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心身观与和谐人生

中医心身观与和谐人生

中医心身观与和谐人生
中医心身观与和谐人生

中医心身观与和谐人生

——王庆其教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的讲演

日期:2008-05-04 作者:来源:文汇报

由于医学的发展,许多在以前无法治疗的传染性疾病在今天已能被控制和根治,人的主要死亡原因已被心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等所代替,而这些疾病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与心理紧张和精神压力有关。在充满着竞争的现实世界中,讲究速度和效益,各种利益的驱使和诱惑,复杂的人际关系,必然使人们的紧张心理伴随着上升,由此而引发的各种心身疾病逐步增多。于是,一门主要从精神和躯体的相互关系即心身相关的立场来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基本规律和防治方法的新兴科学——心身医学,应运而生。心身医学体系自确立至今,虽然不过七十年左右,但在国际上发展迅速,被公认为是近代医学带头学科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疾病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许多传染性疾病是导致人们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医学的发展,许多在以前无法治疗的传染性疾病在今天已能被控制和根治,人的主要死亡原因已被心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等所代替,而这些疾病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与心理紧张和精神压力有关。在充满着竞争的现实世界中,讲究速度和效益,各种利益的驱使和诱惑,复杂的人际关系,必然使人们的紧张心理伴随着上升,由此而引发的各种心身疾病逐步增多。于是,一门主要从精神和躯体的相互关系即心身相关的立场来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基本规律和防治方法的新兴科学——心身医学,应运而生。心身医学体系自确立至今,虽然不过七十年左右,但在国际上发展迅速,被公认为是近代医学带头学科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其实,在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心身相关的观念可以追溯到“毒药未兴,针药未起”的上古时代。中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的问世,不仅标示着中医学理论体系已经形成,而且对心身相关问题的认识和研究,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就,并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影响深远。近年来,学术界对中医心身理论的研究日益重视,这是一块值得开垦的处女地,它不仅对中医学术的发展有很大的价值,而且对当前创建和谐社会、建立和谐人生大有裨益。

一、中医对心身关系的基本认识

1、心身关系的理论基础:天地人三才一体医学模式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作为一种思维模式,它要求人们不能把“人”看成是和“天”对立的,这是由于“人”是“天”的一部分,“人之始生,得之于天”。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因此《内经》比较详尽地考察了人以及人与天的关系。“人者天地之镇也”,“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人是天地间最重要的生物体,关于天的知识必须通过人体和人的活动得到验证。把人的研究放在天人关系理论的中心地位。

中医学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影响下,确立了天地人三才一体的医学模式。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自然界中阴气与阳气相结合产生了生命体,所以人的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遵循着同一自然规律。“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天地大宇宙,人生小宇宙”。人生活在天地之间,时空之内,人的生命活动不可避免地受到周围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因此,中医学置人于自然、社会环境的变化中,以分析考察其机能状态,结合环境变化的各种因素进行诊断、治疗、预防等一系列医学实践活动,是医学的基本原则。人的身心活动受到自然界变化的影响与制约,而心身本身也具有适应自然变化的能力。“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中医学还认为社会环境对人之心身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要求医生必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此天地指自然,“人事”指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际关系等多种因素,均可涉及心身活动。

近代心身医学强调指出,人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双重特征,人类疾病和健康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机体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这一观点与中医学天地人三才一体观点十分吻合。

2、心身关系的本质:形神合一

中医认为,形与神是生命的基本要素。“形”指形体,包括脏腑组织器官等;“神”指生命机能,包括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形神问题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命题,形与神的关系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是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在医学中是机体与功能、肉体与精神的关系,中医学的发展使这一哲学命题得以充实和完善。中医学认为,人的生命是肉体(形)与精神(神)的统一体,精神活动是在全部生命机能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更为高级的机能活动,心身问题的本质就是形神合一。人的生命(神)本于父母两精(形)的结合,形神俱备乃成为人。人是形神相偕的统一体,神不能脱离形体而单独存在,形没有神的依附就徒存躯壳而已。明医家张介宾对形神关系作了精辟的概括:“形者神之体,神者形之用;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以生”。形神和谐是健康的象征,形神失调是疾病的标志,形神分离意味着死亡。形神合一的观点是中医学重要的生命观,也是心身理论的本质所在。心身医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就是对现代医学根深蒂固的心身分离观念和单纯生物医学模式的一种挑战,它促使人们用整体的医学观点,去认识生命、健康和疾病的本质。

3、中医心身观的特点:心总统形神功能

人类的生命活动有两大类,即生理性活动和心理性活动,而中医学认为主导人体生理、心理活动的是心。《内经》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张介宾诠释得很清楚:“心为一身之君主,禀虚灵而涵造化,具一理以应万机,脏腑百骸,惟所命,聪明智慧,莫不由之,故曰神明出焉。”中医所说的“心”,与现代解剖学中心的概念迥异,它包括主宰血脉运行的“血脉之心”和主宰精神活动的“神明之心”(包括脑的功能)。心在整个人体心身活动中好像“君主”那样起到统率作用,所谓“神明”,是进行心理活动和统率全身生理机能的特殊能力。“故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可见,中医心身观的主要特点是由心总统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即形和神)功能。

现代心身医学的生理病理学基础是大脑皮层与内脏相关理论,内脏与神经系统都是完整机体的一部分,神经系统既能调节各器官的机能,使之联合成一个整体,它本身又依赖于机体其它部分,其中高级皮层对内脏功能的影响具有最重要的作用。近年心理生物学研究确认,社会心理因素主要通过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递质和免疫系统作为中介机理而影响躯体内脏器官的功能。中医将心作为调节心理、生理活动的最高统帅,把形、神整合成统一的整体,这是中医对心身理论的独到见解。张介宾在《类经》中说:“心为脏腑之主,而总统魂魄,并赅意志。”

二、健康的本质是人与自然、心与身、气与血的和谐

中医对于心身健康问题具有独特的理解。《内经》有一段精彩的论述:“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藏不受邪矣;寒温和则六府化谷,风痹不作,经脉通利,肢节得安矣。此人之常平也。”

原文中“人之常平”,即健康无病之人。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内经》提出一个“和”字,即“血和”、“卫气和”、“志意和”、“寒温和”。此“血和”、“卫气和”,可概括为血气运行和畅;“志意和”,可理解为精神活动正常;“寒温和”,意指机体能适应外界寒温环境。从中可领悟中医关于健康的标准有三条:一是人体机能活动正常,以血气运行和畅为标志;二是人的精神活动正常,即“志意和”;三是机体能适应外界的环境,即“寒温和”。概括地说,中医认为健康的本质是和谐,即人与自然和谐、心与身和谐、气与血和谐。此三条内容,联系近年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躯体无异常;心理活动正常;能适应外界环境。其与《内经》所述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一个“和”字,充分凸现了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积淀,而且其内涵更加深刻、丰富。

和,即和谐。关于“和”的理念,可追溯到中国古代哲学中“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观点。中国哲学的功利观强调“中庸”、“致中和”、“和为贵”,“和”之所以可贵,贵在“和实生物”。“天非和不立,物非和不生”,“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从自然万物的生化,到为人处世之道,莫不以“和”为贵。这一思想渗透到医学中来,强调天人和、形神和、气血和、脏腑和等观点,简言之,健康就是一种和谐的状态。疾病则是上述关系的失和,“阴阳乖戾,疾病乃起”,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就是“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养生要求“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饮食要“谨和五味”,劳作要“形劳而不倦”,“动而中节”等等,莫不体现“和”的精神。医学的最终目的和意义,就是维护人体健康。而健康必须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体心身、气血的和谐,这就是《内经》给我们的深刻启迪。

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医学家阿尔克迈翁认为:“健康就是一种和谐的状态,是一些成对的相反因素之间的平衡。而疾病只不过是和谐遭到破坏的表现,是一元素多于另一元素,或者一对元素多于另一对元素所致。”近有学者陶功定提出“大生态医学模式”,即把人类置于大生态系统中,认为人作为大生态系统中的子系统,必然要与其他系统发生关系,而这种关系是否和谐是判断健康与疾病的标志。他指出:“健康是人的身体和精神心理状态与生存环境的和谐适应”,“优化人类生存环境是医学最广义、也是最首要的任务”。这一观点实乃续《内经》之绪余,耐人寻味。

三、当前心理问题原因剖析

引起当前心理问题增加原因很多。首先,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和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有竞争必然有人成功有人失败,都可能使人们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大。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生活方式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迅速发生着变化,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感受着冲击和震撼。其中一些人在躁动、在焦虑,发财的欲望在迅速地膨胀,可他们对商海的风浪却缺少必要的心理准备,于是发财梦还未做完,人已经掉进了痛苦的深渊。

其次,在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和改善了,一部分人的精神生活未得到应有的充实,精神上的空虚也随之日益加重。曾经有一位作家写道:“最可怕的是样样都不缺的人。”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造成痛苦,但当人的欲望得到满足时往往又容易产生无聊和空虚。而大量的临床事实证明,长期的焦虑、痛苦和精神空虚都是导致心身疾病的主要原因。

再者,心理卫生工作相对比较薄弱,无法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人民群众中心理保健知识不够普及,也是造成心理问题增多的原因。人们知道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对于健康的重要性,却往往忽视精神(心理)卫生的重要性。不少人有了心理问题或者心理障碍,迫于传统习惯心理,羞于启齿,不愿意去医院找心理医师诊疗,以致积小病而变成大病,最终导致心身疾病。

四、调养心身,和谐人生

古往今来,健康长寿是人类美好的愿望。中医最早的经典《内经》就提出了“治未病”的概念,《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吴仪同志在去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特别引用了中医“上工治未病”,强调中医药预防为主的理念,对未来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协调阴阳,和谐天人关系

人类健康根植于生态健康,生态健康就要求人们维护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这是古今人们追求的崇高目标。人类要获得健康必须做到两点:一是要求人们顺应自然,二是要求维护、优化生态环境。前者早在《内经》就提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顺四时而适寒暑”等等,旨在维护人与自然的阴阳协调。后者则是当前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1992年,世界1575位科学家发表了一个《世界科学家对人类的警告》:“人类和自然正走上一条相互抵触的道路”。科学技术高度发达,虽然可以给人们造福,但对自然界过量的开发和破坏,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不仅破坏了自然界的和谐,而且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些已经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在我国近年来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其意义深远。

其实,中医学中拥有丰富的整体生态医学思想内容,认识到人体的心身状态与生存环境的依存关系,主张把心身状态与生存环境的和谐适应作为养生的最高准则。《灵枢?本神》说:

“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说明了中医学主张积极的健康观,强调把人的身体和精神心理状态与生存环境的和谐适应,作为养生追求的首要任务。

2、形神兼养,调节心身关系

形神是生命的基本要素,因此养生必须形神兼养,以协调心身关系为宗旨。养形,就是摄养人体的内脏、肢体、五官九窍及精气血津液等。方法是:调饮食、节劳逸、慎起居、适寒温、动筋骨等。养神,指调摄人的精神情志活动。方法是:御精神、收魂魄、和喜怒、调情志等。总的原则是“形宜动,神宜静”,静则恬淡无为,动则顺乎天然,乃为养生之道。另外,在养形和养神两者中,中医主张尤重养神。《灵枢?九针十二原》说:“粗守形,上守神”。唐代养生家王冰说:“太上养神,其次养形”。中医历来有“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的古训。

那么如何进行养神?

《内经》提出,“四气调神”,即顺应自然界春夏秋冬四时气候消长及生、长、收、藏的生化规律,来调节精神情志及生活起居活动。“积精全神”,就是积累、固护人体之精气,因为精气是人身之本。诚如张介宾所说:“故善养生者,必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节欲安神,节制欲望是中国古代养生家智慧的结晶。《老子》主张“少私寡欲,清净无为”。《庄子》承《老子》之学,提出“虚静恬淡,寂寞无为”。只有淡泊情欲,才能“归心于虚,凝神于静”,“抱神以静,形神自正”。《内经》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主张“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调志摄神,中医把情志过用作为重要的致病因素,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内经》说:“忧恐忿怒伤气,气伤脏,乃病脏。”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绪是维护心身健康的重要保证。马克思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苦。”

3、仁者寿,以德冶养心身

中国传统养生中十分注重“以德立身”,“养生必先养性”,这里的“性”是指品德、禀性。孔子说:“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又说“仁者寿,智者乐”。《礼记?中庸》:“大德必得其寿。”孟子则指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荀子也认为仁义德行为长安之术。《内经》则有“德全不危”的明训。《黄帝内经太素》:“修身为德,则阴阳气和。”养生以修德为首务,修德以修心为中心。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断完善人格,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唐医学大家孙思邈献身医道,倡导“大医精诚”,“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具有高尚的医德,相传他寿至140余岁。这样的事例古今以来不胜枚举。

1948年世界卫生协会曾经提出健康的概念应该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应是躯体、心理、社会适应、品德的良好状态。现代心理学认为,道德愉快是一个人在利他活动中自我体验到的愉快,有减轻或消除心理痛苦的作用。一个具有一定道德修养的人,往往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理性地处理问题,自制力强,为人豁达大度,充满爱心,乐于助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碰到困难和挫折不会灰心丧气,以快乐的生活态度面对人生。

4、动而中节,养生贵在适度

裘沛然先生曾经提出“养生贵在识度与守度”的观点,“度,是衡量一切事物轻重、长短、多少的统称,后人引申为处理事物最适当时为适度。度,包括理度、法度、制度、气度、节度等,做人的一切,都得有个度,养生也不例外。”

裘老说,孙思邈提倡饮食应达到“饥中饱、饱中饥”为最合适,就是饮食之度;汉代华佗主张“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就是劳逸之度;《内经》载: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不竭精气,就是房事之度;《论语》曰:“惟酒无量不及乱”,就是饮酒之度;另如:“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就是悲欢之度;“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是理财之度;“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就是精神文明之度;“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就是做人之度。

儒家所倡导的“中庸之道”,是指无过无不及,把握处理事物恰到好处。《内经》曾提出“生病起于过用”的观点。诸如饮食过饱、情志过用、劳逸过度等均可成为致病之因。裘沛然先生提出“养生贵在识度与守度”,可以认为是中庸之道在养生理论中的具体应用。

5、道法自然,健康寓于自然之道

《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混沌无形但可以感知,其特点是“无为而无不为”。对于养生来说,即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依据老子“道法自然”的理念,如果一定要探求健康长寿之道的奥秘,那么健康长寿之道法于自然而然。其实,人不必刻意地去追求健康长寿,重要的是珍惜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容、淡定、坦然地面对生活,品味人生,乐天知命,诗意地活在真实的生命感受之中,那么你必将拥有和谐人生,健康长寿就悄然地不期而至。

讲演者小传

王庆其

医学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年6月毕业于中国研究院中医研究生部。曾先后师承方药中教授、裘沛然教授。1984年以来,一直从事《黄帝内经》的教学和理论的研究。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主编教育部新世纪高等中医教材《内经选读》、教育部自考本科教材《内经选读》、上海市研究生教材《内经专题研究》等教材。先后赴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进行学术交流。兼任新加坡中医学院客座教授。

.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简介

中西交融,守正创新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欢迎你 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格物致理,辨病论因,中西方医学在这里碰撞交融、创新发展的思想在这里律动交响。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始终秉承中西医结合,践行中医药现代化的初心和使命,历数载耕耘,为中医药现代化事业输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传承岐黄经典,再发时代新声。如果你有心钻研中医经典理论,为传统医学科技赋能,守正创新;或者矢志成为杏林高手,悬壶济世,普救含灵之苦,这里便是你最好的舞台。广募有志之士,共攀医学高峰,我们在南方医科大学等你。 一、专业概况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是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同时也是广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二、专业特色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特色鲜明,学科优势突出。中西医结合临床是首批国家重点学科,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学科。隶属本学科有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享有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精品课程、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教学平台; 形成中、西医结合,理、工、医多学科交叉的特色。充分利用综合性医科大学的优势,培养医学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的医学人才。 1.学生培养过程中,注重中医思维能力培养,注重创新能力提升。 三、培养模式 四、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员工81人,博士后7人。其中正高21人,副高23人,博士学位的教师占76%,博士生导师15名、硕士生导师24名。现有全国优秀教师等国家级人才称号16人次,省名中医等省级人才称号29人次。拥有以院士、国家教学名师、中央保健医师、国家教学团队为代表的优秀教师队伍。

五、教学资源 本专业享有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1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各类“金课”、精品课程30门。享有国家级临床技能中心、馆藏460万册资源的图书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人体博物馆等。拥有南方医院、佛山市中医院、南京市中医院等26家临床实践教学基地。 1.教学团队及课程建设

中医医生个人简历四篇.doc

中医医生个人简历四篇 三年以上作业经验 | 女|27 岁(1983 年 7 月 1 日)|三年以上作业经验 | 女|27 岁(1983 年 7 月 1 日)|27 岁(1983 年7 月1 日) 居住地:北京 电话:139********( 手机) E-mail : 最近工作[1 年] 公司:北京XX医院 作业:医疗 / 护理/ 保健/ 卫生 职位:中医科医生 学历 学历:硕士 专业:临床医学与医学技能 校园:上海中医药大学 自我点评 开畅、热心、有团队精力 求职意向 到岗时刻:三个月后 作业性质:全职 希望作业:医疗 / 护理/ 保健/ 卫生,学术 / 科研,政府,教育 / 训练,美容 / 保健

方针地址:上海

希望月薪: 6000-7999/ 月 方针功能:中医科医生,针灸、按摩,医院管理人员,作业技能教师,专业参谋 作业经验 2009/6--2010/6 :上海XX医院(500 人以上)[1 年] 所属作业:医疗 / 护理/ 保健/ 卫生 中医门诊中医科医生 1、参加 XX医院针灸门诊夏日进行的“冬病夏治”,穴道敷 贴治咳嗽、哮喘的医治实践和临床病例调查。 2、参加 XX医院针灸门诊冬天进行的“保健灸”疗法,对脾 肾虚寒、手足冰冷等症状医治实践并进行临床病例调查。 3、参加 XX医院针灸门诊进行的“针灸医治面瘫”的病例收 集和临床作用调查。 4、作为技能指导参加 XX医院肝病病房进行的“腕踝针对减轻 TACE术后反响”的临床作用调查。 教育阅历 2007/9--2010/6 上海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与医学技能硕士 证书作业总结 2008/12 医生资格证书 言语才能 英语( 熟练) 听说( 熟练) ,读写( 熟练) 英语等级:英语六级

心身医学总结题库

一、心身医学的概念 1、心身医学:心身医学是研究心身相互关系的科学。狭义概念是研究心理和躯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广义的概念是研究正常和异常的心理与生理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疾病的多因素发病机制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2、心身医学观察方法 临床观察法、调查法、心理测验、实验法 3、心身医学研究的焦点 分类疾病演变的规律、特点;诊断标准;中医识别;中介机制;易感因素。 二、心身疾病总论 1、心身疾病: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患(psychophysiological diseases),是介于躯体疾病与神经症之间的一类疾病。狭义: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广义: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广义角度:心身反应、心身障碍、心身疾病) 2、现代心身概念的产生 20世纪中叶,亚历山大,神圣七病,溃疡病、溃疡性结肠炎、甲状腺功能亢进、局限性肠炎、类风湿关节炎、原发性高血压及支气管哮喘。 较为完整的心身概念由美国精神病专家邓巴于1938年提出,在《情绪与身体的变化》一书中总结了患者个性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1980年,美国心身医学研究所的心身医学疾病定义为:由环境心理应激所引起或加重躯体疾病变得疾病称为心身疾病。 3、心身医学的流行病特征 多见于女性,城市多于农村,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工业化>低工业化,更年期明显上升,65岁以上、15岁以下患病率低。 4、医学模式:是人们考虑和研究医学问题时所遵循的总的原则和总的出发点,是人们从总体上认识健康和疾病以及相互转化的哲学观点,包括健康观、疾病观、诊断观和治疗观。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5、区别疾病和疾患 疾病:被医生所了解的客观体征,可重复的,共同证实的,只影响特定部位,存在着的不适,生活的量变,不动感情的处理,死亡的原因。 疾患:病人体验到的主观症状,独特的,不能直接检验的,影响整个个体,感受到的不适,生活的质变,有同情心的照顾,痛苦的原因。 6、病人心理:病人在疾病发生、发展、预后和防治的过程中,其心理、生理和治疗复杂的交织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出现患病的心理。 7、病人心理的表现类型 躯体疾病所致的心理问题;治疗所致的心理表现;导致机体病变的心理问题;治疗或医疗环境心理变化;精神疾病的心理失常。 8、病前心理:主要研究心理状态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如焦虑、疑病、恐惧、抑郁、愤怒等心理对机体的生理功能的影响及其致病的中介机制、个体差异、刺激量和疾病各类等。 病中心理:是指疾病导致的心理表现和个体差异,及其对疾病发生、发展、防治和预后的影响。 就医心理:患者在各种检查治疗过程中的心理表现和个体差异与疗效的关系。 9、心身疾病诊断程序 收集病史;体格检查;心理评估;综合分析

中医学英文介绍

第一步:介绍中医历史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bbreviated as TCM ,is a broad range of medicine practices sharing common concepts which have been developed in China and are based on a tradition of more than 2,000 years ,including new and traditional medicine practices such as herbal medicine,acupuncture, massage (Tuina),exercise(qigong)and so on. 第二步:介绍中医学治疗的全面性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is philosophy, TCM regards balancing, eliminating and transforming pathogens as the main principles to treat diseases and maintain health, rather than confronting and killing as methods to conquer diseases. In the fight against viral diseases, chronic inflammation, functional disorders, endocrine disorders and other diseases, TCM plays a good role. 1、TCM puts the occurrence of diseases with these things together, which are climatic changes, environmental variations, emotional fluctuations, imbalance of diet and life. That is, the so-called Three Pathogens Theory. This etiology doctrine based on the macro methodology is entire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Western medicine which is on the basis of the microscopic and pathologic anatomy. But it is exactly a biological, psychological, social and advanced medical model. 2、TCM relies upon inspection, listening, smelling, inquiry and pulse-taking to directly experience and study the dynamic information of

中医临床医学题库

1.呼吸困难:主观感觉“空气不足”。客观表现呼吸费力,呼吸频率、幅度、节律异常。严重时有鼻翼扇动、发绀、端坐呼吸、呼吸肌参与活动。 2.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用手掌压迫上腹部肝部位,可见颈静脉充盈更加显著,即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 3.症状:患者主观感受到的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 4.意识障碍: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 5.贫血:在一定容积的循环血液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以及红细胞压积均低于正常标准者。 6.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7.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指甲状腺分泌激素增多或因甲状腺激素( T3、T4)在血循环中水平增高所致的一组内分泌病。 8.慢性心功能不全:是由各种心脏疾病导致的心功能不全(收缩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使心输出血量绝对或相对下降,即心泵血功能减弱,以至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临床综合征。 9.消化性溃疡: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形成和发展与胃液中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由此而得名。10.脑血管意外:是由于脑部血管或供应脑部血液的颈动脉发生病变而引起的脑局灶性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11.肝硬化:是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肝细胞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进行性慢性肝病。12.劳力性呼吸困难:在心功能不全的早期,呼吸困难仅发生在体力劳动时,如登楼、上坡、平地快走等活动时出现气急,休息后可自行缓解。此系体力活动时静脉回流增加,肺淤血加重的结果。 四、填空题: 1.三凹征有锁骨上窝、胸骨上窝、肋间隙凹陷。 2.左心衰有全身供血、供氧不足、肺动脉压力加重。 3.糖尿病代谢紊乱的典型症状有吃多、饮多、尿多三多和体重减轻一少。 4.膀胱刺激症有尿频、尿急、尿痛表现。 5.正常成人的心率为 60~100次/分,呼吸频率为 16~18次/分,血压为90~139次/ 60~89mmHg。 6.体格检查基本方法有视诊、触诊、叩诊、听诊。 7.右心衰有体循环瘀血、但肺动脉压力降低。 8.糖尿病治疗原则有尽早治疗、终身治疗、个体化治疗方案、饮食与药物相结合。 9.消化性溃疡病的并发症:1、出血、2、穿孔、3、幽门梗阻、4、癌变10.慢支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两型即单纯型、喘息型;据病情可分三期 即急性发作期、慢性迁延期、临床缓解期。11.检查典型肺气肿患者:望诊桶状胸、胸廓饱满,触诊呼吸运动两侧对称、减弱;语音震颤两侧对称、减弱,叩诊呈过清音,听诊肺泡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12.肝硬化致门静脉高压的表现是腹水、脾肿大、侧枝循环建立与开放。13.贫血按病因分为:造血不良、破坏过度、失血。14.肝硬化失代偿期表现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症;易并发症有上消化道出血、肝昏迷。15.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是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16.心房颤动的听诊特点是心音强弱不一、心率快慢不一、脉搏短绌。17. 慢性心力衰竭基本病因是心脏负荷过重、心肌病变和心室充盈量不足。18.肺炎球菌肺炎患者胸部检查:望诊可见患侧呼吸浅快,触诊患处触觉语颤增强,叩诊呈患处浊音,听诊患处呼吸音减弱、管性呼吸音、有湿性罗音。 五、问答题: 1.叙述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 答题要点:一、糖尿病的临床表现:1.早期,多无不适。2.症状期有代谢紊乱症:三多(吃多、饮多、尿多)一少(消瘦)。3.后期:急(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昏迷)、慢性(心脑血管病变、肾病变、眼部病变、神经病变、感染)并发症。 糖尿病的治疗原则:尽早治疗、终身治疗、个体化治疗方案、饮食与药物相结合。 2.叙述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 答题要点:一、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1.前驱症状:病前1-3周多有呼吸道或皮肤感染史,部分患者可无前驱症状。2.血尿:肉眼血尿常为首发症状之一,一般在数天内消失,也可持续1-2周才转为镜下血尿,镜下血尿多在6个月内消失,也可持续1-3年才消失。3.浮肿及少尿:首发,多出现于面部、眼睑。少尿与浮肿同时出现,起病时尿量较平时少,每日尿量可少于400ml,并随浮肿加重而尿量愈减少,个别患者可无尿。4.高血压:血压可自轻度至中度增高5.神经系统症状:主要为头痛、恶心、呕吐、失眠、思维迟钝;重者可有视力障碍,甚至出现黑蒙、昏迷、抽搐。 二、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原则:改善肾功能,预防和控制并发症,促进机体自然恢复。 3.叙述肺炎球菌性肺炎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 答题要点:一、肺炎球菌性肺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1)寒战高热,体温达40℃左右,呈稽留热型。 (2)胸痛,为病变波及胸膜所致。 (3)咳嗽、咯痰,初为刺激性干咳,具有特征性的是铁锈色痰。

中医医生个人工作总结三篇

中医医生个人工作总结三篇 中医医生个人工作总结1 不知不觉已经在附一实习结束,这也是我在大学四年来,第一次真正的上临床,对于我来说,一切都是那么新鲜,离开了枯糙的书本,面对着的是活生生的病人,而我也充当了一回冒牌的实习医生。在我们下科之前经过简单的培训,可是这些培训对于我们从来都没有接触过临床工作的我们,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适应和学习很多东西。我把在中医内科学习的心得总结如下: 1、继承创新文明务实校训短短的八个字,就是出入校门前永远的记忆,所需继承的太多太多,前辈们的精神,乃重中之重,而后才是思维方式,最后才是药房等等,创新,思维方式与药剂的创新,文明,谦而有理,务实,踏踏实实,无论做哪一行,哪一业,做好脚下,我觉得这八个字不光是运用在学习医学,在各行各业中,都应该有这种精神,前辈们一步步辛勤的走下的路,我们应该走的更加辉煌。如此一来,这大学,也算得上并未白上了。 2、医人医心现如今太多病从心起,我们只能医人的躯壳,医人心,却是另一项浩瀚渺茫的工程,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不断的在思考这一问题,如何医人心?以佛心观人,人人为佛,以魔心观人,人人为魔,花开生两面,佛魔一念

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最终的答案,是以自性悟本真。自己要做一个榜样,不是时代,历史的榜样,而是自己的榜样,做好自己,自然会有人来拜访你,你由着他拜访,给他提点,解惑,自然能够医人心结,路还很长,无论是否从医,应有一颗医者之心。 3、目标在医院实习的同学很多,有很多同学都有考研的打算,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好好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对于我来说,是把实习放在首位的,毕竟只有那么一次,时间是那么的珍贵,岂能浪费,正因为这样我下定决心一定在实习期间好好锻炼自己,无论自己今后是否从医,都要在学习的道路上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应对日后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在实习期间订个目标很重要,没有目标,我们就没有进取的方向,而我的目标是:在实习过程中培养自己临床思维、掌握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掌握各项临床操作技术、掌握各项急诊的处理,能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些杂病。定下目标之后,就向着目标努力,有目标的做事情比毫无目的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适应医院的学习和课堂学习不同,刚刚实习的同学可能很深有体会,没有课室,没有教材,没有作业,没有考试。我刚开始也晕了,感觉自己太多东西不会了,又有太多的活儿等着我们去做了。 我认为:边干边学,干就是学。既然在临床学习就是应

最新中医全科医学概论试题

中医全科医学概论A A型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中医本体论的主要内容是:[ ] A.天人合一 B.阴阳学说 C.元气论 D.脏腑学说 2、全科医学作为一个新型临床学科在我国正式建立起来的时间是。[ ] A、20世纪60年代 B、1989年11月 C、1993年11月 D、1996年12月 3、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原则是:[ ] A.整体观念B.辨证论治C.恒动辨证 D.脏腑辨证 4、全科医生做为医疗保健与保险体系的角色是。[ ] A、咨询者 B、教育者 C、家庭成员 D、守门人 5、中医全科医生常常遇到的健康问题是:[ ] A.生物—心理—社会问题交织B.家庭—单位问题复杂 C.亲情—爱情—友情问题交织 D.现实—理想问题复杂 6、不是全科医疗的的具体特征是。[ ] A、高新技术 B、常见问题 C、持续性 D、综合方法 7、“未病”的概念中不包括:[ ] A.机体处于尚未发生疾病的状态 B.疾病在动态变化中,可能出现的趋向和未来可能表现出的状态。 C.变而未果表现出愈或坏、生或死的紧急关头阶段 D.机体已无生命指征阶段 8、哪一个家庭类型属于扩展家庭。[ ] A、单亲家庭 B、群居家庭 C、核心家庭 D、联合家庭 9、全科医生在整个服务过程中应贯彻以何为主的服务原则:[ ] A.预防保健 B.问题咨询 C.健康教育 D.诊断治疗 10、家庭生活周期分几个阶段。[ ] A、4个 B、6个 C、7个 D、8个 11、医疗的顺从性及病人的满意度,绝大部分取决于: [ ] A.医生的服务 B.医患关系 C.患者的感受 D.医院的硬件环境 12、目前排在死因首位的疾病是。[ ] A、脑血管疾病 B、恶性肿瘤 C、心血管疾病 D、呼吸系疾病

中医心身观与和谐人生

中医心身观与和谐人生 ——王庆其教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的讲演 日期:2008-05-04 作者:来源:文汇报 由于医学的发展,许多在以前无法治疗的传染性疾病在今天已能被控制和根治,人的主要死亡原因已被心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等所代替,而这些疾病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与心理紧张和精神压力有关。在充满着竞争的现实世界中,讲究速度和效益,各种利益的驱使和诱惑,复杂的人际关系,必然使人们的紧张心理伴随着上升,由此而引发的各种心身疾病逐步增多。于是,一门主要从精神和躯体的相互关系即心身相关的立场来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基本规律和防治方法的新兴科学——心身医学,应运而生。心身医学体系自确立至今,虽然不过七十年左右,但在国际上发展迅速,被公认为是近代医学带头学科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疾病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许多传染性疾病是导致人们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医学的发展,许多在以前无法治疗的传染性疾病在今天已能被控制和根治,人的主要死亡原因已被心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等所代替,而这些疾病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与心理紧张和精神压力有关。在充满着竞争的现实世界中,讲究速度和效益,各种利益的驱使和诱惑,复杂的人际关系,必然使人们的紧张心理伴随着上升,由此而引发的各种心身疾病逐步增多。于是,一门主要从精神和躯体的相互关系即心身相关的立场来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基本规律和防治方法的新兴科学——心身医学,应运而生。心身医学体系自确立至今,虽然不过七十年左右,但在国际上发展迅速,被公认为是近代医学带头学科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其实,在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心身相关的观念可以追溯到“毒药未兴,针药未起”的上古时代。中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的问世,不仅标示着中医学理论体系已经形成,而且对心身相关问题的认识和研究,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就,并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影响深远。近年来,学术界对中医心身理论的研究日益重视,这是一块值得开垦的处女地,它不仅对中医学术的发展有很大的价值,而且对当前创建和谐社会、建立和谐人生大有裨益。 一、中医对心身关系的基本认识 1、心身关系的理论基础:天地人三才一体医学模式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作为一种思维模式,它要求人们不能把“人”看成是和“天”对立的,这是由于“人”是“天”的一部分,“人之始生,得之于天”。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因此《内经》比较详尽地考察了人以及人与天的关系。“人者天地之镇也”,“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人是天地间最重要的生物体,关于天的知识必须通过人体和人的活动得到验证。把人的研究放在天人关系理论的中心地位。

中医英语词汇汇总.doc

v1.0可编辑可修改Lesson One Hist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术语 acupunture and moxibusion 针灸 health maintenance 养生 drugs cold and cool 寒凉药 the school of cold and cool 寒凉派 diaphoesis emesis purgation 汗吐下 the school of purgation 攻下派 exagenous pathogenic factors 外邪 reinforcing the earth 补土 internal impairment of spleen and stomach would bring about vorious diseases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yang is usually redundant ,while yin is frequently deficient.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nourishing yin滋阴 medicinal herbs草药 blood stagnation淤血 warm and inorgorate the spleen and stomach温养脾胃 中国医药学 :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基础理论 :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临床经验 : clinical experience 辨证论治 :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pattern identification and treatment 本草 : materia medica 中药 :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hinese medicinals 中草药 :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四气五味 : four properties and five tastes

中西医临床医学

中西医临床医学 专业概述 专业代码:100601K[1] 该专业在传授传统中医学理论的同时,加强对西方现代医学新成就、新技术的学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顺应中医药进入世界医疗主流体系的趋势,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一定中医学和现代医学专业理论、临床诊断、预防、治疗技能的高级医学人才 主要课程 中西医临床医学主要课程:医用基础化学、生理学、中医基础理论、免疫学、微生物寄生虫学、医用生物学、药理学、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人体解剖学、分子生物学、病理学、组织胚胎学、方剂学、传染病学、生物化学、诊断学、病理生理学、精神病学、预防医学、医学统计学、医学影像学、针灸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西医结合眼耳鼻喉头颈外科学及中西医结合急症学等。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五年制、理科或者文科,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专业优势 面向新世纪,该专业在传授传统中医学理论的同时,加强了对西方现代医学新成就、新技术的学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顺应中医药进入世界医疗主流体系的趋势,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就业方向 该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掌握中西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可以从事医药卫生行业的医疗、科研、教学、社区保健、卫生防疫、卫生行政事业管理等工作。并且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量较大,可继续求学深造。尤其是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确立,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在广阔的医疗市场中可大有作为。 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可报考临床医学各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及中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可在各级各类医院、高等医学院校、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有关科研院所从事西医、中西医结合或中医专业医疗、教学、管理、科研等工作。 相关考试 汕头曙光整形美容医院https://www.doczj.com/doc/9c12450102.html,提供

20xx医学生中医院实习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20xx医学生中医院实习 报告正式版

20xx医学生中医院实习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姓名:xx 班级 实习时间:xx年6月━xx年5月 实习地点:xxxx县中医院 从xx年6月5日至xx年5月5日实习时间12个月,在xxxx县中医院实习,分别在住院药房、门诊西药房、门诊中药房、制剂室和药检室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实习的过程就是我成长的过程。 随着我医药事业的日臻完善和人们对自身健康状况要求的不断提高,药品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对药学人员高度重视和严格要求,我们作为未来社会

的药学专业人员,为了顺应社会的要求,提高自身的素质,培养自身的操作能力,根据学校的要求,我选择了xxxx县中医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在这次实习期间我希望能够熟悉医院药房常用的药物,了解药房内部操作,配药程序,贵重药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还有一些医院管理等。实习期间是我们这些即将跨出学校的学生学以致用的最佳时期,希望能通过实习学到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积累实践经验。 1.住院药房 住院药房是我此次实习的第一站。实习的第一天走进住院药房,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排排药架和穿梭在药架之间忙碌

华医网《全科医学概论》答案

1、狭义的医患关系是指哪种关系( B ) A、医生为中心的群体—患者为中心的群体 B、医生—患者 C、医生为中心的群体—患者 D、医生护士—患者为中心的群体 E、医生护士-患者 ? ? ? 2、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与不足不包括(E) A、忽视病人的需要 B、忽视预防 C、医患关系淡漠 D、忽视技术 E、医疗过度 ? ? ? 3、以问题为导向的诊疗模式中,下列哪项不是所指的主要问题() A、病人所患的疾病 B、病人的就业问题

C、病人的主诉与症状 D、病人的不健康行为 E、病人营养保健方面的问题 ? ? ? 4、全科医生除了作为临床医生外,还是( E) A、教育者 B、沟通者 C、医疗卫生资源的守门人 D、日常保健工作的管理者 E、以上都是 ? ? ? 5、以下不属于家庭评估结果的是(E ) A、家庭的亲密度如何 B、家庭是怎样的相互作用方式 C、家庭的调适度 D、家庭问题的重大程度和难度 E、家庭资源的应用能力

? ? ? 6、对精神疾病的发病影响密切的是(E) A、生物学因素 B、心理因素 C、社会因素 D、生物-心理-社会因素 E、以上都是 ? ? ? 7、按照理想的医疗体系划分,开展冠脉搭桥手术的医疗机构主要是(E ) A、全科医疗诊所 B、二级医院 C、疗养院 D、护理院 E、三级综合医院 ? ? ?

8、家庭对压力事件的适应能力称为适应度,其分类中不包括(E ) A、混乱型 B、结构型 C、灵活型 D、僵硬型 E、计划型 ? ? ? 9、全科医疗服务的内容,说法错误的是(D ) A、服务内容贯穿人的生命周期 B、全科医疗的更集中患者的照顾 C、服务内容根据所在地服务对象的需要制定 D、不包括临终关怀 E、包括青少年保健和心理咨询 ? ? ? 10、妊娠3个月后到7个月前,每隔多长时间进行一次产前检查( D) A、每周一次 B、每二周一次

中医英语术语

第一课 1.中国中医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中医基础理论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临床经验clinical experience辨证论治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杂病miscellaneous diseases中药学Chinese pharmacy 四气五味four properties and five tastes 针灸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cumox古代中国哲学classical Chinese philosophy汗法sweating therapy; diaphoresis 下法purgation吐法vomiting therapy; emetic therapy补土派the School of Reinforcing the Earth方剂prescription; formula 医疗实践medical practice治疗原则therapeutic principles寒凉药herbs cold and cool in nature滋阴降火nourishing yin and reducing fire瘀血致病diseases caused by blood stagnation 第二课 1 ve zang-organs; five zang-viscera五脏six fu-organs六腑system of meridians and collaterals经络系统holism整体观念organic wholenss有机整体social attribute社会属性(of the five zang-organs) open into开窍sprout, grow, transform, ripen and store生长化收藏diagnostics诊断学relationship between pathogenic factors and healthy qi邪正关系therapeutics治疗学common cold due to wind and cold风寒感冒different therapeutic methods used to treat the same disease同病异治the same therapeutic method used to treat different diseases异病同治balance of water metabolism水液代谢平衡clearing away heart fire清心火nature of disease疾病本质treating the left side for curing diseases located on the right side以左治右drawing yang from yin从阴引阳treating the lower part for curing diseases located on the upper part病在上者下取之 第三课 1 philosophical concept哲学概念mutual transformation相互转化balance of yin and yang阴平阳秘transformation between yin and yang阴阳转化extreme cold turning into heat寒极生热 pathological changes病理变化absolute predominance 绝对偏盛 general rule of pathogenesis病机总纲supplementing what it lacks of补其不足eliminating wind and dispersing cold祛风散寒mutually inhibiting and promoting相互消长mutually inhibiting and restraining相互制约interdependence相互依存excess of yin leading to decline of yang阴胜则阳病contrary and supplementary to each other相反相成organic whole有机整体impairment of yang involving yin阳损及阴deficiency of both yin and yang阴阳两虚deficiency cold syndrome虚寒证suppressing yang and eliminating wind熄风潜阳 第四课 1.the doctrine of five elements; the theory of five phases五行学说free development 条达舒畅to be generated and to generate生我我生restraint in generation生中有制Wood is characterized by growing freely and peripherally.木曰曲直Earth is characterized by cultivation and reaping.土元稼穑 Water is characterized by moistening and downward flowing.水曰润下over restriction and counter-restriction相乘相侮Wood over restricts earth because it is deficient.土虚木乘promotion, restriction, inhibition and transformation生克制化disorder of a mother-organ involving its child-organ母病及子insufficiency of essence and blood in the liver and kidney肝肾精血不足blood deficiency in the heart and liver心肝血虚exuberant fire in the heart心火亢盛insufficiency of liver yin肝肾不足declination of kidney yang肾阳衰微weakness of the spleen and stomach脾胃虚弱soothing the liver and harmonizing the stomach平肝和胃insufficiency of kidney yin肾阴不足balance between water and fire水火不济 第五课 doctrine of visceral manifestations脏象学说five zang-organs and six fu-organs五脏六腑extraordinary fu-organs齐桓之府nutrients of water and food水谷精微ransmitting and transforming water and food传化水谷storing essence贮藏精气internal and external relationship表里关系therapeutic effects治疗效应 clinical practice临床实践storage without discharge藏而不写discharge without storage泻而不藏physical build and various orifices形体诸窍(of five zang-organs) open into开窍spirit and emotions精神情志the heart storing spirit心藏神the lung storing corporeal soul肺藏魄the liver storing ethereal soul肝藏魂the spleen storing consciousness 脾藏意the kidney storing will肾藏志the luster manifesting upon the face其华在面 第六课 the heart governing blood and vessels心主血脉sufficiency of heart qi心气充沛rosy complexion面色红润sufficiency of blood血液充盈unsmooth vessels脉道不利lusterless complexion面色无华thin and weak pulse脉象细弱the heart storing

2018年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

2018年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是为医学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招收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 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目的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所需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医学院校中医临床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校及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中医临床医学专 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范围包括临床医学人文精神,基础医学中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临床医学中的中医内科学和针灸学。临床医学人文精神重点考查医学职业责任意识、医患沟通能力、医学伦理法规等基本职业素养;基础医学部分重点考查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临床医学部分重点考查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知识,对临床常见病进行辨证论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学理论知识以及医学人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 1.熟悉记忆:熟悉记忆中医学基础理论,诊法与辨证,常用中药的药性功用,方剂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配伍意义,腧穴的定位主治,刺灸法,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医学人文等知识,并准确理解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 2.分析判断:运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病症发生发展及诊治的机制,并对常用中药、方剂、腧穴、治法及病症进行分析与判断;运用医学人文相关知识,分析判断医患沟通、医学伦理法规等问题。 3.综合运用:综合运用中医学基本理论和方法,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并对临床常见病症进行诊断、立法、 遣药处方、针灸治疗;综合运用医学人文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临床和医学研究中常见的伦理法规等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中医基础理论约13% 30题 中医诊断学约13% 30题 中药学约13% 30题 方剂学约13% 30题

2020-2020中医科医生个人年终总结

2020-2020中医科医生个人年终总结2020-2020中医科医生个人年终总结 在我院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xx年里,我科在院领导正确的领导下,围绕我院xx年的工作主题开展各项工作,在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创建平安医院、医疗护理技术创新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我科全体医护人员以医院制定的“核心制度”为指引,锐意创新,奋发图强,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培养人才,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圆满完成了xx年度制定的各项工作计划。为总结经验,改进不足,现将xx年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我科全体医护人员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在狠抓业务学习的同时,坚持不懈的学习科学发展观,党的民族政策,无论是党员还是普通职工都深知新疆的稳定是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经济飞速发展的根本和保证。全体医护人员表示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旗帜鲜明的站在反对民族分裂的战线上,努力加强科室内的民族团结,进一步提高了科室的思想政治意识,增强科室工作人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医德医风方面:我科一直注重提高医护人员的思想品德教育,提升医务人员道德修养,努力营造和谐的医患氛围。我们认真组织科室医师,反复学习了医院的各种文件及规章制度。提升科室服务质量,树立起优质的服务特色和行为规范。组织科室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务人员医德规范》以及自治区的医务人员“十不准”,紧密围绕“服务”的基本理念,鼓励服务创新,为患者提供热情周到、便捷高效的服务,切实解决病人的生活和经济方面的困难,坚决杜绝医疗行业不正之风,增强医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工作人员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科及医院在广大患者心中的形象,我们运用多种形式,强化正面教育,普及医德医风和岗位职业道德的修养,经常学习模范人物与先进典型的光辉事迹,发扬先进和模范的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精神。科内定期召开会议,强调安全和质量,每月进行自查自评,对安全以及质量检查不合格表现者给予两彻底:(1)彻底整改、(2)彻底查办。今年我科在医院组织的患者满意度调查中患者满意度均达98%以上,并且患者“零”投诉,我科将更加提高服务质量,继续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贯彻和执行

简述中医医学心理学

简述中医医学心理学 【摘要】中医医学心理学源于《内经》,是祖国医学的一部分。医生运用于临床,并进行系统的整理、提高。本文就其理论基础、基本疗法结合案例进行简述。 【关键词】中医医学心理学;理论基础;基本疗法;案例 1 中医医学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1.1 形神合一论中医医学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生理,建立形神合一论。在狭义来讲,形为身体,神为心理,形神合一。 1.2心主神明论用藏象学说阐述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假说。将人身之神依附于藏象之心,故心为“君主之官”。[1] 1.3 心神感知论《内经》阐明感知活动的中枢(心神)通过经络与感觉器官联系,如心神能感知针灸的“针感”。[1] 1.4五脏情志论 1.4.1五志分脏论《内经》阐述五志分属特定脏腑。不同脏腑精气的盛衰导致不同心理活动的改变,五志的太过不及均可使脏腑受损。 1.4.2七情致病论《内经》以气机紊乱阐述“喜、怒、忧、思、悲、恐、惊”情志致病,有指导意义。[2] [3]七情生于脏腑,出于心神,当其强度超过生理调节范围时可致病。[4] 1.5人格体质的分型《内经》把人格、体质结合:①按阴阳属性,分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和平5型阴阳五态人。②按五行属性,分25型阴阳二十五人。[5] 1.6 阴阳睡梦论《内经》从形神合一论出发,以脏腑功能的阴阳五行属性来释梦。[1] 2 中医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疗法及案例 2.1情志相胜心理疗法《内经》始创此法,反映了中国的民族心理,丹溪、子和于此贡献犹大。[6] [7]子和提出“悲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等,丹溪提出“怒以忧胜之以恐解之;喜以恐胜之以怒解之”等以情胜情的治疗模式。[8] [9] 2.1.1单独运用如怒伤肝,悲胜怒:张氏治疗因怒而厥的燕姬,使她因灸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