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欧洲城堡的变迁

欧洲城堡的变迁

欧洲城堡的变迁
欧洲城堡的变迁

欧洲城堡的历史变迁

古老的城堡,神秘而而令人神往……在十多个世纪之前,它们是如何诞生的?人们又是怎样建造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历史发展过程中,它们又在如何演变?是谁拥有这些城堡?居住在城堡的人们怎样生活?……本文通过介绍欧洲城堡的历史及结合英国的英格兰温莎城堡和苏格兰爱丁堡城堡,带你走进遥远而又残酷黑暗的欧洲中世纪,并领略当今古城堡的再利用价值。

欧洲中世纪的诸多神话传说引人入胜,而

骑士、城堡、公主更是欧式童话里的永恒主题。

城堡的诞生,源自于其所处的社会政治环

境。城堡是当时时代政治分裂,势力割据的产

物。可以说军事是城堡从诞生,繁荣到消亡一

直以来的主线,贯穿着城堡发展的始终。

中世纪的欧洲,由于封建采邑制度的实行,

使得土地的所有权被分散到各位贵族、骑士的

手中,政治上四分五裂,帝国,王国,公国,

骑士领地等多种多样,大大小小的封建政治实

体遍布各地。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他们之间的边

界,也没有人能够完全梳理清楚他们之间的联

系。各等级的封建贵族之间经常爆发各种原因

的战争,所以他们时时备战,常常参战。所有

的贵族都相当于军事将领,他们的附庸则构成

其所属的各级官兵。正是这些遍布欧洲各个角落的大小战争,使得城堡的防御作用逐渐突出

起来。以德国为例,仅在原西德境内,当时的

古城堡就有1.5万座,充分反映了德国中世纪的封建割据状态。另外中世纪的战争技术和战争观念也决定中世纪的战争是防御性战争。当时,城堡是最可靠的防御方式,足以抵挡骑兵的快速攻击,将突袭式的速决战转化为消耗战。于是领主们广修城堡,以确保自己的庄园和财产不受侵犯。

城堡主要发展时期是从公元9世纪土岗围城式城堡出现到14世纪火药兵器的出现的一段时间,这一段时间也被军事专家称为“中世纪城堡时期”。

早在3世纪的罗马,由于古罗马的文明非常灿烂,城市生活十分突出,庞大的公众建筑,精美的艺术文化品都集中在城市。所以每当战乱来临,罗马人就不得不把城市作为防守的重点。特别是3世纪,由于罗马帝国面临空前的压力,在蛮族入侵和内战的双重压力下,对城市的防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古代的作战方式攻取抵抗中的城堡,需要良好的围攻技术和长达数月的军需供应。罗马人的纵深防御战略充分发挥了其大量城堡的作用。但是古代罗马的城堡与通常所说的中世纪城堡还是有一些区别。中世纪的欧洲,社会经济很不发达,政治上的四分五裂导致其处于封建割据状态,而且3世纪到9世纪这段时间整个欧洲主要以游牧经济为主,并不需要坚固的城堡来保卫他们的财产。

当时的建筑不论是施工图1 仙境般的城堡

技术还是规模都远远不及古代的罗马,相应的结构

技术和艺术经验也逐渐失传了。古罗马,不管是实

际上还是精神上都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所以,通

常确切意义上的中世纪城堡并不包括古罗马的防御

工事,一般指9世纪出现的土岗围城式城堡以后一

直到14世纪的砖石结构城堡。之所以城堡在这个

时间出现,主要是因为欧洲经济当时从游牧经济向

农耕经济转变,人们的财产,住所固定了下来,所

以需要坚固的城堡来保护他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虽然这期间的城堡发展走的是一条独立的道路,但

是古罗马的城堡建设技术和防御性战争的理念或多

或少的影响着中世纪城堡的发展。很多中世纪的城

堡为了免去挖地基这个麻烦的事情,本身就修建在

已经废弃的古罗马城堡遗址上。

欧洲第一座中世纪城堡建于公元九世纪法国的

西北部。主要是针对国内全民战争,同时防御维京人的突然袭击而建造的。是一座典型的、简陋的土

岗围城式城堡,确切的说,这只是城堡的雏形。土岗围城式城堡建在挖沟时掘出的土堆成的高地上,周围是无水的护城壕沟。用厚实的尖板木条栅栏围起来。其间会间隔的修建塔楼,塔楼的数量多少要看领主的财力而定。围圈的中心是整个城堡的中心要塞即城堡主塔。进入这个主塔,需要通过多根柱子支撑,横跨壕沟,直至土岗上层围圈入口的桥。其防御思想是用木头的围墙来抵挡小型进攻,一旦城墙被攻破,城堡主塔则是城堡中的最后一条防线。在以后的以军事作用为主的城堡都是采用这种结构,包括战争时采用的防御战术也沿袭下来,后来的城堡在这方面基本上没有什么比较大的改动。土岗围城式城堡对建筑技术和花费上要求比较低,对地形的选择也没有什么要求,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坚固度达不到要求,只能防御小规模的进攻,建筑规模也比较小。11世纪左右,随着战争技术的发展和城镇的复兴,土岗围城式城堡已经越

来越无法满足防御上的要求,所以此时石制城堡

开始流行起来。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对石制城堡在

欧洲大陆的流行起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由于大

面积的征服土地只能由少数的留守骑士来驻守,

城堡的坚固度被异常强调。骑士们受到拜占庭帝

国高大城墙和坚固要塞的启发,利用石块修筑了

更大,更坚固,更复杂的石块城堡,这些城堡建

筑模式也被归来的骑士带到了西欧,由此在西欧

被迅速传播开来。石制城堡一般是利用石制城墙

代替原先围住围城的木质尖板条栅栏,城墙由切

割成块的石头逐层砌成,在城墙的顶端会有间隔

的留下空隙,形成带枪眼的城垛。沿着城墙每隔

二三十米有一正方型的防御塔楼,方便弓箭手射

箭保卫城堡。由于方形的塔楼有明显的弊端,就

是其四角的承受力不够,极易被破坏。所以在12

世纪,借鉴拜占庭人和阿拉伯人的技术建造更易图2 险峻的城堡

图3 亲切的城堡

于防御的圆形或半圆形塔楼。城堡主塔由于拥有

领主住所和最后阵地的双重特性使得对于其设计

变得异常讲究,一般早期的石块城堡通常为长方

形,这样做是处于内部布局和舒适性的考虑。但

是它作为最后的防线同样有四角承受力不够的缺

点,所以后期的城堡主楼建设倾向于外部呈圆形

或多角形,内部为方形的城堡主塔。也有的更加

简便的设计,只在方形城堡的主塔外面再围上一

圈近距离的高墙,称之为“罩墙”。外圆内方的这

种设计不给敌人展现任何平面,受力点分散,更

易于防御,而内部利用穹顶和扶墙精心设计出高

大空旷的空间,便于居住,华丽且壮观。

公元十三世纪后开始出现石制城堡的加强

型,英国天才建筑师圣乔治的“詹姆士”设计出了

有史以来最为坚固的城堡,这种建筑样式被称为

“轴心环形城堡”。城堡具有两堵为同心圆城堡护

墙,对外墙进行加固,内墙远高于外墙,为的是让内墙上的弓箭手有更大的视野和射击范围,从

而形成内外墙上的交叉火力。在内圈的四个角各建一座圆形塔楼,这样城堡主塔的重要性变得不重要,以至后来完全省略主塔,因为设计精密的塔楼和门房即使在敌人进攻内墙时也能独立坚持。城堡四周还会挖掘一个巨大的湖环绕城堡作为护城河,河水引自别的江湖。一般“轴心环形城堡”都是在原来老城的基础上扩建。

城堡为它的领主提供坚实的防御,也是他们生活的地方。除了领主之外,还有家臣和大量的仆人来维持城堡的日常运转,当然还有军队驻扎在内。农民或佃户则散居在城堡周围的庄园内,挤在狭小简陋、阴暗潮湿的茅屋里,只有当战争来临的时候,才和他们的牛群及动产一起挤在城堡里。当时英国诗人约翰用这些话描述这样的生活:“富人住在城堡里,穷人住在茅舍里,上帝造就了他们的高低贵贱,安排了他们的富有和贫穷。”

城堡里领主和他仆从的生活的正常运转,对服

务和商业都有巨大的要求,一般除了领主居住的主

楼以外,城墙内还有马厩,灶房,储藏室,库房,

面包房,洗衣房,教堂,以及仆人们的木屋。城市

开始通过这样的步骤——收拢人众、发展聚落、形

成城市,渐渐围绕着城堡逐渐发展起来。德语中的

地名以“-burg”为后缀结尾的城市,都是由一座中

心城堡发展而来的。比如坐落在易北河上德国第一

大港,第二大城市汉堡(Hamburg );坐落在莱茵

河上的欧洲最大的内河港口,德国首屈一指的钢铁

工业基地杜伊斯堡(Duisburg );萨克森—安哈而

特州的首府马格德堡(Magdeburg )等,都是赫赫

有名的大城市。中小城市更是不计其数。市民一词

(burgess )也是由此而来。此外城堡大都建在交

通便利的地方和河道口(处于防御性的考虑,这些

地方有防守的价值),非常便于商业、

贸易的发展。图5 骄傲的城堡

图4 梦幻的城堡

随着贸易的发展,这些城堡逐渐结成贸易链或贸易网,加速了其周边城市的形成。特别是河道沿岸的城堡发展得特别快,这是因为中世纪的交通以河道交通最为便捷。特别是著名的比如莱茵河,多瑙河,美茵河沿岸。

城堡的建筑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和同时代的建筑发展史接近,形成两种有代表性的风格:罗马式与哥特式。其中罗马式在英国也被称为诺曼风格,两种式样在时间上是先后的关系,也对今后的建筑艺术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罗马式(Romanesque )又称罗马风,流行于11-12世纪的西欧,用作表达一种受到古罗马文化影响的欧洲中世纪早期艺术风格。

罗马式建筑最主要的特征在于他的半圆形和从古罗马人那里继承下来的筒型拱顶。整栋建筑由于大量使用立柱和各种形状的拱顶而达到一种敦实厚重、均衡安稳、力度饱和的美学效果,狭小的窗口与内部广大的空间形成强烈的对比,使得城堡内部光线暗淡,进深极深,给人一种神秘幽暗之感。

哥特式(Gothic )把城堡的建筑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12世纪以后的中世纪天空,被这些笔直的轮廓线勾勒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从彩色镶嵌玻璃窗中投射过来的美丽阳光,又让人恍如隔世,如梦如幻。城堡对于哥特式建筑风格的运用则完全是出于它的精美。

哥特式城堡的精美,还在于其豪华的室内装饰,主要体现在这两点上——玻璃镶嵌窗和雕塑。玻璃镶嵌窗是哥特式建筑的标志性特征。此外雕塑也是到这个时代才发扬光大,虽然之前的希腊罗马文明已经将雕塑艺术发展到一个很高的高度。但是由于基督教在中世纪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对偶像的崇拜持否定态度,所以雕塑这门艺术在那个时候有很长的真空期。

在从罗马式向哥特式转变的过程中,城堡逐渐失去了其森严的外观,越来越向外敞开,塔顶有了大大小小的天窗,在塔的正面开设可以观望河上远景和周围乡村的窗户,在内院出现了降低的拱廊和经过雕刻的扶墙以及楼梯。当然,这些都是用城堡的坚固性换来的。

当时领主们对于哥特式城堡的追求可以到非常疯狂的地步。更有甚者,拜约(Bayeux )的女伯爵阿尔贝尔达(Albereda )处死了她的建筑师,以确保不会有人建另一座城堡和她竞争。

英国的情况比较特殊,由于长期

受到北欧海盗的骚扰,他们的建筑受

到北欧建筑风格的影响。北欧的海盗

的船首采用自然弯曲的树干,不久,

就被运用到建筑上,出现了英格兰及

北欧特有的木柱与屋顶相连的建筑

形式,这形成了英国自己的罗马式建

筑风格,叫做“诺曼风格”。“诺曼风格”

也是罗马风的一种。

城堡的发展也不都是积极意义,比如城堡在维护一方平安的作用的

同时,也增加了封建领主与中央对抗政治资本,成为统一的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障碍。许多城堡废弃后成为流浪骑士的匪窝,不仅为打家劫舍的恶霸领主提供了据点,更是封建领主随意设卡强取豪夺商旅的关口,对商业流通和地区经济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14

世纪以后,伴随着火器的诞生,城堡逐渐失去其军事作用而成为世俗居图6 荒弃的城堡

所。15世纪后,大口径火炮的出现,使城堡的军事地位迅速消亡,军事性城堡逐渐被废弃。另一方面,由于贸易自由化,大航海时代到来,辖区人口迁移,从贵族到贫民都开始追求更开放、更舒适的生活,不愿龟缩在狭小的城堡中,城堡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

城堡的历史,就是长期纷争的历史,是遍地割据的历史,是强梁相斫相争的历史。那些尊卑不等,高下有别,大小相异的诸侯,为了争权夺利,为了王朝霸业,互相觊觎,各怀戒心,战乱频频。在当时的条件下,巩固地盘,立足自保,或者兼并,出击,最好的办法就是“筑堡”。于是乎,欧洲大陆上,这个行业大行其道,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诸侯们竞相竭尽所能,开山采石,昼夜奔忙,一座座城堡在青山秀水间纷纷矗立起来。人们为了构筑这些城堡,消耗的无数人力、钱财、物资和时间,殒丧的人命更是难以计数。但现在,无论是威震一方的霸主,还是称雄一方的豪杰,或是占山为王的强盗,都和他的残剑马镫一起萎于泥土、灰飞烟灭了。只有哪些经过风霜雨雪的侵蚀,战乱炮火(包括二次世界大战的严重破坏)的洗礼所剩下的斑斑驳驳,残垣断壁的城堡向过往的游人述说着他昔日的辉煌。

以下为我们在英国参观的,举世闻名的两处城堡:英格兰温莎城堡和苏格兰爱丁堡城堡。

英格兰温莎城堡(WINDSOR CASTLE)简介

说到温莎城堡不得不谈谈英国历

史。英国的历史虽不及中国历史的悠久

和厚重,英国历史却自有其神秘和缠绵

之处。可考证的史前英国文化应该可以

上溯到公元前2000左右。之后,随着

罗马帝国的统治向中北欧的延伸,英国

图7 夕阳下的温莎城堡

落后的经济和生产技术得到重大发展

和补充,也滋养了不列颠文化。5世纪图8

早期,一个叫着康斯坦丁三世(Constantine III )的罗马将军自立为王,终结了英国的罗马历史,逐步拉开了著名的盎格鲁-撒克逊(Anglo-Saxon )英国的序幕,这也被称为英国的七国时代,其人却很快葬身于是。这一时期的英国战火连

绵,纷争不断,也频频遭到“北欧海

盗”的侵袭。到了11世纪中期,著名

的威廉大帝(William the Conqueror )

导演了诺曼底入侵,他率领7000名铁

甲骑士和弓箭手从法国诺曼底出发渡

过英吉利海峡,仅遇到微弱的抵抗,在

短短3个月内就征服了这块神秘的

“处女地”。随后威廉大兴土木,建造

了一系列用于防守的城堡,温莎城堡也就在这时诞生。为了巩固他的统治,大

批骑士也在这时受封加勋,骑士的传说

应该由此开始蔓延吧。

人们习惯将温莎城堡(windsor castle )所在的小镇称为“王城”,这座小镇的历史比城堡的历史要悠久的多,最早建造于罗马人统治时期,几经演变才演化成今天的温莎。温莎是一个典型的英国小镇,到处可见英式风格的屋舍,因为温莎城堡的关系,这里的大街小巷上终年被四处而来的游客挤满。

温莎城堡是英国至今为止仍有人居住的最大的城堡,威廉之后,经过后世君王亨利二世和爱德华三世的不断改造,城堡变的越来越坚固,并且逐渐成为展示英国王室权威的王室城堡。直到19世纪初,乔治四世的大规模改造,基本完成了现在的规模。自十二世纪亨利一世在位起,温莎古堡便成为英国皇室御所,直到现在女王仍常到这里。如今走近这座中世纪的古建筑,那种中世纪的味道就会因它在阳光下呈现密黄色而不经意的流露出来。

城堡内除圣乔治教堂为哥特式,其它建筑风格均为诺曼风格。

现在的温莎城堡内收藏着英国王室数不清的珍宝,其中不乏有达.芬奇、鲁斯本、伦勃朗等大师的作品,更不必说那些留传自中世纪的家具和装饰品了,所以即便说这里的每一个房间都是一座小型的艺术展室也一点都不夸张。现在城堡中多数的大厅都已对公众开放,但王室侍从厅仍不能参观,那里陈列着许多英国王室的珍贵文物,其中甚至还包括慈禧太后赠送维多利亚女王的条幅。除此之外,作为王室的重要活动场所之一,温莎城堡还是国王为皇族、贵族等颁发爵位和封号的重要场所之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嘉德骑士”封号。特别是在王室喜庆的日子里,以及圣诞节等重要的节日,女

王便会选择在温莎城堡设宴,举行隆重

的庆祝活动。在英国上流社会,人们都

以能够参加温莎城堡举行的盛典而骄

傲。

整个温莎城堡可以分为上区、中区

和下区。在城堡中须依照一定路线参

观。上区主要有13世纪的法庭、滑铁

卢厅和圣乔治厅、女王交谊厅(queen's

ballroom)等房间。另外一旁是玛丽皇后玩偶屋(queen mary's

dolls'

图9 雨中的温莎城堡之二

图10 雨中的温莎城堡之二

house)。其中滑铁卢厅又称宴会厅,初建于13世纪,因室内主要陈列参与滑铁卢战役,击败拿破仑而立下赫赫战功的英国将领们的肖像而得名。这座宴会厅还是英国王室举办重大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

中区最明显的标志是玫瑰花园围绕的圆塔(round tower )为主。它最初是由木材建造,到了1170年亨利二世以石材重建。1660年以前,圆塔是关押王室政敌的监狱,现在则主要用语保存王室文献和摄影收藏。而每当女王来到温莎堡,这里便会升起英国皇室的旗帜。

下区主要有圣乔治礼拜堂、爱伯特

纪念礼拜堂等建筑。圣乔治礼拜堂(st.

george's chapel )是温莎城堡的建筑

经典,豪华的哥德式建筑,以细致艳丽

的彩绘玻璃著称,有10位英国王室埋

葬于此。爱伯特纪念礼拜堂紧邻圣乔治

礼拜堂,初建于1240年,为晚期垂直

式样的哥特式礼拜堂,在1863年改建

为爱伯特王子的纪念礼拜堂。

但是温莎堡的命运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992年11月间的一场大火烧毁了温莎堡内的圣乔治厅和寝宫后,温莎堡便关上大门,谢绝游客参观。经过5年重建,温莎堡终于在97年12月底再度开放。今天的温莎堡已完全恢复往日的风采:女皇华丽的寝宫内张挂着英国皇室收藏的名画、珍品;许多房间内的墙壁上则悬挂着一幅幅肖像、徽章和成套的盔甲和50万片用黄金打造的叶片。参观温莎堡可以一探大英帝国过去的声势。

苏格兰爱丁堡城堡 (EDINBURGH CASTLE) 简介

爱丁堡市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秀丽文化

城市,依山傍水,地貌多姿,素有“北方雅典”

之称。爱丁堡市为苏格兰首府,经济和文化中

心。面积260平方公里。始建于公元6世纪,

12世纪建成。1329年建市,1437—1707年为苏

格兰王国首都。十八世纪时为欧洲文化、艺术、

哲学和科学中心。旅游业兴盛,是英国仅次于伦敦的旅游城市。爱丁堡气候湿润温和,年平

均温度8℃。据说爱丁堡这个地名源于苏格兰

语,意思是斜坡上的城堡,后来英语化以后就

变成了现在的读音Edinburgh ;但也有人认为这

个地名得名于公元七世纪诺森伯里亚王国一位

名叫“爱德温”的国王。

历史上,爱丁堡是独立的苏格兰王国的首

都。英格兰、苏格兰王室联姻后,1707年正式

合并,共同成为联合王国一部分。英国王室至

今还是苏格兰血统。今天,作为苏格兰的首府,

爱丁堡全市人口虽仅约70万,但到这里来旅游

的外来人摩肩接踵。

图12 远眺爱丁堡城堡

图11 温莎城堡保留的护城河

图13 爱丁堡城堡入口

爱丁堡城堡是爱丁堡市的象征,爱丁堡城堡对于爱丁堡市来说就象大本钟对于伦敦来说一样,是整个苏格兰的精神支柱。

到爱丁堡旅游的人都不会错过爱丁堡城堡,因为在市中心各角落都可看到它的身影。爱丁堡城堡在6世纪时成为皇室堡垒,1093年玛格丽特女王逝于此地,爱丁堡城堡自此成为重要的皇家住所和国家行政中心,延续至中古世纪一直是英国重要的皇室城堡之一,一直到16世纪初荷里路德宫落成,取代爱丁堡城堡成为皇室的主要住所,不过爱丁堡城堡依然是苏格兰的重要象征。

爱丁堡城堡曾经是堡垒、皇宫、军事要塞和国家监狱,因此防御就显得犹为重要,现在在古堡的城墙上,还能看到整整齐齐地安放着一个个乌黑的古炮,炮口和当年一样一致地对着福思湾河,演绎着古时防御森严的紧张气氛。

170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国会合并后,苏格兰的王冠、宝座等王室宝物就陈列在此。1996年,古代苏格兰国王的遗物——最著名的命运之石,在被英格兰扣押近700年归还后也保存在这里。城堡内着名的Mons Meg炮于1449年时在比利时建造,经过200多年多次战役后,于1829年重回爱丁堡,现在安置在城堡地窖(Castle Vaults)中,爱丁堡城堡同时也是苏格兰国家战争博物馆、苏格兰联合军队博物馆之所在地。

走在爱丁堡的街头,即使是在艳阳高照的7月,也会有一种肃穆之感。也许是因为这座城市见证了太多的铁与血的过去。在这座城市里,上演了无数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恩恩怨怨的故事。在莎士比亚名作《亨利五世》中,有一段耐人寻味的台词:“古话说得很对:要是你想把法兰西战胜,那就先得收服苏格兰人。因为一旦英格兰那只猛鹰飞去觅食了,苏格兰那只鼬鼠就会偷偷跑来,到它那没谁保护的窠巢里偷吃它尊贵的蛋。”而爱丁堡在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征战、联姻

图14

的漫长历史中,总是扮演一个中心角色。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在古老的城堡中看到那么多的大炮、城墙、战争纪念馆和战争博物馆。

城堡门口的广场名叫“Esplanade”(平坦的空地), 是18世纪中人们游行的地方,如今每年夏季爱丁堡艺术节期间,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军队仪式表演,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城堡门口有两个守卫的雕塑,他们都是维多利亚女王时期苏格兰最伟大的英雄。

城堡建筑风格为罗马风格。爱丁堡由于建造时间较早,从外观上与温莎城堡有很大的不同,也没有中间的园塔。

爱丁堡城堡沿坡分为下区、中区、上区。

圣玛格丽特礼拜堂(St. Margaret's Chapel)据说是爱丁堡现存最古老的建筑,每周都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爱丁堡妇女轮流到这里来献上鲜花、打扫布置。礼拜堂中美丽的彩色玻璃窗描绘出马克姆三世的圣洁王后,传说礼拜堂就是有其子大卫一世于12世纪初兴建献给她的。

爱丁堡城堡的另一个傲人收藏就是中世纪以来各个时代的兵器和军装,特别是兵器室中陈列的长达5英尺的巨剑,更是稀世珍品。另外在军装陈列室中各种华丽精致的军服,其制作精良,兼备实用性和美观性。

城堡中央是王宫广场,16世纪的王宫建筑还耸立在广场的周围。广场东边的宫室是当时国王的起居之处,里面有一间被称为“吉斯的玛丽之屋”,是一处和玛丽女王有关的古迹。而包括雕饰得豪华富丽的南侧会议厅在内,除了平时向游人展示外,很多东西现在还可以使用,今天人们还常聚集于此举行各式各样的礼仪性聚会。为了配合这些颇具古风的建筑,古堡城门口站岗的哨兵依然保留着身穿苏格兰传统的服饰的传统。最能代表苏格兰风情的方格短裙,加上佩带的短剑,以及头戴黑色无边软帽,令他们更加雄壮、威武。

在众多的战役中对城堡形状改变最大的是1573年的围攻战,当时守城的是玛丽皇后的支持者。摄政王莫顿(Morton) 最后攻下了城池,但他的大炮对城堡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城堡的吊闸,也是当时的总管塔被摧毁,同时城内其他地方的多处堡垒包括戴维塔也被毁。

后记

纵观整个城堡发展史,英国城堡仅为欧洲的缩影。由于建造时间、地理环境、气候特点、民族个性等诸多不同因素,欧洲城堡又各具特色。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就像任何实践性的技艺一样,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成功的技艺和方法以及另人感到亲切的形象总是不断地被运用,不断的

循环往复地出现。以至于当一座带有罗

马风格的城堡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

很难仅从外观上判断他是3世纪古罗

马时期的建筑还是11世纪中世纪欧洲

罗马风,或者在英国应该被称为诺曼风

格的建筑,还是16世纪新古典复兴主

义的建筑。当然精细的历史分类法可以

帮我们分清这些建筑的区别,在这里这

样说无非是想说明建筑发展的循序渐

进性。

图15 城市中的城堡

欧洲的城堡可以延伸到建筑史的

发展,就是在这样的螺旋上升中前进的。我们甚至可以直接追溯到希腊的、建筑在山顶的、兼有宗教和军事需要的雅典卫城。欧洲中世纪的城堡,拥有保存欧洲中世纪艺术的特殊价值,其凝结的中世纪美学使其魅力永存。

欧洲的城堡与我们中国的情况有很大不同。中国在封建社会的大多数时间都实行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像政治分裂,武装割据的情况不是很多。在战争上面也表现为没有坚固的城堡,而是修建抵御外族侵略的长城。长城和城堡同为防御性建筑,但是城堡相对于长城,还是居所、象征等世俗性作用。所以其防御作用因为历史的进化而消失时,长城就停止了发展,而城堡则作为世俗建筑继续发展了下去。

欧洲城堡在新的世纪得到很好的利用和保护,并成为欧洲的旅游目的地。而面对国内的长城现状,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八达岭的喧嚣和人潮,而其它绝大多数的万里长城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和保护,不知道国内的各辖区政府或者旅游开发商们有没有办法对他们进行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2008年8月

欧洲十大城堡的介绍描写

第一名——德国新天鹅城堡 德国最著名的两座城堡中的另一座,路德维希二世的杰作。有欧洲城堡皇冠的美誉。从新天鹅堡远眺,眼前是由法尔格湖,阿尔高阿尔卑斯山和菲森组成的广袤风景。因其壮观美丽及高贵的气质,也被称为是“最接近童话的地方”。不过也因为这座城堡花费了大臣和地方领主太多金钱,这些人联合起来将路德维希二世废黜并放逐,最后把他淹死在施塔恩贝格湖中。 旅行咨询指南 景点地址:Neuschwansteinstr. 20 87645 Schwangau 如何到达:从富森火车站做310路公共汽车到达天鹅堡山脚,之后可以选择步行,坐马车或做登山公共汽车到达新天鹅堡(固定线路)。 开放时间:从4月1日到9月30日周一~周日9:00到17:00点从10月1日到3月31日周一~周日10:00到15:00点 以下时间是不开放: 1月1日,12月24-25日,12月31日,忏悔节(Shrove Tuesday)(四旬斋开始的前一天)。 景点门票:成人:9欧元; 学生,军人,65岁以上老人(需要出示有效证件):8欧元; 团体(15人以上):8欧元; 儿童(18岁以下):免费; 第二名圣米歇尔山城堡

圣米歇尔山,法国著名古迹和基督教圣地,位于芒什省一小岛上,距海岸两公里。小岛呈圆锥形,周长900米,由耸立的花岗石构成。海拔88米,经常被大片沙岸包围,仅涨潮时才成为岛。古时这里是凯尔特人祭神的地方。公元8世纪,圣米歇尔神父在岛上最高处修建一座小教堂城堡,奉献给天使长米歇尔,成为朝圣中心,故称米歇尔山。公元969年在岛顶上建造了本笃会隐修院。 1211-1228年间在岛北部又修建了一个以梅韦勒修道院为中心的6座建筑物,具有中古加洛林王朝古堡和古罗马式教堂的风格。岛上现还存有11世纪罗马式中殿和15世纪哥特式唱诗班席,13-15世纪的部分城墙和哥特式修道院围墙等。 圣米歇尔山被誉为“世界第8大奇迹”,它是天主教除了耶路撒冷和梵蒂冈之外的第三大圣地,这里属于诺曼底地区。车近圣米歇尔山,可以看见一片极为宽阔的草场,近处蓝天下成群的绵羊,远处与草场相衔接的,是一望无垠的流沙。一座锥形的小山从流沙中兀然拔地而起。最为壮观的是,山顶上锥形的圣米歇尔教堂建筑群足足比它赖以存在的、直径约1公里的小山高出近两倍!教堂哥特式的尖顶高耸入云,顶上金色的圣米歇尔雕像手持利剑直指苍穹。恍若进入人间仙境一般。

西方古代建筑

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也是古希腊,乃至整个欧洲最伟大、最辉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最集中体现在柱式上: 多立克柱式:柱子比例粗壮,高度约为底径的4~6倍。柱身有凹槽,槽背呈尖形,没有柱础。檐部高度约为整个柱式高度的1/4,柱距约为底径的1.2~1.5倍。 爱奥尼柱式:柱子比例修长,高度约为底径的9~10倍。柱身有凹槽,槽背呈带形。檐部高度约为整个柱式高度的1/5,柱距约为底径的2倍。 科斯林柱式:除了柱头如满盛卷草的花篮外,其他同爱奥尼柱式。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摇篮,同样也是西欧建筑的开拓者,但毕竟还处在萌芽和胚胎的时期,它们的类型还少,形制很简单,结构比较幼稚,这是因为它的艺术的完美所致。古希腊的纪念性建筑在公元前8世纪大致形成,公元前5世纪已成熟,公元前4世纪进入一个形制和技术更广阔的发展时期。 由于宗教在古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地位,因而古代国家的神庙往往是这一国家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的代表,希腊亦不例外。古希腊是个泛神论国家,人们把每个城邦,每个自然现象都认为受一位神灵支配着,因此希腊人祀奉各种神灵建造神庙。希腊神庙不仅是宗教活动中心,也是城邦公民社会活动和商业活动的场所,还是储存公共财富的地方。这样神庙就成了希腊崇拜的圣地,围绕圣地又建起竞技场、会堂旅舍等公共建筑。 希腊最早的神庙建筑只是贵族居住的长方形有门廊的建筑。在他们看来神庙是神居住的地方,而神不过是更完美的人,所以神庙也不过是更高级的人的住宅。后来加入柱式,由早期的“端柱门廊式”逐步发展到“前廊式”,即神庙前面门廊是由四根圆柱组成,以后又发展到“前后廊式”,到公元前6世纪前后廊式又演变为希腊神庙建筑的标准形式——“围柱式”,即长方形神庙四周均用柱廊环绕起来。 2、古罗马建筑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在公元一~三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例如,罗马帝国各地的大型剧场,观众席平面呈半圆形,逐排升起,以纵过道为主、横过道为辅。观众按票号从不同的入口、楼梯,到达各区座位。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舞台高起,前有乐池,后面是化妆楼,化妆楼的立面便是舞台的背景,两端向前凸出,形成台口的雏形,已与现代大型演出性建筑物的基本形制相似。 古罗马多层公寓常用标准单元。一些公寓底层设商店,楼上住户有阳台。这种形制同现代公寓也大体相似。从剧场、角斗场、浴场和公寓等形制来看,当时建筑设计这门技术科学已经相当发达。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写的《建筑十书》就是这门科学的总结。 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巴拉丁山上的弗莱维王朝宫殿主厅的筒形拱,跨度达29.3米。万神庙穹顶的直径是43.3米。公元一世纪中叶,出观了十字拱,它覆盖方形的建筑空间,把拱顶的重量集中到四角的墩子上,无需连续的承重墙,空间因此更为开敞。 把几个十字拱同筒形拱、穹窿组合起来,能够覆盖复杂的内部空间。罗马帝国的皇家浴场就是这种组合的代表作。 古罗马城中心广场东边的君士坦丁巴西利卡,中央用三间十字拱,跨度25.3米,高40米,左右各有三个跨度为23.5米的筒形拱抵抗水平推力,结构水平很高。剧场和角斗场的庞大的观众席,也架在复杂的拱券体系上。 拱券结构得到推广,是因为使用了强度高、施工方便、价格便宜的火山灰混凝土。约在公元前二世纪,这种混凝土成为独立的建筑材料,到公元前一世纪,几乎完全代替石材,用于建筑拱券,也用于筑墙。混凝土表面常用一层方锥形石块或三角形砖保护,再抹一层灰或者贴一层大理石板;也有在混凝土墙体前再砌一道石墙做面层的作法。 古罗马建筑的木结构技术已有相当水平,能够区别桁架的拉杆和压杆。罗马城图拉真巴西利卡,木桁架的跨度达到25米。公元一世纪建造的罗马大角斗场,可容五万观众,只用了5~6年时间就建成了。它建在一个填没的湖上,但地基竟没有明显的沉陷。

魏晋南北朝坞堡的分类及与中世纪欧洲城堡的比较

魏晋南北朝坞堡的分类及与中世纪欧洲城堡的比较

————————————————————————————————作者:————————————————————————————————日期:

魏晋南北朝坞堡的分类及与中世纪欧洲城堡的比较 坞堡,或称堡坞、坞垒、坞壁,后世一般称为营、寨,是特殊历史条件下基本上以家族为核心,以血缘为纽带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地方组织,它既是一种经济组织, 也是一种政治组织,是自卫组织也是自治组织,因为要自卫,所以要构筑军事设施,又往往带有军事色彩。每当战乱,政府的行政系统不能正常运转以维持社会秩序时,以往的乡里社基层组织往往被坞堡之类特殊的社会组织所取代。社会越动荡,封建秩序破坏地越严重,坞堡这类组织就会越广泛存在,数量越多,规模越大,内部组织也越严密,所带有的军事、经济、政治色彩越浓厚、明显。如:汉魏之际,封建统治秩序从上到下都破坏殆尽;在战乱严重地区,原先的乡官 系统早已荡然无存。避居山林、流亡边鄙的士民百姓,聚合一处,相结相保,组成了大大小小的坞堡。没有远逃者,也就近据险筑堡,聚众结坞。由于汉魏之际乱离程度远比两汉之际严重,持续时间更长,再加上东汉时期地主庄园的势力本来就非常强大,所以当时的坞堡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内部组织之严密都大大超过前代,堪称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第一个坞堡林立时期。 坞堡既然是在动乱时代产生的,所以在那个时期势必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如它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社会生产力,开发了新的经济区域,推动了少数民族的汉化,当然在南北对峙中成为一股缓冲力量。相反,一旦社会安定下来,国家逐渐走向统一,如果坞堡继续存在并强大下去,势必会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对峙,威胁到中央集权,所以孝文帝太和十年采纳了李冲的建议,推行三长制,取代以坞堡为基础的宗主督护制,再加上均田制的实施,众多坞堡势力逐渐衰落,但一直到清末民初,坞堡都曾间断产生过,只是由于具体历史条件变化而其表现形式不尽相同,性质也有些变化。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封建史上动乱时间最长的时期,大量的坞堡出现并在地方发挥其作用,坞堡林立,而且呈现出区域特色,不同地区的坞堡因功能不一样,形式也呈现出地方特色。魏晋南北朝时期,坞堡按地区可分为中原(北方)坞堡与南方坞堡,而中原坞堡又因主导功能的差异又有不同的类型,南方坞堡不仅有土著人修筑的坞壁,也有北方人南迁而筑的客家民居。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坞堡的分类 (一)中原坞堡: 1、北方坞堡的大致特点: (1)具有坚固、周密防御设施和功能的城堡式建筑。《资治通鉴》胡三省注曰:“城之小者曰坞,天下兵争,聚众筑坞以自守。”①可见这是一种具有防御性设施的城堡式建筑。坞堡既然是在战乱、流离之中兴起,故其建筑之时首先就考虑到它的防御设施。西晋八王之乱时,庚衰在禹山立坞,“于是峻险随,杜蹊径,修壁坞,树藩障……缮完器备”。②表明坞堡除选择险要地址外,还要有相应的防卫性建筑和设施。考古发掘所见坞堡建筑形制,如嘉峪关魏晋墓出土了七幅“坞”的画像砖,“‘坞’的四周都画有高墙厚壁,有的在‘坞’内还有高层碉楼,有的坞壁上设有望楼或敌楼”,③俨然一座小城堡,是为当时北方坞堡建筑的外观。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它们都有坚固的围墙和高大的碉楼,显示了其聚众自保的特 ①资治通鉴(卷87)[M].北京:中华书局,1956 ②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③嘉峪关市文物清理小组.嘉峪关汉画像砖墓[A].北京:文物出版社,1972(12)

西方现代建筑风格及特点

2008年第8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 18,2008 第24卷J O URNAL OF E D UCAT I O NAL I NST I TUTE O F JI L I N PR O V I NCE Vol 124(总176期) Tot a l No 1176 收稿日期:2007—09—13 作者简介:纪社强(1972—),吉林长春人,长春工程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教研室,讲师,吉林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空间形态。 西方现代建筑风格及特点 纪社强 (长春工程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摘要:本文以西方建筑的艺术风格为面,以西方建筑的时间发展为线,以西方建筑各时期的代表建筑为点,分析论述了西方建筑艺术的美学特征及其风格演变的社会文化动因。 关键词:西方建筑;建筑风格;美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08)08—0108—02 风格是时代的特征,是民族的特征,是文化的特征。建筑是人为且为人的居住环境。各时代、各民族的建筑风格,凝聚着当时当地几乎全部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灵魂。透过西方建筑风格的流变历程,我们可以追溯和领略西方民族的表征于建筑之上的生活情趣、文化精神和审美理想。古埃及和古西亚建筑是西方建筑史的引子。无论是古埃及人的金字塔,还是古西亚人的萨艮王宫,它们都以极其宏大的规模来反映王族的威武和显赫,企图在理想上达到强化帝国统治的目的,体现君权神授的观念。 古希腊罗马时期是古代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盛之时。其美学思想突出表现在讲究度量及秩序的和谐,神人合一的喜悦和热情,推崇人体美以及“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的意境。这种时代理性和美学精神深深地烙印于合称为“古典建筑”的古希腊罗马建筑之上。雅典卫城的显阔繁华,图拉真广场的庄严高贵,虽然没有摆脱神庙的主题,但又似在宣示时人战胜自然的喜悦和向天神靠近以至和合的热情和期盼。如果说这仅是建筑外观的气氛和建筑整体的意境,那么,古希腊罗马建筑的结构形式则更形象直观地表达了时人的审美情趣。希腊柱式有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三种。希腊人以多立克石柱模仿男性,象征魁梧与雄壮;以爱奥尼石柱模仿女性,象征温文与典雅。古罗马继承了古希腊的柱式又加上了塔斯干和混合式两种,统称为古典五柱式。古希腊 罗马的建筑柱式严谨地模仿了人体的度量关系,形象地体现出一丝不苟的理性精神,充满了对现世人体的热情讴歌,反映了时人人本主义世界观和对理性美的崇拜,表达了欲将理想美和现实美统一于艺术构图法则之中的审美追求和文化理想。古希腊罗马建筑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此后近千余年历史,称之为中世纪时期。这是一个宗教社会,神的时代,教会的权力至高无上。由于教会大力宣扬禁欲主义以及对世俗文化的仇视,这一时期里科学意义上的文化艺术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无不具有神学的性质。建筑亦不例外。反映神的威严和天的高远成了中世纪建筑的主题。缘此,教堂便成为中世纪建筑的最主要形式,从而汇成了中世纪建筑的独特风格。近千年历史跨度的西欧封建建筑通常按其历史特点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基督教建筑、罗马风建筑和哥特式建筑。其中最能体现中世纪建筑风格的是哥特式建筑。而所谓罗马风建筑,即其“建筑风格既像罗马又非罗马”,是当时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真实写照,反映出教会神权和封建王权走向结合的过渡心理。意大利的比萨主教堂建筑群可谓代表之作。它们采用了柱式,但不严谨。“它们既不追求神秘的宗教气氛,也不追求威严的镇摄力量,作为城市战胜强敌的历史纪念物,它们是端庄的,和谐的、宁静的”。此后,哥特式建筑兴盛。其建筑风格完全脱离了古罗马的影响。世 8 01

欧洲教堂建筑风格演变

欧洲教堂建筑风格演变 本文主要从建筑丛书和互联网上收集资料,通过对欧洲现存的主要教堂建筑的修建时间和建筑特色分析,试图说明欧洲教堂风格的演变的规律特征。 1、早期教堂建筑的基本形式 表一: 源于古罗马的穹隆象征着天,象征着神的光辉。其中土耳其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不仅综合地体现了拜占庭建筑的特点(包括风格特点),而且也是拜占庭建筑成就的集大成者。 2、公元四世纪到十三世纪的教堂建筑风格(中世纪时期)

表二: 建筑的代表,被称为“欧洲最美丽的教堂”。但是,占主要地位的教堂建筑风格还是新兴的哥特式建筑风格。 哥特式建筑是起源于法国,流行于欧洲各国的一种建筑风格。它追求的是一种轻盈、飞升、向上的强烈动感,教堂高耸的尖顶,使人感受到天国的光辉。

3、公元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的教堂建筑风格(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建筑是欧洲继哥特式建筑后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受文艺复兴思想 的影响,此时的建筑扬弃了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在宗教建筑上从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经典柱式、拱券、穹顶等构成要素。著名的教堂建筑有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穹顶、圣彼得大教堂和圣马利亚教堂。 4、公元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的教堂建筑风格 表三: 纪意大利天主教会具有了很强的经济势力,为了向朝圣者显示自己的富足,在教堂中创造一种神秘的 气氛,他们修建了很多富丽堂皇、怪诞诡秘,具有巴洛克风格的教堂。这些教堂追求不规则、不协调、 虚幻与动荡的超现实感,通过非理性的组合来营造虚幻与动荡的氛围,通过富丽堂皇的装饰来营造脱

离现实的感觉。追求不规则的空间感,使巴洛克建筑独有的审美趣味。其中,罗马的圣卡罗教堂是巴洛克建筑的代表。

法国古堡式园林的类型以及风格特征

法国古堡式园林的类型以及风格特征 园林建筑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是一部凝固的史诗。她积淀着人类的历史,尤其是文化史,体现了各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人们习惯于将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欧洲建筑体系视为西方建筑,将中国、印度、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建筑体系视为东方建筑。将以中国为代表的自然式园林称为东方古典园林,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古典园林。由此可见法国古堡式园林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不可估量的价值。本文将从法国园林的发展背景,艺术特点和法国政府对其的保护等三个方面具体分析. 一法国园林发展背景 要了解法国园林的发展历史,须首先了解法国整体的地形地貌。法国位于欧洲大陆的西部,国土总面积约为55万平方公里,为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从地势上来说法国的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平面呈六边形,三边临海,三边靠陆地,国土以平原为主,间有少量盆地、丘陵与高原。南部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北部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其余境内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因而农业十分发达,如巴黎盆地主要盛产甜菜、小麦、燕麦、蔬菜和葡萄。森林茂盛,约占国土面积的1/4。森林分布得天独厚,北部以栎、山毛榉林为主,中部以松、桦和杨树林为多,而南部则为地中海植被,如无

花果、油橄榄和柑橘等。面积广大的平原、纵横交错的河流、湖泊和生长茂密的森林构成法国秀丽的国土景色,正因为有着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才为法国形成独特的园林风格提供了重要条件。大约在公元500年,法国就已经有对供游乐的园子的简单描述。当时在王公贵族们的园子中,以实用为主,如栽种果树、蔬菜等植物,这样的形式可以看成是法国园林的萌芽时期。 但总体来说,在12世纪以前,由于整个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制约,法国园林的经营处于低级水平,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处于发展的萌芽时期。12世纪以后,法国领土扩大,王权增强,巴黎渐渐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贵族们逐渐追求更为豪华的生活方式,进一步促进了造园艺术的发展。国王查理五世(1368-1380)的圣保罗花园将这个时期的造园内容表现得更加丰富。此后,法国经历了“十字军东征”、英法“百年大战”、“法意战争”和国内多次宗教战争,使法国本土元气大伤,但也受到世界文化艺术的影响,尤其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巨大影响。法国的文艺复兴始于国王查理八世的那波里远征。1495年法国军队入侵意大利,查理八世及其贵族被意大利文化艺术,尤其是意大利别墅庄园华贵富丽、充满生活情趣的园林艺术深深吸引,心驰神往,难以忘怀(侯聿瑶著.法国文化产业)。法国虽然在军事上失利,但查理八世却从意大利带回大批的珍贵艺术品和造园工匠,促进了法国的文艺复兴。

中世纪欧洲城市(资料和描述)

世界城市史之中世纪欧洲城市 一、中世纪城市的起源 公元5世纪,庞大而又衰弱的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冲击下终于寿终正寝。自此之后的四五百年里,西欧大地一片空旷萧条:繁华的城镇转眼成了堆堆废墟,凋敝的农村到处是荒草丛生;闭塞割据,自给自守,听不到手工作坊的叮档锤声,也看不见熙熙攘攘的市井气象。这就是5至10世纪西欧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情调。 从10世纪以后,大大小小的城市和城镇突然像蘑菇般地冒了出来,散布在西欧各个地方。城市的兴起给发展着的西欧社会注入了充满生机的活力,也孕育了更新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力量,最终导致西欧发生深刻的变化,导致世界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完全可以说,近代西欧工业文明的诞生,其源流不能不溯之于中世纪时代的工商业城市;也可以说,工商业城市的蓬勃兴起与发展,正是西欧封建社会与同时代的中国或东方相比较而具有的一个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不同点,正是西欧较快实现从封建制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关键因素。 西欧城市之所以在这个时候能普遍而又迅速地兴起,原因当然有许多,几个世纪来也有不少人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流行的说法有“手工业起源说”和“商业起源说”。 10世纪后,随着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有了更多的剩余产品,不仅能满足农民及封建主的需要,而且能够提供粮食和原料给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人,促使了手工业技术的发展,使之达到了专门化的水平;商业活动开始活跃,促进了商品的交换。这样在主教驻地、城堡周围、修道院附近和一些交通便利、比较安全,能够获得廉价原料与可以顺利出售产品的港口、交通要道等地,一些手工业者通过各种方式摆脱封建领主的束缚,脱离封建庄园,在这些地区定居下来。其后人口逐渐聚集,来往商人增多,于是城市兴起。城市居民大多是来自附近乡村的农奴,他们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自由,成为城市市民。“从中世纪农奴中产生了初期城市的城关市民”。这种发展方式即是称为城市的“手工业起源说”。 西方史学界主要流行的则是“商业起源说”,它是由皮雷纳提出的。他的基本思想是:8世纪时,由于阿拉伯人的征服,导致商道堵塞,造成地中海贸易的衰落;到11世纪,随着商道的畅通与商业的恢复,最早城市便作为商业据点出现在地中海沿岸,尤其是意大利;随着商业活动的日益活跃,越来越多的城市得以兴起。他写道:地中海的全部商业活动,东面通过威尼斯,西面通过热那亚、比萨汇流到伦巴底,伦巴底异乎寻常地蓬勃发展起来了。在那个令人神往的平原上,城市像庄稼一样茁壮成长。商业促使那里工业的出现,随着商业的发展,所有古罗马的“城镇”、“自治市”,重新出现了新的生气,比之它们在古典时代更加蓬勃。他又描述北欧的城市兴起:像威尼斯的商业很快将伦巴底卷入它的活动之中一样,斯坎的纳维亚的航海活动激起佛兰德尔海岸的经济觉醒。佛兰德尔的地理位置确实使之成为北方商业最好的中转站。佛兰德尔还有一项传统的呢绒工业,1000年左右,在伦敦市场引人注目的是佛兰德尔的呢绒。这样商业和工业的结合使得佛兰德尔地区自10世纪起经济越来越活跃,在11世纪时,佛兰德尔所取得的进步是惊人的。最后,他得出结论:商业的扩展发端于两个地方(威尼斯和佛兰德尔),像一种健康的时尚传遍整个欧洲大陆。 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最早从9世纪就开始了;10世纪时是大规模地、普遍地开始,12、13世纪达到了高潮。与国际贸易相联系,城市最早出现在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依次有影响的城市有阿莫菲、威尼斯、比萨、佛罗伦萨、热那亚以及伦巴底城市,

世界著名城堡之法国站--卡尔卡松城堡

世界著名城堡之法国站--卡尔卡松城堡—中欧 卡尔卡松城堡位于法国南部重要工业城市图卢兹到地中海沿岸的途中,虽然它地处偏僻, 远离尘世,但城堡外却总是车水马龙,游人络绎不绝,特别是吸引了众多的女士。卡尔卡松城堡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在古城堡的历史上,流传着不少有关妇女的故事。从外形看,这是一座典型的中世纪欧洲城堡,屋身呈圆柱形,屋顶呈圆锥形的塔楼,特别引人注目。 从法国南部重要工业城市图卢兹到地中海沿岸的途中,会经过一座叫卡尔卡松的古城堡,它位于法国奥德河东岸高地的边缘上。虽然它地处偏僻似乎远离尘世,但城堡外却总是车水马龙,游人络绎不绝,特别是吸引了众多的女士。原因何在?原来卡尔卡松城堡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在古城堡的历史上,流传着不少有关妇女的故事。 从外形看,这是一座典型的中世纪欧洲城堡,屋身呈圆柱形,屋顶呈圆锥形的塔楼,特别引人注目。从远古时代起,卡尔卡松古城堡一带具有岩石地质的山脉,就被军事家们视为战略据点。从公元1世纪开始,这里就成为古罗马的要塞城市。罗马人一直占领到公元460年,接着,西哥特人夺取它并统治了两个半世纪;公元725年左右,阿拉伯人攻占并统治了这个地方,直到公元759年,卡尔卡松古城堡才回到法兰克王国的怀抱。

在阿拉伯人占领古城堡时期,法王查理曼派军队进攻城堡,包围了它。统治城堡的撒托逊王巴拉克带兵突击出围,战败被俘;查理曼军队的统帅劝巴拉克投降,改信基督教,巴拉克不从,被处死。巴拉克夫人见丈夫被杀,便率领全城军民奋起抵抗。查理曼军队围城三年之久,城堡里几乎弹尽粮绝,陷入窘境。为了激发士兵们的勇气,巴拉克夫人在城堡的每一座塔楼上,扎起几个持有弓箭的稻草人,派士兵沿着城墙不断巡逻,不时向敌人射箭。她又命人将阵亡士兵的帽子全部捡来;叫士兵们不断变换帽子的颜色,或红或白,或灰或蓝,布成疑阵,弄得查理曼的士兵们眼花缭乱,以为城里兵广人多。 巴拉克夫人还想了一个主意:把仅剩的半袋小麦拿去喂了一头猪,然后把猪从塔楼上摔到城外地上,猪的腹部开花。查理曼的士兵发现猪满肚子都是小麦,便轻信了一个并非事实的事实,连猪都能饱饱地吃上小麦,可见城堡里粮草富足。 查理曼军队的将军们根据这些情况作出判断,决定撤除包围,迅速退回。看到查理曼军队围困一千多天后开拔了,巴拉克夫人又命军乐队大吹喇叭,大奏乐曲“欢送”,弄得查理曼军队以为草木皆兵,急急逃离。这位异国的女“孔明”,智设空城计,驱退法国的“司马懿”,这比中国的孔明唱空城计的年代,足足迟了五百年。巴拉克夫人的事迹,成为法国民间的美谈。 后来,巴拉克夫人审时度势,把自己和城堡都归顺了查理曼国王,并改信基督教。查理曼王很赞赏她的胆识、机智和勇气,特别是深明大义的精神,希望她以城堡主人的身份定居下来,并在她洗礼之后,将一位出身名门的贵族许配与她;他俩成为卡尔卡松贵族世家的创立者,这个家族一直是城堡的统治者。

魏晋南北朝坞堡的分类及与中世纪欧洲城堡的比较

魏晋南北朝坞堡的分类及与中世纪欧洲城堡的比较 坞堡,或称堡坞、坞垒、坞壁,后世一般称为营、寨,是特殊历史条件下基本上以家族为核心,以血缘为纽带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地方组织,它既是一种经济组织, 也是一种政治组织,是自卫组织也是自治组织,因为要自卫,所以要构筑军事设施, 又往往带有军事色彩。每当战乱,政府的行政系统不能正常运转以维持社会秩序时,以往的乡里社基层组织往往被坞堡之类特殊的社会组织所取代。社会越动荡,封建秩序破坏地越严重,坞堡这类组织就会越广泛存在,数量越多,规模越大,内部组织也越严密,所带有的军事、经济、政治色彩越浓厚、明显。如:汉魏之际,封建统治秩序从上到下都破坏殆尽;在战乱严重地区,原先的乡官 系统早已荡然无存。避居山林、流亡边鄙的士民百姓,聚合一处,相结相保,组成了大大小小的坞堡。没有远逃者,也就近据险筑堡,聚众结坞。由于汉魏之际乱离程度远比两汉之际严重,持续时间更长,再加上东汉时期地主庄园的势力本来就非常强大,所以当时的坞堡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内部组织之严密都大大超过前代,堪称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第一个坞堡林立时期。 坞堡既然是在动乱时代产生的,所以在那个时期势必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如它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社会生产力,开发了新的经济区域,推动了少数民族的汉化,当然在南北对峙中成为一股缓冲力量。相反,一旦社会安定下来,国家逐渐走向统一,如果坞堡继续存在并强大下去,势必会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对峙,威胁到中央集权,所以孝文帝太和十年采纳了李冲的建议,推行三长制,取代以坞堡为基础的宗主督护制,再加上均田制的实施,众多坞堡势力逐渐衰落,但一直到清末民初,坞堡都曾间断产生过,只是由于具体历史条件变化而其表现形式不尽相同,性质也有些变化。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封建史上动乱时间最长的时期,大量的坞堡出现并在地方发挥其作用,坞堡林立,而且呈现出区域特色,不同地区的坞堡因功能不一样,形式也呈现出地方特色。魏晋南北朝时期,坞堡按地区可分为中原(北方)坞堡与南方坞堡,而中原坞堡又因主导功能的差异又有不同的类型,南方坞堡不仅有土著人修筑的坞壁,也有北方人南迁而筑的客家民居。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坞堡的分类 (一)中原坞堡: 1、北方坞堡的大致特点: (1)具有坚固、周密防御设施和功能的城堡式建筑。《资治通鉴》胡三省注曰:“城之小者曰坞,天下兵争,聚众筑坞以自守。”①可见这是一种具有防御性设施的城堡式建筑。坞堡既然是在战乱、流离之中兴起,故其建筑之时首先就考虑到它的防御设施。西晋八王之乱时,庚衰在禹山立坞,“于是峻险随,杜蹊径,修壁坞,树藩障……缮完器备”。②表明坞堡除选择险要地址外,还要有相应的防卫性建筑和设施。考古发掘所见坞堡建筑形制,如嘉峪关魏晋墓出土了七幅“坞”的画像砖,“‘坞’的四周都画有高墙厚壁,有的在‘坞’内还有高层碉楼,有的坞壁上设有望楼或敌楼”,③俨然一座小城堡,是为当时北方坞堡建筑的外观。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它们都有坚固的围墙和高大的碉楼,显示了其聚众自保的特征。这就为它的防御功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东汉末年“时汝南葛破贼万余人攻 ①资治通鉴(卷87)[M].北京:中华书局,1956 ②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③嘉峪关市文物清理小组.嘉峪关汉画像砖墓[A].北京:文物出版社,1972(12)

城堡控玩转欧洲十大神秘古堡

城堡控转欧洲十大神秘古堡 浪漫而美丽的城堡总是引人无限遐想。城堡仿佛历来便是凄美爱情故事与复杂家族纠纷的发生之地,这些爱恨情仇、恩怨悲歌又为城堡增添了一丝神秘与凶险!让人忍不住去探索,又忍不住沉沦其中。星期八旅游网带你领略各大城堡的风情。 霍亨索伦城堡——德国 霍亨索伦城堡曾是德国数代皇帝的居所,它的外形完全符合《魔戒》作者托尔金以及美国作家乔治·马丁对于城堡的幻想。霍亨索伦城堡位于海平面以上2805英尺,像极了一座位于“云端”的堡垒。现在这座城堡是第三次在原址的基础上重修的,第一座城堡毁于战争,第二座则因年久失修而倒塌。 布朗城堡——罗马尼亚 雄伟大气的布朗城堡曾囚禁过罗马尼亚史上著名的弗拉德·德古拉公爵,是英国作家布拉姆·斯托克创作《德古拉》一书的灵感源泉,因此这座城堡吸引了大量的吸血鬼爱好者前来参观。布朗城堡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拥有无数尖顶塔楼、五彩缤纷的屋顶和夸张的石雕,在数十年被忽略后终得修复。

新天鹅堡——德国 新天鹅堡是童话大王路德维希二世的作品,它本身也如同在童话世界之中。它的影响范围大到迪斯尼乐园的睡美人城堡,小至书籍和电脑游戏。参观完城堡庭院之后,你不妨在周围的小径上散散步,欣赏整个城堡外围的风光,你会在此发现无数令人赏心悦目的美景。 卡雷格凯南城堡——威尔士 卡雷格凯南城堡坐落在布雷肯比肯斯国家公园91米高的石灰石悬崖上,常常笼罩在薄雾中,看上去壮观又神秘,可惜城堡在1642年遭受重创,不再完整,却更添沧桑。每年的4月和10月之间,城堡对外开放。

霍亨维尔芬城堡——奥地利 霍亨维尔芬城堡始建于11世纪,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了。这里曾是多位国王、教会主教的府邸,甚至是关押囚犯的大本营(这里曾在一段时间内用作州监狱)。现在是奥地利最重要的训鹰中心,每天向游客展示皇家狩猎艺术。 普利雅玛城堡——斯洛文尼亚 普利雅玛城堡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其位于一个400英尺(121.9米)高的悬崖上,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托尔金小说中所描述的圣盔谷。但现实中,普利雅玛城堡曾有地牢、秘密隧道以及血腥的历史,这也是它吸引人的地方。每年七月,这里都会举行中世纪骑士联赛。 爱丁堡城堡——苏格兰 爱丁堡城堡位于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市一座名叫城堡山的死火山山顶,是中世纪城堡原样重建最好的典例之一。它始建于12世纪,经历了无数血腥的历史,曾被英格兰人和苏格兰人分

西方建筑风格概述

西方建筑风格概述 一、为什么要讲西方建筑风格 1、因为在景观设计当中,必须考虑到与建筑外立面的协调。尤其是一些项目,其建 筑风格的特点鲜明,与其协调的建筑语言本来就比较狭小,但是如果仅仅从其建 筑立面提取设计的元素又显单调毫无变化,于是对于其风格的认识可以帮助我们 寻找其设计的方向、形式和思想。 2、建筑风格的了解会伴随着一些建筑理论的知识,使我们能够提升自我的设计思想。 (翻阅王受之先生的世界现代建筑史) 3、和甲方吹牛! 二、目前对于建筑风的分类。

这是目前中国市场上最常见的建筑风格分类方式。我不建议采用这种建筑风格的 分类方式,原因我这里解释一下。 要了解建筑风格,首先要明确一种风格,一种成熟的风格需要具备哪些要素。根据《外国建筑史》中的观点,它应该具备三点:第一,独特性,就是它有易于辨识的鲜明特色,与众不同;第二,一贯性,就是它的特色贯穿它的整体和局部,甚至细枝末节,很少芜杂的、格格不入的部分;第三,稳定性,就是它的特色不只是表现在几个建筑物上,而是表现在一个时期内的一批建筑物上,尽管它们的类型和形制不同。 根据这三点,我们来看看这种地域区分法中各个风格的定义。这里不一一列举,仅对我们接触的最多的一个风格——简欧风格进行论述。我们可以看到一般对简欧风格的定义是:简欧风格就是简化了的欧式风格。一个风格的定义里有套了其他风格。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欧式风格:欧式风格,是一种来自于欧罗巴洲的风格。主要有法式风格,意大利风格,西班牙风格,英式风格,地中海风格,北欧风格等几大流派。 等于什么都没有说,而是又抖出更多的风格。 然后我们再来挑这里面的法式风格看看到底什么是法式风格:法式风格,指的是法兰西国家的建筑和家具风格。主要包括法式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新古典风格等,是欧洲家具和建筑文化的顶峰。终于到头了,可以看到法式风格居然又包括了这么多种风格,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这样大家可以看到一个法式风格包括了如此之多的风格类型,它其实是法国所有建筑风格的总和了根本不能称之为风格。这个是房地产商和装饰公司拿来忽悠小业主的东西,作为一个设计师,我们不应该被他们绕进去。好了,现在停止对这种分类方式的批判了,我们来了解一下在建筑设计理论框架内对建筑风格的分类,这里就包含了上面所谓的法式风格中包括的那几个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新古典风。 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古典风格(包含了古希腊建筑风格和古罗马建筑风格)、哥特式建筑风格、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巴洛克风格+维多利亚风格、新古典主义(拿破仑时期),这里的这些风格应该都算在古典建筑史的范畴里。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德国称为青年风格、维也纳称为“分离派”)、装饰主义、现代主义运动(国际主义风格、有机功能主义等等)、后现代主义、高科技风格、新现代主义风格等等。 这些应该都归入现代建筑史的范畴。当然在当代建筑中的风格也有相当多的分类,但是就目前而言,都还是在基于现代主义这个框架内进行的尝试。而且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对于目前世界最先进的建筑理论文献没有过涉略所以也就不提了。 我将根据传统,从后往前讲。我将对每个风格诞生的时间、社会的背景做一个大概的讲述,然后再对建筑风格进行详细的介绍。时间有限,我就从古典建筑风格开始叙述,讲到哪算哪,后面的会陆续的讲,并且所有的东西会形成文字放在共享里面供大家参与,并且我会列出参考的书目,大家可以通过我这里简略的介绍了解点滴后去书中深入的研究。 第一章古典时代的建筑(古典风格建筑) 一、古希腊建筑

中世纪欧洲城堡建筑

外国建筑艺术史 浅谈中世纪欧洲城堡 学院(部):科技学院艺术教学部 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学生姓名:杨鹤刘欣张玄刘岱源 班级:环艺0903 学号: 0912011228 指导老师:范为超职称:讲师 2012年6月

摘要 提到城堡浮现在人们脑海里的第一个景象可能不是某栋宏伟建筑、也不是某个景点、更不会是某本史论书,而是一个个的童话故事、电脑游戏、科幻大片和儿时的回忆等。城堡就是这样,它脱离了常规的建筑仿佛产生于虚幻的世界,但它又的确存在。不是梦也不是幻想,它是现实生活与童话世界最为接近的地方。 本文通过对中世纪欧洲城堡的介绍、发展、结构的演变以及实例的赏析,来分析城堡的艺术特征、建筑结构和其他方面的影响,进一步了解中世纪欧洲的历史、相关的建筑装饰和所反映的社会状况,最后阐述城堡给自己所带来的感受。 关键词:中世纪,城堡,建筑,童话故事

目录 第1章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最接近童话的地方 (1) 第2章城堡的发展历程......................................... 2-7 2.1 简介 (2) 2.2 城堡的发展................................................ 2-4 2.3 城堡结构的演变............................................ 5-7第3章经典城堡图文欣赏...................................... 8-15 3.1部分经典城堡简单介绍..................................... 8-10 3.2德国新天鹅堡实例赏析.................................... 10-15 个人感言 (15) 参考文献 (15)

欧洲十大著名小镇

欧洲十大著名小镇 (附图) 欧洲十大著名小镇鲜为人知欧洲最具特色的十个神秘小镇 中世纪的教堂,曲径通幽的街道,一望无际的葡萄园,还有远处终年积雪覆盖的阿尔卑斯山,没有汽车轰鸣而过,打扰你的宁静。每一个温馨的早晨,睡到自然醒,然后悠闲地品尝现烤的面包、柔软的芝士和新鲜的橙汁,这种经历不正是现代众多都市人所寻求的吗?那么花几个晚上,躲进这些欧洲小镇里吧。小镇能给你更多的冒险、惊奇和美景,同样还有他的历史和民俗,因为一些景致仍然保持着它数百年前的原貌,而从来没有被人为破坏过,找个这样的去处待上几日吧,让灵魂安顿下来,让心灵平静下来。 Top10:爱琴海悬崖上的浪漫——希腊福莱甘兹罗斯小镇(Folégandros)

小镇介绍 独一无二的Folégandros,这个位于希腊基克拉迪群岛上的恬静所在与相邻的其他小镇毫无共同之处,这里没有两层楼以上的建筑,没有躲在港湾码头的游艇,更没有精品店或花哨的餐馆。在Folégandros这个爱琴海偏远的岛屿上,你所能看到的只是波涛拍打着卵石海滩,山羊在山坡上互相追逐,一架古老的木制风车在海风的吹拂下兀自旋转着。 推荐理由 对于那些早已经厌倦充满束缚旅游方式的人来说,Folégandros这个希腊少有的最原生态的小岛,是一处绝好的宁静避风港。小镇的中心位于一个200米高的悬崖上。这里湛蓝的海水一如往昔,还被旅游频道命名为世界十大最著名海滩之一。 特色指数:★★★★ 神秘指数:★★☆ 综合指数:★★★ 实用信息 人口:700 如何抵达:坐飞机到圣托里尼,然后从雅典城外的比雷埃夫斯港渡船前往。

住宿:拥有航海主题的Anemomilos公寓,位于Hora村的一处悬崖边,单间1070元人民币。在Karavostasi 港口附近,还有一家名为Anemi的旅馆,双人间2100元。 美食:Irini’s白天是杂货店,晚上则变成了餐馆,一般供应家常菜,二人用餐380元人民币。 Top9:艺术天才的梦幻胜地——瑞典阿里尔德小镇(Arild)

西方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

西方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纪元法分类) 以及各个阶段主要的建筑现象与理论 0. 公元前8世纪 - 公元前二世纪:古希腊时期 雅典卫城总平面、帕提农神庙、三种柱式(注意与古罗马柱式的区别) 特点:一、:平面构成为1:1.618或1:2的矩形,中央是厅堂,大殿,周围是柱子,可统称为环柱式建筑。这样的造型结构,使得古希腊建筑更具艺术感。 二:柱式的定型。共有四种柱式:1. 陶立克柱式,2. 爱奥尼克柱式,3. 科林斯式柱式,4. 女郎雕像柱式。三:建筑的双面披坡屋顶形成了建筑前后的山花墙装饰的特定的手法。古希腊建筑中有圆雕,高浮雕,浅浮雕等装饰手法,创造了独特的装饰艺术。 四:由平民进步的艺术趣味而产生的崇尚人体美与数的和谐。 五:建筑与装饰均雕刻化。希腊的建筑与希腊雕刻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 1、4-15世纪:古罗马时期(拜占庭) 特点,一、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 二、整体造型中心突出。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构图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 三、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 四、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代表:圣索非亚大教堂、罗马万神庙(巴西利卡形式、柱式、帆拱技术、拜占庭建筑特点) 2、10-12世纪:罗马式建筑为代表 (罗马风建筑、罗曼建筑、似罗马建筑):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是10世纪晚期到12世纪初欧洲的建筑风格,因采用古罗马式的券、拱而得名。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给人以雄浑庄重的印象。对后来的哥特式建筑影响很大。罗马式建筑承袭初期基督教建筑,采用古罗马建筑的一些传统做法如半圆拱、十字拱等,有时也用简化的古典柱式和细部装饰。经过长期的演变,逐渐用拱顶取代了初期基督教堂的木结构屋顶,对罗马的拱券技术不断进行试验和发展,采用扶壁以平衡沉重拱顶的横椎力,后来又逐渐用骨架券代替厚拱顶。平面仍为拉丁十字。出于向圣像、圣物膜拜的需要,在东端增设若干小礼拜室,平面形式渐趋复杂。 典型特征是:墙体巨大而厚实,墙面用连列小券,门宙洞口用同心多层小圆券,以减少沉重感。西面有一、二座钟楼,有时拉丁十字交点和横厅上也有钟楼。中厅大小柱有韵律地交替布置。窗口窄小,在较大的内部空间造成阴暗神秘气氛。朴素的中厅与华丽的圣坛形成对比,中厅与侧廊较大的空间变化打破了古典建筑的均衡感。 代表:德国沃尔姆斯大教堂、意大利比萨主教堂建筑群

欧洲最古老的中世纪城堡

欧洲最古老的中世纪城堡 古堡从来就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尤其是欧洲中世纪城堡。更不要说那种耸立在地势险要的山顶,坚实的围墙立于悬崖之巅,尖塔、炮楼和高墙错落有致,远远望去就能让人感到威严和神秘的城堡了。其实,萨尔茨堡要塞就是这种让你看过一眼就会下决心这辈子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真要说这座萨尔茨堡要塞哪是只看过一眼,它几乎是萨尔茨堡的招牌。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有萨尔茨堡的宣传画,就一定少不了这座要塞。 萨尔茨堡要塞是欧洲最古老也是保存最完好的城堡要塞之一。一直到现在基本保持着十五世纪扩建以后的外貌。要塞始建于1077年,那是政教合一的格博哈特大主教执政时期。之后的历任大主教先后进行了扩建。萨尔茨堡要塞最大规模的扩建发生在雷翁哈特?冯?克罗查赫执政时期。雷翁哈特大主教是萨尔茨堡历史上相当重要的统治者,他使萨尔茨堡成为当时神圣罗马帝国最富有的王国。他修建了很多城堡以抵御可能发生的入侵,萨尔茨堡要塞是其中最大的一个,也是当时中欧最大的一个。据说这座雄伟的城堡要塞自建成以来还从来没有被攻克过,当然,这或许因为是它的坚固和居高临下,或许是没有真正受到过强敌的攻击。 为了参观这座要塞我们留出了整整半天时间。公共汽车坐到莫扎特小桥,从莫扎特广场走过萨尔茨堡大主教教堂就到了山下的神职集会广场,上要塞的缆车就在广场旁的要塞街上。持有萨尔茨堡卡的游客缆车和门票全免。 [1]从神职集会广场看巍峨的萨尔茨堡要塞。图中偏右可以看到上下要塞的缆车。 [14]整个要塞中布置得最为华丽的是大主教的寝宫。这一方面可以看出那个时代教会和皇室争夺权力中的强势,也能反映中世纪时萨尔茨堡要塞不仅仅用于统治者躲避灾难,还是他们平时工作起居的地方。据记载,十六世纪前这里一直都是萨

西方建筑之美与变化

西方建筑之美与变化 摘要: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以石为材的人体雕刻是建筑装饰的主要形式,处处象征着人的伟大力量,表现出一种古典的和谐美;而哥特式建筑,则通过雕塑、彩绘、壁画、马赛克镶嵌等装饰语汇来宣扬宗教教义以达到服务宗教之目的关键词:雕刻观念因素建筑流派典型 文艺复兴时期的巴洛克建筑为体现贵族的奢侈生活、繁缛的装饰达到了极端的程度;洛可可建筑装饰风格更是新颖别致,它用凹圆线脚和柔软的涡卷代替了檐口的小山花,圆雕和高浮雕换成了色彩艳丽的绘画和浅浮雕,装饰题材倾向于自然主义,装饰中变化着舒卷纠缠的草叶,另外还有蚌壳蔷薇等图案。 现代建筑的大师们则对这种繁缛的装饰大加挞伐,在摈弃了传统装饰的同时,又把着眼点集中到工程意义方面,所以,现代建筑减去了琐碎无用的装饰部件,而用大量的抽象几何图形作为建筑的语言,但在大的形式上仍没有脱离对几何形式美的追求。 后现代主义建筑从反对现代建筑的极端和冷酷出发,重新捡拾起古典主义建筑的装饰风格,把大量的柱式、线脚、山花、花纹又重新用在新的建筑上。但后现代建筑装饰并不是对古典建筑的简单重复和抄袭,而是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形成了既古典又现代,既具时代感又有人情味的建筑装饰语言,所以,从古典建筑对艺术与情感的注重,到现代建筑对科学和理性的张扬,再到后现代建筑对多元化的强调和向传统的回归。西方建筑在否定之否定的发展道路上,不断地引导着人们的审美意识走向新的未知领域。 从整体上讲,西方建筑华丽富贵,豁达沉稳,色彩张扬,对比鲜明,格调典雅;建筑群体分置匀称,井然有序。就单体建筑而言,虽具程式化设计倾向,但特色鲜明,个性强烈,装饰色彩浓郁,因而自成一体,形成欧式建筑风格。 走近西方建筑,对其外在装饰,归纳有以下几点: 1) 被形式化了的雕塑成为建筑装饰中的一份子。如广场中心、纪念碑墙壁、宫殿顶部等。 2) 对建筑自身结构与框架的优化装饰。如在屋顶、墙壁部位设置一些门窗之类的功能性建造物等。 3) 对衬托性造型的添加与点缀装饰。如依附于建筑造型外表层的立体化系列设计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