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感于特级教师刘松老师的魅力课堂

有感于特级教师刘松老师的魅力课堂

有感于特级教师刘松老师的魅力课堂
有感于特级教师刘松老师的魅力课堂

有感于特级教师刘松老师的魅力课堂

高雪梅

3月14日下午,我们听了刘松老师的示范课《认识方程》和他的讲座《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策略》。刘松老师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轻松课堂.儿童数学的积极倡导者,现任杭州文海集团副总校长、杭州文海实验学校副校长。2001年3月获安徽省优质课评比第一名,同年四月作为安徽省唯一代表获得第五届全国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观摩交流会评比第一名。参与和主持了多项国家及省、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编写了《小学数学常规课和创新课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名师备课经验谈》等教师继续教育系列丛书。刘松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睿智的思维、巧妙的教学设计,丰厚的数学底蕴、炉火纯青的课堂驾驭能力以及真诚的对学生多元评价,折服了听课的每一位老师和学生,学生下了课仍然不愿离去,和老师说再上一节吧。纵观刘老师的课堂,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创设民主氛围,培养学生的提问兴趣

课的一开始刘老师就对学生说:“孩子们,你们认识我吗?”“有什么要问我的吗?”一开始学生很紧张都不敢举手回答问题,然后刘老师说提问题是我们的天性,你最想知道什么,你最关心什么,摸摸你的脑袋还在不在,在刘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感染下,学生们都轻松了许多,提问题的胆子也大了。这时刘老师抓住时机,开始课堂教学:“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方程,你们之前认识他吗?不认识那就是陌生人,孩子们,你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方程啊?”孩子们炸开了锅“方程是什么?”“方程有什么用?”“方程是怎么来的?”“方程来自哪个国家?”……刘老师针对小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迫使学生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很想找到问题的答案。

二、注重引导,使学生会问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后,刘老师说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请自己解决,引导学生通过课本掌握什么是方程。并用幽默的话语告诉孩子怎样看书,如:“古人云不动笔墨不看书”“看书要有目标,心中要有问题,重要的话用笔划出来,旁边可以做批注,要不我们与书本就远了”在学生知道方程的定义后,刘老师设计了让学生

根据图意尝试写方程。第一题:天平的一端放着一粒不知重量的药丸和5克的砝码,另一端放1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保持平衡。刘老师要求学生用一个式子表达图中的相等关系。学生写出x+5=10,他喊一名学生板书出自己的算式,并引导他跟班上的其他同学互动:我写得对吗?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可下面的学生齐说:没有问题。刘老师接着说:“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学习中没有问题提出,所有的学习就应该停止了。怎么会没有问题呢?”在刘老师的提示下不少孩子举手表达了自己的疑惑:“x”从哪来的?算式中“=”从哪来的?……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整个课堂立刻就生动起来,在一问一答过程中学生很快认识了“方程”这个陌生人。

三、层层推进,将问题思考引向深入

刘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写出不是方程的等式以及不等式,并用圈把他们分类,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精彩的回答不断出现。在讨论交流中,学生的思维火花产生碰撞,思维逐渐清晰,学生慢慢感悟着,感受着数学的无限魅力。整个过程,刘老师的评价语言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每到关键处,刘老师通过巧妙的语言地将学生推向了课堂的前台,智慧地把自己隐藏在了课堂的背后。让学生自由地表达,纯真地流露,在听取孩子的真实想法后展开教学,化学生的想法为课堂资源。课堂语言也另类得要命,“要死的,小鬼,宝贝,孩子们”,语调颇有小沈阳的风格,再加上极其丰富的肢体语言,让我们领略了另类的数学课,另类的数学老师。

课后,刘老师给我们作了课改的专题讲座,他以本节课教学为例,讲授了小学数学课堂中应该“教什么、怎样教”,如何做到“以学定教、以学论教、以学导教、以学活教”,并提出“三教”、“三不教”,即:学生已知道的不教,学生能独立学会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会的不教;教学生最易错、易混淆的,教学生自己学时最困难的,教学生自己学时想不到的。刘老师还重点举例讲解“课堂前测”和“课堂后测”的必要性,通过课前测试,可以让我们知道学生对本课知识了解程度,知识哪些知识点学生已经掌握,哪些知识点学生还不能掌握,课后测试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的加深及巩固。

特级教师课堂管理的66个经典细节

有一种责任叫做担当,有一种爱叫做勇气,有一种我们苦苦的追寻叫做理想。有一种梦寐以求的向往叫做完美。每天我们为之努力、为之奋斗的是什么?每天我们又为了什么在拼搏?是因为我们彼此心中都有一个梦,都有一个对自我的定位和未来的构想。 我一贯坚持什么年龄做什么事情,做什么事情就要尽力做好自己。工作以来不断 用书籍充实丰盈自我的人生,教育教学、读书写作和实践反思已经成为了工作的常态,我坚信没有读书写作和实践反思就没有教育水平的提高,没有长久的沉淀和结晶怎么会有璀璨的教育人生。 高尔基曾说过把工作看成是一种乐趣时,生活是一种享受!把工作看成是一种义务时,生活则是一种苦役。我认为,做教育的人,要有着对教育的追求,还要有着对教育的 真挚的深爱,更要有着对教育美好的憧憬和情怀。从事教育工作,最好少一点“立竿见影”的想法,少一点急功近利的举措,最好多一点耐心和期待,多一点从长计议。因为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是静等花开的过程。 做教育的人还要有持续的“教育冲动”,不懈的职业追求,澎湃的从教激情,多一点情怀,淡 泊一点名利,你会发现你想要的都会来。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非常辛苦和琐碎的工作,不付出艰辛的劳动和辛苦的汗水是不会有收获的,即用心去换心,用爱去感化,当然你会收获的更多!正如 同帕尔默所言:好的教学绝对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它来自教师的自我认同、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来自于教师作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完整的人充满激情与活力地站在需要完整和谐成长的学生面前。 愿我们老师们,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对学生都怀着双手接纳残缺,双脚永远迈向美好的胸襟,同时一定要有自己的方向和信念,一定要有着自我的奋斗目标和职业规划。不管起点多低都要坦 然接受,不管出身多么卑微,不管遇到多么困难的事情,首先点亮自己的心灯,再去引燃学生,共同打造生命成长共同体。 特级教师课堂管理的66个经典细节 1、用心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直呼其名相对于不指名道姓课堂效果会更好,把所授班级的学 生座次表写出来,上课时放在讲桌上,这样做,有助于记住学生的名字,尽快地了解每个学生。(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 教师上课时能熟记并且随时叫出学生的名字,学生就会感到获得了尊重,自然对教师产生了信任感、亲切感,这种情况下的教学效果往往会很好。 2、课前要“胸有成竹”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 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著名特级教师徐斌) 教师唯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才会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才会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才会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 3、提前三分钟进教室老师要提前进教室,便于作好课前准备,同时也可以提醒学生安静下来。千万不要不管班级里怎么样乱七八糟,傻乎乎地开始上课,那样,你很难把课上下去。(著名特级教

上课随机点名系统

C语言课程设计实习报告 专业: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 学号: 班级序号: 姓名:* * * 指导教师:张*

C语言程序设计报告 (实习日期: 2013-12至2014-1) 一、C语言课程设计的目的: (3) 二、题目:教师上课点名系统 (3) 三、总体设计 (4) 四、详细设计 (4) 1、结构体 (4) 2、主函数 (5) 3、各功能模块设计 (8) (1)点名模块 (8) (2)次数统计模块 (9) (3)次数清零模块 (10) 五、上机操作 (11) 1、进入界面 (11) 2、进行点名 (12) 3、点名次数查询 (13) 六、算法和系统的优缺点 (16) 七、源程序(附录) (16)

一、C语言课程设计的目的: 高级语言课程设计是学习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性上机实验。其目的在于为同学提供了一个既动手又动脑,独立实践的机会,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锻炼同学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适应实际,实践编程的能力。 二、题目:教师上课点名系统 制作一个自动点名系统使之有以下功能: 1、每次选取相应的功能,系统随即抽取一个学生,显示给老师, 用做点名。 2、学生名单存在一个文本文件students.txt中。 3、可以使用另一个文本文件,记录学生被点名的次数,或在 students.txt文件中加入一个记录学生被点名次数的字段。 4、一般用文本界面显示菜单,自行设计和完成菜单功能,供老师 点选,可以考虑动态显示系统选择的过程,最好能设计成图形界面。 5、每个学生被点中的概率和次数尽量一样,不能出现一个学生被 点两次了,还有学生没被点中的情况。

教师读《听吴正宪老师评课》有感范文

教师读《听吴正宪老师评课》有感范文教师读《听吴正宪老师评课》有感范文 要上好一堂“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难!这也是我心中一直以来的疑惑,拜读完吴正宪老师的《听吴正宪老师评课》一书后,我有所顿悟了,我也在认真地体悟着什么叫“专业地读教材,用心地读学生,智慧地读课堂”。 评课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对一节课效果的评价。吴老师的评课关注了三个方面,一是注重对学生的课后访谈,让学生参与评课;二是注重与教师的对话,教师既是智慧的分享者,又是智慧的奉献者;三是注重方向的引领,引领教师对课堂教学背后的教育理念及数学教育价值的讨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吴老师对一节课或一个教学片断进行深入剖析与点评,我有这样一些收获: 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在一节课中一定有几个主线的提问,能将这节课的魂抓住。恰到好处的提问,会成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有效的问题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问题是提高课堂思维含量,激发学生思考兴趣,提升学生探究能力的核心因素。吴老师也提倡教师要学会等待,等待是一种教育理念,等待是一种教学策略,等待是一种教学艺术。

在教学中,要善于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精心创设学习情境。当然,情境的设计并不是简单的取悦学生的游戏,而是创设学生主体参与的一条主线,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同时,情境设计也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也要保证这一活动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积极思考。 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正如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的:“要让孩子们重蹈人类思想发展中的那些关键步子。而且仅仅是关键步子”。在课堂上,也要注意渗透数学文化,如在《生活中的负数》这一课中,自然地引出数学文化史实:“对负数的认知,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一节好的数学课给予学生的绝不是单纯的数学知识,适时适度地渗透数学文化,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文化的发展,欣赏数学文化的智慧,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尊重、理解,是促进教学有效实施的重要策略。 为学生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以《质数与合数》这一课的教学、评课为例,很好地诠释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有研究表明:人们在学习时,如果仅靠听和看,最多能吸收30%的信息,如果动手的话,吸收信息可能达90%以上,所

于漪 教案

以下是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她的教案以及教学后记会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教学目的 一、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朗读、背诵 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 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油东吴万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铜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二、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三、学生朗读全文,要求: 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注意正音: 巢Cháo巢应和ha 酝酿yùnniàng晕yùn 第一节迎接春天。(第一段) 第2至7节描绘春天。(第二段) 第8至10节歌颂春天。(第三段)

采薇特级教师课堂实录

采薇特级教师课堂实录 导语:《小雅·采薇 》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 》 中的一篇。 这是一首戎卒返乡诗, 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全诗六章, 每章八句。 课前全班齐背 《采薇》 , 请五位同学在黑板上默写 《采薇》 的五个诗节,并简单批改指正。以下是小编整理采薇特级教师课堂实录的资料, 欢迎阅读参考。 师:古人云“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在我们这个以诗为经的 民族, 《小雅采薇》表达的是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表达的是抵御外侮 的同仇敌忾和对军旅生活激昂深情的回忆。 师: 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 进行了扎实的朗读和背诵, 这节课就几个问题, 同学们将查找资料和思考的结果表达出来,我们共享学习的成果。 生: 《采薇》 的两处比兴, 很有深意。 一处是“采薇采薇”重叠复唱了三次, 一处是“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薇”, 是野豌豆苗。 “维常之华”是棠棣花。 师:棠棣之花有什么喻义吗? 生:棠棣之花就是兄弟之情、兄弟之谊,我查字典了,老师,“棠棣花两三 朵为一缀,茎长而花下垂”,诗人以棠棣的花比兄弟,这里有“与子同袍”的战 斗决心。 师:《诗经》“小雅”里有一首诗就是《棠棣》,另外郭沫若 也有一部历史剧《棠棣之花》,可以课外阅读加深理解。 生:用采薇起兴的是戍卒生活的艰辛,用棠棣起兴的是将士精诚共御外侮。 生:老师,在鉴赏《氓》的时候,你说《氓》的比兴手法有声有色。“淇水 汤汤”是声音,“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色彩,碧绿 金黄构成对比。《采薇》的两处比兴,也作了色彩的处理。“采薇采薇”漫山遍 野都是绿色而“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却是无尽的绚烂。 这样在表达感情上也就 有了起伏。 师:用已知推导未知是智慧,这个发现好!这个小组的同学谁接着发言? 生:两处比兴之间构成对比映衬,一实一虚、一动一静、一近一远、一草一 花、一低一高,参差多态才是美。 生:另外“采薇采薇”三次比兴,有一种时光流逝的感觉。由“薇亦作止” 采薇刚刚冒出薇芽,到“薇亦柔止”,薇菜长出柔软的茎叶。到“薇亦刚止”,

特级教师驾驭课堂艺术

特级教师驾驭课堂艺术 1.用心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 直呼其名相对于不指名道姓课堂效果会更好,把所授班级的学生座次表写出来,上课时放在讲桌上,这样做,有助于记住学生的名字,尽快地了解每个学生。(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 教师上课时能熟记并且随时叫出学生的名字,学生就会感到获得了尊重,自然对教师产生了信任感、亲切感,这种情况下的教学效果往往会很好。 2.课前要“胸有成竹” 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著名特级教师徐斌) 教师唯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才会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才会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才会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 3.提前三分钟进教室 老师要提前进教室,便于作好课前准备,同时也能够提醒学生安静下来。千万不要不管班级里怎么样乱七八糟,傻乎乎地开始上课,那样,你很难把课上下去。(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 老师提前进教室,便于作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的情况,稳定学生的情绪,联络师生情感……有效提升课堂的效率。 4.巧用课前三分钟 课间休息结束了,一节课开始了,老师应该尽快地让孩子静下来,兴致勃勃地迎接“智力体操”的开始。老师应该具备这种创设最佳的教学环境的本领,有效地用好上课的前三分钟,使学生对本堂课所要学习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将学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著名特级教师李烈) 有效地用好上课的前三分钟,使学生对本堂课所要学习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将学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 5.第一印象很重要 第一节课,如果开头的一段话热情洋溢;板书的第一个字让学生为之赞叹;第一次朗读让学生为之感动;用丰富的表情和机灵的眼神吸引住学生;得体的幽默让孩子笑起来;充满爱意的一次抚摸让学生感到亲切;教学方法的变化让学生感到有趣,那么,你就成功了。如果这样,而且今后也不懈怠,我敢说,你绝对成功了。(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 教师的第一节课,应该是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学生的兴趣有了,教师以后的教学就会顺畅些、圆满些。 6.上课时要充满激情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恐怕课堂也是这样,教师上课的激情就是那山中“仙”、水中“龙”。没有了对教育的热爱,任你教师用再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也仅仅徒具其形,任你教师用再华美的语言,再动听的语

随机点名系统(软件需求说明书)

1引言 (2) 1.1编写目的 (2) 1.2背景 (2) 1.3定义 (2) 1.4参考资料 (3) 2任务概述 (3) 2.1目标 (3) 2.2用户的特点 (3) 2.3假定与约束 (4) 3需求规定 (4) 3.1对功能的规定 (4) 3.2对性能的规定 (5) 3.2.1精度 (5) 3.2.2时间特性要求 (5) 3.2.3灵活性 (6) 3.3输人输出要求 (6) 3.4数据管理能力要求 (6) 3.5故障处理要求 (7) 3.6其他处理要求 (7) 4运行环境规定 (7) 4.1设备 (7) 4.2支持软件 (7) 4.3接口 (7) 4.4控制 (8)

软件需求说明书 1引言 1.1编写目的 在高等院校、职中专、大专学校里,学生考勤是一项日常必要性的工作,学校的各院系需要了解和掌握各班级的学生出勤情况,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因而学生考勤是学校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传统的学生考勤以及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主要是依靠老师在课堂上点名或学生会抽查点名制度,还有上课提问等。学生人数多、考勤不全面、数据不准确,特别是点名考勤制耗费了老师和学生大量的时间且起不到太大的效果。 1.2背景 软件系统的名称:随机点名系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全球信息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几乎没有一个学校不再走信息化的路子,都在用自己的智慧将工作效率一步一步的提升。在现在的高校中,由于学生的分布式教学,造成了教学管理的非严谨性,使得一些学生产生了逃课旷课的侥幸心理。所以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学,还要同时负担考勤等烦杂的日常事务,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到教师的授课时间,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时间。 因此,信息化给这样的一个状况带来了一个契机,基于信息化的考勤系统就在这种情况下变的越来越受欢迎,它给教师带来了更加高效的处理考勤和课堂提问的方法,使得教学能够比较顺利的进行下去,不会再因为考勤等烦杂事务影响教学。因此,开发随机点名系统,来实现相应的需求功能,达到所需目的。 1.3定义 流程图:反映现行系统各机构的业务处理过程和它们之间的业务分工与联系,以及连接

《相遇问题》评课稿

互动、主动、联动,构建了课堂的生动与灵动 ——评吴正宪老师《相遇问题》一课听完了吴老师《相遇问题》一课,总感觉意犹未尽,收获颇多。整节课,吴老师设计别出心裁而又恰到好处,可谓匠心独具,课堂上,吴老师精彩的引导、精练的讲解、精致的提问引领着教学一次次走向高潮,学生们积极主动、互问互答,享受着学习的过程和交流的乐趣,教学效果不言而喻。总体来看,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亮点: 第一,课堂教学的设计和组织独具匠心,实用、高效。首先,结合相遇问题的实际,请学生“溜达”引入,再到对于四个关键词“同时”、“相对”、“相距”、“相遇”的理解都配合学生的演示来完成,解决了学生理解上的不足;之后,抛出问题让学生独立进行分析,但对于“相遇点”的分析教师还是稍作辅助;接着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解答,并请不同意见的同学上台板演;最后教师则完全放手,让学生当小老师,由学生自问自答,将课堂“还”给学生,再到练习、总结,整个流程一气呵成,既新奇有趣,又实用高效。 第二,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了教师引导者、合作者、交流者的作用。整节课中,学生们的学习总是积极自觉的、主动快乐的,学生们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索的热情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体现,特别是那种生生之间“问答式”、“答辩式”的学习将数学课堂一次次推到理想的境界,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们积极投入、畅所欲言、乐在其中,学习效果能不好吗? 第三,教师对于自身角色的定位准确,对课堂的调控高效。整节课,看似教师的讲解并不多,但所讲指出,精练恰当,从对例题的剖析到对方法的提炼,都恰到好处。特别是当学生一开始不会提问时,教师先来提问进行示范和引导,当学生敢于提问时,教师立即给予热烈的掌声进行鼓励,在吴老师这样的引导中,学生们完全放松了,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学生被“激活”了,不仅体会到了学习知识的乐趣,也感受到了思维碰撞的奥妙。 第四,整节课中很好地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的思维的培养。在教学时适时渗透细心审题、善于观察、善于提问的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中的演示也体现出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指导;另外,对于两种计算方法的比较,课的最后相遇问题的拓展留有余音,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探索欲望。 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特级教师窦桂梅执教).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特级教师窦桂梅执教) 一、“走近圆明园” 师:我写三个字,大家注意看,跟着读(板书“圆明园”)。(自读后齐读)看到这三个字,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师:(出示文字课件:走近圆明园)课前我们已经走近圆明园——读了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以及雨果致巴特莱德的信。你有哪些感受? 师:是啊,圆明园被烧、被毁,让我们进一步思考:圆明园毁灭的究竟是什么?(学生若有所思)带着思考,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出示文字课件:“走进圆明园”) 二、“走进圆明园” (一)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 师:课件(五幅圆明园废墟图)这是——圆明园的废墟。 师:这一座座废墟已经在风雨中伫立144年然而却只圆明园的一角。看着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吗?(学生举手要说) 师:把这种感受带到歌中读一读。 生:(低沉、缓慢)“圆明园里,荒野的风,呜咽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柱,痛苦地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 师:让我们走进这个古老的故事。打开书,齐读课文第段。 生:“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提示学生读时注意文化”一词) 师: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就说明它一定有不可估量的值。请用“……是……也是……”这个句式,说一说。 师:昔日圆明园究竟有些什么,使我们说它有不可估量(板书“不可估量”)的价值?结合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说一说。(提醒同学们注意:这一段描写,用上了好多连接词,说的时候尽量用上它们。) 生:读了2-4自然段,我体会到了圆明园当时的辉煌。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板书“有……也有……”) 生: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还有根据古代诗人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板书“有……也有……还有……”)

特级教师精妙课堂的过渡语

著名特级教师精妙的课堂过渡语 俗话说:过河要搭桥,爬高要登梯。这“桥”和“梯”就是从此岸到彼岸,从低处到高处的过渡工具。其实,对于老师来说,每上一节课,犹如写一篇文章,又仿佛是演一出戏,何尝不需要“过渡”?大凡著名特级教师的课,几乎每一节都如行云流水,天衣无缝,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有高超的“架桥搭梯”艺术,即善于精心设计和运用课堂过渡语。 一、引人入胜悬念过渡 悬念式导语就是有意识地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亲切沟通,把他们的注意力和思路引导到新课上,以达到亲切自然、引人入胜的目的。 保姆》,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这堂课一开始就设置悬念,将人带进轻松和谐的氛围之中: 我这个人有很多优点,有的优点大家一看就能发现。比如我朝这一站,诶(阳平调),身材还不错,蛮苗条;模样也还可以,挺潇洒的;这脸上优点就更多了(微笑着指着自己脸上的痘),这个,这个,还有这,共有二三十来个呢。看不到的优点也不少,比如我音色好,歌唱得很好,今天我就给大家唱一首歌。 唱歌还得有音乐伴奏。(只见韩老师走到电教平台前伸手轻按,一曲沉缓、悠扬、深情、动人的笛子协奏曲,回响在整个教室中,一种动人的气氛形成了。曲子名叫《遥远的思念》) 韩老师的自我介绍并没有摆出居高临下的姿态,而是以一种自嘲的口吻,暴露自己的缺点,把最平凡的一面显示出来,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这些学生原本不认识韩老师,刚开始还有些拘束,听了这番话,都觉得很亲切,很快在心里接受了他。韩老师上的是语文课,可一上来却要唱歌,让大家既感新奇,又觉得纳闷。这一个悬念设得好,既是导语,又是过渡语,可谓一箭双雕。 韩老师接着说:古人所说的“唱诗”的“唱”,实际就是吟唱,就是朗诵。诗歌本来就是拿来作吟唱的。今天我给大家吟唱的,是一首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至此,听课的老师才恍然大悟,不得不佩服韩军老师导入的新颖、过渡的自然。伴着舒缓、悠扬的音乐,韩老师饱含感情地朗读着,其中语调的抑扬顿挫、语速的急缓起伏、感情的含露收放,无不把握得恰到好处。全场非常寂静,有学生在擦眼泪,有老师已红了双眼,韩老师都几次掏出手绢来拭去眼角的泪。全诗读完,掌声雷动。

《分数乘分数》专家评课

《分数乘分数》专家评课 徐老师:该课在2013年获得第十一届全国小学数学观摩研讨会一等奖,成绩名列前茅。获得了专家的高度赞誉。全国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着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说,刘万元老师这节课“把几何直观演绎到了极致。”“把一瓶白开水变成了茅台酒” 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副院长、着名特级教师曹培英老师说,刘老师这节课不是用引人入胜的情景、也不是用精美的课件来吸引学生,而是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打动学生。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刘老师是如何通过三次画图操作,利用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 第一次画图:刘老师指着这个算式问学生,这样一个新的分数问题该怎么研究呢并启发学生如果用这样的一个长方形表示“1”那么怎么画图呢请学生自主尝试,有两种结果: 接着刘老师问学生在画图的时候怎样操作的,先分了什么 学生回答,先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1份。老师又问,接着又怎么分的又取了几份学生说,接着再把这一份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 · 并让学生比较哪一幅图更能体现“”先分再取,再分再取”的过程,并用课件

演示: 下一个问题是得多少学生很轻松地说出是,并说加上一条辅助线就 能看出是,刘老师又追问,哪里是10,哪里是1,进一步明确了“分了取,再分再取”的结果就是。 第二次,刘老师让学生画图表示,并问学生得多少,学生说把图横着平均分3份,整个图就平均分成了15份,所以 第三次画图,刘老师想让学生计算,并闭上眼睛想,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再由学生口述,先把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3份,再把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刘老师用课件演示: 此时学生不仅理解过程,也能很轻松得说出结果,并能

全国数学特级教师的课堂实录并赏析

全国数学特级教师李烈的课堂《循环小数》教学实录节选并赏析 教学内容:《循环小数》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使学生具有判断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 1.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 (这里,教师出了6道能化为有限小数的题目)教师在学生完成后,提问引出“有限小数”概念,并板书“有限小数” 2.判断下列分数,哪些能化为有限小数,哪些不能化为有限小数? 17/50 8/11 2/9 36/125 5/12 9/55 学生逐个回答后,教师提问如何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为有限小数? 引导学生逐步完善总结:一个分数当它化成最简分数时它的分母只含有质因数2或5时,就能化为有限小数。 师:那么不能化为有限小数的分数,可以化成什么样的数呢?今天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 1.关于循环小数。师:8/11 2/9 5/12 9/55 都不能化为有限小数,我们看一看,究竟能化成什么样的小数呢?那8/11 来说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列成什么样的算式? 生:8/11=8÷11 教师板演竖式计算(这里略去),商0.7272… 师:继续除下去会怎么样? 生:还是先商7再商2.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余数重复出现. 师:8/11 化成小数是0.7272…有多少个72呢? 生:有无数个. 师:既然有无数个,我们可以怎样表示? 生:使用省略号. 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分组计算出2/9 5/12 9/55 化成小数的结果.生:2/9=0.222….5/12…..教师逐个提问省略号表示的是什么.

师: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化成的小数要用上省略号,表示他们 的位置是无限的.这样的小数,由于位数是无限的,所以叫做无限小数.教师板书:“无限小数” 师:无限小数的小数部分有什么特点? 生:有的是一个数字无限循环。有的是两个数字无限循环。 师: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循环小数。 练习:下列哪些小数是循环小数?(1)0.999 (2) 4.1677…(3)3.2121 (4)3.14159265… 学生回答后老师提问。提醒学生自主发现:第三尽管小数部分21重复出现,但它不是不断重复出现,所以它是有限小数。第四题没有重复的数字所以不是循环小数。[赏析:抓住循环小数的本质属性设计练习,可以克服学生理解中的片面认识,题目虽少,但作用极大,正是练习少而精。] …….以上是李烈老师本课教学实录节选,下面本人谈谈看法 评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单调抽象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因此,师生之间在知识的输入输出过程中,很容易失去平衡。一旦失去平衡,必将破坏了教师的指导性与学生主动性的最佳结合点。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李烈老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力争达到最

App Inventor课堂点名系统实现方式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c17967404.html, App Inventor课堂点名系统实现方式分析 作者:申梓瑜苏跃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09期 摘要:受到信息技术的冲击,课堂教学活动受到影响,逐渐发生质的转变。课堂点名则是课堂活动的重要部分,良好的课堂点名活动,是保障学生出席质量,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App inventor课堂点名系统应用到课堂中,能有效提升课堂点名的质量。故此,分析App inventor课堂点名系统实现方式,再对App inventor课堂点名系统展开测试,旨在提升课堂点名的效果,推动课堂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App inventor课堂点名系统;系统;实现方式 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中,有效的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模式,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进一步改进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方式。借助智能移动终端,可以体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互动性等特点,达到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育类APP作为智能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在教育领域得到了有效的应用。App inventor课堂点名系统的应用,是改变传统课堂点名功能软件,对于提升课堂点名的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对App inventor课堂点名系统展开分析,再对App inventor课堂点名系统的实现方式进行阐述,具体内容如下。 1App inventor课堂点名系统分析 课堂点名是教师掌握学生出勤情况的基本方式,良好的出勤率是保障学生课堂学习知识的基础。传统的课堂点名系统通过投影仪显示学生的照片,教师根据照片下的学生名字,叫出学生的名字,学生起立答到,由教师对照片和学生相貌的匹配度进行观察,确认无误后,点击出勤。这类点名系统与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相连接,尽管能够有效的保障学生的出勤率,但是,借助这类课堂点名系统具有耗时较长、过程繁琐的缺点,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时间,必然会导致课堂教学时间收到压缩,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App inventor课堂点名系统是在App inventor环境下,完成对课堂点名系统的开发。App inventor是适用于移动终端设备编程的工具,具备可视化和可拖拽、操作简单和开发容易等特点。在App inventor环境下,可以有效降低开发的门槛,可自主开发出Android移动应用App。 2App inventor课堂点名系统的设计 针对App inventor课堂点名系统的功能需求,需要合理展开Appmventor课堂点名系统的 设计,详细内容如下。 2.1功能分析

数学评课稿

品生社评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们知道 《品德与生活》是一们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 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 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纵观本堂课,视频中的授课 老师通过等教学活动,围绕着《》这一主题,激发孩子在课堂活动中将 情感转化为行动力,促进学生。教学思路层次清晰,一 气呵成。整节课中,我们能够被授课老师的智慧所折服,能够被孩子们的活 跃的参与度所吸引。特别值得我学习的有以下几点:一、生活认识的源泉品生 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教师能够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截取学生生 活中片段,如:二、学生课堂的音符 我们知道,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也是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才 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不过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课堂中,教师以学生 的需要和问题出发,设计了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此外教师的评价语: 三、活动(实践)感悟的列车 活动是本课程教与学的基本形式,这位老师创设了四、开放空间的妙用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课堂从教师拓展到到家庭、社会。如: 从而让儿童 五、引导神奇的魔法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好差相差20倍。可见教师的引导是多么的重要。课堂中教师注意聆听儿童发言,并根据教学目标,巧妙引导。如纵观品德课程,让我们明白品德课堂不同于其他课程。他应该是“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去撼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去撞动另一个灵魂。”只有当我们为学生打开一扇窗,引领他们去享受生命成长的绚烂,儿童才会在生活中萌芽,在课堂中飞扬,我们的品德课教学才会流光溢彩。总而言之,视频中的教师能够较好地落实教学目标,体现了良好的教学素质,学生情绪饱满,是一节扎根于生活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也是一节提升学生道德情感的课堂。 以上是我个人对本节课的一点思考,不对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1篇二:小学数学评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杨老师同上《分数的初步认识》,她的教学设计,教学构思,教学方法,使我们听课者真正感受到数学教学艺术的魅力。

特级教师王崧舟《枫桥夜泊》课堂实录

一、启:枫桥钟声越千年师:当代诗人小奇写过一首歌,歌名叫《涛声依旧》,大家听过吗? 生:没听过。 师:这是一首经典的歌曲,其中有这样几句歌词,谁来读一读? (大屏幕出示) 留连的钟声 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 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小奇《涛声依旧》 生:(朗读歌词)师:读得不错!谁来体会一下,诗中有一个词叫“无眠”,什么意思? 生1 :无眠就是睡不着觉。师:对,就是睡不着觉。为“无眠”找一个近义词。 生2 :失眠。师:无眠就是失眠,就是睡不着觉,就是难眠的意思。师:看看,是谁在敲打着我的无眠呢? 生1 :留连的钟声。 生2 :留连的钟声。 生3 :留连的钟声。 生4 :钟声师:没错,是钟声,是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朗读)师:钟声是从哪儿传过来的呢?

(大屏幕出示) 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 寒山半夜钟。 ——【清】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师:其实,早在两百多年前,清朝有一位诗人叫王士祯,他在一首诗中就写到过这样的钟声。谁来读一读? 生:(朗读诗句)师:有点味道,谁再来读一读,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和味道。生:(朗读诗句,有了古诗的节奏和味道)师:请坐下,这是哪里的钟声呢? 生:寒山寺的钟声。师:没错,这是寒山寺的钟声。大家看,为了独听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诗人等啊盼啊、梦啊想啊,一等就是多少年? 生:十年。师:十年,整整十年,三千六百五十个日日夜夜。来,我们一起读一读体会一下诗人的这种经历。 生:(读) 师: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呢?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 几度经过忆继, 月落乌啼又钟声。 ——【明】高启《泊枫桥》 师:其实,早在五百多年前,明朝诗人高启在一首诗中也写过这样的钟声,谁再来读一读? 生:(朗读诗句)

特级教师精妙的课堂语言

特级教师精妙的课堂语言 听过特级教师讲课的老师和学生们,都不得不承认特级教师们的课堂教学具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他们课堂教学的魅力之源,来自他们那幽默机智、内涵丰富、个性鲜明、让人回味无穷的课堂语言。 一、讲述性语言:行云流水,一言一语皆幽默。 教育家斯维特罗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的教学语言,绝不只是为了博得学生一笑,它在给学生以愉快欢悦的同时。促使学生深入思索,悟出“笑外之音”,从而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特级教师于永正常常以恰到好处的教学幽默润色课堂,为教学增添亮色。在教《我爱故乡的杨梅》时,于老师请一个学生朗读课文,让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情节。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仿佛把大家带入了果实累累的果园。 这个学生读完后。于老师看了看全班同学,煞有介事地说:“陆晓荣听得最投入。我发现他在边看边听的过程中,使劲咽过两次口水。”回过味来的同学们都会心地笑起来。于老师接着说:、“课文中描写的事物,肯定在他的头脑中变成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我断定,他仿佛看到了那红得几乎发黑的杨梅,仿佛看到了作者大吃杨梅的情景,仿佛看到了那诱人的杨梅果正摇摇摆摆地朝他走来,于是才不由得流出了‘哈喇子’……”学生们都哈哈大笑起来。于老师又郑重其事地说:“如果读文章能像陆晓荣这样。在脑子里‘过电影’,把文字还原成画面,那就证明你读进去了.就证明你读懂了。老实说,刚才我都流口水了,只不过没让大家发现罢了。”同学们笑得更厉害了。 在这节课中.于老师用幽默的语言,把一个重要的读书方法——“边读边想象,把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画面”讲出来了,而学生们发自肺腑的笑声。则表示着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对教师语言能力的折服与钦佩。 二、问答性语言:巧设机关,一问一答求互动。 课堂上.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犹如一个个路标,可以使学生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特级教师贾志敏在教《两个名字》一课中的“我有……你也有……哈哈,我们都有”这一句式时,信步走到学生们中间,同学生们进行了轻松愉快的对话。 “你好,我有一支铅笔。”贾老师左手举起一支铅笔.右手握着一位小朋友的手说。 “您好,我也有一支铅笔。”小朋友高兴地站起来.也举起了自己的铅笔。 接着.贾老师亲切地示意这位小朋友和自己一起说:“哈哈。我们都有一支铅笔。”

最狠点名老师:上课点名系统让校园管理进入数字化时代

最狠点名老师:上课点名系统让校园管理进入数字化时代 目前大学生逃课现象非常严重,为了防止学生逃课,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引进了上课点名系统,将每个学生的照片通过投影仪放出来,点击一个同学的头像,必须由本人答到,“只有长相、姓名、学号完全一致才行”。这套系统刚被试用,试用老师就被学生们评为“最狠点名老师”。 有人认为,学校和老师这么做是用心良苦的行为,也有人表示这么做终究是治标不治本的行为,像这样强制性的让学生走进课堂实为下策。 学校如是说 记者从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了解到,学校使用上课点名系统一方面确实是为了防止学生逃课,另一方面也是学校进入数字化管理的需要,该系统更是数字化校园项目中重点系统之一。 这套系统利用DCI数据清洗与整合系统整合了全校学生信息,包括学生姓名、学号和头像;教务的课表信息和学工系统中的辅导员信息;可实时掌握每名学生的到课情况,并传送给相关辅导员和管理部门。所以说上课点名系统在有效防止学生逃课的同时,更是为高校数据统计、数据挖掘提供决策支持的基础数据来源。 什么是DCI?什么是上课点名系统? 据悉DCI是,由成都康赛电子科大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数字化校园平台系列产品“康赛企业级数据清洗与整合平台”的简称,而上课点名系统就是基于这个平台开发出来的系统。康赛公司苦心经营,花费数十年的时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开发出这套被广大网友评为“最狠点名老师”的好帮手,被四川省成都市评为成都市名优产品,被国家科学技术部评为“2012年国家重点新产品”,被中国教育信息化网评为“2012年中国教育信息化IT企业十大事件之一”的数据清洗与整合平台。 该平台大大改善了教育行业各部门数据冗余和不一致的缺陷。因为可以达到数据集中和共享,从而降低了学校各部门的IT总能耗,方便了学校的管理。这套软件最大的创新在于提出数据清洗转换,建立智能分发策略和管理索引来实现数据清洗整合,目前在很多高校广泛应用,反响非常好。 康赛公司十多年来致力于教育信息化,专注于高校和中小学数字校园项目,志在通过“教育信息化”推动着我国“教育现代化”。公司多个项目产品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省市名优产品的荣誉称号。 总之,不管是为了杜绝学生旷课,还是学校进入数字化管理的需要,上课点名系统都将成为教育信息化道路上的好帮手。在规范校园师生管理的同时,更让学生逃课无望,就算属于强制性也好,能让学生回归课堂总是有利于学生的。在借助于信息化产品提高到课率的同时,学校和老师也应该在此基础上丰富教学内容,提供教学质量来吸引学生,让管理和教学同步进入数字化新时代!

听吴正宪老师课的感受

听吴正宪老师课的感受 解放村小学邱素婷 参加工作已经有十几年,数学的教学成绩也可以说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曾经也梦想做一名出色的、优秀的数学教师,然而,那天,在听了吴正宪老师的一堂“搭配的学问”课后,使我几近麻木、颓丧的神经震醒了。细细对比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课堂教学我不禁对自己提出了如下的质问:在时间和情感及角色上,你舍得了吗? 1、时间上: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主阵地。虽然我们在备课的时候,把教学目标里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维目标,准备得非常充分。然而,在实际上课的时候,却只是把完成教学任务当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奋斗目标,学生会做了,能做对了,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2、情感上: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始终信奉着师道尊严的教育理论。课堂上,总是板着一副冷面孔,用命令和生硬的语气让学生去思考,去练习,想想这样的老师会受到学生的喜欢吗?而吴老师的教学语言却是如此亲切、朴素而自然,没有一点造作,虚伪,对学生的评价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从言语中体现了吴老师 与学生的平等相处的教育思想,达到了一种师生合一的境界。 3、角色上:老师是学生的领航人。课堂上,教师领着学生走,一步一个脚印,学生不会说的,老师说给你听;学生不会做的,老师解释给你听,做给你看,跟着学……一遍不会再来一遍,直到你学会为止。 吴老师上课给我最大的印象是她有很强的感染力。整堂课下来,学生也是个个快乐开心极了。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记得吴老师在上课开始时,为了拉近同学生的距离,还特意问了同学们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是喜欢玩还是喜欢上课?吴老师本想同学们会回答“喜欢玩”,可以在玩中开始新课,可大部分同学回答“不喜欢玩”。引起了全礼堂的一片轰动。可见我们老师在平时向同学们灌输的是什么思想,在老师的心中“爱学习”才是好学生。殊不知,爱玩才是孩子的天性。我们老师即要孩子学好,当然也得让孩子玩好,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才能真正搞好教学 听了全国特级名师吴老师的课,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多么的重要。下课了,孩子们久久不愿下课,希望吴老师继续给他们上课,并要求老师签名,有的邀请去他家做客,有时间来商丘玩,QQ聊天,吴老师的人格魅力,让我为之折服,是我学习的榜样。实践告诉我们,要想做一名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做一个充满美好的人格魅力的人。 吴正宪经典语录(之一) 一直以来我很喜欢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教学,吴老师的课堂真的让我痴迷,我痴迷于吴老师的语言的感染力,痴迷于吴老师的课堂的亲和力,痴迷于吴老师对孩子们的感召力,下面是我收集的吴正宪老师的课堂语言,让我们共同来体味其 语言的艺术! 1、你要发表意见?来吧。 2、这位同学你有什么意见?我也有一个问韪,你先问吧,你要问他们什么?

特级教师俞正强老师课堂实录

特级教师俞正强老师课堂实录 特级教师俞正强老师课堂实录 俞正强老师是浙江省一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在海淀区同课异构的课堂研讨会上,我听到了俞老师的数学课,体会到这是学生喜欢的课堂。 ■玩着学的课堂从理论上,我们不知道多少次地建议和论证“把学习当成玩”,但只要到了沉闷和循规蹈矩的课堂上,却怎么也找不到那个“玩”的感觉。俞老师不同,他带着学生们一起“玩”:“这个角是多少度?”俞正强指着一个30度的角问学生。学生答曰:“30度。”“谁说的?谁告诉你们这个是30度的,我偏偏要说这个角是100度。”俞正强颠覆公理、命名30度锐角为100度的举动,让学生充满了好奇和快乐,开始“玩”起来了。“玩”过一个图形,再“玩”另一个图形。把不同类型的“角”玩透之后,学生们领会了“角的本质”。再“玩回来”时,他告诫学生们,科学是严肃的,考试是严肃的,30度就是30度,它不是随便改成100度。在学生们直呼老师“骗人”的笑骂声中,体会到了玩着学的乐趣。 ■充满真爱的课堂短短两节三十分钟的课,每一位听课老师都会感觉俞老师对孩子发自心底的真实的爱。他亲切

地叫学生为小朋友,他一会像孩子的父亲,把够不到黑板的孩子抱起来;一会像孩子的兄弟,把一只胳膊搭到孩子的肩膀,另一只胳膊挥舞着在黑板上板书,给孩子讲题;一会又像妈妈,掩盖不住喜爱地摸摸孩子的头发,拍拍孩子的小脑袋;有时也挺像一个老师,笑呵呵地说出一些严厉的话……俞老师提到过《圣经》中的一句话:“治一个人的病,先抚摸他的心。”种种爱的举动和爱的表露,孩子们都会感受到。俞老师打比喻道:怎样让课堂这个鸡蛋孵化成小鸡呢?我们只能给鸡蛋加加温,让鸡蛋自己变成小鸡。所谓加温,就是温暖老师的心,然后老师就会去温暖学生的心。 ■解决“真问题”的课堂俞老师的课堂上,每位学生都会被提问到不只一次,只要是提问中学生出现的错误点和争议点,俞老师绝对不会“放过”,他会一次次地追问,设计一个个问题链,如“你说说这是怎么回事?你说这怎么变……”俞老师把问题设计得特别具有矛盾的冲突性和层层推进性,不断地把问题球“踢”给学生,让学生不停地思考,激活的思维。在这样不断地“被问”和思考中,“真问题”得到解答。有时,俞老师会高度地信任他的“小朋友们”,让“小朋友教小朋友”,让小孩之间的平等和接近的思维方式,解决思维上的困惑和问题,同时让孩子们体会助人为乐的成就感。 ■“忍让”的课堂“忍让”这个词是俞老师说的,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