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人类自然观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

论人类自然观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

论人类自然观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
论人类自然观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

论人类自然观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

李鹏飞

摘要自然观,就是人们关于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看法,总观点。而科学技术与自然观的演变之间具有种种内在的联系,从古到今,从西方到东方,科技的发展无不是伴随着自然观的重大进步而进步的。因此,探讨两者的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从中国和西方的自然观、科技发展史出发,比较两者的异同,说明两个文件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揭示自然观和科学技术间的关系,论证人类认识对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在文章最后提出自己观点:只有自然观和科学技术二者旗鼓相当,相互适应,认识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才会持久。

关键字自然观科学技术东方文明西方文明儒家思想逻辑思维

一、中国自然观与科学技术发展史

1、中国古代自然观的形成与发展

蒙昧之初,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思考都是从很直观的自然现象出发,在中国人看来,天地万物是由五行组成的,五行按一定顺序,相生相克。五行学说解释了宇宙的结构,但是没有解释宇宙的起源。阴阳学说解释了宇宙起源,阴阳学家认为是阴阳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世间万物。这种观点带有浓郁的思辨性质,讨论的是世界的本源和对运动规律的思辨解说,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整体角度出发,注重的是辨证统一。正是由于这种思维方式的引导,由起初的认为天定胜人,对自然界的恐惧和绝对服从,到后来尊崇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理念。产生的儒家、道家等学派,与其说是结果还不如说是原因。然而这种思维也潜移默化中限定了中国人的思维,中国人长于整体性思维、重直觉和顿悟, 在直观的基础上进行联想、类比, 然后用朴素的唯物论、辩证法进行归纳、总结, 说理往往带有玄虚、混沌色彩, 缺少严密推理的逻辑过程, 有时甚至带有几分神秘色彩, 对事物发展的深层原因追究甚少。因此,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占主导地位的是天人一体、万物有情的自然观, 不但化解了人与自然的争斗, 也阻碍了传统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使我国延续了数千年之久的科学技术一直没有形成严密的、理论

化、系统化科学。

2、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展整体上有三个阶段:初期为春秋战国到南北朝;全盛时期从隋唐到两宋;到元明清时开始衰落。其中,天文学从商代就开始有记载,数学中计算工具的发明,医学体现在大量的医药著作,四大发明,水利水系,都代表了各个时期中国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正如李约瑟所言: 在公元3 世纪和13 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在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个高峰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大约是公元前700 年到公元前200 年前后的五个世纪。周王朝的衰落,导致了大一统的专制制度的崩溃。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争霸天下。纷纷改革内政,有力地推动了科学与文明的发展。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军事家、纵横家纷纷登上历史舞台。思想界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春秋时期的各大学术流派大都拒绝拜倒在宗教迷信的鬼神之下,因此这段时间的中国始终是政教分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享有思想和职业上的自由与平等对待。

随着魏晋时期进一步的思想解放, 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却很快进入了第二个高峰期。时间进入大约13世纪时,中国出现了一股对近代中国社会形态影响最为严重的哲学思潮——程朱理学。程朱理学的禁欲主义不仅抛弃了古典哲学中对自然界和理想社会的追求,而且阉割了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古代思想家的人文精神。从此中国社会进入一种思想禁锢保守、等级制度森严的专制社会。在社会上也形成“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从事自然科学和技艺的人成了只是会一点“雕虫小技”的小人。天文学、数学和医学家们在社会地位、生活待遇上和“科举出身、八股取仕”的进士们根本不能相提并论。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直到19世纪,西方的坚船利炮打破了闭关锁国、固步自封的中国。中国社会又一次出现思想解放的浪潮,学习西方先进文化与科学。其主导思想是“天人相分”,“人定胜天”,在这种思潮在建国的斗争过程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也在这种大无畏的思潮影响下,中国人在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里很快搞起了科学技术,建设起了新中国。

二、西方自然观与科学技术发展史

1、西方自然观的形成与发展

大约和中国春秋战国同一时期,在公元前6世纪,在神话宗教自然观盛行的同时,诞生了古希腊哲学,他们探究世界的成分、组成和运行,形成最朴素的自然观,创立了关于基本元素的学说。“科学之祖”泰勒斯认为“水生万物,万物生于水”,他认为世界的基本元素是水。这对后来提出原子论有很大的提示,他们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是由不可分割的东西相互作用组成了世界。虽然这个时期的原子论不能算是科学理论,只是一种哲学的推测,但已经可以看出西方人在思想之初和中国人的不同,他们长于逻辑的推理,并形成一套体系。崇尚科学理性, 习惯于把个体从整体之中分离出来, 进行分析、解剖和研究, 热衷于探究事物的因果联系, 把求知看成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在商贸经济的进一步推动下, 西方人建立起一个比较严密的、系统的、形式化的自然科学体系。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占主导地位的是“天人相分”论:把主体和客体加以对立地看待。人是凌驾于自然之上的, 有统治自然界的权力;人只有在征服、战胜自然的艰苦斗争中才能求得生存。这种自然观推动了人们对自然规律的探索, 推动了西方自然科学的进步、繁荣、发展, 迎来近代工业革命, 且在科学、经济文化等领域后来居上, 赶上和超过了在工业革命前的几个世纪内科技和经济力量居

于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

2、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

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样经历了两个高峰时期,以古希腊文明为代表,古希腊始终没有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 各城邦之间在经济、体育和军事上的激烈竞争给科学与文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四年一度的全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就是这种竞争与交流的盛会。在思想上,人们享有充分的自由,终于后来兴起的崇尚禁欲主义的基督教完全不同,他们信仰的是“众神”,追求的是自然美、人体美,崇尚自由和民主,这些直接导致了古希腊科学的迅速发展,给后人留下丰硕的科学成就和无与伦比的艺术珍品。从5世纪到15世纪,史称欧洲中世纪,这是一段科学黑暗期,科学由于遭到基督教神学的压制和迫害沦为神学的婢女,基督教垄断了文化教育,垄断了整个精神生活。在这段时间里,西方科学虽然有所发展,

但多是以对抗教会,牺牲生命为代价的,任何揭示自然奥秘的科学只要不符合宗教教义都会遭到排斥和镇压。13 世纪前后,人文主义学者们打着复古的旗帜, 开始了对中世纪基督教神学世界观的有力批判, 重新复活了古希腊自由的人文精神。科学发展进入第二个高峰时期,枷锁被打开了, 整个欧洲成了近代科学与文明的辉煌起点。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思想的影响下, 欧洲的自然科学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接下来的三次工业革命,让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取得了跨越性发展,将古老的中国远远的甩在后面,正如马克思所言,在工业革命的一百年里,创造出的社会生产力要比一切世代创造的生产力总和还要多。

三、自然观和科学技术的关系

纵观东西方自然观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并由此得到的理论,深刻影响着几个时代未来的科学技术发展方向,这源于这些理论对人们初期思维的限制性影响。很大程度上,中国人的地理环境影响了最初这些哲人的思维习惯,而哲人的思想是足以影响一个民族的。儒家、道家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无不是这样。中国是大陆国家。古代中国人以为,他们的国土就是世界。中华民族自古以农业为生,耕耘在自己的世界里。在农业国,土地是财富的根本基础。所以贯串在中国历史中、社会、经济的思想和政策的中心总是围绕着土地的利用和分配。这就导致中国人对土地的强烈依赖,很容易形成自给自足的生活习惯,推崇天人合一,万物有情的自然观。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而到后来的禅宗哲学,更是推崇顿悟,玄而又玄。国人经常是似懂非懂,糊弄而过。缺乏对真理的实践性求证,这种思维影响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大多数人。而科学研究正是需要这种探求精神,需要刨根问底,显然,从思维认识角度来说中国人在这方面普遍存在着短板。这是整个传统自然观给我们刻上的烙印。整个西方世界人们的自然观,都受到古希腊文明的影响,这是由于13世纪发现的古希腊文明揭开了文艺复兴的序幕。希腊人生活在海洋国家,靠商业维持其繁荣。他们根本上是商人,商人要打交道的首先是用于商业帐目的抽象数字,然后才是具体东西。只有通过这些数字才能直接掌握这些具体东西。这样的数字,是用假设得到的概念。于是希腊哲学家也照样以这种用假设得到的概念为其出发点。他们发展了数学和数理推理。为什么他们有知识论问题,为什么他们的语言如此明晰,原因就在此。相比较于农耕文明的中国人,海洋国家的商人有较多的机会见到不同民族的人,风俗不同,

语言也不同;他们惯于变化,不怕新奇。相反,为了畅销其货物,他们必须鼓励制造货物的工艺创新。这种理性的逻辑思维得益于他们最初对自身环境的认识,形成利于他们自身发展的自然观,这在以后开启的工业革命中使他们受益匪浅。

反过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时刻检验着自然观。这些例子就是东西方文明在宗教式的束缚下的一次次的挣脱,一次次的推翻并创造一个新的文明时代。在新的文明时代里,科技和自然观再一次达成一致,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检验。

四、总结

人类生存能力的不断提升背后时刻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又需要人类对自然正确认识观的指导。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推动着人和自然的分野:从懵懂时期的“天定胜人”,到“天人合一”,再到“天人相分”,这是人们对自然认识上的进步;而新的自然观的形成又促进了人类在改造自然方面的进程和方式,也就是技术的发展方向。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整个西方和东方的文明都是在理性的认识、主流的先进哲学的指导下取得的。整个人类历史更进一步证明了自然辩证法的正确性:人类正确的自然观指导科学技术的进步。恶意的或者想抹杀真理的闹剧最终会散场。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会进一步给人们认识自然提供客观证据,两者必须相辅相成,才能共同进步,任何一方出现短板,都会给人类的发展带来阻碍。联想到如今,自五四以后,国内很难有一种新的哲学引导,更多的是回归传统哲学,重新拾起孔儒之道。这种哲学观必定会影响到国人对自然的态度,进而影响我们科学技术的发现与发展。可以说目前的中国是一个没有哲学创新的时代。而放眼全球,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同样没有一种主流的哲学思想来引导这个时代,科技的发展速度要比哲学的更新快得多,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人类究竟能走多远,这种快速的科技进步究竟还能持续多久,我们不得而知。近代科技的发展不过一百多年,放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能算是一段小高潮。科技和人类自然观下一次的同步究竟在何时,我们无法估算,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只有两者旗鼓相当,这种快速发展才会持久。

五、参考文献

[1]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5.

[2]朱春晖.科学技术、自然观、发展观的互动[N].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6.6

[3]庞小宁.科学技术哲学概论[M].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4]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美国:麦克米伦公司出版,1948.

[5]李崇.论马克思的人类历史自然观[J].新财经.2011,6.

[6]关银凤.思想的自由与禁锢对近代文明进程的影响[N].山西师大学报,2004

[7]李贽.叙焚书: 卷四[M].北京:中华书局, 1975.

[8]巩英洲.马克思自然观中的人与自然和谐思想[J].社科纵横,2010.

科学技术发展中的自然辩证法

科学技术发展中的自然辩证法 甄晓琨 硕研12班2013021259 摘要:自然辩证法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研究自然科学认识过程、认识方法和自然科学认识发展的规律。自然辩证法一方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普遍原理在自然界中的具体表现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具体应用,另一方面又是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哲学概括。由于人的发展在一定历史阶段具有局限性,导致科学技术在对社会各个方面上表现出多重效应,这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又有消极的制约因素。 关键词:科学技术自然辩证法多重效应 自然辩证法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研究自然科学认识过程、认识方法和自然科学认识发展的规律。自然辩证法不但把科学看作是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探讨其在一定社会中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规律,而且也把与科学紧密相关的技术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来研究。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科学的指导。哲学对科学实施方法论指导;科学是哲学的具体材料。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一、科学技术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每一次新技术革命,都带来思想的大解放、生产力的大发展、经济的大飞跃,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变革与进步,这已被历史所证明,但由于科技本身存在的缺陷和人类的不正当使用或滥用,科技所埋藏的隐患、所产生的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 (一)科学技术发展对于和谐社会构建的积极作用 1、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科技通过改进生产工具、提高劳动者技能和素质、改变劳动对象的状况、利用科学的管理等途径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并最终促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以解决经济增长的根本问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又有助于科技的进步,二者的互动关系催生了科技经济的一体化。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了条件。因此,科技进步是社会可持续发展赖以实现的重要手段,只有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2、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社会文明发展 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人口素质的全面提高,而科技进步则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现代思维方式正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而向着系统性、开放性、动态性方面发展。所以,通过科技教育,以现代科学知识武装头脑,以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水平和劳动技能,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

科技发展与自然观演变的关系

。 论文题目: 科技发展与自然观演变的关系 学院理学院 专业物理

学号 姓名+++ 科技发展与自然观演变的关系 摘要:自然观是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的哲学概括,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是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自然观的变化不断影响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反过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影响着自然观的形成。本文从中国和西方的自然观、科技发展史出发,比较两者的异同,说明两个文件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揭示自然观和科学技术间的关系,论证人类认识对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在文章最后指明认识到科技发展与自然观演变的辩证关系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字自然观科学技术西方文明东方文明辩证关系 自然观是指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人们对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演化方式、运动变化及动力原因的根本看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自然观,不同时期人类的自然观也不同。其中,科技对自然观的演变起着重要的导向功能,随着科技的发展,自然观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共经历了原始的宗教自然观、古代朴素自然观、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自然观、近代的机械自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过程,最终形成科学的自然观。下面通过分析中国和西方的自然观及科技发展史来探讨其辩证关系。 一、中国自然观与科学技术发展史 1、中国古代自然观的形成与发展 蒙昧之初,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思考都是从很直观的自然现象出发,在中国人看来,天地万物是由五行组成的,五行按一定顺序,相生相克。五行学说解

释了宇宙的结构,但是没有解释宇宙的起源。阴阳学说解释了宇宙起源,阴阳学家认为是阴阳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世间万物。这种观点带有浓郁的思辨性质,讨论的是世界的本源和对运动规律的思辨解说,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整体角度出发,注重的是辨证统一。正是由于这种思维方式的引导,由起初的认为天定胜人,对自然界的恐惧和绝对服从,到后来尊崇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理念。产生的儒家、道家等学派,与其说是结果还不如说是原因。然而这种思维也潜移默化中限定了中国人的思维,中国人长于整体性思维、重直觉和顿悟, 在直观的基础上进行联想、类比, 然后用朴素的唯物论、辩证法进行归纳、总结, 说理往往带有玄虚、混沌色彩, 缺少严密推理的逻辑过程, 有时甚至带有几分神秘色彩, 对事物发展的深层原因追究甚少。因此,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占主导地位的是天人一体、万物有情的自然观, 不但化解了人与自然的争斗, 也阻碍了传统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使我国延续了数千年之久的科学技术一直没有形成严密的、理论化、系统化科学。 2、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展整体上有三个阶段:初期为春秋战国到南北朝;全盛时期从隋唐到两宋;到元明清时开始衰落。其中,天文学从商代就开始有记载,数学中计算工具的发明,医学体现在大量的医药著作,四大发明,水利水系,都代表了各个时期中国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正如李约瑟所言: 在公元3 世纪和13 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在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个高峰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大约是公元前700 年到公元前200 年前后的五个世纪。周王朝的衰落,导致了大一统的专制制度的崩溃。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争霸天下。纷纷改革内政,有力地推动了科学与文明的发展。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军事家、纵横家纷纷登上历史舞台。思想界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春秋时期的各大学术流派大都拒绝拜倒在宗教迷信的鬼神之下,因此这段时间的中国始终是政教分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享有思想和职业上的自由与平等对待。随着魏晋时期进一步的思想解放, 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却很快进入了第二个高峰期。时间进入大约13世纪时,中国出现了一股对近代中国社会形态影响最为严重的哲学思潮——程朱理学。程朱理学的禁欲主义不仅抛弃了古典哲学中对自然界和理想社会的追求,而且阉割了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古代思想家的人文精神。从此中国社会进入一种思想禁锢保守、等级制度森严的专制社会。在社会上也形成“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从事自然科学和技艺的人成了只是会一点“雕虫小技”的小人。天文学、数学和医学家们在社会地位、生活待遇上和“科举出身、八股取仕”的进士们根本不能相提并论。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古代

自然辩证法 第二章 20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与系统自然观

第二章:20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与系统自然观 一、系统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 (一)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1. 物理学上的新发现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1895年,发现X射线。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1897年,证实了电子流。 法国.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 2、物理学上的危机——“两朵乌云” 黑体辐射问题——紫外灾难,经典理论无法解释 以太问题——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经典物理学陷入危机 3、物理学革命 (1)“相对论”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题为《运动物体中的电动力学》的论文 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 ①相对性原理;物理学定律在所有的惯性系中是相同的,不存在一种特殊的惯性系。 ②光速不变原理:在所有的惯性系中,真空中光的速度具有相同的值。 ★1916年,爱因斯坦发表了《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2)量子假说 1900年12月24日,普朗克在法国物理学会上宣读了题为《关于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的论文。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提出了能量子假说。 (3)光的量子理论 1905年爱因斯坦在普朗克能量子假说的基础上找出了光量子假说,光就是以光速C运动着的粒子流,他把这种粒子叫光量子。(提出“波粒二象性”解释‘光电效应’)量子力学的建立 ●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物质波的运动方程 ●海森堡测不准关系△x·△p≥h/2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新发展 1.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建立,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把时间、空间联系起来,引起了时空观、物质观、运动观的深刻变革。 2.量子力学揭示了统计决定论的因果观。(改变了经典理论中的严格决定论;说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3.分子生物学深化了对生命机制和生命本质的认识 四大理论模型 ?宇宙学中的大爆炸模型 ?粒子物理学中的夸克模型 ?分子生物学中的DNA双螺旋模型 ?地球科学中的板块模型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

e a n d A l l e i 2012《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4.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5. 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5.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 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 2.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 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4.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 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 6.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 7.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8.观察是否渗透信念 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

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山西大学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 (2012 ----2013学年第1学期) 学院(中心、所): 专业名称: 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 论文题目: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授课教师(职称): 研究生姓名: 年级: 学号: 成绩: 评阅日期: 山西大学研究生学院 2014年月日 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自然辩证法已不再是单纯理论的研究,它对于自然科学研究者有着不容忽视的指导意义,自然辩证法是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的纽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密不可分。本文介绍了自然辩证法的两大内容,即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举例说明了这两大内容对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阐述了二者与科学发展不可分割的关系。 关键词:自然观自然科学观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自然观,即对自然界辩证法的研究;二是自然科学观,即对自然科学辩证法的

研究,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 1、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观 这方面的研究,要求不断地概括和运用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发展和更新人们关于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和对自然界的总观点,其中包括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信息观、系统观、规律观以及自然发展史和自然界各种运动形态的划分、联系、交错、转化等等;要求探讨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在自然界各种过程中的丰富多样的表现及运用,使人们对辩证法规律和范畴的理解不断充实和深化,在许多方面进一步清晰化、准确化和精细化,并增添新的内容。从而,把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提高到同自然科学的新发展、新思想相适应的现代水平。 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古代中国有数不清的如四大发明这样为世界科技作出卓越贡献的成就。但是如果按学科来看,古代中国的主要科学成就都集中在应用领域,例如制造业、建筑业等;而基础理论学科方面的成就相对贫乏。一本介绍数学发展历史的书中说,对数学贡献最大的是欧洲人,同时,书中也介绍了巴比伦、埃及、印度、阿拉伯等国家的数学成就,却对中国的数学成就只字未提。想来也有一定道理,古代中国鲜有数学成就,能登大雅之堂的就更少了。还有一个例子,汉代刘徽在修订《九章算术》时,发现了其中的多处错误,如计算弓形面积的公式、计算球体体积的公式等。这些公式被用来计算建筑用料已有100多年了,期间应当有很多人发现过实际用料与预期不同,却从来没人想过这些公式是对是错。 中国人匮乏的数学天份正是受自然观影响的一个结果。由于中国人对现有的自然界颇为满足,也就失去了改造自然的兴趣和动力。这种思维方式蔓延开来,就造成了中国人普遍满足于问题在表面上得以解决,而对于隐藏于表象之下的事物内因缺乏兴趣,懒于对问题刨根追底。所以古代中国对于自然界的研究始终都只停留在肤浅的客观观察阶段,极少有人把观察结果抽象总结成理论,更不要提用理论来指导改造自然了。数学作为一个最基础,最抽象的学科,受害也最深。 2、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科学观 自然辩证法主要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研究自然科学认识过程、认识方法和自然科学认识发展的规律。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方面研究作为社会现象之一的自然科学在社会中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规律。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一般关系的学说 自然辩法诞生于l9世纪中叶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当时三个方面的重大变化和发展冲击着人们原有的自然图景和思维方式,为其创立提供了客观基础。表现如下:一是大机器生产带来的人类生产活动的高度社会化,加强了人们之间的社会联系和交往,改变着人们旧有保守的、静止和孤立的思维习惯和方法;二是自然科学的一系列伟大发现展现了自辩法发展的本性和规律,冲击着人们业已形成的机械的、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三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创立,为自然辩证法的创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使自然观的革命有了理论指导。自然辩证法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和诸多因素下,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和技术相结合的一场伟大的理论革命。自然辩证法揭示了自然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人对自然界的能动关系等,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思想观点等,诸多体现具有划时代的变革。 自然辩证法不但把科学看作是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探讨其在一定社会中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规律,而且也把与科学紧密相关的技术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来研究。自然辩证法关于技术论的研究,就是从总体上探讨技术的性质和特点、技术发展的条件和规律以及技术和其他各种社会现象的关系等等。这一研究和自然科学论的研究共同为科学技术政策的制定、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划、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其重要性日益显得突出起

自然观与自然科学发展的关系

自然观与自然科学发展的关系 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自然观就是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在学术上,自然观是一个哲学上的概念,抛开物质和意识,唯物和唯心的立场不谈,个人认为自然观可以理解成一个人对待自然的态度,这里的自然可以理解成我们的生活环境。如此,拥有一个正确的自然观,不仅有助于保护已经被人类破坏的千疮百孔的环境,而且也将有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说到自然科学,是一个很高深也很宽泛的概念。就个人简单理解,自然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的学科,不仅仅为人类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而且为人类的行为提供理论指导,因此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助于人类形成正确的自然观。由此可见自然观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是一种辩证的关系。 一方面,自然科学的发展,自然科学知识的丰富,可以让人类更了解自然,明白自然现象的原理。从而意识到人类的哪些行为或日常生活中的哪些行为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而哪些行为有助于保护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增强人类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自然科学的发展可以为人类的社会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推动可持续发展。在此过程中,人们也会逐渐形成一种正确的自然观,不是畏惧自然,也不是奴役自然,而是与自然和平共处。 另一方面,形成正确的自然观,有助于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环境的同时更加关注如何保护自然环境,如此会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研究课题,从而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此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中切实可行的理论才会是正确的理论,由实践中引发的课题也是最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错误的自然观必定会被自然科学所否定,得不到长期的发展。就拿与自然的关系来说,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坚信人定胜天,于是不择手段向自然索取,最终,大自然用他自己的方式惩罚了人类,由此人类认识到了人定胜天的自然观是错误的。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类逐渐意识到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取得双方的互赢,所以在信息文明时代,我们倡导的是和谐,是人与自然和平共处。 综上分析,自然观与自然科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正确的自然观有助于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自然观,同时也会纠正错误的自然观,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学技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影响 摘要: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关系。人在与自然的关系中既具有能动性又具有受动性,是两者的辩证统一。文章还介绍了人与自然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从正面和负面讲述了科学技术对人与自然的影响。人要利用好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依靠科学技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键词:科学技术,人与自然,影响 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s the basic relationship of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The relationship of man and nature is dialectical unity of initiative and Passivity. Th e article also describes three historical s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n and nature, and the impac 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man and nature from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People should mak e use of g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double-edged sword", to achieve the harmonious devel opment of man and nature. Key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 and nature, impact .人与自然的关系 1.1人与自然关系中受动性 马克思所说:“人直接的是自然存在物。……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 [1] 1 作为主体的人的生命、意识、活动起因于作为客体的自然界,所以必然受到 自然界制约,这样的一种特性就是人在与自然关系中的受动性。这种受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界孕育了人类,而且迄今为止,地球是我们发现的唯一适合各种动植物生存的场所,也是唯一适合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生存的场所。因此如果离开了这个场所,人类将无法生存。自然界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必要的空气、水、食物、阳光、温度等条件,还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森林、平原、地下矿藏以及风力、水力、地热、太阳能等各种资源。由此自然界的各种物质资源就成为人类生活和进行生产资料生产的。(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67页)。 人类不仅能够能动的认识自然,而且还能够能动的改造自然。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关系产生于人类作为主体对自然客体的需要。由于人的生物本性,其基本生存需要只能从物质的自然界得到满足,而自然界往往不能自动的满足这种需要,这就产生了以主体的自觉能动性为前提,对自然客体进行改造的必要。这就要求人们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用自己的大脑指挥自己的肉体利用工具去实现对自然界的作用和改造,改变自然物的形态,改变自然物相互作用的方式和运动方式,从而使被改造的客体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但是人类在改造自然时,只有在自然客体固有的内在规定性和规律性的基础上,去改变自然客体的外部形态或内部结构,才能达到满足人类主体需要的目的。对自然客体规律性的遵循,是改造自然客体成功的基础,因此人类在改造自然客体过程中能动性的发挥状况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人类对自然客体的认识程度和认识水平。 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辨证统一。一方面,能动性必须以受动性为基础,受动性对能动性是一种制约。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人类所表现出来的任何一种特定的能动性,都必须以某种特定的受动性为依据的。人的能动性的发挥状况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取决于人对受动性的认识程度和控制状况。另一方面,能动性又是受动性的主导。人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不断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本质,不断的改造人自身,通过自己自觉的、能动的活动来完善和发展自己,提高自己对受动性的认识程度以及对受动性的控制能力,使自己的能动性得到更好和更快的发展。

什么是自然观

什么是自然观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1、自然观的含义 所谓“自然观”,就是人们对自然本性的理性把握和哲学提升,属人类认识的一种形态。它亦有三层含义: (1)自然观是对自然的本原、构成、演化过程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科学解。即从科学的角度正确回答诸如“自然的本原是什么”,“自然由哪些部分构成以及以何种方式构成”,“自然自身演化和发展的过程和途径是什么”,“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人如何在自然中实现自身的目的”等问题。因而正确的自然观首先必须基于具体的科学认知成果才能得以确立,只有从已有的科学理论中加以概括才能得以显现,而不能像黑格尔那样从某种信仰式的抽象原则出发,臆造出自然的本质和联系。 (2)自然观是对自然的本原、构成、演化过程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哲学解。运用已有的科学成果说明自然的本性并不等于这些成果本身,自然观与一般的自然科学理论的区别就在于其立足点、研究方法和最终的结论是哲学的。亦即对上述问题的整体把握和抽象概括。自然观昭示给人们的是自然本性的“一般”而非“特殊”,是自然本性展示的“全程”而非“局部”,是在对自然本性进行分析、归纳基础上的理性抽象与辩证整合而非细节描述和直观理解,它要用概念逻辑在思维中再现自然的系统本性和辩证规律,从而为人对自然的认识提供本体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指导。因而正确的自然观将有助于促进科学的进步和对自然认识的深化。 (3)自然观是对自然的本原、构成、演化过程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历史解。如前所述,自然是历史的,因而自然观就要关心自然的这一历史过程,这不仅要求人们对自然的构成、本原、演化过程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作结构性的剖析,

【完整版毕业论文】自然辩证法论文--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摘要:传统上将科学与技术混为一谈已经不能适应现今科学与技术飞速发展的要求,故本文研究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通过回顾人类科学和技术发展史,对科学和技术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辨证分析。同时,本文对当今时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关系的发展趋势做了详细分析。 关键字:科学,技术,关系,发展史,趋势 一、科学和技术的含义 普通民众和媒体将那些他们搞不清楚的专业学科知识统称为科技。但在我们看来,科学与技术是两个含义不同的词汇。在科学与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代,正确的理解这二者的关系,对于预测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制定恰当的发展战略是很重要的[1]。 《辞海》中是这样定义科学的:科学,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本文中的科学专指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科学又可分为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两种[2]。纯粹科学又称为基础科学,其目的在于增加关于我们自身以及我们周围世界的知识,而事先没有特定的应用目的。用科学政策的行话来讲,就是所谓“好奇取向”。应用科学的目的则是对某一明确认识到的实际事物进行研究,增加关于此事物的知识,有明确的应用目的,即所谓的“任务取向”。 而对于技术,法国科学家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给其下了一个简明的定义:“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3]。这个定义包含了五个要点:①技术是为某一目的,有别于科学;②强调技术是通过“共同协作”完成的;③指明技术的表现形式是“各种工具、硬件”;④指出技术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规则,即生产使用的工艺、方法、制度等知识;⑤技术和科学一样,落脚点是“体系”。 从上面关于科学和技术的定义可以看出,科学主要类似于大学的理科,而技

论自然观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辩证关系

论自然观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辩证关系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在学术上,自然观是一个哲学上的概念,抛开物质和意识,唯物和唯心的立场不谈,个人认为自然观可以理解成一个人对待自然的态度,这里的自然可以理解成我们的生活环境。如此,拥有一个正确的自然观,不仅有助于保护已经被人类破坏的千疮百孔的环境,而且也将有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说到自然科学,是一个很高深也很宽泛的概念。就个人简单理解,自然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的学科,不仅仅为人类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而且为人类的行为提供理论指导,因此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助于人类形成正确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的自然观,自然科学则是客观存在,二者的辩证关系实质就是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一、辩证自然观视野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1.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 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是“人和自然”的一个基本关系。通过这个基本关系,既看到科学技术产生的必然性,又看到科学技术沟重要性。可以说,这“两化”原理是发展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科学技术的目的和作用,归根到底,要从“两化”原理中得到说明。 2.人是受动的自然存在物,自然对人实行真正的专制 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是古代人所不能比拟的。近一百年来,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现代化工业,为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给人类带来的物质文明,超过了以往几千年。但是,现代工业对自然界生态平衡的破坏,也超过了以往几千年。 人类往往在自然给予的惩罚中,总结教训,使得“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特别是从自然科学日益发展,我们就愈来愈能够认识到,因而也学会支配至少是我们最普通的生产行为所引起的比较远的自然影响。” 3.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 “人和自然”客观上是一个有机统一体。马克思指出:“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 二、自然观在自然科学中的作用

自然观与科学发展

自然观与科学发展 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者观点。它是从人实践的角度出发考察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突出人与自然界的对立统一关系。自然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科学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对自然观的体现,所以说自然观和科学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 从原始社会的钻木取火,然后到以蒸汽机为契机开始的工业革命,再到计算机为核心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每一次革命的进行与发展都是科学技术的飞速攀越。恩格斯讲过:“在从笛卡尔到黑格尔和从霍布斯到费尔巴哈这一长时期内,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这从另一个方面阐述了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自然观在不断的进行完善,推陈出新,适应和符合事物发展的基本客观规律。 科学技术是如何让自然观在发生渐渐的改变,适应着整个时代的与时俱进。原始社会里,我们在原始社会里通过实践活动不断积累对外界的感知,不断的进行总结形成了一套对自然认识的科学。渐渐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工的出现,使得一大批哲人对过往时间经验以及对自然,客体世界的总结。人们思维的局限性和先验知识的获得使得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存在局限性,又不能找到足够的后验只是来验证先验的正确性。因而神学和宗教应运而生,尽管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但是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这也使得科学技术变得更加具有系统性和传承性。近代科学的起源是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这使得科学更加具有唯物主义的性质,不同于以往唯心主义的科学,认为神创造了整个世界以及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使得我们对捷克馆世界的看法发生了改变,自然观是唯物主义自然观,世界万物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有它自己的发展规律。整个自然观的改变不是个人简简单单的总结,非一成不变的,而是一套系统的,随着时间不断改变体现着外部客观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理论。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自然观又是如何让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呢?正确的自然观使得实践变得更加具有方向性。这种已有知识的指导,让原本多种可能性的发展变得更加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一个在自然观影响下正确发展的科学模式更加能解释和发现科学技术的主要特征,也更加有利于深远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牛顿的通过对力学的发展,让我们对于自然界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我们通过科学技术得到发展,让宇宙飞船在引力作用下遨游在地球轨道上,这也是符合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我国的登月计划,也是在遵从唯物主义的前提下,运用积累下的技术和理论进行正确指导使得这项宏伟计划稳步前进。 自然观与科学技术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发展的指路明灯,然而科学发展是自然观正确的脚下路。自然观的不断变迁使得科学发展更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科学技术在体现着唯物主义自然观,深化其内在含义。唯物主义自然观可能局限于科学水平和认识发展,但是只要科学技术在逐步的发展,自然观就会不断的从其中汲取必要的营养,升华其原本可能狭隘的含义,进而产生适应于大自然和社会运作机理的自然观。这里我们应该紧紧抓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正确的自然观知识用于实践之中促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同时在这里科学技术的发展反映自然的我们也应该加以总结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

从自然辩证法角度浅谈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从自然辩证法角度浅谈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摘要 科学技术作为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强大思想武器,它为人类社会带来了生产力、生存环境、精神文明等多方面的变革,促进了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进步。但由于科学本身的两面性和人类的利用失当,科学技术也会对人类社会产生灾难性的负面影响。 本文结合部分科技领域的例证,从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两方面展开讨论,并强调了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科技进步道路上的重要指导作用。 首先本文讨论了科学技术对社会的正面促进作用,包括改变社会生产力要素,改变社会经济、阶级结构;还有提高人类认知能力,推动了精神文明的发展。接着本文讨论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包括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不可逆的危害;对人类的思想、人格有一定的腐化作用。最后,本文指出,我们必须正视科技的两面性,正确理解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尽量减少科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了实现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的可持续,最终还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在保证资源环境可持续的基础上,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关键词:科学技术;社会发展;正面促进;负面阻碍;可持续发展 引言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是关系到人类命运走向的两个重要课题。回顾20世纪以来,人类历史发展与科学技术的竞争,更加深刻地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但是不可否认,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对社会起到了不可逆转的消极作用。 马克思的自然辩证法主要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研究自然科学认识过程、认识方法和自然科学认识发展的规律。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方面研究作为社会现象之一的自然科学在社会中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规律。自然辩证法把科学和与科学紧密相关的技术都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来研究。这一研究和自然科学论的研究共同为科学技术政策的制定、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划、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其还主张正确看待科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仅要看到科技发展对社会的促进作用,还要看到科技发展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其重要性日益显得突出起来。 因此,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正确看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我国实现科技进步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摘要:科学技术在为社会生产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异化了人和自然。机械世界观、私有制、片面发展是造成这种异化的根源。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改进生产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当前迫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科学;异化;人;自然;私有制 马克思一方面充分肯定了技术在社会中,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的运用所产生的异化现象--技术成为一种异己的力量,既压榨、剥削、奴役工人,又压榨、剥削、奴役自然,成为人自由发展的桎梏。然而,马克思并没有因此把技术本身当做罪恶之源,而是把批判的锋芒指向资本主义社会制度。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技术异化的根源并不在于其自身或其物化,而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的逻辑,它使得技术的使用成为资本家阶级攫取利润、霸权的工具。 1科学异化的表现形式 科学技术不仅第一生产力,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人类从混沌之初的茹毛饮血刀耕火种,到今天的日新月异信息爆炸,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形影不离,科学技术对于推动全人类的发展可谓功不可没。然而,科学发展在为人类社会带来正面效应的同时,负面影响的紧迫性也被提上议程。科学技术的发展表现为人类作为主体能力发展的限制和对物化工具的依赖。当人们运用高科技的快捷交通工具时,很少再有人愿意长途跋涉;当人们享受便捷的通讯设备时,则放弃了

古老的书信;当人们可以在温暖的房间内居住时,人们可能失去对寒冷天气的抵御能力。人们更加倾向于借助科技力量使自己的生活、劳动变得更加简单。然而,由此产生的体能下降、精神困扰问题却是高科技时代带给人类的无法回避的负面效应,人性的异化便愈发陷入深层次。 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表现为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和生态的失衡,科学技术也存在非理性,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某种状况下存在背离,科学技术在使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生转变的同时,也造成了日趋严重的环境破坏,从而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脆弱,日益不利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我们对自然的依赖不是少了,而是多了。人对自然的无度、肆意攫取就是破坏自然、盘剥自然,就是使自然界成为商品化的自然界,污染了的自然界,军事化了的自然界,它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以至濒临枯竭。 人,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身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改造结果。马克思认为,人既是实践的主体又是实践的产物。在与环境的对象性关系中,在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人类所引起的变化不仅仅是自然界本身,也改变了人类自身。在人类改造自然,为自身创造极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通过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创造出来的产品却与人的主观愿望相背离,成为人类活动的异己力量。换句话说,当由主体产生的客体作为主体的对立面,成为一种外在的异己力量而反对主体时,科学技术便异化了人和自然。

什么是自然观

1、自然观的含义 所谓“自然观”,就是人们对自然本性的理性把握和哲学提升,属人类认识的一种形态。它亦有三层含义: (1)自然观是对自然的本原、构成、演化过程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科学解。即从科学的角度正确回答诸如“自然的本原是什么”,“自然由哪些部分构成以及以何种方式构成”,“自然自身演化和发展的过程和途径是什么”,“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人如何在自然中实现自身的目的”等问题。因而正确的自然观首先必须基于具体的科学认知成果才能得以确立,只有从已有的科学理论中加以概括才能得以显现,而不能像黑格尔那样从某种信仰式的抽象原则出发,臆造出自然的本质和联系。 (2)自然观是对自然的本原、构成、演化过程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哲学解。运用已有的科学成果说明自然的本性并不等于这些成果本身,自然观与一般的自然科学理论的区别就在于其立足点、研究方法和最终的结论是哲学的。亦即对上述问题的整体把握和抽象概括。自然观昭示给人们的是自然本性的“一般”而非“特殊”,是自然本性展示的“全程”而非“局部”,是在对自然本性进行分析、归纳基础上的理性抽象与辩证整合而非细节描述和直观理解,它要用概念逻辑在思维中再现自然的系统本性和辩证规律,从而为人对自然的认识提供本体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指导。因而正确的自然观将有助于促进科学的进步和对自然认识的深化。 (3)自然观是对自然的本原、构成、演化过程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历史解。如前所述,自然是历史的,因而自然观就要关心自然的这一历史过程,这不仅要求人们对自然的构成、本原、演化过程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作结构性的剖析,更要关注其发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从动态中体悟其全貌,在发展中领悟其真相,只有达到了历史的认识高度与深度,自然才不是不可思议的、或专跟人作对的怪物。惟其如此,人作为“宇宙之精灵”才有其真正的现实意义。 2、自然观研究的价值 (1)自然观研究是哲学研究的基础。哲学决不是抽象的概念游戏,辩证法也不是变戏法。历史上真正的哲学家,其哲学大厦无一没有坚实的科学基础,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其前提之一便是19世纪的自然科学成果。因此,哲学真理作为人类思维发展的最高形态,作为人类理性智慧的结晶,必须时刻倾听自然科学的呼声,关注科学的发展,对科学真理的扬弃意味着哲学的显现。而在这一过程中,自然观起到了一种中介作用。因为之于科学,自然观是哲学的,而之于哲学,它又是科学的。哲学要从最高意义上和最普遍原则上对自然规律进行抽象,这无疑需要吸收自然观中的养料,且以科学的自然观为基础从事哲学概括,既合理又简捷。 (2)自然观研究是科学研究的必然。对个别与局部的自然现象研究以后,必然导致从一般与整体上去把握自然本性的向往,这是人类认识自身固有的一种禀赋与天性。历史地看,“素朴自然观”是古代科技发展的必然,“机械自然观”是机械力学发展的必然,“科学自然观”呢?用恩格斯的话说:“经验自然科学积累了如此庞大数量的确实的知识材料,以致在每一个研究领域中有系统地和依据其内在联系把这些材料加之整理的必要,就简直成为不可避免的。建立各个知识领域互相间的正确联系,也同样成为不可避免的。”此外,现代科学整体化走向的趋势不也内含着这种系统揭示自然本性的哲学底蕴吗? (3)自然观研究是人的价值研究的载体。人的价值研究是当代世界范围内的理论热点。如何看待人的价值,各派观点虽然有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价值研究首先必须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因为在回答“人的本质是什么”这一价值论的核心问题时,首先需要寻求人的参照物,只有从与人既对立又统一的参照物中去理解人自身才是合理的。在这里,对于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自然观来说,无疑成了一种天然载体。

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

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 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 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一般原理 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2自然辩证法内容体系: ⑴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⑵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⑶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⑷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⑸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二者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主要观点、特征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自然科学基础:哥白尼革命、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伽里略自由落体实验、哈维血液循环理论、波义尔元素说等,这一时期力学成为主导学科,分析方法成为主要方法。 主要观点:物质观、时空观、运动观、因果观、相互作用观和人类统治自然观等观点 特征: a、机械性。以机械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界和人,用纯粹力学的观点来考察和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认为自然界是一部机器,把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形式。 b、形而上学性。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和永恒不变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发展变化。 c、不彻底性。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认为自然界是独立于人的社会实践之外的原始的自然存在物。这种观点导致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分裂,最终陷入唯心主义和神学目的论。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自然科学基础:星云假说、地质渐变论、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

胞学说、原子论与元素周期律。 主要观点: ⑴运动形式学说:以运动形式为基本范畴来把握自然界的普遍联系,以运动形式的逻辑展开来揭示自然界的演化发展; ⑵自然图景:①存在图景:从唯物主义看待自然,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②从存在图景到演化图景:自然界中一切有限的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自然界是无限发展的。 特征:⑴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⑵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⑶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的统一;⑷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生态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和特征: 主要观点:⑴人是自然界的普通成员,人对自然负有道德责任;⑵大自然不但具有工具价值,还具有内在价值;⑶以整体主义思想看待自然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核心思想:⑴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整体;⑵人是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⑶生态系统的利益包含并高于人类的利益;⑷维护生态系统繁荣稳定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伦理原则;⑸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特征:全球性、批判性、和谐性。 科学与技术的内涵与本质特征: 科学的内涵:⑴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⑵产生知识的实践活动;⑶一种社会建制;⑷一种方法;⑸一种生产力;⑹一种文化;⑺具有双刃剑的作用。 科学的本质特征:科学是求真、求实的活动: ⑴就科学活动成果而言,科学是由概念、规律和理论等组成的关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知识体系,具有通用性、共享性; ⑵就科学活动本身而言,科学是以探索客观世界规律为目的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探索性、创造性、预见性; ⑶就科学成果的社会应用而言,科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实践力量,具有一般生产力的特点。 技术的内涵:

科学技术与风险的关系分析研究自然辩证法

研究生课程考查试卷 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课程编号:G209007 课程性质:学位课任课教师: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安全工程学院领域年级: 上课时间:2018年3 月至2018 年 5 月卷面成绩: 阅卷评语:该同学写作态度端正,积极认真对待论文写作,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用于论文的写作。论文反映出该同学已具有了一定的理论分析能力,看待问题相对全面,综合分析能力较强,同时也具备了初步的资料检索及阅读能力。参考了一定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好,能将老师课堂上讲的知识运用到课程论文中,未见明显抄袭现象。课程论文内容基本完整,主要观点集中,有一定的逻辑性。总体来看,论文工作量饱满,达到课程目的。 阅卷教师(签名): 重庆科技学院研究生处制

诚信考试承诺书 我是学院专业(领域) 级的研究生。倡导严谨规范的学术行为,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是每位科研工作者应尽的责任,严格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是提高科研水平的必然要求。我郑重承诺以下事项: 1.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维护科学诚信。 2.充分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和知识产权,引证他人研究成果须实事求是。 3.严格遵守相关专业领域的基本写作、引文和注释规范。 4.不捏造、篡改自己或他人的研究成果、实验数据。 本人申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已加标注。 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相关责任。 承诺人: 年月

科学技术与风险的关系分析研究 摘要:科技带来了方便,但同时它也带来了风险。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关系,高科学技术引进了风险,风险阻碍着高科学技术。当然,社会的进步是离不开高科学技术的,所以理解和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显得至关重要。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承认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众多利益的同时,又不得不面临着高科学技术带来的风险问题。下面,本文具体阐述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内在作用机制,以及如何让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字:科学技术风险双刃剑发展伦理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Risk Abstract: Technology brings convenience, but it also brings risks. There is a certain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Hi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ve introduced risks, and risks have hindered hi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ourse, social progress is inseparable from hi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 understanding and hand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s crucial. Science is a double-edged sword. While acknowledging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brought many benefits to mankind, we also have to face the risks brought by hi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low,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and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action, and how to mak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handle well. Key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risk ;double-edged sword ;development;ethics 引言 两次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进入了火热的科技创新时代。许多人因此产生了对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与迷信,以为人定胜天,科学技术能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这个建立在和平与发展的前提下的时代,在大大改善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的前提下,正以前所未有的范围和层次改变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今时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