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

二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

二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
二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

目录

第一单元三字经

三字经之学习篇、道德篇

第二单元拥抱多彩的夏天

1.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

2.客中初夏司马光

3.有约赵师秀

4.鄂州南楼书事黄庭坚

5.村晚雷震

第三单元三字经

三字经之常识篇(一、二)第四单元倾听秋夜的虫鸣

1.秋月朱熹

2.秋夕杜牧

3.寒夜杜耒

4.霜夜李商隐

5.泊秦淮杜牧

第五单元三字经

三字经之常识篇(三、四)第六单元追随诗人的脚步

1.上高侍郎高蟾

2.客中行李白

3.花影谢枋得

4.登山李涉

5.题壁无名氏

第七单元三字经

三字经之典籍篇(一、二)第八单元寻找诗人的身影

1.长歌行汉乐府诗歌

2.寻隐者不遇贾岛

3.乌衣巷刘禹锡

4.社日王驾

5.寒食韩翃

国学经典——第一单元《三字经》

sān zì jīnɡ xué xí piān 《三字经》学习篇rén zhīchūxìnɡběn shàn

人之初性本善

xìnɡxiānɡjìn xíxiānɡyuǎn

性相近习相远

ɡǒu bújiào xìnɡnǎi qiān

苟不教性乃迁

jiào zhīdào ɡuìyǐzhuān 教之道贵以专

xīmènɡmǔzélín chù

昔孟母择邻处

zǐbùxuéduàn jīzhù

子不学断机杼

dòu yàn shān yǒu yìfānɡ

窦燕山有义方

jiào wǔzǐmínɡjùyánɡ教五子名俱扬yǎnɡbújiào fùzhīɡuò养不教父之过jiào bùyán shīzhīduò教不严师之惰zǐbùxuéfēi suǒyí

子不学非所宜yòu bùxuélǎo héwéi

幼不学老何为

yùbùzhuóbùchénɡqì玉不琢不成器rén bùxuébùzhīyì人不学不知义

wéi rén zǐfānɡshào shí为人子方少时qīn shīyǒu xílǐyí亲师友习礼仪

sān zì jīnɡ dào dé piān 《三字经》道德篇

xiānɡjiǔlínɡnénɡwēn xí

香九龄能温席,

xiào yúqīn suǒdānɡzhí

孝于亲所当执

rónɡsìsuìnénɡrànɡlí

融四岁能让梨

dìyúzhǎnɡyíxiān zhī

弟于长宜先知

shǒu xiào tìcìjiàn wén

首孝悌次见闻

zhīmǒu shùshímǒu wén

知某数识某文

yìér shíshíér bǎi

一而十十而百

bǎi ér qiān qiān ér wàn

百而千千而万

sān cái zhětiān dìrén

三才者天地人

sān ɡuānɡzhěrìyuèxīnɡ

三光者日月星

sān ɡānɡzhějūn chén yì

三纲者君臣义

fùzǐqīn fūfùshùn

父子亲夫妇顺

国学经典——第二单元《千家诗》xián jū chū xià wǔ shuì qǐ1. 闲居初夏午睡起

sònɡ yánɡ wàn lǐ[ 宋 ] 杨万里

méi zi liúsuān ruǎn chǐyá

梅子留酸软齿牙,

bājiāo fēn lǜyǔchuānɡshā

芭蕉分绿与窗纱。

rìchánɡshuìqǐwúqínɡsī

日长睡起无情思,

xián kàn ér tónɡzhuōliǔhuā

闲看儿童捉柳花。

kè zhōnɡ chū xià

2. 客中初夏

běi sònɡ sī mǎɡuānɡ

[ 北宋 ] 司马光sìyuèqīnɡhéyǔzhàqínɡ

四月清和雨乍晴,

nán shān dānɡhùzhuǎn fēn mínɡ南山当户转分明。

ɡènɡwúliǔxùyīn fēnɡqǐ

更无柳絮因风起,

wéi yǒu kuíhuāxiànɡrìqīnɡ

惟有葵花向日倾。

yǒu yuē

3. 有约

běi sònɡ zhào shī xiù

[ 北宋 ] 赵师秀

huánɡméi shíjiéjiājiāyǔ

黄梅时节家家雨,qīnɡcǎo chítánɡchùchùwā

青草池塘处处蛙。yǒu yuēbùlái ɡuòyèbàn

有约不来过夜半,

xián qiāo qízǐluòdēnɡhuā

闲敲棋子落灯花。

è zhōu nán lóu shū shì4. 鄂州南楼书事

sònɡ huánɡ tínɡ jiān

[ 宋 ] 黄庭坚

sìɡùshān ɡuānɡjiēshuǐɡuānɡ四顾山光接水光,

pínɡlán shílǐjìhéxiānɡ

凭栏十里芰荷香。

qīnɡfēnɡmínɡyuèwúrén ɡuǎn

清风明月无人管,bìnɡzuònán lái yíwèi liánɡ

并作南来一味凉。

cūn wǎn

5. 村晚

sònɡ léi zhèn

[ 宋 ] 雷震

cǎo mǎn chítánɡshuǐmǎn bēi

草满池塘水满陂,

shān xián luòrìjìn hán yī

山衔落日浸寒漪。

mùtónɡɡuīqùhénɡniúbèi

牧童归去横牛背,duǎn díwúqiānɡxìn kǒu chuī

短笛无腔信口吹。

国学经典——第三单元《三字经》《三字经》常识篇三

yuēchūn xiàyuēqiūdōnɡ

曰春夏,曰秋冬,cǐsìshíyùn bùqiónɡ

此四时,运不穷。

yuēnán běi yuēxīdōnɡ

曰南北,曰西东,cǐsìfānɡyīnɡhūzhōnɡ此四方,应乎中。

yuēshuíhuǒmùjīn tǔ

曰水火,木金土。

cǐwǔxínɡběn hūshù

此五行,本乎数。shíɡān zhějiǎzhìɡuǐ

十干者,甲至癸。shíèr zhīzǐzhìhài

十二支,子至亥。

yuēhuánɡdào rìsuǒchán

曰黄道,日所躔。yuēchìdào dānɡzhōnɡquán

曰赤道,当中权。chìdào xiàwēn nuǎn jí

赤道下,温暖极。wǒzhōnɡhuázài dōnɡběi

我中华,在东北。

《三字经》常识篇四

yuējiānɡhéyuēzhǔn jì

曰江河,曰准济,

cǐsìdúshuǐzhījì

此四渎,水之纪。

yuēdài huáhāo hénɡhénɡ

曰岱华,蒿恒衡,

cǐwǔyuèshān zhīmínɡ

此五岳,山之名。

yuēshìnónɡyuēɡōnɡshānɡ

曰士农,曰工商,cǐsìmín ɡuózhīliánɡ

此四民,国之良。

yuērén yìlǐzhìxìn

曰仁义,礼智信,

cǐwǔchánɡbùrónɡwěn

此五常,不容紊。

dìsuǒshēnɡyǒu cǎo mù

地所生,有草木,

cǐzhíwùbiàn shuǐlù

此植物,遍水陆。

yǒu chónɡyúyǒu niǎo shòu

有虫鱼,有鸟兽,cǐdònɡwùnénɡfēi zǒu

此动物,能飞走。

dào liánɡshūmài shǔjì

稻梁菽,麦黍稷,

cǐliùɡǔrén suǒshí

此六谷,人所食。

mǎniúyánɡjīquǎn shǐ

马牛羊,鸡犬豕,cǐliùchù,rén suǒsì。

此六畜,人所饲。

国学经典——第四单元《千家诗》

qiū yuè

1.秋月

nán sònɡ zhū xī

南宋朱熹

qīnɡxīliúɡuòbìshān tóu ,

清溪流过碧山头,

kōnɡshuǐchénɡxiān yísèqiū。空水澄鲜一色秋。

ɡéduàn hónɡchén sān shílǐ,隔断红尘三十里,

bái yún hónɡyèliǎnɡyōu yōu 。

白云红叶两悠悠。

qiū xī

2.秋夕

tánɡ dù mù

唐杜牧

yín zhúqiūɡuānɡlěnɡhuàpínɡ

银烛秋光冷画屏,qīnɡluóxiǎo shàn pūliúyínɡ

轻罗小扇扑流萤。tiān jiēyèsèliánɡrúshuǐ

天阶夜色凉如水,zuòkàn qiān niúzhīnǚxīnɡ

坐看牵牛织女星。

hán yè

3.寒夜

nán sònɡ dù lěi

南宋杜耒

hán yèkèlái chádānɡjiǔ

寒夜客来茶当酒,zhúlútānɡfèi huǒchūhónɡ竹炉汤沸火初红。xún chánɡyíyànɡchuānɡqián yuè寻常一样窗前月,cái yǒu méi huābiàn bùtónɡ

才有梅花便不同。

shuānɡ yè

4.霜夜

tánɡ lǐ shānɡ yǐn

唐李商隐

chūwén zhēnɡyàn yǐwúchán

初闻征燕已无蝉,

bǎi chǐlóu tái shuǐjiētiān

百尺楼台水接天。qīn nǚsùéjùnài lěnɡ

青女素娥俱耐冷,yuèzhōnɡshuānɡlǐdòu chán juān 月中霜里斗婵娟。

bó qín huái

5.泊秦淮

tánɡ dù mù

唐杜牧

yān lónɡhán shuǐyuèlónɡshā

烟笼寒水月笼沙,yèbóqín huái jìn jiǔjiā

夜泊秦淮近酒家。shānɡnǚbùzhīwánɡɡuóhèn 商女不知亡国恨,ɡéjiānɡyóu chànɡhòu tínɡhuā

隔江犹唱后庭花。

国学经典——第五单元《三字经》

三字经

第三部分常识篇(一)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三字经

第三部分常识篇(二)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幼,至缌麻,五服终。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国学经典——第六单元《千家诗》

1.上高侍郎

[唐] 高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2.客中行

[唐] 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3. 花影

[宋] 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4. 登山

[唐] 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5. 题壁

[宋] 无名氏

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争似满炉煨榾柮,漫腾腾地暖烘烘。

七国学驿站——《三字经》《三字经》典籍篇(一)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三字经》典籍篇(二)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四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学习资料

四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2016年春) 一单元:我爱阅读 1、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xiàn)。”(《三国志?魏书》) 2、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默读便于思索,朗读便于记忆。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古今贤文》) 3、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尽心下》) 4、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孟涂文集·问说》) 二单元:生活启示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矩。”(《论语》) 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3、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 4、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左传》) 三单元:父母之爱 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道,可谓孝矣。”(《论 语》) 2、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 3、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àn),曾是以为孝乎?”(《论语》) 4、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zuò)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四单元: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1、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3、子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4、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论语》)

最新国学经典二年级上册

国学经典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三字经 三字经之学习篇、道德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第二单元拥抱多彩的夏天 1、闲居初夏午睡起(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2、客中初夏(宋)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3、有约(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4、鄂州南楼书事(宋)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5、村晚[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第三单元三字经 三字经之常识篇(一、二)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幼。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第四单元倾听秋夜的虫鸣1、秋月南宋朱熹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2、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3、寒夜南宋杜耒(lěi)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4、霜夜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5、泊秦淮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第五单元三字经 三字经之常识篇(三、四)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究。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 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蠃 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 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 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 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 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 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舆 图广,超前代,九十载,国祚废。 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 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清 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道 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 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革 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古今 史,全在兹。 第六单元追随诗人的脚步 1、上高侍郎高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南怨未开。 2、客中行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3、花影谢仿得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4、登山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5、题壁无名氏 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 争似满炉煨榾柮,漫腾腾地暖烘烘。 第七单元三字经 三字经之典籍篇(一、二) 载治乱,知兴衰。史虽繁,读有次。史 记一,汉书二。后汉三,国志四。兼 证经,参通鉴。读史者,考实录,通古 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 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 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 勤。彼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 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 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 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 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 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 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 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 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 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 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 字。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 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 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 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勤 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第八单元寻找诗人的身影 1、长歌行《乐府诗集》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4、社日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5、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古 诗词名句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

一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

目录 第一单元《弟子规》总叙入则孝 总叙 (1) 入则孝(一) (4) 入则孝(二) (9) 第二单元千家诗朋友,我们一起品尝生活吧 1.秋浦歌李白 (13) 2.咏史高适 (15) 3.罢相作李适之 (18) 4.洛阳道储光羲 (20) 5.悯农 (其二) 李绅 (22) 第三单元《弟子规》出则悌 出则悌(一) (26) 出则悌(二) (29) 第四单元千家诗同学,我们一起领略季节风光吧 1.左掖梨花丘为 (33) 2.江南《汉乐府》 (35) 3.秋日耿湋 (38) 4.秋风引刘禹锡 (40) 5.风李峤 (42) 第五单元《弟子规》谨 谨(一) (45) 第六单元千家诗同伴,我们一起感受真情吧

1.送郭司仓王昌龄 (50) 2.逢侠者钱起 (52) 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55) 4.思君恩令狐楚 (58) 5.观永乐公主入番孙逖 (60) 6. 答李浣韦应物 (63) 第七单元《弟子规》谨 谨(二) (67) 第八单元千家诗伙伴,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吧 1.长干行李白 (72) 2.早发白帝城李白 (74) 3.竹里馆王维 (77) 4.鹿柴王维 (80)

一国学驿站--《弟子规》总叙 总叙 dì zǐɡu? shanɡ r?n xùn shǒu xiào tì cì jǐn xìn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fàn ài zh?nɡ?r q?n r?n yǒu yú lì z? xu? w?n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一国学驿站--《弟子规》入则孝 入则孝(一) fù mǔ hū yìnɡ wù huǎn fù mǔ mìnɡ xínɡ wù lǎn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fù mǔ jiào xū jìng t?nɡ fù mǔ z? xū shùn ch?nɡ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dōnɡ z? wyn xià z? qìng ch?n z? xǐnɡ hūn z? dìnɡ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chū bìɡào fǎn bì miàn jū yǒu chánɡ ya wúbiàn 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shì su? xiǎo wù shàn w?i ɡǒu shàn w?i zǐ dào ku?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wù su? xiǎo wù s? cánɡɡǒu s? cánɡ q?n x?n shünɡ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一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陶者》 (宋)梅尧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熟读成诵。 2:编故事理解诗意,采用换词,补充等方法理解古诗的内容。 3: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困苦的状况,了解封建制度下获者不劳,劳者不获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教学重难点: 1、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内容。 2、体会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板书“者“字。给者字找朋友,“作者、记者、读者”。总结得 出,“者”就是……的人。 2、师板书“陶”字。 问:我们在哪里见到过这个“陶”字,还记得陶瓷这个词语吗? 那同学们来猜一猜,陶者是什么意思呢? 3、师解释《陶者》课题 陶:烧制瓦片,用黏土烧制成一片片瓦。陶者:烧制陶器的人。 4、简单介绍作者。这首诗是由宋朝的一位大诗人叫梅尧臣写的。他 是安徽宣城人。他写的诗从各个方面反映人民的疾苦。

5、看课文插图。图上画了两件房子,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是两件怎 样的房子? 二、读准字词,感知大意。 1、范读,听清“臣、鳞、陶、沾、厦”的读音。 2、出示生字。 lín chén zhān 鳞臣沾(碰到) 3、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三、全班背诵诗。 1、全班背诵这首诗。 2、总结:在旧社会,那些剥削者从不劳动却能“鳞鳞居大厦”,而一年四季耕作的劳动人民却连遮风挡雨的小屋都没有,这是多么不合理啊! 四、作业。 1、拿出作业本,写今天新学的生字词语。 2、完成练习册。 五、板书:陶者 chén (宋)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 zhān 十指不沾泥, lín lín 鳞鳞居大厦。

池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快乐的歌,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童年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走进古诗的童年中,去寻找童年的快乐。 出示古诗《池上》(这首古诗是描写的儿童。) 二、读诗。 1.这节课我们先学习古诗:《池上》(板书课题),这首诗大家都已经预习了,那你们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它的作者吗? 师:同学们说得很清楚,看来课前预习花了很多工夫。老师课前也搜集了有关资料,比较简洁,大家一起读一读。 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写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一生写诗3600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小学二年级上册国学经典(全)

望天门山 一、学习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②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二、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以前已经学了不少古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呢?学生自由背,教师充分肯定。 ②揭示课题: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两首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二、共同学习《望天门山》 ①学生初读《望天门山》。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遇到困难向老师同学请教。 ②说说通过朗读体会到了什么。 ③自由练读,读出诗的韵味。 ④诵读展示。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⑤练习背诵。 别董大 一、教学目标: 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 培养学生对祖国是个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诵读诗歌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教师:名曲《送别》 学生:预习,搜集相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经历过和亲朋好友分别的事?谁想说给大家听。 那么你知道古人分别时是怎样的一种情景么?我请大家搜集了一些送别古诗,你愿意给大家朗诵一下么?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送别诗,体会一下诗人的情感。 二、指名读诗题,评价,谁读的最像和好友分别。 齐读课题。 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呢?(介绍时代背景) 三、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诗。 要求:读通读准 指名读,齐读。

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教学重点:有余力,则学文 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 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教学方法: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也可老师念上句,学生念下句。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 讲解内容: 弟子规——是(古代)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学生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而亲仁——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 (举例说明)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从这个例子说明: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可他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去做事?一个连自己的家长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么会虚心向别人学习? 总结: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

一二年级国学经典诵读内容1.doc

咏鹅 唐代: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草 唐代: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晓 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悯农(一) 唐代: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二) 唐代: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江上渔者 宋代: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忆江南·江南好 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风 唐代: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咏柳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望庐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登鹳雀楼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清平乐·村居 宋代: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通:无) 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园不值 宋代: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唐代: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回乡偶书(其一) 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敕勒歌 南北朝:乐府诗集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山行 唐代: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梅花/ 梅 宋代: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四下国学经典背诵内容演示教学

四下国学经典背诵内 容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四年级下第一单元《论语》——里仁第四 ◎子曰:“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⑧)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⑧)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第二单元《千家诗》——触摸春天 1.城东早春 [唐]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小学二年级上册国学全

小学二年级上册国学全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望天门山 一、学习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②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二、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以前已经学了不少古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呢?学生自由背,教师充分肯定。 ②揭示课题: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两首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二、共同学习《望天门山》 ①学生初读《望天门山》。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遇到困难向老师同学请教。 ②说说通过朗读体会到了什么。 ③自由练读,读出诗的韵味。 ④诵读展示。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⑤练习背诵。 别董大 一、教学目标: 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 培养学生对祖国是个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诵读诗歌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教师:名曲《送别》 学生:预习,搜集相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经历过和亲朋好友分别的事?谁想说给大家听。 那么你知道古人分别时是怎样的一种情景么?我请大家搜集了一些送别古诗,你愿意给大家朗诵一下么?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送别诗,体会一下诗人的情感。 二、指名读诗题,评价,谁读的最像和好友分别。 齐读课题。 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呢?(介绍时代背景) 三、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诗。 要求:读通读准 指名读,齐读。 自学古诗,想象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二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六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十六 (一) 国学片段 宽对猛,冷对炎,清直对尊严。云头对雨脚,鹤发对龙髯。 风台谏,肃堂廉,保泰对鸣谦,五湖归范蠡,三径隐陶潜。 我是小助手 宽:宽厚。猛:严厉。清直:清廉正直。鹤发:人发白如鹤羽。龙髯:龙的胡须。风:讽,讽谏。台:台省。谏:谏臣。保泰:保持安康。鸣谦:以谦虚的品德为人所知。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破吴。三径:家园。 我是小翻译 宽厚和严厉相对,寒冷和炎热相对,清廉正直和尊贵严肃相对。成朵的云朵和稀疏的雨点相对,白如鹤羽的头发和长如龙须相对。风台谏对肃堂廉,保持安康对鸣响谦虚,范蠡归隐在五湖,陶渊明隐退在三径。 考考你的智慧 1.在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句子后面打上“√”。 (1)①这条路好宽.。②宽.对猛。() (2)①鹤发.对龙髯。②爷爷的头发.白了。() 2.解释下面的字词。 猛:清直:谏:保泰: 3.“鹤发”用来形容老年人,你还知道形容老年人的称呼吗?写一写吧! 4.陶潜是著名的田园诗人,他曾经有著名的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你还知道陶渊明其他的诗吗?写出一句来吧! 弘扬传统文化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东晋时期的陶渊明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陶渊明年轻的时候性格耿直,而且刚直不阿,没办法在官场上和其他人一起同流合污就归隐山林了。

后来,为了生存,陶渊明出任彭泽县令,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有人告诉陶渊明,那是上级派下来的人,应该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渊明看不惯这样的阿谀奉承,叹了口气,说:“我不愿为了五斗米,去低声下气地对这些人献殷勤。”然后,他就脱下了官服,永久地离开了官场。之后,他就一面参加农业劳动,一面读书写作,最后,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了人世。 陶渊明为了维护完整的人格,保持气节,不为了区区的五斗米折腰,是中国有节气的文人的代表。 (二) 国学片段 栽对植,薙对芟,二伯对三监。朝臣对国老,职事对官衔。 鹿麌麌,兔毚毚,启牍对开缄。绿杨莺睍睆,红杏燕呢喃。 我是小助手 薙:除去野草。芟:割草。二伯:西周时主掌国事的两个大臣。 三监:武王灭殷后,派自己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监督,称三监。 朝臣:朝廷的臣子。国老:国家的重臣。职事:职务。 麌:鹿成群结队的样子。毚:兔跳动的样子。启牍、开缄:拆开信件。 睍睆:即莺啼的声音。呢喃:燕子叫声。 我是小翻译 栽和种相对,薙和芟相对,西周时的两个大臣和武王时的三个监国相对,朝廷的臣子和国家的重臣相对,职务和官职相对。小鹿成群结队,兔子活蹦乱跳,开启信件和拆开信封相对。绿杨树下,黄莺婉转啼叫;红杏丛中,燕子呢喃低语。考考你的智慧 1.按照例子填空。 例:栽树 种摘吃喝 例:碧绿的杨树 的杏花的迎春 2.判断。

三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

三年级上册背诵篇目 第一单元: 1、 天地玄黄(tiān dì xuán huáng),宇宙洪荒(yǔ zh?u h?ng huāng)。日月盈昃(rì yua yíng za),辰宿列张(ch?n xiù lia zhāng)。 寒来暑往(hán lái shǔ wǎng),秋收冬藏(qiū shōu dōng cáng)。 闰馀成岁(rùn yú ch?ng suì),律吕调阳(lǜ lǚ tiáo yáng)。 云腾致雨(yún t?ng zhì yǔ),露结为霜(lù ji? w?i shuāng)。 2、 金生丽水(jīn shēng lí shuǐ),玉出昆冈(yù chū kūn gāng)。 剑号巨阙(jiàn hào jù qua),珠称夜光(zhū chēng ya guāng)。 果珍李柰(guǒ zhēn lǐ nài),菜重芥姜(cài zh?ng jia jiāng)。海咸河淡(hǎi xián h? dàn),鳞潜羽翔(lín qián yǔ xiáng)。 3、 龙师火帝(l?ng shī huǒ dì),鸟官人皇(niǎo guān r?n huáng)。始制文字(shǐzhì w?n zì ),乃服衣裳(nǎi fú yī shāng)。 推位让国(tuī wai ràng gu?),有虞陶唐(yǒu yú táo táng)。 吊民伐罪(diào mín fá zuì),周发殷汤(zhōu fā yīn tāng)。 坐朝问道(zu? cháo wan dào),垂拱平章(chuí gǒng pián zhāng)。爱育黎首(ài yù lí shǒu),臣伏戎羌(ch?n fú r?ng qiāng)。 遐迩一体(xiá ěr yī tǐ),率宾归王(shuài bīn guī wáng)。 鸣凤在竹(míng fang zài zhú),白驹食场(bái jū shí cháng)。 化被草木(huà bai cǎo mù),赖及万方(lài jí wàn fāng)。 第二单元 1.题邸①(dǐ)间壁 [宋] 郑会 荼蘼香梦怯春寒,翠掩重门③燕子闲④。 敲断玉钗⑤红烛冷⑥,计程应说到常山。

二年级上册国学教案弟子规

二年级上册国学教案弟 子规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二年级第四周国学教案课题:《弟子规—入则孝》 授课教师:冯永婷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把孝心的观念引入到小朋友的心田。 2、教育小朋友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不但孝,关键是顺。 3、培养小朋友的感恩之心。 教学重点: 1、关键在落实上。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 2、让小朋友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弟子规》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让小朋友复习上堂课的内容:弟子规——总序。齐声背诵。 师:大家背得太棒了,看得出大家都很喜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弟子规》 二、学习、理解内容: 1、师:“谁能来读一读今天学习的内容?” A、请2名学生读 B、生评议 2、师:“理解有利于更好的朗读和背诵,我们来学习一下这几句话的意思。”入则孝——过去古人非常讲究孝道。晚辈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要到长辈的房间向长辈“请安”。入;也是指在家中。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呼唤我们,听到就应该马上答应,不要慢慢吞吞,半天不回答。表现出一种无理的态度,或者有抵触情绪,自己不高兴就不应声。比如;你正在看一个好看的电视,或者玩得正开心,父母叫你出来吃饭,你不答应。或者答应了半天还是不动。 父母命行勿懒——父母让我们去做事,应立刻起身去做,不可拖延偷懒。或者高兴做就做,不高兴做就不做。还有的小朋友和家长讲条件,我做了你给我什么奖励?这都是不对的!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在教育我们的时候,应该怀着恭敬的心去倾听。不要漫不经心,愿意听就听,不愿听就不听。否则,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二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五_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五 (一) 国学片段 鸣对吠,泛对栖。燕语对莺啼。珊瑚对玛瑙,琥珀对玻璃。 绛县老,伯州犁。测蠡对燃犀。榆槐堪作荫,桃李自成蹊。 我是小助手 鸣:鸡叫。吠:狗叫。绛县老:绛县老人。伯州犁:春秋时晋国大夫伯宗之子伯嚭。蠡:贝壳做的瓢。犀:犀脚。燃犀:烛照明察。荫:树荫。蹊:小路。我是小翻译 鸟叫对狗叫,漂流和栖息相对。燕子低语,黄莺啼叫。珊瑚和玛瑙相对,琥珀和玻璃相对。绛县的老人和伯州犁相对。用贝壳做的瓢测量大海,燃烧犀角照明。榆树和槐树已经长大成为蔽日的阴凉,桃树和梨树上结满了累累果实,行人在树下踩出了小路。 考考你的智慧 1.仿照例子写词语。 珊瑚(带相同偏旁的词语):、 榆槐(表示树木的词语):、 2.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测蠡.() A.用葫芦做的瓢; B.蠡升; C.虫蛀木。 (2)燃犀.() A.哺乳动物,形状略像牛,皮粗而厚,多皱纹; B.坚固。 3.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下面句子的意思,并回答问题。 榆槐堪作荫,桃李自成蹊。 解释: 有句话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试着解释一下吧!

弘扬传统文化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说,桃李有着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但仍然会吸引人们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树下都走出一条小路,汉朝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为大将军李广立传时就用了这八个字,赞颂李广的令人赞叹的品质。 李广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勇猛善战的将军,他的一生,曾跟匈奴打过七十多次仗,战功卓著,深受官兵和百姓的爱戴。李广虽然身居高位,统领千军万马,但他一点也不居功自傲。他不仅待人和气,还能和士兵同甘共苦。每次朝廷给他的赏赐,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部下,就把那些赏赐统统分给官兵们;行军打仗时,遇到粮食或水供应不上的情况,他自己也同士兵们一样忍饥挨饿;打起仗来,他身先士卒,英勇顽强。所以,只要李广下令,大家就言听计从,军心齐整。 后来,当李广将军去世的噩耗传到军营时,全军将士无不痛哭流涕,连许多与大将军平时并不熟悉的百姓也纷纷悼念他。因为,在人们心目中,李广将军的品质已经深植他们的心中,李广就是他们崇拜的大英雄。 (二) 国学片段 勤对俭,巧对乖。水榭对山斋。冰桃对雪藕,漏箭对更牌。 寒翠袖,贵金钗。慷慨对诙谐。竹径风声籁,花溪月影筛。 我是小助手 勤:勤劳俭:节俭巧:手巧乖:乖巧水榭:靠水的供游憩的房屋楼阁。山斋:山中居室。漏箭:古代漏壶中用作计时指针的箭。翠袖:青绿色衣袖。金钗:妇女插于发髻的金制首饰。竹径:竹林中的小径。籁:本指从孔窍中所发出的声音,后泛指一切的声音。筛:洒、落。 我是小翻译 勤劳对节俭,灵巧对乖巧。水中的房屋楼阁对山中的房屋庭院。冰中的桃子

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

4 年级上册国学经典——第一单元《论语》 为政第二(一) ◎子曰:“为政以德①,譬如北辰②,居其所③而众星共④之。” ◎子曰:“诗三百①,一言以蔽②之,曰:“思无邪③。” ◎子曰:“道①之以政,齐②之以刑,民免③而无耻。道之 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⑤。” ◎子曰:“吾十有①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⑥。” ◎孟懿子①问孝,子曰:“无违()。②”樊迟③御④,子告之曰:“孟孙⑤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武伯①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②。” (二)

◎子游①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①。有事,弟子服其劳②;有酒食,先生③馔④,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吾与回①言,终日不违②,如愚③。退而省其私④,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①,观其所由②,察其所安③,人焉廋④哉?人焉廋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①,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①。” (三) ◎子贡问君子①。子曰:“先行②其言而后从③之。” ◎子曰:“君子周①而不比②,小人③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 ◎子曰:“攻①乎异端②,斯③害也已④。” ◎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①学干禄②,子曰:“多闻阙③疑④,慎言其余,则

寡尤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 悔,禄在其中矣。” (四) ◎哀( )公①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②:“举直错诸③,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季康子①问:“使民敬、忠以②劝③,如之何?”子曰:“临④之以庄,则敬;孝慈⑤,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或①谓孔子曰:“子奚②不为政?”子曰:《“书》③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④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①,小 车无軏②,其何以行之哉? ◎子张问:“十世①可知也?”子曰:殷因②于夏礼, 所损益③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 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子曰“:非其鬼①而祭之;谄③也。见义⑤不为,无勇也。”

二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七_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七 (一) 国学片段 词对赋,懒对勤。类聚对群分。鸾箫对凤笛,带草对香芸。 燕许笔,韩柳文。旧话对新闻。赫赫周南仲,翮翮晋右军。 我是小助手 词、赋:文体的一种。带草:一种草,叶长尺余,十分坚韧,人们叫它作“康成书带”。燕许笔:唐张说封为燕国公,苏颋封为许国公,二人以文章名世,时人称大手笔。韩柳文:韩愈、柳宗元的文章。赫赫:威武的样子。翮:一作翩翩,风流潇洒的样子。晋右军:晋朝王羲之,著名书法家。他曾做过右军将军,所以人们称他为王右军。 我是小翻译 词和赋相对,懒惰和勤劳相对,以类别相聚和以群体分拨相对,箫和笛相对,带草和香芸相对。燕国公和许国公的文笔,韩愈柳宗元的文章。旧时的话语对新鲜的见闻。周南仲威风凛凛,晋右军风度翩翩。 考考你的智慧 1.写一写下面字的反义词。 懒—()聚—()旧—() 2.给下面的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旧话对新闻。() A.是指通过报纸、电台、广播、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途径所传播的信息的一种称谓。 B.新鲜的见闻 (2)爷爷每天晚上都准时看《新闻联播》。() A.是指通过报纸、电台、广播、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途径所传播的信息的一种称谓。 B.新鲜的见闻 3.分别写出下面的人物。

“韩柳”分别指的是什么人?“晋右军”指的是谁? 4.查一查资料,写一写“唐宋八大家”分别指的是哪些人? 弘扬传统文化 王羲之教育儿子苦练书法 王右丞即王羲之,因为他做过右军将军,所以人们称他为王右军。王羲之是晋朝有名的大书法家。他练字的时候,非常勤奋,在走路和休息的时候,老是用手指在自己身上一横一竖地写着,琢磨字体。日子久了,他把衣服都划破了。他每天练完字都要到门前的池塘里去洗笔砚。日子久了,池塘里的水都变成黑的了。 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练字也像父亲一样专心。有一天,王献之正在练字,他父亲悄悄地走到他背后,猛地拔他手里的笔,没想到竟没有拔掉,原来,他的注意力很集中,笔握得很紧。 王献之练了几年字,渐渐有些不耐烦了,就问他父亲:“爸爸,写字有秘诀吗?”父亲听了儿子的话,就叫人抬了十八口大缸来,缸里装满了水。他对儿子说:“你只要把这十八口缸里的水全写完了,就知道写字的秘诀在哪里了。” 王献之听了父亲的话,全明白了。从此,他就不分白天黑夜地勤学苦练,终于也成了著名的书法家。 (二) 国学片段 卑对长,季对昆。永巷对长门。山亭对水阁,旅舍对军屯。 扬子渡,谢公墩。德重对年尊。承乾对出震,叠坎对重坤。 我是小助手 季:弟弟昆:哥哥永巷:宫中长巷。长门:汉宫名。山亭:山上的亭子。水阁:靠近水的楼阁。旅舍:旅馆。军屯:驻屯的军队。 扬子渡:古津渡名。谢公墩:山名。年尊:年纪大。承乾:继体为君。震:雷声,有发号施令的意思。出震:皇帝发号令。 我是小翻译

四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

四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 第一单元《论语》——里仁第四 第二单元《千家诗》——触摸春天 1.城东早春 [唐] 杨巨源2.立春偶成-------------------------------- [宋] 张栻 3.春游湖[宋]徐俯 4.清明 [宋]杜牧 5.题都城南庄【唐】崔护 6.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五代】李煜 7.蝶恋花·春景【宋】苏轼 8.笠翁对韵八齐(一) 第三单元《千家诗》——花语诗心 1.庆全庵桃花 [宋] 谢枋得 2.玄都观桃花 [唐] 刘禹锡 3.再游玄都观 [唐] 刘禹锡 4.田园乐七首·其六/ 闲居 [唐]王维 5.紫薇花【唐】白居易 6.钗头凤·红酥手【宋】陆游 7.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宋代】秦观 8.笠翁对韵八齐(二) 第四单元《论语》——公冶长第五 第五单元《千家诗》——山光水影 1.北山 [宋]王安石 2.临洞庭 [唐]孟浩然 3.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4.浪淘沙·北戴河 [现代]毛泽东 5.长相思·一重山【五代】李煜

6.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李清照 7.笠翁对韵八齐(三) 8.对联拾趣 第六单元《论语》——雍也第六 第七单元《千家诗》——诗以言志 1.墨梅 [元] 王冕 2.小松 [唐] 杜荀鹤 3.旅夜书怀 [唐] 杜甫 4.从军行七首·其四【唐】王昌龄 5.荆轲歌 / 渡易水歌【先秦】佚名 6.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宋】陆游 7.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 8.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 第八单元《千家诗》——夏日拾趣 1.池上早夏【唐】白居易 2.赠荷花【唐】李商隐 3.四时田园杂兴 [南宋]范成大 4.七夕 [宋] 杨朴 5.迢迢牵牛星【两汉】佚名 6.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现代]毛泽东 7.鹊桥仙·纤云弄巧【宋】秦观 8.北冥有鱼逍遥游(节选) 【先秦】庄周 四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 (标为红色字体的不再作为考试内容) 第一单元《论语》——里仁第四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四年级下国学经典背诵内容

四年级下国学经典背诵内容 第一单元:我爱阅读 1、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不能则学,不知则问; 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读书贵能疑,疑能 得教益。默读便于思索,朗读便于记忆。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处处留心 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古今贤文》 第二单元:生活的启示 1、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规。”《论语》 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论语》 3、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 之仁者。”《论语》 第三单元:父母之爱 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道,可谓孝矣。”《论语》 2、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 3、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àn)。曾是以为孝乎?”《论语》 第四单元: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1、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 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 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3、子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4、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论语》 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 1、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周易》 2、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莫见其面,觇文 辄见其心。《文心雕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