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均等化视角的我国各省公共卫生服务成本差异分析_白思敏

基于均等化视角的我国各省公共卫生服务成本差异分析_白思敏

基于均等化视角的我国各省公共卫生服务成本差异分析_白思敏
基于均等化视角的我国各省公共卫生服务成本差异分析_白思敏

《中国卫生经济》第34卷第1期(总第383期)2015年1月□公共卫生服务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我国的贫富差距却日益拉大。2013年年初,国家统计局公布了自2003年以来我国10年的基尼系数,均高于0.4,根据联合国对于基尼系数与公平程度的划分来看,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到了警戒线以上水平。这种差距的继续扩大已经对宏观经济运行和增长产生极其不利的负面影响,而且极易导致社会政治的不稳定[1]。虽然改善收入分配差距状况,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但是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却是改善收入分配差距状况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措施。政府应当优先关注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最有可能提高人类发展水平的领域[2]。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中提出了“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近5年来,我国政府对公共卫生服务领域投入不断加大和进行多方面的深入改革,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有研究表明,财政转移支付有利于缩小地区间可及性公共卫生服务产出的差距,然而,财政转移支付并没有缩小地区间人均预算内卫生经费支出衡量的公共卫生服务投入差距,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公共卫生服务投入差距[3]。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不是单一的,但是有一个原因是可以肯定的,即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够科学,没有全面考查各省的公共卫生服务成本差异的影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卫生财力的真正均等化是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有必要和有意义对各省公共卫生服务的成本差异进行研究,希望能对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有所帮助。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资料主要来源于《2013中国统计年鉴》、各省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13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研究筛选确定影响公共卫生服务成本因素。

1.2.2因子分析法。因子分析方法起源于20世纪早期,是用来研究一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或研究相关矩阵内部结构的一种统计技术,以许多变量的相关关系为基础,将变量加以组合,构成最少数的独立新变

基于均等化视角的我国各省公共卫生服务成本差异分析*

白思敏①②,邓峰①,欧阳静②

摘要在我国收入分配两级分化、社会公平受到挑战的背景下,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但是影响公共卫生服务成本的因素复杂以及各省之间影响因素差异明显,使相同的投入在不同省市之间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有一定的悬殊。为了更有可能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通过对公共卫生服务成本影响因素的探讨,利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各省公共卫生服务成本差异程度,尝试计算公共卫生服务成本差异系数,希望对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供思路。

关键词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成本差异;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R19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0743(2015)01-0032-04DOI10.7664/CHE20150109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s of Public Health Service Cost among Different Provinces in China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Equalization/BAI Si-min,DENG Feng,OUYANG Jing//Chinese Health Economics,2015,34(1):32-35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evenue allocation polarization and social equity meeting challenge in China,the equalization of public health services turned to be very important and urgent.However,the complicit factors of public health service costs and the difference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different provinces were more obvious,which made the same input had differences in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public health services provided by different provinces.To better achieve the equalization of public health ser?vices,it needed to design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financial transferring payment system.Through discussi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ublic health service costs,factor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degree of public health services in different prov?inces,attempt to calculate the coefficient of public health service cost differences,hoping to provide thought for implementing finan?cial transferring payment system.

Key words equalization of public health service;cost difference;factor analysis

First-author’s address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Xinjiang University,Urumchi,830046,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DENG Feng,E-mail:dengfengxju@https://www.doczj.com/doc/9d15572258.html,

*基金项目: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基金项目。

①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乌鲁木齐830046

②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乌鲁木齐830011

作者简介:白思敏(1978-),女,博士在读;研究方向:卫

生资源配置,卫生信息化;E-mail:newshingbai@https://www.doczj.com/doc/9d15572258.html,。

通讯作者:邓峰,E-mail:dengfengxju@https://www.doczj.com/doc/9d15572258.html,。

基于均等化视角的我国各省公共卫生服务成本差异分析——白思敏等

量,即:因子[4]。因子分析数学模型:N个样本,P个指标,X=(X1,X2,…,X P)T,要寻找的公因子为F=(F1,F2,…,F m)T,则模型:

X1=α11F1+α12F2+…+α1m F m+ε1

X2=α21F2+α22F2+…+α2m F m+ε2式1

X p=αp1F1+αp2F2+…+αpm F m+εp

式1中,αij是公因子F j和变量X j的相关系数,ε为特殊因子,代表公共因子以外的影响因素,实际分析时忽略不计。

1.2.3数据处理与分析。利用Excel2007处理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因子分析。

2结果

2.1公共卫生服务成本影响因素体系及指标量化2.1.1在研究公共卫生服务成本影响因素时,发现有些因素是影响公共卫生服务的单位成本,例如:各地区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交通覆盖情况和路面情况不同,会使相同的一项公共卫生服务在不同地区开展所需的直接成本和时间成本不同;而有些因素是影响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而影响总成本,例如:各地区人口中如果老人和儿童比例较高,则对应公共卫生服务数量增加,而带来成本的增加。鉴于影响途径不同,可以把影响因素分为两大类(由于目前还未发现已有文献对此分类,所以笔者暂时命名,是否合适,可以商榷),第一类称为“单位影响因素”,第二类称为“总量影响因素”。

2.1.2“单位影响因素”的确定及指标化。通过文献研究我们发现温度、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交通覆盖情况和路面情况、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人口的教育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农村人口比例会影响公共卫生服务的单位成本:(1)温度,夏季平均气温越高,就越需要配置如电风扇、空调、电冰箱等散热或制冷设备,相比夏季温度较低的地区会增加公共卫生服务供给的单位成本。冬季平均气温越低,就越需要配置各种取暖设备,还会增加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例如增强房屋的保暖性而增加建设成本、公路的保养成本增加、交通运输工具成本增加,由此增加了公共卫生服务供给的单位成本。(2)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公共卫生服务需求的主体是人,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已经形成了规模效应,从而使得政府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单位成本降低。人口密度=常住人口数/辖区面积。(3)交通覆盖情况和路面情况,交通基础设施较好的地区,可以节约时间,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供给的效率,从而降低单位成本。指标命名为公路密度,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将等级公路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同时依据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确定各级公路的权重:高速公路(70%)、一级公路(20%)、二级公路(6%)、三级公路(3%)和四级公路(1%),将各级公路长度加权求和后除以区域面积得到各地区的公路密度。(4)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反映各地区的民族结构状况,少数民族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普遍采用双语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增加单位成本。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少数民族人口/总人口,数据来源于各省市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5)人口的教育程度,人口文化素质越高的地区,可以节约公共卫生服务供给的过程中培训和说服教育成本。人口的教育程度参考国家统计局人口社科司社会处提出的“‘人均受教育年限’计算方法探析”,以现行学制为系数计算平均受教育年限,平均受教育年限=(未上过学的人口数×0+小学文化人口数×6 +初中文化人口数×9+高中文化人口数×12+大专以上人口数×16)/6岁及6岁以上的人口数。(6)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高意味该地区政府财政收入水平较高,产业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也较为完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财政负担能力相对较轻。选取各省的人均GDP作为衡量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7)农村人口比例,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明显低于城市,一方面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设施和卫生技术人员落后于城市,需要更多的经费改善基础设施和培训卫生人员,另一方面农村人口的教育程度低于城市人口在进行解说和健康教育时需要跟多的时间,所以农村人口比例大,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单位成本就会增加。

2.1.3“总量影响因素”的确定及指标化。通过文献研究我们发现人口的年龄结构、空气质量、出生率会影响公共卫生服务的总量,进而影响公共卫生服务的总成本。(1)人口的年龄结构,人口老龄化导致疾病患病率升高、医疗消费支出和医疗保险基金的迅速增长,并带来庞大的照料需求,老年人健康医疗的人均支出是年轻人和中年人的6到8倍[5]。由于人体的自然规律,儿童和老人会使用更多的卫生服务,所以儿童和老人的比例增加会使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增加,从而增加总成本。用社会总抚养比体现人口年龄结构的差异,社会总抚养=(14岁以下人口数+65岁以上人口数)/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数。(2)空气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的环境却日益变得不乐观,空气质量则会直接影响人们呼吸系统疾病。空气质量差会使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增加,增加公共卫生服务总成本。选用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天数占全年比重指标体现各省空气质量的差异。(3)出生率,出生率高会使孕妇及新生儿的公共卫生服务量增加,增加公共卫生服务总成本。

2.2公共卫生服务成本差异实证分析

从以上确定的影响因素来看,他们之间是互相影响的,有一定的相关性,因子分析即可以回避各个因

基于均等化视角的我国各省公共卫生服务成本差异分析——白思敏等

素之间复杂的关系,降低复杂维度,又可以尽可能定量测量公共因子对公共卫生服务成本的影响程度。2.2.1数据标化。由于各指标对公共卫生服务成本影响方向性不一致,对数据进行同向性和无量纲标化。正向指标标化公式,负向指标标化公式。

2.2.2因子分析结果。KMO 统计量为0.728>0.7,分子分析的效果比较好,再由Bartlett 球形检验,可知各变量独立性假设不成立,故因子分析的适用性检验通过。

由相关系数矩阵R 计算得到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可知第一因子的方差占所有因子方差的37%左右,前4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达到87.93%(≥85%),因此选前4个因子已经足够描述公共卫生服务成本总体差异水平。

根据因子得分和方差贡献率计算综合得分(表1)。综合得分越小表明公共卫生服务成本差异越小,即影响因素的实际值有利于公共卫生服务单位

成本降低或公共卫生服务数量减少,从而减少

公共卫生服务供给总成本。上海综合得分最

小,说明上海相对于其它省份,同样1元钱,

可以提供最多的公共卫生服务;西藏综合得分

最大,说明西藏相对于其它省份,同样1元

钱,可以提供最少的公共卫生服务。

2.3各省公共卫生服务成本差异系数的确定

因子分析的结果,从定量的角度给出了各

省之间公共卫生服务成本差异程度,但是其中有负值,是无法直接应用的,我们可以通过数学方法进行变换,成为正数,同时需要控制整体差异的幅度,才能被实践所应有。我们以1作为公共卫生服务成本差异系数的最小值,把整体差异幅度控制在0.5的范围内,我们可以利

用如下公式进行变换[6]:

式2

通过式2的转换,可以得出公共卫生服务

成本差异系数(表2)。上海的公共卫生服务成本差异系数最小为1,西藏公共卫生服务成本差异系数最大为1.5,与因子分析的结果对应。3讨论

3.1因子分析结果排序整体趋势符合我国公共卫生服地区之间不均等的事实和众多学者的研究结果

卫生服务公平性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2009年医改中明确提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后,对卫生服务公平性的研究掀起又一次浪潮。从相关文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和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无论从卫生筹资、卫生服务可及

性、卫生服务利用还是从人群健康结果来看,都呈现出东部地区好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好于西部地区的趋势[7-10]。

因子分析结果排序前10名中,东部地区省、直辖市占了8个,中部地区省份占1个,西部地区省份占1个,其中前8名都是东部地区省、直辖市;中间10名,东部地区省份占3个,中部地区省份占6个,西部地区直辖市占1个;后11名,中部地区省份占1个,西部地区省份10个。因子分析排序的整体趋势与上述趋势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即东部地区公共卫生服务成本系数最小、中部地区公共卫生服务成本系数较大、西部地区公共卫生服务成本系数最大。

因此,可以看出本研究利用因子分析法通过探析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而寻找各省、直辖市之间公共卫生服务成本差异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基于均等化视角的我国各省公共卫生服务成本差异分析——白思敏等

3.2公共卫生服务成本差异系数可以对完善现有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供借鉴

如果在资金分配制度设计中,不考虑区域间公共服务差距的历史欠账、以及发展过程中各地因自身投入差异所导致的公共服务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始终是遥不可及[11]。公共卫生转移支付制度存在不合理性,专项转移支付和“基数法”核算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未能发挥它在协调区域卫生发展中的作用,反而扩大了各地区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相对差距[12-13]。我国公共卫生财政转移支付配置应逐渐引入因素法,设计科学、有效便于操作的转移支付配置工具,通过对不同地区各个不受人为影响的客观因素的指标值进行定量测量,用适当的方式将测量结果引入配置工具中,以期促进公共卫生财政转移支付配置的公平和效率[14]。本研究就是筛选影响公共卫生服务成本的客观因素,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定量研究各地区的成本差异系数,可以为完善公共卫生财政转移支付提供一定的借鉴或一种尝试。

参考文献

[1]权衡.非均等化分配与均等化分配的经济增长效应比较[J].

学术月刊,2005(11):47-53.

[2]Anand S,Ravallion M.Human development in poor coun?tries:On the role of private incomes and public services[J]. The Journal of Economics Perspectives,1993,7(1):252-267.

[3]李齐云,刘小勇.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与地区公共卫生服务

均等化实证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5):34-46.

[4]彭云飞,沈曦.经济管理中常用数量方法[M].北京:经济

管理出版社,2011:172-177.

[5]张钧,郑晓瑛.中国城乡老年健康及照料状况研究[J].人口

与发展,2010(6):60-66.

[6]伏润民,常斌,缪小林.我国地区间公共事业发展成本差

异评价研究[J].经济研究,2010(4):81-92.

[7]王志锋,张天.中国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地区比较及体制

改革研究[Z].2009:68-75.

[8]吴旭东,王建聪.财政转移支付对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

效应分析[J].经济与管理,2011(6):77-81.

[9]峗怡.我国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评价研究:基于公平

基准方法的实证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4,33(1):32-34. [10]王上铭.基于泰尔指数的我国地区卫生资源分布公平度研

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4,33(3):71-73.

[11]伏润民.寻找转移支付的科学公式[J].新理财(政府理财), 2011(Z1):95-99.

[12]熊波.中国公共卫生事权财权配置:理论基础、基本现

状与调整框架[J].福建论坛,2008(9):130-133. [13]毛晖,姬艳飞.中国公共卫生财政投入状况分析[J].山东经

济,2008(2):83-87.

[14]张敏,陈锐,李宁秀.论我国公共卫生财政转移支付配置工

具中应优先引入的关键客观因素[J].中国卫生经济,2011, 30(11):36-38.

[收稿日期:2014-11-01](编辑:彭博,张红丽)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重要保障,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足,尚未建立比较完善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经费保障机制,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较大。 二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设施总量不足、质量不高、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依然突出,基层文化建设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比较严重。 三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形式、方法与城乡居民的现实需求还不相适应,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尚未形成。 四是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不健全,还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等问题,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完善。 [措施]

中公教育专家总结以下措施,供考生参考: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目的。各级文化部门要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创新运行机制,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一是继续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夯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硬件基础。以重大文化工程为抓手,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县、乡镇和社区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二是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强体制机制等软件建设。加快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扩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渠道,抓紧制定支持和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办法,确保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渐增长,建立分区域的人均基层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经费保障标准,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三是整合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促进公共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和契机,以地方党委、政府为主导,突破体制障碍,加大跨部门、跨领域、跨系统的文化项目的共建共享力度,加强基层文化资源的整合。 四是大力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高度重视数字文化服务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努力将文化共享工程建成资源优质丰富、技术先进实用、服务便捷高效、网络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阵地。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由之路 一般地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要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能够体现公平正义原则的大致均等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是人们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的均等。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基本民生性服务,如就业服务、社会救助、养老保障等;二是公共事业性服务,如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科学技术、人口控制等;三是公益基础性服务,如公共设施、生态维护、环境保护等;四是公共安全性服务,如社会治安、生产安全、消费安全、国防安全等。这些基本公共服务做好了,才能使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受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毋庸置疑,经过前一阶段的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急剧转型,我国经济社会的基本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不仅要求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应对生态环境恶化和能源资源短缺引发的严峻挑战,而且要求加快建立覆盖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应对基本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所带来的新的挑战。有关资料显示,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多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相继超越生存型社会的临界值。就恩格尔系数来看,2000年城市达到39. 4%,农村达到49. 1% ,均低于50%的临界值。同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首次降至50%的临界值。2001年,第一产业比重降至14. 1%,首次低于15%的临界值;第三产业比重达到40.7%,首次超过40%的临界值。2003年,城镇化率达到40. 5%,首次超过40%的临界值。从这些量化标准来判断,我国在21世纪初开始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过渡。在这一进程中,广大社会成员的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同公共产品短缺、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成为日益突出的阶段性矛盾。[1]由此可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任务。 社会发展的基本宗旨是人人共享、普遍受益。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人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必然选择。换句话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过程,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是结果,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要维护社会公平。在当前,通过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解决民生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体现社会公平的迫切需要。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诸多不和谐因素,有的是发展不够的问题,有的则是共享不够的问题,即没有很好地让全体人民公平公正地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按理说,社会进步的成果应当由全社会来共享,但实际上是由强势群体来享受或首先享受;同样,社会代价的后果应当由全社会来分担,但实际上大部分却由弱势群体来承担或主要来承担。因此,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What: 何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由“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经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阐述,十七大报告中两次予以强调,已经成为当前理论和实践的热点 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从共同财政体系建设的角度提出了“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任务.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将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完善公共财政制度的目标:“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收支结构,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加大财政在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投入。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从缩小发展差距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角度进一步强调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作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201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 议.》 (八)、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公共服务包括基本公共服务和一般公共服务。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 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是根据美国学者罗尔斯基于公平的正义理论,在自由、平等和幸福之间的统筹协调原则有两条,即第一正义原则(平等自由原则)和第二正义原则(机会均等原则和差别原则),根据这两条正义原则可以推断基本公共服务的三大原则①(对应关系见表1.1)。 表1.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原则

河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

河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 (2016—2020年) 一、服务项目与内容 (一)基本服务项目 1、读书看报 (1)公共图书馆(室)、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村指行政村,下同)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含农家书屋)等配备图书、报刊和电子书刊,并免费提供借阅服务。 (2)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不含电子文献)不少于0.6册(件),人均年新增公共图书馆藏量不少于0.03册。农家书屋基本配备的图书不少于1200种、 1500册,报纸期刊不少于5-10种,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不少于100种(张),年新增图书不少于60种,组织读书活动不少于4次。 (3)省级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量不低于150TB,市级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量不低于25TB,县级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量不低于3TB。 (4)在城镇主要街道、公共场所和居民小区等人流密集地点设置阅报栏或电子阅报屏,实时更新,提供时政、“三农”、科普、文化和生活等方面的信息服务。 2、收听广播 (1)为全民提供突发事件应急广播服务。

(2)通过直播卫星提供不少于17套广播节目,通过无线模拟提供不少于6套广播节目,通过数字音频提供不少于15套广播节目。 观看电视通过直播卫星提供25套电视节目,通过地面数字电视提供不少于15套电视节目,未完成无线数字化转换的地区,提供不少于5套电视节目(中央1、7、 13套,省第1套和地市1套电视节目)。 3、观赏电影 (1)为农村群众提供数字电影放映服务,每一行政村每年不少于12场,其中每年国产新片(院线上映不超过2年)比例不少于1/3。 (2)为中小学生每学期提供2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 4、送地方戏 (1)县(市、区)要在行政区域内重点扶持不少于1个文艺院团。 (2)根据群众实际需求,采取政府采购方式,每个乡镇(街道)每年有5场以上戏剧戏曲等文艺演出。价格按照省级不低于10000元/场、市级不低于5000元/场、县级不低于3000元/场进行采购。 5、设施开放 (1)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公共博物馆(非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和公共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基本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标语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宣传标语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宣传标语 1.让人人享受公共卫生服务的阳光。 2.预约健康让未来少些遗憾。 3.让百姓公平享有公共卫生的“阳光”远离疾病。 4.健康生命有约,真情服务无限。 5.重视预防: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 6.走进社区,深入家庭,服务百姓,健康人生。 7.身边的医生,健康的使者。 8. 老人、妇女、儿童、残障是我们的家人,宣传、预防、保健、医疗是我们的职守,敬业、诚信、关爱、助人是我们的理念,健康、幸福、欢乐、和谐是我们的追求。 9.用心服务,有爱相助,公共卫生铸就健康路。 10.公共卫生以人为本,关爱健康以情感人。 11.树公共卫生爱心、热心、细心、耐心的服务理念,创居民就医暖心、舒心、放心、欢心的医疗氛围。 12.公共卫生服务时时处处,保障健康惠及家家户户。 13.公共卫生人人参与,健康生活家家受益。 14.家门口的贴心医护,社区里的健康卫士。 15.健康一个居民,幸福一个家庭,和谐一个社区。 16.贴心暖心与民心真情相映,便民惠民与人民健康相随。 17.让公共卫生与健康更近,让服务与百姓更亲。 18.公共卫生服务以人为本,健康呵护以爱为魂。 19.我当公共卫生服务使者,你享健康美好生活。 20.公共卫生齐参与,健康生活共受益。 21.均等化服务有情有义,健康生活无忧无虑。 22.卫生与社区时时相伴,健康和百姓息息相关。

23.预防为主,教育当先,博爱人间洒惠雨;扎根社区,造福民众,健康社会沐春风。 24.心系万千家庭,情牵百姓健康。 25.关爱传递真情,服务赢得健康。 26.健康人生路,卫生永呵护。 27.面向社区、面向居民、面向家庭;关爱生命、关爱健康、关爱百姓。 28.小家大家社区一家,千好万好健康最好。 29.用心服务,让爱导航,科学高效,保障健康。 30.防患未然,愿人人健康;雪中送炭,祝家家平安。 31.送健康到家,结关爱奇葩。 32.感受社区服务,享受健康无忧。 33.居民健康大管家,真诚服务为大家。 34.老弱妇孺皆受益,又防又治社区医。 35.社区和百姓两相连,卫生与健康一线牵。 36.卫生为健康护航,服务携社区腾飞。 37.居民的贴心人,健康的守门人。 38.您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关爱里。 39.关爱无处不在,健康实实在在。 40.卫生服务无限情,社区居民乐融融。 41.亲情的关照,真心真意守护百姓身体健康,规范化管理,尽职尽责奉献公共卫生服务。 42.让家庭拥有医生,让医生走入家庭。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2014年7月10日)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文化**的战略部署,市委出台了《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对加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实施了一大批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加强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丰富和活跃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全市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 一、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通过实施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一批重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文化惠民工程,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全市有市、县(市、区)级艺术馆(文化馆)8个,从业人员68人;有县(市、区)级公共图书馆 7个,公共图书馆藏书183万余册,从业人员72人,阅览室座位近2000个;有市、县(市、区)级博物馆、纪念馆14个,从业人员292人,年均举办展览50多次,举办培训90多次;有演出场馆9个,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2个,从业人员331人,年均服务观众44万人次,其中服务基层观众35万人次;有乡镇综合文化站134个,总藏书50多万册,从业人员184人;已完成全市1783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工程全面覆盖的建设任务;全市1900个行政村(含居委会)实现了有线广播村村响;建成7个县级、134个乡镇街道办共141个广播室;建成了57个激情广场文化活动示范点。 (二)公共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一是成功举办各类大型文化活动。自2007年以来,我市承办了海峡客家高峰论坛、海峡客家歌曲创作演唱大赛、第五届福建艺术节、红旗颂等大型文化活动近20场次,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二是积极开展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以来,全市共送书下乡50多万册书,各种歌舞、汉剧专场等下乡演出近300多场次,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2万多场次,三是每年开展的书香八**全民阅读活动富有特色。每年开展优惠售书活动,开展每周推荐一本好书的电视专题论坛,举办中国梦.劳动美、阅读与人生、与快乐、与成长等全市职工读书征文活动。四是激情广场活动如火如荼。各活动点均按照要求添置了灯光、音响、乐器等演出器材,已建成具有健全的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具备必要的水电、卫生、安全保卫等基础条件,每个点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都有固定的大家唱、大家舞、大家乐的队伍,各项活动有序开展。五是群众性文化活动向品牌化发展。近年来,先后举办了红土地歌曲比赛、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首届海峡客家歌曲创作演唱大赛、首届海峡客家山歌大赛、海峡客家书画展、首届海峡客家风情节暨定光佛文化节和被誉为天下第一龙的连城县姑田镇游大龙、被誉为乡村狂欢节的连城县罗坊乡走古事等传统文娱活动,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品牌性农村文化活动。 (三)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结构逐步趋向合理。据不完全统计,博物馆、群众文化艺术馆、图书馆、电台、电视台和乡镇文化站、乡镇广电站等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现有文化类专业技术人员531人,其中群文博137人(高级职称17人、中级60人、初级60人),图书资料的47人(高级3人、中级23人、初级21人),艺术专业118人(高级13人、中级51人、初级54人),播音主持35人(高级3人、中级13人、初级19人),记者编辑122人(高级18人、中级36人、初级68人),其他类72人。 (四)公共文化服务投入逐年增长。十一五以来,我市文化文物事业财政投入逐年增长。2007年--2013年,我市文化、文物事业费分别为3484.8万元、3144万元、13385.4万元、13582万元、15076万元、20631万元、3156万元。为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推进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市委、市政府设立了2012年至2016年**市农村文化建设补助资金。第一批**市农村文化建设补助资

2017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2017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补齐发展短板,切实保障公民享受文化成果、参与文化活动、从事文化创作等文化权利,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提高文化民生保障水平。以下是小编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17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一起来看看吧。 2017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一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请予审议。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十一五”以来,我市以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通过实施文化阵地、文化精品、文化保护、文化产业、文化研究、文化人才、文化传播等七大工程建设,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逐步建成,文艺精品创作硕果累累,送文下乡活动持续繁荣活跃,基层文化骨干队伍稳步壮大,文化服务机制进一步健全,形成了“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共建格局。

我市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重点做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强化政策保障。一是召开全市文化工作会议并作出了推动文化发展繁荣的决定。制定出台了《关于改革创新推进文化发展繁荣的决定》,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力”作为文化发展繁荣的三大着力点之一,明确提出了要统筹公共文化事业的服务机制、设施、机构和队伍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二是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文化发展繁荣的配套政策。配套制定了《关于扶持文化发展繁荣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见》等文件。针对基层文化站建设进展缓慢的实际,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实施意见》,旨在从根本上解决文化站机构、人员、待遇等问题,加快推进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三是进一步加大了公共财政投入。市财政用于文化事业的专项扶持资金由2006年的1360万元增加到了自2009年开始的每年3000万元,并规定每年文化发展资金增长幅度应不低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 完善设施网络。一是提档次,市级标志性设施建设不断加快。以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市博物馆为中枢,社会化服务和免费开放工作有效推进。以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打造精品城市为目标,慈溪大剧院、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科博中心、城市展示馆等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大型文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均等化》

关于《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均等化》《妇幼项目》执行方案 1. 深入市场调查,明确目前现状:明确本镇新生儿出生率,结合现有建册 率,了解患者流失量。 2.建立完善网络关系,实施三级联动:发展外围关系,从乡(专职人员),村(村委会、妇女主任、)卫 生室三级联动模式,抓好终端建设。 3. 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健全科室人员及相关设备设施,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完善管理制度,注重服务质量,端正服务态度,规范服务流程,做到按章办事,热情周到。 4. 加强外围宣传,提高基层认知层次:深入基层,如小卖铺,市场,村卫生室,村委会,孕妇家中,并以宣传板、条幅、广播的方法,大力宣传《公卫》政策,使广大孕产妇认识建册的必要性。 5. 送册到家,上门服务。采取有相关人员(乡医,卫生办等)引荐,带宣传册,妇保册到孕妇家中,细心讲解,耐心指导,争取拉近医患关系,从而提高建册率,间接提升医院名誉,创造潜在就医人群,增加门诊量。 通过以上方法,进一步巩固市场,拓宽经营路线,加强各部门联合运作,争取改善目前经营状况,提高收入。

加强孕期检测,提高孕期安全。 定期医学保健,保证母子平安。 我院为孕早期(孕12周以前)孕妇实施减免部分建册费用及孕中期孕妇(孕22—26周)免费彩超筛查,并提供孕期免费咨询,咨询电话:3755033 妇幼保健宣传资料 婚前保健 1、婚前保健:婚前保健是对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进行婚前医学检查、婚前卫生指导和婚前卫生咨询。 2、婚前医学检查:婚前医学检查是指对准 备结婚的男女是否患影响结婚和生育的疾病进 行检查。 3、婚前医学检查的意义: *可以诊断男女双方当时的健康状况,确定可否结婚 *发现双方是否存在有碍“优生”的疾病,保证后代的健

整理 基本公共服务怎么实现均等化

基本公共服务怎么实现均等化 引入材料:——导出基本公共服务 近年来,随着国家推行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公共财政、民生建设的大力推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框架初步形成,基本公共服务投入不足、覆盖面窄等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然而,与群众的期盼相比,与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相比,公共服务资源在区域间的配置不均衡问题依然较为突出。随着各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公共服务的质量及多样化诉求日趋强烈,优质基本公共服务在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的供给仍显不足,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在区域间的均等化配置,成为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 一、基本公共服务的含义 所谓基本公共服务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根据一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总体水平,为维持本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基本的社会正义和凝聚力,保护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社会条件。 基本公共服务包括三个基本点,一是保障人类的基本生存权(或生存的基本需要); 二是满足基本尊严(或体面)和基本能力的需要;三是满足基本健康的需要。 二、基本公共服务中的不均等现象 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还存在不均等现象,主要表现在: 1、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均等,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远低于城市; 2、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异大,东部地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3、社会成员之间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比较突出的是进城农民工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远低于城市户籍居民。 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 1、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表现:从公共服务的供应方来看,政府是最终责任主体。在我国,各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相差很大,这种差距不只是财力上的,如城市政府和乡村政府、相对富裕地区的政府和贫穷地区的政府,也有认识水平、人员素质、创新意识、管理能力以及制度建设能力上的差距,这类差距不是通过增加财力、短期培训、更换操作人员就可在短期内消灭的。从公共服务的需求方来看,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原因,公共服务的消费能力也存在巨大差距。 举例:这既有自然条件的影响,如一些自然条件恶劣的边远山区,即使把钱送到居民手上,也难以消费;也有当地人文社会因素的制约,如文化素质、传统意识、风俗与宗教等等,都会造成居民公共服务消费能力上的差距。居民的这种消费能力体现的是自主性和能动性,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最终依赖于这种自主性和能动性去消化、吸收,进而转换化为居民生活的改善、基本素质和技能的提高。譬如教育,有些并不是上学难、上学贵,而是主动辍学,有的家长认为上学不如赚钱实惠,也有暴富的家庭认为孩子不上学将来也衣食无忧,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因富辍学”的怪现象。 2、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

全面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快重点公共卫生项目执行

全面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快重点公共卫生项目执行进度 ――在全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重点公共卫生项目 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 2010年10月11日 同志们: 今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最关键、也是各项任务最重、改革中各种问题凸显的一年,今年的既定目标任务能否落实,对于实现医改近期三年(2009-2011年)目标任务非常重要。大家知道,近三年要重点抓好五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我省还增加了一项中医药改革工作,共是六项改革。从我省的情况看: 全省新农合筹资标准逐年提高,人均筹资标准已经达到150元,新农合管理软件已经开发完成,门诊统筹和实时实地及时报销逐步推开;全省实现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分别占同类机构总数的81.07%、44.16%、35.25%。庆阳市和金昌市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实现全覆盖。白银市、酒泉市、平凉市和临夏州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比例达到97.02%、70.23%、57.21%和 55.82%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国家投资达到8.4亿元,重点建设28个县医院、50乡镇中心卫生院和35个城市社区卫生中心、490个村卫生室、3个精神卫生中心、2个市州中

医院,目前项目进展基本顺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市州方案全部批复,中央和省级人均13元补助资金已经全部落实,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正在开展;公立医院改革在庆阳和金昌两市进行试点。总的来说,今年的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从省上调研和统计掌握的情况来看,部分工作特别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工作与卫生部签订的目标责任状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省上今天召开会议,主要是对一些重点工作进行梳理,查找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弓I起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实施单位的重视,认真做好下一阶段的工作。 下面,我重点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重点公共卫 生项目工作情况作一通报,并提出相应要求。 一、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通过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使城乡居民获得最基本、最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使广大居民不得病、少得病。实施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预防疾病发生的有效途径,是节约看病费用的根本策略,是基层卫生服务模式从看病诊疗向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重大改变。 今年2月28日,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电视电话会议,对全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省政府把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15元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大 民生工程来抓。省卫生厅把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作为医改的重要任务,通过学习讨论、实地调研、咨询专家、征求意见等形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1、什么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答: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 是我国政府针对当前城乡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服务项目所需资金主要由政府承担,城乡居民可直接受益。 2、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哪些内容? 答:目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14项内容。包括: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等。 3、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如何确定的? 答: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考虑政府财政的最大支持能力,先确定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经费补偿标准。 在此基础上,国家找出对居民健康影响大、具有普遍性和严重性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根据居民的健康需求、实施健康干预措施的可行性及其效果等多种因素,选择和确定优先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努力做到把有限的资源应用于与居民健康关系最密切的问题上,使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取得最佳效果。 4、什么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平均化吗? 答: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指每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无论性别、年龄、种族、居住地、职业、收入,都能平等地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可以理解为人人享有服务的权利是相同的,居民在可以需要获取相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时,机会是均等的。但是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必须得到完全相同、没有任何差异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目前国家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很多内容是针对重点人群的,如老年人、孕产妇、0-6岁儿童、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等,因此,均等化并不是平均化。 5、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由哪些机构提供? 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负责具体实施。 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分别接受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管理,合理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可以按照政府部门的部署来提供相应的服务。 6、谁来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答: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无论是城市或农村、户籍或非户籍的常住人口,都能享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不同的服务项目有不同的服务对象,可分为: 面向所有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如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服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服务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 面向特定年龄、性别、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如预防接种、孕产妇与儿童健康管理、老年人管理等。 面向疾病患者的公共卫生服务,高血压、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等。

改善公共服务提供方式 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改善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积极改变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才能促进上海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 ●非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应该基于“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即根据居留时间的长短、贡献大小,通过梯度累进的方式与本地居民共享。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上海常住人口达2301.9万,其中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体的外来常住人口达897.7万,占全部常住人口的39%。从世界范围考察,近几十年来,人口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主要表现为以大都市区或大都市圈人口增长为主,且增长的势头强劲。一方面,城市发展的活力很大程度上来自移民;另一方面,人口的快速增长及其时空变动也会对城市的发展形成压力,对于上海这样的移民城市来说,主要体现在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以及出行难、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等问题较为突出。未来要促进城市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以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为战略。 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基础,需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需要“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就上海而言,目前公共服务自身的特性以及公共服务供需间的矛盾所引发的问题,都需要政府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改进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增强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增加公共服务资源承载的能力。当前,需要着力破解几个核心问题。 一是在城市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的政策取向下,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构建一个面向全体常住人口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是每个公民的权利,无论身处何处,其公民权都应该得到保障,这是“权利公平”的体现。“机会公平”是要破除外来人口享受城市公共服务的制度障碍,让稳定居住和稳定就业的外来人口都有机会享受“同城待遇”。“规则公平”一要体现“普惠性”,即不管你属于哪个阶层,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享受上均一视同仁;二要体现“差异性”,即在城市公共服务资源尚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非基本公共服务如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的供给,应该基于“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即根据居留时间的长短、贡献大小,通过梯度累进的方式与本地居民共享。由此可见,“规则公平”是三大原则的基础,但机会、权利既靠制度规则,也要靠来沪人员自己努力争取,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那些没有进城的农业人口公平性的体现。 二是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资源供给短缺,且户籍制度继续存在的情况下,如何构建一种“互利共生”的公共服务资源共享平衡机制? 对流动人口居留模式的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居留时间越长,继续居留的概率就越高,

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调研报告

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调研报告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文化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需要找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建设的着重点、突破点和支撑点,让公共文化服务有标准可依。 把握着重点,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保基本。要进一步明确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应达到的水平进行规范,加快制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分类标准,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的完整性和实用性。以基层为重点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与产品供给,加大公共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力度,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优先考虑将具有区域特色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实践中的共性和亮点转化为相应标准,率先执行城乡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形成城乡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超市式”供给、“菜单化”服务模式。 促均等。以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和各地实施标准为参照,以贫困地区、偏远地区、困难群众为突破口,借助标准化手段推进区域、城乡和群体间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进程。将经济落后地区和农村地区作为文化精准帮扶的重点服务对象,补齐短板,兜住底线,细化帮扶、验收、退出和后续指导等相应标准,建立精准帮扶长效机制。在政府保障、供给内容、设施建设、环境营造、管理服务等环节完善现有标准,更好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 强标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标准制定工作,明确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工作的重点领域及关键标准。必须立足区域实际,在满足基本标准的基础上应允许不同地区根据自身条件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性标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实施的保障工作和试点示范项目推进工作,逐步形成以示范区(项目)为带动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推广体系,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重点领域标准实施的试点、示范和引领作用。 找准突破点, 盘活公共文化资源 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规范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覆盖率和利用率,对基础设施、供给、管理、保障等明确统一标准和要求,集中布局、共建共享,尤其要发挥标志性精品文化设施的引领和辐射功能,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品质与公平。重点实施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三大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基

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着力解决当前人民群众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的突出矛盾 随着近年来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公平分配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 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大意义 如果我们不能有效解决当前人民群众的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的突出矛盾,以及由这种矛盾引发的各种社会不公问题,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就会加剧,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也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经济领域与社会领域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两者的协调发展共同推动整个社会全面进步。但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领域的发展一直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客观上造成在许多地方政府尤其是一些基层部门的发展观念中,经济发展就是一切,觉得只要经济发展了,就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没有认识到市场经济体制要顺利运行也需要有配套的社会体制及其相关社会政策来支撑。在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片面发展观影响下,多年来,尽管对社会领域的发展工作已经逐渐开始重视,但与经济领域的发展成效相比,社会领域的发展成效明显滞后。

近年来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集中表现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公共产品短缺、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等方面,尤其是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更为不足,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随着物质生活质量的持续改善,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呈加速上升趋势。而据统计,近年来全国在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领域的财政投入总额虽然逐渐提高,但所占比例却在下降。这种状况表明,当前人民群众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制约社会协调发展的突出矛盾。 一个社会只有做到满足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正常的生活需要,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得人们安居乐业,才能有一个较稳固的发展基础。过去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失业、贫穷、社会服务不足等社会问题还无法避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在公共财力已经有了巨大增长的情况下,政府有条件也有责任保障社会成员及各类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让他们分享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抵御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风险。国际经验也证明,在人均GDP1000~3000美元阶段,政府应该把公共服务作为核心职能,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基本需求。如果我们不能有效解决当前人民群众的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的突出矛盾,以及由这种矛盾引发的各种社会不公问题,经济发展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宣传标语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宣传标语 1、让人人享受公共卫生服务的阳光。 2、预约健康让未来少些遗憾。 3、让百姓公平享有公共卫生的“阳光”远离疾病。 4、健康生命有约,真情服务无限。 5、重视预防: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 6、走进社区,深入家庭,服务百姓,健康人生。 7、身边的医生,健康的使者。 8、老人、妇女、儿童、残障是我们的家人, 宣传、预防、保健、医疗是我们的职守, 敬业、诚信、关爱、助人是我们的理念, 健康、幸福、欢乐、和谐是我们的追求, 9、用心服务,有爱相助,公共卫生铸就健康路 10、公共卫生以人为本,关爱健康以情感人。 11、树公共卫生爱心、热心、细心、耐心的服务理念, 创居民就医暖心、舒心、放心、欢心的医疗氛围。 12、公共卫生服务时时处处,保障健康惠及家家户户。 13、防患未然,原人人健康; 雪中送炭,祝家家平安。 14、送健康到家,结关爱奇葩。 15、感受社区服务,享受健康无忧。 16、居民健康大管家,真诚服务为大家。 17、老弱妇孺皆受益,又防又治社区医。 18、社区和百姓两相连,卫生与健康一线牵。 19、卫生为健康护航,服务携社区腾飞。 20、居民的贴心人,健康的守门人。 21、您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关爱里。

22、关爱无处不在,健康实实在在。 23、卫生服务无限情,社区居民乐融融。 24、亲情的关照,真心真意守护百姓身体健康, 规范化管理,尽职尽责奉献公共卫生服务。 25、让家庭拥有医生,让医生走入家庭。 1、加强公共卫生工作,全面实施农民健康工程; 2、健康体检保健康; 3、参加农医保,享受免费健康体检; 4、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5、定期体检,保障健康; 6、保护健康就是保护生产力; 7、保障农民享有基本卫生服务; 8、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完善健康管理系统; 9、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方便群众基本医疗; 10、关爱农民健康,实施免费体检; 11、参加健康体检,爱护身体健康; 12、保护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 13、关心老人和困难群体的身心健康; 14、加强健康宣教,提高农民预防保健意识; 15、关爱妇女和儿童的身体健康; 16、加强和改善农村公共卫生,促进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 17、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有效防治传染病; 18、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开展健康干预和促进工作; 19、开展婚前检查,提高人口素质; 20、搞好爱国卫生,爱护自然环境;

新医改下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发展

浅谈新医改形势下我国公共卫生服务 均等化发展 摘要: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促进我国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我国现实情况出发,结合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新医改政策,阐释了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出的背景及含义,并介绍了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新医改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一、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出的背景及含义 (一)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出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经济社会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不公平、不平等现象,出现了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隐患,如我国的基本卫生服务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不同群体之间的提供水平不断拉大,社会各界对医疗卫生改革表现出极大的不满,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有损于社会和谐,而且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我国经济的发展。基于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用于改善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如2009年国务院出台新医改方案,第十九条规定:“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扩大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范围,向城乡居民提供疾病防控、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有效预防控制重大疾病,进一步提高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显然,在我国从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过渡时期,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具有特殊的社会意义,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改善民生、激发社会创造力的客观需要,是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浙江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

一、服务项目与内容 项目内容标准基本 服务 项目读书看报1.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6小时;乡镇公共电子阅览室开放时间不少于28小时;农家书屋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0小时。2.县级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1册以上,或总藏量不少于50万册;人均年新增藏书量不少于0.05册。农家书屋图书不少于1200种、1500册,报刊不少于10种,年新增图书不少于60种。3.市、县(市、区)公共图书馆每年组织送书下乡1万册次;县级公共图书馆对乡镇图书分馆每年流通不少于4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每年指导举办1次全民阅读活动。4.在城镇主要街道、公共场所、居民小区等人流密集地点设置阅报栏或电子显示屏,提供时政、三农、科普、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信息服务。收听广播5.乡镇有线广播联网率达到100%,有线对农广播覆盖率达到80%;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每天播出次数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6.为全民提供突发事件应急广播服务。7.通过直播卫星,免费提供17套广播节目,通过无线模拟,免费提供不低于6套广播节目,通过数字音频,免费提供不低于15套广播节目。观看电视8.有线电视联网率达100%(海岛包括微波方式),农村有线数字电视实际入户率达90%以上;电视自办对农栏目每周达3档(含)以上,平均每档不少于10分钟。9.通过直播卫星提供25套电视节目,通过地面数字电视提供不低于15套电视节目,未完成无线数字化转换的地区,提供不少于5套电视节目。在城市和有线电视通达的农村地区,为城乡低保户免费提供基本有线(数字)电视节目。观赏电影10.为农村群众提供

数字电影放映服务,合理调整放映结构,其中每年国产新片(院线上映不超过两年)比例不少于1/3。11.为中小学生每学期提供2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看戏12.根据群众需要,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平均每年为每个乡镇(街道)送地方戏曲等文艺演出5场以上。13.国有剧院每年举办公益性演出不少于12场。设施开放14.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公共博物馆(非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公共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基本服务项目健全。15.未成年人、老年人、现役军人、残疾人和低收入人群参观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博物馆实施门票减免,文化遗产日免费参观。16.公园、绿地等公共场所全民健身器材免费使用。17.学校、工人文化宫、体育馆、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科技馆等文体设施向公众免费开放,开放时间和免费项目由地方政府制定。文体活动18.每个县(市、区)每年组织开展群众文体活动不少于12次;每个乡镇(街道)每年举办文化节、读书节、运动会等文体活动不少于6次;每个村(社区)每年组织群众性文体活动不少于2次。展览展示19.公共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公共美术馆每年分别举办免费展览不少于4次。文化走亲20.市、县(市、区)每年组织跨区域文化走亲5次。数字文化21.县(含)以上公共文化设施内免费提供Wi-Fi,公共电子阅览室免费提供上网服务。22.通过手机、电脑等网络终端可以享受到数字文化服务。培训讲座23.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每年举办公益培训或讲座不少于12次;乡镇综合文化站每年举办公益培训不少于6次。24.公共博物馆、公共美术馆每年举办公益培训或讲座不少于6次。 项目内容标准硬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