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龙口市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

龙口市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

龙口市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
龙口市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

龙口市水利信息化建设

一、现状

龙口市水利信息化建设工程包括:防汛调度中心、网络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雨水情遥测系统、卫星云图接收处理系统。

网络系统:建有防汛调度中心一处,网络系统采用10兆光纤接入,固定IP地址。由路由器、硬件防火墙、交换机、服务器组成的防汛调度中心网络架构,并延伸至三座大中型水库管理单位。

视频监控系统:在全市主要河道、三座大中型水库安装有15个视频监控点,可对主要河道、水库汛期行洪情况进行24小时监控。视频信号由光纤传输至调度中心处理机房,通过会商室安装的由24台高清电视组成的电视墙实时显示。

雨水情遥测系统:共安装雨情遥测终端20处,覆盖了全市各镇街及南部主要山区,可以实时地观测到全市各地降雨情况。雨水情信息已发布到互联网,实现了资源共享。

卫星云图接收处理系统:用于接收风云2E气象卫星实时数据,及时掌握气象信息。

2011年,根据全市防汛工作需要,在全市六座小一型水库(苏家沟水库、安家水库、员外刘家水库、常胜水库、大

园水库、东营曹家水库)安装了集雨量、水位、视频监控为一体的防汛设施,至此,全市自建雨水情监测点共26处,视频监控点为21处。

防汛调度中心的建成,为全市防汛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遥测系统各站点分布广,传输速度快,可视性好,自2007年8月投入运行至今,在防汛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雨水情系统可以提供各站点适时的降雨量及大中型水库当前水位,遇有强降雨时,能够及时给相关领导提供全市降水情况。视频监控系统可以适时将主要水利工程运行情况传输到中心的会商室,帮助领导正确决断。卫星去图接收系统可以让我们及时掌握天气情况,为防汛工作早做准备。

二、后期规划

(1)完成全市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根据省水利厅工作安排,现正着手准备进行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的方案制定及准备工作。项目规划现已制定完成,预计总投资535万元。

(2)水利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对现有的龙口水务网站进行全面升级改版,增加网上办公等一系列功能。预计投资34万元。

(3)水文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

(4)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系统建设

(5)农村水利管理系统建设

(6)水土保持监测系统建设

中国水利信息化现状及解决方案

中国水利信息化现状及解决方案 摘要:水利在过去二十多年信息化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当今机、通信、等高新技术的为实现中国的“数字水利”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鉴此,论文提出了一整套水利信息化进程中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信息化数字水利决策支持系统 1 水利信息化现状 水利行业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同时也是信息十分密集的行业,其信息化工作开始于“七五”期间,至今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 (1)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相对滞后。水利工作的三大任务是防治洪涝灾害,解决干旱缺水和治理改善保护水环境。随着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突出,需要开发的水利信息资源越来越多,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要求越来越高,但信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加上系统的维护管理经费渠道始终未得到很好地解决,致使我国在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信息服务方面,与国际的差距有逐渐拉大的趋势。主要表现在未能信息技术及时为政府和公众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及信息化的质量还不能适应水利现代化的需要。 (2)对信息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水利系统的干部和职工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有一部分员工对信息化工作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没有形成统一的建设机制,水利信息化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甚至部分单位还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明确的发展目标。 (3)水利信息化发展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 1)从事水利信息化规划的相关人员对IT技术发展把握不够深,造成了随着IT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刚刚完成的信息化应用建设已经不能适应信息的要求,成了落后的产品。此外,整体性规划的不完善或实施不利而导致各个系统的兼容性差,信息流不畅,致使信息化的大量投入所建设的仅是一个又一个的“信息孤岛”。2)从事水利信息化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相关机构对行业应用理解不够深,造成了水利信息化产品的易用性、实用性差,甚至无法推广或交付使用。3)信息化发展的保障条件不足。水利信息化工作面广、量大,信息化技术发展快,而现

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趋势

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趋势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近年来在治水实践中逐步得出的可持续发展水利思路为水利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所谓水利信息化, 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 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建设的效能及效益。对水利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持。 1 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 1.1 基础设施建设 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是运用先进的水利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形成水利信息综合采集系统, 建成水利信息骨干广域网络和水利数据中心。目前已建成了连接全国流域机构和各省( 市、区) 的实时水情信息传输计算机广域网, 建设了400 多个水利卫星通信站, 为水利数据的实时快速传输创造了条件。在水利信息资源开发方面, 初步建成各流域、各省( 市、区) 的水文数据库和国家级水利政策法规数据库, 能够对外提供初步的查询服务。同时还有一批数据库, 如水利空间数据库、全国水土保持数据库、全国农田灌溉发展规划数据库、全国防洪工程库和全国蓄滞洪区社会经济信息库等正在启动建设中。 1.2 保障环境建设 保障环境是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水利信息化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支撑。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包括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安全体系、政策法规、组织管理和信息化人才等。国家水利部门在保障环境的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于2003 年相继正式出版、出台和印发了《水利信息化标准指南( 一) 》《水利部信息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 水利信息化的建设需要一大批掌握国际国内先进信息系统开发及应用技术、信息及系统安全技术、精通项目建设管理的多层次、高水平信息化人才, 这是水利信息化工作得以有序、高效、协调进行的关键。2005年首届“中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高峰论坛”以“信息技术全球化与中国人才培养”为主题深入探讨了现阶段我国信息技术人才的发展趋势与人才培养方向, 说明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已受到越来越高度

水利信息化主要业务应用

水利信息化主要业务应用 根据水利业务应用特点,水利行业业务应用主要包括防汛抗旱、水利行政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决策、水质监测与评价、水土保持监测、水利工程管理、农村水电及电气化管理、水利信息公众服务、水利规划设计管理和水利专业数字图书馆等。 5.1防汛抗旱 防汛抗旱业务应用建设的总目标是在水利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撑下 通过系统建设为各级防汛抗旱部门及时地提供各类防汛抗旱信息,较准确地做出降水、水情和旱情的预测预报,为防汛抗旱调度决策和指挥抢险救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具体目标包括: 1、建成防汛抗旱综合采集系统 通过数据自动采集、长期自记、固态存储、数字化自动传输等先进技术建设和完善水情、工情、旱情和灾情采集系统,提高时效性。 2、完善现有防汛通信设施 提高和加强防汛通信的保障能力。 3、决策支持系统建设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建立为中央、流域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市)级防汛抗旱决策提供支持的系统。该系统能提高四级防汛抗旱部门的工作效率、质量、效益以及决策的科学性,达到及时完成各类防汛抗旱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存储管理;以数字、图、文、音像等方式快速灵活地提供雨、水、工情和灾情的实时数据和历史背景资

料,以及有关资料的深层挖掘和信息服务;提高水文预报的精度,延长水文预报的预见期;改善防洪调度手段,提高模拟分析能力,加强调度的科学性;快速、科学地对灾情进行分析、统计和评估;提高防汛抗旱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提高旱情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分析能力,并做出趋势预测;对全国防汛抗旱数据库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和建设,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5.2水利行政资源管理 水利行政资源管理主要包括综合办公、水利规划计划管理、财务管理、人事人才管理和科技外事管理等业务应用。 水利行政资源管理业务应用建设的目标是通过综合办公、水利规划计划管理、财务管理、人事人才管理和科技外事管理等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提高业务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1、综合办公系统 综合办公系统是指水利系统各级各类部门的日常办公自动化系统。依托水利行业已启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以服务工程、服务经济、服务管理、服务职工为指导思想,采用国内外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科技成果,用二到三年时间,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水利行政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行业内各部门间互联互通,改善协同工作环境,提供信息查询和共享,实现办公自动化,为生产科研、行政管理、领导决策提供支持信息。

水利信息化建设(方案)资料

且末县水利信息化 建设规划 且末县水利局 2014年11月

目录 且末县水利信息化建设规划 (3) 一、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3) 二、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3) 2、存在的问题 (4) 三、水利信息化规划设计 (5) 1、采集传输 (6) 2、数据存储 (6) 3、应用系统 (7) 4、展示层 (8) 四、资金筹措 (9) 五、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 (9) 1、加强领导 (9) 2、加强运行管理和维护 (9)

且末县水利信息化建设规划 一、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水利信息化建设是顺应全球信息化发展潮流的迫切需要,是武装和改造传统水利的迫切需要,发展民生水利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水利管理能力和水平的迫切需要,是推动水利部门职能转变的迫切需要,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利信息化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实现各类水利信息及其处理的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全面提升水利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是建设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技术手段。 二、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1、且末县信息化建设情况 水文信息是水利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自动监测数据是水利信息的基础。

(1)2012年完成的《且末县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系统建成后,在且末县山洪灾害危险区内全面掌握水雨情时空变化趋势,并按照前期分析确定的雨量预警指标和水位预警指标,实现准备转移和立即转移的及时预警;重点防控流域,具备依照降雨、融雪预报重要断面水情变化趋势,或按相邻边界水情要素变化趋势预报下游断面洪水形势,并依据成灾要素等级实时启动山洪灾害危险区转移警报;强化群测群防体系、完善防御预案、加强宣传演练,提高全民防灾避灾意识。已完成投资约587万元万元。 (2)2011年建设的《且末县农区农村饮水安全更新改造工程》安装水厂自动化控制系统1套。 2、存在的问题 (1)、发展速度滞后 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形势下,水利信息化不进则退,我县水利信息化建设缺乏资金投入,发展速度严重滞后。

水利信息系统项目建议书编制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关于批准发布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水利部批准以下9项为水利行业标准: 1、SL 21—2006 降水量观测规范 2、SL 23—2006 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 3、SL 44—2006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 4、SL 211—2006 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 5、SL 341—2006 水土保持信息管理技术规范 6、SL 342—2006 水土保持监测设施通用技术条件 7、SL 343—2006 风力提水工程技术规程 8、SL 344—2006 水利水电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9、SL/Z 346—2006 水利信息系统项目建议书编制规定2006年9月9日发布,2006年10月1日实施 编制大纲 前言

第一章项目简介 1.1项目名称及归属 1.2编制依据 1.3建设内容概述 1.4投资及来源 1.5效益 1.6结论 第二章建设必要性 2.1建设背景 2.2现状及问题 2.3必要性分析 从宏观形势、水利发展、能力提升、技术进步、存在差距、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可能取得的主要效益等方面分析论证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第三章建设单位概况 3.1单位简况 3.2机构职责 第四章系统需求 4.1业务需求 4.2功能需求 4.3性能需求 4.4信息量估算 第五章指导思想和原则 5.1指导思想 5.2建设原则 从技术发展、兼容性、可用性、易维护性、安全性、性价比角度说明系统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六章总体建设方案6.1总体目标及分期目标 6.2总体建设范围 6.3总体建设规模及内容 6.4各期建设规模与内容 第七章本期建设方案7.1建设目标 7.2系统结构 7.3技术要点及技术方案 7.4设备与软件配置 7.5运行环境 7.6系统集成 7.7土建及配套工程 7.8其他 第八章投资估算及金筹措8.1编制说明 8.2投资估算 8.3资金筹措 第九章实施计划 9.1实施方法

水利工程管理与信息化建设

水利工程管理与信息化建设 发表时间:2019-08-27T11:35:52.533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2期作者:汪锐 [导读] 对水利工程管理与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霍邱县排灌管理总站齐王站安徽六安 2374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速度也随之提高,在社会各行各业中都有信息化的影子,信息化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前景十分可观。水利工程是与我国人民生活有非常密切联系的一项基础工程,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财产的安全,优质的水利工程会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做好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在信息化时代进行信息化建设不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水利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篇文章就针对水利工程管理与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 引言 在我国经济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程就包括水利工程,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于这项工程相关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近几年,对于水利工程管理的方式或者模式有了更加深入的探索,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水利工程管理的水平并没有获得大幅度的提高,管理模式也没有很大的改观。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水利工程中也在不断的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有助于实现水利资源共享以及水利工程智能化管理,还有助于实现水利管理决策时效性,更大程度上保障各种数据信息实时性。实现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努力。 一、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质量方面存在问题 水利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其最终的使用效果。因此,水利工程管理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但是现阶段我国众多的水利工程管理当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最为显著的问题就是水利工程企业内部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会导致管理工作的质量受到影响,最终影响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还有一个较为显著的问题就是相关的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到位,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企业所涉及的水利工程项目都非常多,政府在监管方面不够持久,而且监管也不够严格,没有严格的监管力度很容易导致水利工程出现一些安全隐患。很多企业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为了争取招标,会采用一些错误的方式,例如向其他企业借用工作人员,政府在监管之后将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替换,以此来通过招标,这种错误的方式会严重影响施工人员的整体水平[1]。在水利工程竣工之后,政府部门也要进行监管,但是由于相关监管部门工作不够严谨,对于工程验收的监管效果也很难很大程度的发挥出来,因此,对于工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合格的施工材料等问题也很难发现,水利工程的质量难以保证,甚至还会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在成本方面存在问题 做好成本预算工作是保障水利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但是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并不意味着一味的降低成本,成本控制工作要能够充分确保工程的质量,不能只考虑降低成本,总之要进行全方面的考虑。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做好水利工程成本控制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但同时这项工作也面临很多的挑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的市场招标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招标面临很大的风险,同时在费用控制方面也有了更大的难度[2]。另外,很多企业也没有统一的评估标准,评估的方式也不具有创新性,成本控制相关的工作人员,由于其专业知识有限,在进行成本控制的过程中还会出现资金或者资源浪费的情况。 (三)在安全方面存在问题 施工安全问题贯穿于整个水利工程的始终,如果不够重视安全问题会带来很多的安全隐患,很多的水利工程企业往往不具备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相关的工作人员责任制也没有全面落实[3],另外,很多的企业对于安全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导致缺乏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这难以实现安全管理。 二、水利工程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监管 1.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 相关的工作人员是否具有足够的安全意识,直接影响到工作的质量,企业要结合发展的实际情况向相关的工作人员讲解不合格的水利工程带来的不良后果,让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从思想上意识到本职工作的重要性,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就能够实现严格的把关。 2.严格管理相关技术 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对于整个工程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严格管理相关技术非常重要,通过严格管理相关技术,能够有效保障整个工程的质量,通过控制相关的技术,能够从根本上杜绝不合格施工队伍的出现,充分保障工程的质量[4]。 3.充分落实责任制 充分落实监管工作人员相关的责任是保障监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途径,对于水利工程监管而言,其采用的是终身责任制,所以要严格落实各个工作人员的责任,这样才能够保障在出现问题之后有效的追究责任。 (二)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1.充分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只有充分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才能够保障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要事先制定好安全管理制度,同时更要落实好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所实施的施工方案是安全有保障的。对于施工中一些安全系数较高的项目更要加强管理。 2.注重各个环节的安全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涉及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不同的环节有着不同的施工要点,所以在施行安全管理的时候也要运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对于材料的安全管理要进一步强化,成品的管理亦同样如此。 (三)做好成本控制工作 成本控制工作要从实际粗暴,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更大程度的节约成本,要采用符合标准的施工材料,避免出现资金的浪费,这样才能够节约成本。

水利信息化工作情况总结

佛山市位处珠江三角洲河网区,现辖禅城、南海、顺德、三水、高明五个区,面积3813.64平方公里,人口338.98万,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168.66亿元。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形成了我市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洪水、内涝和台风,全市95%以上的人口、耕地和工农业总产值都依靠堤防工程捍卫,水利建设对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民安居乐业至为关键。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单一依靠工程措施已不可能完全有效解决当前复杂的水问题。按照“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思路,近年我市在抓好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非工程措施的建设,特别是加大力度推动水利信息化的建设。在水利部、省水利厅、佛山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市的水利信息化建设有了较大的进展,有力促进了各项水利工作的开展,加快了我市水利现代化建设步伐。2001年4月,“佛山市三防、水利信息网络系统”被省科委评为科技进步三等奖,系统网站被国家防办列为重点推荐的网站。2001年3月,该系统被广东省水利厅列为全省防汛指挥系统建设“一个平台,四个支撑点,两个完善提高”的建设项目之一。2003年市三防办被省信息产业厅列为信息化示范单位。 下面我向各位领导和同志汇报一下我市水利信息化的建设情况。 一、佛山市三防水利信息化建设情况 (一)建立了“佛山市三防、水利信息网络系统” 我市的水利信息化工作始于“九五”期间,首先是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随着技术的进步,逐步引入了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顺德水利局于1995年开始了“顺德水电局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工作,于1996年建成了全省第一个基于DDN帧中继技术的水利综合信息网,发挥了排头兵作用。 作为覆盖佛山全市范围的“佛山市三防、水利信息网络系统”于1997年开始筹建,1999年12月实现了佛山市三防信息在因特网上发布,继而全市各级水利系统先后共投资6500多万元进行信息化建设,建立了信息采集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子系统。其中顺德水利局于2001年底建成“顺德防汛指挥系统”,具备提供防汛指挥所需的各种信息的管理、查询和决策分析支持功能,对其余各区的水利信息化建设起到了很大的启发和示范作用。近年来我市在水利信息化建设方面所做的尝试,对我市的水利工作起到较大促进作用,其中“佛山市三防、水利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建成了覆盖全市的水利、防汛信息采集系统,实现了水情、雨情、风情等信息的自动采集、传输、接收、处理,为全市各级防汛部门准确、及时地提供各类防汛信息进行洪水预报和防洪调度,为指挥防汛抢险、救灾提供决策依据。目前,我市三防系统虚拟局域网已连接到南海区、三水区、高明区、禅城区等区一级水利单位,并与军分区、市直属单位、水文分局等11个主要防汛单位构成虚拟局域网。各区水利局建立了相应的局域网,配备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卫星云图接收、大屏幕投影及大型水雨风实时情况自动电子显示牌等,并利用防汛专用的无线电通讯设备加装水位遥测设备建立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对各辖区各镇进行江河水位的遥测和报送,通过水情遥测软件把实时水位及时发布。其中,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的光纤网络已联接各基层水利机构,目前全市49个基层水利单位中已有30个单位联接了光纤,基层水利单位的网络覆盖率达到61%。全市目前建立了近百个水位、雨量遥测站点,综合运用天眼2000防汛信息系统、热带气旋信息系统、卫星云图接收系统等,对水、雨情、气象状况、台风路径进行实时监测,并提供水位、流量、降雨量、水势及台风情况预测。所有水、雨、风等信息均可通过WEB方式进行查询。 2、构建多层次的防汛通讯系统。 在虚拟局域网的基础上,我市利用专用光纤网络建立“网上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与各主要防汛单位进行网上会议、可视通话和网上图、文传输。“佛山市三防网上视频会议系统”目前设有8个会议点,其电视会议管理中心设在市三防指挥部信息中心,下设7个分会场,能同时实现16个点的多点电视会议的召开。在今年2月召开的全市水利信息化工作会议上,通过该系统向各区水利局、三防办进行视频直播

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计划(完整版)

计划编号:YT-FS-5036-18 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 计划(完整版)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rough Scientific Prediction, Weighing The Objective Needs And Subjective Possibilities, The Goal To Be Achieved In A Certain Period In The Future Is Put Forward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计划(完整 版) 备注:该计划书文本主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必要途径。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为切实做好20xx年水利信息化工作,××市以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为龙头的“金水工程”建设,在充分征求局机关各处室、××市水投集团意见基础上,形成2011××市水利信息化工作实施计划。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标 在20xx年、20xx年重点信息化项目建设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以水、雨、工、旱、灾情以及相关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通信系统为保障、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依托、××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相关水利信息化业务系统。系统要求先进实用、高效可靠、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二、建设任务 20xx年的水利信息化主要建设任务有七项,具体为: (一)××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20xx年建设项目 1.工灾情采集系统 ××市范围内建设40个工灾情信息采集站,配置相关工灾情采集设备和工灾情数据整理上报软件。 2.智能图像水文采集系统 ××市水利数据中心智能图像分析系统建设,共建设18个重要报讯站点的智能视频监控设备。 3.××县分会场项目 在视频会商系统主会场项目建成基础上,向下延伸,××县视频分会场系统建设。 4.应用软件二期工程 在软件一期工程基础上,启动包括洪水预报系统、山洪灾害预测预报系统、防汛会商支持系统、气象产品系统、水利工程规划建设与管理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系统、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

我国水利信息化行业概况研究

我国水利信息化行业概况研究 1、行业发展概况 (1)水利信息化行业概述 水利信息化行业,是以应用现代通信、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水利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服务,以全面提升水利事业活动效率和效能为目的的水利细分行业。 2000 年前后,为满足水利行业政务信息化和水利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国家水利部于2003 年发布《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又称“金水工程”规划),由此开始,我国开始从国家层面统筹进行水利信息化的大规模建设。水利信息化行业自诞生以来,至今已取得了显著成就,在改造传统水利,发展民生水利,提高水利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以及推动水利部门职能转变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水利信息化已成为我国水利现代化的基础支撑和重要标志。 现阶段,水利信息化行业根据投资结构可细分为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开发两大细分市场。 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涵盖水利信息采集、传输(包括通信基础设施与水利信息网络)、

汇总(数据中心)三个方面,信息基础设施市场建设标准化程度高,除通信基础设施必须由专业通信厂商完成外,其余均由行业内集成商完成。 业务应用开发市场涵盖各类水资源管理、预警预测、灾情模拟、水利行业管理等应用开发,通过各类通信技术获取的基础信息,通过数据模型及编程技术,将信息进行处理,为防汛抗旱,水资源合理使用、水土保护等事项的决策提供支持与辅助。业务应用开发市场的特征为:准入门槛较低,定制化项目较多,难以实现高度标准化,应用开发效果依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信息数据。 (2)行业趋势 1)行业标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为保证信息资源的共享及应用软件的相互兼容,水利部于2003 年出版的《标准指南》对水利信息化标准的编制与管理实现各级各类水利信息处理平台的互联互通, 随着行业进一步发展,水利部还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提出后续的水利信息化标准编制计划,以进一步规范建设标准。 2)新技术带动行业智慧水务需求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智慧水务成为推进水利现代化的突破口,利用物联网、卫星遥感、无人机、视频监控等手段,可以构建天地一体化水利监测体系,实现对水资源、河湖水域岸线、各类水利工程、水生态环境等涉水信息动态监测和全面

水利信息化网络解决方案

水利信息化网络解决方案 张冠玉 一、水利行业业务需求 1.水利行业数据传轴系统存在的问题 ①部分地区通信网络相对落后。由于历史原因和客观条件的影响,部分地区的通信网络与其他行业(电力、 石油)相比,存在信道带宽窄、技术落后的问题。 ①多种业务网络分离,缺乏有效整合。多种业务分别建设自用网络,重复投资,增加了管理难度。 ③通信信道利用率低。业务数据及业务浯音通常只在特定时间段产生低速率的应用.同样要占用整个信 道,造成信道利用率偏低。 ④宽带通信网络建设欠缺。广域网基本属于窄带网络,不能适应当前多种宽带业务发展的需求。 2.水利业务需求分析 水利行业应用系统众多,涉及防汛指挥、电子政务、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水质监测与评价等,这些应 用系统涉及的业务从大体上可分为两类: 数据业务:包含防汛、水利科技、水资源、水质监测、水利教育及办公自动化等诸多业务中的数据信息。 多媒体业务:水情等将涉及图形、图像等多媒体信息传输处理以及将来网络电话、电视会议、会商等多 媒体业务系统的运行。 3.水利行业网络需求特点 在水利行业通信网络建设方面,是集卫星通信、微波通信、集群移动通信等多种方式组成的通信网络。对计算机网络建设的需求是安全稳定最为重要。可靠性高、稳定性强,支持多业务,网络需具有良好的扩 展能力,网络可管理。 二、水利网络解决方案 基于对水利信息化技术特点的理解,现介绍一种较为先进、完善、高安全、高可靠、可管理、三网融合 的水利信息化网络解决方案。 水利信息化要包括3个层次:网络平台、业务平台和应用系统。应用系统如防汛抗旱、水利政务、水质监测等,全都构建在网络平台之上,水利信息化网络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此水利网络平台解决方案能满足水利行业对实现数据、语音、视频等多种业务的需求。 1.水利网络全业务传送模型

水利信息化建设(方案)

威海市水利信息化 建设规划 威海市水利局 2010年12月

目录 一、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 二、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2) 1、建设现状 (2) 2、存在的问题 (3) 三、水利信息化规划设计 (5) 1、采集传输 (5) 2、数据存储 (6) 3、应用系统 (7) 4、展示层 (10) 四、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3) 五、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 (15) 1、加强领导 (15) 2、加强运行管理和维护 (15)

威海市水利信息化建设规划 一、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水利信息化建设是顺应全球信息化发展潮流的迫切需要,是武装和改造传统水利的迫切需要,发展民生水利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水利管理能力和水平的迫切需要,是推动水利部门职能转变的迫切需要,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利信息化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实现各类水利信息及其处理的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全面提升水利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是建设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技术手段。

二、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1、建设现状 (1)、市水文信息化建设情况 水文信息是水利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自动监测数据是水利信息的基础。自2004年开始,水文局把水文信息化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抓出了成效。目前建成并投入运行的水文信息自动监测系统有:雨水情自动化监测系统、墒情自动化监测系统、地下水及海水入侵自动化监测系统、河道及潮水位水位自动化监测系统。信息管理系统有:市水文信息管理系统、14处大中型水库防汛信息系统、文登水利信息系统、水环境信息管理系统。已完成投资约650万元。 (2)、市水利局信息化建设情况 已建成威海市水利门户网站、防汛信息系统、视频会议系统、中心机房,完成投资约100万元。

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分析与探讨

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分析与探讨 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更是水利工程的未来发展方向。文章主要介绍了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含义。在现代科技的支撑下,对水利信息的采集、传输、整理、应用都实现自动化、智能化。随后分析了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技术条件落后,资金跟不上等。随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标签:水利工程;信息化;资源共享 前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科技水平也日新月异。以信息化为代表的现代科技逐渐应用到各行各业,信息化也逐渐成为各个行业发展的新目标。在未来,信息化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水利工程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基础设施,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以水利现代化促进水利信息化,增加水利行业的科技合量、降低水利工程的资源消耗、提高水利工程的整体效益是二十一世纪水利发展的必由之路[1]。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前,手工操作是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的主要模式。从设备工具、通讯方式,到勘察测绘、数据处理,都是以手工完成为主,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错,给水利工程建设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随后,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逐渐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得到应用,并且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水利工程信息化的新篇章也由此拉开。 一般来说,水利工程信息化可以总结为,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包括3S技术(GIS,GPS,RS),及其他硬件设施,如:通讯设备,计算机,交互控制设备等设备的基础上,对水利的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包括对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和利用,使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形成一条龙连接系统,目的就是提高整个水利系统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实现水利工程的实时水情采集、工情状态监控、水利建筑结构的自动控制、水利作业的远程监测、自动化办公管理、异地通讯等等,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建设和水事处理的效率和效能[2]。 1 水利工程信息化的特点和必要性 信息化是科技水平发展的体现,在信息化技术的推动下,水利工程的发展步伐也越来越大。水利工程信息化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1 水利工程信息资源共享 信息化是依托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而产生的,将不同地域的水文特征、地

中国水利信息化现状及解决方案

摘要:中国水利在过去二十多年信息化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当今计算机、通 信、网络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为实现中国的“数字水利”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前所未 有的发展机会。鉴此,论文提出了一整套水利信息化进程中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信息化数字水利决策支持系统 1 水利信息化现状 水利行业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同时也是信息十分密集的行业,其信息化工作开始于“七 五”期间,至今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1)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相对滞后。水利工作的三大任务是防治洪涝灾害,解决干旱 缺水和治理改善保护水环境。随着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突出,需要开发的水 利信息资源越来越多,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要求越来越高,但信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工 作相对滞后,加上系统的维护管理经费渠道始终未得到很好地解决,致使目前我国在水利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信息服务方面,与国际的差距有逐渐拉大的趋势。主要表现在未能应 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为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及信息化的质量还不能 适应水利现代化的需要。 (2)对信息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水利系统的干部和职工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 识,但还有一部分员工对信息化工作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没有形成统一的建设机制,水 利信息化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甚至部分单位还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明确的发展目标。 (3)水利信息化发展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 1)从事水利信息化规划的相关人员对it技术发展把握不够深,造成了随着it技术的飞速发 展,大量刚刚完成的信息化应用建设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成了落后的产品。此 外,整体性规划的不完善或实施不利而导致各个系统的兼容性差,信息流不畅,致使信息化 的大量投入所建设的仅是一个又一个的“信息孤岛”。2)从事水利信息化产品设计与开发的 相关机构对行业应用理解不够深,造成了水利信息化产品的易用性、实用性差,甚至无法推 广或交付使用。3)信息化发展的保障条件不足。水利信息化工作面广、量大,信息化技术发 展快,而现在国家某些投资政策和项目管理制度不太适应信息化建设要求,导致长期以来在 水利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水利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本身是一个庞大和复杂 的系统工程,但目前在水利系统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管理措施和管理办法。此 外,水利信息化队伍的人才缺乏、技术储备不足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2 数字水利的定义 随着“数字地球”这一概念的提出,“数字水利”也应运而生。“数字水利”是一个以空间信 息为基础,融合各种水文模型和水利业务的专业化系统平台,是对真实水文水利过程的数字 化重现,它把水活动的自然演变搬进了实验室和计算机,成为真实水利的虚拟对照体。“数 字水利”是由各种信息的数据采集、传输、存储、模拟和决策等子系统构成的庞大系统。可 以根据不同需要,对不同时间的数据进行检索、分析,透视水文环境要素的变化规律, “数字水利”的应用不仅仅局限在防洪抗旱,它还能够为流域内水量调度、实现数字仿真预演。 水土流失监测、水质评价等提供决策支持服务;能够为水利工程运行、水利电子政务和水 利勘测规划设计等提供信息服务;能够为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提供决策支持;能够为人居环境、社区规划、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提高人 们的生活质量。 3 数字水利解决方案 3.1 概述 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微电子技术、3s技术、水文模型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数 字水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会,终将对水利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共享的方式都产生了

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结合水利信息化项目的具体特点,编制高质量的可研报告,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是作者参照有关规程规范,在实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和归纳出信息化项目可研报告的若干原则和要点,希望在水利信息化项目可研报告编制规范出台以前供报告编制单位参考,为水利信息化建设标准化工作尽绵薄之力。 1.水利信息化项目的主要特点和涵盖范围 1.1主要特点 水利信息化工程与传统的有形水利工程不同,它至少具备四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复合,项目建设是水利专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复合;二是集成,是各种高新技术包括远程自动化监控技术、通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3S(GIS、GPS、RS)技术、数学模型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的相互融合集成;三是共享,项目建设必须实现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最大程度共享;四是创新,主要是指水利信息化的建设模式尚在探讨阶段,需要建设者在实践中进行技术创新。 1.2涵盖范围 水利信息化项目的涵盖范围,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按技术特性归类,应包括一系列与水利政务、业务管理及工程设计、建设和管理等方面有关信息的采集、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以及业务应用系统软件的开发集成。水利信息化项目的涵盖范围,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按技术特性归类,应包括一系列与水利政务、业务管理及工程设计、

建设和管理等方面有关信息的采集、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以及业务应用系统软件的开发集成。 2.可研报告的编制原则和规程规范 2.1原则 可研报告的编制应贯彻执行我国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连互通、资源共享的指导原则,在对工程项目的建设条件和需求进行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系统的规模、结构和功能、设备主要技术指标以及配套工程等进行方案比较,提出初选意见和可行性评价。 2.2规程规范 可研报告的编制应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以下简称《水电工程可研报告编制规程》)、《广东省水利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设计指导书(试行)》(以下简称《指导书》)及相关的技术规程规范进行。 2.3重点环节 计算机网络IP地址是计算机的重要标志,是网络能否互联、信息资源能否共享的首要问题。由于国家和水利行业的信息化标准体系目前尚未正式刊布,现行的计算机网络IP 地址分配通常都是由地区或行业根据实际需要临时作出的,技术标准的级别较低,执行起来有一定困难。 《指导书》中的IP地址分配及其域名设计、是依据水利部下发的原则性设计指导书,在已完成的《广东省三防指挥系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基础上统一设计的,既考

XX年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XX年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好XX年水利信息化工作,XX市以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为龙头的“金水工程”建设,在充分征求局机关各处室、XX市水投集团意见基础上,形成XX XX市水利信息化工作实施计划。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标 在XX年、XX年重点信息化项目建设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以水、雨、工、旱、灾情以及相关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通信系统为保障、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依托、XX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相关水利信息化业务系统。系统要求先进实用、高效可靠、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二、建设任务 XX年的水利信息化主要建设任务有七项,具体为: XX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XX年建设项目 1.工灾情采集系统 XX市范围内建设40个工灾情信息采集站,配置相关工灾情采集设备和工灾情数据整理上报软件。 2.智能图像水文采集系统 XX市水利数据中心智能图像分析系统建设,共建设18 个重要报讯站点的智能视频监控设备。 3.XX县分会场项目在视频会商系统主会场项目建成基础上,向

下延伸,X X县视频分会场系统建设。 4.应用软件二期工程 在软件一期工程基础上,启动包括洪水预报系统、山洪灾害预测预报系统、防汛会商支持系统、气象产品系统、水利工程规划建设与管理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系统、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系统、地方电力管理系统等软件二期工程。 水文站网建设 建设中洞等7 个水文站生产业务用房、雨量观测场、水位流量测验设施,配置雨量、蒸发、水位、流量、含沙量及通讯设备仪器。 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系统 建设33 座中型、小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系统,维护 21座已成的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系统,XX市级大坝安全管理系统平 台。 水资源费征收管理信息系统 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取水单位取水信息及时汇集通过研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自动化监控、管理水资源费征收情况; 建成系统远程管理平台,实现实时、科学、高效的管理。 XX市防汛抗旱物资管理系统建立物资管理数据库,本文来源:http:// 规范物资出 入库和调拨流程管理,实现防汛抗旱物资信息化管理。 河道管理信息系统 XX市河道岸线规划管理、涉河建设项目管理、河道采

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应用现状及对策

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应用现状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8-09-06T16:29:06.02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9期作者:李士国席孟昌 [导读] 必须要重视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利用信息化系统平台来进行水利信息统一管理,提升防汛抗旱工作水平。本文从水利工程信息系统的优势入手,分析并总结了当前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对强化信息化管理提出几点对策。 李士国席孟昌 山东淮海水利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济宁 272000 摘要:为了实现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必须要重视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利用信息化系统平台来进行水利信息统一管理,提升防汛抗旱工作水平。本文从水利工程信息系统的优势入手,分析并总结了当前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对强化信息化管理提出几点对策。 关键词: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对策 引言 1 水利工程信息系统管理应用现状 1.1重视 GIS 系统的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是由 GIS 系统支持,GIS 系统是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之中存储和分析的主要工具。通过 GIS 系统,能够实时掌握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部分,通过直观的动态图像方式展现出来。在新时期背景下,水利工程信息化 GIS 系统中,往往是通过 C/S 结构来进行管理,C/S 结构能够有效降低水利企业数据安全维护成本,但实时传输能力较差,应采用更为先进的 B/S 结构来优化 GIS 系统。所谓 B/S 结构,就是将传统 C/S 结构的服务器和数据可进行分化处理,从而形成多个服务器和数据库,能够更加便捷的进行信息共享,并简化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所有端口,令系统维护和管理更为简单,有效降低系统维护人员的工作量。另外,随着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和三维定位技术的发展,GIS 系统中将三者进行有机结合,能够通过水利工程所在地流域地形、水文、气候等条件进行三维立体化的观察。 1.2充分利用现有的水利信息资源。通过建设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针对各个地区水文情况不同,建立区域性的水利数据库,实现全国范围内各项数据的实时沟通,从而提升水利信息的利用率。水利数据库需要包含如下子系统:国家水文信息、水利空间数据、水资源信息、水利工程数据、国家防汛信息、水利经济数据等等。 1.3整合现代水利信息技术。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应进一步简化,能够简单实用的实现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目标,从而切合水利工程实际情况,便于管理人员通过系统平台对整个水利工程加以管理,并根据水利工程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功能模块,以满足不同水利工程对功能的需求。另外,网络检索有助于管理人员寻找相应的信息,提升管理人员工作效率,但当前现有的检索工具功能较多,针对性较差。因此,应建立一套水利工程的专用检索系统,以便于水利管理人员开展高效的检索工作。 2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 2.1对水利信息化缺乏正确认识。利用互联网强大的信息资源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但是由水利管理部门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缺乏系统认识,甚至将购置几台电脑,设置官方网站等同于水利信息化建设,这样的信息化建设理念不仅影响了对数据信息的有效利用,更影响了信息时代水利工程发展方向。 2.2对水利信息化建设缺乏系统规划。水利信息化建设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多个环节,因此它需要政府的统一规划与指导,但是从目前的水利信息建设效果来看,规划滞后、重复建设、缺乏统一标准的情况层出不穷。一些地方政府在规划中将软件开发委托给一些企业,企业在开发中缺乏水利建设相关资料,从而造成软件管理标准缺乏统一衡量,这样的建设规划的可行性必然会大打折扣。 2.3基础数据库的建设相对落后。数据库是实现信息收集与应用的核心部分,其对于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但是目前在水利信息化工程建设中的数据库建设远远无法满足应用需求;数据库软件的应用效率低下。 2.4信息沟通渠道不顺畅。目前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缺乏完善的信息沟通渠道,造成信息交流困难,政府的水利信息化系统难以延伸到基层管理层面,造成不同河段在信息获取与分享中的困难;信息的安全性有待提高,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威胁信息系统建立的主要问题,缺乏安全的信息沟通渠道会造成水利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决策的失效。 2.5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是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的物质基础,水利工程建设属于政府的公益性事业,长期以来一直有政府的财政资金支持,但是在信息化建设中,由于各部门部门缺乏统一部署,造成资金的分散,削弱了资金支持力度;此外,企业缺乏参与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热情,在建设中缺乏必要的支持,造成信息化建设的维修管理体系难以为继,因此,要想保证新疆水利信息化建设必要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3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对策 3.1提高认识,确定水利信息化发展方向。水利管理部门首先要革新思想观念,认识到新时期信息技术在水利建设中的作用,并用确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方向;其次,要正确认识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含义,突破狭隘的信息理念,从信息采集、数据管理、决策应用和网络发布等角度实现对信息体系的构建。 3.2统一规划,推动水利信息建设的科学发展。水利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政府在建设中应该统一规划,实现工程建设的科学推进。在规划中,首先要根据国家基本政策以及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方向,制定建设标准;其次,要重视地方水资源管理的特殊性,根据河流的水资源规模以及降水分布确定信息化管理的重点;最后,积极吸取其他地区的水利信息化建设经验,稳步推进、分批进行,保证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性。 3.3注重应用,推动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数据库的应用是推动其建设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水利信息化建设中,应该摒弃对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依赖,推动新的数据软件的应用,如Hadoop软件就是大数据背景下,较为先进的数据收集工具,其在应用中比传统关系型数据库更具优势。此外,在数据库构建中,水利部门还应该重视对传统纸质数据的转化,增加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提高其应用价值。 3.4因地制宜,建立安全可靠的信息沟通渠道。完善的信息沟通渠道是实现水利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步骤,水利管理部门在信息化建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