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1章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第11章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1.决定总需求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要点:收入水平和结构、供求水平的结构对应、消费、投资、净出口的大小、物价水平、利率水平、政府支出 2.为什么价格水平的上升会提高利率? 答案要点: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条件下,价格水平上升意味着货币需求增大和实际货币存量的减少,为保持货币市场的均衡,就必须提高利率来抑制货币需求的增长。 3.为什么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答案要点:在投资的预期收益不变情况下,利率下降意味着投资成本的减少和利润的增加,所以,企业会增加投资。而增加投资需求就会增加产出和均衡收入。这样,IS曲线就会表现出向右下方倾斜。 4.为什么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答案要点:均衡收入提高增加了货币的交易需求,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条件下,为保持货币市场的均衡,利率必须上升,以便抑制货币的投机需求。于是,LM曲线就会表现出向右上方倾斜。 5.减少政府支出为什么会降低利率? 答案要点:这会降低货币需求,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为维持货币市场的均衡,利率必须降低。 6.增加货币供给为什么会降低利率? 答案要点:货币供给增加会使货币市场失去原来的均衡,要

恢复均衡就需要相应增大货币需求,为此,利率就会降低。 7.IS曲线和LM曲线为什么不能各自独立地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均衡的利率? 答案要点:IS曲线涉及的利率是外生变量,必须由货币市场决定;LM曲线涉及的收入也是外生变量,必须由产品市场决定,所以他们都无法各自独立地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均衡的利率。 8.你认为IS?LM模型是说明总需求的好模型吗? 答案要点:该模型具有较简洁、直观、能大致说明宏观经济中总需求的优点和特征。但其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一是两条曲线的交点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严重影响其说服力。二是模型无法反映消费需求的情况。三是该模型受限于其静态表现。四是没有表现出凯恩斯所强调的投资需求的不确定性,表现的却是投资与利率的确定性关系。参见教材p113?115的内容。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第十一章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一、填空题 1.各国中央银行都以____________作为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标准。 2.人们日常使用的货币供给概念一般都是___________货币供给。 3.货币当局可以通过调控基础货币和乘数来间接调控____________。 4.再贴现率提高意味着商业银行的____________也随之提高。 5.法定存款准备率提高意味着商业银行的____________降低。 6.再贴现政策主要通过____________机制间接地发挥作用。 7.通货存款比例取决于____________的持币行为。 8.在发达的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由两个环节构成:______和_______。 9.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定义的准货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10.实际货币供给是指剔除____________影响因素的货币存量。 二、单项选择题 1.在市场经济中,下列属于外生变量的是()。 A.价格B.基础货币 C.利率D.汇率 2.作用力度最强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A.公开市场业务B.再贴现率 C.流动性比率 D.法定存款准备率 3.通过影响商业银行借款成本而发挥作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A.公开市场业务B.再贴现率 C.流动性比率D.法定存款准备率 4.通过影响商业银行放款能力来发挥作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A.公开市场业务 B.再贴现率 C.流动性比率D.法定存款准备率 5.对于通货,各国的解释一致是指()。 A.活期存款B.支票存款 C.银行券D.世界货币 6.一般情况下通货比率与收入的变动成()。

第11章货币需求

第9章货币需求 ● 选择题 1、费雪方程认为()。 A 货币流通速度稳定不变 B 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 C 物价水平决定货币量 D货币量与物价水平无关 2、剑桥方程认为()。 A 货币供给的变动会引起物价水平同比例的变动 B 方程中的k是常数 C 系数k会经常波动 D 货币需求与收入水平有关 3、与剑桥方程有关的代表人物有()。 A 凯恩斯 B 马歇尔 C 庇古 D 亚当·斯密 4、剑桥方程与费雪方程的不同之点在于()。 A 两者在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上观点不同 B 强调货币的职能上不同 C 是从宏观还是微观出发研究问题上不同 D 对V或k的稳定性观点不同 5、凯恩斯认为决定人们货币需求的动机有()。 A 交易动机 B 预防动机 C 避险动机 D投机动机 6、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认为货币需求量取决于()。 A 国民收入 B 投资 C利率 D 储蓄 7、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认为货币需求与()有关。 A 恒久国民收入 B 货币收益率 C 金融资产收益率 D 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 之比 E 预期通货膨胀率 8、被称为“栖息的货币”的货币是以下哪个理论的内容()。

A现金交易数量说 B现金余额数量说 C流动性偏好理论 D货币学 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9、认为货币的交易需求也与利率有关,并将凯恩斯货币理论模型修正为M=Ml+M2= Ll (y,i)+L2(i) 是以下哪一位经济学家的贡献? ()。 A弗里德曼 B鲍莫尔 C卢卡斯 D萨缪尔逊 10、“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它出现在以下哪一个传递机制中? ()。 A货币供应量增加→净利率趋于下降 B利率趋于下降→ 投资需求上升 C投资需求上升→ 就业量上升 D就业量上升→ 产出和收入增加 [返回] ● 辨析题 1、()费雪方程与剑桥方程实际上是一样的。 2、()费雪方程中的货币是“飞翔的货币”。 3、()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是费雪方程的发展。 4、()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 5、()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增加。 6、()现金交易数量说强调了人们对货币的主观需求因素。 7、()传统的货币数量说主要是价格水平学说,将货币数量与价格水平直接联系起来。 8、()根据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作为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之一的投机动机是国民收入Y的正相关函数。 9、()鲍莫尔模型论证了即使是纯粹作为交易工具的货币,也对利率相当敏感,并随收入提高,且有“规模经济”的特点。 10、()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他以“恒久收入”来代替当前收入作为财富的代表。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第十一章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第一节现代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一、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1. 信用货币替代金属货币的过程,早就萌芽于古老的信用工具之中; 2. 现代的信用货币:⑴最早的典型形态是银行券;硬辅币的发行通常统一于中央银行,也属信用货币;⑵银行活期存款(活期存款的种种不同的名称);⑶定期存款和居民在银行的储蓄存款。 生活中,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与活期存款,存款与银行券,它们之间时时相互转化,它们之间的界限也不断被打破。这些现象说明,必须把它们视为同质的货币才符合实际。 4. 所有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货币,除钞票和硬币外,IMF概称之为“存款货币”。 二、信用货币与债权债务网 1. 形形色色的信用货币之所以成为流通中货币的统治形态,是与信用这种经济联系全面覆盖经济生活紧密相关的。 2. 现代经济生活,所有经济行为主体都由债权债务关系联结在一起,并在债权债务的网络中进行运作。所以,用信用的支付工具实现债权债务的消长和转移势所必然。 第二节存款货币的创造 一、现代银行功能——创造存款货币 由于银行券的发行权已集中于中央银行,所以,现代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集中体现为创造存款货币。 二、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1. 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这一对范畴,在金属铸币流通的条件下即已存在。 2. 在支票存款和转账结算的基础上,出现了具有如下特点的经济行为: ⑴设A银行吸收到客户存入10 000元铸币;根据经验,保存相当于存款额20%的铸币即足以应付日常提取铸币需要。那么,A银行即可把8 000元铸币贷给乙。A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⑵乙将8 000元铸币支付给丙,丙把铸币存入自己的往来银行B,按照同样的考虑,B 银行留下20%的铸币即1 600元,其余6 400元铸币贷给客户丁。这时,B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每章练习及其答案 深圳大学 金融学

第12章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二、填空 1.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___________。 2.现金在______银行帐户上是负债项目;而在_______银行帐户上则是资产项目。 3.存款货币的创造必须具备两个必要前提:______和______。 4.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包括存款货币银行的______和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 5.扩大资产业务不以负债的增加为前提是_______特有的权力。 6.从客观经济过程来说,中央银行为存款货币银行补充存款准备,支持其创造信用货币的能力要受到___________的约束。 7.银行派生创造存款的倍数大小如何,除了取决于法定存款准备率的高低以外,还要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多方面的制约。 8.定期存款与火气存款之比的变动主要决定于社会公众的。 9.作为存款货币创造的基础,基础货币是有___________提供的。 10.在经济增长的条件下,存款货币银行的________ 必须不断地得到补充,以便使之既能保证现金的不断提取,有能保证创造出经济生活所必需的越来越多的存款货币。 三、判断 1.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作为辅币的金属货币也属于信用货币的范围。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界定的存款货币仅包括活期存款,而不包括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 3.信用货币之所以成为流通中货币的主要统治形态,是与信用这种经济联系全面覆盖经济生活紧密相关的。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定期存款的利率下调将使货币乘数减小。 5.现金的增发是以存款准备不断得到补充得以实现的。 6.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外汇,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 7.中央银行扩大了资产业务,也就相应形成了存款货币银行的准备存款。 8.基础货币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资产。 9.通货作为基础货币的一部分,其自身也会随着存款货币的派生过程多倍增加。 四、不定项选择 1.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存款准备总额增加是来自于: A. 中央银行 B. 商业银行自身 C. 存款人 D. 其他金融机构 2.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下列哪些途径增加自己的存款准备: A.向中央银行再贴现B.向中央银行再贷款C.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外汇D.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债券 3.存款货币银行的存款准备包括: A.准备存款B.库存现金C.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D.贷款 4.现金漏损率越高,则存款货币创造乘数: A. 越大 B. 越少 C. 不变 D. 不一定 5.存款货币银行派生存款的能力: A.与原始存款成正比,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正比B.与原始存款成正比,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 C.与原始存款成反比,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正比D.与原始存款成反比,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 6.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越大,则货币供应量: A. 越多 B. 越少 C. 不变 D. 不确定 7.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提高了定期存款利率,则货币创造乘数: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少 D. 不确定 8.存款货币银行影响派生存款能力的因素有: A. 财政性存款 B. 原始存款 C.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D. 超额准备金率 五、问答 1.试举例分析现代金融体制下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 2.试说明中央银行是否可以无限制地为存款货币银行补充准备存款 3.什么是基础货币它对货币供给量有什么影响 4.什么是货币乘数简要分析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 5.为什么说现代信用货币制度是最节约的货币制度 6.试论述由中央银行和存款货币银行构成的双层次货币创造机制是既能从微观角度又能从宏观角度满足货币需求的机制。

第11章《货币供给及现代货币创造》习题及答案(1)

(七)计算题 1.假定基础货币为1000,支票存款的法定准备率为10%,现金漏损率为2%,银行体系的支票存款为4000,试求银行支票存款的实际准备率与超额准备金? 2.假定商业银行系统有150亿元的存款准备金,rd=10%,如果rd上升至15%或下降至5%时,最终货币供给量有何变化? 3.如果你在A银行存入1000元现金,假设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为5%,那么A银行的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有何变化?A银行能够增加多少贷款?整个银行体系在简单存款创造条件下最终会新创造多少货币? 4.假定某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得了10000元的贴现贷款,如果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10%,并且该商业银行持有10%的超额准备金,流通中的现金漏损率为20%,那么:(1)存款乘数为多少?(2)银行体系最终将创造出多少存款货币?(3)货币乘数为多少? 5.根据下列数字,计算相关结果: 法定准备金比率()=0.10,现金()=2800亿元,存款()=8000亿元,超额准备金()=400亿元 (1)计算: 现金比率(现金漏损率)= 超额准备金率()= 货币乘数()= 法定准备金()= 准备金()= 基础货币()= (2)假定中央银行将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调低为0.08,基础货币不变,存款比率不变,计算: 货币乘数()= 货币供给()= (七)计算题 1.因为Mb=C+R=C+R法+R超 R法=4000×10%=400 C=4000×2%=80 R超=Mb-C-R法=1000-80-400=520 实际准备率=(400+520)÷4000×100%=23% 2.D1=1/rR=1/10%150=1500(亿元) D2=1/rR=1/15%150=1000(亿元) D3=1/rR=1/5%150=3000 (亿元) rd由10%上升至15%时,货币供给量减少500亿元; rd由10%下降至5%时,货币供给量增加1500亿元。 3.法定准备金=1000×5%=50(元) 超额准备金=1000-50=950(元) A银行能够增加贷款950(元) 整个银行体系在简单存款创造条件下最终会创造的货币=R?K=1000×1/5%=20000(元)新创造货币20000-1000=19000(元) 4.(1)存款乘数2.5=1/(10%+10%+20%)

第11章教案

第十一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 均衡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1)IS、LM 曲线的含义与性质特征,IS、LM 曲线的推导方法;(2)IS、LM 曲线的移动;IS—LM 模型及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的计算。 教学重点:IS 曲线和LM 曲线的推导;IS 和LM 曲线的移动;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 教学难点:IS-LM 曲线的移动 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 [1](美)N.格里高利·曼昆著,梁小民,梁砾译,经济学原理(第7 版):宏观经济学分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年5 月第1 版。 [2](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萧琛主译,宏观经济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年1 月第1 版。 [3](美)奥利维尔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大卫约翰逊(David Johnson)著,王立勇等译,宏观经济学(第6 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年6 月版。 第一节产品市场的均衡:IS 曲线 一、IS曲线的前提条件:产品市场的均衡 IS 曲线是以产品市场的均衡为前提的。 产品市场的均衡是指产品在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都相等的情况。产品市场的均衡既体现供给与需求相等的关系,也对应于一定的价格水平。所以,产品市场的均衡一定是在一定价格水平上的均衡。但是,在本章,特别是在 IS 曲线中,价格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因为 IS 曲线探讨的所有情况都是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的情况,只是均衡水平不同而已。所以,本章暂时假定价格不变。 二、IS 曲线的含义和推导 (一)IS 曲线的含义 IS 曲线是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的一条曲线,它反映某些相关经济变量(或指标)相互联动的情况。 I 代表投资,S 代表储蓄,IS 曲线就是使投资与储蓄相等时所有代表均衡利率水平和均衡收入水平的组合点的集合。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第十二章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第一节现代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现代货币最早的典型形态是银行券。当今世界各国所使用的钞票都是银行券。银行活期存款也应视为货币,其根本特征是随时可据以签发支票用以购买和支付,同时也有权从中提取钞票。 所有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货币,除钞票和硬币外,统称“存款货币”。 今天的货币无一例外都是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与债权债务网 现在的钞票都是银行券,是银行的债务,银行券持有者的债权。购物时买方支付钞票,银行券的债权从买者转移到卖者手中。各种支付义务的过程也类似,这就使得整个经济中的任何经济交往都同时伴随着债权债务的转移。 第二节存款货币的创造 现代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集中体现为存款货币的创造 作为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的银行,在其调剂货币资金余缺和组织客户相互结算的基础上,发展了发行银行全和创造存款货币的功能。 现代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集中体现为存款货币的创造。 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

存款货币的创造与银行以支票存款为依据组织的转账结算有着直接联系,这在金属铸币和信用货币流通的条件下都存在。 把最初的存款称为“原始存款”,把在此基础上通过转账结算而扩大的存款称为“派生存款”。 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 以ΔD表示包括原始存款在内的经过派生的存款增加总额,以ΔR 表示原始存款或准备存款的初始增加额,rd 表示法定存款准备率,ΔL表示贷款总额,则: 存款货币创造的两个必要前提条件 存款货币创造的两个必要前提条件: 1、各个银行对于自己所吸收的存款只需保留一定比例的准备金。 2、银行清算体系的形成。 存款货币创造的乘数 银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所决定的存款总额,其最大扩张倍数称为派生倍数,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

第十一章 一、名词解释 1、货币政策: 2、物价稳定: 3、充分就业: 4、经济增长: 5、国际收支平衡: 6、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7、防御性公开市场业务: 8、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9、货币政策效应: 10、货币政策时滞: 二、单项选择题。 1、因具备调控力度大、效果好、灵活性大等优点,而成为各国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最常用的手段是( )。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产业政策 D、收入政策 2、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发达国家都把( )作为其货币政策的唯一目标。 A、稳定物价 B、经济增长 C、充分就业 D、国际收支均衡 3、人们普遍认为,只要消除了(),社会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A、摩擦性失业 B、自愿失业 C、非自愿失业 D、结构性失业 4、中介目标必须与最终目标密切相关,是指中介目标具备()。 A、相容性 B、可控性 C、相关性 D、准确性 5、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商业银行的()。 A、可贷资金量减少 B、可贷资金量增加 C、可贷资金量不受影响 D、可贷资金量不确定 6、凯恩斯学派主张以()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A、货币供给量 B、利率 C、法定准备金 D、超额准备金 7、货币学派认为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货币供应量 B、基础货币 C、利率 D、超额准备金 8、目前,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是( )。 A、信贷规模 B、现金发行量 C、货币供应量 D、信用总量 9、下列不是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主要冲突的是()。 A、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 B、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 C、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D、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第9章《货币供给及现代货币创造》习题及答案

第11章货币供给及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习题练习(一)单项选择题 1.各国中央银行确定货币供给口径的依据是()。 A.流动性 B.安全性 C.效益性 D.周期性 2.现阶段中国货币供应量中M2减M1是()。 A.狭义货币供应量 B.广义货币供应量 C.准货币 D.流通中现金 3.如果银行体系的超额准备金为75美元,法定准备金率为0.20,支票存款可能扩张()。 A.75美元 B.375美元 C.575美元 D.750美元 4.超额准备金等于()。 A.库存现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B.法定存款准备率×库存现金 C.法定存款准备率×存款总额 D.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 5.流通中现金加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构成()。 A.M0 B.M1 C.M2 D.M3 6.M1加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加居民储蓄存款构成()。 A.狭义货币供应量 B.广义货币供应量 C.准货币 D.货币供应量 7.超额准备金与实际准备金的数量关系是()。 A.前者=后者 B.前者>后者 C.前者<后者 D.不确定 8.如果(),那么法定准备金与实际准备金相等。 A.e>0 B.e<0 C.e=0 D.不确定 9.如果原始存款为30万,派生存款为90万,则K为()。 A.2 B.3 C.4 D.5 10.如果法定准备金为13万,超额准备金为7万,则实际准备金为()。 A.20万 B.13万 C.7万 D.6万 11.如果K=4,r=10%,e=10%,则C为()。 A.5% B.10% C.15% D.20% 12.内生变量是由()。 A.政策因素决定 B.经济因素决定 C.非经济因素决定 D.人为因素决定性 13.基础货币等于()。 A.通货+存款货币 B.存款货币+存款准备金 C.通货+存款准备金 D.原始存款+派生存款 14.在存款总额一定的情况下,法定准备率越高,商业银行可用于放款的份额()。 A.不变 B.越少 C.越多 D.为零 15.假定基础货币增加5%,货币乘数下降5%,那么货币供给量会()。 A.增加5% B.下降5% C.同增同减 D.不变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实行过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有()。 A.统存统贷 B.现金管理 C.工资基金管理 D.实贷实存 E.存贷挂钩,差额包干 2.银行不能创造存款货币的条件是()。 A.部分准备金 B.全额准备金 C.现金放款 D.法定准备率 E.现金漏损率 3.我国M1由()构成。

第11章 货币需求

1.金融资产交易是如何影响货币需求的? 在货币需求理论模型中是否应该把金融资产交易的需求包括在内?如果认为应该,函数式应如何建立? 答:(1)在凯恩斯的货币需求模型中,货币需求是一个与金融资产——债券——交易需求相对立的范畴:在他那里只有“对货币的需求”而没有“对金融资产交易的货币需求”。在其后继者那里,货币需求又变成了一个与金融资产交易需求互补的范畴:收入给定,对金融资产的需求多了,对货币的需求就少;对金融资产的需求少了,对货币的需求就多。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模型里,各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则是作为特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变量而被纳入考察的范围。他们虽然都考察了金融资产价格和收益率对微观主体持有货币的影响,但考虑的都是:在一定的收入之下,持有实物资产、货币资产和货币之外的其他各种金融资产的分配比例。在凯恩斯、后凯恩斯、以及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模型中,持有可带来收益的金融资产都是持有无收益货币的负相关因素。 (2)服务于金融资产交易的货币,是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客观存在。就经济整体运行来看,服务于金融资产交易的货币,它的性质、使命,不外乎是服务于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与服务于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居民长期手持现金和银行储蓄、企业预定用于投资的存款等等,没有区别。而且,服务于金融资产交易的货币与居民长期手持现金、与居民银行储蓄以及与企业预定用于投资的存款之间,频繁转化,相互消长,联系也极为明显、紧密。从这样的视角切入,对货币需求起决定作用的商品服务供给PQ 或者是收入Y ,无疑也制约着金融资产交易所需的货币。至于利率,在金融资产领域中的作用极大;对于金融资产定价,是决定性的因素。但是在决定服务于金融资产交易的货币数量方面能起什么作用,则不清楚。 2.你觉得应如何建立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模型? 答:(1)建立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模型应该考虑的因素: 首先,我国既要重视宏观货币需求,又要重视微观货币需求。中国过去研究货币量侧重于客观需要量,即如何根据经济增长、流通扩大对货币的需求而供应货币。而西方经济学则侧重于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主体对货币的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上两种需求都是客观存在的。 其次,重视我国货币需求结构的构成。从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实际情况来看,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交易性货币需求,即由企事业单位和家庭个人为维持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产生的需求;二是投资(机)性货币需求,它主要受利率及居民个人收入水平的影响。 再次,重视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根据西方的货币需求理论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影响我国现阶段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收入水平、收入的分配结构、物价水平、利率因素、货币流通速度、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企业与个人对利润与价格的预期及制度因素等等。 此外,我国还应重视对经济体制改革与货币需求的关系。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旨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增强国力,增加有效供给,满足社会需求,提高人民对货币的需求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我国货币经济和信用经济的发展,从而相应导致货币需求量的变化:一方面是货币需求总量的变化,另一方面是不同类型主体的货币需求变化。 (2)根据上述分析,总体货币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 (,,,,)d b m M f Y P I I u 式中,M d 为总体货币需求量;Y 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国民收入;P 为价格水平;I b 为银行存款利率;I m 为金融资产收益率;u 为随机变量,它包括了经济生活中许多可能出现的、偶然造成货币需求变动的因素,以及市场供求状况、制度性因素等。 3.为什么应该将微观角度与宏观角度结合起来考察经济生活对货币的需求? 答: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角度,就是从微观主体的持币动机、持币行为考察货币需求变动的规律性。将机会成本变量引入货币需求模型或函数,是从微观角度考察货币需求问题的典型表现。其目的在于说明利率和价格变动这类因素对货币持有主体可能造成的潜在收益或损失,以及这种潜在收益或损失对微观主

深大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第11章财政

第十一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一、判断题 √1、流动性陷阱指LM曲线呈水平状,此时财政政策最有效。 ×2、当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时,可采取紧缩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刺激就业。 √3、如果LM曲线是完全垂直的,那么财政政策在增加就业方面是无效的。 ×4、内在稳定器仅指累进所得税制。 ×5、政府支出增加时,可能会使私人支出减少,这一效应称为替代效应。 ×6、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敏感性越大,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越大。 √7、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之一是使失业率降到自然失业率之下。 √8、在凯恩斯主义出现后,财政政策不以实现收支平衡为目标,而是为实现充分就业服务。 ×9、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不论在什么条件下都会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10、一般说来,货币政策的决策要比财政政策的决策迅速。 二、选择题 C 1、货币供给增加使LM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 A、LM曲线和IS曲线都陡峭; B、LM曲线和IS曲线都平缓; C、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 D、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陡峭。 D 2、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A、LM曲线和IS曲线都一样陡峭;B、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C、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D、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垂直。

B 3、货币供给的变动如果对均衡收入有更大的影响,是因为()。 A、私人部门的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B、私人部门的支出对利率更敏感; C、支出乘数较小; D、货币需求对利率更敏感。 C4、在下述何种情况下,挤出效应比较大?() A、非充分就业; B、存在货币的流动性陷阱; C、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较大; D、现金持有率较低。 B 5、以下何种情况不会引起收入水平的上升()? A、增加自主性支出; B、增加净税收; C、增加自主性转移支付; D、减少自主性税收。 A 6、如果政府支出的增加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相同时,收入水平会()。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相关。 D7、下列哪一项不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 A、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 B、稳定的实际GDP增长率; C、国际收支平衡; D、政府预算盈余。 C8、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A、决策人的意愿; B、IS和LM曲线的交点; C、IS和LM曲线的斜率; D、货币供给量。 A 9、中央银行在公开的证券市场上买入政府债券会使货币供给量()。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难以确定。C10、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导致() A.货币供给量减少,利率降低B.货币供给量增加,利率提高

第12章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第12章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练习题 一、术语解释 1.原始存款 2.派生存款 3.现金漏损 4.超额准备金 5.基础货币 6.货币乘数 7.现金发行 8.现金回笼 二、填空 1.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 2.现金在银行账户上是负债项目;而在银行账户上则是资产项目。 3.存款货币的创造必须具备两个必要前提:和。 4.基础货币又称为高能货币,包括存款货币银行的和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 5.扩大资产业务不以负债的增加为前提是特有的权力。 6.从客观经济过程来说,中央银行为存款货币银行补充存款准备,支持其创造信用货币的能力要受到的约束。 7.银行派生创造存款的倍数大小如何,除了取决于法定存款准备率的高低以外,还要

受到、和等多方面的制约。 8.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之比的变动主要决定于社会公众的。 9.作为存款货币创造的基础,基础货币是由提供的。 10.在经济增长的条件下,存款货币银行的必须不断地得到补充,以便使之既能保证现金的不断提取,又能保证创造出经济生活所必需的越来越多的存款货币。 三、判断 1.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作为辅币的金属货币也属于信用货币的范围。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界定的存款货币仅包括活期存款,而不包括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 3.信用货币之所以成为流通中货币的主要统治形态,是与信用这种经济联系全面覆盖经济生活紧密相关的。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定期存款的利率下调将使货币乘数减小。 5.现金的增发是以存款准备不断得到补充得以实现的。 6.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外汇,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 7.中央银行扩大了资产业务,也就相应形成了存款货币银行的准备存款。 8.基础货币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资产。 9.通货作为基础货币的一部分,其自身也会随着存款货币的派生过程多倍增加。 四、不定项选择 1.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存款准备总额增加是来自于: A.中央银行 B.商业银行自身 C.存款人 D.其他多种机构 2.商业银行可能通过下列哪些途径增加自己的存款准备: A.向中央银行再贴现 B.向中央银行再贷款 C.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外汇 D.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的持有的债券 3.存款货币银行的存款准备包括: A.准备存款 B.库存现金 C.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D.贷款 4.现金漏损率越高,则存款货币创造乘数: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不一定 5.存款货币银行派生存款的能力:

(货币银行学)第十章 现代货币创造机制

第十章现代货币创造机制 第一节存款货币的创造 一、存款货币创造的意义 作为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的银行,不仅可以调剂货币资金余缺和组织客户相互结算,同时也发展了发行银行券和创造存款货币的功能。 二、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原始存款是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这部分存款仅仅是流通中的现金变成了银行的活期存款,银行存款的增加正好是流通中现金的减少,不会引起货币供给总量的变化。 派生存款是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是原始存款的对称。派生存款产生的过程就是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形成新的存款额,最终导致银行体系存款总量增加的过程。公式为: 派生存款=原始存款*(1/法定准备率- 1) 存款货币,是指使用支票可以随时提取的活期存款。 法定准备金,是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则金融机构可用来放贷的资金减少。 超额准备金,是金融机构存放在中央银行超出法定准备金的部分,主要用于支付清算、头寸调拨或者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资金。 三、简单的存款货币创造过程 在分析存款货币创造机制之前,我们先假设:部分准备金制度,要求有关金融机构将其所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以中央银行存款的形式留作准备金;非现金结算制度,银行向客户贷款是通过增加客户在银行存款账户的余额进行的,客户则是通过签发支票完成支付行为,银行在增加贷款或投资时,增加了存款额,创造了派生存款,若客户以提取现金的方式向银行取得贷款,则不会形成派生存款;非支票存款为0 则有公式: 无论是铸币存款货币的创造还是现代金融体系下的存款货币创造,必须具备两个紧密联系的必要前提条件:第一是银行并不需要为其所吸收的存款保持100%的存款准备,只需保留一定比例的准备金,即部分存款准备金制度;第二是银行清算体系的形成,也被称为非现金结算制度,各种银行间的同业往来帐户或在清算中心开立的账户都可以结清应收应付差额。 四、存款货币创造乘数及其修正——存款货币的多倍创造 上面的存款创造过程中存在一系列漏出因素:存款准备金率越高,商业银行创造存款的倍数越小。 现金漏损率:是指银行在创造派生存款的过程中,有部分现金会流出银行体系,留存在人们手中不再流回。由于现金外流,银行可用于放款的资金减少,削弱了银行体系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 超额准备金率:对于信用的伸缩影响,同法定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有同等作用。 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的比率:经济行为主体既会持有活期存款,也会持有定期存款。 现金漏损率/提现率=现金漏损额/活期存款总额 存款货币创造乘数=1/(现金漏损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现实中,银行实际持有的存款准备金通常是高于法定准备金。这就是说银行的初始准备还有一部分是以超额准备金的形式存在。超额准备金与活期存款总额的比,称为超额准备金率,以g代表。这时 存款货币创造乘数=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超额准备金率)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第十二章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第一节现代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现代货币最早的典型形态是银行券。当今世界各国所使用的钞票都是银行券。 银行活期存款也应视为货币,其根本特征是随时可据以签发支票用以购买和支付,同时也有权从中提取钞票。 所有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货币,除钞票和硬币外,统称“存款货币”。 今天的货币无一例外都是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与债权债务网 现在的钞票都是银行券,是银行的债务,银行券持有者的债权。购物时买方支付钞票,银行券的债权从买者转移到卖者手中。各种支付义务的过程也类似,这就使得整个经济中的任何经济交往都同时伴随着债权债务的转移。 第二节存款货币的创造 现代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集中体现为存款货币的创造 作为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的银行,在其调剂货币资金余缺和组织客户相互结算的基础上,发展了发行银行全和创造存款货币的功能。现代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集中体现为存款货币的创造。 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

存款货币的创造与银行以支票存款为依据组织的转账结算有着直接联系,这在金属铸币和信用货币流通的条件下都存在。 把最初的存款称为“原始存款”,把在此基础上通过转账结算而扩大的存款称为“派生存款”。 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 以ΔD表示包括原始存款在内的经过派生的存款增加总额,以ΔR表示原始存款或准备存款的初始增加额,rd表示法定存款准备率,ΔL表示贷款总额,则: 存款货币创造的两个必要前提条件 存款货币创造的两个必要前提条件: 1、各个银行对于自己所吸收的存款只需保留一定比例的准备金。 2、银行清算体系的形成。 存款货币创造的乘数 银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所决定的存款总额,其最大扩张倍数称为派生倍数,也称派生乘数。它是法定准备率的倒数。若以K表示派生乘数,则如下式:

金融学习题答案第11章货币政策调控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调控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写在题后的括弧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C 2.D 3.B 4.C 5.A 6.D 7.B 8.A 9.A 10.B 11.B 12.A 13.C 14.C 15.D 二、多项选择题(在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二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写在题后的括弧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BCD 2.ABCE 3.ABDE 4.ABCDE 5.BCD 6.ABCE 7.ACE 8.ABCD 9.ABCD 10.BCE 三、简述题(回答要点并加以解释或说明) 1.答:(1)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一定时期内利用某些工具作用于某个经济变量,从而实现某种特定经济目标的制度规定的总和。它是实现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目标的核心所在,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2)货币政策有三大构成要素:①货币政策工具;②货币政策中介指标;③货币政策目标。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通过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去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2.答:(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由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按规定的比率上缴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比率达到收缩或扩张信用的目标。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中央银行控制银行体系总体信用创造能力和调整货币供给量的工具。(2)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效果表现在它对所有存款银行的影响是平等的,对货币供给量具有极强的影响力,通常称它是一帖“烈药”。(3)因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力度大、反应快,所以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①对经济的震动太大,不宜轻易采用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的工具;②存款准备金对各类银行和不同种类存款的影响不一致,如提高法定准备金,可能使超额准备率低的银行立即陷入流动性困境,从而迫使中央银行往往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或贴现窗口向其提供流动性支持。 3.答:(1)再贴现政策,是指央行通过正确制定和调整再贴现率来影响市场利率和投资成本,从而调节货币供给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2)再贴现政策的最大优点是中央银行可利用它来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责,通过再贴现率的变动影响货币供给量、短期利率以及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超额准备金,达到中央银行既调节货币总量又调节信贷结构的政策意向。(3)再贴现政策的缺点在于:①中央银行固然能够调整再贴现率,但借款与否和借款多少的决定权在商业银行,所以这一政策难以真正反映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向。②当中央银行把再贴现率定在一个特定水平上时,市场利率与再贴现率中间的利差将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波动,它可能导致再贴现贷款规模甚至货币供给量发生非政策意图的波动。③相对于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来说,贴现率虽然比较易于调整,但调整频繁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预期。 4.答:(1)公开市场业务则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方法,向金融系统投入或撤走准备金,用来调节信用规模、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以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2)公开市场业务具有明显的优越性:①运用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主动权在中央银行,可以经常性、连续性地操作,并具有较强的弹性;②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可灵活安排可以用较小规模进行微调,不至于对经济产生过于猛烈的冲击;③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促使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效结合和配合使用。(3)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也有其局限性:①需要以发达的金融市场作背景,如果市场发育程度不够,交易工具太少,则会制约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效果;

曹龙骐《金融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 货币政策控制

第11章货币政策调控 本章思考题 1.什么是货币政策?它有哪些构成要素? 答:(1)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一定时期内利用某些工具作用于某个经济变量,从而实现某种特定经济目标的制度规定的总和。它是实现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目标的核心所在,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2)货币政策有三大构成要素:①货币政策工具;②货币政策中介指标;③货币政策目标。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通过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去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由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的取舍在很大程度上依存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因而货币政策的三要素之间存在一种逆向制约关系。 2.试述货币政策目标内涵及诸目标之间的矛盾与统一。 答: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般亦称货币政策目标,它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操作而达到的最终宏观经济目标。 (1)货币政策目标的内涵 ①稳定币值。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稳定币值就是稳定货币购买力,货币购买力是用单位货币所能购买到的商品(或劳务)来衡量的,稳定货币购买力即指单位商品所能换到的货币数量保持不变。因为单位商品所能换得的货币数量就是物价,所以,稳定币值也就等于稳定物价。 ②经济增长。货币政策目标所追求的经济增长是指发展速度加快、结构优化与效率提高三者之间的统一。 ③充分就业。严格意义上的充分就业是指所有资源而言,它不仅包括劳动力的充分就业,还包括其他生产要素的“充分就业”即充分利用。但人们通常所说的充分就业仅指劳动力而言,指任何愿意工作并有能力工作的人都可以找到一个有报酬的工作。 ④平衡国际收支。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国家安全稳定的重要条件,也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 (2)货币政策目标相互之间的矛盾与统一 ①稳定币值与充分就业的矛盾与统一。就统一性看,币值稳定了,就可以为劳动者的充分就业与其他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提供一个良好的货币环境,充分就业同时又可能为币值的稳定提供物质基础。但是,稳定币值与充分就业之间更多地表现为矛盾性,即当币值比较稳定,物价上涨率比较低时,失业率往往很高,而要降低失业率,就得以牺牲一定程度的币值稳定为代价,稳定币值和充分就业两者难以兼顾。 ②稳定币值与经济增长的矛盾与统一。一般而论,这两个目标是可以相辅相成的,稳定币值有利于发展经济,经济发展也有利于稳定币值。但是,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史表明,在经济发展快时,总是伴随着物价较大幅度的上涨,而过分强调币值的稳定,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又会受阻。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国家政策和货币管理当局只能在可接受的物价上涨率内发展经济,在不妨碍经济最低增长需要的前提下稳定币值。 ③稳定币值与平衡国际收支的矛盾与统一。稳定币值主要是指稳定货币的对内价值,平衡国际收支则是为了稳定货币的对外价值。如果国内物价不稳,国际收支便很难平衡。国内物价稳定时,国际收支却并非一定能平衡,因为国际收支能否平衡还要取决于国内的经济发展战略、资源结构、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对称状况、国家的外贸政策、关税协定、利用外资策略等,同时还要受其他国家政策与经济形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④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与统一。通常,就业人数愈多,经济增长速度就愈快;而

存款货币创造机制

存款货币创造机制讲义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在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和非现金结算制度的条件下,存款在银行体系内运行会使存款总量增加,可以创造出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 2、教学内容:存款货币创造机制。 3、教学重点与难点:存款货币的多倍创造过程和货币乘数;影响存款货币创造的因素。 一、存款货币创造的条件 (一)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 (二)实行非现金结算制度 二、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所谓原始存款(Primary Deposit):是指能够增加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的存款,它包括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 所谓派生存款(Derivative Deposit):也称衍生存款或引申存款,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而言的,是指由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发放贷款而引申出的超过原始存款的那一部分存款。 三、存款货币的多倍创造与紧缩过程 (一)存款货币的多倍创造过程 为了分析简便,我们拟用简化的资产负债表—T型账户来详细说明银行存款货币的扩张过程,并作如下假设: ①银行体系是由中央银行和至少两家以上的商业银行所构成; ②法定准备金率为20%; ③存款准备金由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及其存于中央银行的存款所组成; ④银行客户将其一切收入均存入商业银行,不得提取现金; ⑤商业银行不得保留超额准备金。 设A银行吸收到客户甲存入的10000元现金,银行按照规定保存20%的准备金2000元后,就可以把剩下的8000元现金用于贷款。那么,A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假设入的8000元存入自己往来的银行B ,B 银行按照规定保留20%的准备金1600元后,剩下的6400元贷款给丁。这是,B 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B 又将剩下的5120元贷放出去……如此辗转存贷,直到增加的存款金额接近于零。 元,C 为6400元,D 为5120元,E 为4096元……。换句话说,出现了一个多倍存款创造的过程。最初由客户存入A 银行的10000元,经过银行体系的反复使用,扩张至50000元,用几何级数来表示,这一扩张过程为: 10000+8000+6400+5120+…… =10000×[1+(4/5)+(4/5)2+…] =10000×{1/[1-(4/5)]} =50000 由此可见,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一笔原始存款由整个银行体系运用的结果,可产生大于原始存款若干倍的存款货币。扩张的数额多少,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原始存款数量;二是法定准备率的高低。原始存款量越大,创造的存款量就越多;反之,越少。法定准备率越高,扩张的倍数就越小,创造的存款量越少;反之,倍数越大,创造的存款量越多。此关系可由以下公式表示如下: D=A ×式中的D 为经过派生的存款总额,A 为原始存款,r 为法定存款准备率。 (二)存款货币的多倍紧缩过程 存款货币多倍紧缩的原理和存款货币的多倍扩张过程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在扩张过程中,存款变动的数量为正;在紧缩过程中,存款变动的数量为负。 四、存款货币在量上的限制因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