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檗碱提取工艺研究

小檗碱提取工艺研究

小檗碱提取工艺研究
小檗碱提取工艺研究

小檗碱提取工艺的研究

【摘要】小檗碱作为临床上常用的药材成分应用广泛,为提高小檗碱的提取得率,近年来对小檗碱提取的工艺研究很多。该文主要综述了近些年来对小檗碱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小檗碱提取工艺黄连黄柏三颗针正交实验

Abstract:Being the common medicine ,berberine has extensive applications in clinical pharmacy.There have been many studies to improve the yielding rate of berberine in recent years.The article sums up studies on the extracting technology of berberine.

Key words:Berberine; Extraction technology;Rhizoma Coptidis;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Berberis;Orthogonal test

小檗碱又称黄连素,广泛分布在植物界,大约有4个科10个属植物都已发现有小檗碱存在。小檗碱是黄色针状晶体,表现为季铵型、醇型3种互变异构体,其中以季铵碱型最稳定。小檗碱能缓慢溶解于冷水(1∶20)或冷乙醇(1∶100),在热水或热乙醇中溶解度比较大,难溶于丙醇、氯仿或苯,盐类的溶解度都比较小,硫酸盐在水中的溶解度约为1∶30,盐酸盐微溶于冷水。小檗碱可从三颗针、黄连、黄柏等植物中提取。由于黄连生长缓慢,价格较高,黄柏来源也较少,现我国主要应用三颗针作为提取原料。

小檗碱是临床上一种常用的广谱抗菌药,主要用于菌痢、胃肠炎、痈肿等细菌性感染。现代研究证明小檗碱有抗肿瘤、抗心率失常、降压、降血糖等作用,在临床上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需求量日益增加。为提高小檗碱提取效率,近些年来对小檗碱提取工艺的研究很多,本文对这一方面作一综述。

1 酸水法提取小檗碱

酸水法是目前工业生产提取小檗碱常用的方法。从三颗针中提取小檗碱,常用多倍量的0.3%硫酸水溶液浸泡24 h,滤液用石灰乳调pH值至12,过滤,滤液用盐酸调pH值到2~3,再加入6%左右的精制食盐,使食盐完全溶解,放置过夜,抽滤得盐酸小檗碱粗品[1]。或用0.5%的硫酸水溶液冷浸提取,酸水液用石灰乳调pH值到7左右,滤液浓缩用盐酸调pH值到2~3,再加入6%左右的精制食盐,使食盐完全溶解,过滤,沉淀溶于热水,加石灰乳调pH值到8.5~9趁热过滤, 滤液再用盐酸调pH值到2~3,放冷过滤得盐酸小檗碱粗品[2]。廖志新等[3]以产于青海等地的三颗针为原料,采用正交实验法,对酸水法提取盐酸小檗碱的生产工艺进行研究,找出了最佳的提取工艺。根据实验结果,盐酸用量达到pH=1,浸提剂量也应在浸透材料量之上超出两倍,食盐用量应使提取液浓度达到5%~7%;浸提总时间应达到12~24 h,浸提剂温度控制在80℃至沸点之间;浸提剂浓度(即硫酸浓度)为0.5%~0.7%最佳。黄祖良等[4]报道从十大功劳根粗粉中提取小檗碱,用0.5%左右硫酸溶液浸泡24 h,次日,把浸泡液倾出,浸泡液(收集8~10倍量浸泡液,后50%留作下一批套用),用浓盐酸调pH值到1.5左右,按10%(W/V)的量加入精制食盐放置过夜,滤取析出的盐酸小檗碱粗品晒干, 盐酸小檗碱提取率为1.23%。据庞小雄等[5]报道,采用正交实验优选三颗针中小檗碱的提取工艺,根据盐酸小檗碱的提取条件,选定浸泡时溶剂的用量,稀硫酸的浓度,石灰乳沉淀的pH值两个因素,确定最佳工艺溶剂的量是药材的16倍,稀硫酸浓度为0.2%,加石灰乳沉淀杂质时的pH值为9,精制时调酸的温度是60℃。肖美凤等[6]报道,用正交实验法对黄连中小檗碱提取工艺进行优选,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其最佳提取工艺是0.4%硫酸水溶液,16倍量的溶剂,石灰乳调pH值到10,精制时加入酸

的温度不低于50℃,该工艺经济实用,小檗碱提取率较高。孙波等[7]就水提法部分进行正交优选,确定水提法用水煎煮3次,3.5 h,加水量14倍为最佳工艺。预实验中,结果表明用0.5%酸水作溶媒提取最佳。吕霞[8]报道用0.5%硫酸水溶液提取黄连中小檗碱,分别采用索氏提取、超声提取和浸渍提取,HPLC法分析小檗碱浓度分别为16.401,14.246,13.415 μg/ml。方阵等[9]优选黄连的最佳酸水提取工艺为2%的盐酸,12倍量的水,回流3次,1.5 h/次。

2 石灰乳法提取小檗碱

石灰乳法也是当前工业生产上常用的方法。如用渗漉法从黄柏中提取小檗碱,称取黄柏粗粉200 g置大蒸发皿中,加入石灰乳搅拌均匀,常法装渗漉桶,加入饱和石灰水浸泡6 h后渗漉(pH值在10以上),控制流速5~6 ml/min,收集渗漉液2 000 ml,加入渗漉体积7%(质量浓度)的固体食盐,搅拌后放置过夜,过滤,沉淀,用热水溶解,趁热过滤。滤液加盐酸调pH值为2,放置过夜,过滤,沉淀用蒸馏水洗至中性,抽干后于80℃下干燥,即得盐酸小檗碱粗品[10]。黄祖良等[4]从十大功劳中提取小檗碱,用石灰乳适量搅拌均匀,用水浸渍24 h后用水渗漉,收集渗漉液适量,用浓盐酸调pH值为1.5左右,按10%(W/V)加入食盐放置过夜,滤取析出的盐酸小檗碱粗品晒干,盐酸小檗碱提取率为1.17%。石灰乳法用大量的石灰乳可能引起成分损失,也浪费盐酸,增加了生产成本。尹蓉莉等[11]从黄柏中提取盐酸小檗碱,比较几种传统的提取方法,有酸水法、石灰乳法和醇提法等,并加以改进,结果证明,石灰乳法提取效率优于其他方法。

3 乙醇法提取小檗碱

通常黄连根粉用乙醇温浸,回收大部分乙醇,剩余乙醇浓缩液放置,过滤,滤液加盐酸、沉淀、放置,过滤得黄色沉淀为盐酸小檗碱粗品[12]。或用加热回流提取,称取一定量的黄连切碎,放入250 ml圆底烧瓶中用100 ml乙醇作提取溶媒,热水浴加热回流30 min,放置浸泡1 h,抽滤,滤渣重复上述处理两次,合并3次滤液,减压蒸出乙醇直到为棕红色糖浆状。在棕红色糖浆状物中加入1%醋酸(约30~40 ml)加热使溶解,抽滤以除去不溶物,然后于溶液中滴加浓盐酸至溶液浑浊为止,放置冷却,最好用冰水冷却,即有盐酸小檗碱析出,抽滤,结晶用水洗涤两次,再用丙酮洗涤一次,干燥,烘干称重。席国萍等[13]报道,设计用乙醇法提取小檗碱的正交实验方案,通过方差分析,得到黄连中小檗碱最佳提取工艺为:温度为60℃,9倍体积50%乙醇,提取两次,1 h/次,小檗碱提取率为91%以上,平均回收率为97.38%,相对标准偏差为1.48%。黄祖良等[4]研究用75%乙醇回流提取十大功劳根茎粗粉至无色,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后,用热水溶解,趁热过滤,滤液中加浓盐酸调pH值为1.5左右,按10%(W/V)加入食盐放置过夜,滤取析出的盐酸小檗碱粗品晒干,盐酸小檗碱粗品提取率为3.47%,粗品中盐酸小檗碱含量为38.96%,盐酸小檗碱的提取率为1.35%。吕霞[7]报道用95%乙醇为溶媒,采取索氏提取法,HPLC法分析小檗碱浓度为17.504 μg/ml,用95%乙醇、75%乙醇浸渍提取,所得小檗碱的浓度分别为12.120 ,14.465 μg/ml,可见索氏提取明显优于浸渍。刘圣等[14]用正交实验法考察黄连中小檗碱最佳提取工艺为:溶剂为6倍量80%乙醇,乙醇中硫酸加入量为0.25%,提取时间为1.5 h/次,提取次数为3次,以该工艺制备的盐酸小檗碱精制品含量在90%以上,适合工业化生产。张乐佳等[15]报道黄连总碱的浸出量与溶剂量,溶剂种类,浸提时间等因素有关,黄连最佳提取工艺是:5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0倍量溶剂,提取2 h。罗音久等[16]用正交设计筛选醇提工艺的最佳条件是黄连须粗粉中加入5%的中药提取因子,37℃恒温浸泡6 h,乙醇连续回流3次,1 h/次,总加醇量22倍,所得盐酸小檗碱总量最高,为3.81%。黄传俊等[17]采用正交实验法,以黄连提取的收膏率和盐酸小檗碱提取量为考察指标,利用HPLC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是黄连粗粉加8倍量60%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1 h/次。邢俊波等[18]报道用正交法优选黄柏中小檗碱的提取工艺是7倍量的70%乙醇热回流提取两次,2 h/次提取率最好。张学顺等[19]报道比较黄连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提取液的整体成分及小檗碱的含量,确定最佳提取条件,采用反向色谱柱,以乙腈磷酸二氢钾溶液(47∶53)1 000 ml加入SD1.7 g为流动相,结果

显示,75%乙醇索氏提取法所得小檗碱含量最高。

4 超声波提取小檗碱

常规提取小檗碱一般费时费力,效率低,而借助于超声技术却可得到显著效果。超声波提取技术是利用超声波产生的强烈振动,高的加速度,加速药物有效成分进入溶剂,从而提高了提出率,缩短了提取时间,并且免去了高温对提取成分的影响。

郭孝武[20]报道应用超声技术从黄连根茎中提取黄连素的工艺参数与常规浸泡法相比,超声提取具有省时、提出率高等优点。在研究从黄连根茎中提取小檗碱时,分别对超声波处理、超声波频率及硫酸浓度等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用20 kHz超声波提取30 min浸泡24 h,提取率相同(8.12%)。核磁共振波仪对提取产物研究说明超声波对小檗碱结构无影响。超声波用于从黄连中提取小檗碱的常规碱性浸泡工艺中,超声波提取30 min所得到的小檗碱提取率比碱液浸泡24 h高50%以上[21]。吕霞[7]报道用超声波提取法从黄连中提取小檗碱,称取黄连粗粉2.0 g四份,分别用纯水,95%乙醇,75%乙醇,0.5%H2SO4溶液超声提取30 min,过滤,滤渣按上述方法再重复提取两次。实验结果用HPLC法分析了各提取液的小檗碱浓度表明用75%乙醇超声提取所得的小檗碱浓度最高(15.642 μg/ml),0.5%H2SO4溶液处理次之,95%乙醇超声提取小檗碱浓度最低(11.342 6 μg/ml)。为了考察超声提取的小檗碱结构是否有变化,以常规浸泡法提取小檗碱成分作对照,用红外谱仪扫描,核磁共振波谱仪测得两种提取法所得的小檗碱样品的光谱和氢图谱图一致,说明超声波提取未破坏小檗碱成分的结构[22]。吴宝华[23]报道,黄柏用甲醇煮后用超声波处理提取小檗碱,时间短,产率高。鲁云博等[24]用HCl CH3OH(1∶10)溶液超声20 min的提取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的盐酸小檗碱提取率。岑志芳等[25]采用超声波法考察川黄柏中小檗碱的提出率,优选最佳的超声频率。以饱和的石灰水为溶媒,分别以不同频率的超声波从川黄柏中提取盐酸小檗碱并与浸渍法比较,结果用50 kHz超声波提取3次,20 min/次,提取率最高,比浸渍高近1倍。

5 微波法提取小檗碱

微波指频率在300~300000 MHZ之间的电磁波,其提取机制是,一方面通过微波照射,使植物细胞破裂,细胞内的有效成分自由流出转移至温度较低的提取介质中;另一方面,微波产生的电磁场加速被提取组分由物料内部向提取溶剂界面的扩散速率。邓远辉等[26]用微波法提取黄连中的小檗碱,以干固物和小檗碱含量测定值为指标,比较微波和回流两种方法。干固物测定结构显示,在单位时间内微波处理较回流好,具有明显优势;以小檗碱含量为指标,结果显示回流提取小檗碱含量高于微波提取。郭锦棠等[27]用微波索氏联合工艺提取小檗碱。选用不同粒度的黄连药材,精确称量10 g,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混合均匀,在变频微波炉中,以不同水平的微波功率,辅助时间进行微波照射,每份样品待其冷却后,重复照射1次。微波预处理后,在索氏提取器中以不同水平的提取溶剂用量与提取时间进行提取,将提取液静置过夜,取上清液加盐酸调pH值为2,然后加入18%的食盐水,将生成的沉淀静置一段时间后过滤,水洗后放入电热鼓风干燥箱,在60~80℃加热干燥,得到盐酸小檗碱粗品,计算收率。通过正交实验优选条件为,微波功率520 W,(80%功率档),辐照时间1.5 min×2次,基质含水量20 ml,粒度为中粒,提取溶剂用量100 ml,提取时间4 h,重复实验3次,盐酸小檗碱粗品平均收率5.634%。实验表明,微波-索氏联合工艺比单用索氏提取得到的小檗碱收率明显要高,与传统提取方法比,提取效率高,无需过滤,工艺简单。

张海容等[28]用正交法优化微波萃取条件,与传统的酸碱法浸提小檗碱比较研究,确定工艺条件:80℃萃取温度,固液比为1∶15, 时间1.5 min,传统溶剂法萃取温度70℃,固液比为1∶20, 时间24 h,与稀硫酸浸泡提取比,微波萃取工艺提取时间大大缩短,产量可提高30%,操作简便,省时节

能易于控制。

6 酶法提取小檗碱

酶工程技术是近几年来用于重要工业的一项生物工程技术。通过酶反应温和地将植物组织分解,加速有效成分的释放提取,选用相应的酶可将影响液体制剂澄清度的杂质如淀粉、蛋白质、果胶等分解去除,并且针对根中含有脂溶性成分多,通过葡萄糖苷酶或转糖苷酶,使脂溶性成分转化成水溶性糖苷类,酶反应提取温度低,可较大幅度地提高得率。例如,马田田[29]用黄柏提取小檗碱之前用纤维素酶进行预处理,可提高小檗碱收率,与未加酶的提取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张福维等[30]报道用纤维素酶预处理黄柏提取盐酸小檗碱,收率比不加酶时高28%,其最佳的实验流程为:10 g黄柏加入80 ml pH 4.5柠檬酸缓冲溶液,50℃恒温6 h酶解,过滤,滤液中加入0.3 ml H2SO4放置10 h过滤,滤液中加入石灰乳调pH8~9,过滤,滤液用盐酸调pH值到1.5,向溶液中加入食盐至8%,放置5 h,过滤得盐酸小檗碱粗品。梁柏林,周民杰[31]用正交实验法研究酶法提取小檗碱的最佳工艺条件,确定酶解黄连的最佳工艺条件:温度40℃,时间90 min,pH 4.0,酶用量30 mg/g;酶提取工艺比传统乙醇法提小檗碱产率提高49%。马桔云等[32]选用黄连提取小檗碱研究了加酶组和未加酶组对有效成分小檗碱提取的影响,新工艺比原工艺只是多了一个向其中加入纤维素酶的酶解过程,但这两种工艺提取的小檗碱含量有显著差异,而提取的成分一致,因此,考虑是否将新工艺用于黄连提取的工业化中。

7 微量法提取小檗碱

微型化学实验是近年来国内外迅速发展的一种实验新方法,有用量少,经费少,环境污染小,安全性好,时间短等优点。据报道[33]用微量法提取黄柏中的小檗碱与常规化学实验相比,只是产率略低。具体数据见表1。表1 常规化学实验与微型化学实验比较(略)

8 半仿生提取小檗碱

半仿生提取法,是指从生物药剂学的角度,模仿口服药物及其在胃肠道的转换过程,采用一定pH的酸水和碱水依次连续提取,目的是提取含指标成分高的活性混合物,它与纯化学观点“酸碱法”是等同的,又因为此种提取方法的工艺条件要适应工业化生产的实际,不能完全与人体条件完全相同,仅半仿生而已,故称“半仿生提取技术”。这种提取方法的特点是可以提取和保留更多的有效成分,能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

林慧彬等[34]以小檗碱的含量为指标,采用半仿生提取法,对黄连解毒汤的最佳药材组合方式进行筛选,优化了组合配伍。张学兰等[35]以小檗碱,总生物碱,干浸膏量为指标对黄柏做半仿生提取法和水提取法相比较,结果表明,半仿生提取液明显优于水提取液。

9 超临界萃取提取小檗碱

超临界萃取是今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提取分离技术,主要是利用二氧化碳在超临界温度下具有流体的性质来提取低极性成分,通过加入少量极性稍大的溶剂作为夹带剂,提高溶剂的极性扩大提取成分的极性范围。日本学者系川秀治等[36]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以TLC为指标,用超临界萃取的方法对黄连有效成分进行了提取。齐艳宁[37]也报道,通过实验研究,超临界萃取的方法与传统溶剂的提取方法相比,有效成分高度浓缩,收率高,药理效果好,且毒性降低。

【参考文献】

[1]陈友梅. 中药化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

[2]吴剑峰. 天然药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1):69.

[3]廖志新,李玉林,纪兰菊,等.青海产三颗针中盐酸小檗碱的最佳提取工艺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8,10 (2) :62.

[4]黄祖良,何有成,韦国峰,等. 从植物十大功劳中制取四氢小檗碱的工艺研究[J].广西化工,2006,31(2):6.

[5]庞小雄,徐立良.黄连中盐酸小檗碱提取实验方法的改进[J].广东药学院学报,1996,12(4) :261.

[6]肖美凤,姚沅平,何飞,等. 正交实验优选黄连中小檗碱的提取工艺[J].怀化医专学报,2004,3 (2):26.

[7]孙波,张永光 . 正交优选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工艺[J].海峡药学,1999,11(3):100.

[8]吕霞,张鸿雁,蒋文强,等.HPLC法分析优选黄连提取方法[J].山东医药工业,2003,22 (4):2.

[9]方阵,吴健,王康才,等.正交实验优选黄连水提工艺[J].时珍国医国药,2001,12 (11):982.

[10]杨红,郭向东,程咏梅,等.中药化学实用技术,第1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9.

[11]尹蓉莉,杨军宣,李化,等. 黄柏中盐酸小檗碱提取实验方法的改进[J].基层中药杂志,2000,14 (6) :27.

[12]冀春茹,王浴铭,刘延泽. 中药化学实验技术与实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32.

[13]席国萍,何照范. 黄连中小檗碱的提取工艺[J].山东农业生物学报,2004,6.

[14]刘圣,唐丽琴,陈礼明,等. 正交实验优选黄连中小檗碱提取工艺的研究[J].中国药房,2004,15(1):18.

[15]张乐佳,夏新华. 黄连提取工艺的研究[J].中成药,2001, 23 (6) :398.

[16]罗音久,曾中良,古淑英,等.黄连须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工艺研究[J].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学报,2002,16(3):17.

[17]黄传俊,李其兰,高申蓉,等.正交实验优选黄连提取工艺[J].中国药师,2005,8(8):699.

[18]邢俊波,刘云.正交设计优选黄柏中小檗碱的提取工艺[J].时珍国医国药,2003,14(3) :129.

[19]张学顺,赵晓义,郭仲平. RP-HPLC法分析优选黄连提取方法[J].齐鲁药事,2005:5.

[20]郭孝武. 超声提取对黄连素提出率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1995,20(11):673.

[21]https://www.doczj.com/doc/9d3098051.html,.

[22]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文献资料.超声提取黄柏中小檗碱成分的研究,中药制药技术与工艺汇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

[23]吴宝华. 超声技术对关黄柏中盐酸小檗碱提出率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04,32(4):29.

[24]鲁云博,杨广德.黄柏中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提取方法研究[J].中成药,2004,26 (3):186.

[25]岑志芳,李海燕.不同频率超声提取对川黄柏中盐酸小檗碱提出率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5 , 16 (5):374.

[26]邓远辉,周蓓,杨柳,等. 微波用于黄连的提取[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2,15(1):88.

[27]郭锦棠,李雄勇,杨俊红,等微波-索氏联合工艺提取盐酸小檗碱[J].化工进展,2003,22(12):1338.

[28]张海容,赵芳慧,陈金娥.微波萃取-分光光度法研究关黄柏中小檗碱的提取[J].光谱实验室,2006, 23 (3):526.

[29]马田田. 纤维素酶用于中药提取的初步研究[J].中草药,1994,25(3):123.

[30]张福维,关崇新,高坤,等.盐酸小檗碱提取实验的改进[J].大学化学,2003,8.

[31]梁柏林,周民杰. 酶法提取小檗碱工艺研究[J].应用化工,2006,35 (5):373.

[32]马桔云,赵晶岩,姜颖,等. 纤维素酶在黄连提取工艺中的应用[J].中草药,2000,31(2):103.

[33]Google 医药网微型化学实验,2005,6.

[34]林慧彬,张兆旺,孙秀梅,等. 黄连解毒汤用半仿生法提取药材组合方式的优选[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4,10(1):1.

[35]张学兰,张北旺,徐霞,等. 黄柏SBE法与WE法的成分比较[J].中国中药杂志,1999, 24(10):600.

[36]系川秀治. 木春拓TLC为标准的生药成分超临界萃取法[J].药学杂志(日)1987,107(71):506.

[37]齐艳宁. 超临界萃取在现代中药提取中的应用[J].科技风,2003,17:22.

试验一黄柏中小檗碱的提取分离和鉴别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讲义 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 目录 一、黄柏中生物碱的提取、分离和鉴别 二、槐米中芦丁、槲皮素的提取、分离与鉴别 三、穿心莲中穿心莲内酯的提取、分离与鉴别 四、八角茴香挥发油的提取及鉴别 五、大黄中蒽醌苷元的提取、分离与鉴别 六、苦参生物碱的提取、分离与鉴别

前言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系。通过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印证并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掌握由天然药物中提取、分离、精制有效成分,并对其进行鉴别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独立动手、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研作风。

实验一黄柏中小檗碱的提取、分离和鉴别 【实验目的】 1.掌握从黄柏中提取小檗碱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小檗碱的理化性质和鉴别方法 3.熟TLC的基本操作以及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 1.小檗碱(berberine),含量为1.4%-4%(川黄柏含量较高) 性状:黄色结晶,有5.5个结晶水,mp145℃。 溶解性:能缓缓溶于冷水中(1:20),微溶于冷乙醇(1:100),易溶于热水和热乙醇,微溶或不溶于苯、氯仿和丙酮,硝酸盐极难溶于水,盐酸盐微溶于冷水(1:500)但较易溶于沸水,硫酸盐和枸橼酸盐在水中溶解度较大(1:30),盐酸小檗碱为黄色结晶,含2分子结晶水,220℃时分解并转变为棕红色小檗红碱,285℃时完全熔融。 2.小檗碱为季铵碱,其游离型在水中溶解度较大,其盐酸盐在水中溶解度较小。利用小檗碱的溶解性及黄柏中含黏液质的特点,首先用石灰乳沉淀黏液质,用碱水提出小檗碱,再加盐酸使其转化为盐酸小檗碱沉淀析出。 【实验仪器与试剂】 1.1000、500、100、10ml烧杯,10ml试管,试管架,托盘天平,量筒,三角漏斗,洗瓶,布氏漏斗,电炉,10×20cm薄层板,10×20cm薄层色谱缸,点样毛细管,紫外灯(仪),玻棒,牛骨匙,纱布,脱脂棉。 2.川黄柏粗粉,滤纸,pH试纸,生石灰,1%硫酸,浓硫酸,浓盐酸,浓硝酸,次氯酸钠,10%氢氧化钠,丙酮,乙醇,稀硫酸,锌粒,食盐,薄层用硅胶H,0.2%CMC-Na,展开剂:苯-乙酸乙酯-异丙醇-甲醇-水(6:3:1.5:1.5:0.3),甲醇,氨水,盐酸小檗碱对照品。 【实验步骤】 1.提取称取黄柏粗粉200g,加入1%硫酸600mL,搅拌均匀,浸泡过夜,纱布过滤。或称取黄柏粗粉200g,加入1%硫酸200mL,搅拌均匀,使湿润度合适,放置30min后,装入渗漉筒内,用1%硫酸浸泡过夜,渗漉,速度以5~6mL/min为宜。收集渗漉液500~600mL 即可停止渗漉。 2.取上项提取液,加入石灰乳调pH11~12,静置沉淀,脱脂棉滤过,滤液用浓盐酸调pH2~3,再加入溶液量10%食盐,搅拌使溶解,溶液静置过夜,析晶,滤取结晶,得盐酸小檗碱粗品。

青蒿素的发现,提取及一系列发展应用教案

青蒿素的发现,提取及一系列发展应用 1.时代背景:时代背景.mp4 世界上影响人数最多的疾病并非现在深受关注的艾滋病,而是一种堪称“历史悠久”的疾病——疟疾,也就是俗称的“打摆子”,同时,它也是当今除艾滋病外,上升趋势最为显著的一种传染病,每年2~3亿人感染此病,200多万人死亡。19世纪从南美洲金鸡纳树皮中得到的奎宁曾成为最有效的药物,治愈了众多的疟疾患者。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模仿奎宁基本结构而合成的一批新药如氯喹、伯喹也曾救治过无数的病人。但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抗药性疟原虫后,以往常用的抗疟药(如氯喹、磺胺、奎宁等)的效果便不复存在,以至于造成了无药可医的局面,特别在东南亚、非洲地区情况更为严重。青蒿素类药物的出现以其副作用低且不易产生抗药性而被誉为“治疗疟疾的最大希望”。 2. 什么是青蒿素时代背景.mp4 ◆分子式为C15H22O5,分子量282.33,组分含量:C 63.81%,H 7.85%,O 28.33%。 ◆无色针状晶体,味苦。 ◆在丙酮、醋酸乙酯、氯仿、苯及冰醋酸中易溶,在乙醇和甲醇、乙醚及石油醚中可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

青蒿素(Artemisinin)又名黄蒿素,是一种具有过氧桥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分子式为C15H22O5,分子量为282.34,具有过氧键和δ-内酯环,有一个包括氧化物在内的1,2,4-三恶烷结构单元,在自然界中是非常罕见的,它的分子中包括7个手性中心。青蒿素为无色针状结晶,熔点为156~157℃,易溶于氯仿、丙酮、乙酸乙酯和苯,

可溶于乙醇、乙醚,微溶于冷石油醚,几乎不溶于水。因其具有特殊的过氧基团,对热不稳易受湿、热和还原性物质的影响而分解。 3.为什么要选用青蒿治疗疟疾? 疟疾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疾病。我们的先人对它还是有一定办法的。在晋代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就有关于疟疾的治疗方药,原文如下: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意思是,用一把青蒿,以二升的水浸渍以后,绞扭青蒿,取得药汁,然后一次服尽。可别小看这几句话,它说明,我们的古人对于青蒿截疟已经有了很深入的认识。 4.验证青蒿素对疟疾的治疗效果实验: 为什么在实验室里青蒿的提取物不能很有效地抑制疟疾呢?是提取方法有问题?还是做实验的老鼠有问题?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为什么这和中药常用的高温煎熬法不同?原来古人用的是青蒿鲜汁!温度!这两者的差别是温度!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就被破坏掉了。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她在60摄氏度下制取青蒿提取物。接下来在实验室里,青蒿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

桑葚中花青素的提取

桑葚中花青素的提取与检测 桑椹所含花青素色价高、抗氧化能力强,是一种理想的营养强化剂和着色剂[1]。桑椹最大加工品为桑椹汁。为了去除生长过程和收获环节原料沾带的杂质及微生物,桑椹汁加工前需对原料进行有效清洗。花青素易极溶于水,更易溶于乙醇等亲水有机溶剂,因此,桑椹清洗水呈浓重的紫黑色,表明桑椹果实中的一部分花青素已溶于清洗水。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盐酸、柠檬酸等溶液对花青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2]。由于桑椹汁加工中原料需经历灭酶、浓缩、杀菌等诸多强热处理以及冗长的加工过程,产品中的花青素损失、劣化严重。如能在热处理以前的清洗过程提取分离出部分花青素,既避免了有效成分的破坏,又可获得高品质的副产品,使桑椹资源合理、充分地利用。为此,依据桑椹汁加工流程,设想在不影响主产品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通过选择对桑椹花青素溶出效率高的浸提介质和对原料整体性破坏较小清洗方法,在桑椹汁加工前分离出部分高品质花青素。 1 实验材料、流程及检测方法 1.1 实验材料 桑椹为北京大兴区产,品种为黑珍珠。采集完熟果实并剔除烂果及杂质,低温贮藏。 1.2 实验试剂和主要仪器 无水乙醇、盐酸、氢氧化钠、柠檬酸、柠檬酸钠购于北京化学试剂公司;AB-8 大孔树脂购于南开大学化工厂;ZFQ85A 旋转蒸发器,上海医械专机厂;SHB-Ⅲ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JA1003N 电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GZX-9023MBE 数显鼓风干燥箱,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PHS-25 型酸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仪器有限公司。高效液相色谱,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 1.3 实验流程 依据主要产品为桑椹浓缩汁的加工流程,在清洗水中提取桑椹花青素的试验工艺流程确定为:桑椹果实——强化清洗——洗水精滤——上柱吸附——解吸——浓缩脱溶——干燥——花青素粗提物为了保持桑椹鲜果的完整性,避免因破损造成的糖和酸的溶出损失,增加花青素浸提量,提高浸提液中花青素含量,降低果胶等胶体物质进入,清洗过程将采用对原料损伤较轻的模拟移动床逆流淋浸原理,以阶段浸泡、逆流阶段浸泡、逆流淋洗为浸提单元组合浸提流程。 并尝试使用蒸馏水及对花青素具有良好溶出和保护效果,且对主产品生产无明显不利影响的柠檬酸和乙醇溶液为浸提介质。在吸附分离工序将比较、优选分离花青素常用的AB-8、D101、NKA、X-5 中的优者为吸附介质[3]。 1.4 实验方法 清洗介质:5%柠檬酸溶液、5%乙醇溶液、蒸馏水。 清洗方法:以1:1 料水比循环喷淋5min、浸泡2min、逆流淋浸(3 级以上,2min/级)。 精滤介质:0.45μm 微滤膜。 吸附介质:大孔树脂AB-8、D101、NKA、X-5。 吸附解吸参数:上样流量2BV/h,0.1%HCL 的80%乙醇洗脱[4]。 色价的测定[5]:用分光光度计测定10g/L 色素溶液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值后,依据郎伯—比尔定律计算色价。桑椹色素的色价E1cm1%(λmax)为:E1cm1%(λmax)=色

实验 盐酸小蘖碱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实验盐酸小蘖碱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学习生物碱的初步提取分离方法。 2.掌握利用柱层析分离纯化、薄层层析鉴定药用植物成分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 生物碱是植物中含氮的碱性有机化合物,大都有明显的生理活性,是许多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它们是人类对植物研究得最早最多的一类有效成分,现已分离出有六千余种。这些生物碱在植物体内一般均与有机酸或无机酸结合成盐而存在,只有弱碱性生物碱往往呈游离状态,还有一些是与糖结合成苷而存在。小檗碱又名黄连素,是最先由毛莨科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和芸香科黄柏(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等植物中提出的一种黄色生物碱。黄连属植物的根茎、须根、叶中等都含有小檗碱、黄连碱、药根碱、巴马亭等生物碱[1],我国黄连药材产量占世界第一位。现已发现,唐松草属(Thalictrum)、小檗科的小檗属(Berberis L.)、十大功劳属(Mahomia Nuff)及防己科的天仙藤属(Fibraurea)等都可作为提取小檗碱的资源植物。 本实验即是用小檗属植物三颗针(Berberis julianae schneid.)或黄连属黄连作为提取小檗碱的原料; R N+ R1 R2 R4 R3 化合物R R1R2R3R4 小檗碱-O-CH2-O-OCH3OCH3H 甲基黄连碱-O-CH2-O--O-CH2-O-CH3 黄连碱-O-CH2-O--O-CH2-O-H 掌叶防己碱OCH3OCH3OCH3OCH3H 药根碱OH OCH3OCH3OCH3H 古伦胺碱OCH3OH OCH3OCH3H 黄连类生物碱结构 三颗针及黄连中均含有小檗碱(分别为1%,5.1%)以及巴马亭(掌叶防已碱,Palamtine)、药根碱(Jatrorrhicine)等,它们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小檗碱是一种季铵碱,其游离碱为黄色针晶,Mp.145℃(乙醚),微溶于水,能溶于热水和乙醇中,难溶于苯、丙酮、氯仿,几乎不溶于石油醚。小檗碱与氯仿、丙酮、苯在碱性条件下均能形成加成物。小檗碱盐酸盐难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硫酸盐易溶于水。溶解度分别为:小檗碱,1∶20(冷水),1∶100(冷乙醇);盐酸盐,1∶500(冷水);硫酸盐,1∶30(冷水),利用这些特性提取盐酸小檗碱。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层析柱、研钵、烧杯、硅胶薄层板、滤纸、抽滤装置、紫外灯、层析缸等 2.试剂与样品:三颗针根粉(或黄连根粉),0.5%硫酸,石英砂,脱脂棉,石灰乳,10%盐酸,浓盐酸,氧化铝,95%乙醇,无水乙醇,10%氢氧化钠溶液,滤纸,硅胶,氯仿-氨-甲醇(30∶1∶8),氯仿-乙醇- 盐酸 (1∶1∶1,下层)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 小檗碱粗品的制备 方法一取三颗针的根粗粉(过20目筛)20g,以0.5%硫酸适量润湿,拌以50g石英砂,混匀,装入底部塞有脱脂棉的层析柱中,关闭活塞。加入适量0.5%硫酸,使之浸没药面,浸泡一昼夜。逐渐加入0.5%硫酸即开始渗漉,约收集200 mL溶液。再用150 mL左右0.5%硫酸浸泡

苦参碱Matrine

苦参碱Matrine [编辑本段] 植物来源 :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 英文名称:Matrine [编辑本段] 别名 :母菊碱 [编辑本段] 苦参的生物学基本特性. 中文科名(Family Name):豆科(leguminous plants) 来源品名(Botanical Origin):苦参Sophora japonica (kushen,Sophora flavesc ens Ait.);Lighiyellow Sophora Root;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根。 其他来源:山豆根Sophora subprostrata (shandougen),以及Sophora alope curoides地上部分 一般中文名:苦参(Sophora japonica (kushen));sophoraal opecuraidesl;So phora flavescens Ait. 学名:Sophora japonica 英文名:(英)Sophora japonica(kushen),Sophora alopecuroides L.;Radix S ophorae Flavescentis 中文别名:别名苦甘草、苦参草、苦豆根,西豆根,苦平子,野槐根、山槐根、干人参、苦骨。 中文品名:苦参提取物Lighiyellow Sophora Root P.E.:苦参碱(Matrine,C15H2 4N2O)98%HPLC 中文品名:苦参提取物Lighiyellow Sophora Root P.E.:氧化苦参碱(苦参素)(ox ymatrine,C15H24N2O2)98%HPLC [编辑本段] 化学成分: 国外早在30年代初苏联开始研究,国内开始于1972年,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均放在生物碱上,目前国内自苦参植物中提取、分离、鉴定的生物碱主要有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C15H24N2O2),苦参碱(Matrine,C15H24N2O),异苦参碱(Iosmatrine,C1

小檗碱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设计性实验 一、实验题目:小檗碱提取及结构鉴定 二、简介: 黄连:黄连为毛茛科(Ranunculaceae)的黄连属植物黄连(Coptis chine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为我国名贵中药材之一,享有“中药抗生素”美称,其主要功能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连抗菌能力强,对降热阵痛、抗肠道细菌感染、急性结膜炎、口疮、急性细菌性痢疾等均有很好的疗效,在临床中有较多应用。 小檗碱:(1)小檗碱(Berberine,又称黄连素)一种常见的异喹啉生物碱,分子式C20H18NO4。为黄连主要有效成分,其含量约为4%~10%,但根据野生和栽培产地的不同,其含量各异。 (2)小檗碱是黄色针状结晶体,能缓慢溶于水(1:20),乙醇(1:100),较易于溶于热水,热乙醇,微溶于丙酮、氯仿、苯、几乎不溶于石油醚中。 (3)小檗碱的结构式以稳定的季铵盐为主,其结构式如下图所示。在自然界,多以季铵盐形式存在,其盐酸盐、氢碘酸盐、硫酸盐、硝酸盐均难溶于水,易溶于热水,且各种盐的纯化都比较容易。 小檗碱 (4)小檗碱是一种常用的广谱抗菌药,具有看细菌性感染、抗肿瘤、抗心律失常、降压降血糖等功效,在临床上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三、提取方案 (1)目前传统的提取技术主要是溶剂提取法。此法是从中草药中提取有效成分的常用方法,通过浸渍、渗漉、回流等方式将有效成分从药材组织内溶解,进行萃取。

传统的提取技术:酸水法提取小檗碱、石灰乳法提取小檗碱、乙醇回流提取法等 提取的新技术有:微波法提取小檗碱、微波—索氏联合工艺提取小檗碱、超声波法提取小檗碱、酶法、超临界提取法等。 (2)本实验选用酸水法提取小檗碱 酸水法是利用小檗碱的硫酸盐在酸性溶液中的溶解度大、而盐酸盐几乎不溶于水的性质来实现提取分离的,其提取流程为: 黄连粗粉 滤液 滤液 固体 滤液 结晶(粗品) 滤液 晶体 盐酸小檗碱 四、实验所用试剂 0.2%硫酸溶液,石灰乳,浓盐酸,10%Nacl 溶液,蒸馏水,乙醇。 五、鉴定方法 1显色反应: (1)浓硝酸或漂白粉实验:取2支已加入酸性小檗碱的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的漂白粉和2滴浓硝酸,都显樱红色。 (2) 丙酮加成反应:在盐酸小檗碱水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使呈碱性,然后滴加丙酮数滴,即可生成黄色结晶性小檗碱丙酮加成物。 2纸色谱法: 静置至大量黄色结晶析出 加0.2%硫酸,煎煮2次(800ml 、45min ,400ml 、30min ) 纱布过滤 加石灰乳调节PH=12 静置10min 过滤 滴加浓HCL ,调节PH=2~3, 加入10%Nacl 溶液,至饱和 静置30min ,抽滤 加25倍蒸馏水,加热至澄明 趁热抽滤 用蒸馏水洗涤,抽滤 加30~40ml 乙醇,水浴加热溶解 趁热抽滤 静置析晶 抽滤 80°C 干燥

青蒿素提取制备工艺技术范文

1、卤代青蒿素母核、卤代青蒿素衍生物、卤代双氢青蒿素、卤代脱羰青蒿素以及医药用途 2、从生产双氢青蒿素废弃母液中提取双氢青蒿素的工艺方法 3、含青蒿素及青蒿素类衍生物和Bcl-2抑制剂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4、含有芹菜素及芹菜素类衍生物和青蒿素及青蒿素类衍生物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5、一种将双氢青蒿素醚类衍生物转化为双氢青蒿素的方法 6、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二氢青蒿素、蒿甲醚、蒿乙醚、青蒿琥酯在制药中的应用 7、含有索拉非尼和青蒿素及青蒿素类衍生物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治疗癌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8、青蒿素及次甲基青蒿素的提取方法 9、含有青蒿素及青蒿素类衍生物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10、一种稳定的青蒿素及青蒿素衍生物药物组合物 11、青蒿素及青蒿素衍生物口腔崩解片 12、一种从分离青蒿素后的废弃母液中高效转化青蒿素的方法 13、利用青蒿提取青蒿素的残渣制备青蒿素的方法 14、紫穗槐-4,11-二烯到青蒿素和青蒿素前体的转化 15、一种测定青蒿素浸膏中青蒿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 16、以双氢青蒿素为原料制备青蒿素10位醚类衍生物的简单大生产工艺 17、青蒿素透皮贴剂基质、制备方法及其青蒿素透皮贴剂 18、一种黄花蒿等中药材及含青蒿素成分样品中青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19、青蒿素相关性内过氧化物与携带铁的蛋白质之间的共价缀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20、鉴定产生青蒿素的植物的引物和筛选方法 21、青蒿素及其脂溶性衍生物乳剂的制备方法 22、溴代二氢青蒿素 23、一种含有青蒿素的药物组合物的质量控制方法 24、青蒿素提取的方法 25、一种提取青蒿素的方法 26、核糖核酸酶和青蒿素的联用 27、多孔微球硅胶表面青蒿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 28、硅胶颗粒表面青蒿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 29、[(10S)-9,10-二氢青蒿素-10-氧基]苯甲醛缩氨基(硫)脲系列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30、含有胍基的青蒿素类衍生物及其应用 31、一种复方青蒿素类哌喹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32、快速提制青蒿素的方法 33、青蒿素衍生物的新应用 34、静脉注射用缓释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脂肪乳的配方及制备 35、一种硼氢化还原制备双氢青蒿素专用反应釜 36、青蒿素中间体、合成方法和用途 37、一种丝瓜络表面青蒿素分子印迹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38、一种由青蒿酸制备青蒿素的方法 39、青蒿素衍生物及其药用盐用于制备治疗急性白血病的药物 40、青蒿素衍生物及其药用盐用于制备治疗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药物 41、转DBR2基因提高青蒿中青蒿素含量的方法 42、青蒿素衍生物及其药用盐用于治疗制备白血病的药物 43、复方青蒿素多相脂质体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酶辅助水蒸气蒸馏提取迷迭香精油工艺的研究

Hans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化学工程与技术, 2019, 9(6), 497-502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9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9d3098051.html,/journal/hjcet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9d3098051.html,/10.12677/hjcet.2019.96070 Study on the Extraction of Rosemary Volatile Oil by Enzyme-Assisted Steam Distillation Na Liu, Danyang Yuan, Xiuli Chen, Huiji Li, Xiaowen Yang, Haijie Sun* The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Zhe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Received: Nov. 5th, 2019; accepted: Nov. 19th, 2019; published: Nov. 26th, 2019 Abstract The optimum extraction process of volatile oil from rosemary was studied by cellulase assisted steam distillation using the single factor variable controlling method. The best enzymatic assisted extraction conditions of volatile oil from rosemary are the enzyme dosage of 5 mg/g, hydrolysis temperature of 30?C, hydrolysis time of 3.5 h, ratio of material to liquid of 1:8, extraction time of 2.5 h, and the highest extraction rate of 1.357%. Cellulase can effectively destroy the cell wall and is beneficial to the release of volatile oil from rosemary. The hydrolysis conditions are mild, the operation is simple, and it is beneficial to industrial production. Keywords Rosemary, Volatile Oil, Cellulase, Extraction 酶辅助水蒸气蒸馏提取迷迭香 精油工艺的研究 刘娜,院丹阳,陈秀丽,李会吉,杨晓文,孙海杰* 郑州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河南郑州 收稿日期:2019年11月5日;录用日期:2019年11月19日;发布日期:2019年11月26日 摘要 本文采用纤维素酶辅助的水蒸气蒸馏的提取方法,通过控制单因素变量法,探讨迷迭香中精油的最佳提*通讯作者。

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分离及鉴定

实验七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分离及鉴定 黄连为毛茛科黄连属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Erane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ca C.Y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teetoidesC.Y.cheng)的干燥根茎。 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清心除烦,泻火解毒的功效。 黄连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生物碱,已分离出的主要生物碱有小檗碱(berberine)、掌叶防己碱(palmatine)、黄连碱(jatrorrhizine)等。其中小檗碱含量最高,可达10%左右,是以盐酸盐的状态存在于黄连中。小檗碱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掌叶防己碱也作药用,其抗菌性能和小檗碱相似。 [目的要求] 1.学习和掌握水溶性生物碱的提取方法。 2.学习和掌握生物碱的柱色谱分离方法。 3.学习和掌握生物碱的化学检识及薄层色谱的鉴定方法。 [实验原理] 小檗碱为黄色针状结晶,mp为145℃,游离的小檗碱能缓缓溶于水(1:20)及乙醇中(1:100),易溶于热水及热醇,难溶于乙醚,石油醚、苯、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其盐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尤其是盐酸盐。盐酸盐为l:500,枸橼酸盐1:125,酸性硫酸盐1:100,硫酸盐l:30,但在热水中都比较容易溶解。 小檗碱常以季铵碱形式存在,碱性强(pka11.53),能溶于水中,其水溶液有三种互变形式。

N +OH - O O OCH 3OCH 3N O O OCH 3 OCH 3 OH NH CHO O O OCH 3 OCH 3 季铵式(红棕色) 醇式(黄色) 醛式(黄色) N + O O OCH 3 OCH 3 小檗碱(黄连素) 掌叶防己碱又称巴马亭,为黄色结晶,溶于水、乙醇、几乎不溶于三氯甲烷、乙醚等有机溶剂。盐酸掌叶防已碱为黄色针状结晶,并有强烈的黄色荧光。易溶于热水或热乙醇,在冷水中的溶解度也比盐酸小檗碱大。 N + H 3CO H 3CO OCH 3 OCH 3 掌叶防己碱 本实验是利用小檗碱和掌叶防己碱的硫酸盐在水中溶解度大的性质,用硫酸水提取出来总生物碱,再利用其盐酸盐难溶于水及盐析作用,使生物碱盐析出,以除去水溶性杂质。再利用两种生物碱极性不同,采用柱色谱分离。 [实验内容] 一、提取分离

【免费下载】小檗碱的提取分离及鉴定

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分离及鉴定 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清心除烦,泻火解毒的功效。 黄连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生物碱,已分离出的主要生物碱有小檗碱(berberine)、掌叶防己碱(palmatine)、黄连碱(jatrorrhizine)等。其中小檗碱含量最高,可达10%左右,是以盐酸盐的状态存在于黄连中。小檗碱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掌叶防己碱也作药用,其抗菌性能和小檗碱相似。 [目的要求] 1.学习和掌握水溶性生物碱的提取方法。 2.学习和掌握生物碱的柱色谱分离方法。 [实验原理] 小檗碱为黄色针状结晶,mp为145℃,游离的小檗碱能缓缓溶于水(1:20)及乙醇中(1:100),易溶于热水及热醇,难溶于乙醚,石油醚、苯、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其盐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尤其是盐酸盐。盐酸盐为l:500,枸橼酸盐1:125,酸性硫酸盐1:100,硫酸盐l:30,但在热水中都比较容易溶解。 小檗碱常以季铵碱形式存在,碱性强(pka11.53),能溶于水中,其水溶液有三种互变形式。

O O 33NH CHO O O OCH 3OCH 3季铵式(红棕色) 醇式(黄色) 醛式(黄色)N +O O 33小檗碱(黄连素)掌叶防己碱又称巴马亭,为黄色结晶,溶于水、乙醇、几乎不溶于三氯甲烷、乙醚等有机溶剂。盐酸掌叶防已碱为黄色针状结晶,并有强烈的黄色荧光。易溶于热水或热乙醇,在冷水中的溶解度也比盐酸小檗碱大。N +H 3CO H 3CO OCH 3OCH 3掌叶防己碱本实验是利用小檗碱和掌叶防己碱的硫酸盐在水中溶解度大的性质,用硫酸水提取出来总生物碱,再利用其盐酸盐难溶于水及盐析作用,使生物碱盐析出,以除去水溶性杂质。再利用两种生物碱极性不同,采用柱色谱分离。[实验内容]一、提取分离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

青蒿素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青蒿素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李子颖, 李士雨, 齐向娟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 天津 300072 刊名: 中药研究与信息 英文刊名: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2002,4(2) 被引用次数:20次 参考文献(44条) 1.钟国跃黄花蒿优质种质资源的研究 1998(04) 2.李吉和内蒙古地区黄花蒿中青蒿素的SFE--HPLE测定[期刊论文]-中药材 2000(12) 3.李锋广西黄花蒿类型调查研究[期刊论文]-广西植物 1997(03) 4.张萍山东引种黄花蒿青蒿素含量分析[期刊论文]-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1(03) 5.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查看详情 1979 6.乐文菊青蒿酯等治疗动物血吸虫病研究资料 1980 7.吴玲娟查看详情 1996(03) 8.A F tawfik S J;bishop A A;yalp;F Sel-feraly查看详情 1990(12) 9.沈明青蒿素的免疫抑制作用 1983(10) 10.查看详情 1989(06) 11.庄国康查看详情 1982(06) 12.K ou—yang;E C krug;JJ.marr;R.L.berens查看详情 1990(34) 13.D M Yang;NDF Y liem liem Parasitology[外文期刊] 1993 14.Vikkas Dhingra K Artemisinin:present status ahd perspectives[外文期刊] 1999 15.邹耀洪青蒿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期刊论文]-分析测试学报 1999(01) 16.邱琴青蒿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C研究[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1(04) 17.谢家教青蒿素母液精油化学成分研究 1991(03) 18.陈靖福建崇安黄花蒿精油成分分析 19.王国亮湖北产黄花蒿精油化学成分研究[期刊论文]-武汉植物学研究 1994(04) 20.刘立鼎黄花蒿和青蒿精油的化学成分[期刊论文]-江西科学 1996(04) 21.查看详情 1999 22.Mario R Tellez Differentialn accumulation of isoprenoids in glanded and glandless 1999(52) 23.赵兵青蒿药用成分提取分离技术现状 1998(11) 24.查看详情 1987 25.查看详情 1989 26.Paniego N B查看详情 1996 27.Vonwiller S C;er al查看详情 1993 28.赵兵青蒿素提取条件研究[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0(06) 29.Elsohly H N;etal查看详情 1990(06) 30.Elsohly H N查看详情 1987(04) 31.赵兵超声波用于强化石油泌提取青蒿素[期刊论文]-化工冶金 2000(03)

迷迭香天然抗氧化剂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正文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 1.1.1. 本项目是国家确保食品安全的战略性项目 化学合成抗氧剂作为食品添加剂,是世界在20世纪及之前的普遍选择。由于化学合成抗氧化剂对人体肝、脾、肺等器官均有较大的毒、副作用,在二十世纪中期,曾造成影响较大的中毒事件,世界卫生组织(FAO/WHO)、欧共体儿童保护组织(HACSG)、英国生物工业协会(BIBRA)等一些机构和组织对化学合成抗氧化剂的安全性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研究表明,化学合成抗氧化剂对人体肝、脾、肺等器官均有较大的毒、副作用。一直延续到2010年的麦当劳“麦乐鸡事件”就是使用化学合成抗氧化剂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延续。但由于世界性市场大流通的需要,人们一时找不到没有毒副作用的抗氧化剂来取代它们,为此,各国相关机构对现行抗氧化剂进行了严格、细致的毒理学研究和评价,制定了详细的使用标准,来减少化学合成抗氧化剂对人的毒副作用。但世界各国及相关机构,出于对人类健康的关注,均希望找到一种对人类没有毒副作用的天然抗氧化剂来确保食品安全。 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植物成分,由于其安全、无毒或基本无毒,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成为研究开发的热点。从20世纪以来,国外相继研究开发了从茶叶、山嵛菜、西红柿、葡萄籽、甘草、烤烟及迷迭香等植物中提取对人体无毒害的天然抗氧化剂。这一发现也导致目前北欧国家禁止使用化学合成抗氧化剂,发达国家--欧盟、美国、日本等严格限制使用对人体有毒、副作用的化学合成抗氧化剂,而寻求并鼓励推广天然抗氧化剂,同时还限制或禁止使用了化学合成抗氧化剂的食品进口。 研究发现,在众多的天然抗氧化剂中,迷迭香天然抗氧化剂,不仅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而且对人体还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更难得目前只有迷迭香天然抗氧化剂具有高效、稳定、耐高温的特点,这一发现,推动了世界各国对迷迭香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开发。迷迭香抗氧化剂成为世界发达国家竞相开发的目标。 在此背景下,党和国家领导从食品安全的战略出发,由中国科学院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从美国引进并在全国试验种植迷迭香。试验结果我省滇中地区是最适合种植的地区之一,且精油和抗氧剂的含量高于原产地。 1997年迷迭香抗氧化剂被列为我国抗氧化剂增补品种,2009年被正式列为抗氧

氧化苦参碱提取工艺研究

苦参中氧化苦参碱的提取工艺研究 摘要目的:利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并考察阳离子交换树脂法精制苦参中氧化苦参碱的效果,且与其它大孔树脂法进行了比较。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氧化苦参碱的含量。结果:确定最佳工艺,即用10倍量于药材的1%醋酸溶液提取,两小时三次,用001×4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法较大孔树脂法可更有效的保留有效成分、去除杂质。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简便易行。 关键词苦参;氧化苦参碱;正交试验;阳离子交换树脂 Study on different extraction process of oxymatrine in Radix Sophora flavescens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ation exchange resin method in fefining of oxymatrine in Sophora flavescens, and to compare the results with that of macroporous resin. Orthogonal test was used to optimize the technology for extracting oxymatrine. Mehtods: HPLC wa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content of oxymatrine in the samples. Results: The optimal extraction technology was as follows: the medicinal mateial was refluxed with 1% acetum for three times and each time was 2 hours. 001×4 cation exchange resin method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macroporous resin for refining oxymarine in Sophora flavescens. Conclusion: This optimized method is simple and efficient. Key words Radix Sophora flavescens; oxymatrine; orthogonal test; cation exchange resin 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rt.的干燥根,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效。主要成分为氧化苦参碱、苦参碱、氧化槐果碱等多种生物碱类成分。现代研究表明,氧化苦参碱具有抗心律失常,抗癌及抗衰老等活性。目前,如何高效、快速提取、分离、纯化氧化苦参碱,满足其在医药、化妆品、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方面的不断增长的大量需求,研究不足,而且产品的纯度等方面均达不到要求,影响其药理活性的发挥和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本文以氧化苦参碱为考察对象,对苦参的不同提取工艺进行比较,优选出氧化苦参碱的最佳提取工艺。 1 实验材料及仪器 1.1 实验材料 苦参,购于河北省安国,氧化苦参碱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001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实验十 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分离与检识

实验十 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分离与检识 (一)目的要求 学习提取精制和检识黄连中的小檗碱,通过实验要求: 1.掌握小檗碱的结构特点和理化性质。 2.熟悉浸渍法、盐析法、结晶法和薄层色谱法的基本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3.了解盐酸小檗碱的检识方法。 (二)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及性质 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 、峨嵋野连Coptis omeiensis (Chen)C.Y.Cheng 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根茎。黄连的根状茎含多种生物碱,主要为小檗碱(黄连素),约5%~8%,其次为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掌叶防己碱、药根碱、木兰碱等。叶含小檗碱1.49%。 小檗碱(berberine):分子式(C 20H 18NO 4)+,分子量336.37。系季铵生物碱。游离小檗碱为黄色针状结晶(乙醚),mp.145℃,能缓缓溶于冷水(1∶20),可溶于冷乙醇(1∶100),易溶于热水或热乙醇,难溶于丙酮、氯仿、苯,几乎不溶于石油醚。盐酸小檗碱(C 20H 17NO 4·HCl ·2H 2O),为黄色结晶,微溶于冷水(1∶500),易溶于沸水,几乎不溶于冷乙醇、氯仿和乙醚。硫酸小檗碱( (C 20H 18NO 4)2·SO 4·3H 2O),溶于水(1∶30),溶于乙醇。重硫酸小檗碱(C 20H 18NO 4·HSO 4)为黄色结晶或粉末,溶于水(1∶150),微溶于乙醚。 N O C H 3 O C H 3O O + N + H O C H 3O H O C H 3O C H 3C H 3 小檗碱 木兰碱 (三)实验原理 根据小檗碱的盐酸盐在水中溶解度小,而小檗碱的硫酸盐水中溶解度较大。因此,从植物原料中提取小檗碱时常用稀硫酸水溶液浸泡或渗漉,然后向提取液中加入10%的食盐,在盐析的同时,也提供了氯离子,使其硫酸盐转变为氯化小檗碱(即盐酸小檗碱)而析出。

青蒿素的化学全合成.总结

青蒿素的合成与研究进展 摘要:青蒿素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效的治疗疟疾的药物之一,存在活性好、毒副作用小、市场需求大、来源窄等特点。目前,青蒿素的获取途径主要有直接从青蒿中提取、化学合成和生物合成。本综述将针对近年来青蒿素的发展特点及合成方法进行论述。 关键词:青蒿素;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青蒿素是中国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初从中药黄花蒿( Artem isia annua L1 )中分离得到的抗疟有效单体化合物,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效的治疗脑型疟疾和抗氯喹恶性疟疾的药物, 对恶性疟、间日疟都有效, 可用于凶险型疟疾的抢救和抗氯喹病例的治疗。青蒿素还具有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和细胞毒性的用1;具有影响人体白血病U937细胞的凋亡及分化的作用2;还具有部分逆转MCF-7/ARD细胞耐药性作用3;还具有抑制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的作用4;还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5等。除此之外,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还具有生物抗炎免疫作用、生物抗肿瘤作用、抑制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的作用等。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 具有快速、高效、和低毒副作用的特征。6。因在发现青蒿素过程中的杰出贡献,屠呦呦先后被授予2011年度拉斯克临床

医学研究奖和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 1 青蒿素的理化性质及来源 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O5, 相对分子质量为282. 33。是一种含有过氧桥结构的新型倍半萜内酯,有一个包括过氧化物在内的1,2,4-三烷结构单元,它的分子中还包括7个手性中心,合成难度很大。中国科学院有机所经过研究,解决了架设过氧桥难题,在1983年完成了青蒿素的全合成。青蒿素也有一些缺点, 如在水和油中的溶解度比较小, 不能制成针剂使用等。 2 青蒿中提取青蒿素 青蒿素是从菊科植物黄花蒿中提取出来的含有过氧桥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在治疗疟疾方面具有起效快、疗效好、使用安全等特点。目前主要的提取方法有溶剂提取法、超临界提取法、超声波萃取法、微波萃取法、其他萃取法等。2.1有机溶剂萃取青蒿素 水蒸气蒸馏(steam distillation,SD)法由于其具有设备简单,操作安全,不污染环境,成本低,避免了提取过程中有机溶剂残留对油质造成影响等特点,是有效提取中药挥发油的重要方法。有机溶剂提取法是目前青蒿中许多有效成分的提取目前仍然常用的方法,常用的溶剂有醇类(甲醇、乙醇

苦参提取工艺

1.1溶剂提取法苦参碱的溶剂提取法,常用水、酸水及乙醇等 作为提取溶媒,提取方法多为浸渍、渗滚、煎煮、回流等经典方法。孔令明等川从酸水回流提取、乙醇回流提取两大苦参总碱方法 的对比中发现,乙醇回流法在保证较高的苦参碱得率的情况下, 出膏率相对较低,综合比较发现,乙醇回流法对苦参总碱的提取 效果较好,是一种目前较为合适的苦参总碱溶剂提取方法。其最 佳工艺参数为:采用筛分目数20一60目的苦参粉,以60%的乙 醇溶液,料液比为1:2,回流提取2次。谭桂莲[a]分别对水煎法、 乙醇回流法和渗滤法提取氧化苦参碱工艺进行优选研究,结果表明,渗滤法所得浸提物中,氧化苦参碱含量明显高于水煎法和乙 醇回流法,故认为渗滤法为氧化苦参碱的最佳提取方法。选择浸 泡时间、乙醇浓度、溶剂用量、流速4个因素,每因素3水平,用 肠(34)正交表进行实验设计,以氧化苦参碱的含量为考核指标。 结果分析:根据各因素的影响来看,其影响大小顺序是乙醇浓度 >溶剂用量>浸泡时间>流速。因此,可推断最佳工艺为加ro 倍量65%乙醇,浸泡24h渗滤,流速为5ml/mino 表面活性剂有降低表面张力及增溶作用。在提取剂中加人 表面活性剂,一方面相互聚集形成胶束,从而增加了提取剂对药 材的浸提能力;另一方面可降低提取剂与药材间的界面张力,促 进润湿,在胶束作用下有效成分易被解吸、提取。应用表面活性 剂于苦参碱的提取,一般选用毒性相对较小,对皮肤刺激性较低 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吐温类。鲁传华等[3l以多种浓度的乙 醇、稀盐酸溶液、胶束分散系及水为提取溶剂,常温浸渍法提取苦参中苦参碱,考察表面活性剂吐温80的水及醇溶液正向胶束体 系提取苦参碱的效率。结果表明,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提取剂能更 快地达到最大提取量,提高生产率。李晓梅[’J在提取溶剂(水或 乙醇)中分别加人0.2%吐温20或吐温80提取苦参碱,以苦参 碱含量为考核指标,考察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苦参碱提取中的 实际应用价值。结果表明,在苦参碱提取中应用吐温20和吐温80,可以降低药材与溶剂之间的表面张力,增加药材中细胞渗透 性,使溶剂最大限度地溶解或增溶药材中有效成分,显著增加苦 参碱提取率,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1.2离子交换法利用生物碱盐通过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 使生物碱盐阳离子交换在树脂上,而非生物碱化合物则流出柱 外,将交换后的树脂晾干,用氨水碱化,氯仿提取的原理。高拴平 等图研究了离子交换法提取分离苦参碱的工艺过程,技术路线 是:苦参粉、甲醇回流提取。回收溶剂*粗提物、稀硫酸溶解* 脱脂一水层*除揉一上201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一碱化树脂一抓 仿提取*回收溶剂叶脱水一丙酮一苦参碱结晶。采用上述提取 分离方法,苦参碱的产率高,结晶质量好。张存莉等[.]采用不同 浓度的乙醇和阳离子交换树脂对苦参碱进行提取和纯化,并对不 同的苦参碱纯化工艺进行比较和研究。结果表明,用60%的乙 醇进行提取和用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纯化的工艺过程,生物碱收 率较高,生产成本较低,工序较为简单,适宜工业化生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