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蒙古东部林西地区林西组1段沉积环境分析及意义

内蒙古东部林西地区林西组1段沉积环境分析及意义

内蒙古东部林西地区林西组1段沉积环境分析及意义

摘要:林西地区晚二叠世林西组沉积环境一直以来存在巨大争议,本文选取林

西组1段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野外露头观测,实地剖面测量,室内薄片分析和实

验等手段,对研究区岩性特点,岩性组合特征、沉积构造及其组合特征综合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林西组1段可划为扇三角洲平原和扇三角洲前缘两个沉积亚相

以及分流河道,扇间沼泽,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砂坝,前缘席

状砂等6个沉积微相。综合分析目的层位为典型陆相沉积环境。

关键词:林西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1段、扇三角洲、陆相

1.区域背景

研究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草原区,大兴安岭中南段,松辽盆地西侧,贺根山缝合带

南侧,西拉木伦缝合带北侧,平均海拔1200-1300m。其构造上属于天山-兴蒙造山带东段,

受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控制[1、2]。早石炭世,东北地区少数古陆仍存在,松辽海盆及

其周边主要为浅海相沉积;中晚石炭世,海侵范围扩大,在松辽海盆地区仍发育浅海相沉积,南部赤峰地区则发育海陆交互相沉积;早中二叠世,又一次广泛海侵,东北地区海域主要分

布在长春-磐石、图们、林西-乌兰浩特和孙吴-哈尔滨地区,为浅海相沉积;晚二叠世,全区

隆起,海水大面积退出,陆相、湖泊相沉积占主导地位[3][4-6]。

2.剖面描述

本文剖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东部水泉村,本文研究分析的剖面出露良好,

主要为上二叠统林西组1段。

剖面起始坐标为N43°34′38.22″ ,E118°10′37.74″,终点坐标为N43°35′21″,

E118°10′21.17″,剖面厚度为415m。

图 2 林西县东部水泉村林西组1段实测

3.沉积相分析

3.1岩性特征

研究区林西组1段岩性以碎屑岩为主。通过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可鉴定识别出岩屑砂岩、复成分砾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长石质岩屑砂岩等6种岩石类型,详述如下:

①复成分砾岩,颜色为灰绿色,灰紫色,以灰紫色为主,块状产出,颗粒-杂基支撑为主,镜下可见部分胶结,砾石占比约70%,粒径为5-18cm,定向排列。该砾岩薄片镜下可见

隐晶岩、粉砂岩、变质石英岩、泥岩、灰岩成分,分选磨圆较差。透镜状产出,为近源冲积

扇产物。

②岩屑砂岩,颜色为灰紫色,石英占比约40%,岩屑占比约53%,长石占比约3%,云母、重矿物占比约4%。岩屑粒径约0.25-0.5mm,颗粒支撑,成分以泥质板岩、变质石英岩、砂岩、泥岩为主,含有少量喷出岩、千枚岩岩屑,呈次棱-次圆状,分选较差,反应出沉积物

近源快速堆积。

③粉砂质泥岩,颜色为灰绿色,粉砂占比约35%,粘土基质占比约65%,粉砂粒径约

0.005-0.06mm,含少量碳质胶结,杂基支撑为主,分选较好,呈次棱-次圆状,反应沉积物经

过较长时间的搬运,在弱水流动力环境下最终沉积。

④粉砂岩,颜色为灰绿色,粘土基质占比约33%,石英、长石占比约65%,重矿物占比

约2%,粒径约0.03-0.1mm,杂基支撑为主,分选较好,呈次棱-次圆状。

⑤泥岩,颜色为灰黑色、灰绿色、紫红色,灰黑色泥岩出现在林1段底部1-4层,说明

当时为较深水的强还原环境。紫红色泥岩多出现出现在林1段中上部,说明当时为出水体退

却的强氧化环境。灰绿色泥岩出现在林1段顶部,说明当时为水体较浅的弱氧化-弱还原环境。

⑥长石岩屑砂岩,颜色为灰绿色,石英占比约35%,长石占比约25%,岩屑占比约35%,云母、粘土矿物占比约4%,重矿物占比约1%,岩屑成分以变质石英岩、泥岩、砂岩为主。

颗粒支撑,次棱-次圆状,分选较差,说明搬运距离短,物源近。

3.2沉积构造特征

沉积构造是判别沉积环境和识别沉积相的重要标志,利用其组合特征可以确定地层的层序,沉积物搬运和沉积的方式,沉积介质的性质及水动力条件条件,物源方向,砂体展布等等。林西县水泉村林西组1段,由于顶部第四纪黄土覆盖以及部分地段风化严重,导致出露

可识别的沉积构造主要以层理构造和叠层石构造为主。

①水平层理:主要发育于林西组1段的顶部和底部,岩性以粉细砂岩和泥岩为主,层厚主要为中层或中薄层。它反映了弱水动力条件,说明沉积时处于低能或静水的环境下,一般

出现于海、深水湖、沼泽、瀉湖等环境中。

②平行层理:主要发育于林西组1段中部,岩性以砂砾岩和中细砂岩为主,层厚主要为中厚层。它反映了强水动力条件,说明沉积时处于急流或高能的环境下,一般出现于河道、

浊流、海岸、海滩等环境中。

③波状层理:主要发育于林西组1段的顶部和底部,岩性以粉细砂岩和泥岩为主,层厚主要为中薄层。它反映了弱水-强水动力环境,说明沉积时沉积时沉积物较少而改造又相对

强烈的环境下,一般出现于三角洲和海湖滨岸等环境中。

④块状层理:主要发育于林西组1段中部,岩性以复成分砾岩为主。说明沉积时处于高能环境下,一般出现于冲积扇环境中。

⑤透镜状层理:主要发育于林西组1段中部,岩性以砂泥岩为主。反映了弱水动力环境,说明河道稳定性差,并处于间歇性水流环境中。

⑥叠瓦状构造:主要发育于林西组1段砾岩中,反应了砾石在流水作用下向同一方向倾斜排列,是牵引流作用的产物。

3.3沉积环境演化分析

本文研究的上二叠统林西组1段位于以林西断裂为主要沉陷作用的半地堑式内陆沉降盆

地西南缘[7]。根据野外露头的观察描述以及室内鉴定样品岩性,剖面的岩性组合及沉积构造

等特征和资料收集,认为研究区上二叠统林西组1段从底到顶可以划分为扇三角洲前缘、扇

三角洲平原两个沉积亚相,并进一步可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前缘席状砂、分流河道、扇间

沼泽、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砂坝等六个沉积微相。

从沉积柱状图观察来看,可以将研究区林西组1段的沉积划分为三个期次。第一期次

(0-85m),发育扇三角洲前缘,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间和前缘席状砂两种沉积微相,表明

水体较深。第二期次(85-270m),与第一期次呈突变接触,发育扇三角洲平原,识别出分

流河道和扇间沼泽两种沉积微相,表明水体较浅。第三期次(270-414m),与第二期次呈渐

变接触,发育扇三角洲前缘,识别出河口砂坝和前缘席状砂两种沉积微相,表明水体较深。

从整体观察来看,研究区林西组1段沉积时处于断裂活动加剧时期,伴随着湖盆的不断沉降,西南缘地形高差不断增大,在暂时性流水或洪流作用下,扇三角洲呈旋回式的发展扩大并逐

渐趋向湖中心前进。

4.结论

(1)研究区林西组1段砂体为扇三角洲沉积,识别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2

中沉积亚相,以及分流河道,扇间沼泽,水下分流河道间,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前缘

席状砂6中沉积微相。

(2)研究区林西组1段扇三角洲砂体旋回的存在,说明晚二叠世林西地区存在着剧烈

的沉降活动。

参考文献:

[1]李锦轶.内蒙古东部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古缝合带的初步研究[J].科学通

报,1986(14):1093-1096.

[2]王荃.内蒙古中部中朝与西伯利亚古板块间缝合线的确定[J].地质学报,1986(01):31-43.

[3]李树才,张雄华,李沅柏,杨欣杰,张亮元.内蒙古林西地区林西组地质时代及沉积环境[J].

地质科技情报,2019,38(01):1-7.

[4]朱如凯,许怀先,邓胜徽,郭宏莉.中国北方地区石炭纪岩相古地理[J].古地理学

报,2007(01):13-24.

[5]余和中.松辽盆地及周边石炭纪—二叠纪岩相古地理[ 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1, 21 ( 4 ):70-83

[6]李福来,曲希玉,刘立,等.内蒙古东北部上二叠统林西组沉积环境[J].沉积学

报,2009,27(2):265-272.

[7]刘永高,谭佐山,刘书金.内蒙古东部的上二叠统林西组[J].内蒙古地质,1999,2(1):21-26.

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北三段银铅多金属矿地质特点及成矿规律研究

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北三段银铅多金属矿地质特点及成矿规律 研究 崔晓寰;杨云松 【摘要】北三段银铅多金属矿区,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辖区内,属林西县官地镇.经研究,该矿区存在明显以银为主的银、铅、锌矿化,属热液型矿床,且受区域构造控制.矿石由金属矿物和脉石矿物组成,金属矿物主要有银矿物. 【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 【年(卷),期】2018(000)008 【总页数】2页(P177,179) 【关键词】银铅多金属矿;地层;构造;找矿标志 【作者】崔晓寰;杨云松 【作者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83;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2;P597 1 矿区位置 矿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境内,属林西县官地镇北三段辖区,行政区划隶属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官地镇,矿区距官地镇约10公里,距林西县政府所在地

林西镇北西方向40公里。矿区至官地镇有柏油公路联通,官地镇至林西县有柏油公路,四季均可通行汽车。区内交通以乡间土路为主,交通较为便利。 2 矿区自然地理及人文经济 矿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大兴安岭南西段,地势较高,属中低山区,最高峰海拔1080.9m,最低为770.0m,最大相对高差为310.9m。气候属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明显,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炎热,终年以西北风为主。 根据林西县气象局2002~2011年资料:年降水量平均317.2mm;年蒸发量1197.7mm~1481.5mm,平均1343.7mm;一日最大降水量28.1mm~ 96.6mm,平均46.9mm;历年平均气温4.8℃~6.7℃,平均5.6℃;历年平均最高气温11.1℃~13.7℃,平均12.3℃;历年平均最低气温-1.3℃~1℃,平均-0.4℃;极端最高33.3℃~38.9℃,平均36.0℃;极端最低-31.2℃~-23.6℃,平均- 27.0℃;最大冻土深度135cm~183cm,平均157cm;冰冻期为10月1日至第二年4月30日。东侧约8公里有查干沐沦河向东南流进巴林右旗境内后汇入西拉沐沦河,该河为长年性流水,属于辽河流域西拉沐沦河水系。查干沐沦河平均径流量12076.40×104m3/a,平均坡降4.1‰,林西县境内河流长度60公里。地方 工业近年发展很快,特别是采矿业,为当地经济建设添注了活力。地方剩余劳动力充足,水电充沛,通讯便利。 3 矿区地质特点 3.1 地层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上二叠统林西组四段、上二叠统林西组五段和第四系。分述如下: (1)上二叠统林西组四段:出露于矿区内东南角,岩性为深灰色板岩和粉砂质板岩。岩层走向以北东为主,倾向在110°~150°之间,倾角在60°~86°之间。岩石为变余粉砂结构,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白云母和少量黑云母等,

内蒙古东部林西地区林西组1段沉积环境分析及意义

内蒙古东部林西地区林西组1段沉积环境分析及意义 摘要:林西地区晚二叠世林西组沉积环境一直以来存在巨大争议,本文选取林 西组1段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野外露头观测,实地剖面测量,室内薄片分析和实 验等手段,对研究区岩性特点,岩性组合特征、沉积构造及其组合特征综合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林西组1段可划为扇三角洲平原和扇三角洲前缘两个沉积亚相 以及分流河道,扇间沼泽,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砂坝,前缘席 状砂等6个沉积微相。综合分析目的层位为典型陆相沉积环境。 关键词:林西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1段、扇三角洲、陆相 1.区域背景 研究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草原区,大兴安岭中南段,松辽盆地西侧,贺根山缝合带 南侧,西拉木伦缝合带北侧,平均海拔1200-1300m。其构造上属于天山-兴蒙造山带东段, 受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控制[1、2]。早石炭世,东北地区少数古陆仍存在,松辽海盆及 其周边主要为浅海相沉积;中晚石炭世,海侵范围扩大,在松辽海盆地区仍发育浅海相沉积,南部赤峰地区则发育海陆交互相沉积;早中二叠世,又一次广泛海侵,东北地区海域主要分 布在长春-磐石、图们、林西-乌兰浩特和孙吴-哈尔滨地区,为浅海相沉积;晚二叠世,全区 隆起,海水大面积退出,陆相、湖泊相沉积占主导地位[3][4-6]。 2.剖面描述 本文剖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东部水泉村,本文研究分析的剖面出露良好, 主要为上二叠统林西组1段。 剖面起始坐标为N43°34′38.22″ ,E118°10′37.74″,终点坐标为N43°35′21″, E118°10′21.17″,剖面厚度为415m。 图 2 林西县东部水泉村林西组1段实测 3.沉积相分析 3.1岩性特征 研究区林西组1段岩性以碎屑岩为主。通过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可鉴定识别出岩屑砂岩、复成分砾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长石质岩屑砂岩等6种岩石类型,详述如下: ①复成分砾岩,颜色为灰绿色,灰紫色,以灰紫色为主,块状产出,颗粒-杂基支撑为主,镜下可见部分胶结,砾石占比约70%,粒径为5-18cm,定向排列。该砾岩薄片镜下可见 隐晶岩、粉砂岩、变质石英岩、泥岩、灰岩成分,分选磨圆较差。透镜状产出,为近源冲积 扇产物。 ②岩屑砂岩,颜色为灰紫色,石英占比约40%,岩屑占比约53%,长石占比约3%,云母、重矿物占比约4%。岩屑粒径约0.25-0.5mm,颗粒支撑,成分以泥质板岩、变质石英岩、砂岩、泥岩为主,含有少量喷出岩、千枚岩岩屑,呈次棱-次圆状,分选较差,反应出沉积物 近源快速堆积。

内蒙古岱海盆地现代冲积扇沉积特征及地质意义

内蒙古岱海盆地现代冲积扇沉积特征及地质意义 一、引言 内蒙古岱海盆地是我国北方一个重要的地质构造单元,其现代冲积扇沉积特征及地质意义备受关注。本文将对此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便深入理解该地区的地质形态和意义。 二、内蒙古岱海盆地的地质背景 1. 地理位置 内蒙古岱海盆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处大兴安岭山脉和阿尔山山脉之间的断陷带上,北临我国和俄罗斯边界,东北侧高巴拉两山,南接阿尔山山脉,是我国东北部一大陆三明镜地质省中的一个地块。 2. 地质构造 该地区主要由构造地貌和结构地貌组成,主要构造地貌有东北部和西南部大三岔三断陷,井流岩和熊岭围岩组成三组地层,热河划分属于滨海地区、山后地区和横岭地区。 三、现代冲积扇沉积特征 1. 沉积源区

内蒙古岱海盆地的沉积源区主要是地区内部的山地地貌,包括大兴安 岭山脉和阿尔山山脉等,沉积物质主要来自这些山地的冲刷和破碎。 2. 沉积物质 冲积扇沉积的主要物质组成包括岩屑、砂砾、泥沙等,这些物质通过 水流、风力等自然作用,由山地流入盆地,最终沉积在岱海盆地中。 3. 沉积特征 在陆相和河流沉积中,现代冲积扇是一种常见的地质体系。这种地质 特征在内蒙古岱海盆地中得到了广泛的展示,也为地质研究提供了重 要的依据。 四、地质意义 1. 油气资源 岱海盆地的现代冲积扇沉积特征对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的形成和 富集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冲积扇的沉积特征,可以为寻找油气资源提 供重要的地质依据。 2. 地质灾害 现代冲积扇沉积特征也是内蒙古岱海盆地地质灾害研究的重要依据。 对冲积扇的沉积特征进行认真研究,可以有效地预测和防范地质灾害。

古亚洲洋东段闭合时限:来自大兴安岭南段二叠系-三叠系界线沉积地层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的制约

古亚洲洋东段闭合时限:来自大兴安岭南段二叠系-三叠系界线沉积地层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的制约 张渝金;张超;马永非;杨涛;刘艳;杜继宇;赵英利;张建坤 【期刊名称】《岩石学报》 【年(卷),期】2022(38)9 【摘要】古亚洲洋东段的具体闭合时限长期以来存在争议,重要原因在于缺乏相应时期的典型沉积剖面研究。近期,笔者在大兴安岭南段阿鲁科尔沁旗地区新发现一套保存较好的二叠-三叠系沉积序列,其详细记录了古亚洲洋闭合过程。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重点对上二叠统林西组和下三叠统老龙头组开展沉积学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上二叠统林西组上部为一套湖泊相沉积,下三叠统老龙头组为一套河湖相沉积,底部为冲积扇辫状河砾岩层。两套地层界线附近沉积环境发生剧变,气候从温暖湿润转变为炎热干旱,确定研究区林西组沉积时代为晚二叠世长兴期,老龙头组沉积时代为早三叠世奥伦尼克期,两者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短暂沉积间断。林西组砂岩重矿物含量丰富,类型多样,原岩为中酸性岩浆岩、基性岩浆岩、少部分变质岩及沉积岩;老龙头组砂岩重矿物类型少,原岩为中酸性岩浆岩和少量变质岩。林西组2个碎屑岩样品最年轻峰值年龄分别为255±2Ma和 255±1Ma,ε_(Hf)(t)=-22.84~+13.17,变化范围较大。老龙头组2个碎屑岩样品最年轻峰值年龄分别为248±1Ma和249±1Ma,ε_(Hf)(t)=7.95~11.28。结合重矿物、碎屑锆石和Hf同位素研究,确定林西组物源主要来自于兴蒙造山带,少量可能来自于华北板块,具有复杂物源、远距离搬运再沉积的特征。老龙头组物源主要来自于兴蒙造山带,具有周缘近距离搬运沉积的特征。通过区域对比上二叠统林西组与下三叠统老龙头组碎屑锆石携带年代学信息,推测古亚洲洋东段沿着西拉木伦河

大兴安岭地区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大兴安岭地区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摘要:大兴安岭地区处在内蒙古的东北部,它是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 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大兴安岭地区有较多的矿产资源,这些资源使得东北地区能 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大兴安岭;成矿地质特征;找矿 大兴安岭地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是东北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蕴 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能够成为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能源、有色及贵金属资源接 替基地。在大兴安岭地区,地质勘探工作的水平相对比较低,近些年来,地质勘 探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正是因为这些技术的应用,才使得一些金属矿藏的勘探 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这也为找矿设定了相应的靶区。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大 兴安岭地区的找矿前景较为广阔。 1 大兴安岭地区成矿取代划分及地址特征 根据大地构造背景和已知矿床(点)的分布及其形的地质构造条件,可以将 大兴安岭地区主体划分为3个Ⅲ级成矿(区)带,即得尔布干成矿带,东乌旗-梨子山-鄂伦春华力西期、燕山期铁、铜、钼、金、铅锌、钨成矿远景区,突泉-林 西华力西期、燕山期铁(锡)、铜、铅锌、银、铌(钽)成矿带。 1.1 得尔布干银、铅锌、铜、钼及金成矿带。该带位于大兴安岭北段,其大 地构造位置属西伯利亚板块额尔古纳新元古代陆缘增生带,即兴安地槽。出露元 古宇佳疙瘩组、额尔古纳河组浅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及侏罗系中统塔木兰沟组 中基性火山岩、上统满克头鄂博组、玛尼吐组及白音高老组陆相中酸性火山岩系,晚古生代侵入岩及中生代火山岩发育,伴随岩浆侵入及火山喷发,形成众多的内 生金属矿床。 1.2 东乌旗-梨子山、鄂伦春华力西期、燕山期铁、铜、钼、金、铅锌、钨成 矿带。本带位于大兴安岭中段,呈北东向展布,其大地构造位置属西伯利亚板块 东南古生代陆缘增生带,南部即为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对接带。主要出露元 古宇兴华渡口群变质岩系及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海相碎屑 岩-碳酸盐岩、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建造。晚侏罗世及早白垩世火山活动强烈, 形成大量的陆相火山岩,并有北北东向构造岩浆岩带叠加,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 1.3 突泉-林西华力西期、燕山期铁(锡)、铜、铅锌、银、铌(钽)成矿带。成矿带呈北东向分布于大兴安岭中南段,其大地构造属华北板块北部陆缘增生带,即内蒙中部地槽东段,亦属大兴安岭火山-岩浆岩带中南段,是内蒙古东部地区重 要的矿床集中区之一。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二叠系大石寨组、林西组,岩性为海相 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碎屑岩-碳酸盐岩系;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玛泥吐 组及白音高老组,岩性为陆相火山岩系。二叠系受北东、北北东向构造影响,呈 北东向展布。侏罗纪火山岩受北东向断陷盆地及火山机构控制,不整合于二叠系 之上。 1.4 赤峰金银成矿亚带。本带属于华北陆块北缘东段早前寒武纪、印支期、 燕山期金、银、铜、铅、锌成矿带,在太古宙变质岩系与中生代花岗岩类岩体的 内外接触带形成了一系列大、中型金矿床,已知有赤峰地区的金厂沟梁、莲花山、红花沟等金矿床。 2 大兴安岭地区找矿前景分析

内蒙古固阳地区下白垩统动物化石及沉积环境分析

内蒙古固阳地区下白垩统动物化石及沉积环境分析 内蒙古固阳盆地早白垩世地层发育,本文通过对采集自固阳盆地的鱼类、双壳类和腹足类化石进行鉴定对比,发现昔连脑包村固阳组的页岩及油页岩地层中鱼类化石和植物化石伴生,推测这里当时为河湖相淡水沉积;在哈叶忽洞煤矿附近固阳组钙质泥岩、粉砂质泥岩地层中发现了丰富的腹足类和双壳类化石,推测此处岩层应属于含煤沼泽相沉积。 标签:动物化石;固阳盆地;早白垩世;沉积环境 1引言 内蒙古固阳盆地早白垩世地层发育,并含有丰富的动植物化石。盆地位于内蒙古西南部包头市以北约50 km,为一近东西走向的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前人对该区植物化石已做了不同程度的研究,确定了该地地层年代为早白垩世。通过孢粉植物群恢复了古气候,认为该区早白垩世孢粉植物群反映的气候属于温热湿润的亚热带型。根据植物大化石保存状态和埋藏岩性特征,认为区内化石主要为近原地埋藏和异地埋藏两种埋藏类型。但是对区内动物化石的报道和研究较少,本文将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固阳地区昔连脑包村和哈叶忽洞分别进行化石采集和鉴定描述,并对化石采集地下白垩统沉积环境进行讨论和分析,为恢复固阳地区古沉积环境提供证据。 2 动物化石系统描述 2.1鱼类化石 硬骨鱼纲Osteichthyes 华夏鱼科Huashiidae Chang et Chou,1977 昆都仑鱼属Kuntulunia Liu,1982 长鳍昆都仑鱼Kunlulunia longipterus Liu,1982(图1-1) 特征描述:该标本个体中等大小,身长(除去尾鳍)达130 mm左右,体长约达100 mm。头长略微大于头高,颅顶部向前下方倾斜,头顶较宽。眼眶较大,位置靠近吻端。口裂短,口缘无齿,上颌骨较小(测量数据参见表1)。 产地及层位:固阳县昔连脑包村西典型剖面第八层页岩、油页岩中,下白垩统固阳组。 比较与讨论:标本各方面特征均与刘宪亭等人描述的长鳍昆都仑鱼相同,以及产出位置、岩性等特征与该种有着紧密联系,所以笔者认为该标本应定名为长

内蒙古林西县二八地铅锌矿成矿条件\找矿思路及找矿方法

内蒙古林西县二八地铅锌矿成矿条件\找矿思路及找矿方法 二八地铅锌矿区处于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频繁的区域构造带上;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金属矿产存在的可能性;勘查区处于矿产丰富的成矿带上,区内已发现铅锌银钼矿体。综合分析认为:勘查区成矿条件有利,找矿前景良好。根据区域地质背景、成矿条件及勘查区地质特征,确定新的找矿思路,除了对已发现的铅锌银钼勘查进行进一步查明外,还要根据圈定的土壤化探异常及勘查区周边发现的矿种进行Cu、W、Bi、Be等矿产的寻找。根据新的找矿思路及勘查区地质特征,确定以地质、物探、化探及探矿工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下一步找矿工作。 标签:成矿条件;找矿思路;找矿方法 一、成矿条件 (一)、区域地质背景 二八地铅锌矿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北部,处于天山—内蒙中部—兴安地槽褶皱区,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系,华力西地槽褶皱带,黄岗—甘珠尔庙复式背斜南西段。自晚古生代以来,区域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频繁,为区域内生矿产的成矿提供了良好的时空条件和物质来源,形成了北东向展布的,规模较大的黄岗梁—甘珠尔庙成矿带。 黄岗梁—甘珠尔庙成矿带,出露地层主要为古生界二叠系和中生界侏罗系。其构造主要受华力西期构造运动和燕山期构造运动影响。华力西运动主要形成北东及北西向两组断裂,控制了中生代断陷盆地的形成和发展。燕山运动除华力西期断裂继续活动外,同时形成北北东向等组断裂。发育的断裂构造使岩浆岩大量侵入,也为含矿热液提供了运移通道和富集的场所。 岩浆活动是内生矿产形成主要物质来源。勘查区及附近岩浆岩分布广泛,岩浆活动频繁剧烈,主要为华力西晚期岩浆岩(γδ43)和燕山中期第二次侵入体(γ52-2),根据岩浆岩含矿专属性分析,华力西晚期岩浆岩(γδ43)对多金属成矿有利,燕山中期第二次侵入体(γ52-2)对铁、钨、锡、钼成矿有利。因此,普查区具备了充分的成矿物质条件。 (二)、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勘查区位于1:20化探刘家营子幅钨钼族元素、稀有元素地球化学带北东,Ⅱ2、Ⅱ3地球化学段之间。Ⅱ2地球化学段元素组合为:Ag、Pb、Zn、Sn、Mo、Bi、W、Cu、Be,Ⅱ3地球化学段元素组合为:Pb、Zn、Be、Zr、Ba、Mo、Co、Cd。该地球化学带内有一级找矿靶区4个,预测矿种为铅、锌、银、锡、钨、

内蒙古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及其地质特征

摘要:依据地层建造类型、生物区系特征、各块体构造及边界构造特征、构造活动演化特点,采用板块构造学术观点,对内蒙古大地构造单元进行了重新认识和划分。划分为华北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斯坦(准葛尔)板块四个一级构造单元。华北地块、华北北部陆缘增生带、哈萨克斯坦东南陆缘增生带、塔里木东部陆缘增生带、西伯利亚东南陆缘增生带五个二级构造单元。并进一步划分了火山型和非火山型被动陆缘等九个三级构造单元。对各构造单元地质特征及边界构造特征进行了论述,对几个重要地质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内蒙古大地构造单元建造类型生物特征构造演化 内蒙古地域辽阔,地质构造复杂。有不少学者进行全国地质构造单元划分时对内蒙古地质构造单元做过初步划分,如(黄汲清,任纪舜,姜春发等.1977.)进行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的研究中,将内蒙古划为中朝准地台和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及额尔古纳地槽褶皱系两个大的构造单元;(李春昱.1981.)对中国板块构造轮廓研究和划分中,将内蒙古划为中朝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两大板块;《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内蒙古地质矿产局,1991)划分为华北地台、内蒙古中部地槽、兴安地槽、天山地槽。后来有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又有不同的认识和划分,(邵积东.1998)划分为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和塔里木板块;(潘桂棠,肖庆辉,陆松年,邓晋福等.2009)将内蒙古也划为塔里木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任纪舜,王作勋,陈炳蔚等.1993)在《中国大陆构造研究新进展》中,曾经提出古亚洲洋中可能存在一个规模相当大的哈萨克斯坦―准葛尔古陆块。通过对1:20万区调资料,特别是近年完成的1:5万和1:25万区调成果资料以及地球物理资料的详细研究,认为北山北带的地层建造、古生物区系特征明显不同于北山南带,应分属两个不同的构造块体,提出北山北带属哈萨克斯坦(准葛尔)板块的新认识。并对关键性地质问题进行了讨论。 1. 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根据1:20万区调资料和近年完成的1:5万区调、1:25万区调最新成果以及一些新的科研成果资料,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内蒙古地质矿产局,1991)、《内蒙古自治区岩石地层》(内蒙古地质矿产局,1996)。通过全面、系统的研究,并采用板块构造学术观点,依据地层建造类型、生物群系特征、不同块体的构造及其边界构造(蛇绿岩带)特征,将内蒙古中新元古代―古生代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为华北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准葛尔)板块和塔里木板块四个一级构造单元。并根据构造活动性质的不同,进一步划分为华北地块、华北板块北部陆缘增生带、西伯利亚板块东南陆缘增生带、哈萨克斯坦板块东南陆缘增生带和塔里木板块东部陆缘增生带五个二级构造单元。在二级构造单元划分的基础上,依据建造类型、总体构造特点的不同,陆缘增生带又可进一步划分为火山型和非火山型被动陆缘、华北地块划分为阴山隆起和鄂尔多斯拗陷等九个三级构造单元。其中华北板块北部陆缘增生带划分为宝音图―锡林浩特火山型被动陆缘,镶黄旗―赤峰非火山型被动陆缘。西伯利亚板块东南陆缘增生带可划分为额尔古纳非火山型被动陆缘,乌尔其汉火山型被动陆缘, 东乌珠穆沁旗―扎兰屯火山型被动陆缘。哈萨克斯坦板块东南陆缘增生带和塔里木板块东部陆缘增生带未能进一步划分。四个一级构造单元的分界线,分别由两条板块构造拼合带和一条深大断裂构成。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的分界线位于二连―贺根山一线,即著名的贺根山蛇绿岩带;塔里木板块和华北板块分界线为恩格尔乌苏蛇绿混杂岩带,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北部梭梭头―乌兰套海―恩格尔乌苏一线,向北东延入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准葛尔)板块与塔里木板块的分界,位于甜水井―黑鹰山―额济纳旗―雅干一带,为一条深大断裂,目前正在甜水井开展的10幅1:5万矿调分别于绿条山组和白山组中识别出了规模较大的蛇绿混杂岩带,进一步证实了该断裂带的存在。二级构造单元,华北地块与华北北部陆缘增生带的分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林西组植物化石新材料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林西组植物化石新材料 张渝金;张超;郭威;郭建刚;汪岩 【摘要】A few species of plant fossil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Upper Permian Linxi Formation in Kundu area,Ar Horqin Qi,Inner Mongolia,including Pecopteris (Asterotheca?) cyatheca (Schloch.) and Pecopteris unita Brongniart of the Monilophytes,Peltaspermum buevichae Gomankov et Meyen of Pteridosperm,which add new materials to the fossil plantation of the Linxi Formation.Particularly,the Peltaspermum buevichae Gomankov et Meyen were found in Northeast China and Inner Mongolia for the first time.The discovery of these fossils indicates that the age of the strata belongs to Late Permain.%在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坤都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地层中采集到的几种植物化石,主要为Pecopteris (Asterotheca?)cyatheca (Schloch.) Brongn.、Pecopteris unita Brongniart、Peltaspermum buevichae Gomankov et Meyen,为林西组植物化石增添新材料,特别是Peltaspermum buevichae Gomankov et Meyen为东北和内蒙古地区首次发现.植物化石指示其时代为晚二叠世. 【期刊名称】《地质与资源》 【年(卷),期】2017(026)004 【总页数】6页(P333-338) 【关键词】植物化石;林西组;晚二叠世;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 【作者】张渝金;张超;郭威;郭建刚;汪岩

地面伽马能谱测量在内蒙古林西地区萤石矿找矿中的应用

地面伽马能谱测量在内蒙古林西地区萤石矿找矿中的应用高峰;张寿庭;邹灏;曹华文;王光凯;曾昭法 【摘要】地面伽马能谱测量作为物探手段用于覆盖一半覆盖区萤石矿找矿是一种新的尝试.通过对内蒙古林西地区赛波罗沟门萤石矿区进行剖面实测,分析了伽马能谱测量在萤石矿找矿应用中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研究区萤石矿表现出明显的放射性低值异常.同时还分析了伽马能谱对不同地质情况的异常反应,为在覆盖一半覆盖地区萤石矿找矿提供了一种高效,快捷的手段. 【期刊名称】《物探与化探》 【年(卷),期】2013(037)002 【总页数】6页(P206-211) 【关键词】地面伽马能谱测量;萤石矿;内蒙古林西地区 【作者】高峰;张寿庭;邹灏;曹华文;王光凯;曾昭法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6;P632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工业对矿石需求量的增大,勘查工作的找矿主体对象由地表

矿、浅部矿、易识别矿向隐伏矿、深部矿、难识别矿逐步转变,因此在覆盖地区、半覆盖地区,物化探找矿方法的有效性应用显得尤为重要。赤峰市林西县在萤石资源方面潜力巨大,但是因覆盖较厚,勘查和研究程度较低,一直未取得重大进展。笔者对赤峰市林西县赛波罗沟门矿区进行了实地测量、研究了伽马能谱测量在萤石找矿方面的应用效果,以期为相似地质条件下的隐伏和半隐伏萤石矿提供找矿依据。地面伽马能谱测量方法不但仪器轻便,工作效率高,而且能够快速圈定异常并进行评价,是物理勘查的一种新手段[1-2]。在以往勘探中,伽马能谱测量广泛应 用于石油测井,地质填图,放射性矿床勘查以及金矿等金属矿产的勘查工作[3-6],在萤石矿找矿中应用尚未使用,因此该方法的有效应用具有创新性。 1 伽马能谱测量前提 伽马能谱测量是一种放射性地球物理找矿方法,它是利用测量不同地质体中存在放射性元素的种类和数量的差异,测量岩石或是土壤中铀、钍、钾的丰度进行的,通过测量不同地质体中铀、钍、钾的含量以及他们的总体变化趋势,推断隐伏矿体的位置。 地壳中的K、U、Th在不同岩体中的含量是不同的,并且不同岩性放射性含量存 在明显差异,这是地面伽马能谱测量的基础,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7-9]:①岩 浆岩中放射性元素含量比沉积岩、变质岩中放射性元素的含量高;变质岩中的放射 性元素含量比沉积岩中的高,但受变质岩的原岩成分及变质程度影响较大。②在岩浆岩中,放射性元素的含量随着二氧化硅含量的增多而增多。③沉积岩中随着泥质成分及碳质成分的增多,以及岩石中富含磷,铁和铝的氢氧化物时,放射性元素含量也随之增多。其中放射性含量在页岩和黏土中含量最高,在碳酸盐中含量最低。 ④在变质岩中,岩石中放射性元素的含量取决于变质作用前原始成分中放射性元素的含量,以及变质过程中的U、Th、K的富集,分散过程。其中浅成变质岩的放 射性保持着原岩的特征。另外放射性元素含量还与岩体年代有关,新的岩体放射性

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某电气石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某电气石矿地质特 征及成因探讨 摘要:文章通过对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某电气石矿地质特征分析,认为研究区主要出露地层有早元古界宝音图群、二叠系中统大石寨组和第四系全新统,铁电气石发育在石英脉中,长柱状,粒径在0.2-3.6mm之间,少数可达5mm,具明显多色性,浅褐黄-深褐黄近黑色,该矿化为断裂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矿化。 关键词:西乌珠穆沁旗,电气石矿,地质特征 1区域地质概况 据《内蒙古自治区岩石地层》划分,本区前中生代地层分区属于华北地层大区(Ⅴ)、内蒙古草原地层区(V3)、锡林浩特—磐石地层分区(V32);中、新生代地层属于滨太平洋地层区(5)、大兴安岭-燕山地层分区(51)、乌兰浩特-赤峰地层小区(513)。 1.1地层 地层主要有早元古界宝音图群、石炭系上统本巴图组和阿木山组、二叠系中统大石寨组、侏罗系中统新民组、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区域地层见区域地层划分一览表。区域地层特征由老到新依次简述如下: 1、早元古界宝音图群:出露面积较大,分布于中部的隆起区。岩性由老到新分为三个岩段:第一段为灰绿色黑云斜长片麻岩;第二段为灰绿色黑云斜长片麻岩夹灰黑色二云斜长片麻岩;第三段为浅灰黄色石英二云片岩夹细粒斜长角闪片麻岩、黑云变粒岩及大理岩透镜体,局部夹磁铁石英岩薄层。由于地质年代较久,又处于米斯庙复背斜之核部,构造作用及岩浆侵入作用剧烈,故地层多缺失或被岩体冲断,使之失去固有的连续性乃至上下关系不清。

2、上石炭统本巴图组:该套地层仅见分布于区内北西角一带。主要为一套 浅海相碎屑岩沉积建造,局部夹少量灰岩,韵律清晰,由粗到细。岩性主要为深灰、灰绿、黄绿色硬砂岩、长石砂岩、砂砾岩夹凝灰岩及少量灰岩透镜体。 3、上石炭统阿木山组:主要分布在区内东南角,分布零星,为一套海相碎 屑岩、碳酸盐沉积建造。上部岩性以厚层生物碎屑灰岩为主,下部为灰色砾岩、 砂岩、粉砂岩夹灰岩。与本巴图组整合接触。 4、二叠系中统大石寨组:主要分布在区内东南部与中东部,北东向带状分布,岩性二分:底部为火山岩段(P2dμ),岩性以细碧岩、粗玄岩等为主夹板岩、细砂岩;上部为碎屑岩段,岩性主要为深灰色、黄绿色、暗灰色长石砂岩、粉砂 质板岩、粉砂质泥岩。与下部火山岩段断层接触,上部与林西组不整合接触。 5、中侏罗统新民组:主要分布西北部亦零星出露。新民组为河湖相沉积, 各地岩性相变较大。岩性主要为灰色、深灰色、黑色泥岩、含碳质泥岩、粉砂岩、砾岩夹煤层,与下伏石炭系、二叠系及上覆满克头鄂博组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6、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出露零星,主要分布在西北部。主要由浅灰黄色—青灰色流纹质含角砾晶屑凝灰岩组成。该组岩性单一,纵横向变化不大。 7、第四系:本区第四系广为分布,主要分布于区内大的沟谷和洼地内。区 内分布较广,按其成因类型的不同可分为:风积、洪冲积、残破积和湖沼积。 1.2岩浆岩 本区域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及燕山期的构造运动复杂,岩浆活动强烈,形成 的侵入岩十分发育,出露面积较大,主要分为五次侵入活动。区域内脉岩比较发育,各时代地质体中不同程度地均有分布。脉岩种类繁多,有基性、中性、酸性 及碱性,其中以花岗斑岩、闪长玢岩分布最广。中、基性脉岩多受区域性构造裂 隙控制,定向性明显,常呈脉群产出,脉体规模较大;酸碱性脉岩与成分相当的 侵入体有密切成因联系,分布在岩体内部及其附近围岩中,脉体规模较小,方向 不一。区域内最早的火山活动发生在早元古代,宝音图群变质地层原岩恢复多为 火山岩,由于变质作用的影响,其原岩结构、构造难以辨认;晚古生代区内少量

内蒙古科右前旗大石寨地区基础地质概况及地质演化

内蒙古科右前旗大石寨地区基础地质概 况及地质演化 摘要本文的研究区域位于内蒙古东部科右前旗大石寨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兴蒙造山带东部,兴安-艾力格庙地块北部。索伦盆地为断裂-凹陷型盆地,受到过强烈的后期构造改造,晚二叠世为板内伸展环境,与强烈的火山活动有关的断陷型盆地。索伦盆地大石寨组,寿山沟组,林西组发育典型火山-沉积充填序列,以火山岩和沉积岩互层为特征,序列表现为砂岩-中酸性火山岩-泥岩-中酸性火山岩。基于前人的研究把该套火山-沉积地层晚古生代区域地层划分为三个组:地层自下而上依次为下二叠世寿山沟组,大石寨组,吴家屯组。 关键词内蒙古大石寨地区演化历史 中图分类号:P595 ;P54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中亚造山带是由北部西伯利亚板块和南部的华北板块拼贴而成的增生型造山带,是我国乃至世界陆壳增生和改造最明显的地区,所以它的构造背景和岩石组合值得考究,中亚造山带的东南段为兴蒙造山带,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和东北地区,主要由北部的额尔古纳地块,中部的兴安-锡林浩特地块、松辽地块,东部的佳木斯地块众多微陆块增生拼贴而成,南部与华北板块相通,额尔古纳地块与兴安-锡林浩特地块由新林-喜贵图缝合带相隔;兴安-锡林浩特地块与松辽地块由北缝合带相隔;南缝合带分隔华北板块;牡丹江缝合带分隔东部佳木斯地块。研究其构造环境对于恢复整个中亚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直以来,兴蒙造山带的构造演化问题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特别是围绕二 叠纪时期该地区所处的构造背景及古亚洲洋闭合时间和闭合位置展开讨论,因此 查明科右前旗地区二叠世的构造环境对于我们研究整个兴蒙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具 有重大意义。虽然一部分学者已经对大石寨组火山岩和沉积岩均展开了研究,但 针对双峰式火山岩进行系统性研究还很匮乏,鉴于此本文选取内蒙古科右前旗双 峰式火山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三方面作为研究手段, 结合火山岩的共生组合的特征讨论火山岩的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为科右前旗地 区晚古生代演化提供新的证据。 1.区域地质背景 1.1选题背景 研究区位于内蒙古东北部一带,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北缝合带,大石寨组属于 早二叠世时代,地层上大石寨组主要是一套滨浅海喷发的中、酸性熔岩及凝灰岩,局部夹正常碎屑岩具体位置见图1.2所示: 图1.2 研究区内蒙古大石寨地区位置简图(据内蒙古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1998修改) 2.1研究概况

内蒙古扎鲁特旗三叠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特征

内蒙古扎鲁特旗三叠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特征 李晓海;姚玉来;李文博;张海华 【摘要】内蒙古扎鲁特旗北部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形成于晚三叠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表现为富SiO2、Al2O3和碱 质,Na2O/K2O比值小于1,A/CNK比值介于1.021~1.084之间,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轻稀土元素富集,具明显负铕异常.微量元素中亏损Ba、Sr、Ti、P,稀土元素中亏损Eu、Yb,具有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相关研究,推测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可能形成于板块内部造山后期地壳伸展减薄的环境.【期刊名称】《地质与资源》 【年(卷),期】2016(025)001 【总页数】6页(P11-16) 【关键词】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晚三叠纪;内蒙古 【作者】李晓海;姚玉来;李文博;张海华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4;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4;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4;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88.12

研究区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夹持在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最终缝合位置及时间,仍存在着分歧[1-8].但大部分学者认为该区的古生代洋盆在二叠纪晚期已经关闭,从三叠纪开始该区的地质作用与古生代洋盆的演化没有直接关系. 由于缺少岩浆和沉积的记录,在古亚洲洋消亡以后,关于两个古陆陆缘相互作用过渡到板内稳定的构造环境的认识还存在着分歧[9-14].该区的三叠纪花岗岩是探讨古亚洲洋消亡以后古陆陆缘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良好研究对象.本文重点报道扎鲁特旗三叠纪花岗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岩石成因分析探讨该区三叠世的构造环境. 研究区内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出露在1∶25万扎鲁特旗幅东北部,在扎鲁特旗幅内出露面积约26.5 km2,呈岩基状产出,地貌上多为低缓山丘,受后期风化剥蚀作用的影响,质地较疏松,大面积被第四系覆盖,仅在山顶之上或冲沟底部有基岩出露.岩体侵入中二叠世中细粒花岗闪长岩,被中侏罗世巨斑状正长花岗岩侵入,局部被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不整合覆盖(图1).前人1∶5万矿调工作对该岩体进行了UPb测年,年龄为220.7±0.7 Ma❶❶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华杰幅(L51E020005)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2008.❷❷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前进公社亥吐幅(L51E019005)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2008.. 岩体主体岩性为浅灰黄色、灰黄绿色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由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及黑云母组成.钾长石:含量45%~50%,呈5~9 mm半自形板状,部分颗粒具钠长石分解条纹.内部分布细粒斜长石包裹体,裂隙发育,沿交叉裂隙充填研碎的细粒长英质.斜长石:含量10%~20%,呈4~8 mm半自形板状,绢云母化,应力挤压部分颗粒双晶弯曲.石英:含量25%~36%,呈他形粒状集合体,波状消光.黑云母:含量4%~5%,呈细片状集合体,黄绿色,析出铁质,部分蚀变为绿泥石.

东北地区石炭-二叠系储层特征与评价

东北地区石炭-二叠系储层特征与评价 武英利;朱建辉;张欣国 【摘要】通过大量的野外观察以及露头样品的微观分析和物性测试,对东北地区石炭-二叠系的储层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东北地区石炭-二叠系分布广泛,海相、陆相均很发育,总体上具有从石炭到二叠系由海相向陆相转变的规律;地层以灰岩和碎屑岩为主,局部地区为火山碎屑岩.东北地区石炭-二叠系储集性能较差.石炭系Ⅰ类储层主要分布在二连的西南部,Ⅱ类储层主要分布在二连东北部以及松南的磐石一带,Ⅲ类储层主要分布于三江以及松北部分地区;二叠系Ⅰ类储层主要分布在松北的伊春附近以及二连的林西官地,Ⅱ类储层主要分布于二连东部的西乌珠穆沁旗附近以及松南的永吉附近,Ⅲ类储层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镇赉县附近.%According to field observations and outcrop sample tests, the conditions of Carboniferous - Permian reservoirs in Northeast China have been studied. Carboniferous and Permian strata are widespread in Northeast China. Both marine and continental facies are found and the marine facies changes to the continental facies from Carboniferous to Permian. Limestone and clastic rock are the dominant formation compounds, and in some region, pyroclastic rock accounts for the largest proportion. The reservoir conditions of Carboniferous - Permian are usually poor. As to Carboniferous strata, the type-Ⅰ reservoirs mainly locate in the southwest of Erlian city, and the type- Ⅱ in the northeast of Erlian city and in Panshi city (south of the Songliao Basin), and the type-Ⅲ in Sanjiang county and the north of theSongliao Basin. As to Permian strata, the type-Ⅰ reservoirs distribute in Yichun city (north of the Songliao Basin) and Guandi town of

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某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浅析

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某铜多金属矿地质 特征浅析 摘要:文章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某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进行分析,认为该地区矿体均赋存于二迭系上统林西组砂板岩及黑云母花岗岩体内外接 触带上,大部为脉状产出,属中高温热液充填脉型。结合该地区地层、构造特征,认为该地区找矿潜力较大,希望该观点为今后找矿提供指导。 关键词:内蒙古,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 1区域地质 1.1地层 本区按全国地层区划应属于内蒙古草原地层区之锡林浩特—磐石分区。 区域内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有下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均有出露。 1、下古生界锡林郭勒杂岩:为区内最古老的地层,该套地层在区域上主要 沿米生庙复背斜核部出露,主要分布在王家营子一带。总体呈北东向展布,厚度 大于917米,为灰绿至黑的斜长片麻岩,石英二云木片岩夹变粒岩。 2、中石炭统本巴图组:本组岩性主要为深灰、灰绿、黄绿色硬砂岩,长石 砂岩夹含砾砂岩及灰岩,其下部为一套酸性火山岩。主要出露于米生庙复背斜西 北翼的古尔班道包格,东南翼的下勒哈达,米韩高巧高鲁及阿拉坦敖包等地。由 于出露近复背斜核部,故多被岩体冲断及切割,使露头零星,产状较陡,出露厚 度大于488米。 3、上石炭统阿木山组:本组为一套海相碎屑岩、碳酸岩沉积,可分上、下 两部分。下部为浅灰色、深灰色及灰色生物碎屑灰岩夹含砾砂岩、硬砂岩;上部

为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夹砂岩、砂砾岩及砾岩。主要出露于米生庙复背斜西北翼 的古尔班道包格,东南翼的下勒哈达,米韩高巧高鲁、高任布塔嘎农队北西等地。 4、下二叠统盐池北山组:沿米生庙复背斜南东翼呈北东向展布。为一套深 灰色、黄绿色、暗灰色长石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板岩及安山岩、安山质玄武岩、流纹岩夹凝灰岩。 5、下二叠统达里诺尔组:达里诺尔组在本区出露范围有限,分布于阿拉腾 郭勒东部。岩性为灰色、灰绿色、黄绿色钙质板岩,千枚粉砂质板岩,钙质长石 砂岩及灰岩。 6、下二叠统哲斯组:本区仅出露于阿拉坦敖包一带,出露面积较小。为一 套以黄绿色、灰黄色砾岩、含砾粗砂岩、硬砂岩、长石砂岩与灰岩为主的岩石。 7、上二叠统包尔敖包组:主要分布于本区西北角。为一套紫灰色、灰绿色 流纹岩,流纹质火山角砾岩,安山岩,玄武岩夹凝灰质砂岩及硬砂岩。 8、上二叠统林西组:为一套深灰色、灰黑色粉砂质炭质板岩,粉砂质变泥 岩夹钙质粉砂岩,中细粒砂岩,砾岩。 9、中下侏罗统阿拉坦合力群:为一套灰色、深灰色、黑色泥岩及含炭质泥岩,粉砂岩,砾岩夹煤层。 10、上侏罗统查干诺尔组:本组地层出露于下勒哈达、下营子一带。岩性为 一套灰色、灰绿色流纹岩,流纹质熔结凝灰岩为主的酸性火山岩。厚度537米。 11、上侏罗统道特诺尔组:主要分布于本区中部,呈北东向展布。岩性为一 套紫灰色玄武岩夹橄榄玄武岩的基性火山岩。 12、上侏罗统布拉根哈达组:主要分布于高任哈布塔嘎农队一带。为一套灰 白色、灰紫色凝灰岩,流纹岩夹凝灰质火山角砾岩。 13、下白垩统白彦花组:在测区北部有少量出露。岩性为一套黄褐色砾岩及 砂砾岩,出露面积小。

内蒙古巴林左旗中段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内蒙古巴林左旗中段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赵胜金;张忠;朴丽丽;顾海涛;冯伟;朱凯彤 【摘要】内蒙古巴林左旗中段铅锌矿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中南段,西拉木伦成矿带北.矿体受EW向断层控制,因此发育有近EW向的构造蚀变带,矿石主要为绿帘石化绿泥石化蚀变岩,矿体主要呈脉状产出,赋存于早白垩世斑状正长花岗岩与谭家湾变质砂砾岩接触外带中.金属矿物以方铅矿、闪锌矿为主,次为黄铜矿、黄铁矿等,围岩蚀变主要有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硅化.其成因为岩浆期后热液活动时期的构造蚀变岩型矿床,是岩浆期后含矿热液沿构造带充填-交代而成.找矿方向为早白垩世斑状正长花岗岩与变质地层的接触外带附近EW向构造有关的绿泥石绿帘石蚀变带.【期刊名称】《矿产与地质》 【年(卷),期】2015(029)006 【总页数】5页(P740-743,753) 【关键词】铅锌矿;地质特征;构造蚀变岩型铅锌矿;巴林左旗;内蒙古 【作者】赵胜金;张忠;朴丽丽;顾海涛;冯伟;朱凯彤 【作者单位】内蒙古第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内蒙古赤峰024005;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内蒙古第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内蒙古赤峰024005;内蒙古第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内蒙古赤峰024005;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内蒙古第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内蒙古赤峰024005;内蒙古第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内蒙古赤峰024005;内蒙古第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内蒙古赤峰024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4 1 区域地质背景 大兴安岭地区经历了古亚洲洋构造成矿域和环太平洋构造成矿域的叠加复合和构造转换等作用,成矿条件优越、成矿作用强烈,是我国重要的钼铜多金属矿床集中区之一[1-3]。发现了一批大型至特大型有色金属矿床。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西 拉木伦构造带两侧及临区亦发现了一批重要的有色金属矿床,该区研究程度也不断提高[4-11]。巴林左旗中段铅锌矿地处内蒙古大兴安岭成矿带中南段,西拉木伦河断裂以北约100km,正是在此有利成矿背景下,以铅锌为主,伴生铜、银元 素的多金属矿床。 由于太平洋板块向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的俯冲挤压作用,在本区区域上有NE -NNE向板内造山带—大兴安岭-太行山中生代构造岩浆岩带(或隆起带)叠加 其上,使区域地质构造背景更加复杂化。另外,按照传统的槽台学说矿区位于内蒙中部地槽褶皱系之苏尼特右旗晚华力西地槽褶皱带的哲斯―林西复向斜东段。 区域矿产位于突泉-林西华力西期、燕山期铁(锡)、铜、铅、锌、银、铌(钽)Ⅲ级成矿带中段白音诺尔―碧流台铜、铅、锌成矿带(Ⅴ1)之小北沟-小井子钨、锡、铍、铜、铅、锌、银成矿亚带(Ⅴ1-3)。 区域内出露地层二叠纪浅变质的火山-沉积岩系构成基底,其上覆盖有中生代侏罗系火山岩地层及新生代地层。二叠纪地层自下而上有下二叠统寿山沟组、中二叠统大石寨组、哲斯组、上二叠统林西组、谭家湾变质砂砾岩,中新生代地层主要有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上更新统乌尔吉组。其中二叠系地层与本区成矿关系密切,谭家湾变质砂砾岩是中段铅锌矿床的赋矿地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