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炮制——蜂蜜与中药炮制

中药炮制——蜂蜜与中药炮制

中药炮制——蜂蜜与中药炮制

蜂蜜,性味甘平,具有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甘缓益脾、润肺止咳、矫味的功效。因而蜂蜜作为中药炮制中重要辅料,其作用很早就被传统医学所重视,并在中药炮制中应用。

蜜炙法是将蜂蜜置于锅中,沸腾后加入药物饮片,拌炒至松散不粘手为度,用蜜量为药量的5%—40%。蜜炙法多用于止咳平喘和补脾益气的药物。

有增强药物的滋补强壮作用如蜜炙党参、黄芪、款冬花、甘草等。用蜂蜜作辅料炮制款冬花、百部等可以引到协同作用,增强冬花、百部的疗效,它们是“相使”为用。甘草,生用味甘而温凉,以泻火解毒见长,甘草蜜炙后,理化性质发生变化,其性味功能也随之变化。炙甘草具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的功能,用于脾胃虚弱、气虚血少,心悸动,脉结代,虚烦失眠,大便干结等症。

有增强药物润肺止咳的作用如蜜炙麻黄、紫菀、杏仁、枇杷叶等。紫菀,生用苦甘而微温,降气化痰之力较强,但泻肺气,故只用于肺气闭寒、咳嗽痰多的患者。经甘润滋补的蜂蜜炙后,则润肺止咳作用较强,临床用于肺痨咳嗽,痰中带血或肺燥干咳等症。

有缓和药性的作用如麻黄,所含成分为挥发油和生物碱、麻黄碱,生用挥发油成分发汗力较猛,身体素弱或寒邪不太甚者,恐难承受。经蜜炙后,其挥发油成分大量减,而止咳平喘的麻黄碱减少甚微。因此,炙麻黄发汗作用降低,缓和了多汗亡阳之虑,增强了润肺平喘功能。

能矫味和消除副作用如马兜铃,其味苦劣,对胃有一定的刺激性。蜜炙后,除了增强其本身的止咳作用外,还能矫味,以免引起呕吐。

中药饮片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

中药饮片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18-09-05T14:18:18.9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8月第24期作者:钟利 [导读] 水处理前分档与炮制前分档联合可增强中药饮片的临床疗效,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内江市医科学校四川内江 641000)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饮片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定实训医院接受中药饮片治疗的患者150例,2016年4月—2018年4月为研究时段,遵循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原则,分甲组、乙组、丙组,每组样本容量50例。乙组采纳水处理前分档,甲组采纳炮制前分档,丙组采纳水处理前分档与炮制前分档联合。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丙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较甲组、乙组的高,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水处理前分档与炮制前分档联合可增强中药饮片的临床疗效,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关键词】中药饮片;炮制方法;临床疗效;影响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4-0333-01 中药饮片是制备中药汤剂以及中成药的基础,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直接关系到患者用药的临床疗效,在具体的炮制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历史因素、科技水平因素等,科学、合理的炮制方法可有效提高中药饮片的临床疗效[1]。在上述研究背景下,本文为了分析中药饮片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特随机选定2016年4月—2018年4月实训医院接受中药饮片治疗的患者150例研究,进行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本研究得到实训医院批准,研究对象:随机选定实训医院接受中药饮片治疗的患者150例,2016年4月—2018年4月为研究时段,遵循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原则,分甲组、乙组、丙组,每组样本容量50例。甲组女性22例,男性28例,年龄界限在28~70岁,平均年龄为(49.26±6.26)岁。乙组女性24例,男性26例,年龄界限在29~69岁,平均年龄为(49.33±5.29)岁。丙组女性25例,男性25例,年龄界限在30~68岁,平均年龄为(49.38±5.69)岁。三组基线资料相比,P>0.05,不具统计学差异,可比较。 1.2 方法 1.2.1甲组水处理之后进行炮制前分档,将中药饮片浸泡30min,文火加热、武火煎煮,药液过滤并保存,上述操作重复2次,文火将药液加热浓缩至300ml,每日饮用2次,疗程2个月。 1.2.2乙组对中药级别合理分档,遵循水泡多润的原则,根据药量、季节等进行调整,采用指掐法、手捏法、穿刺法挑选,去除不合格的饮片,炮制合格饮片。对筛选出的饮片浸泡30min,文火加热、武火煎煮,药液过滤并保存,上述操作重复2次,文火将药液加热浓缩至300ml,每日饮用2次,疗程2个月。 1.2.3丙组采纳水处理前分档与炮制前分档联合,疗程2个月。 1.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任何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有效:临床症状可见显著好转,偶有不良反应或者毒副作用。无效:临床症状变化不明显,甚有加重、恶化迹象。前两者之和,除以总例数,即为总有效率[2]。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4.0软件统计,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F检验,P<0.05,具统计学差异。 2.结果 三组临床疗效对比。临床总有效率:甲组、乙组、丙组的分别是76.00%、78.00%、96.00%,丙组的显著高于甲组、乙组的,P<0.05,具统计学差异,见附表。 3.讨论 中药炮制是根据临床需求,调剂药材性质所需要的一种制药技术,我国不同地区,对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也不同,对于中药饮片的炮制,一直缺乏完善、统一的炮制工艺和衡量标准[3]。炮制方法不同,作用也不同,因此取得的临床疗效也不同。中药炮制方法会间接或直接的影响药效,如果炮制方法合理,则可以充分发挥药物的效果,在净制、切制、炮制等环节中,采用高标准的炮制技术,可有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最大限度发挥中药饮片的临床价值[4]。 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很多,有水处理前分档、炮制前分档等,经过多个环节的炮制,饮片的药性以及成分均会发生变化,科学的炮制方法可有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缓和药性,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中药中含有挥发油、微量元素、有机酸、生物碱等多种成分,通过炮制可有效改变药物的溶解度、浸出度等,转化或者溶解部分有效成分。因此在中药饮片炮制过程中,必须合理的掌握原料用量、炮制方法、炮制时间等,炮制之前必须进行水处理,可起到软化药材质地的作用,常用的水处理方法有淋法、润法、洗法等,在具体的炮制过程中,需要结合气候、温度、药材质地、大小等确定浸润时间,坚持少浸多润的原则,炮制前分档是保证中药饮片炮制质量的重要保障,如果炮制前不分档,必定会导致炮制不及、炮制太过、不合格饮片、受热不均匀等情况发生。本文研究示:丙组的显著高于甲组、乙组的,P<0.05,具统计学差异。在冯云[5]研究中,A组、B组、C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72.5%、75.0%、95.0%,C组的显著较高,P <0.05,与本文研究结果不谋而合,证实了水处理前分档与炮制前分档联合在中药饮片炮制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值得作为中药饮片首选的炮制方法,在临床中参考、借鉴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中药饮片采用水处理前分档与炮制前分档联合炮制,可有效提高中药饮片的临床有效率,安全可行,临床值得信赖并进一步推广。

中药炮制学试题一及答案.

中药炮制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提出雷公炮炙十七法的是 C A .雷敩 B .陶弘景 C.缪希雍 D.陈嘉谟 2 长于化痰止咳,泻火解毒的甘草是 B A.甘草梢B.生甘草C.炙甘草D.麸炒甘草 3 下列关于含甙类药材炮制的叙述,何为错误的 B A? 黄芩饮片变绿色是因黄芩甙类水解所致。 B 槐花炒炭止血作用增强与芦丁增加有关。 C? 杏仁入煎“后下”是破坏苦杏仁酶保存其甙。 D? 商陆醋炙降低毒性与商陆皂甙甲减少有关。 4 去芦的药物有 A A.党参B.补骨脂C.麦冬D.五味子 5 蛤粉炒法应用的药物范围是 A A.胶类药B.动物药C.有毒药D.植物药 6 炮姜的功能偏于 D A.解表散寒B.温胃止呕C.行水消肿D.温中止血 7 醋制芫花的目的是 B A.引药入肝,疏肝理气B.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 C.增强活血止痛功能D.便于调剂与制剂 8 蜜炙黄芪多用于治疗 C A.表卫不固的自汗B.血热妄行C.气衰血虚之证D.痰热咳嗽 9 闷煅法的操作特点是 C A.一次性煅透,中间不得停火B.煅至红透,趁热进行,反复操作 C.密闭缺氧化D.高温煅至黑色 10 甘草水煮远志的主要目的是 A A.减其燥性,协同补脾益气,安神益智作用B.增强宁心安神作用 C.增强祛痰开窍作用D.增强化痰止咳作用 二配伍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A.从制B.反制C.相畏制D.相资制E.相恶制 1 酒制阳起石属于 D 2 麸炒枳实属于 E 3 白矾制半夏属于 C 4 盐制益智仁属于 B 5 胆汁制黄连属于 A A.醒脾和胃、食积不化、脘腹胀满B.健胃消食作用增强 C.消食化积力强,治食积泄泻D.健脾开胃,并有发散作用 E.化痰止咳,消食积 6 神曲炒焦后 C 7 神曲生用 D 8 神曲麸炒后 A

不同中药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疗效的影响分析

不同中药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疗效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19-03-27T11:33:28.1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2期作者:安雪红 [导读] 在中药饮片炮制前应先明确患者的症状分型,根据其具体病情选择有效的炮制方法,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病情康复。(周至县中医医院中药房陕西西安 7104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中药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9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口服参苓白术散治疗,根据白术饮片不同的炮制方法将受试者分为土炒白术组、炙白术组及焦白术组,每组32例,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炙白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焦白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13%,土炒白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炙白术组与焦白术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土炒白术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焦白术组及炙白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药饮片炮制前应先明确患者的症状分型,根据其具体病情选择有效的炮制方法,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病情康复。 【关键词】炮制方法;中药饮片;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2-0232-01 中药饮片是中药汤剂及制备中成药的重要组成单元,其质量的好坏则直接影响药物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中药饮片成分复杂,不同的炮制方法均可能对其生物碱、挥发油、苷类、有机酸等成分造成影响,从而影响临床疗效[1]。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应以健脾和胃、温脾燥湿、调中益气为主治,临床实践证实,参苓白术散在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具有显著优势,但有研究表明,白术的不同炮制方法将直接影响参苓白术散的临床疗效[2]。为此本研究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9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中药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疗效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9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中医辨证均被确诊为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口服参苓白术散治疗,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排除其他类型溃疡性结肠炎、药物过敏史、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治疗依从性差及中途退出者。其中男52例,女44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51.42±3.48)岁;病程5个月~4年,平均(1.53±0.68)年。根据白术饮片不同的炮制方法将受试者分为土炒白术组、炙白术组及焦白术组,每组32例,各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土炒白术组即将灶心土粉碎成细粉后在锅中翻炒至灵活状态,之后将白术饮片倒入其中进行翻炒,当白术饮片表面均匀挂上灶心土细粉后即可,然后关火,将土筛出,将炮制后的白术放凉后备用。炙白术组即将白术饮片放入锅中采用中火进行翻炒,待闻到药香味后倒出放凉备用。焦白术组即将白术饮片放入锅中采用武火进行翻炒至白术表面呈焦褐色后倒出放凉备用。将各组炮制后的白术饮片组成参苓白术散后水煎至300ml左右,分早晚2次口服,每日一剂,连续治疗1个月后,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3 疗效评价标准[3] 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毒副反应发生;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仅少数出现轻微不适,无毒副反应发生;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部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或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炙白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焦白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13%,土炒白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炙白术组与焦白术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土炒白术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焦白术组及炙白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3.讨论 参苓白术散是由中药白扁豆、白术、茯苓、甘草、桔梗、莲子、人参、砂仁、山药、薏苡仁组成,补脾和胃、益气调中、醒脾化湿作用显著,在脾胃虚弱型溃疡性结肠炎中具有抗炎、止泻、抗菌、调节免疫的功能[4]。不同的炮制方法会直接影响中药饮片的药理作用、药性及理化成分,从而影响药效,因此熟练掌握中药炮制流程,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选择合理的炮制方法对最大限度发挥药效具有积极意义。在参苓白术散中,白术的炮制方法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其中土炒白术具有止泻止呕、健脾和胃之功效,炙白术具有健脾燥湿之功效,而焦白术具有收敛止泻、温寒化湿之功效,针对脾胃虚弱型溃疡性结肠炎土炒白术的效果最佳[5]。本研究结果表明,炙白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焦白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13%,土炒白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炙白术组与焦白术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土炒白术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焦白术组及炙白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药炮制21种方法,你知道几种

中药炮制21种方法,你知道几种? 各种炮制方法说明,药物疗效的高低,不但取决于药物本身,而且与炮制的好坏有很大关系,正如明代陈嘉谟所说:“制药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也就是说炮制一定要适度。 修制 是最简单的炮制方法,也可以说是种药物进行炮制的准备阶段,主要通过修治,以除去杂质,并将大块段变为小块小段,便于再加工、炮制。修制的方法包括拣、摘、揉、擦、磨、刷,刮、镑、刨、剥、切、捣、敲,碾、簸、箩、筛、劈、锯、扎、榨等项目。1、拣:用于拣去不入药的部分和杂质,一般是除净核粒、果柄,枝梗、皮壳、虫蛀、霉粒、走油种仁(油粒)、泥块、沙石等,如枣仁、柏子仁拣净核壳,连翘拣去果柄,杏仁拣净油粒,佩竺、荆芥拣去须根和杂草,乳香、没药拣去木屑、五灵脂拣去泥沙。2、摘:将根茎、花叶等类药物的残茎、叶柄摘除,使药纯净,夏枯草摘梗柄,川连摘除绒根及时叶柄等。3、揉:对某些药物须揉碎后,再通过筛、簸除去茎梗杂质,如桑叶、臭梧桐叶等;某些质地松软而呈条状的药物,须揉搓成团,便于调配和煎煮,如竹菇、谷精草等。4、擦:用二块木板,将药物置于中间来回唐擦,达到除去外皮和擦碎,如莱菔子、火麻仁、牛蒡子

等。5、磨:用石磨垫高磨芯,把药物磨去外皮、壳、刺等,如扁豆衣、刺蒺藜、苍耳子。6、刷:用刷子刷去药物表面的灰尘或茸毛,如枇杷叶、石苇须刷去叶背的绒毛;瓦楞子、牡蛎刷去沙土。7、刮:用铁刀、竹刀或瓷片刮去药材外面的粗皮或青苔,如杜仲、肉桂、厚朴、黄柏等;刮去茸毛的如金狗脊、毛知平等。8、镑、刨:用镑刀或木刨,将药物镑刨成薄片,便于入药煎汁,如鹿角片、羚羊角片、檀香片,苏木片等。9、剥:将药物敲击后,取壳去种仁,或取仁去壳,如蔻仁、蔻壳、草果仁、砂仁壳、使君子仁、石莲肉、白果、桃仁、杏仁等。10、切:切法广泛应用于根茎、藤木、皮壳、叶、草类药材,将原药或润软后的药材,按不同的药物用刀或切片机切成片或小块。一般分横切的园形、咀片,斜切的斜片,直切成顺片,横或直切成丝、方块等,切片的厚薄长短,简介如下:(1)根、根茎和藤类:质地比较硬的切薄一些,约1.5mm左右,如独活、川芎等;质地比较疏松的切厚一些,约3mm左右,如肉苁蓉、锁阳等,形状细长的可切成小段,约长1—1.5cm,如茅根、芦根,夜交藤等。(2)皮类:质地坚硬而厚可切成丝丝,宽约6mm,如厚朴、黄柏;质地较疏松而薄的可切成宽丝,宽约1—1.5cm,如杜仲;质地松脆者可不切,如地骨皮、远志等。(3)叶类:质地厚而韧者,不易碎者,切成宽约o.3-1.5cm的丝,如枇杷叶、石苇等。(4)全草类:茎较细一般可切成长1.5cm的段,如麻黄、

中药炮制学试题

中药炮制学 2013 届大专中药专业毕业(中药炮制技术)考试 【A型题】 1、炮制在历史上有多种称谓,现最常用() A、修整B 、炮炙C、修治D、修制E、炮制 2、最早提出药物生熟异用学说的医药家是() A、李时珍 B、张仲景 C、张仲岩 D、陶弘景 E、陈嘉谟 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国家成药规范是() A、《本草纲目》 B、《炮炙大法》 C、《太平 圣惠方》 D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E、《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4、“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 则气味反失。”记载于() A、《本草纲目》 B 、《炮炙大法》C、《太平圣 惠方》D《本草蒙筌》E、《本草发挥》 5、我国医药学史上最早的炮制专著是() A、《炮炙大法》 B、《修事指南》 C、《神农本草经》D《雷公炮炙论》E、《本草纲目》 6、《炮炙大法》成书的时间是 A、春秋战国时期 B、汉代 C、南北朝刘宋时期D 、明代 E 、请代 7、归纳提出传统制药原则的作者() A、张仲岩 B、李时珍 C、缪希雍 D、陈嘉谟 E、徐大椿 8、下列药物与辅料的炮制属“相畏为制”的是() A、酒制大黄B 、盐制黄柏C、姜制半夏D、蜜制百合 E 、麸炒枳实 9、下列药物与辅料的炮制属“相恶为制”的是() A、酒制大黄B 、盐制黄柏C、姜制半夏D、蜜制百合 E 、麸炒枳实 10、《中国药典》正式把中药炮制作为法定内容予以收载的最早版本是() A、1953 年版B 、1963 年版C 、1977 年版D 、1985 年版E 、1995 年版 11、下列药物与辅料的炮制,属“反制”的是() A、姜制黄连 B、胆汁制黄连 C、酒制仙茅 D、姜制厚朴 E、姜制草果 12、炮制能使所含毒性大的生物碱水解,生成毒性 小的生物碱的药物是() A、麻黄 B、川乌 C、槟榔 D、延胡索 E、马钱子 13、为防止饮片变红和所含生物碱损失,不宜暴晒的药物是() A、川乌 B、麻黄 C、槟榔 D、延胡索 E、马钱子 14 、有效成分为苷类的药物,一般不用或少用()A、炒黄B、酒制C、醋制D、蒸E、煮 15、含鞣质类的药物炮制加工时,一般不用() A、铜器 B、瓷器 C、铁器 D、竹器 E、木器 16、中国药学史上第一位总结炮制方法的医药家是() A、陈嘉谟 B、缪希雍 C、李时珍 D、张仲景 E、陶弘景 17、下列只起到中间传热体作用的辅料是() A、麦麸B 、米C、土D、蛤粉E、河砂 18、下列蜂蜜有毒,不能作为炮制辅料的是() A、枣花蜜 B、杜鹃花蜜 C、荔枝蜜 D、养麦蜜 E、山白蜜 19、中药饮片的含水量一般应控制在() A、3%以下B 、4%以下C 、5%以下D 、6%以下 E、7% 13% 20、易泛油的药物是() A、黄芪 B、薄荷 C、冰片 D、苦杏仁 E、芒硝 21、易风化的药物是() A、芒硝 B、青盐 C、冰片 D、苦杏仁 E、鹿角胶 22、药物贮存时,要求空气的相对湿度为 A、20%---30% B 、30% 40% C 、40% - 50% D 、50%—60% E、60%—70% 23、丹参中若含有少量杂草等杂质,除去的方法宜用() A、挑选法 B、筛选法 C、风选法 D、洗法 E、漂法 24、药材分档最常用的方法是() A、产地分档 B、挑选法 C、筛选法 D、风选法 E、水选法 25、沸水烫后才易去皮的药物是() A、使君子 B、苦杏仁 C、北沙参 D、草果 E、白果 26、除去枇杷叶绒毛的方法是() A、挖去毛 B、刷去毛 C、燎去毛 D、烫去毛 E、刮去毛 27、需临用时去皮壳的药物是() A、知母 B、苦杏仁C北沙参D、巴豆E、黄苓 28、茎与根作用不同,需分开分别药用的是() A、麻黄茎与根 B、党参茎与根 C、桔梗茎与根 D草乌茎与根E、川牛膝茎与根 29、核具滑精副作用,需产地趁鲜去核的药物是 () A、乌梅 B、山楂 C、山茱萸 D、大枣 E、诃 子 30、为了便于调剂和制剂,需揉搓成团的药物是 () A、麻黄 B、竹茹 C、大腹皮 D、香附 E、金 樱子

药典药材炮制方法

附录ⅡD.炮制通则 中药炮制是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用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 药材凡经净制、切制或炮炙等处理,均称为“饮片”;药材必须净制后方可进行切制或炮炙等处理。饮片是供中医临床调剂及中成药生产的配方原料。 本版药典规定的各饮片规格,系指临床配方使用的饮片规格。制剂中使用的饮片规格,应符合相应品种实际工艺的要求。 炮制用水,应为饮用水。 除另有规定外,应符合下列有关要求。 一、净制即净选加工。可根据其具体情况,分别选用挑选、筛选、风选、水选、剪、切、刮、削、剔除、酶法、剥离、挤压、燀、刷、擦、火燎、烫、撞、碾串等方法,以达到净度要求。 二、切制切制时,除鲜切、干切外,均须进行软化处理方法,其方法有:喷淋、抢水洗、浸泡、润、漂、蒸、煮等。亦可使用回转式减压浸润罐,气相置换式润药箱等软化设备。软化处理应按药材的大小、粗细、质地等分别处理。分别规定温度、水量、时间等条件,应少泡多润,防止有效成分流失。切后应及时干燥,以保证质量。 切制品有片、段、块、丝等。其规格厚度通常为: 片极薄片0.5mm以下,薄片1~2mm,厚片2~4mm; 段短段5~10mm,长段10~15mm; 块8~12mm的方块; 丝细丝2~3mm,宽丝5~10mm。 其他不宜切制者,一般应捣碎或碾碎使用。 三、炮炙除另有规定外,常用的炮炙方法和要求如下: 1.炒炒制分单炒(清炒)和加辅料炒。需炒制者应为干燥品,且大小分档;炒时应均匀,不断翻动。应掌握加热温度、炒制时间及程度要求。 单炒(清炒)取待炮炙品,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需炒焦者,一般用中火炒至表面焦褐色,断面焦黄色为度,取出,放凉;炒焦时易燃者,可喷淋清水少许,再炒干。 麸炒先将炒制容器加热,至撒入麸皮即刻烟起,随即投入待炮炙品,迅速翻动,炒至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中药炮制学考试大题及答案

中药炮制学考试大题及 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1简述莲子去心的方法及心和肉分别人药的原因。 去心的方法:莲子在产地趁鲜用竹签插出莲子心,晒或烘干,莲子肉仍保持整粒出售。莲子心能清心热,而莲子肉能补脾涩精,作用不一样,故须分别人药。 2为什么说“逢子必炒”、“逢子必破” 果实种子类药物经炒黄处理后,种皮或果皮爆裂,质地酥脆易碎,易于煎出有效成分,故有“逢子必炒”、“逢子必破”之说。“逢子必破”:意思是把所有的果实种子都捣碎更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3试述液体辅料中醋的炮制作用、分类及其异同。 4试述液体辅料中酒的炮制作用、分类及其异同。 5简述山楂的炮制方法和炮制作用 【炮制方法】 ①山楂: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切片,干燥,除去杂质及脱落的核。 ②炒山楂:取净山楂,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色变深,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③焦山楂:取净山楂,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黄褐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④山楂炭:取净山楂,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炮制作用】山楂生品长于活血化瘀。 炒山楂酸味减弱,可缓和对胃的刺激性,善于消食化积。 焦山楂不仅酸味减弱,且增加苦味,长于消食止痢。 山楂炭性收涩,具有止血,止泻的功效。 6槐米炒炭后为什么能增强止血作用 (1)鞣质增加而止血。鞣质本身就有收敛止血的作用,槐米炒炭后鞣质含量可以增加,一般在190℃时可使鞣质增加达到高峰,外观褐色,只有炒焦的程度。 (2)槲皮素增加而止血。槐米炒炭后槲皮素增加,槲皮素具有一定止血作用。 (3)异鼠李素降低而止血。槐米的抗止血成分异鼠李素经炒炭后含量几乎减少一半。由此看来槐米炒炭,使止血作用增强具有双重意义:即止血成分增加,抗止血成分降低。 7试述荆芥的炮制方法及炮制作用。 【炮制方法】 ①荆芥:取原药材,去除杂质,抢水洗净,稍润,切段,干燥,筛去灰屑。 ②炒荆芥:取荆芥段,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

中药炮制学炙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中药炮制学炙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的炮制方法称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的炮制方法称炙法。根据所加辅料不同,分为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和油炙6种方法。炙法均用液体辅料,盐、生姜等需制成盐水和姜汁方可应用。要求辅料渗入药物内部,其加热温度比炒法低,多用文火,炒制时间较长,以药物炒干为宜。 一、各类炙法的目的 (一)酒炙目的 (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大黄、黄连、黄柏等。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当归、川芎、桑枝等。 (3)矫臭去腥——乌梢蛇、蕲蛇、紫河车等。 (二)醋炙目的 (1)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等,经醋炙后可增强活血散瘀止痛的作用;柴胡、香附、青皮、延胡索等,经醋炙后能增强疏肝止痛作用。 (2)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大戟、甘遂、芫花、商陆等。 (3)矫臭矫味——五灵脂、乳香、没药等。 (三)盐炙目的 (1)引药下行,增强疗效强补肝肾的作用——杜肿、巴戟天、韭菜子。增强理气

疗疝的作用——小茴香、橘核、荔枝核等。增强缩小便和固精作用——益智仁。(2)增强滋阴降火作用——知母、黄柏等。 (四)姜炙目的 (1)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如黄连姜炙可制其过于苦寒之性。免伤脾阳,并增强止呕作用。姜炙竹茹则可增强止呕功效。 (2)缓和对咽喉的刺激性,增强宽中和胃功效,如厚朴。 (五)蜜炙目的 (1)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百部、、枇杷叶、马兜铃、款冬花、紫菀、麻黄等。(2)增强补脾益气作用——黄芪、甘草、党参等。 (3)缓和药性——麻黄、桂枝、升麻等。 (4)矫味和消除副作用——马兜铃、百部等。 (六)油炙目的 (1)增强温肾助阳作用——淫羊藿。 (2)利于粉碎——豹骨、三七、蛤蚧。 二、各类炙法的操作方法 (一)酒炙、醋炙、盐炙、蜜炙的操作方法均有两种,即先拌辅料后炒药和先炒药后加辅料。第一种方法适用于一般性的药材,需通过先加辅料拌匀闷润的过程使液体辅料被药物所吸尽,然后置锅内炒至所需程度。第二种方法适用于特殊的药物,需特别记忆。(1)先炒药后加酒。此法仅用于质地疏松且加酒后易发粘的药物,如五灵脂。(2)先炒药后加醋。此法多用于树脂类、动物粪便类药物,如五灵脂、乳香、没药。(3)先炒药后加盐水。用于含粘液质较多的药物。如车前子、知母等。(4)先炒药后加蜜。用于药物质地致密者,如百合。

中药饮片炮制通则

中药材炮制通则 1?目的:建立中药材炮制通则,规范中药材炮制,确保炮制产品质量。 2?范围:中药材炮制加工。 3?责任:技术负责人、工艺员、岗位负责人、操作人、QA检查员应对实施本通则负责。 4?内容:净制、切制、炮炙。 药材炮制系指将药材通过净制、切制、炮炙加工处理,制成一定规格的饮片,以适应医疗要求及调配、制剂的需要,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 炮制药材用水,应为饮用水。 炮制药材除另有规定外,应符合以下有关要求。 一?净制 即净选加工。经净制后的药材称为“净药材”。药材在切制、炮炙时,均应使用净药材。 1 .净制生产流程图

下道工序 (切制、炮炙) 2 ?净制操作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项 除另有规定外,净制药材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选用挑选、风选、水选、筛选、剪、切、刮削、剔除、刷、擦、碾串、火燎及泡洗等方法处理以达到该品种的质量标准。 2.1清除杂质: 2.1.1挑选:清除混在药物中的杂质及霉败品等或将药物按大小、粗细等进行分类,挑选往往配筛簸交替进行,以便达到洁净或进一步加工处理。 2.1.2筛选:根据药材和杂质的体积大小不同,选用不同规格的筛和罗,以筛去药材中的沙石,杂质,使其达到洁净;有些药材形体大小不等,需用不同孔径的筛子进行筛选分开,以便下道工序加工时药品质量一致。 【注意】上料以药材须在筛网上充分振荡为准,并随时用手(或工具)翻动。 常用药筛规格 菊花筛孔内径约15mm ; 大中眼筛孔内径约6mm ; 小中眼筛孔内径约5mm ; 大紧眼筛孔内径约2mm; 一号筛(10 目); 小紧眼筛孔内径约 1.5mm; 马尾筛二号筛(24 目); 铜丝筛五号筛(80 目); 打碎筛筛孔内径圆孔10mm,8mm,7mm; 方孔1mm

中药炮制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资料

中药炮制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中药理论,按照医疗、调配和制剂的不同要求,对中药所采取的各种加工处理技术。其目的在于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便于服用,提高疗效。然而,受经济利益的驱动,部分企业和机构忽视了我国历代医药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具有传统特色的工艺。 存在的问题 中药饮片不纯净。中药饮片是所有方剂的原料。中药药用部分需要净选、除去药物中的泥沙、夹杂物以及霉败品,分离其不同的药用部位。而有些中药饮片生产商,为了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都一一省去了这些必要的工序,将皮、茎、根、须混为一团,粗制滥造。甚至以次充好、以劣充优、掺杂使假,不仅严重地扰乱了医药市场,更严重的是影响了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辅料标准不统一。药物在炮制过程中,往往需要加入一些辅料与药物一起 共制,如酒、醋、盐、蜂蜜等,目的在于消除有害物质,发挥有利作用。同一味中药,经过添加不同的辅料炮制后,作用各异。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辅料标准,该用蜂蜜的用红糖,该用食盐的用工业盐,该用米酒的用白酒,甚至用矿物酒精代替白酒。此外,用油、盐、糖制药,要因病而宜:高血脂病人,应注意少用动物油炮制的药品;高血压、心血管病病人应慎用盐制药品;糖尿病患者不宜服用糖制药品。同时还应注意液体辅料的浓度、数量,固体辅料的使用次数、存放时间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中药炮制的质量。如果只是象征性地添加辅料,不仅起不到协同作用,还会造成相反的作用。 炒焦、炒炭法不卫生。中药炮制中的炒法是将药物置于炒锅内,用中火加热,翻炒至药面焦黄。而炒炭法则是武火加热,翻炒至药面焦黑色,主要是针对一些原生药材,以制其苦寒性。但是,原生药材炒制至加热冒烟,一般说温度已超过200℃,这时含油脂的药材其油脂迅速氧化,结果不仅破坏了油脂价值,而且产生大量有害物质。 用有毒有害物质炮制中药。如用硫磺熏制药材,硫磺有毒,属于外用药,用硫磺熏制过的中药,或多或少地含有硫磺化合物医`学教育网整理,因此,不仅不卫生,还对人体有害;用明矾制中药,明矾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钾铝,含有大量铝元素,而水解制药又有一定浓度,制出的中药便含有相当量的铝元素,对人体有害;用灶心土或焦黄土炮制中药,灶心土主要成分为硅酸盐、钙盐及多种碱性氧化物,而焦黄土经反复使用后其性质与灶心土成分大体相同,在加热的过程中,灶心土、焦黄土中的焦糊物质及一些重金属也随之“入侵”中药材,对人体有害翳学敎育网整理。

中药饮片炮制方法

中药加工炮制方法很多,最常见的有如下几类: 1、炒制:将药物在锅内加热,不绝翻炒至一定要求的方法。 清炒:不加辅料,根据炒的时间和温度分为炒黄、炒焦、炒炭三种。炒黄系用文火将药材炒至表面微黄或能嗅到药材固有的气味为度。如杏仁、芡实、莲子、远志、枣仁等。炒焦系将药材炒至表面焦褐色,如焦楂、焦神曲、焦白术、焦栀子等。炒炭系用武火将药材表面炒至黑色,内部焦褐色时,喷淋清水,稍干即可出锅,倾于水湿的竹扁上,摊开,凉透方可包装。如地榆炭、侧柏炭、杜仲炭、贯众炭等。 麸炒:先将锅加热,撒入一定量的麸皮(每kg药材用0.4kg左右),至冒烟时加入药材,不断翻炒,炒至药材表面微黄色,取出,筛去麸皮即可。如白术、山药、枳壳、三棱等。土炒:用灶心土打碎,用量约为药材重的30%左右。置锅内炒至轻松后,加入药材,不断翻炒至药材表面挂匀土色,取出,筛去土粉即可。如白术、山药、白芍等。 米炒:将米倒入用水喷湿的锅内,加热使米贴附于锅底,俟冒烟时,倒入药材轻轻翻炒至药材变色,取出,筛去米粒即可。用量约为药材重的40%左右。如米炒沙参、丹参等。 2、烫制:将药材加热炒烫,温度比炒法高而受热均匀。通常有三种: 砂烫:将砂子置锅内炒热,再将砂堆扒一坑,放进打成大块的药材,埋起,稍后,进行翻炒,至药材表面鼓起或酥脆为度,拣出药材或入醋中淬过,晾凉即可。如龟板、鳖甲、山甲、刺猬皮、狗脊、毛姜、马钱子等。 蛤粉烫:取蛤粉依砂烫法,烫至鼓起即可。如阿胶、鱼鳔等。 蒲黄烫:取蒲黄依砂烫法,烫至鼓起即可。如阿胶珠。 3、煅制:将药材用火煅烧,通常分两种: 直火煅:将药材放在木炭或焦炭无烟炉上煅红透,取出即可。如龙骨、龙齿、贝壳类、金石类等。 闷煅:将药材置锅内,再覆一锅,接合处用黄泥封固,上压重物,在上面锅底粘一白纸,加热煅至白纸呈焦黄色为度。如生地炭、灯芯炭、棕炭、血余炭等。 4、煨制:将药材用湿面粉包裹,在炒热的滑石粉锅内煨至表面焦黄为度。或用湿纸层层包裹药材,加热除去部分油分。如煨木香、煨肉蔻等。 5、燎:将药材在火焰上短时加热,使药材表面焦化而内部不受影响。如燎鹿茸等。 6、炮:将药材埋在热炭中,炮至鼓起爆裂为度。或置高热的锅中,急炒至表面焦黄、鼓裂为度。如炮姜。 7、炙:将药材与液体辅料共同加热,使辅料炙入药材组织内的加工方法。 ▲蜜炙:将蜂蜜置锅内加适量清水搅拌,加热熔化,待蜜炼至冒花时,即可放入药材,不断翻拌,炒至蜜汁吸净,以不粘手为度。或先将炼蜜加30~40%的开水稀释后,与净药材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蜜汁吸尽,以不粘手为度。用蜜量应根据药材的性质、质地、体积的不同,一般在药材量的15~35%左右。 ▲酥炙:通常用油脂将药材炙酥的方法。例如羊脂油拌炒淫羊藿。用植物油炸动物骨及马钱子等。 ▲酒炙:将药材放盆内,加药材重的30~40%的黄酒,拌匀,待酒被吸尽后,再置锅内,中火加热,不断翻炒,炒至微黄色即可。

中药炮制方法

中药炮制方法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中药炮制方法 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古代称为炮炙、修治、修事等。由于中药材大都是生药,在制备各种剂型之前,一般应根据医疗、配方、制剂的不同要求,并结合药材的自身特点,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才能使之既充分发挥疗效又避免或减轻不良反应,在最大程度上符合临床用药的目的。一般来讲,按照不同的药性和治疗要求而有多种炮制方法,有些药材的炮制还要加用适宜的辅料,并且注意操作技术和讲究火候。正如前人所说“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性味反失。”炮制是否得当,直接关系药效,而少数毒性和烈性药物的合理炮制,更是确保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药物炮制法的应用与发展,已有很悠久的历史,方法多样,内容丰富。炮制的方法炮制方法是历代逐渐发展和充实起来的,其内容丰富,方法多样。现代的炮制方法在古代炮制经验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改进,根据目前的实际应用情况,可分为五大类型。一、修治 1.纯净处理采用挑、拣、簸、筛、刮、刷等方法,去掉灰屑、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使药物清洁纯净。如捡去合欢花中的枝、叶,刷除枇杷叶、石韦叶背面的绒毛,刮去厚朴、肉桂的粗皮等。

2.粉碎处理采用捣、碾、镑、挫等方法,使药物粉碎,以符合制剂和其他炮制法的要求,如牡蛎,龙骨捣碎便于煎煮;川贝母捣粉便于吞服;水中角、羚羊角镑成薄片,或挫成粉末等。 3.切制处理采用切、铡的方法,把药物切制成一定的规格,便于进行其它炮制,也利于干燥、贮藏和调剂时称量。根据药材的性质和医疗需要,切片有很多规格。如天麻、摈榔宜切薄片,泽泻、白术宜切厚片,黄芪、鸡血藤宜切斜片,桑白皮、枇杷叶宜切丝,白茅根、麻黄宜铡成段,茯苓、葛根宜切成块等。 二、水制 用水或其它液体辅料处理药物的方法。水制的目的主要是清洁药材,软化药材以便于切制和调整药性。常用的有洗、淋、泡、漂、浸、润、水飞等。主要内容如下: 1.洗将药材放入清水中,快速洗涤,除去上浮杂物及下沉脏物,及时捞出晒干备用。除少数易溶,或不易干燥的花、叶、果及肉类药材外,大多需要淘洗。 2.淋将不宜浸泡的药材,用少量清水浇洒喷淋,使其清洁和软化。 3.泡将质地坚硬的药材,在保证其药效的原则下,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使其变软。 4.润又称闷或伏。根据药材质地的软硬,加工时的气温、工具,用淋润、洗润、泡润、晾润、浸润、盖润、伏润、露润、包润、复润、双润等多种方法,使清水或其它掖体辅料徐徐入内,在

中药炮制知识点总结

中药炮制知识点总结 第十八章复习思考题 1何谓烘焙法?举例。 2.肉豆蔻煨制的作用是什么? 3.何谓提净法?举例。 4. 何谓水飞法?其目的是什么?举例。 5.不同原料干馏时有何特性? 杀酶保苷:黄芩、苦杏仁、酸枣仁、天麻、介子 吸湿回润:牛膝、当归、玄参 先炒药后加辅料:知母、没药、乳香、五灵脂、车前子、百合 四制香附的辅料:生姜汁、食盐水、黄酒、米醋 六神曲的辅料:面粉、苦杏仁、赤小豆、鲜辣蓼、鲜青蒿、鲜苍耳草 马钱子——砂炒;蕲蛇——酒炙;磁石——煅淬;干姜——炒炭;斑蝥——米炒; 淫羊藿——油炙;当归——酒炙;山药——土炒;枳壳——麸炒;何首乌——黑豆汁蒸;苍术——麸炒 药材软化程度的检查方法:弯曲法、指掐法、穿刺法、手捏法、剖开法 中药炮制——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 看水性——药材在水处理的过程中,要检查其软化程度是否符合切制要求,也叫“看水头”。 煅炭——药物在高温缺氧的条件下煅烧成炭。 水飞法——某些不溶于水的矿物药,利用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将不溶于水的矿物、贝壳类药物经反复研磨,而分离制备极细腻粉末的方法。 对抗同贮法——将同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放在一起保存,以防止虫蛀或霉变的一种贮存方法 中药炮制的目的: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半夏 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味——地黄 增强药物疗效——醋炙柴胡 改变或增强药物的趋向作用——酒大黄 改变药物的作用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醋制香附 便于调剂和制剂——蛤粉烫阿胶 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蒸桑螵蛸

矫臭矫味,利于服用——醋炙乳香 产生新功效——血余炭、石膏 中药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 四气五味 升降浮沉 归经 药物毒性 试述川乌的炮制方法、炮制作用及炮制原理: (1)炮制方法: 生川乌:取原药材,拣净杂质,洗净灰屑,晒干。 制川乌:取净川乌,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加水煮沸4~6小时,或蒸6~8小时,至取个大及实心者切开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切厚片,干燥。(2)炮制作用: 生川乌有毒,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功能,多外用。制后毒性降低,可供内服。(3)炮制原理: 通过加水加热处理,使极毒的双酯型生物碱水解成为毒性较小的单酯型生物碱,进一步水解可变成毒性更小的醇胺型生物碱。 试述大黄的炮制方法、炮制作用及炮制原理: 大黄——泻下作用峻烈,攻积导滞、泻火解毒 酒大黄——苦寒泻下作用稍缓,借酒升提之性,引药上行,善清上焦血分热毒 熟大黄——泻下作用缓和,腹痛之副作用减轻,增强活血祛瘀之功 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 醋大黄——消积化瘀 清宁片——泻下作用缓和,缓泻而不伤气,逐瘀而不败正 试述半夏的炮制方法、炮制作用及炮制原理: 生半夏——外用 清半夏——燥湿化痰 姜半夏——降逆止呕 法半夏——祛寒痰,调和脾胃 试述当归的炮制方法、炮制作用及炮制原理: 当归——补血调经,润肠通便 酒当归——增强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作用 土炒当归——增强入脾补血的作用,缓和油润而不滑肠 当归炭——止血和血 试述黄连的炮制方法、炮制作用及炮制原理: 黄连——泻火解毒、清热燥湿

中药炮制技术试题卷

《中药炮制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教师寄语:九蒸九晒成熟地,千锤百炼方成钢。 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 2分,共10分) ? 中药炮制 : 2.复制法: 3.烘焙法: 4.发酵法: 5.饮片切制: 二、填空题 (每空 0.5分,共10分) 1 .醋炙法适用于炮制 、 、 的 药物。 2.燀杏仁时要注意 、 、 。 3.何首乌生品具有 的功能,经 制后,则具有 、 的作用。 4.漂洗法多适用于 、 、 。 5.山楂 长于 ,炒山楂善于 ,焦山楂长于 ,山楂炭具有 的作用。 6.清除药物中所含杂质时,常 用 、 、 、 四种方法。 三、A 型题(每题 1分,共20分) 1. 易风化的药物有( ) A 白矾 B 石膏 C 硼砂 D 芒硝 E 石英 2.药物贮存的最佳温度是( ) A 10~15℃ B 15~25℃ C 15~20℃ D 10~20℃ E 10~

25℃ 3.“饮片”的提出者是() A 张仲景 B 吴仪络 C 陈嘉谟 D 葛可久 E 王好古 4.采用指掐法检查药材软化程度的是() A 白术 B 大黄 C 牛膝 D 枳实 E 白芍 5.饮片切制时出现翘片现象是由于() A 外部含水量太过 B 内部含水量太过 C 刀具不锋利 D 没润透 E 伤水6.制巴戟采用的炮制方法是() A 酒炙法 B 酒蒸法 C 甘草汁煮法 D 甘草汁蒸法 E 盐炙法 7.淡豆豉采用的炮制方法是() A 发酵法 B 发芽法 C 干馏法 D 制霜法 E 烘焙法 8.采用醋蒸法炮制的药物有() A 五味子 B 黄精 C 肉苁蓉 D地黄 E 山萸肉 9.采用煅淬法炮制的药物是() A 蛤壳 B 钟乳石 C 金精石 D 海浮石 E 自然铜 10.属于反制的炮制品是() A 炙淫羊霍 B 酒川芎 C 酒仙茅 D 盐知母 E 酒黄连 11.醋制后缓和峻泻作用的药物是() A 甘草 B 黄柏 C 厚朴 D 柴胡 E 商陆 12.适宜采用砂烫醋淬法炮制的药物是() A 穿山甲 B 水蛭 C 骨碎补 D阿胶 E 白术 13.朱砂最佳的炮制方法是() A 干研法 B 水飞法 C 煅法 D 提净法 E 球磨机研磨 14.香附的炮制品不包括( ) A 醋香附 B 四制香附 C 酒香附 D 香附 E 盐香附 15.发芽法要求的芽长为() A 0.5cm B 1.0cm C 0.2cm D 0.2~1.0cm E 0.5~1.0cm 16.炮制250kg百合需要炼蜜() A 10kg B 12.5kg C 15kg D 20kg E 25kg 17.当归合理的切制方法是() A 冷水浸润软化切薄片 B 冷水浸润软化切厚片 C 露润后切厚片 D 露润后切薄片 E 温水润软切厚片 18.采用盐炙法炮制的药物是() A 川芎 B 桑枝 C 三棱 D 补骨脂 E 厚朴 19.下列药材除何种外,均需去毛() A 枇杷叶 B 金樱子 C 狗脊 D 骨碎补 E 款冬花 20.通过煮制后,降低其毒性的药物是() A 白果 B 常山 C 硫黄 D 苦杏仁 E 附子 四、X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砂烫马钱子的作用是() A 质地变脆 B 易于粉碎 C 降低毒性 D 便于去毛 E 矫正不良气味

中药炮制心得

中药炮制学学习心得 通过十一周对中药炮制学的选修学习,我收益颇多,不仅了解了炮制对中药用药的重要性,也熟悉了一些基本的比较常见的中药炮制方法。现将心得总结如下: 一,中药炮制的目的 中药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这些天然药物,或质地坚硬、粗大,或含有杂质、泥砂,或含有毒性成分等,所以都要经过加工炮制后才能应用。一般认为中药炮制的目的有以下几方面。 (一)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历代对有毒药物的炮制都很重视,各代都有较好的除毒方法和炮制作用的论述。如草乌有用浸、漂、蒸、煮、加辅料制等炮制方法,以降低毒性。 炮制也可除去或降低副作用。汉代张仲景提出,麻黄“生令人烦,汗出不可止”。说明麻黄生用有“烦”和“出汗多”的副作用,用时“皆先煮数沸”,则可降低其副作用。 (二)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性和味偏盛的药物,在临床应用时,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如太寒伤阳,太热伤阴,过酸损齿伤筋,过苦伤胃耗液,过甘生湿助满,过辛损津耗气,过咸助痰湿等。为了适应不同病情和患者体质的需要,一方面可通过配伍的方法,另一方面可用炮制的方法来转变或缓和药物偏盛的性和味。孙思邈曾提到桂枝应生用,但在妇女怀孕的情况下,为了防止“胎动”,所以要“熬”(即炒)后用。麻黄生用辛散解表作用较强,蜜炙后辛散作用缓和,止咳平喘作用增强。中药往往通过炒、麸炒、蜜炙等炮制方法来缓和药性,故有“甘能缓”,“炒以缓其性”的说法。 许多药物,生、熟作用有别,如蒲黄生用活血化瘀,炒用止血。生甘草,味甘,性平,能清热解毒;蜜炙甘草,性温,能补中益气,故有“补汤宜用熟,泻药不嫌生”之说。 (三)增强药物疗效

除了通过配伍来中药提高疗效外,炮制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又一有效途径和手段。作为药物,起作用的是物质。药物所含的活性物质,通过适当的炮制处理,可以提高其溶出率,并使溶出物易于吸收,从而增强疗效。明代《医宗粹言》写道:“决明子、萝卜子、芥子、苏子、韭子、青葙子、凡药用子者俱要炒过,入煎方得味出。”这便是现代“逢子必炒”的根据和用意。因为种子被有硬壳,不易煎出有效成分,炒后表皮爆裂,有效成分便于煎出。款冬花、紫菀等化痰止咳药经蜜炙后,增强了润肺止咳作用,则是蜂蜜甘缓益脾,润肺止咳,作为辅料应用后与药物有协同作用而增强疗效。 (四)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 中医对疾病的部位(病所)通常以经络、脏腑来归纳,对药物作用趋向以升降沉浮来表示。疾病在病机和证候趋势上常表现为向上:如咳嗽、气喘、吐血等;向下:如泻痢、崩漏、遗尿等,这些可以利用药物升降沉浮的作用趋向以纠正机体功能的失调。炮制可以引药入经及改变作用部位和趋向。大黄苦寒,其性沉而不浮,其用是走而不守,酒制后能引药上行,能在上焦产生清降热邪的作用,治疗上焦实热引起的牙痛等症。黄柏禀性至阴,气薄味厚,主降,上清丸中黄柏经酒制后,转降为升。 一种药物往往归入数经,在临床上常嫌其作用分散,通过炮制进行适当调整,使其作用专一。如柴胡,入心包络、肝、三焦、胆经,经醋制后,作用专于肝经,使其更有效地治疗肝经的疾病。前人从实践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大凡生升熟降”,“酒制升提”,“盐制入肾”等。 (五)便于调剂和制剂 植物根及根茎类、藤木类、果实类经炮制后加工成一定规格的饮片,如切成片、丝、段、块等,便于调剂时分剂量和配方。矿物类、贝壳类及动物骨甲类药物,如自然铜、磁石、代赭石、牡蛎、石决明、穿山甲等,这类药物质地坚硬,难于粉碎,不便制剂和调剂,而且在短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