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政治复习】

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政治复习】

党的十七大报告

解读

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上所作的报告,是中国共产党人面

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指引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行动纲领。

为便于干部群众理解报告中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和新政策、新措施、新提法,本台从今天起推出“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专栏,推动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第一,从大会召开的时机看,对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至关重要。

21世纪头20年,既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今后五年是关键中的关键。党的十七大正是在这个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第二,从大会确定的主题看,对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至关重要。

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确定这样的主题,就是要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这对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开拓奋进十分紧要。 第三,从大会担负的使命看,对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至关重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党的十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既保持了《中国共产党章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又实现了与时俱进。党的十七大和随后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的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是一个富有改革创新精神、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深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中央领导集体。 毫无疑问,党的十七大对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各方面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指导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党的十七大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郑重地鲜明地完整地提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并将其载入党章,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的科学理论和选择的正确道路,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

第二,明确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党的十七大的一个重要历史贡献。一是首次对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正确道路进行了科学界定。二是首次对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行了科学整合。三是首次明确提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能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发展热情和创造活力,万众一心,开拓奋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强大动力、基本要求和奋斗目标: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四个方面,也就是胡锦涛同志6月25日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中精辟指出的“四个坚定不移”,深刻阐明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强大动力、基本要求和奋斗目标,是党的十七大主题的重要内容。

第一,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正确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方针政策,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二,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新时期29年来的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第三,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必须贯穿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

第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发展阶段,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党的十七大报告是在回顾总结新时期29年来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时,开宗明义地作出这样一个蕴涵广阔历史背景和深刻思想内容的精辟概括的。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历史,可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深理解这一点。

在历史关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中国人民面貌的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就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激发出空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社会主义中国面貌的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就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历史性决策引领下,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深刻转变。

中国共产党面貌的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就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开创了党的事业新局面,使党赢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党的十七大报告作出的这一精辟论断,是符合我国历史实际,经得起历史、人民、实践检验的科学论断。

第一,从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来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创立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所取得的宝

贵经验,孕育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为实现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正是在这样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上进行的。

第二,从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实践来看。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外交等各个方面。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坚持独立自主、不倦地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既上承我们党从建党以来就具有的光荣传统,又下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创新实践。

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

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

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是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开创者。

第一,新时期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拨乱反正的全面推进,是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倡导和领导紧密相关的。

第二,改革开放这一打开我国新时期新局面的历史性决策,是由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的。

第三,我们党和国家在新时期“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是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下吹响的。

第四,作为开创新时期的强大思想武器的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和确立的。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不仅是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开创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创立者。

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21世纪的

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

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21世纪的。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这一重要论断,充分肯定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重大历史关头和世纪之交,为继承、捍卫和发展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并将这一事业成功推向21世纪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第一,江泽民同志挑起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重任,正值国际国内风云变幻之际,可以说是受命于危难之时。

第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战胜种种风险挑战,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成功推向21世纪。

第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开创了全面开放新局面。

第四,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境界。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第一,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高举旗帜、抓住机遇,求真务实、开拓进取。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第二,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继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就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外交和党建等各个方面,自觉把握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我们党在新的实践中继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集中体现。

第三,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着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同时,我们党还主动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在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方面迈出坚实步伐,把我国开放型经济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最显著的成就和最突出的标志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这一精辟论断,揭示了新时期以来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发生的历史性变化。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我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就在于它是有利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这也很值得我们深刻体会,它揭示了改革开放同促进发展的内在联系。

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这就把改革开放给当代中国带来的发展进步由实践层面上升到理论层面,阐明了新时期29年来,在改革开放推动下,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实现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深刻变化。

“十个结合”是我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十个结合”是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是以摆脱贫穷落后为出发点、以实现民富国强和共同富裕为归宿,为十几亿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历史进程。经过29年来的不懈奋斗,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基本解决了贫困问题,这不仅是对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也是对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

党的十七大,总结了新时期29年来的十条宝贵经验,对我国今后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从十条宝贵经验的基本内容和内在逻辑中可以看到,如何才能使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十条经验,都是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回答在当代人类社会具有普遍意义的这些重大问题的。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

和完整表述。这表明,我们党对于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大大地深化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和贯彻落实,决定和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一是要从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创新成果准确鲜明而

又富有新意的科学综合的角度,来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是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

在新时期三个方面的新的伟大觉醒的角度,来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三是要从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心血,从一以贯之的创造性和连贯性的有机结合及其所体现的规律性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问题。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是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作出的科学定位,也是党的十七大的一个重要历史贡献。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在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完成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双重任务,面临着加快经济增长和保护资源环境的双重压力,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重复其他国家走过的老路,而必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深刻总结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潮流,反映了当代世界最新发展理念。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科学分析我国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因而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第一,必须清醒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我国国情所作的总体性、根本性判断。

第二,必须清醒认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频发时期。

第三,必须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与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机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这同党中央一再强调的科学发展观首先是用来指导发展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第一,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国的一条基本经验。

第二,发展对于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既强调要时刻铭记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同时强调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

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

第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科学发展观在对这些基本问题的回答上始终贯穿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理念。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即又好又快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

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抓住了发展的内在规律,体现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建设的统一,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体现了过去发展、现在发展和未来发展的统一,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是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切实做到统筹兼顾,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在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这些方面的统筹,成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切入点和重要现实途径。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等四

个重要论断,我们要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

第一,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

的政治保证。

第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第三,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第四,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第一,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一个永恒主题,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价值取向。

第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和奋斗目标。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自己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一项政治主张和奋斗目标。

第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社会主义社会应当是比以往任何社会形态都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

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第二,必须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做到理论准备更充

分、政策思路更缜密、方法步骤更慎重。

第三,必须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切实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群众的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使改革进一步兼顾到各方面利益。

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体现和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

这一重要思想观点,是鉴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统一提出来的。

第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第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第三,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扩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

第一,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第二,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享有充分的人权,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美好理想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第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任务。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新要求,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加强文化建设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

第三,加强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加强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全面实施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是加快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更高要求时,对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新要求。

一是强化教育的要求,把优先发展教育放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的首位。

二是充分就业和扩大社会保障的要求,使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三是收入分配合理有序的要求。

四是强化公共卫生服务的要求,使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五是加强社会管理的目标,使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

在我国突出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当今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决定了我国不可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旧式工业化道路。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2020年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第一,提出这项战略任务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

第二,提出这项战略任务是应对世界科技革命和提高我国竞争力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根本出路。

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

础性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就是要将那些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经验上升到制度的层面,用制度加以固定,使之成为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平稳运行、健康发展的基础。适时提出这样的要求,有利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制度化,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彰显强大的生机活力。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化过程就是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经济不断发展、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的过程。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二是从改革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政策等方面采取措施,发展现代服务业。

三是要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农业丰则基础强。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如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强调指出,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总的思路和措施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和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

务时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

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正确理解和贯彻这一新方针和新要求,必须从以下几

个方面重点推进:

一是应着力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

二是应着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三是应着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四是应着力推进城乡劳动力就业一体化。

五是应着力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

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和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新农村建设任务时强调指出,要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首先,这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

其次,这是发挥好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积极性的必然要求。

再次,这是确保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必然要求。

当然,强调尊重和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并不是推卸或减轻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责任。

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第一,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关爱人的生命、珍视人的健康。

第二,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还包括生态文明建设。

第三,这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对这一重大部署和要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第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民族的共同事业。

第二,企业应自觉遵守有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法规,应当加大节能、节材和环保方面的投入,完善有关设施,生产绿色产品。

第三,各级政府应切实发挥好管理和服务等职能。

优化国土开发格局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优化国土开发格局作为未来13年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加以部署,表明这项工作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必须下大力气切实抓好。

第一,充分认识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二,加强国土规划,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

第三,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

第四,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

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首先,要继续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第二,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第三,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应着力于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要加快形成现代市场体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首先,要继续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第二,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第三,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应着力于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首先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为改变当前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较大的状况,就要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更加关注民生。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还要促进和保障主体功能区建设。

利用外资方式、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的两个创新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利用外资方式、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的两个创新,是对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是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迫切需要。应着眼于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引导跨国并购向优化产业结构方向发展,放宽中西部地区外资进入的行业限制。

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可以从开展跨国并购,有效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等四个方面入手。

把自由贸易区建设提到战略的高度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这就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式。

自由贸易区可以作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抓手。一是能拓宽经济发展空间。二是保障资源供应。三是自由贸易区可以消除贸易投资壁垒,为我们把已经形成的生产能力更顺畅地转向国际市场提供了现实可能。四是有助于消除“中国威胁论”。五是有效遏制“台独”势力。六是改善国际尤其是大周边环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这在根本上是由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关系决定的。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既是我们党以往奋斗实践的一个生动写照,也是我们党继续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庄严承诺。

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

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是这样设计的,也是这样实施的。

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这是由政治体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人民在政治体制改革中的地位决定的。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这是在深刻总结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丰富实践、借鉴外国政治发展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的重要原则。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我们党领导政治体制改革一以贯之强调和坚持的重要思想观点和重要指导方针。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我们能够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的一条重要经验。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坚决排除错误思想的干扰。

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三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7 页共11 页

四是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五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作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并要求把它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这在我们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还是第一次,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基层民主的高度重视。从根本上说,这是由基层民主在社会主义民主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是我国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的一条成功经验。也是对广大人民群众扩大民主意愿的准确把握。

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当把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客观要求,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环节:一是依法执政;二是依法行政;三是公正司法;四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壮大爱国统一战线,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壮大爱国统一战线,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

这是顺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更好地运用统一战线这一重要法宝,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重大战略举措。

壮大爱国统一战线,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

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是壮大爱国统一战线的客观要求。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了新的部署,并强调指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

第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的关键,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具有重要意义。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的重要论述,是一项带有探索性、创造性的改革举措。

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政府机构和政府职能仍然存在着诸多不相适应的方面。需要综合采取多种改革措施,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对于规范权力运行、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意义十分重大。

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是当前完善权力结构、规范权力运行、防止权力滥用的客观需要;这项工作已经在实践中取得一些进展;这项工作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加以落实。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党的十七大报告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建设的新要

求和物质生活改善后人民群众对文化工作的新期待,作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大部署。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是在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的迫切需要,是党的三代中央领导核心的共同要求。经过29年来的改革开放,我们现在已经具备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现实条件。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二是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三是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不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

四是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文化建设,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强烈历史责任感。

我们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必须依托历史、立足现实,尊重过去、面向未来,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善待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第一,认真挖掘和提炼祖国传统文化中的有

益思想价值。第二,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第三,运用

多种方式宣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第一,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进行创新。

第二,着眼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进行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亿万人民群众共同的事业,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

第三,顺应世界文化发展潮流进行创新。

第四,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进行创新。

设立国家荣誉制度、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文化建设方面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举措,就是设立国家荣誉制度,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

设立国家荣誉制度,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是在文化战线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的具体体现。

设立国家荣誉制度,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有利于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设立国家荣誉制度,有利于扩大我国文化名人及其作品的国际影响,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学有所教就是要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劳有所得就是要坚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病有所医就是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

老有所养就是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住有所居就是要将解决住房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第一,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教育公平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要求。

第二,教育公平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是社会公平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也与教育体制改革滞后有关。

第三,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战略选择。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第一,这是针对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呈下降趋势的特点提出来的。

第二,这是依据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提出来的。

第三,这是着眼鼓励劳动者积极创业提出来的。

扩大就业,要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鼓励开展各种类型的创业活动,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领会其含义,对于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正确把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方向、自觉推动改革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一,这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原则的不断完善。

第二,这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第三,这是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增强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第四,这是逐步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的客观要求。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合理分配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收入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率;二是收入分配相对公平,保证每个社会成员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防止收入差距过大。

初次分配的规则和秩序要规范,还要高度重视机会公平,再分配具有社会公平功能,就是要加大税收等经济杠杆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促进社会公平。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主要措施是:一要控制投资过快增长;二要控制净出口的规模;三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最低工资制度,逐步提高标准;四要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多渠道扩大农村居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五要鼓励依法创业和投资,保护各类合法收入;六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一,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在保障对象的覆盖范围上具有全民性。

第二,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在保障内容上具有不可或缺性。

第三,完善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具有直接拉动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作用。

建立这三项制度要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从制度上保障人民健康,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希望解决的现实问题之一,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一,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

第二,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目标是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第三,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关键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成比较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必须充分认识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

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

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正确处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

设的关系,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协调相促进。

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现实,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们党和政府对台工作的基本方针。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日益丰富。…一国两制?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生命力。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就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它作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创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大义为重、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决心和诚意,体现了对台湾同胞尊严和情感的充分体谅和尊重,体现了高度的政治智慧和务实精神。

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完全有智慧有能力管理好、建设好香港、澳门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完全有智慧有能力管理好、建设好香港、澳门。

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向来都是香港、澳门繁荣发展的主体力量,对香港同胞、澳门同胞智慧和能力的充分信任是“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提出和实施的重要基础和依据。

伟大祖国作为坚强后盾,为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充分发挥智慧和才能,管理好、建设好香港、澳门提供了更好条件。

中央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一系列大政方针的根本宗旨,是确保香港同胞、澳门同胞继续充分发挥管理、建设香港、澳门的主体作用,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中国的前途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这是站在历史和现实的高度作出的一个重大判断,是对改革开放辉煌成就的充分肯定。这反映了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突出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把自身的发展繁荣置于世界的发展进步之中的博大胸怀。中国同世界的紧密联系是全方位的。中国同世界关系的深刻变化,使得中国成为当今和未来世界关注的重要焦点,也向我们提出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基本要求。

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党的十七大报告重申: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对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是我国外交方针的一贯原则。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始终不渝的战略选择,贯穿我国对外工作各个方面。

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这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必然要求,符合经济全球化条件下

谋求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的正确理念和时代潮流。

这是我国改革开放成功实践的重要结晶,符合中国人民的根

本利益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

这是我国长远发展的战略要求,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

在本质。

这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有利于壮大维护世界和

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力量。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

大工程,这体现了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潮流和世界大势、具有与

时俱进的远见卓识。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是顺利

完成党肩负的执政使命的现实需要;这是党正确应对新课题新考

验的现实需要;这是解决党的建设自身存在问题的现实需要。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世情、国情、党情的

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

分紧迫。

党的建设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

主线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

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我们党作为

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高度重视执政能力建设问题。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

课题。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

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内在

地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之中。

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的模范。

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

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这是新世纪新阶段

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和目标

任务,对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

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第11 页共11 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