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教案.docx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教案.docx

课题:倒数的认识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分类、讨论等活动认识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验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情感态度在探索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与价值观

理解倒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

总课时9第 1 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 一) 计算、分类,初步感知倒数的特征

1.独立计算,回顾旧知。

(1)教师出示几道分数乘法式题 ( 包括教材中的四道题与另外补

充的四道结果不为 1 的算式 ) 。

(2)学生独立完成上面几组题,小组内检查并订正。

(3)请个别学生说说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突出分子与分母的

约分。

2 .算式分类,关注算式特点。

师:观察这些算式,如果将它们分成两类,怎样分?

学生的分类方法可能会有多种,在汇报交流时突出以乘积是否为 1 来分类。

3 .观察发现,交流算式特点。

让学生说说乘积为 1 的算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并说出自己的发现:两个数的乘积都是 1. 相乘的两程个数的分子和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 二) 逐层深入,认识倒数

1.了解概念。

出示倒数的定义:乘积是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8388给出倒数的范例:8和3互为倒数,8的倒数是3。3的3

倒数是8

让学生说说上面算式中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1

当学生说“ 5 和5互为倒数”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5的分子是几 ?分母是几 ?概括出: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 的分数。

2.理解概念。‘

教让学生说一说如何理解“乘积是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引导学生对定义中关键要素的理解:乘积是 1;两个数;互为倒数。

引导学生思考: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进一学步认识到:除了两个数的积为 1 外,两个数的分子、分母交换了位置,如果一个数大于1,另一个数一定小于 1。

3.练习巩固。

出示教科书第 29 页第 1 题;让学生找一找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 三) 交流探讨,会求倒数

1.探讨方法。

(1)出示例题,让学生说说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2)在汇报时说说怎样找一个数的倒数,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板

3535

5分子、分母交换位置35× 3

6分子、分母交换位置1

6

1 6×6

2.思考特例。

小组讨论: l 的倒数是多少 ?0 有倒数吗 ? 3.运用方法。

师:用刚才的方法完成下面的练习。

(1)教科书第 28 页“做一做”。

(2)教科书第 29 页第 3 题。

4.概括方法。

通过对下列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概括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1)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

(2)如何求整数的倒数 ?O有没有倒数 ?1 的倒数是多少 ?

(3)如何求分数的倒数 ?

( 四) 练习深化

1 .出示教科书第 29 页第

2 题,判断这些说法对不对,并说说

为什么。

2 .独立完成教科书第29 页第 4 题,说说有什么发现。

3 .出示教科书第 29 页第 5 题。

师:小红和小亮谁说的对?为什么 ?

( 五) 回顾总结’

教师: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课题:一个数除以分数

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除以整数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除以

知识与技能

整数的计算方法。 2. 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整数的试题。

过程与方法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分数除以整数,引导学生正

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计算能

与价值观力。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总课时9第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一、课前预习

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 1。

教2、改编条件和问题,用除法计算。

3、初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师问:如果将一盒重千克的

水果平均分成 5 份,求其中一份是多少千克,该怎样计算?

学生试着列出算式。

引导观察:这几道算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分数除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它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是否相同?

4、归纳概括分数除法的意义。

四、合作交流

1、分数除以整数。

(1)出示例 1. 引导学生分析并用图表示数量关系。

师问:求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

(2)列式计算。

师问:4

÷2的结果是多少?这个结果是怎样得到的?小组5

内学生折一折,算一算。

(3)理清思路。

思路一:把4

平均分成 2 份,就是把

4 个1

平均分成 2 份,55

每份是 2 个 1 ,也就是 2

5

5

思路二:把 4

平均分成 2 份,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求

4 的 1

5

5 2

是多少。

(4)总结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

乘这个数的倒数。

五、拓展应用

1、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 30 页“做一做”。

2、填空。

(1)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

),都是已知( )

与( ),求( )的运算。

(2)分数除以整数( 0 除外),等于分数( )这个整数的( )。

(3) 4 ÷5= 4

×( )=( )

5

5

六、总结评价

1、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分数除法的意义及分数除以

整数的计算法则)

课题:一个数除以分数

学习了一个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迅速知识与技能

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通过线段图使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引导学生正确地过程与方法

总结出计算法则。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与价值观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总课时9第3课时

教学准备直尺、卡片

( 一 ) 阅读理解,分析问题

出示例题图,让学生说说自己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板书条件和问题。

思考: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求出什么?如何列式 ?

(二) 合作交流,探索算法

1.自主探索,汇报交流。

2

如何计算 2÷3 =?

估计学生可能会有如下几种方法:

23

(1) 模仿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 2÷3 =2 ×2=3

过2323

(2)利用除法商不变的规律: 2÷3 = (2 ×2 ) ÷(3×2)

2

(3)2 里面有 3 个3

2 .画示意图,探索算法。、

如果学生没有想到画线段图来探索算法,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引导:可以根据题目意思画

下图

1小时走了?千米?

2

小时走 2 km

3

如果学生独立画图有困难,教师可以进行引导:

(1)先画一条线段表示 1 小时走的路程,再思考如何表示÷小

时走了 2 km 这个条件 ?

( 将线段平均分成 3 份,其中 2 份表示的就是 { 小时走的路程。)

2

(2)指着图启发:已知3小时走了 2 km,要求 1 小时走了多

少千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线段图补充完整,板书计算思路:

先求丢小时走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 2 km 的去。再求 3 个 1 小时走了多少千米。

213

(3) 根据思路计算: 2÷3=2 ×2× 3=2×2

结合算式说说每步求的是什么。

3 .观察思考,小结算法。

学观察:除法转化成了什么运算 ?什么没有变 ?什么变了 ?是怎样变的 ?

强调:被除数没有变,除号变乘号,除数变成了它的倒数。

小结:整数除以分数可以转化为乘这个数的倒数来计算。

(三 ) 方法迁移,完善算法、

155

程·让学生尝试计算6÷12。

2

师:刚才我们学会了如何计算2÷3,现在请大家尝试计算

5 5

6

÷

12

2 。汇报交流,方法迁移。

5

5

5 12

6 ÷12 = 6 × 5 =2 3 .思考与验证。

12

师:为什么写成×

5 ? 怎样验证这种计算结果是正确的 ?

学生可能回答

1

5 1

(1)

求 12 小时走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 6 km 的5 ,算式是

5

1

要6 × 5 。

1

5 1

(2)

再求 12 个12 小时走了多少千米,算式是 6 × 5 ×12。

4 .用乘法验算。

( 四) 解决问题,概括算法 ‘

1 .回到例题情境,回答“谁走得快些” 。

2 .引导学生回顾两道分数除法算式的计算,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概括之后,根据情况补充“不为

0 的数 " 。

( 五) 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 .完成教科书第 3

2 页“做一做”第 1 题。

2 .完成教科书第 32 页“做一做”第 2 题,要求写出过程,巩固计算方法。

3 .完成教科书第 32 页“做一做”第 3 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自己对商和被除数关系的发现。

( 六) 师生互评,共同小结

1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

2.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书

课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结合具体情境,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知识与技能

算。

过程与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解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准确计算的好习惯。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四

与价值观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总课时9第 4课时

教学准备直尺、卡片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课件展示:抢答,不计算,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203- 135÷93×9÷675+360÷20+5

(75+360)÷( 20-5 )75+360÷(20-5 )720÷30+420÷30

2.师:引导思考: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 3

学(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2)学生独立思考。

(3)小组交流、汇报,归纳出两种解题思路。

过 A 、可以从问题入手想,要求 12 片可以吃多少天,应先算出

1

每天吃多少片?每次吃半片也就是2片,1 天吃 3 次,每天就吃

1332

2×3=2(片),那么 12片就可以吃 12÷2=12 ×3=8( 天 )

B: 从条件出发思考:一共12 片,每次吃半片,可以先求出这盒

12

药可以吃几次?再求可以吃多少天。12 ÷2 =12 ×1 =24 次

24÷3=8(天)

11

(4)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 12÷(2×3) 12 ÷2÷3让学生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 、. 总结算法

(1)引导学生思考: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在进行运

算时要注意什么?小组同学互相合作,整理分数混合运算的顺

序。

(2)师生共同小结。

教分数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只有乘、

除法的分数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也可以直接转化为分

学数连乘后同时约分计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学生独立完成 P33 页做一做,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指名说说解题思路,再让学生独立列式

计算。

2、. 练习七第 9 题:巩固混合运算顺序。

3、练习七的第 10 题. 鼓励多样的解决方案,可以先求出跑

1 圈的时间,再求出跑 6 圈的时间:也可以求出 6 圈里有多少个

半圈,再乘上跑半圈用的时间

4、能力提升:练习七的第 10 题、可以先求出一层楼的高度,再

求出 7 楼地板离地有多高:也可以先通过观察看到7 楼的地板到

地面的高度是 6 层楼的高度,算出 6 层是 15 层的几分之几,再

归结求 50m 的2

5 是多少?。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题:解决问题(一)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知识与技能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能够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这类简单的实际问题。

借助线段图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这类应用题的

过程与方法

解答方法和技巧。

情感态度

进一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比较,找出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掌握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决问题的规律。

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总课时9第5课时教学准备课件。

( 一 ) 复习铺垫

1.读一读下面的关键句,说说你的理解。

1

(1)白兔的只数占兔子总只数的3。

2

(2)新购图书数量的 5 是童话书。

学生先列式作答,再集体交流。

小结:这是我们之前学习过的有关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求一学

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今天,我们要学习简单的

用分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 揭示课题 )

( 二) 探索交流

1 .出示例题。

2 .阅读与理解。

(1)阅读题目,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

(2)要求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你准备选取哪些已知条件?

你的理由是什么 ?

引导学生筛选有效信息,发现“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

3”是多余的条件。

3.分析与解答。

(1)独立思考,理清关系。

师:请大家独立思考,尝试用画线段图的方式表示出“儿童

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

,并在线段图上标明哪一部分是“小明5

体内的水分”,即 28 kg;哪一部分是要求的“小明的体重” ,然

后写出等量关系式。

师:在画图的时候,你们是怎么想的 ?画图时需要注意什么 ?

4

生:“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5”,先画儿童的体重,把它看成单位“ 1”,平均分成 5 份,水分的质量约占 5 份中的 4

份。画图时,要先画单位“l ”的量,然后再画它的几分之几;还

要标上各部分表示什么,数量是多少。

师:根据线段图所示,儿童体重和儿童体内的水分之间有什么等量关系 ?

4

= 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因为求一个数生:小明的体重× 5

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分数乘法计算。

(2)集体交流,解决问题。

师:请大家尝试列式计算,求出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可能有列方程解答的,也有用算术方法过解答的。

师:说说你们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生 1: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

程45

生 2:我是算术方法做的。列式为:28÷5=28 ×4=35(kg) 。

生 3:我也是用算术的方法做的: 28÷4×5=35(kg) 。

(3)对比分析,优化方法。

4.回顾与反思。

(1)反思 1:我们的结果是否合理 ?

4

师:如果小明的体重是35kg,那么他体重的5就是水分了,是不是 28 kg 呢?

4

生: 35×5 =28(kg) ,答案是正确的。

(2)反思 2:题目中还有一条信息“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

2

的3”,与要求的问题有关吗 ?题目为什么要列出这一条多余的信

息?

生:这一条信息与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关系,是用来迷惑我们的。

(3)反思 3:这道题与课前复习时所做的两道题有什么区别 ?

又有什么联系 ?

生1:区别是课前的两道题是都知道单位“ l ”的量,求单位“ l ”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今天学的是知

道单位“ 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 1”的量。

生2:它们的联系是都用到了分数乘法的意义,也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分数乘法计算。只是前面的两道题是这

个数知道了,求它的几分之几,直接算;今天的问题是知道了一

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个数未知,就可以列方程。

( 三) 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八第 1 题、第 2 题和第 3 题。

( 四)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

课题:解决问题(二)

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

知识与技能

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能够熟练地解答这类的实际问题。

经历画图分析数量关系,验证,讨论等过程,掌握用方程解决这

过程与方法

类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并进行列式解答。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总课时9第6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 一 ) 复习铺垫

1.复习分数乘法问题。

2

妈妈的体重是 50 千克,小红的体重比妈妈轻5 , 小红的体重

教是多少千克?

2、集体交流,思考的步骤。

小结:这是我们之前学习过的有关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求

学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 二) 探索交流

1.出示例题。

2.阅读与理解。

(1)阅读题目,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条件和问题。

条件:小明的体重是35 千克,小明的体重比爸爸轻问题:爸爸的体重是多少?

3.分析与解答。

(1)独立思考,理清关系。8 15

师:请大家独立思考,在两个人的体重中“谁”是单位“1”?尝试用画线段图的方式表示出爸爸的体重,小明的体重,并在线

8

段图上标明爸爸的体重比小明的体重轻的15 ,然后写出等量关系式

师:在画图的时候,我们要先怎样画?先画那个数量?为什么?

生:要先画表示爸爸的线段,因为它是比较的标准。把爸爸

的体重分成 15 段,画小明的线段的时候,比表示爸爸的体重的短,短的线段相当于这样的8 段。

(2)集体交流,解决问题。

师:请大家尝试列式计算,求出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可能有列方程解答的,也有用算术方法

解答的。

师:说说你们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生1: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解:

设小明爸爸体重是 x kg 。

8

爸爸的体重×( 1- 15)=小明的体重

8

x×(1-15)=35

生 2:我是这样列数量关系式的

爸爸的体重 - 爸爸比小明重的部分 =小明的体重

程8

x-15 x=35

生 3:用算术方法解答: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关系式为:

88

小明的体重÷ ( 1- 15)=爸爸的体重35÷(1- 15)=75(kg)(3)对比分析、优化方法。

师:不同的方法,相同的结果。刚才这几种方法,都很有道理。

请大家分析对比一下,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4.回顾与反思。

8

(1)反思 1:验证小明的体重是否比爸爸轻15,也可引导学

8

生思考“比 75kg 轻15是多少千克 ?学会用乘法验证。

(2)反思 2:课前的题和例 5 有什么不同?

生 1:区别是课前的题是知道单位“ l ”的量,求比单位“ l ”

多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今天学的是知道比

单位“ 1”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单位“ 1”的量。

( 三) 巩固练习

1 .完成练习八第 7 题和第 8 题。

先让学生自主解答,然后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八第9 题。要求平均每车运走这批大米的几分之

2

几,就是把7平均分成 4 份,求其中的 1 份,用除法计算:要求剩下的大米还要几车才能运完,应先求出剩下的大米占这批大米的几分之几,再用它除以平均每车运走这批大米的几分之几即2211215

可。7÷4=7×4=

14(1-7

14

=

7×14=10

( 四) 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

生:学习了画图表示数量关系,学习了列方程解决单位“ l ”未知的实际问题。

师:看来大家都很会学习,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还将遇到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课题:解决问题(三)

使学生学会分数和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用方程解

知识与技能

答应用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小组合作探讨。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归纳分数和倍问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解决实际问题。

正确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教学难点

的应用题。

总课时9第7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我们一起看看六三班的得分情

况吧!

( 二) 探索交流

1.出示例题。

2 .阅读与理解。

(1)阅读题目,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

学生 1:下半场的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我们班全场的得分是

42 分。

生 2:上半场和下半场的得分都是未知数。

过3.分析与解答。

(1)同伴交流,理清关系。

( 2)学生汇报

程1

汇报 1:上半场 +下半场 =全场得分上半场×2 = 下半场

我们可以设上半场为 x.

1

X+2 x=42

1

(1+2 )x=42

3

2 x=42

3

x=42÷2

2

x=42×3

x=28

1

28×2 =14 (分)

汇报 2:我们可以设下半场的得分x 分。那么上半场的得分是2x.

2x+x=42

3x=42

教X=42÷ 3

X=14

2x=2×14=28

学汇报 3、用算术方法解答: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关系式

88

为:小明的体重÷( 1- 15)=爸爸的体重 35÷(1- 15)=75过(kg)

( 3)对比分析、优化方法。

师:不同的方法,相同的结果。刚才这几种方法,都很有道程

理。请大家分析对比一下,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 ?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交流,发现第三种方法其实是第一种方法的逆运算,即根据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去理解,而第二种方法是用

分数的意义一步一步进行推理计算。第一、二种用方程解答的方

法,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顺向思考,就能找到等量关系并列出

方程。这样的数量关系和思考方法与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是一致

的。

4、回顾与反思:

引导学生从检验方程的解、检验是否符合题中的数量关系。

进行验证。。

1

28+14=42 ,全场得分的确是 42,14÷28= 2,下半场的得分确

1

实是上半场得分的2,符合题意,解答结果正确。

( 三) 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基础练习 1 .完成练习九 1、2 题。

先让学生自主解答,然后集体交流。

加强练习 2、完成练习九 3-5 题。

( 四) 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

生1:学会了如何求两个未知量的分数应用题

生2:: 应先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式,再设其中的一个量为 x,

找x和另一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师:看来大家都很会学习,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还将遇到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课题:解决问题(三)

通过情境创设,理解工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会分析问题,学

知识与技能

会找等量关系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画线段图等方式等多种方法,体验数学的应

过程与方法

用价值。

情感态度感受知识的迁移、变换,通过问题解决的多种方法,体会事物的

与价值观灵活性,多样性。

教学重点分析工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解答工程问题的应用题。

总课时9第 8 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一、复习旧知,做铺垫

师:同学们,我们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做工问题涉及到哪

三种量?

教生: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