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晋十六国南北大分裂的原因

东晋十六国南北大分裂的原因

东晋十六国南北大分裂的原因
东晋十六国南北大分裂的原因

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隋朝钱币

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隋朝钱币 三国、两晋、十六国 三国两晋十六国(公元196-439年)是含魏、蜀、吴三国鼎立及两晋、十六国两个历史时期。 三国魏初实行实物货币为主的货币政策,至明帝,才铸“曹魏五铢”。蜀汉广铸“直百五铢”大钱。吴更铸“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五千”等大钱。 两晋时期,西晋沿用“曹魏五铢”,东晋主要用孙吴及蜀汉旧钱。 十六国时期,后赵曾铸“丰货”,成汉在成都铸造过“汉兴”小钱。夏铸“大夏真兴”。前凉曾铸“凉造新泉”。 三国货币:魏、蜀、吴三国不同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形态,导致不同的货币流通形势。 曹魏地处中原,人众物博,商品经济相对发达,因此币制亦较稳定。初期以谷帛为币,后仅用了七个月五铢钱即废止,继而又恢复流通五铢钱,形同汉制,钱体较汉五铢稍小,显著的特点是外郭压五又压铢。 孙吴地处江南,物产较丰富,人民亦较富裕,但孙权实行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和大泉五千几个品种。到头来是官民交困,财政极度亏空,国基不稳,最后走向灭亡。 蜀汉地处巴川,自然地理条件均优,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但刘蜀所铸钱币亦有悖民意,亦先后铸了一些类似孙吴的虚值大钱,庶

民多不乐用,后不得已改铸实值钱以平民愤。即使想方设法整治币制,最后还逃脱不了失败亡国的命运。 两晋货币:两晋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自西晋惠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贾后乱政开始,爆发了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使西晋百业凋敝,未铸新钱,在流通中主要沿用汉、魏五铢钱和各种古钱。东晋偏安东南一隅,制钱继承了西晋的指导意识,不铸新钱,主要沿用孙吴地区旧钱。轻重杂行,既有“大泉五百”、“大泉当千”的大钱,俗称“比轮”;也有轻薄小巧的“沈阳钱”。这些钱相互交替或同时流通成为货币。每个钱币的单位定名为“文”,一千文为一“贯”。 南、北朝钱币 东晋之后,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1)。南朝先后经历宋、齐、梁、陈四个期代。北朝经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后改为北齐。西魏后改为北周。 南朝宋铸“四铢”、“孝建背四铢”、“大明背四铢”,重量不断减轻。至永光和景和年间,出现了更轻的“永光”和“景和”两铢钱。南朝齐基本没有铸钱。南朝梁铸“天监”五铢及“公式女钱”,又铸铁五铢钱。后又复制铜钱“二柱五铢”,“四柱五铢”。南朝陈整顿币制,改铸“天嘉五铢”,新造“太货六铢”钱。 北朝北魏铸“太和五铢”和“永平五铢”,后改铸“永安五铢”。北齐铸“常平五铢”。北周铸三大美泉:“布泉”当五大钱、“五行大布”和“永通万国”当十大钱。

东晋十六国南北朝侨州郡县与侨流人口研究

江苏社科规划 南京大学历史系胡阿祥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东晋十六国南北朝侨州郡县与侨流人口研究” (批准号:02CZS005)近期结项,成果鉴定等级为良好。最终成果为专著《东晋南朝侨州郡县与侨流人口研究》。 该成果考、辨、述、论结合,梳理了中国历史上特别是东晋南朝的侨置制度及其流变,复原了东晋南朝侨州郡县的具体设置,例说了东晋南朝侨流人口的状况及其影响,考释了研究东晋十六国南北朝侨州郡县与侨流人口问题的关键文献资料与主要研究成果。成果主要观点是: 1、作为我国历史上政区制度与政区建置中极为特殊的现象与极为复杂的问题,完全意义上的侨州郡县,需具备三要素,即①原州郡县的陷没与侨置,而侨置应“皆取旧壤之名”;②侨流人口的存在;③“侨置牧司”亦即行政机构的初备。侨置制度并非东晋南朝所独有,侨州郡县的普遍设置乃至成为风气,侨置制度的发展、完善乃至成熟,则推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代;而相对于十六国北朝,东晋南朝的侨置制度与侨州郡县又尤为正规、普遍。 2、侨州郡县是理解东晋南朝历史的一大关键。东晋南朝的历史虽然错综复杂,但其中也有主要线索可寻,此主要线索即侨州问题。侨州之间既颇多矛盾,又有各种形式的合作。因有矛盾,促成了东晋南朝侨州郡县的大量设置;因有合作,东晋南朝得以立国于南方。以此,研究东晋南朝史,理解侨州郡县以及与之相关的侨流人口,是为关键。 3、侨州郡县在东晋南朝普遍设置,乃至成为经久不废的制度,①与侨流人口的大量存在及其地域乡里观念的深固,与其迁徙及定居过程中结成乡族集团形式密切相关;②与正统观念密切相关;③与讲究郡望的社会风气密切相关;④与当时的政治、经济与军事情势等因素密切相关。由于产生背景与成立原因的复杂,东晋南朝侨州郡县的设立情形也相应地多种多样,计其初立之意,有:①处侨流而立者;②备职方而立者;③招诱侨流而立者;④位置失地官吏而立者;⑤出于军事需要而立者。 4、由于侨州郡县“上淆辰纪,下乱畿甸”,造成地方行政的不便与户籍制度的紊乱,大量白籍侨民的减免赋役,又影响了国家财政,这使得土断成为必要。东晋南朝的土断,主要是:①“正其封疆”即整理侨置;②“土断人户”即使侨流人口重新定籍;③土断的目的在于“明考课之科,修闾伍之法”。综而观之,土断整理侨置的效果并不理想,土断人户由于种种原因也进行得很不彻底,故对土断的意义不可估之太高。 5、东晋南朝侨州郡县的地理分布,联系着当时北方的治乱变迁与南方的政局演进,反过来又对东晋南朝军事形势、地区开发、文化兴衰乃至朝代递嬗发生影响。东晋南朝侨州郡县的分布格局是大分散、小集中、诸点成线、诸线成面,同时侨州郡县的分布与侨流人口的分布并不完全一致。这种分布格局的形成,交通因素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而土著因素、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政治因素等,在不同地区与不同时期,也各自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6、东晋南朝侨州郡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政区内的影响,也有政区外的影响;既有对当时的影响,也有对后世的影响。以对当时政区建置与政区制度的影响而论,包括三个方面:首先,相对于西晋,东晋南朝各级政区的增滥现象堪称明显,增滥的基础又在侨州郡县;其次,侨州郡与东晋南北朝时代政区设置的特殊现象双头州郡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无侨州郡则无双头州郡;再次,东晋南朝侨州郡县的紊乱与特殊,不仅集中反映了、而且极大程度上加剧了东晋南朝政区制度与政区设置的紊乱、特殊以及随宜状况,并最终葬送了东晋南朝的政区制度。 7、十六国北朝特别是十六国,汉族以及其他非统治民族的非汉族之频繁而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是由胡族统治者实施的,并且以强制迁移性质为主,强制迁移的目的,是以之为兵、用之耕耘。而十六国北朝移民的性质、地位、目的、政策, 东晋十六国南北朝侨州郡县与侨流人口研究

中国历代地图

中国历代地图

上图为: 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它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北伐匈奴第一次明确地划定了中国的版图。在北方是立国不久的匈奴以及东胡和月氏而西域诸国尚未与秦接触。 上图为: 西汉是一个锐意进取开疆扩土的王朝。尤其是设置了西域都护,将西域纳入了中国版图,意义尤为重大!同时西汉势力进入朝鲜半岛,将其半数领土划归中国。在北方强大的匈奴汗国与西汉争战不息,最终被西汉所击败。

上图为: 三国面积加起来基本上就是东汉的面积。曹操继承了东汉在西域的统治,设置了西域长史府,朝鲜半岛的一半归属于曹魏,越南大部归属东吴等国,一部分归属蜀汉。在北方鲜卑崛起对后来的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上图为: 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但其统一时间仅仅五十一年。 西晋的版图实际上就是三国合一的面积,没有开疆扩土也没有版图收缩。 不过西晋腐朽的制度导致了八王之乱,加之对鲜卑等游牧民族没有加以防范 使其深入其境内更是加速了西晋的灭亡。

上图为: 此期间汉族的东晋政权全线南迁,而在黄河流域各少数民族政权互相混战而使北方长期陷入分裂状态。前秦一度统一北方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之势,后因淝水之战中败于东晋而统治土崩瓦解,使北方再度分裂。而西域和青藏高原及匈奴故地此时并无强大政权。

此图是南北朝的第二个时期北巍和南齐对峙时期图。南北朝是东晋十六国后的又一分裂时期。此间敕勒臣服北巍后柔然逐渐占领漠北建立了强大的游牧国家而西藏高原吐谷浑部日益兴起。 上图为: 此图是南北朝末期的形势图。此间东魏和西魏分别被北齐和北周所取代。而取代南梁的南陈则是南北朝中面积最小的一个王朝。此时在北方突厥灭掉了柔然降服高昌等部建立起强大的突厥汗国,对中原王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五胡十六国年代表

五胡十六国年代表 国名首都年代开国者末任君主灭亡者 前仇池王国后仇池王国仇池 陇右 296~371 385~443 杨茂搜 杨定 杨纂 杨保炽 前秦帝国 北魏帝国 丘汉帝国江夏303~304 丘沈丘沈晋帝国成汉帝国成都304~347 武帝李雄李势晋帝国 汉赵帝国离石-黎亭-蒲 子-平阳-长安 -上邽 304~329 光文帝刘渊 摄政太子刘 熙 后赵帝国 前燕帝国昌黎-棘城-龙 城-蓟城-邺城 308~370 武宣帝慕容 嵬 幽帝慕容暐前秦帝国 芒荡汉帝国马兰山309~309 刘芒荡刘芒荡晋帝国略阳公国略阳310~319 蒲洪蒲洪晋帝国胡楚公国竟陵312~319 胡亢杜曾晋帝国虚除秦王国陇右316~320 虚除权渠虚除权渠汉赵帝国辽西公国令支318~338 段末秠段辽前燕帝国后赵帝国襄国-邺城319~351 明帝石勒石祇冉魏帝国前凉王国姑臧320~376 成王张茂张天锡前秦帝国句渠秦王国阴密320~320 句渠知句渠知汉赵帝国陈凉王国上邽322~323 陈安陈安汉赵帝国后辽东公国平郭333~336 慕容仁慕容仁前燕帝国侯子光帝国杜南山337~337 侯子光侯子光后赵帝国范贲帝国成都347~349 范贲范贲晋帝国黄韬帝国豫章348~348 黄韬黄韬晋帝国冉魏帝国邺城350~352 平帝冉闵惠帝冉智前燕帝国段齐王国广固350~356 段龛段龛前燕帝国 前秦帝国枋头-长安-晋 阳-南安-湟中 350~394 惠武帝苻洪末主苻崇西秦王国 刘显帝国襄国351~352 刘显刘显冉魏帝国张秦王国宜秋352~352 张琚张琚前秦帝国段勤帝国绎幕352~352 段勤段勤前燕帝国安国王国鲁口352~354 王午吕护前燕帝国苏林帝国无极352~352 苏林苏林前燕帝国刘晋王国平阳353~353 刘康刘康前秦帝国北成都王国南郑365~366 司马勋司马勋晋帝国弘汉王国广汉370~370 李弘李弘晋帝国张蜀王国绵竹374~374 张育张育晋帝国后燕帝国中山384~409 成武帝慕容昭武帝慕容北燕帝国

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基本特征

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基本特征 魏晋南北朝特定的时代条件,决定了该时期的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绚丽多姿,异彩纷呈。如果同汉、唐相比,揆其大要,其基本特征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一、自觉趋向型文化特征 黄巾大起义促使东汉大帝国的瓦解,维护其封建专制统治的儒家伦理纲常受到极大冲击,人们的思想从儒家名教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因而人的独立人格和自觉精神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同时,汉末至隋约400年内,基本上处于长期分裂割据(西晋统一至八王之乱只有8年),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那时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家族,每一个社会政治集团,每一个割据政权,要求得生存、自立和发展,都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努力,或者发挥人才的优势,从而有利于个人聪明才智的充分显示。加之东汉统一帝国的瓦解,人们热衷于寻找重新统一和治国的理论。这些时代条件不仅使得各类人才辈出,而且促使学术思想界儒、玄、墨、名、法、纵横、佛、道以至兵家都应时而出,形成了我国历史上所谓第二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当时从政治斗争到思想理论斗争的许多主张,都与儒家名教相悖逆。早在曹操与袁绍等联兵反对董卓时,二人在论如何夺取胜利时曹操提出:“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所谓“智力”,指人的才能,“道”乃指由人制订的适时而变的各类政策方针。曹操认为在群雄逐鹿中要取得胜利,只有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因此,他多次下令主张“唯才是举”,不仅“盗嫂受金(者)……吾得而用之”,甚至“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三国志·魏书》卷一《武帝本纪》),皆可录用。清谈名士嵇康不仅倡导“越名教而任自然”(《晋书》卷四十九《嵇康传》),还公开宣称自己:“非汤武而薄周孔”(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鲍敬言从老庄任自然的思想出发,针对儒家所谓“天生蒸民而树之君”的君权神授说,揭示国家、君臣以及政治制度的出现,都是暴力和征服的结果,也是压迫、贫苦和战争的根源。鲍氏对阮籍在《大人先生传》中讲的“无君而庶民定,无巨而万事理”,“君立而虐兴,臣设而贼生,坐制社法,束缚下民”(严可均辑校《全三国文》卷四十六阮籍《大人先生传》),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著名的“无君论”(《抱朴子·外篇》卷四十八《诘鲍篇》),反对国家、君臣、政治制度的存在。皇帝绝对权威的树立,如果从秦始皇统一全国(公元前221年)算起,到鲍敬言所处的两晋之际,已有约550年的历史。鲍氏对封建专制之核心君权的彻底否定,尽管不符合时代发展趋势,但他在理论上的勇气,反对政治压迫的实质,以及在思想意识上趋向自觉的精神,都是值得赞许的。 与“无君论’思想相辉映的,乃是“神灭论”和“笑道论”。从西晋阮瞻的“无鬼论”,到刘宋范晔的“死者神灭”,“天下决无佛鬼”,再到范缜的“神灭论”,北周甄鸾的“笑道论”,均针对欺骗人民的佛道教义及维护封建统治的神仙鬼神之说。特别是范缜的《神灭论》把我国古代唯物论思想推向顶峰,它有利于人们思想意识的趋向自觉,有利于科学的进步。上述对封建统治理论的核心名教禁锢的突破,以及对封建统治政权核心君权的否定,无疑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人们思想的一次相对解放,从而促使人们的文化心态向自觉趋向发展。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妇女受压迫最深,因而她们的社会地位及其思想观念,最能说明当时人们思想意识的自觉趋向程度。东晋葛洪曾生动地描绘了两晋南方妇女的社会生活,说她们离开织机,走出厨房,拜亲访友,周游城邑,游戏佛寺,观赏渔猎,登山临水,出境庆吊,途中有说有笑,有时甚至举杯痛饮,引吭高歌(《抱朴子·外篇》卷二十五《疾谬》)。这里所表现的妇女的社交活动和社会地位,似乎同男子没有多大区别。北朝妇人主持家务,参予政治活动,以及反映妇女地位提高的一夫一妻制的出现,显然是鲜卑习俗对北朝社会的影响。实际上,它反映了北朝民族融合这股历史主流对当时北方文化的深刻影响。 由于儒家男尊女卑观念受到冲击,少数民族风俗的习染,妇女家庭和社会地位的提高,她们有了掌握文化的机会,因而当时出现了一些著名的诗人、作家、书法家、音乐家、舞蹈家、歌星以及深通儒家经典的女文人学士。她们写下了诗、赋、谏、铭、颂、书流传于后世。据《隋书·经籍志》记载,两晋妇女有文集者计12人,共40卷;十六国前秦妇女有诗文集者1人,共1卷;南朝妇女有文集者计7人,共39卷,1人注书7卷。此外,有姓无名,标某氏撰文集者计37人,共106卷,其中应有一部分为妇女所作。妇女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并有了学习文化的机会,因而其思想观念也趋向自觉,从而妇女出外游学,步入仕途,从军,自由选夫等为封建伦理纲常所不容的事例,在魏晋南北朝时有出现。上述妇女自觉

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公元304年-439年)。经过西晋短暂的统一后,中国又陷入纷乱的动荡中,南方仍是司马氏政权,历史称东晋,北方则较为混乱,政权分割交替,且多为少数民族政权,所以历史称五胡十六国。 十六国形式谱:内容包括国名,(皇帝),民族,(都城),统治地区,(公元年代),灭于何国。 1,汉、前赵(高祖刘渊-昭武帝刘聪-隐帝刘桀-刘曜)民族,匈奴族,((初)平阳(迁)长安),陕西、山西、河南、甘肃各一部,(304-329),灭于后赵 2,成汉(武帝李雄-哀帝李班-幽公李期-昭文帝李寿-末主李势)民族,巴氏族,成都四川东部、云南、贵州一部(304-347)灭于东晋 3,前凉(昭王张寔-成王张茂-文王张骏桓王张重华-威王张祚-冲王张玄靓-悼公张天锡)民族,汉族,姑藏甘肃西部、新疆东部、宁夏西部(317-376 )灭于前秦 4,后赵(明帝石勒-海阳王石弘-武帝石虎-谯王石世-彭城王石遵-义阳王石鉴-赵王石祗)民族,羯族,(初)襄国(迁)邺河北、山西、河南、山东、陕西、江西、江苏、安徽、甘肃、辽宁的一部分(319-351)灭于冉魏 5,冉魏(悼武天王冉闵)民族,汉族,邺同上(350-352)灭于前燕

6,前燕(文明帝慕容煌-景昭帝慕容儁-幽帝慕容暐)民族,鲜卑族,(处)龙城(迁)邺河北、山西、河南、山东、陕西、江西、江苏、辽宁的一部分(337-370)灭于前秦 7,前秦(景明帝苻健-厉王苻生-宣昭帝苻坚-哀平帝苻丕-高帝苻登-苻崇)民族,氐族,长安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河南、四川、贵州、辽宁、江苏、安徽、湖北的一部分(350-394)灭于后秦 8,后秦(武昭帝姚萇-文桓帝姚兴-姚泓)民族,羌族,长安陕西、甘肃、宁夏、山西一部分(384-417)灭于东晋 9,后燕(武成帝慕容垂-惠愍帝慕容宝-昭武帝慕容盛-昭文帝慕容熙)民族,鲜卑族,中山河北、山东、山西和河南、辽宁的一部分(384-407)灭于北燕 10,西燕(济北王慕容泓-威帝冲-昌平王段随-建明王凯-建平帝瑶-建武帝忠-河东王永)民族,鲜卑族,(初)长安(迁)长子山西一带(384-394)灭于后燕 11,西秦(宣烈王乞伏国仁-武元王乞伏乾归-文昭王乞伏炽磐-乞伏暮末)民族,鲜卑族,菀川甘肃西南部(385-431)灭于夏12,后凉(懿武帝吕光-灵帝吕纂-建康公吕隆)民族,氐族,姑藏同前凉(386-403)灭于后秦 13,南凉(武王秃发乌孤-康王秃发利鹿孤-景王秃发辱檀)民族,鲜卑族,(初)西平(迁)乐都甘肃西部、青海一部(397-414)灭于西秦

十六国与北朝

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 宛城区汉冢中学孙文莹

课题:十六国与北朝 学习目标: 1.学生了解十六国与北朝是跟东晋与南朝同时并存的北方政权,了解北方黄河流域地区经历了五胡十六国和北朝两个时期。 2. 了解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互影响。 3. 学生掌握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等重大历史事件。 学习重点: 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 学习难点: 正确认识民族融合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设疑自探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晋与南朝》,西晋末年,统治腐败,加上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北方的少数民族便大量南侵,西晋灭亡后,这些少数民族先后在北方建立了许多个政权,那么,这些内迁的少数民族,又发生过什么精彩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十六国与南朝》,了解这段历史。 (二)设疑自探 请同学们结合学习目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教材86—90 页的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6分钟) 问题预设 1、五胡十六国指的是什么?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后,各民族间出现了哪些变化? 2、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结果、历史影响是什么?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有哪些?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二、解疑合探: 请大家针对以上问题,先独立研究,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达成共识。 要求 1.小组长认真负责,确保人人参与。 2.本组内若有其他问题,一并解决。 3.组长集中全组学生对展示和评价的学生进行帮扶。 4.时间:6分钟。 展示评价分工表: 1.口头展示要声音洪亮,吐字清晰。 2.书面展示要书写规范、快速。

五胡十六国皇帝列表

1页 年号 庙号 姓名 即位时间 即位年龄 在 位 年数 死时年龄 世系 备注 汉(前赵)世系 永凤 高祖 刘渊 304 7 新兴县凶奴人,呼韩邪单之后,曹魏时改姓刘,祖父为南凶奴单于, 父刘豹为凶奴左部帅 西晋太康末为北部都尉,后为建威将军,五部大都督,受晋封为汉光乡侯, 后起兵反晋,304年称汉王,308年十月称帝,迁都平阳 光兴、嘉平、建元、麟嘉 烈宗 刘聪 310 9 刘渊第四子 刘渊死,太子刘和即位,刘聪杀兄夺位,311年,派刘曜攻破洛阳,俘晋怀 帝,316年,派刘曜破长安,俘晋愍帝,灭西晋 汉昌 隐皇帝 刘粲 318 1 刘聪子 以皇太子总摄朝政,318年七月即帝位,九月,为大将军,录尚书事靳准所 杀。 光初 刘曜 318 12 刘渊侄,少孤,由刘渊收养 靳准杀刘粲夺帝位,曜率兵攻准,被太保呼延晏等拥立为帝,进军平阳,

尽杀靳氏,迁都长安,改汉为赵,史称前赵,后被石靳所杀成汉世系 建兴、晏平、王衡太宗李雄304313161氏族人,李特子,巴西容渠 人 301年,其父李特在绵竹率流民起义反晋,李特战死,李雄继为帅,304年取成 都,城成都王,306年称帝,国号成,成汉,或称前蜀 玉衡戾太 子 李班33447147李雄之兄,李荡子被李雄立为太子,334年六月即位,十月被李雄之子李越所杀,在位不及半年 玉衡、玉 恒幽公 哀皇 帝 李期33522425李雄第四子李越杀李班后,被拥立为帝,帝暴戾骄虐,大臣多不自安,338年四月,汉王李 寿拥兵矫太后令,废李期为邛都县公,自立为帝 汉兴中宗李寿33839644李特弟李骧 汉兴、太 和、嘉宁 李势5李寿长子347年三月晋征西将军恒温攻成都,李势降,361年死于建康 前凉世系 2页

古代史终极重点整理--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 九品官人法 以朝官兼任中正,综合士人德才、门第,品评士人为上上至下下九等,吏部据以授官。任中正者多是士族;品评标准实为门第,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品官占田荫客制 西晋时期一项保障贵族、官僚们经济特权的制度。官僚按官品占有土地10-50倾,佃客1-15户,占有衣食客1-3人。也有为官僚的占田和奴役人口的数量立限之意,以制止土地兼并和隐瞒户口;此外还可按官品高低庇荫亲属,“多者九族,少者三世”。 东汉以来不断反战的士族阶层,魏晋间获得重大政治优势,中国官僚政治进入士族政治时代。 八王之乱:晋惠帝即位,杨皇后之父杨骏辅政。 291年皇后贾南风与楚王玮合谋杀害杨骏,又设计杀汝南王亮和楚王玮,干政七八年。 贾后欲废宫人谢玖所生太子司马谲,引起公愤,诸王起兵,互相残杀。 300年赵王伦杀贾后,废晋惠帝自立。 306年,大权最终落入东海王越手中。 五胡起兵 汉魏之际西部北部匈奴、羯、氐、羌、鲜卑等民族不断内迁,史称“五胡”。阶级和民族矛盾交织,引发民族动乱,削弱了西晋统治的基础。 西晋灭亡 304 年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今山西离石)起兵反晋,自立为汉王。308 年称帝,都平阳(临汾)。311 年刘曜攻下洛阳。俘晋怀帝,晋在关中的官僚又拥立司马邺为晋愍帝。316 年刘曜占领长安,晋愍帝投降,西晋亡。 淝水之战与北方再分裂 淝水之战-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 前秦苻坚当政,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在位。出兵伐晋,晋军谢石、谢玄帅北府兵八万人迎战前秦符融。两军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大胜。 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文化冲突与融合

五胡十六国概述

五胡十六国概述 【摘要】:魏晋十六国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南下西迁,中原尤其是关中 世族、百姓避地河西,使历史上落后的河西地区人口陡增,而作为周秦汉代中原王朝政治、经济、文化核心区的关中一带,则是人口凋残,百不存一。这一局面直到隋朝统一南北后才出现了转机。 【关键词】:五胡十六国五胡华乱 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胡和华夏的河西张氏除了建立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胡夏、成汉等十六国之外,此外还有在当时具有较大影响的仇池、代国、高句丽、冉魏、西燕、吐谷浑、谯蜀和翟魏等,实际远不止十六国。(其中谯蜀、前凉、西凉、北燕、冉魏等国均系华夏人所建) 五胡十六国兴替的历史相当繁乱,这里仅述其大势。以公元383年淝水之战为界,这百来年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既人们常说的“胡亡氐乱”。永嘉(307-313)之乱后“五胡”所建立的多个政权一度为氐族前秦政权所统一,但淝水一战失败后顷刻之间便土崩瓦解。第二阶段更是祸乱不息,前秦灭亡后北方重又分裂,关中、关东、陇右政局纷乱,民族之间的斗争又出现一个高潮,社会动荡比以前更厉害。直到北魏统一北方,才结束“五胡乱华”。 历史 五胡十六国时期是北方(有时包括蜀地)在西晋灭亡到北魏统一华北期间的时期,当时南方则为东晋时期。「五胡」为匈奴、鲜卑、羯(匈奴别支)、羌和氐(包括大月氐、小月氐、巴氐、仇池氐),代表建立北方诸国的主要民族。但实际上建立者还有汉族(前凉、西凉等等)、高句丽族(北燕)、丁零族(翟魏)、北马兰羌、巴、卢水胡、杂胡、铁弗、乌桓、九大石胡、姜、扶余、坚昆等族。 「十六国」则是源自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鸿私下撰写的《十六国春秋》而得名。他自北方所有大大小小的七十八个政权中选出国祚较长、影响力大、较具代表性的十六国。这十六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和四川地区,共有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及胡夏等国。 疆域范围 西晋末年,全国共有21州。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诸国的范围大约是华北地区及四川地区。疆域的变更可分成五期,分别是:前赵、后赵、成汉及东晋时期;前燕、前秦及

魏晋南北朝史整理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 政治 1)三国 三国包括了魏、蜀、吴,分别是曹丕、刘备及孙权所建立。 ①曹魏的年代始于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建都洛阳,史称魏或曹魏。亡于公元265年。②蜀汉为刘备所建立的国家,公元221年,刘备称帝于成都,国号曰汉,史称蜀或蜀汉。公元263年为曹魏所灭。③孙吴为孙权所建立的国家,公元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称帝,国号吴,建都于建业,史称孙吴或东吴。公元280年为晋朝所灭。 2)晋十六国时期 ①西晋与东晋 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公元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晋武帝),国号曰晋,建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80年灭吴,统一全国,秦汉以来的分裂,至此再度统一。但晋武帝死后不久,宗室之间爆发「八王之乱」,曹魏以来入徙塞内的游牧民族也乘机起兵称帝,全国又陷入分裂混战的局面。公元317年,晋朝宗室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晋王朝,占有今长江、珠江及淮河流域,建都于建康,史称东晋。公元420年,刘裕代晋,改国号曰宋,东晋亡,共历十一帝、104年。 ②南朝 南朝分为宋、齐、梁、陈四代。①宋乃刘裕于公元420年夺取东晋政权后所建立,国号曰宋,建都建康,因皇室姓刘,故史称刘宋。②齐,公元479年萧道成所建,国号曰齐,建都建康,为了与北朝的北齐加以区别,史称「南齐」,也因皇室姓萧而称「萧齐」。

③梁,公元502年萧衍所建,国号曰梁,建都建康。④陈,公元557年陈霸先代梁称帝,国号陈,建都建康。589年为隋所灭。 ③北朝 北朝主要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及隋朝。 北魏乃鲜卑族拓跋部所建,公元398年建都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399年改号称帝,逐步并吞十六国中的夏、北燕、北凉诸国。 公元439年统一北方,南大致以淮河、秦岭为界,与南方的刘宋对峙。 北魏国力颇强盛,孝文帝拓跋宏于公元493年迁都洛阳,进行一连串的汉化运动,但因种种因素,却造成汉化与反汉化两大阵营的对抗,引起「六镇之乱」,瓦解了北魏王朝。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成东魏与西魏,隔黄河而治,东魏后为北齐所代、西魏为北周所代。从拓跋珪建魏,到公元557年西魏亡。东魏,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受权臣大将高欢胁迫,逃往关中。 公元581年,北周大臣杨坚受禅称帝,国号大隋,公元583年建都大兴(今陕西西安),公元589年灭南方的陈朝,结束南北朝分裂的局面,全国再度统一。 经济 1)南北经济趋于平衡。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黄河流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秦汉时期,南北方经济发展差距很大。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大规模的战乱多发生在北方并且时间持续很长,使得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则相对稳定,使得南方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这样南北经济开始趋于平衡,以北方黄河流域为重心的经济格局开始改变。 2)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士族制的发展和统治者崇信佛教,导致地主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恶性膨胀,造成土地和劳动力的大量流失。 3)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由于战乱,不少城市遭到严重破坏,加上南方刚刚开发,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五胡十六国皇帝列表

五胡十六国皇帝列表 年号 庙号 姓名 即位时间 即位年龄 在 位 年数 死时年龄 世系 备注 汉(前赵)世系 永凤 高祖 刘渊 304 7 新兴县凶奴人,呼韩邪单之后,曹魏时改姓刘,祖父为南凶奴单于, 父刘豹为凶奴左部帅 西晋太康末为北部都尉,后为建威将军,五部大都督,受晋封为汉光乡侯, 后起兵反晋,304年称汉王,308年十月称帝,迁都平阳 光兴、嘉平、建元、麟嘉 烈宗 刘聪 310 9 刘渊第四子 刘渊死,太子刘和即位,刘聪杀兄夺位,311年,派刘曜攻破洛阳,俘晋怀 帝,316年,派刘曜破长安,俘晋愍帝,灭西晋 汉昌 隐皇帝 刘粲 318 1 刘聪子 以皇太子总摄朝政,318年七月即帝位,九月,为大将军,录尚书事靳准所 杀。 光初 刘曜 318 12 刘渊侄,少孤,由刘渊收养 靳准杀刘粲夺帝位,曜率兵攻准,被太保呼延晏等拥立为帝,进军平阳, 尽杀靳氏,迁都长安,改汉为赵,史称前赵,后被石靳所杀 成汉世系

建兴、晏平、王衡太宗李雄304313161氏族人,李特子,巴西容渠 人 301年,其父李特在绵竹率流民起义反晋,李特战死,李雄继为帅,304年取成 都,城成都王,306年称帝,国号成,成汉,或称前蜀 玉衡戾太 子 李班33447147李雄之兄,李荡子被李雄立为太子,334年六月即位,十月被李雄之子李越所杀,在位不及半年 玉衡、玉 恒幽公 哀皇 帝 李期33522425李雄第四子李越杀李班后,被拥立为帝,帝暴戾骄虐,大臣多不自安,338年四月,汉王李 寿拥兵矫太后令,废李期为邛都县公,自立为帝 汉兴中宗李寿33839644李特弟李骧 汉兴、太 和、嘉宁 李势5李寿长子347年三月晋征西将军恒温攻成都,李势降,361年死于建康 前凉世系 建兴高祖张实31444750张轨长子301年,西晋任张轨为凉州刺史,轨保据一方,314年轨病死,其子张实继之, 317年西晋灭亡,张氏以姑臧为中心世守凉州 建兴太宗张茂32044548张轨子320年六月,张实被部下杀害,实子骏年幼,茂袭平西将军行都督凉州诸军事,

中国历史上的女英雄 (魏晋南北朝)

木兰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在汉朝的历史上出现的奇女子并非少数。例如西汉楚公主刘解忧和她的侍女冯嫽深入西域五十多年,安定乌孙,击败匈奴,振大汉天声于域外,完全当的上女英雄这三个字。不过我们主要讨论的是带过兵打过仗的女子,所以对这些著名人物就不得不割爱了。 汉朝末年爆发了震动全国的黄巾起义。不过,与其他农民起义不同的是,这次起义中并没有杰出的女首领的纪录。由于年代的久远,我们现在对于黄巾起义的认识只能来自很少的几部古籍。黄巾起义又失败的极快,所以即使有杰出的女将,大概也湮没无闻了。更何况,接下来的是人物荟萃的三国时代。对比如曹孟德、刘备之类的人物。除非有过人的战绩,史官才会在史册上为女将留名吧。《三国演义》中倒是有一位“祝融夫人”,不过这是小说,这里不取了。 不过,史册没有留名,并不等于这时就没有女战士了。自184年黄巾起义起至唐朝623年再次大一统,中国历经了439年的战乱。中间虽然有西晋和隋的短暂统一,但是旋即又有“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和隋末的军阀混战。这段400多年的战乱虽然给后世留下了撰写《三国演义》之类小说的素材,但是对当时社会的破坏是惊人的。人口锐减达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公元157年东汉鼎盛时人口达五千六百多万,大动乱后的公元260-28O年,魏、蜀、吴三国人口总数才760余万,不及原来的七分之一。王粲的“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就是对当时惨象的写照。由于连年的战乱,只征招男子当兵自然不够用,所以木兰的传说产生在这个400年的动乱时代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木兰的事迹现在主要记载在《木兰辞》中。对于历史上是否真有木兰这个人依旧众说纷纭。否定者认为这首诗不过是民间传唱不能作为信史。但是如果以这个标准,希腊的《荷马史诗》也不能作为信史,但是谢里曼却依此发现了特洛伊古城。 《木兰辞》是经过整理的北朝乐府。北朝乐府中的很多诗篇都是从少数民族的传唱译为汉语后记录下来的。例如《敕勒川》这首民歌就是从鲜卑语意译而成。其原貌如何,无人知晓。《木兰辞》是否也是这样,不得而知。肯定木兰存在的学者们往往纠缠于木兰的民族问题。由于人口的大量减少,少数民族遂乘虚而入,填补真空。国家出于充实赋税的考虑也不得不大量接纳少数民族移民。在某些地区,例如关中,少数民族的比例甚至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见江充《徙戎论》)。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实行全民皆兵的制度,女子和男人一样要接受军事训练,上阵杀敌。所以,木兰如果真有其人,她是少数民族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其实木兰属于汉族还是五胡中的一支又有何重要?经过一千多年之后,汉族和五胡早已融为一体了。 不过,如果《木兰辞》真是少数民族的史诗的话,则其原文和内容必定要比现在看到的版本长的多。中国现存的几大少数民族史诗如《格萨尔王》、《江格尔传》等都是宏篇巨制。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 魏是受汉朝皇帝的禅让,为正统,而在西晋建立前,曹魏已先于263年灭了蜀汉,两年后司马炎篡魏自立改国号“晋”。所以魏和晋是一个根基,实力也最雄厚,简称魏晋。加上后来动荡不安的南北朝,就是所谓的“魏晋南北朝”。它是几个朝代统称的复合词,虽然只有五个字,但其中所包括的朝代或国家。汉代立国400年后,皇室衰微,中国内部分崩离析,出现了以魏为首的三国鼎立,两晋争权,周边的许多游牧民族也乘虚而入,先后在中原地区建立了十多个小王朝。这使得公元3世纪至6世纪的中国处于空前混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指的是三国里的曹魏。由于曹魏受汉室禅让,在三国时代及后世被肯定为中原王朝,而「蜀」、「吴」两国为该时代的附属割据王国,所以「魏」为正统,可以称为「魏朝」。而「晋」主要指的是三国灭亡后,由司马氏所建上的西晋王朝与后来割据在南方的半壁江山东晋王朝(此时北方是「五胡十六国」时代),「南北朝」则指晋朝正式灭亡后,南北对峙形成的几个朝代,南方包括宋、齐、梁、陈四朝,北方则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直到隋朝建立,统一中国南北方后,自东汉灭亡后,长达近四百年的「魏晋南北朝」才算正式结束。 除了魏晋南北朝一词外,也有以「六朝」来指称这个时期的用法,六朝指的是孙吴、东晋、宋、齐、梁、陈,这几个朝代的时间基本上与魏晋南北朝相当,它的特点是这六个朝代都立国于江东地区,而且国都都在建康。 匈奴人刘渊建立汉政权(后改国号曰赵,史称前赵),公元316年,刘渊族子刘曜攻占长安,俘晋愍帝,西晋亡国,共历四帝、52年,北方从此进入所谓的「五胡十六国」时代。五胡十六国,自公元304年刘渊称王起,北方各民族纷纷建立起各霸一方的王国,直到公元386年被鲜卑拓跋氏所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为止,共历135年。在此期间,共有六个民族各自建立王国,包括.运、匈奴、鲜卑、氐、羌、羯;这些王国的统治区域分布在北方和四川一带,共计有成汉(巴氐人李氏)、夏(匈奴赫连氏)、前赵(匈奴刘氏)、后赵(羯族石氏)、前秦(氏族付氏)、后秦(羌族姚氏)、西秦(鲜卑族乞伏氏)、前燕(鲜卑族慕容氏)、后燕(鲜卑族慕容氏)、南燕(鲜卑族慕容氏)、北燕(汉族冯氏)、前凉(汉族张氏)、后凉(氏族吕氏)、西凉(汉族李氏)、南凉(鲜卑族秃发氏)、北凉(匈奴族沮渠氏)等十六国。但另外还有汉人冉闵的魏、鲜卑族慕容氏的西燕、及北魏前身的代国等不被计算在内,此即史称的「五胡十六国」时代。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 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在从魏至隋的三百六十余年间,以及在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过程中,上述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的结果,使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也趋于复杂化。

五胡十六国诸帝世系

五胡十六国诸帝世系详 【五胡】即鲜卑族,匈奴族,羯族,氐族,羌族。若是【六夷】,那就还要加上賨人。 【十六国】成汉,汉赵(后称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 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但并不仅仅只有十六个国家 【汉】汉光文帝刘渊:304年登基于左国城,匈奴族 汉废帝刘和:310年7月18即位,不久被刘聪攻杀。 汉昭武帝刘聪:310即位,316年派刘曜攻陷长安,灭西晋 汉隐帝刘粲:318年,在位三个月,被大将军靳准所杀 汉和武帝靳准:318年8月--12月 【前赵】前赵秦王刘曜:刘渊堂侄,尽灭靳氏后即汉帝位,迁都长安,改国名 前赵,匈奴族 前赵摄政太子刘熙:329年亡国前夕登基。被后赵所灭。 【成汉】成汉武帝李雄:成汉景帝李特第三子,成汉秦文王李流侄。304年称王,306年称帝。建国成。定都成都。巴氐人(賨人) 成汉哀帝李班:334年6月到10月在位。 成汉幽公李期:在位4年,被堂兄李寿夺帝位,自缢而死 成汉昭文帝李寿:成汉景帝李特侄,李骧子。338年杀尽李雄诸子, 改国号为汉 成汉归义侯李势:347年投降东晋桓温 【前凉】前凉昭公张寔:前凉武穆王张轨子,314年继任凉州刺史,名义上仍属 东晋。汉族。 前凉成公张茂:修建国都姑臧城。324年投降前赵刘曜,接受前赵 官爵。 前凉文公张骏:仍然心向东晋,但前凉相对东晋已成飞地。335年 征服西域。

前凉桓公张重华:被晋朝封为西平公。349年抛弃祖训,称王。情绪化的帝王。 前凉哀公张曜灵:在位1个月,355年11月登基。 前凉威公张祚:张骏庶长子,哀公张曜灵伯父。废张曜灵后自立,后称帝。在位2年,355年在部众反抗中被厨子徐黑杀死。 前凉冲公张玄靓:张重华少子,在位8年,去凉王号,被张天锡派人杀死。 前凉归义侯张天锡:张骏少子,在位13年,376年归降前秦苻坚,后投奔东晋。 【后赵】后赵高祖石勒:奴隶皇帝,319在襄国建赵。329年灭前赵,330年称大赵天王,后称帝,次年迁都邺城。发展生产。333年病死。羯族。 后赵海阳王石弘:在位1年,被石虎废杀。 后赵太祖石虎:石勒侄,生性残暴。杀尽石勒诸子。348年称帝,349年病死。 后赵少帝石世:在位33天。349年4月被废。 后赵彭城王石遵:废石世后自立称帝,在位183天,被冉闵部下所杀。 后赵义阳王石鉴:杀死石遵后称帝,在位103天,350年被冉闵夺去帝位,被杀。 后赵新兴王石袛:在位2年,被大将军刘显所杀。刘显投降冉闵。【前燕】前燕文明帝慕容皝:前燕武宣帝慕容廆第三子,337年自称燕王,建立前燕,迁都龙城,击败后赵进攻,破高句丽,袭夫余,攻灭鲜卑宇文部。与民休息的政策。348年死。鲜卑族。 前燕景昭帝慕容儁:348年九月即位,352年灭冉魏,迁都蓟城,称帝,后迁都邺城,前燕进入鼎盛期。360年死。

5魏晋南北朝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 一、时代与工艺美术 政治—— ●战争连绵,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 西晋以后的南北差异—— ●十六国北朝:少数民族政权 南北民族融合,东西文化交流 游牧民族:禽兽装饰、贵金属工艺 西方文化涌入:金银、玉石、玻璃器 影响:丝绸、陶瓷、金银器 ●东晋南朝:汉族政权,文化较纯净,延中国传统佛教风靡—— ●佞佛无分南北,信教不论尊卑 ●工艺美术:莲花装饰、夹纻造像 二、生产格局 格局—— ●官府:畸形发达(恣情欢娱,竭力造作) 沿袭旧制,制作系统较完备 中央官府垄断高档制作,禁限 ●民间:沉闷凄凉(民生艰难,制作萎缩) 丝绸、陶瓷仍产,精良考究者少 南方:陶瓷、漆器、纺织 北方:十六国,备受摧残;北魏统一后,逐渐恢复中心—— ●陶瓷:江浙领先,中原继起(北朝后期) ●丝绸:中原,蜀地,江南发展 ●漆器:蜀地(魏晋) 一、引言 官府—— ●机构:各政权往往设立 ●生产:工匠多、产量高 品种—— ●官府:重纹彩——锦罗绫绮 ●民间:多无纹——绢缣(细绢) 出土——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民丰尼雅 青海都兰热水、甘肃敦煌莫高窟 二、著名丝绸产区及人物 1、中原 ●品种:锦、绣、罗、绮、绵、缣 2、长江中下游地区

●中心:扬州、荆州(湖北江陵)、豫章郡(江西北部) ●锦的发展:不产——灭后秦迁百工——西北民族来求 3、蜀地 ●品种:蜀锦。蜀汉量大质低,西晋量大质优 4、新疆 ●中心:龟兹(库车)、疏勒(喀什)、高昌(吐鲁番)、于田(和田) ●品种:锦,“丘慈(龟兹)锦”、“疏勒锦” ●意义:与汉地区别——粟特风 5、马钧及苏蕙 马钧——字德衡,曹魏时扶风人 ●著名机械改革、发明家:指南车、翻车、改进发石车 ●改革绫机:五十综五十蹑、六十综六十蹑——十二蹑 ●贡献:提高工效,造福大众 苏蕙——字若兰,始平人;嫁前秦显宦窦滔 ●回文锦:思念远方丈夫,织锦寄赠 (长宽各8寸,840字,200余首回文诗) ●贡献:文学、艺术价值低,因文人煽惑鼓噪,声名反高 三、刺绣 孙吴赵夫人——?°针绝?± ●贡献:小说《拾遗记》,绣孙权军事地图 ●形象:“列万国于方帛之上” ,“五岳、河海、城邑、行阵”等细部绘出 重要绣像?a?a说法图 ●造作: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首都平城(大同) ●施主:广阳王元嘉 ●出土:敦煌莫高窟 ●形象:供养人衣孝文帝改制前鲜卑贵族女装 ●意义:现有最早的绣像 四、丝绸图案 东汉遗韵—— ●文献:《邺中记》石虎(334~349年)织锦署锦名 ●实物:吉祥文字、云虡纹 时代新风——6世纪以来,联珠纹出现、植物纹增多、题材写实 ●联珠纹 形象:多个小圆珠组成,或排成条带等形状,或围成一个圆圈等,包围主题纹样(联珠圈)地位:6世纪中叶~7世纪80年代中国最重要装饰题材 渊源:萨珊波斯更早,初唐圈内主纹多含祆教含义

五胡十六国记年表

五胡十六国记年表 304年,益州氐族难民领袖李雄,于成都称成都王,建立成汉帝国。匈奴左贤王刘渊于山西离石称大单于,后称汉王,建立汉赵王朝。 306年,成汉李雄自称皇帝,国号「成」。晋东海王司马越毒死惠帝司马衷,立怀帝司马炽。八王之乱结束。 307年,鲜卑慕容嵬自称大单于,石勒投效汉赵王朝 308年,汉赵刘渊正式称帝。 309年,汉赵帝刘渊迁都平阳,领有山西中部地区。八月,汉赵刘聪第一次进攻洛阳,战败。十月,汉赵刘聪第二次进攻洛阳,战败。 310年,汉赵帝刘渊死,子刘和继位,刘聪杀刘和,篡位。 311年六月,汉赵刘聪、刘曜等攻陷晋王朝首都洛阳,掳晋怀帝司马炽。史称「永嘉之祸」。洛阳陷落后,晋帝国建立五个行台。 312年,石勒进军河南新蔡葛陂,准备攻击晋朝琅邪王司马睿,不利,率军北返,攻陷河北襄国、邺城,吞并冀州 313年,二月,汉赵刘聪杀晋怀帝司马炽,四月,晋朝秦王司马邺在长安即位,是为晋愍帝。祖逖击楫渡江北伐,收复河南地区。 314年,石勒攻杀晋幽州刺史王浚,吞并幽州。汉赵刘曜第一次进攻长安,失败。 315年,汉赵将领曹嶷占领青州 316年十一月,汉赵刘曜第二次进攻长安,攻陷。掳晋愍帝司马邺,吞并关中地区,西晋结束。十二月,石勒击败并州刺史刘琨,占领并州。刘琨投奔辽西鲜卑段氏,后被杀。

317年三月,琅邪王司马睿称晋王,是为晋元帝,东晋开始。十二月,汉赵帝刘聪杀晋愍帝司马邺。 318年,晋王司马睿正式称帝。七月,汉赵刘聪死,子刘粲继位。大将军靳准发动政变,杀刘粲及所有匈奴刘姓皇族,自立为天王。大将刘曜、石勒攻陷平阳,杀靳准。 319年,刘曜称帝,迁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前赵)。石勒在襄国称赵王,原汉赵帝国分裂为二,两赵并立,后赵帝国建立。晋平州刺史崔毖攻鲜卑慕容嵬,失败。慕容嵬攻陷平州 320年,晋凉州刺史张寔被杀,弟张茂继位,前凉王国建立。东晋豫州刺史祖逖与后赵赵王石勒隔黄河对峙。 321年,后赵石虎击败辽西段氏,河北、山西尽入后赵版图。东晋北伐大将祖逖逝世。东晋封慕容嵬为辽东公。 322年,东晋大军王敦叛变,攻陷首都建康。七月,后赵石虎攻陷兖州。东晋元帝司马睿死,子明帝司马绍继位。 323年,成汉帝国完全控制四川地区。后赵石虎攻陷广固,杀曹嶷,吞并青州。 324年,后赵军攻汉赵洛阳,从此两赵相攻不绝。五月,前凉凉王张茂死,侄张骏继位。东晋王敦病死,苏峻等平定王敦之乱。 325年六月,汉赵刘曜攻击后赵洛阳,被石虎击败。晋帝国河南淮北地区落入后赵帝国之手。东晋明帝司马绍死,子成帝司马衍继位。 327年,汉赵帝国攻击前凉王国,取黄河以南地。东晋将领苏峻叛变,明年攻陷首都建康。 328年,东晋温峤、陶侃起兵勤王,攻击苏峻。后赵石虎攻河东,汉赵帝刘曜击败之。刘曜乘胜率军包围洛阳城。十二月,后赵石勒与汉赵刘曜决战于洛阳,汉赵军大败,刘曜被擒,后被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