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第一节建立xx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四、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思考:

1、什么是经济体制?我国为什么要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

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资料学习“票证经济”

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基础十分落后,生活物资的供应远远赶不上社会需求的增长,社会上的供需矛盾异常突出。

1953年,国家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人们要凭票证来限量购买粮食、油、布、煤、肥皂等生活必需品。

1955年8月25日,国务院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拉开了中国“票证经济”的帷幕。多达2000多个市、县都发放和使用了各种票证,进行计划供应,一些较大的厂矿、学校等也印发了各种票证。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从中央到基层发行过粮票品种约有30万,包括农村口粮粮票、工种粮票、补助粮票、知青回城粮票、光荣家属粮票、干部下乡粮票、军用粮票等等。

随着各种生活物资的不断丰富,在1993年,使用了近40年的粮票退出历史舞台。

讲述:

经济体制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特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其运动方式。简言之,经济体制就是资源配置的具体方式或制度模式。

(重点讲解过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选择---------我国选择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必然性------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

师:市场经济理论提出的过程是什么样的呢?

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过程:

第一阶段:党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第二阶段:突破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商品经济,提出建立“计划和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第三阶段:突破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属性的思想束缚,认为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

第四阶段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师:知道了市场经济理论提出的过程,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的要点是什么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思想(要点):

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相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三个方面。

师:经济理论的践行有待于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经济改革发展的过程。

我国经济改革发展的过程:

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构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2、到20世纪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初步建立;

3、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4、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要取得重大进展的要求,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5、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6、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反映了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是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推进。

☆如何调节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呢?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

首先,经济发展就是要提高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其次,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师:经过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念不断进步,那么,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呢?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新中国刚成立,单一公有制的所有制结构。改革开放以后,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党的十五大在深刻总结所有制结构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包括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公有制经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实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初级阶段的现实需要的有机统一,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思考: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该如何做?一是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

首先,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经济。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所以,我们要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我们还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问题,它不具有“公”与“私”、“社”与“资”的区分,要根据社会化生产规律的要求,采取多样化的经营方式和资产组织形式。

二是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独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要更好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我们要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要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建立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和机制。

我们要发展好混合所有制经济,以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这一收入分配制度是随着我国所有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而逐步建立起来的。

1、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要素所有者根据其所投入的要素取得相应的报酬或收益,报酬和收益的多少取决于各要素的实际贡献大小,使收入与各要素的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如资产收益、经营收入、按劳动力价值和资本取得的收入等。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和信息、管理等。

2、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是由其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1)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2)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3)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这些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优越性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四、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从我国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九个方面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有了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几个主要特点:

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

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这种经济新常态也给我们中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请大家自己看一看。(学生自学,请学生说一说,教师作适当的补充。)

那么,我们改如何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呢?

1.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

2.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推动四化同步发展。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能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3.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4.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体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