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舞蹈论文

舞蹈论文

山西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名称:浅议道具在中国民间舞中的重要

姓名:郝丽琼

院系:音乐学院

专业:音乐学(舞蹈方向)

班级:0704

学号: 0717020109

指导教师:陈江美

答辩日期:

成绩:

浅议道具在中国民间舞中的重要性

内容摘要

中国是一个远古神秘的伟大民族,生息着勤劳、勇敢、极富创造力的各族人民。在千百年来的历史长河中,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存在记录着中国民间劳动者的点点滴滴。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表演中,道具的使用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可极大的丰富舞蹈艺术的语汇,增强艺术表现力以及感染力,加强人体的动态表现,从而完成舞蹈者内心世界和感情的充分表达.在中国民间舞蹈中舞蹈道具包含着高超的技艺性,体现了舞蹈技与艺的高度统一。舞蹈演员运用道具的娴熟技巧,为舞蹈增添了形式上的美感,提高了舞蹈表演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因此,本文从民间舞的现状与发展着手来研究道具在民间舞中作为表演功能的重要性和特殊意义。

【关键词】:浅议道具中国民间舞重要性

Shallow re-debate props in China folk of

importance

Abstract

China is an ancient mystery, the great national interest-bearing hardworking, brave, very creative peoples. For thousands of years history, dance as an art exists a record of Chinese folk laborer drops. In the Chinese national folk dance performance, the use of props has very long history and can be enormously enrich dance art of vocabulary, enhance the artistic expression and appealing, strengthen the human body,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us completing the dancers inner world and feelings adequately express. In Chinese folk dance dance props contains superb skill sex, reflected the dance skills and art of high unification. Dancers using props of consummate skills, for dance added in the form of the aesthetic feeling, improve the dancing performance aesthetic value and artistic appeal. Therefore, this article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olk begin to study in folk as props performing functions and importance of speci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Discussion props Chinese folk dance Importance

目录

一、引言 (1)

二、中国民间舞蹈的道具分类 (1)

(一)按照道具的使用类型化分 (1)

(二)按不同民族化分 (2)

三、民间舞道具在舞台的运用 (3)

(一)舞台上道具的运用可以提醒人物的情感 (3)

(二)舞台上道具的运用可以表现舞蹈意境 (4)

(三)舞台上道具的运用使舞蹈作品升华在舞蹈扮演中 (4)

(四)舞台上道具的运用可以延展运动人体 (4)

四、民间舞道具在舞台的特征及前沿性思考 (5)

(一)民间舞道具在舞台的特征 (5)

(二)前沿性思考 (5)

参考文献 (6)

致谢 (7)

浅议道具在中国民间舞中的重要性

学生姓名:郝丽琼指导教师:陈江美

1、引言

中国民间舞被称为是一切创作舞蹈之母,既年轻,又古老,横贯古今,并在历史发展中形成它独有的特性。在民间舞表演中,绝大多数的舞蹈与道具相配合已经成为民族文化的一种标志,扇子、手绢,甚至轿厢、车船,形制各样、品种繁多。舞蹈中道具的运用,首先体现出舞蹈的风格种类和情感氛围,强调角色身份;其次与舞蹈动作共同构成了动态造型结构,增强舞蹈的表演性。除此之外,许多道具还作为中介使演员充分展示技巧,增强了舞蹈的观赏性,更显示出这一民族文化的悠久。本文从道具在中国民间舞蹈中的现状与发展着手,进一步阐述道具在意象化、象征化、精致化、演绎化、规范化的民间舞中,作为表演功能的重要性。

2、中国民间舞中道具的分类

中国民间舞中所提及的道具种类是非常之繁多的,因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所以各个民族民间舞的特殊性要了解,同样舞蹈背后以及在舞蹈中使用道具的渊源、背景要了解。

由于民间舞的即兴性和自娱性,生活中的物体等都可以成为舞蹈中所使用的道具。因为民间舞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又决定了道具在舞蹈中不一样的功能。

2.1 按照道具的使用类型化分

2.1.1乐器类

鼓、芦笙、三弦、胡琴等都属于乐器类,最有代表性的是鼓类,其中山西的威风锣鼓、陕西的安塞腰鼓、满族的太平鼓居为盛名。以鼓为道具的民间舞都具有非常浓郁的地域民族色彩,它们反应出北方农民的豪迈、江南田园生活的情趣或尚带有原始文化遗存的古拙的民风。

2.1.2生活物件类

手绢、扇、烟袋、伞等为生活物件类,这些道具使人们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并加强了舞蹈的表演性。如扇、手绢在秧歌中的运用,使表现力大大增强。另一方面,这

些道具在生活中具有一定特殊的意义,如汉族民间舞的手绢:“害羞时用它遮面,见客时用它整衣服掸灰尘,笑时用它捂嘴、泣时用它揉眼、高兴或者无聊时还可用它耍耍花,谈恋爱时更用它送给情人,拉拉扯扯或遗失在地上被人拣去作某种丝连”。东北秧歌的手巾花,洋洋洒洒地表现出民间的耿劲儿、浪劲儿和美劲儿。折扇是汉族民间舞中运用最为广泛的道具,小巧美观、张合方便,演员通过它以虚拟写意或虚实结合的手法巧妙的刻画各种文物形象,抒发细腻的感情变化,它还可以表现特定的环境与情节,如花园中捕捉蝴蝶、春风中放风筝等。

2.2 按不同民族化分

2.2.1 汉族: 东北秧歌中的手绢花和扇花;安徽花鼓灯中的盘鼓;山东鼓子秧歌中的“鼓”、“棒”、“伞”;优美轻盈的云南花鼓灯;兼融南北风韵的安徽花鼓灯;还有诸如灯舞、安塞腰鼓、广东英歌、湖南花鼓、辽南高跷等。

2.2.2 藏族:藏族舞中的热巴,是由专业艺人持手铃、手鼓表演,其中铃鼓舞中的牦牛尾和铃铛,单柄手鼓和长鼓槌都是主要道具。开始时,男女一起表演,男挥铃纵跳,女击鼓旋转,非常热烈欢腾;接着男艺人表演个人拿手技巧,如“躺身蹦子”、“原地跨腿转”、“空转小蹦子”等。这些高难的技艺,既反映出艺人过硬的功夫,又体现了藏传佛教“右旋为上”的宗教观念,这正是高原文化型民间舞蹈、特别是藏族舞蹈中的宗教文化色彩。

2.2.3 蒙族:蒙族舞蹈中的筷子舞和盅碗舞,流传于内蒙古伊克昭盟地区。筷子舞,是婚礼、喜庆节日欢宴时,在弦乐及人声伴唱下,由舞者原地单手或双手握一把筷子,两臂松弛流畅地用筷子击打手、腰、腿等各个部位。击打时肩部环绕耸动,腕部翻绕灵活,敲打的声音清脆,节奏鲜明,情绪热烈欢快。舞者时而转身打地,时而蹲跳打脚,各种动作基本上保持半蹲的舞蹈姿态。盅碗舞,亦称“打盅子”,是喜庆节日里单人表演的舞蹈形式。表演开始时艺人坐于地毯上缓缓起舞,盅子随着音乐的节拍发出规律的响声,或轻抖双腕,使盅子碰击,发出细碎清脆银铃般美妙的声音。然后舞者慢慢站起,两臂伸展、屈收,在胸前环绕,进退或绕圈行走,盅子美妙的声音随表演者的舞动而缭绕不绝,技艺高超者,还头顶燃灯起舞。

2.2.4 维族:盘子舞,俗称“顶碗小碟舞”,表演时用弦乐伴奏,女舞者两手各持一小的碟子,指挟竹筷,和着音乐,边打边舞,边舞边转,并在头上顶着盛水的碗,以增加难度。手鼓舞,原是以手鼓为伴奏的即兴舞蹈,后来发展成为技艺高超的表演性舞蹈形式,并多在舞台上演出。舞者多是女子,表演时充分运用各种旋转与腰部技巧,在手鼓自由

应变的鼓声中塑造各种形象,表现绣花巾、种瓜、摘葡萄等劳动生活。此舞继承了西域乐舞的旋转、腰部舞姿以及手鼓演奏之优长,成为新型的民间舞蹈形式,并获得国内外观众的赞誉。

2.2.5 朝鲜族: 长鼓舞,多为女性表演的舞蹈,表演者身挎杖鼓,左右手持竹键敲打鼓面,击鼓起舞。象帽舞,多为男性表演的舞蹈,舞者戴特别的头盔,上有可以旋绕的长缨,舞时摆动头部使长缨在头顶、身侧旋转和飞舞,技巧越高,头上的长缨就越长。圆鼓舞,肩挎圆鼓并将鼓置于胸前敲击表演的舞蹈形式。扇舞,以大型折扇作为道具表演的舞蹈形式。假面舞,带面具表演的男性舞蹈。

综上所述,从民间舞道具的作用中我们可以看出,首先由于民间舞的不同功能,道具要服从于此,表演功能是其中的一方面。许多道具本身就是艺术品,有繁琐的制作工序,而且有些道具由于自身的形态和习俗背景产生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技巧。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才有依据去深入研究道具在意象化、象征化、精致化、演义化、规范化的民间舞蹈中,作为表演功能的重要作用和特殊意义。

3、民间舞道具在舞台的运用

道具的使用可以极大的丰富舞蹈的艺术语汇,在舞台上增强艺术表现力及感染力,增强运动人体的静态表现从而完成舞蹈者内心世界及感情的表达。

3.1 舞台上道具的运用可以提醒人物的情感

运用道具是中国民间舞独有的特点,道具的恰当运用,既能表现出舞蹈作风体裁的特有式样,又能显示出舞蹈的环境特点;既能发明共同的情感气氛,又能为扮演者提供物质的支撑条件,有助于他们展现技巧。

经过对道具的不同的处置运用,可以恰倒益处的提醒人物的喜、怒、哀、乐、等种种神态,烘托和反映了编创者增强作品效果的意图,也烘托和提示了舞蹈者的角色身份以及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显示了此时此刻舞者所要表现的意境和心境,从而使许多单凭肢体举措很难完成的心态表现的淋漓尽致。例如在《倩女悲情》中道具手绢花不只用来突出了西南姑娘的内敛和委婉,同时还起到了遮羞,当盖头的作用。舞蹈第一段的扮演中,舞蹈演员用红绸还有手绢花“绕花”表现了主人公悲伤绝望的一面。舞蹈的第二段扮演集中表现了她对往事的思念,从而用“里挽花”表现她对丈夫的深爱,因此心中充溢喜悦。经过一系列道具的运用,强调了人物内心的挣扎与无法,愈加突出了倩女悲情的主题。

3.2 舞台上道具的运用可以表现舞蹈意境

舞蹈道具是表现舞蹈意境和人物情感的重要手腕。舞蹈意境和人物情感之所以重要是由于它们是舞蹈所表现的中心,而这个“中心”不只需求舞蹈演员身临其境,还需求道具的配合才干使作品表现的尽善尽美。意境,就是虚对实的依靠,心对物的依靠。人物情感就是对理想,对理想,对人,对物的内心宣泄。例如在舞蹈作品《茉莉花》中,舞蹈演员运用荧光扇子组成茉莉花的形状,从一朵朵开花到所有演员用扇子组成一朵硕大的茉莉花,让人感到了茉莉花的雅致、脱俗,舞蹈意境得到升华。从应用道具那刻时, 演员与道具之间就树立起了紧密相连,相互辅助、推动的关系。演员借助道具展现高超的技术,道具在演员的手中熠熠生辉、灵光横溢。

3.3 舞台上道具的运用使舞蹈作品升华在舞蹈扮演中

把道具和举措无机的结合起来,融入感情的坎坷变化、心意形状,巧妙的使人觉得道具已成为人体意蕴的一局部。在优秀的舞蹈作品中道具对表现情感的辅佐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愈加起到了“画蛇添足”的作用。例如舞蹈作品《黄土黄》中腰鼓的运用就恰如其分,其中有一段无音乐伴奏的舞蹈,舞者在下身俯仰开合的进程中击打腰鼓,在“咚咔、咚咔、咚咔咔”重复重现的节拍中积存着一股高昂的力气,这股高昂的力气直接到最后,在黄土高原幕布冉冉下降的进程中失掉最大限制的释放和升华。还例如《一个扭秧歌的人》中的红绸带鲜明地表述了老艺人的身份,绸带成为联系美好记忆的纽带,绸带帖附老艺人的脸颊,轻抖,甩动,细腻地再现了一个深爱舞蹈如生命的艺人形象。《春天》中纷飞之扇热烈地烘托了春天的喧嚣与萌动。胶州、海阳秧歌的动机,扇的拉抻、控引、轻抖都形象地确定了春天的整体氛围,描述了花、春风、绿叶的形象,从而赋予了春天昂扬的生命感。在扇的具体运用当中,不同的形态处理,塑造了不同的形象,如半掩的扇暗示着羞涩,扇的闪晃过顶则突出了泼辣大胆。正是由于道具的独特作用,观众才能准确的把握剧情的进展,了解人物内心世界丰富的情感。

3.4 舞台上道具的运用可以延展运动人体

道具作为舞蹈构成的延展资料在受人体操纵之时也延展了人体的运动。而道具作为舞蹈构成的延展资料,不像服饰与运动人体的关系那样密不可分。如男子独舞《采桑晚归》:舞蹈设计了一根中间装点着两片桑叶的竹篙,这跟竹篙在第一段撑船时是篙;在第二段的蚕房中,将杆子一弯,跨在腰上成了蚕匾;在第三段的归途中,舞者横拿竹篙,上下歪曲舞动,成为船推水而构成的浪花;最后上岸,篙子又成为挑桑的扁担。可见道具作为运动人体的延展资料可在舞蹈扮演中转换不同舞蹈笼统,同时也就具有了极高的“意味

性”,这一特功用到达添加舞蹈作品文明内涵的作用。

以上论证了民间舞中道具在在舞台上不只可以渲泄生命情感和烘托局面气氛,还可作为表达人物感情的另外一种言语。不同的道具在中国民间舞扮演中,它会随着编导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所要描写的人物需求来被赋予不同的意味意义,演员借助道具展现超凡脱俗的技术,使得道具在演员的手中灵光横溢,熠熠生辉。

4、民间舞道具在舞台的特征及前沿性思考

4.1民间舞道具在舞台的特征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它本身就是反映人民的劳动、斗争、交际和爱情生活。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民间舞蹈受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历史传统、民族性格、宗教信仰甚至地理和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而显现出风格特色的明显差异。民间舞蹈具有特点:载歌载舞,多用道具,自由生动的表演形式和借助故事传说,形象鲜明生动,内容与形式紧密结合。拟实物、拟情思、拟气势、以物拟物的特征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道具运用主要表现。民间舞的道具求俗,求趣味,扇绢的摇抖之间,趣味横生。显现了民族民间舞蹈借助道具的独特性和符号性,同时也是民族民间舞蹈中道具的普遍特点。

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它也有着不同的特点。舞蹈这种艺术表演形式的特点决定它只能是多样、轻巧、灵活的,是肢体与物体相配合的物品。具体地从三个方面上概括:首先,符合舞蹈和剧情的需要,有利于加强效果,无论是编创者或舞蹈表演者,要体现作品的主题,在道具的使用上一定要注意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一切都要服从服务于主题的需要,剧情的需要。其次,道具在协调和实用上。道具要便于舞者的使用和展现,在表演中要做到收放自如,既不能喧宾夺主,又要与舞者浑然一体,即人与道具的和谐统一、动与静相得益彰。要有利于道具在表演中的增进和转换,有利于加强舞蹈的表情性。最后,道具的象征性与寓意性的统一。道具的象征性和寓意性决定了它在舞蹈中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虚拟的手法。同时又因道具的运用反映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代的特征和区别。就其道具的作用而言都要求虚拟与物化,必须围绕表演的需要,而加以合理和有效的运用。

4.2 前沿性思考

以往有种说法,认为运用道具的舞蹈不是真正的舞蹈,起码不如“纯舞”的艺术价值高。这种看法是不够全面的。如果我们承认舞蹈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其目的都是用某种手段来抒发人们的思想感情的话,那么运用道具的舞蹈也符合这个艺术规律。道具

可以被视为人体的延伸、扩展、有意的形变的,还是为了表达人的感受和冲动,是为人、为人之舞服务的。这与我们民族美学观和表情达意的方式也大有关系。进一步说,道具的运用在中国民间舞蹈的形成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那它在中国民间舞蹈中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呢?

我们可以从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根源——各民族原生态,民间舞蹈来分析和寻找答案。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间舞蹈,每个民族的民间舞蹈又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蹈技巧。然而,道具的出现让舞蹈增添了不少光彩。因为舞蹈最终所揭示的是人的情感及对世界的感知,它所蕴涵的情感愈来愈丰富、细腻这就对道具的使用提出愈来愈高的要求,作为反映人物情感世界的一个有效载体,道具的方法愈来愈多,应用范围也将愈来愈广。

参考文献:

【1】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

【2】刘建,《试论舞蹈服饰、道具的传播功能》,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3】张谛,《中国古代舞蹈中的道具运用》,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4】李南杉,《舞蹈创作中道具的使用》,广东艺术2005年第4期

【5】袁禾,《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6】袁禾,《中国舞蹈意向概论》,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

【7】于平,《中外舞蹈思想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

【8】于平,《风姿流韵》,中国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9】刘芹,《中国古代舞蹈史》,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0】纪兰慰、邱久荣,《转引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致谢:

四年的大学生活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四年的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伟人、名人为我所崇拜,可是我更急切地要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我的导师—陈江美老师。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您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宏伟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从论文题目的选定到论文写作的指导,您都悉心的点拨,让我经思考后再领悟。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谢意!

同时也感谢学院为我提供良好的做毕业设计的环境。

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设计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