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家庭教育者父亲的角色与定位

现代家庭教育者父亲的角色与定位

现代家庭教育者父亲的角色与定位
现代家庭教育者父亲的角色与定位

现代家庭教育者父亲的角色与定位

深小的各位领导、老师以及在座的各位家长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首先要感谢学校能给我们提供一个这么好的学习交流的平台。前面的优秀家长代表们都讲了很多好的课题,让我们受益匪浅,也带给我很大的压力。那么今天我就结合我自己和孩子的过往经历来和大家交流一下,讲的不足之处请多指正,感谢!(PPT1)

我今天要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现代家庭教育者父亲的角色与定位”,(PPT2)内容就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父亲在家庭组成结构中的位置,另一个是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都是我个人的一些浅识,讲的不妥之处还请多多包涵,谢谢大家!

在当今社会,由于激烈的生存竞争,大多数家庭中的父亲忙于工作,在职场上全力打拼,照顾家庭和教育孩子的重任落在了母亲一个人的肩上,致使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逐渐被弱化,甚至渐渐淡出,出现了“亲情关系向母性群体倾斜”的现象。这不仅有碍于良好家庭关系的建立,更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因而,近几年来,在家庭教育研究领域,“父性教育” 越来越受重视。父性教育即对孩子提供充满父亲角色特性的教育,由父亲来实施体现父亲人格特征的家庭教育。专家呼吁,父性教育和母性教育结合起来的教育才是完整的家庭教育。

一、父亲在家庭组成结构中的位置(PPT3)

“男主外女主内”,以及“严父慈母”式亲子关系。这种家庭关系导致相当一部分父亲在履行家庭责任时,更注重通过工作赚钱等方式;至于直接关注、关心和关爱子女的成长发展,并不是大多数父亲都能做到的。相当多父亲注重或偏重通过职业发展来促进家庭和子女发展,却有意无意地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中处于边缘化地位甚至缺席。

家庭组成结构拓扑图(PPT4)

在大多数家庭,妈妈是孩子的主要养育者。事实上,父亲和孩子之间建立的良好关系,其作用比我们想像的大得多,男孩和女孩可以从爸爸身上学到不同的东西。

爸爸是男孩模仿的对象,我们常说:“这孩子跟他爸爸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举手投足都一模一样。”爸爸往往是力量、权威、智慧的化身,爸爸的行为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男孩,他能从爸爸的身上学到男性的一些行为特征。我小的时候,爸爸因为工作关系一年到头不在家,于是我的母亲很自然地就扮演着“又

当爹来又当妈”的角色,于是他变得很“坚强”,她很辛苦。在我的成长记忆里对于一个男人应有的行为特征知之甚少,我在生活中变得胆小、懦弱、怕事、不够坚韧,一个人都不敢进关了灯的屋子。大人们笑我,总是说:“一个男子汉怎么这么胆小,屋子里有鬼啊?!”我也曾鼓起勇气尝试过,可是我还是非常害怕,那时我多么希望我的父亲能牵着我的手带我进一回黑屋子,告诉我那里面真的什么都没有,和开着灯的时候是一样的啊!甚至当我和其他男孩子出现矛盾时,我都是主动忍让,尽管我知道我没有错。可我不敢去据理力争,我怕他们喊他们的爸爸来“揍我”,后来我知道他们的父亲不会真的揍一个孩子。一直到了初中我都是如此,根本无法改变。可见生活中缺少爸爸的关心与陪伴,男孩就会变得胆小、懦弱、不够坚毅,遇到困难就退缩,没有阳刚之气。

对于女孩而言爸爸是她们可以依赖的港湾,我们常说:“女儿是贴心的小棉袄。”女孩子从妈妈那里学会了温柔、体贴、善解人意。但是我们不要忘了爸爸的高大伟岸会给女儿带来安全感,是女儿的骄傲,甚至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女儿将来择偶的参照标准。但如果爸爸们总没时间陪女儿、和女儿交流、及时了解女儿的内心,恐怕这小棉袄就没法贴心了。尤其是女儿到了青春期,有些束手无策的爸爸就从女儿的生活中撤了出来,把女儿完全交给妈妈,这对女儿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很多爸爸都会对爱人说这样的话:“你要好好教育我们的孩子,我负责给你们挣钱花。”给予了足够的物质条件,就是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吗?当然不是,物质并不是联系亲子关系的有效纽带,那爸爸要怎样跟孩子建立好的关系呢?(PPT5)

1、多陪伴孩子、多和孩子的互动。孩子渐渐长大后,如开始学走路了、会跑会跳了的时候,爸爸要多跟孩子做些互动,一般来说,这是父亲的强项,不妨多和孩子做做运动、做做游戏。例如:打球、下棋、一起出游,那么孩子的收获就更多。还有竞争性活动也不错,如赛跑、捉迷藏等,孩子可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我听到很多家长说:“我希望我的孩子在健康快乐中成长!”可是如果缺少了我们的陪伴和参与,他们真的能快乐、幸福吗?

2、和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父亲与孩子的关系不应该只是父亲的带领,而是两个人互相扶持。有的父亲形象总是高高在上,孩子不是你的附属物,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和父亲是互相依赖互相合作的关系。父亲应该学着放下身段,站在和孩子平视的角度,把孩子当自己的朋友来相处,如此才能看见孩子内心的想法,与孩子也会有更真诚的关系,更利于建立牢固而亲密的亲子情感。

3、幸福和睦家庭的经营者。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是不能缺少优秀的经营者的,这里说的经营者不能是一个人,而是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在日常生活中,父亲和母亲之间常常有相互关心的问候,常常回去看看双方老人,给予关怀和问候等等,这些行为无意识中会感染孩子,让她(他)生活在被爱包围的环境下,那么,他们也学着去爱家人,爱社会,将来成为一个有大爱的人,我们的社会需要爱。要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家庭是稳固的,爸爸爱妈妈、爱她和家庭中的每个人,让“安全感”这颗种子在她的心里扎根。我们两口子在家里经常会为了一些“开心”的事相互拥抱一下,甚至亲吻一下,不会刻意去躲着女儿。她有时会说:“你们继续,我什么都没看见”,随后笑眯眯的走开了。我能够感觉到那时的她是开心地、满足地,更是幸福地。我也会亲一亲女儿,总是要让她知道除了严厉之外我还可以很温柔,让她知道:她是爸爸的一生所爱。除此之外,我会带她们出去旅游,去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国家,抛开工作,只有我们一家人在一起。把自己沉浸在那份快乐与幸福之中,我的爱人对我说:“只有我没有工作的打扰,陪着他们娘俩的时候,她们才觉得是最幸福地,这才是家的感觉”我在后来的过程中也有所体会:

其实你的父母、爱人和孩子更需要的是你的陪伴。(PPT6-7)大家现在看到PPT上的是我和孩子、爱人出行记录的一些照片,有旅游、爬山、潜水和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等,每当我们一家人重温这些美好的瞬间,都会很幸福快乐和满足。能为姑娘营造一种轻松和睦的家庭氛围,让姑娘幸福快乐地成长,这是我,一个父亲,最大的荣耀!

二、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PPT8)

1、父亲是孩子最重要的游戏伙伴,也是儿童积极情感的满足者

父亲会更多地与孩子玩兴奋、刺激、变化多样的游戏,而不像母亲那样与孩子做一些传统、安静、缺少变化的游戏。所以,孩子更喜欢与父亲玩。就拿我自己的例子说:姑娘很愿意找我陪她下五子棋棋、打乒乓球,她和她妈妈也会下棋,可是她总觉得妈妈下不赢她,那时她就会来找我,尽管输的多赢得少。我发现她越是输就越是不服气,憋着劲想要赢我,这有点“因难而上、坚持不懈”的意思。打球亦是如此。

2、父爱有助于儿童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一般来说,父亲通常具有独立、自信、自主、坚毅、勇敢、果断、坚强、敢于冒险、勇于克服困难、富有进取心、热情、外向、开朗、大方、宽厚等个性特征。孩子在与父亲的不断交往中,一方面潜移默化地感受着父爱,模仿、学习父亲的言谈举止;另一方面,我对她的学习上要求更为严格,我常常告诉她学习做事要就不做,要做就做好。有时候她妈妈说的再多也抵不上我一句话,我的女儿有个毛病,每个学期末了学习就会松懈,不知道是怎么的都成习惯了。每到这个时候班主任胡老师就会给我来条信息:“姑娘又开始了啊!”,就像琴弦一样,时间长了会变松,需要紧一紧咯。于是我会和她谈心,问问她最近在学校怎么样啊?学习紧不紧张啊?要期末了,自己多抓点紧哦!其实不需要说太多,她也能明白,这些话平时妈妈也没少说,但是效果不如我好,可能这是因为她觉得同样的话从父亲口中说出来会更有分量吧。

最后我想借用朱自清先生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做父母是人的最高尚、最神圣的义务和权力,又是最重大的服务社会的机会。愿我们每一位父母都能以极大的忍耐和包容,为子女们将来的生活和幸福筑起坚实的基础,同勉。(PPT9)很抱歉占用大家一点宝贵的时间,大家现在所看到的是我们宜昌“亲子户外公益”群的简介,大家如果有兴趣参与的可以关注一下。

今天很感谢各位家长朋友们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活动,其实我自己并不是一个优秀的爸爸,站在这里讲的那么多很惭愧。再次感谢大家给了我一次学习和体悟的机会,谢谢!

合格家长的角色定位与指导策略

合格家长的角色定位与指导策略 万埠中学邹丽芳 所谓“家长的角色定位”用通俗的话讲就是“家长应当做什么”。当今,做父母的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关心孩子的成长,更加注重对他们的教育。但家长们也遇到了始料不及的许多问题:全身心地为孩子付出却往往事与愿违,对孩子管得越多孩子身上的毛病越多,等等。笔者以为,其中的症结之一是家长角色的定位错误。因此,探讨合格家长的角色定位与指导策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家长的角色特点与规 在现代社会中“家长”的含义是指有子女的社会成员(即父母) 以及其他在家庭中承担对未成年人抚养教育职责的家庭成员(主要指祖辈)固有的社会角色。在家庭中,家长角色表明了个体在家庭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反映了社会和家庭成员对其期待和要求,规定了其与社会地位相适应的行为模式。 家长角色的主要承担者是父母,其角色认知、角色扮演的方式和技巧,不仅反映着自身素质,更在与子女的角色互动中对子女的社会化产生影响,其对子女影响之大、作用之持久,往往要超过其他角色。父母角色的特点首先表现为天然的不可转移性,即父母与子女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第二是角色的持续性,即父母角色持续的时间是从孩子出生直到自己的生命结束;第三是父母角色与子女角色的对偶性,即父母与孩子的角色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第四是对子女影响的深刻性.即父母对子女教育的早期性、

潜移默化性,对人的一生发展影响最大、最深刻。这些特点决定了父母角色不仅具有生理意义,更具有其社会意义,即要对子女尽抚养教育的义务。 家长的角色规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反映着社会的发展对这一角色的要求。2004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_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存“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部分明确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2004年10月全国妇联、教育部联合发布了重新修订的《家长教育行为规》,从孩子教育的角度明确规定了合格家长的角色职责:在教育思想上,提出“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在教育容上,包括对子女的道德教育、社会适应和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在自身素质方面,提出了以良好的品行修养为子女作表率的具体要求;此外还涉及到与孩子建立怎样的关系、创造怎样的家庭环境、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配合等等。对家长这样的角色规就是合格家长的标准。 二、家长的角色错位及其危害 社会学的角色理论告诉我们:角色是围绕其地位的权利义务系统和行为模式而活动的;但每个处于一定地位的个人,并不都能按这个角色的要求尽善地表现自己的角色行为,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完美地满足社会对他的期望的。角色错位便是指角色的实际表现同社会或群体的期望要求不相符合的行为。而家长的角色错位,在一定意义上可以

浅谈教师的角色定位

浅谈教师的角色定位 【摘要】科学的发展观在教育事业中体现为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学习机制、教育机制、成长机制。促进学生、老师、学校及教育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现代教育发展模式,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无疑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因此,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教育教师角色定位 科学的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要求。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现代发展模式,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无疑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科学的发展观在教育事业中体现为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学习机制、教育机制、成长机制。促进学生、老师、学校及教育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源自教育资源的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在所有的教育资源中,教师无疑是最根本、最重要、最具决定作用的资源。所以,要把教育纳入科学的现代发展体系,教师这种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就是最关键的突破口。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传统教师角色的最好概括,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学生很少能够从其它渠道获得知识,教师是知识、技能、道德等多方面的权威,师生关系单一,教师角色也单一。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教书匠和讲解员,其角色定位是把自己知道的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因而,只要熟悉教材,教案得当,逻辑结构清晰,语言表达通达,就算尽到了教师的责任,如果再能讲得诙谐风趣和深入浅出,使学生爱听,就是一个好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双向交流可有可无,简言之,教师可以无视学生的存在。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师生之间已经不完全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了,学生可以从其它渠道获取知识,甚至某些方面比教师知道得多,教师已有的教学思想、习惯了的工作方式,甚至权威地位受到威胁,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那么单一了。因此,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角色定位: 一、明确教师的双重身份 1.教师自身是传播科学发展观的受众 科学的发展观这样一种理念,既是自下而上的归纳,又是自上而下的演绎。作为受众,教师在接受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时是要面对一些传统理念的挑战的,这些传统的东西通过各种形式灌输到教师的思想意识里,根基是比较牢固的,这也正是禁锢教师的思想、吸纳新事物的主要原因。作为受众,教师要结合教育实践,将科学

谈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

谈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地位 东北有一16岁的男孩,因家庭琐事,用菜刀残忍地连砍母亲40多刀,将其杀害的事情,十分震惊。从全国几起儿子杀母的悲剧来看,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淡化,是带有共性的。儿子杀母为什么不杀父亲?母亲被杀是否都是母亲的过错?家庭教育中如何增大合力,取得实效……这一连串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足见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地位的重要。目前家庭教育中父亲的角色地位在淡化,作用在减弱,是导致这些家庭悲剧的主要外因。母爱和母亲教育固然在孩子的教育中是主要的因素,但父爱、父亲的严厉、豁达、粗线条的管教孩子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更为重要。目前,一些男孩子性格女性化,正是长期缺乏父爱和父亲管教的不完整家庭教育的畸形产物。 如何强化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地位?我们认为一是要加强和确立父 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主导地位,使孩子认识到父亲是家庭的顶梁柱,是与母亲一样重要的法定抚养人,而且是家庭的家长、法人代表。二是父亲要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承担起来,且能做到教育孩子的大事“独揽”,“小事”分散给妻子和其他长辈,要尽量抽出时间来多与孩子沟通和交流。主动争取参加学校家长会和各种家校联系活动。多与妻子一起做好关心、料理孩子生活起居的事情。三是母亲在家庭教育中不要越位,扮演好慈母角色。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要有层次性。当母亲教育孩子无效时,要借用父亲的震慑力,向孩子发出警告“再不听话,告诉你父亲”。当父亲在教育孩子时,作为母亲,要附和其管教的方法,并劝说孩子,“我告发你是出于无奈,你爸批评你,打骂你我也很心疼”。四是家庭教育要形成父母教育合力,父亲要承担60%的责任,真正从“养不教,父之过”的古训中体现出责任义务。夫妻在教育孩子时要多商量,多配合才能收到成效。 教育孩子是件大事,亲生儿子杀母亲,虽说是极个别现象,但引起我们的思考、警戒、教训是多方面的,孩子杀母不杀父,不是父亲没有错,也不是母亲一人的全部责任,而是家庭教育方法过于急躁或对孩子过于溺爱所造成的。忤逆孩子的罪行不想多说,年轻的母亲死去不会复活,活着的家长更是思绪万千,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幼小衔接中家长的角色定位

幼小衔接中家长的角色定位在幼小衔接的工作中,幼儿园的作用虽然非常重要,但毫无疑义,家长也担任着不可取代的角色。 一、家长是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者 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和教育条件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在幼儿园已适应的以游戏为主的活动形式变为以学校课堂学 习为主的活动形式;幼儿由凡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很多事情要独立完成;平时上学,成人给予关注、照顾的时间大为减少。因此,需要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服务意识,逐步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学会自己照料自己。 从大班起,家长就应有意识地进一步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家长可与孩子共同制定作息时间表,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让孩子成为时间的主人。为了保证孩子每天有10小时的睡眠时间,家长可让孩子每天晚上9时前就寝,早上7时前起床,中午休息一会,以便接近小学的生活节奏。在制定时间表的过程中,家长要有意识地指导孩子将活动内容动静搭配,让孩子牢固树立完成作业后才能去玩的观念,促使孩子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同时,家长还要教孩子掌握一些必需的生活技能,如自己穿脱衣服、刷牙洗脸洗澡、整理书包,会洗自己的饭盆,自理大小便,会保管自己的物品(包括学习用品、钥匙、衣物等),遇到困难会寻求帮助等。 二、家长是孩子学习兴趣的激发者 兴趣是人们探究事物和从事活动的最好老师。一个人对某事物感兴趣时,就会对它产生特别的注意,对该事物观察入微、了解透彻、记忆牢固。家长要引导孩子爱学、乐学,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把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好,并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有着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周围的事物都抱着刨 根问底的钻研态度。家长如能热情对待孩子的提问,引导孩子去认识、去探索,并引发更多的问题,那么孩子就会激发起学 习知识和技能的欲求,养成勤奋和刻苦学习的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可能会问到“苹果为什么会掉到地上?”“灯为什么会发亮?”之类的问题,家长可不正面予以回答,而是与孩子共同去探究,比如做实验,利用书籍、网络查询获 得正确答案。这样,不仅使孩子掌握了问题的答案,还了解了 实验探究的方法以及各种资源的使用方法。周而复始,孩子既 积累了知识,又丰富了见识,真是一举数得。 三、家长是孩子注意力培养的领入者 注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无意注意,一种是有意注意。有 意注意是有目的的、需要意志控制的注意。在有意注意时,人 的大脑会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时间长了会感到疲劳。孩子在幼儿期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 大班幼儿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只有7~15分钟,而小学一 节课时间为40分钟,需要长时间保持专注的精神状态,所以 很多孩子上小学后首先觉得上课时间太长,会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加之幼儿园的学习形式多样,内容生动活泼,孩子学 习起来感觉轻松;而小学学习则是以集体授课为主,形式单一、枯燥,孩子会感到非常疲劳和不适应。因此,家长在孩子进入 小学前要有意识地进行各种训练,延长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 孩子年龄小,注意力容易不集中或者是集中时间很短,这 都是正常的,但孩子在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的专注力却时时 令许多研究者惊讶和感慨。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与孩子多玩记 忆游戏,如把图片反面朝上盖起来,一张张分别掀起再盖上,由家长说出其中一张图片的内容,孩子凭记忆正确地找出相应 图片;在听故事前先向孩子提出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听,听完后回答,还可以要求他听完故事后把故事的内容复述给你

论当代教师的角色定位

感悟当代中学教师的角色定位 湖南省耒阳市坪田中学李冬平 (前言:参加历史国培,每天课程紧凑繁忙,内容丰富,感受颇多,不由得从历史教学思想开去,触动我对当代中学教师的角色定位的思考。) 摘要:教师的角色定位反映了一定时期人们对教师职责的期望和要求。教师的角色扮演,其实是教师在一定的社会规范中履行一定社会职责的行为模式。在当代,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日益更新,对教育的需求和期望不断提升,对教师的角色定位上表现为更全面、更完美、更创新的期盼。本文通过几十年在教育教学前沿工作中的不断思索与总结,结合参加国培班学习的体会以及对中学教师的再认识,认真地分析了当代中学教师的角色定位,旨在帮助广大教师同仁能更清晰地认识“自我”,生动地扮演好各种各样的角色,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绩效。 关键词:当代中学教师;角色定位;工作绩效。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1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劳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为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因而,教师的角色定位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作为教育教学工作具体实施者,必然首先要清楚地理解所扮演的角色。温家宝同志讲:“广大教师应当成为善良的使者,挚爱的化身,做品格优秀、业务精良、职业道德高尚的教育工作者”。○2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师角色的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各种各样的、多元化的。但结合自己几十年的从教实践,以为其主要角色有:作为文化知识传递者的教员角色、作为学生集体的管理者和领导者角色、作为学生及社会示范的榜样角色、作为学生的朋友角色和父母角色、作为说服教育的语言家角色、作为人际关系协调的社会活动家角色、作为音体艺美全能的艺术家角色以及研究者角色、替罪羊角色、交通警察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缺失对孩子影响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对孩子的影响 涵博心理咨询公司资深咨询师冀未来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父母双方的爱和陪伴。可由于一些原因,父亲在家庭中“消失”,尽管母亲可以承担起养育孩子的职责,但父亲教育的缺失,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成长和未来的幸福,这是母亲无法弥补的。 一、缺失的几种状态 1、单亲家庭的父亲 单亲家庭本身不会对孩子造成很多的困扰,前提是父母虽然不生活在一起,但孩子依然能够感受到、享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父母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所说的所做的都传递给孩子信息:“我爱你”,这份爱不会因为外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离异的父母需要注意到: (1)父母不向孩子抱怨对方。特别是女性,如果承受焦虑的能力较差,就会不停地把自己对对方的不满传递给孩子,尽管缓解了自己的焦虑,但造成孩子对父亲的怨恨甚至愤怒。一个孩子如果不能够信任他的父亲,他还能够信任谁?对父亲不信任的女孩,将来她怎么能够去信任异性?怎么去建立自己家庭?怎么能够在信任的基础上去爱别人和接受别人的爱? (2)父亲或者母亲再婚之后,有了另一个孩子,如何做让第一个孩子依然能够感受到父亲或者母亲的存在?感受到父亲或者母亲的支持和爱护?对孩子不变的爱本身就说明了孩子是有价值的,是值得爱的。同时父亲和母亲用自己的行动为孩子树立了一个负责任的榜样。 2、少在家的父亲。 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对不少男人来说,再美好的生活也不能代替饭碗、金钱与尊严。于是天下绝大多数的男人都有奋斗持家的意识,一心向着事业奋斗、奔跑,本以为挣了钱就可以代替一切,有了钱就可以万事大吉。等到财富积累到一定地步,回头一看,和妻子的感情淡漠了,和孩子的情感连接不上了,甚至孩子连话都不想和父亲说了。而钱再多,也买不来亲情和爱情。 这时,父亲心理一定有多重的滋味。因为父亲不但错过了陪伴孩子成长的机会、错过了享受亲子之间快乐的时光,更加遗憾的是,和孩子之间情感的连接难以修补。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经历父亲身体力行的引导和陪伴,需要超越父亲实现自我认同,否则性格难以完整。 对于男人来说,保持事业和家庭两个目标平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不要让工作成了自己唯一的奋斗目标。想想你拼命工作的目的可能是让家人幸福快乐,而家人需要的,除了物质方面的需求之外,大量的是对精神层面的需要,比如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互相的关心和支持,而因为工作占据了你全部的时间,如何满足家人的精神需求,如何实现家人的幸福快乐呢?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一、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 《三字经》里说过?“养不教,父之过”这样一句话,强调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责任。 ?二、父亲和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差异 ? 我们常说的“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亲的爱就像山一样,他支撑孩子的信念,提供坚韧、责任、大胆、果断、自信、豪爽、独立、力量、支持、依靠,使他们学会刚强;母亲是水,她滋润孩子的心灵,提供给孩子哺育、温情、舒适感,使他们学会温柔。母亲的教育像给孩子喂红糖水,而父亲的教育像给孩子补钙。父亲对孩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品格培养、智力发展、社会心理以及坚强、自立、勇敢等性格的确立上,这是在家庭教育中母亲所不能替代的。母亲的细腻、温柔、善良,有利于孩子“柔”的性格成长。但父亲的勇敢、坚强、果断,有利于孩子“刚”的性格形成。刚柔相济才是健全的人格。父亲更粗糙。父亲让孩子爬出的距离平均比母亲容许的距离多一倍;当孩子面对新事物,如一只狗、一个陌生人或一个新玩具时,母亲会本能地靠近孩子,让孩子感觉到可以得到保护,父亲则倾向于站在一边,让孩子自己去探索。 三、父亲在儿童教育中起到的作用 ?1、有利于孩子的“心智”发育。 ? 据研究,一天与父亲接触至少两个小时的男孩子,和一星期与父亲接触不到6小时的男孩子相比,前者不仅更聪明,而且人际关系处理得更融洽。据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研究表明,由父亲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 2、有利于孩子“人格”健全。 协助子女的人格成长方面,尽责父亲对子女的照顾比母亲对子女的照顾增加25%到30%的面成效。父亲会让男孩子学会坚强、刚的一面,会使女孩更懂得如何做女性。不同类型的父女关系,会造成不同的女性,父亲对女性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女儿对自己的性别角色的认识。一个尊重女性、平地对待男女性别的父亲,会给女儿极大的鼓励去追求平等,并发展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在今后与其他男性的关系中,也会去追求同样的尊敬与理解。 3、有利于孩子对生活的“全面”体验。 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只生活在男人圈或女儿国,他看到的世界都是不全面的。母亲更容易溺爱、迁就孩子。父爱则相反,是一种深沉、严肃的爱,父亲更多地考虑孩子的未来。失去父爱的孩子大多缺乏自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意志薄弱;长大以后,碰到一点问题都会不知所措,父爱对孩子的影响,包括智力,还有体格、情感、性格等方面。? 四、父亲在儿童教育中如何做 ? “给时间,给空间,做父亲该做的事。”再忙,也要抽时间陪孩子,并且教会子坚强,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只要父亲多一些和孩子接触的时间,孩子的刚性自然会滋生出来。父亲能提供的亲情教育、榜样作用是母亲不能替代的。作为父亲,不管多忙,都要在孩子教育上投些时间成本,为自己的下一代奉献一份责任和亲情。给空间也就是创造环境,父亲应该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男性的探

让父亲角色走进家庭教育

让父亲角色走进家庭教育 多次拜读弗洛姆《父爱得艺术》,每次都有新得体会.“父亲虽不能代表自然界,却代表着人类存在得另一极,那确实是思想得世界、法律和秩序得世界、风纪得世界、阅历和冒险得世界.父亲是小孩得导师之一,他指给了小孩通向世界之路.”——总让我产生极大得共鸣. 父亲是家庭教育得重要力量.父亲得人一辈子态度对子女得妨碍是长久得,能妨碍小孩得一辈子.在多项社会调查中,有近80%得小孩认为父亲对他们得妨碍最大.父亲妨碍小孩最多得是他们得人一辈子态度和人一辈子追求.春去秋来,父亲老了许多,我得每一点进步基本上父亲心血得结晶,父爱无价.回想成长中得我,父亲对我得那种朴实得激励,是我人一辈子最大得财宝.我是村子里第一个女大学生,是全村得骄傲,更是父母得骄傲,“血浓于水,根叶相连”.年幼得我,淘气而固执,父亲教了我享受那种足踏实地得幸福;上了初中得我,安静而淡泊,最难忘父亲那句:“闺女,选择你想要得就好!中考后我进城上了高中,高中生活丰富而紧张,高考得压力如影随行,父亲给我得最大关心是面对现实,想方法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不低头,不退缩,更无需流泪.但经历最深得是父亲骑着自行车,赶二十多里路送来女儿最喜爱吃得炒花生.父亲宽容、悦纳不人得品质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得印象,也学会了坚强、深沉、果断、独立、进取、合作,成为向导和力量得源泉. 一次偶然得机会读了一个学生得作文,让我触动非常大,题目是《我得父爱哪里寻》.WwwcOm文中写道:“我自己从小就没有得到过父亲得欣赏,得到得也只是很多次得唾骂和挨打.我再也承受不住没有父爱得生活了,几次都想离家出走但都被我得姑妈拦了下来,我确实想有一个爱我、疼我得爸爸啊!”是啊,父爱决非母爱所能代替得,父亲较多以他们固有得男性特征诸如独立性、进取心、自信心等妨碍儿童,他们热情宽厚、敢于冒险、勇于坚持以及不惧困难等特征会让小孩在不知不觉中模仿与学习,这与小孩在母亲得性不特征中得到得诸如关怀、同情心、和气、善良等品质得潜移默化结合起来,共同作用,将有助于形成小孩较为完善得性格特征. 从事班主任工作17年,在学校德育处得四年间,接触了非常多学生和家长,有很多类似情况,通常是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承担着更多得教育责任,来校参加家长会和进行家教咨询热线得家长绝大多数基本上母亲.我也专门就此现象做过咨询卷调查,40%得小孩讲他们得父亲太忙,非常少有时刻陪他们去交流.现代家庭教育在要求母亲参与得同时,更重要得是呼唤父亲投入更多得时刻和精力.许多专家和学者呼吁:父亲要主动多抽出时刻关怀小孩得健康成长,有得专家甚至提出“每天保证两小时和小孩接触”,要舍得花时刻对小孩进行引导.父母是小孩得“第一任”教师,那么家庭教育中父母承担得角色该如何定位呢?有些父亲不屑于参与教育,认为教育小孩是母亲得情况,父亲得责任不在于此;认为“多花钞票就能使子女受到良好得教育”,父亲常常是外出工作,以维持家庭得生活,有得甚至是常年累月不在家里,参与教育子女得时刻也就无从谈起了. 英国得哈伯特曾指出:“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在社会调查中,我们发觉有近40%得父亲认为自己对小孩有较好得妨碍,有20%左右得父亲不清晰自己对小孩有什么妨碍;而对小孩得调查中,只有20%得学生回答父亲对自己产生了较好得妨碍.因此,为人父者应该正确认识自身得家庭教育角色,承担自身得教育责任,采取积极得教育手段,促进小孩得健康进展. 业余时刻研读家庭教育专家得理论,倾听专家得报告,借鉴蔡笑晚和李开复得家教经验,特对父亲参与家教提出几点考虑:当一名合格得父亲,建议做到“六要”.一要有正确得人一辈子观和科学得生活态度,摒弃消极厌世、自卑、怨天尤人等不健康得生活态度,用自身正确得人一辈子观和科学得世界观对子女进行良好得妨碍;二要有健康得心理和完善得人格,平常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以及对人、对事等不科学、不切实际得评价.三要心胸开阔、处事大方,克服自身得人格缺陷,要从点点滴滴得小事上严格要求自己.对此咨询题曾对6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小孩们对父亲身上得“小毛病”、“小咨询题”看得清清晰楚.小孩们提出得咨询题要

家庭教育,你是怎么扮演家长的角色

家庭教育,你是怎么扮演家长的角色 如今的孩子多是家中独苗,被满满当当的爱包围着,承受力普遍较差。而日后成功者,必定要有所担当,能耐得住生活中的各种考验。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但很多家长爱子心切,做起来还是犯了傻。 孩子为啥“受不了丁点委屈、吃不得一点苦”?本期,记者联合3位资深嘉宾一起探寻出五大形成“病因”,并开出几种对症性“疗方”。 要想让孩子的内心变得强大起来,也许你还得学着做一个“爱而不露”的家长,甚至故意给孩子制造点小麻烦哦。 过分溺爱 现在很多家长特别是老人,视独生子女为掌上明珠,样样事情都要依从他,久而久之,幼儿就形成强烈的“以我为中心”的心态和任性的性格。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宝宝,受不得一点的委屈和挫折,稍不顺心就会哭闹不停。 对症疗方:不轻易满足 对于这些任性的孩子,家长的态度最重要。当孩子在受挫后哭闹时,家长要保持平静的心态,听到哭声切不可心烦、焦躁、不知所措,不要被孩子的眼泪攻势所击败。要让孩子懂得靠哭是不能最终解决问题,当孩子有了无论怎么哭也不能达到目的的体验后,就会学乖听话,停止哭闹。 要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家长先改变育儿观念,并且全家一致。具体行动上的改变是: 一是家长不要把注意力过于集中在孩子身上,溺爱只会强化孩子的自我意识; 二是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应当始终保持理智,不要为了赢得孩子的欢心而提供过于丰富的物质; 三是延迟满足孩子的愿望、通过努力实现的愿望会使孩子感到更满足。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去实现某些需要; 四是给孩子找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 过分夸奖 赏识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但如果过分赏识,就会让孩子变得自负,上得去,下不来。一旦遇到强手、被击败的话,很容易导致郁闷、丧失自信而变得自卑。

现代社会家长的角色定位

新时期如何做家长 一、观念决定行动——您教育孩子的观念正确吗? 1.孩子是什么 孩子是爱情的结晶——夫妻共有:孩子是家庭的纽带 孩子是生命的延续——传承种族: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孩子是快乐与幸福——重在过程:孩子是家庭的核心 孩子是希望与未来——承载晚年:孩子是未来的投资 孩子是人不是物 别把孩子当玩具——爱理不理 别把孩子当饰品——随意摆弄 别把孩子看成容器——硬灌知识 别把孩子看成机器——机械指令 别把孩子当作面子——过早教育、过度教育 别把孩子当出气筒——谩骂讽刺、殴打体罚 2.什么影响了孩子的发展 先天因素(遗传素质、孕期、产程差异) 环境因素(家庭环境、人际环境、自然环境、社区环境、社会环境等) 教育因素(早期教育状况、受教育水平、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 主观能动性(主动性、上进心、成就感、荣誉感、坚持性) 正确对待孩子的发展 先天是基础、前提:承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同时也承认“龙生九子,各不相同”,反对“遗传决定论”环境是条件:承认“近朱近墨”的同时也看到“出污泥而不染”现象的存在,反对“环境决定论” 教育是关键:认识到“教育挖掘人的潜能”的同时认同“功能及其有限性”,反对“教育万能论” 主观能动性是决定因素:看到无数逆境成材“天道酬勤”的事实同时反对“爱拼就赢” 的“主观决定论” 3.希望孩子成什么样的人? 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不要歪才,不要庸才,不要废才 什么对人来说最重要?身体〉人品〉人格〉贡献〉才学〉出身、性别、长相、身高 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语言、数理逻辑、音乐、运动、空间关系、人际关系、自我认知、自然认知、幽默。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 二、角色决定命运——您成功扮演父母角色了吗? 1.关注其健康 睡眠:时间与质量;营养保健:健康饮食;体育锻炼:养成习惯 2.关注其精神 教育投入:为孩子的教育作力所能及的支付,保证孩子受到较好的教育;…… 亲子交流:伺机通过言语、表情、动作、身体接触等各种途径向孩子传达“我很在乎你”、“我爱你”、“你 对我来说很重要”等信息; 全面关心:让孩子体会到你在关心他的生活健康、思想品德、兴趣爱好、情绪行为等各个方面合理期望:让孩子体验到你对他恰当、热切、真诚的期望 不失时机地鼓励孩子“你能行!”、“加油!”、“别灰心!”、“再试一试!”;

教育理论 浅谈现代幼儿教师的多元角色定位

浅谈现代幼儿教师的多元角色定位 发展 论文摘要:幼儿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需要扮演多种角色。对幼儿而言,幼儿教师应是促进儿童个性化发展、丰富儿童精神世界和情感生活的“导师”;在幼儿园教学管理中,幼儿教师应是能够协调各种人际关系的理学家林格伦在《课程教育心理学》一书中分析了教师的三大类角色:教学与行政的角色、心理定向的角色、自我实现的角色。对于幼儿教师而言,在幼儿园日常教学管理中同样扮演着上述角色。幼儿教师对其中任何一种角色的演绎都会对幼儿身心健康产生全面而深远的影响。因此,深入分析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探讨幼儿教师专业角色的演绎和发展过程,对于优化育人环境、推动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幼儿教师在与幼儿交往中应扮演“导师”角色 传统意义的教师一直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按照现代教育观,教师除了扮演“教员”的角色,负责日常的教学研究与管理外,更为主要的是充当儿童学习的“导师”。由“教”到“导”的转变,赋予了幼儿教师新的角色定位,也对幼儿教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 (一)作为促进儿童个性化发展的“导师” 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论,3~7岁的幼儿处于从“自主对羞怯和怀疑”向“主动对内疚”的过渡期。随着生理水平的发展,儿童从学会走、爬、推、拉、说话到动作更加精细、灵活,语言更加精练,想像力更为丰富,他们渴望展示自己的力量,体验自我的能力,但另一方面儿童对新发展的能力尚不能成熟地把握与运用,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这使他们在与他人交往以及自主操作探索过程中容易遭遇各种挫折,由此产生内疚感和怀疑感。要让儿童的个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和发展,教师除了要针对儿童认知发展特点,精心设计教法和挑选各种教具,让儿童通过体验和角色扮演在轻松活跃的教育氛围中快乐而主动地学习外,还要注意给予儿童适当的自由,避免对儿童进行过多的限制,鼓励儿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促进其个性健康发展。 (二)作为丰富儿童精神世界的“导师” 学前期儿童正处于逐渐摆脱“自我中心”的阶段,其思想意识仍然会体现出“泛神论”的特点,物我不分,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天马行空的想像力,如儿童常常有许多对现实世界富有想像力的描述:“牵牛花像个小弟弟爬在树上”。因此,要实现儿童个性化的成长,关键是尊重和理解儿童精神世界的丰富性,鼓励儿童展现其创造性的想法和行为,让儿童在自由表达、自主创造中找到自身的发展节奏,树立自信心。 (三)作为丰富儿童情感生活的“导师” “爱”是幼儿教育的起点与精髓,是缔造成功的幼儿教育的关键,如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最主要、最重要的品质是深深热爱孩子”。学前儿童对外在客观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及其道德感的发展都与其直接的情感体验密不可分。幼儿教师任何不当的教学行为都有可能对儿童产生消极的情绪影响,进而影响儿童的成长。因此,提倡教师对儿童进行“爱”的教育,既是要求教师以平等、谦和的态度对待儿童、关爱儿童,同时要求教师以积极向上的情绪情感感染和引导儿童,帮助儿童获得有关学习和生活的积极体验,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其学习和探索的自主性。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 家庭教育一直被视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孩子入学之后,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究竟该担当怎样的角色呢?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父母与孩子接触的时间是最久的,你到八十岁了,还是孩子的父母,所以你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学校却不能;现代家庭基本上是2-6个家庭成员面对一个孩子,而学校教育是2-6个教师面对几十或上百个孩子,差距显而易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当下的学校教育并不能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孩子的兴趣培养和特长挖掘更多地要靠家庭教育。其次,孩子学习也不只是学习知识,还要学习做人、做事等等,在我们中国现在的教育体制下,老师基本上教给孩子的是知识,孩子的做人、做事以及孩子人格的培养等等,更多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而个人成就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在于后者。除此之外,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需的“安全感”、“自主感”、“成就感”和“好奇心”等心理营养,也多数要从父母那里得到满足。但从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来说,父母却常常不知道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并使得家庭教育偏离了它原本的航道。 别占老师的位置 典型场景:孩子回家,刚刚丢下书包,妈妈就问:“宝贝儿,你作业写完了没有啊?赶紧去写作业,然后把功课复习一下哈。”到了晚上9点,孩子的家庭作业终于在妈妈的督促下完成了。爸爸拿起语文书严肃地说:“把今天学习的课文背给我听,然后把明天即将要学的课文先读两遍。” 专家点评:父母肩负教育孩子的重任,但父母不是老师,也不是老师的助手,父母就是父母。有人提出把父母培养成老师的助手,对这种提法,本人不敢苟同。尽管父母有义务配合学校、老师共同教育孩子,实现“家校共教”,但父母跟老师之间不是从属关系。 助手是什么,词典解释为“协助他人做事的人”,如果父母被定位为老师的助手,那父母理所当然就成了“协助老师做事的人”。果真如此,“父母”哪里去了?倘若老师是老师,父母也是老师,孩子的生活空间中处处都是老师,父母和老师做完全相同的事情,那对孩子来讲,该是多么单调、多么乏味、多么令人窒息的事情。可今天的不少孩子,就处在这种境遇之中。 老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父母的任务是教会孩子做人。在传授系统文化科学知识方面,老师是经过严格训练的高手,而在教孩子做人方面,父母有自己的优势。父母和老师在教育方面有交集,但不是重叠,了解了这一点,两种教育就可以优势互补。若父母空着自己的位置,挤占老师的位置,那就可能“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甚至于别人的田没种好,自家的地也荒了。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定位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定位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教学带来了重大影响,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态度,改变教学方法,努力转换角色,给自己定好位,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新课程赋予教师工作新的内涵和要求,需要教师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 一、与学生平等地走进新课程 1 相信学生,相信他们完全有学习的能力。如教学一年级语文《雨点》一课时,适逢室外下雨。教师让学生走出教室去感受雨点,有的听小雨点的声音,有的闻小雨点的气息,有的甚至尝了小雨点的滋味。这就是孩子们独特的学习生活。 2 摆正位置,把机会交给学生。教师要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了学生,学生就能充分呈现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信地开展教学活动。 3 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面对学生的探究方式,教师要多问问:“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这样想?”引发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让学生深入思考,顺利地进入更高层次开展学习。

1 做新课程的开发者。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课堂和课外两种教学资源,更新与补充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将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给学生创设广阔的学习空间。如特级教师周益民在准备语文综合性学习《周总理,我们怀念您》时,不仅收集包括连环画在内的所有周恩来的传记性读物,还聆听大量像《绣金匾》、《歌唱周总理》、《想起周总理纺线线》等赞颂总理的歌曲,充分利用课外教学资源,帮助学生了解伟人的情怀。 2 教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教师除了必须把学生自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外,还需精心设计每一次自学的目标、内容,同时加强自学方法的指导。比如数学课《有趣的拼搭》,教师在学生触摸了不同形状的物体、试着自由拼搭这些物体后,让学生去探索怎样做才能拼搭得最高,同时告诉他们可以通过分类来比较。学生高兴地投入到拼搭活动中,积极地去探索、去发现。 3 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发现引向深入。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一步又一步地把学生逼向学习的难点。学生拼搭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追问:“什么形状的物体搭得最高?为什么方形的比圆形的搭得高?”……对学生的思维不断激发,把学生们推到一个又一个思维的波峰浪尖,学生的探索、发现也因此而深入。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 要性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摘要:在现实家庭教育中存在着“父亲缺位”现象,不利于孩子的健康,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父亲在塑造孩子性格起着重大作用,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独特的地位是母亲所不能取代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二者结合才能让孩子得到全面的发 展。 关键字:父亲家庭教育重要性 古话说得好“父,家长举教者。”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英国作家切斯特菲尔德写过一本书——《一个好父亲胜过一百位好老师》,也强调了父亲是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长期以来,我们总是习惯强调母爱的力量,强调母爱最崇高,但事实上,父爱的力量同母爱一样伟大。就像一只鸟两只翅膀、一个人两条腿一样,母爱和父爱是缺一不可,无法替代的。 父亲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一般都是高大严肃的,在子女的教育方面,父亲一般会采用比较粗暴的方式,比如传统观念下“不打不成才”的棍棒教育。在现实社会中,由于父亲担负着养家的责任,平时工作比较忙,很多家庭孩子的教育中,往往忽视来自父亲的教育。相比较而言,妈妈似乎承担孩子大部分的教育。这种“父亲缺位”的家庭教育格局使得孩子从小缺乏与父亲的接触和交流。诚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母亲往往更细致、更有耐心,但是家庭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父教、母教缺一不可,父亲与母亲在家庭教育中分别具有不同的作用,父教的作用绝非母亲身兼两职就能取代的。作为父亲,应该主动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养不教,父之过”,古训有之;德国哲学家E·弗罗姆也说:“父亲虽然不能代表自然界,却代表着人类存在的另一极,那就是思想的世界、科学技术的世界、法律和秩序的世界、风范的世界、阅历和冒险的 世界,父亲是孩子的导师之一,他指给孩子通往世界之路。” 美国《父母》杂志这样总结父亲的独特之处:父亲跟母亲是不同的,父亲更爱与孩子玩闹,对孩子的推动作用更大,对孩子的约束更多,教育子女时使用的语言更复杂,有利于孩子的社会化,为他走进现实世界做准备,激发孩子发挥潜能,形象地向孩子介绍了男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行为,最后的特点就是父亲支持妻子。 在子女的教育方面,父亲不会像母亲那样心慈手软。孩子一旦出现不当的行为,母亲大多是在嘴上讲大道理而在行为上纵容,而父亲则会用很刚性甚至可以说“暴力”的办法去解决问题。也就是所谓的棍棒教育。但是这种父亲的这种严肃要处理得当,不能一味的严加管教,对孩子的行为规范就是有好处的,至少能让他记住教训,以后自觉遵守规则、懂得规矩。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及缺失现状分析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及缺失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对有关离异、分居、单亲等家庭研究的深入,父亲在儿童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众人关注。在我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思想观念和现代社会激烈竞争影响下,很多父亲“淡出”家庭教育,认为母亲是孩子的主要抚养者,在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方面比父亲的作用要大,父亲只是亲子关系的补充。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研究发现,由于父母之间在性格、体力、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父亲和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其心理的影响是不同的。父亲对孩子形成勇敢、自信、果断的个性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母亲对孩子形成稳定、温顺、合作的个性起到更为明显的推动作用。父亲作为儿童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对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独特的作用。 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除了极少数的社会文化状态以外,在大多数社会形态中,男性是构成社会文化的主体。男女两性选择着不同的职业,在家庭中有不同的工作分工;男女两性有着不同的智力发展进程和特点,分别具有人们可以接受的角色行为并表现出不同的人格特点。父亲作为社会文化的主体,在孩子眼里是社会力量和规则的象征,是家庭和社会的联系纽带。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意识到父亲的 权威和力量,会对父亲产生敬畏的心理,从而去模仿父亲的行为,并掌握社会的道德规范。婴儿从一出生就因为性别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对待。父母和其他人开始按照社会意愿能接受和期望的男性和女性的行

为来塑造儿童的行为。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个体综合了那些被认为适合其性别的行为,从而获得特定的性别角色类型。 父母亲作为男女性别角色之间的差别,对孩子的潜在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一般说,男性勇于冒险,富于智慧、大度、坚定、勇武和易暴躁;女性稳重、温柔、服从、忍耐、易焦虑和自卑,男女的气质特点是相互补充的,有优秀的一面又有缺憾的一面。我们希望婴儿兼收并蓄,扬长避短,在勇于冒险的同时又不失稳重,在坚定大度的同时又能以忍耐、服从的态度和别人相处,这就是我们说父亲和母亲都要参与家庭教育的原因。对于儿童性别角色的形成,父母同样起着重要作用,无论是对男孩还是女孩,在家庭中只有母亲而缺少父亲的角色或者相反,对孩子性别角色的发展都是欠缺的。事实上,女孩对父亲角色易于表露的冒险、进取、独立性等特征产生影响,男孩也会受母亲角色易于表现的温柔、依赖性等特征的熏陶。在婴儿期,父母对性别角色形成的影响虽然是潜在的,但却十分重要。毫无疑问,父亲对婴儿的影响会对孩子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父亲的参与也为母亲提供了情感的支持,并能促进父母作用的发挥。 因此,父亲意识到自己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之中,对孩子、对母亲、对家庭来说都有重要意义。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家庭分工的细化导致家庭教育出现了新的问题——父爱缺失。有调查表明:有60%的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独当一面,父亲真正起到主导作用的不超过15%,由父母共同承担教育责任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现象严重。

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及扮演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角色及扮演 姓名刘桂梅学号 51130902026 【摘要】有一位名人说过: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教师。父亲在家庭中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出色地扮演这个角色,需要每一位父亲用心思考。而由于中国长期以来的“男主外,女主内”思想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家庭中的父亲认为“教育孩子不是我的事,是他母亲的事”,事实上,父亲和母亲在家庭教育中同样重要,缺一不可。 【关键词】父亲角色家庭教育社会性个性智力性别 正文 一、家庭教育的涵义 学前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前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教育。在家庭生活中,实际上不仅父母或者其他年长者要施加影响,也同时会受到教育和影响。狭义的家庭教育,则指的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不论这种教育是有意的、自觉的,还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但都发生在家庭生活之中。1 二、家庭教育的特点 1、时代性和社会性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它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作为家庭主要功能之一的教育也是如此。 2、亲情性和感染性 家庭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这种天然的情感作用是其他任何教育都不可能具有的特点。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的“人之情性莫爱于父母”表明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不可能超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3、针对性和随机性 “知子莫如父”这句话很形象的阐述了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共同的生活是使得父母有大量的时间和充足的机会去观察孩子的言行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从而施加教育。 1李生兰.2006.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8-15、119-169.

“遇物而诲,相机而教”是家庭教育随机性的最好阐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4、连续性和一贯性 家庭生活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本身就是在对孩子进行连续性和一贯性的教育,这种持续不断的反复进行的教育,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重要性 1、父爱有助于孩子社会性的发展 男性活动范围大、内容多,可以让孩子接触到更多的外部环境,开阔孩子的眼界,丰富孩子的社会生活。 2、父爱有助于儿童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一般来说,父亲通常具有独立、自信、热情、幽默、勇敢等个性特征,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父亲这个词意味着秩序,在父亲与孩子的接触中父亲将会于无形和有形中向孩子传授或渗透社会秩序、规范、准则,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实施人生观教育。 3、父爱有助于孩子扮演好自己的性别角色 父亲参与教育,对孩子的性别角色行为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对男孩来说,父亲是男性的典范。对女孩来说,父亲是可以教给她们男性的生活方式以及男性与女性有什么不同等知识的人,这些影响主要反映在青春期如何与异性交往的问题上。父亲教育的缺失会让孩子的性别认同、继而是身份认同出现问题,也就难以适应社会。 4、父爱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 美国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由男人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些,他们在学校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在社会上更容易成功。 5、父亲在家庭教育中能起到平衡作用 母亲带孩子比较多,母子、母女之间有许多的矛盾,爸爸就是一个平衡器。父亲参与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必然会缓解母亲的压力和减轻母亲的负担,能够增进夫妻感情,具有调适或平衡家庭关系、增进家庭感情的作用。 6、父爱在家庭教育中的心理作用 实际上,孩子生长在有父爱的家庭中,不仅智力水平会正常发展,而且心理调适能力也会健康发展。父爱是家庭教育中的心理支柱,是家庭的心理调适剂。父亲有很多教育社会化的功能,他往往能给予孩子一种超越家庭范围更为宽广的竞争性的社会意识,在与外部的人们交往当中,父亲的作用可能要更好一些;在帮助孩子解决权威、道德品质发展、自我控制和成就感等方面的问题时,父亲是一个特殊的、重要的榜样。1 1段向琼. 不容忽视父爱在教育中的作用[J]. 宁夏教育. 2007(0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