低酸性食品法规 的基础,在食品加工制造中强制实施HACCP 的监督与立法工作[2]。1988 年,国际微生物学会食品微生物标准委员会报道并发表《HACCP 在确保食品品质与微生物学安全的应用》的单行本[3];1993 年欧联盟通过《关于食品生产运用HACCP 的决议》;1995 年12 月FDA 公布HACCP,并决定自1997 年12月18 日起实施《水产品加工与进口的安全卫生的规定》,明确规定未实行HACCP 的企业产品不准进入美国市场,引起与之相关的水产品出口国对HACCP 的极大重视[4]。目前,在WHO/FAD 联合国食品标准中HACCP 作为国际标准被加以应用;欧盟(EU)将该体系应用在关于本地区内流通及进口的水产品的制造标准中;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比利时、荷兰、秘鲁、智利等国也在推广H A C C P ,并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5]。 2.2 HACCP的内容 HACCP 的基本概念是:为防止食物中毒或其它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在从食品原料种植(养殖)到食品食用的全过程中,对造成食品污染发生或发展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分析,从而确定能有效的预防、减轻或消除各种危害的“关键控制点”进而在“关键控制点”对造成食品污染或发展的危害因素进行控制,并同时监测控制效果,随时对控制方法进行校正和补充[6]。它是一个以预防食品安全

蓝星清洗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治理自查情况说明.DOC

附件: 蓝星清洗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治理自查情况说明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开展加强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公司严格对照《公司法》、《证券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公司章程》、《董事会议事规则》等内部规章制度,对以下问题进行自查并报告如下:一、公司基本情况、股东状况 (一)公司的发展沿革、目前基本情况 蓝星清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原名蓝星清洗剂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作为独家发起人,将其下属的清洗剂总厂改组并向社会公众采取募集新股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监会证监发审字(1996)26号文和证监发审字(1996)27号文批准,公司于1996年4月29日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2,500万股(其中公司职工股250万股),发行价格每股5.90元。公司股票于1996年5月29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 公司股票发行后,经过数次送红股、公积金转增股本及配股后,公司现有总股本30,247.0737万股,其中:国有法人股8,192.2699万股,占总股本的27.08%,社会公众股22,054.8038万股,占总股本的72.92%。

截止2006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169,605.62万元,净资产为71,042.41万元;2006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7,703.86万元,实现净利润1,013.53万元。 公司主营为工业及民用清洗剂、车用化学品、膜与水处理、甲苯二异氰酸酯(简称TDI)等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清洗工程、水处理工程的承揽、施工为主。属于精细化工行业,现拥有和北京、兰州和太原三大生产基地。拥有年产6万吨的清洗剂生产线,是目前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生产设备最先进的工业清洗剂生产企业;拥有年产3万吨TDI生产装置,目前装置运行情况良好。 (二)公司控制关系和控制链条 公司控股股东为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系本公司第一大股东,持有本公司的股份为27.08%,公司与控股股东及其上级管理单位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如下: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100%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100% 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 ↓27.08% 蓝星清洗股份有限公司

云计算的发展历程

云计算的发展历程 一、云计算发展的四个阶段 从云计算概念的提出,一直到现在云计算的发展,云计算渐渐的成熟起来,云计算的发展主要经过了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依次是电厂模式、效应计算、网格计算和云计算。 电厂模式阶段:网上的比喻很好,网上说电厂模式就好比利用电厂的规模效应,来降低电力的价格,并让用户使用起来方便,且无需维护和购买任何发电设备。我觉得云计算就是这样一种规模,将大量的分散资源集中在一起,进行规模化管理,降低成本,方便用户的一种模式。 效应计算阶段:在1960 年左右,由于计算机设备的价格非常的昂贵,远非一般的企业、学校和机构所能承受,于是很多IT 界的精英们就有了共享计算机资源的想法。在1961 年,人工智能之父麦肯锡在在一次会议上提出来“效应计算”这个概念,其核心就是借鉴了电厂模式,具体的目标是整合分散在各地的服务器,存储系统以及应用程序来共享给多个用户,让人们使用计算机资源就像使用电力资源一样方便,并且根据用户使用量来付费。可惜的是当时的IT 界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很多强大的技术还没有诞生,比如互联网等等。虽然有想法,但是由于技术的原因还是停留在那里。 网格计算阶段:网格计算说穿了就是化大为小的一种计算,研究的是如何把一个需要非常巨大的计算能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分成许多小部分,然后把这些部分分配给许多低性能的计算机来处理,最后把这些结果综合起来解决大问题。可惜的是,由于网格计算在商业模式、技术和安全性方面

的不足,使得其并没有在工程界和商业界取得预期的成功。 云计算阶段:云计算的核心与效用计算和网格计算非常类似,也是希望IT 技术能像使用电力那样方便,并且成本低廉。但与效用计算和网格计算不同的是,现在在需求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同时在技术方面也已经基本成熟了。 二、并行计算的概念、并行计算与云计算的区别和联系 并发运算:在操作系统中,是指一个时间段中有几个程序都处于已启动运行到运行完毕之间,且这几个程序都是在同一个处理机上运行,但任一个时刻点上只有一个程序在处理机上运行。 在关系数据库中,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访问和更改共享数据的进程。SQL Server 使用锁定以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访问和更改共享数据而彼此之间不发生冲突。 操作系统并发程序执行的特点: 并发环境下,由于程序的封闭性被打破,出现了新的特点: ①程序与计算不再一一对应,一个程序副本可以有多个计算 ②并发程序之间有相互制约关系,直接制约体现为一个程序需要另一个程序的计算结果,间接制约体现为多个程序竞争某一资源,如处理机、缓冲区等。 ③并发程序在执行中是走走停停,断续推进的。 并发和并行的区别和联系: 并发和并行是即相似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并行是指两个或者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而并发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太阳能历史发展的七个阶段

太阳能历史发展的七个阶段 将太阳能作为一种能源和动力加以利用,只有300多年的历史。真正将太阳能作为“近期急需的补充能源”,“未来能源结构的基础”,则是近来的事。20世纪70年代以来,太阳能科技突飞猛进,太阳能利用日新月异。近代太阳能利用历史可以从1615年法国工程师所罗门德考克斯在世界上发明第一台太阳能驱动的发动机算起。该发明是一台利用太阳能加热空气使其膨胀作功而抽水的机器。在1615年~1900年之间,世界上又研制成多台太阳能动力装置和一些其它太阳能装置。这些动力装置几乎全部采用聚光方式采集阳光,发动机功率不大,工质主要是水蒸汽,价格昂贵,实用价值不大,大部分为太阳能爱好者个人研究制造。20世纪的100年间,太阳能科技发展历史大体可分为七个阶段,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太阳能历史发展的第一阶段(1900-1920) 在这一阶段,世界上太阳能研究的重点仍是太阳能动力装置,但采用的聚光方式多样化,且开始采用平板集热器和低沸点工质,装置逐渐扩大,最大输出功率达,实用目的比较明确,造价仍然很高。建造的典型装置有:1901年,在美国加州建成一台太阳能抽水装置,采用截头圆锥聚光器,功率:;1902-1908年,在美国建造了五套双循环太阳能发动机,采用平板集热器和低沸点工质;1913年,在埃及开罗以南建成一台由5个抛物槽镜组成的太阳能水泵,每个长,宽 4m,总采光面积达1250m2。 太阳能历史发展的第二阶段(1920-1945) 在这20多年中,太阳能研究工作处于低潮,参加研究工作的人数和研究项目大为减少,其原因与矿物燃料的大量开发利用和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1935-1945)有关,而太阳能又不能解决当时对能源的急需,因此使太阳能研 究工作逐渐受到冷落。 太阳能历史发展的第三阶段(1945-1965)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0年中,一些有远见的人士已经注意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正在迅速减少,呼吁人们重视这一问题,从而逐渐推动了太阳能研究工作的恢复和开展,并且成立太阳能学术组织,举办学术交流和展览会,再次兴起太阳能研究热潮。在这一阶段,太阳能研究工作取得一些重大进展,比较突出的有:1955年,以色列泰伯等在第一次国际太阳热科学会议上提出选择性涂层的基础理论,并研制成实用的黑镍等选择性涂层,为高效集热器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实用型硅太阳电池,为光伏发电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此外,在这一阶段里还有其它一些重要成果,比较突出的有:1952年,法国国家研究中心在比利牛斯山东部建成一座功率为50kW的太阳炉。1960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建成世界上第一套用平板集热器供热的氨-水吸收式空调系统,制冷能力为5冷吨。1961年,一台带有石英窗的斯特林发动机问世。在这一阶段里,加强了太阳能基础理论和基础材料的研究,取得了如太阳选择性涂层和硅太阳电池等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平板集热器有了很大的发展,技术上逐渐成熟。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的研究取得进展,建成一批实验性太阳房。对难度较大的斯特林发动机和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

HACCP在中国应用状况

中国HACCP应用发展的概况 (一)HACCP在中国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HACCP引入阶段(1990年-1997年) 1990年3月,原国家商检局组织了含HACCP理念的“出口食品安全工程的研究和应用计划”,水产品等十类食品列入计划,近250家生产企业志愿参加,为将HACCP引入中国打下基础。 1997年3月,为做好应对美国FDA水产品HACCP法规实施的准备工作,原国家商检局派出了5人专家组参加了美国FDA举办的水产品HACCP法规及首期美国HACCP管理官员培训班。随后,美国水产品HACCP法规及管理官员培训班的教材被翻译成中文,原国家商检局在华南、华东和华北举办了五期水产品HACCP法规及管理官员培训班,300余名受训的商检人员取得了培训合格资格,从而正式将HACCP引入中国。 第二阶段:HACCP应用阶段(1997年-2004年) 1997年10月,原国家商检局组织了对180家输美出口水产品生产企业建立实施HACCP 体系的检查,确定能否符合美国水产品HACCP法规所规定的要求。共有139家企业获得原国家商检局的认可,报美国FDA注册,HACCP在中国企业的应用正式展开。 1999年,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组织原中国商检研究所(现为中国检科院)及检验检疫系统专家,编写、拍摄、出版发行了以HACCP原理及应用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出口食品卫生注册管理指南》书面和音像教材(含十二张光盘)。作为中国第一套HACCP培训教材,电教培训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和检验检疫人员达数十万人,有力推动了HACCP在中国的应用。 2002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第20号令《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管理规定》,首次强制要求罐头、水产品、肉及肉制品、速冻蔬菜、果蔬汁、速冻方便食品等六类高风险出口食品的生产企业建立实施HACCP管理体系,并实施体系的检验检疫验证和监督管理,作为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制度的组成部分。同年,国家认监委发布第3号公告《食品生产企业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体系认证管理规定》,对食品生产企业HACCP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的基本要求、认证、检验检疫验证、监督管理做出了明确规定。 2001年至2002年,国家认监委组织编写了《果蔬汁HACCP体系的建立与实施》等6本HACCP体系培训教材,分别给出了六类高风险食品的HACCP体系应用模式和危害控制指南。2001年至2004年,国家认监委委托原中国商检研究所为检验检疫系统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人员举办了37期HACCP体系建立与实施培训班,采用上述六本教材,培训检验检疫系统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人员4000余人,对果蔬汁等六类出口食品的4000余家生产企业有效建立实施HACCP体系和顺利通过检验检疫强制性验证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也为检验检疫监管人员开展HACCP体系检验检疫强制性验证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2004年底,在检验检疫部门监管下的果蔬汁等六类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全部建立实施了HACCP管理体系,并获得检验检疫部门卫生注册的批准。 第三阶段:HACCP发展提高阶段(2004年至今) 由于国际食品贸易形势的新变化,技术壁垒措施越来越多地成为国际食品贸易中的调控手段,国内外官方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越来越全面,不仅要求能够控制危害的体系,而且要求能够对食品企业进行管理的体系。国际HACCP理论面临新的发展。 2004年6月1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标准(SN/T1443.1-2004),提出了包含HACCP原理的食品安全管理原则,将HACCP体系系统

管道PIG清洗方案

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公司北京分公司DN150管线500余米扫线 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蓝星清洗工程有限公司 2004年9月27日

目录 一、方案编制依据 二、扫线目的及管线情况综述 三、扫线范围 四、扫线前的准备工作 1、扫线方案选择 2、发射接收装置的制作安装 3、公用工程条件 五、PIG扫线的步骤和监测定位 1、扫线步骤 2、监测定位方法 六、质量要求 七、出现故障时的处理 八、PIG扫线总结 九、附录

一、方案编制依据: 1、《中国蓝星化学清洗总公司质量保证书》; 2、《中国蓝星化学清洗总公司PIG清洗操作手册》; 3、中国蓝星化学清洗总公司《内蒙古查干诺尔天然碱化工总厂输水管线PIG清洗方案》; 4、中国蓝星化学清洗总公司《新疆克拉玛依―独山水输油管线PIG 清洗方案》; 5、中国蓝星化学清洗总公司《巴陵石化公司长岭炼化总厂排污管线PIG清洗方案》; 6、中国蓝星化学清洗总公司《内蒙丰镇电厂排灰管线PIG清洗方案》。 二、扫线目的及管线情况综述 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公司北京分公司DN150氧气管线,项目位于北京市大兴区,自建设至今未曾使用,一直内充氮气保护。厂方要求使用前确认管线内清洁程度,清除管内大颗粒物体,以确保输送氧气的清洁,管线全长500余米,并地下穿越京沈高速公路一次,经过勘察论证,我公司认为采用PIG方法清扫该管线既经济合理,又节约工期,是一种非常合适的清扫方法。 三、扫线范围 扫线的工作量依据厂方提供的数据,包括:氧气管线一条,全长500余米。 四、扫线前的准备工作 1、扫线方案选择:根据管道内部情况及其地理环境,双方一致认为使

云计算的发展历程

云计算地发展历程 一、云计算发展地四个阶段 从云计算概念地提出,一直到现在云计算地发展,云计算渐渐地成熟起来,云计算地发展主要经过了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依次是电厂模式、效应计算、网格计算和云计算.b5E2R。 电厂模式阶段:网上地比喻很好,网上说电厂模式就好比利用电厂地规模效应,来降低电力地价格,并让用户使用起来方便,且无需维护和购买任何发电设备.我觉得云计算就是这样一种规模,将大量地分散资源集中在一起,进行规模化管理,降低成本,方便用户地一种模式.p1Ean。 效应计算阶段:在年左右,由于计算机设备地价格非常地昂贵,远非一般地企业、学校和机构所能承受,于是很多界地精英们就有了共享计算机资源地想法.在年,人工智能之父麦肯锡在在一次会议上提出来“效应计算”这个概念,其核心就是借鉴了电厂模式,具体地目标是整合分散在各地地服务器,存储系统以及应用程序来共享给多个用户,让人们使用计算机资源就像使用电力资源一样方便,并且根据用户使用量来付费.可惜地是当时地界还处于发展地初期,很多强大地技术还没有诞生,比如互联网等等.虽然有想法,但是由于技术地原因还是停留在那里.DXDiT。 网格计算阶段:网格计算说穿了就是化大为小地一种计算,研究地是如何把一个需要非常巨大地计算能力才能解决地问题分成许多小部

分,然后把这些部分分配给许多低性能地计算机来处理,最后把这些结果综合起来解决大问题.可惜地是,由于网格计算在商业模式、技术和安全性方面地不足,使得其并没有在工程界和商业界取得预期地成功.RTCrp。 云计算阶段:云计算地核心与效用计算和网格计算非常类似,也是希望技术能像使用电力那样方便,并且成本低廉.但与效用计算和网格计算不同地是,现在在需求方面已经有了一定地规模,同时在技术方面也已经基本成熟了.5PCzV。 二、并行计算地概念、并行计算与云计算地区别和联系 并发运算:在操作系统中,是指一个时间段中有几个程序都处于已启动运行到运行完毕之间,且这几个程序都是在同一个处理机上运行,但任一个时刻点上只有一个程序在处理机上运行. jLBHr。 在关系数据库中,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访问和更改共享数据地进程. 使用锁定以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访问和更改共享数据而彼此之间不发生冲突. xHAQX。 操作系统并发程序执行地特点: 并发环境下,由于程序地封闭性被打破,出现了新地特点: ①程序与计算不再一一对应,一个程序副本可以有多个计算 ②并发程序之间有相互制约关系,直接制约体现为一个程序需要另一个程序地计算结果,间接制约体现为多个程序竞争某一资源,如处理机、缓冲区等. LDAYt。 ③并发程序在执行中是走走停停,断续推进地.

中国航天发展史

中国航天发展史 一九五六年二月,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一九五六年三月,国务院制订《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一九五六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 一九五六年五月十日,聂荣臻副总理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五月二十六日,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军委会议讨论同意,并责成航委负责组织导弹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聂荣臻副总理就发展中国导弹事业向中央报告,提出对导弹的研究采取“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外国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十七日,中央批准了这个报告。 一九五八年一月,国防部制订喷气与火箭技术十年(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七年)发展规划纲要。 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之后,中国一些著名科学家建议开展中国卫星工程的研究工作。一些高等院校也开始进行有关学术活动。中国科学院由钱学森、赵九章等科学家负责拟订发展人造卫星的规划草案,代号为“五八一”任务,成立了“五八一小组”,议定建立三个设计院落。八月,第一设计院成立。十一月,迁往上海,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 一九五八年四月,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一九五八年五月十七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一九六0年二月十九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九月,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一九六0年十一月五日,中国仿制的苏联“P—2”导弹首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一九六二年三月二十一日,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失败。一九六三年一月,中国科学院成立星际航行委员会,由竺可桢、裴丽生、钱学森、赵九章等领导,研究制订星际航行长远规划。 一九六四年四月二十九日,国防科委向中央报告,设想在一九七0年或一九七一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一九六四年六月二十九日,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再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一九六四年七月十九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生物火箭。 一九六五年,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第七机械工业部制订的一九六五至一九七二年运载火箭发展规划。 中央专委责成中国科学院负责拟订卫星系列发展规划。 一九六五年十月,中国科学院受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委托,召开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论证会。 一九六六年六月三十日,周恩来总理视察酒泉运载火箭发射基地,观看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祝贺发射成功。 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七日,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弹头精确命中目标,实现核爆炸。 一九六六年十一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 人造卫星开始研制。 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中国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一九六七年,“和平二号”固体燃料气象火箭试射成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