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理人民版高中历史知识点整理-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

整理人民版高中历史知识点整理-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

整理人民版高中历史知识点整理-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
整理人民版高中历史知识点整理-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

附件1

整理表

姓名:

职业工种:

申请级别:

受理机构:

填报日期:

A4打印/ 修订/ 内容可编辑

附件1:

2018年平阳县高中各学科命题具体要求

高中语文

一、试卷结构与题型

模拟2018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

二、考核目标、要求和范围

按《2018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

三、命题要求

1.任选下列4项中的1项,命制试题,参加评比:

(1)语言文字运用(参考2018卷1—6题,但考点不必拘泥于原试卷);

(2)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参考2018卷7—13题);

(3)文言文阅读和古代诗歌鉴赏(参考2018卷14—20题);

(4)论语题和作文题(参考2018卷21、22、24题)

2.难度控制在0.55—0.65。每道试题后附参考答案、评分标准、命题意图或考查目标说明。

高中数学

一、试卷结构与题型

试卷包括选择题2道,填空题2道,解答题3道。其中3道解答题必须分属不同的主干知识,侧重2018年高考的试题内容。填空题和选择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要求不重复,但可以和解答题相同。选择题、填空题每道10分,解答题每道20分,总分100分。

二、考核目标、要求和范围

按《2018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

三、命题要求

难度控制在0.55——0.65,每道试题后附参考答案、预设难度值,命题意图或考核目标说明,并注明是原创还是改编,若是改编题须附上原题、出处及设计思路。

提倡考查学生数学素养和揭示数学本质的命题理念。

格式要求:①题目;②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③考核目标和命题意图;④题目来源(原创题还是改编题);⑤难度系数。

高中英语

命题说明:试卷选用的文本必须是未改编成试题的文本,确保试题的原创性。题材的长度与2018年6月份浙江省高考英语相应题型相当。学科考核的目标、要求和范围可以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说明》及样卷中的相应题型部分,具体命题要求如下:

一、题材、题型与题量

1.题材

选编的题材需属于以下两种之一:(1) 改编适合命制概要写作的论述类文章(词数350);(2) 改编适合命制读后续写的故事类文章(词数 350)。

2.题型与题量

两大题型二选一:

(1)改编一篇论述类文章,解读阅读文本、设题意图及解题要领,附上概要写作范文(标明词数)及具体评价要求(1题,满分25分)

(2)改编一篇故事类文章,编写两段首句,划出关键词10个,解读阅读文本、设题意图及解题要领(关键)等,附上读后续写范文(标明词数)及具体评价要求(1题,满分25分)。

二、难度与命题要求

(1)题型总难度值: 0.5 左右(高考的难度值,不是本校的难度值);

(2)附上未改编的阅读文本原稿件,注明文章具体出处,划出删减部分,说明修改或改编理由;

(3)在编写完整试题之后,再附上写作范文、预设难度值、阅读文本解读、命题意图、解题要领及具体评价说明等。

高中思想政治

一、试卷结构、题型、题量

试卷包括判断题、选择题、综合题三部分,共20题合计50分。要求命制判断题5题,每小题1分,共5分;选择题Ⅰ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选择题Ⅱ即选考加试题2题,每小题3分,共6分;综合题3题,其中学考题2题13分,选考加试题1题6分,共19分。

二、考核目标、要求和范围

根据2018年1月出版的《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说明(思想政治部分)》的知识与能力考核目标和考试要求、考试内容与要求进行命题,同时参考《浙江省普通高中思想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的教学范围与要求,具体可参考近几年的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思想政治试题。

三、命题要求

1.难度控制:学考难度控制在0.72左右,选考难度控制在0.50左右。

2.题目来源:必须原创,并要求各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不重复。

高中历史

一、试题题型与题量

1.试卷:分为选择题、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题,合计30分。

2.选择题:5题,其中学考题2题,选考题2题,每题2分,共8分。

3.非选择题:2题,其中学考题1题,10分;述论题1题,12分。

二、考核目标、要求和范围

根据2018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说明(历史部分)》(适用于2016级高中在校学生及相关人员,在2018年10月、2019年4月学考、高考选考科目考试中使用)的知识、能力考核目标以及考试内容与要求进行命题,同时参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中的“学业质量水平”,以及2017年11月、2018年4月及最新的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三、命题要求

1.难度:学考试题难度控制在0.7左右,选考试题难度控制在0.5左右。

2.试题全部要求原创题,各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不重复,“选考题”和“述论题”体现综合性,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3.要求:①字体:标题为黑体3号,正文为宋体4号,材料出处和命题意图说

明为楷体4号;②材料原文出处注明,有据可查;③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非选择题);④“选考题”和“述论题”需参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中的“学业质量水平”进行命题意图说明,“学考题”可以不用说明命题意图;⑤难度估计。

高中地理

一、试卷结构、题型、题量

试卷包括选择题、综合题两部分。选择题1组2问。综合题1组,小问4个(鼓励多设问,但不要重复或包含)。

二、考核目标、要求和范围

根据2017级《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说明(地理部分)》的知识和能力考核目标和考试要求、考试内容与要求进行命题,同时参考《浙江省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的教学范围与要求。

三、命题要求

1.难度要求:选择题难度参照老文综高考(非现在的学考选考);综合题难度参照目前选考加试题和老文综高考。

2.题目来源:原创或深度改编,并要求各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不重复。

3.格式要求:①试题;②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③解析;④试题来源或途径(原创试题要注明材料出处;改编试题要注明原题出处,有据可查);⑤命题意图(含考查意图、命题依据和说明,具体要求和示例参照温州市一模分析会讲座报告);

⑥难度预估(以全市统考为准)。

4.内容要求:

①选择题2问无关联,鼓励设问指向地理实践力。文字材料不超过100个字(含标点符号、字母、数字),图表不超过2个。区域图不得与其他图合计为一个图,区域大图可与局部放大图合计为一个图。两个区域图计为2个图。

②综合题为主题式命题,即围绕某一问题展开多个具有上下思维链的设问。其中至少有1问是指向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的,鼓励不重复的情况下多增加设问。每个设问的答案要点不少于3个,不多于6个。材料中图(图的计数方法与选择题一致)和文字材料共计不超过6个(图和文字材料各不超过3个),每则文字材料不超过100个字(含标点符号、字母、数字)。地球运动不要涉及。每个设问都需要写出命题意图,鼓励给出模仿的样题。

5.排版要求

①所有文字都是5号字体,文字材料为楷体。段落为1倍行距。

②图片或表格以嵌入式居中排版,可以组合后再嵌入。选择题图片标为“第1、2题图/表”;综合题图片标为“第3题图1”、“第3题图/表1”等。

6.文件上交要求

①试题word电子稿

②绘图源文件:若是word绘图,请单独提供未组合的文件,若是专业绘图软件或制图软件,请提供相应的源文件。

③原始材料:文献电子稿、新闻出处链接(标注在word电子稿中)、APP相应软件等。

高中物理

一、试题结构与题型

试题包括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5题,其中《必修1》、《必修2》、《3-1模块》、《3-4模块》、《3-5模块》各1题,每题10分,计50分;非选择题5题,其中2道实验题,3道计算题,计50分。两部分合计100分。

二、考核目标、要求和范围

按《浙江省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说明》,可参考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物理选考科目试题,要求各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不重复。

三、难度与命题要求

难度控制在0.50—0.60。每道试题后要求附参考答案、命题意图或考核目标说明,并注明原创题或改编题。

高中化学

一、考核目标和内容要求

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及《浙江省普通高中学

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说明》(2018)中考核目标及涉及模块考试内容。

二、试卷结构、题型和题量

参照2018年4月浙江省高考选考(化学)试题。试题包括选择题5小题(21-2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与非选择题2大题(27题无机推理题6分,29题计算题4分),加试题三大题[30题无机与反应原理(分值4+8)、31题化学实验(分值9)、32题有机化学(分值9),共30分]。三部分合计50分。

三、试卷难度和试题创新性要求

1.试题难度控制在0.55-0.65。试题请注明原创或是改编,综合题要求原创题,并要求各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不重复。

2.格式要求:①试题;②试题来源(原创题还是改编题,并附上改编的原题);

③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题析);④命题意图或考核目标说明;⑤难度估计。

高中生物

一、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说明?生物》的考核要求、考试内容与要求进行命题,难度控制在0.50~0.55,具体可参考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生物试题。同时参考《浙江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的教学内容与要求。

二、试题包括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部分共50分。选择题命制3题(6分),内容与难度可参考高考选考试卷中的加试题(选择题),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各1题。非选择题命制5题(44分),内容与难度可参考高考选考试卷中的非选择题,分子与细胞(7分)、遗传与进化(7分)、稳态与环境(6分)、生物技术专题与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4分)、实验设计与科学探究(10分)各1题。

三、每道试题后附参考答案、估计难度,并写出命题意图(考核目标说明)和试题来源。

高中通用技术

一、试卷结构与题型

试卷题型可参考《2018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中选考试卷技术试题》通用技术部分,同时参考《浙江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的教学内容与要求。试卷结构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共50分。其中选择题、非选择题题量以及题型参照《2018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中选考试卷技术试题》通用技术部分,考查内容兼顾必修I与必修Ⅱ及电子控制技术(限定性选修)。

二、考核目标、要求和范围

试卷命题严格按照《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通用技术》与《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指导意见》(2014版),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试卷难度值控制在0.55-0.65。试题要求原创或改编(附原出处),每道题后附参考答案、预设难度值、命题意图或考核目标说明等。

高中信息技术

一、试卷结构与题型

试卷题型可参考《2018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中选考试卷技术试题(测试卷)》-信息技术部分。同时参考《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信息技术》(2014版)的教学内容与要求。选择题3题,每题2分;非选择题2题,分值分别为3、6分,以填空方式,空格数分别为2和4。

二、考核目标、要求和范围

试题命制按加试题命题要求,其中选择题、非选择题知识点分布参照《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信息技术(选择题10、11、12题为【加试题】,非选择题16、17题为【加试题】)》与《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指导意见》。难度值控制在0.5左右。试题要求原创或改编(附原出处),每个题试卷均附知识点说明、预设难度值及命题思路并提供参考答案。

附件2:

2018年平阳县高中各学科命题竞赛

报名表

学校(全称):

学科:

命题组成员:

主命题者手机:

(内页不准署名)

附件3:

2018年平阳县普通高中各学科命题竞赛推荐表学校(盖印)填表人(签名)联系电话(办、手机)

注:学科按高中语文、高中数学、高中英语、高中政治、高中历史、高中地理、高中物理、高中化学、高中生物、通用技术、高中信息技术顺序排列。此表连同试题于11月15日前发至zql@https://www.doczj.com/doc/9c17913134.html,。

学校意见经办人

整理丨尼克

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部分:世界历史各时期知识点总结总汇

世界历史各时期知识点总汇 古代希腊雅典民主政治:梭伦、克利斯提尼、伯里克利;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少数民主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泰勒斯,智者学派,苏格拉底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柏拉图,亚 里士多德 罗马法:《十二铜表法》: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薄伽丘、莎士比亚;思想解放 西方人文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因信称义;打击天主教会势力 精神发展启蒙运动:理性主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开辟新航路:迪亚士→好望角;哥伦布→美洲 世界市场 荷兰、英国殖民扩张:建立海外商品市场;世界市场形成主要途径;日不落帝国逐步形成 工业革命:增强欧美国家的力量,列强瓜分世界,促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689年《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完善欧美代议制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联邦、共和、总统制;第一部成文宪法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总统制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专制、军国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共产党宣言》: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理论和实践1871年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经典力学体系:牛顿的机械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近代自然科学形成近代世界进化论:达尔文《物种起源》;冲击“神创说”科学技术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工业全部国有化;取消商品贸易 苏俄革命新经济政策:固定的粮食税;允许中小企业私营、外资经营;自由贸易和建设 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后期弊端严重,导致苏联解体赫鲁晓夫、勃涅日列夫、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摸式弊端→苏联解体背景: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金融、工业、农业、以工代赈、社会保障;特点:国家干预经济及影响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北约、华约组织的成立为标志 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发展:欧共体形成;日本高速发展;中国振兴;不结盟运动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 1991年苏联解体为标志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美元为中心;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当今世界经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前身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中国于 2001年底加入 经济全球化:实质是发达国家主导的新一轮资本扩张;机遇和挑战并存 现代科技 爱因斯坦相对论和普朗克量子论: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标志成果;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现代世界( 1917 ——今) 近代世界 古代世界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 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唐宋 后三教合一宋明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一、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 A仁政学说B性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②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他被称为“亚圣”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性恶论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A、被视作儒家异端 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家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知识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世袭制:夏朝王位世袭制确立,家天下形成,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宗法制:宗法制的特点和作用 目的:确定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族的地位。 (1)特点 ①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 ②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与“家”结合。 ③大宗与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④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2)作用 ①对西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是西周政治的建制原则和指导思想。 ②对后世:影响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日常生活观念。如修族谱、认祖归宗、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甚至过分强调家庭本位和重视人情关系等。 商朝时期实行宗法制。 3、分封制 目的:巩固周王朝统治 基本内容:①分封对象和主要国家:A、王族(姬姓贵族);B、功臣;C、先代贵族等;齐、鲁、燕、卫、宋、晋 权利和义务:受封者获得世袭的统治权,但承担一定的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关系紧密结合。 影响:A、积极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扩大疆域。B 弊端: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形成割据混战局面。 4、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A、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B、“分”是“宗”在政治上的表现(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 C、“宗”是“分”的主要依据和血缘纽带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六王毕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韩赵魏楚燕齐),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秦王朝。 2、四海一 北击匈奴 蒙恬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加强北部边防,设九原郡 统一岭南地区 修灵渠(最初服务于军事)沟通湘水和漓水,岭南设郡(南海郡),归入中央王朝管理的开始 “西南夷” 开辟“五尺道”,部分地区任命官吏,该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开始 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它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它奠定了中国辽阔的版图,加强了中原和边疆以及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促进了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秦统一后,中国社会进入快速发展一途。

高中历史统编(2019)版中外历史纲要(全册)知识点提炼

(1)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2)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遵义会议的意义(1)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2)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3.长征的意义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1)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2)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3)基本结束了十年内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5.东方主战场(1)太平洋成争爆发后,中国的抗日战争与美英两国在太平洋战场的对日作战密切地联系起来,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抗击的日军兵力,超过了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的总兵力。(2)中国战场协助和配合了盟军作战,给予盟军战略上和资源、情报上的重大支持。(3)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4)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6.抗战胜利的意义(1)它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推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尊敬。 (2)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中国发展的新征程。 7.国民党失败的原因 国民党因其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 8.解放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9.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20世际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 二.民国后期的经济、文化 抗战时期工业和高校的内迁 (1)原因:抗战时期,中国的经济实力、军事能力和技术水平,都远远落后于日本,难以抵挡日军深入国土。(2)表现 ①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②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带着大量书籍和实验设备长途跋涉,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 (3)影响: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和精神基础。 第八节共和国时期 一.新中国的政治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1)结束了中国人民长期受压迫和剥削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2)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3)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2.中国共产党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3.通过新宪法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恢复和发展,1982年底,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二.新中国的经济 1. 土地改革(1)背景: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 (2)概况①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②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3)意义①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②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全国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2.三线建设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 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就的历史意义(1)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了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这一时期形成的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工匠精神不断激励着人们。(2)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物质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三.新中国的思想文化 1.毛泽东思想的作用和地位(1)作用: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毛泽东思想发挥了独特的作用。(2)地位: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意义(1)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纠正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的“左”的错误,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历史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第九节古代希腊罗马 一.古希腊罗马政治

人教版高中历史古代史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古代史知识点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人教版高中历史古代史知识点》的内容,具体内容:古代史是高考中历史一个考查内容,下面我给你分享,欢迎阅读。:科学技术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西传⑴造纸术:①西汉先后出现絮纸和麻纤维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 古代史是高考中历史一个考查内容,下面我给你分享,欢迎阅读。 :科学技术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西传 ⑴造纸术:①西汉先后出现絮纸和麻纤维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②东汉宦官蔡伦于105年改进造纸术,制造植物纤维纸。③造纸术6世纪传到朝鲜、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 ⑵印刷术:①隋唐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我国印制的《金刚经》卷子。②五代有了雕版印刷的整部书籍。③宋代雕版印刷业很发达,刻印的书,字体工整,装订精美。11世纪中叶,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④元朝出现锡、铅活字。后来又有铜、铅活字印书。⑤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向东传入朝鲜、日本,向西传入埃及和欧洲,改变了当时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 ⑶指南针:①战国时期发现磁石指南特性,发明"司南"。②北宋已会使用磁针指南,后来把磁针装在罗盘上,制成指南针用于航海。③南宋时指

南针传到印度、阿拉伯、波斯等国,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发展,并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⑷火药:①唐朝时《真元妙道要略》一书最早提到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②北宋时已广泛在军事上使用,东京设立"广备攻城作",制造火药和火器。③南宋时发明了"突火枪",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④金的火器制造业比较发达,所制的"震天雷"、"飞火枪"威力很大。金的军队用这两种火器打退了蒙古军队的进攻,取得局部胜利。⑤我国发明的火药在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后来又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2、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成就 ⑴夏朝:历法"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和农事情况。 ⑵商朝: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最大成就,它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纪日方法。商朝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和新星记录。 ⑶春秋:留下世界公认得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比欧洲早670多年。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欧洲早160年。 ⑷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人们还测定了一年的季节。 ⑸西汉:武帝时制定"太初历。公元前28年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⑹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整本书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了解古代中国的主要农具: (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2)奴隶社会:石器锄耕:耒耜; (3)封建社会:铁犁牛耕:①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二牛抬杠);②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③隋唐,江东出现曲辕犁,标志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2、了解古代中国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 ⑴我国古代一直很重视农业灌溉,著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代人民创造了一种“井渠”(龙首渠),后来传到西北地区称为坎儿井。 ⑵人们还创制和改进农业灌溉工具。 ①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②唐朝时创制了筒车; ③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水转翻车); ④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这些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3.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2)奴隶社会(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确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进行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这种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4.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 ⑴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⑵小农经济的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③生产为满足家庭消费和交纳赋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局限:具有分散性、落后性、封闭性、脆弱性。 ⑶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历代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 1.了解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丝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①新石器时代:丝织技术已经出现。 ②商朝: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③汉代纺织业已相当发达,通过丝绸之路,外销丝绸(被称为丝国); ④唐朝:技术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⑤明清时苏州、杭州、南京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江南纺织业发达的地区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冶金: ①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进入了繁荣时期,出现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精美青铜器。

高考历史知识点精简版总结

高考历史复习要点 (必修1)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同时存在分裂的隐患。 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①秦代中央设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奏章,下达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事。 ②郡县制建立: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并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汉初,在地方上,郡国二制并行。 元朝: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采用行省(行中书省)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汉的州和唐的道,起先都是监察机构,后都演变成地方行政实体。 明朝:通过废除丞相制度和创设内阁,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清朝:雍正帝时,军机处的创设,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二、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鸦片战争(1840~1842):战争中,广州北郊三元里人民自发起来反抗英国侵略者。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内容规定: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 ④协定关税。影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洗劫焚烧了圆明园。1860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俄国在此期间趁机先后共侵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甲午中日战争(1894):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作战,壮烈殉国。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内容规定: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款白银2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6月,八国联军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内容规定:①赔款白银4.5亿两;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③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④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影响: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抗日战争开始标志: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 侵华日军罪行:1937年12月,日本攻陷南京后,屠杀南京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军人30万人。日军还在中国成立了从事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 抗日战争:面对日军侵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奋起抗战。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战前期,中国军队取得了平型关战役(太原会战)、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的胜利。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这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①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②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③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知识点归纳

一.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

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 ③统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三.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 )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啊,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 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孟子的主: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附]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 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 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 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 [言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五、儒学的兴衰历程:见提纲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出现及完成:造纸—西汉墓出土了纸,东汉有“蔡侯纸”;指南针—战国名“司南”,宋时用于航海;火药—唐宋时用于军事;印刷—隋唐出现雕版印刷,《金刚经》是世界上迄今所知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2、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造纸、印刷—文化发展、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火药—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政权,指南针—新船路、世界市场==== 总之,使世界进入资 本主义时代。 二、汉字与书画 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看书本识别各种字体),总趋势由繁到简。 2、中国书画 (1 )书法家:东晋王羲之(书圣,《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擅长楷书)等。 (2)中国画的分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突出。 三、文学成就 (1)诗经:收录了西周到春秋的三百多首诗,分风、雅、颂三部分,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儒家经典。 (2)楚辞:屈原是代表人,《离骚》是代表作、浪漫主义源头。(“风”骚“”并称) (3)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容丰富,反映大一统景象。代表人物有司马相如、衡等。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臵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 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 七、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③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响: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八、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人教版高中历史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知识点 一、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 1、程朱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1)统治者支持:长期的混乱,不利于大一统的稳定和巩固,宋代统治者倡导尊儒读经。 (2)儒家学者的努力: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3)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所以”理学”也称为”程朱理学”。 2、程朱理学的内涵 (1)程颢、程颐的思想主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2)朱熹的思想主张: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3、程朱理学的影响

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着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 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 1、陆九渊的思想主张 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 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2、王阳明心学出现的背景 (1)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 统治陷入危机。 (2)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3、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1)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2)在认识论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4、评价: 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并不能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 关系。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 重举行。①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高中历史知识点整理大全

第1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知道: 1.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提出改组南京国民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立即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局为重,确定了以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2、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挑起七七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3、1937年8月13日,日本在上海发动了军事进攻,史称“八·一三”事变。 4、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进入南京后,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理解: 1、西安事变的背景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影响 (1)背景:华北事变后,中日两国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瓦窑堡会议,正式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决定停止进攻红军,逼蒋抗日;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威逼张、杨执行“剿共计划”。 (2)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的转折点,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2、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向蒋介石送交《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8月,根据国共两党协议,西北主力红军和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9月,蒋介石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3、1938年8月13日,淞沪会战开始。它是抗战初期中日两国的第一次大规模会战,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为沿海工业的内迁赢得了时间,进一步推动了全国规模抗战的开展。 第2课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 知道: 1、八路军相继开辟了晋察冀、晋绥、晋冀豫等敌后抗日根据地,华中的新四军也迅速开辟了苏南、皖中等敌后抗日根据地。 2、1938年10月,日军在占领武汉后,基本停止了对正面战场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抗日战争开始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3、1940年8月,为粉碎日军“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动了百团大战。 理解: 1.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板垣师团,获得了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2.1938年3月,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军队召开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是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取得的战果最大的一次胜利。 第3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知道: 1、中共七大: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大会的中心任务是动员和领导全国人民最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大会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强调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次大会为抗日战争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1945年8月15日本天皇裕仁向盟国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3、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重新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 理解: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政治:社会大变革(宗法分封制和礼乐制崩溃、周天子权威丧失)和争霸战争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旺,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文化:专业文化阶层的形成、私学的兴起、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广泛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背景。 3、“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

二、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 1、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春秋末期,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以德治民”。 (2)战国时期初步发展: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赋,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 (3)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还提出“三纲五常”,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5)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到极端。 2.进步的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1)明朝:李贽是明后期“异端”进步思想家,他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揭露道学的虚伪,反对歧视妇女和压抑商人。他是我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色彩。 (2)清初:黄宗羲:在明亡后,隐居著述,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也有一定的影响。 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著《天下郡国利病书》,他提倡“实学”的目的在于批判理学,反对君主专制政治,顾炎武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 王夫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方法总结 学习本单元,要宏观把握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要注意以下线索: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注意文化现象产生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学会透视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社会根源。 2、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的完整理解,注意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的社会地位。 3、注意寻找这部分内容与社会现实的结合点,如当前,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建立,注意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并学会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剔除糟粕。 4、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应,学习中注意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的原理来指导自己的学习。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填空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演变过程:经历了从_______到________的演变过程。前者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后者从________时期开始,长期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演变原因——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 传说中神农氏创制_____教导民众耕作;________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开始采用铁农具和牛耕技术;___代铁制农具数量大大超过前代,出现曲柄锄和大镰和___犁、_______犁等先进的耕作方式;唐代江东(长江中下游)出现曲辕犁。综观中国古代农具和生产技术的演变,多为量的增加,质的突破不多,长期以来农业耕作技术没有________的进步。 2、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 (1)过程:夏商西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制;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私田大量出现。战国时期_____变法废除井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打破了土地国有制度。此后,私有土地一直呈上升趋势,土地私有制成为传统社会中主要的土地制度。 (2)特点: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是两个最基本的阶级。①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过_____的方式剥削农民。农民在土地上艰辛劳动,只能获得耕作收获的很少一部分。②土地_________,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 (3)影响:①___________导致耕者无其田,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并且往往激起民众暴动。②“_____”的理念和要求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意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3、以____________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1、春秋战国以前,手工业由官府经营,即所谓“工商食官”。春秋战国以后,“工商食官”制度瓦解,形成_____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的格局。______手工业由官府直接经营,长期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统治地位。私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____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________和_________紧密结合的自然经济,是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的根本特征。 2、以西汉“工官”制度为例说明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利弊。 利:利用国家权力,征调最优秀的工匠,控制最上等的原料,产品大多十分精美。 弊:①产品主要供____专用和____私用,使得水准较高的手工业技术局限于为______服务,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②实行_____制度,_____没有人身自由,劳动积极性受到严重束缚;③行业间相互_____,新技术难以推广,技术工艺的传承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 3、在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纺织原料最初用的是___和___。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有出土文物表明,约在四五千年已出现了丝织物的生产。秦汉以后,中国丝织生产进入兴盛时期。汉代丝织品经过_______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_____”。唐代中期以后,随着城市和________的发展,私营纺织作坊兴起。___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___代在一些纺织业发达的地区还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4、(1)冶铜技术:_______时期是我国青铜器铸造业高度发展的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_____时掌握了青铜防锈蚀的技术。(2)冶铁炼钢技术:_____晚期出现人工冶炼铁器。战国中期炼钢和淬火工艺已经有所发展。________时推行铁业官营制度。汉代冶铁开始使用_____做燃料,供风形式经历了自然通风到_______鼓风然后又发展到_______鼓风的进步。东汉初,南阳太守_____创造出以水力为动力的鼓风装置,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5、早期的瓷器又称原始青瓷,是一种____。从____中期到____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东汉末期墓葬中,出土了____瓷器。___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除越窑的青瓷享有盛名外,____窑的白瓷制作精美。江西______和四川大邑的白瓷也十分著名。唐代晚期,长沙_____窑首创釉下彩绘,并且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清代____年间出现了粉彩瓷器工艺并在_____年间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1、中国古代的商品生产和转运贸易:汉代商运活跃。唐代商旅往来频繁。宋元时期,_____商运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到东亚、南亚、西亚以及东欧和北非等地区。明代,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_____有关。其中,___商和___商的势力最为强大。 2、古代中国“市”的发展:(1)___代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2)___代的市作为集中贸易地,有专门的管理机构。(3)_____时期出现了民间集市“草市”,政府设立“草市尉”等官职施行经济管理。(4)___代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还出现了___市。(5)___代的“市”不再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不再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原本不许设立市的城郊和乡村也出现了“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视;草市、夜市更加繁荣,草市内还有完备的饮食设施。 3、_____时期,有的城市已经表现出商业集中的趋势。___代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商业中心已经形成。唐朝除长安、洛阳最为繁盛外,_____也是“雄富冠天下”。宋代都市商业繁盛,_____夜市三更结束,晓市五更又开,此外还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清代繁华的都市有_____、汉口镇、_____镇、_____镇、朱仙镇等。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1)提出:_____时期的____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2)含义:重农抑商,或者说“重本抑末”、“强本弱末”、“进本退末”都是强调发展____,限制_____和______的发展。(3)目的: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也有政治文化方面的考虑。(4)具体表现(抑商):出台歧视商人的规定;以国家行政手段打击富商大贾;征收____;实行____制度限制从商的行业部门;禁奢侈;对城市商业经济进行严格管理和限制,如限制“市”的时间、地点、派官员进行监督等。(5)评价:(1)有助于稳定_____经济;(2)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长期得不到正常的发育。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2、为了防范外国侵略势力的骚扰,明清王朝长期推行_____政策,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从而扼杀了中国对外贸易进步的可能性,成为资本主义萌 芽发展缓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