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科学领域试题

幼儿科学领域试题

幼儿科学领域试题
幼儿科学领域试题

科学领域

1、.学前儿童科学实验的种类一般有教师演示实验及( )。

A.儿童操作实验

B.家长操作实验

C.实验室实验

D.野外实验

2.幼儿科学教育环境设计时的“自然要求”是指( )。

A.把幼儿园建在山区或农村

B.充分地利用自然物,体现自然环境特点

C.科学教育所需材料由幼儿自己提供

D.由家长负责创设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观察法一般可分为个别物体和现象观察、比较观察以及( )。

A.实验观察

B.长期系统观察

C.分类观察

D.测量观察

4.儿童运用自身感知器官,主动地和周围的物质世界相互作用,通过感知、操作、思考和交流,探索、发现和理解周围世界中的事物和现象,这是指( )。

A.学前儿童科学活动

B.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原则

C.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D.学前儿童认知活动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实质是( )。

A.儿童的科学探索活动

B.教师组织科学知识教育

C.家长参与科学教育

D.儿童自己收集科学教育的材料

6.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主要是社会依据、学科依据以及( )。

A.心理依据

B.教师依据

C.幼儿园环境依据

D.知识依据

7.在幼儿园活动室内向阳的窗台、角落安放一张桌子或设置一个分层木架,将一些适于在室内生长和照料的动植物或收集来的无生物有秩序地布置在上面,这是幼儿园设置的( )。

A.小小图书角

B.水池

C.学习室

D.自然角

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对象是()

A.0~6岁儿童

B.2~6岁儿童

C.3~6岁儿童

D.4~6岁儿童

9.一般来说,儿童学科学的自我中心状态最明显的时期是在()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学

前班

10.一般来说,“帮助儿童了解各种感官在感知中的作用,学习正确使用感官感知的方法”,这一目标适合

于()

A.小班

B.小班和中班

C.中班

D.大班

11.在儿童科学探索过程中,无目的地摆弄物体的行为出现在()

A.“瞎忙”阶段

B.“探究”阶段

C.“领悟”阶段

D.“发现”阶段

1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启蒙性是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A.要体现文学性和艺术性

B.不必拘泥于科学的事实

C.要用儿童化的语言解释科学的道理

D.要让儿童通过具体的经验获得对科学知识的粗浅理解

12.幼儿园正规性科学活动材料的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

A.材料和目标的关系

B.材料的结构

C.材料的数量

D.材料的来源

13.下列关于正规性科学活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正规性科学活动不是完全由教师设计、计划和组织的

B.正规性科学活动的学习形式以小组学习为主

C.在正规性科学活动中,教师一般要为儿童提供人手一套的材料

D.正规性科学活动注重的是儿童的记忆而不是理解

1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运用最多的方法是()

A.科学游戏

B.分类和测量

C.科学实验

D.观察法

14.下列动物中,不适合在自然角饲养的是()

A.猫

B.小白鼠

C.蚕

D.金鱼

15.儿童认为石头沉到水里是因为它“不勇敢”,说明儿童学科学具有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计划

第一幼儿园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科学活动学期计划 一、指导思想 《指南》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大自然千变万化,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在幼儿的眼里形成了一个充满疑问的世界,就是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探索行为中,他们逐渐获得关于世界的经验,理解周围的世界。正如杜威所说:“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也是使他们的认识活动得以维持和获得成功的首要前提。 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首先要引起他们对知识强烈的渴求感。尽量设计一些幼儿觉得新鲜有趣的问题或安排一些新奇有趣的实验,使幼儿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就能在最短的时间,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帮助他们高度集中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情境中来,提高教学新知识的效果。 二、课程目标与教学活动的实施 (一)目标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 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 环保意识。 (二)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 1.巧设科学悬念。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定的悬念,既能使幼儿的注意力较快集中,吸引住幼儿的眼球,又能充分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为教学活动的成功开展创设有利条件。 2.合理利用多媒体。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虚拟的科学实验,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止为运动,使幼儿在多媒体的引导下,积极思维。 3.引入儿歌故事。 教师要善于用言语来表达教学内容的情感,引起幼儿的共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运用谜语、故事、儿歌等方法,以提高幼儿的兴趣。 4.营造动手空间。 科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探究,才能做到学以致用,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发现知识。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通过探究体验,让幼儿的双手动起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活动教案

设计意图: 孩子们对魔术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浓厚兴趣,表现出极大地好奇,在平时的自由活动时间总是自发的聚集在一起模仿魔术师玩魔术小游戏活动。因此,我从幼儿兴趣出发设计了本次《好玩的魔术》科学探究活动。旨在引导幼儿通过观看魔术表演和模拟魔术表演的活动,激发幼儿对魔术中科学原理的探究欲望和动手操作的兴趣,带领孩子们感受神奇的魔术,积极引导幼儿充分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主动探究魔术的秘密,并通过自己表演魔术的方式来表达探索的结果,最后通过设疑结束活动,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魔术表演,感受魔术的神奇,愿意对魔术进行探究。通过模拟魔术表演,体验成功的乐趣。 2.充分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主动探究魔术的秘密。 3.积极探索魔术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初步感知"麦比乌斯圈"的基本特征,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探索魔术的秘密,初步感知魔术中蕴含的科学原理教学难点:通过幼儿自己动手和对比观察来初步感知"麦比乌斯圈"的基本特征活动准备: 教具:剪刀、彩纸、两色操作纸环道具;两圆套在一起的纸圈一个学具:人手两份红色的纸、人手两份不同颜色的纸圈、剪刀每人一把。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谈话引入活动,表演魔术引起兴趣。 1.通过谈话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生活经验: 小朋友们,你们看过魔术表演吗?在哪看的?是谁表演的? 2.教师表演套圈小魔术,引发幼儿的兴趣。幼儿观看魔术表演。 今天老师就来做魔术师,给我们的小朋友表演一个魔术。小朋友看,老师手上有两个环子,一根绳子,现在老师把环子套到绳子上,拉一下。能不能拉动啊?请小朋友们拉一拉。现在老师拿出魔巾盖好,展现老师的魔法啦。拉开魔巾请小朋友看怎么样啦? 二.老师表演拉线小兔魔术,引导幼儿探索小兔子魔术的秘密。 刚才老师给小朋友表演了一个魔术,小朋友们想不想再看老师表演一个呢? 1.教师表演拉线小兔子魔术,幼儿观看。 小朋友看老师手里拿了什么?现在老师要把这张红纸变成一只小兔子。先撕出小兔子的一只耳朵,再撕出另外一只耳朵。把中间的部分往后折,然后撕掉。相信吗?老师可以让小兔子的耳朵动起来。拿出老师的魔法针线,从小兔子的耳朵穿过来,轻轻的拉,小兔子的耳朵怎么样了?再拉另外一只耳朵看看怎么样了? 2.幼儿猜一猜:小兔子的耳朵是怎么动起来的呢? 3.幼儿第一次操作,教师引导幼儿探索拉线小兔子魔术的秘密。 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材料,小朋友自己也去试试吧! 小朋友的兔子耳朵有没有动起来啊?老师请一位小朋友到前边来和老师的小兔子对比一下,小朋友发现了什么秘密呢?老师为什么把大拇指藏在后边?为什么作拉线的假动作? 魔术就是先把秘密藏起来,然后做一个假动作表演给观众看。让别人觉得很神奇,这就是魔术表演。 4.幼儿第二次操作,进行拉线小兔子魔术表演。 小朋友都发现了秘密,请小朋友再去试试。 小朋友都学会了,现在表演给身边的伙伴看。 老师要请几个小魔术师来前边给小朋友们表演一下。 三、引导幼儿探索纸圈魔术的秘密。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及设计

离线考核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及设计》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科学精神 答:科学精神包括:求真精神、探究精神、怀疑精神、理性精神。 2.观察 答: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知觉过程,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3. 幼儿科学教育中的观察 答:幼儿科学教育中的观察,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幼儿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初步概念的教育方 4.自然角 答:自然角是在幼儿园活动室的一角,幼儿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进行科学小实验的场所。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幼儿园科学教育对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意义有哪些? 答:①幼儿科学教育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发展幼儿积极健康的情感; ②幼儿科学教育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幼儿的智力; ③幼儿科学教育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 2选择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原则有哪些? 答:①目的性原则 ②可接受性原则 ③科学性原则

④系统性原则 ⑤全面性原则。 3.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是什么? 答:(1)启蒙性。 (2)综合性。 (3)地方性。 (4)各年龄班在认识内容与要求上不断扩大,逐渐提高。. 4. 教师如何指导幼儿进行比较性观察? 答: ①做好幼儿观察的准备工作 ②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 ③善于运用语言指导幼儿的观察 ④在观察中,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观察活动 ⑤教给幼儿观察方法 ⑥注意发展幼儿的语言,丰富幼儿的词汇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 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论述幼儿小实验的特点? 答:(1)幼儿实验的目的不是进行科学发现,而是重复前人的部分实验。 小实验的目的是使幼儿直观地学习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幼儿获得科学经验,发展幼儿的智能。在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实验就是幼儿的一种探索,探索本身比通过探索获得的知识更为重要。 (2)幼儿实验内容和操作方法简单,幼儿能在短时间内观察到实验结果。 2.以“收获的秋天”为例,论述教师如何组织总结性谈话? 答:①幼儿必须具有较丰富的生动的直接经验 ②教师要及时掌握反馈信息,深入了解幼儿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③准备有助于幼儿回忆的教具 ④在谈话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要有顺序性和启发性 ⑤谈话结束时,要总结谈话内容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痕迹

活动名称:痕迹(大班) 活动目标:1、了解关于痕迹的经验,能发现并描述痕迹。 2、愿意参与破案游戏,尝试用观察、比较、推理等科学探究的方法 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留下不同痕迹的盒子,橙子、毛巾、香烟、巧克力、双面胶、面包、颜料盒、假发套、热水瓶、卷笔刀、香水、PPT, 3张桌子 气味——橙子水滴——毛巾烟灰——香烟巧克力——巧克力 双面胶印子——双面胶面包屑——面包颜料盒印——颜料盒 假头发——假发套铅笔屑——卷笔刀香水味——香水 活动过程: 一、痕迹推理 1、他是一个侦探,今天,他想请大班的朋友们一起来破案。在破案之前,他想先考考大家,一起来玩一个推理的游戏。今天侦探带来了几个盒子,这些盒子里曾经放过一些东西,请大家仔细研究留在盒子里的痕迹,去找找里面原来装着什么东西。 2、你的盒子里原来装着什么?你是怎么发现的? 小结:有时事物经过会留下痕迹。有的痕迹是它的印子;有的痕迹是气味;有的痕迹是它身上的一部分;还有的是带给我们的感觉。我们可以用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的好方法,去发现痕迹,动动小脑筋就能知道,它的主人是谁。 二、破案游戏 1、事物经过会留下痕迹,那么人呢?人来过会留下痕迹吗?会留下什么痕迹呢?接下来,小侦探就要请大家来破案了! 2、四人一组破案游戏。

小结:原来人来过也会留下痕迹。我们的警察叔叔就是通过发现和观察痕迹来找寻线索,捉住罪犯的。 三、寻找侦探 1、你们帮侦探破了个大案子,侦探想好好感谢大家,今天他就坐在后面这些人里,我们怎么把他找出来呢? 2、有时,事物或人经过的时候很难留下明显的痕迹,怎么办呢?有一样工具在我们的城市许多角落都有。它可以为周围的事物留下特别的痕迹。猜猜是什么? 3、悄悄告诉你们,昨天侦探来藏礼物的时候,正好被幼儿园的摄像头拍到了他的背影,仔细看看这张照片,你能从后面的老师里把侦探找出来吗? 小结:痕迹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有的是事物留下的,有的是人留下的,有的可以用眼睛直接看见,有的却需要靠机器去记录下来。如果你感兴趣,回去可以自己找一找看看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特别的痕迹。

幼儿园指南科学领域考试卷.11.3汇编

幼儿园教师《指南》 科学领域测试题 幼儿园:姓名:分数: 一、填空:(共 40分,每空 2分) 1.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 2.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3.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领域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4.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5.3-4岁幼儿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长短)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语表述。 6.4--5岁的幼儿会用数字描述事物的(排列位置)和位置。 二、判断:(共 10分,每题 2分) 1.4--5岁幼儿能按语言知识或根据简单示意图正确取放物品。(错) 2.3—4岁的幼儿经常问各种问题或好奇的摆弄物品。(对) 3.4—5岁的幼儿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对) 4.大部分4-5岁的孩子应该能够正确分辨自己的左右。(错) 5.科学领域中,4--5岁幼儿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粗细、厚薄、轻重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语描述。(对) 三、简答: 1.简述5-6岁幼儿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发展目标?(8分)

1.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列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 2.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2.简述4-5岁幼儿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的发展目标?(8分) 1.能感知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画出或拼出该物体的造型。 2.能感知和发现常见几何的基本特征,并能进行分类。 3.能使用上下、前后、里外、中间、旁边等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和运动方向。 3.简述5-6岁幼儿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的发展目标?(8分) 1.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 2.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如合并或拿取)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 3.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它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4.能用简单的记录表、统计表等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4. 为了丰富幼儿空间方位识别的经验,教师应如何引导幼儿运用空间方位经验解决问题?(13分) ·请幼儿取放物体时,使用他们能够理解的方位词,如把桌子下面的东西放到窗台上,把花盆放在大树旁边等。 ·和幼儿一起识别熟悉场所的位置。如超市在家的旁边,邮局在幼儿园的前面。 ·在体育、音乐和舞蹈活动中,引导幼儿感受空间方位和运动方向。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

---------------------------------------------------------------最新资料推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科学)目标小班中班大班年龄特点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主要是通过对物体的看、听、摸、闻、尝等感知、操作活动来进行,它与幼儿的玩儿往往是同一过程。 幼儿活动的目的性、顺序性、细致性、有意性均相对较差。 3~4 岁幼儿行为的目的性较差,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思维。 4~5 岁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觉以及各种操作活动认识周围世界。 此时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虽然是直接、简单和表面化的,但他们对事物的操作感知活动是其积累认知经验的重要方式,这些经验的获得将是幼儿今后进一步理解周围事物及相互关系的基础。 4~5 岁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 5~6 岁幼儿在感知大量事物的基础上,逐渐能够整理、加工已有的知识经验,初步理解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一些浅显的规律。 这时,语言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明显增强。 5~6 岁幼儿对数的感知能力提高,开始能够理解量的相对性,部分地开始理解数和量的守恒和包含关系,能掌握左右等较为抽象的概念。 5~6 岁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仍是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1 / 14

1、通过观察和欣赏等各种活动,引导幼儿体会大自然的美与奇妙(色彩缤纷、自然形态、数量化特征等),热爱大自然。 2、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幼儿体验探索、发现的快乐,并从中获得自信。 3、培养幼儿爱思考、爱提问、积极回答问题的良好习惯。 4、引导幼儿在观察、比较、探究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中养成细心、专心、耐心、坚持、不怕困难等品质。 5、鼓励日主动感知生命、亲近自然,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6、支持和鼓励幼儿与他人交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经验,分享探索和发现的快乐。 7、鼓励、支持幼儿主动参加科学小实验,喜欢猜想与动手操作尝试。 8、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 9、通过照料动植物的活动,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1、为幼儿提供参加科学小实验的机会,引导他们学会初步地选择和使用与实验探究有关的材料(如: 铁、塑料、布、干电池等)与工具(如: 温度计、量杯、天平、放大镜、尺子等),在实验中积极思考与尝试。 2、设置情境和提供机会,支持、鼓励幼儿提出问题、积极猜想、收集信息、尝试实验和解决问题。 3、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通过连续观察、探究事物变化的简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环节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环节 1 活动准备:不仅决定了教师对教育内容的安排、难易程度的把握,更能够直接影响到活动的效果。它包括了经验准备和材料准备两个方面的内容。经验准备指的是幼儿已经获得的和本次教学活动内容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经验等。每次活动前让幼儿获得相关的经验准备,能够帮助教师引导幼儿更有效的地进行活动。材料准备指的是活动前教师将活动需要用到的材料准备好。做好材料准备,能够使得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不至于手忙脚乱,同时提高活动的效率。 2.活动过程: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活动过程,主要包括开始部分、展开部分和结束部分。开始部分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导入部分,教师可以采用生动和有趣的形式进行导入,充分调动起幼儿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进而烘托活跃的探究气氛。常用的导入方法有谜语、儿歌、故事导入,演示现象导入,简短的指令导入,根据已有经验的问题导入和让幼儿直接操作材料导入的方法。 展开部分。展开部分是整个活动最主要的部分,所占时间也是最长的。在这一部分,主要以幼儿进行探究,教师给予帮助为主,要避免教师讲、幼儿听的“教学模式”。应该在提出的启发性问题的基础上,由幼儿充当活动的主导者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进行观察,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支架”支持和回应,帮助幼儿完成探究活动。 结束部分。结束部分既要使这一次活动圆满的结束,又不能就此结束幼儿的探索。活动结束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开放性,在形式上不必拘于常规。 3.活动的延续。活动延续,主要是指在一个活动结束之后,为了帮助孩子更加深入和全面理解活动内容,而延伸出来的活动,有活动到活动、活动到区角、活动到生活等多种形式。活动延续也可以由教师发起。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 选题贴近幼儿生活的原则。选题是活动设计的首要步骤,对整个活动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因为,科学本身是抽象而不易懂的,如果在选择科学教育活动主题的时候选择的是幼儿生涩的内容,无疑会让幼儿一头雾水,无法达到活动的目的。 具体操作的原则。主要指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具体的材料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因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因此要为幼儿提供可观察、可操作材料的基础上,充分地调动幼儿多感官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应尽量避免抽象水平的口头式传授知识和概念,而应以让幼儿动手操作具体材料为主。 发展思维的原则。在幼儿园科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以提供材料、提问等方式,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意向,让幼儿养成积极动脑思考和表达的习惯,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幼儿主体和教师主导相结合的原则。和传统的“说教式教学”以及“小学式教学”不同的是,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主要体现在,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材料进行科学探究,教师只提供材料、启发性提问、及时回馈和有效引导的方式提供“支架”。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幼儿去进行探究和摸索,让幼儿在其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教师只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指导。 案例引导 提问: 1.本案例中,幼儿运用了哪些感官来观察雨? 2.教师为什么把观察的地点从走廊移向室外?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测试卷97619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测试卷 常州市新北区春江幼儿园 姓名 一、填空:(30分) 1、幼儿的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2、5—6岁幼儿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也能用简单的记录表、统计表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3、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4、《指南》在科学领域中分为 2 个子领域,分别是科学探究、数学认知。 5、《指南》中关于数学认知的目标有 3 条,分别是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6、在数学认知中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事物,体会其中的秩序和美,并尝试自己创造出新的排列规律。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 7、4~5岁幼儿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粗细、长短、厚薄、轻重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语描述。 8、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 9、在收拾物品时,根据情况,鼓励幼儿按照物体量的特征分类整理。如整理图书时按照大小摆放。 10、幼儿数学学习可以通过对应或数数的方式来比较物体的多少,也可以通过实物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加”或“减”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二、判断:(30分) 1、探究中的合作有利于幼儿的合作能力,一般这种能力在大班时期比较常

见。(对) 2、幼儿可以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教师也可以对幼儿进行强化训练以便更好掌握知识。(错) 3、科学探究目标“亲近自然,喜欢探究”下有2条教育建议。(对) 4、“喜欢接触新事物,经常问一些与新事物有关的问题。”是科学探究目标“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下4—5岁的表现。(错) 5、通过提问等方式是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并对事物进行比较性观察和连续观察。(对) 6、4岁幼儿关注和思考动植物的外部特征、习性与生活环境对动植物生存的意义。(错) 7、5—6岁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表示。(错) 8、探究能力不是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的能力的综合。(错) 9、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科学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过程中,获得了感性经验,发展了形象思维,也发展归类、排序、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对) 10、一般4-5岁幼儿都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错) 11、3--4岁幼儿喜欢接触有趣新事物,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错) 12、记录是收集信息的有力工具,是幼儿探索历程的呈现,也是幼儿表达个人发现的依据。(对) 13、幼儿对物体量的基本特征和比较方法有所了解,所以测量的概念和运用对幼儿来说比较容易。(错) 14、5-6岁是幼儿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时期。(对) 15、早期的数学认知发展能促进幼儿的数理逻辑思维发展,但没有对其他领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积极地影响。(错) 三、简答题:(16分) 1、请写出科学领域中“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目标中5--6岁幼儿表现。

《指南》幼儿园科学保教的指南针

《指南》幼儿园科学保教的指南针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处于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新阶段。一个艰巨的重任摆在我们面前:在加快事业发展的同时,必须提高教育质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颁布的,它为教师和家长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依据和指导。《指南》对于幼儿园保教工作树立以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全面推动幼儿园保教工作具有指导性。 导向定位:科学保教的方向引领 导向——《指南》的性质 《指南》是引导我国3岁—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方向的指导性文件,它对幼儿园保教工作起着导向作用。《指南》引导教师及家长了解幼儿的基本发展规律与特点,在教育过程中建立对幼儿的合理期待,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从而进行科学的保教。《指南》正是通过这种导向,表达国家对幼儿教育的质量要求。 导什么向——《指南》的目标 《指南》的目标直接指向素质教育。幼儿教育不能急功近利,不能盯着知识技能,给予幼儿的应该是对他现在和未来都有用的东西。《指南》在“说明”里非常明确地指出“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

怎么导——《指南》的目标体系与教育建议 《指南》的方向引领主要是通过以下策略来实现的:提出一整套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和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目标体系是基于科学研究,基于我国国情提出的,是3岁-6岁幼儿普遍应该达到的。不管东部还是西部,不管先进还是落后,都要照着做。目标是每个幼儿身心各方面发展的方向。对于教育者来说,就是要在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发展观引导下,促进幼儿去努力,去发展。 板块构建:科学保教的内容体现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 例如:语言领域划分为两个方面: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也就是说,幼儿园的语言教育要从这两方面入手。艺术领域也划分为两个方面: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强调了艺术领域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而非技能技艺的学习。健康领域划分为三个方面: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凸显了三方面教育内容:一是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二是身体动作和手的精细动作发展;三是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科学领域包括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两个方面。社会领域的内容包括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 每个方面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学习与发展目标,分别对3岁—4

幼儿科学领域目标分解

幼儿科学教育总目标 1.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好奇心及探索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关心、爱护自然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发现周围事物的典型特征,并探索事物间的关系。 3.能用适当的方法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能概括自己的经验和处理简单信息,并与他人交流和分享。 4.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幼儿科学领域阶段目标 小班上学期 1.引导儿童观察周围个别的动物(家禽类)、植物(水果)的特征,初步了解它们与儿童生活的关系,培养幼儿亲近动物的情感。 2.带儿童观察周围常见自然现象(天气)的明显特征,感受它们和儿童生活的关系。3.引导儿童观察家庭和幼儿园生活中常见物品(玩具服饰等)的特征及用途,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感受它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4.帮助儿童了解各种感官在感知中的作用,学习正确使用各种感官感知的方法,发展感知能力。 5.激发儿童参加科学活动的兴趣,并乐意表达自己的发现。 小班下学期 1.引导儿童观察周围常见的两种动物(家畜、鱼类)、植物(花草)的特征,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初步了解它们与儿童生活的关系,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动植物的情感。 2.带儿童观察周围常见自然现象(运动)的明显特征,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并感受它们和儿童生活的关系。 3.引导儿童观察家庭和幼儿园生活中常见物品(沙、石、交通工具等)的特征及用途,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感受它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4.帮助儿童了解各种感官在感知中的作用,学习正确使用各种感官感知的方法,发展感知能力。 5.使儿童乐意参加科学活动,并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中班上学期 1.帮助儿童获取有关自然环境中的物质(露水、太阳风等)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具体经验,了解不同环境中个别动物(昆虫类)植物(蔬菜类)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带儿童观察、了解秋季和冬季的特征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获取感性经验。 3.引导儿童了解周围生活中常见科技产品(家用小电器、塑料、木制品等)的功能,初步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运用。 4.使儿童主动参加科学活动,喜欢探索周围自然界,关心、爱护动植物和周围的自然环境。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目标小班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小班 (1)引导幼儿观察周围自然现象的明显特征,并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 (2)引导幼儿观察常见的个别动、植物和无生命物质的特征,初步了结它们与人和环境的 关系。 (3)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个别人造物品的特征及其用途。 (4)帮助幼儿了解各种感官在感知中的作用,学习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的方法,发展感知能 力,学会根据一个或两个特征从一组物体中 挑选出物体归入一类,学会通过观察,知道 物体数量的差别,经过以词汇或简单的句子 描述事物的特征或自己的发现,与成人或同 伴交流。

(5)是幼儿乐意参加科学活动,喜爱动、植物,注意周围的自然环境。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小班 (1)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 (2)学习按物体的量(大小、长短)的差异进行4以内的物体的排序,按物体的某一特 征进行排序。 (3)学习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一样多。 (4)认识“1”和“许多”及其关系,学习一些常用的量词。 (5)学习手、口一致的从左到右点数5以内的实物,能说出总数,能按实物比例和指定 的数目点数相应数量的物体。 (6)指导幼儿比较感知物体的大小、长短和宽窄。 (7)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8)引导幼儿认识白天,黑夜,早晨,晚上,正确的使用表示时间概念的词。 (9)引导幼儿认识空间方位“上”和“下”,正确使用标示防伪概念的词。 (10)听懂老师的话,学习按游戏规则进行活动,大胆的回答问题,学习用语言讲出操 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11)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能在老师帮助下学习按要求拿 取、摆放、操作材料。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目标——小班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自己身体主要部分的基本特征和功能,初步学会自我保护。(2)是幼儿知道自己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初步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最基本的自我控制 能力。

幼儿园指南科学领域考试卷

幼儿园指南科学领域考 试卷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幼儿园教师《指南》 科学领域测试题 幼儿园:姓名:分数: 一、填空:(共 40分,每空 2分) 1.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 2.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3.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领域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4.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岁幼儿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长短)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语表述。 岁的幼儿会用数字描述事物的(排列位置)和位置。 二、判断:(共 10分,每题 2分) 岁幼儿能按语言知识或根据简单示意图正确取放物品。(错) —4岁的幼儿经常问各种问题或好奇的摆弄物品。(对) —5岁的幼儿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对) 4.大部分4-5岁的孩子应该能够正确分辨自己的左右。(错) 5.科学领域中,4--5岁幼儿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粗细、厚薄、轻重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语描述。(对) 三、简答: 1.简述5-6岁幼儿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发展目标(8分)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创设条件、提供物质材料和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方式设计与组织幼儿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索活动。是帮助幼儿主动获取科学经验、建构概念、发展智能、养成科学态度的过程。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能否达到教育目标和最大限度地发展幼儿的潜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正确设计和组织幼儿科技教育活动呢?下面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 一、活动内容与目标的制定很关键 目标是实施科学教育的导向,教师在内容与目标选择制定上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教材所确定的总目标。其次,在制定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时,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能力、水平的差异,确定不同层次要求的目标、对总目标作必要的调整与分解,努力使每一次小活动的目标,都适合促进本班幼儿能力的发展与提高的需要。再次,应明确每个分目标的确定都是为实现总目标服务的。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选择和设计科学活动的内容,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在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要注意:1、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为依据,从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确立活动的目标并以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内容要为实现目标而服务2明确探究任务、设想个人计划。3、、活动设计要遵循贴近幼儿生活的原则,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激发幼儿参与。4、同伴探索交流、形成个性经验。群体交流感受、提升规律认识。5、拓展认知范围、引发持续发展。 二、注重在活动前教师对所投放材料的实验 在组织活动前教师应对所投放的材料亲自尝试,以此来确定材料是否适应活动,是否能直指教育目标。在尝试中教师要排除不适合的材料,及对幼儿经验的形成有所干扰的材料。如在设计“物体的下落”的活动中,我在开始时所想的材料有纸盒和积木,但通过活动前自己对材料的实验,我发现虽然两种物体的重量不同,但在同一高度下落的速度基本相同,这样就对于幼儿形成相对于目标物体的重量影响下落的速度的经验有所干扰,于是我放弃了纸盒这一材料,选择了方形积塑并再次尝试,这次方形积塑与积木的下落速度明显的不同。 三、在设计组织活动时要注重导入法的运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将幼儿科学教育列于重要的地位,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学前期幼儿由于年龄较小,自控能力差,心理具有不稳定性,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同时也易厌倦。因此,教师在设计科学活动时,一开始就应注意运用导入活动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幼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感受科学的奥秘,从而产生“我要学”的愿望。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幼儿认识活动必不可少的主观前提,是探究和学习的原动力,是使幼儿的认识活动得以维持和获得成功的前提。所谓“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要有了兴趣,就会有动力,有了动力才会有创新和成功。好的导入活动对激发幼儿的兴趣、促进教育活动的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由经验导入 学前期幼儿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尽管这些经验比较直观、肤浅,但由于是幼儿亲身感受的,和他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总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兴奋点,使科学探索活动顺利展开。例如:《神奇的小细管》这一活动中,设计中用一个“不小心水洒了,然后用纸擦,但是没有擦干,然后请幼儿来想办法帮我将水擦干”的情景引入,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在此环节中让幼儿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来支持他完成这个任务,因为幼儿平时都是用毛巾擦桌子,他有这个知识经验,知道毛巾能够擦干水。然后在下面的设计中让幼儿知道这种吸水的现象是毛细现象,并想利用一个小细管插入水中来演示出水向上涨的过程,让幼儿直观地观察这种现象,帮助幼儿理解什么是毛细现象,知道水原来是顺着这个小细管向上升的,帮助

《指南》科学领域解读

指南》中的“科学探究” 让幼儿园科学教育生动、有趣、严谨、有效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刘占兰 主要内容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变革历程 《指南》中幼儿的“科学探究” 幼儿“科学探究”的途径与方式 一、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改革进程 (20 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 [20世纪80 年代末] 常识——通过有趣的方式教知识 [20世纪90 年初、中期] 常识/科学——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发展认知能力。关注科学与技术进步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0 世纪90年后期] 科学——主动探究、发现学习,像科学家那样发现 知识。从小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强调探究即是目标,也是方法。“探究”是新课改倡导的理念。 [21 世纪最初5 年:2001-2005] 科学——幼儿的探究活动需要精心设计,强调让幼儿经历“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观测、记录获得的信息、得出结论和解释”的探究过程。 [2005 年以后:2005-2010] 科学——探究式科学教育。强调精心设计科学教育活动,使科学活动蕴涵科学概念,是有探究价值、幼儿能够探究的主题和问题;提供有适宜结构的材料,让儿童简约地重演科学家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把获得的科学经验、概念和能力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011 年以来] 科学教育要关注一系列核心概念,通过学习这些核心概念,使儿童能够理解自然、赞赏自然、有好奇心。(科学教育的10 原则和科学中的14 个大概念)| 二、《指南》中幼儿的“科学探究” 幼儿科学学习的特点:探究、解决问题、尝试发现

幼儿科学学习的价值追求: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探究能力。

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学与教的方式:亲近自然、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做中学、生活 中学、游戏中学 《纲要》与《指南》:基本精神一致,相互补充,也有细化,还有深化。三个目标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三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探究过程的不同方面。不能分别学习或单独训练。目标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强调幼儿对事物和现象的认识一定是在有意义的情境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发现的。 目标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一一首要/前提性目标

大班科学领域教案

大班科学领域教案 大班科学领域教案:《图形的变换》一、活动目标:l、在图形的反复变化中,训练幼儿思维,提高操作能力。 2、通过让幼儿反复对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图形进行变化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可以相互变化,转换,它们可以变出不同的数量的各种图形。 3、培养幼儿利用各种图形组合成各种物体的情趣。 二、活动准备: 1、教具:三角形、长方形、圆形拼成一幅画(机器人)。 2、学具:每人一套各种图形的纸,放在信封中。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幼儿园来了那么多的客人老师,我们先向客人老师打声招呼好吗? 2、今天的天气那么好,陈老师想带着小朋友一起去图形王国看一看吧!(教师出示:平面图形 3、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特殊的小客人,小朋友想认识一下他吗? (教师出示课件),一幅画展现在幼儿面前。 (二)基本部分:第一次尝试活动:观察、思考。 l、教师:你能告诉老师机器人是有哪些图形组成的呢?幼儿观察自由回答(由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组成。) 看来咱们大班的孩子观察得真仔细? 2、那么你能数一数,每一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吗?注意数完的小朋友举手告诉老师好吗? 师:谁能说说圆形有多少个?(那你能到前面来指一指吗?)分别指出各种图形的个数。(圆形6个,正方形2个,长方形7个,梯形2个,三角形5个。) 教师小结,并记录幼儿点数情况。 第二次尝试活动:用折纸游戏,看图形的变化。 1、发礼物:小朋友,表现得非常棒,观察的非常仔细,所以老师要奖励每位小朋友一份礼物(发学具),请小朋友轻轻地回到你们自己的座位上吧!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礼物?好,下面就请你们自己打开小信封(里面出现多种颜色的图形)。里面是什么?(各种图形)我们的图形还会变魔术呢?我们一起变一变吧! 2、操作:动手动脑,感知图形变换。 (1)请幼儿动手变一变(折纸)。(5分钟左右) (2)请幼儿说说变化的结果: 正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长方形。 长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正方形。 圆形——变成了半圆形、扇形。 (三)结束部分:

幼儿园科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科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科学活动具有科学性、启蒙性、地方性、生活化等特点,然而在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活动中,对科学活动内涵的认识有一定的偏差。有些教师认为科学活动就是原来的常识教育,其主要内容是和幼儿生活中熟悉的 自然环境为主,教师使用集体的教学方式,让幼儿记住简单的一些道理,或是稍微增加了幼儿的参与活动和 动手操作。 实际上,科学活动综合了理科的课程(即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史(即古代、现代、当代时期科学的主要表现和发展特点)。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和其他原因,在五大领域的教学中,科学多年来一直是幼师生公认的难学,长期未能解决。为了解决这一困难,幼师学校可将生物、物理、化学等变为必修课,并适当增加有关这些课程的相关实验,让学生有效地应用于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 2、指挥“探究”与主动“探究”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进行科学学习,亲自体验、感受并获得有关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感性认识和经验的过程。然而在实际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与原来的常识活动相比,有些教师在组织科学活动时只是多了一些让孩子自己动手摆弄一

下,亲自看看的环节,然后还是按照原来的程序由教师指导幼儿得出既定的结论,并认为这样的活动就是科 学探究活动。这说明教师对科学活动中的“探究”还存在一些误解,他们认为只要让孩子体验并动手操作了 就是探究,将“探究”等同于动手的学习活动。 而事实上,科学活动过程中的“探究”是让幼儿有动脑 的过程,幼儿能够积极参与科学活动,能够达到手脑并用,让幼儿学会技能和方法,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因此,作为教师要在组织科学活动过程中重视幼儿在 观察中的思考,对结果的猜测和质疑,能够在小组中讨论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知识与方法技能、情感态度 幼儿园教育是启蒙性教育,然而在幼儿园中依然重视 科学知识的掌握,忽略科学方法技能和科学情感态度 方面的培养。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追求“小学化”,只是一味地追求知识成绩,殊不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幼儿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更好地发展智力。 目前,教育部强调了各年龄阶段目标的要求,希望教师们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充分理解指南的精髓,有效合 理地指导幼儿科学活动的开展,真正变成“授人以渔”,培养幼儿的兴趣,主动参与活动,这才是我们真正的科

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大全

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大全 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1 活动目标: 1、了解阳光有不同的颜色组成,知道阳光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等七种颜色。 2、探索观察七种颜色的方法,并通过涂色表现自己的发现。 3、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镜子人手一面,多棱镜每组一面。 2、小孔的纸板和装水的玻璃瓶若干,水盆4~5个。 3、画有太阳的表格以及彩色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去室外看阳光,引起探索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阳光是什么颜色的吗?说说你们看到的阳 光的颜色。 2、了解探索阳光的材料。 教师:我们这里有很多的材料,都有什么材料呢?用这些材料可 以干什么呢?让幼儿说说材料的名称及用法。 3、利用材料探索阳光的颜色。 教师引导幼儿利用多种材料亲自动手探索发现五彩的阳光。 (1)探索一:将许多水盆放在室外,给每个小朋友一面小镜子, 让幼儿将小镜子斜放在水里,玩一玩,看一看,能发现什么? (2)探索二:提供许多纸板,请小朋友对着纸板看玻璃瓶,看一 看还能发现什么?回班后让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3)探索三:引导幼儿利用多棱镜观察阳光,看一看有什么新发现? 4、引导幼儿用彩笔涂色记录阳光的颜色。 教师:每个小朋友的桌上都有一张画有太阳的表格,请小朋友将看到的太阳光的颜色涂在表格里好吗? 幼儿进行涂色活动,活动完成后,让幼儿交流表格的颜色。

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2 大班幼儿对影子这一有趣的光学现象特别感兴趣,他们喜欢和影子做游戏,因此我们经常会开展有关影子的科学活动,这些活动一般都是围绕着影子产生的原理展开,幼儿较难理解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本次活动我们运用反证的方法,通过为动物的影子找“眼睛”,让幼儿自己对有关影子的错误或模糊的前概念进行验证,从而进一步理解纸挡住光就会出现影子,而纸没有挡住的地方光就能透过等粗浅的科学知识。 活动目标 1.探索为动物的影子找“眼睛”的方法,知道纸没有挡住的地方光能透过,反之则产生影子。 2.能与同伴合作观察和记录,并对生活中的光和影的现象有继续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剪纸动物的头饰、手电筒、剪刀若干、背景板一块、幼儿记录纸若干。 2.教师演示材料:关于动物影子的PPT、已剪好眼睛的兔头、手 电筒、集体记录纸一份。 活动过程 一、说说影子,引起兴趣 1.师:这几天我们都在玩影子游戏,你们发现影子有哪些有趣的现象? 幼:影子有时会变得很长,有时又会变得很短,有时又会消失不见。 幼:我跑影子也跑,我停下来影子也会停下来。 幼:影子的颜色都是黑黑的,有的深,有的浅。 2.小结:影子真像一个魔术师,有时会出现,有时又会躲起来; 有时会变长,有时又会变短。 (分析:在本活动开始之前,我们首先对刚刚结束的影子游戏进 行交流,教师在提问时特意突出“有趣”二字,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幼儿探索影子特性的兴趣。通过教师的小结,帮助幼儿回顾关于影子的各种经验,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准备。)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小小指南针》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小小指南针》 【活动目标】 1、了解指南针的发明历史,知道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 2、能探索指南针与磁场的关系,有探索与想象力。 3、能进一步感受到祖国的博大精深,为祖国的发明而自豪。 【活动准备】 1、电视或者电影里有关司南的片段; 2、指南针若干个、磁铁若干、粗的缝衣针、细线; 3、古代司南的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1、播放司南的相关视频,引起幼儿的兴趣。请幼儿讨论你看到的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由什么构成?电视里拿它来做什么? 2、教师简单地向小朋友们介绍司南就是今天的指南针,介绍我国是世界上公认发明指南针(Compass)的国家。让幼儿知道指南针的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由于生产劳动,人们接触了磁铁矿,开始了对磁性质的了解。人们首先发现了磁石吸引铁的性质,后来又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于是劳动人民进一步利用磁体的指极性,制成指示方向的机械,这就是指南针。教师要告诉幼儿指南针最初的作用是用来祭祀、占卜、军事等,并出示相关

图片,加深印象,让幼儿明白指南针对当时的农业发展和社促进社会 发展的重大意义。 3、请幼儿说一说指南针在今天的作用,并且出示相关航海等照片。 4、请幼儿自由讨论:你见过指南针吗?你会使用指南针吗?指南 针如何用? 5、教师做总结,告诉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使用指南针。然 后再一次总结指南针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升华幼儿对祖国的 感情。 6、请幼儿到手工区,利用材料自行制作简易指南针,教师做简单 的指导,让幼儿自由探索和了解指南针的原理。 延伸活动:请幼儿观看完整的介绍四大发明之指南针的纪录片, 加数对指南针的认识和感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