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电阻抗特性研究

生物电阻抗特性研究

生物电阻抗特性研究
生物电阻抗特性研究

重庆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医学物理实验

开课实验室

学院年级专业班

学生姓名学号

开课时间至学年第学期

生物工程学院制

《医学物理实验》实验报告的并联,其表皮阻抗为:

用生物电阻抗法测量身体脂肪含量

关于用生物电阻抗法测量身体脂肪含量的研究摘要:体脂率现已成为判断是否健康的标准之一,测量体脂率的方法有很多,但大多方法的设备仪器复杂,操作复杂而不适用于生活中。生物电阻抗则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快速、简便、安全测量体成分的一种方法。本文将对其原理,数据分析方法进行介绍,对其准确性进行分析,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生物电阻抗脂肪统计方法误差 一、引言 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人们对健康也越来越重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体重是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衡量身体状况的一个标准。其中BMI=m/h2,m为体重(千克),h为身高(米),是被使用最广泛的公式,BMI 指数以22为最佳。但是,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BMI指数不能够客观地反映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因为每个人的脂肪肌肉比例不同,并且肌肉和脂肪密度相差较大,相同BMI指数的人可能是虚胖也可能是强壮。这时,脂肪率则是另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数,所以既简单又不失精确的生物电阻法就很有价值。 二、原理 生物电阻分析方法(bio-impedance analysis)BIA 技术测定骨骼肌含量的基本原理是,组织、器官层次的各个组分具有不同的电导性。人体细胞被细胞外液包围,细胞则由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器构成。细胞外液以及细胞内部可近似视作电阻。而细胞膜则可视为电容。故人体的电学性质可视作若干个电容与电阻连接而成,其中最为简洁的三元件模型下

图所示。 一种常见的测试方式是,受试者仰面平躺,电流信号从脚部的电极传导 到手部的电极上,得出电阻抗(R)和电容抗(C),并计算生物电阻抗 ,为系数,L为身高。骨骼肌含有大量水分与电解质,其电导性最好;脂肪组织含有的水分与电解质很少,其电导性很差。信号传输越慢,受到阻力越大,表明脂肪量越多。 当然,复杂的人体是不能用上述简陋的模型描述的。因为生物电阻分析法本身就不是在数学物理定义上严格,而是由大量数据依据统计学规律发展而来。而正好该模型得到的阻抗指数和一些身体参数显着相关,所以我们认为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最初,大多数研究的电流频率固定在50KHZ,现在则大多使用多频率电阻抗进行脂肪等身体成分的测量分析。 三、数据统计方法 选取若干不同性别、身高、体重、年龄、身体状况的人,由生物电阻法测出其阻抗指数,对以上变量和在实验室用排水法测得的体脂率的精确值做相关性分析。使用统计软件,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体脂含量的推算方程。 根据相关的研究数据[1]显示,生物电阻抗推算去脂体重的推算方程为:

生物阻抗特性及测量的国内外现状

姓名:袁亚南学号:0743032052 班级:07303042 生物阻抗特性及测量的国内外现状 生物阻抗: 人类很早就了解到生物的电阻特性,也给出了生物体产生电阻的原因:它是当细胞内外液中电解质离子在电场中移动时,黏滞介质和狭小管道对离子运动的阻碍作用所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当低频电流通过时,生物结构具有更为复杂的电阻性质,可分解为不随时间变化的分量和随时间变化的分量。前者就是普通的直流电阻成分,在一定限度内阻值保持不变,电流与电压呈线性关系,起变阻器作用;后者随外加电压时间的延长,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呈非线性变化,即具有交流电阻抗特性(或成分),起滤波器的作用。目前,这两种作用是解释神经和肌肉等组织兴奋和冲动的基础。 在描述物质的电阻特性时,有两个重要的概念:一是电阻率;二是电导率。它们之间互为倒数,都是表示物质导电性能的物理量。表5.1中列出了一些生物组织的电阻率和电导率。可以看出,人体内各种组织的电阻率极不相同,血清电阻率最低,肌肉次之,肝、脑等组织的电阻率稍高,脂肪和骨骸的电阻率最高,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亦有差别,在身体内这些组织交叉组合形成了非均质导体。 生物膜具有电容特性,有关研究表明,生物膜不但具有静态电容性质,而且还具有极化电容性质,即当外加交流电时,生物膜的电容率不仅变化,

膜的电容值也要发生变化。 有关细胞的许多电特性研究表明,一般活细胞表面带有负电荷,细胞内部电场为零,内部为等势区,只是在细胞膜上存在电场,因此细胞膜可以看作是一个电容器。 1925-1927年,H ·弗里克用阻抗法测出狗的红电球细胞单位面积的电容值为0.81μF ·cm -2,根据实验结果,弗里克提出了他的假设,认为多数类型细胞膜为一球形膜,膜是由双分子层脂类分子组成,其相对电容率为εr =3。根据球形电容器公式可知,膜单位面积的电容公式为 d C r m εε0= 通过上式可得细胞膜的厚度为d ≈3nm 。而现代测量手段(如X 射线和电镜等)测出的各种细胞膜厚度为7~10.5nm ,结果不相吻合,这说明弗里克假设的细胞膜结构存在缺陷。 更新的研究表明,细胞膜的结构除双分子层脂膜外,在其两侧各覆盖一层蛋白质层,形成蛋白质-脂类物-蛋白质的三重结构,如图5.2所示,它的相对电容率为εr ≈10。如果将此值代入式(5.4),得到的细胞膜厚度为d ≈10nm ,与现代技术所测结果吻合得极好,说明了膜电容存在的真实性。 对于细胞膜和细胞质而言,细胞膜既存在电容,又存在电阻;而细胞质 只存在电阻。表5.2列出了一些细胞的电学参量。 在现代生物学中,对于生物器官、组织及细胞 电阻抗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例如,由 细胞膜电容值的测定,人们认识了膜的双分子层结 构;从肌肉细胞膜的高电容(1.5μF ·cm -2)特性导 出了肌肉细胞膜的折叠性质;通过测定神经细胞受 刺激后阻抗下降、电导率增加规律,为人类对神经 兴奋、传导和自发过程的认识提供了理论基础。另外,通过生物电阻抗的测定,在医学上可以诊断机体的健康状况。 ②r m 为单位面积膜电阻(ω·cm 2),r i 为单位面积细胞质电阻(ω·cm 2);③ω

特征阻抗

一、50ohm特征阻抗 终端电阻的应用场合:时钟,数据,地址线的终端串联,差分数据线终端并联等。 终端电阻示图 B.终端电阻的作用: 1、阻抗匹配,匹配信号源和传输线之间的阻抗,极少反射,避免振荡。 2、减少噪声,降低辐射,防止过冲。在串联应用情况下,串联的终端电阻和信号线的分布电容以及后级电路的输入电容组成RC滤波器,消弱信号边沿的陡峭程度,防止过冲。 C.终端电阻取决于电缆的特性阻抗。 D.如果使用0805封装、1/10W的贴片电阻,但要防止尖峰脉冲的大电流对电阻的影响,加30PF的电容. E.有高频电路经验的人都知道阻抗匹配的重要性。在数字电路中时钟、信号的数据传送速度快时,更需注意配线、电缆上的阻抗匹配。 高频电路、图像电路一般都用同轴电缆进行信号的传送,使用特性阻抗为Zo=150Ω、75Ω的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Zo,由电缆的内部导体和外部屏蔽内径D及绝缘体的导电率er 决定:

另外,处理分布常数电路时,用相当于单位长的电感L和静电容量C的比率也能计算,如忽略损耗电阻,则 图1是用于测定同轴电缆RG58A/U、长度5m的输入阻抗ZIN时的电路构成。这里研究随着终端电阻RT的值,传送线路的阻抗如何变化。 图1 同轴传送线路的终端电阻构成 只有当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Zo和终端阻抗FT的值相等时,即ZIN=Zo=RT称为阻抗匹配。 Zo≠RT时随着频率f,ZIN变化。作为一个极端的例子,当RT=0、RT=∞时可理解其性质(阻抗以,λ/4为周期起伏波动)。 图2是RT=50Ω(稍微波动的曲线)、75Ω、dOΩ时的输人阻抗特性。当Zo≠RT时由于随着频率,特性阻抗会变化,所以传送的电缆的频率特上产生弯曲.

人体成分分析仪中电阻抗法的应用

人体成分分析仪中电阻抗法的应用 目前,国内外很多公司都推出了不同型号的人体成分分析仪,均可实现对人体成分的常规性测试和分析。但是大都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在人体阻抗测量中,多采用四电极法,虽然减少了接触阻抗的影响,但是由于同时只有两个电极作为测试端,所以并不能测出手脚处的体阻抗,这使得整体测试结果偏大;而且由于每个电极都是作为电流电极和电压电极共用的,这使得测量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电压和电流互相干扰的现象,以上两种因素使得系统误差增大。 (2)目前一些公司研制的仪器可以实现多频检测,这在准确测定人体水分含量上进了一步,但都没有完全实现全自动控制,还需要操作者手动去控制,对非专业人员的使用造成了一定困难。 (3)国内外公司研制的人体成分分析仪,所有的测试数据都需要上传到联机电脑中进行显示、存储、分析、管理,因此一台仪器需要一台专用电脑,这对该仪器的推广使用造成了很大不便。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一些科技研发公司开始研发弥补以上不足的新设备。本文以西奈SN-2A 为例,目前市面上开始采用生物多频电阻抗(MFBIA)的原理来检测,这种仪器可以检测、分析不同频率下(5k、50k、100k、250k、500k)的人体阻抗信号,根据总结出的计算公式(Lukaski方程),可以计算出一系列人体成分参数,通过这些参数可以诊断出人体成分的变化以及健康状况。除实现这些基本功能外,还对目前国内外同类仪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如下改进:(1)全机采用八个接触电极,这些电极都是用不锈钢制成,电极接触面由直立的握式电极和脚踏式电极组成。在左右两个测量回路中,分别使用两个独立电极作为电流电极,电压电极和电流电极都是独立使用,不存在重复使用现象,这保证了在测量过程中电压和电流互不干扰;在任意一个测量回路中,同时都有四个测试电极工作,不仅可以测出准确的身体节段阻抗,还可以测出手脚处的体阻抗以及接触阻抗,这大大提高了测试结果的重复性和准确性。当选通右半身测量回路时,E1和E7作为电流电极,E3、E4、E5、E6作为电压电极,可以分别测出接触阻抗+右手体阻抗、右上肢阻抗、接触阻抗+右脚体阻抗、右下肢阻抗。经过简单计算即可得到躯干阻抗。反之亦然。 (2)仪器操作十分简单,操作者只需按下开机键,其他所有功能都由仪器本身来实现,测量过程中不需要再进行其他操作,这一点对非专业人员的使用来说尤为重要。 (3)仪器通过CAN总线与上位机进行互联,进而实现了一对传输线、Ⅳ台仪器,双向传输多个信号,一台电脑同时监测多台仪器,这为社区医院进行大规模会诊创造了条件,也为以后利用以太网进行远程监控打下坚实的基础。 多频生物电阻抗法有效地解决了同类仪器中存在的不足。适合家庭医疗保健和医院保健科使用。在医学临床与基础研究中,测量人体成分具有重要的价值。它可以提供人体成分正常值范围,评价生长发育、成熟情况以及老化进程,有助于对营养状况和相关疾病的研究。在儿童生长发育期,监测身体成长变化,了解发育状况,正确指导营养补充,对确保儿童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在体育运动中,为了减轻体重,提高竞赛成绩,以及在运动员训练过程中,安排合理的运动量,都需要监测体内成分的变化。健美和减肥锻炼若能在脂肪含量监测的指导下进行,也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体验“人体成分分析仪”——生物电阻抗法

体验“人体成分分析仪”——生物电阻抗法 生物电阻抗法(Bioelectrlcal Impedance Analysls)是一种通过电学方法测定人体水份的技术。 1、生物电阻抗法(BIA)基本原理 人体的体液里有许多离子,因此人体的体液具有导电性。将微弱的交流电流信号导入人体时,电流会在电阻小、传导性能较好的体液中传输。 在电学中,在具有电阻、电感和电容的电路里,对交流电所起的阻碍作用叫做阻抗。因此阻抗包括导体的电阻、电容的容抗和电感的感抗,简称电阻、容抗、感抗;其中容抗、感抗与所加的交流电频率有关,同样的电容、电感,交流电频 率越高,容抗越小,而感抗越大;阻抗由电阻R、感抗X c和容抗X L三者组成, 但不是三者简单相加,而是三者平方和的平方根。阻抗常用Z表示,单位是“欧姆”。 体液是导电介质,因此人体相当于导体,具有电阻;细胞壁相当于电容,因为细胞内部和外部都是可以导电的体液,但被细胞壁隔开,因此具有电容效应;人体里面几乎不存在感抗。如果将人体比作导体的话,那么人体中水分的多少,即反应人体电阻的大小;而容抗在大小则能反应细胞内外水分的比例。人体总阻抗的大小是两者的平方和的平方根,但在固定频率测试中,人体的阻抗与电阻的相差不多,经常就用电阻R替代阻抗Z。 构成身体的人体成份可分为水(Body water)、蛋白质(Proteln)、体脂(Body Fat)、无机物(Mineral )四种。这些成份在人体中虽然会因为性别与个人的不同存在着一些差异,但大致上为55:20:20:5的比例。因此,在这些人体成份中,如果知道了人体水分含量和人体脂肪含量,就可以分别求出这四种成份各自的量。 人体的肌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人体水份,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健康的肌肉是由约73%的水和27%的蛋白质组成。人体中的无机物主要是人体骨骼的重量,骨的重量又与肌肉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即可以由身体水分含量求出蛋白质和无机物的含量。因此,如果知道人体水分含量和脂肪含量,就可以分别确定人体四大成分并予以分类。 在电学中,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与横截面成反比。当导体的长度已知时,导体的电阻大小反应了导体横截面的大小,即导体的粗细。每一种导体都有其固定的电阻属性——“电阻率”:某种材料制成的长1米、横截面积是1平方毫米的在常温下(20℃时)导线的电阻,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计算公式为ρ=RS/L,(其中ρ为电阻率、R为电阻、S为截面积、L为长度),常用

用生物电阻抗法测量身体脂肪含量

关于用生物电阻抗法测量身体脂肪含量的研究 摘要:体脂率现已成为判断是否健康的标准之一,测量体脂率的方法有很多,但大多方法的设备仪器复杂,操作复杂而不适用于生活中。生物电阻抗则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快速、简便、安全测量体成分的一种方法。本文将对其原理,数据分析方法进行介绍,对其准确性进行分析,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生物电阻抗脂肪统计方法误差 一、引言 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人们对健康也越来越重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体重是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衡量身体状况的一个标准。其中BMI=m/h2,m为体重(千克),h为身高(米),是被使用最广泛的公式,BMI指数以22为最佳。但是,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BMI指数不能够客观地反映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因为每个人的脂肪肌肉比例不同,并且肌肉和脂肪密度相差较大,相同BMI指数的人可能是虚胖也可能是强壮。这时,脂肪率则是另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数,所以既简单又不失精确的生物电阻法就很有价值。 ; 二、原理 生物电阻分析方法(bio-impedance analysis)BIA 技术测定 骨骼肌含量的基本原理是,组织、器官层次的各个组分具有不同的

电导性。人体细胞被细胞外液包围,细胞则由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器构成。细胞外液以及细胞内部可近似视作电阻。而细胞膜则可视为电容。故人体的电学性质可视作若干个电容与电阻连接而成,其中最为简洁的三元件模型下图所示。 一种常见的测试方式是,受试者仰面平躺,电流信号从脚部的电极传导到手部的电极上,得出电阻抗(R)和电容抗(C),并计算生 物电阻抗Z=√R2+C2。进而得到阻抗指数V=ρL2/L,ρ为系数,L为身高。骨骼肌含有大量水分与电解质,其电导性最好;脂肪组织含有的水分与电解质很少,其电导性很差。信号传输越慢,受到阻力越大,表明脂肪量越多。 当然,复杂的人体是不能用上述简陋的模型描述的。因为生物电阻分析法本身就不是在数学物理定义上严格,而是由大量数据依据统计学规律发展而来。而正好该模型得到的阻抗指数和一些身体参数显着相关,所以我们认为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最初,大多数研究的电流频率固定在50KHZ,现在则大多使用多频率电阻抗进行脂肪等身体成分的测量分析。 三、数据统计方法

阻抗特性

https://www.doczj.com/doc/9d5596149.html,微机继电保护仪 阻抗特性 本测试模块主要是针对距离保护的动作特性,搜索其阻抗动作边界。可以搜索出圆特性、多边形特性、弧形以及直线等各种特性的阻抗动作边界。本测试模块提供了“单向搜索”和“双向搜索”两种不同的搜索方式。如下图所示: ●可搜索圆、多变形,及其它阻抗特性图 ●依提示设定定参数,由软件能画出大概的图形,方便与搜索的图形对照 第一节界面说明 测试项目 每次试验只能选择“阻抗边界搜索”、“Z(I)特性曲线”或“Z(V)特性曲线”中的一个项目进行试验。 ●故障类型提供了各种故障类型,用于测试各种类型距离保护。对接地型距离继电器应选择单相接地故障,对相间型距离保护,应选择相间故障。 ●计算模型有“电流不变”和“电压不变”两种计算模型。选择“电流不变”时,在下面的方框内可以设置短路电流,软件根据短路电流和短路阻抗计算出相应的短路电压;选择“电压不变”时,在下面的方框内可以设置短路电压,软件根据短路电压和短路阻抗计算出相应的短路电流。 ●搜索方式有“单相搜索”和“双向搜索”两种方法。详细介绍请参考“差动保护”章节的相关说明。“分辨率”只对双向搜索方式有效,它决定了双向搜索方式的测试精度。 ●故障触发方式在“时间控制”触发方式下,软件按“故障前延时”—“最

https://www.doczj.com/doc/9d5596149.html,微机继电保护仪 大故障时间”—“测试间断时间”这样的顺序循环测试,详细说明请参考“线路保护”章节的有关说明。 ●最小动作确认时间在“最大故障时间”内,保护多段可能动作。如果保护动作的时间小于“最小动作确认时间”,则尽管是保护的动作信号,软件也不予认可,因可能是其他段抢动。这个时间专门用来在“双向搜索”方式下,躲开某段阻抗动作。例如,要搜索Ⅱ段阻抗边界,“双向搜索”方式下扫描点肯定会进入Ⅰ段阻抗范围,而Ⅰ段的动作时间较Ⅱ段要短,从而造成Ⅰ段保护抢动。 ●故障方向依据保护定值菜单进行设置,适用于方向性阻抗保护。 ●零序补偿系数若做接地距离继电器的试验,要注意正确设置零序补偿系数,请参考“线路保护”章节的有关说明。 ●自动设定搜索线参数在“整定参数”页中有这个按钮,点击此按钮后,软件会根据所设定的整定阻抗自动计算出搜索线的长度以及搜索中心。可以在“搜索阻抗边界”页面中查看。 搜索阻抗边界 选择“搜索阻抗边界”测试项目时,需设置 放射状扫描线,如右图所示。扫描线的设置参照 以下方法: ●扫描中心扫描中心应尽可能设置在保护的 理论阻抗特性图的中心位置附近。扫描中心可以 直接输入数据,也可以用鼠标直接点击选择扫描 中心。修改扫描中心后,坐标系的坐标轴将自动 调整,以保证扫描圆始终在图形中心位置,即扫 描中心在图形中心。 ●扫描半径扫描半径应大于保护阻抗整定值 的一半,以保证扫描圆覆盖保护的各个动作边界。搜索时是从非动作区(扫描线外侧点)开始扫描。试验期间,如果发现在扫描某条搜索线的外侧起点时,保护 就动作了,则说明这条扫描线没有跨过实际的阻抗 边界,即整个搜索线都在动作区内,不符合“每条 搜索线都应一部分在动作区内,另一部分在动作区 外”的原则。这时,请适当增大“扫描半径”。 ●扫描步长只对“单向搜索”方式有效,直接影 响“单向搜索”方式时的测试精度。

阻抗测试方法

成品阻抗测试方法: 1、仪器设置: 网络分析仪:CENTER:200MHz SPAN:2MHz(视被测电缆的长度进行设定)MEAS:S12 或S21 FORMA T:Phase 直通校准 注意:校准完毕为一条数值为零的直线,SPAN更改不同的数值需要重新校准。 2、电容测量仪测试电容值。(数值现实稳定可以读取数值)。 3、相位差的测量: 网络分析仪连接被测电缆,显示相位值,按照以下方式进行读取数值: 打开菜单MARKER SERACH,target value设置为0,打开multi target search , 记录两个标记点的频率值(注意:选择红圈内数值最接近的标记点)。 如上图所示:应选择标记点1、2。 δf=(f m -f n )/m-n 4、按照特性阻抗的公式: 平均特性阻抗=1000/(δf*c) δf单位为MHz, C为测量的电容值:单位nf。 注意事项:1、测试频率差时被测电缆的接头状态必须和测试电容的接头状态保持一致。 2、target value设置为0,以避免产生误差。 3、保证校准状态有效。

相对传播速度的测量方法: 1:相对传播速度的定义:信号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自由空间的传播速度之比。 2、仪器的设置: 网络分析仪进行测试: CENTER:200MHz SPAN:1MHz MEAS:S12 或S21 FORMA T:Group delay 直通校准 校准后为一条数值为零的直线。 3、连接被测电缆,打开Marker Factions ,将统计功能打开。读取平均值即为延迟时间t。 4、按照下列公式计算相对传播速度: V =L/(t?c) ?100% V:相对传播速度。L:电缆的实际长度(米)c=3.0?108米/秒 t :延迟时间(秒)。 电缆相位及电长度测试及计算方法: 1、仪器的设置: 网络分析仪设置: CENTER:要求测试频点SPAN:10MHz(或者按照通知单要求设置起始终止频率)MEAS:S12 或S21 FORMA T:Extend Phase 直通校准 校准后为一条数值为零的直线。 2、连接被测电缆,读取要求频率点的数值。

电缆的特性阻抗

电缆的阻抗 术语 音频:人耳可以听到的低频信号。范围在20-20kHz。 视频:用来传诵图象的高频信号。图象信号比声音复杂很多,所以它的带宽(范围)也大过音频很多,少说也有0-6MHz。 射频:可以通过电磁波的形式想空中发射,并能够传送很远的距离。射频的范围要宽很多,10k-3THz(1T=1024G)。 电缆的阻抗 本文准备解释清楚传输线和电缆感应的一些细节,只是此课题的摘要介绍。如果您希望很好地使用传输线,比如同轴电缆什么的,就是时候买一本相关课题的书籍。什么是理想的书籍取决于您物理学或机电工程,当然还少不了数学方面的底蕴。 什么是电缆的阻抗,什么时候用到它? 首先要知道的是某个导体在射频频率下的工作特性和低频下大相径庭。当导体的长度接近承载信号的1/10波长的时候,good o1风格的电路分析法则就不能在使用了。这时该轮到电缆阻抗和传输线理论粉墨登场了。 传输线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是源阻抗必须和负载阻抗相同,以使功率转移达到最大化,并使目的设备端的信号反射最小化。在现实中这通常意味源阻抗和电缆阻抗相同,而且在电缆终端的接收设备的阻抗也相同。 电缆阻抗是如何定义的? 电缆的特性阻抗是电缆中传送波的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之比。(伏特/米)/(安培/米)=欧姆 欧姆定律表明,如果在一对端子上施加电压(E),此电路中测量到电流(I),则可以用下列等式确定阻抗的大小,这个公式总是成立: Z = E / I 无论是直流或者是交流的情况下,这个关系都保持成立。 特性阻抗一般写作Z0(Z零)。如果电缆承载的是射频信号,并非正弦波,Z0还是等于电缆上的电压和导线中的电流比。所以特性阻抗由下面的公式定义: Z0 = E / I 电压和电流是有电缆中的感抗和容抗共同决定的。所以特性阻抗公式可以被写成后面这个形式: 其中 R=该导体材质(在直流情况下)一个单位长度的电阻率,欧姆 G=单位长度的旁路电导系数(绝缘层的导电系数),欧姆 j=只是个符号,指明本项有一个+90'的相位角(虚数) π=3.1416

人体成分分析仪中多频生物电阻抗的应用

人体成分分析仪中多频生物电阻抗的应用 https://www.doczj.com/doc/9d5596149.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人体成分分析仪中多频生物电阻抗的应用 目前,国内外很多公司都推出了不同型号的人体成分分析仪,均可实现对人体成分的常规性测试和分析。但是大都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在人体阻抗测量中,多采用四电极法,虽然减少了接触阻抗的影响,但是由于同时只有两个电极作为测试端,所以并不能测出手脚处的体阻抗,这使得整体测试结果偏大;而且由于每个电极都是作为电流电极和电压电极共用的,这使得测量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电压和电流互相干扰的现象,以上两种因素使得系统误差增大。 (2)目前一些公司研制的仪器可以实现多频检测,这在准确测定人体水分含量上进了一步,但都没有完全实现全自动控制,还需要操作者手动去控制,对非专业人员的使用造成了一定困难。 (3)国内外公司研制的人体成分分析仪,所有的测试数据都需要上传到联机电脑中进行显示、存储、分析、管理,因此一台仪器需要一台专用电脑,这对该仪器的推广使用造成了很大不便。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一些科技研发公司开始研发弥补以上不足的新设备。本文以西奈SN-2A为例,目前市面上开始采用生物多频电阻抗(MFBIA)的原理来检测,这种仪器可以检测、分析不同频率下(5k、50k、100k、250k、500k)的人体阻抗信号,根据总结出的计算公式(Lukaski方程),可以计算出一系列人体成分参数,通过这些参数可以诊断出人体成分的变化以及健康状况。除实现这些基本功能外,还对目前国内外同类仪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如下改进: (1)全机采用八个接触电极,这些电极都是用不锈钢制成,电极接触面由直立的握式电极和脚踏式电极组成。在左右两个测量回路中,分别使用两个独立电极作为电流电极,电压电极和电流电极都是独立使用,不存在重复使用现象,这保证了在测量过程中电压和电流互不干扰;在任意一个测量回路中,同时都有四个测试电极工作,不仅可以测出准确的身体节段阻抗,还可以测出手脚处的体阻抗以及接触阻抗,这大大提高了测试结果的重复性和准确性。当选通右半身测量回路时,E1和E7作为电流电极,E3、E4、E5、E6作为电压电极,可以分别测出接触阻抗+右手体阻抗、右上肢阻抗、接触阻抗+右脚体阻抗、右下肢阻抗。经过简单计算即可得到躯干阻抗。反之亦然。 (2)仪器操作十分简单,操作者只需按下开机键,其他所有功能都由仪器本身来实现,测量过程中不需要再进行其他操作,这一点对非专业人员的使用来说尤为重要。 (3)仪器通过CAN总线与上位机进行互联,进而实现了一对传输线、Ⅳ台仪器,双向传输多个信号,一台电脑同时监测多台仪器,这为社区医院进行大规模会诊创造了条件,也为以后利用以太网进行远程监控打下坚实的基础。 多频生物电阻抗法有效地解决了同类仪器中存在的不足。适合家庭医疗保健和医院保健科使用。在医学临床与基础研究中,测量人体成分具有重要的价值。它可以提供人体成分正常值范围,评价生长发育、成熟情况以及老化进程,有助于对营

生物电阻抗法(BIA)测量学生人体成分的应用性研究(二)-2019年精选文档

生物电阻抗法(BIA)测量学生人体成分的应用性研究(二) 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未来。在当前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状况下,加强对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监测与研究不但重要而且十分迫切。 身体成分是指组成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的总成分。根据生理作用的不同,人体可以分为体脂和瘦体重。在医学临床与基础研究中,测量人体成分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测量,可以确定人体成分的正常值范围,可以评价生长发育、成熟以及老化的进程,有助于对营养状况进行评定以及对患病风险进行评估等[1]。 人体成分比例,可以反映骨骼肌质量、脂肪质量、体脂率、腰臀比、营养状况、体液平衡状况,提供人体正常值范围,评价生长发育等。但在现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项目中,全面的人体成分测试在绝大多数学校是空白,现行学生身体形态测试项目只是反映学生的身高体重指数,不能全面、直观地反映例如骨骼肌质量、脂肪质量、体脂率、腰臀比以及营养评估等,因此,分析研究适合于学校的操作便捷、测试内容丰富、体现数据精确,并能在学生人体成分测试广泛运用的测试方法,进而为学生开具针对性的运动处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的在于增强学生对体质健康的认识,提高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质量,促进学生体质的全面提高。

一、生物电阻抗法(BIA)研究综述 有关调查总体表明,我国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是在下降的。还有很多学者对于不同学校的学生进行了体质研究,但是结果却不尽相似,有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学生的正常体重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0%都不到,有学者研究显示,学生总体偏瘦。排除地域营养状况的差异,一个统一的、准确的测量方法才能将各种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因此,一种可靠、精确、简便的测量身体成分方法,对于正确全面了解学生的体质,制定正确的训导方法,提高学生体质,具有重大的影响。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专家咨询法研究分析,生物电阻抗法在现代医学中已得到广泛的研究和使用,它能监测到人体中各种成分的比例,国外研究较多,国内研究局限在临床医生、医学院校和医疗研究单位。文献研究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为生物电阻抗技术和原理的研究,主要有撖涛等的“人体成分分析仪设计――生物电阻抗原理的一种实现”、侯曼等的“应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人体体成分的研究进展”、黄海滨等的“生物电阻抗分析法(BIA)测量人体成分”、贺杰等的“生物电阻抗技术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应用”、刘群等的“生物电阻抗分析与人体体成分测量”、谢旭东的“生物电阻抗法测量人体成分的研究”等;第二类为人体成分测试结果的研究分析,主要有于康等的“成人体重指数和总体脂肪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胡琴静等的“2型糖尿病患者人体成分测定分析”、曾强等的“生物电阻抗技术分析人

TCSC的基频阻抗特性分析与仿真

TCSC的基频阻抗特性分析与仿真 0.引言 串联补偿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历史非常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928年前后,纽约电网33kv系统曾采用串联电容补偿来实现潮流均衡;1950年,在瑞典的一个23OkV电网中首次应用串联补偿装置来提高输电系统的传输能力。此后,串联电容补偿成为远距离输电中增大传输容量和提高稳定性的重要手段而得到大力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采用串联补偿可以改变传输线的等效阻抗或在线路中串入补偿电压,方便地调节系统的有功无功潮流,从而有效地控制电力系统的电压水平和功率平衡。因此,在线路上采用串联补偿能更好地实现潮流控制,提高系统的电压稳定性、暂态稳定性和振荡稳定性,抑制次同步谐振。 在考虑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经济性的时候,采取串联电容补偿策略往往是必然选择。而TCSC常被用于抑制由串补电容引起的系统次同步振荡,它所产生的无功功率,随着线路负荷增加而增加且可以在负荷变化的全范围内进行调节;线路传输相同的功率,串联补偿较并联补偿而言,所需的无功功率增量要小;就抑制次同步振荡而言,TCSC具有较大优势。输电线路接入串联电容补偿可以抵消部分线路电感,等效缩短线路电气距离,相当于为负载提供一个电压特性“很硬”的电压源。 1.TCSC的结构 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器基本的、概念性的TCSC模块由一个容抗固定的电容器与一个晶闸管控制的电抗器并联而成。。TCSC补偿方案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改变晶闸管的触发角来调节并联支路的等效电感,进而达到控制TCSC等效阻抗的目的。

图1 TCSC主要由四个元器件组成:电力电容器C,旁路电感L,两个反相并联大功率晶闸管SCR。实际装置中还包括保护用的金属氧化物压敏限压器MOV,旁路断路器等金属氧化物可变电阻器(MOV),本质上为一个非线性电阻器, 跨接在串联电容器上,用以防止电容器上发生高的过电压。MOV不但能限制电容器上的电压,而且能使电容器保持接入状态,即使在故障情况下也是如此,从而有助于提高系统的暂态稳定性。跨接在电容器上的还有一个断路器CB,用以控制电容器是否接入线路。 2.TCSC的运行原理 TCSC通过对触发脉冲的控制,改变晶闸管的触发角a,即可改变由其控制的电感支路中电流的大小,因而可以连续改变总的等效电抗,也即使线路的串补程度连续的变化。对TCSC功能的理解可以通过分析一个由固定电容器(C)和可变电抗器(L)相并联的电路的行为来获得,如图所示 图2 该LC并联电路的等效阻抗Ze。可以表达为:

元件阻抗特性测定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元件阻抗特性测定实验报告 篇一:电路基础实验实验十一_R、L、c元件阻抗特性的测定 实验十一R、L、c元件阻抗特性的 测定 实验成员:班级:整理人员: 实验十一R、L、c元件阻抗特性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验证电阻,感抗、容抗与频率的关系,测定R~f,xL~f 与xc~f特性曲线。2.加深理解R、L、c元件端电压与电流间的相位关系。 二、原理说明 1.在正弦交变信号作用下,电阻元件R两端电压与流过的电流有关系式 u?RI 在信号源频率f较低情况下,略去附加电感及分布电容的影响,电阻元件的阻值信号源频率无关,其阻抗频率特性

R~f如图9-1。 如果不计线圈本身的电阻RL,又在低频时略去电容的影响,可将电感元件视为电感,有关系式 ? ? ?? u L ? jxI感抗x L L ?2?fL 感抗随信号源频率而变,阻抗频率特性xL~f如图9-1。 在低频时略去附加电感的影响,将电容元件视为纯电容,有关系式 u ? c ?? jx c

I容抗 ? xc? 12?fc 容抗随信号源频率而变,阻抗频率特性xc~f如图 9-1. c f 图9-1 图9-2 2.单一参数R、L、c阻抗频率特性的测试电路如图9-2所示。 途中R、L、c为被测元件,r为电流取样电阻。改变信号源频率,测量R、 L、c元件两端电压uR、uL、uc,流过被测元件的电流则可由r两端电压除以r得到。 3.元件的阻抗角(即相位差φ)随输入信号的频率变化而改变同样可用实验方法测得阻抗角的频率特性曲线φ ~f。 用双踪示波器测量阻抗角(相位差)的方法。 将欲测量相位差的两个信号分别接到双踪示波器YA和Yb两个输入端。调节示波器有关旋钮,使示波器屏幕上出现

特征阻抗

特征阻抗,又称为特性阻抗,它是在甚高频、超高频范围的概念。那什么是特征阻抗呢?在信号的传输过程中,在信号沿到达的地方,信号线和参考平面(参考平面指的是电源平面或者是地平面)之间由于电场的建立,就会产生一个瞬间的电流,如果传输线是各向同性的,那么只要信号在传输,就会始终存在一个电流I,而如果信号的输出电平为V,则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传输线就会等效成一个电阻,大小为V/I,我们把这个等效的电阻称为传输线的特征阻抗(Characteristic Impedance)Z. 那么这个定义如何去理解?首先,必须明白特征阻抗跟线的阻抗的区别,特征阻抗属于传输线的概念,指的是传输线上点的阻抗,而线的阻抗(一般称为电阻)是对与直流而言的;其次传输线又分为微带线和带状线,微带线是指只有一个参考平面的传输线,带状线是指有两个参考平面的传输线;最后特征阻抗是对交流信号而言,对直流信号来说传输线的电阻并不是Z,而是远远小于这个 值(也就是所说的直流电阻)。 特征阻抗的意义在于什么呢?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如果传输线上的特征阻抗发生变化,信号就会在阻抗不连续的结点上产生反 射,后果就是EMI有问题,信号不完整。 特征阻抗的计算比较复杂,一般是采用专门的就算软件。业界用的比较多的Polar Si系列(一般的PCB公司采用) 1.单端特征阻抗的计算 参数说明如下(单位是mil,特殊参数取标准常数): H1:是指示顶层的厚度,也就是说第二层到第一层的距离,一般来说这个有PCB公司决定,4mil是用的比较多的。4点多mil 都是可以的。 Er1:是指板材的介质常数,对于FR-4来说,一般为4.2-4.4。 T1:是指铜薄的厚度,一般用mil来表示。定义是这样的,一OZ(盎司)的铜铺在一平方英寸所形成的铜薄厚度。它们的具体 转化如下 OZ 1/4 1/2 1 2 3 4 mil 0.36 0.7 1.4 2.8 4.2 5.6 W1和W2:是指传输线的线宽,而它为什么不一样呢?因为在PCB的制作过程中是从上到下腐蚀的,因此有梯形的感觉,一般来 说取W2=W-0.5,W1=2+0.5(W是原始传输线的宽度)。 CEr:是指绿漆的介电常数,一般来说取3.5-3.8。 C1和C2:是指绿漆的厚度,一般取1左右。 参数都明白意思了,要计算特征阻抗那就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了。 2.差分特征阻抗的计算 差分特征阻抗是指差分线的差分阻抗,计算的方法跟单端的基本上一样,只不过多了一线间距离S。 3.常用的传输线特征阻抗 差分阻抗单端阻抗 HDMI 100 ohms+/-10% 50 ohms+/-10% USB 90 ohms+/-10% 42-78 ohms+/-10% DDR NC 60 ohms+/-10%

实验十 RLC电路的阻抗特性分析

实验十 RLC 电路的阻抗频率特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交流电路中电阻、电容和电感的阻抗与频率的关系。 2、加深理解三个元件的电压与电流相位关系。 3、观察RLC 串联谐振现象,了解谐振电路特性,加深其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 实验原理 1、R 、L 、C 元件的阻抗频率特性 正弦交流信号包含最大值、频率和初相位,在正弦稳态交流电路中,通过元件的电流有效值和加于该元件两端电压有效值之间的关系U =f (I ),称为元件的交流伏安特性,每个元件不仅讨论电压、电流有效值关系,还要观察两者相位之间的关系。 线性电阻欧姆定律的相量形式为:U RI = 。说明电阻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与流过电流的有效值成正比,R 大小与频率无关,相位差为0,即同相位。 (2)电容 线性电容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为:1U j I C ω=- 。表明电容两端电压有效值与流过电流有效值关系为1 U I C ω=,相位差为-90 ,即电流超前电压90度。 (3)电感 线性电感的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为:U j LI ω= 。说明电感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与流过电流的有效值关系为U LI ω=,相位差为90 ,即电压超前电流90度。 正弦稳态电路中,RLC 元件的阻抗频率特性曲线如图10-1所示。 图10-1 R 、L 、C 元件的阻抗频率特性曲线

RLC串联电路中,当正弦交流信号源的频率f改变时,电路中的感抗、容抗随之而变,电路中的电流I也随频率f而变。交流电压 S U(有效值)的角频率 为ω,则电路的阻抗为 1 () Z R j L C ω ω =+-, 阻抗的模:Z= 阻抗的幅角 1 arctan L C R ω ω ? - =,即该电路总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 图10-3(a)、(b)分别为RLC串联电路的阻抗、相位差随频率的变化曲线。 图10-3(a)z f -曲线图10-3(b)f ?-曲线 由曲线图可以看出,存在一个特殊的频率 f,特点为: (1)当 f f <时,0 ?<,电流相位超前于电压,整个电路呈电容性; (2)当 f f >时,0 ?>,电流相位滞后于电压,整个电路呈电感性; (3)当 1 L C ω ω -=时,即 ω= f=时,阻抗Z R =,此时0 ?=,表明电路中电流I和电压U同相位,整个电路呈现纯电阻性。

生物电阻抗在法医学中应用

生物电阻抗在法医学中应用 【摘要】目的利用生物电阻抗技术测量尸体组织的电阻抗的死后变化,与死后经过时间的内在变化关系,试图寻找一种简便、准确可靠推断死后经过时间的新方法。方法用阻抗测量仪测量大鼠全身多处、牛骨骼肌、猪肝脏组织不同死后经过时间的电阻抗。结果大鼠躯体组织的电阻抗、牛骨骼肌和猪肝脏组织电阻抗随着死后经过时间的延长存在规律性变化。有望推断人体死后经过的时间。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死后经过时间生物电阻抗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stmortem tissues impedance and Postmortem interval. Method Use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measure apparatus to measure the impedance of the multiple spot of rat dead body and ox bone skeletal muscles ,and swine liver. Result The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of rat postmortem tissues, ox bone skeletal muscles, swine liver ,changes along postmortem interval regularly.The results tell us measurement of the impedance of human postmortem tissues may be used to estimate postmortem interva1.【Key words】Forensic pathology postmortem interval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死亡时间推断指从死亡发生到发现或检查尸体时所经历的时间,又称死后间隔时间。是法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工作中的难点。目前用于推断死亡时间的各种指标中,仍没有一个理想的简便的易于

交流阻抗实验报告

正弦交流电路中的阻抗和频率特性研究 1、实验目的 1)加深对正弦交流电路的KVL 定律认识。 2)学习正弦交流电路中阻抗的测量方法。 3)掌握L c X X 、阻抗频率特性测量方法。 2.实验原理及步骤 (1)测量阻抗 1)用“向量法”测量空心电感线圈两端的阻抗Lr Z ,如图3-1所示,r 是电感线圈的直流电阻。输入电压的频率在200~300Hz 中任选两个,分别测量计算。 测量出R U 、Lr U 的值,选取R U 作为参考相量,做出回路的向量图。相量图如图3-2所示。显然,θ满足Lr R Lr R U U U U U 2cos 2 2 2-+=θ。通过计算θ从而求出L U 、r U 的 值进而可求出电阻电感值。 2)按下图所示电路,从a ,b 端口用“向量法”测量内带电容的阻抗ab Z ,输入电压的频率在1~3kHz 中任选两个,分别测量计算。 Lr U U R U θ r U U 图3-2 电感阻抗测量电路向量图 图3-1 测量阻抗电路原

测量出R U 、Cr U 以及I 的值,选取Cr U 为参考相量,作出由回路的向量图。相量图如图3-4所示,同理,通过求出θ角可得到电容阻抗值。 (2)测量频率特性 测量L X 、C X 阻抗频率特性,做频率特性曲线。 1)点测—L X f 特性。自选电感(L :50~400mH )与电阻R 串联(R :200Ω~1k Ω)自拟表格,做—L X f 特性曲线(f 从50Hz~3kHz )。 2)点测—C X f 特性。自选电容(C :0.1~2μF )与电阻R 串联(R :200Ω~1k Ω)自拟表格,做—C X f 特性曲线(f 从50Hz~3kHz )。 (3)观察电压、电流相位关系 如图3-5、3-6所示,用示波器分别观察下面电感、电容中电压、电流相位。 图3-5 电感阻抗测量电路 I U 图3-2 电容阻抗测量电路向量图 图3-3 电容阻抗测量电路原理图 R Cr U 2+ -

RLC元件阻抗特性的研究

R、L、C元件阻抗特性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验证电阻,感抗、容抗与频率的关系,测定R~f , X L~f与X C~f特性曲线。 2、加深理解R、L、C元件端电压与电流间的相位关系。 二、原理说明 1、在正弦交变信号作用下,电阻元件R两端电压与流过的电流有关系式U=R I 在信号源频率f较低情况下,略去附加电感及分布电容的影响,电阻元件的阻值与信号源频率无关,其阻抗频率特性R~f如图16-1。 如果不计线圈本身的电阻R L,又在低频时略去电容的影响,可将电感元件视为纯电感,有关系式U L= X L j I 感抗X L=2πfL 感抗随信号源频率而变,阻抗频率特性X L~f如图16-1。 在低频时略去附加电感的影响,将电容元件视为纯电容,有关系式 U C=-j X C I 容抗X C=1/2πfc 容抗随信号源频率而变,阻抗频率特性X C~f如图16-1 2、单一参数R、L、C阻抗频率特性的测试电路如图16-2所示。 图中R、L、C为被测元件,r为电流取样电阻。改变信号源频率,测量R、L元件两端电压U R、U L、U C,流过被测元件的电流则可由r两端电压除以r得到。 (1)元件的阻抗角(即相位差φ)随输入信号的频率变化而改变,同样可用实验方法测得阻抗角的频率特性曲线φ~f。 (2)用双踪示波器测量阻抗角(相位差)的方法、 将欲测量相位差的两个信号分别接到双踪示波器Y A和Y B两个输入端。调节示波器有关旋钮,使示波器屏幕上出现两条大小适中、稳定的波形,如图16-3所示,荧光屏上得不平方向一个周期占n格,相位差m格,则实际的相位差φ(阻抗角)为φ=m×(360o / 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