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投资组合理论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投资组合理论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投资组合理论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投资组合理论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题目:投资组合理论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中的应用研究一、前言部分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收入的逐年提高。可供个人支配的财产份额也在逐年增加,使得个人理财业务近年在我国快速发展起来。商业银行利用自身在品牌、信誉、渠道和人员方面的优势,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提供个人理财服务。创造银行新的效益增长点,并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已迫在眉睫。但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发展的初期,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财服务。理财的最终目标在于为客户制定“个性化”的“理财规划”。从目前国内金融机构个人理财业务开展的情况来看,理财产品的设计同居民个人需求间还存在着一定差距,银行现有的简单组合产品,真正能帮客户理财,实现增值的并不多。因此,在金融机构开发理财产品的过程中应强化以客户需求为主的理念,对客户市场进一步细化。以设计出针对性强、客户群体明显的产品。另外在实际操作中,还应该注重降低风险这一个人理财的重要原则。而投资组合多元化效应告诉我们将一定数量负相关或相关性小的资产组合在一起进行投资可以分散风险,因此投资组合应是个人理财业务的核心内容。根据现代投资理论中风险理论及期望效用假说下的投资决策原则及期望效用假说,分别针对银行存款、股票、债券、投资基余和保险这些投资产品内部作了投资组合分析;再综合这些投资工具作了不同金融投资品种之间的投资组合,最后根据前面的各种组合方法为客户设计贴身的投资组合:分别从不同年龄段、经济条件、个人收入以及风险偏好方面入手为不同的人设计了适合自己的投资组合。

二、主题部分

(一)国外对于投资组合理论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中的应用研究个人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实现业务多样化、增加利润、分散和降低风险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入世后中外银行竞争的焦点。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为世界各国商业银行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但在个人理财业务创建、经营发展过程中,产品设计一直是困扰世界各商业银行的大问题,为此,探索可行有效的个人理财产品,已成为世界各国商业银行的重要内容。

由于客户与银行之间的财务关系及信任度大大地优于其他金融机构,使得银

行服务几乎可以囊括客户所有的财务需求;个人理财服务不仅收益率高、提供区分化服务,而且能在客户生命周期循环不息。此外,个人理财业务对银行的其他贡献还包括了如下方面:增加来自收费和非利息性收入;提高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利润;为银行带来最大利润的客户;提供交叉销售的机会,为客户提供量身订做的理财方案;扮演个人理财顾问的角色,与众多竞争者产生明显的竞争优势,树立银行专业、稳健的理财顾问形象,与客户保持长期业务关系等等。

此外,Yacine Ait-sahalla(2001)如果能利用投资组合理论为结合成一个单一的指标预测,有效地捕捉了时间变化的投资机会。更重要的是,这个指标可以在组合中帮助投资者确定他们应该跟踪的哪些经济变量。他把期望效用,方差,无期望效用方差和前景理论作为投资者的目标和描述他们的市场时机,眼界的效果,和套期保值的要求。

Tahira K.Hira(2009)认为近年来,对理财教育的需求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实体公司的注意,包括银行,政府机构,基层消费者和社会的利益团体,大学,学校和其他组织。诸多因素导致了复杂的,专门的金融服务市场,需要消费者积极参与,如果他们要有效地管理他们的资金。技术和市场创新力量,推动了日益激烈的竞争,导致了复杂的行业中,消费者是由一个供应商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范围广泛。其他重要贡献的人口和市场趋势的关注,包括增加种群的多样性,在家庭中可能遇到语言,文化或其他壁垒建立银行业务关系造成的;年轻群体扩大获得信贷,在雇主赞助的退休和养老金计划的投资增加了他们指导员工的责任业。(二)国内对于投资组合理论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中的应用研究

1、研究现代投资理论中的投资组合理论

投资组合理论是由哈里·马科维茨提出,并由威廉·夏普等人加以完善发展。马科维茨通过“预期报酬一方差分析”方法,得出在各种证券组合情况下的一般规则:在给定的预期报酬下,期望组合风险最小;再给定的组合风险下,期望投资收益最大。投资组合理论还强调在证券投资中要重视个别证券的特性和若干证券之间的相关性,认真分析证券外在和潜在的价值及风险性,尽量把那些相关系数小、相关程度低的证券组合在一起,以降低整个投资组合的风险。

李颖维(2006)认为,研究投资组合理论旨在投资决策中,寻求一种最佳的投资组合。这一理论对个人投资决策的启示是:个人进行任何投资都存在一定风险,在投资构成中应避免过度集中于某一个投资项目,引起过度投资,增加投资

风险;应通过组合投资,减少风险。掌握投资组合理论,对于个人进行多元化投资,分散风险,提高投资收益具有重要作用。日常专业理财规划师使用的数量模型通常是将蒙特卡洛预测和静态均值一方差有效投资组合分散模型加以混合。

翁卫红(2007)则认为投资者通过组合投资可以在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即在风险一定的条件下实现收益的最大化,或在收益一定的条件下使风险尽可能地降低。正如篮子装鸡蛋一样,如果把鸡蛋放在同一只篮子里,万一这个篮子不小心掉在地上,所有的鸡蛋都可能被摔碎。如果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一个篮子掉了,不会影响其它篮子里的鸡蛋。资产组合理论证明,组合的风险随着组合所包含的证券数量的增加而降低,资产间关联性极低的多元化组合可以有效地降低非系统风险。

俞芳(2009)觉得投资组合理论旨在投资决策中寻求一种最佳的投资组合投

资理论对个人投资决策的启示是:个人进行任何投资都存在一定风险,在投资过程中应避免过度集中于某一个投资项目,引起过度投资,增加投资风险;应通过组合投资,减少风险。掌握投资组合理论对于个人进行多元化投资,分散风险,提高投资收益具有重要作用。

2、商业银行中的各种个人理财产品的现状

近年来,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成为我国众多商业银行实现个人金融服务从单一的负债业务和简单的中间业务向全方位的负债、资产和中间业务转变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商业银行提供目标客户个人金融业务产品的最主要渠道.基于此,个人理财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必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拓展个人金融服务、增加经营收益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如何进行投资组合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刘嵘(2005)指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市场环境还不够成熟。表现在,一方面我国金融分业经营的现状使得银行不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银行不能直接涉足证券、保险等投资领域,产品的创新范围和创新深度都十分有限,难以满足客户全方位、一站式的理财需求。分业经营使得银行无法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积极合作,利用复合型的理财工具将鸡蛋放在不同的蓝子里,根据客户自身赢利要求、风险承受能力、心理素质等综合条件,制定个性化的理财管理计划,实现客户资金在银行、证券、保险各领域的不同配置。另一方面表现为客户对理财业务的认识不够深入,理财观念不太成熟。许多客户还仅了解传统

银行业务,认为到银行办理业务就是存取款,对银行新兴的个人理财业务知之甚少,不少客户到银行理财就是单纯追求高收益、高回报,他们认为银行理财一定是风险低,收益高,对银行提出高回报率的要求,同时又不能接受本金损失的风险,忽视了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客观规律,客户对银行理财业务的理解偏差,大大阻碍了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另外,个人理财服务是一种有偿的金融服务。对个人理财业务收费问题国家没有统一的标准,习惯了享受免费银行服务的客户对有偿金融服务还很难接受。

晨风(2009)分析认为:随着金融机构在理财业务竞争上的加剧,特别是外资银行的加入,使理财产品的种类日趋丰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开展的个人理财产品主要包括:准货币市场基金类型的产品、结构性存款、固定收益组合理财产品三大类。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和服务存在的问题有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梯度不够完整,客户风险偏好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实际上是各种风险因素的选择、组合、消减和搭配过程,是风险定价和金融创新的结合体。如果商业银行无法给出完整的风险梯度,则部分客户的风险偏好就可能无法得到充分满足。以人民币理财产品为例,对于个人客户,目前典型人民币产品主要包括银行存款、柜台债券买卖、现有商业银行理财计划、股票买卖、交易所债券买卖及基金、信托产品等等,从风险梯度上看,存款和债券买卖的风险相对较小,收益较低,包括现有商业银行理财计划在内,都属于相对保守的金融产品;基金、股票、信托则处于另外一端,风险相对较大,收益较高,属于较为进取型的金融产品。市场中缺乏的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稳健收益型理财产品。商业银行必须能够有效识别产品风险,识别客户风险承受能力,为不同风险状况的客户确定恰当风险的产品组合,并从这种创新中实现自身的利润。

潘丽娟(2008)指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得到极大的扩展,理财产品也由单一固定型收益向高收益高风险型转变,目前个人理财产品可以分为:(1)证券类理财产品;(2)新一代的QDII理财产品;(3)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4)外汇理财产品。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目前我国金融业实行的是分业经营;缺乏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保障;缺少客户资料库分析系统;商业银行设计的跨行业理财产品蕴藏风险;个人理财产品营销风险提示不足;人才限制等。

周茂琴(2010)指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投资业务。从目前

发展状况来看, 投资的范围无外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信贷市场以及大宗商品市场等, 而这些市场中的基础资产表现显然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因此, 如何提高理财能力、判别理财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商业银行对经济周期的判断、对市场走势的把握, 这需要大量的经济研究和市场分析工作。同时, 现阶段理财产品多为较为初级的重复性产品, 设计缺乏差异化, 把握市场脉搏能力相对较弱, 这也是因为尚未成立一支专业化的团队系统深入地研究整个资本市场、理财市场和客户的产品需求, 因此缺乏设计差异化并富有竞争力的理财产品。

3、研究商业银行为客户设计个人理财产品的投资组合

不同金融资产品种之间的投资组合,是指储蓄投资、股票、债券、投资基金、保险等之间的投资组合。在设计投资组合时,投资人必须依据现代投资组合理论遵循以下原则:在风险一定的条件下,保证组合收益的最大化;在收益一定的条件下,保证组合风险的最小化。具体来说,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进行证券品种的选择,即进行微观观测,也就是进行证券投资分析,主要是预测证券的价格走势以及波动情况;第二,进行投资时机的选择,即宏观预测,预测和比较各种不同类型的证券的价格走势和波动情况(例如,预测普通股相对于公司债券等同定收益债券的价格波动);第三,多元化,即依据一定的现实象件,组建一个风险最小的资产组合。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投资者可选择的投资对象也日益多元化。基金、股票和各种债券都成了可供投资者选择的金融工具,各种金融工具的风险和收益都不同。

陈晓红(2007)储蓄存款组合的种类:(1)在储蓄的品种方面,要选择多种储蓄种类。(2)在储蓄的期限方面,不要在某一期限的储蓄存款上投资太多,应该对各种期限的存款都持有一些(3)在储蓄的币种方面,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既有人民币存款,又持有币值相对稳定的外币存款。(4)在储蓄的方式方面,为方便存取和消费。既可以选择存折式的存款,还可以办理储蓄卡和信用卡:既可以办理同城的存款,又可以考虑办理异地通存通兑存款。(5)在储蓄的机构方面,可以选择多家营业机构办理储蓄。

彭凌(2010)分析了同一种资产品种内部的投资组合方法。房地产、股票、债券、基金、信托、保险、黄金、外币、收藏品等,成为人们的投资工具,每种投资工具所需投入的资金量及投资周期、风险和收益都是不同。但究竟哪种或哪几种投资工具适合于自己,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于是,她选择了几种常见的投

资工具比较了他们各自的收益性、风险性和流动性。储蓄存款获利性低,但是变现性强,安全性高,操作简便,因而是金融资产保值增值、积累财富的最稳妥、最可靠的一种投资方式。由于股票的涨跌幅度可以达到l0%,因此股票的可能收益率很高,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股票的风险也较高,但是股票的流动性也高。债券的安全性高,收益高于储蓄,流动往强。投资基金由于是专家理财,因此收益较高,而风险相对较低,流动性较强.保险兼有保障和投资的功能,流动性一般,风险较低,回报率一般。

唐志宏(2007)指出个人理财系统的核心是投资组合,它以资产状况、生命周期和风险偏好为三大影响因素,并结合我国各投资理财工具的年平均收益率进行设计,为投资者提供较好的投资组合选择。一般情况下,随着投资者个人资产的增加、生命周期的发展或风险承受能力的提高,其投资组合中权益资产的比例将会增加。

4、不同情况下设计不同投资组合的个人理财产品策略

李瑞风(2006)动态投资组合模型研究的是,投资者在连续的几个投资阶段中的每个阶段里都进行投资选择,其目的是使最后一个投资阶段结束时,投资者进行多次投资的收益总和尽可能大、或者总风险尽可能小、或者二者同时达到最优的情况。在个人理财业务中,一些风险偏爱型投资者喜欢选择风险资产进行投资,由于资金条件的限制或是规避风险的要求,银行应建议其对风险资产进行多次投资,而多次投资中的投资决策往往是有关系的,不是单期投资的简单相加。

唐志宏(2005)投资组合按粗略的分类有三种不同的模式可供运用,即激进型、中庸型和保守型。无论采用哪种模式,年龄是很重要的考虑因素。由于每个人的需要不仅相同,所以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投资组合,投资者得根据个人的情况设计投资组合。

三、总结部分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大都界定为以服务型为主、咨询和投资导向为辅的模式,还不能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个人理财业务品种。理财的最终目标在于为客户制定“个性化”的“理财规划”。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投资组合理论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中的应用研究论文献进行阅读,我们可以发现在该领域的研究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大都界定为以服务型为主、咨询和投资导向为辅

的模式,还不能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个人理财业务品种。(2)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研究中,涉及投资组合理论背景下的研究比较少,即结合投资组合理论不深。正因为国内外专家学者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研究中还存在上述问题,所以,就有了该篇论文。在阐明现代投资理论中的投资组合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各种个人理财产品,通过对个人理财产品做出不同的投资组合,研究商业银行为客户设计个人理财产品的投资组合,并提出不同情况下应用不同投资组合的对策建议。具体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1)研究现代投资理论中的投资组合理论;(2)总结各种个人理财产品;(3)研究商业银行为客户设计个人理财产品的投资组合;(4)提出不同情况下设计不同投资组合的个人理财产品策略。

参考文献:

[1] 何丽华.理财新视角:个人理财规划.审计与理财,2005 (02):P35-36.

[2]尹敬东.投资者风险偏好条件下的最优投资组合.中国资本市场前沿.社会科

学文献出版社,2004 (4):P26.

[3] 张鸣.投资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P65.

[4] 王言.家庭理财:初次投资者险种的选择.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1):P119.

[5] 刘凯.合理规划自己的“理财”路.金融博览.2009(7):P56-57.

[6] 晨风.个人理财掌握六招.金融经济,2009(5):P32.

[7] 赵屹东.工商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战略及策略研究.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

院学报,2002(6):P25-26.

[8] 贺坤.关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几个问题.中国金融半月刊,2010

(03):P52.

[9] 李瑞风.投资组合策略模型在个人理财业务中的应用研究.沈阳理工大学学

报,2006(05):P88-90.

[10] 马克威茨.资产选择:投资的有效分散化.刘军霞等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

版社,2000:P97-99.

[11] 李颖维. 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中的投资组合研究.硕士论文.东北财经大

学,2006:P43-45.

[12] 翁卫红.投资组合在个人理财系统中的应用.硕士论文.厦门大学, 2007(1):

P75-76.

[13] 俞芳.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现状与发展策略.硕士论文.厦门大

学,2009(4):P17-20.

[14] 刘嵘.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析.经济师,2005(5): P231-234

[15] 潘丽娟.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策略分析. 时代经贸,

2008(6):P17-19.

[16] 李应娟.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管理投资组合.硕士论文.西南财经

大学,2004:P77-78.

[17] 周茂琴.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 现代商贸工业,

2010(4):P155-156.

[18] 彭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问题及对策.对策研究,2010(2):P145.

[19] 唐志宏.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商业银行,2005(18):P46-47.

[20] 李瑞风.投资组合策略模型在个人理财业务中的应用研究.沈阳理工大学学

报,2006(10):P88-90.

[21] Yacine Ait-sahalla and Michael wbrandt, 2001“Variable Selection for Portfolio

Choice”.The journal of finance J. NO.4.August, pp.1297-1329.

[22] Tahira K. Hira, 2009. “Personal Financ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Networks

financial institute. December. pp. 1-20.

关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文献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d3149287.html, 关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文献综述 作者:余峰 来源:《大经贸》2016年第05期 【摘要】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信用风险问题在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中日益突出。本文主要从银行信用风险的定义、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和现代银行信用风险量化研究几个方面对当前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最后对国内外信用风险管理的相关文献做出了总结。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文献综述 一、银行信用风险的定义 信用风险(CreditRisk)又称违约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很多学者分别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来定义信用风险。他们认为,狭义的信用风险一般是指信贷风险,而广义的则是指因债务人的违约而引发的一系列风险,其中包括在资产业务中因债务人没有及时偿还所借贷款而导致资产质量变换,负债业务中客户大规模提前支取导致挤兑从而加剧支付的难度等。 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金融风险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三大类。麦肯锡通过研究发现,商业银行的风险60%来自信用风险,其余40%来自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前银 监会主席刘明康也认为,信用风险是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势下,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主要也是最大的风险之一。 二、传统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商业银行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有信贷决策的“6C”模型和信用评分模型等。“6C”模型是指由有关专家根据借款人的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抵押品(collateral)、经营环境(condition)、事业的连续性(continuity)等六个因素评定其信用程度和综合还款能力,决定是否最终发放贷款。运用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专家用在“6C”上的权重有可能以借款人的不同而变化,专家难以确定共同要遵循的标准,造成评估的主观性、随意性和不一致性。 而信用评分模型主要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指标进行加权计算,对借款企业实施信用评分,并将总分与临界值进行比较,低于该值的企业被归入不发放贷款的企业行列。信用评分模型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爱德华·阿尔特曼(Altman)1968年对美国破产和非破产生产企业进行观察,采用了22个财务比率经过数理统计筛选建立的著名的5变量Z-score模型和在此基础上改进的“Zeta”判别分析模型。将Z值的大小同衡量标准相比,可以区分破产公司和非破产公司。

中国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详细介绍

中银理财产品架构图 中银理财产品 中银理财产品简介 滚续理财产品--七日有约、月动滚续、周末理财 七日有约 ---人民币%)、澳元%)、欧元 月动滚续----美元%) 周末理财---人民币(O/N SHIBOR-30BP %) 产品特点: 由一系列的同结构的单支理财产品组成,保证本金、固定收益 期限灵活可变,流动性较佳,投资者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认购或赎回 投资者签署总协议后,各期“单支产品”自动滚续,简化了投资者重复签署各期产品协议的办理程序; 在同一产品系列下,各期“单支产品”投资期首尾相接,实现了投资者资金价值最大化; 认购便捷,投资者只需持有效身份证件并在中国银行开立活期一本通账户即可柜台、网银办理。 销售亮点:每月月末可做为本、外币活期存款 中银货币之日积月累-概况 主要特点: 中银货币之日积月累-产品特点(一) 亮点一、高流动,随时取:本产品在存续期内每个工作日9:00—15:30都可进行申购赎回。申购实时扣账,当日起息;赎回本金部分实时到账,当月未分配收益于投资收益分配日统一清算,实现类似活期存款的流动性,是投资者理想的现金管理工具。 亮点二、高收益,胜存款:目前客户预期年化投资收益率为%,是活期存款利率%的4倍多。 亮点三、购简单、赎自由:本产品可以通过柜台、网银销售

中银货币之日积月累-产品特点(二) 亮点四、低风险,更安心:中银货币理财计划之日积月累主要投资于国债、金融债、中央银行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债券回购;高信用级别的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一些低风险、高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同时,其每日在中国银行网站发布的预期收益率,更能够让投资者时时了解产品次日的收益表现,投资更加安全、放心。亮点五、零费率,低成本:投资成本低:无申购、赎回费用 收益分配:每月15日为当月的投资收益分配日(逢节假日顺延),分配上月投资收益分配日(含)至当月投资收益分配日(不含)的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支付方式:现金分红和红利再投资 大额赎回:理财计划存续期内任一交易日,若当日理财计划累计净赎回申请份额(当日赎回申请份额减去当日申购申请份额)超过本理财计划上一交易日份额的20%时,即为发生大额赎回。此时理财计划管理人有权暂停接受当日赎回申请,下一交易日继续接受赎回申请。 中银货币之日积月累-产品特点(三) 存续期:无固定期限 投资者类型: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 投资币种:投资本金和收益币种均为人民币 投资收益到账日:投资收益在投资收益分配日后2个交易日内到账,投资收益分配日至到账日期间不计利息 申购和赎回价格:每份理财份额为人民币1元 起点金额、追加:初次认购5万元;1000元为单位追加金额 中银货币之日积月累-产品费用 固定管理费:%(年率),每日计算,在每月投资收益分配日后支付。每日固定管理费=1元×当日理财计划份额×%÷365 浮动管理费:年率), 理财计划管理人根据当月理财计划资产的实际运作情况收取当月浮动管理费。浮动管理费在每月投资收益分配日后支付。 若理财计划资产实际运作收益超过了投资者按照本产品说明书约定收取的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报告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报告 本文在介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理财产品雷同、风险揭示不足、缺乏优秀的理财师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风险管理 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运用各种金融知识,专业技术以及广泛的资金信用等专业优势,根据客户的财务状况和具体要求,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财富的日益积累,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自己的资产能够保值增值,希望得到专业的理财服务。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个人理财产品不断丰富。据统计,XX年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了1302只,外币理财产品发行了1760只,均远超过XX年的水平,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XX年上半年,伴随着资本市场的深幅回调,基金、券商集合理财产品遭遇重创。尽管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在4月份经历了较为严厉的“监管风暴”,但凭借其稳健、多样化等优势,受到投资者的追捧,成为资本市场弱势下的资金避风港。银行理财产品在XX年上半年取得快速

发展,共有53家商业银行发行了2165款理财产品,其中 40家中资银行发行了1780款产品,10家外资银行发行了385款产品。 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业务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受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升值的影响,人民币理财产品市场占比不断增加,达到%,美元理财产品市场占比不断下降,为%,其它币种的理财产品合计占比与美元产品相当。 2.由于CPI居高不下、通胀压力加大、资本市场持续低迷,短期人民币理财产品受投资者青睐,6个月期以内产品市场占比%,成为市场主流产品,尤其是稳健型的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受到投资者的热烈追捧。3.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不断升温,产品发行数与市场占比持续上升;而由于A股市场 大幅调整,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在短暂延续了去年的辉煌 之后出现大幅萎缩,到5、6月份几近消失。理财产品遭遇资本市场风险,在指责声中艰难前行;结构型理财产品 经历了年初的零收益事件之后,在第二季度逐步走出阴影。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内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近年来有了长足发展,但 是与国外银行理财业务相比,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内容上 都差距甚远,存在不少问题。 理财产品雷同,产品设计管理机制不健全

关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文献综述

A)关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银行业自身的快速发展以及业务量的增加,信用风险问题在银行的经营过程中逐渐暴漏出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银行业对信用风险进行管理以降低其发生的可能性。当前,国内外学者对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越来越多,使得银行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风险管理方法和工具。本文主要从银行信用风险的定义、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和银行信用风险量化几个方面对当前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最后对国内外信用风险管理的相关文献做出了总结。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一、关于银行信用风险定义的研究 1.风险的定义 风险(Risk)最早起源于拉丁美洲人的日常生活用语“Resum”,原意是“因航海或海上活动,其可能伴随而来的各种无法预测的危险或风险”。而《辞海》中将风险定义为“人们在生产建设和日常生活中遭遇能导致人身伤亡、财产受损及其他经济损失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其他不测事件的可能性”。在我国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中,提出“风险通常是指由于当事者主观上不能控制的一些因素的影响,使得实际结果与当事者的事先估计有较大的背离而带来的经济损失”。 2.银行信用风险的定义 亨利〃范〃格罗(2005)将信用风险定义为债务人或金融工具的发行者不能根据信贷协定的约定条款支付利息或本金的可能性,是银行业固有的风险。闰晓莉、徐建中(2007)认为信用风险狭义上一般是指借款人到期不能或不愿履行还本付息协议,致使银行金融机构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即它实际上是一种违约风险。广义上是指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对银行信用的影响,使银行金融机构经营的实际收益结果与预期目标发生背离,从而导致银行金融机构在经营活动中遭受损失或获取额外收益的一种可能性。 二、关于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研究 1.银行进行内部评级必要性的研究

个人理财论文参考文献参考范例

个人理财论文参考文献参考范例 是指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是论文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以下是由搜集整理的个人理财论文参考文献范例,供大家阅读参考。 个人理财论文参考文献一: [1] 周乐峰. 互联网金融在财富管理领域的探索和实践[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2] 张祺. 财富管理市场中公募基金公司的定位与发展方向[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3] 关文. 我国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现状与问题[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4] 刘利. 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及其模式研究[D]. 外交学院 2011 [5] 管晨. 后金融危机时代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研究[D]. 吉林大学 2012 [6] 罗小鸥. M证券公司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12 [7] 向妍. 工行湖南省分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 湖南大学 2010 [8] 刘小明. 商业银行发展的国际趋势与中国选择[J]. 财政研究. 2005(12) [9] 周斐. 江西省A路桥投资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南昌大学 2014 [10] 王胜男. 需求不确定条件下低碳供应链网络设计研究[D]. 燕山大学 2014 [11]黄国良. 安信证券河源地区轻型营业部发展战略研究[D]. 南昌大学 2014 [12] 江利芳. ZDICP园区担保公司担保风险控制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 2014 [13] 张鸿哲. 货币经纪业X公司薪酬激励体系研究[D]. 天津大学 2014 [14] 刘颖. 沈阳恒信担保有限公司风险管理研究[D]. 东北大学 2009 [15] 张凌云. 我国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16] 刘燕. 我国证券公司柜台市场建设模式的研究[D]. 天津大学 2014 [17] 刘鹏. DB证券公司沈阳营业部客户服务管理研究[D]. 东北大学 2012 [18] 江晓东. 证券公司客户分类体系问题探析[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4(01) 个人理财论文参考文献二:

中小企业融资难文献综述资料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文献综述 摘要:我国中小企业起步于改革开放,并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而向前推进。与此同时,世界各国中小企业也处在迅猛发展之中,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一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各国经验表明,融资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问题,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小企业经营出现较大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担保难问题异常突出。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对此,国内外学者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文主要将中小企业融资理论以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字: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信用风险 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吸纳社会就业的主要载体。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尽管如此,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的融资是公认的的世界性难题,自1931年英国的麦克米伦爵士提交《麦克米伦缺口》至今,各国政府、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各类相关的社会服务机构持续致力于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规模,但仍没有从根本上破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一、中小企业融资理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是企业的血液。资金的数量与结构直接制约企业的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在发达国家,有关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以下列举三种较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 “麦克米伦缺口”理论 英国议员Macmi1lan(1931年)在向英国国会提交的关于中小企业问题的调查报告中提出了著名的“麦克米伦缺口”。报告中认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存在资金的缺口,也就是说资金的供给方并不愿意提供给中小企业足够的资金。Macmi1lan的研究认为中小企业长期资本的供给存在短缺,但是又未达到在公开市场上融资的规模,由此中小企业很难在公开市场上获得资金。“麦克米伦缺口”是关于融资缺口最早的论述。后来Bolton 报告(1971年)、Wilson 报告(1979年)等研究也证实了许多国家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缺口,同时,中小企业也更易遭受来自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的“债务缺口”的困扰。 英国学者Ray(1983年)将金融缺口分产生的原因分为资金的可得性和融资成本两个方面。张捷(2003年)补充了产生金融缺口的第三个原因,即融资时限。

中小企业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正文 宁波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分析 一.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对中小型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制度经济学分析及融资策略优化,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包括: 刘卫柏(2005)通过对美国中小企业融资经验,提出了美国企业融资对我国发展中小企业经济的启示。其中包括:发展地方中小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拓展金融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重新构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组织体系、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主体的直接融资体系。 杜锦兴(2006)提出拓宽融资渠道助推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应对策与建议。 杨思波,钟闺陈(2007)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确定相应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认为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在选择合适的融资模式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内外兼修”。一方面,中小企业要内强素质,进一步转变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财务控制,增强诚信观念,树立良好的形象等,另一方面,政府应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充分发展引导和服务职能,协调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郁阳秋,黄伟(2008)认为中小企业对于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增加就业、鼓励创新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传统融资渠道难以满足其融资需要。产业投资基金的出现,可以从风险投资、并购、担保和公益投资四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方面的帮助,不失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新工具。 倪杰,马凯(2008)认为融资制度变迁主体分为初级行动团体和次级行动团体,行动团体的划分有利于对其责任的划分,要采取正确的行动必须对主体有明确的角色界定。 吴国栋(2003)提出融资效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针对融资效率的这种不确定性和受多因素影响的特点,通过实例分析,给出了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来评价房地产企业融资效率的一般方法。 张维,钮元新,熊熊(2008)依据行为主体在中小企业投资和融资中的风险偏好及风险管理功能,文章界定了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构成,构造了对中小企业融资体系进行评估的指标体系,并研究了对中小企业融资体系进行评估的模糊层次分析方法进行评估,通过评估结果对中小企业融资体系进行改进。 甘红莲(2006),中小高科技企业融资策略影响因素通过调研问卷和统计分析进行实证研究,从而获得了促进企业融资的策略。 高霁阳(2003)通过对江苏、山东两省八十家中小型企业的调查研究发现,他们普遍存在融资困难。造成这种现象的具体原因有:国有商业银行在机制、成本等方面与中小企业不对称,难以提供有力支持;金融市场功能不健全;风险投资运作有障碍;社会信用环境较差;企业经营风险较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调研数据的分析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案:加快发展各类民间金融机构;完善货币与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建设全国及地方性信用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与保护,提高企业素质。 张建宗,张茜,高伯文(2004)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措施,其中包括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银行、大力发展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发展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完善投资渠道、建立健全民营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 陈丹红(2006)从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了解决融资

毕业论文-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毕业论文-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2012 届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学生姓名:所在学院:专业:财务管理学号:40801610指导教师:2012 年 3 月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成果。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毕业论文(设计)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本毕业论文(设计)成果归西南财经大学所有。特此声明。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作者专业:财务管理作者学号:40801610 _______年____月____日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论文(设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计)名称论文(设论文(设自选A—理论研究导师彭颖计)来源计)类型学生姓名徐冰莹学号40801610 专业财务管理一、研究目的和意义在我国,过去,人们温饱问题尚不能解决,更谈不上“为他人做嫁衣”,替别人“规划理财”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个人收。从发达国家银行个人理财业入的增加,理财问题开

始提上了个人和家庭的“议事日程” 务的发展趋势看,个人理财业务具有批量大、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益稳定等优势,在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而在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贴身的个人理财服务也成为近年来银行业竞争的主要焦点,花旗、汇丰、渣打、恒生、东亚等主要银行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理财套餐,针对不同收入的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推动了港岛整体个人理财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国内,各家商业银行也纷纷推出各自地理财产品同时各种理财中心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我国公民的理财意识也在不断的加强,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将自己多余的资金用来购买理财产品。但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例如经营理念、理财产品创新等方面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就具有了实际的意义。二、研究思路本文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个人理财业务概述第二部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现状第三部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问题第四部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对策三、资料收集计划 1.从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和超星数字图书馆中查找 2.陈雨露、刘彦斌:理财规划师基础知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年2 月3.中国银行从业资格认证办公室,中国银行从业个人理财,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年四、论文写作时间安排2011 年

中小企业融资难文献综述

中小企业融资难文献综述 西南财经大学证券期货学院龚劲倩(2011)《中小民营企业融资与民间金融重构创新探析》中认为首先,要继续完善以正规融资渠道为主的金融体系,并尝试在既定的金融框架下,将民间金融的发展融入到整个金融体制的改革中去。这是重构我国民间金融市场的基本指导思想。其次,完善金融法规,承认民间金融的合法地位,制定民间金融发展的相关制度,规范民间金融的发展。立法可以从法律上认可和规范民间金融,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最后,加强金融创新,结合民间金融的发展现状,尝试在民间金融市场上推行利率市场化,以此来规范合理的利率范围,并建立民间借贷利率信息公布机制和平台。长期以来,民间金融市场发展的一个问题就是借贷利率的随意性和自发性,这不仅不利于其融资活动,而且造成了民间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由于金融市场的核心是利率,允许利率在一定范围内浮动,有利于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民间金融市场的自我发展,也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融资环境。 西南财经大学李可(2012)在《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路径创新探索》认为,商业银行银行应该开发具有针对性的融资产品,研发供应链融资创新渠道。商业银行应加强中小企业融资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力度,鼓励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创新服务。推行简易快捷的中小企业贷款模式,根据中小型企业经营状况和发展潜力为其确定一个合理的融资额度。在该额度内,尽可能减少对中小企业申请贷款的管理层次。同时为了适应中小企业资金分期回流的特点可开办整贷零尝的贷款,通过一次贷款分期偿还的方式缓解中小企业贷款负担。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姜俊吉(2011)《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境、成因和对策》中认为,中小民营企业应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变原有的“家族式”管理企业为规范的股份制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中小民营企业要规范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赢利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融资能力。中小民营企业要重视财务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信用意识,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只有当企业有了较高的盈利水平和较强的偿债能力,企业才能获得广泛的融资渠道。 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在《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书中指出:“金融领域中,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果不是唯一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金融深化论认为:金融机制会促进被抑制的经济摆脱徘徊不前的局面,加速经济的增长,但是,如果金融本身被抑制或扭曲的话,那么它就会阻碍和破坏经济的发展。金融抑制,即一国的金融体制不健全,金融市场机制未发挥作用,经济中存在过多的金融管制措施,而受压制的金融反过来又阻碍经济的发展。金融抑制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共同特征在1929 年,英国政府开始认识到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即资金缺口。金融大危机过后,英国金融产业委员会发布了《麦克米伦报告》,提出了著名的“麦克米伦缺口”(Macmillan Gap)。报告认为,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资金缺口,小企业对资本和债务的需求高于金融体系愿意提供的数额。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制约着很多中小企业的进一

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金融学 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 一、商业银行竞争力 世界上较早从事竞争力研究的是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y Forum , 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 IIMD)。WEF和IIMD是从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角度来研究竞争力的, 并于 20世纪 80年代形成了独立而完整的国家国际竞争力评估体系。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国内学者在学习借鉴国外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 对企业竞争力也展开了系统研究。其中以金碚(2003)的成果较有代表性。金碚指出: 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 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 而理论界对商业银行竞争力还未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对其研究的学者们各存己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 焦瑾璞(2001)指出,银行竞争力是银行综合能力的体现,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相对于其竞争对手所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 朱新国和唐正科(2002)提出商业银行竞争力是指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商业银行及银行家合理的运用银行内外资源,进行个性化、差异化市场营销,提供市场和客户所需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在与竞争对手的竞争中赢得市场和客户,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的能力。 张新宇(2004)认为商业银行竞争力是其充分利用包括外部环境在内的各种资源,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的综合竞争能力。 对于商业银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彭晓寒(2005)认为:(1)我国商业银行在银行业的主体地位决定了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的重要性。其对企业发展、国家财政收入、我国对外贸易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贡献。(2)我国金融业的自身改革与发展方向决定了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的必要性。(3)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形势决定了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的紧迫性。 二、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 1.国内外对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现状 目前,国际上对商业竞争力的评测主要有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设计的评价指标及其评测、标准普尔评价方法、《银行家》等杂志的银行排名。

上半年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个人理财真题及答案

上半年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个人理财》真题 时间: 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请选择相应选项, 不选、错选均不得分。(共90题, 每题0.5分, 共45分) 1.中国银监会有权对有严重违法经营、经营管理不善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予以()。 A.接管B.重组C.撤销D.冻结资产 2.证券交易所属于()。 A.有形市场B.无形市场C.第三市场D.第四市场 3.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一般是无法提前终止的, 其终止是事先约定的条件发生才出现, 这体现了结构性理财产品面临的哪一类主要风险?() A.价格波动风险B.本金风险C.流动性风险D.收益风险4.受托人以()为目的管理信托财产。 A.受托人最大利益B.委托人最大利益C.受益人最大利益D.社会利益 5.保险的基本职能包括经济给付职能和()。 A.补偿损失职能B.资金积累职能C.风险管理职能D.社会管理职能 6.在利息不断资本化的条件下, 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基础应采用()。 A.单利B.复利C.年金D.普通年金 7.某保险经纪人在办理保险业务中发生了过错, 给投保人造成了严重损失, 赔偿责任由()承担。 A.保险代理人B.保险经纪人C.保险人D.被保险人

8.对银行理财从业人员而言, 客户最重要的非财务信息是()。 A.资产和负债B.收入与支出C.房地产升值预期D.客户风险厌恶系数 9.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对所在机构负有诚实信用义务, 切实履行岗位职责, 维护所在机构商 业信誉是()准则的内容。 A.诚实信用B.守法合规C.勤勉尽职D.岗位职责 10.下列关于个人理财业务与信托业务、商业银行储蓄业务的不同点, 表述错误的是()。 A.个人理财业务中资金的运用是按照合同约定的, 储蓄资金的运用是按照银行需要的 B.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一般是客户承担或者商业银行和客户共同承担的; 储蓄的风险是商业银行独立承担的 C.个人理财业务的受益人和信托业务的受益人都只能是委托人本人 D.个人理财业务中客户的资产不与商业银行其它资产严格区分相互独立; 而信托中财产性质是登记并与受托人的财产严格区分的 11.兼顾当期收入和未来长期增值的证券投资基金被称为()。 A.收入型基金B.成长型基金C.平衡型基金D.稳健型基金 12.如果名义利率是5%, 通货膨胀率为7%, 那么实际利率为()。 A.12% B.5% C.2% D.-2% 13.下列哪个经济指标不能反映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A.国民收入B.个人可支配收入C.人均国民收入D.消费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营销文献综述及外文文献资料

本份文档包含:关于该选题的外文文献、文献综述 一、外文文献 文献信息 标题: Empirical Evidence of Financial Services Marketing in the Nigerian Banking Industry 作者: Ikpefan, Ochei Ailemen 期刊名称: Journal of Applied Finance and Banking;第4卷;第1期;页码:103-123. 年份: 2014 Empirical Evidence of Financial Services Marketing in the Nigerian Banking Industry Abstract The need for marketing i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annot be over emphasized because it is a vital arm of any sector. Competition within and outside the shores of the country brought about by globalization and an improvement in customer awareness have made banks to use marketing as an important tool to increase returns, improve on the efficiency of the Nigerian banking system and compete efficiently. This study set out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marketing of financial services in the Nigerian banking industry with specific focus on deposit money banks. The method used in testing the hypotheses is the T-test method. One hundred and twenty (120)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to selected deposit banks and One hundred and one (101) was retrieved. The hypotheses tested found that marketing of bank's products and services has improved the efficiency of deposit money banks banking system and created satisfied bank customer. We recommend that all the units of the bank should be involved in marketing while banks should continue to make their customers feel important and have well equipped and experienced staff personnel in customer services unit to be able to provide solutions to customer's complaints and challenges. Keywords: Deposit money banks, Marketing Financial Services and product 1 Introduction The Nigerian economy can be termed to be a seller's market because the problem in Nigeria is producing not selling because anything can be sold, so therefore the need for marketing of bank's services. The need for marketing is necessary because of competition, ,the need to mop up the excess liquidity in the economy and to attract customers so as to sell loans to them and buy deposits from them. As the economy develops and expands around the world, Nigeria is not excluded because there are fresh opportunities as well as threats that will give no chance for any arm chair banker or any banker who is not sound in marketing orientation. But on the other hand, it will favor the advanced banker who is dynamic in his skills, frequently evaluating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assessing his competitors, evaluating the threats and opportunities to his business and identifying new customers in the sector. Looking at a brief history of marketing in Nigerian banking, the origin shows how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 have influenced the marketing of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文献综述

本文转自新浪微博原文作者红尘有我 内容摘要:资金是企业发展的血液,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成功的融资活动是其得以发展和壮大的基础条件之一。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以及国家金融环境方面对中小型企业缺乏倾斜性的保护,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一直处于不完善的发展状态,中小企业融资也一直困难重重。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也因此更加引起了理论界的关注,他们不仅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同时也指出了当前中小型企业在融资活动中存在的困难,并从多个角度对造成中小企业融资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还提出了应对的对策和建议。本文对理论界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进行了归集和研究,期待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理论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金融环境;文献资料 一、前言 无论是在工业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相对于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虽然规模小,产量较低,但企业量大面广,经营灵活,作为一个整体,在国民经济中是一支重要而又活跃的力量,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发展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受到资金因素的制约,资金的不足让很多中小企业步履维艰,同时缺乏科学的融资策略造成融资成本过高,效果不理想的后果,因此研究中小企业融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李世平(2004),指出近几年来,我国经济总量增长迅速,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也在迅速的增加,但是由于我国长期的金融抑制政策致使的金融资源体制内循环现象依然存在。很多企业对增量的资金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尤其是对于广大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生存都受到了资金匮乏的威胁,正规金融的支持和金融深化改革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也需要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 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主要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产生的深层次经济根源。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源在于市场的失灵。市场太少或存在高度的非自然垄断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应选择培育出更多的市场来纠正市场失灵。另有些学者认为从经济学意义上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交易成本高和信息的不对称。 制度因素分析认为,制度因素能影响到企业的外源融资,制度上的供给不足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主要外部条件。陈晓红,郭声琨(2006)认为,影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金融制度约束主要有金融抑制、外生性金融成长和信贷紧缩。信贷紧缩,即经营贷款的金融机构提高贷款标准,以高于市场利率水平的条件发放贷款,甚至不愿意发放贷款,从而导致信贷增长下降,使社会再生产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中小经济的金融困境源于国有金融体制对国有企业的金融支持和国有企业对这种支持的刚性依赖,中小经济一时无法在国家控制的金融体制中寻求到

商业银行无抵押贷款风险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商业银行无抵押贷款风险问题研究 无抵押贷款,也叫作无担保贷款,具备信用贷款的所有特性和业务要求。我国自入世以来,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无抵押贷款作为新兴银行金融产品出现在国内市场。对于国内商业银行来说,要在这个市场上与外资银行竞相抗衡,则必须具备一套健全的风险控制体系。因此对此种贷款潜在的风险隐患和防范措施研究着实必要。综观各国,发达国家的无抵押贷款业务无疑领先于我国,理论与创新性研究亦不在少数,对于开展此项业务不久的我国银行业,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操作上,国外先进经验都值得借鉴,并争取创新。 1 国外研究部分 由于国外无抵押贷款的的发展水平,研究相关内容的文献出现得较早,Charri. W 和R. Jagannathan(1993)在对商业银行的无抵押贷款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时指出:美国各大商业银行通过对审批权限,审批制度进行量化处理,可以将贷款审批与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实现电子审批。对于那些特别符合条件,而且风险特别小的贷款业务,甚至可以实现自动化审批,以规避具体业务操作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自身的原因导致的道德风险。 此后,James C. Van Horne和John M. Wachowicz Jr(2001)认为通过建立起完善的无抵押贷款风险控制的评估体系,不仅提高了业务管理效率,更有效地控制了由于商业银行管理人员业务管理素质与道德因素形成的不合理、不合法行为,遏制了最难以控制的“人为”的风险。Chatterjee等人(2002)通过建立一个具体化的模型反映了无抵押信贷中的破产内源性风险,并验证了一系列家庭贷款的现实问题。Millard Stephen 和Polenghi Marco(2004)基于隔夜银行无担保贷款与清算英镑支付体系的研究,认为支付系统的一次操作上的失误是处理结算这些无担保贷款过程中的重要风险。因为这种风险会导致结算银行无法清除与英国银行的盘中透支,导致结算银行损失利益。Fabrizio Perri(2008)对只使用具有价格竞争力的无抵押贷款投保来防范收入风险的家庭进行研究,得出无抵押信贷的使用不能在收入风险持续增加的情况下防范稳定的消费风险,且消费风险并不受收入风险的影响。Kartik Athreya, Xuan S.Tam和Eric R.Young(2008)指出无抵押贷款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债务已从1980年的2%上升到2005年的9%。Jose Divino, Edna Lima和Jaime Orrillo(2009)从理论和实证方面对无抵押贷款市场上利率如何影响违约的可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问题和对策

课题名称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问题和对策系名称:经济与管理系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 姓名:周玲艳 学号: 1122139

摘要 当前,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经济的不断进步,商业银行的各个企业间竞争尤为激烈。现阶段中国的商业银行的发展正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在产品创新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个人理财业务的需求非常旺盛,但是商业银行本身的各项局限性又限制了这一需求的发展。这样就形成了市场与商业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商业银行的不断探索。这不仅仅要求商业银行本身推出产品和业务的不断创新,更需要客户个人理财观念的转变。这篇论文通过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展历程以及现有状况做具体的分析,叙述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在创新方面的动因及经济效应,分析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在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过程中能够有所启示。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对策Abstract At present, with China'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has increased and economic progress, especially fierce competition between businesses of commercial Bank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are in constant exploration stag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product innovation. Personal finance business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控制及对策(DOC)

一、绪论 1、选题的背景 银监会出台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对于“个人理财业务”的界定是,“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从2006年底开始,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中国的理财产品市场作为全球最大、最具有活力的新兴市场,中国引发了全球金融机构的进军兴趣。在几年前,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还是比较陌生的,但是今天在我国的大小城市里,它几乎被大家所熟知[3]。就在最近这短短的几年时间中,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上推出的人民币和外汇理财产品已达上千个品种,个人金融理财资金己超千亿元的规模,但是继美国经济危机,雷曼兄弟的破产,国内部分商业银行相继出现到期的理财产品零收益,甚至有的出现负收益的现象。 2、选题的研究意义 在这些产品中,当初对外介绍的预期收益率最高的达到28%,最低的也预计为10%,但是到期的投资收益却令出乎投资者的意料之外,大部分发售这种理财产品的商业银行都受到客户的投诉。从这些客户的投诉案例可以得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管理存在很多方面的缺陷。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生存现状,对理财产品的风险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4]。通过完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管理的系统体系,提高商业银行对理财业务风险的管理水平,并加强对理财业务的监管,是保证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健康、有序、规范发展的基础,对促进理财业务在规范中快速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国内外学者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风险防范机制建设的相关文献 (1)国内学者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风险防范机制建设的相关文献. 刘远昌在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组合设计与风险管理[5]这一文章中,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而设计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的论文说明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即商业银行以特定类型客户的理财需求为目标,充分运用银行的资源和优势,为客户确定理财目标、实施理财计划和提高理财效率而提供的一系列满足客户各项理财需求的,多功能、专业化、综合化理财投资组合。该文采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归纳法与比较法,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沿着提出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