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数学 三年级下册数学好玩 有趣的推理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 三年级下册数学好玩 有趣的推理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 三年级下册数学好玩 有趣的推理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 三年级下册数学好玩 有趣的推理教案

《有趣的推理》

学习目标:

1. 经历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能够对这些现象进行合理的分析。

2. 学会运用列表、尝试、操作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推理,发展推理能力。

3. 能够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在经历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树立自信,体会生活中这些现象中蕴含的数学道理。

学习重点:

学会用列表的方法进行推理,并在推理中感受分类的思想和策略。学习难点:

结合具体的推理情境,能够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大家好。你们知道福尔摩斯吗?他可是非常有名的侦探家呢。我们一起来看个和他有关的故事吧!(视频)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有趣的推理(贴课题)。

二、趣味探究

师:跟着老师一起走进学校的社团看看吧!

师:请一个同学把题目大声地朗读出来。

学校有足球、航模和电脑兴趣小组。淘气、笑笑和奇思根据自己的爱好分别参加了其中一组。他们三个人都不在一个组。

(1)笑笑不喜欢踢足球。

(2)淘气是电脑小组的。

(3)奇思喜欢航模。

你能判断出他们分别在哪个小组吗?

师:题目中的分别参加了其中一组是什么意思?

预设生:就是每个人只能参加一个小组。如果参加了航模小组,就不能参加航模小组了。(学生说的时候就贴项目的名称)

师:那都不在一个组又是什么意思?

预设生:就是每个组只能有一个人,不能出现2个以上。(学生说的时候贴姓名)

师:解释的很清楚.

师:那你们能判断出他们分别在哪个小组吗?

师: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连一连、画一画、写一写都可以,将你思考的过程或者结果记录在你的研究纸上,快行动起来吧!

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说一说你的想法,再完成学习单。(教师巡视,快速交流)

学生汇报(用实物投影展示)

师:汇报前老师有一个要求,先说一说你推理的结果是什么?再说一说你的想法?

预设1:连线。

生1:我推理的结果是:因为奇思喜欢航模,所以奇思连航模组,淘气不是电脑小组的,那他就是足球小组的,笑笑不喜欢踢足球,就只能

是电脑小组的了。

师:推理的过程真清楚,这么多的信息,他为什么一下子就找到第三条信息?(3号信息)

生:奇思喜欢航模是已经告诉我们的。

师:已经告诉我们的信息我们就叫做肯定信息(板书)。

师:那我想问问从1号信息入手能不能推理出结果?试着推一下。经历一下,发现从否定信息(板书)入手不能确定,还要再返回到肯定信息。可是从肯定信息入手就可以直接确定奇思参加的是航模小组了。

生2:我推理的结果是:……。因为淘气不是电脑小组的,那他就可能会选择足球或者航模。因为笑笑不喜欢踢足球,她就可能是电脑或者航模小组的。又因为奇思喜欢航模,那淘气和笑笑就不能选择航模,那么淘气就只能选择航模小组,笑笑只能选择电脑小组。

师:你的推理过程清晰明了。看来从肯定信息入手会比他从否定信息入手(快一些)。

他们刚才采用了连线的方法。哪个小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预设2:表格

(1)学生讲述(投影展示)。

生1用自己的表格讲。

师:这种独到的方法,我怎么没想到。他画了一个简单的(表格)(板书) 。

(2)表格的构建。(教师黑板板演)

师:你们看懂这个方法了吗?老师也想学着画这样的表格,你们教教我,应该画几行?

生:4行。

师:为什么?

生:因为第一行要写项目名称。

师:看来我们要把第一行的项目名称画进去。(板书画四行)

师:那画几列呢?为什么?

生:画四列,因为第一列要写姓名。

师:你们考虑的真是周全,要把第一列姓名也画进去,就是4列了。所以3个人,3个项目,我们就画4行4列,多留出一行和一列。(3)表格的填写。(学生上台填写)

师:非常感谢你教会我如何画表格,老师给你们点个赞。(生回座位)刚刚大家用这三条信息完整的推理出结果。那如果只让你选择两条来推理,你准备选择哪两条?

生:选择(1)(3)。或者(2)(3)。

师:行,那我们就用这位同学选择的两条信息,来试着推理一下。我应该从那条信息入手呀?奇思喜欢航模,那么就在奇思和航模的交叉格里画√。表示什么意思呢?

师:那这个时候还能填那个格子?填什么符号呢?(学生上台来画)师:你这两个×表示什么意思呀?

生:表示奇思参加了航模,就不能再参加航模小组了,也不能再参加电脑小组了。

师:你说的有道理,陈老师也同意。根据这条信息,还可以填哪些格子?

生:奇思参加了航模小组,其他人就不能参加这个小组了。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快看,根据这一条肯定信息我们推出了4个(否定信息)。所以从肯定信息入手就能推出它所在的这一行和这一列。师:用表格来推理是不是很厉害呀?(厉害)以后大家用表格推理的时候,就可以抓住这个特点,根据一条肯定信息,看它所在的这一行和这一列是不是都确定了。

师:那我们根据(1)或者(2)号信息能够确定那个格子呢?

生:学生继续推理。

(4)练习巩固——表格

师:孩子们。有了表格法不仅能够帮我们梳理信息,还能够让我们清晰的看到推理的过程和结果。你学会这种方法了吗?(学会了)那我们就去电脑社团看看发生了什么好玩的事情?

ppt出示:笑笑、妙想和乐乐在电脑打字比赛中,获得了前三名。(生读题。)

(1)笑笑说:“我的速度不是最慢的。”

(2)妙想说:“我不是第一名,也不是最慢的。”

师:你能推理出他们分别是第几名吗?先自己独立思考一下。再用你学会的方法将推理的过程记录在研究纸2上。

c汇报:(投影展示)。

预设:生1:我推理的结果是……因为妙想说我不是第一名,也不是

最慢的。那她就是第二名。笑笑也不是最慢的,那他就是第一名。小花只能是第三名的。

师:你的推理过程真清楚。从几号信息入手的?

师:你们刚不是说从肯定信息入手吗?这是肯定信息吗?(是,笑笑说:“我不是第一名,也不是最慢的。”那他只就是第二名了。)师:真是火眼金睛啊,这的确一条肯定信息,只不过它戴了一张面具,我们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

三、深入探究

师:你们真棒,奇思的航模社团遇到了点问题,你们可以帮帮他吗?ppt出示:航模小组有6个飞机模型:淘气号、奇思号、妙想号、笑笑号、乐乐号和教练号,放在柜子里。请你根据下面的信息,找到它们的位置。

(1)淘气号和乐乐号都放在柜子的左侧,淘气号在乐乐号的上面。

(2)教练号在最上面一排左侧。

(3)妙想号不在最上面,也不在最下面。

(4)奇思号没有放在教练号的旁边。

师:你能根据要求找到它们的位置吗?先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师:谁来给我们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汇报:教练号在最上面一排左侧。所以教练号放在1号的位置。师:然后呢?(1号,因为淘气号和乐乐号都放在柜子的左侧,淘气号在乐乐号的上面。所以淘气号在2号位置,乐乐在3号位置。)师:大家看,我们根据1、2号信息我们就把左侧的飞机模型摆完了,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来看看3、4号信息。读一读。

师:既然1、2号信息确定是左侧的柜子,那3、4号信息一定就是右边的柜子了。那我们就是把它分为了左边和右边两类。当信息比较多,比较凌乱时,我们就要学会分类。(板书:分类)

师:现在我们来看从几号信息入手呢?(3号,为什么?)

师:刚才大家还说他不是肯定信息呢!不从它入手,现在怎么又从他入手了呢?(因为刚才他不在上面,也不在下面,有可能在左,有可能在右,但是左侧现在已经确定了,那么这就只能是右侧了)

师:真是会思考的孩子,随着推理的深入,刚才还不是一条肯定信息,现在已经上升为一条肯定信息了。真是了不起。那么妙想号就在柜子的5号位置。

师:最后,奇思号没有放在教练号的旁边,它就只能在柜子的6号位置了。最后剩的位置就是4号位置是笑笑号。

师:大家都是推理高手。相信你们在其他方面的学习也会越来越出色的。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借助一些简单的推理方法解决了几个生活中有趣的推理问题,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的回味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

五、作业设计:

A、B、C、D共4只动物比体重。

C说:“我的体重比A和D的都要重”;

D说:“我的体重不是最轻的”;

B说:“我的体重适合用‘吨’作为单位”;

A、B、C、D究竟是谁?请把字母填入动物下面的方框里。

2014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小熊购物 教学内容:P2 --4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点:口算题卡、ppt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3×5= 4×8= 7×6= 36-17= 80-43= 9×3= 8×5= 37-15= 8+15= 36+7= 2、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5-18 45-18+20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出示小熊购物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提问:你能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每种食品的数量不限。 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引出例题:胖胖要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需付多少钱? 3、解决问题。 (1)列算式:3×4+6 6+3×4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组织学生讨论:3×4+6 6+3×4 各表示什么意思。 ①算式“3×4+6”中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要先乘。12+6=18(元)表示4块面包和1个蛋糕共付18元。 ②算式“6+3×4”红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也要先乘。6+12=18(元)表示1个蛋糕和4块面包共付18元。 这两种情况所付的钱都是相等的。所以,3×4+6与6+3×4这两个算式都可以求出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共付多少元。 (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4+6 6+3×4 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 讨论: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脱式计算的格式。(板书) 解法一: 3×4+6 解法二: 6+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 =6+12

四年级下册数学试题-有趣的算式总结与练习 北师大版

第十讲有趣的算式 【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根据算式和得数的特点发现计算规律 在乘加算式中,如果第一个乘数是由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组成的,第二个乘数是9,加上是数比第一个乘数的位数多1,则计算结果由若干个1组成,1的个数与算式中所加的数相同。 知识点二、运用归纳法解决巧算问题 一个数乘11的巧算方法:头尾不变,左右相加放中间,哪两个数想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 知识点三、运用图示解决计算问题 一个两位数乘99,可用“去1添补”法巧算:一个两位数乘999,在“去1添补”两个结果中间放1个9。 【典型例题】 类型一、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例1、算一算,认真观察,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1=1 99×99= 11×11= 999×999= 111×111= 9999×9999= 1111×1111= 99999×99999= 11111×11111= 999999×999999= 举一反三: 用计算器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9= 11×99= 111×999= 1111×9999= 11111×99999=

类型二、根据算式和得数的特点发现计算规律 例2、照样子写算式,并找出规律。 1×9+2=11 12×9+3=111 123×9+4=1111 1234×9+5= 12345×9+□= 123456×□+□= 举一反三: 找规律,根据规律快速计算。 (1)1×8+1=()(2)2×5=() 12×8+2=() 22×55=() 123×8+3=() 222×555=() 1234×8+4=() 2222×5555=() 12345×8+5=() 22222×55555=() 123456×8+6=() 222222×555555=() 1234567×8+7=() 12345678×8+8=() 123456789×8+9=() 类型三、运用归纳法解决巧算问题 例3、34×11= 1256×11= 举一反三: 巧算下面各题。 43×11= 54×11= 64×11=

有趣的算式 (2)

《有趣的算式》教学设计 绿波小学傅燕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探索与发现(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 3、感受数学的奇妙,养成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鼓励学生对算式及其结果的特点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一些有趣的数学规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探究发现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在数学运算中,有很多有趣的算式。在这算式的背后有很多有趣的规律,这一节课我们就去探索算式背后的规律,你愿意去吗?请带上你的计算器,让我们地起出发。 二、探索交流,发现规律 1、算一算,然后认真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1)实物投影呈现:1×1,11×11,111×111三个算式与答案。 (2)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三个算式的答案有什么特点,它们与算式的两个因数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3)讨论:1111×1111的结果。 (4)反馈讨论的结果时,重点是让学生说一说写出结果的依据是什么,教师结合算式说明。 1111×1111=1234321 (5)依据规律填得数。 11111×11111=123454321 111111×111111=12345654321 1111111×1111111=1234567654321

(6)介绍回文数 (7)归纳:我们是如何学习这部分知识的? 计算观察发现应用 过渡: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学习下面的算式 2、不计算,你能直接写出99999×99999,999999×999999的积吗? (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99×99=9801 999×999=998001 (2)猜一猜:9999×9999的结果。 学生根据以上两个算式,猜测规律得出: 9999×9999=99980001 (3)了现规律并归纳: (4)根据规律,直接写出以下算式的得数。 99999×99999 999999×999999 3、观察下面的算式和得数分别有什么特点,你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用计算其验证结果。 (1)呈现算式: 1×9=2=11 12×9+3=111 123×9+4=111 让学生用计算器验证上面的计算是否正确,并在小组内交流算式的特点。 指明汇报发现的算式特点。 (2)让学生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自主完成教材上的算式,并尝试直接写出计算的结果。 1234×9+5=() 12345×9+()=() 123456×()+()=() 学生独立用计算器验证自己填写的结果是否正确。 (3)了现规律并归纳: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小学电子教案学科:数学 年级:三年级 姓名: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的小学生活,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习的习惯和常规。但孩子们由于存在着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少数同学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让他们达到学段目标。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三个领域,八个单元。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第三单元“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乘与除”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第六单元“乘法”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连乘。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5.第七单元“年、月、日”本单元主要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一单元里学生学会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第五单元“周长”本单元主要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数学好玩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看日历》教案

看日历。(教材第67~69页)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1、3、5、7、8、10、12月是大月,4、6、9、11月是小月。 3.了解平年和闰年。 重点: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会辨别平年和闰年。 课件、2013~2016年的日历、2009~2016年2月份的月历。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时间单位? 生:时、分、秒。 师:时、分、秒是较小的时间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告诉学生要研究的重点,避免学习的盲目性。】 师:说一说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一年有12个月,有的月份是30天,有的月份是31天。 ?有时候2月是28天,有时候2月是29天。 ?有时候一年是365天,有时候一年是366天。 ?有平年和闰年之分。 …… 师:你们知道得真多。 1.认识大月、小月。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2013~2016年的日历,把各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表格) 学生填写表格后进行小组交流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月份123456789101112 2013年312831303130313130313031

2014年312831303130313130313031 2015年312831303130313130313031 2016年312931303130313130313031 师: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1、3、5、7、8、10、12月都有31天;4、6、9、11月都有30天;2月份的天数不一样。 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2月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2月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 2.记忆方法。 师:看一看,记一记,并与同伴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最下面记忆法) 学生观察、思考并记忆,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说一说你喜欢哪种记忆法,讲给大家听或演示给大家看。 生1:我喜欢拳头记忆法,伸出我们的左手,掌心向外握成拳头,然后从左手食指突节开始,数到小指突节为7,突出部分为大月,凹入部分为小月,到7后再返回食指,重新从8顺数下去到12止。 生2:我喜欢歌诀记忆法,背诵歌诀,以顺口溜的形式帮助记忆。“一三五七八十腊(12月),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11月)三十日;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 3.认识平年、闰年。 师:仔细观察2009~2016年2月份的月历,把天数记录在表格中,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68页表格) 学生观察2009~2016年2月份的月历,填写表格,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展示交流: 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 2月份天数2828282928282829师: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一般是每4年里有一个闰年。 生2:2012年是闰年,2016年也是闰年。 师:把下表中是闰年的年份涂上颜色。 学生独立涂色后,组织交流展示: 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2025 讲解有关平年、闰年的知识: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要注意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师:说一说你怎样知道哪一年是闰年的。 生:因为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已经知道2016年是闰年,所以先把2016年涂上颜色;我们也知道每4年里有一个闰年,按这个规律就可以知道2020年和2024年也是闰年。 师:可以这样找。一般是每4年里有一个闰年,注意是“一般”哦,也有特殊的情况。一般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就是闰年;特殊就特殊在如果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4.一年有多少天? 师:平年一年有多少天?闰年呢?自己算一算。 学生尝试自己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1:我是把一年12个月份的天数加起来计算的,结果是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有趣的算式》教案

有趣的算式。(教材第37~38页)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两步连续运算。 2.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重点: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两步连续运算。 难点:通过大数目的计算,探索与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 课件、计数器等。 1.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32456+781321398401-4296296205÷435= 289500+3276-38467566÷12822522×33133=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操作方法。 2.同桌出题,练习使用计算器的方法。 【设计意图:以令人头晕目眩的算式导入课题,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通过同桌的互相出题考查,培养仔细认真的习惯。使学生必须明白,即使使用计算器计算,也是不能马虎的。】 师:要做好一件事,先要把相关工具准备好,而且还要熟练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下面我们比一比谁使用计算器更熟练。 1.规则:在1到9之间,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数字记在心里,把这个数字在计算器上按9次,然后除以12345678。你只要告诉我结果是多少,我就可以猜出你最喜欢的数字是几。 2.学生算,教师猜。 3.请学生猜。 观察:111111111÷12345678,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把算式写出来,观察并交流汇报。 小结:计算的结果是你喜欢的数字的9倍,只要用这个结果除以9就可以猜到你喜欢的数字是几了。

4.探索规律。 师:数学中很多好玩的游戏,都是运用了奇妙的数学规律。看你能顺利闯到第几关。 第一关: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你能发现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37页例1) 1×1=1 11×11= 111×111= 1111×1111=? 11111×11111=? 学生小组交流,并展示汇报。 找出规律,说出111111111×111111111的结果是多少。 第二关: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你能发现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37页例2) 99×99= 999×999= 9999×9999= 不用计算,你能知道下面算式的结果是多少吗? 99999×99999= 999999×999999= (1)找出规律,直接写得数。 (2)按规律接着编题,并写出答案。 第三关:观察下面的算式和得数分别有什么特点,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用计算器验证结果。(课件出示:教材第37页例3) 1×9+2=11 12×9+3=111 123×9+4=1111 ,在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学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归纳算式的特点,提高学习的兴趣。】 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感受?与同伴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交流与运算,归纳算式与结果之间存在的规律,达到不用运算就能写出正确答案的效果。】 有趣的算式 探索规律 A类 1. 用计算器计算。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乘除法 一、教学内容:P2-P14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 2、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 3、使学生能够应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4、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 1、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2、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3、能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 1、口算乘法中的进位口算 2、口算除法中的一位数除两位数及几百几十 3、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五、课时安排:7课时 六、教学进度:第1-2周 小树有多少棵 教学内容:P2-P3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 挂图、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大家一进校园就会看到花坛里盛开着美丽的鲜花,它在装点着我们美丽的校园,这么美的环境大家喜不喜欢。(喜欢)要有美丽的环境,就需要花草树木。 二、探索新知:出示挂图,大家看一看,这里有什么? 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问题? 3、试着解决所提问题。 引出:20×3= 4、讨论算法。 20+20+20=60 2×3=6, 20×3=60····· 5、将学生的方法板书到黑板上,并让学生说说20×3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学生互相交流20×3的计算方法:2×3=6所以20×3=60 6、教师再提出问题:4捆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自己完成,最后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 三、拓展应用: 1、 3×2 5 × 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做完后在全班交流自己发现的计算规律,说法可以不一致,只要意思正确,教师都给予肯定。 2、完成P2第3题,做完说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3、完成练一练第1-3题 (1)1-2 学生独立完成。 第一题先认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再解答。 第二题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第三题前两问可让学生先讨论怎样算,然后再做。最后一问有开放性,学生要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解答。 四、数学游戏 教师先向学生说明游戏的规则,并演示几次,让学生明白玩法后,再互相进行游戏。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学得怎样? 教学反思: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册分析 新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册一共安排了八个单元,其中数与代数包括:混合运算、加与减、乘与除、乘法、年月日和认识小数。图形与几何包括:观察物体、周长。除此之外,还有“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和“总复习”。 “观察物体”设计了两个课时,从更多的不同位置观察一个或两个物体,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想象、推理、模拟、观察、验证,获得丰富的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以此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综合与实践”设计了“校园中的测量”,引导学生选择合适工具和方法在开展测量活动,经历活动全过程,积累实际活动经验,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整理与复习”、“总复习”按照整套教材的整体编排重新设计,具体设计思路请见整套教材的修订方案。 1.借助画直观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体会“化繁为简”,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标准》明确指出:“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册教材特别注重运用画直观图的策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数学信息,理清数量关系,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通过画图方式呈现、筛选有用信息,进而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在观察、解释和比较中体会“化繁为简”的过程,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本册教材在前几册教科书已有渗透和铺垫的基础上,力求突破以往的呈现形式,结合生活或具体情境,不仅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即:“从哪里来”;还在试一试和练习中设计了让学生根据算式寻找生活中的原型的活动,即:“到哪里去”。从不同的角度诠释每个算式所表示的实际含义,理解其意义,增强应用意识。 2.借助最熟悉的生活原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探索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3.4有趣的算式》习题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3.4有趣的算式》习题 一、基础过关 1.奇妙的宝塔(1-3题用计算器算,后两题按规律直接写出) 1×1=1 11×11= 111×111= 1111×1111= 11111×11111= 2.奇怪的142857。(1-3题用计算器算,后三题按规律直接写出) 142857×1= 142857×3= 142857×2= 142857×4= 142857×5= 142857×6= 二、综合训练 1.神奇的9。 9×9= 99×99= 999×999= 9999×9999= 99999×99999= 999999×999999 = 2.寻找神秘的数。 在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中,随意选取4个数字。 运算规则:将四个数字组成数字不重复的最大四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 如:1、3、7、8 最大四位数:8731 最小四位数:1378 然后两数相减,并把结果的四个数字重新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与最小的数,再次相减……,在这样不断重复的过程中,你能找到一个神秘的数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拓展应用 1.从山脚到山顶有2222222层,每一层有5555555级台阶,要走多少级台阶才能到达山顶? 2 2×5= 22×55= 222×555= 2222×5555= 22222×55555= 222222×555555= 2222222×5555555= 22222222×55555555= 2.用计算器算:按规律直接写: 999×11= 999×14= 999×12= 999×15= 999×13= 999×16=

新北师大版数学三上节余多少钱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加与减 第3课时节余多少钱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2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节余多少钱”的生活情境,经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会运用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体会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策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减的脱式计算( 包括竖式计算) 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亲爱的同学们,2009年,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数约二亿三千万

人,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动。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一家人是如何节钱的。 二.学习新知 1、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口算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2)分析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之间交流。 (3)以小组形式反馈问题,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帮助解决。(引出问题“八月结余了多少钱”) (4)探究“八月结余了多少钱?”这个问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之后和小组交流。 师: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800+185-745或800-745+185,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然后汇报。 (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交流中教师鼓励算法不同的同学。 对于带有一般性的计算方法应引导学生予于关注。 2.(课件出示教材22页试一试例题)理解图意,解决问题。 师:每台洗衣机580元。奶奶每月节余225元,估一估,几个月节余的钱可以买一台洗衣机?算一算。 (1)计算,解决问题 生1:225+225=450(元)生2:580-225=355(元)

有趣的算式教学设计修订版

有趣的算式教学设计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有趣的算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趣的算式》37-3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体会计算器不仅是计算工具,而且也是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工 具。 2、能发现有趣的乘法算式中蕴含的规律,并有条理地进行归纳概括,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有趣和神奇,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数学王子高斯 高斯是德国着名的数学家,他最出名的故事就是在他10岁时,小学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难题:计算1+2+3+……+100=? 这下可难倒了初学算术的小朋友们,他们按照题目的要求,正把数字一个一个地相加。可这时,却传来了高斯的声音:“老师,我已经算好了!” 老师很吃惊,高斯解释道:因为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 50+51=101,而像这样等于101的组合一共有50组,所以答案很快就可以求出:101X50=5050。 后来,高斯成了数学家,他有“数学王子”“数学家之王”的美誉,被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都来当小小数学家,探索有趣的算式,发现数学的奥妙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闯关游戏,任务是拿到开启智慧之门的密码,只有成功通过了3关才能拿到。 二、探索规律,智慧闯关 1、第一关:奇妙的宝塔(回文数) (1)课件呈现: 从山脚到山顶有111111层,每层有111111级台阶。问从山脚到山顶一共有多少级台阶? (2)学生列式,引导学生运用化繁为简的方法,通过计算出简单的数来寻找答案。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看一看一》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看一看一》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1看一看(一)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任务是在一年级的基础上继续帮助学生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教学设计如下: 1.精心设计课前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要上好一节课,导入很重要。好的导入能强有力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本节课开始之前,选择《画鸡蛋》这个故事引入新课,熟悉的情境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而且能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亲切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想象推理与观察验证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当学生根据主题图进行想象与推理之后,让他们模拟主题图中的情境,站在与图中人物相符的位置进行观察,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懂得猜想需要验证的道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长方体投票箱玩具熊 学生准备长方体实物玩具熊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画鸡蛋》的故事。 四百多年前,意大利有个著名的画家叫达·芬奇。 达·芬奇开始学画的时候,老师天天叫他画鸡蛋。他画了一个又一个,有些不耐烦了,就对老师说:“老师,画鸡蛋太简单了,我可以画点别的吗?”老师严肃地说:“你以为画鸡蛋很容易吗?在一千个鸡蛋中,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就是同一个鸡蛋,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也不一样。你要认真观察,认真练习,才能把鸡蛋画好。”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又画了许许多多不同的鸡蛋。 这件事对达·芬奇的影响很大。从此,他不管做什么事都非常认真。2.阅读后提问: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让达·芬奇画鸡蛋吗?(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回答:在一千个鸡蛋中,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就是同一个鸡蛋,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也不一样) 师:一个鸡蛋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会看到不同的形状,那么其他物体呢?我们这节课也来体验一下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乐趣。 设计意图: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在学习新课之前,针对学习内容以《画鸡蛋》的故事作为导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小学数学 《有趣的算式》教案

《有趣的算式》教案 教学内容: 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难点: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 关键:借助计算器计算,对比算式结果。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 3、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剧院仪。(或挂图) 学具准备 电子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提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在数学运算中,有很多有趣的算式。,这一节课教师要带你去探索算式背后的规律,你愿意去吗?请带上你的计算器,让我们地起出发。 板书: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 二、探索交流,发现规律 1、第一关:奇妙的宝塔 (1)实物投影呈现:1×1,11×11,111×111三个算式与答案。 (2)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三个算式的答案有什么特点,它们与算式的两个因数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3)讨论:1111×1111的结果。 (4)反馈讨论的结果时,重点是让学生说一说写出结果的依据是什么,教师结合算式说明。 1111×1111=1234321 (5)依据规律填得数。 11111×11111=123454321 111111×111111=12345654321

1111111×1111111=1234567654321 2、第二关:奇怪的142857 (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142857分别乘1、2、3、4 (2)反馈计算结果。 142857×1=142857 142857×3=428571 142857×2=285714 142857×4=571428 (3)观察积的结果特点及与因数的关系。 (4)根据发现规律,写出“乘以5、6”的得数。 142857×5=714285 142857×4=857142 3、第三关:神奇的9 (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99×99=9801999×999=998001 (2)猜一猜:9999×9999的结果。 学生根据以上两个算式,猜测规律得出: 9999×9999=99980001 (3)发现规律并归纳: (4)根据规律,直接写出以下算式的得数。 99999×99999 999999×999999 9999999×9999999 99999999×99999999 4、第四关:寻找神秘的数 (1)板书呈现0-9十个数字。 (2)让学生在这个十个数字中,随意选取4个数字。 教师:请你在这十个数字中,选出4个你喜欢数字。 (3)老师也选取了4个数字:6、1、7、4。 (4)“卖关子”。 教师:你到底是好孩子呢,还是坏孩子,老师可以从你选的4个数字中,推出来,你相信吗? 学生A:不相信! 学生B:老师怎么讲迷信呢。 学生C:感到迷惑。 (5)运算规则。 规则:将四个数字组成数字不重复的最大四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 如:1,2,5,0。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 【三篇】 【导语】做一份好的教案,可以让老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显现出足够强健的自信。而且对于教案不仅仅是学校考核的标准之一,一个优异的教师,他会在教案中加入自己独到的见解,可能你的见解是最优秀的一种方式说不准呢?以下是WTT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1、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口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理解乘法的意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口算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设计学生的活动教学反思 一、复习。 教师出示上节课所学的口算乘法练习。 二、新授。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2、教师提出问题:卖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3、教师板书学生的方法,并问:12×3怎样计算? 4、学生将答案写在书上。 5、出示第二个问题: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6、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怎样计算:15×3 与12×3有什么例外 7、学生将答案写在书上 三、练习。 完成P3第1~4题 1、2题可独立完成。 2、4题对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可合适的辅导。 四、评价 你觉得这节课学得怎样?哪些地方还需要提高? 学生听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中的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列出算式:1、12+12+12=361、12×3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计算方法。教师板书:10×3=30 2×3=6所以 12×3=36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尝试解答。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可以用笔算的计算顺序来解答也可有其他的方法,必须掌握结壮,多复述。 做完后小组交流 学生自评、互评。 板书设计: 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12×3=36 15×3=45 10×3=30 2×3=6 10×3=30 5×3=15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有趣的算式》参考教案

有趣的算式 教学内容: 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课文第40、41页的“探索发现(一)”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 3、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难点: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电子计算器。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培优辅差: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在数学运算中,有很多有趣的算式。,这一节课教师要带你去探索算式背后的规律,你愿意去吗?请带上你的计算器,让我们地起出发。 板书: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第一关:奇妙的宝塔。 (1)实物投影呈现:1×1,11×11,111×111三个算式与答案。 (2)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三个算式的答案有什么特点,它们与算式的两个因数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3)讨论:1111×1111的结果。 (4)反馈讨论的结果时,重点是让学生说一说写出结果的依据是什么,教师结合算式说明。 1111×1111=1234321 (5)依据规律填得数。 11111×11111=123454321 111111×111111=12345654321 1111111×1111111=1234567654321

2、第二关:奇怪的142857 (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142857分别乘1、2、3、4 (2)反馈计算结果。 142857×1=142857 142857×3=428571 142857×2=285714 142857×4=571428 (3)观察积的结果特点及与因数的关系。 (4)根据发现规律,写出“乘以5、6”的得数。 142857×5=714285 142857×4=857142 3、第三关:神奇的9。 (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99×99=9801 999×999=998001 (2)猜一猜:9999×9999的结果。 学生根据以上两个算式,猜测规律得出: 9999×9999=99980001 (3)了现规律并归纳: (4)根据规律,直接写出以下算式的得数。 99999×99999 999999×999999 9999999×9999999 99999999×99999999 4、第四关:寻找神秘的数。 (1)板书呈现0-9十个数字。 教师:请你在这十个数字中,选出4个你喜欢数字。 (3)老师也选取了4个数字:6、1、7、4。 (4)“卖关子”。 教师:你到底是好孩子呢,还是坏孩子,老师可以从你选的4 来,你相信吗? 学生A:不相信! 学生B:老师怎么讲迷信呢。 学生C:感到迷惑。 (5)运算规则。 规则:将四个数字组成数字不重复的最大四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 如:1,2,5,0。

大班数学《有趣的算式》

大班数学《有趣的算式》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能根据题意列算式。 2、尝试讲述计算方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ppt课件情景图若干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兔宝宝们早上好!今天天气真好呀。。。 (电话铃响)喂…你好! 呀!真是个好消息哇,谢谢你,再见! 2、兔宝宝们告诉你们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喜羊羊想邀请我们去羊村做客!可是…慢羊羊村长说要通过它的考试,聪明的兔宝宝才能去羊村和小羊一起做游戏,今天要看看兔宝宝们谁会看图列算式? 二、活动操作: 1、根据图意看图列算式。 --------村长要出题了,看看谁先能通过考试进入羊村! --------(出示课件)小朋友看看图上有什么?(幼儿讲述) --------原来池塘里有几只青蛙?又来了几只青蛙?现在池塘里有几只青蛙?这幅图的问题可以用加法算呢,还是用减法算?怎么列算

式题请你用数字卡片摆出算式来! 照样子举出一道加法算式题,幼儿操作。 2、出示课件,幼儿用书图片。 幼儿讲述并操作列算式。 -------(出示村长图片)“兔宝宝真聪明,欢迎小兔子们进入羊村做客!” 三、幼儿练习 1、今天我们去羊村做客,给它们带些礼物吧。可爱的兔宝宝们现在分成三队,每队4位小朋友,每队都有一个篮子,我们来比比看那一队采的蘑菇最多兔宝宝们背好你们的篮子,我们出发喽!。 ①师:第一关必答题。 (必答题要求每个方队都回答一道题,答对摘到一个蘑菇,答错没有蘑菇.) ②师:第二关抢答题。 (抢答题要求每个方队听到老师说完开始方可使用抢答器进行抢答,根据蘑菇后面的算式题,编一道相对 应的应用。.) ③师::第三关慧眼大智慧。 (出示课件,仔细看一看图画都上有什么?怎样列算式?每列出一道算式题,能摘到一个蘑菇。) 2、公布冠亚季军,颁发金、银、铜牌。 四、游戏活动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有趣的算式》达标检测(1)

《有趣的算式》综合习题 夯实基础 1.计算下面各题,看看结果有什么规律。 21×9+1= 32×9+2= 43×9+3= 54×9+4= 规律: 2.先用计算器计算前面几个算式,然后根据发现的规律写出后面几题的结果。(1)1+2+3+ (10) 11+12+13+ (20) 21+22+23+ (30) 31+32+33+ (40) (2)33×34= 333×334= 3333×3334= 33333×33334= (3)12345679×9= 1245679×18= 12345679×27= (4)34×101= 48×101= 84×101= 3.先用计算器计算每小题的前3个算式,再按照规律直接写出后面个体的结果。(1)123456789×9= 123456789×18= 123456789×27= 123456789×36= 123456789×45=

123456789×54= (2)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1111122222÷33334= 111111222222÷333334= 11111112222222÷3333334= 4.先算出上边4题,再根据规律写出下边各题的结果。1×11= 11×11= 111×111= 1111×1111= 11111×11111= 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 提升能力 5.探索规律。 123456789×9×2=2222222202 123456789×9×3=3333333303 123456789×9×4= 123456789×45= 33333×66667=2222211111 333333×666667=222222111111 3333333×6666667= 33333333×66666667=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有趣的算式》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有趣的算式》 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将探索规律教学 融于解决问题之中。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迫切想尝试的“算命”的活动情境, 激发他们探求新知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让 学生获得探索规律的体验,懂得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42-43 页探索与发现㈠。 学情与教材分析 “有趣的算式”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乘法”第5课时的教学 内容,是在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后,利用计算器来探索某些算式中所蕴 涵的规律(如奇妙的宝塔、神奇的142857等)。这些问题的重点不是进行计算, 而是通过计算结果的观察发现有趣的规律,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时可 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互动问答 等方式,比较算式及其结果的特点,从中发现一些数学规律,在体会探索的方 法的同时掌握用有规律的题组解决繁杂的计算的方法,感受到数学的奇妙,为 今后探索更加富有挑战性的规律作好铺垫。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在解决问题中应用以小推大、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方法。 2.让学生体会探索规律和应用规律的方法(观察、发现、迁移、转化), 感受数学美和趣味性的同时,渗透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 掌握用有规律的题组解决繁杂的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对算式及其结果的特点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 二、课前活动,引发兴趣。 【学情预设: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算生日”活动,精神饱满地开始探求新知。】老师通过算式(出生日期×10+10)÷10+10=()测算出学生的出生 日期,互动引趣。

2020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0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小熊购物 教学内容:P2 --4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点:口算题卡、ppt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3×5= 4×8= 7×6= 36-17= 80-43= 9×3= 8×5= 37-15= 8+15= 36+7= 2、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5-18 45-18+20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出示小熊购物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提问:你能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每种食品的数量不限。 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引出例题:胖胖要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需付多少钱? 3、解决问题。 (1)列算式:3×4+6 6+3×4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组织学生讨论:3×4+6 6+3×4 各表示什么意思。 ①算式“3×4+6”中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要先乘。12+6=18(元)表示4块面包和1个蛋糕共付18元。 ②算式“6+3×4”红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也要先乘。6+12=18(元)表示1个蛋糕和4块面包共付18元。 这两种情况所付的钱都是相等的。所以,3×4+6与6+3×4这两个算式都可以求出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共付多少元。 (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4+6 6+3×4 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 讨论: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脱式计算的格式。(板书) 解法一: 3×4+6 解法二: 6+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 =6+12 =18(元) =18(元)答:该付18元。 三、尝试独立解决新的问题 1、提问:壮壮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2、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方法解答。 a.3×4=12(元) 20-12=8(元)答:应找回8元。 b.20-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20-1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