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学-时间结构

教育心理学-时间结构

教育心理学-时间结构
教育心理学-时间结构

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初中生物实验视频课)

----镇江市丹徒区上会中学凌平方整个实验课程我将其分为四个过程。第一部分是准备工作,和一些理论知识的讨论。第二部分是学生们动手实验,老师也帮忙指导。第三部分是分享实验结果,总结。老师和同学们都总结共享收获。第四部分是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希望他们可以多思考。

第一部分:准备工作

上课铃响了,老师郑重地宣布:“上课!”

一个同学喊起立,同学们立刻从座位上站起来,齐声恭敬地喊:“老师好!”并且深深地鞠了一躬,表现对老师的尊敬。

老师也有礼貌地回应同学们:“好,请坐。”随后便进入正式的课堂。

老师:“同学们先来看这张图片”,老师的手也指向了投影仪的方向。

老师:“这是我在xx拍的一张树的照片,这个树是刚移栽不久,大家观察一下,这棵树有什么特点?”

话音刚落,便有好多同学举手,想要回答问题。老师边重复问边走下讲台寻找作答的同学:“看看这棵树有什么特点?”老师走到离讲台最近的黄同学,“好,黄xx你来说”。此时全班同学的目光几乎都转移到黄同学身上。

黄同学:“这棵树叶子比较少。”

老师:“好,她发现这棵树的叶子比较少。好,你请坐。”

老师:“也就是说它的枝叶比正常的树要少一些,是不是”老师带有发问的语气引导同学。同学们也异口同声的回答老师“是”。

此时老师边走向讲台边说:“其实呢,人们在移栽树木的时候,都要或多或少地去掉一些枝叶。”

老师:“那么大家来思考一下,也可以小声讨论一下,为什么要这样子做,移栽树木的时候去掉一些枝叶的目的是什么?”老师一字一眼地提出问题,给同学们留出了思考的时间。

老师:“有问题可以小声讨论讨论。”老师又一次重复。

每个同学都和自己的同桌讨论问题,一会儿老师便说“知道答案的举手。”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老师也站在讲台上举起了手,和同学们一样,再给大家做示范,与此同时希望有更多的同学举手。

老师:“好,陈xx来说。”老师左右看了下,把目光放在了陈xx的身上。

陈同学:“我认为就是减去一些枝叶就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腾作用。”

老师:“好,我们上节课才跟大家学习了蒸腾作用,对不对?”

同学都应和道:“对。”

老师:“大家知道,去掉一些枝叶,目的是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同学们也跟着老师应和道:“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

老师:“那我们再具体解释下这个,实际上是植物在移栽的时候,根部的这个根毛都受到了损伤,所以植物的吸水就要靠根部,这使吸水能力下降。那么如果说蒸腾作用过于旺盛的话,植物失水过多就会死亡,很难再活。所以我们要去掉一些枝叶。谁能告诉我什么是蒸腾作用?”老师特意把最后的问题放慢,给同学留出思考时间和举手机会。

老师:“好,李xx第一个,来。”老师在给李xx鼓劲儿。

李xx:“就是水分与气体的状态,从植物体内转化到植物体外的这个过程叫做这个植物的蒸腾作用。”

老师:“好,她说的好不好?”同学们齐声大声回答:“好。”也是对李xx的肯定。

老师:“很好,请坐。大体的意思说出来了。我们把这个水分,它以气体的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的体外的这个过程就叫做植物的蒸腾作用。”一些同学也跟着重复了这个定义。

老师:“那么根据我们这个实例,大家想一想,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应该在什么部位呢?”此时好多同学积极地举起他们的手。

老师:“根据我们刚才的实例,啊,你想一想,应该在什么部位?”

老师:“好,李xx说。”

李同学:“应该在植物的叶子上。”

老师:“哦,在植物的叶子上,注意啊,我们的用词要稍微专业一点,那叫叶片啊。”老师及时纠正了同学的错误。“生物学上叫叶片。”

老师:“植物蒸腾作用进行的主要部位,是在叶片。那么我想,大家肯定和我一样,有这么一个疑惑。什么疑惑呢?就是水分呐,它究竟如何从叶片中散发出来的呢?还有,或者换个说法说,叶片中存在着怎样的结构它控制着水分和气体的排出?”

老师俯下身,亲切地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这个疑问啊,有没有这个想法啊?”同学们齐声回道:“有。”

老师:“嗯,有这种思考就有意思了。那么这种结构呢,我们把它叫做气孔。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和大家一起要来学习的知识,来认识气孔。”

老师(双手叠放在一起在胸前):“那么气孔呢,通过我们肉眼是无法看到的,因此它是什么形态呢?我们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头转向投影仪)

老师:“首先来看看气孔存在部位,它处在植物叶的表皮,存在于植物的表皮,尤其是下表皮存在比较多,因此我们马上进行今天的实验是主要是在叶片的下表皮,来观察植物的气孔。”(讲的时候还用手当做示范)

老师:“我们先认识它,不认识它我们不知道在显微镜下找什么东西,是吧,认识一下气孔的形态。那么列举的两个例子是在细叶上,细叶下看到的两个图像(老师有些微紧张)。那么左边一个呢,是气孔闭合的情况下,右边一个呢,是气孔开放的情况下。旁边这个小的,大家看一看啊,旁边这些细胞不规则的我们把它叫做什么?我们管它叫做表皮细胞。”

同学们:“表皮细胞。”学生一起和老师说出答案。

老师:“哎,这些是表皮细胞。”对学生的肯定。

老师:“这两个……这两个构成的是保卫细胞”同学们也应和道。

老师:“所以保卫细胞以及它中间的这个空腔我们就把它叫做气孔。”同学们又应和道。

老师:“大家看看有没有认识气孔的结构。通过这个模式图,如果让你做实验,你能在显微镜下找到气孔么?”老师放慢语调,同学们都颇有信心的说:“能!”

老师:“认识没有?”

同学:“认识。”

老师:“那么下面我们开始我们的实验。实验步骤主要分三个部分。那我们请一个同学来给大家大声地朗读一下。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知道这个气孔实验的步骤是什么,当然我们这边有个具体的步骤。那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遍,速度稍快点地读一遍。邹xx来。”老师接着指向最后一位同学。(节省时间)

邹xx:“实验步骤一,制作叶表皮的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中央滴1到2滴清水放在一旁,取青菜叶分别从背面向里折叠,然后从折叠处轻轻撕拉,折断处有白色薄膜(即下表皮),用镊子夹取一小片白色薄膜,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展平,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二,用显微镜观察叶表皮。取镜对光。将制好的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分辨表皮细胞,保卫细胞和气孔。三,画图。用铅笔画出4到5个相连的蚕豆叶表皮细胞和一个由2个保卫细胞围成的气孔,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老师:“好,请坐。那么大家对即将要实验的内容有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同学:“有。”

老师:“好,我们光是这样说说,大家印象不深刻。那么请大家看一下视频,教大家怎么来做。”老师给大家播放视频。

老师在视频刚开始一会儿,提醒大家:“看仔细了。”

放视频过程中,同学们有个良好的坐姿,而且认真地观看大屏幕。老师两手背后,也一直关注着大屏幕。

老师:“好,我们这个实验结束了,大家应该知道如何做这个实验了。我把其中的一些关键部分再给大家强调一下。第一个就是撕取。我们由于季节性的原因,我们没有蚕树叶,我们用青菜叶来代替蚕树叶来做今天这个实验。”老师拿出青菜叶要给大家做示范。

老师:“那么撕取这个下表皮的时候怎么撕取,我再强调一遍,大家再看一下。我操作一遍。那么把这背面,下表皮背面对着自己,这样折叠一下,大家其实不要折这么大,然后呢,把它撕开一点,拉一下,轻轻地拉,大家看到没有,这边,看到没有?”老师把撕开的叶片给同学展示。

同学:“看到了。”

老师:“看到了?”老师再次确认。

同学:“看到了。”

老师:“好,然后用镊子把它撕下来,这样子就可以得到下表皮。尽量不要带叶肉。这是第一点要注意的。”

老师:“第二点就是我们在前面做实验的时候,盖盖玻片的时候,一定要先一端轻轻触到载玻片上去,一侧先接触,大家不要直接盖住水,先接触水然后缓缓地放下来。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产生气泡。这是第二个要求。”同学也应和道。老师举起实验用具给大家演示。

老师:“第三个。这上面多余的水要用吸水纸把它吸掉。防止污染物进入。”

老师:“第四个,显微镜观察的时候最重要的步骤,一定要注意先下降镜头,然后目视视野镜头里面,然后再缓缓地上升调整。那么最后就是说先用低倍镜观察,然后找到准确部位,然后我们可以换用高倍镜。记住了没有?”老师也举起了手,意思是示意同学如果有问题可以提问。

同学:“记住了。”

老师:“想一想,给大家半分钟时间想一想这个实验怎么做。然后完了我们就要执行动作,做实验。我们想请一小组的同学上来谈一谈。你们两个人打算怎么去分工,完成这个实验。既分工又合作,两个人稍微讨论下,然后我们来说说。来,同小组的同学我们谈论一下我们该怎么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同学们两人一组讨论了起来,老师也下讲台听听同学们的讨论。

老师:“大家可以说下怎么分工。”老师边下来走边说道。

老师:“好,大家来。哪一组上来谈一谈你们两个,来告诉大家你们两个怎么去做这个实验。来,谈一谈,说一说。有没有人上来说一说。”老师又示意性地举起手,鼓励大家积极发言。

老师:“好,就你们俩吧。你们俩,面对大家,来站到这边来,来告诉大家你们两个打算怎么做这个实验。如果不记得,可以看下黑板。最好把它记下来。好,开始。”

同学1:“先让我来取镜对光。”同学1望向同学2 。

同学2:“然后我再制作装片。”

同学1:“然后我们合力把那个载玻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然后再画图。”俩人有些羞涩,不好意思地笑了。

老师:“好,下去吧。大体上的程序说出来了,对不对。那么希望在真正的这个实验过

程中,两人要加强交流合作,每一小步都是这样的话,就能成功地完成我们的实验。接下来就由我们小组动手完成这个实验。现在开始。”同学们开始做实验。

在这一过程中,大家的状态都是闲谈和工作。老师帮着同学回忆之前学过的知识,而且交代了实验流程步骤,而且给出了具体的实验细节,指导大家。

第二部分:动手实验

老师:“实验的过程黑板上也有。”老师走下讲台,在同学们四周走动,观察同学们做实验的情况。

老师:“一个同学可以先取载玻片,在载玻片上滴1到2滴清水。另一个同学就取镜对光。”

老师:“不要折太多,对。”老师走到一个学生旁提醒,并且帮助他操作这一步。说完又去另一组指导了一下。

老师:“有困难的同学,两个人可以互相讨论解决下。如果解决不了的话,可以问我。”

同学们都颇有兴趣地做实验。小组里的两个人也配合很好,合作的不错。老师也在四周转,如果遇到有问题的同学就帮忙解答一下。

老师:“把它弄到边上,看到没有,然后用镊子把它撕下来。这不就下来了么,好吧。”老师拿着叶片帮一组同学演示。

老师:“做得快的同学,是不是已经观察到了,观察到找到气孔。”

有一组同学遇到了困难,向老师求助。

老师:“怎么了?”

同学:“什么都看不到。”老师便凑过去帮忙调整显微镜。

老师:“你当时太暗了。调整那个什么,对光没到位。”老师指出了同学的错误。

老师又到另一组帮忙。

老师:“找到位置后,换用高倍镜,很好,不错。”老师只是在一旁指导,学生便自己完成了操作,而且操作成功。

老师:“如果你能观察到了,就要开始画图了。”说完就走向一组举手的小组。

老师:“嗯,这个不错。这个样子很清楚是吧。你看这下面的气孔是静止的,很漂亮,不错。这组同学做的非常漂亮,这个气孔结构非常清楚。好,你们可以动手开始把你们所看到的内容画下来。”老师对同学的实验赞不绝口。

老师:“我们要画图的要求,看黑板啊,刚才已经讲过了,不要多,4到5个表皮细胞然后中间两个保卫细胞围成的气孔就行了。”

一组同学喊到老师,老师便过去看看同学有什么问题。

老师:“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啊?找不到什么东西啊?我给你看一下啊。”

老师:“你看,这样你再来看你的这个,这样是不是叫高倍镜啦,你看到里面的气孔了吧,保卫细胞。再微调下,看到没有,稍微调一下就会看到。怎么样,气孔的结构应该是很清楚的。”老师一边把手放在同学的后背上一边指导。

老师:“好,看到的同学可以开始作图了。有问题的举手问,没问题的开始作图。”

老师:“这个也很好,就是暗了一些。”

老师:“有问题的我可以帮大家看。抓紧时间。”

老师:“还有哪个小组没有看到的可以举手。”

老师:“画4到5个表皮细胞和2个保卫细胞围成的气孔。同学们注意点线集合要有面,和大家讲过了。”

老师:“你再这样调焦就看到了,怎么样,看到了?”老师关心地问道。

老师:“那么已经完成的小组,请你思考一下马上我们下面一个活动将会是什么呢?请同学到前面来,向大家汇报展示,大家交流一下这个实验结果。通过这个绘图纸,交流一下。

所以如果是你上来,你打算怎么样向大家来展示你今天的这个实验的结果。思考一下。”

老师:“没有完成的同学也没有关系,继续。”

老师:“大家好了么?”

同学:“好了。”

老师:“我们在等一些同学尽快地扫下尾。”

在同学结束实验的时候,老师切换了投影仪,为下一个活动做好准备。

老师:“好,我们每一个大组请一个小组向大家展示一下你们这个实验的结果。好吧?”

同学:“好。”

老师:“咱们这一组哪两个同学来?好,后面啊?来!到前面来,把你们的实验结果拍下来。”老师微笑,很高兴。

老师:“好,转向大家。来,放上来,我给你调一下。好,给大家展示一下。”

同学1:“这里是一个表皮细胞,这里和这里表示的是一个气泡,而这里是两个保卫细胞,这中间是气孔。”

老师:“好,这个就是你的结果。你观察到的。那么,注意一下,下次这个尽量统一方向。”

老师:“好,来,xx你来和大家展示一下你的实验结果。来,你站上来。”

同学2:“我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这个,3个表皮细胞构成的一个气孔,而这个气孔是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旁边的绿色是这个。”

老师:“你认为是什么?”

同学2:“我认为是叶片。”

老师:“好。很好。下去。大家给点掌声鼓励一下。”

老师:“还有哪位?好,你们俩来展示下你们的成果。”……

许多小组都上去展示,内容基本差不多。

在这一过程中,时间结构只有工作。大家都在动手操作,实验。

第三部分:分享成果,收获

老师:“好,我们刚才每个大组都派一个小组来交流你们的这个实验结果。那么,当然刚才有没有同学发现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我们观察到,有的同学,他所画出的气孔在显微镜下是张开的,而有的同学却是闭合的。”

老师:“动动脑筋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想一想举手回答。所以我们今天发给大家的是青菜叶子,你们有没有相互交流。啊,齐xx说。”老师比划着动作,引发同学思考。

齐xx:“我们这组呢,青菜叶比较蔫。”

老师:“比较干瘪是不是?”

老师:“好,还哪个同学说?来,这个同学。”

同学:“就是他们那组的青菜叶有点蔫,散失的水分比较多。”

老师:“那你们这组的呢?”

同学:“刚刚拿出来的。”

老师:“好,请坐。其实我们今天分小组,我们今天的实验材料是不同的。这边两组的同学使用的是干瘪的,好,边上两组的同学,我分发给大家的是浸泡在水里刚刚捞上来给大家的。所以这个实验的效果就不同。有的同学外面这两组,气孔是张开的。剩下的气孔是闭合的。好,这是同学们发现的。”

老师:“好,观察浸泡在水里的叶表皮装片的气孔是张开的,而观察干瘪的叶表皮装片的气孔是闭合的。这只是表面现象,那谁能告诉我为什么?为什么浸在水中的气孔就是张开的,而干瘪的却是闭合的。好,陈xx说。”

陈xx:“就是浸在水中的青菜叶的叶表皮,它的保卫细胞由于吸水而膨胀,里面的气孔

就会不断加大。而干瘪的那个由于缩水,它的气孔就开始闭合。就是保卫细胞闭合,里面的气孔会逐渐减小甚至闭合起来。”

老师:“听懂她的意思了么?”

同学:“听懂。”

老师:“哦,她的是什么呀。由于浸在水中的叶片它含水量比较多,所以保卫细胞吸水就会膨胀,气孔打开。而干瘪的青菜叶它失水较多,可能气孔就会关闭。因此闭合状态呢,有没有道理呢,原因是为什么呢?我们放两个动画来给大家展示一下。气孔开放看一下。”

老师:“当这个保卫细胞吸水的时候,它就会膨胀。膨胀之后由于内外援的膨胀程度不一样,就会导致,大家看,导致这中间气孔的位置就会打开。好,这是气孔张开的情况。”

老师:“好,我们再看下气孔闭合的情况。同样,当这个表皮细胞吸水开始,保卫细胞也会失水,失水之后它就开始收缩。收缩就会导致,还是内外援收缩的程度不一样,气孔就会逐渐逐渐关闭,是不是呀?很神奇吧?”

老师:“那么我们来想气孔开必的生理意义是什么呢?”

老师:“我们说生物体的结构总是和它的功能相适应的,对不对?”学生点头表赞同。

老师:“它这样的生理意义是什么?为什么水多的时候气孔会张开?水少的时候气孔还会关闭?王建来说。”

王建:“当它水多的时候要散发水量,就是蒸腾作用。”

老师:“对,蒸腾作用。这样子气孔张开就增强它的什么?蒸腾作用。我们把多余的水分都蒸腾,散发掉。”同学们也不约而同地说出了答案。

老师:“当它体内缺水的时候,气孔就闭合。这样子就降低蒸腾作用。防止体内水分的流失。好,你请坐。”同学们也不约而同地说出了答案。

老师:“好,通过我们这个实验观察,我们了解到了气孔关闭的生理意义。是这样子的。”

老师:“那么今天这节课内容我们涉及到这些。那么大家看,我们这节课学到了哪些东西。哪位同学试试看,不要紧,就讲我们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老师看了眼四周,寻找没有回答过问题的同学。

老师:“好,徐xx来说。”

徐xx:“通过这节课,我学到了如何制作临时装片。还知道了如何取镜和对光。而且我还了解到了气孔的结构。”

老师:“哦,很好,请坐。那么应该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学会了制作临时装片,取镜对光应该早就会了吧。”同学点头应和。

老师:“好,还观察到了气孔结构。还有补充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老师:“其他同学你们这节课没有收获?没有收获?翟xx。”

翟xx:“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嗯那个。”有些扭捏。

老师:“哦,你的意识是加强了和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吧,在实验上的合作是不是。很好。”老师忙替她说出心中所想。

老师:“好,请坐。还有么?你还知道什么?好,那边,崔xx。”

崔xx:“我知道了就是,那个青菜叶子浸过水之后,它的气孔会张开。然后干瘪的青菜叶,没有浸过水,它的气孔就会关闭。”

老师:“哦,这个最起码的道理知道了。对不对?好,请坐。”

老师:“还没有要补充的,最后一个机会!哪个来说,好,这个你来说。”

同学:“我知道了原来小小的青菜叶里有这么多奥妙。”

老师:“哦,有这么多奥妙。想不想观察其他的叶片啊?”

同学异口同声回答:“想。”

老师:“有兴趣课后可以试试看。”

在这一过程中,大家都在闲谈,说出自己的实验结果和得到的结论。

第四部分:老师的期望

老师:“那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很多知识,在知识上,操作技能上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上都得到了一些锻炼。那么其实在这个撕取叶表皮的时候同学有很多困难,事实上,那么这也是我们引发我们的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改良的去撕取表皮,制作装片的方法?这也是我们同学课后去思考的方向。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上网去搜索来拓宽我们的视野。可以进行尝试。我也希望大家在此基础上能有自己的方法,来写出小论文,交给老师。那么老师就在网上搜寻到了一种方法,叫做指甲油气孔拓影观察法。”

老师:“用指甲油涂在叶表皮上,等它干燥的时候,你看,它这个很容易就撕下来了。就可以看到这里面气孔的拓影。很有意思的,有兴趣大家可以课后看一下。我这边做了一个装片,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下课之后到我这边来看一看。希望大家在方法上面多去考虑考虑。课后去上上网,去查一查,好不好。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儿。我们大家收镜,整理桌面。再有序的离开教室,再把作业交上来。好不好?”

同学:“好。”

老师:“下课吧。”

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希望大家多尝试别的方法,这种时间结构是工作。

亲密,是贯穿整个课堂中的时间结构。老师总会公开地分享对同学的鼓励和表扬。独处,即是老师给同学单独思考的时间,那时的课堂是安静的,大家都不说话。闲谈,就是老师给同学复习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工作,老师给同学们列出了实验的计划,还给出了实验的细节。仪式,我认为课堂上不用有,因为同学老师之间都是熟悉的,互相了解。还有心理游戏,一般课堂上也不会出现,排斥同学。我认为课堂上可以多加些玩耍这种时间结构,适当地调节些课堂气氛。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教学教材

第一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 习题答案 习题 一、填空题 1.达尔文根据长期观察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的记录而写的一书是儿童心理学早期专题研究成果之一,它对推动儿童心理的传记法(或日记法)研究有重要影响。 2.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 3.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 4. 是美国心理研究运动的创始人,享有“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的称号。 5.心理学家桑代克在1903年出版的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二、选择题 1.()的《儿童心理之研究》(1925)一书可以说是我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专著。 A 黄翼 B 孙国华 C陆志伟 D陈鹤琴 2.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问题和表格,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回答,从而收集资料和数据的方法叫()。 A 问卷法 B 观察法 C 个案法 D 书面调查法 3.在一特定时间同时观测不同年龄的不同个体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的研究方法称为()。 A纵向研究 B追踪研究 C横向研究 D横断研究 4.我国第一份公开发表的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术杂志()在1985年创刊。 A 《心理发展与教育》 B《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C 《心理发展》 D 《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学》 5.根据观察的时间安排可以把观察法分为()。 A全面观察 B集中观察 C 重点观察 D分散观察 三、判断题 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儿童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2.普莱尔提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复演说”。() 3.美国的格塞尔把实验法引入儿童心理学领域,进行了有名的儿童情绪条件反射实验研究。() 4.自然实验的主要优点在于它的控制比较严格,所获得的数据的可重复性高,数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个人整理)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 第一编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3)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①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②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的关系(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1)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2)教育心理学的创建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特点: ①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②对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4)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建设与发展趋势 ①内容趋于集中;②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③注重学校教育实践。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意义 (1)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2)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

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有助于帮助教育者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②系统性原则;③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④教育性原则。(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①教育心理实验 ②观察法 ③调查法 问卷法、访谈法、教学经验总结法 (3)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趋势 ①注意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和探讨课题; ②强调并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 ③注意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 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1)心理发展的概念 (2)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①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的过程; ②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心理学 第一单元研究对象与内容 五要素三内容 五要素:学生(谁);教师(谁);教学内容(讲授什么);教学媒体(通过什么);教学环境(在…下)三要素:学习过程教学内容评价、反思过程 第二单元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史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裴斯泰洛齐(瑞士)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化”之思想。 2、赫尔巴特(德国)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此科学基础即心理学。 3、乌申斯基(俄国) 1868年《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奠基人” 4、卡普捷列夫(俄国)1877年《教育心理学》——世界上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之著作5、桑代克(美国) 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913-1914年,该书扩为三卷本,所以,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发展时期(20年代-50年代末) 20年代-30年代: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 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 1908年代,房东岳翻译了日本小原又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三、成熟时期(60年代-70年代末) 60年代: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罗杰斯——人体主义思潮,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 70年代:奥苏伯(贝)尔(Ausubel)——有意义学习;加涅——对人类的学习进行了系统分类;计算机辅助学习(CAI)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1994年【美】布鲁纳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第三单元教育心理学研究原则和方法 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look):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这种方法叫观察法或自然观察法。(例:出水香炉) (二)实验法:在控制的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叫实验法。 实验室试验: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对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进行。 自然实验:又称现场试验,试验在正常情况下进行。 (三)心理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四)调查法:就某个或某些问题要求许多被调查者回答以对某一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 书面调查:又称问卷法 口头调查:又称访谈法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单元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Life-span 生命全程发展 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①连续性与阶段性(量变&质变) (1)胎儿期(-10个月~0岁) (2)新生儿(0岁~1个月) (3)乳儿期(1个月~1岁) (4)婴儿期(1-3岁) (5)幼儿期(3-6岁) (6)童年期(6-12岁) (7)少年期(12-15岁) (8)青年期(15-18岁) (9)成年期(18-25/35岁) (10)中年期(25/35-50/60岁) (11)老年期(50/60-入土) ②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可逆&不可逾越) ★③不平衡性(关键期-CP: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康拉德?洛(劳)伦兹(Konrad Lorenz)提出关键期(印刻印象) ④差异性(于予与何诛?) 第二单元心理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论”(常出选择) 维果斯基的“最优发展区”(常出名词解释) 1、皮亚杰的“发生认知论”(或认知发展阶段论) 同化:质没变,量变 顺应:质变量也变 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嘴的吮吸,手的抚弄】 ②前运算阶段(2~7岁)【泛灵论、不可逆性、我

教育心理学历史发展

教育心理学历史发展 教育心理学历史发展 一、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是克斯坦罗琦。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把教育学和心理学进行尝试的。具有代表性的人是桑代克‘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对象》一书,卡普切列夫于1877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桑代克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以学校情境详尽说明学习的概念,从而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这是近代教育心理学的真正开端。1913年,这一著作扩充为三大卷,内容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个别差异及其原因三大部分。他提出的学习三大定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及个别差异理论,成为20年代前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桑代克把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放在学习心理方面,导致了中国的教育心理学界长期把学习心理作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在这一阶段,教育心理学汲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方面的研究成果,心理测量实际上是进步教育时期的实验教育时期的成果.大扩充了自己的内容。30到40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50年代,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 在美国,学习理论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2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在动物和人的学习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杜威则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影响。 在前苏联,维果斯基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论”。前苏联教育心学家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学科心理学获得了大量的成果。 在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一些学者进行了一定的科学研究,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大都模仿西方,没

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1、初创时期(20世纪20s以前) 卡普捷烈夫(俄):1877年;《教育心理学》冯特(德):1879年;科学心理学 桑代克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1913-191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 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立的标志 2、发展时期(20s-50s) 20s和30s:吸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维果斯基:文化发展论、内化说 40s:弗洛伊德→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特点:1.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2.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3、成熟时期(60s—70s) 60s:布鲁纳(J.S.Bruner):课程改革运动。 60s起,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呈现如下趋势:1内容趋于集中2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3注重学校教育实践70s: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的获得与保持的进程; 加涅:系统总结了已有的学习研究成果,对人类的学习进行系统分类,并阐明了不同类型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晚年以来:逐渐转向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的探讨,并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 4、完善时期(80s以后) 从纯理论向综合性的应用项目发展基础研究课题与应用性研究课题结合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4教育性原则 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关系 同化:是将新的客体或事件纳入到已有的图式中去。“把外界元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形成的认知结构,即外物同化于认知结构。” 顺应:为适应新的情境而改变已有图式的过程,皮亚杰称之为顺应。“认知结构受被同化刺激物的影响发生创造性的改变,即认知结构顺应于外物。”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与传统智力理论有什么不同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1、语言智能2、逻辑—数理智能3、知觉—空间智能4、身体—动觉智能5、音乐—节奏智能6、人际智能7、内省智能8、自然观察智能 加德纳的教育观: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智力组合,因此,应该实行“以个人为中心的教育”。 当代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他认为,人的智力由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三种相对独立的能力构成。 斯滕伯格的智力理论由智力成分亚理论、经验亚理论、情景亚理论三部分构成 成分亚理论:涉及智力的内部构成成分。是个体对初级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或的成分) 经验亚理论:涉及内部成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指根据经验调整所运用的成分从而获益的能力。 情景亚理论:涉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它是指在日常生活中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环境的能力 教学启示:(1)教师需要关注每一种学习行为对发展智力的作用,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智力的全面发展。教师不仅要加强智力的学术性方面,也要强调其实践性方面,还要考虑学生的文化背景方面。(2)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利用并发挥自己的智力优势。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 种,是心理学与应用学的交叉学科。 2、研究内容:五要素三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研究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 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 6、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主要表 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7、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 变化。 8、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9、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初中阶段,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2)青年初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10、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11、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12、2岁时口头语言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关键期。 1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阶段发展理论: 感知运动(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具备了可逆思维 14、最近发展区:前苏联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15、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自主敢对羞耻感与怀疑(2-3)主动敢对内疚感(4-5)勤奋敢对自卑感(6-11)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17、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18、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9、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生理自我(3岁)到社会自我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20、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21、学生间的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威特金)、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性。 22、世界上著名的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23、性格:指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 24、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外倾型与内倾型、独立性与顺存性)。 25、学习的实质:(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26、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区别:(1)人类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1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1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1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19.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20.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 )

《教育心理学》几种主要的发展理论

《教育心理学》几种主要的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是当代的儿童心理学家。他把心理学的研究同生物学、逻辑学以及认识论结合在一起,着重研究儿童的认知、智力、思维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从而形成了"发生认识论"。这种学说,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验方法上都有其自身的特色,成为当代儿童心理学最重要的一个学派。这个学派以他长期从事研究工作的地点来命名,又称为"日内瓦学派"。他对儿童心理学的重要贡献,是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他把结构主义思想引入心理学,认为儿童智力的发展由于认知结构的不同水平而表现出阶段的特征。因此,他的学说从哲学思潮的归属上来说,属于结构主义流派。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把个体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归纳为两个主要方面,即知识形成的心理结构(认知结构)和知识发展过程中新知识形成的机制。他认为新知识乃是连续不断构成的结果。他把智力的本质看作是一种适应(adaptation),即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并通过主体不断自我调节而建构,或再建心理结构的机制。制约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成熟(主要指神经系统的成熟)、物理经验、社会经验和平衡。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来实现的: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同化就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或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是主体的图式,不能

同化客体,因而需要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equilibrium)。如果机体和环境失去平衡,就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这种不断的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就是适应的过程,也就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实质和原因。皮亚杰把表征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智力结构的概念称之为图式(scheme)。图式就是动作或心理运算的结构。儿童智力结构的发展从感知动作图式开始,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依次建构起新的图式,如表象图式、直觉思维图式以至运算思维图式等。运算图式是最重要的认知结构,他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就是以运算思维结构为主要标志而划分的。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不同时期的著作中有不同的划分方法,但基本观点是一致的。这里按四个阶段简介如下。 (一)感觉运动阶段(0~2岁) 皮亚杰认为,在这一阶段,儿童是靠感知动作来认识和适应外界环境,从而形成了动作图式的认知结构。在这个阶段,儿童虽然只有动作的智慧而没有表象的和运算的智慧,但真正的认知过程将从这个阶段的习得中产生,因而这一阶段是重要的。它又可分为六个分阶段。 新生儿期(0~1个月),儿童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来适应环境,这时,他们还不能分辨自我和非我;1~4个月,形成了最初的习得性适应动作;4~8个月,出现了有目的的动作;8~12个月,动作的目的和手段逐渐分化;12~18个月,儿童能在重复的活动中发现有效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18个月~2岁,儿童开始用言语作为信号来描述外部世界。言语机能的出现,加速了儿童智力的发展,同时也

教育心理学复习章节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1、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就是个体由于与外界环境的互动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表现或心理的持久变化。 3、学习理论就是教育心理学最核心的研究内容。 4、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就是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两种基本范式。 5、几种具体的研究方法:问卷法,实验法,观察法,访谈法,微观发生法。 6、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 第四章 1、学习:就是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 2、学习的作用:(1)学习就是有机体与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2)学习可以影响成熟。(3)学习能激发人脑潜能。 3、按学习主体分类:动物学习与人类学习 4、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想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的学习。(8)解决问题的学习。

5、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言语信息。(2)智力技能。(3)认知策略。 (4)态度。(5)动作技能。 6、学习性质与形式分类:(1)据学习方式分为接受的与发现的。(2)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的与有意义的。 7、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1)内隐学习:个体不知不觉的获得经验,并引起相应行为变化的学习。(2)外显学习:指有意识的、需要付出心理努力并需按照规则做出反应的学习。 8、(1)外显记忆:长时记忆中能够在意识水平上加以回想与思考的知识。(2)内隐记忆:无法在意识水平上加以回想,但不知不觉地影响着行为与思维的学习。 9、学习的相关概念:(1)终身学习。(2)远程学习。(3)机器学习。(4)学习科学。 10、学习理论的发展:(1)两种倾向学习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发展:行为主义学派与德国的格式塔学派。(2)行为、认知倾向学习理论的相互吸收。(3)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4)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 11、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记忆遵循三条联想律:相似律、相对律与邻近律。 1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1)无条件刺激:本来就能引起某种固定反应的刺激。(2)无条件反应:指由无条件刺激原本就可以引起的固定反应。(3)中性刺激:给狗呈现刺激如铃声,狗不会产生唾液分泌的反应,铃声被称为中性刺激。(4)条件刺激:原来的中性刺激,它并不能引起无条件反应,但与无条件刺激多次在时间上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理论及代表人物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法国) 3、心理起源说——孟禄(美国) 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前苏联) 5、中国史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乐正克 6、西方较早讨论教育问题的着作——《论演说家的培养》(《雄辩术原理》)——昆体良(古罗马) 7、非制度化教育思潮——库姆斯、伊里奇 8、雄辩与问答法——苏格拉底(古希腊) 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 10、《政治学》——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1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 班级授课制,泛智教育。 12、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培根(英国) 13、自然主义教育——《爱弥儿》——卢梭(法国) 14、教育学进入大学讲坛——康德(德国)、《林哈德与葛笃德》——裴斯泰洛齐(瑞士)

15、科学教育思潮的兴起,课程体系——《教育论》——斯宾塞(英国) 16、实验教育学——梅伊曼、拉伊(德国) 17、发展性教学理论——《教育与发展》——赞科夫(前苏联) 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主导作用原则(重理性原则)、理解学习过程原则、对差等生要下功夫的原则 18、范例教学——瓦.根舍因(德国) 19、和谐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 20、《教育漫话》——洛克(英国) “白板说”、绅士教育、国民教育思想与民主教育思想。 2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 传统教育学代表、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四段教学法、统觉观念。 23、实用主义教育学——《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 现代教育学代表、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重组、在做中学、儿童中心主义。 24、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着作——《教育学》——凯洛夫(前苏联) 25、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着作——《新教育大纲》——杨贤江 26、设计教学法——克伯屈(美国)

333教育综合教育心理学背诵口诀

教育心理学主观题背诵口诀 一、简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口诀:有意理解深加工,组块编码记忆术过度学习150 ,阅读试忆相交替复习方式多样化,集中分散相结合 (1)明确记忆要求,增强知识巩固的自觉性。(2)深度加工材料、(3)有效运用记忆术。尝试回忆与反复记忆相结合。(4)进行组块化编码。(5)适当过度学习。一般认为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6)合理进行复习。①及时复习;②分散复习;③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二、简述有效迁移的策略或简述为迁移而教的一般建议。 口诀目材编程策(木材变成车) ⑴科学精选教学材料;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⑶合理编排教学程序;⑷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5.合理确立教学目标 三、简述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口诀:三个教学过程一学科结论 1.教学过程的课程创生与开发 2.教学过程的师生交往与互动 3.学科结论的过程价值 4.教学过程的人文关怀四、简述学习动机的激发。 口诀:上课布置作业学习反馈奖惩归因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上课)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布置作业)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学习反馈) 4.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奖惩)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学习(归因) 五、简述教学过程应遵循的基本规律。 口诀:教师直接掌握传授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六、简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口诀:双量双练加思考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七、学习动机的培养 口诀:两设置两利用一培养一注意 1.设置榜样 2.设置具体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方法 3.利用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4.利用直接转化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5.培养学习兴趣 6.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八、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力 口诀:一增强二掌握三减少四培养 1.增强记忆的目的性 2.掌握良好的识记方法 3.根据遗忘规律,减少遗忘 4.培养良好的记忆规律 九、课外活动的特点 口诀:组织上形式上内容上过程上 1.组织上的自主自愿性 2.形式上的灵活多样性 3.内容上的灵活性和广泛性 4.过程的实践性 十、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口诀:导向选择激励评价 1.教育目的的导向功能 2.教育目的的选择功能 3.教育目的的激励功能 4.教育目的的评价功能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揭示在教育教学影响下,受教育者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的心理规律;研究形成道德品质的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等。中国把发展教育置于重要地位,教心的研究有着十分广泛的前景。由单纯的学习心理向关注教和学两个方面的心理转变,教学心理学兴起并成为教育心理学中最有活力的研究领域。 教心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已经获得了其独立性,并非只是普心的一种应用。因而,几乎所有当代重要的心理学思想,都对教心产生着影响。同时,现实生活与教育实践,也一再向教心提出要求,影响着教心研究课题的变化。由初期偏重于学习心理的研究和学习律的讨论,并且大多集中于智育方面的问题,随着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日益重视,越来越重视道德行为、道德情感以及审美情感的培养。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表达对当代教心研究与发展的理解:教心的独立性发展,教心的研究课题的变化以及心理学新理论的启发与影响。 一、教心的独立性发展:尽管交心是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应用分支出现的,但是历时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使得教心不再单纯是普心原理的一种应用,而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领域。对教心这种独立性发展的认识,是把握当今教心发展的一个基本点。实际上,教心的形成与发展,一直表现为一种过程而不仅仅是一种结果。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将更加关注教育教学实际中所存在的问题,逐步扩大研究的领域。我们认为未来的教育心理学除了继续关注教和学两方面的主要问题外,教育教学实际中的其他问题也必将引起教育心理学的关注。例如我国学者正在进行的而且还将继续进行的有关校本问题的研究,就有可能给教育心理学带来新的研究课题,扩大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和领域,推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2.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由于教育心理学兼具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理论学科和应用学科的特点,加之她只有不到百年的历史,因而教育心理学没有自身独特的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个案法等等,都是借用其他学科的方法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稍加改动而形成的。尽管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使之在不到百年的时间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制约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今后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应该把各有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教育心理学正在使用的方法融合起

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及重点(精心整理)

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P2 2、加涅(美国)提出的学习过程模式(信息加工模式)p5 (1)动机阶段——预期(2)选择阶段——注意、选择性知觉(3)获得阶段——编码及存入(4)保持阶段——记忆存储(5)回忆阶段——检索(6)概括阶段——迁移(7)作业阶段——反应(8)反馈阶段——强化 3、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核心内容)、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过程。P6图 4、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西方p7 (1)初创时期(20世纪二十年代以前)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初创时期: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在1903年出版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是教育心理学的里程碑,是教育心理学的开山鼻祖,有“教育心理学之父”之称。 5、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东方p9 (1)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2)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开始(3)文化大革命结束至今(4)初创时期: 第一阶段: 我国出版的第一部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1924年,廖世成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6、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p11 从学科作用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兼备的学科,并以应用为主。从学科性质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学科。7、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什么意义?p12 (1)增强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8、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p14 (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应该对被试产生积极的影响,要避免对被 试的身心发展产生伤害。)9、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p15 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10、观察法: 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者在一定条件下的表情、动作、言语、行为的变化,并按时间顺序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了解、判断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根据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11、实验法: 是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者的心理活动,从而

2020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20年《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11、下列属于元认知的实例是() A学生考试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能利用复述策略进行记忆 D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12、当某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是() A 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无法确定 13、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12---18岁时期发展的特定目标和任务是( ) A成为自主者的阶段 B发展主动性的阶段 C变得勤奋的阶段 D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 14、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15、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汇总word版本

心理学简答题汇总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其中认识过程的主要内容有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2)个性心理具体表现在人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方面。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 2、学习心理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什么意义? (1)在理论上:心理学的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的论据。心理学理论有助于克服和批判各种唯心主义思想。心理学研究有助于邻近学科的发展和学习。 (2)实践意义:心理学对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提高生产劳动效率有重要意义。心理学有助于做好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医疗效果。心理学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研究心理学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 4、唯心主义心理观与唯物主义心理观的区别是什么? (1)唯心主义认为心理是不依赖于物质而存在的,心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2)唯物主义认为心理的产生有赖于物质的存在,物质是第一性的,心理是第二性的,心理是物质的产物。 5、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关系怎样? (1)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2)两种信号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独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的,第二信号系统调节和控制着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产生人的心理。

教师考编《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基本内涵 研究对象&内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同时又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具体来说包括: a.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第二节发展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是1877年出版的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该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教育心理学由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桑代克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三、成熟时期:学科体系基本形成(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第三节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遵循客观性、系统性、教育性、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一、个体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一)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简答题 1. 连续性与阶段性。 2. 定向性与顺序性。 3. 不平衡性。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劳伦兹首先提 出了关键期的概念) 4. 差异性。 (二)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填空题 1.童年期。 2.少年期。也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填空题 3.青年初期。 二、心理发展的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瑞士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

《教育心理学》问答题

《教育心理学》问答题汇总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考试大纲》P1) 答: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P1) 答: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3、简述学与教的三种过程模式。(P5) 答:(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2)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3)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P7) 答: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5、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P9) 答: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 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 年代以后)。 6、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P13) 答:(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 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7、简述少年期的心理发展特征。(P14) 答:少年期是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 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 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 幼稚性错综的矛盾。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 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 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同时,思维 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 片面性和主观性。 8、简述青年初期的心理发展特征。(P15) 答: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 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 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他们的 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 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占主要地位 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 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9、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P15) 答:(1)关于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 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 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 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 点。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 影响学习的效率。同时,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 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 准备。(2)关于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 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 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 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2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 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 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所以,我们应抓住关 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就能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0、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P16) 答: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 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0-2岁)、前运算(2 -7岁)、具体运算(7-11岁)、形式运算(11 -15岁)等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认 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 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 或形象模式,他们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 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 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 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具 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 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 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 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本阶段的儿童不仅 能够运用经验-归纳的方式进行逻辑推理,而 且能够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 题。本阶段的儿童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 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 接近成人的水平。本阶段的儿童不仅具备了逆 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 维。本阶段的儿童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反而 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 11、简述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P18) 答:(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 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关于最近发展 区。 12、简述最近发展区概念及其意义。(P19) 答: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 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 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 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 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 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它的 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 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水平,还应 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13、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P20) 答: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 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