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师作品赏析文字

大师作品赏析文字

大师作品赏析文字
大师作品赏析文字

梵高三件作品文字:有柳树的田野小路

鸢尾花

星空

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著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其中《加谢医生的肖像》以8250万美元售出。2014年11月5日,梵高(1890年的画作《雏菊与罂粟花》在纽约苏富比以5500万美金落槌,加上佣金为6176.5万美元(约3.7亿元人民币)成交,买家为来自中国的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

作品及赏析由只为让美好发生的青岚美术教育温情提供

毕沙罗作品:《蒙马特大道春晓》

《苹果和水壶》

毕沙罗,法国印象派大师,在印象派诸位大师中,毕沙罗是唯一一个参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览的画家,可谓最坚定的印象派艺术大师、也是始终如一的印象派画家,印象派的先驱。毕沙罗的画乍看之下非常平凡,没有梵高的热情与忧郁,也没有高更的阳光和原始,但看久了能够渐渐看出来毕沙罗在沉默之中的特色。2014年2月6日,印象派大师毕沙罗油画《蒙马特大道,春晓》在伦敦苏富比拍卖,以创纪录的1千9百90万英镑(约合2亿元人民币)成交。

作品及赏析由只为让美好发生的青岚美术教育温情提供

安格尔《大宫女》

安格尔,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美学理论家和教育家。灵感家安格尔并不是生硬地照搬古代大师的样式,他善于把握古典艺术的造型美,把这种古典美融化在自然之中。他从古典美中得到一种简炼而单纯的风格,始终以温克尔曼的“静穆的伟大,崇高的单纯”作为自己的原则。

作品及赏析由只为让美好发生的青岚美术教育温情提供

修拉《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

修拉,修拉生活在印象主义画派的初期,而且推动了了印象主义的发展。他对色彩的专门研究,使得他的作品层次分明,而他自己也成为新印象画派"点彩派"的代表。

《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这是新印象主义典型的代表作,也是一幅在世界美术史上具有纪

念碑式意义的油画作品。画面上的大碗岛是位于巴黎附近奥尼埃的一个岛上公园,也是巴黎人盛夏理想的避暑圣地。

作品及赏析由只为让美好发生的青岚美术教育温情提供

莫奈《海滨公园打伞的女子》

《睡莲》

《海边悬崖》

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除此之外,莫奈对于色彩的运用相当细腻,他用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来实验色彩与光完美的表达。2008年6月24日,伦敦佳士得拍卖场上,以将近8045万美元(约5.6亿人民币)的天价售出一张莫奈晚年的《睡莲》。此次拍出的作品属于莫奈笔下最著名的《睡莲》系列,作品法文原名为《Le Bassin aux Nympheas》,即“睡莲池塘”。该画长6英尺,宽3英尺,创作于1919年。2016年11月16日,纽约佳士得“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莫奈作于1891年的名作《干草堆》以81,447,500美元高价成交,约合人民币5.59亿,刷新了莫奈作品的世界拍卖纪录。

作品及赏析由只为让美好发生的青岚美术教育温情提供

中外美术经典作品赏析作业

不管是富于意向性的中国山水画,还是善用明快色彩的西方油画都给我们提供了一扇通往美的世界的大门。在欣赏完中国与外国的美术作品后我不经问自己我得到了什麽?粗看之下中外美术绘画作品只是在给我们展示一幅幅山水和人物,并没有向我们展示任何其他的东西,但细想之下我们就会发现那些超越作品单纯表现之外的含义。那不仅仅在是一幅幅的山水和人物,而是整个世界甚至是无所不包的宇宙了。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我发现了以往经常被我们忽视的那些东西,以下就是我的一些感受。 众所周知,美术的鉴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我之所以选了中外美术经典作品赏析这门课其实原因很简单,我自小非常喜欢美术方面的东西,对这些看似神秘的艺术形态十分好奇,很想从这课程当中得到一些艺术的知识与熏陶。记得曾经看过一幅油画,画面上描述了优美的风景,当时只是觉得那很美,想要表达些什麽但却又不知如何说起。后来在上完这门课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我看过的那幅作品竟是西方最著名的风景画的代表,作者就是法国巴比松画派的代表人物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而这幅作品就是他的《孟特芳丹的回忆》。我尝试着用我在这门课上的心得来再次欣赏这幅作品时,从整幅作品的构图、基调、色彩和透视技巧等方面来再次欣赏,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感受,整幅作品是那样的动人和生动,柔和的颜色充斥于整个画面,渐渐的我仿佛融到了画面之中许久不能自拔,我想这就是美术的魅力之所在吧。当然我懂的还不是很多,但我能稍微懂得作者的心情与这幅画所要表达的感情,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了。 在我看来美术作品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我们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我们的身心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犹如一首淡淡的歌一般,美术已经渐渐的融进了我的身体之中了,它给我的身体带来了养料,在欣赏时我可以完全的投入其中暂时不去思考现实之中的种种不快,美术就是拥有这种令人痴迷的魅力。最后感谢胡老师您了,是你带着我们进入了美的世界并用语言教会了我们如何去发现美的事物。谢谢!

景观设计大师作品赏析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景观大师作品赏析 摘要:在以农业与手工业生产为主的封建社会时期,西方传统园林服务于上流社会贵族和富豪阶层,是社会地位、权势与经济实力的象征。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西方社会逐渐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园林的服务对象变为城市自身以及普通市民,因而出现了开放型园林——城市公园与国家公园。它们的出现,拉开了现代景观设计的序幕。 关键词:传统园林;城市公园;国家公园;景观设计 奥姆斯特德的主要观点 ?主张充满“人性”的设计 ?用理论影响美国景观行业发展 ?用行动促进美国景观教育进步 奥姆斯特德部分简介: ?1822年出生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 ?1937年当奥姆斯特德即将进入耶鲁大学学习时,他受到严重的漆树中毒, 这使得他视力下降,被迫放弃了正常的学业 ?1852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作《一个美国农夫在英格兰的游历与评论 (Walks and Talks of all American Farmer in England)》。

?1857年秋获得了纽约市中央公园负责人的位置 ?1865年与沃克斯共同完成他们在中央公园的工 作,并设计了布鲁克林的希望公园。 ?1895年他退休了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 (Frederick Law Olmsted ) ——美国景观设计之父 ?他是美国19世纪下半叶最著名的规划 师和景观设计师,设计覆盖面极广, 从公园、从城市规划、土地细分,到 公共广场、半公共建筑、私人产业等, 对美国的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具有不 可磨灭的影响。 年轻时的奥姆斯特德的不幸遭遇 ?在奥姆斯特德4岁的时候母亲去 世,从7岁开始他从住在一起 的外乡牧师那里接受学校教育。 他的父亲是-名成功的布料商,也 是风景的爱好者,奥姆斯特德的 假日大多花在与家人从新英格 兰北部到纽约州北部“寻找美 丽风景的旅行”中。1837年当奥 姆斯特德即将进入耶鲁大学学 习时,他受到严重的漆树中毒, 这使得他视力下降,被迫放弃了 正常的学业。 ——上图:纽约中央公园局部景观 不断努力的奥姆斯特德 ?在放弃学业后的20年里,他努力积累的经验和技能在后来景观设计职业 的创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他在一家纽约布类商店工作,并因与中国的 贸易旅行了-年。在1848-1855年间,他学习了测量和工程学、化学、科学种田,并在斯塔滕岛上经营了一家农场。1850年,他和两个朋友用6个月的时间,在欧洲和不列颠诸岛上徒步旅游,从中不止领略到乡村景

创意设计大师

--==设计人物——冈特·兰堡作品专集欣赏==-- 来源:5D多媒体 | 时间:2005-5-12 | 人气: 文章关键字:设计,欣赏 冈特·兰堡1938年出生于德国麦克兰堡,1958年进入卡塞尔造型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实用美术,毕业后担任了多年广告代理机构的艺术总监,设计产品和服务业的广告,从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在此期间,他创建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1968年迁到法兰克福,1974年担任卡塞尔大学平面设计专业教授,国际平面设计师协会成员。 在30年的职业生涯中,兰堡设计了约3000幅招贴,每一幅招贴后面都有一则故事。他的招贴画多次在国际艺术大展和双年展上获奖,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将他的几幅作品作为永久藏品珍藏。 土豆文化 冈特·兰堡出生于二战的发源地德国,二战结束时他才8岁,他的童年是在炮声、废墟和饥饿中度过的,当时处于饥饿时期的德国人发现,从美国引进的土豆经过二十天的种植就可以食用,是土豆救活了德意志民族。由于这段特殊的历史,土豆在德国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有种植的文化、储存的文化、烹调文化。土豆使兰堡度过了苦难的童年,土豆救活了兰堡,没有土豆就没有兰堡和他的艺术。兰堡对土豆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土豆文化是他本能领悟的民族文化,是他面向世界的一扇最初的窗口。兰堡的土豆文化令人称道的不是土豆本身,而是奇特的创意和视觉效应的魅力。 在兰堡为"Egoist"杂志所作的招贴以及兰堡1966--1988年个展系列招贴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一个普通的土豆在绘声绘色地讲述一个不平凡的故事。他通过艺术处理使得土豆达到非同寻常的视觉效果,又通过土豆文化的表达赋予作品深刻的内涵和生命力。 兰堡的风格

日本视觉设计方案大师福田繁雄海报作品探析

日本视觉设计大师福田繁雄海报作品探析 张红颖吴卫<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湖南株洲 412008) 摘要:福田繁雄是日本当代视觉设计大师。他是将异质同构的设计理念,以视觉符号的形式呈现在其海报作品中的先驱。他善于运用图底转换、矛盾空间等错视原理,以单纯简洁的元素,诙谐幽默的形式,创造出富有哲理性思维的视觉世界。 关键词:福田繁雄;海报;异质同构;图底转换;矛盾空间 1、福田繁雄简介 福田繁雄<1932-)是日本当代视觉设计大师,他的设计理念及其设计作品所取得的成就,对当代平面设计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福田于1932年生于日本东京,1951年<19岁)毕业于岩手县立福冈高等学校;1956年<24岁)于东京国家艺术大学设计系毕 业后,福田开始在其创作的作品中显示出独特的个性和观念,并借此开创出多种创作发展的方向和表现手法,成为当时较有名气 的设计新秀。1967年<35岁)即在美国纽约IBM画廊首次举办个人展,随后其作品在欧洲、美国及日本等地广为展出,并获得多 项大奖。1982年<50岁)他应美国耶鲁大学的邀请,担任客座讲师。同时,福田还是日本平面设计师协会

田繁雄(视觉设计大师)

田繁雄(1932-)是日本当代视觉设计大师,他的设计理念及其设计作品所取得的成就,对当代平面设计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福田于32年生于日本东京,1951年(19岁)毕业于岩手县立福冈高等学校;1956年(24岁)于东京国家艺术大学设计系毕业后,福田开始在其创作的作品中显示出独特的个性和观念,并借此开创出多种创作发展的方向和表现手法,成为当时较有名气的设计新秀。 1967年(35岁)即在美国纽约IBM画廊首次举办个人展,随后其作品在欧洲、美国及日本等地广为展出,并获得多项大奖。1982年(50岁)他应美国耶鲁大学的邀请,担任客座讲师。同时,福田还是日本平面设计师协会( )副会长、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TADC)委员、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GAI)会员、英国皇家艺术协会 (RDI)会员。 福田是继龟仓雄策、早川良雄等日本平面设计大师之后的第二代平面设计师。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欧洲、美国等地,他都被视为一名设计天才。福田繁雄与岗特·兰堡( w)、西摩·切瓦斯特( t)并称为当代"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1] 他在高中时曾想成为一名漫画家,但由于当时艺术学校里没有漫画专业,最终将其幽默和天赋投入到设计领域,由此其设计作品具有浓厚的幽默性特点。例如他75年设计的"1945年的胜利"(图2)这张海报,就采用类似漫画的表现形式,创造出一种简洁、诙谐的图形语言,描绘一颗子弹反向飞回枪管的形象,讽刺发动战争者自食其果,含义深刻。这张纪念二战结束周年的海报设计,获得了国际平面设计大奖。其设计作品中的这种幽默、风趣, 均能带给观者一种视觉愉悦。 福田的创作范围相当广泛,除了书籍装帧设计、海报、月历、插图、标志设计等之外,也涉及工艺品、雕塑艺术、玩具、建筑壁画、景观造型等各种专业领域。他所涉及的设计领域,均能将其创作灵感发挥到极至,给人一种印象深刻的视觉美感与艺术表现力,流露其独特的创作魅力。他的大量的"福田式"的海报作品更为世人所熟知,现在的平面设计书籍中几乎 都会出现他的作品。

西方经典美术作品赏析论文

西方经典美术作品赏析论文 我深信,只有高度的文化建设,才能造成现代强盛的民族和国家,对美和艺术的理解, 是文化修养的一个重要部分,而“美育”的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多接触艺术,包括了解一些艺 术史,经验证明:人们对于美的鉴赏和理解力,是要靠学习才能获得的————是知识之所 赐。 西方艺术往往让人觉得驳杂繁芜,高深莫测,让人不明就里,不知所措。对西方数千年艺术发展概况的解读,体验到西方艺术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领略到西方艺术典雅精致的风 格和浓浓的人文情怀,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深入艺术的现场,感悟艺术之趣、历史之真,知 性之美。从这本书中,学有所获,常有所思,偶有所悟,其乐融融。 西方美术发展的精神基点,始于与自身的认识上。“美术”一词,在西方指非功利主义 的礼堂艺术,或主要指为纯审美而创作出的有形艺术。艺术是人们把握现实,表达思想感情 和审美理想的特殊方式。纵观整个西方美术的发展历程和存在状态,由于不同的民族历史传 统和相异的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使之呈现出丰富而又相对复杂的艺术景观。 西方美术的真正起点在希腊。尽览西方美术发展的线索,有过三次高峰时期。第一,古

希腊古罗马时期;第二次,文艺复兴时期;第三次,19世纪。 对于文艺复兴,在我学这门课以前的记忆里,留下足迹的仅仅是文学作品,远远不知道 美术作品的丰富、无限和逼真。到此刻才了解到艺术的无垠天地。 历史的继承性是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革新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中世纪是基督教统 治西方的一千年,人们的思想,生活都受到基督教义的全面渗透和压抑。这个时期的人们缺 乏创造力,缺乏自主思想,只为了上天国而活着,而文艺复兴唤醒了西方人的创造力。文艺 复兴为世界文化史的新阶段奠定了基础,恩格斯说:“这是人类前所未有的最伟大的进步的 革命。”就文艺复兴在发展文化艺术方面所具有的意义而言,只有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繁荣时 代可以和它相提并论。文艺复兴的艺术文化,是人类无与伦比的不朽的珍品。而近代先进的 艺术文化,是在文艺复兴艺术文化的基础上诞生,成长起来的。虽然文艺复兴是一次内容复 杂多变的艺术风潮,但它创造了一系列独特的典型和共通的原则,方法以及形式。 文艺复兴-----这个人类终于迎来的属于自己的曙光,这个时期的人们尽情地歌颂人, 歌颂人性,歌颂人的美是文艺复兴美学观的主旋律。美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艺术大变革中

最最经典摄影大师作品赏析

最最经典摄影大师作品赏析 [时代广场的胜利日] 这是一张极其经典的照片,作为二战胜利的象征被广为流传,又是人类最美好爱情的见证!当二战结束的消息传到纽约的时代广场,一位狂喜的海军士兵搂过正在身旁的陌生护士热烈地亲吻着她。旁边的人则报以会心的微笑:毕竟胜利来临了,是值得高兴的事!照片出现于《时代》杂志,是反映战争结束后人们轻松欢乐心情的优秀作品。它不饰雕琢,清新自然。40年后,摄影者阿尔夫里德.伊森斯塔特在报上刊登寻人启事找到了当年的这两位照片中的男女,他们已成了子孙满堂的爷爷和奶奶。

[小大人]照片中三位美国女孩在西班牙塞维尔某个地方交谈。这张照片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了美国销售 第二的明信片。

[最著名的吻]这是有关接吻的著名照片中最早的一张。面对这张在公共场合抢拍的照片,今天的人们可能会想到肖像权,隐私权这样的字眼,实际上它的确引发了一场肖像权的官司。但这并没能阻挡它在全 世界流传。 [撤退]这是在朝鲜战争中撤退的美国海军士兵。摄影者大卫.道格拉斯.邓肯别具匠心,真切的表现了当时极度的寒冷,1950年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朝鲜作战,冬季来临之前战况一直不错。当时麦克阿瑟将军的部队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以为他们会顺利推进到朝鲜北部,他们都意想不到地受到中国援朝军队的回击。 史密斯将军的话使他们的失利更加出名:“撤退?他*的!我们打错了方向”!

[温斯顿.丘吉尔] 1941年1月27日,刚开完会的丘吉尔来到唐宁街10号的一个小隔间拍摄几张表现坚毅刚强的照片。然而,抽着雪茄的丘吉尔显得过于轻松,跟卡特所设想的领导神韵不符,于是卡特走上前去,把雪茄从这位领袖的嘴里拿开,丘吉尔吃了一惊,他被卡特的举动激怒了。就在他怒视卡特的一剎那,卡特按下了快门。这张照片在世界广为流传,成为丘吉尔照片中最著名的一张。 [奥马伊拉的痛苦] 1985年11月13日,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突然爆发,山上的积雪融化后夹杂着泥石流顺坡而下,几乎吞没了附近的阿麦罗镇,造成了毁灭性的灾难。火山爆发后的第三天,美联社的法籍摄影记者富兰克福尼尔赶到现场采访。在现场发现一个叫奥马伊拉的12岁小姑娘被两座房脊卡在中间不能自拔,她的脊椎已被砸伤,尽管福尼尔曾经当过外科医生,但此时也无能为力。只有在他拍下小姑娘那美丽而坚强的面孔的同时,不时同她交谈。希望增强她生存的力量和信心。待救护人员赶到时,她已在泥浆里浸泡了60个小时了。虽然小姑娘接受了治疗,但还是死了。福尼尔从始至终守候在奥马伊拉身边,一直拍到小姑娘下葬的最后一个镜头。翌年这组照片获第29届WPP突发新闻系列一等奖,其中充分表现小姑娘横遭灭顶之灾时仍能保持神情镇定自若的这张被评为1985 年年度最佳新闻照片。

全球著名的纪实摄影师详细介绍及作品分析

全球著名的纪实摄影师详细介绍及作品分析(转自豆瓣)2010-09-20 10:57 |(分类:【Kyn e】) 也没太按照严格的时间顺序来,都是牛逼哄哄,作品震撼人心的,让人从时下眼花缭乱的视觉盛宴中看到世界的另一面。千万不要嫌文字多,读完很受启发~~ 1.最伟大的浪漫主义新闻摄影大师——尤金·史密斯 尤金·史密斯于1918年生于美国堪萨斯州的维琪塔市。十四岁读中学时,就热衷于航空体育摄影,并受新闻摄影师法兰克·诺埃的启蒙摄影教育。中学毕业后,受雇于该市的《鹰报》、《灯塔报》任摄影记者,拍摄了有名的美国中西部沙漠盆地灾荒景象。1936年,史密斯获得一笔特殊的摄影奖学金,入鹿特丹大学。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尤金·史密斯,从此才有资格加入刚创刊不久的《生活》杂志工作,并成为《新闻周刊》的一员.由于他坚持使用当时刚刚问世的6×6小型照相机照片,这个刊物竟开除了他.当时这些大杂志都采用大型照相机,讲究照片的精美以迎合读者.史密斯认为使用小型照相机有更大的探索自由.他不满足于那种"景深极大,感情深度不足"的作品,宁肯失业也要进行"自由摄影"。 在一次拍摄模拟战争照片时,史密斯不幸被炸伤,因此在1942年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申请加入爱德华·史泰钦领导的美国海军摄影队,因身体不合格未录取.不过,史密斯一心要作战地记者的决心没有丝毫改变,终于任数种刊物驻大西洋战区记者;后来他又被一家出版公司 派往"独立号"航空母舰采访太平洋战区许多岛屿战役.1944年再度加入《生活》杂志,继续在太平洋战区工作.著名的《赛班岛》等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他用照相机报道了残酷的战争, 自己也在战争中一次又一次地负伤,终于因伤势严重而返回纽约治疗.两年后,也就是战后的1946年他重新拿起照相机拍摄的第一幅作品就是著名的《乐园之路》.这幅照片在史泰钦主办的《人类一家》展览会上展出,成为世界知名之作. 战后的年代里,史密斯用照相机抓取了严峻而富有希望的当代生活情景,他的照片成为 对社会生活的典型纪录.他说"我设法用我的工作去影响人民,设法用照片支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作出自己的结论."他把镜头对准那些他选出来的典型英雄人物,情操高尚的普通人以及社会不公正的受害者.1971年他奋不顾身地报道了日本一大化工厂排放毒物,污染了当地水源而危及万余人的事件,为新闻摄影敢于揭露社会矛盾树立了榜样. 史密斯倡导"摄影文章",类似我们称作"专题摄影"的形式,这使他的摄影作品具有更丰富、充实的内容和深刻的人物思想风貌.例如他的《乡村医生》、《助产士》、《西班牙村落》、《三K党》、《无菌生活研究》等等,都深刻地刻划了人物和事件而使人有极深刻的印象和理解。 代表作品:https://www.doczj.com/doc/9c6439519.html,/blog/bv/1/1044 2.现代摄影拓荒者—安德烈·柯特兹 美国摄影家安德烈·柯特兹(André Kertész,1894-1985)出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作为现代摄影的一个拓荒者,柯特兹的照片与人生姿态一直给全世界的摄影家带来回味无穷的启示。各种截然不同的表现手法都可以在他的作品中找到影子。 柯特兹的每张照片都充分显示了艺术与生活融合一体的境界。他喜用多变的几何形态来结构画面弥补着痕迹地通过各种形态的交相辉映,强化光影的神秘效果,在人们的心中引发一种微妙、丰富的心理感受。布拉塞曾说:“柯特兹有着对伟大的摄影家来说必不可少的两个资

设计行业大师陈幼坚经典设计作品赏析

设计行业大师陈幼坚经典设计作品赏析 【摘要】艺术作品赏析,设计作品鉴赏属于美育的范畴,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艺术设计的基本知识,观摩中外设计行业大师的经典设计作品,掌握艺术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思维方法,开阔眼界,加深理解,从而增强鉴赏能力和专业素养。许多人对一件作品的态度仅停 留在欣赏的角度,而鉴赏对于欣赏是更深一个层次,多在欣赏之后还有继续深入识别、分析、判断甚至批判的意思。一个好的设计创意,必有其打动人和耐人寻味之处。除了创意 之外,一个作品还受它的实用功能,工艺技术,材料,艺术品位,社会效益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艺术设计;设计创意;作品分析;识别 一、艺术设计概述 1、设计作品鉴赏 艺术作品赏析,设计作品鉴赏属于美育的范畴,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艺术设计的基 本知识,观摩中外设计行业大师的经典设计作品,掌握艺术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思维方法, 开阔眼界,加深理解,从而增强鉴赏能力和专业素养。作为一名艺术设计的学生需要有能 够感受设计之美的眼睛和理解设计美的大脑。 许多人对一件作品的态度仅停留在欣赏的角度,而鉴赏对于欣赏是更深一个层次,多 在欣赏之后还有继续深入识别、分析、判断甚至批判的意思。可以说鉴赏是欣赏的一种升华,当然,当深入对一件作品的欣赏,则需要对此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2、艺术设计涉及到的范围 艺术设计涉及到的范围很广。二维的有平面广告,书籍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等;三维的有的手工艺产品设计,工业产品设计等另还有三维空间环境设计,四维多媒体设计 与制作等等。虽然每个领域看似千差万别,但相互关联。这也是一个设计师即有可能进行 建筑设计,同时也有产品设计。如何评判一件设计作品的好坏,优与劣。但每个人都会因 为年龄,性别,文化层次,生活经验,物质或精神需求水准等方面的因素而有不同的标准,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设计界的名人 谈到设计界的名人,二维平面设计的有冈特?兰堡、福田繁雄、靳埭强、陈幼坚等。 服装设计的有可可夏奈尔、克里斯汀?迪奥、三宅一生等;建筑设计的有弗兰克?劳埃德 ?赖特、勒?柯布西耶、贝聿铭等。他们的作品无不体现出创意。 二、设计师陈幼坚及作品简介 以二维平面设计师陈幼坚为例,陈幼坚生于1950年,在香港长大,中学理科毕业后,只念过十个月的夜间设计课程。他曾赢得本地及海外设计奖项五百多个,其公司在1998 年japen typography association 所举办的比赛中,一连夺得九个奖项,当中包括一个最杰出作品奖。他于1989年更获得香港艺术家联盟颁发的“设计家年奖”。其公司在1996年被

世界十大绘画大师

米开朗基罗 (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又譯「米開蘭基羅」、「米高安哲羅」,1475年生于佛羅倫斯加柏里斯鎮,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他與列奥纳多·达芬奇和拉斐尔並稱「文艺复兴三杰」,以人物“健美”著称,即使女性的身体也描画的肌肉健壮。他的雕刻作品“大卫像”举世闻名,梅第奇墓前的“昼”、“夜”、“晨”、“昏”四座雕像构思新奇,此外著名的雕塑作品还有“摩西像”、“大奴隶”等。他最著名的绘画作品是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的《创世纪》天顶画和壁画《最后的审判》。他还设计和初步建造了罗马聖伯多祿大殿,设计建造了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的陵墓。米开朗基罗脾气暴躁,不合群,和达·芬奇与拉斐尔都合不来,经常和他的恩主顶撞,但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于1564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列昂纳多·达·芬奇 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他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他是人类智慧的象征,他逝世之后的500年间,人类对他的研究与探索依然不断,在欧美各国和日韩、以色列等亚洲国家都有专门的达·芬奇研究机构。而对于他的祖国意大利来说,他更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象征,在这个国家,红酒、家具、餐厅、酒店、机场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事物数不尽数。意大利著名品牌Leonardo Di Gasun(中译老人头)也是以他的自画像做为Logo

产品设计及作品赏析课程感想

年级专业:11级物流管理专业 产品设计及作品赏析课程感想 一眨眼间,都大三了。产品设计及作品赏析这门课是大学的最后一门公选课。当时选这门课时还有点小小的犹豫,看课程名称,这是一门有关艺术类的课程,于我这种不懂得欣赏美的人又有何干。最终,还是好奇心促使我选定了这门课。 自从上这门课的第一节起,我就知道我的选择没有错。老师专业的态度着实让我感动。当看到老师从袋子里拿出一件件的创意家居产品时,感觉到老师是一个十分注重生活品质的人,懂得如何让生活增添乐趣,这让我对老师油然而生一种敬慕之情。生活是人生的一个大课题,我相信,学习完这门课程,我将收获的绝不仅仅限于产品设计这一小范围,在生活上,或许我的个人的品味也将大大提升。这成为支撑着我往下学习这门课程的动力。 这门课程是关于产品设计类的,从课程中,我知道了设计灵感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设计的产品需符合人的需求,让人使用方便的产品,它的设计才能算较为成功。虽然学习这门课程半个学期了,但若要说已经习得了这门课的精髓或是有了产品设计的冲动或和灵感,这样的高度却是还没有达到。可能真正收获的只是产品设计这门课程的一点皮毛。概况来说,有以下几点: 1、了解到产品设计的基本知识,产品设计需遵循人机性、实用性、环保性、艺术性等原则。很多的产品都是遵循人机性而设计的。比如说开门的手柄的高度设计、凳子的高度与桌面的高度需适宜等; 2、知道了产品设计的一些方法,如联想法、替代法、逆向思维法、组合法、模仿法、移植法、扩加法以及缩减法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方法还是要数模仿法里的仿生法以及逆向思维法了。现当代人类世界中的许多产品都是根据生物界中的一些生物的习性或是外表所设计而来的。雷达的设计灵感就是来源于蝙蝠、锯齿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某些植物边沿的锯齿状、而飞机的设计灵感则来源于天空飞翔的小鸟;逆向思维法让我惊叹原来反向思维可以产生如此多的神奇,例如破洞的伞,按常规思维,伞本来的作用是遮阳和挡雨的,破洞不就会破坏其功能了吗?可如果伞面撑开是可折叠的呢?这样不但没破坏原有功能,更可以让风穿过,解决了因风大伞被吹走的问题。逆向思维的运用,对方案再加以完善,可能创意产品就要诞生了; 3、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了解到世界之美。在产品设计这门课上,我们欣赏了很多创意产品以及创意广告,其中的奇思妙想真是不得不令人为之赞叹。创意思维在产品设计中表

(整理)插画师及作品评析

1、作者简介 插画师:七叶树 性别:女 出生日期:9.21 星座:处女座 职业:儿童插画师 主要经历: 大学专业为英语,毕业工作一年后决定转行,打算从事自己一直梦寐以求的画画职业。 参加了一个为期一个月左右的简单培训,然后找到第一份儿童插画师的工作画了两个月。之后前前后后辗转到现在,还是在坚持画儿童插画,业余也做过明信片插画等。 出版物有儿童教材插画《乌鸦兄弟》,《小熊种菜》,《守株待兔》等 绘本故事《小鼠和大象》 北京教育出版社画的《经典儿歌》, 电子产品《熊大叔的面包店》,《小松鼠的大粮仓》,《好心的牛爷爷》,《买不到的月亮》等。 作品分析 一路坎坎坷坷地画画,从一无所知到小有成绩,不断努力。有迷茫、有困难,但是选择坚持,实现梦想,给自己加油! 插画风格: 倾向于温馨,可爱,清新,希望读者能从她的画面里感受到儿时的温馨记忆,找到共鸣。希望展现给孩子一个温暖纯净的世界。 2、本杰明

作者简介:笔名:BENJAMIG 本名:张彬籍贯:黑龙江学历:大连轻工学院服装设计专业 首位在法国出版漫画的中国新漫画家。历史上第一个在美国签售的中国漫画家,就像在欧洲时他所做的一样为了中国新漫画打入美国市场,BENJAMIN和他的漫画艺术再次做了个漂亮的开始。 素有“中国新锐漫画第一人”之称的漫画狂人——本杰明。 作品分析:作品颜色运用非常大胆,用的很深很浓重。整幅画的氛围有一种莫名的颓废感。特别是从画中主人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周身的孤寂、苍凉与忧郁。还有淡淡的无助。很好的将在城市边缘游走的形形色色的人们的心理毫不遮掩的的表现出来,在残酷而写实的背后是作者对于现时的思考。这些也是写实,个人画风极其强烈。用笔奔放厚实但又不乏温柔与细腻。色彩绚丽,视觉冲击力强,风格时尚前卫,但是通过画面,在艳丽与张狂的颜色背后处处透着淡淡的悲伤与忧郁。可见在作品中色彩斑斓的背后是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呐

日本视觉设计大师福田繁雄海报作品探析

1、福田繁雄简介 福田繁雄(1932-)是日本当代视觉设计大师,他的设计理念及其设计作品所取得的成 就,对当代平面设计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福田于1932年生于日本东京,1951年(19 岁)毕业于岩手县立福冈高等学校;1956年(24岁)于东京国家艺术大学设计系毕业 后,福田开始在其创作的作品中显示出独特的个性和观念,并借此开创出多种创作发展 的方向和表现手法,成为当时较有名气的设计新秀。1967年(35岁)即在美国纽约IBM 画廊首次举办个人展,随后其作品在欧洲、美国及日本等地广为展出,并获得多项大奖。1982年(50岁)他应美国耶鲁大学的邀请,担任客座讲师。同时,福田还是日本平面设计师协会(JAGDA)副会长、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TADC)委员、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GAI)会员、英国皇家艺术协会(RDI)会员。 福田是继龟仓雄策、早川良雄等日本平面设计大师之后的第二代平面设计师。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欧洲、美国等地,他都被视为一名设计天才。福田繁雄与岗特·兰堡(Gunter Rambow)、西摩·切瓦斯特(Seymour Chwast)并称为当代"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1] 他在高中时曾想成为一名漫画家,但由于当时艺术学校里没有漫画专业,最终将其幽默和天赋投入到设计领域,由此其设计作品具有浓厚的幽默性特点。例如他1975年设计的"1945年的胜利"(图2)这张海报,就采用类似漫画的表现形式,创造出一种简洁、诙谐的图形语言,描绘一颗子弹反向飞回枪管的形象,讽刺发动战争者自食其果,含义深刻。这张纪念二战结束30周年的海报设计,获得了国际平面设计大奖。其设计作品中的这种幽默、风趣,均能带给观者一种视觉愉悦。 福田的创作范围相当广泛,除了书籍装帧设计、海报、月历、插图、标志设计等之外,也涉及工艺品、雕塑艺术、玩具、建筑壁画、景观造型等各种专业领域。他所涉及的设计领域,均能将其创作灵感发挥到极至,给人一种印象深刻的视觉美感与艺术表现力,流露其独特的创作魅力。他的大量的"福田式"的海报作品更为世人所熟知,现在的平面设计书籍中几乎都会出现他的作品。 2、福田繁雄海报作品分析 德国当代国际著名视觉设计大师霍尔戈·马蒂斯(Holger Matthies)教授曾经这样说: "一幅好的招贴,应该是靠图形语言说话而不是靠文字注解"。[2]福田的海报语言简洁、幽默、巧妙并深刻,常以简练的线和面构成,具有强烈的视觉张力,充分显示了他对图形语言的驾驭能力。福田把异质同构、视错觉等理念,以视觉符号的形式重现在其海报作品上,并将这些原理以客观和风趣的形式呈现,使简洁的图形成为信息传递的媒介,由此其设计作品兼具了艺术性与精神性的内涵。 福田作品突显魅力的法宝,是对错视原理的精到掌握和应用。他善于运用图底关系、矛盾空间等错视原理,使其作品大放光彩。正如福田自己所说的:"我的作品,无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作品的创作核心,都是围绕着以视觉感官的问题为前提来进行思考。"[3]因此,他不断地对视错觉进行探求,将不可能的空间与事物进行巧妙的组合达到视觉上的新知,将合理的与不合理的共同营造出奇异的视觉世界,在看似荒谬的视觉形象中透出一种理性的秩序感和连续性。以下,笔者将以福田的海报为载体对其创作方式和理念进行分析。

最最经典摄影大师作品赏析

最最经典摄影大师作品<赏析> [时代广场的胜利日] 这是一张极其经典的照片,作为二战胜利的象征被广为流传,又是人类最美好爱情的见证!当二战结束的消息传到纽约的时代广场,一位狂喜的海军士兵搂过正在身旁的陌生护士热烈地亲吻着她。旁边的人则报以会心的微笑:毕竟胜利来临了,是值得高兴的事!照片出现于《时代》杂志,是反映战争结束后人们轻松欢乐心情的优秀作品。它不饰雕琢,清新自然。40年后,摄影者阿尔夫里德.伊森斯塔特在报上刊登寻人启事找到了当年的这两位照片中的男女,他们已成了子孙满堂的爷爷和奶奶。[小大人] 照片中三位美国女孩在西班牙塞维尔某个地方交谈。这张照片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了美国销售第二的明信片。[最著名的吻] 这是有关接吻的著名照片中最早的一张。面对这张在公共场合抢拍的照片,今天的人们可能会想到肖像权,隐私权这样的字眼,实际上它的确引发了一场肖像权的官司。但这并没能阻挡它在全世界流传。[撤退] 这是在朝鲜战争中撤退的美国海军士兵。摄影者大卫.道格拉斯.邓肯别具匠心,真切的表现了当时极度的寒冷,1950年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朝鲜作战,冬季来临之前战况一直不错。当时麦克阿瑟将军的部队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以为他们会顺利推进到朝鲜北部,他们都意想不到地受到中国援朝

军队的回击。史密斯将军的话使他们的失利更加出名:“撤退?他*的!我们打错了方向”![温斯顿.丘吉尔] 1941年1月27日,刚开完会的丘吉尔来到唐宁街10号的一个小隔间拍摄几张表现坚毅刚强的照片。然而,抽着雪茄的丘吉尔显得过于轻松,跟卡特所设想的领导神韵不符,于是卡特走上前去,把雪茄从这位领袖的嘴里拿开,丘吉尔吃了一惊,他被卡特的举动激怒了。就在他怒视卡特的一剎那,卡特按下了快门。这张照片在世界广为流传,成为丘吉尔照片中最著名的一张。 [奥马伊拉的痛苦] 1985年11月13日,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突然爆发,山上的积雪融化后夹杂着泥石流顺坡而下,几乎吞没了附近的阿麦罗镇,造成了毁灭性的灾难。火山爆发后的第三天,美联社的法籍摄影记者富兰克福尼尔赶到现场采访。在现场发现一个叫奥马伊拉的12岁小姑娘被两座房脊卡在中间不能自拔,她的脊椎已被砸伤,尽管福尼尔曾经当过外科医生,但此时也无能为力。只有在他拍下小姑娘那美丽而坚强的面孔的同时,不时同她交谈。希望增强她生存的力量和信心。待救护人员赶到时,她已在泥浆里浸泡了60个小时了。虽然小姑娘接受了治疗,但还是死了。福尼尔从始至终守候在奥马伊拉身边,一直拍到小姑娘下葬的最后一个镜头。翌年这组照片获第29届WPP突发新闻系列一等奖,其中充分表现小姑娘横遭灭顶之灾时仍能保持神

福田繁雄作品赏析

这几天一直忙到做老大的海报,一度陷入自己挖的坑里,和S交流了一下午。也有了些眉目。还不错,希望我能做好!下面我找了点日本著名平面设计师福田繁雄的作品分析,其实一些简单的东西都可以做得很有意思的。 大家看看也不错喔~ 福田繁雄海报作品分析 德国当代国际著名视觉设计大师霍尔戈·马蒂斯(Holger Matthies)教授曾经这样说: "一幅好的招贴,应该是靠图形语言说话而不是靠文字注解"。[2]福田的海报语言简洁、幽默、巧妙并深刻,常以简练的线和面构成,具有强烈的视觉张力,充分显示了他对图形语言的驾驭能力。福田把异质同构、视错觉等理念,以视觉符号的形式重现在其海报作品上,并将这些原理以客观和风趣的形式呈现,使简洁的图形成为信息传递的媒介,由此其设计作品兼具了艺术性与精神性的内涵。 福田作品突显魅力的法宝,是对错视原理的精到掌握和应用。他善于运用图底关系、矛盾空间等错视原理,使其作品大放光彩。正如福田自己所说的:"我的作品,无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作品的创作核心,都是围绕着以视觉感官的问题为前提来进行思考。"[3]因此,他不断地对视错觉进行探求,将不可能的空间与事物进行巧妙的组合达到视觉上的新知,将合理的与不合理的共同营造出奇异的视觉世界,在看似荒谬的视觉形象中透出一种理性的秩序感和连续性。以下,笔者将以福田的海报为载体对其创作方式和理念进行分析。

图1 图2

图2)1945年的胜利,1975年 2.1异质同构原理的运用 福田是将异质同构的设计理念,以视觉符号的形式呈现在其海报作品中的先驱。在福田许多的海报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该设计原理的巧妙运用。置换是其运用异质同构设计理念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选择一个常规、简洁的图形为基本形态,保持其骨骼不变,再根据创意,置换新的元素,组成新形。这种表现手法,虽然物与形之间结构不变,但逻辑上的张冠李戴却使图形产生了更深远的意义。[4]其要点是借助一个基本形态,在保持基本形原来主要特征的前提下置换新的元素以完成再创造。 在其设计作品中,他所运用的置换元素不仅仅是对图形形态的简单更换,而是对置换元素进行反复推敲,始终保持着整体风格的一致性(见图3和图4),达到其设计意图。图3是其著名的作品《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海报系列(1985年-2001年)。在这一系列作品中,福田以贝多芬头像作为基本形态,对人物的发部进行元素的置换。从一定距离观察这些作品,可以辨识出海报中的人物形象。但当我们仔细观察人物的发部时,它又是由不同的图形元素组成。在这里,音符、鸟、马等并不相关的图形元素,都被福田运用到他的这一系列海报中,这些元素丰富了同一主题海报的内涵,同时充满趣味性,更体现出设计者丰富的想象力。 又如,福田繁雄《F》海报系列(图4),主画面为福田名字的首字母"F",对该字母进行变化。该系列又不同于"贝多芬"系列中以发部轮廓为基本形态,在其轮廓内部根据主题内容进行图形元素的置换,而是以"F"为基本型,作者对其以往在众多平面作品中惯用的图形符号或表现方式进行的重现。如矛盾空间、图底反转等错视原理和手法的运用,坐着的女孩和奔跑着的动物形象的运用等。使其作品打上福田的符号,成为其异质同构中的又一代表性作品。 图3 (图3)《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海报系列(部分作品),1985-2001年

世界平面设计大师作品欣赏

世界平面设计大师作品欣赏:冈特·兰波 冈特·兰波(GUNTER RAMBOW) 冈特·兰波1938年出生于德国麦克兰堡,1958年进入卡塞尔造型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实用美术,毕业后担任了多年广告代理机构的艺术总监,设计产品和服务业的广告,从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在此期间,他创建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1968年迁到法兰克福,1974年担任卡塞尔大学平面设计专业教授,国际平面设计师协会成员。 在30年的职业生涯中,兰堡设计了约3000幅招贴,每一幅招贴后面都有一则故事。他的招贴画多次在国际艺术大展和双年展上获奖,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将他的几幅作品作为永久藏品珍藏。 土豆文化 冈特·兰波出生于二战的发源地德国,二战结束时他才8岁,他的童年是在炮声、废墟和饥饿中度过的,当时处于饥饿时期的德国人发现,从美国引进的土豆经过二十天的种植就可以使用,是土豆救活了德意志民族。由于这段特殊的历史,土豆在德国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有种植的文化、储存的文化、烹调文化。 土豆使冈特·兰波度过了苦难的童年,土豆救活了兰波,没有土豆就没有兰波和他的艺术。兰波对土豆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土豆文化是他本能领悟的民族文化,是他面向世界的一扇最初的窗口。冈特·兰波的土豆文化令人称道的不是土豆本身,二十奇特的创意和视觉效应的魅力。 在冈特·兰波为Egoist杂志所作的招贴以及兰堡1966--1988年个展系列招贴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一个普通的土豆在绘声绘色地讲述一个不平凡的故事。他通过艺术处理使得土豆达到非同寻常的视觉效果,又通过土豆文化的表达赋予作品深刻的内涵和生命力。

冈特·兰波的风格 从1960年学生时期到20世纪末,兰波在近四十年创作生涯中,创作了200多件代表作,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 60年代绘画图形广告时期 70年代-80年代摄影图形广告时期 90年代符号性图形广告时期 冈特·兰波60年代的绘画图形广告造型优美,表现自然,深刻,注重画面整体设计意念的把握,尽可能摆脱纯绘画艺术中直观的写实表现;八十年代的摄影图形广告风格是兰波的又一个顶峰时期,兰波风格也好,德国风格也好,摄影图形都把广告艺术带入了一个新时代,引导了国际潮流,他为慕尼黑费舍尔出版社涉及的系列招贴作品表现了兰堡对朝现实主义的理解和发展。他善于用摄影手段表现梦幻世界与现实世界,虚与实之间的关系,注重把一种元素的叠合视感作为强烈的对照物研究,他的招贴作品以其悉尼的写实性摄影图形著称,他感兴趣的是物体、照片和抽象概念的综合艺术效果。这个时期的摄影招贴作品不仅感染了观众,也是摄影艺术家们感觉到了摄影艺术的自我价值和应用价值的存在。90年代,当一批设计师陶醉于摄影招贴时,冈特·兰波的思维又一次起了变化,单纯、简洁、明了、注重视觉力度又成为他追求的新风格。 最能代表冈特·兰波风格的时期应该是80年代左右,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除了表现出一种非凡的想象力之外,他的摄影蒙太奇手法在当时还没有计算机技术的条件下,用暗房手法来完成,是我们今天难以想象的。他本人认为他早期的作品从艺术性来说,比后期的作品要更和谐,由于手头的设计任务越来越多,他不得不常常把印刷的事交给印刷厂负责,这一点他曾自责说这将给他的作品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教学思想 很多人都知道冈特·兰波的招贴艺术成就,其实兰堡的影响同时在于他是一位优秀的设计教育家。从1970年开始至今,他在28年的教育生涯中,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年轻的设计师。 兰波的教育思想植根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包豪斯设计教育思想体系中所提倡的功能主义,正如他的作品所表达的那样,用视觉语言说话,强调视觉功能,善于用最简单的视觉语言表达最深刻的内涵。兰堡能非常准确地捕捉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寻找非直观的视觉元素,经过艺术性夸张,表现其深刻的内质;视觉功能至上,恰如其分地把握视觉语言,使人一目了然。 他常常表示反对使用太多不同的工具,对于使用计算机,他同样持批评的态度,他认为艺术设计随着使用计算机而日趋衰退,当然他并不想废除使用计算机或否认它作为一种工具的用处,但他宁愿使用铅笔也不愿依赖计算机,因此在卡塞尔大学时,只要有必要,他就会叫人把计算机吊到天花板上,留出设计的工作空间,这并不是说他怕被电子设施所沾染,而是他要避免使自己的学生在选择主题或媒介物时过早地变得太专业化。 永远的“视觉诗人” 冈特·兰波的艺术植根于他的民族文化,包豪斯思想是他的艺术根基,土豆文化是他的灵魂,60年代西方的学潮则奠定了他视觉设计的革命性。兰堡被成为当代世界最杰出的视觉诗人,他以其丰富的阅历,

中外美术作品赏析

美术赏析感受 院系:财经学院旅游与公共管理系专业:10级公共事业管理 学号:1030704004 姓名:陈柱存

美术赏析感受 由于专业的需要,我学习了中国当代艺术这门课,以前爱看些美术书,看书的时候总是走马观花的看看上边的图片。只知道有的图画感觉很不错,具体有什么内涵、画家为什么这么画我根本不理解,通过学习这门课使我学习了一些基本的美术常识也了解了中外美术蕴含的一些价值观。 学过中国当代艺术之后知道美术其实是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例如,绘画,雕塑,工艺、设计艺术,建筑艺术,行为艺术等等。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艺术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视野。 艺术家通过对社会与自然的描绘和刻画来反映他们的情感、愿望、理想、幻想。因此,美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富有魅力的认识世界的途径。美术作品视觉传达效果是其他文字形式所不能达到的,美术作品的内容、情节、形象、色彩具有特殊的魅力和形式美的内涵,对于人类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极易唤起人们的兴趣,人们由观看的兴趣进入美术欣赏的状态。 西方艺术往往让人觉得高深莫测,让人不明就里,不止所错。通过对西方数千年艺术发展概况的解读,才体验到西方艺术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领略到西方艺术中浓浓的人文情怀。通过了解,我才知道西方美术的真正起点在希腊,有过三次高峰时期。第一次是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第二次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三次是在19世纪。 但是,在我的脑海里,所能搜素到的古今的西方的艺术家和其作品屈指可数,如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奇罗的《大卫》,达芬奇的《蒙

娜丽莎》和19世纪的杰出画家梵高以及他的作品等。《大卫》是一座雕像,充分显现了男性的魅力,反映出了当时的人们反对贵族专权和抵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梵高的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在人们对他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著作《向日葵》。该画色彩的对比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到心灵为之震颤;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梵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 对于中国艺术也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五千年的优秀历史。中国艺术极其丰富并且辉煌,包括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曲、园林、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传统美食等等,都有几千年的积累,都有伟大的创造,都透着五千年文明古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传统艺术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淳厚的艺术内涵和生动的历史痕迹,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和欣赏,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大餐”。 中国画在本世界美术领域内自成都市独特体系,它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在题材上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动物画等之分。在技法上又可引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各有蹊径,互有特色。其中最有特色的应该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